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研究课程教案

蒙台梭利教育研究课程教案
蒙台梭利教育研究课程教案

蒙台梭利教育研究

主讲人:史亚杰

第一篇理论篇:蒙氏教育理论

第一节蒙台梭利简介及其教育的心路历程

玛莉亚●蒙特梭利于1870年8月31日出生于意大利的安科纳省的一个军人的家庭。她虽是一位独生女,但思想保守的军人父亲,与出身良好家庭的母亲却不曾溺爱过她,这使她从小就学会了关怀别人,培养出了择善固执的个性。五岁那年,父亲因为职务上的关系,将全家迁往罗马。在那儿,蒙特梭利开始她多彩多姿的求学过程:

(1) 十三岁时进入工科学校工科组就读(当时极少有女孩子进入工科组)──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也是日后她认为发展数学心智,是培养抽象思考能力最好途径的思想来源。

(2)二十岁自达文奇工科大学毕业,在学期间修习自然科学及现代语言──为后来她发展语文及自然科学教学方法,植下了良好的学识根底。

(3)她拒绝了父母亲要她当教师的希望,决心研读她热爱的科目──生物学,并执意进入医学院就读。然而,当时的社会非常保守,不曾有女子就读医学院的前例,而蒙特梭利几经奋斗才在二十二岁进入了医学院,也因此更加忤逆了父亲,切断了对她的经济来源。她只得靠奖学金及家教维生,蒙台梭利以她的才华和斗志,突破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束缚,廿六岁那年终于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度过了那段学医的艰辛路程(然而,这段艰辛的医学之路却奠定了她深厚的生物学素养,帮助她了解人类成长的生命法则。),成为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名震全国。然而,却仍然无法改变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成见,她只能在罗马大学附属精神病诊所担任助理医师。也正是由于这个机会,她接触到了白痴儿童(在当时白痴和疯子同被关在疯人院),对他们也由同情地帮助解决生活困难,转而开始研究智障儿童的治疗及教育问题。于是她开始阅读当时塞贡关于特殊儿童的教育著作与伊塔对这方面的研究报告。在精神病诊所的这两年工作中,她察觉到:儿童除了食物之外,还会在屋子里面到处乱抓、乱摸,找寻可让两手操作的东西,以练习他们的抓握能力。这种认识奠定了她教育理论中,发展智力需要透过双手操作的基本理论。并且由这两年的体验,她认识到了:儿童智力的低下主要是教育问题而非医学问题,要克服智能不足,主要还得靠教育的手段,不能只用医药去治疗,一改传统尽以药物治疗低能儿的偏执做法。1898年蒙氏就任罗马国立精神治疗学院的院长。在任院长期间,蒙氏把自己根据塞贡的书籍和伊塔的实验所研究出的方法,实际地应用到这些可怜的孩子身上;同时通过他自身的观察和实验研制出了专门针对智障儿童的各式各样的教育工具,帮助他们手脑并用增进智能。应该说,蒙氏在智障儿童的教育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经过她教育的智障儿童,不仅会读会写,而且还通过了当时罗马地区为正常儿童举行的公共考试。正当人们赞扬蒙氏在教育智障儿童所取得的进步时,她又将研究的目光转向了正常儿童。蒙氏认为:她对低能儿童所使用的方法,既然能使较低的心智状态成长,它背后的“教育原理”必定也能更广泛地运用在正常儿童的身上。因此,她决心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问题研究。为此,她辞去了院长的职位,于1901年,再次回到罗马大学深造,研习了生物学、教育学、实验心理学及教育人类学等有关学科。经过了七年的潜心研修,她逐渐地找出了人类生命发展的规律,逐步地形成了她初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所缺乏的就是验证的机会了。1906年,“罗马住宅改善协会”在圣罗佐区为穷人修建了2栋平民公寓。为教育因父母外出工作而无人照管的幼儿,该协会聘请蒙氏担任公寓幼儿教育机构的组织工作。借此良机,蒙氏于19071月6日年在公寓内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来实践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三个月后第二所蒙台梭利“儿童之家”相继设立。(“儿童之家”:指的是能供给孩子发展机会的“环境”,它是“公寓中的学校”,不仅具有家的内涵,“如

成员的彼此关爱、辅助,环境中的一切设备也都符合儿童的需要和尺寸”;更是幼儿受教育的场所。“家”里的大人们必须经常致力于“学校”环境的改造,使它们适合于儿童的各项发展。)蒙氏就在这里,又为这些心智良好的儿童,用心研制了能够促进心智发展的种种教具,来提升人类的智慧,发掘无穷的潜能;也是在这里的亲身观察与实验中体会出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产生了举世闻名的蒙台梭利教育法。1909年蒙氏发表了《适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这是蒙台梭利论述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的第一部著作。该书发表后,很快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地。(1912年她的美国学生安尼·乔治(Anne George)把它译成英文并首次在美国出版,译名为《蒙特梭利方法》,同年译为法文,译名为《蒙特梭利博士的科学教育方法——幼儿教育》;1913年被译为德文,译名为《幼儿期的自我教育》;1914年由河野清丸译为日文,译名为《蒙特梭利教育法及其用》等等。其中英文版流传最广)。慕名前往罗马参观者络绎不绝。

为了传播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促进世界幼儿教育的改革,蒙氏于1911年离开了“儿童之家”先后在意大利、英、美、法、荷兰、西班牙、奥地利、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开办国际训练班。1929年“国际蒙台梭利协会”成立,她亲任主席,并连任9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蒙特梭利被迫离开她的祖国到了荷兰,但她的“儿童之家”和师资培训学校却迅速传遍了世界各地。1952年5月6日蒙氏客死于荷兰,享年82岁。

蒙特梭利以其毕生努力,研发出一整套以科学研究成果和发现为基础的幼儿教育理论、方法、教材,并科学地研制了一系列教具(包括日常生活、感官、数学、科学、文化等教具),使人类从婴幼儿开始,能够几乎最大限度地成长合理、健康而有智能。更为重要的是,她以科学爱和自由为孩子创造成长环境,尊重婴幼儿内在诉求,在孩子发展进程中的相应敏感期科学引导他们适时适性地成长。真正做到了使孩子在与环境的良性互动中,发展并完善自己的人格,精神和独立自主的优秀意志力,完成满足自己生命发展和自我实现所需要的一切技能,最终成为在人格和能力两方面都强大而趋近完善的人。《西方教育史》称她是"20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蒙特梭利教育自诞生起即大获成功,轰动全欧美。之后迅速在世界100多个国家流行,至今已近一个世纪。四十年代初,仅美国就有蒙特梭利早期教育学校逾两千多所。蒙特梭利教育法早已普遍地被誉为优质教育,至今不衰。它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其他所有只注重早期智力开发的教育皆无法望其项背。

重要著作和论文

主要教育著作有:《蒙台梭利方法》(一)从诞生到3岁儿童教育:童年的秘密(The Secret Of Childhood)发现儿童(The Discovery Of the Child):又译为:儿童的发现,发现孩子吸收性心智(The Absorbent Mind):又译为:有吸收力的心灵,有吸收力的心理(二)从3岁至7岁儿童教育:蒙特梭利教学法(The Montessori Method):又译为: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方法蒙特梭利手册(Dr.Montessor's Own Handbook):又译为: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家庭中的儿童(The Child In Family)(三)关于7岁至13岁儿童及青春期教育:高级蒙特梭利教学法(The Advanced Montessori Method)两卷,包括《教育中的自发活动》与《蒙台梭利初等教具》青春期及其后的教育(四)其他方面:教育人类学(Pedagogical Anthropology)新

世界的教育(Education For A New World)教育之重建(Reconstruction In Education)开发人类的潜能(To Educate the Human Potential) 和平教育(Peace and Education)

第二节蒙氏教育理论体系

一、蒙氏教育理论体系图

二、解读蒙氏教育理论体系

(一)儿童

1、儿童观

蒙台梭利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教育应以儿童的中心,应由儿童的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2、对儿童的发现

蒙氏在对前人和当代的教育与心理理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儿童之家”儿童的两

年日夜观察与实验研究,终于有了对儿童的新发现,这也是她对教育的最大贡献。

(1)发现一: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吸收性心智

孩子一出生,感觉器官就开始感知、吸收周围环境中的信息。孩子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和听觉等基本的感觉能力。这些感觉能力就决定了孩子可以依靠这

些能力接受环境中的信息。因此,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应该从一出生就开始。

(2)发现二: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敏感期

根据生物成长过程的敏感期,蒙台梭利发现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也有敏感期。敏感期为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最佳年龄。儿童敏感期的发现开创了幼儿教育的新局面。

语言敏感期(0-6岁)、

秩序敏感期(2-4岁)

感官敏感期(0-6岁)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动作敏感期(0-6岁)

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书写敏感期(3.5-4.5岁)

阅读敏感期(4.5-5.5岁)

执拗敏感期(2-4岁)

婚姻敏感期(4-5岁)

模仿敏感期(1.5-2.5岁)

音乐敏感期(2--8岁)

空间敏感期(1.5-6岁)

发现三: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则

儿童具有自发性的活动。自发活动使儿童能够逐渐走向独立。只要成人不妨碍孩樱嵌寄芏懒ⅰ6懒⒛芰θ酢⒒蛘呙挥校浅扇朔涟慕峁W苑⑿曰疃淖匀环ㄔ颍途龆ê⒆釉诜⒄怪惺切枰灾餮暗摹3扇硕院⒆拥恼庵肿灾餍浴⒆苑⑿圆荒芨

枨科然蜓挂帧?

发现四:儿童的发展要在适宜的环境下,通过自身活动获得

儿童的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和自发性活动都是内部的因素。这些内部因素要发展,需要适宜的环境,与环境相互作用。环境一定是适宜的,不适合于孩子的环境,他的潜能也就不能得到发展。这种观点和当代心理学的观点完全是一致的,即主体和客体要相互作用,相互作用依赖的是活动。活动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

(二)、教师

1、教师观

在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中,对教师的看法与她同时代传统学校的教师观是截然不同的。蒙台梭利学校里儿童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员和指导员。蒙台梭利说:“应用我的方法,教师应该观察得多而教得少;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身体发展。基于这一点,我把教师的名称改为指导员。”

根据蒙台梭利的观点,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下述能力:

第一,幼儿教师应是一位观察者,她必须以科学家的精神,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和研究儿童,揭示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

第二,幼儿教师必须是一位精明能干、反应敏锐、明察秋毫、冷静沉着,有教育艺术才能的、儿童活动的自觉指导者。教师对儿童的指导表现为:给儿童提供活动的环境及进行作业的教具(创设有准备环境);为不会使用材料的儿童提供示范行为;在儿童的自主活动中提供指导、帮助;保持教室的纪律和秩序,制止不良行为。

第三,幼儿教师必须时常与儿童的父母及生活的社区联系沟通。这是因为家庭与社区都是儿童的社会环境,并占据儿童生活的大半。

2、教师开展儿童自我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蒙台梭利为了实现儿童自我教育思想,对教师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她要求教师必须接受专门的训练,从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尊重儿童的原则。蒙台梭利将教师对儿童的尊重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她要求教师“需要学生沉默的能力以取代表达的技能,她必须用观察取代灌输式教学,必须以谦恭取代那种自诩的一贯正确的骄傲感。”尊重不仅仅是指对儿童要和颜悦色,更是指对儿童的构想和意见的尊重,对儿童所从事活动的尊重.只有尊重儿童,承认儿童本身所具有的能力,才能够允许和支持儿童开展自我教育。

(2)热爱儿童的原则。蒙台梭利认为,生命的成长必须有爱的感觉,只有热爱儿童,才能够一切从儿童出发,才能一切为了儿童,才能不将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儿童,才能热心地观察儿童的表现,耐心地等待,而不是急于干涉儿童。

(3)鼓励儿童的原则。蒙台梭利认为教师工作的“关键是要激发儿童的兴趣,使他的整个人格都参与活动。”教师要努力去振奋、活跃和鼓舞所有的儿童,使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

吸引他们去做各种练习,从而发展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蒙台梭利提出的儿童自我教育思想,将儿童看作教育的主体,强调充分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投身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从而促进自我发展。这对改变我们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监护式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3、环境

(1)环境适应论

(2)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要素

蒙台梭利曾将“环境”比喻为人的头部,非常强调环境对儿童的重要性。

以前,人们认为教育的要素是教师与儿童。教师教,儿童学。蒙台梭利则认为孩子会自己学,因此环境的提供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要素,孩子要从环境中学习。因此蒙台梭利对环境的创设有基本的原则。成人要根据孩子发展的敏感期,为儿童创设适应其发展的环境即“有准备的环境”

(2)“有准备的环境”

“有准备的环境”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有准备的环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物质环境;二是人文环境。物质环境主要指蒙台梭利教具、各种符合儿童尺寸的室内设施以及教师自制的各种材料。人文环境主要指各种有价值的人类文化遗产。

蒙台梭利一直认为幼儿的学习方式与成人不同,它是一种在“吸收性心理”作用下的、不需要花费过多意志努力的学习方式。因此创设一个富含各种概念和原理的环境,让幼儿通过操作环境中的材料,“不费力”地吸收其中的概念和原理是幼儿教育的有效途

第二篇实践篇:“儿童之家”的教育与教学实践径。

第一节日常生活训练

“儿童之家”的教育是以日常生活训练开始的,包括4项内容:清洁、秩序、安静和会话。

具体如何开展详见教学光盘。

第二节感官教育

感官教育包括五项内容:视觉教育、触觉教育、味觉教育、嗅觉教育、听觉教育。

感官教育是通过感官教具来实现的。

1.视觉教育教具(通过视觉练习,使孩子掌握形状、面积、体积。视觉教具里有:)

(1)插座圆柱体(高低粗细大小的比较组合)

(2)粉红塔(认识大小等差)

(3)棕色梯(认识宽窄)

(4)长棒(认识长短、数量的等差)

(5)彩色圆柱体(颜色识别、高低粗细组合)

(6)色板(颜色的种类、色调的明暗度、颜色搭配)

(7)几何图形相嵌板(三角形的种类、组合)

(8)构成三角形(三角形的种类、组合)

(9)几何立体组

(10)几何嵌板

2.触觉教具

(1)触觉板(体验物体表面的粗糙与光滑)

(2)温觉板(触模温度的感觉)

(3)重量板(大小相同及不同、拈重量)

(4)触觉布(棉布、麻沙布、毛料等)

3.听觉教具(训练孩子听力、强弱练习)

(1)发音筒(训练听力强弱)

(2)音感钟(韵律和节奏的训练、)

(3)弦乐器(管乐器、键盘乐器、打击乐器)

4.味觉教具:如味觉瓶(感受酸、甜、苦、辣、咸)

5.嗅觉教具:如嗅觉筒(生活中有味道的食品、香油、醋,感官教育教具在操作中强调分类、配对、秩序)

第三节数学教育

数学教育教具

蒙台梭利经过几年的数学学习,发现了数学心智,所以她强调培养儿童的数学心智,怎么培养儿童的数学心智呢?也就是培养儿童数学的感受力,而不是技巧。她认为数学心智,可以影响儿童的性格形成,使儿童将来做什么事都会井然有序,按部就班。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特色,是以感官教育教具作为基础的,重视数量、数名、数字之间的关系,重视0的概念,十进位法的重要性,所以,蒙氏教学教具里,将一般的合成分解的操作基础定为10。

蒙氏数学教具的内容,有八个方面:

1.数量概念的基体练习,定位在10以内的量,以10为基础的数,这部分的教具有:

(1)数棒。以长度1—10的量,量对应数名。

(2)沙数字板。掌握1—10的数字,用手摸。

(3)仿锤箱。1—10认识的游戏。

(4)数字与筹码。了解奇数与偶数。

(5)彩色串珠棒。连续数的认识。数量名的结合。

2.十进位法的练习

认识十进位从1变10,从10变100,从100变1000,数具主要有数字卡、串珠。

3.使用数棒的基本计算练习,认识数的合成与分解,初步学习加减法。

教具主要有:金色串珠棒、黑色串珠棒、灰色串珠棒,引导儿童认识算式,利用接龙游戏,认识加减法和十进位的初步运算,加强10的构成和分解练习。

4.连续数的认识,主要让儿童认识连续数

教具主要有塞根板,主要是11到19的数,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排列,11—19,11—99,1—100的连续数板,主要记1—100的数字排列,100串珠链,认识1—100的数,1000的串珠链

5.导入初步的平方和立方

教具主要有:彩色串珠链。1千立方体,邮票游戏。大串珠组,(包括平方珠链,立方珠链、框架)

6.基本四则运算,主要掌握加减乘除法的原理,主要教具:加法板、乘法板、除法板、减法板

7.分数。教具主要是:分数,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

8.几何。教具主要有:几何图形卡片(主要认识浅角名称)组成三角形(掌握名称和认识图形的组合与分解)立体几何组,二项式、三项式(发展幼儿三维空间的能力。帮助儿童理解代数概念,引导平方根。

数学教具要求教师在使用中,要求教师要做系统的示范,特别要注意循序渐进,要有一定的流程、顺序。

第四节语文教育

语文教育教具

语言是智慧的工具,语言也是智慧的途径,语文教育的目的,则帮助儿童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的重要性在群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不可缺少的沟通工具。尤其是在进入天涯欲比邻的现代化社会当中,不但经济上多国的联络,政治上也是多方联盟,这种交流,在文化交流上更需要语言。这个语言有本国的语言,而且要学英文,学日文,通俗精通多种语言,善于表达的人,不仅能更快吸收新的信息,而且能尽快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当前,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关键是语言表达能力。在未来世界里,显得更重要。蒙氏说,语言是促使人类进步最有力的工具,是影响儿童未来发展的最大动力,儿童的语言不是双亲传给的,是出生后从环境中学来的,是以自我学习,自我形式发展的。

在语言敏感期说到,孩子的语言发展分三个阶段,听→说→应用三阶段,根据这个特点,蒙氏制作教具有:为学习和书写做准备和教具。

1.沙子字母板,大写小写各一套,主要练习发音、认写、写是用手触模,做书写的准备。

2.印刷字母板。

3.活动字母箱。

4.双字母沙子字母板。

5.金属嵌板。

鉴于语文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但蒙氏语文教具有限,所以没有教具的语言教育内容要增加。重点在于孩子读书,帮助孩子阅读。

孩子读书的重要性:书籍是人生一大乐趣的来源,孩子不会读书,要求成人讲故事,

当他认字之后,他可以读书,书能教孩子以文字表达情感,展开孩子生活的世界,如童话情节等,不仅启发孩子的想象力,也能给孩子正确观念,增加孩子生活的趣味性。有一位脑神经科专家说,“当有的父母向我提出,如何改善孩子的专心度时,我会建议家长,家中要有图书,并且经常陪伴孩子读书,因为文字的刺激对孩子大脑功能的发挥很重要,读书是一种思想的组织,思想的传递,也是对大脑的一种训练。孩子要在白纸上一堆神秘的符号当中翻译,去解码,去思考,这是很重要的脑力激荡的过程。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还有的专家认为。阅读是一把金钥匙,可以为孩子打开知识的大门,孩子可以从不知走向知的领域,还可在书中发现兴趣,技能技巧,还可通过读书,引导孩子探索,观察、寻找答案,这些将来在周围环境中能辩别真假,认识世界,并激励孩子创造性思考。

如何帮助孩子阅读?

(1)要准备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读书对幼儿的影响很大,一般孩子都非常认真的听,不同年龄的孩子对语言文字的认识程度也不一样,那么,如何为帮助孩子选择图书呢?要考虑几个方面:要有艺术性,代表性和启发性;要考虑教育性,要考虑教育的内涵。一本优秀的儿童读物不但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是孩子的好老师,它在书中看到的,将会影响他的一生。因为图书可以向孩子展现色彩缤纷的世界和历史,引导孩子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帮助他们理解生活的含义,激励孩子创造美好的新生活,再次还要考虑娱乐性,许多童话充满神奇、神秘、快乐和特性。白雪公主等童话流传很久,有代表性和娱乐性的。

(2)给孩子丰富的经验。孩子在阅读图书时,要接触书中的内容,这时老师设计活动时,要注意带领孩子到周围生活当中去体验,给他一种经验,读书和经验结合起来。

(3)帮助孩子运用正确的字汇和发音。孩子愿意把阅读的东西讲出来,老师这时要正确的引导他,设计一些活动,让孩子说,可帮助孩子用明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把他的思想传递给别人,自己还有成就感。

(4)耐心解决孩子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但书中的材料有限,他还有许多问题要问,成人要耐心地详细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5)为孩子准备一个阅读的空间。孩子读书时需要一个安静的空间,不受别人的干扰,设图书角。

(6)帮助孩子让阅读成为快乐的书,很多方式:念书、读书、讲书、谈书,从多角度去思考。

第五节科学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教具(科学文化教育教具)

儿童学习文化的能力从3岁开始,蒙台梭利说:“基于自然的倾向,幼儿是适宜接受

文化的,然而,社会却以游戏和睡眠的方式忽视了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是通过游戏而完成发展的。因而必须使他们进行游戏活动,但是如果只让儿童使用玩具游戏,用沙土筑城堡而放任之。那么,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儿童将如何吸收文化呢?3—6岁时期,是能够轻易的获取文化并自然成熟的时期,因此,应该有效的加以利用。

蒙氏教育案例

[ 案例一 ]:倒谷类

器材准备

一个托盘、二个同样的款式的小水罐、在右边水罐装 3/4 容量的谷类。

示范步骤

1 、邀请孩子:“某某请你和我来做一项新工作好吗?

2 、老师和幼儿一起走到工作台前。

3 、老师向幼儿介绍工作名称:“我们今天来做一项新工作 ---- 倒谷类。请你拿托盘。”

4 、幼儿拿托盘,两手的三指握住托盘的边缘,手臂于身体成 90 度角,贴住身体。

5 、幼儿和老师走到桌前。

6 、幼儿把托盘放到桌上。

7 、幼儿和老师每人各双手扶住椅背,提起椅子,倒退一步左右。

8 、然后轻轻放下后边靠脚的椅子腿,再轻轻放下前边的椅子腿。

9 、走到椅子前,老师和幼儿一起坐下。

10 、老师示范(一)

11 、倒谷类( 1 )右手三指握住水罐的把手,左手托住水罐底部。( 2 )提起水罐,对准另一水罐的罐口中心,倾倒谷类。倒完后检查一下看谷类是否全部倒空,没有米粒。( 3 )把右手拿的水罐轻轻放下。

12 、转动托盘,使有谷类的水罐,位于右手边。

13 、老师示范(二)

倒谷类:( 1 )右手三指握住水罐的把手,轻轻提起。使水罐悬空。左手三指握住另一水罐的把手,轻轻提起使水罐悬空。使两个水罐的高度成为一上一下。( 2 )提起水罐,对准另一水罐的罐口中心,倾倒谷类。( 3 )倾倒时。尽量不要撒出谷子来。( 4 )右手拿的水罐,轻轻的放在托盘上靠左边的位置。( 5 )左手拿的水罐,轻轻放在托盘上靠右边的位置。( 6 )转动左边的水罐,使水罐的把手朝向左边。( 7 )转动右边的水罐,使水罐的把手朝向右边。

14 、幼儿和老师站起来。

都多多少少呈现着蒙台梭利儿童观的痕迹。笔者认为教师在落实蒙台梭利儿童观时需把握住三个关注:

第一,关注儿童“内在的生命力”及成熟规律与过程

我们不能否认这样的事实:儿童是带着先天的成熟时间表降生的,他出生后最初的身体能力成长是生物学上现成地配置好而在出生后经历成熟过程发展而来的。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阶段性、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着与动物生理发展类似的“环境敏感期”、内在的生命力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动力。当我们理解了蒙台梭利的上述观点后,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我们要把儿童视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要尊重孩子的第一表现,要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和行为。

带着这样的观点我们可以为下述问题找到答案:

——为什么早期教育不是指越“早”越好?

——为什么传统教育中“教师按学科内容为全班儿童预设目标——配备材料——按预定步骤实施教学计划 --- 评估实施后果”的模式值得商榷?

——为什么说儿童生理学、心理学是幼儿教师设计课程的基础?

——为什么教师必须要放弃传统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在观察中发现孩子的需求,从旁给予适时地协助和引导?

——为什么让 2 岁的孩子对着识字卡背生字、学习 1+5=6 是无效的教育行为?

——为什么部分幼教机构宣称的让毫无英语基础的儿童 7 天就达到英语 4 级水平是商业操作行为?

——为什么……

第二,关注儿童强有力的“吸收心理” ,重视儿童的自发活动中的自我教育。

基于对儿童自我发展能力的信任,在蒙台梭利的课堂中看不到传统教育中常用奖惩措施,如责骂、用糖果(小红花等)奖励,也看不到预设的课程表。教师凭借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具有修正功能的教具,让儿童依循内在的:吸收心理” ,自发地去接触、研究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调整。通过以下三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蒙台梭利教学实践中,在屏除奖惩制度下儿童是如何懂得纪律的:

[ 案例三 ] 音乐和教室环境气氛

宝宝, 2 岁 4 个月,一个漂亮的南国小姑娘,额头亮亮的,很是乖巧。音乐对她似乎有种魔力,只要音乐声一起,她就会翩翩起舞,陶醉其中。有一次,妈妈刚把她送到幼儿园不久,她爆发性地想扎小辫,不由分说地要求老师立刻给她扎。她的嘴角使劲向下拉着,眉头紧锁,好像难受极了。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是赶紧找来小辫绳给她扎上呢?还是采取别的迂回策略?及时地满足她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的老师不会这样做的。你听,柔和的音乐轻飘起,哦,是老师开始用音乐组织小朋友走线了。宝宝听到音乐声,很自然地走到线上,还伸展双臂上下轻柔地舞动,像一只翩翩的白蝴蝶。慢慢的,先前教室中的躁动平息了。取而代之的是老师宁静的指导语,是孩子在音乐伴随下的安静。这时,一位老师轻轻地将手搭在宝宝的肩上,示意她下来扎小辫,但是宝宝却摇摇头。很显然,宝宝急着扎小辫其原因并不在于事情本身是否真的那么重要,而是刚刚和妈妈分开,有了轻微的焦虑,焦虑是一种紧张

的心理状态,这种紧张需要及时地排解。用什么排解呢?蒙氏的走线活动是一剂良方,这个方子主要由音乐和教室环境气氛两个重要因素组成。对于爱好音乐的宝宝来说,这个方子是非常有效的。

[ 案例四 ] 等待的意义

喵喵, 2 岁半,性子很急,倘若他想选择一种玩具,他会习惯性地去和正在玩的小朋友争抢,所以难免有摩擦发生。而蒙氏教室中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只有一件,这是否会增加喵喵的争抢行为呢?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的教师通常会跟孩子明确,选择工作的时候,先到老师那里做计划(老师手中有一个作计划的表格,印有每位小朋友的名字,老师可以记录小朋友自愿选择的工作)。如果小朋友准备选择的工作已经有人选了,那么他(她)必须等待,等待的方式可以是坐在小朋友旁边,一直等着。也可以先选择别的工作,等那个小朋友做完了再去做。为什么呢?难道就不能同时满足两位或两位以上的小朋友?幼儿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延迟满足,就是当孩子有某种需要的时候,有的是能够即时满足的,也有的是需要延迟一段时间才能满足。这种情况下,有的孩子可能会哭闹不止,也有的会平静地等待。研究表明,那些延迟满足能力发展得好的小朋友,在以后的发展历程中,个性很健康,学业也非常突出,面对困难的时候不那么焦虑。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我们的教育实践表明,经过等待,孩子对这来之不易的工作非常珍惜,专注力也更持久。这就是蒙台梭利工作每种只设一件的原因。不过,部分工作,我们发现如果能力相仿的孩子起做的话,会增加孩子的学习动机,我们也会酌情添设。喵喵在蒙氏工作中起初也会和小朋友争抢,但是在处理这种事情的时候,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意志的较量很重要。等待是蒙氏教室必要的原则,任何小朋友都不能违规。慢慢地,喵喵开始学会跟小朋友说:“你做完了叫我!”

[ 案例五 ] 物归原位的行为准则

Tom 块三岁了,以前一直在外婆身边生活,外婆对她宠爱有佳。据外婆反应,他在家里的时候,每天都会把屋子搞的一团糟,而外婆呢,还是“死心塌地”跟在背后收拾他散落一地的玩具。当他进入幼儿园半个月以后,外婆意外地发现, tom 居然能够那么从容地铺好工作毯,选择工作,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工作端到工作毯上,开始操作。工作结束后,还能将工作放回原位。外婆很高兴。我们的教室中,每件工作的托盘上都有一个标志,在托盘下方的柜子上,也有同样的标志。所以当孩子做完工作以后,就端着托盘去找同样标志的位置。这个年龄的孩子基本上是能够找对的。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处理呢?。物归原位是一个必须的行为准则,一个思维缜密的人必然具备有序的生活方式。反之,只有行为有序并形成习惯才可能打造缜密的思维。我们蒙氏工作的摆放顺序也暗含着孩子发展的规律性,包括动作发展上从大肌肉运动到精细化运动;思维上从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等。物品摆放的整齐、工作之间的逻辑性使孩子生活在一个精巧的逻辑当中,这是一种无形的召唤力量,一种有效的陶冶性情的环境。

第三,关注环境的教育功能,重视学习区的建设和材料的投放。

画面一:

玩具柜里横七竖八的挤满了一块块积木,其中还夹杂了一些小汽车、人偶模型。两个小孩跑到玩具柜前,连挖带拨,没两下就将所有的玩具扫落在地面,轰隆 ---- 哗啦 ---- “告诉你们多少遍了,玩具要一个一个拿,或者叫老师拿。去,洗手,不准玩了!”老师骂声刚落,

又听见教室里传来录音机里震耳欲聋的儿歌声,旁边的 4 个小孩一脸愕然……

画面二 :

图书区里,整整齐齐地坐了 30 多个小朋友。除了第一排的幼儿外,其余人不是抬头仰望,就是左晃右晃,希望看到教师图画书里的画面。这时有人站起来,但马上有人推他,有人则大喊:“看不见了!”老师放下图画书高声说:“不要吵!洋洋坐下来。”过了 5 分钟,坐在后排的小刚开始东张西望、聪聪居然跑到玩具柜前……,教师猛抬头,喊到: ”老师在讲故事,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吵 ? 聪聪,你手上拿了什么东西 ? 给我 ! 倪倪不准趴在地上坐起来……你们都不想听故事,那老师就不说了! ……”

对于上面的画面,老师们可能习以为常,认为这是幼儿园的特点。其实我们仔细观察一下教室的布置和玩具摆放,就可以发现失控的教室场面、幼儿不听招呼的行为、扭曲的师生互动关系并不是缘于教师无能的教学或儿童的调皮,而是“环境”的失误。

蒙台梭利的课堂常常非常安静,说明蒙台梭利在强调儿童“内在的生命力”的同时并不否认环境的作用,恰恰相反她非常强调为儿童创造“有准备的环境”和“科学的教具”来保障儿童的自发活动。

[ 案例六] “蒙氏线”真的管用吗?(成都市第四幼儿园周敏)

接触过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人都知道这一内容,虽说通过学习,也认同它是“神奇”的线的说法,但终究认为它:夸大其词。说真话,在此之前,我也有同样的困惑:孩子直接进入操作、学习活动不是更能吸引孩子,激发他们活动的兴趣?为什么要“走线”呢?真有点多此一举。在疑惑中,我以一个孩子为观察对象,进行了对比尝试。

场景一:进入工作室后,我直接进行展示活动,孩子们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有的还没进入状态,东张西望的,甚至打闹,展示环节因为不断的提醒小朋友而草草收场。开始工作了,豪豪飞快的跑到柜前,取下毯子,放在地板上,接着又飞快的取了夹弹子的材料,操作中,弹子在筷子间不断的滑落,他不高兴的将材料推到了工作毯外。很快他又被其他的材料吸引,拿来了另一盒装小球的材料,满满的抓了一大把彩球放在冰盒上,用手一抹,有的彩球掉进冰盒的空格,更多的则四处滚落,于是豪豪开始在室内追逐彩球…… . 整个工作中,豪豪不停的活动,对工作就像蜻蜓点水,碰过就算完。没有有序的取放,没有专注的探究,更别说不停的跑动对同伴的影响了。看着乱糟糟的工作室,真想狠狠地训斥他一顿。

场景二:进入蒙氏工作室,在优美、宁静的乐曲声中,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在蒙氏线上活动,孩子们在随着音乐在走线过程中渐渐变得平静,游离的眼神渐渐专注到线上,呼吸也跟着音乐声变得均匀而舒缓起来。展示活动时,孩子们盘腿而座,立即沉浸老师的展示活动中。(我也更加注意展示步骤,尽量做到条理清楚、语言简洁、措词准确、动作舒展)。开始工作,豪豪双手取出工作毯,先环视一周,然后走到生活区,双手展开工作毯,并抹平,再到柜里取了材料,工作时,他先用小勺一颗一颗将彩球舀到冰格内,直至每个格内都装上彩球,用三指抓区取出彩球后,又重新将彩球舀入冰格,这一工作反复了三次,在第四次时,他将第一排冰格全装红色球,第二排冰格装黄色球,第三排冰格装绿色球,一会儿又将冰格内的小球调换;一会儿又对照排序卡,把三种颜色的小球进行排序,玩的乐此不疲……整个工作中,豪豪始终专注于玩小球的工作,在不断的放入和取出中探寻规律,很投入,开展着愉快、有意义的工作。

教学反思:就因为多了一个走线,一切都变得那么有序,营造出了浓浓的工作氛围。可见,蒙氏工作室中的“走线”活动,并不是我们看见的“走线”那么简单的动作,而是一个过渡:

一个外显的形式、内容的过渡和内隐的心境、情绪的过渡。因为“走蒙氏线”,孩子们的心思从前一个活动中慢慢走出来而关注当前的活动,其烦乱、兴奋的心境逐渐转为安详、宁静。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在有序的环境中专注地学习、探索、发展。而教师也才会有更愉快地心情积极关注引导孩子的活动。所以蒙氏活动的“走线”布置是教育目的的,是创造“有准备环境的体现。

无论是否借助蒙式教具或是否布置蒙式教室,教师都必须关注儿童的成长环境,施加对环境的控制。比如,当孩子有爬的需要时就必须提供爬的空间;当孩子哑哑学语时就必须提供语言刺激;当孩子双手开始协同作用于物体时必须给孩子各种摆弄的材料。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之所以收效甚微就在于忽略了环境的教育作用。早期教育环境的偏差极易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某种环境的确失或教养不当(如环境中缺乏语言刺激材料);第二,教育环境过于随意(如只注意玩具的丰富性而不注意玩具的教育价值);第三,刻意加速发展的环境(如投放过高的过难的教玩具)。至于儿童如何作用于我们提供的环境,不需要我们过分的干涉,因为孩子的自发活动正是他内在规律对发展所做的自我调节,教师只需要适时适度地控制环境,孩子就能完整发展。

蒙台梭利教育方案重视幼儿的内在需要,强调借助于能满足此内在需要的环境与活动,来促进幼儿的自我发展,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蒙台梭利教育方案毕竟是脱胎于智障儿童的训练方案,再加上时代的局限,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尤其在蒙氏教育盛行的早期教育领域,更须客观地和辨证地看待其教育价值。对蒙氏的批评和疑问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

?过于孤立的感官训练

蒙台梭利强调孤立地训练各种感官。她设计的每一感官教具均是针对一个特定感官的,她要求儿童在接受不同的感官刺激时,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感官上,通过对各种感官的“孤立”的训练,发展儿童的感知能力。这是一种严重脱离现实生活也脱离实际的做法,其训练的效果也未在正常儿童训练中找到生理心理的论证,甚至一项准实验研究表明,接受蒙氏教学的儿童在操作能力上获得了进步但并没有表现出其它能力的显著提高( Glaser 和Resnick , 1972 )。关于这点疑问亨利在 1912 年《蒙台梭利教育方法英译首版导论》也曾提到。世界上仅具一种特性的事物几乎是不存在的,人在认知事物时,也总是把它当作一个整体而不是部分来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孤立的感官训练也许适合那些有智力障碍的儿童,却不适合广大发展正常的儿童。这样看来,蒙台梭利帮助儿童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目标与儿童操作活动中的教学目标是矛盾的,前面强调整合的全面的教学目标,后者是孤立的感官训练,这也许是时代和历史的局限。

?对创造力的忽视

首先,高结构化的活动与材料,并不利于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如,蒙台梭利虽然强调在操作教具时给儿童自由,但这种自由只是选择教具和选择操作时间上的自由,儿童在操作教具的方法,规则上则没有自由。只是让儿童按照某种固定的步骤和方式不断地进行重复练习,这十分不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其次,在蒙氏教学法的教学环境是经过老师“精心准备”的,但就儿童作为环境的主要参与者而言,他们也负有对环境的建设和改造的任务。环境对儿童而言,应该是一个可主动参与的、动态的、网状的系统,每个儿童、每个物体、每个情节都可能在发挥着主体的价值,从这个角度看蒙台梭利教育过份强调预先设计好、不能改变的环境,有其片面之处。

第三,在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中缺乏最能发展儿童创造力的自由的艺术教育。 J.MCV 亨特在《 1964 年美国版序言—蒙台梭利方法再探》提到“在重新认识和运用蒙台梭利方法中还可能发生其他危险的倾向…… 过于忽视美术、音乐等艺术生活对培养情感和审美的重要性,蒙台梭利还应增加感觉材料的多样性,使孩子有更多机会与音乐和美术打交道……” 。在蒙式教室里,虽然孩子也使用艺术教具,但已被指定在既定的目标上创作,只强调技巧及实体复制的做法,这也反映出蒙式教育对创造力的忽视。

3 、缺乏增进社会互动与发展语言的机会

蒙式方案中强调个人特色,强调每个孩子依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教具,材料,自己进行操作,自我发展,因而缺乏与同伴协商和合作的机会。同时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中,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虽然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教师中心说,承认了儿童是学习的主体,不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缺乏的,在整个教育方案中,将教师的职责局限于建立常规和排除儿童自然发展的障碍,局限于观察儿童的表现和了解儿童的需要,有时将教师的帮助看作“ 侵犯了儿童的自由” ,这对于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和语言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总之,蒙台梭利教育方案是建立在对儿童内在的发展潜能和能够通过自发,自动的活动来进行自我教育的信念之上的,主张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反对成人的强制性干预。但多年的实践并未能真正实现蒙台梭利的教育理想。关键问题可能在于:蒙台梭利一方面主张儿童的自由教育和自由发展,另一方面却为儿童创设了一个过于刻板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材料。部分后来者机械地搬用蒙台梭利的形式,而未能真正领会其精神更强化了这两者的矛盾。

四、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的探索

新一代蒙式教育思想的追随者对原有的方案进行了改进和发展,下面将其做法展现出来,供大家参考。

(1) 学习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实质而非形式

一些幼儿园花大钱购买蒙氏教具,一些幼儿园过分渲染高结构化的学习过程,过分强调环境的安静、幼儿的专注和同伴间的不打扰,认为有了这些就是在开展蒙氏教学。这些现象表示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领会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幼儿园在考虑移植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时候,首先要正确解读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了解其教育精髓而非形式。

[ 案例七 ]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本土化(根据宋庆龄幼儿园朱细文稿改编)

几乎所有小一班的参观者,一开始都会对这个班级形成一个概括化的印象: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蒙台梭利班级:美丽、安静而整洁有序的环境,大量的蒙台梭利或蒙台梭利化的教具,儿童专注的个别化学习、良好的生活常规,站在一旁观察、间接协助、个别指导的教师及其谦逊姿态等等。但是进一步的巡视却使细心的观察者迷惑了:他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对蒙台梭利教具的改装和变化,发现许多典型的蒙台梭利教室中根本就没有的材料和区域,甚至觉得有很多地方同蒙台梭利是格格不入的。于是他们就带着各自的角度、带着不同的语气问班主任陈老师:“你们这究竟是不是蒙台梭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陈老师究竟在哪些方面,从哪些角度、又是在怎样的程度上运用、借鉴、发展了蒙台梭利的方法和原理。

教师

蒙台梭利说,不是要让儿童来适应教师,而是教师要努力地去适应儿童,了解儿童,尊重他们的内在的节奏和认识事物的顺序。陈老师不断地在观察和倾听的基础上调整自己以跟上儿童的步伐,以进入他们有灵性的生命世界。蒙台梭利说,教师不要判断,而要协助;不要

命令,而要提供服务、创造条件。陈老师儒雅的、不紧不慢的风格,对生活、工作、教学一切环节都做到了然于心有条有理;其温和谦逊的态度,文明的言行举止,对幼小生命的呵护,对职业的热爱,乃至于具体而微到同儿童讲话时要下蹲与儿童平等,等等,无不体现了一个合格的蒙台梭利教师的基本素质。

教具和教具的设计

陈老师运用蒙台梭利原理所制作的许多教具,其目的不仅用以发展幼儿的官能和动作(声音盒),也不仅用以让儿童自觉遵守秩序(线条),还不仅用来作为个别操作向全体集中时候的提醒(音乐盒);陈老师也根据幼儿园和班级的具体情况对蒙台梭利教学活动作了具体的改变、丰富和结构性的调整。寄宿制幼儿园的条件同传统的蒙台梭利学校的半日制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必须有其它形式的活动作为补充,否则,就象加拿大蒙台梭利教师所言:“小孩子会厌倦的”。所以小一班的一日活动的时间安排并没有脱离幼儿园的整体时间表,没有孤立地成为“实验班”。至于蒙台梭利式的活动内容,则穿插在整个流程之中,就象蒙台梭利教具穿插在整个教室的环境布置和材料投放中一样。由于没有采取混龄的班级组织,所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小班儿童的年龄特点只选择了部分蒙台梭利教具。

蒙台梭利的环境是固定的,但是陈老师认为,教师在课堂中的观察,其目的不仅是要发现儿童的心理,而是要从儿童对于初次安排、投放的材料和环境的反应上,了解教师的环境设计的效果,并根据这实际的效果来调整空间的划分、区域的设置、材料的结构化程度,并确定如何将区域的内容同儿童的生活经验、同集体教学中的提醒和传授等相结合。所以,班级的环境不论在结构上还是指导运用上,也不论是宏观布局还是微观细节上,都是灵活变化的。

教学法

蒙台梭利反对一切外在的奖励和惩罚,认为其都是弱化乃至剥夺儿童对于工作的内在动机和儿童在工作中所受到的内在指引以及自我调节,会影响到儿童的自律品质而依赖于成人的意志。陈老师则根据具体的儿童和具体的情境,灵活地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方法,包括典型的行为主义的直接强化、替代强化、树立集体的荣誉感等,也包括通过关注、询问和让儿童自己陈述等方式让儿童自己对自己进行评价,还包括让儿童之间进行同伴的评价和学习。例如在区域活动之前或之后的集体谈话中,让个别幼儿介绍他们的工作(介绍一种工作及其方法本身,而不是介绍作品的成功),教师通过这一形式对于这种认真工作的态度进行肯定,并且让儿童感到其工作是有社会意义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比较有把握地说,陈老师在运用和借鉴蒙台梭利思想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本土化、改良、突破和创新的努力。

(2) 充分考虑移植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文化差异

在西方文化的背景下推出的蒙台梭利教育法,符合西方文化培养完整儿童的教育思想。但是在东方文化背景下将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一切做法照搬过来,可能不切实际、可能违背本国文化的价值取向,这不仅和我国教育目标相冲突也对儿童的发展不利。因此我们在移植蒙台梭利教育法时,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文化特点,对蒙台梭利教育法中违背教育目标的东西加以改造。应在蒙台梭利的教育内容中设计出符合中华民族生活习惯并能在当今形势下有效地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日常生活练习体系和相应的活动材料,设计出能够体现汉语语言文字特点并符合中国幼儿语言发展特点的语言教育体系和相应的活动材料,设计出既能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和创造成就、又能反映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特

全脑亲子早教课课程教案

全脑亲子早教课课程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全脑亲子早教课(1.5~2.5岁) 一、问候日期天气季节 各位大宝贝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悦悦老师希望大家喜欢我。谢谢大家。接下来跟着悦悦老师读一下今天的日期。今天的日期是:****年**月**日星期*天气*季节*天。各位大宝贝真棒,看看悦悦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原来是名字卡片,我们来找找看谁在悦悦老师的名字卡片上嗯***谁叫***呀哦~宝宝可真棒呀!到老师这里来把自己的名字条取走吧!我们来念一下手上的名字卡片,从悦悦老师的左手边开始***,在哪里***在这里,***将手上的名字卡片交到悦悦老师的手上。***,在哪里***在这里,***将手上的名字卡片交到悦悦老师的手上。***在哪里***在这里,***将手上的名字卡片交到悦悦老师的手上。 二、视幅扩大(指偶大象移动方式:(+ M Z ) 各位大宝贝表现的都非常的棒,那么接下来悦悦老师要给给位大宝贝带来一位好朋友我们看看他是谁?指偶+刚才大家看到了什么小动物呀* *、**哦~那我们再来仔细的看一看吧!(将指偶拿到前面说特征)宝宝我们将我们的小眼睛盯住**(某个部位)小脑袋不要动,眼睛跟着小动物的行走路线,M给位大宝贝小动物的行走路线是什么样子的?用我们的小手指在天空中画出来。是不是一上一下的锯齿形状呀?嗯好我们再来看一看小动物又要

怎样的行走了。Z给位大宝贝小动物的行走路线是什么样子的用我们的小手指在天空中画出来。是不是一左一右的阶梯形状呀嗯给位大宝贝的小眼睛叽里咕噜的转个不停,表现的非常棒。(+ M Z) 三、呼吸训练(吹风车) 接下来跟着悦悦老师来做一个小游戏吧!看看悦悦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好东西呀!123弄哦原来是风车!好给位大宝贝,我们用鼻子吸气,然后用嘴巴呼出。看看谁吹出来的气,能让风车转的很快。吸气~~~呼气~呼~(接下来每一位大宝贝一个一个的吹) 四、想象训练《宝宝变小了》 内容:宝宝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在比现在还要小 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跟着悦悦老师一起 来到一个神奇的世界吧!看看我们小的时 候是什么样子的。老师数3个数,宝宝们 就变小了!然后进入到妈妈的身体里我们 感受着妈妈的体温。妈妈的肚子里好温 暖,妈妈的双手抚摸着我们,妈妈通过手 掌让我们感受到妈妈对我们的爱与呵护! 妈妈用心里的话告诉我们,妈妈好爱你 们,妈妈非常喜欢我们。我们在妈妈的肚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特征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特征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科学的方法为根本的教育,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及潜能开发的优秀教育模式,主要特点如下: 1 、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 、"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 、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0- 6 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 、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 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5 、完全人格的培养 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 、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 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 、混龄教育 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 、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 、屏除单一奖惩制度 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 、爆发式的教学成果 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内在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早教中心亲子课程教案(13-15个月)资料讲解

亲子教育活动目标 (13 个月 -15 个月〉 一、相识礼仪 通过相识礼仪 , 运用问好、握手等交往方式 , 引导宝宝了解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的姓名、年龄、性别。增强与人交往的意识和兴趣 , 培养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发展宝宝 适应环境和在人面前讲话 , 对别人的问候有积极的反映。 二、热身运动和感觉统合活动 通过热身运动和感觉统合训练活动 , 促进宝宝肢体基本动作。如 : 站、走、蹲、民、挠、钻、爬等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 , 预防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 , 培养宝宝参与体育活动的坝极性 和主动性 , 在活动中塑造宝宝良好的性格。 三、综合认知活动 在综合认知活动中 , 促进宝宝多种感官的参与能力 , 如 : 品尝草莓、小西红柿 , 给大小扣排队 , 做糖水等。促进小手肌肉动作的灵活性、手眼协调性 , 如 : 串糖葫芦,信封装物,小小艺术家等 .培养宝宝做事的专注性和良好的秩序感 , 增长宝宝对事物观察,注意,记忆的能力. 四、音乐感知 在音乐感知中 , 激发宝宝对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 , 感知音乐节奏、旋律,快慢等能力. 在妈妈的引导下 , 通过随唱 , 拍打节奏 , 模仿动作等 , 培养初步感知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语言节奏 在语言节奏中 , 采用了适合宝宝学习的儿歌 , 激发宝宝模仿语言和学说儿歌的兴趣 , 学会一些词的发音 , 提高宝宝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专注性。促进宝宝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 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词与物对应。 六、课程线索 本期课主要的课程线索是以小动物为主 , 通过了解小动物的外形、声音、生活习性等 , 可以发展宝宝的观察能力 , 并且发展宝宝对小动物的爱心。我们会在每节课都让宝宝接触一种小动物 , 如小猫、小乌龟、大象等。 教学活动流程 一、课前说明: 所需时间 : 3 分钟 具体方法 : 将本节课的活动名称写在彩虹桥上 e 主要内容 : 利用彩虹桥向家长介绍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和目标 : 提示家长那些需要注意或配合的地方 : 宝宝可以在室内自由活动 , 熟悉教室环境。 二、相识礼仪 : 所需时间 : 5 分钟 具体方法 : 教师通过语言和股体动作进行示范 , 请家长和宝宝模仿。 主要内容 : 问好、介绍 , 上节课内容回顾或家庭活动检验。 活动建议:可分为三阶段进行 , 每四节课为一个阶段。 一阶段先启发引导妈妈们每次见面主动、热情地与他人打招呼,握手或拥抱,以妈妈的行为为宝宝做示范 , 为宝宝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再采用妈妈代替宝宝.向大家问好、介绍自己 , 配上背景音乐进行。 二阶段可在较熟悉的环境中由妈妈带动宝宝展示新学会的本领,如:拍手,出怪样、叫妈妈、指物等方法进行 , 还可请家长自创方法带宝宝与同伴交流,运用多种手段及工具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 主动性 , 丰富活动的情趣与内容.

蒙台梭利教学法

蒙台梭利教学法 一、蒙台梭利其人: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人。学前教育之父:福禄倍尔,创办幼稚园。 学前教育之母:蒙台梭利,1907年创办儿童之家。 二、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需要。“一切从儿童出发”的教育理念,这是蒙氏教育和我园现行教育相一致的地方。“一切从观察儿童和研究儿童及家庭环境”入手,同时“以儿童和家长的忠实朋友”身份出现在孩子面前,热爱他们,关心他们。一切以儿童的生活实际需要和兴趣出发,设计出适合孩子的环境,根据有效的科学程序,配合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发明了实用有效并且闻名遐迩的教育材料——蒙氏教具。并采用合理的方法和教育技巧,培养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儿童的意志品质和独立自主的精神。如:她强调教育过程中幼儿的主体性,这也是我园现正实行的“瑞吉欧”教育理念相一致的。她的教育目的是:“尊重儿童自我需要和价值,促进儿童个性和谐发展,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三、以“体、智、德、美、劳”为核心的教育内容。蒙氏的教育内容与现行幼儿教育内容虽然在内容的划分上略有不同,但其内容却是紧紧围绕体、智、德、美、劳这几个方面的。相对来说,蒙氏教育活动的内容更加生活化,更深入地考虑到儿童的需要。比如区域的设置,蒙氏和传统活动区域都有语言、科学文化、计算、美工、阅读等区域。但蒙氏最有特点的是生活和感官区域。生活区的材料全部取之于日常生活,教学内容也全部是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抓、舀、插、倒、吸、捞、夹、剪、切、开锁、筛、穿孔、编织等生活中所有用到的手的动作,都在蒙氏生活区找到相应的教具。蒙氏说,生活、感官是学习的基础,是进入学习的基础阶段,是提高生活能力的手段。记得在我园学期初的计划中,张园长就提到让幼儿自理自立,并提出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三个阶段,我想,这也是同蒙氏的教育理念相结合的。蒙氏教具最有特点的是感官教育和数学教育,感官教育内容包括视、听、尝、嗅、触、辨别实体、音乐训练等。数学内容包括理解1-10的量与数,认识数量和数字,10以内加减,十进位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等。四、教学形式:蒙氏的教学形式以“工作”的形式表现,同时和我们的教学形式一样,有团体、小组、和个人的独立活动。蒙氏还有一种特有的教育形式在我园也存在,那就是混龄教学。五、蒙氏教育法怎样与我园的“瑞吉欧”教育法相结合。虽然我现在没有组织过方案教学(北京叫做项目工程),但从日常听到老师们讨论的和观看一些观摩教学活动中,以及张园长发放的资料中,多多少少也了解一些。我曾问过一些老师,在方案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什么问题是最难解决的。我想,最难解决的是孩子有兴趣的课题(内容),老师怎样延伸到各个领域,用什么样的方法激发孩子在活动中保持孩子的兴趣。这在蒙氏教学活动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运用。如:“花”的活动。蒙氏教学是这样渗透的:1、寻找花的共性。花有花托、花叶、花瓣、花蕊等。2、蒙氏教具中有“花”的镶嵌板。3、花的三段卡。(如:花的名称)4、花的个性:花的种类(大小、颜色、花瓣的多少、形状等)、生长环境(山、水、沙漠、室内)、温度(阳生、阴生等)5、做有关花的小书。(可根据花的共性与个性,孩子的兴趣)在蒙氏区域中是这样渗透的:生活区:插花、种植、护理、绣花、编织等。感官区:闻花的香味、触摸花瓣、赏花、尝花等。数学区:颜色的分类、花的大小、花瓣的多少以及单双数的学习、排序(从大到小)等。美工区:制作干花、画、剪、手工制作(用各种各样的纸)等。语言:儿歌、故事等。艺术:唱歌、跳舞等。体能:跳起来摘花等。这就是蒙氏教育的精髓所在,目的所在,孩子的兴趣第一。可能会有老师说,这不是以前的主题活动吗?我想,任何活动,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不管以什么活动形式出现,都应该是可以的。六、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怎样渗透在教学活动中。蒙氏教育思想的重点之一是发展和延伸。只要你领会了她的教育思想,掌握了蒙氏教学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你的思维就会放开,思路开阔,教学方法也就会源源不断。(简述)1、活动内容来源于实际生活,来自于幼儿本身

亲子早教课详细教案

亲子早教课详细教案 一、问候日期天气季节 各位大宝贝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悦悦老师希望大家喜欢我。谢谢大家。接下来跟着悦悦老师读一下今天的日期。今天的日期是:****年**月**日星期*天气*季节*天。各位大宝贝真棒,看看悦悦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原来是名字卡片,我们来找找看谁在悦悦老师的名字卡片上嗯?***谁叫***呀?哦~宝宝可真棒呀!到老师这里来把自己的名字条取走吧!我们来念一下手上的名字卡片,从悦悦老师的左手边开始***,在哪里***在这里,***将手上的名字卡片交到悦悦老师的手上。***,在哪里***在这里,***将手上的名字卡片交到悦悦老师的手上。***在哪里***在这里,***将手上的名字卡片交到悦悦老师的手上。 二、视幅扩大 各位大宝贝表现的都非常的棒,那么接下来悦悦老师要给给位大宝贝带来一位好朋友我们看看他是谁?指偶+刚才大家看到了什么小动物呀?**、**哦~那我们再来仔细的看一看吧!宝宝我们将我们的小眼睛盯住**小脑袋不要动,眼睛跟着小动物的行走路线,M给位大宝贝小动物的行走路线是什么样子的?用我们的小手指在天空中画出来。是不是一上一下的锯齿形状呀?嗯好我们再来看一看小动物又要怎样的行走了。Z给位大宝贝小动物的行走路线是什么样子

的?用我们的小手指在天空中画出来。是不是一左一右的阶梯形 状呀?嗯给位大宝贝的小眼睛叽里咕噜的转个不停,表现的非常棒。 三、呼吸训练 接下来跟着悦悦老师来做一个小游戏吧!看看悦悦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好东西呀!123弄哦原来是风车!好给位大宝贝,我们用鼻子吸气,然后用嘴巴呼出。看看谁吹出来的气,能让风车转的很快。吸气~~~呼气~呼~ 四、想象训练《宝宝变小了》 内容:宝宝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在比现在还要 小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跟着悦悦老师一 起来到一个神奇的世界吧!看看我们小的 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老师数3个数,宝宝 们就变小了!然后进入到妈妈的身体里我 们感受着妈妈的体温。妈妈的肚子里好温 暖,妈妈的双手抚摸着我们,妈妈通过手 掌让我们感受到妈妈对我们的爱与呵护! 妈妈用心里的话告诉我们,妈妈好爱你们, 妈妈非常喜欢我们。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 好开心呀!感受差不多了就出来吧!悦悦 老师数三个数我们就回到教室。

蒙台梭利教育法目的

蒙台梭利教育的目的 一、蒙台梭利教育十大特点 蒙台梭利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近百年来一直对世界幼儿教育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科学的方法为根本的教育,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及潜能开发的优秀教育模式,主要特点如下: 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教的教育”,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0-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混龄教育,让一岁到六岁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屏除单一奖惩制度,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内在的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二、自由―――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础 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原理。蒙台梭利在教育上公认的贡献之一就是为自由下了明确的定义,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其教育又被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因此把握"自由"的内涵是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本质的前提。 (一)、关于自由, 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性受到压抑的孩子绝不会展现他们的原来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这样一来,教师就无法观察到孩子的实际情形。因此,我们要想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孩子,先要给孩子自由,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然后加以观察、研究。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不同于

早教亲子课程详细教案

早教亲子课程详细教案 早教亲子课程详细教案1 一、朋友多多 目标: 1、让宝宝能在大人面前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 2、熟悉环境,老师熟悉宝宝。 指导家长:请家长鼓励宝宝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等,增强薄薄的自信心,消除陌生感。 活动准备: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1、老师边敲鼓边唱《坐下歌》示意家长带宝宝安静地坐到垫子上。 2、老师向家长介绍点名游戏的名称、目标和指导。 3、放音乐,分别请小宝宝大胆地在大家面前说出自己的名字、年龄和性别等,家长对每一位宝宝都要给予鼓励。 二、纸杯乐 目标: 1、发展薄薄的小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 2、学习揉团的技能,锻炼宝宝的手指灵活性。 指导家长:请家长用老师的方法交宝宝学会团球,在把纸球用手指塞入纸杯乐的洞洞里。 准备:纸杯小筐小方形颜色皱纹纸每人一份。 进行: 1、向家长交待亲子游戏的名称、目标和指导。 2、教师示范,并向家长和宝宝讲清动手操作的步骤。 3、请宝宝自己领取一份东西,动手操作,家长在身边指导。 4、把自己成功的作品向大家展示。 三、我爱我的幼儿园 目标:培养宝宝喜欢音乐,理解歌词,会跟着老师边唱边做模仿动作。

指导家长:请家长在老师的示范下,带动宝宝一起边唱边做动作。 准备:磁带 进行: 1、向家长交待歌曲的名称、目标和指导。 2、让宝宝先听一边音乐,引起宝宝的兴趣。 3、教歌词,在教歌曲。 4、在音乐的伴奏下边唱边做动作。 四、小荡椅 目标: 1、通过摇摆发展宝宝的大脑平衡。 2、让宝宝感受空中摆动的快乐。 指导家长:宝宝在滚动练习中,家长需左右手相对上下交替进行,注意宝宝的安全。 进行: 1、向家长交待亲子游戏的名称、目标和指导。 2、向家长示范亲子游戏的玩法。 3、老师教家长和宝宝一边说儿歌,一边做动作,重点强调宝宝在床单里滚动的安全。 4、反复玩两遍即可结束。 五、吹泡泡 目标: 1、让宝宝学会听老师指令做动作。 2、发展宝宝的跳跃动作。 指导家长:请家长在老师的示范下带动宝宝一起做动作。 进行: 1、跟着老师做各种动物模仿动作。 2、向家长和幼儿讲清游戏规则,重点强调宝宝学会听指令做动作。 3、在老师的带领下,家长与宝宝一起做游戏。 六、美工活动

乒乓球初级班教案

大学体育乒乓球课教案(第-次课) 一、 教学目标: (1) 运动技能:通过乒乓球的教学,使95%以上的学生基本学会握拍方法、熟悉球性,提 高球感,80%以上的学生能够连续颠球10个以上: (2) 身体健康:运用多样化体能练习方式,发展学生耐力素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3) 心理健康:通过游戏和自我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通过耐力练 习提 高意志品质等: (4) 社会适应:创设条件,提供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合作和竞争精神,和谐关 系 等。 二、 教学容:1.乒乓球(新授课):握拍方法:2.乒乓球(新授课):熟悉球性练习:3.体 能练习:耐力训练,中长跑、跳绳、篮球赛(三选一) 三、 重点难点: 1. 直式握拍法的重点是握舶舒适,难点是手腕控制拍而恰当;横式握拍法的重点是击球时拇 指和食 指熟练移动,帮助手腕下压和移动,难点是要科学合理。 2. 熟悉球性练习的重点是培养球感,难点是练习方法的创新。 3. 体能练习(耐力训练)重点是增强体质,难点是激发兴趣和中长跑的呼吸节奏等。 四、 场地器材:1.乒乓球桌18: 2.篮球场两块、篮球2个;3.跳绳10条: 4.操场一块 五、 授课教师:吴本连;学生:大一,男生17人,女生18人:教学地点:赭山校区中操 场、乒乓球馆。平均心率:110次/分钟:最高心率:170次/分钟:练习密度:45%左右。 课的部分 时间 容 学 教 练习时间 练习次数 求 要 法 教 织 组 备注 约 * * * * * * * * * * 3 * * * * * * * * * * 分 * * * * * * * * * * 钟 * * * * * * * * * * \7 师 zf\ △ 准 约 备 20 约 部 分 2 6 分 钟 分 钟 操臂 手振 徒胸 三0 操 手 徒 一一一 环 绕 臂 2. 约 7 8 分 X

小熊猫早教7 36个月亲子教案 25 27月亲子教案

25-27月亲子教案一:给小兔送青菜 1、蒙氏活动《线上精灵》 活动目标: (1)稳定宝宝情绪,为进行下面的工作做准备; (2)练习平衡,矫正脚型,培养优雅的走姿、体态; (3)学会等待,培养专注力。 2、点名游戏。 教师向家长介绍活动目标和要求:家长鼓励宝宝听到点名后,能大胆走向教师。对于胆小的宝宝,家长可牵着宝宝走向教师。 教师边拍手边唱歌曲:“×××,×××,你在哪里”请宝 宝大胆地走向老师,并回答“老师,我在这里”。(老师拥抱每位宝宝,拉近距离) 3、奥尔夫亲子游戏《会跳舞的线》。 活动目标: (1)通过线的变化感知直线和曲线,并能用身体动作简单的表现。 (2)和妈妈一起玩线,变线,感知亲子玩线的快乐。 活动准备:用皱纹纸剪成的线若干。 活动过程: 一、感受直线和曲线,直线跳波浪舞和圆圈舞。 (1)直线跳波浪舞。

教师:分别拉住线的两端,上下抖动手腕,直线跳波浪舞。 (2)直线跳圆圈舞。 教师:抓住线的一端,手画圈,直线跳圆圈舞。 二、妈妈和宝宝一起让直线跳波浪舞和圆圈舞。 (1)一起跳波浪舞。 师:妈妈抓住线的一端,宝宝抓住线的另一端,妈妈和宝宝手腕上下抖动,直线跳波浪舞。 (2)一起让线跳圆圈舞。 师:妈妈抓住宝宝的手,和宝宝一起手画圈,直线跳圆圈舞。 三、用身体变线,尝试用身体表现线的变化。 (1)身体的线跳波浪舞 师:把手臂伸直,也变成一条直线了。手臂上下动,也跳波浪舞拉! (2)宝宝和妈妈线连线跳圆圈舞。 师:妈妈和宝宝身体的线连起来,跳圆圈舞。 休息活动:家长带宝宝喝水、拉尿。 3、生活空间:《摘青菜》 活动目的:练习宝宝手的精细动作,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绿色皱纹纸、小篓子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示范摘菜,向家长介绍游戏的目的和要求:鼓励、指导宝宝自己动手把纸撕成长条,在家让宝宝自由自主地撕纸,

浅谈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感悟

浅谈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感悟 一提到蒙台梭利,几乎无人不知,,它的理念和它的精华以被数人认可,他以是中国大陆最圣行的一种教育方法。在我工作的五年中,对蒙台梭利的基本理念及教育法我也有许多感悟,我认为蒙台梭利的最终目标就是追求孩子的行为和思想趋向正常,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缺点。 蒙台梭利曾说过:“人不是动物,而是社会产物,教育过程中个体的社会环境是家庭。如果科学教育学不能影响新一代成长的环境,那么,他寻找改良新一代教育的努力也是徒劳”。也正是这种思想构成了蒙台梭利的教学基础,并由此产生了举世闻名的蒙台梭利教育法。可以说蒙台梭利科学的幼儿教育发是在“发现”与“试验”交替研究的过程中,加上她的“慧眼”各“仁心”而得到的。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深有体会。 一儿童和儿童发展观——以孩子为中心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生命力”或称之为“内在潜力”;或把他总括为“人类具有的潜能”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泼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孩子的“内在潜力”的发现,并按其自身的规律或的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蒙台梭利主张不给把孩子看作是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孩子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

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也不是可以任意刻画的木块;不是教师和父母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确在工作中,教师应仔细观察,研究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揭示孩子的自然发展进程及规律性;热爱孩子,尊重孩子个性,在孩子自发和自由的活动中,帮助孩子智力的、精神的和身体的,个性的自然发展。蒙台梭利理论体系的精华是:除非在自由的气氛中,孩子即不能发展自己,也不能收到有意的研究!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是建立在较少干预孩子主动活动或自发活动的基础上,他培养的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人类的潜能”的发展,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工作,并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时代潮流,保持社会文明和科学进步,促进人类和平的强有力的新一代。所以蒙台梭利教育要求我们教育的原则一定是要以孩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的深入了解,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从促进孩子身心发育角度去设计教育,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与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自主,持续的学习和工作习惯。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刚出生的婴儿肚子饿,他会闭着眼睛找,用嗅觉找奶香,用嘴唇去找奶头,解决饿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我们注意不到这个事实,不能明白孩子会因“内在需要”而驱使他“主动活动”,反而认为孩子只是一个被动的空容器,需要我们填塞,就会出现养育上的“差错”了!孩子需要我们的“援手”,但不需要填塞;需要我们了解和尊重他们的“内在需求”,帮助好好的长大成人。这些成果的获得,与教师在孩子学习发展过程中的适当介入有极

武汉大学乒乓球课程教案

第 二 部 分 基 本 部 分 60 分 钟 左 右 一.击球的基本姿势及握拍法 (直板、横板) 1)教师讲解示范 击球的基本姿势 正确的准备姿势(ready stance):两脚平行站立比肩稍 宽,两膝微屈稍内扣,前脚掌内 侧着地、提踵、上体略前倾,收 腹、含胸,重心置于两脚之间, 下颌稍向后收,两眼注视来球。 持拍手臂自然弯屈,置于身体右 侧。 准备姿势 ready stance 横拍握拍法 shakehand grip 直拍握拍法 penhold grip 握拍法 世界上流行的握拍方法主要 分为直拍(penhold grip)和横 拍(shakehand grip)两种。直 拍的握法手指运用较灵活,在发 球变化、处理不出台近网球和追 身球方面较横握拍容易。由于横 握拍时手指、手掌接触拍柄、拍 面的面积比直拍大,横握拍的稳 定性比直拍好。为了提高发球和 台内球的灵活性,目前多数横板 运动员均采用浅握法。 10′ 1.组织如下图: ××××××× ××××××× ××××××× ▲ 2.教法:教师口述 要求:听课认真,各自持拍揣 摩体会 要点: 1)准备姿势是一切基本技术 的开始和终止。 2)不论运动水平达到何种程 度,都必须重视每击一球后要 迅速还原到准备姿势,以便下 一个击球。 3.要点: 1)握拍不能太深或太浅、太 松或太紧,以免影响手腕动作 的灵活性及击球时发力的合理 性; 2)直拍握法与横拍握法技术 上各有优缺点,练习者以适合 自己为宜。

二.基础理论,乒乓球运动简介 1.乒乓球运动的起源 有不同的说法,最早的说法是派生于中世纪英国宫廷游戏,桌上网球 2.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第一阶段:欧洲全盛时期 第二阶段:亚洲全盛时期 第三阶段:欧亚对抗时期 3.重要赛事(锦标赛、奥运会、世乒赛、公开赛) 三.正手发球的基本方法,学习正手低抛平击发球 1.站位中近台,左脚稍前,身体略向右转,左臂屈肘掌心托球置于体侧。 2.发球开始时,持球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执拍手臂自然向侧后伸肘引拍,拍面垂直。 3.当球从高点回落至离地100厘米处,上臂带动前臂向前迅速挥拍,手腕旋内,拍形稍前倾,触球中上部。 4.击球后,手臂随势余摆,球拍收势于左脸前,眼见球拍背面,身体转正。如下图: 5.难点:抛球高度,抛球路线 击球时机,击球落点 8' 42' 3*20 3*15 组织如下图: ××××××× ××××××× ××××××× ▲ 教法:教师口述 要求:听课认真,态度端正 1.组织如下图: × × 2.教学步骤: (1)模仿发球动作,进行持拍摆臂练习。 (2)抛球和挥拍分解练习。 (3)在球台上进行完整发球练习。 (4)双方对练发球并与接发球相结合练习。 3.要点: 发平击式球,拍面前倾不够和发加转下旋球拍面后仰过多,均会造成发球不过网。纠正时需调整拍面角度,并规定第一落点应在台面近端线的40厘米范围区域内。

早教亲子课教案详案

早教亲子课教案详案 早教亲子课教案详案1 做做玩玩——拧拧看 指向:练习拧的动作,发展手指和手腕的灵活性,促进手眼协调的准确性。 准备:人手1份各种带盖的大、小瓶子3~4个(瓶子在大小上要有所区别),瓶中分别装上小铃铛、弹性球、小石子、彩色皱纹纸纸团。 过程: 1、教师以标准姿势取工作毯、玩具托盘。 2、教师介绍活动材料和游戏方法。 教师拿起一个瓶子说:“宝宝看,瓶子,瓶子。”然后将瓶子一一取出,按照从右到左(镜面示范)的顺序摆放好,引导宝宝观察瓶子的不同,并逐个指着瓶子用夸张的语调说:“大大的瓶子、小小的瓶子、高高的瓶子、矮矮的瓶子。”“老师在瓶子里装了不少好东西,先来听一听。”拿起一个装有小铃铛的瓶子放到耳边摇摇,使瓶子发出声响吸引宝宝。然后慢慢拧开瓶盖,将瓶中的东西倒在手掌心让宝宝观察:“啊,原来是小铃铛!”将小铃铛放回瓶中,并拧好瓶盖。 3、引导宝宝自己动手拧开瓶盖看看瓶子里的“好东西”。 教师:“其他的瓶子里装了什么好东西,宝宝想知道吗?请你自己来拧开瓶盖看一看,看完后别忘了把好东西再藏回小瓶子里。” 提示家长:鼓励宝宝独立操作,引导宝宝倒出瓶里的东西,并说出名称;操作完后提醒宝宝将小物品放回小瓶;看护宝宝不将小铃铛等细小的物品放入嘴、鼻孔里等。 4、家长协助宝宝取工作毯和玩具托盘,宝宝自主操作,教师逐一观察,对家长和宝宝给予适时的指导。 5、15~20分钟后播放収玩具音乐,提醒家长和宝宝一起収归活动材料。 早教亲子课教案详案2 说说唱唱——大雨小雨 指向:通过动作和乐器演奏,初步感受乐曲的强与弱,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准备:钢琴伴奏,人手1对砂锤。

1、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宝宝学习《大雨小雨》的歌词动作。 “宝宝有没有见过下雨?大雨下起来是什么样的?对,大雨下起来是‘哗啦啦、哗啦啦啦’的”。教师做出“下大雨”的动作,请宝宝学一学。 “小雨下起来又是什么样的?”小雨下起来是:“淅沥沥、淅沥沥”的。教师做出“下小雨”的动作,请宝宝学一学。 2、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动作,家长和宝宝一起跟教师边做边念1~2遍。 3、家长和宝宝面对面,坐在家长的大腿上:“大雨哗啦啦”时,双腿大幅抖动;“小雨淅沥沥”时,双腿小幅抖动;最后一句时。家长边摇晃宝宝边将其后仰,最后使宝宝躺倒在家长平伸的双腿上。 提示家长:大雨和小雨的动作幅度要有较明显的区别。 4、节奏活动“大雨小雨”。 出示砂锤,请宝宝自己上来取两个,自由练习摇砂锤,家长指导宝宝正确使用。教师边唱歌边示范用砂锤表演儿歌:“大雨哗啦啦”时,高举沙锤用力上下摇;“小雨淅沥沥”时,在胸前轻晃砂锤;最后一句时,左右摇摆砂锤。 提示家长:通过乐器演奏可以让宝宝初步感受乐曲的强与弱,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带领家长和宝宝听音乐用砂锤演奏两遍,第一遍宝宝握砂锤,家长握住宝宝的手腕,随音乐做动作;第二遍让宝宝自己独立尝试。 早教亲子课教案详案3 一、打招呼(3-5min) 目的:初次感受友好的集体气氛。解除宝宝的生疏感,给宝宝亲切感受,同时培养宝宝的自我意识,熟悉自已姓名,激发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 过程:教师:“宝宝们好,我是__老师。让老师也来认识一下宝宝吧!被老师请到的宝宝,由家长握住宝宝的小手挥一挥并帮助宝宝介绍说:“大家好,我是___,我_个月了。”其他家长握着自己宝宝的小手,拍拍小手说“_×,欢迎你。”依次介绍每一位宝宝。 二、线上活动(3-5min) 目的:在感受音乐中平稳情绪,同时刺激前庭。

蒙氏五大领域的内容及目的

蒙台梭利教育内容 一、感官教育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的训练。 视觉训练帮助幼儿提高度量的视知觉,鉴别大小、高低、粗细、长短、形状、颜色及不同的几何形体。例如:插座圆柱体培养视觉对粗细、高低、大小的辨别能力;色板来认识颜色及辨别颜色的明暗差异;几何图形嵌板、几何学立体组等认识各种几何形体。触觉练习则是帮助幼儿辨别物体是光滑还是粗糙,辨别温度的冷热,辨别物体的轻重、大小、厚薄。例如:触觉板、温觉板重量板。听觉训练是要使幼儿习惯于区分声音的差别,使他们在听声的训练中不仅能够分辨音色、音高,还能培养初步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例如:音筒、音感钟等。嗅觉和味觉的训练则是注重提高幼儿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度。例如:嗅觉瓶和味觉瓶。蒙台梭利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感官训练,使幼儿成为更加敏锐的观察者,促进和发展他们一般感受的能力,并且使他们的各种感受处于更令人满意的准备状态,以完成诸如阅读、书写等复杂的动作,也为将来进行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数学教育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方法是提供幼儿如何学数、练习思考、归纳结果的极佳途径。蒙台梭利为了构建幼儿在数学教育的秩序与精确性。她将数学思考模式的内容分为:一、数学前准备。二、1—10的认识。三、十进制的计算与记忆。四、连续数。五、四则运算。六、分数。蒙台梭利主张数学教育应从感官教育训练着手,养成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专心和秩序的习性后,再借着数学教具和教学活动并运用GPS(序列、配对、分类)的教学方法,自然循序的将抽象的符号,透过教具重复操作,让幼儿获得数和量的概念,再进入四则运算中,培养其逻辑思维的意识。 蒙氏数学教育从连续量的认识开始(借助数棒进行,它可以让孩子直观的比较数量的大小,感知每一个量都代表一个集合),然后才进行分离量的认识。蒙氏数学教育的内容有所扩展,涉及到0的概念,进位系统练习。借助砂数字板、纺锤棒与箱、零的游戏等充分了解1-10或0-10的数量、数字与数词三者之间的关系;借助塞根板、100板、100和1000串珠链等认识连续的数;借助乘除板进行100以内的乘除计算;借助加龙减龙游戏进行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计算;借助金色串珠系统和邮票系统;进行万以内加减乘除及进位、退位练习,引入了分数、平方、立方的概念等。 三、语言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语言的学习应顺应自然发展的原则,孩子在语言交往的过程中就能自然的习得母语。蒙台梭利语言教育主要是通过创设某些适宜的语言环境,来逐步培养幼儿听、说、写、读的能力和习惯,而不是简单的识字课程。通过安静游戏、猜猜我是谁、指令接龙、声音与图片的配对等活动来练习听觉;通过练习发音、朗读古诗、看图说话、续编故事等练习口语;通过描摹砂字母板、打洞粘贴字母、描摹姓名、记录菜单等练习书写;通过阅读与绘画、名称三步卡的配

第九章蒙特梭利与蒙特梭利教育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29 年“国际蒙台梭利协会” 在哪个国家成立 ( ) A. 意大利 B.美国 C.德国 D.丹麦 2.蒙台梭利教育内容中最重要而且 最具特色的部分是 ( ) A. 日常生活训练 B.感觉教育 C.文化科学教育 D.数学教育 3.1909 年,蒙台梭利总结了“儿童之家”的经验,出版了 ()。A. 《精神教育》 B. 《适用于幼儿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教育方法》 C.《儿童符号的形成》 D. 《智慧心理学》

4.最早将敏感期的概念引入儿童发 展并运用于儿童教育中的是()。 A. 蒙台梭利 B. 皮亚杰 C.加德纳 D.马拉古兹 5.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内容主要包括 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和()A.团体线上教育活动内容B.社会活动教育活动内容C.区域教育活动内容D.文化科学教育活动 6.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个别教育活 动实现的形式是 ( ) A. 主题教育活动 B. 线上活动 C.区域活动 D.圆圈活动 7.1907 年,蒙台梭利开办了第一所

“公寓幼儿学校”,又称()A.儿童之家 B .幼儿园 C.儿童的花园D.快乐之家 8 .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核心是() A.有准备的环境 B .导师 C.工作材料D.活动 9.蒙台梭利教育法进行集体教育活 动的主要方式是 ( ) A.主题教育活动 B .区域教育活动C.专题教育活动 D .艺术教育活动10.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和动物共有的由一个细胞发育成胎儿的过程,即( ) A.心理胚胎期B.生理胚胎期

C.精神胚胎期D.文化胚胎期11.蒙台梭利提倡儿童的每一种“工作材料”都应该能够满足儿童内在发展需求,能够长时间把儿童的注意力吸引在操作“工作材料”的活动中,这体现了 ( ) A.内在奖惩的原则B.顺序操作的原则 C .自动控制错误的原则D.困难度孤立的原则 12.“儿童之家” ,此名称起源于() A. 德国 B. 法国 C. 英国 D.意大利 13.蒙台梭利提倡在设计儿童“工作材料”时,一种材料只发展儿童某一个方面的具体能力而不是多个方面

小班蒙氏语言教案

小班蒙氏语言教案 【篇一:蒙氏语言教案《分果果》】 活动名称:《分果果》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绕口令,感受绕口令的趣味性。 2、懂得与人相处的方法,知道谦让是一种美德。 3、能熟练地朗诵绕口令,发音清晰,认识“多、哥、己、分”等汉字。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吃点心前让幼儿说说这水果叫什么名字,什么味道,你喜欢吃吗?可以选择两个, 送一个给自己的好朋友。 (2)比较事物大小,可结合图片进行,让幼儿先说出他们的名称, 再进行比较。 2、物质准备: 儿歌挂图、字卡(“多、哥、己、分”)、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导入热身 持物走线:每人一只小盘,里面放一个水果,注意保持身体平衡, 拿稳盘子。线上活动:围圆圈坐好,将自己盘子里的水果送给右边 的朋友,并对送水果给自己的小朋友说“谢谢”。 师: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愿意和别人分享吗? 2、经验迁移 谈话引出课题:有个小朋友叫“多多”(出示字卡“多”),他也在分 果果,我们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出示挂图,请幼儿观察后回答: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图片内容,教师适当指导。 3、伴随阅读 教师边慢速朗诵绕口令边出示 相应的字卡。 发放图书,让幼儿找出字卡上的字,并练习正确发音。 看书,跟教师指读绕口令 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朗诵绕口令,提醒幼儿朗诵的速度不要快,但要口齿清楚。

1、体验分享 讨论:你会和多多一样,把大的,好的让给别人吗? 你还有什么好东西愿意和别人一起分享吗? 5、幼儿有序收拾图书,摆放整齐。 【篇二:0 小班蒙氏教案准备说明】 小班蒙氏教案准备说明 小1—小7每班按顺序准备两个蒙氏展示页: 【篇三:小班第六周语言组教案】 小班第六周蒙氏数学教案时间:2014年 4月日整理人:李晓梅授课人: 小班第六周蒙氏数学教案时间:2014年 4月日整理人:李晓梅授课人: 时间:2014年 4 月日整理人:李晓梅授课人: 时间:2014年4月日整理人:李晓梅授课人: 小班第六周蒙氏教案 时间:2014年 3月日整理人: 李晓梅授课人:

蒙台梭利教育法之“适宜的环境”

蒙台梭利教育法之“适宜的环境” ——对家庭环境的创设的启示 【摘要】:被誉为“儿童世纪代表”的意大利女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认为,旧的教育有两个要素:教师和儿童。【1】在新的教育体系中,除了教师和儿童发生关系外,教师、儿童都要和环境发生关系。环境成为新教育的一个新要素。只有给儿童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才能开创一个教育的新纪元,因此,她指出“我们的教育体系最根本的特征是对环境的强调”可以说。环境,是贯穿蒙氏科学教育方法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亮点。 【关键字】:教育体系蒙台梭利环境适宜环境 一、对蒙台梭利“适宜的环境”的阐释 在蒙台梭利有关环境的论述中,一直反复强调“适宜的环境”。因此,这无疑可视为蒙台梭利对环境创设的最高要求,也是衡量环境优劣的以一项最高标准。在《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中,蒙台梭利对”适宜的环境”作了阐术:“正在实体化的儿童是一个精神的胚胎,他需要自己特殊的环境。正如一个肉体的胚胎需要母亲的子宫,并在那里得以发育一样,精神的胚胎也需要外界环境的保护;这种环境充满着爱的温暖,有着丰富的营养,在这种环境中所有的东西都倾向于欢迎它,而不会对它有害。”“环境一定是适宜的,不适合于孩子的环境,他的潜能也就不能得到发展。”【2】 阅读蒙台梭利关于环境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在蒙台梭利“适宜的环境”中,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一)“适宜的环境”的核心是促进儿童心理正常的发展。 蒙台梭利十分注重环境对儿童精神即心理发展的作用,她曾以伊塔教育“阿维龙野孩”的事例说明,“我们若在一个远离人烟、与世隔绝的地方将孩子养大成人,只给他们物质食粮,别的什么也不给,那么孩子的身体发育会是正常的,而大脑的发育却受到严重损伤。”蒙台梭利主张利用环境予儿童大脑神经丰富的、适合与其年龄特点的刺激。虽然环境有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之分,蒙台梭利却并不赞成将这两种环境隔离,开来,而是主张将人文的、精神环境的成分,溶入于物质环境之中,从而形成能真正内化与儿童心灵、促进其心理正常发展的养分。 (二)“适宜的环境”需要成人用爱心为儿童提供心理上的温暖、安全和自由。 蒙台梭利的“适宜的环境”,是一个用爱营造的充满安全、温暖和自由地精神氛围。因而,她所提倡的“适宜的环境”,绝非仅仅指单纯的静态的物质环境,而是一种赋予了精神成分的富有活力的动态的复合型环境。这种环境不是纯硬件的物,而是附加了成人情感、智慧等对儿童心理变化起到直接作用的要素。在这种环境的氛围中,儿童心态平和,能够得到安全、温暖、自由等愉快的精神体验,从而实现身心和谐的发展。 (三)儿童的发展需要在“适宜的环境”下,通过儿童自身活动获得儿童心里的发展,需要适宜的环境。适宜的环境充满丰富的刺激,能够引起儿童强烈的活动动机,成为儿童打开主动性大门的钥匙,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然而,只有儿童的自身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环境的作用才能内化于儿童的心灵。真正实现儿童心理的发展。这种观点和当代心理学的观点是一致的,即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相互作用依赖的是获得。

早教中心亲子课程教案(22-24个月)

爱心三班 B 亲子教育活动目标 (22 个月一 24 个月) 一、相识礼仪 通过相识礼仪引导宝宝学会在同伴面前自我表述姓名、性别 , 勇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 , 以多种方式与同伴进行问候 , 交流。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 , 激发宝宝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学会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二、热身运动 通过热身运动发展宝宝发展爬、站、下蹲、独立行走和跑跳基本动作 , 逐步学习独自上下楼 ; 发展扔、滚、拖、拉、穿线等双手的协调动作和身体协调能力。通过大量的感统器材以及感统训练活动 , 发展宝宝的前庭平衡和四肢协调能力 , 为宝宝的触觉提供丰富的刺激。 三、综合认知活动 在综合认知活动中 , 通过活动发展宝宝的视、昕、触等感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扩大宝宝眼界 , 增长观察、注意、记忆等能力 : 通过有趣味的活动激发宝宝愉快的情绪 ,促进良好性格的形成。 四、音乐感知 通过音乐活动发展宝宝昕觉 , 培养初步欣赏能力 : 学唱简短歌曲 , 能随音乐节拍做简单动作和游戏 , 初步培养节奏感。 五、语言节奏 在语言环节中 , 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宝宝模仿说话的兴趣 , 学说简单词句 : 在活动中发展宝宝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 学会注意倾听及简单地表达。 六、感觉统合活动 通过感觉统合训练活动 , 发展动作协调能力及前庭平衡能力 , 促进宝宝的身体健康发育。感统器材不但有利于预防宝宝感统失调现象的产生 , 还有利于培养宝宝坚强、勇敢的性格。 七、课程线索 本期课主要的课程线索是以宝宝常识了解为主。我们每节课都设置了让宝宝了解常识的环节 , 如摸摸是什么、小水滴搬家、浮起来 , 沉下去等. 教学活动流程 一、课前说明: 所需时间 : 3 分钟 具体方法 : 将本节课的活动名称写在彩虹桥上。 主要内容 : 利用彩虹桥向家长介绍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和目标 : 提示家长那些需要注意或配合的地方 : 宝宝可以在室内自由活动 , 熟悉教室环境。 背景音乐 : 二、相识礼仪 : 所需时间 : 5 分钟 具体方法 : 教师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进行示范 , 请家长和宝宝模仿。 主要内容 : 问好、介绍 , 上节课内容回顾或家庭活动检验。 活动建议 : 可分为三阶段进行 , 每四节课为一个阶段。 一阶段先启发引导妈妈们每次见面主动、热情地与他人打招呼 , 握手或拥抱 , 以妈妈的行为为宝宝做示范 , 为宝宝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埠。再采用妈妈代替宝宝向大家问好、介绍自己 , 配上背景音乐进行。 二阶段可在较熟悉的环境中由妈妈带动宝宝展示新学会的本领 , 如 : 拍手、出怪样、叫妈妈、指物等方法进行 , 还可请家长自创方法带宝宝与同伴交流 , 运用多种手段及工具调动家跃参与教育的积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