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爱有加

严爱有加
严爱有加

严爱有加

苏霍姆林斯基说:“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可塑性”。作为一名班主任,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应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批评或表扬都要深浅有度,积极寻找突破口,因材施教。也许就是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能在不经意间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亲和关系,达到心灵的沟通,获得学生的信任,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要在严爱中把握好批评的艺术与方法,尽可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捕捉学生“闪光点”,对“问题”生来说,他们的心灵深处同样蕴藏着进取奋发的心理需要。班主任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问题生”的“闪光点”的出现,而应主动地抓住或创设条件,诱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哪怕只是闪电般的那么一瞬间,也往往是“问题生”转化的最佳时机。

首先、严字当头、爱字为首,批评时要积极肯定学生的优点;裁决时“糊涂”些,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

班主任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正在成长中的个体,任何一次过火的指责、无意的歧视,都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心理阴影。尤其是对个别学习成绩差、行为表现散漫的后进生,一怒之下甚至会例数学生的许多缺点,新帐旧帐一起算,将学生批个一无是处,心毁意冷。其实班主任更应关心和爱护他们,对他们不嫌弃、不歧视,不疏远。在处理班级事情时,面对后进生,应谨慎对待,不能简单粗野地呵斥和指责,也不能过早地“盖棺定论”,应以诚相见,循循善诱,和他们交朋友,促膝谈心,消除他们心中的隔阂,让学生对老师敞开心扉,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育,自觉地去转变自己。

其次、水火相容、严爱相济,批评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面对犯错误的同学,批评时“糊涂”些,为学生的自尊心设计一把保护伞。严格管理学生是每位班主任必须重视的问题。只有从严要求、从严管理,才会形成好的班风,但需注意严而不凶,爱而不溺,严爱相济,在爱中求严,在严中见爱。尤其是批评的语言要有一定的艺术性,注意时间,场合,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份,关心的语气去帮助教育学生。

再次、严为心声,爱是雨露,严爱适时、适度;批评时“糊涂”些,批评学生应持有爱心,批评方式应因人而异。批评的艺术应是:“严格与善良、严格与尊重、严格与理解、严格与关爱”的有机结合。学生对教师的批评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格,而且是充满人情味的关切。只有做到这些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育人效果。在美国教育哲学家诺丁斯的关怀德育论中诺丁斯引出了关怀的两种基本含义:1、关怀与责任感相似,如果一个人操心某事或感到自己应该为之做点什么,她就是在关怀这件事;2、如果一个人对某人有期望或关注,她就是在关怀这个人。所有的教育行为、过程与方法都应具有道德性,即关怀性,否则不成其为教育。而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学说”也告诉我们:人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需要得到他人的理解、接纳、尊重和认同,关怀他人和被他人关怀都是人的基本需要。由此我认识到,待进生其实也有被需要、被关怀、被理解、被尊重、被认同的需要,只是因为长期以来一直被老师和家长轻易地否定、批评,导致待进生产生“破罐子破摔”“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不负责任的糟糕想法,这种不利局面的产生可以说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应负一定责任。

教育孩子应该做到严爱有度

教育要有规则,但规则不能随心所欲而制订。对孩子严爱有度,把握好规则。便是教育成功的一半了。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经历中,都有各种各样的感受。可以说,若是从某个角度老说,每个家长都是很好的教育者。家长爱孩子,天经地义,虽然方法方式不一样,但是目的都是一个。希望孩子成才有出息。出发点是好的,过程也夹杂了很多酸甜苦辣,但最终结果是否都如人愿呢? 当然了,这里面唯有家长的体会最深。孩子朝着希望目标发展,家长感觉成功的喜悦,可谓是教育成功;但是另外一部分家长则认为自己是个教育的失败者。无论成功与失败,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不要忽略自己教育孩子的基点,也就是自己给孩子定的标准底线。说得通俗点,就是不要让孩子在你这里得寸进尺。 教育要有规则,但规则不能随心所欲而制订。对孩子严爱有度,把握好规则。便是教育成功的一半了。有利于孩子的事情,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去实践,并且在其中给予一些必要的指导。不利于孩子身心成长的行为,要坚定的批评指正,坚决不能妥协,有事处于爱子女的心态,觉得偶尔退让一次,没有什么大影响,殊不知,一旦妥协一次,就等于将不良的行为习惯给强化了一次,加固了孩子对坏行为的印象。结果是可怕的。 方式上要随时调整,不要老套。现在的孩子跟以前的孩子不一样,他们很有思想,有个性,有思维深度,不能小看他们。家长应该具备一些新鲜的思想,才能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不那么被动。小孩子尽管小,但是也要在乎他们的感觉。但是,不能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有时还要给她一点儿脸色看看,让他们知道爸妈的心思。应该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也是会生气的。 让孩子成为一个自由的孩子。管孩子,但不限制孩子、约束孩子、替代孩子。我们需要需给他们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让他们从小学会做自己的主人,有机会自己作决定、并把自己的决定付诸实践来形成的。如果孩子没有机会自己作决定的话,他的意志就被闲置了,这个时候,他就会成为别人的一部分。长大后,我们看到很多孩子总是没有自己的注意,跟从别人,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总是说我不会,我不行。 尊重孩子,不等于迁就孩子。给孩子做主的机会,不等于孩子可以想要什么都可以。家长要学会坚持,坚持什么?很简单,就是孩子要求是否与他的实际相吻合,若是超过了孩子或者你的原则,如小孩要的玩具越来越贵重,就不能要什么就满足什么。家长会说,那孩子不停哭闹,吵的人很烦,这时候,我没有办法,就就满足他。这是很多家长都有的经历,记住,这样做就相当于告诉孩子,只要你闹,妈妈就给你买。 告诉孩子一些规则,而且让孩子明白规则的意义。不要企图用规则控制约束孩子,更不能希望规则就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规则一开始,孩子不会明白,所以家长要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孩子理解其中的意义。 我们可以给孩子订规则,但最好不要随意改变规则,这样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说法:不给儿童建立规则就是暴力。因为没有规则的话,那么,比儿童强大的人就会很自然地把所有的“支配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给孩子的规则是晚上可以看1个小时电视,实际上,这条规则不光制约着孩子,同时也制约了我们大人。倘若我们没有给孩子建立这种规则,那么,很可能孩子能否看电视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情绪:孩子表现好了,我们高兴了,孩子就能多看一会儿;不高兴了,说不定孩子今天晚上就不能看。

谈谈班主任的爱与严

谈谈班主任的爱与严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许多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份,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就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班主任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班主任的“爱” 世界上的爱各种各样,而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这种爱是由班主任老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内容上表现在班主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等。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之爱,它蕴含更多的社会内容,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班主任的爱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肯定情感,它还是一种评价。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常常反映学生所在集体,甚至是社会对他的某种评价。因此,学生往往把班主任对自己的关怀、爱护、信任等与班主任对自己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同自己的集体中的地位和人格价值联系在一起。班主任一句话有时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于是班主任的这种情感实际上就转化为一种社会环境因素在每个学生心目中具有不同寻常的心理份量。由此可见,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对教育好学生是多么重要啊! 二、爱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语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班主任管理班级要严而有度

班级管理班主任要严而有度 资料链接——“坏习惯有一种惰性,非严格要求不能矫正;好习观不易接受,非严格要求难以形成”. 资料链接——表扬与批评是一对形影相随地孪生姐妹.只有表扬,没有批评,那是达不到预期地教育目地地.没有批评就没有是非,没有表扬就失去榜样.二者合理配合,当扬则扬,当抑则抑,时而扬中有抑时而抑中有扬,才能相得益彰. 资料链接——没有惩罚地教育是不完整地教育,爱与惩罚有如钱币地两个方面,二者地结合,才是世界上比较完善地教育. 资料链接——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后期研究惩罚时指出:“在一些例外地情况下,运用惩罚更有效”. 资料链接——詹姆斯.多部森说:许多犯罪地人,正是教师从未严格要求学生、制止学生不良行为,教会学生控制自己行动地后果. 资料链接——马卡连柯说:凡是需要惩罚地地方,教师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地情况下,惩罚不仅仅是一种权力,而且是一种义务. 资料链接——惩罚是必要地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母亲带孩子到百货商店,经过玩具部,看见一匹木马,孩子一跃而上,前摇后摆,再也不肯下来.可那木马不是为了出售,只是商店地一个陈设.店员们叫孩子下来,孩子不听母亲叫他下来,还是不听说带他吃肯德基,依然不听任凭许下什么愿望,总之一个态度,就是不听.当时形成了一个僵局,最后一个店员说:“百货商店特聘地儿童心理学家正好在,我们让他下来想想办法?”专家从楼上下来,问明原由,轻轻地走到孩子身边,附耳说了一句话,孩子像触电一样,连忙下来,牵着母亲地手仓皇离去. 事后有人问专家到底说了一句什么话,专家说:“我说地是‘你要是不下马,我打碎你地脑壳!’” 专家不愧是专家,所实行地方法地确是立竿见影.这也说明一个道理:惩戒是必要地.萧伯纳说:“一个人感到自己可耻地地方越多,受尊敬地程度就越高.”让人无知无畏地教育是失败地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人才地培养需要长期地艰苦努力.树不修,不成梁,人不管,不成材,爱学生不是无原则地,爱而不严只会害了学生,因此,做为班主任要对学生各方面进行严格要求. 俗话说得好:“教不严,师之惰”.严是有标准地严,是在一定范围内地严,是符合教育规律地严,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地严,决不是无规律、随心所欲地严,更不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地严.教师对学生地严格要求是出于真诚地爱.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严爱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严格之水只有渗透情爱之蜜,才能成为爱地甘露. 当前班主任在育人实践上,一些班主任老师对“严”地曲解、误用令人深思.在他们那里,“严”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心虽善,动机也好,但严而无格,爱必荡然无存,再不是“严是爱”地范畴,而坠入了“严为害”地泥坑,学生地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地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创伤,心理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师”如仇地逆反心态.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地隐性扼杀.所以做好班主任工作: 、把握一个“严”字,讲究一个艺“字” 在“严”上应该做到:⑴、严而不厉⑵、严而有格⑶严而有方⑷严而有章⑸严而有理⑹严而有序⑺严而有情⑻严而有爱 在“艺”上,注意批评和惩罚地技巧. ①实施“无痕”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方式,又是一种教育技巧.教师隐蔽教育意图,是实现教

严而有格、宽而有度才是爱

“严而有格”“宽而有度”才是爱 内容摘要:俗话说:“严是爱,宽是害”。然而,许多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宽”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宽得过份,听之任之,就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本文认为,“严”未必是爱,“宽”也未必是害。只有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严”和适度的“宽”,做到“严而有格”,“宽而有度”才是对学生真正的关爱。 关键词:“严而有格”“宽而有度”溺爱严厉 正文: 世界上的爱各种各样,而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内容上表现在教师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等。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之爱,它蕴含更多的社会内容,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严而有格,宽而有度”,严宽结合总相宜。 一、“严”而有格 严和爱是辩证统一的,因爱而生严,严中显现爱,但凡事都得讲究个“度”。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片面的理解“严

师出高徒”这句古训,用过激的方法去处理一个问题,教学中过份严厉地对学生抱有较高期望,要求一切都很完美、一切要如自己所愿,“严”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有伤学生尊严的手段。这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特殊情绪,也会因此以消极的态度来对抗老师。严厉有余而宽爱不足,在他们那里,心虽善,动机也好,但严而无格,爱必荡然无存,再不是“严是爱”的范畴,而坠入了“严为害”的泥坑,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创伤,心理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真正的“严”应该是: 1、“严”而不厉。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教师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孩子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之,学生依赖性、神经质、敌意……等不良心理都会滋生。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为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师要善于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使学生理解到教师之所以“责之严”完全是因为“爱之深”。 2、“严”不出格。“格”就是范围、分寸。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严要有分寸。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既要触及到学生的灵魂,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与心

对待学生要宽严结合,更要严爱有度

对待学生要宽严结合,更要严爱有度 我在大学读书时,我们中文系的老师对我们的要求最松,因而冬天很少有中文系的学生上早操,与之相反,政史系的老师要求最严,每天早操都点名,因此,政史系的学生是全校出操率最高的。人天生就有惰性,成人尚需压力,需要严格对待,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当然更是这样了。 在成年人的朋友圈里,谁大惊小怪的不好说话,别人对他就格外小心一点,生怕触了霉头挨抱怨。对学生来说,哪位老师要求严格不好说话,面对这样的老师,那他们也就一定小心得多。 本人执教二十多年,怎样的严师都见过或听过。原来我就有一位同事,他是出了名的严格,学生做错了作业,或者考试不及格,他定要学生抄写一百遍;我的另一位同事,他发下的试题卷,只要学生未按要求做完,他会毫不留情地撕光发给该生的所有试卷。从前学生多,特兴统考比各科平均分,在我的印象中,没有一位特严厉的老师在统考中,他所授学科的平均分是处于中下等的。俗话说:桑树苗要从小育。自然把学生比作树苗,当我们老师遇到了天然的、弯子比较大的树苗,你不严格要求———把它捆绑在直棍上,它又怎么会自然变直? 说了半天,你们别以为我是无比欣赏严师的,其实,我深知:棍棒下不可能出牛顿。我们提倡对学生严格要求,但我们极力反对一味蛮干的老师。从前我镇有所小学,升初中时,高分学生全来自那所学

校,但三年下来,中考能考出高分或考上中专的,却再不是当初那些高分学生。那所采用高压手段的学校走出来的学生,被我们戏称为“打了强的松”((一种激素)。这个事例明确告诉我们:过于严格地对待学生,也许能出一些善考的学生,但无法出一些富有潜力和创造性的学生。 此外,学生处于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也是要区别对待的。学生刚入小学,对学校陌生,对老师陌生,对学习无兴趣,他们更需要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引导,相对于初中、高中的学生,整个小学阶段,只要我们小学老师能严爱有度就好。而对于初高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他们的逆反心理越来越强,教师要特别注重,针对不同的个性,采用不同的管教方式。最近几年发生过初高中学生自杀及杀死老师等恶性事件,在我们倍感痛心的同时,也该反思一下,是否与我们教师管教学生缺乏灵活性、针对性有关呢?在中学老师的心里永远要有一本账,谁属核桃要砸着吃,谁又是一头顺毛驴---只服哄,绝不能是本糊涂账。 我虽为教师,但也是从学生过来的,我自身的体验是这样的:我最不喜欢那些动不动就吹胡子瞪眼的老师,只喜欢那些春风化雨般地对待我的老师。我在当学生时,自尊心特别强,如果哪位老师不注意我的感受,对我动辄训斥,我就会在心里产生一种反感和敌对情绪。相反,如果在我有点差错的时候,老师也能以亲切、平等甚至幽默的口吻心平气和地指出来,我就会在心里产生一种欲要“投桃报李”的感动,我会把对老师的喜爱迁移到老师所教的课程上。在我整个求学

班级管理中的严与爱

班级管理中的严与爱 班级管理中的严与爱 文/宋卫 前不久,有位老师问我:“对学生凶还是不凶呢?”确实,这是一个困扰与矛盾,曾经也让我苦苦思索,今天来探讨一下班级管理中的严和爱。 勿庸置疑,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是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前提,如果能够与学生以心换心,以诚对诚,用爱滋润学生心田,一定能赢得学生永远的尊敬和爱戴。有时班主任一句细心的话语就能改变学生的一生,可见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对教育好一个学生是多么的重要。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材。

这都突出了严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性。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曾经在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史中,过分强调师道尊严,对于学生苛求有加,包容不足。同时,也把严误解成体罚和变相体罚,让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到创伤,心里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老师为仇人,谈老师而色变”的尴尬局面。 因此,唯有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当的严,做到爱中有言,严中有爱,真正让班主任成为一个“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 首先,我要说的是,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爱学生,才能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有耐心去雕塑每一个学生。刚当班主任时,对那些所谓的“后进生”,我一直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们热爱学习,直到有一天,一位老教师告诉我,对这一部分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爱心。于是我在放学后特地将那些学生请

到我房间来进行辅导,让它们自己学会板书,遇到其他老师到我房间时,当众表扬他们。慢慢地,让人们惊奇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学生上课认真了,不再病恹恹了,违纪现象少了,并且主动问我问题了。一段时间后,成绩自然而然提高不少,看到他们的进步,我才发现,主动关心和爱护学生是多么的重要。 事实上,对某些总是受漠视的学生,如果我们班主任老师特别关照他,他会感激涕零,发奋读书,这时我们可以持续关照他,而当他表现不好时,我们就可以适当疏远他,并且让他感觉到老师这是对他的惩罚,对他再次违纪的愤怒。这时我相信大部分学生都会主动向你道歉,只有让学生时时感到你的关心,你的存在,让他们觉得做得不好有可能失去你的友好。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是真心爱护它,关心他,为她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地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评,甚至是必要的斥

浅谈班主任的“严”与“爱”

浅谈班主任的“严”与“爱” 发表时间:2012-05-17T09:59:21.53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7月总第103期供稿作者:卜崇俊 [导读] 对学生的严格与爱是相互独立又不可分割的两部分,爱是教育的基础与起点,严格的目的也是源于爱 卜崇俊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党岔镇杨口则小学719112 如何把握对学生的“严”与“爱”,是每一个班主任值得深思与探究的问题。对学生太严,管得太死,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以致学生不喜欢这位老师而影响到班级工作的开展;假如对学生过于迁就心软,说到的做不到,又会让学生觉得这位班主任言而无信、没有原则,以致丧失威信。所以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对学生的“严”与“爱”,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爱交错,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你。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在这里我谈谈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时候应该严格要求。对学生在学习、生活、文明语言以及行为等方面都要逐步提出要求,并且不能放松,如此坚持下去,才能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另外,班级管理要认真执行各种规则,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上级提出的小学生的德育要求以及制定的行为规范,应该严格执行,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的细则,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例如,针对班级卫生保持差、学生有乱丢垃圾的坏习惯,我们规定:如发现乱丢垃圾一次,就打扫卫生两次,并作一次自我总结……尤其要强调的是,班主任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从而树立起在学生心中的威信,让学生从心底里接受你,接受你的要求。其三,班主任要把好“严”关还要特别注意一视同仁、奖惩分明。制度不是针对某个人制定的,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好坏、教师自己的好恶等而有所偏颇。学生执行各种要求的情况应该定期检查总结,做得好的,进行表扬,以资鼓励,做得不好的要研究、分析原因,帮助改正、提高。但是,班主任的“严”应该是有尺度的,要松紧适度,不能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总之,“严”并不是要把学生管得死死的,并不是不让学生获得自己应该有的自由和找寻自己的一片天地。班主任严格管理的着眼点不是消极的限制,而是管理中要体现教育性,教育中要体现艺术性。 二、班主任成功的管理与教育不仅仅依赖于“严”,更重要的是班主任的“爱”。世界上的爱有千万种,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最纯洁、最高尚的。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爱是由班主任老师的理智感、美感、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关心,包括学生的吃穿冷暖、学习情感、兴趣爱好、个性发展等各个方面,面面俱到。还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信任学生,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好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去“闯”,从而更加努力学习,得到全面发展。要在充满情感的师生交往中,寓理于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美好的环境中心灵受到感化,自觉自愿地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这种影响是深刻的,效果是巩固的。我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很聪明,但是很调皮,心思不用在学习上,各个方面的表现都让所有的老师头疼。我告诉自己要有耐心,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于是,我每天坚持真诚地跟他谈话二十分钟,从周围的生活实际说起,谈他感兴趣的一切事情。我并没有直接简单地对他进行说教,只是以此去了解他、亲近他,让他接受我,消除他对我的“戒备”与逆反心理,从中找寻教育他的办法。就这样,他渐渐跟我“友善”了,乐于接受我的意见了,行为变得检点了,学习开始进步了,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也有了。一切事实证明,“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老师真诚的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产生感情交流,教师的期待也就会转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教育才会取得成功。 对学生的严格与爱是相互独立又不可分割的两部分,爱是教育的基础与起点,严格的目的也是源于爱。只有将严与爱巧妙地结合起来,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渗透着严,才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严与爱的尺度

爱在细微处,严在该严时 ---------我的专业理念 胜利路小学赵景霞 我从1995年9月开始工作以来,就开始担任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工作。一开始我感觉非常新鲜、有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更感到教师的工作是一件非常繁琐、但同时是很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在作中,我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回忆在近几十年的教学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有过许多失败的地方。印象最深的事情还是我带我的第一届学生的过程。 记得我是从一年级就接手了他们。我是初为人师,而他们第一次背着书包踏入小学,彼此都是那么新鲜。看着他们一个一个可爱的笑脸,我从心底里喜欢他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老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把学生教好。尤其是教师,在工作中一定要实效的发挥爱的作用,将师爱与亲情结合。”这是我学到的当好教师的经验。我努力把它应用到我的教师工作之中。我的性格很温柔,所以很少对学生发火,每次学生犯错,我总是耐心的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我总觉得学生年龄小,很多事情干不了,所以我就亲力亲为,扫地、摆桌子、出黑板报,每天都累得筋疲力尽。可是这个班带了两三年后,我的付出却与我的收获不成正比。三个班中,我班的成绩最后,纪律最后。我很困惑,我努力地工作,想把班带好,为什么没有成绩,问题出在哪呢?我把我的困惑讲给我校很优秀的老教师王老师,请她给我指点指点。她语重心长的说:“小赵,对学生光有爱是不够的。要爱在细微处,严在该严时。你是爱有余,而严不足啊。”接着她详细的给我讲了什么时候该对学生温柔些,什么时候要严厉些。原来自己没做学生的导师,而一直在做学生的保姆。 现在我从不断地摸索中,懂得了:要想做好教学工作,要着重掌握好严与爱的尺度,即不能一味的严,压抑孩子的天性,形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搞不好会发生不该发生的悲剧,但教师对学生也不能一味的无原则的爱,不能因怕伤学生自尊,伤了师生感情而一味的和风细雨,让老师的角色和父母无疑,在纵容与放松中进行的教育同样达不到最佳的效果。所以,我认为严格教育和无私关爱的度一定要掌握好。 一、要严,但要严的有分寸,掌握严的契机,达到严的效果 几十名没有长大的学生在一个班里要生活至少六年,作为老师,没有严格的管理,就形不成良好的班级风气,就不能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学生的许多人格缺陷得不到纠正,将来他们走向社会,不管担当哪一个角色都是不利的。所以,面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老师的严格管理是责无旁贷的。但是,严是要讲究分寸,掌握好契机,达到严的效果。。 二,要爱,但要爱的有原则,掌握爱的技巧,见到爱的成效 教师爱学生,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和人格修养,我们每天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硬梆梆机器,学生的心灵清澈如水,它会衡量出老师爱的深度,而班级工作的顺利与否,也会与投入的爱有关,但是,教师的爱要讲究时机与方法,无原则的爱是溺爱,过分的爱是宠爱,不公平的爱是偏爱,教师对学生要情同子女,但又不同于父母对孩子的爱。教师要比父母的爱更多一分理性,一分高度,是要把学生的现实表现与他们未来成长的紧密结合的一种教育方式,所以它应该

爱而有度 严而有格

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姓名:胡颂留 单位:刘畈乡青坪小学这件事以生在上学期期末学生考试后返校的当天,我们班的王锋同学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我在为他取得好成绩的同时,我心里惆怅起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班级里马上就要评三好生了,以他的表现,在学生心目中,他是一个不遵守纪律,我行我素,喜欢玩闹的孩子。事情果然不出我所料,在评选中他落选了。我只好把他评为学习标兵,可谁都知道,三好生的荣誉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是多么重要。但当时,我没有及时与他沟通和交流,当学校开完会后,学生就陆续回到了家,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好,是胡老师吗?”一个家长问道。我说:“是,请问有事吗?”他说:“我是王锋的家长,他刚一回来,就大哭起来,我问了大半天,他才悲伤地说他没有得到三好生。”我一听,心里一震此时的我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感受,我来不及细想,就把责任推到了学生的身上。和他家长说道,由于他平时上课不遵纪律,爱和他人随便讲话,有时还随便下位,课间喜欢玩闹,在老师和同学的心目中还不符合三好生的标准,希望他下次努力,再争取三好生。事后我扪心自问:这位成绩优异的学生没有被评上三好生全是他的原因吗?既然作为老师的我早就知道他身上的这些缺点,为什么就没有很好地去教育他呢?我又应该怎样教育和帮助他呢?我思索后认为:

一、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严格要求 现实生活和学习中犯了同样的错误,我们教师总是会有所区别的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如果是后进生,轻则训斥一顿,重则请家长,而对于好学生则轻描淡写,说一说而已。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教师要做到严而有度,严而有格,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真正的爱。在这种环境下,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应是教育的基本准则,不能因为成绩好就去袒护他,包庇他,而要用实际行动去爱,但面对各种因素,我们必须做到对学生的爱要一视同仁。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决不能随便放过,要帮助他们究其病因,以便彻底杜绝,如王锋这位学生,在学习上根本不用老师去操心,恰恰是他的言行和不良习惯需要老师的不断帮助。我们要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严格要求,让他自己知道做错了,要想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就必须改掉这些坏毛病,从而激发他的上进心,增强改掉缺点的信心,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二、正确评价、鼓励学生 教师经常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要公正,只有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信服,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愿望。因此在教育中力求公正的评价每一个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不护短,对学习差的学生不歧视,注意发现优生的不足,防微杜渐;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并使之发扬光大。如大扫除中有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劳动表现积极,不怕脏、不怕累,争做重活,而有些所谓的好学生却怕脏怕累,在一旁混混。因此在完成任何一件事情后,都要给予客

严而有爱 爱而有方

严而有爱爱而有方 ——我的班主任工作 在十五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作用。我就从“爱”、“细”和“严”三方面说说我的班主任工作情况: 一、关爱每一个学生,教学中让学生的优点迸出火花,让所学知识得以致用。“爱自己的孩子是人,这是人的本能,而爱其他人的孩子你就是神”,“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因此,我想,要做一个问心无愧的班主任,就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例如,我在前两年所教的那一届学生中 曾经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给我写道:王老师,虽然我的成绩不好,但你一点都没有责怪我,我很爱这个班集体。我虽然不能取得好的成绩,但我每天都会认认真真的对待我的工作,每天我都会把班级的地面打扫干净。当时看了,我心里很受感动。的确是这样,教师的关爱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你送给他们一束温暖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声亲切的问候,哪怕是一个小小纪念品,他们都会倍受感动,并铭记在心。 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还结合自己的学科向学生渗透一些思想教育,使得班主任今后工作更加顺畅。例如我在教学《最后的姿势》一课时,我会让所有的学生去感受谭千秋老师那惊人的壮举,那不死的师德灵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我会引

导他们应该如何面对他们的父母,如何尊重他们的父母,如何去感受父爱和母爱的伟大。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会让他们去感受“落后就会挨打,只有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等等。通过这些教学的活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得班主任今后工作更加顺畅。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感其诚”。 二、细处着手,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详细了解观察细 学生的很多事情是不一定直观展现给老师的。要想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平时就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我利用班会和课余时间与学生多交谈沟通。让他们谈自己家中的趣事、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是学习上、生活中的烦恼,观察他们的喜怒哀乐。对班级大部分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基本了解了,这样就连那些平时沉默寡言,对我敬而远之的学生也能对我畅所欲言,和我讲一些悄悄话。有了学生的信赖和拥戴作为前提,开展班级工作就等于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量化管理制度严 在对学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了解之后,我就会根据班级目标和学生实际,花费一定的时间,制定尽可能详尽而又具有可操作性的班纪班规。对于这些制定出来的班纪班规,我会在班会课上一条一条向学生公布,并征求班级每个学生的意见,只要是所有学生都通过的规定就留下来,没有的通过的规定全部去掉,这样一来,其实这些规定就

班级管理严爱有度的技巧 刘浩

班级管理严爱有度的技巧刘浩 发表时间:2017-03-25T12:41:20.50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3月第272期作者:刘浩[导读] 良好的班风的形成,我认为要在“严”和“爱”上下功夫。下面就从我的班主任管理实践出发,谈谈自己的认识。山东省栖霞市桃村中学265301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一个班集体的班风和学风是否端正向上,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班风的形成,我认为要在“严”和“爱”上下功夫。下面就从我的班主任管理实践出发,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严的教育 1.严而有理,理而有情 当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出现矛盾时,此时首先要求班主任及时了解情况,分清对错和利害,择优选择最为合理、恰当的措施,如何做好后期的引导工作。作为班主任,平时就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而在处理师生关系问题上,则应该学会理解老师。其具体的做法是“心理换位”,把自己当作老师,学着用老师的观点去分析看待问题,从老师的工作性质、工作目标出发,来理解老师这样做的理由,这样,许多矛盾便会被化解、消散了。 2.严而透情 人性和时代的特点证明打骂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育中不要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要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非常真诚地关心他、帮助他。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注意调控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变痛恨为痛心、发怒为宽容、责骂为劝慰、殴打为抚摸、训斥为商量、罚站为请坐、冷漠为热情。学生犯了错误,肯定害怕、担心,甚至有学生会想看你能把我怎样。此时,如果你变发怒为宽容,先请学生坐下。这样,那怕是再桀骜不驯的学生也会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从而使之为所犯的错误感到后悔、不安,那么接下去的说理教育就好开展了。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抚摸,才使石子变得这般光滑剔透。” 3.严而垂范 首先,作为班主任要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能在各方面注意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学生,遇顺境不骄傲,遇逆境不消沉,乐观开朗;在学生面前表现对人生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乐观向上、心胸豁达的心理状态。用自己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以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心境迎接晨起的朝霞。教师的行为规范直接影响到学生。一直以来,我习惯性地进到教室,放下东西便擦讲台桌,整理好讲台桌上的粉笔和板擦,这些都在学生中起到了示范作用(学生的课桌椅排列整齐,书桌排列整齐)。 二、爱的教育 1.爱要不宠 对学生的爱,是指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身体状况等,而不是无纪律、无原则的溺爱和纵容。自从我踏上讲台,就十分信奉这样一句话:“宁可让学生在不懂事的时候责怪我,而不要让学生懂事后责怪我。”这就是在“严”的前提下的真正的爱。如果犯错误的学生中有班干部,因为这样,在处理时就轻描淡写,姑且不说班组同学有意见,今后的工作不好开展,此时班干就会认为犯了错误还可以享受特权,连老师也要给他们几分面子,而不思过错、骄傲自大,可以说这对他们本人今后是相当不利的。这不是爱,是宠,是害!当然有时优生犯错,为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可根据所犯错误的大小采取适当的形式或场合来教育引导,从而让他们接受挫折教育,并深刻认识到:“自己还有不足;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的孩子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 2.爱不失衡 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爱优生是人,爱差生是神。”我们教师虽不是神,但应具有这样的胸怀和追求。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哪怕是差生,让他们感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关心和平等对待,他们就会自然觉得你这位教师可亲可敬,进而相信你,听从你的教育。 3.爱要可感 学生毕竟是孩子,虽你具备了对他们的爱心,但板着脸去教育,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爱,从而不敢接近你、信任你,这就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爱意。我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力求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遇事总以商量的口气,不用命令的口气或责备的语气说话。尽量在学生中间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与情感。我知道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个性、有自尊心,有时犯一些小错误也是正常的,要正确引导,不要大惊小怪、小题大做,更不要为此去处罚他们。平时对学生多一分关怀,少一分训斥;多一点鼓励,少一些批评。 4.爱要得法。 在这一点上我的体会是:在特定的时段或以特定的方式接触学生,往往可以事半功倍。一是教师要鼓励学生随时随地“找上门来”,特别要重视将家庭向学生开放。因为如果学生主动走进教师的家门,就意味着对教师的莫大信任。如果教师出于怕麻烦,生怕学生的造访干扰了家庭生活的宁静,有意无意地将学生拒于家门之外,实际上就堵死了一条最有效的获取真实信息的渠道。当然,我们承认:教师也是人,应当有其纯正私人的生活空间,不可能彻底向他人开放,哪怕是十分亲近的朋友。但是,如果向学生公开一个大体的可开放时段,这总还是不难做到的。二是晨间接触。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晨练,一起打扫卫生包干区,在这一时段与学生交流,效果往往极佳。三是课余接触。即利用课余时间随意地、放松地与学生聊天、谈心、娱乐。这时候,师生平等气氛往往显得很自然,学生也愿意选择这样的时机讲真话、表真情。四是放学路上接触。师生推着自行车,一起走出校门,同行一段路,边蹬车边闲谈,会使人感到格外亲切。五是兴趣接触。即利用师生相同的兴趣爱好寻求接触机会。比如都喜欢集邮,都喜欢某项体育活动,师生双方容易产生共同语言,沟通的欲望强烈。利用这种“优势”接触部分学生,得到的真实信息往往最多。

班主任工作中的“严”与“爱”

班主任工作中的“严”与“爱” 发表时间:2009-03-13T11:38:45.123Z 来源:《教育大视野》2008年第12期作者:李巧君 [导读] 班主任时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师德规范条约来约束自己,为人师表,严明的纪律才能约束学生的思想、行为,才能使用班级稳定。 【摘要】班主任时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师德规范条约来约束自己,为人师表,严明的纪律才能约束学生的思想、行为,才能使用班级稳定。爱,是师德的重要内容,是老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关键词】治班;严己;关爱 In the form master work of"strict" with"love" Li qiao-jun 【Abstract】The form master time all want to notice oneself of words and actions bearing, control himself/herself with the teacher virtuous norm treaty, be model for others, strict and clear discipline then can control student of thought, behavior, then can usage class stability.The love is that the teacher be virtuous of the importance contents is a teacher occupation morals of the core be the key which open student's mind. 【Key words】Cure a class;Strict F;Care and love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学生、家长、科任教师之间的桥梁,在学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的工作不可低估,它不但影响着班级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培养、习惯的养成,而且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两年多来,根据学校的要求和自己的所能,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在班主任工作的第一线。通过摸索实践,深深地觉得:“治班要严,跟班要勤,对学生要爱”是当好一个班主任的要诀。 首先说说“治班要严”这一话题。“治班要严”这是我的治班之道。人们不是常说“严是爱,松是害”嘛,这话讲得好,在治理班级,维持班级稳定中,“严”确实是有一定的作用的。我想带班中“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治班要严中的一方面表现在“严已”,这是针对班主任而言的。班主任是一班之主,平常与同学们接触最多,那么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疑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学生模仿的样板,因此,班主任时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师德规范条约来约束自己,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起威信,才能更好地约束学生,从而更好地管理班级。举例说吧,在班上有的同学穿衣很不讲究,有的衣服的扣子不扣上衣服撕开,有的拉链不拉上胸部露在外面,有的是袖子和裤脚卷起来,很不文明。为了要教育学生穿衣文明,作为班主任,我得先讲究穿衣文明,平时经常要检省自己,不然的话学生会服吗?上面讲的是治班要严中“严己”这方面。 治班要严中的另一方面是要“严纪”。这是针对班级和学生而言的。“严纪”首先表现为班级要制定严明的班级纪律,因为只有严明的纪律才能约束学生的思想、行为,才能使用班级稳定。“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比如,关于吃零食这件事,学校规定是少吃零食,而本人则采取先召开班委会,再听听他们对吃零食有什么看法,再班委讨论决定: 1.三餐饭必吃饱,不准不吃;2.课上、课间一律不准吃零食,违者负责为班级做清洁两次;3.食品袋不准乱丢乱扔,违者负责班级两天的保洁工作。4.班委干部违反了,加倍处罚。这纪律在班上一宣布大家都没意见,并表示愿意互相监督,自觉遵守。一学期下来违者屈指可数,且违者都严格按规定处理,谁都没怨言。 第二、跟班要勤。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上,尤其是对刚进校的初一新生,这一点又更为重要。比如说,预备唱歌时,要求学生身坐直,眼睛平视前方,声音洪亮,全身心投入,不准讲话、搞小动作、做作业、看书等。如果班主任在学生未养成这习惯时不经常去看看,督促的话,这样的习惯是很难养成的。所以作为班主任还需具备一个“勤”字。 第三、要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爱,是师德的重要内容,是老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班主任要把真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老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信和自强。 做一名班主任,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学生们很善于观察与思考,对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都在观察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和反应。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到老师是诚心诚意地爱护他们、关心他们,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肯定,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反之,如果他们感到你没有爱生之心,他们就在情感上对你采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抵触的消极态度,那样的话,无论你怎样苦口婆心,他们都不会接受。所以,班主任要具有爱心,是取得教育成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对学生爱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爱在具体的实施中,就是要了解、关心学生。要想师生心灵相通,班主任就要做学生的朋友,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他们以真诚的帮助和支持。比如,我班有一个家庭比较贫困而且成绩较差的学生,冬天来了,她还穿着单簿的衣服,为了帮助这位同学,让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关爱,我把自己妹妹的一件衣服送给了她,她很是感激,事后还给我写了封书信。从此以后,她对学习似乎很感兴趣,进步很大,而且也变得开朗乐观了,喜欢和老师交心了。由此可见,教师的爱是一种特殊工具,借助它是为了一个更深层的目的——激发学生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必须爱严并举,严而有恒。对学生的严与爱必须一以贯之、长期坚持,不因一时成功而松劲,也不因暂时失败而放弃,持之以恒必然会收到良好效果。这样,我们才能用爱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21世纪的建设者。

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读胡适《我的母亲》有感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母亲。”——现代著名学者胡适的那几句感人肺腑的话语,那种对母亲刻骨铭心的真情流露,一直回旋在我的脑海里。一气读罢胡适的《我的母亲》,我也不禁潸然泪下,深感它对每一个已为人父母的,还是那些即将为人父母的,或是那些将来为人父母的,都将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胡适的母亲和胡适用他们的真爱和真情诠释了这样一个家庭教育的哲理——用真爱换取真情的一生。 胡适自幼失去了父亲,母亲用那瘦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在家里,母亲一人担当起了慈母和严父两个角色——既要把母爱倾注给孩子,让他们感受家的温馨,又要严格管束孩子,让他们学会怎样去做人。事实证明,胡母的慈爱和严厉,实践了她作为家长的职责,也赢得了孩子对她的尊敬,这不得不让我们对她肃然起敬,同时我们从中也悟到了成功的家庭教育的真谛:真爱等于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的,家庭教育既是启蒙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面对新世纪的教育,明确指出“教育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家庭环境内”、“改革教育应从家庭着手”、“家长作为第一任老师”的系统工程早已开始全面实施。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现代社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我国的家庭教育有着光荣的传统,孟母、岳母教育子女的故事家喻户晓,但是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教育实实在在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爱而无度,严而无格。对孩子的“溺爱”“宠爱”,使孩子从小失去了在艰苦环境和挫折中磨练的机会,形成任性、自私、自理能力差等;另外“棍棒教育”、“恨铁不成钢”,过高期望成泡影,使不少家长失去了教育方向,一种“看不见的灾难”,严重的扭曲了孩子幼小稚嫩的心灵。种种迹象表明,家庭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因此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孟母”“岳母”“胡母”的出现,让更多的孩子在健康的家庭教育中得到真爱。 胡适在《我的母亲》中是这样说到他的既是慈母又是严父的母亲的:她每天催我早起、早学,要我学父亲做一个完全的人;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在我犯错时,无论怎样重罚,母亲总不许我哭出声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母亲很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胡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的理念和做人原则堪称先进,母亲的言传身教影响了胡适的一生,母亲的人格魅力使胡适成为了一个大度、大气、大智的一代名人,胡母用真爱换得了胡适的真情。在这里,我期待着更多的“胡适现象”的出现,我更期待着成功的家庭教育不断出现新热点、新气象、新模版,我真切希望“岳母”“胡母”的故事催生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新时代的好家长的成长、成熟、成功。 转眼间,我们离开《我的母亲》所记载的那个年代已经很久了,但是"爱"这种教育的方式却永远不应该远离我们,特别是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又其是教师,既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我们要全身心的去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而欣慰,用爱的泉水去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让孩子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长! 《我的母亲》中,把爱比成很多,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真情需要付出,真爱必有回报,有情的日子才是好日子,有爱的生活才是好生活。胡适用心、用情表露了自己对母亲的真情、真爱,同时他的作品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唯有真爱才能换来真情。愿全天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从胡适母亲教育子女的启示中悟到家庭教育的真谛——真爱等于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