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42例治疗体会

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42例治疗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症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传染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2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病例。结果全部病例5~14天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结论在足量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B超定位胸腔穿刺抽液、营养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体会

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病因是胸膜对结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高度变态反应而产生的胸膜炎性反应,渗出性的纤维蛋白沉着于胸膜表面而形成胸膜肥厚、粘连、分隔及包裹[1]。如果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能延误病情及导致胸膜增厚粘连,可致患者呼吸功能受限。回顾性分析本院传染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2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病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 年1月-2011年12月本科收治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42例,男30例,女12例;年龄18~69 岁,平均年龄38.5 岁。42例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起病到入院时间1周~2个月。以咳嗽、胸闷、发热、胸痛为主。咳嗽40例,发热、盗汗31例,不同程度胸闷29例,胸痛20例,呼吸急促20例。

1.2 实验室检查

胸腔积液有39例为淡黄色,透明;有3例为黄色混浊。所有病人胸水pH值均7.4,胸水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胸水CEA10μg/L,胸水乳酸脱氢酶(LDH)200U/L,李凡他试验均阳性,胸水中均未检出癌细胞,检出抗癌杆菌0例。PPD试验强阳性者9例,其余均为阳性。

1.3 X线胸片或胸部CT、超声波检查

其中左侧25 例,占60%;右侧16例,占38%;双侧1例,占2%。胸腔积液大量者17例,占40%;中量者18例,占44%;少量者7例,占16%。

1.4 治疗方法

短程强化联合抗痨治疗全部应用2HRPE /4HR( H:异烟肼,R:利福平,E:乙胺丁醇,P:吡嗪酰胺),每日按时服药。异烟肼0.3g(体重60kg 0.4g),利福平0.45g,乙胺丁醇0.75g,每日清晨顿服,吡嗪酰胺0.5g,每日3次口服。应用激素全部口服强的松40mg/次,清晨顿服,用药1周后每周减5~10mg。B超定位下胸腔穿刺抽液,大量积液每周抽液3次,中量积液每周抽液2次,少量积液

每周抽液1次,首次抽液量一般控制在1000ml内,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而定。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全部患者入院时摄X线胸片,住院期间用B超和胸片观察胸水吸收情况。X线胸片上见大片高密度阴影及索条状为胸膜粘连,肋膈角变钝为正常。

2 结果

全部病例5~14天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胸穿抽液1次全部吸收者3 例,2~3次者14例,胸腔积液2周内吸收20例,2~4周吸收5例,3 例胸膜增厚,全部病例完成短程强化抗痨治疗。

3 讨论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增长过快过多,大量积液压迫肺脏,减少呼吸面积和限制膈肌活动,肺活量减低,会导致患者胸憋、气促甚至突然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出现生命危险,故必须及时发现迅速减轻临床症状,抽出积液减轻胸腔压迫,减少渗出,促进积液吸收,防止胸膜增厚粘连,尽可能保存应有的肺功能。

3.1 早期、联合、足量、规律、全程抗痨治疗是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基础

以往曾用两种抗痨药物口服2~4个月治疗本病,疗效不佳,易产生耐药。目前本院多采取异烟肼、利福平、毗嗪酰胺、乙胺丁醇联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程6个月,个别病例根据病情可适当延长疗程至9 个月,经随访观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3.2 应用激素促进胸腔积液吸收

激素有抑制免疫、抑制白细胞、巨噬细胞移行血管外,减少组织的炎症浸润反应以及抑制纤维母细胞DNA的合成,抑制肉芽肿形成等炎症反应的作用[2],故可缓解结核中毒症状和防止胸膜增厚粘连。通过上述治疗笔者体会,对于急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毒性症状重、胸腔积液较大量者,在足量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加用糖皮质激素,常用泼尼松40mg /次,清晨顿服,用药1周后每周减5~10mg 直至停药。应用激素减少胸腔积液渗出、防止纤维蛋白沉积,有效防止了积液反复增长。

3.3 B 超定位胸腔穿刺抽液

B 超具有直观、准确、简单等优点,可检出5~10ml的胸腔积液和肺底积液,尤其是在积液量少或包裹性积液时应用B超定位更为重要,可避免穿刺损伤肺脏、肝脏等,积极抽取积液可迅速缓解心肺压迫,排出细菌及其代谢产物,有效防止胸膜粘连肥厚。

3.4 加强营养治疗十分重要

结核本身易发生于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低下的人群,尤为患结核后使机体分解代谢加速,对营养需求增加,患者需要更多的热能和蛋白质。

【参考文献】

1 张敦熔,庄玉辉,金关甫.现代结核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261-262.

2 胡立刚,司桂香,孙栋华,等. 胸腔抽液后注入激素对胸膜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临床肺科杂志,1999,4(

3 ):187.

胸腔内注射药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

胸腔内注射药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李国伦韦彤陈贵辽代朝富董家文杨金鸽胡焕昭刘惠2004-8-25 13:46:27 人民军医 关键词:胸腔内注 1986 年以来,我们在抗结核化疗的基础上,应用异烟肼、山莨菪碱、地塞米松等药物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收到胸水吸收快,无复发,症状控制好,胸膜肥厚、粘连发生率低的效果。 1 对象和方法 111 对象对照组45 例,男31 例,女14 例;年龄8~67 岁,平均2913 岁;大量胸水12 例, 中等量23例,小量10 例。包裹性积液3 例,左侧2 例,右侧1例;合并继发性肺结核8 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例,肺外结核2 例。治疗组202 例,男160 例,女42例;年龄16~72 岁,平均3115 岁;大量胸水58 例,中等量101 例,小量43 例。包裹性积液13 例,左侧6 例,右侧4 例,双侧3 例; 合并继发性肺结核40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4 例,肺外结核9 例。对照组病程< 1 周8 例,1~2 周22 例,2~4 周11 例, > 4周4 例。治疗组病程< 1 周38 例,1~2 周93 例,2~4 周54 例, > 4 周17 例,两组病程相近具有可比性。两组均经X 线片、B 超及症状、胸水检查确诊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112 方法对照组常规口服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联合抗结核,加用泼尼松10 mg ,口服,3 次/ 天,2 周后递减,4 周停药,酌情予止咳、化痰、抗感染等,同时每周2 或3 次在B 超定位下抽取胸水,每次不超1 000 ml ,直至胸水消失或不易抽取为止。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每次抽液后向胸腔内注入异烟肼200 mg ,山莨菪碱20 mg ,地塞米松10 mg ,并嘱病人翻身,使药物与胸膜广泛接触。两组于抽液1 周、2 周、4 周后复查X 线和B 超,确定胸水吸收情况。 2 结果 211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1 周内胸水完全吸收或基本吸收,发热、胸闷、气促症状消失;有效:2 周内胸水明显减少或消失,发热、胸闷、气促症状消失或减轻;无效:胸水减少不明显,症状无改善。 212 效果对照组:显效26 例(5718 %) ,有效19例(4212 %) ,总有效率100 % ,胸水消失平均1315d ;发热、胸闷、气促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平均715 d。治疗组:显效163 例(8017 %) ,有效39 例(1913 %) ,总有效率100 % ,胸水消失平均9 d ;发热、胸闷、气促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平均515 d。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 0101) 。 213 随访对照组和治疗组1 个月后复查X 线,少量胸水分别为2 例和4 例,胸膜肥厚9 例和16例;3 个月后复查,两组少量胸水全部吸收,胸膜肥厚、粘连分别为11 例和22 例,发生率2414 %(11/45) 、1019 %(22/ 202) ,差异显著( P < 0105) 。 3 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胸膜腔引起的胸膜充血、水肿、渗出等为主的炎症改变,

结核性胸膜炎的42例临床诊治体会

结核性胸膜炎的42例临床诊治体会 发表时间:2010-06-01T08:46:17.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期供稿作者:郜凌云[导读] 结核性胸膜炎是胸膜对结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高度变态反应时产生的胸膜炎症,为最常见的一种胸膜炎郜凌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胸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 【中图分类号】R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03-0146-02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治疗 结核性胸膜炎是胸膜对结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高度变态反应时产生的胸膜炎症,为最常见的一种胸膜炎,可同时伴有或无明显的肺内结核病灶。结核性胸膜炎可发生于结核病病程的任何阶段,但好发于初染结核后2~3个月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积极治疗肺内病变,缓解胸腔积液引起的症状,防止发生并发症,预防胸膜外结核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集临床结核性胸膜炎患者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28~44岁,平均36岁。干性胸膜炎28例,渗出性胸膜炎8例,脓胸6例。 1.2 临床症状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常发生于胸膜炎的早期,过一段时间后,尽管胸液仍存在,由于健肺代偿和血流反射性使不通气的肺灌流减少,而使呼吸困难也不明显。发热很常见,为中热或高热,发热与胸液存在关系密切,抽胸液后体温常能下降,胸液再生长时体温又上升。常伴有乏力、盗汗、食欲不振等。胸膜性胸痛,疼痛部位限于患侧,随呼吸、咳嗽加重。脚膜炎早期胸痛较明显,胸液增多后疼痛可缓解,抽胸液后疼痛重新出现。80%以上多为干咳。如同时有胸痛,则先有胸痛而后有咳嗽。引起咳嗽的原因可能是胸膜炎刺激引起反射性咳嗽,或因胸水压迫气管、刺激气管壁而引起咳嗽。 1.3 临床体征患侧胸部饱满、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受限,常以腹式呼吸为主。气管向健侧偏移,触觉震颤减弱或消失,有时在胸上部可有胸膜摩擦感,患侧叩诊为浊音或实音,纵隔向健侧移位。浊音界腋侧最高,前后低,形成抛物线状。听诊呼吸低或消失,有时在胸上部可闻及胸膜摩擦音和肺受压引起的捻发音。 1.4 影像检查 1.4.1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重要手段。胸腔积液少时,后前位X线上一般看不到积液现象,仅见肋膈角稍钝,在侧位片上可见后肋膈角填塞。胸腔积液量达1000ml以上时能看到典型的胸腔积液像,即在后前位胸片上可见一密度均匀的致密阴影,从胸后逐渐以弧形向横膈下降,至横膈中间靠内时,又稍向纵隔上升,形成半圆形阴影。这阴影随胸液的增加而上升,在侧位胸片上后肋膈角消失,有一如上弦月状的致密阴影,上端向后胸壁,下端止于前胸壁,膈影不清。 1.4.2 CT扫描胸部CT扫描能准确地诊断胸腔积液,少量积液就能发现。CT扫描尚能了解胸膜,胸膜下、肺实质、胸部骨质有无改变。CT扫描对胸膜炎病人的孤立病灶、钙化灶、空洞的发现较X线平片清晰。肺部X线平片检查未发现明显病变者,胸部CT扫描有近80%可发现肺部有浸润性病变或空洞。 1.4..2 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是胸腔积液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胸腔积液早期,由于胸水透声性良好,无回声,声像图表现为两层胸膜之间液性暗区,当胸液中各种炎症物增多时,暗区中可混杂有光点、光带,甚至出现网络状。液性暗区可随呼吸和体位改变而变动。暗区范围随胸液量而定。 2 治疗 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机体多处于高过敏状态,常有其他潜在的或可见的结核病变同时存在,应积极治疗。若延误或处理不当,可转变为结核性脓胸或遗留胸膜增厚、粘连包裹,影响肺功能,数年后还可能发生肺内或肺外结核。 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原则:①早期正规应用抗结核药物;②积极抽液;③适当应用激素。使其尽量减少胸膜增厚粘连,减轻肺功能损害,防止脓胸的形成,预防肺内、肺外结核病的发生。 2.1 加强化疗 应坚持早期应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适当使用皮质激素,尽量减少胸膜粘连或肥厚,减轻肺功能损害,防止转变成脓胸及肺结核的发生或发展。应用2HRZE(S)/4HR,2HRZE(S)/4H3R3、9HRE等方案,其近期或远期疗效都比较满意,复发者很少。对于少数包裹性积液可适当延长疗程。复发病人可选用敏感的药物或二线药物治疗,疗程以8-10个月为宜。用药期间注意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2.2 胸腔穿刺抽液 凡中等量以上的积液都应进行胸膜腔穿刺抽胸水。抽胸水可以迅速减轻中毒症状和压迫症状。有些病人在抽液后一、二日内体温明显下降,逐渐恢复正常,也有些病人抽液后呼吸困难立即得到改善。随着抽胸水有大量纤维素被抽出,可以减少胸膜粘连及胸膜肥厚,保障肺呼吸功能的恢复。也有的学者认为抽出胸水后,可促进胸膜对胸水的吸收,缩短病程,提高化疗效果。胸腔穿刺抽液,方法简单。若在超声波定位引导下穿刺,成功率及安全性更高,引起感染、肺水肿等并发症很少见,损伤性气胸发生率约为2%。抽液要积极,早期有规律的抽液可使胸膜上皮细胞尽快恢复,纤维蛋白沉着减少,而不易引起胸膜肥厚粘连。 2.3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降低机体敏感性、减少胸液渗出、促进吸收、防止胸膜粘连和减轻中毒症状等作用。在有效的抗结核化疗基础上并用激素治疗是非常有效的。 3 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如不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多数病人症状也能够自行缓解,胸水能逐渐吸收。结核性胸膜炎化疗的预后一般较好。只要早期合理的治疗,就可使渗液完全吸收,不发生以上的继发症。但若诊断过晚或治疗不当,则可形成广泛的胸膜肥厚粘连,影响肺功能,或转为结核性脓胸或发生肺结核、肺外结核病等。总之,对于渗出性胸膜炎,在合理的化疗下,应该是早期、规则、充分地采取胸穿抽液同时配合胸腔内注药的方法。这样既可以缩短疗程,又可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参考文献 [1]刘国华,徐翠云,张爱琴,等.新编结核病防治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彭卫生,王英年,肖成志.新编结核病学[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最新结核性胸膜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名师资料汇编

一、定义 结核性胸膜炎是由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高度过敏状态的机体胸膜腔而引起的胸膜炎症。是最为常见的胸膜炎。 结核性胸膜炎的病原是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菌),它的发生与两个重要因素有关,即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对胸膜的刺激和机体敏感性增强。当机体处于高度变态反应时,结核菌及代谢产物侵入胸膜,则引起渗出性胸膜炎,当机体对结核菌过敏反应较低,则只形成局限性干性胸膜炎。少数病人由干性胸膜炎进展为渗出性胸膜炎。 二、临床表现 结核性胸膜炎包括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和结核性脓胸,其临床表现各异。 ㈠干性胸膜炎 主要症状为胸痛,为剧烈针刺样痛,深呼吸及咳嗽时更甚,多发生腋侧下胸部。少数病人有轻中度发热、干咳及其他结核毒性症状。体征为患侧呼吸运动受限,呼吸音减低和闻及胸膜摩擦音。 ㈡渗出性胸膜炎 临床症状因发病部位、积液量不等,有较大差异。常急性起病,亦可缓发。 ⒈结核中毒症状: 80%患者有发热,多为中度热,常伴有乏力、纳差、盗汗等症状。 ⒉胸痛:与病程的发展阶段及部位有很大关系,常见于疾病初期及病程后期、呈针刺样或隐痛。 ⒊咳嗽:多数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 ⒋大量积液可出现气急、呼吸困难。 积液体征随胸液多寡而异,胸液量较多时,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降低或消失。大量胸腔积液气管移向健侧。 ㈢结核性脓胸:一般起病缓慢,症状轻微,多数有结核中毒症状。胸膜下空洞突然破裂,严重感染胸膜,起病急剧,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可出现高热、剧烈胸痛、呼吸困难。若伴有支气管胸膜瘘,可有剧烈刺激性咳嗽,常由于继发细菌感染加重病情。体征大致与渗出性胸膜炎相似。慢性者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呼吸音减低,纵隔移向患侧,常伴有杵状指(趾)。 三、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

胸腔积液护理要点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胸腔积液是指胸膜的壁层和脏层之间积有较多的液体,液体可分为渗出液。渗出液最常见于结核病,也可因恶性肿瘤或其他原因产生。漏出液多因心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门静脉高压或粘液性水肿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患侧饱满且胸壁运动受限、有气短及胸闷感,甚至呈端坐呼吸,高热,气管、纵隔移位等。主要治疗原则是对因治疗,抽胸水以及抗炎、抗痨治疗。常见护理问题有:①舒适的改变:胸痛;②气体交换受损;③焦虑。 一、舒适的改变:胸痛 [相关因素] 胸膜炎所致。 胸腔积液压迫致胸膜产生摩擦,刺激胸膜感觉神经末梢。 体查:患侧呼吸运动受限,肋间隙饱满,语颤减弱或消失,心界叩不出,气管、纵隔向健侧移位,;叩诊:积液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护理目标] 胸痛减轻或消除。 病人能识别胸痛的诱因并能避免。 [护理措施] 观察胸痛的程度,了解病人产生胸痛的原因及疼痛的性质。 了解病人对胸部疼痛的控制能力,疲劳程度和应激水平。 鼓励病人说出疼痛的部位、范围以及疼痛的程度。 与病人共同寻找减轻疼痛的方法: 给予舒适的体位,如端坐、半健侧卧位。 避免剧烈咳嗽。 有意识地控制呼吸。 保持舒适安静的环境,减少不良刺激,保证病人充分休息。 指导病人避免剧烈活动或突然改变体位。 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如听音乐、收音机、看书、读报,并指导病人交替使用减轻疼痛的方法。 必要时协助医生抽胸水、治疗原发病或使用镇痛药,并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及疗效。 [重点评价] 胸痛的部位、时间、性质以及胖随症状。 胸痛的程度。 二、气体交换受损 [相关困素] 胸水过多压迫组织,横隔运动受限。 肿瘤、胸水压迫使胸膜淋巴回流受阻。 过多胸水及胸膜炎致肺组织弹性功能下降。 [主要表现] 呼吸困难、心悸、气短,胸壁运动受限,呈端坐呼吸。 胸部患侧饱满,语颤音消失或减少,叩诊出现实音,听诊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结核性胸膜炎护理常规.

结核性胸膜炎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 1、体温,脉搏,呼吸及神志的变化。 2、动脉血气分析值的变化。 3、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4、痰液的性质。 5、胸闷,胸痛症状有无改善。 二、护理措施: 1、给予舒适体位,抬高床头,半卧、患侧卧位。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 3、必要时给予吸氧,保持鼻导管的通畅。 4、鼓励病人积极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5、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下床活法,增加肺活量。 6、协助医生抽胸水,做好抽水后的护理。 7、遵医嘱给予抗结核和抗炎治疗。 8、高热病人按高热护理常规。 三、健康教育: 1、指导病人有意识的控制呼吸,避免剧烈咳嗽。 2、指导病人避免体位突然改变,而引起疼痛。 3、督促和指导病人每天进行缓慢的腹式呼吸。

4、坚持有规律长期服药,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胸片。 5、注意营养,避免疲劳,预防呼吸道感染。 咯血的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病人的呼吸、血压、脉搏、心率、神志、尿量、皮肤及甲床色泽,及时发现休克。 2、咯血颜色和量,并记录。 3、止血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4、窒息的先兆症状:咯血停止、紫绀、自感胸闷、心慌、大汗淋漓、喉痒有血腥味及精神高度紧张等情况。 护理措施 1、宜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不必要的交谈。及时清除血污物品,保持床单位整洁。 2、护士应向病人做必要的解释,使其放松身心,配合治疗,鼓励患者将血轻轻咯出。 3、一般静卧休息,使小量咯血自行停止。大量咯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翻动,协助病人取患侧卧位,头侧向一边,有利于健侧通气,对肺结核病人还可防止病灶扩散。 4、保证静脉通路通畅,并正确计算每分钟滴速。 5、准确记录出血量和每小时尿量。

【实用】结核性胸膜炎-诊疗规范

结核性胸膜炎 【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一)急性起病,结核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畏寒、出汗,乏力,纳差、盗汗等。 (二)胸腔液所致的胸痛,干咳,呼吸困难。胸痛常于积液增多后缓解,而呼吸困难则随着胸积液的增多而加重。 (三)早期可闻胸膜摩擦音,积液增多时呈胸积液体征。 二、检査 (一)病初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可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二)胸积液为渗出液,蛋白质≧30g/L,如〉50g则更支持诊断;腺苷脱氨酶(ADA)〉50IU/L; γ-干扰素〉200pg/ml。胸液涂片结核菌阳性率约10%,结核菌培养阳性率约25%。 (三)胸膜活检可发现壁层胸膜干酪性肉芽肿或结核结节,一次活检的阳性率约60%。三次活检则可达80%。活检组织可行结核菌培养。 (四)胸膜活检阴性者可用胸腔镜直视下胸膜活检,阳性率更高。 (五)X线仅可证实有无胸积液及肺内有无病变。 【治疗】

(一)一般治疗可卧床休息或适当起床活动。加强营养。 (二)胸腔穿刺抽液原则上应尽快抽尽胸腔内积液,每周2?3次。首次抽液不要超过700ml,以后每次抽职量约1000ml,最多不要超过1500ml。 (三)抗结核药物治疗一般采用链霉素(SM),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或SM+INH+乙胺丁醇(EMB)联合治疗,方案和疗程参阅本章第十六节肺结核。如大量胸腔积液、吸收不满意或结核中毒症状严重时可用泼尼松30mg/d,至胸液明显减少或中毒症状减轻时每周减少5?10mg,一般4?6周停药。 【疗效标准】 一、治愈症状消失,胸水完全吸收,完成抗结核的疗程。 二、好转症状消失或减轻,胸水吸收或减少,尚未完成抗结核的疗程。 三、未愈症状无明显好转,胸水未吸收。

优质护理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优质护理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07T15:11:03.65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8期作者:郭少茹[导读] 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对患者的医治效果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不仅有效地提升患者对结核性胸膜炎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其护理质量评分与依从性,对于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哈尔滨市胸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进行结核性胸膜炎疾病医治的 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的认知评分、依从性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参数。结果:实验组疾病知识的认知评分、依从性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指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对患者的医治效果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不仅有效地提升患者对结核性胸膜炎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其护理质量评分与依从性,对于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关键词:优质护理;结核性胸膜炎;应用分析。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quality nursing care in patients with tuberculous pleurisy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quality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tuberculous pleurisy.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tuberculous pleurisy diseas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6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Among them,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high-quality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cognitive score of disease knowledge, compliance and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index paramete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ognitive score, compliance score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disease knowledg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s: in patients with tuberculous pleurisy in order to perform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patients with good promoting effect, not only effectively improve cognition on tuberculous pleurisy patients with disease knowledge, at the same time also can further enhance 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 and compliance, has a positive meaning for promoting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Keywords: quality nursing; Tuberculous pleurisy; Application analysis. 临床上结核性胸膜炎属于肺外结核病范围,对其诱发原因分析发现,该疾病主要是因为人体中有结核菌类的细菌及细菌产生的代谢类物质,该类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人体的胸膜腔引发的一类炎症[1]。相关文献表明,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生不但与结核菌的感染有直接性的关联,还与人体自身的免疫状态同样存在直接性的关联。该疾病除了有效的医治措施外,必要的护理方案同样重要。现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进行结核性胸膜炎疾病医治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22.7-83.4周岁,平均(39.70±2.94)周岁;实验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3.3-84.1周岁,平均(40.20±3.12)周岁,两组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优质护理,优质护理具体如下:如做一些优质性的术前检查、术中心理干预及术后优质性指导等。如落实优质性心理护理措施:患者在医治过程中由于疾病带来的不适感、疼痛感等会产生许多的心理压力,如忧郁症状及绝望心理等,进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疾病的医治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导致其在医治阶段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护理人员要重视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工作,在沟通中注意观察其情绪变化,对于患者的倾诉保持耐心与理解,对患者的疑问详细解答,并满足其合理需求,通过语言开导、音乐疗法以及转移其注意力等方式进行调节与疏导,尽可能确保患者情绪稳定,以提升其护理与医治的依从性。 2.结果 实验组疾病知识的认知评分、依从性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指标中的躯体疼痛评分、生理职能评分、精神状态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认知、依从性评分比较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临床上将结核性胸膜炎疾病按其疾病的类型分为干性胸膜炎疾病及渗出性胸膜炎疾病。就其临床表现形式与症状而言,二者有明显的区别[2]。对干性胸膜炎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分析发现,其不存在较为显著性的特征与症状,病患在患病期间可能存在轻微性的发热症状及轻微性的胸痛症状。该类疾病的发病进展期限较短,在2d以内经过病变发展即可转变成渗出性胸膜炎疾病。该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高热症状,其温度在38℃以上,发热持续时间相对较久,严重者甚至会延伸到几周。因此对该类患者落实有效的医治十分必要。实际的医治调查分析发现,由于多数患者缺乏疾病的认知水平以及错误的认知率,因此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同样关键。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由于对疾病及其治疗方式缺乏正确认识,负面情绪较大,临床依从性较差,因而治疗过程中需给予有效护理。相关研究发现,优质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临床依从性,提高其健康知识水平,从而缓解其负性心理,促进临床疗效提升,生活质量改善[3]。优质护理是在传统护理基础上衍生而来的一种护理方法,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全面调节护理措施,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使患者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发挥;配合饮食、环境、术后引流管等护理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住院时间缩短,临床满意度提升。

结核性胸膜炎护理常规

结核性胸膜炎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体温,脉搏,呼吸及神志的变化。 2、动脉血气分析值的变化。 3、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4、痰液的性质。 5、胸闷,胸痛症状有无改善。 二、护理措施: 1、给予舒适体位,抬高床头,半卧、患侧卧位。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 3、必要时给予吸氧,保持鼻导管的通畅。 4、鼓励病人积极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5、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下床活法,增加肺活量。 6、协助医生抽胸水,做好抽水后的护理。 7、遵医嘱给予抗结核和抗炎治疗。 8、高热病人按高热护理常规。 三、健康教育: 1、指导病人有意识的控制呼吸,避免剧烈咳嗽。 2、指导病人避免体位突然改变,而引起疼痛。 3、督促和指导病人每天进行缓慢的腹式呼吸。 4、坚持有规律长期服药,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胸片。 5、注意营养,避免疲劳,预防呼吸道感染。

咯血的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病人的呼吸、血压、脉搏、心率、神志、尿量、皮肤及甲床色泽,及时发现 休克。 2、咯血颜色和量,并记录。 3、止血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4、窒息的先兆症状:咯血停止、紫绀、自感胸闷、心慌、大汗淋漓、喉痒有血 腥味及精神高度紧张等情况。 护理措施 1、宜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不必要的交谈。及时清除血污物品,保持床单 位整洁。 2、护士应向病人做必要的解释,使其放松身心,配合治疗,鼓励患者将血轻轻 咯出。 3、一般静卧休息,使小量咯血自行停止。大量咯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 翻动,协助病人取患侧卧位,头侧向一边,有利于健侧通气,对肺结核病人还可防止病灶扩散。 4、保证静脉通路通畅,并正确计算每分钟滴速。 5、准确记录出血量和每小时尿量。 6、应备齐急救药品器械。如止血剂、强心剂、呼吸中枢兴奋剂等药物。此外应 备开口器、金属压舌板、舌钳、氧气筒或氧气枕、电动吸引器等急救器械。 7、药物应用。 (1)止血药物:咯血量较大者常用脑垂体后叶素50单位加入10%葡萄糖40ml 缓慢静脉推注,或用脑垂体后叶素加入葡萄糖氯化钠中静脉滴注。注意观察用药不良反应。高血压,冠心病,孕妇禁用。 (2)镇静剂:对烦躁不安者常用镇静剂,如地西泮5~10mg肌注。噤用吗啡、哌替啶,以免抑制呼吸。 (3)止咳剂:大咯血伴剧烈咳嗽时可用少量止咳药。

90例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临床分析及治疗效果

90例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临床分析及治疗效果 发表时间:2016-07-16T14:10:22.08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作者:刘敏 [导读] 对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在规律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对不同病历辅佐其他不同治疗方法。 宾县结核病防治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400 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的诊疗措施。方法:对我科近五年来收治的90例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0例患者入院后进行了规律的抗结核和定期胸穿抽液治疗,有25例在治疗2-5个月内形成脓胸,余65例在治疗3-4个月内经X线和B超检查已形成包裹积液,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胸膜肥厚。对患侧胸腔辅助电热物理疗法和激光疗法3个月后有36例包裹积液完全吸收,14例经治疗积液吸收不明显,包裹面积大,致患侧肋间隙变窄,胸腔塌陷,故转入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对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在规律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对不同病历辅佐其他不同治疗方法。 关键词:结核;胸膜炎;治疗效果 结核性胸膜炎是常见的结核病之一,是一以单侧或双侧胸膜腔不同程度积液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一般经规律治疗积液可在3-4周内完全吸收,但由于患者本身或其它因素,经治疗数月甚至半年,积液仍未完全吸收,以至形成包裹或脓胸;或经正规抗痨和胸腔穿刺治疗,仍发热不退或胸水反复出现者均称为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1],此类型胸膜炎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现将我科近五年来收治的90例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进行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90例患者中45例在我院门诊按胸腔积液收治(其中5例曾患肺结核,经过当地结核防治所免费治疗,病情未完全好转,肺部仍有结核病变),12例在其它医院已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经不规律抗结核和穿刺抽液治疗,胸水吸收较少或反复有积液渗出不见好转已超过一个月而转我院。90例病人入院后经临床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其中男性45例,女性45例。年龄18-90岁有15例,50-65岁有30例;积液在单侧胸腔30例,双侧胸腔16例。胸腔积液呈少量有11例,达中等量有20例,大量积液有16例。合并乙性肝炎有3例,合并糖尿病5例,余患既往无心、肝、肾疾病史。 1.2症状和体征 入院时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发热、盗汗,少数患者还有胸痛、咳嗽、咯痰。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腔积液侧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心脏无阳性体征,腹部未触及肝脾和包块,肾区无叩击头痛,四肢无浮肿[1]。 1.3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对14例咯痰患者(肺内有结核病变)进行数次痰结核菌培养,均培养出结核杆菌,做药敏实验显示:对抗结核药“H.R.S.Z”全部耐药8例,部分耐药4例,仅1例全部敏感。90例患者胸腔积液为浅黄色或暗黄色,少数呈透明,多数呈微浊,常规化验Rivalta均(+),蛋白定量>30g/L,白细胞>0.5×10/L,以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每个患者每次胸腔抽得胸水都做病理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细胞。做结素试验呈强阳性8例,阳性15例,阴性30例。胸片显示有36例为单纯胸腔积液(单侧或双侧),15例肺部有结核病变,为Ⅲ型进展期。B超探查积液为密度一致的液性暗区,无包裹、粘连和分隔[2]。 2结果 90例患者入院后进行了规律的抗结核和定期胸穿抽液治疗,除合并肺结核、乙型肝炎、糖尿病患者外均加用糖皮脂激素(病情稳定后规律减量)结果有25例在治疗2-5个月内形成脓胸,其中2例伴支气管膜瘘,3例伴有气胸,余20例患者转入外科治疗。余65例在治疗3-4个月内经X线和B超检查已形成包裹积液,有的形成分隔。积液粘稠,内有或多或少干酪物质,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胸膜肥厚。这些患者已不能胸穿抽液,我们仍规律进行抗结核治疗,能用激素的继续规律应用,同时对患侧胸腔辅助电热物理疗法和激光疗法,2个月后有25例包裹积液完全吸收,10例因包裹面积较小患者胸腔无变形,经胸腔镜对包裹的积液和干酪物质进行抽吸、刮取从而治愈;28例经治疗积液吸收不明显或吸收较少,包裹面积大,致患侧肋间隙变窄,胸腔塌陷,故转入外科手术治疗。 3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杆菌通过血液循环,淋巴循环或肺组织直接播散而达到胸膜,胸膜对结核杆菌高度变态反应产生炎症,胸腔积液为炎性渗出所致。一般经规律抗结核、胸腔抽液和应用糖皮质激素,胸水可逐渐减少、吸收而治愈[3]。但患者在有效抗痨和胸腔穿刺治疗下,仍反复发热和胸水渗出,可能为患者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高度敏感,在胸膜腔内发生变态反应而使胸膜反复渗出,剧烈的变态反应释放各种炎症介子,刺激机体而出现发热,患者病程长,存在胸膜肥厚粘连,全身用药进入胸膜腔内的药物浓度低,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结果,因而患者反复出现胸水和发热等结核中毒症状。 胸膜反复渗出,胸水中的蛋白质沉积到胸膜腔上而加重胸膜肥厚,胸膜肥厚黏越重进入胸膜腔内的药物越低,从而形成难治性胸膜炎。而往往因下列情况使积液难以吸收,形成包裹或化脓:①老年人由于身体状态差,免疫力低下,战胜疾病信心不足,胸水吸收慢,治愈率低,经常形成包裹粘连②患者先患肺结核后并发胸膜炎,因以前抗结核用药不规律或用药时间长,结核菌已产生抗药性,故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胸水不易吸收。③结核病人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而有的患者在医院被误诊误治,或者已确诊结核性胸膜炎但应用抗结核药不足或不规律,使患者没有及时转到结核病院治疗延误时间,使病情加重,治疗效果差;亦有的患者在别的医院已形成包裹后才转入结核病医院,使治疗时机错过。④有的病人在患胸膜炎的同时并存其他疾病,这给结核性胸膜炎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如合并乙型肝炎的患者要根据肝功化验慎用或禁用损害肝脏的利福平和吡嗪酰胺,而二者却是抗结核的主要药物;糖尿病患者限制饮食和不能应用激素,而患结核性胸膜炎时要求加强营养和使用激素,这样相互牵制,哪种疾病都不容易好转。⑤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易使胸膜内腔感染细菌化脓,形成脓胸。胸膜在结核菌和其他细菌共同破坏下,有的并发气胸或支气管胸膜瘘,这对胸膜炎的治疗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为减少结核性胸膜炎转成难治性,结合本文资料,在临床工作中提出以下建议供同行参考:老年人的结核性胸膜炎,在积极的常规治疗下,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营养,辅助于免疫增强剂,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必要时给予中药支持,争取早日康复。试验证明有结核菌耐药患

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42例治疗体会

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42例治疗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症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传染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2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病例。结果全部病例5~14天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结论在足量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B超定位胸腔穿刺抽液、营养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体会 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病因是胸膜对结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高度变态反应而产生的胸膜炎性反应,渗出性的纤维蛋白沉着于胸膜表面而形成胸膜肥厚、粘连、分隔及包裹[1]。如果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能延误病情及导致胸膜增厚粘连,可致患者呼吸功能受限。回顾性分析本院传染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2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病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 年1月-2011年12月本科收治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42例,男30例,女12例;年龄18~69 岁,平均年龄38.5 岁。42例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起病到入院时间1周~2个月。以咳嗽、胸闷、发热、胸痛为主。咳嗽40例,发热、盗汗31例,不同程度胸闷29例,胸痛20例,呼吸急促20例。 1.2 实验室检查 胸腔积液有39例为淡黄色,透明;有3例为黄色混浊。所有病人胸水pH值均7.4,胸水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胸水CEA10μg/L,胸水乳酸脱氢酶(LDH)200U/L,李凡他试验均阳性,胸水中均未检出癌细胞,检出抗癌杆菌0例。PPD试验强阳性者9例,其余均为阳性。 1.3 X线胸片或胸部CT、超声波检查 其中左侧25 例,占60%;右侧16例,占38%;双侧1例,占2%。胸腔积液大量者17例,占40%;中量者18例,占44%;少量者7例,占16%。 1.4 治疗方法 短程强化联合抗痨治疗全部应用2HRPE /4HR( H:异烟肼,R:利福平,E:乙胺丁醇,P:吡嗪酰胺),每日按时服药。异烟肼0.3g(体重60kg 0.4g),利福平0.45g,乙胺丁醇0.75g,每日清晨顿服,吡嗪酰胺0.5g,每日3次口服。应用激素全部口服强的松40mg/次,清晨顿服,用药1周后每周减5~10mg。B超定位下胸腔穿刺抽液,大量积液每周抽液3次,中量积液每周抽液2次,少量积液

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及治疗

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及治疗 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菌由近胸膜的原发病灶直接侵入胸膜,或经淋巴管血行播散至胸膜而引起的渗出性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伴病侧胸痛、气急等。常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主要发生在原发感染6月内,原发灶多在同侧肺内,往往不能被发现。发病与患儿对结核菌高度敏感有关。临床上常分为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少见)三种类型。 临床诊断 大多数结核性胸膜炎是急性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结核的全身中毒症状和胸腔积液所致的局部症状。结核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寒、出汗、乏力、食欲不振、盗汗。局部症状有胸痛、干咳和呼吸困难。胸痛多位于胸廓呼吸运动幅度最大的腋前线或腋后线下方,呈锐痛,随深呼吸或咳嗽而加重。由于胸腔内积液逐渐增多,几天后胸痛逐渐减轻或消失。积液对胸膜的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干咳,体位转动时更为明显。积液量少时仅有胸闷、气促,大量积液压迫肺、心和纵隔,则可发生呼吸困难。积液产生和聚集越快、越多,呼吸困难越明显,甚至可有端坐呼吸和发绀。 体征与积液量和积聚部位有关。积液量少者或叶间胸膜积液的胸部体征不明显,或早期可听到胸膜摩擦音。积液中等量以上者患侧胸廓稍凸,肋间隙饱满,呼吸运动受限。气管、纵隔和心脏向健侧移位。患侧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叩诊浊音或实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语音传导减弱。由于接近胸腔积液上界的肺被压缩,在该部听诊时可发现呼吸音不减弱反而增强。如有胸膜粘连与胸膜增厚时,可见患侧胸廓下陷,肋间隙变窄,呼吸运动受限,语音震颤增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 检查 1、胸膜活检:针刺胸膜活检是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重要手段。活检的胸膜组织除了可行病理检查外,还可行结核菌的培养。如壁层胸膜肉芽肿改变提示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虽然其他的疾病如真菌性疾病、结节病、土拉菌病(tuaremia)和风湿性胸膜炎均可有肉芽肿病变,但95%以上的胸膜肉芽肿病变系结核性胸膜炎。如胸膜活检未能发现肉芽肿病变,活检标本应该做抗酸染色,因为偶然在标本中可发现结核杆菌。第1次胸膜活检可发现60%的结核肉芽肿改变,活检3次则为80%左右。如活检标本培养加上显微镜检查,结核的诊断阳性率为90%。也可用胸腔镜行直视下胸膜活检,阳性率更高。 2、X线检查:胸腔积液在300ml以下时,后前位X线胸片可能无阳性发现。少量积液时肋膈角变钝,积液量多在500ml以上,仰卧位透视观察,由于积聚于胸腔下部的液体散开,复见锐利的肋膈角。也可患侧卧位摄片,可见肺外侧密度增高的条状影。中等量积液表现为胸腔下部均匀的密度增高阴影,膈影被遮盖,积液呈上缘外侧高,内侧低的弧形阴影。大量胸腔积液时,肺野大部呈均匀浓密阴影,膈影被遮盖,纵隔向健侧移位。 3、超声波检查:超声探测胸腔积液的灵敏度高,定位准确,并可估计胸腔积液的深度和积液量,提示穿刺部位。亦可以和胸膜增厚进行鉴别。 治疗 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抽取胸液和抗结核治疗。其化疗原则与化疗方法和活动性结核相同。 1、一般治疗:体温38℃以上可卧床休息,一般患者可以适当起床活动。总

胸腔积液护理要点

胸腔积液是指胸膜的壁层和脏层之间积有较多的液体,液体可分为渗出液。渗出液最常见于结核病,也可因恶性肿瘤或其他原因产生。漏出液多因心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门静脉高压或粘液性水肿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患侧饱满且胸壁运动受限、有气短及胸闷感,甚至呈端坐呼吸,高热,气管、纵隔移位等。主要治疗原则是对因治疗,抽胸水以及抗炎、抗痨治疗。常见护理问题有:①舒适的改变:胸痛;②气体交换受损;③焦虑。 一、舒适的改变:胸痛 [相关因素] 胸膜炎所致。 胸腔积液压迫致胸膜产生摩擦,刺激胸膜感觉神经末梢。 体查:患侧呼吸运动受限,肋间隙饱满,语颤减弱或消失,心界叩不出,气管、纵隔向健侧移位,;叩诊:积液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护理目标] 胸痛减轻或消除。 病人能识别胸痛的诱因并能避免。 [护理措施] 观察胸痛的程度,了解病人产生胸痛的原因及疼痛的性质。 了解病人对胸部疼痛的控制能力,疲劳程度和应激水平。 鼓励病人说出疼痛的部位、范围以及疼痛的程度。 与病人共同寻找减轻疼痛的方法: 给予舒适的体位,如端坐、半健侧卧位。 避免剧烈咳嗽。 有意识地控制呼吸。 保持舒适安静的环境,减少不良刺激,保证病人充分休息。 指导病人避免剧烈活动或突然改变体位。 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如听音乐、收音机、看书、读报,并指导病人交替使用减轻疼痛的方法。 必要时协助医生抽胸水、治疗原发病或使用镇痛药,并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及疗效。 [重点评价] 胸痛的部位、时间、性质以及胖随症状。 胸痛的程度。 二、气体交换受损 [相关困素] 胸水过多压迫组织,横隔运动受限。 肿瘤、胸水压迫使胸膜淋巴回流受阻。 过多胸水及胸膜炎致肺组织弹性功能下降。 [主要表现] 呼吸困难、心悸、气短,胸壁运动受限,呈端坐呼吸。 胸部患侧饱满,语颤音消失或减少,叩诊出现实音,听诊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第九单元 结核性胸膜炎

第九单元结核性胸膜炎 一、A1 1、关于胸膜渗出液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胸液李凡他试验(-) B.细胞数>500×106/L C.蛋白含量≥30g/L,胸液/血清比值>0.5 D.胸液LDH>200U/L,胸液LDH/血液LDH比值>0.6 E.胸液中葡萄糖含量降低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漏出液为非炎性积液,形成原因有:①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如晚期肝硬化;②毛细血管静脉压升高,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③淋巴管阻塞,如丝虫病。 渗出液为炎性积液。常由以下原因所致:①感染:如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炎等;②化学因素:如血液、胆汁、胃液、胰液等化学性刺激;③恶性肿瘤:因瘤细胞产生血管活性物质及浸润性阻塞等,也常引起渗出性积液;④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外伤等。以上因素均可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以致血液中大分子物质(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各种细胞成分等)渗出而形成渗出液。 【该题针对“助理结核性胸膜炎”知识点进行考核】 2、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穿刺抽液,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严格无菌操作 B.抽液不宜过快、过多 C.每周可以3次 D.穿刺发生“胸膜反应”不影响继续抽液 E.抽液后胸腔内可以不用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胸穿时,胸膜受到牵拉,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发生表现为头晕、冷汗、心悸、面色苍白、脉细、四肢发凉的“胸膜反应”。发生胸膜反应停止抽液。 【该题针对“助理结核性胸膜炎”知识点进行考核】 3、诊断渗出性胸膜炎下列哪项检查最有价值 A.临床症状和体征 B.胸部X线检查 C.超声波检查 D.胸部CT E.胸腔穿刺液检查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这道题选E X线胸部检查除证实积液阴影及协助定位,不能鉴别胸水是漏出液还是渗出液。而胸腔穿刺抽液作常规检查、化学分析及细菌培养均是诊断的重要措施,最具有诊断价值。 【该题针对“助理结核性胸膜炎”知识点进行考核】 4、感染性胸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肺炎链球菌 B.溶血性链球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结核杆菌 E.绿脓杆菌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D

结核性胸膜炎的护理查房

结核性胸膜炎的护理查房 一、定义 结核性胸膜炎是由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高度过敏状态的机体胸膜腔而引起的胸膜炎症。是最为常见的胸膜炎。 结核性胸膜炎的病原是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菌)。它的发生与两个重要因素有关,即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对胸膜的刺激和机体敏感性增强。当机体处于高度变态反应时,结核菌及代谢产物侵入胸膜,则引起渗出性胸膜炎,当机体对结核菌过敏反应较低,则只形成局限性干性胸膜炎。少数病人由干性胸膜炎进展为渗出性胸膜炎。 二、临床表现 结核性胸膜炎包括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和结核性脓胸,其临床表现各异。 ㈠干性胸膜炎主要症状为胸痛,为剧烈针刺样痛,深呼吸及咳嗽时更甚,多发生腋侧下胸部。少数病人有轻中度发热、干咳及其他结核毒性症状。体征为患侧呼吸运动受限,呼吸音减低和闻及胸膜摩擦音。 ㈡渗出性胸膜炎临床症状因发病部位、积液量不等,有较大差异。常急性起病,亦可缓发。 ⒈结核中毒症状80%患者有发热,多为中度热,常伴有乏力、纳差、盗汗等症状。 ⒉胸痛与病程的发展阶段及部位有很大关系,常见于疾病初期及病程后期、呈针刺样 或隐痛。 ⒊咳嗽多数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 ⒋大量积液可出现气急、呼吸困难。 积液体征随胸液多寡而异,胸液量较多时,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降低或消失。大量胸腔积液气管移向健侧。 ㈢结核性脓胸一般起病缓慢,症状轻微,多数有结核中毒症状。胸膜下空洞突然破裂,严重感染胸膜,起病急剧,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可出现高热、剧烈胸痛、呼吸困难。若伴有支气管胸膜瘘,可有剧烈刺激性咳嗽,常由于继发细菌感染加重病情。体征大致与渗出性胸膜炎相似。慢性者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呼吸音减低,纵隔移向患侧,常伴有杵状指(趾)。 三、病例分析 基本资料 姓名:孙曼性别:女年龄:21岁床号:53 入院日期:2012年9月26日 入院诊断:胸腔积液原因待查:结核性?类肺炎性? 主诉:胸疼一周,发热伴气促2天 现病史:患者于一周前出现胸痛,为右侧季肋区闷胀样不适及胀痛感,于2天前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9.2℃,并有咳嗽、干咳为主,感轻度胸闷、气促。 查体:T37.7 P88 R20 BP115/70 神志清,精神可,右下肢呼吸音低,右肺叩诊浊音。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7.7g/l N85.6% HB136g/l PLT364g/l CRP45mg/l 胸腔B 超:右侧胸腔积液胸片:支气管炎,右侧胸腔积液血气分析:PH7046 PCO232mmhg PO2 81mmhg BE-0.4 HCO3 22.8 SPO2 97% 四、护理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