摄影艺术的价值

摄影艺术的价值
摄影艺术的价值

摄影艺术的价值

张超林,王雯,刘勤

(云南师范大学计信学院,云南昆明650092;第一作者:40岁,男,讲师)

摘要::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价值和重要性并不在于它的纪实的潜力,而主要在于它具有能形成我

们的看法,影响我们的行动以及解释我们的社会的这样一种能力。摄影在现代生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它已

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此紧密的一部分,其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能被社会的各个阶层所接受。摄影是一种参与

社会事务的方法;也是表达个人艺术的媒介.本文将通过对摄影的历史的简要梳理,论述它对社会和对人的以

上两方面的价值。

历史上的每一时期都有其自己的艺术表现形

式,它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气氛,文艺思潮和时代

的审美思潮。纵观19、20世纪———机器和工业化

的时代———在使艺术普及到每个人的过程中,它

为大众传播———电影和电视———提供了基础,数

以千计的报刊每天印刷出成百万张照片,它对科

学和工业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已成为我们日

常生活中如此紧密的一部分,其独特之处就在于

它能被社会的各个阶层所接受。照相机对客观事

物记录的内在能力赋予其纪实的效能,使它看起

来既精确又公正。镜头这个没有偏袒的眼睛,事

实上允许对每一事实进行可能的歪曲。形象特征

可能由摄影者的观点或其赞助者的要求来决定。

所以我认为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价值和重

要性并不在于它的纪实的潜力,而主要在于它具

有能形成我们的看法,影响我们的行动以及解释

我们的社会这样一种能力。另一方面从人来说,

今天,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专业摄影家,其中有

些人的作品具有显著的文献价值,艺术品质和想

像力.从这些摄影家产生出两大派别:一派叫

“关心社会的”(concerned)摄影家,对他们来说,

摄影是一种他们参与社会事务的方法;另一派则

把摄影看作表达个人艺术的媒介.本文将通过对

摄影的历史的简要梳理,论述它对社会和对人的

以上两方面的价值。

1世界上最早的照片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照片.约瑟夫.尼塞福尔.

尼普斯在1826年对自然所作的最早的成功记录

中使用了改良的平版印刷术。他在这张照相凸版

中表现的是他在索恩河畔夏天的园子:自左到右

是尼普斯的家,一棵梨树、谷仓(倾斜的屋顶)及

另一半房屋,影像很模糊,因为蚀刻有影像的金

属板非常耀眼,而且照片曝光不足。1826年,经

过多次挫折之后,尼普斯终于在研究一种非常原始的摄影技术方面取得了进展。没过几年,画家达盖尔(Daguerre)就完善了他的技术。达盖尔曾发明“西洋景”(diorama),并由此进一步投入对光效应的研究。他以此为基础,后来才取得了这项可被任何人掌握的成果。尼普斯虽然花费了毕生的精力和钱财进行摄影实验,他从未得到社会的承认。1833年7月5日,他在穷途潦倒中死去。新发明引起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兴趣和好奇心

尔芬斯.吉鲁克斯企业及公司制造的。达盖尔的商业兴趣说明了他急于要把这项发明推广到国外去。1840年的美国,社会的分化尚不明显。首创精神是成功的保障,在1860年银版摄影术最流行的那段时间里,由于大量的技术进步,如冷冻、收割机的发明,大规模生产的新发展,铁路的延伸,

以及其他美国独创性的产品的出现,美国正从一个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那个时期正是东部迅速都市化,西部处于淘金热、发展热的时候。这个新兴国家对其成就感到自豪,并发现摄影是保持及促进其成就的理想手段。美国人在城市中建立了摄影“沙龙”,并把许多大棚车改建为银版法摄影室。到1850年,据估计已有2000名银版法摄影家。仅在1853年全年制作的照片数量就有300万张,而1840年到1860年间的照片总量有3000万张。银版法照片依尺寸不同每张约收费2.5美元。据估计,美国1853年仅人像照片一项就花了800万到1200万美元,占当时照片总产量的95%。可是,只有当达盖尔那些不能复制的金属底版为玻璃底版替代之后,发展肖像需要的条件才算完备了。而代替铜板使用玻璃板的湿板火棉胶技术,它为肖像照片的打开了通道,同时也带动了照相机、玻璃底版以及化学感光乳剂制造等从属工业的发展。银版摄影术消隐,摄影史翻开了新的一章。

性较少,但摄影家们坚持认为摄影

与艺术相关而不是与工业相连。这种自我认可对公众产生了积极作用,虽然摄影作为一种商业正在迅速发展。

3新闻摄影的出现及发展

19世纪末,照相机改进得更加易于操作,“你

只须按一下快门,其余的事情我们来做。”这是柯达公司使摄影市场化的著名口号。曾经靠专业摄

影师给他们拍照的人们,现在都学着自己拍照了。另外,印刷技术的发展也是新闻摄影问世的基础。在新闻摄影出现之前,一个普通人只能看到那些

发生于他身边、他的街上或他村庄里的事情。而摄影,正如它的历史所证明的那样,为人们打开了

一个窗户,它使入们对社会上各人的脸孔变得更

加熟悉,还可使他们获知发生于全球的事情。读

者的眼界开阔了,世界也开始缩小了。可视性大

众传播工具,它以最早的期刊照片的出现为标志

而问世。而照片却是对我们每个人所居住的世界的一种具体的反映。在某种意义上个人肖像让位给了人物众多的报纸肖像。同时,摄影成为一种

强有力的宣传手段与左右舆论的工具。无论是工业界,还是金融界、政府,报社老板都可以按照他

们自己的利益用照片来再现这个世界。早期摄影记者的任务,仅仅是抽出一个个单独的形象为报

道提供插图。只有当形象本身成为一种报道形式时,摄影报道才算真正诞生。在德国,有一批摄影

家最先用系列照片来报道新闻事件,和这些照片

相配的正文经常被压缩,几乎仅是标题而已。肖

像摄影产生在法国,但摄影报道产生在德国。在

德国,最早的摄影记者无愧于他们的称号,给这个

职业带来了声誉。

1880年3月4日,《纽约每日先驱报》第一次

刊登了一张标题为《贫民窟》的照片,从此开始了观察与传播新闻事件的方法的一大革命。在德国摄影家斯特凡.洛兰德之前,摄影作品只是文字报

道的插图,他提出用一系列形象来描写一个中心

主题,这些摄影报道必须有头有尾,写明时间、地

点和经过。在洛兰德的影响下,摄影师们开始用

反映一个主题的成组照片印满杂志的每一页。是他首先认识到公众不仅想要知道著名人物,而且

也对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主题感兴趣,几年后,这个

想法成了美国《生活》杂志成功的一个因素。从这时起,画报不再仅仅描写知名人士和历史事件,同

时也描写市井生活。画报成为那个时代自由思想的象征。

当摄影作为一种新闻传播工具时,它引导人

们的思考和舆论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了,照片的意

思也能用一支画笔或一把剪刀来歪曲。战时摄影就是最好的例子,欢呼人群的照片是沃纳·毕索夫的《向天皇欢呼的广岛儿童》,在日本国内的困境威胁到国民精神时,曾被用来激励国民的信心。1970年6月号《照片》杂志发表了几个通过修描

和剪裁照片来弄虚作假的例子。在其中的一张照

片上,由于捷克的亚力山大·杜布切克被从原底片

上抹去,这样,在接受人群致意的总统旁边再也看

不到他了,只有稍稍错位的石板路和变了位置的

一栋大楼成了欺瞒的证明。这家杂志社用画出的

图展示了这张照片是如何被篡改的。在两次大战

中,无论是德国报纸,还是盟国报纸,都充斥着篡

改过的照片。只有经过精心选择的、令人振奋的

照片才可发表。双方的新闻检查都压制任何可能

有损战争努力的照片,如表现经过伪装的工厂、防

御工事、大炮阵地等的照片。摄影家们本身受到

的灌输也是很厉害的。他们相信自己是在为正义

而战,所以对自己的照片都作认真审检。他们不

拍那些看起来不利于他们所代表的国家的场景。

现当代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

摄影是政治上的一种较为有效的工具。

4摄影与大众传播杂志

《生活》并不是世界上第一家全部采用照片的

画报。1896年,《纽约时报》就已开始每周出版一

期摄影增刊,其他报纸也竞相摹仿。《周中画报》、

《全景》《炫耀》也都已出版,但是没有一家办得象

《生活》那么成功。美国的杂志几乎全部由广告作

经济支撑,它们的利润依赖于此。“看看生活;看

看世界,亲眼目睹大事件;看看穷人的脸和傲慢人

物的姿态;看看奇怪的事物一机器、军队、人民群

众、森林中和月球上的阴影;看看人的工作———他

们的绘画、城楼和发现;观看数千里以外的事;藏

在墙后和屋里的事,要接近却又有危险的事;男人

喜爱的女人和众多的孩子;看一看,从中获得乐

趣;看一看,大吃一惊,看一看,受到教益。”亨利·

R·卢斯就是用这些话推出了第一期《生活》。这

一期共有96页,三分之一的页数登了广告。封面

照片由玛格丽特·柏克一怀特所摄。几乎完全以

照片为基础的这种新型新闻业的普及,它是现代

人的条件与现代生活日趋标准化的变化带来的结

果。由于个人对于社会的重要性越来越小,所以

他想证实自己作为一个个人的重要性的愿望也越

来越迫切。举例来讲,战地记者厄涅·派尔在前线

27第2期张超林等:摄影艺术的价值斯企业及公司制造的。达盖尔的

商业兴趣说明了他急于要把这项发明推广到国外

去。1840年的美国,社会的分化尚不明显。首创

精神是成功的保障,在1860年银版摄影术最流行

的那段时间里,由于大量的技术进步,如冷冻、收

割机的发明,大规模生产的新发展,铁路的延伸,

以及其他美国独创性的产品的出现,美国正从一个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那个时期正是东部迅速都市化,西部处于淘金热、发展热的时候。这个新兴国家对其成就感到自豪,并发现摄影是保持及促进其成就的理想手段。美国人在城市中建立了摄影“沙龙”,并把许多大棚车改建为银版法摄影室。到1850年,据估计已有2000名银版法摄影家。仅在1853年全年制作的照片数量就有300万张,而1840年到1860年间的照片总量有3000万张。银版法照片依尺寸不同每张约收费2.5美元。据估计,美国1853年仅人像照片一项就花了800万到1200万美元,占当时照片总产量的95%。可是,只有当达盖尔那些不能复制的金属底版为玻璃底版替代之后,发展肖像需要的条件才算完备了。而代替铜板使用玻璃板的湿板火棉胶技术,它为肖像照片的打开了通道,同时也带动了照相机、玻璃底版以及化学感光乳剂制造等从属工业的发展。银版摄影术消隐,摄影史翻开了新的一章。

2最早的肖像摄影家

早期的肖像摄影在技术上虽然很原始,但艺

术质量却很出色。但随着技术复杂性的提高,作品的艺术质量却反而相应地下降了。19世纪中叶,摄影技术的实验阶段结束了。在法国,仅用几百法郎就能建起一座摄影工作室。肖像摄影家最早的顾客大多数是些艺术家和知识分子,艺术家们乐于接受新事物,因为他们比资产阶级分子更少拘泥于传统。资产阶级分子对任何技术进步都抱着怀疑的态度。纳达就是这样一位早期的肖像摄影艺术家。人们被纳达固定在底版上的形象迷住了。从某种意义上讲,纳达用照相机来显示了人类的面容。每一个来拍过照的人的脸都会令人惊讶地、活生生地看着你,好象他们会说话似的。镜头好象能从他们的脸上展现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姿势仅仅用来突出人物的表情。纳达所寻求的不是脸型的外表美,而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修饰会歪曲一个人的脸,并将它变成一个干巴巴的、缺乏生气的形象。他的后期作品就是这样的。

今天,当我们赞扬这些最早的肖像摄影作品

时,我们不知早期的摄影家究竟是怎样将照相机变成了艺术工具的。纳达是个地地道道的艺术家;他的非凡鉴赏力使他能以准确的判断力来驾

驭摄影术。摄影家与他的拍摄对象之间的交谊并

没有因为金钱而受到干扰。那时,摄影还没有成

为一种商品,摄影作品的价值并不以支付多少金

钱来衡量。那些自己也拍过照的艺术家们,都是

怀着良好的意愿来到他的摄影室。在摄影术发展

的这个阶段中,肖像是否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还

要取决于拍摄对象自身的努力。通过长时间曝

光,从拍摄对象那儿获得了表现力,这种表现力给

予纳达那些简明易懂的形象以永久深邃的魅力

———一张精心勾勒或描绘的肖像画的魅力,一种

艺术摄影家才能达到的逼真感。

然而,摄影家也不得不开始考虑艺术的商业

价值。摄影师迪斯德里通过机械化实现了成批生

产,使顾客大增。于是人和他的作品开始作为越

来越标准化的经济中的一部分,开始逐渐依附于

机器。摄影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变得和它所记录的

社会一样被工业化了。迪斯德里意识到摄影会对

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带来巨大的冲击,而摄影本

身也要适合经济的要求,还要适合其顾客的趣味。

迪斯德里作为一个商人,其长处不仅在于有能力

满足顾客经济上的要求,而且还懂得他们思想上

的需要。迪斯德里无数的照片给人印象最深的,

就是完全缺乏纳达照片中的特点:个性。各行各

业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在观看者的眼前一晃而

过,但真正的个性却彻底湮没和埋葬在常规的社

会模式下。迪斯德里在给作家和学者拍照时,总

是让人物站着,左臂斜靠在桌上,右手握着一支鹅

毛笔,双眼陷人沉思。大本大本的书按精心安排

好的不规则样式,堆放在一张式样雅致但仅供工

作用的桌子上。坐者本身看来也不过是摄影室里

的一个道具罢了。如果有那么一个胖子,身穿戏

装,绞着双手,脚边放着一把短剑,我们一看就会

明白他是一个‘歌剧男高音”。如果要塑造一个

“画家”的话,所需的仅是一支画笔和一个画架。

“政治家”则握着一卷羊皮纸,右手放在沉重的栏

杆上,栏杆的大卷花暗示出他的思想充满着责任

感。因而摄影师的工作室成了剧院的道具室,随

时可以装扮出社会上的任何一种人物。

摄影是科技进步的产物,自从摄影发明后就

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它究竟是仅能机械再现镜

头所见的技术设备呢?还是可以用来表达个人的

艺术敏感性呢?大多数人认为摄影是摹仿绘画的

26昆明大学学报(综合版)第14卷摄影艺术的价值

张超林,王雯,刘勤

(云南师范大学计信学院,云南昆明650092;第一作者:40岁,男,讲师)

摘要::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价值和重要性并不在于它的纪实的潜力,而主要在于它具有能形成我

们的看法,影响我们的行动以及解释我们的社会的这样一种能力。摄影在现代生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它已

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此紧密的一部分,其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能被社会的各个阶层所接受。摄影是一种参与

社会事务的方法;也是表达个人艺术的媒介.本文将通过对摄影的历史的简要梳理,论述它对社会和对人的以

上两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摄影;肖像摄影;新闻摄影;大众传媒

历史上的每一时期都有其自己的艺术表现形

式,它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气氛,文艺思潮和时代

的审美思潮。纵观19、20世纪———机器和工业化

的时代———在使艺术普及到每个人的过程中,它

为大众传播———电影和电视———提供了基础,数

以千计的报刊每天印刷出成百万张照片,它对科

学和工业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已成为我们日

常生活中如此紧密的一部分,其独特之处就在于

它能被社会的各个阶层所接受。照相机对客观事

物记录的内在能力赋予其纪实的效能,使它看起

来既精确又公正。镜头这个没有偏袒的眼睛,事

实上允许对每一事实进行可能的歪曲。形象特征

可能由摄影者的观点或其赞助者的要求来决定。

所以我认为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价值和重

要性并不在于它的纪实的潜力,而主要在于它具

有能形成我们的看法,影响我们的行动以及解释

我们的社会这样一种能力。另一方面从人来说,

今天,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专业摄影家,其中有

些人的作品具有显著的文献价值,艺术品质和想

像力.从这些摄影家产生出两大派别:一派叫

“关心社会的”(concerned)摄影家,对他们来说,

摄影是一种他们参与社会事务的方法;另一派则

把摄影看作表达个人艺术的媒介.本文将通过对

摄影的历史的简要梳理,论述它对社会和对人的

以上两方面的价值。

1世界上最早的照片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照片.约瑟夫.尼塞福尔.

尼普斯在1826年对自然所作的最早的成功记录

中使用了改良的平版印刷术。他在这张照相凸版

中表现的是他在索恩河畔夏天的园子:自左到右

是尼普斯的家,一棵梨树、谷仓(倾斜的屋顶)及

另一半房屋,影像很模糊,因为蚀刻有影像的金

属板非常耀眼,而且照片曝光不足。1826年,经

过多次挫折之后,尼普斯终于在研究一种非常原

始的摄影技术方面取得了进展。没过几年,画家

达盖尔(Daguerre)就完善了他的技术。达盖尔曾发明“西洋景”(diorama),并由此进一步投入对光效应的研究。他以此为基础,后来才取得了这项

可被任何人掌握的成果。尼普斯虽然花费了毕生的精力和钱财进行摄影实验,他从未得到社会的

承认。1833年7月5日,他在穷途潦倒中死去。新发明引起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兴趣和好奇心。但是,最初技术的原始性以及昂贵的花费,使其暂时还只能被富裕的业余爱好者和科学家所利用。而且达盖尔的发明在使用上有许多不便之处,如

感光银板只有在经危险的碘化蒸汽处理后才能使用,另外底版只能临时准备,曝光后必须立即冲洗,而曝光时间经常要在半个小时以上。银板摄

影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不能复制。照相机的价格也昂贵得惊人。

银版摄影术在欧洲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腾

飞并发展成为兴旺的商业则是在美国。1839年底,达盖尔派弗朗索瓦·古罗前往美国组织银版摄影术展览并讲授技术;还要促进相机及附件的销售。这些相机和附件是在达盖尔监督下由巴黎阿收稿日期:2003-06-20

报道的巨大成功,这并不是由于他泛泛地描写了

美国兵的生活,而是由于他描写了来自得克萨斯

州布朗斯威尔的鲍勃·史密斯的经历,或者来自田那西州那西威尔的杰姆·布朗的故事。成千上万的读者都会因为认为自己的兄弟、丈夫或儿子的命运,与派尔所描写的那些美国兵的命运一样而

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读者能在大量的无名战士中看到自己的亲人,因为派尔报道中的人物都是特

定的人,让人一想就能想起来。各种画报周刊之

所以成功也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它们除了报道时事以外,还报道普通人,而且总是提及他们的名字。

《生活》所反映的世界充满光明,很少有阴影,

但那是一个虚假的世界。给大众以不切实际的希望,可是《生活》确实也使艺术和科学得到普及,为人们开辟了一扇眺望隐蔽世界的窗户,并以其特

殊的方式教育了大众。它在彩色翻版上花费了3000万美元,从而使公众越来越熟悉艺术。它的创办者卢斯是一个热忱的爱国者,在他的杂志里, 民族主义起着主导作用。美国其他大多数的杂志

也都遵循同样的观点,但《生活》由于大量地使用了照片因而扬名四海。对一般人来讲,摄影是对现实生活实实在在的翻版,是不会骗人的。很少有人意识到,照片所反映的意思会和它相配的标题;照片与照片之间的排列关系;照片上人或物被摄取的样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生活》只是我们每天熟悉的各种大众传媒的

一个典型代表,现代生活中摄影作品通过大众传媒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特别是摄影广告,它已经深入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时装广告已成为人们穿衣打扮的基准和原则,而摄影公益广告也影响着人们关注的视点。

在文艺复兴时期,如果说某个人有一个“好鼻子”的话,那末他就是个受过教育的人。今天,我们要说他是个有“眼力”的人,因为视觉是现在最常用的感觉器官。一张照片很容易为每个人所理解和接近。它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它的直接情感效果。人们在交谈或看书时可以有一定的时间去反应和推理,而摄影留给人们的这种时间很少。这种直接性既是它的力量所在,也是它的威胁所在。由于有了摄影,一般人所面临的形象数量已百万倍地增加。这个世界不再是回忆中的世界,而是直接呈现出来的世界。80年代初,巴西帕拉(Para)州的帕拉达(Pclada)山区发现了一个巨大

的露天金矿,吸引了五万余人前去挖掘矿土淘金。由于土质疏软,这里无法采用任何机械,一切都靠原始的手工挖掘,然后攀登高高的木梯,扛到坑顶。读萨尔加多拍摄露天金矿的照片,仿佛使我们突然置身于回荡着苦难呻吟的穹隆中,我们像是参观地狱的但丁一样不知所措……。这样的感受毫无疑问要比写上几十页的文字报道要有力得多。那些把摄影当作支配手段的人们,正在有意识地利用摄影作用于情感时所产生的强大说服力。

摄影已诞生160多年了,在本文中,我试图追

溯它的历史。摄影是作为一种自我写照的手段而诞生的,开始时规模很小,但它很快便成为一个全能的工业,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方面。作为一种复制的手段,摄影使得艺术民主化,它让每个人都能很容易地接触艺术;但同时,它也改变了我们对艺术的看法。当它被用来使创作冲动具体化时, 它不总是对自然的一种简单翻版,不然“好”照片就不会那么少。在每天出版的期刊、书籍中发表的数百万张照片里,只有少数几张超脱了简单的

翻版。摄影帮助人类从不同角度去发现世界。它

压缩了整个宇宙,没有它,我们到现在也还看不到

月球的表面。它使人的知识民主化,从而使人们

更为接近。但当它被当作一个操纵机器来创造需

要,推销商品时,它同时也扮演着一个危险的角

色。概之,对社会,摄影能普及艺术,引导舆论和

看法,对人,它能表达人的自我和情感。

摄影的发明标志着在今天作为交流工具、扮

演着全能角色的大众传播的起始点。没有摄影就

从来也不会有电影或电视。整天坐在“荧光屏”前

已成为许多人的一种癖好。成千上万的人没了它

就象要活不下去似的。摄影的第一个发明者尼塞

福尔·尼普斯虽然费尽心机让人们承认他的发明,

然而他的一番努力只是枉费心机,而且悲惨地死

去。今天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但是,他所发

明的摄影己成为我们的文明中最普通的语言。

参考文献:

[1]阮义忠·摄影美学七问[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

社,1999·

[2]〔苏〕利季娅·帕夫洛芙娜.德克·摄影艺术的必由

之路[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90·

[3]〔苏〕A·瓦尔坦诺夫·摄影的特性与美学[M]·北

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99·

[4]〔法〕吉泽尔·弗伦德·摄影与社会[M]·杭州:浙江

摄影出版社,1989·

[5]林路·西方摄影流派与大师作品[M]·杭州:浙

江摄影出版社,2000·

28昆明大学学报(综合版)第14卷

摄影艺术赏析作业答案全套满分!

摄影艺术赏析_在线作业_A 一单项选择题 1. 1839年发明了“摄影术”的法国人是()。 (5.0 分) a 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Ansel Adams) b 达盖尔(Daguerre) c 大卫?穆恩奇(Davi d Muench) d 弗朗科?方塔纳(Franco Fontana) 2. 促使美国国会通过国家公园法并开辟约塞密提为国家公园,有“约塞密提大师”美誉的摄影家是()。 (5.0 分) a 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Ansel Adams) b 达盖尔(Daguerre) c 大卫?穆恩奇(Davi d Muench) d 弗朗科?方塔纳(Franco Fontana) 3. 以下哪位摄影家善于抓拍作品?() (5.0 分) a 菲利普?哈尔斯曼(Phillipe Halsman) b 优素福?卡什(Yousuf Karsh) c 阿诺德?纽曼(Arnol d Newman) d 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 Avedon) 4. 美国著名的F?64小组创始人之一,创造了许多花卉摄影经典之作的女性摄影家是()。 (5.0 分) a 爱德华?斯泰肯(Edward Steichen) b 曼?雷(Man Ray) c 伊莫金·坎宁安(Imogen Cunningham) d 吉安?帕洛?巴尔贝里(Gian Paolo Barbieri) 5. 提出“决定性瞬间”理论的摄影家是()。

a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b 艾森斯塔特 c 埃里克?沙洛蒙 d 罗伯特?卡帕 6. 通常可用于对名画真伪进行辨别的科技摄影类型是()。 (5.0 分) a 显微拍摄 b 红外摄影 c X光摄影 7. 创立了“集锦摄影”,并以作品《春树奇峰》入选英国摄影沙龙的中华摄影家是()。 (5.0 分) a 奚志农 b 陈复礼 c 罗红 d 郎静山 8. 《雕塑家贾柯米蒂》的作者是()。 (5.0 分) a 优素福?卡什 b 理查德?阿维顿和欧文 c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d 爱德华?斯泰肯 9. 《老黑奴》的作者是()。 (5.0 分) a D?柯克兰德 b 吉安?帕洛?巴尔贝里 c 卡什 d 阿维顿 10. 《满天星》的作者是()。

浅谈摄影艺术讲课讲稿

浅谈摄影艺术

精品文档 浅谈摄影艺术 当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摄影艺术因为社会的需要和人们的审美需要,迅猛发展起来。这有力地证明了摄影艺术是当代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我们从以下四方面可以看出摄影艺术是当代现实生活迫切需要的艺术形式 一、摄影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 在摄影作品中内容决定形式的产生。摄影作品的产生首先是由摄影师雇主的某种需求或者是摄影艺术家受社会生活的事物的某种激发,而产生了创作欲望,确定作品内容,然后根据内容需要去寻找恰当的表现形式。 比如新闻摄影师是出于反映和报道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为根本出发点,其内容要求摄影作品确切、直观、形象的反映事件,所以其表现形式就要用 最直观、形象、清晰明确的语言表达事件。再比如商业广告摄影,他的创作目的是推销商品,其内容需要突出产品的特点,强化产品的形象使之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那么这就要求这类摄影作品的艺术语言要具有 很高的清晰度,并且能够突出和强化甚至夸张的表现商品的特点。 当形式与内容相适合时,就能深刻的、充分的表现作品内容;而当形式不适 合内容时就会造成摄影艺术作品的平庸乃至失败。比方说我们要表现花的艳丽,就不能用黑白的表达语言。艺术作品的形式表现内容,有的形式把内容表现的充分、感人,有的则不然。往往也会出现同表现一内容的多幅作品有的极具冲击力、震人心魄,有的却表现平庸;也往往会产生同一内容甚至同一现实主题,由不同摄影家去表现其作品也各不同,原因就出在形式的差别。而这种差别是源自摄影师的自身修养不同、风格不同和对事物的观察、理解的角度不同。 二、国内外摄影流派、名家作品及影响 抽象派摄影:该派摄影家受抽象绘画影响,他们力图使用“绝对抽象的语言”表现人类最真实、最有本质力量的潜意识世界,使被摄物体变成不能辨认的线条、斑点、形状的结合体,原来的被摄体只不过是借以随心所欲地产生表现摄影家想象和个性的“旋律”音乐.抽象派摄影的创始人泰尔博初期的作品,尚有一定程度的可辨认性.至1917年,摄影家科班用碎木片和玻璃片拍摄的《波尔多画报》就已完全不可辨认了.随后,抽象派画家康丁斯基、克勒等将显微摄影、X光摄影引进抽象派摄影,从而扩展了抽象派摄影的表现范围,建立了抽象派摄影的艺术体系,并风行于欧美等国.这一派的代表摄影家还有莫荷利纳基、史格特.芬宁格、夏德等. 新纪实派摄影:反写实主义的摄影流派.他们主张采取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来看待拍摄对象,与要求真实反映社会底层人民生活,并对人民的不幸遭遇给予深切同情的写实摄影的传统背道而驰.该派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并流行.它所反映的题材主要是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人群和畸形人,特别是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 纯粹派摄影:20世纪初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其倡导者为美国摄影家斯蒂格里茨.该派摄影家主张摄影艺术应该发挥摄影自身的特质与性能,把它从绘画的影响中解脱出来,用纯净的摄影技术去追求摄影所特有的美感效果,准确、直接、精微和自然地表现被摄对象的光、色、线、形、纹、质诸方面,而不借助任何其他造型艺术的手段.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流派对促进人们对摄影特性和表现技巧的探索研究起到一定作用.这一派著名的摄影家和作品是:斯蒂格里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表现摄影艺术中的静与动-冷与暖-实用摄影技巧

?表现摄影艺术中的静与动冷与暖_实用摄影技巧 ? 只有在一张照片中,瞬间和永恒才可以共存。 一张照片在1/125s的时间内拍摄而成,但这张照片却可能是摄影师通过几个月的研究、几星期的旅程和几天的等待后的成果。这也许就是一张以我们不可思议的速度拍摄成的照片却可以永恒的原因。 不管是凝结某个瞬间还是表现时间的流逝,快门速度总是在摄影师的掌控中变成游戏。 这一章我们来讲讲快门速度在人文摄影中的应用。 动静的联姻 摄影是静态的艺术,但同时又是动态的。当你缩小镜头的光圈,调慢快门速度,也许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慢速快门不一定用在拍摄夜景的时候,正午的时候你也可以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来制造模糊动感的效果。 首先可以找到一个固定不变的前景或背景取景构图,比如古老的雕像、充满特色的建筑,或者绘满图案的墙面,以这些固定不变的景物作为静态的视觉元素,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守株待兔地等待行人、游客、骑自行车或摩托车这些动态的视觉元素进入画面时再按下快门。在光线较好的情况下使用慢速快门可以通过调小光圈来实现较低的快门速度,多试验几种不同的快门和光圈的组合,一定会得到你想要的效果。

千年古寺的新生 这是老挝首都万象的一座寺庙,有近千年的历史,由于战乱的原因,很多古老而又精美的佛像被先人藏匿在这里。这张照片拍摄于晴朗的正午阳光下,回廊里的佛像被散射进来的光照亮了半边,我等到身着鲜艳服装的游客跑过回廊门口的霎那间按下快门。面对这种情况,你可以先试拍几张,看看人物虚化的效果如何。我一般的经验是,行走或慢跑的人用1/15~

1/20s的快门速度,即可得到比较理想的虚化效果,如果背景较暗,则尽量选择穿亮色服装的人物作为虚化的对象。 如果可能的话,支上三脚架比较能保证照片的清晰度,如果你需要在移动中构图拍摄,那就看你的手持功力了。我的经验是,手持相机最慢的快门速度是1/15s,如果速度太慢,可能没办法保证照片的清晰度。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画面左边回廊内的散射光线和右边阳光直射下的光线之间的光比比较大,我使用了一块灰色的渐变滤镜来平衡曝光。 冷暖的对比 我们在拍摄历史遗迹、宗教文物、建筑物或者纪念物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很难生动地去表现它们。这样的拍摄题材冰冷、没有生气,如果是单纯地拍摄它们,很可能会使画面显得呆板。当然,拍摄这样具有历史感或者纪念性的主体时要选择较好的光线,比如清晨或者傍晚的光线,用光影的效果来营造气氛,或者在夜晚拍摄借助路灯或者射灯灯光拍摄,效果也会显得华丽。而我常用的方法是把人的元素融入到这类主题的拍摄中去,并通过降低快门速度将人物处理成虚影,营造一种匆匆过客走过历史的气氛。动与静的共同运用更凸显出历史遗迹的质感和历史感,有时我会选择光线比较阴暗的时候用较低的色温去表现冰冷的金属质感,或者等身穿暖色调的当地人或者游客经过时拍摄,营造冷暖对比的效果。

《摄影艺术赏析》学后感

《摄影艺术赏析》学后感 摄影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现在照相机已经普及了,手机上也都有自带的摄像头随时可以拍摄,但是我们只是处于简单的拍摄并无任何技巧而言,拍出的照片也没有美感。学会欣赏摄影作品是摄影者的基本功之一,因为会欣赏才能从别人的作品中吸收营养,学习到更多的东西。经过《摄影艺术赏析》这门课的学习,我对摄影艺术赏析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以下是我经过学习学到的知识和一些感想。 摄影艺术欣赏也叫摄影鉴赏。所谓鉴赏,是指“人们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飞跃”。因此,摄影欣赏和摄影创作一样,都是人类的审美创造活动。它具有以下的性质和特点: 1.摄影艺术欣赏是对摄影作品的接受与反馈 摄影家创造出来的摄影作品,必须通过观众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接受主义美学认为,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只能在欣赏过程中才能产生并表现出来。就如同文学作品无人阅读,就只是一叠印着铅字的纸张,雕塑作品无人欣赏,就只是一堆没有生命力的石块,摄影作品也是如此。只有通过观众的再创造,才能使它们获得现实的生命力。 2.摄影艺术欣赏是一种主体创造活动 观众在摄影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这是因为任何摄影作品无论表现得如何全面、生动、具体,其中总会有许多“不确定性”和“空白”。它们需要欣赏者通过想象、联想等多种心理功能去丰富和补充。 3.摄影艺术欣赏是审美经验与综合效应的活动 从根本意义上讲,摄影欣赏和摄影创作一样,都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在摄影欣赏活动中这种主体力量集中表现在观众总是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兴趣爱好、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补充丰富,将这多种经验综合起来进行审美的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同样可以享受到创造的愉悦,获得强烈的美感。 对于摄影艺术的受众,特别是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怎样才能在面对一幅摄影作品时不但能懂得摄影家所使用的艺术手法,而且能够捕捉到摄影家在作品中带给观众的激情,从而体会到美的感受呢?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欣赏一幅摄影作品时,首先要把自己的心情调整到一种“空”的状态,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在进行欣赏时,要把自己看作是一块海绵,随时准备吸收摄影画面中传来的一切信息,从而进行下一阶段的体验。 其次,要深入体会摄影画面所传达的情感。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和普通照片最大的不同就是优秀的摄影作品中蕴涵着人类的丰富的情感。不同的形象、线条、影调、色彩这些形式手段终究只是传递情感的中介物,摄影者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以情感动观众,让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能体会到摄影者按下快门时那一刻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再次。要努力唤起自己内心的联想和想象。事实上,任何的艺术性活动都离不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对一幅摄影作品唤起想象和联想的时候,不要忽视标题所提供的信息。摄影作品的标题非常重要,它常常标示出这幅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另外摄影作品还非常注重画面的节奏,观众可以从画面提供的音乐性节奏展开联想,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 最后.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解力和感受力。艺术理解力和感受力不是一朝一夕形

浅谈对摄影的认识。。

浅谈对摄影的认识 一段文字可以记录一个故事,一段声音可以讲述一个故事,而一张孤零零的图片却只是故事里某个瞬间的再现,这样的瞬间呈现叫做摄影。摄影一词是源于希腊,意思是“以光线绘图”。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 有人说,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是的,摄影既能真实纪录客观世界一切事物,也能完成人类想象中最具有创意的表现。 摄影师能够还原瞬间真实的再现。严格意义上的摄影无疑是真实的,由于摄影师心中的悸动而促使他把眼中的真实保留下来,这个过程是去功利化的。而且作为第三只眼睛的镜头是没有丝毫偏颇的。就算拍出的照片有优劣之分,那也是当时的光线、景物、角度等因素造成的结果。摄影是一种瞬间的真实,它反映的不是一个准确无误的故事,而只是故事中的一个场景。这样的真实有无限多个过去,有无限多个未来,当它孤零零地摆在那里,很少有人能猜出整个故事的全面真实。然而这样的真实性还是拥有巨大的魅力的,一方面观者希望看见这种真实,这也就是为什么电视这种视听媒介比报纸、广播更大众化的原因,因为它对真实的还原度更大,至少看起来是这样的。另一方面,使摄影更迷人的原因也许就是它本身的不完整性吧!这种片面的真实往往是一种悬念、一种诱惑,引起人们无限的猜测和向往。

摄影是一种向善的诉求。美学中有移情之说,摄影中同样有移情的存在。事实上,摄影大部分时间是在把他者“我化”,当你看到小路旁一朵漂亮的花儿,当你看到夕阳下牵手散步的老夫妻,当你看到草坪上亲密无间的母女…如果你手中刚好有摄影设备,你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把她们拍下来装进永恒。摄影是人性之善的外现,是一种美的冲动。再或者,当你看到满目苍夷的灾难现场,当你看到悲伤失望、充满不安的人群,当你看到残暴血腥、不忍一睹的场景,你会因为心中悲伤而举起相机,对这样的瞬间的凝固,是你对镜头里“他者”产生悲悯之情的体现。同样的,一张引起轰动的摄影作品,之所以引起观者的共鸣,必定是因为它从正面或反面提出了向善的诉求。人无法对不能引起自身情感触动的事物产生关注,对于一个摄影者而言,让他打开镜头凝固眼前的事物必定需要一个理由,而这个理由就是把他者“我”化过程中的触动,而这种触动,触及的是主体一条向善的神经。 摄影也会造成美的假象。摄影追求的是一种瞬间的永恒与不朽,正如世间万物没有不消逝的一样。这种永恒和不朽理所当然的是一种假象。没有不凋谢的花朵,没有不老去的美人,摄影却妄想把种种的美种植到相框里。当人们沉浸在这种永恒的美的假象里时,作品的现实里的主体已经不见了,已经被人们遗忘了。在这个过程中,能指与所指已经严重脱离互不相干,摄影之初震撼摄影师的那种真实之美已经被一种假象之美所代替。这种假象之美是经过了观者的注视和理解、经过了时间的流逝、经过了空间的变迁之后所产生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作品折射出的情感意向早已被观者的主观倾

艺术摄影图片赏析

深夜里的首都机场 这张图片是后期调色后成为单色图。所拍地点是首都机场一角。在构图上,图片以曲线为主体框架,强烈的透视效果也充分展现出首都机场的宽阔。以二层的围栏作为前景使空间的层次得以显现。通过观察车灯痕迹,可以看出,作者刻意利用延迟拍摄,这样尾灯的痕迹更能 突出首都机场的以流线型为主体的曲线美。

月伴埃菲尔 此图片是仰拍的埃菲尔铁塔,此图最好的地方也恰好是他所选择的视角,这样仰拍的方式是最合适拍摄建筑的,因为不但可以把建筑的高大表现出来,还可以把特别的建筑的线条展现出来。如这幅图,就充分的利用了广角镜俯拍,一方面增大了塔底的厚重感,另一方面又将埃菲尔铁塔的人形曲线表现的淋漓尽致。最后,左边的月亮点缀其中,是整体的点线面构图 更为完整。

温柔 这是一张很唯美的建筑摄影。为什么这张图片会给人以无限温暖的遐想呢?这就是在摄影中相当重要的因素——光线。当太阳与地平线处于小于三十度角的范围内,红光反射最为强烈,其他光谱依次衰减,这也就是为何夕阳和朝阳会呈现出黄到红的美丽变化。在另一方面,色温成暖色时,欣赏者就会不由的感受到温暖,舒适的感觉。回到图中,作者利用前面这片阴影作为前景,蓝天作为背景,特别的凸显了再柔光照射下的别墅建筑,立刻就将别墅的舒适 用光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鱼眼看世界 这是一种在摄影里常用的方法,鱼眼镜头。但是在建筑摄影中并不常用,因为鱼眼镜头会导致图像的形状发行形变,如果是单纯的想读着传达建筑的构型的话,这是不适合的。但是,鱼眼镜头却可以在意境上制造出奇的效果,比如这张图。鱼眼所产生的高大建筑形变,反而制造出了一种压迫于行人的感觉,再加上远处高光的太阳,和黑白色调的表现,更突出了城 中一种密集压抑的气氛。这就是语言的特殊效果和魅力所在。

摄影艺术赏析_在线作业_2(100分)

摄影艺术赏析_在线作业_2(100分) 交卷时间:2016-06-08 18:45:42 一、单选题 1. (5分) 三度获颁古根海姆奖金,并获得过美国公民最高褒奖——总统自由勋章的摄影家是()。 ? A. 弗朗科?方塔纳(Franco Fontana) ? B. 大卫?穆恩奇(David Muench) ? C. 达盖尔(Daguerre) ? D. 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Ansel Adams)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 与风景对话——风光摄影(上)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2. (5分) 表现小姑娘横遭灭顶之灾时仍能保持神情镇定自若的被评为1985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的摄影作品是()。 ? A. 《多马里灾民救援中心》 ? B. 《奥马伊拉的痛苦》 ? C. 《等领救济粮》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10 凝固的现实——纪实与新闻摄影(下)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3. (5分) ? A. 《变形》 ? B. 《圆环》(又名《蒂娜的裸体》) ? C. 《扮成溺水自尽者的巴耶尔》(又名《一个被淹死的男人》) ? D. 《安格尔的小提琴》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6 最美的美——人体摄影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4. (5分) ? A. 人物 ? B. 风景 ? C. 动物 ? D. 静物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 与风景对话——风光摄影(上)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5. (5分) 最早的人体照片是( )。 日本顶级摄影大师——竹内敏信的作品主要集中于以下哪一类?( )

? A. 优素福?卡什(Yousuf Karsh ) ? B. 阿诺德?纽曼(Arnold Newman ) ? C. 菲利普?哈尔斯曼(Phillipe Halsman ) ? D. 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 Avedon )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2 与风景对话——风光摄影(下)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6. (5分) ? A. 吉安?帕洛?巴尔贝里(Gian Paolo Barbieri ) ? B. 爱德华?斯泰肯(Edward Steichen ) ? C. 曼?雷(Man Ray ) ? D. 伊莫金·坎宁安(Imogen Cunningham)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 平凡中的不平凡——静物摄影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7. (5分) ? A. 乔尔?萨尔托雷 ? B. 弗朗斯?兰廷 以下哪位摄影家善于抓拍作品?( ) 美国著名的F ?64小组创始人之一,创造了许多花卉摄影经典之作的女性摄影家是( )。 拍摄《马达加斯加-------一个超越时空的地方》的作者是( )。

摄影艺术赏析

一、单选题 1. (5分) ? A. 菲利普?哈尔斯曼 ? B. 爱德华?斯泰肯 ? C. 优素福?卡什 ? D. 理查德?阿维顿和欧文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3 写形与传神——人像摄影(上)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2. (5分) ? A. 多镜头摄影 ? B. 无镜头摄影 ? C. 单镜头摄影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2 科学的神奇——科技摄影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3. 《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作者是( )。 激光全息摄影指( )。

(5分) ? A. D ?柯克兰德 ? B. 吉安?帕洛?巴尔贝里 ? C. 阿维顿 ? D. 卡什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4 写形与传神——人像摄影(下)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4. (5分) ? A. 偷拍 ? B. 摆拍 ? C. 正拍 ? D. 抓拍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3 写形与传神——人像摄影(上)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5. (5分) 《老黑奴》的作者是( )。 《记忆的永恒》是以( )手法拍摄的。

? A. 抽象风光 ? B. 画意 ? C. 风光 ? D. 环保摄影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 与风景对话——风光摄影(上)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6. (5分) ? A. 中景 ? B. 背景 ? C. 主题 ? D. 近景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0 走近摄影艺术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7. (5分) 陈复礼是中国( )摄影的泰斗。 摄影画面中最主要的是( )。

? A. 达盖尔(Daguerre ) ? B. 大卫?穆恩奇(David Muench) ? C. 弗朗科?方塔纳(Franco Fontana ) ? D. 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Ansel Adams )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 与风景对话——风光摄影(上)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8. (5分) ? A. 巴拉瑞?诺法雷(Balara Norfleet) ? B. 曼?瑞(ManRan ) ? C. 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 ) ? D. 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 Avedon )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 平凡中的不平凡——静物摄影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9. 著名的区域曝光典型作品《月升》,早在1981年的售价就达到了7万美金,它的作者是( )。 以下哪位摄影家发明了“中途曝光法”( )

摄影艺术赏析考试作业 附答案

摄影艺术赏析考试作业(从第五讲到第十讲) 第五讲平凡中的不平凡——静物摄影 1. 单选题第一位获得古根海姆奖,同时也是美国著名的F.64小组创始人之一的摄影家是: A. 哈罗德.费因斯坦(Harold.Feinstein.) B. 吉安.帕洛.巴尔贝里(Gian.Paolo.Barbieri) C. 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Avedon) D. 爱德华.韦斯顿(Edward.Weston) 2. 单选题美国著名的F.64小组创始人之一,创造了许多花卉摄影经典之作的女性摄影家是: A. 爱德华.斯泰肯(Edward.Steichen) B. 曼.雷(Man.Ray) C. 伊莫金.坎宁安(Imogen.Cunningham) D. 吉安.帕洛.巴尔贝里(Gian.Paolo.Barbieri) 3. 单选题以下哪位摄影家发明了“中途曝光法”: A. 曼.瑞(ManRan) B. 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Avedon) C. 巴拉瑞.诺法雷(Balara.Norfleet) D. 爱德华.韦斯顿(Edward.Weston) 第六讲最美的美——人体摄影 1. 单选题最早的人体照片是: A. 《圆环》(又名《蒂娜的裸体》) B. 《扮成溺水自尽者的巴耶尔》(又名《一个被淹死的男人》) C. 《安格尔的小提琴》

D. 《变形》 2. 单选题以下哪位摄影师拍摄了最早的人体照片: A. 伊莫根.坎宁安 B. 菲利普.哈尔斯曼 C. 弗兰克.霍华特 D. 希波利特.巴耶尔 生命的赞歌——生态摄影 1. 多选题被并称为世界摄影三大奖项的是: A. .世界野外摄影比赛大奖 B.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大奖 C. 普利策新闻摄影奖 D. 世界科技摄影比赛大奖 2. 单选题出版画册《追寻藏羚羊》,并最终让藏羚羊保护问题得到了社会关注的我国摄影家是: A. 罗红 B. 陈复礼 C. 奚志农 3. 单选题被授为“气候英雄”的中国生态摄影家是: A. 罗红 B. 陈复礼 C. 奚志农 4. 单选题出版世界最畅销的野生动物画册——《塞伦盖蒂:非洲平原的自然法则》的摄影家是: A. 保罗.斯梯瑞

艺术摄影论文

艺术摄影论文 一:浅谈艺术摄影用光技巧的重要性 光与影这两者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不管是自天还是夜晚,影子都会因为光的存在而 存在。在现实生活中,光表现得较为现实,在此种背景下,光与影的完美组合成功的转移 了人们的注意力,也影响了人们对事物的准确判断。在摄影过程中,摄影师要借助自身的 艺术修养,通过光影技术等多种手段来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一、摄影艺术的概述 所谓摄影是指借助镜头来表现真实画面的艺术媒介。从这一点来看,摄影媒介不能将 自己诊释出来,正因为如此,这种艺术介质影响着人们对摄影的看法。我们平常所看到的 照片具有明显的真实性。摄影师借助照片将真实的场景呈现出来,与此同时摄影师也具有 表现真实场景的欲望。摄影摄像技术借助不同的形式来持续、分化其所涉及的领域。 二、光线对生活与拍摄的影响 一拍摄的整体效果受到光线的影响 从物理学的方面来讲,照射在某一物体表面的光线、物体本身的反射能力都会影响着 某一物体本身的亮度。比如:一块黑色的抹布,虽然这块抹布自身具有较弱的反光能力, 但是如果将这块抹布放置在强烈的光线下,此时这块抹布的亮度值会增加。经过实践证明,拍摄对象在不同的光线中,所呈现出来的亮度是不同的。究其原因在于由于主观光线与客 观光线的影响,因此所拍摄的对象所呈现出来的结果是不相同的。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某 一种因素都会影响着亮度值。因此拍摄对象的最终效果会受到亮度值的影响。 二摄影过程中,光线的季节变化 我们都知道,太阳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照射在被拍摄物体上的光线 也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由于角度的变化,此时被拍摄物体表面的阴影与质 感会发生变化。通常情况下,最适宜的拍摄时间是从1o点到14点这一段时间;最合适的 采光角度是被拍摄物体上方的4-5度左右。虽然有时候所用的测光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所 选择的角度并不相同,因此所呈现出来的阴影却是不相同的。如果摄影师所采用的角度是 高角度,那么所呈现出来的阴影较短;如果摄影师所采用的角度是低角度,那么所呈现出 来的阴影较长。在拍摄过程中,摄影师要根据环境、季节、时间等因素来运用好光线。 三光线的软、硬区分 从光质的角度上来讲,可以将光线分为软光与硬光这两种。软光是指不会产生明显阴 影的光线。比如:阴天时候的光线就是软光。由于光线并不能直射到物体上,因此阴影部 分与受光部分会形成较小的反差,因此能见度较高的阴天往往是最佳的拍照时间。硬光是 指没有云彩遮挡下太阳光,又或者是人造光。比如:照明灯等。在直线光线的照明下,阴

对一幅摄影作品欣赏与赏析

要做到对一幅摄影作品的欣赏与赏析,首先应该需要摄影的艺术特征。 1892年创刊号的《斯汀迪奥》精美地再现了摄影和绘画作品,并把摄影与绘画、雕塑并列在艺术领域,杂志的第三期刊登了布林古尔《摄影艺术的诞生》的文章,这是摄影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事件,从此,摄影正式踏入艺术殿堂。摄影艺术有着他特有的性质。 首先,摄影与其他视觉艺术形式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摄影创作依赖于照相机。在意识上,摄影更趋向于客观。摄影家在创作的时候,无论怎样选择他的拍摄对象,却总要面对物质世界的某个方面,它不以摄影家的意志而转移。虽然现代摄影技术和数字影像技术使摄影家的创造发挥空间得以扩展,但反映和揭示现实生活仍然是摄影创作的主流和本质。正如苏珊桑塔格所言:“画家的任务是构筑,而摄影家的任务是揭示。” 其次,摄影的时间性。摄影者必须适应自己的拍摄对象,而且往往要完全取决于它。摄影大师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把摄影的时间性和瞬间性简述的淋漓尽致。他提出:“摄影主要在一张照片里抓住事物的全部精华,”因此,摄影者的思考必须抢在曝光瞬间之前,一旦按下快门就无法改变注意。 再次,摄影与机遇也体现于好的摄影创作之中。这需要摄影者对手中相机的熟练掌握成都及预见能力。 第四,再现细节。摄影再现一切细节的能力其精确度是任何其他视觉手段都无法企及的。摄影能精确地再现物体的形态、色彩、光影、体积、空间、质感、机理等,体现拍摄对象本身材质的美、肌理的美、秩序的美。 第五,摄影家根据相机的曝光速度进行创作,产生真是与虚幻的效果,从而表达摄影家的思想和想法。 第六,在某种程度上,摄影者是“用光来作画”。摄影者在为拍摄画面进行视觉设计即构图时,摄影的这六个特点是决定性的,最重要的。摄影者一方面要有对客观世界敏锐的观察能力,也要有摄影者所特有的预见能力,并能在按下快门之前安排被摄体,选择角度、视点、俯仰,运用线条、块面、形状等形式,突出作品主题,使画面简洁,有条不紊。 对摄影作品的赏析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了解摄影技术知识是欣赏摄影作品的基本条件。其次,对摄影艺术语言的解读能力。对一幅摄影作品的光线、色彩、透视、影调、清晰与模糊的解读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欣赏做好铺垫。但很多摄影艺术作品所蕴藏的内涵却并非画面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要求我们在更深的层次去探寻。第三,对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的帮助解读摄影作品的艺术语言,从而更好的欣赏一幅摄影作品。第四,建立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认真体会摄影作品的思想,读懂作品的思想内涵,才能达到欣赏摄影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要对一幅摄影作品进行分析,首先要了解摄影作品的拍摄主题。只有首先根据作品的主题思想来明确该作品的思想深度和人文立场,进而体会到作品的价值及对社会的影响,确定其思想品味的高低。其次,分析摄影作品的表现技巧,读懂摄影家运用的摄影技巧所表达的思想目的,继而对其进行正确客观的分析。对一幅摄影作品分析的步骤课分为读图、了解作者的拍摄意图、解读创作者、再回到读图;摄影图像是具有深刻意义、富含大量信息的平面,既然摄影是一种视觉语言,那么分析摄影作品先要从读图做起。当一张照片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首先想了解作者在画面里拍的是什么。拍摄的主体是什么,陪体是什么;进而我们想要知道作者在何时、何地拍摄的;然后我们会利用所知的摄影知识推断作者拍摄的角度,运用的摄影技巧、光线的处理、色彩处理等;最后再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视觉心理学、摄影视觉语言和构图原理组织画面。作者的拍摄意图(即作品的主题)是摄影作品的灵魂所在,摄影的拍摄技巧、构图原则都是为拍摄主体服务的。如果体会不到摄影家的真实拍摄意图,那你所看到的摄影技巧、表现形式、绚丽画面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我们应运用所知的相关知识从前面内外尽可能多地了解摄影画面所要表达的真实内涵。虽然

摄影艺术作品赏析

摄影艺术作品赏析 选择下图进行摄影艺术作品的赏析,谈谈个人的看法,分析作品的艺术效果和美感。 1,画面的整体布局。 从近景,中景,远景三个方面来分析。 近景是一堆半浸泡在水里的靠着水坝的光滑的石头,石头在水表面蒙蒙的雾气中若隐若现,而水表面的淡淡的雾气更增加了朦胧的美感,给人一种欲窥不得的感觉,让人联想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画面。中景是一对含情脉脉注视着对方的情侣和广阔平静的水面,情侣的右手边也有一堆石头。同样的水面上浮着淡淡的雾气,远处的灯光倒映在水里留下一片淡淡的黄色光晕。朦胧的水面和朦胧的人像交相辉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远景是一座灯火辉煌的斜拉锁桥,横跨整个水面,同时也是画面的主要构成物之一。中间一个桥墩的顶端在灯火和夜色的掩映下看的不真切,在云端若隐若现,留给人无尽的遐想空间。更远处还有朦胧的山脉蜿蜒其中。 将雾通过景物的透视效果,将纵深感表现出来,也使雾有远近浓淡的对比。在这里,摄影家在设置近、中、远景的同时,还特意采用逆光照射,将雾的朦胧感表现出来,丰富了艺术感染力。整幅画面给人的是一种朦胧的意境和淡淡的平静的唯美的感觉。同时也让人觉得很温馨,很浪漫。 2,光线的选择。 本图选择的是侧光拍摄,侧光可以凸现景物的立体感,使景物真实可信。构图的均衡对称也给画面增添了宁静的氛围,让人犹如身临其境。利用侧光是斜拉桥投影在水面上,并用投影的光线构造朦胧的美感。使原本平淡的画面增加了趣味性。画面中灯光在水面上的反射光照亮了一部分朦胧的雾气,而周边的景物则略带神秘。整体的明暗对比时画面显得格外神奇,犹如童话世界一般梦幻,给人以美得享受,让人不禁幻想。 3,色彩的搭配。 整个画面的色彩比较丰富,过渡自然和谐。近处石头的泛着光泽的黝黑色,水面朦胧的乳白色,桥上灯光的晕黄色,人影背后白绿色的光线,远处深蓝色和墨黑色的天空。既有冷色调,又有暖色调,画面色彩饱和,色调和谐,有一种朦胧的意境美。低色温在画面上呈现暖

摄影艺术结课论文

摄影艺术 浅 谈 摄 影 的 美

妙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电子商务141601班 姓名:张丽婷 摄影的美妙 一、对摄影的理解 摄影是一种文化、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带有强烈品质的媒介。它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自然交汇的结晶,是了解、认识、反映社会现实的形象化手段,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摄影者通过画面的构思、色调的均衡、场景的剪裁给观赏者带来美的享受,使观赏者真正得到心灵的满足。与此同时,通过对摄影器材的了解,我们可以接触到现代科学各个领域,拓宽知识范围,提高艺术修养。因此,摄影不仅仅是会摆弄照相机,而是一种包括应用科学、想象与设计、专业技巧和组织能力的综合过程。素质教育相对于

应试教育来说,是一场革命,它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将摄影艺术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对高校学生进行摄影知识和摄影艺术的教育,既是一种科技活动,又是一种美学教育。 摄影主要是培养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根本目标是使摄影者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个过程中,它所表现的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最有助于我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摄影艺术是一门较为年轻的艺术门类,它是紧紧伴随着每个时代高新科技发展而发展着。摄影艺术是一种对现实高度概括;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影像工作方式;是一种高贵的雅文化。摄影艺术就是作者的一种表达,正如说话是一种表达、写作是一种表达一样。摄影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风光”、“静物”、“人像”,也可以“纪实”、“民俗”、“观念”,表达方式没有高下之分。 摄影技术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光圈、焦距、曝光、色温、反差、感光度、白平衡之类的技术性知识,还要学习构图、造型、色彩、光影等等美学知识。 二、照相机的设备 摄影不仅仅是一个相机这么简单,需要准备的设备还有很多,比如:镜头、三脚架、闪光灯、增距镜、广角镜等等。 对于整部相机来说,镜头是最容易损坏的部件。要保护镜头,一

荒木经惟摄影艺术风格探究论文

荒木经惟摄影艺术风格探究论文 荒木经惟摄影艺术风格探究全文如下: 作为一名世界著名又颇具争议的摄影家,在全球范围内有着众多的仰慕追随者以及批判者。但是这都并不影响其作品的艺术魅力,其艺术风格随着他的人生旅程进而产生、发展、高潮、升华。荒木经惟是当今世界较为另类的摄影艺术家,其风格、审美、品位、艺术感知和文化解读对当下社会有着较高的启示。荒木经惟对“反摄影”、“私摄影”有着不懈的探索,对摄影艺术的创新贡献了不平凡的力量,其艺术风格率性而为、至真至纯、荒诞放逐、神秘深刻。在对其艺术风格进行探究之后,我们应当保持理性的思维,既不一味地宣扬,又不能随意地抛弃,坚持学以致用,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创新,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不断独立思考反省,不断进步。 1 荒木经惟的摄影文化内涵 1.1 荒木经惟艺术创作的文化背景 日本所具有的民独特性对于荒木经惟的艺术创作的风格、心态、潜在倾向具有主导作用,它指导了摄影作品的文化取向和艺术规范。他具有深厚的东方文化培植根脉,有着深刻的日本趣味。例如,日本的浮世绘春宫画就对荒木经惟影响深刻,直接而显而易见。还有《枕草子》这部传统的日本色情文学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摄影创作。一名摄影家在“光天化日”之下所进行的创作是自己内在心灵不断自我撞击对话的过程,是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结果。现代以来,日本摄影师对死亡、暴力、色情、变态的大量聚焦深刻有力地撞击了人们的视觉感受,荒木经惟们创造的艺术作品风格已经植根于日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裸体女人、都市景象等大量出现在荒木经惟的作品之中,神秘而疏远,凝固而易逝,美丽而压抑,荒诞而真实。死亡终不能逃避,尚不如放浪形骸,放荡不羁。 1.2 荒木经惟独特的人生体验 荒木经惟的一生经历不平凡,坎坷却充实,简单却丰富。充满感伤的人生旅程形成了他独特的审美体验,他善于定格人生的某个瞬间,传达真实的情感旅程。荒木经惟70多年的人生旅程,经历了父母双亡、罹患癌症,人生起起伏伏,大喜大悲,毁誉参半,这都为他的摄影作品提供了真实的创作经历与生活经验。作为艺术家要想创作出好的作品,必须是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敢于迎接质疑与挑战,超越自我界限,并且更加热爱艺术本身的平凡人;还要善于捕捉灵光一现的瞬间,灵感来袭的刹那,会观察适当的时间、空间、背景、地点,在生活中是一个感性的人,但是又要学会理性的独立思考,不断地进行审美实践,提升理论高度,完善理论体系。 荒木经惟 2 荒木经惟的摄影艺术风格 2.1 凸显人性之美

摄影艺术赏析-在线作业-4(95分)

摄影艺术赏析-在线作业-4(95分)

摄影艺术赏析_在线作业_4(95分) 交卷时间:2016-05-24 11:29:15 一、单选题 1. (5分) ? A. 路易斯?海因 ? B. 威廉克?莱因 ? C. 艾森斯塔特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9 凝固的现实——纪实与新闻摄影(中)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2. (5分) ? A. 哈罗德?费因斯坦 ? B. 爱德华?韦斯顿 ? C. 伊莫金.坎宁安 ? D. 八木祥光 纠错 拍摄表现二战胜利的经典之作《胜利之吻》的摄影家是( )。 《玉兰花》的作者是( )。

得分: 5 知识点: 5 平凡中的不平凡——静物摄影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3. (5分) ? A. 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 ? B. 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 Avedon) ? C. 哈罗德?费因斯坦(Harold Feinstein ) ? D. 吉安?帕洛?巴尔贝里(Gian Paolo Barbieri)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 平凡中的不平凡——静物摄影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4. (5分) ? A. 大卫?穆恩奇 ? B. 陈复礼 ? C. 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 ? D. 弗朗科?方塔纳 第一位获得古根海姆奖,同时也是美国著名的F?64小组创始人之一的摄影家是()。摄影作品《月光曲》的作者是()。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 与风景对话——风光摄影(上)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5. (5分) ? A. 菲利普?哈尔斯曼(Phillipe Halsman) ? B. 优素福?卡什(Yousuf Karsh) ? C. 阿诺德?纽曼(Arnold Newman) ? D. 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 Avedon)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2 与风景对话——风光摄影(下)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6. (5分) ? A. 遥感成像 ? B. 小孔成像 ? C. 凸透镜成像 被称为“美国人像摄影的怪杰”的摄影家是()。摄影技术的基本原理来自“()”光学现象。

对摄影艺术的理解

对摄影艺术的理解 理解(一) 摄影是光与影的结合、摄影是光的绘画,是技术和视觉观察力的结合,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摄影是有意识、有思想、经过思考和提炼的艺术作品。摄影是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了解、理解凝固在某一个瞬间,感染他人。 摄影像绘画、文学、音乐一样博大深奥。是用影像表达思想和情感,用影像创作艺术……。在我们的语言已经有太多的粉饰,人类的感情也大多深埋在看不到的地方时,只有视觉艺术能够深入我们的灵魂,那就是摄影艺术。 摄影是应用科学、想象与设计、专业技巧和组织能力构成一体的艺术表现方法。是各种各样的技艺和多方面的才能展示。它涉及物理、化学、光学、色彩学、构成、电子技术、生理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从器材和思想构成了摄影的两个主要因素。

摄影赋予摄影者把握瞬间的权利和意志。并把瞬间对美的感受提升到无限。其实它也赋予了我们表现自己的权利和意志,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了解、理解凝固在某一个瞬间,感染他人。 理解(二) 它是一种以摄影器材、感光材料等物质为工具和载体,通过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表达摄影家观点和情感的造型艺术,是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它只能表现现实的题材,而不能表现已经过去和尚未发生的事件。所以,它所反映的人物、时间和环境,都是真实的,具有无比的真实性、可信性和可视性。 摄影艺术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从其他造型艺术中得到借鉴,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造型形式及典型化的方法。构图、光线、影调(色调),为摄影艺术三种主要造型手段。摄影家把自己的艺术构思,用高度的摄影造型技巧所摄得的形象(潜像),经过一系列暗房制作的工艺程序所制成的画面(照片)称作“摄影艺术作品”。 由于它具有真实、生动、准确、迅速的特点,并可大量印制,故是一种拥有极大群众基础的艺术形式。摄影艺术在题材上分为:新闻摄影、人物摄影、风景摄影、生活摄影、花卉摄影、静物摄影、古文物摄影等等。

影片《黄土地》在摄影艺术方面有那些特色

在文学艺术中,“我们通常都把地域文化特色作为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的一种重要内涵,甚至于,还把富集地域文化特色作为某种文学艺术作品成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标志。”“以题材范围来说,人们也看到了,往往是农村题材的作品,最能富集这种地域文化特色。”电影《黄土地》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影视剧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爱,不可否认其在艺术上所做的努力,但其中所表现出的地域文化特色也是其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影片将黄土高原的自然之美和人物感情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的造型意识上,影片主光调暗淡,画面中明暗反差很大,从视觉上给人以凝重、内敛的感觉。质朴悠远的陕北民歌信天游,作为重要的叙事元素,代表着黄土地上永不衰败的生命力,也是新旧文明之间不可或缺的纽带。 一,人物的塑造与地域文化 丹纳有一个很有名的论断是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和时代这三大因素。”这就是说,丹纳强调的是地域文化对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人正是文学艺术所关心的对象。这样一来,我们看作品的地域文化特色,实际上主要就是看地域文化对作品里的人物的影响了。电影《黄土地》把主要人物设置为四个:顾青、翠巧、翠巧的父亲和弟弟。张艺谋说:”我们能拍摄的内容很少:土地、窑洞、黄河和四个人物。然而,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片中的每一景物与人物都承担起了符号的作用。 影片中的翠巧最能代表封建制度下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受压迫的劳动妇女。她们像翠巧一样默默地承受着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压力。 影片中的父亲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顾青初到翠巧家,坐在炕上与翠巧爹聊天,一盏油灯在翠巧爹的身后放着微弱的光,翠巧爹如泥塑一样坐在黑暗中,及至他说自己四十七岁时,镜头推近了一些,我们才能看到他的半剪影一般的脸,脸上的沟壑不由让人想到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观众们被深深震撼。中年的年纪和沧桑的面容的强烈对比,自然让人想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承受的精神重负和未翻身的农民艰辛苦难的命运。 影片中放羊娃成为了翠巧的弟弟,沉默寡言,名叫憨憨,实则内心清明。恰就像是黄土地上两手袖着,表情木然,问什么只答一声“噢”的农人们,你以为他们愚钝,可当他们在场上欢快的打起腰鼓,你才能感受到生命的辉煌与热烈。憨憨就像是这群黄土地上的沉默的人们一样,在顾青刚刚开始接触他的时候几乎不说话,只是默默地观察着顾青,随即在共同的生活与劳作中被以顾青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感化着,直到最后逆着求雨的人流向顾青跑来,代表着群众当中那部分新生力量的觉醒。 影片中送别的场景,采用了民歌的形式,影片中,翠巧在送别顾青的时候说,“顾大哥,我兄弟把黄米糕给你了?尝尝看好吃不?路上找个伴,拉拉话就不累:要是渴,你喝长流水:赶天晚了,你就歇在咱穷人家。”这段话,只要是熟悉陕北民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是出自《走西口》,这是一支在河套地区广为流传的陕北民歌,表现的是女子对于将要出行的心上人的牵挂与叮咛。这几句话出现在翠巧送别顾青的场景中,表达了翠巧对顾青那种无法出口的朦胧的爱恋。在影片中一直没有明言的两人的关系,在这里似乎是给了一个模糊的交待。 二、画面色彩与地域文化 电影《黄土地》获国内外多项大奖,其中有多个为摄影奖项,这与影片的用色是有很大关系的。该片的摄影张艺谋说:“我们要求这部影片的画面色彩要出调子,出情绪,尤其要出情绪,做到饱和凝重,对比强烈。不学中国年画的设色鲜亮,而取它的单纯浓郁。在黄色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