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各理论流派主要观点

心理学各理论流派主要观点
心理学各理论流派主要观点

一、精神分析疗法

1.理论基础

其基本理论核心是: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⑴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3个层次, 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被压抑在潜意识里的各种心理冲突,虽然感知不到,但并未消失,而是潜伏在潜意识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某种转换机制以病态的方式表现出来,形成各种心身症状或精神疾病。

⑵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假定人格是由3部分构成的,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弗洛伊德认为,在一个健康的人格之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作用是平衡的。如果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力量不能保持这种动态平衡,则将导致心理失常.

⑶性欲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本能要使生命得以延续和不断发展,而死本能要使生命回复到无机状态,两种本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命就在它们的冲突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

⑷神经症的精神病理学,弗洛伊德把焦虑视为理解神经症的关键所在,为防止焦虑的加剧,就要设法干预、抑制或消除本能的冲动。

2.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疾病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以及他们所意识到的内心体验仅仅是一个表面现象其真正原因在于来访者早年生活的心灵创伤以及由此遗留下来的被压入潜意识的矛盾冲突。也就是说,潜意识中未解决的心理冲突,是日后发病的根源。

3.心理治疗的原理

精神分析的工作,就是要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那些童年创伤和痛苦体验挖掘出来,成为意识的东西。治疗者启发来访者重新认识。这些经验,并加以分析、解释,使来访者获得一种情感体验的领悟。来访者一旦洞悉问题的根源,对自己的心理动态与病情有所领悟有所了解,特别是明了到潜抑的欲望、隐藏的动机,或不能解除的情节等,就有可能去正视冲突和焦虑,摆脱情感的羁绊,理智地对待他们,症状也会随即消失.

4.心理治疗的方法⑴梦的分析。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他作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和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

⑵阻抗分析。阻抗是自由联想过程中病人在谈到某些关键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自由联想困难.其表现多种多样,如正在叙述过程中突然沉默,或转移话题等。阻抗的表现是意识的,但根源却是潜意识中本能地有阻止被压抑的心理冲突重新进入意识的倾向。当自由联想接近这种潜意识的心理症结时,潜意识的阻抗就自然发生作用,阻止其被真实地表述出来。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当病人出现阻抗时,往往正是病人心理症结所在.

⑶梦的解析.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梦的解析》中,认为“梦乃是做梦者潜意识冲突欲望的象征,做梦的人为了避免被人家察觉,所以用象征性的方式以避免焦虑的产生",“分析者对梦的内容加以分析,以期以发现这些象征的真谛".所以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他作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和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

⑷移情,移情是病人在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将童年期对他人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移情有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和负移情(nega tivetransference),正移情是病人将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负移情是病人将消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借助移情,把病人早年形成的病理情结加以重现,重新“经历”往日的情感,进而帮助他解决这些心理冲突。

⑸解释。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的中心工作就是向病人解释他所说的话中潜意识含义,帮助病人克服抗拒,而使被压抑的心理资料得以源源不断地通过自由联想和梦的分析暴露出来.解释是逐步深入的,根据每次会谈的内容,用病人所说过的话做依据,用病人能理解的语言告诉他的心理症结的所在。解释的程度随着长期的会谈和对病人心理的全面了解而逐步加深和完善,而病人也通过长期的会谈在意识中逐渐培养起一个对人对事成熟的心理反应和处理态度.

二、行为疗法

1.理论基础

⑴Pavlov经典条件反射学说有关实验性神经症模型的理论,强调条件化刺激和反应的联系及其后继反应规律,解释行为的建立、改变和消退。

⑵Sknner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阐明“奖励性”或“惩罚性”操作条件对行为的塑造。

⑶Bandura及Watson的学习理论,前者强调社会性学习对行为的影响,后者认为任何行为都是可以习得或弃掉的。

⑷Jacom的再教育论认为病态行为可通过教育改变和改造。

2.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行为疗法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不管是功能性的还是非功能性的、正常的或病态的,都经学习而获得,而且也能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

3.治疗原理

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利用强化使来询者模仿或消除某一特定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方式, 它通过提供特定的学习环境促使来询者改变自我,摒弃不良行为。由此,它很注重心理治疗目标的明确化和具体化,主张对来询者的问题采取就事论事的处理方法,不必追究个人潜意识和本能欲望对偏差行为的作用. 4.心理治疗的方法

⑴系统脱敏法。首先要深入了解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如焦虑和恐惧)是由什么样的刺激情境引起的,把所有焦虑反应由弱到强按次序排列成“焦虑阶层”。然后教会患者一种与焦虑、恐惧相抗衡的反应方式,即松弛反应,使患者感到轻松而解除焦虑;进而把松弛反应技术逐步地、有系统地和那些由弱到强的焦虑阶层同时配对出现,形成交互抑制情境(即逐步地使松弛反应去抑制那些较弱的焦虑反应,然后抑制那些较强的焦虑反应)。这样循序渐进地,有系统地把那些由于不良条件反射(即学习)而形成的、强弱不同的焦虑反应,由弱到强一个一个地予以消除,最后把最强烈的焦虑反应(即我们所要治疗的靶行为)也予以消除(即脱敏)。

⑵厌恶疗法。是一种帮助人们(包括患者)将所要戒除的靶行为(或症状)同某种使人厌恶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从而达到戒除或减少靶行为出现的目的。厌恶刺激可采用疼痛刺激(如橡皮圈弹痛刺激和电刺激)、催吐剂(如阿朴吗啡)和令人难以忍受的气味或声响刺激等,也可以采取食物剥夺或社会交往剥夺措施等,还可以通过想象作用使人在头脑中出现极端憎厌或无法接受的想象场面,从而达到厌恶刺激强化的目的。

⑶冲击疗法。又称满灌疗法、暴露疗法或快速脱敏法。其方法是将来访者置于令其感到恐怖的刺激面前,使其处于极度恐惧之中.当预想中的危害并没有真正发生时,来访者的恐惧情绪便会逐渐消退,并坚持到使来访者对此刺激习以为常时结束.

⑷行为塑造法.的在于通过强化(即奖励)而造成某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一般采用逐步进级的作业,并在完成作业时按情况给予奖励(即强化),以促使增加出现期望获得的良好行为的次数。

⑸消退疗法.

⑹思维阻断法。又称思维停止疗法、思维控制疗法。它是一种治疗强迫性思维等症状的技术,是在求治者想象其强迫症状的思维过程中,通过外部控制的手段,人为地抑制并中断其思维,经过多次重复促使不良症状消失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思维阻断疗法的理论假设是:如果人的外在行为能通过抑制来加以阻止,那么,内隐的行为也能通过抑制来阻止直至消失。

⑺示范疗法。

⑻自信训练法.

⑼自我管理法。要通过确定目标、自我监察、自我强化等手段达到消除不良习惯性行为。主要适用于戒烟、戒酒、戒毒瘾及治疗贪食症等.

⑽代币奖励法。这是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特别是条件强化原理的基础上形成并完善起来的一种行为疗法。它通过某种奖励系统,在病人做出预期的良好行为表现时,马上就能获得奖励,即可得到强化,从而使患者所表现的良好行为得以形成和巩固,同时使其不良行为得以消退。

⑾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借助于电子仪器,让人们能够知道自己身体内部正在发生变化的行为矫治技术。通过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患者调整和控制自己的心率、血压、胃肠蠕动、肌紧张程度、汗腺活动和脑电波等几乎包括所有的身体机能的活动情况,从而改善机体内部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状态,矫正对应激的不适宜反应,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⑿认知行为疗法.

三、来访者中心疗法

1.理论基础

⑴人性观

人性最内里的核心,人格的最深层面,其“动物本性”的层面,在本性上是积极的-—从根本上说是社会性的,是向前运动的,是理性的,是现实的。罗杰斯认为,人性的发展和生物进化一样,具有建设性的方向。实现趋向包括两个方面:生物学方面,指一切生物共有的成长、成熟趋势;心理方面,表现为人独有的自我实现趋向

⑵自我理论

①自我概念

在他看来,与其说个体是生活在一个客观现实的环境中,不如说他生活在自己的客观经验世界中。

②自我概念的形成

自我概念最初是由大量的自我经验、体验堆砌而成的,由在个中国情境中区别作为个体的自我和客体的我以及自己的经验构成的。

③自我概念的异化与心理失调

当一个人的自我和经验之间出现不一致异化时,如果一个人体验自我价值感的欲望非常强烈,那么,这个人首先考虑的是设法保护自我。

2.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由于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地摄入、内化了外在的价值观,自我中的这一部分越来越多地支配着个体对经验的加工和评价,当经验中存在着与这部分自我不一致的成分时,个体会预感到自我受到威胁,因而产生焦虑,同时会运用防御过程(歪曲、否认、选择性知觉)来对经验进行加工,使之在意识水平上达到与自我一致。如果某个经验特别重大,或者由于别的原因,个体无法通过防御机制使之与自我概念协调,而受到威胁的这个自我概念又在自我中具有重要地位,就会出现心理适应障碍。

3.心理治疗的原理(目的)

心理咨询的目的,不在于操纵以个人的外界环境或其消极被动的人格,而在于协助来询者自省自悟,充分发挥其潜能,最终达到自我的实现.使来访者对他的有机体的经验更加开放;养成对有机体这个敏于生活的工具的信赖感;接受存在于个人内部的评价源;在生活中不断学习,主动参与到一个流动的、前进的过程中去,并从中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经验之流中新的自我的生成与变化.

4.心理治疗的方法

⑴真诚交流的技术

⑵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⑶促进共情的技术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主要技巧就是倾听技巧:开放式询问、释意、情感反映、鼓励、自我揭示等。事实上,以人为中心的治疗者经常会遇到当事人要求给予指导、解释的压力,尤其在开始阶段当事人还不习惯这种无指导、不引路的咨询方式的时候,面对压力,咨询师一方面表达理解对方的不满,另一方面又坚持不给予指导,直到当事人终于领悟到别人的指导对自己不起多大作用、或者不再对获得指导抱希望,而必须端正态度,靠自己对探索负责,这个时候的会谈就会比较有效率了.

四、理性情绪疗法

1.理论基础

⑴艾里斯的人性观

①人具有一种既理性又非理性的心理特点

②人具有经常性的消极内化语言

③人具有改变和发展自己的能动性

⑵A—B-C—D-E理论

A:刺激性事件

B:个体的信息系统

C:个体产生的信息系统

D:指对个体的不合理信念进行侦察、辩论

E:指咨询效果

理性情绪疗法认为,它可以促使来访者在辩论中不是盲目地接受咨询师的观点,而是主动去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即产生顿悟.

⑶非理性信念及其特征

个体的不良情绪和行为是由非理性信念导致的,为了有针对性、及时有效地改变人们的一些非理性想法,韦斯勒等人总结了他们的三个典型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糟糕透顶。

⑷咨访关系理论

艾里斯强调,咨询师应当支持和尊重来访者的人格,其指导只是针对来访者不合理的思维而不是针对来访者本身;咨询师要能了解当事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以便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处理.

2.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一个人的非合理信念导致了错误的、歪曲的和有破坏性的自我评价,情绪障碍就是有非合理信念、绝对性思考和错误评价造成的。

3.心理治疗的原理(目的)

在于帮助来询者认清其思想中的不合理信念,建立合乎逻辑、理性的信念,以减少个人的自我挫败感,

心理学四大流派的主要区别 (1)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可,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对立,源自于格式塔学派的认知主义学习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再度复苏。从本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布鲁纳、奥苏伯尔等一批认知心理学家的大量创造性的工作,使学习理论的研究自桑代克之后又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他们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因此,使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认知派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S—R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他们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

教育心理学:各个流派的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描述或说明人类和动物学习的类型、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学说。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 一、概述 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规律,学习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的?近百年来,教育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这些问题,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了各种研究,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也由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它是在反对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等。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可以用公式S—R来表示,其中S表示来自于外界的刺激,R表示个体接受刺激后的行为反应。他们认为个体在不断接受特定的外界刺激后,就可能形成与这种刺激相适应的行为表现,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S—R联结的学习行为,即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建立了联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与有机体生存有关的行为的研究,注意有机体在环境中的适应行为,重视环境的作用”。 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通过用狗作为实验对象,提出了广为人知的条件反射。 (1)保持与消退。巴甫洛夫发现,在动物建立条件反射后继续让铃声与无条件刺激(食物)同时呈现,狗的条件反射行为(唾液分泌)会持续地保持下去。但当多次伴随条件刺激物(铃声)的出现而没有相应的食物时,则狗的唾液分泌量会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而自行减少,这便是反应的消退。教学中,有时教师及时的表扬会促进学生暂时形成某一良好的行为,但如果过了一些时候,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没有再得到教师的表扬,这一行为很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 (2)分化与泛化。在一定的条件反射形成之后,有机体对与条件反射物相类似的其他刺激也作出一定的反应的现象叫做泛化。比如,刚开始学汉字的孩子不能很好地区分“未”跟“末”,或“日”跟“曰”。而分化则是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物的反应进一步精确化,那就是对目标刺激物加强保持,而对非条件刺激物进行消退。比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辨别动作到位和不到位时的肌肉感觉,从而使动作流畅、有力。 2.桑代克的联结学说 美国实证主义心理学家桑代克用科学实验的方式来研究学习的规律,提出了著名的联结学说。

心理学各理论流派的比较

心理学各流派的比较 一、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 古希腊哲学思想中有两个主要的问题,一个是世界的本原,一个是认识论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对世界本原的认识经历了:泰勒士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数学及其关系;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恩培多克勒认为万物是由土、水、火、空气组成的;德谟克利特则继承并发展了留基伯的原子论,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可见,人们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不断深化,从具体的物体发展到无法看到的物质。而随着人们对世界本原的思考,哲学家开始从注意自然问题转到关心人事问题上来了,尤其是认识和道德问题,而在德谟克利特之前的哲学家大多认为唯有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万物的规律,承认理性的真实性,否认感觉的可靠性,这是理性主义的开始。从德谟克利特之后,普罗泰哥拉是古希腊第一位“智者”,他主张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认为没有不变的、持久的真理,没有神认可的法律,没有永恒的价值法规。事物的尺度不是上帝或抽象的科学真理,而是人类的需要和对幸福的探求,这种观点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是重要的。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是人的理性中所固有的,教育的作用是把知识引出来,并根据此提出了产婆术,苏格拉底的这种观点被柏拉图发展为理念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柏拉图认为世界本体是由理念构成的,世界万物都是理念派生出来的,只有理念是唯一真实可靠的东西。柏拉图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把心理分为理性、意气和情欲。理性是最高级的灵魂,相当于哲学王的灵魂;意气指向赢得荣誉和光荣,位于胸部,相当于武士的灵魂而情欲与肉体的快乐位于腹部,相当于劳动者的灵魂。这是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他提出理念回忆说,认为学习是为了回忆已有的知识,并提出联想的观点促进学习。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认为一切事物都有质料和形式构成,质料是具有可能性的原料,必须取得一定的形式,其可能性才能实现,这种质料形式论是唯物论的思想,但是亚里士多德认为质料是被动的,形式是积极的,这是唯心论的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除了认识功能,还具有动求功能。古希腊和古罗马是西方心理学思想产生的故乡,是现代心理学形成的源头。这一时期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灵魂是什么,把灵魂及其活动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围绕这个问题,思想家们引申出心身关系、心理过程等一系列不同问题的争论,同时奠定了中世纪的灵魂官能心理学的基础。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思想受到宗教的影响,哲学成为了神学的婢女,以灵魂的官能心理学为主要特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阿圭那。奥古斯丁认为记忆、理智和意志三者是灵魂的主要官能,但他强调意志的作用,三者在经验上形成了统一体。这一思

心理学七大流派

心理学七大流派一、构造主义 (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2)活跃时间:1879—20世纪20年代 (3)观点: ①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 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②主张将内省与实验结合起来。 (4)评价: ①首先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推动了心理学实验研究 的传播和发展; ②把心理学看成纯科学,只研究心理的实际存在,不去讨论其意 义和功用,因而狭隘。 (5)备注: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是内容心理学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但二者无论在形成的时间、地点以及研究方法和具体内容上都存在着差异。 二、机能主义 (1)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2)活跃时间:1890—20世纪30年代 (3)观点:

①主要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提出意识 流的概念; ②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推动向实际生活的发展; ③强调心理现象对客观环境的适应和功用,不以研究意识经验为 限; ④关心心理学在各个领域内的功效和应用及改进心理学的研究方 法。 (4)评价:由于机能心理学对心理的研究已从主观方面扩大到外部行为,因此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开拓了道路。在机能心理学的影响下,个别差异心理学、各种心理测验、学习心理学、知觉心理学等在美国有了明显的发展。 三、行为主义 (1)代表人物:旧行为主义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以斯金纳为首(2)活跃时间:20世纪20年代—50年代 (3)观点: 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 ②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③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④主张“环境决定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完全是由环境所控制 和决定的。 (4)评价:

心理学各种理论流派

*心理学派别的基本情况:

*智力的理论: 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他认为,人的智力是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构成。 2、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3、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认为智力应从内容、操作和产物三个维度来考虑。 4、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他提出的七种智力是: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 5、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即成分智力、背景智力、经验智力。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1、卢相说 19世纪德国医生、解剖学家加尔首先提出,之后他的弟子施普茨海姆采用了卢相说一词。他认为:颅骨的外部形状和内部脑的结构有关,并相信心理特征与颅骨形状之间有一定的相关。 2、定位说认为:大脑的不同部位或区域各司其职。

3、整体说:法国生理学家弗卢龙是最重要的代表,发现了机能的统一性和差别性,强调脑功能的整体性,以反对卢相说和定位说。20世纪初,美国拉什利通过实验发现:大脑损伤的动物的习惯形成会出现很大障碍,这种障碍与脑损伤的部位无关,却与脑损伤的面积有很大关系。 4、机能系统说,由苏联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提出,他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结构,是一个复杂的机能系统。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也是动态和系统的。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批次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同时每个机能系统又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5、模块说和泛脑网络论是关于脑功能研究的最新成果。模块说是1976年美国生理学家查尼加提出的。

*从情绪控制角度分析的情绪的理论: *人格的形成: 1、艾森克认为,人格的个体差异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双生子研究证明遗传对人的性格有影响。

心理学各理论流派主要观点

一、精神分析疗法1.理论基础 其基本理论核心就是:人得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与意识。 ⑴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得心理活动分为3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被压抑在潜意识 里得各种心理冲突,虽然感知不到,但并未消失,而就是潜伏在潜意识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某种转换机制以病态得方式表现出来,形成各种心身症状或精神疾病。 ⑵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假定人格就是由3部分构成得,即本我、自我与超我。弗洛伊德认为,在一个健康得人格之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得作用就是平衡得。如果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力量不能保持这种动态平衡,则将导致心理失常。 ⑶性欲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有生得本能与死得本能,生本能要使生命得以延续与不断发展,而死本能要使生命回复到无机状态,两种本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命就在它们得冲突与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 ⑷神经症得精神病理学,弗洛伊德把焦虑视为理解

神经症得关键所在,为防止焦虑得加剧,就要设法干预、抑制或消除本能得冲动。 2.心理障碍产生得原因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疾病患者得异常行为表现以及她们所意识到得内心体验仅仅就是一个表面现象其真正原因在于来访者早年生活得心灵创伤以及由此遗留下来得被压入潜意识得矛盾冲突。也就就是说,潜意识中未解决得心理冲突,就是日后发病得根源。 3.心理治疗得原理 精神分析得工作,就就是要把压抑在潜意识中得那些童年创伤与痛苦体验挖掘出来,成为意识得东西。治疗者启发来访者重新认识。这些经验,并加以分析、解释,使来访者获得一种情感体验得领悟。来访者一旦洞悉问题得根源,对自己得心理动态与病情有所领悟有所了解,特别就是明了到潜抑得欲望、隐藏得动机,或不能解除得情节等,就有可能去正视冲突与焦虑,摆脱情感得羁绊,理智地对待她们,症状也会随即消失。 4.心理治疗得方法 ⑴梦得分析。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得另一技术就

七大心理学流派简介

七大心理学流派简介 1、构造主义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研究方法:内省法 观点: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认为其他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评价:构造心理学的诞生使心理学摆脱了思辨的羁绊走上了实验研究的道路,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但这个学派所从事的纯内省分析,严重脱离实际。 2、机能主义 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等 主要观点:主张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意识的作用于功能,强调意识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变化的整体,即“意识流”,反对把心理学只看作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评价:机能主义是在反对构造主义心理学的过程中产生的,其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的发展。 3、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研究方法:实验法 主要观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可以观察的行为,遵循S-R的公式,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应是寻找预测和控制行为的途径。行为是在环境因素影响下学习的结果。 评价:行为主义学派的主张过于极端,否定意识研究的重要性,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但他们对于研究客观性的强调,有利于心理学沿着客观科学的道路走下去。 4、格式塔 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研究方法:实验法 主要观点:该学派主张心理学的整体性,著名观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心理学是一个整体,一种组织完型。

评价: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论,但他们强调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 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且他们对于知觉、学习及思维等的研究成果至今还具有积极的意义,促进了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5、精神分析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等 研究方法:自由联想、个案法等 主要观点:理论来源于临床经验,强调心理学研究无意识现象,无意识会表现在人的 正常和异常行为中。 评价: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动机的研究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但是他们过分强调无意识 的作用,早期的理论具有泛性论的特点,这些都是错误的。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精神分析学 派修正了弗洛伊德原有的理论,更强调其他因素对精神疾病和人格发展的影响。 6、人本主义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主要观点:重视人格,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人各种需要的实现,以建立完善的自我, 并追求建立理想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评价: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去研究人性,冲淡了心理学纯科学的色彩,被誉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第一势力是行为主义,第二势力是精神分析),但其理论 体系仍不完备,其人性本善的观点也有待商讨。 7、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皮亚杰、西蒙等 研究方法: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等 主要观点:认为人脑中进行着积极地对所接受的信息认知加工的过程。他们将人与计 算机进行类比,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对信息的输入、转换、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评价:认知心理学的出现使得科学家相信,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的脑机制,特别是认知 功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才能真正揭示脑的秘密;了解人的心理功能的特点,在新世纪,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有望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流。

心理学各种理论流派

*智力的理论: 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他认为,人的智力是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构成。 2、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3、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认为智力应从内容、操作和产物三个维度来考虑。 4、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他提出的七种智力是: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 5、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即成分智力、背景智力、经验智力。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1、卢相说19世纪德国医生、解剖学家加尔首先提出,之后他的弟子施普茨海姆采用了卢相说一词。他认为:颅骨的外部形状和内部脑的结构有关,并相信心理特征与颅骨形状之间有一定的相关。 2、定位说认为:大脑的不同部位或区域各司其职。 3、整体说:法国生理学家弗卢龙是最重要的代表,发现了机能的统一性和差别性,强调脑功能的整体性,以反对卢相说和定位说。20世纪初,美国拉什利通过实验发现:大脑损伤的动物的习惯形成会出现很大障碍,这种障碍与脑损伤的部位无关,却与脑损伤的面积有很大关系。 4、机能系统说,由苏联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提出,他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结构,是一个复杂的机能系统。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也是动态和系统的。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批次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同时每个机能系统又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5、模块说和泛脑网络论是关于脑功能研究的最新成果。模块说是1976年美国生理学家查尼加提出的。

1、艾森克认为,人格的个体差异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双生子研究证明遗传对人的性格有影响。 2、行为主义流派中,华生用经典条件反射来解释人的性格形成。斯金纳用操作条件反射来解释人的性格形成。他们都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 3、人格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的接触倡导者凯利提出了个体建构论。证明人格除了受环境的影响,还受人自身的认知因素的影响。 4、社会认知理论是当代的一种整合性的人格理论,特别注重环境和认知的交互作用。代表人物是班杜拉。班杜拉将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学习称为观察学习。这种理论被称为社会学习论。观察学习中的强化是替代强化,而不是直接强化。观察学习中的认识因素还包括:当一个人模仿他人的行为时,就会依据榜样的行为从而对自己的行为确定一个标准,并用这个标准评价自己、要求自己。这就是自我规范或自我调节。班杜拉将这种强化称为自我强化。 *心理发展的主要观点: 2、精神分析论将心理发展视为心理性欲的发展,或称性的发展。 3、相互作用论:在皮亚杰看来,个体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发展受四个因素的制约: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化。 生理成熟是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 自然经验包括: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 社会经验主要是指语言和教育的影响。 思维的本质是适应,可以用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来说明适应过程。思维起源于动作。 4、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认为,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代表人物是格塞尔。他的观点来源于实验:双生子爬梯实验。

(完整版)心理学十大流派综述(20210206033713)

、内容心理学派 产生背景及其发展 19 世纪60 年代,内容心理学在德国产生。内容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费希纳和冯特。 费希纳( 1801-1887)的心理物理学是关于身心之间或外界刺激和心理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或依存关系的严密科学。这是一门介于心理学和物理学之间的独立学科。费希纳受赫'尔巴特的启发,认为心理是可测量的。经过许多实验和推导,他把感觉强度和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如下公式:S二 C*org(R/RO),其中S-感觉强度;C-适用于不同感觉中的每个感官的常数;R-刺激强度;R0-在阈限的刺激强度。 这个公式表明刺激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已有的感觉的强度。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中曾创造了三种心理测量的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从现代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上看,费希纳应被认为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作用。 冯特( 1832-1920)是近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心理学史上他的名字与心理学的独立和实验(内容)心理学的建立直接联系在一起。 待续... 二、意动心理学派 产生背景及其发展意动心理学产生的直接原因和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息息相关。可以

说,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是促成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的直接动力 意动心理学派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几乎同时产生,创始人布伦塔 诺。 1874 年布伦塔诺发表了著名专著《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在书中,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思维内容,而是感觉、判断等思维活动,即"意动",并将"意动"概念作为中心的心理学概念进行阐述。 待续... 三、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产生背景及其发展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是由冯特的最忠诚的学生铁钦纳于内容心理学派形成近20 年后在美国建立的,是内容心理学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决不等同于内容心理学派,二者无论在形成的时间、地点以及研究方法和具体内容上,都存在着差异。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与铁钦纳的个人努力有重要关系。并在铁钦纳去世后衰退。并在与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论战中得到发展。 时代精神:科学界百家争鸣。德国事实上已经成为当时世界心理学研究的中心。 待续... 机能派心理学和构造派心理学的争论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中只有铁钦纳始终坚持明显的传统,他是一个性 格坚毅、好争辩的学者,1927 年铁钦纳因脑瘤去世,争论逐渐平息下来。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构造派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的派别。在他们的示范和倡导下,当时西方心理学实验研究得到了迅速传播和发展。

普通心理学、心理学流派和社会心理学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 884] 考试科目名称:普通心理学、心理学流派与社会心理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一)普通心理学50分 (二)心理学流派50分 (三)社会心理学50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4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普通心理学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能运用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解释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3、了解心理学的最新理论与发展。

考试内容: 一、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个体心理;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二)如何研究心理学 心理学要探索什么;心理学研究的类型;研究心理学的意义;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心理学在科学大家庭中的地位。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性;科学态度与方法;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四)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心理学派别;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 二、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脑的进化 神经系统的发生;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二)神经元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冲动的传递;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神经回路。(三)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神经系统的发育。三、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定位说;整体说;机能系统学说;模块说。 七、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内分泌腺的概念;内分泌的分类及机能;神经—体液调节。 三、感觉 (一)感觉的一般概念 什么是感觉;近刺激和远刺激;感觉的编码;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

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 一、构造主义 科学的心理学创始于十九世纪末,1879年是现代心理学创始的一年,心理学的创始者是德国的一位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1823~1920),他作为独立科学的心理学的创始人,建立了现代心理学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该学派从1879年开始,兴盛了二、三十年。 构造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现象是简单的“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它致力于心理意识现象“构造”的研究;分析心理意识现象的“元素”,设想心理元素结合的方式。所以该学派又称为“元素主义心理学”。 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其学生铁钦纳(1867~1927)。冯特及其心理学体系的主要观点:(1)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2)元素分析与创造性综合;(3)实验内省法。铁钦纳一方面继承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修正和发展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冯特认为内省法只能用来研究简单的心理过程,而铁钦纳则把内省法用来研究思维、想象等高级的心理过程;冯特把心理元素分解为纯粹的感觉和简单的情感,铁钦纳则把意识经验分析为三种元素:感觉、意象和感情。感觉是知觉的基本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绪的元素。总之,铁钦纳把心理过程分析为感觉、意象、感情,并认为感觉、意象有四种属性,即性质、强度、持续性和清晰性。感情有前三种属性而缺乏清晰性,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混合形成知觉、

观念、感觉、感情、情绪等心理过程。 二、行为主义 现代心理学的第二个派别是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出现在美国,在20世纪初自然科学飞速发展,一些年轻的心理学家对冯特学派不满意,认为心理学不能研究意识,认为心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处于同样的地位,应该象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也就是行为。 行为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精神活动是不可捉摸的,是不可接近的,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行为。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行为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以便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1878~1958)和斯金纳(1904~)。华生的主要观点:(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

心理学流派观点理论

心理学流派观点理论 一现代心理学的主要观点:(1)精神分析观点:是由奥地利的佛洛伊德提出的。1900年,他发表的《梦的解析》标志着精神分析的诞生。认为:人的心灵可以分为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三部分,其中后两者构成无意识。潜意识中的内容只有经过巧妙伪装,才能通过检查,经由前意识进入意识之中。 (2)行为主义观点:由美国华生提出,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其研究对象应该是客观的行为而非主观的意识。他进一步建立了“刺激—反应”的研究模型,并确定了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作为对行为的研究方法。 (3)人本主义观点: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性是善良的,破坏和侵犯行为是人的基本需要遇到挫折后引起的;人是自由的,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未来;人是一直在成长的,行为动机指导人不断地趋于自我完善。人本主义把整体论原则贯彻到人格、情感动机等领域,来解释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他们关注的问题是个体所体验到的主观世界。 (4)认知观点: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知觉加工与模式识别、注意、记忆和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它冲破了行为主义研究“刺激—反应”的简单模式,但又不是完全向传统心理学认知研究的回归,而是取二者之所长,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来研究认知。 (5)认知神经科学的观点:研究旨在阐明认知活动的脑机制,即人类大脑如何调用其各层次上的组件,包括分子、细胞、脑组织区和全脑去实现各种认知活动。 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指在自然情境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2)个案研究:要求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详尽的观察和研究,发种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3)调查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卷来测试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4)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进行观察。实验涉及两个因素:控制和变量(自变量、应变量和控制变量)三.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单因素论:发展要么是先天因素决定的,要么是环境因素决定的,即遗传和环境单独对个体心理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种观点又分为环境决定论和遗传决定论。(2)遗传决定论: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心理发展的过程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环境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代表人物为英国的高尔顿。 (3)环境决定论: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片面的强调和机械的看待环境或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否定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代表人物为美国的华生。 (4)二因素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心理的发展;把两者视为相互孤立存在的因素;关注各因素在心理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程度。(5)相互作用论:在心理发展中,遗传和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制约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遗传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受到个体能动性的影响。代表人物为瑞士的皮亚杰。 遗传因素与个体发展我们认为,人的先天素质是个体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来自主体的自身物质基础飞机体与外界发生作用的组织机制以及机体内部调节机制,从而使生命体成为一个开放的、具有自稳定性能的结构,它能够不断地从外界吸取自己发展所必须的各种养料,进行加工改造,使机体能吸收成长,从而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正是从这样丰富的意义上,我们强调遗传因素作为人的发展的基础。同时,还必须指出:这种可能是多样的,其多样性不但由于遗传素质功能的潜在性,还因为环境因素的丰富性;这种可能的多样性相对于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足够广泛而有希望的前景。可以断言,在正常状态内,个体的整体发展水平不会因遗传因素而受阻。就人的智力发展而言,一些脑科学家认为,大脑为人的发展提供的可能,远远没有被充分开发,其中被开发的比例只占工10%~15%左右,大部分的区域尚未被唤醒。 环境因素是任何有机体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是一个无需加以客观事实对于人类来说,社会环境又是使人成为人而不是兽的基本条件其中人类社会共同使用的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言及个体之外其他人的人际关系。是社会环境中把个人与社会群体联系起来的最根本的手段,脱离了人类群体又不会使用语言的

世界现代主要心理学流派

现代世界主要心理学流派 反省心理学派 反省心理学简介 反省心理学派成立于2007年12月,创始人是中国学者杜向阳先生,是当今世界上最新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也是目前唯一的由中国人开创的心理学流派,反省心理学以反省为主要研究方法,故名“反省心理学”。反省心理学的经典著作是《心灵控制术》,2013年1月版,电子工业出版社,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如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等)及当当网、亚马逊等网上书店有售! 反省心理学在心理结构、意识流、潜(无)意识、二元心理、智力与天才、天才培养、心理分析、心理调控、心理治疗、创造性思维过程、人工智能、心理的计算机比喻、打开心理黑箱等多项领域里的研究成果超越了西方心理学,并做出了心理二元说、四大意识流、心理的工厂比喻、精神相对论等多项世界首创,更重要的是发现了“二元心理”,并开创研究“第二心理”之先河,其意义不亚于精神分析开创研究潜意识之先河,因为二者都大大开拓了心理学的研究新领域,在心理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发现第二心理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关系到心理学的学科定性、研究方法,关系到心理黑箱能否打开以及打开的方法(这一点关系到心理学的成熟和腾飞),此外还关系到“人工智能”能否取得突破性发展,因为打开心理黑箱是人工智能用计算机模拟人脑高级思维的前提! 反省心理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反省研究法)、独特的概念体系(心潮、浅层、三式信息等新概念),以及独特的理论体系(心理二元说、心理结构理论、意识流理论、心潮理论、浅层理论、精神相对论等)和应用体系(心理治疗、天才培养、高级人工智能、打开心理黑箱四大应用领域),所以,反省心理学像西方的认知心理学、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流派一样,是心理学发展史上一个独立的新流派。反省心理学是世界心理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具有独创的概念、独创的理论,并且其概念、理论能贯穿应用于人的整个心理活动的理论体系之一。 反省心理学吸收、继承了中外心理学思想中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重大的创新与发展。例如,继承了西方的“意识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四大意识流”学说;继承了西方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潜意识领域里的“心潮理论”、“浅层理论”、“精神相对论”等整套理论;继承了认知心理学中的“计算机比喻”,在此基础上做出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并提出了“心理的工厂比喻”,从而使对心理的揭示和描述更形象、更生动、更深刻;继承了西方心理学中的“元记忆”“元认知”等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新理论—“心理二元说”等。 反省心理学已成功破解人脑智力之谜、天才之谜、心理疾病之谜和人脑灵感、直觉、想象等高级创造性思维之谜,并找到了有效提高智商的方法、培养天才的方法、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和用计算机模拟灵感、直觉、想象思维的初步方法,因此,反省心理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心理学,在心理治疗、人才培养、心理调控、情绪管理、人工智能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 反省心理学起源于对天才和天才教育的研究,人脑思维和天才的成因是它最初的研究对象,后把研究对象扩大到普通人、精神病人以及心理治疗、人工智能、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基础理论等领域,并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概念体系、理论体系和应用体系,最终形成为一个独立的心理学流派—反省心理学派。这一点类似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因为精神分析学派也诞生和成长于大学校园之外,是在弗落伊德对精神病的研究中发展和成长起来的。二者的不同之处为:反省心理学从研究天才开始,其研究对象逐步扩展到正常人和心理疾病患者(包括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患者),因此,反省心理学的理论既适用于

心理学各流派的学习理论

心理学各流派的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心理学中最“繁荣”的领域之一。最早对学习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心理学家德国人艾宾浩斯(Ebinghaus,1885),由于他对人类语言学习的研究,而提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最早对动物进行学习实验的是心理学家美国人桑代克(Thorndike,1898),他的研究引入了新的研究方式。现代学习理论可以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刺激—反应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观主要以“联结”为基础,也就是刺激—反应(5—n)之间的联结、条件(包括问题解决目标)与动作之间的联结或语义网络中节点之间的联结。在这种观点看来,当在环境中的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时,就会发生学习。行为主义者主张研究人的外显行为,认为学习过程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只要控制外部刺激,就能控制和预测学习效果,他们反对将意识和内部心理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他们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强化并且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的作用。 在联结观看来,学习者要掌握一项复杂技能就要加强个别动作成分的练习。这一观点的一个关键假定就是学习复杂技能首先要获得较为简单的成分,然后再将他们合并成更为复杂的行为能力。其隐含的内容就是,复杂技能的知识或知识结构能分解成较为简单的联结。行为主义联结观对复杂学习的解释,对于我们教授复杂技能给予了一定的启示。一般来说当我们学习一项复杂技能时,先要进行任务分析将这些技能分解为更为简单的成分』口果按照联结观设计教学程序,可以制定用于帮助学生掌握简单技能来获得复杂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并且有效地向学习者呈现信息,允许学生练习组成技能以及提供清晰的反馈。 近些年来,行为主义受到认知观关于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启示,突破了原来的模式,将多种认知加工(如思维、知觉、自我陈述等)纳入他们的理论框架中。这类研究不仅研究个体外部条件对行为反应的影响,而且特别注意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对行为的影响。但是,由于行为主义的学习观单纯以时间接近和强化来解释刺激和反应的联结,主要关注个体行为或操作的变化,没有分析学习的内

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冯特,并有其弟子铁钦纳将其发展为严密的心理学体系。20世纪前30年,该学派在美国心理学占优势,30年代后趋于瓦解。构造主义心理学主张:1、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这三种元素;2、主张采用实验内省法研究意识的内容或构造;3、该理论忽视个体差异,不考虑应用,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研究范围非常狭窄。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是美国的詹姆士,其他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和安吉尔。机能主义主张:1、主张研究意识,但是他们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看成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提出了意识流; 2、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不赞成构造主义堆心理结构进行分析。 三、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初的德国,创始人是韦德海默、苛勒和考夫卡。Gestalt在德文中意味着整体,它代表这个学派的基本主张和宗旨,所以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1、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2、部分相加不等于总体;3、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4、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四、行为主义心理学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心理学诞生。“第一次革命”又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主张: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方法。 五、精神分析心理学 精神分析又称为弗洛伊德主义,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建。他主张:1、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2、行为根源于某种欲望或动机;3、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二势力”。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流派--学习辅导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流派――学习辅导 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 本节主要内容: 精神分析学派是西方现代最重要的学术思潮之一,因为该学派的创始人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因此精神分析理论又叫弗洛伊德主义,它包括古典的弗洛伊德主义(或者叫弗洛伊德学说)和新弗洛伊德主义,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从自己的临床经验出发,对儿童的人格结构和心理发展阶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逐步发展为精神分析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人在出生时,人格的全部就是本我。其主要功能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与生俱来的生物本能,当新生儿饿了或尿湿了的时候,他们就会不顾一切地哭闹,直到有人来满足他们的需要为止。 自我是人格中有意识的、理性的部分,反映了儿童日益发展起来的感知、学习、记忆和推理能力。自我的功能就是寻求更为实际的、被社会允许的方式来满足本能的需求。所以,当一个学步期儿童想要喝奶时,他会找到妈妈说:“牛奶”,而非哭闹。随着自我的不断成熟,儿童逐渐能更好地控制住毫无理性的本我,独立寻找到可行的方法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然而,有些需要是不被人们接受的,如一个三岁的儿童在两餐之间去偷吃饼干,很快就会被妈妈发现并制止。在这个过程中,人格的第三个部分,超我,就会逐渐成熟。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良心”成分——三至六岁的儿童逐渐将父母的道德标准与价值观内化而形成了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标准。超我一旦形成,儿童就不再需要成人来指出他们表现的好坏了,他们已经能明了自己的好与不好,并会对自己所作所为感觉愧疚和羞耻。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论 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最重要的生命本能,人在不同的年龄,性的能量——力比多投向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为冯特。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经验)的科学。他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个基本元素,认为所7a64e78988e69d8331333332613139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这些基本元素构成的。冯特首创实验内省法。 冯特的理论为他的学生铁钦纳所继承和发展,并把这种心理学理论命名为“构造心理学”。构造心理学的积极意义是它使心理学摆脱了思辨的桎梏,走上了实验研究的道路,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但是,这个学派所从事的“纯内省”和“纯科学”的分析,严重脱离了实际。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机能主义者比较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认为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而不像构造主义比较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机能主义的这一特点,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的过程。 20世纪以来,美国心理学一直比较重视心理学在教育领域和其他领域的应用,这和机能主义的思潮是分不开的。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行为主义反对心理学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把刺激一反应作为解释行为的公式。行为主义还反对内省,主张使用客观研究方法。 行为主义极力主张客观研究方法,使心理学的研究更加自然科学化了,也就是说更严谨了。然而,行为主义完全否定了对人的心理、意识的研究,以行为和生理反应代替心理现象,把人与动物等同起来,以及分析行为的机械主义观点,又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转自北京安通学校 (四)格式塔心理学 1912年诞生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该学派的创始人是惠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后期的代表人物是勒温。格式塔是从德文“Gestalt”音译而来,意为“完形”、“整体”。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尽管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论,但该学说强调的“整体”观点以及关于知觉的组织原则、学习和思维的研究成果等至今仍有积掇意义。 (五)精神分析心理学 产生于1900年,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前面所说的构造主义、机能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主要重视意识经验的研究,行为主义重视正常行为的分析,而精神分析学派则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该学派的理论根据是来自对精神病患者诊断治疗的临床经验。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的系统。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人格的这三种力量相互矛盾冲突的结果。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很小的一部分,处于心理的表层。无意识才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主体,处于心理的深层,它是被压抑的或未变成意识的本能冲动。性欲则是人的所有本能冲动中持续时间最长、冲动力最强,对人的精神活动影响最大的本能。 弗洛伊德把心理区分为意识和无意识,并关注需要、动机等心理的动力因素,这是他对心理学发展作出的贡献。但他把人的一切行为都归于被压抑的性欲的表现,认为无意识决定意识,甚至决定社会发展则是错误的。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对心理学研究问题的窄化和偏颇,被称为现代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人本主义反对精神分析认为人是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的野兽。 重视意识经验,认为人们的思想、欲望和情感这些内部过程和内部经验,才使他们成为各不相同的个体。人本主义反对行为主义认为只能相信可以观察到的刺激与反应。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不足: 错误地理解了人的本质,把人看成人性的人,而不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他们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某些描述,常常是从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出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