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原理

卫星通信原理
卫星通信原理

The Principal of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卫星通信原理

张珏10211155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

摘要(Abstract)

交大没有笨学生只有懒学生

卫星通信简单地说就是地球上的无线电通信站间利用卫星作为中继而进行的通信。本论文将介绍直播卫星、卫星通信的原理、卫星通信系统等。近年来卫星通信新技术的发展层出不穷。卫星通信也是未来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当代远距离通信的支柱。

关键字卫星通信系统多址联接直播卫星

一、前言(Introduction)

卫星通信简单地说就是地球上(包括地面和低层大气中)的无线电通信站间利用卫星作为中继而进行的通信。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和地球站两部分组成。卫星通信的特点是:通信范围大;只要在卫星发射的电波所覆盖的范围内,从任何两点之间都可进行通信;不易受陆地灾害的影响(可靠性高);只要设置地球站电路即可开通(开通电路迅速);同时可在多处接收,能经济地实现广播、多址通信(多址特点);电路设置非常灵活,可随时分散过于集中的话务量;同一信道可用于不同方向或不同区间(多址联接)。

本文从以下结构来介绍卫星通信:第二部分讲述了现代卫星通信技术的背景以为卫星通信的优缺点;第三部分介绍了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第四部分介绍了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第五部分主要介绍了卫星通信系统的构成;第六部分介绍了卫星通信的特点和它所需要的关键技术;第七部分则介绍了有关直播卫星的相关知识;第八部分着重讲解了多址联接方式的内容;第九和第十部分总结了我国卫星通信的发展以及思考。

二、背景(Background)

近年来卫星通信新技术的发展层出不穷。例如甚小口径天线地球站(VSAT)系统,中低轨道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等都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卫星通信也是未来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覆盖广、通信容量大。通信距离远、不受地理环境限制、质量优、经济效益高等优点,1972年在中国首次应用,并迅速发展,与光纤通信、数字微波

通信一起,成为中国当代远距离通信的支柱。

卫星通信由于它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具有灵活的可移动性,所以仍依它的优势创新发展。但亦受到迅速发展的光纤通信的挑战,它比卫星通信的容量大,传输速率高,有很多越洋通信被海底光缆所替代,陆地干线亦有类似情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卫星电视直播(DBs——Direct Broadcast Satellite或DTH——Direct To Home)、卫星声音广播、卫星移动通信以及卫星宽带多媒体通信成为新的四大发展潮流。

目前,全球绝大多数卫星通信系统都是采用GEO卫星作为整个系统的中继平台,这是由于采用GEO卫星来提供通信业务具有下列优点:

1、地球站天线易于保持对准卫星,不需要复杂的跟踪系统。

2、通信连续,不必频繁更换卫星。

3、多普勒频移可忽略。

4、对地面的通信覆盖区面积大,单颗对地静止轨道卫星可覆盖地球表面积的42.2%,便于实施广播和多址联接。

5、技术相对成熟.简单。

6、信道的绝大部分在自由空间中.工作稳定、通信质量高。

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因特网和地面移动通信的发展尚处于初期.主要的信息传输手段是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但是PSTN只限于发达地区,提供全球通信的惟一手段是GEO卫星.利用三颗GEO卫星可以实现对南北纬70度以内区域的无缝覆盖.因此,全球建立了相当多的基于GEO卫星的通信系统。但这样的卫星通信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1、向高纬度地区和特定地形内的用户提供通信业务比较困难。

2、传播时延较大.不能满足某些业务对实时性的要求。

3、由于需要大的功放和天线.终端小型化困难。

4、使用费用居高不下.大而贵的卫星通信终端主要用于其他通信手段无法经济解决的应用.

5、用户基数小,达不到规模效益。

6、卫星较大,制造和发射均很困难,风险较大。

7、轨道位置和轨道类型单一,卫星数较少.易受干扰,抗摧毁能力较弱.电磁兼容和轨道协调困难。

8、两极附近有盲区。有日凌中断和星蚀现象。

上述问题主要源自一个根源:即通信卫星位于赤道上空35786km的轨道。20世纪80年代末个人通信概念的提出.使得电信行业意识到必须要解决这个轨道问题引起的“传播距离远”问题,否则无法实现个人卫星通信。

三、基本原理(Principal)

卫星从用途上可以分为:资源探测卫星,气象卫星,军事卫星,通信卫星,直播卫星等。从理论上讲,如果在地球赤道上空相对于地球静止的卫星轨道上放置三颗间隔各120度的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或全球广播。

卫星电视传输是在卫星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在地球赤道上空35800km处静止卫星上,装载转发器和天线系统向地面转发广播电视信号,直接进行大面积广播电视覆盖的一项技术。它能覆盖区内的广大用户直接收看千百里之外乃至地球另一面广播电视节目。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人口众多,而且分布又很不均匀,如果完全依赖传统的地面无线传输方式解决广播电视覆盖率是极其困难的。利用卫星传输广播和电视节目,作为一种提高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改进传输质量的最有效、最经济、最先进的手段,在过去的十几

年里它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四、卫星通信的概念(Conception)

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的通信。它是微波通信和航天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所使用的无线电波频率为微波频段(300MHz~300GHz,即波段1m~1mm)。这种利用人造地球卫星在地球站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则称为卫星通信系统,而把用于实现通信目的的人造卫星称为通信卫星,其作用相当于离地面很高的中继站。因此,可以认为卫星通信是地面微波中继通信的继承和发展,是微波接力通向太空的延伸。

卫星通信具有以下特点:(1)通信距离远,且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2)通信范围大,只要卫星发射的波束覆盖进行的范围均可进行通信,可进行多址通信;(3)通信频带宽,传输容量大;(4)机动灵活,可用于车载、船载、机载等移动通信;(5)通信链路稳定可靠,传输质量高;(6)不易受陆地灾害影响;7)建设速度快;(8)电路和话务量可灵活调整;(9)同一信通可用于不同方向和不同区域。

同样,其局限性包括:(1)通信卫星使用寿命短;(2)存在日凌中断和星蚀现象;(3)电波的传输时延较大且存在回波干扰,天线受太阳噪声的影响。;(4)卫星通信系统技术复杂;(5)静止卫星通信在地球高纬度地区通信效果不好,并且两极地区为通信盲区。(6)由于两地球站向电磁波传播距离有72000Km,信号到达有延迟。(7) 10GHz以上频带受降雨雪的影响。

五、卫星通信系统(System)

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和地球站两部分组成。卫星在空中起中继站的作用,即把地球站发上来的电磁波放大后再返送回另一地球站。地球站则是卫星系统与地面公众网的接口,地面用户通过地球站出入卫星系统形成链路。由于静止卫星在赤道上空3600Km,它绕地球一周时间恰好与地球自转一周(23小时56分4秒)一致,从地面看上去如同静止不动一般。三颗相距120°的卫生就能覆盖正个赤道圆周。故卫星通信易于实现越洋和洲际通信。最适合卫星通信的频率是1~10GHz频段。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需求,已开始研究应用新的频如12GHz,14GHz,20GHz及30GHz。

中国尚无自建的国内商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现使用的或准备使用的都是外商建设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下面介绍几个目前我国使用的卫星通信系统:

1.国际移动卫星系统

国际移动卫星系统是由国际移动卫星组织倡导建立起来的一个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卫星已经历了三代,使用的都是对地静止轨道卫星。笫三代全系统由4颗静止轨道卫星组成,每颗卫星有1个全球波束和5个点波束,卫星采用透明转发器。它提供电话、传真、数据和多媒体等业务。它的用户终端有国际移动卫星-A、B/M、C、D/D+、E、MiNi-M、M4及Aero航空系统,并将推出国际移动卫星-F。其中M4为最新的多媒体移动通信终端。中国几乎所有的远洋船舶都安装了该系统的卫星设备。

2.亚洲蜂窝卫星系统

亚洲蜂窝卫星系统是由亚洲蜂窝卫星公司建立起来的一个服务于亚洲地区的区域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向手持机等用户终端提供话音、传真、数据和因特网等通信业务。卫星采用处理转发器和多波束天线,星上两副直径为12米的天线可产生多达140个覆盖亚洲地区的点波束。第一颗卫星(鹰-1)于2000年2月定点于东经123度。该系统自2000年9月投入商用后已拥有9000多用户。中国地区约占ACeS系统卫星服务区的1/3,是该系统最大的潜在市场。亚洲蜂窝卫星公司曾与中国多家卫星公司接触,商讨合作事宜。目前与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合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3.全球星系统

全球星系统是由美国劳拉、高通等公司倡导发展的系统。它是由48颗低轨卫星组成的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卫星采用透明转发器,多波束天线。它向用户提供话音、传真、数据和定位等业务。它的用户终端有单模手机、双模手机(全球星/GSM)、三模手机(全球星/AMPS/CDMA)、车载机和固定终端。

4.ICO系统

ICO系统是国际移动卫星组织倡导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它是由12颗中轨卫星(含两颗备用星)组成的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星上采用处理转发器,多波束天线。它提供电话、传真、数据、寻呼和定位等业务。它的用户终端除双模手机外,还有车载、机载、船载等终端以及半固定和固定终端。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与交通部有关单位合作正在牵头组织参与经营ICO系统事宜。

5.轨道通信系统

轨道通信系统是由美国轨道科学公司和加拿大全球电信公司联合经营的系统。它是由36~48颗低轨卫星组成的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卫星采用处理转发器,单波束天线。它向用户提供寻呼、传真、短数据和定位等业务。它的用户终端有手机、车载、机载、船载等移动终端以及半固定及固定终端。

六、特点以及关键技术(Characteristic And Technology)

(1)信道的传播特点:

移动通信的特点是“动中通”,这决定了其瞬时传播环境的不确定性,通信信号会遭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1、海平面.机身和地平面反射所引起的信号衰落。

2、树木.建筑物,电线杆.地形和地貌所引起的信号阴影效应或阻挡。

3、终端和卫星移动所引起的多普勒效应。

4、平流层效应(如降雨引起的衰耗)。

5、电离层效应(如电离层闪烁和法拉第旋转)。

由于周围环境和工作条件的不同,海事.航空和陆地卫星移动通信信道的传播特性是不同的。对于陆地卫星移动通信.移动站到卫星的通路可能会遭受到路边树木,电线杆、建筑物或地形的阻挡而造成接收信号中断.这通常与移动站当时所处的区域(如市区.郊区和农村等)有很大关系。移动站也会接收到周围环境反射产生的多径信号.多径衰落的严重程度与移动站当时所处的周围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需要考虑下列因素:

(1)由于建筑物和周围物体引起的阻挡效应。

(2)树木和叶子引起的阴影效应。

(3)主要由建筑物引起的多径效应。

对于海事卫星移动通信.移动站遭受的主要是海平面反射产生的多径信号,衰落特性主要决定于天线增益.仰角.海况(粗糙还是平滑)等。,

对于航空卫星移动通信,其传播条件要比海事和陆地系统好很多,问题主要是对于低增益天线在低仰角工作时会接收到机身、海平面或地平面反射产生的多径信号;另一个问题是由于飞机高速移动所产生的多普勒效应。当工作频率较高(如Ku,Ka频段)时还需考虑降雨损耗。

需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卫星到信关站和卫星到移动用户之间的链路具有很大的差异.以工作频率为例.卫星与移动用户之间通常采用VHF,UHF.L,S等波段,而卫星与信关站之间通常使用C,Ku,Ka等波段。因此,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对于各条链路的定义和称呼与传统卫星通信系统中是不同的。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定义移动站与卫星之间的链路叫用户链路.信关站与卫星之间的链路叫馈电链路;从信关站到移动站的链路叫前向链路,从移动站到信关站的链路叫反向链路。

(2)关键技术

(1)星座方案设计与优化。卫星星座对整个系统的造价影响极大,需要根据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轨道高度和星座方案,并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性价比。

(2)多波束卫星通信天线。用于向覆盖区提供高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以满足大量低品质因子{G/T)值的移动站的需要。

(3)J抗衰落技术。如采用空间分集,频率分集、纠错技术.合适的调制解调方式等。

(4)网络管理与控制。由于由大量用户共享有限的卫星功率与频率资源.为获得对资源的有效利用,需要有一个高效而灵活的网络结构、信道申请与分配方式.与地面网络的接口等。

(5)射频技术。适应各类移动台结构要求的天线、高稳定度的频率源、高效率的功率放大器等。

(6)从系统总体看,须解决空问段与地面段相匹配的优化设计。

七、直播卫星(Direct Broadcast Satellite)

直播卫星是指用于直接广播的卫星。1963年,国际电联将卫星直接广播业务与卫星固定通信进行了区分,定义为从中心终端设备向相对较小尺寸的社区或家庭接收终端进行传输的卫星通信,主要特点就是“直播”,分为电视直接广播(简称电视直播)和声音直接广播(简称声音直播)。

1、卫星电视直播

卫星电视直播是卫星广播业务发展的主流。从1993年美国发射第一颗直播卫星至今,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卫星电视直播业务,卫星电视频道总数达到11700多个。我国于2008年6月9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星9号”直播卫星,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了直播卫星时代。“中星9号”直播卫星定点于东经92.2°赤道上空,发射重量4.5吨,装载有22个Ku转发器,总功率约11KW,设计寿命15年。其下行波束采用单体成型的大波束,覆盖我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波形采用圆极化,上行波束采用特殊赋形波束,有效的避免了各种干扰,特别是提高了抗恶意干扰能力。

2、卫星声音直播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世广集团(Worldspace)L频段的声音数字广播。世广集团公司使用两颗卫星AfriStar和AsiaStar进行数字声音广播。AfriStar和AsiaStar分别于1998年10月和2000年3月发射,定点于东经21°和东经105°。采用频率为1467-1492MHz。每颗卫星有三个波束,可传送80多个频道。此外,还有美国S频段的同步和非同步轨道的卫星声音广播,以及2004年1月韩国和日本联合发射的S频段的多媒体广播卫星,这些卫星特点是下行波束EIRP甚大,可直接向便携式个体接收机传送高质量的声音、数据和图像等多媒体信息。

八、多址联接方式(Multiple Access Methods)

多址联接的意思是同一个卫星转发器可以联接多个地球站,多址技术是根据信号的特征来分割信号和识别信号,信号通常具有频率、时间、空间等特征。卫星通信常用的多址联接方式有频分多址联接(FDMA)、时分多址联接(TDMA)、码分多址联接(CDMA)和空分多址联接(SDMA),另外频率再用技术亦是一种多址方式。

在微波频带,整个通信卫星的工作频带约有500MHz宽度,为了便于放大和发射及减少变调干扰,一般在卫星上设置若干个转发器。每个转发器的工作频带宽度为36MHz或72MHz 目前的卫星通信多采用频分多址技术,不同的地球站占用不同的频率,即采用不同的载波。它对于点对点大容量的通信比较适合。近年来,已逐渐采用时分多址技术,即每一地球站占用同一频带,但占用不同的时隙,它比频分多址有一系列优点,如不会产生互调干扰,不需用上下变频把各地球站信号分开,适合数字通信,可根据业务量的变化按需分配,可采用数字话音插空

等新技术,使容量增加5倍。另一种多址技术使码分多址(CDMA),即不同的地球站占用同一频率和同一时间,但有不同的随机码来区分不同的地址。它采用了扩展频谱通信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有较好的保密通信能力,可灵活调度话路等优点。其缺点使频谱利用率较低。它比较适合于容量小,分布广,有一定保密要求的系统使用。

九、中国卫星通信的发展以及思考(Development And Reflection)

目前国内公众卫星通信网的干线已有37个大型C波段地球站,运行着3万5千条双向电路(占国内长途电路的5~6‰),另有4个试验地球站和约30台移动卫星通信车载站工作在Ku波段。中国尚无自建的国内商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现使用的或准备使用的都是外商建设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国际移动卫星系统、亚洲蜂窝卫星(ACeS)系统、铱星系统、全球星系统、轨道通信系统和ICO系统等。

国际通信方面我国运营15座国际通信卫星地球站,开通了约1万3千条双向电路(占国际长途电路的26%)。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等具有国际点对点业务许可的单位开通了150~200条国际双向VSAT电路。公众通信约使用50个转发器。

我国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系统建成后要成功地进行商业化运作,其最重要的四条是:节目要丰富和多样化;个体用户可直接收看;用户接收质量好;接收设备和接收费用低。以上四条中,前二条与政府的政策有关,是影响卫星直播系统能否早日建成和成功地进行商业化运作的关键。为了推动直播卫星广播业务的发展,可在现有节目播出和接收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补充制定适合直播卫星广播业务发展的专项政策。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卫星通信能力的提高,卫星通信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服务水平愈来愈提高。在当今地面通信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卫星通信在发展市场中虽然遇到很大的困难和风险,甚至遭受重大挫折,但由于它的不可替代的特点决定了它仍要发展和应用。因此,从全局和长远来看,未来卫星通信的发展前景仍是光明而美好的。

各种卫星通信网与多种地面业务传输网应该进一步互连互通,成为地面业务传输网不可缺少的补充和延伸,并与地面通信网一起联合组成全球无缝隙覆盖的海陆空立体通信网。地面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当继续往三网融合方向发展。自然,作为地面三网补充和延伸的卫星通信网也参与了融合。其步骤是不同性能和用途的卫星通信网先分别接入各种地面通信网发挥它们的作用,然后随着地面三网融合很自然地成为四网融合。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将会有重大发展,将成为地面信息高速公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为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供各种服务。

十、总结(Conclusion)

可以预见,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如频谱扩展、数字无线接入、智能网络技术、光信息处理,以及新的发射工具和新的轨道技术的实现,将使卫星通信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卫星通信作为全球信息化网络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世界经济、社会、军事的发展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陈振国,杨鸿文,郭文彬.卫星通信系统与技术[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

[2]夏克文.卫星通信[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3]于丽娜,千兵,周贤伟,黄旗明.卫星通信系统.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4]朱立东,吴廷勇,卓永宁.卫星通信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郭庆,王振永,顾学迈.卫星通信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卫星通信复习提纲2014..

卫星通信复习提纲 一绪论 1、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特点 概念: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的通信。 特点:⑴通信距离远,且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 ⑵覆盖面积大,可进行多址通信。 ⑶通信频带宽,传输容量大。 ⑷机动灵活。 ⑸通信线路稳定可靠,传输质量高。 2、卫星通信系统和线路组成。 系统:地球站、通信卫星、跟踪遥测及指令系统、监控管理系统 线路:发端地球站,上行传播路径、通信卫星转发器、下行传播路径、收端地球站

3、地球站的组成,卫星通信地球站收发系统与地面微波中继站的比较。 天馈设备、收发信机、终端设备、天线跟踪设备以及电源设备 4、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 经市内通信线路送来的电话信号,在地球站A的终端设备内进行多路复用(FDM/TDM),成为多路电话的基带信号,在调制器中对中频载波进行调制,然后经上变频器变换为微波频率f1的射频信号,在经功率放大器、双工器和天线发向卫星。这一信号经过大气层和宇宙空间,信号强度将受到很大的衰减,并引入一定的噪声,最后到达卫星。在卫星转发器中,首先将载波频率f1上行信号经低噪声接收机进行放大,并变换为载波频率较低的下行频率f2的信号,再经过功率放大,由天线发向收端地球站。 5、通信卫星转发器分类: ⑴透明转发器 ⑵处理转发器:①信息处理转发器 ②空间交换转发器

6、卫星通信的工作频率,理想频段。 C :6/4GHz Ku:14/11 GHz 、14/12 GHz 二 调制技术 1、 调制的分类,影响数字调制方式选择的主要原因。 ⑴分类:模拟调制、数字调制 ⑵原因:设计目的、通信体制、信道特性 2、 模拟调制 1)频率调制 ⑴目的:增加传输带宽,得到大的调制制度增益,有利于地球站接收机获得较高的载噪比 (CNR ),或给定CNR 可以减少卫星转发器的功率。 ⑵带宽和信噪比增益计算(结合第7章线路计算)。 P 21 2)压扩技术:原理,框图。 类似自动增益控制。信号经整流并反馈到输入(或输出)端,控制输入(或输出)信号电平。 压缩器是一个可变增益放大器,它压缩话音信号的动态范围,并使电路对弱话音信号的增益高于强话音信号的增益,因此,在含有噪声的信道中,提高了原来低电平话音信号的功率,从而使整个话路的信噪比得到改善。 扩展器对被压缩器提高的信号功率进行衰减,使它恢复到原来的信号电平。 3 、功率有效数字调制 1)QPSK 调制,解调原理 ⑴直接调相法 ①4PSK 信号的产生(π/4体系)。 AB (a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原理及应用

xxxx导航系统定位原理及其应用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由中国建立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由四颗(两颗工作卫星、2颗备用卫星)北斗定位卫星(北斗一号)、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北斗定位系统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授时精度可达数十纳秒(ns)的同步精度,北斗导航系统三维定位精度约几十米,授时精度约100ns。美国的GPS三维定位精度P码目前己由16m提高到6m,C/A码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时精度日前约20ns。。 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制造。四颗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 2000年10月31日; 2000年12月21日; 2003年5月25日, 2007年4月14日,第三、四颗是备用卫星。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它将在交通、场馆安全的定位监控方面,和已有的GPS卫星定位系统一起,发挥?双保险?作用。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简称为BD,在ITU(国际电信联合会)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发射)和S波段(接收)。北斗二代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为Compass(即指南针),在ITU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北斗一号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定位、通信(短消息)和授时。北斗二代系统的功能与GPS相同,即定位与授时。 其工作原理如下: ?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出用户到第一颗卫星的距离,以及用户到两颗卫星距离之和,从而知道用户处于一个以第一颗卫星为球心的一个球面,和以两颗卫星为焦点的椭球面之间的交线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户出于某一与地球基准椭球面平行的椭球面上。从而中心控制系统可最终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这个坐标

卫星通信天线简介

常用卫星通信天线简介 天线是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站射频信号的输入和输出通道,天线系统性能的优劣影响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地球站与卫星之间的距离遥远,为保证信号的有效传输,大多数地球站采用反射面型天线。反射面型天线的特点是方向性好,增益高,便于电波的远距离传输。 反射面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反射面的数量可分为双反射面天线和单反射面天线;按馈电方式分为正馈天线和偏馈天线;按频段可分为单频段天线和多频段天线;按反射面的形状分为平板天线和抛物面天线等。下文对一些常用的天线作简 单介绍。 1.抛物面天线 抛物面天线是一种单反射面型天线,利用轴对称的旋转抛物面作为主反射面,将馈源置于抛物面的焦点F上,馈源通常采用喇叭天线或喇叭天线阵列,如图1所示。发射时信号从馈源向抛物面辐射,经抛物面反射后向空中辐射。由于馈源位于抛物面的焦点上,电波经抛物面反射后,沿抛物面法向平行辐射。接收时,经反射面反射后,电波汇聚到馈源,馈源可接收到最大信号能量。

图1 抛物面天线 抛物面天线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较双反射面天线便于装配。缺点是天线噪声温度较高;由于采用前馈,会对信号造成一定的遮挡;使用大功率功放时,功放 重量带来的结构不稳定性必须被考虑。 2.卡塞格伦天线 卡塞格伦天线是一种双反射面天线,它由两个发射面和一个馈源组成,如图2所示。主反射面是一个旋转抛物面,副反射面为旋转双曲面,馈源置于旋转双曲面的实焦点F1上,抛物面的焦点与旋转双曲面的焦点重合,即都位于F2点。从从馈源辐射出来的电磁波被副反射面反射向主反射面,在主反射面上再次被反射。由于主反射面的焦点与副反射面的焦点重合,经主副反射面的两次反射后,电波平行于抛物面法向方向定向辐射。对经典的卡塞格伦天线来说,副反射面的

卫星通信基础原理测试题含答案

卫星通信基础原理测试 题含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JP266L8-68PNN]

卫星通信基础原理测试题 单位: 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 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4分) 1、卫星通信的应用范围很广,涉及长途电话、传真、电视广播、娱乐、计算机联网、电视会议、电话会议、交互型远程教育、医疗数 据、应急业务、新闻广播、交通信息、船舶、飞机的航行数据及至事通信等。 2、我国自迺龙年开始运行卫星通信业务,目前全球共有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约辿颗。。 3、地球卫星的轨道有赤道轨道、极轨道、倾斜轨道之分。 4、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由通信卫星和地球站两大部分组成。 5、S kyBridge是一个宽带卫星接入系统,在2002年开始运行,通过80颗低轨卫星,可为全球型父多万用户提供木地宽带接入。 6、V SAT卫星通信网络是以数据传輸为主要业务的星状网络,主要由主站、VSAT终端站、卫星转发器和网络管理系统NMS组成。 7、在VSAT通信中,一般常用的调制解方式有BPSK (二相相移键控)、QPSK (四相相移键控)、0QPSK (偏移四相相移键控)、SFSK (止弦频移键控)和TFM (平滑调频)等。 8、按卫星的运转周期以及卫星与地球上任一点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同,可分为同步卫星和非同步卫星。 9、地球站是微波无线电收、发信台,用户通过他们接入卫星线路。

10、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由通信卫星和地球站两大部分组成,另外还有跟踪遥测及指令系统和监控管理系统,这两部分是为了保证卫星系统的正常工作。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超级基站采用的卫星是(A ) A、同步静止轨道卫星 B、中轨卫星 C、倾斜同步轨道卫星 2、自动寻星天线室外部分包括(ABC ) A、卫星天线 B、LNB C、BUC D、GPS 3、中国移动应急抗灾超级基站的网络拓扑结构为(D ) A、环形 B、链型 C、网状 D、星型 4、 VOIP超级基站无法对星通常会检查哪些参数(ABCD ) A、极化角 B、方位角 C、俯仰角 D、信标频率 5、通过下列哪个命令可以查询iDriect设备的发送功率(B ) A、rx power B> tx power C\ tx cw on D N rx frequency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6分) 1、按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不同,可分为赤道轨道卫星、极轨道 卫星和倾斜轨道卫星(V) 2、 VOIP超级基站站点一律采用自动寻星天线。(V ) 3、超级基站在配置时采用一套硬件,单逻辑基站配置。(x) 4、通信卫星是卫星通信系统中最关键的设备,一个静止通信卫星主要由5个分系统组成(V) 5、 VSAT系统一般工作在Ku波段或C波段。(J ) 6、天线分系统包括天线、馈线2个部分。(x)

卫星通信系统的研究

课程论文(设计) ( 2009 级) 论文(设计)题目卫星通信系统的研究作者 分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字数 5千字 成果完成时间

卫星通信系统的研究 通信技术 Xxx专业xxx班 xxx 指导教师 xxx 摘要:本文所论述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和地面基站两大部分组成,是基于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基站放大或处理无线电信号后进行转发,在两个或多个地面基站之间进行的通信过程或方式。地面基站实际上是卫星系统与地面公众通信网的接口,地面用户通过地面基站接入卫星系统形成通信电路。 关键词:卫星通信;地面基站;中继基站;公众通信网 Study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Xiong Huafeng Instructor: An kang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by satellite and ground station two major components, is based on the artificial earth satellite as a relay base station radio signal amplification or processing carried forward, in pair or more of the ground station communication process between or manner. In actually a satellite system ground station and ground public communication network interface, on the ground through the ground station users access to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system formed the circuit. Key words: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Ground station; Relay station; Public communication network

应急通信中卫星通信的作用(3篇)

应急通信中卫星通信的作用(3篇)第一篇:应急通信中卫星通信的应用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卫星通信车的基本原理及功能,讨论了卫星通信车在突发事件应急报道中的应用,最后阐述了卫星通信车未来的发展方向及趋势。 关键词: 卫星通信;应急报道;卫星通信车 1引言

当自然灾害、工业事故、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发生时,日常网络环境往往受到损坏或限制,不具备新闻报道所需的基本通信 条件。此时,卫星通信车的独特优势逐渐显现,有效提升应急报道响 应能力,在新闻事件现场快速搭建指挥报道平台,实现音视频直播、 互联网接入、现场指挥调度、应急保障等功能,是目前各大新闻媒体 机构为应对突发事件应急报道配备的重要通信技术手段之一。 2卫星通信车的基本原理 卫星通信车是指安装了卫星通信天线及相对应设备,能够传输音频、视频及数据等多媒体业务的车载式卫星远端站。本文重点研究小 型卫星通信车,该种车辆一般选用性能优越、具有较强通过性和良好 适应性的越野车,并集成天线、卫星射频终端、音视频、指挥调度、 双向数据传输、供配电等子系统,基本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根据通 信车配备的天线系统不同,常见小型卫星通信车分为“静中通”和 “动中通”。其中,“静中通”要求在静止状态下进行卫星通信,根 据需要在指定地点建立与卫星主站或其他卫星站点之间的通信连接, 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通信服务。“动中通”能够在运动状态下对准 静止轨道卫星,能够实现行进式应急报道,突破了车辆等移动载体在 运动中进行多媒体通信的难关。“动中通”与“静中通”相比较,更 加机动灵活,移动中自动跟踪卫星,可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点的移动 通信;并具有自动捕获能力,驶出盲区后迅速恢复通信,无需进行人 工天线对星操作等优势,但“动中通”天线等效口径偏小,在使用过 程中传输功率受限,在某些环境下传输性能可能会受到一定水准的影响。因此,在时效性和移动性要求较高的环境下可选择使用“动中通”卫星车实现移动通信;对传输质量要求较高及报道环境相对固定的环

卫星通信知识点

第1章 1.卫星通信: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破,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通信。它是宇宙通信形式之一。 2.卫星通信的特点:①覆盖面积大, 通信距离远。一颗静止卫星可最大覆盖地球表面三分之一, 三颗同步卫星可覆盖除两极外的全球表面, 从而实现全球通信。②设站灵活, 容易实现多址通信。③通信容量大, 传送的业务类型多。④卫星通信一般为恒参信道, 信道特性稳定。⑤电路使用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⑥建站快, 投资省。 3.卫星通信的缺点:①卫星要求严格,要求有高可靠性、长寿命。②通信地球站设备较复杂、庞大。③存在日凌和星蚀现象。④卫星传输信号有延迟 4.非同步卫星系统按轨道分:1)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LEO),如极轨道卫星, 当卫星通过赤道上空时卫星间的距离最大, 此时须多开放一些小区; 当卫星通过两极时, 卫星间的距离变小, 这时会出现小区重叠, 在切换时要关闭一些小区。 2)中轨道卫星通信系统(MEO)3)同步(静止)卫星通信系统(GEO):当卫星的运行轨道在赤道平面内,其高度大约为35800 km 时,它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同. 5.地球卫星轨道分为:赤道轨道,极轨道,倾斜轨道。 6.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通信卫星,地球站,跟走遥测及指令系统和监控管理系统。 7.地球站的组成:天馈设备,收信机,发信机,终端设备,天线跟踪设备,以及电源设备。8.基本工作原理:当甲地一些用户要与乙地的某些用户通话时, 甲地首先要把本站的信号组成基带信号, 经过调制器变换为中频信号(70 MHz), 再经上变频变为微波信号, 经高功放放大后, 由天线发向卫星(上行线)。卫星收到地面站的上行信号,经放大处理, 变换为下行的微波信号。 9.影响同步卫星通信的因素:1)摄动:在空中运行的卫星, 受到来自地球、太阳、月亮的引力以及地球形状不均匀, 太阳辐射压力等影响, 使卫星运行轨道偏离预定理想轨道, 这种现象称为摄动。2)轨道平面倾斜效应3)星蚀与日凌中断4)卫星姿态的保持与控制 10.同步卫星通信卫星的组成:控制分系统,通信分系统,遥测指令分系统,电源分系统,温控分系统。 11.天线类型(按其覆盖面大小分):1)球波束天线: 覆盖地球表面面积最大。一般可达地球表面的1/3。2)覆形波束天线(区域波束天线): 覆盖的地球通信区域为一特定的区域, 如为一个国家国土等。3)半球波束天线: 是球波束天线覆盖的1/2。4)点波束天线: 此波束很窄, 覆盖地面某一限定的小区。 12.卫星通信的工作频段:1~10GHZ范围内较为适宜,而且最理想的频段是4~6GHZ附近。 第2章 1.窄带调频:NBFM 宽带调频:WBFM 2.调频波带宽公式(模拟):BFM=2(mf+1)fm=2(Δfp+fm) 3.CSSB/AM压扩单边带调幅 概念:压扩器是由在卫星通信发射端的“压缩器”和接收端的“扩展器”组成。 原理:如果一个36MHz带宽的转发器能容纳一个携带1100条话路的FDM/FM/FDMA载波,则在采用压扩器后。可使36MHz的转发器容纳2100条活路。另外,如果在转发器中可利用过频偏传输.则该转发器的容量还可进一步增至2900条话路。 4.CSSSB/AM/FDMA与FDM/FM/FDMA的不同:前者制式的卫星转发器的容量并不随着多址而减少。 5.QPSK解调方式:同步解调,非同步解调。 6.MSK调制与QPSK调制的区别:QPSK产生的相位模糊可以用DQPSK调制方式的 180(度)的载波相位变化消除,但不能改变其相位不连续;MSK(最小移频键控)就是相位连续频移键

北斗短报文的由来与使用(北斗短报文通信原理)

一、北斗短报文的由来 在这个gps应用已经很普遍的情况下,北斗拿什么来与gps相抗衡,我们首先能想到的就是做gps不能做的事情,由此中国的北斗短报文诞生了,相对于gps来说,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最大的特色在于有源定位和短报文特色服务(一代导航),这个功能不仅解决了中国有无卫星导航系统的问题,还实现了微信导航的信息收发,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独特发明,也是一大优势。 二、北斗短报文的应用 北斗短报文的功能在国防、民生和应急救援等领域,都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特别是灾区移动通讯中断,电力中断或移动通信无法覆盖北斗终端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短消息进行通信,定位信息和遥感信息等。该技术将被用于紧急救援,野外作业,海上作业系统。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进入重灾区的救援部队就利用120字的短报文功能突破了通信盲点,与外界取得联系,通报了灾情,供指挥部及时作出决策。 简单的来说,“短报文”其实就是可以看做是现在人们平时用的“短信息”,短报文可以发布140个字的信息,既能够定位,又能显示发布者的位置。另外,在海洋、沙漠和野外这些没有通信和网络的地方,安装了北斗系统终端的用户,可以定位自己的位置,并能够向外界发布文字信息。短报文可以实现双向通信,提供的指挥端机可进行一点对多点的广播传输,为各种平台应用提供了极大便利。 三、短报文通信过程:

(1)短报文发送方首先将包含接收方ID号和通讯内容的通讯申请信号加密后通过卫星转发入站; (2)地面中心站接收到通讯申请信号后,经脱密和再加密后加入持续广播的出站广播电文中,经卫星广播给用户; (3)接收方用户机接收出站信号,解调解密出站电文,完成一次通讯。 与定位功能相似,短报文通讯的传输时延约0.5秒,通讯的最高频度也是1秒1次。 四、北斗短报文的通信技术原理 指挥机端可通过串口获取发送至其的数据,并通过JAVA 等编码程序接收并处理数据,以实现各种应用。 串口非同步传送,参数定义如下: (1)传输速率:19200bit/s(默认),可根据用户机具体情况设置其他速率; (2)1 bit 开始位; (3)8 bit 数据位; (4)1 bit 停止位; (5)无校验。

通信原理

一、判断题(共2道小题,共10.0分) 1 SDH/PDH/SONET测试仪不可用于SONET网络的研发1正确 1错误 知识 点: 实验3:通信测试仪表 学生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误码率测试仪用于信道误码性能测试及分析1正确 1错误 知识 点: 实验3:通信测试仪表 学生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二、单项选择题(共2道小题,共10.0分) 2 线缆/传输测试仪用于 1输入信号的频谱特性 1测量设备的噪声特性 1查找线路中的短路和断线点 知识 点: 实验3:通信测试仪表 学生答 案: [C;]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下列哪项不属于线路测试仪的应用范围 1跟踪隐藏在墙壁中的线路 1信道误码性能的测试 1定位电缆中的断裂点和短路 知识 点: 实验3:通信测试仪表 学生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错误)A律13折线编码器和解码器均要进行7/11变换。 1正确 1错误 知识 点: 第二节脉冲编码调制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B; 得分: [0] 试题分 值: 2.0 提示: A律13折线编码器编码位数越大越好。 1正确 1错误 知识 点: 第二节脉冲编码调制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B; 得分: [2] 试题分 值: 2.0

提示: 抽样时不满足抽样定理会产生量化误差。 1正确 1错误 知识 点: 第二节脉冲编码调制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B; 得分: [2] 试题分 值: 2.0 提示: DPCM的传输质量不如ADPCM。 1正确 1错误 知识 点: 第三节自适应差值脉冲编码调制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2] 试题分 值: 2.0 提示: 子带编码方式称为频域编码。 1正确 1错误 知识 点: 第四节子带编码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2] 试题分 值: 2.0 提示: 二、单项选择题(共5道小题,共10.0分)

北斗科普

我国北斗二代卫星系统的短报文通信原理是什么? 分享| 2014-09-30 11:26caoyuiqnag|浏览541 次 工程学 第一代卫星导航的短报文比较好理解,那么针对二代的无源导航,短报文通信原理是什么?手持机怎么和卫星通信?直接吗,那样发射功率够吗?如果利用地面网络,那么地面网络要建很多的地面站?到底是什么模式呢?有了解具体情况的吗? 2015-11-24 16:26网友采纳 北斗系统最大的特色在于有源定位和短报文特色服务,不止解决了中国有无卫星导航系统的问题,还能将短信和导航结合,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独特发明,也是一大优势。 北斗的短报文功能,在国防、民生和应急救援等领域,都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特别是灾区移动通讯中断,电力中断或移动通信无法覆盖北斗终端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短消息进行通信,定位信息和遥感信息等。该技术将被用于紧急救援,野外作业,海上作业系统。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进入重灾区的救援部队就利用1 20字的短报文功能突破了通信盲点,与外界取得联系,通报了灾情,供指挥部及时作出决策。 简单的来说,“短报文”其实就是相当于现在人们平时用的“短信息”,短报文可以发布140个字的信息,并能够定位,可以显示发布者的位置。另外,在海洋、沙漠和野外这些没有通信和网络的地方,安装了北斗系统终端的用户,可以定位自己的位置,并能够向外界发布文字信息。短报文不仅可点对点双向通信,而且其提供的指挥端机可进行一点对多点的广播传输,为各种平台应用提供了极大便利。 1、短报文通信过程: (1)短报文发送方首先将包含接收方ID号和通讯内容的通讯申请信号加密后通过卫星转发入站; (2)地面中心站接收到通讯申请信号后,经脱密和再加密后加入持续广播的出站广播电文中,经卫星广播给用户; (3)接收方用户机接收出站信号,解调解密出站电文,完成一次通讯。 与定位功能相似,短报文通讯的传输时延约0.5秒,通讯的最高频度也是1秒1次。 2、北斗短报文的通信技术原理 指挥机端可通过串口获取发送至其的数据,并通过JAVA 等编码程序接收并处理数据,以实现各种应用。串口非同步传送,参数定义如下: (1)传输速率:19200bit/s(默认),可根据用户机具体情况设置其他速率; (2)1 bit 开始位; (3)8 bit 数据位;

卫星通信原理

The Principal of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卫星通信原理 张珏10211155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 摘要(Abstract) 交大没有笨学生只有懒学生 卫星通信简单地说就是地球上的无线电通信站间利用卫星作为中继而进行的通信。本论文将介绍直播卫星、卫星通信的原理、卫星通信系统等。近年来卫星通信新技术的发展层出不穷。卫星通信也是未来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当代远距离通信的支柱。 关键字卫星通信系统多址联接直播卫星 一、前言(Introduction) 卫星通信简单地说就是地球上(包括地面和低层大气中)的无线电通信站间利用卫星作为中继而进行的通信。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和地球站两部分组成。卫星通信的特点是:通信范围大;只要在卫星发射的电波所覆盖的范围内,从任何两点之间都可进行通信;不易受陆地灾害的影响(可靠性高);只要设置地球站电路即可开通(开通电路迅速);同时可在多处接收,能经济地实现广播、多址通信(多址特点);电路设置非常灵活,可随时分散过于集中的话务量;同一信道可用于不同方向或不同区间(多址联接)。 本文从以下结构来介绍卫星通信:第二部分讲述了现代卫星通信技术的背景以为卫星通信的优缺点;第三部分介绍了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第四部分介绍了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第五部分主要介绍了卫星通信系统的构成;第六部分介绍了卫星通信的特点和它所需要的关键技术;第七部分则介绍了有关直播卫星的相关知识;第八部分着重讲解了多址联接方式的内容;第九和第十部分总结了我国卫星通信的发展以及思考。 二、背景(Background) 近年来卫星通信新技术的发展层出不穷。例如甚小口径天线地球站(VSAT)系统,中低轨道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等都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卫星通信也是未来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覆盖广、通信容量大。通信距离远、不受地理环境限制、质量优、经济效益高等优点,1972年在中国首次应用,并迅速发展,与光纤通信、数字微波

北斗卫星一代短报文通信技术原理和关键技术

北斗卫星一代短报文通信技术原理和关键技术【文章摘要】 介绍北斗卫星一代短报文通信技术原理和关键技术以及应用 【关键词】 北斗卫星一代;短报文;通信技术;应用 0 前言 北斗卫星的短报文通信功能是美国GPS 和俄罗斯GLONASS 都不具备的特殊功能,是全球首个在定位、授时之外具备报文通信为一体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短报文通信具有用户机与用户机、用户机与地面控制中心间双向数字报文通信功能,一般的用户机可一次可传输36 个汉字,申请核准的可以达到传送120 个汉字或240 个代码。短报文不仅可点对点双向通信,而且其提供的指挥端机可进行一点对多点的广播传输,为各种平台应用提供了极大便利。 指挥端机收到用户机发来的短报文,通过串口与服务器连接并且以JAVA 或其它语言编写的通信服务解析数据,通过短信网关转发至普通手机,以及通过通信服务可实现普通手机往用户机发送短报文功能。 1 短报文通信特点 北斗报文通信相比较其它的卫星通信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北斗通信申请的信道的分析 通信申请的用户机端通过“北斗”卫星与其他的用户机建立通信申请的链接,类似互联网通信的链路层,只不过北斗通信是通过卫星无线互连。“卫星TCP/IP 传输技术”中定义的链路层不仅仅指整个系统的通信链接,而是在其的基础上高了一个层次。“北斗”卫星通信的实际链路中并没有实现链路控制功能,类似与互联网的物理层。可以类比,数据丢失率类似链路的差错率,通信频度类似于传播延迟,信息往返同样也存在信道的不对称性。 (2)通信频度和通信量的限制 根据北斗卡的不同级别,北斗卡可以支持的报文通信可分为两个级别,普通用户通信频率为120 汉字/ 次;三级北斗卡发送短报文时间频率为1 分钟一次。 (3)数据格式的种类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北斗通信申请的短报文两种数据类型,一种是通常汉字通信采用的ASCII 码的方式,另一种为BCD 码方式。

卫星通信论文

卫星通信论文 论文题目:卫星通信与星座设计 学院: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摘要 介绍了通信卫星轨道与星座设计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探讨了我国的同步轨道星座设计、卫星轨道与星座研究与应用现状,并对国外几种典型的卫星星座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字:卫星轨道星座设计同步轨道 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卫星技术为核心的空间技术在人类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的战略地位日益提高,卫星技术在通信广播、导航定位授时、遥感、地球资源和环境监测、军事侦察、测绘和气象等方面的能力,已经体现并将在更广和更深程度上体现其对信息革命的巨大推动作用。卫星轨道与星座设计是卫星通信系统设计中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系统的功能实现,而且也关系到系统的建设成本、维护管理的复杂程度以及未来系统扩展和性能提升的需要。一个成熟的星座方案应该是多种因素的折衷.所以,科学合理地设计卫星星座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和军事价值。 第一章卫星通信概述 1.1概念 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或反射无线电信号,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的通信.由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卫星通信实际上就是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的一种特殊的微波中继通信方式。’ 1.2特点 卫星通信具有其他通信方式不可比拟的特点: 一是覆盖面积大,通信距离远,且通信的成本对距离不敏感。二是通信频带宽,传输容量大,适于多种业务。三是组网灵活,路由简洁,网络建设速度快,成本低。 当然,卫星通信也有不足:一是保密性差.二是易受干扰。三是生存能力差。 四是误比特率高、时延长. 1.3种类

按卫星轨道的形状、倾角、高度和运转周期,可把卫星轨道分为以下几类。 1.按卫星轨道形状分类 按轨道形状分类,卫星轨道可分为圆轨道和椭圆轨道两类. 2.按卫星轨道平面倾角分类 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称为卫星轨道平面的倾角,记为i。根据卫星轨道倾角i的不同,通常把卫星轨道分为三类:赤道轨道.待o.,轨道面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就位于此轨道平面上。 极地轨道。i=9(Y,轨道面穿过地球南北极。如“Iridium”系统。 倾斜轨道。0

北斗卫星通信原理

简介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由我国建立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 该系统由三颗(两颗工作卫星、一颗备用卫星)北斗定位卫星(北斗一号)、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 北斗定位系统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授时精度可达数十纳秒(ns)的同步精度,北斗导航系统三维定位精度约几十米,授时精度约100ns。 美国的GPS三维定位精度P码目前己由16m提高到6m,C/A码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时精度日前约20ns。 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制造。 三颗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2000年10月31日;2000年12月21日;2003年5月25日,第三颗是备用卫星。 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简称为BD,在ITU(国际电信联合会)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发射)和S波段(接收)。 北斗二代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为Compass(即指南针),在ITU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

北斗一号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定位、通信(短消息)[glow=255,red,2][/glow]和授时。 北斗二代系统的功能与GPS相同,即定位与授时。 系统工作原理: 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出用户到第一颗卫星的距离,以及用户到两颗卫星距离之和,从而知道用户处于一个以第一颗卫星为球心的一个球面,和以两颗卫星为焦点的椭球面之间的交线上。 另外中心控制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户出于某一与地球基准椭球面平行的椭球面上。 从而中心控制系统可最终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这个坐标经加密由出站信号发送给用户。 “北斗一号”的覆盖范围是北纬5°一55°,东经70°一140°之间的心脏地区,上大下小,最宽处在北纬35°左右。其定位精度为水平精度100米(1σ), 设立标校站之后为20米 (类似差分状态)。 工作频率:2491.75MHz。系统能容纳的用户数为每小时540000户。

通信原理与matlab仿真之卫星通信与数字调制

通信原理与matlab仿真之卫星通信与数字调制 先搞清楚理论,再来写程序哦。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本章会涉及数字通信的基础知识,不要小看这些基础内容,都能够帮助你来了解《通信原理》里面相关章节的知识。 我用卫星通信中的内容来进行讲解,毕竟卫星通信现在是通信的主要方式之一!结合案例讲解知识比较能够吸引同学们的眼球! 卫星通信系统一般由中心站及网管中心与各种地球站组成。系统的传输通道包含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控制信道包括中心站向手持站发送的广播信道和手持站向中心站发送的申请信道。业务信道为网控中心采用全可变按申请分配体制,通信业务信道为单跳链路,中心站和手持站为单跳链路,地球站之间通信也为双跳链路。控制信道传送公路信令和短信业务,业务信道传送话音业务和随路信令。下面要讲的就是地球站中的通信算法。 基础知识准备 数字调制是构成频谱有效和功率有效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应该具有下列技术特性: 1. 紧凑的功率谱。移动通信是多波道同时工作的系统,调制信号功率谱带外辐射对邻波道产生干扰。从系统设计角度,即使是在严重衰落时,必须使信号与邻道辐射功率比大于20dB。另一方面,UHF频段的快瑞利衰落深度可达40~60dB,所以要求已调信号的邻道干扰低于有用信号60~80dB。窄的调制信号功率谱还有利于减轻实现限带传输的压力。 2. 高的频谱效率。移动通信中,高质量语音或高速数据传输需要高效率的信号方式。为了充分利用可用频谱,提高实际系统的窄带性能,要求限带信号通过非线性功率放大器以后,其边带频谱再生和正交串扰尽可能小。 3. 抗干抗能力强。移动通信环境以衰落、干扰和噪声为特点。衰落影响则包括多径传播、多谱勒频移、频率选择性(时延扩散)衰落和阻档衰耗等。根据移动通信话音质量标准,模

第10章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第10章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第10章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我国自主建立,以“先区域,后全球”的建设思想分为北斗一代(Beidou I )和北斗二代(COMPASS 或Beidou II )两个阶段。Beidou I 卫星导航系统是具备通信功能的、区域性有源定位双星导航系统,能实现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导航、通信、授时服务。Beidou I 于2003年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工作状态稳定可靠,并逐步向COMPASS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过渡。 10.1 Beidou I 系统构成 Beidou I 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如图10.1-1所示,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不同的是,Beidou I 只有两颗工作卫星,属于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用户段 主控站 标校站 测轨站 测高站 地面段 空间段 卫星1 卫星2 北斗运营服务中心 用户监控 管理中心 图10.1-1 Beidou I 卫星导航系统组成 10.1.1 空间段 Beidou I 卫星导航系统采用双星定位技术,空间卫星指的是地球同步轨道上距离地面36000km 的两颗工作卫星,分别位于赤经80°E 和140°E ,升交点赤经相差60°,能够覆盖地球约70° ~140°E 、5°~55°N 的区域。Beidou I 系统建成后又发射了两颗备用卫星,分别位

卫星导航原理及应用 于赤经110.5°E和86°E。Beidou I卫星的发射情况见表10.1-1(表中包括两颗COMPASS实验卫星)。 表10.1-1 卫星发射时间表 日期火箭卫星轨道 2000年10月31日长征三号甲北斗-1A 140°E 2000年12月21日长征三号甲北斗-1B 80°E 2003年05月25日长征三号甲北斗-1C 110.5°E 2007年02月03日长征三号甲北斗-1D 86°E 2007年04月14日长征三号甲北斗-2A 中地球轨道 2009年04月15日长征三号丙北斗-2B 地球同步轨道 Beidou I导航卫星选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总重约2300kg,卫星设计使用寿命8年。采用三轴稳定方式,由转发器、天线、电源、测控、姿态和轨道控制等分系统组成。卫星形状为2000mm×1720mm×2200mm的立方体箱形结构,分为服务舱、推进舱和载荷舱。卫星上的遥测系统能够接收来自地面主控站发出的命令,根据主控站的指令进行工作状态调整。Beidou I导航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转发主控站和接收机间的信号。卫星与主控站使用C 波段实现通信,从主控站发出的信号采用6.3GHz线极化波,进入主控站的信号采用5.1GHz 线极化波。卫星与接收机的通信则采用L波段和S波段,接收机向卫星发射的信号为1.6GHz 右旋圆极化波,而卫星向接收机发射的信号为2.5GHz左旋圆极化波。 10.1.2 地面段 Beidou I地面段由主控站、测轨站、测高站和标校站等组成,是导航系统的控制、计算、处理和管理中心。测轨站、测高站、标校站均为无人职守的自动数据测量与收集中心,在主控站的监测与控制下工作[98]。 主控站。主控站除监控整个系统工作外,还负责用户的注册和运营、监控卫星工作、实现与卫星之间的通信、监控地面上其它子系统的工作、对Beidou I接收机发送的业务请求进行应答处理以及将处理结果通过卫星发送给接收机。与其它卫星导航系统采用被动定位不同的是,Beidou I接收机的定位解算过程由主控站执行:主控站利用电波在主控站、卫星、用户间往返的传播时间以及气压高度数据、误差校正数据和卫星星历数据,结合存贮在主控站的系统覆盖区数字高程地图对用户进行定位。 测轨站。在卫星导航定位中,卫星在轨位置对于定位解算至关重要,卫星轨道坐标的测量误差将直接引起定位误差。为精确解算接收机的坐标,在Beidou I卫星导航系统中建立了多个坐标已知的测轨站,各测轨站将卫星轨道的测量结果发送至主控站,主控站根据收到的观测信息精确计算卫星在轨位置。 测高站。在Beidou I卫星导航系统覆盖区内设立了若干测高站,用气压高度计测量测高站所在地区的海拔高度,通常一个测站测得的数据粗略地代表了其周围100~200km地区的

北斗短报文通信功能的详细了解

本文由常州莱特整理发布 北斗短报文模块通信原理及功能的了解 北斗短报文是北航定位系统的特色功能,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几大导航定位系统。对于北斗短报文,可能我们生活中目前接触的不多,但是随着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不断的发展,我们相信北斗短报文将会慢慢的走进人们的生活。小编整理了一些北斗短报文相关的信息,给大家分享一下。 简单的来说,北斗短报文其实就是可以看做是现在人们平时用的“短信息”,北斗短报文可以发布140个字的信息,既能够定位,又能显示发布者的位置。北斗的双向通信功能双向通信就是指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中心控制系统间可实现双向简短数字报文通信,gps是只有单向的,所以说这是北斗的优势。另外,在海洋、沙漠和野外这些没有通信和网络的地方,安装了北斗系统终端的用户,可以定位自己的位置,并能够向外界发布文字信息。 1、北斗短报文通信功能的产生 对于北斗短报文功能的由来,主要是因为北斗一代的两颗静止轨道的卫星,可以与国际通信卫星一样完成通信任务,于是既能定位又能通信变成了特点。但是北斗的主要任务是定位导航,通信的信道资源就很少,它无法完成实时的话音通信,只能完成数据量较少的短信功能。

2、北斗短报文通信原理 (1)短报文发送方首先将包含接收方ID号和通讯内容的通讯申请信号加密后通过卫星转发入站; (2)地面中心站接收到通讯申请信号后,经脱密和再加密后加入持续广播的出站广播电文中,经卫星广播给用户; (3)接收方用户机接收出站信号,解调解密出站电文,完成一次通讯。 与定位功能相似,短报文通讯的传输时延约0.5秒,通讯的最高频度也是1秒1次。 3、北斗短报文模块的发展 北斗短报文模块比用手写短报文有着更好的即时性,适应于各种环境,有简单,方便,快捷,逼真,安全等诸多优点的操作。在这一方面,莱特科技研发北斗短报文语音收发模块可以在远程语音指挥调度,海上和空中接触,边境巡逻,单兵对讲,反恐安全,抗险救灾,保密通信,野外作业,野外探险等中使用,可以也可应用于有线和无线保密呼叫。北斗短报文模块,是北斗的一大重要的技

卫星通信发展论文

卫星通信发展动态 李扬 20122410211

摘要 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的通信。卫星通信自1945年发展至今,大大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我国卫星的研究和使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卫星通信应用主要包括数据传输业务中的应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视频广播业务传输中的应用、电话等交互式业务传输中的应用。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卫星通信能力的提高,卫星通信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服务水平愈来愈提高。在当今地面通信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卫星通信在发展市场中虽然遇到很大的困难和风险,甚至遭受重大挫折,但由于它的不可替代的特点决定了它仍要发展和应用。因此,从全局和长远来看,未来卫星通信的发展前景仍是光明而美好的。我国卫星通信方面的发展目标:管好、用好现有卫星通信系统,积极发展新业务、新市场、新系统并坚持自主建设。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卫星通信发展简史 (2) 第二章卫星通信应用 (3) 第一节数据传输业务中的应用 (3) 第二节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3) 第三节视频广播业务传输中的应用 (4) 第四节电话等交互式业务传输中的应用 (4) 第三章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卫星通信的发展目标 (5) 第一节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 (5) 第二节我国卫星通信的发展目标 (6) 结论 (7)

前言 卫星通信是航天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的,由计算机控制的先进通信方式。它是在微波通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微波通信。 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离地面很高的中继站,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转发无线电信号,从而实现它们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传输的通信方式。 它所使用的无线电波频率为微波频段(300MHz~300GHz)。可以认为卫星通信是地面微波中继通信的继承和发展,是微波接力通向太空的延伸。卫星通信是空间通信的一种形式,它主要包括卫星固定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和卫星直接广播三大领域。由于卫星通信具有覆盖面大、频带宽、容量大、适用于多种业务、性能稳定可靠、机动灵活、不受地理条件限制、成本与通信距离无关等优点。多年来,它在国际通信、国内通信、军事通信、移动通信和广播电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下面我们就从卫星通信的发展简史、应用、趋势等方面对卫星通信进行概括和综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