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嫦娥一号”奔月的主要过程及其其中的物理学原理

论述“嫦娥一号”奔月的主要过程及其其中的物理学原理
论述“嫦娥一号”奔月的主要过程及其其中的物理学原理

物理小论文

-----------------------------论述“嫦娥一号”奔月的主要过程及其其中的物理学原理

姓名:高桥

班号:06121203

学号:1120121827

摘要:本文详细地描述了“嫦娥一号”奔月的整个过程以及在奔月过程中所蕴

涵的物理知识和其所应用的物理学原理,从更深层次分析我国完成嫦娥一号工程的艰辛

关键词:奔月过程万有引力定律向心力角动量守恒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我国宇航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最激动人心的事件当中就包括“嫦娥一号”工程的顺利进行,这次工程的成功也为后期的嫦娥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国下一步登月计划以及更深层次对外太空开发开了先河,所以,有必要对这次工程进行深度剖析。

二、“嫦娥一号”探月过程

1.升空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直冲云霄,奔向遥远的月球,成功地进入环绕地球的预定轨道(即16小时轨道)。2.环绕地球运行

(1)第一次变轨。25日17时5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按照预定计划,向在太空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出变轨指令,对其实施远地点变轨。指令发出130秒后,卫星近地点高度由约200公里抬高到约600公里,变轨圆满成功。这次变轨表明,“嫦娥一号”卫星推进系统工作正常,也为随后进行的3次近地点变轨奠定了基础。这次变轨是“嫦娥一号”卫星在约16小时周期的大椭圆轨道上运行一圈半后,在第二个远地点时实施的。

(2)第二次变轨。26日17时33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嫦娥一号”卫星发出指令,开始实施第二次变轨。这是卫星的第一次近地点变轨。11分钟后,远望三号测量船传来消息,卫星变轨成功。变轨前,北京飞控中心对轨道参数及控制参数进行了精确计算,随后向在太空飞行了3圈处于近地点的“嫦娥一号”卫星发送了高精度控制指令,卫星主发动机准时点火,使卫星进入24小时周期椭圆轨道,远地点高度由5万多公里提高到7万多公里。这次变轨为卫星在预定时间到达设计的地月转移入口点创造了条件。

(3)第三次变轨。29日18时01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变轨,这也是卫星入轨后的第二次近地点变轨。“嫦娥一号”卫星在24小时轨道飞行第3圈时,远望三号测量船在近地点顺利发现目标,把相关数据传送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同时把有关指令发至“嫦娥一号”卫星。实行这次近地点变轨后,卫星由24小时周期轨道进入48小时周期椭圆轨道,远地点高度将由7万多公里提高到12万多公里。“嫦娥一号”卫星进入48小时周期轨道后,先后开启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和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进行数据采集和环境探测。

3.实现绕地、月转移

31日17时15分,“嫦娥一号”卫星接到指令,发动机工作784秒后,正常关机。17时28分“嫦娥一号”在48小时周期轨道上运行1圈后,成功实施第三次近地点变轨,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飞向月球。这也是卫星入轨后的第四次变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后,“嫦娥一号”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只进行了一次中途修正,就直飞月球捕获点。

4.环绕月球运行

(1)第一次制动。11月5日11时37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了第一次近月制动,顺利完成第一次“太空刹车”动作,月球捕获卫星,卫星成功进入12小时绕月椭圆轨道。这次制动的目的是,降低“嫦娥一号”卫星的飞行速度,以防逃逸月球。

(2)第二次制动。11月6日11时3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了第二次近月制动,卫星顺利进入周期为3.5小时的环月小椭圆轨道。第二次近月制动主要目的是使“嫦娥一号”进一步降低飞行速度,使其进入“过渡”轨道,从而为卫星最终进入工作轨道做准备。

(3)第三次制动。11月7日8时24分,“嫦娥一号”卫星主发动机点火,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8时35分,“嫦娥一号”卫星主发动机关机,第三次近月制动结束。“嫦娥一号”卫星从近月点高度212公里、远月点高度8617公里的椭圆轨道,成功调整到周期127分钟、高度200公里的极月圆圆形轨道,从而正式进入科学探测的工作轨道。

至此,“嫦娥一号”经过长途跋涉,耗时13天14小时30分钟终于成为月球的一颗“人造卫星”。

5.返回地球过程

(1)飞离月球过程当“嫦娥一号”完成绕月计划计划后,需要脱离月球的束缚,返回地球。这时就可以再次点燃发动机,给“嫦娥一号”加速,提高其绕月环绕高度,直至脱离月球的吸引,奔向地球。

(2)飞向地球过程在“嫦娥一号”飞向地球的过程中也需要调整其飞行速度,改变其航向,直至被地球俘获,继而成为地球的一颗“人造卫星”。

(3)返回地球过程在“嫦娥一号”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继续实施变轨,降低绕行速度,最终在大海中圆满结束了自己的使命。

三、主要涉及的物理原理

1.万有引力定律

F: 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

G:万有引力常量

m1: 物体1的质量

m2: 物体2的质量

R: 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依照国际单位制,F的单位为牛顿(N),m1和m2的单位为千克(kg),r 的单位为米(m),常数G近似地等于6.67×10^-11 N·m^2/kg^2(牛顿平方米每二次方千克)。

2.向心力公式

F向=mrω^2 =mv^2/r=mvω=4π^2mr/T^2=4π^2mrf^2=4π^2n^2mr

其中:v为线速度,ω为角速度,m为物体质量,r为物体的运动半径,T为圆周运动周期,f为圆周运动频率,n为圆周运动转速。

公式联立,由于嫦娥一号卫星在离开地球表面进入外太空后,地球对它只有万有引力作为它绕着地球进行转动的力,因此,此时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就不难得到这样的公式。这里就要用到关于卫星在地球近似圆形轨道上,由于不受

其他外力的情况下,角动量是守恒的,所以可以让卫星绕着地球进行圆周运动。(一个不受外力或外界场作用的质点系,其质点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服从牛顿第三定律,因而质点系的内力对任一点的主矩为零,从而导出质点系的角动量守恒。如质点系受到的外力系对某一固定轴之矩的代数和为零,则质点系对该轴的角动量守恒。)

万有引力F=GMm/(R^2)(1)

向心力Fn=mv^2/R(2)

(1)=(2),求出v^2=GM/R(3)

我们不难看出在嫦娥一号没有离开地球之前,它的运行轨道与它的运行速度的平方成反比。而在不同轨道它的运行周期又是固定的,所以,我们可以建立一系列的逻辑关系。

于是就有了一张关于嫦娥一号在轨运行周期分布。

3.第二宇宙速度

假设在地球上将一颗质量为m的卫星发射到脱离地球引力的速度为V;地球半径为R;此时卫星绕太阳运动可认为是不受地球引力,距离地球无穷远;

认为无穷远处是引力势能0势面,并且发射速度是最小速度,则卫星刚好可以到达无穷远处,设r为地球至无限远那点处的距离。

由能量守恒得

1/2*m*v^2-mgR=GMm/r

∵r→∞,mgR为地球表面重力势能

所以GMm/r≈0

解得v=√(2gR)=11.2km/s

也就解释了嫦娥一号之所以能够脱离地球引力场进入月球引力场的原因。四、“嫦娥一号”身上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测控系统:联合航天测控网护驾远行

“嫦娥一号”此次前往月球,可谓初出远门,且路途遥远,因此如何使它在茫茫的太空中不偏离航道、迷失方向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按照计划,此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由五大系统之一的测控系统来完成。

科学地说,测控系统是“嫦娥一号”与地球之间的信息桥梁,它的任务就是负责完成对运载火箭及月球探测器的跟踪、遥测、遥控和数据传输等任务,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嫦娥一号”的飞行轨道、飞行状态,监测它的健康情况,对它发出各种控制指令以完成预定的任务操作。

此次任务对我国现有的测控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前我国所进行的航天测控一般是采用统一的S频段航天测控网(USB),尽管它经过了包括载人航天工程在内的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等的严格考验,证明了它的先进性、成熟性和可靠度。但是,对于月球探测工程来说,一方面,由于月球卫星距离地面测控站的距离比地球卫星远得多,所以测量控制的难度大得多;另一方面,我们对月球特别是其重力异常等情况了解不多,所以只有在确保“看得见”和“测得准”的基准下,才能及时“控得住”。

经过我国测控专家的多方研究、实验和论证,为了保证“嫦娥一号”探月的万无一失,采取了以S频段航天测控网(由北京、长春、青岛、西安、西昌、太原、酒泉、南宁、喀什等测控点以及远望号测量船构成)为主、以甚长基线干涉网(由北京、上海、昆明、乌鲁木齐四个天文观测站构成)为辅的联合航天测控网,并且在此基础上,根据探月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技术改进,以满足“嫦娥一号”各飞行阶段的遥测、遥控、轨道测量和导航任务,让远行的“嫦娥一号”一路平安飞完它的闪光一生。

资讯:“东方红”3号卫星资料

它选用“东方红”3号卫星平台作为基本平台,但是又根据月球探测任务需要进行了技术改进。改进后的卫星平台包括GNC(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推进分系统、结构分系统、电源分系统、热控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和测控数传分系统。选用“东方红”3号卫星平台主要是由于它的高度可靠性,它采用了许多较先进的技术,如全三轴稳定、统一双组元液体推进、公用平台设计、大面积密栅太阳电池阵和高强度轻重量碳纤维多层复合材料等。

“东方红”3号卫星是中国新一代通信卫星,主要用于电视传输、电话、电报、传真、广播和数据传输等业务。

它具有国际同类卫星(中型容量)的先进水平,于1997年5月12日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倾角28.4°,周期10小时39分,近地点为207km,远地点为36194km的大椭圆转移轨道。按预定飞行程序,在地面测控系统的测控管理下,卫星先后完成进入OBC太阳搜索模式;南北太阳电池阵展开;通信天线的展开;远地点变轨发动机经过第三次点火变轨,卫星进入准静止轨道,并完成定点捕获;5月20日16时卫星成功的定点于东经125°赤道上空。

“嫦娥一号”选用的有效载荷包括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成像光谱仪、伽玛/X射线谱仪、微波探测仪和空间环境探测仪(包括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和低能离子探测器)等。

CCD相机和激光高度计共同承担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任务。其中CCD立体相机是拍摄全月面三维影像的专用相机,在中国属首次使用;激光高度计用于探测月球海拔高度,当它完成绕月旅行,月面每个探测点的海拔高度就一清二楚了。这些数值一旦与CCD立体相机拍摄的平面图像相叠加,就是一幅完整而精确的月面三维地形图。

成像光谱仪、伽玛/ X射线谱仪共同承担月表化学元素与物质探测任务。成像光谱仪用于获取月面光波图谱;伽马/X射线谱仪用于探测月球表面元素,两种仪器所获得的数据结合起来,就可以绘制各元素的全月球分布图,月球岩石、矿物和地质学专题图等,发现各元素在月表的富集区,评估月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等;

微波探测仪承担月壤厚度探测任务。这次“嫦娥一号”身上携带的微波探测仪是世界上首次在探月卫星上装载微波遥感装置,用以实现对月面更为细致深入的探测,并将对所发回的数据进行反演和解析。微波探测仪除用于获取月壤厚度信息外,还能给出月球背面的亮度温度图和月球两极地面的信息。

空间环境探测仪进行地月空间环境探测。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负责捕获太阳宇宙线高能粒子如质子、重离子和电子等;而低能离子探测器则负责捕获太阳风中的低能离子体,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地月空间环境。

结论:可以说,在“嫦娥一号”工程的整个进程中,是测控理论的完美演绎。

五、网友对嫦娥一号成功的评价

448楼巴万陆军中士发表于 2007-10-25 1:08:24

对月球、月球系,我们将有不可替代的重量级话语权、实际掌控权。

中华民族自有历史以来,首次冲向月球,意义非凡...得益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加为好友]

444楼铁木辛哥元帅中国海军大校发表于 2007-10-25 0:56:25

在当今社会把科技势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我们在一些领域内取得了突破,不足以改观我们整个社会科技生产力不足的局面.但今天我们在一个高端领域再次实现了质的突破,另人欢欣鼓舞的一刻在今天被历史铭记.

航空航天空间技术是一个国家拥有强大实力的表现,并且在掌握这一狭窄区域的技术上我们有一定优势,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长征火箭\神舟飞船\北斗卫星\到现在嫦娥奔月,我们用自己的一步步坚实的努力来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强大的华夏民族,一个另世人瞩目佩服的中国正泰然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嫦娥奔月计划的成功实施,将我国现行的航空航天和外层空间的技术研究层面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为向外太空继续空间探索研究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成功的缩小是与航天大国美俄的跨代差距,这是我华夏民族梦寐千年的夙愿,今天终于有了跨越历史的一步,我们民族自豪心在激情澎湃.

我外层空间技术实力的不断提高不仅充实了现代科技工业,也为我面对日益严重的外层空间威胁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为国防事业提供了充分技术保障.

发射的圆满成功也体现了我航天技术的优越性和稳定性,为日后与世界国家合作\承接\开展航天器材发射运行提供了又一个成功的佐证.

用实力为后盾\安全系数做保障的隐性经济发展空间巨大,为承接\研制\发送\运营高端航天器材的经济互补模式铺平了道路

这也是我国人,人人都感到自豪的时期,国家富裕,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万物发展欣欣向荣,神舟飞船的成功我们还未曾忘记,嫦娥又改写新的华章

嫦娥的挥袖飞天将我华夏民族的心又紧紧凝聚在一起,国家之幸甚,科技幸甚,民族自豪之幸甚,万众欢腾,举世瞩目我们心情何等喜悦,自豪之情无以言表.

历史的年轮已经跨越五千个春秋,我浩瀚中华儿女满怀雄心壮志,继续为中华文化故园雄风在展,为世界东方升腾的巨龙而继续奋斗.

本文内容于 2007-10-25 1:02:59 被铁木辛哥元帅编辑

[加为好友]

六、结论

嫦娥一号的成功是中国宇航事业上里程碑式的一页,为我国进一步开发外太空,以及提高民族凝聚力起到关键性价值,本文只是简单阐述了一些大学物理以及高中物理中可以进一步解释嫦娥一号升天秘密的知识,方便人们从科学角度更好了解嫦娥一号。

七、参考文献

(1)郭应征、周志红编著《理论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赵凯华、罗蔚茵编著《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百度知道等一系列网络资源

(4)芶秉聪、胡海云编著《大学物理》,国防工业出版社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嫦娥奔月》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嫦娥奔月》教案 Teaching plan of Chang'e flying to the moon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嫦娥奔月》教案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内容 嫦娥奔月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要求会认会 读会运用。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给课文分段并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初步感受嫦娥善良无私、舍己为民的美好品质。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资源 1.课文配有嫦娥奔月的插图,可以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2.相关材料: 传说中后羿是尧时候的人,神话说,尧的时候,天上有 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 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于封射箭

的后羿下到人间,协助尧除人民的苦难。后羿立即开始了射日的战斗。他从肩上除下那红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骄横的太阳射去,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只因为尧认为留下一个太阳对人民有用处,才拦阻了后羿的继续射击。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但是后羿的丰功伟绩,却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们 到天帝那里去进谗言,使天帝终于疏远了后羿,最后把他永远贬斥到人间。 3.学生对《嫦娥奔月》有不同的解读,课前让学生搜集 不同版本的故事,进行交流,为本课服务。 预习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2遍),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划出本课中的生字词,并认真抄写2遍。通过查阅工 具书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写在书上):奸诈贪婪、周旋、威逼、树影婆娑。完成《一课一练》一~三题。《补充习题》一 到三题。 3.搜集民间故事。 学程预设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10 、嫦娥奔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重点指导“蒙、贪”的书写,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婆娑”、“奸诈”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AABB和ABAB的重叠词的特点,积累这两类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作细节分析,小组交流探讨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而复述故事,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和嫦娥的心灵美。 4、通过课堂说写训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说话及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掌握文中的人物性格特征,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 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 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课堂说写训练。 三、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针对学困生加强指导训练方式落实字词、读书的教学目标。 2?在读书感悟中,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 内容,探究人物性格特征,体会故事中的意境美、人物美。 3.通过复述故事、课堂说写训练等教学方法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 力。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 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完成预习单。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一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情境导入: 1、(板书“月”)月是文人墨客的最爱,许多诗词曲赋中都有“月”的身影,谁能背上几句?(生背诵关于月的诗句)提到月亮,我们都会想到一个与之息息相关的节日一一中秋节。记得小时候,一到中秋的晚上,我常常倚在奶奶的怀里看月亮,看吴刚伐桂,看玉兔捣药,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

五年级语文上册 3.10 嫦娥奔月教案1 苏教版

嫦娥奔月 【教材简解】: 《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话故事。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使百姓免于受害,吃了长生不老药升天奔月的事,课文意境优美,情节动人。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生动、逼真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故事浅显易懂,妙趣横生。 【目标预设】: 1、知识目标: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了解AABB和ABAB式叠词的特点,积累这两类词语。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读感悟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思维、表达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学习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激发学生对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的品味、朗读、感悟,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荡涤。 【设计理念】: 遵循阅读教学中记叙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引领学生把握故事情节,认识人物形象,剖析人物品格;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让学生在品读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设计思路】:以品读故事,感悟人物形象为教学主线,层层递进,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朗读、感悟,引领学生由感受人物外在表现,进而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得以丰富。具体思路设计如下:1、导入故事,激趣生情;2、初读故事,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3、再读故事,初步认识人物形象; 4、三读故事,深入剖析人物品格; 5、延伸故事,升华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故事,激趣生情。 1、导入:本单元我们通过学习三则成语故事,明白了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通过“推敲”的故事,感受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故事富有情趣,故事让人明理。正所谓“小故事,大道理”。今天,老师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则故事,它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迪呢?揭题:嫦娥奔月 2、齐读课题。正音:“奔”(bèn);这是一则神话故事,故事情节动人,妙趣横生。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主题是“故事集锦”,为了契合单元主题,通过回顾所学故事导入新课,旨在把单元课文前后串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让学生沉浸在故事的氛围之中,从而激发起学故事的情趣。

苏教版五年级上 嫦娥奔月教案

嫦娥奔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难懂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看课本嫦娥奔月图插图,问:你们知道,这位美丽的姑娘是谁吗? (嫦娥)她在干什么?(奔月) 2.齐读课题:嫦娥奔月 3.嫦娥为什么要奔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为同学们讲述 了一个久远而优美的神话故事。 二、检查识字,初读课文 1.检测学生预习生字情况: (1)指生认读生字词,教师及时正音; (2)分自然段接读课文,相机指导读音和词义; 重点指导多音字“奔”和“济”的读音。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敬重奸诈贪婪接济迫不及待周旋凝望 三、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大意 1)朗读课文,说说文中人物及故事的主要内容。 2)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指导学生分段,并说说每部分的大意。

讨论交流后总结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四、指导书写 1.(1)“蒙”不要少了中间一横; (2)“奸”要写得左窄右宽; (3)“贪”“企”两字上大下小,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2.学生描红 3.抄写生字,词语。 五.作业 书写课后生字,词语,同桌互相听写,批改。 嫦娥奔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掌握文中的人物性格特征,体会文中蕴含的意境美。 3、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检测生字、词语掌握情况: 听写词语;启蒙药丸企盼凝望接济敬重 周旋迫不及待皓月当空奸诈贪婪 重点指导易错字:蒙贪凝 2、这篇课文是一篇意境优美的神话故事,请同学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 3今天我们就一起追寻嫦娥的足迹,走进神话,感受故事的动人情节。 齐读课题:嫦娥奔月 二.围绕重点,精读感悟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1、2自然段,然后概括一下这段讲了一件什么事。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公开课教案优秀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公开 课教案优秀 《嫦娥奔月》公开课教案1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AABB和ABAB的叠词的特点,积累这两类词语。 3、学会5个生字,绿线中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掌握多音字“济”,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资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体会嫦娥的品质。 情感目标: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媒体设计:课文录音、投影片 教学时间:三教时 第一教时 知识目标: 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能力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一、赏“月”吟诗,引入新课。 投影富于色彩感的《月之图》。 在中秋的夜晚,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从水面升起,作为一个受过中华保守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心中此时会不由冒出许多的诗句来,比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方……(让生去补) 在四年级,我们还学过一首苏轼在中秋之夜

写的词…… 引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 师:是啊,在月圆的中秋之夜,天各一方的人们多么盼望能和自身的亲人相聚在一起。这是一个多么温馨而甜蜜的时刻啊。记得小时候,一到中秋的晚上,我经常倚在奶奶的怀里看月亮,看吴刚伐桂,看玉兔捣药,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学生齐读课题,解题:奔,奔向。 “奔”是个多音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任务: (1)读要过关(正确地读,流利地读) (2)自学好生字新词(会读、会写、理解),常规:比较组词、课后描红。 2、自学情况交流。 (1)认读生字词。 远古昆仑山后羿逢蒙嫦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嫦娥奔月_苏教版

1嫦 娥 奔 月 相传? 在远古? 的时候,天上突然出2现了十个太阳,直晒得大地冒烟,老百姓实在无法生 活下去了。[句导读:这一句交代了后羿射日的时间和原因。]3[①“实在”“无法”说明什么?] 段导读:写天上出现十个太阳,百姓苦不堪言。交代了后羿射日的时间及背景。 4有一个力大无比的英雄名叫后羿(yì),他决心为老百姓解除这个苦难。[句导读:这句话 说明后羿不仅力大无比,而且有为民除害的决心和勇气。]5后羿登上昆仑山? 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②这句话描写了什么?]他对天上最后一个太阳说:“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造福!”[句导读:这句话说明后羿 1 ? 2 ?相传:长期以来互相传说。 ?远古:遥远的古代。 3 ①说明十个太阳给老百姓带来的祸害之深,为下文后羿射日埋下伏笔。 4 ?昆仑山:山名,在新疆、西藏和青海境内。 5 ②难句解析:“嗖—嗖—嗖—”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后羿射下太阳的动态效果,“一口气”一方面说明后羿箭法高明,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后羿想为人民办好事的迫切心情,语句间充满了神奇色彩。“登上”“运足”“拉满”体现了后羿力大神勇。正是射日的壮举,让后羿赢得了乡亲们的敬重。

后羿为老百姓除了害,大伙儿都很敬重他。很多人拜他为师,跟他学习武艺。有个叫逢(pánɡ)蒙?6的,为人奸诈贪婪(lán),也随着众人拜在后羿的门下。[句导读:这句话简要交代了逢蒙奸诈贪婪的性格,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段导读:有个叫“逢蒙”的人是个“奸诈贪婪”的小人,他随着众人“拜在后羿的门下”,是别有所图的。 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③乡亲们喜欢嫦娥的原因是什么?]一天,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送给后羿一丸仙药。据说,人吃了这种药,不但能长生不老,7还可以升天成仙哩。可是,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就让她将仙药藏在百宝匣?里。8[④后羿明知道吃了仙药就可以长生不老、升天成仙,为什么偏不吃呢?]段导读:后羿得仙药后因不愿离开美丽善良的妻子嫦娥,把仙药藏了起来。 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逢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八月十五这天清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9[⑤哪些词语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逢蒙奸诈贪婪的样子?]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⑥这是什么句式?表现了嫦娥的什么品质?]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逢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柜,四处搜寻。6 ?蒙,在这里读ménɡ。 ?济,在这里读jì。 ③她美丽善良,经常接济贫苦的乡亲。 7?百宝匣:储藏各种珍贵物品的匣子。 8 ④后羿得仙药不吃是因为不愿意离开嫦娥,说明两人感情深厚。 ⑤“假装”“迫不及待”“闯”“威逼”等词语描写出了逢蒙贪婪的丑恶嘴脸。 ⑥这是一个反问句。表现了嫦娥的善良与正直。 9 ?机智:脑筋灵活,能够随机应变。 ?疾步:快步。 ?吞:不嚼或不细嚼,整个儿咽下去。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10、嫦娥奔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重点指导“蒙、贪”的书写,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婆娑”、“奸诈”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AABB和ABAB的重叠词的特点,积累这两类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作细节分析,小组交流探讨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而复述故事,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和嫦娥的心灵美。 4、通过课堂说写训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说话及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掌握文中的人物性格特征,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 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课堂说写训练。 三、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针对学困生加强指导训练方式落实字词、读书的教学目标。 2.在读书感悟中,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探究人物性格特征,体会故事中的意境美、人物美。 3.通过复述故事、课堂说写训练等教学方法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完成预习单。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情境导入: 1、(板书“月”)月是文人墨客的最爱,许多诗词曲赋中都有“月”的身影,谁能背上几句?(生背诵关于月的诗句)提到月亮,我们都会想到一个与之息息相关的节日——中秋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教学设计优秀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教学 设计优秀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这是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了长生不老的药升天成仙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十二个生字,理解“贪婪、皓月当空、企盼”等词语。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能力。 3、练习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读中理解,读中想象,为学生搭建交流的语言平台,让思维在碰撞中闪耀火花,达到语言文字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嫦娥善良的品质,激发学生对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像。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身的看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请同学们背一背有关“月亮”的古诗词。 【课时布置】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吟诗叹月,引入课题 1、激趣:同学们,老师将在黑板上写一个字,看到这个字,或许会使你联想起许多诗句,或许会让你回忆起儿时听过的故事┅┅因为在人们的眼里,

这个字的含义十分丰富,它有时代表着团圆、美满,有时又代表着忧愁、分离,还有时代表着寂寞、凄凉┅┅它就是“月”字。(板书:月)看到它你想起了哪些千古名句或故事呢?(学生自主交流)预设:“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

苏教版五语上10《嫦娥奔月》

10嫦娥奔月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AABB和ABAB式叠词的特点,积累这两类词语。 3、学会5个生字,绿线中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掌握多音字“济”,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体会嫦娥的品质。 情感目标: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媒体设计:课文录音、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教时 第一教时 知识目标: 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能力目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一、赏“月”吟诗,引入新课。 投影富于色彩感的《月之图》。 在中秋的夜晚,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从水面升起,作为一个受过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心中此时会不由冒出许多的诗句来,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如……(让生去补)在四年级,我们还学过一首苏轼在中秋之夜写的词…… 引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是啊,在月圆的中秋之夜,天各一方的人们多么盼望能和自己的亲人相聚在一起。这是一个多么温馨而甜蜜的时刻啊。记得小时候,一到中秋的晚上,我常常倚在奶奶的怀里看月亮,看吴刚伐桂,看玉兔捣药,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学生齐读课题,解题:奔,奔向。 “奔”是个多音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任务: (1)读要过关(正确地读,流利地读) (2)自学好生字新词(会读、会写、理解),常规:比较组词、课后描红。 2、自学情况交流。 (1)认读生字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