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杂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冲击性能试验研究

混杂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冲击性能试验研究
混杂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冲击性能试验研究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 用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水泥胶凝材料和水配制而成的混凝土,称之为轻骨料混凝土。若粗、细骨料均是轻质材料,又称全轻骨料混凝土。若粗骨料为轻质,细骨料全部或部分采用普通砂,则称砂轻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一般用水泥胶凝材料,但有时也用石灰、石膏硫磺、沥青等作为胶凝材料。 一、概述 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不同之处,在于骨料中存在着大量空隙,也正是如此,才赋予其许多优越的性能。轻骨料混凝土具有轻质、高强、保温和耐火等性能特点,并且变形性能良好,由于弹性模量较低,在一般情况下,其收缩和徐变也较大。虽然多孔轻骨料的强度低于普通骨料,但是由于轻骨料的孔隙在拌和料搅拌时具有吸水作用,造成轻骨料颗粒表面的局部低水灰比,增加了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力。这样,在骨料周围形成了坚强的水泥石外壳,约束了骨料的横向变形,使得骨料在混凝土中处于三向受力状态,从而提高了骨料的极限强度,使得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与普通混凝土接近。 二、轻骨料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指标 轻骨料混凝土除满足普通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外,还需要满足下面的要求: (1)砂轻混凝土和全轻混凝土宜采用松散体积法进行配合比计算,砂轻混凝土也可采用绝对体积法。配合比计算中粗细骨料用量均应以干燥状态为基准

(2)根据设计要求的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混凝土的用途,确定粗细骨料的种类和粗骨料的最大粒径; (3)测定粗骨料的堆积密度、筒压强度和1h吸水率,并测定细骨 料的堆积密度。 各种轻骨料混凝土性能指标 三、轻骨料混凝土施工技术 1、轻骨料的堆放和运输应符合下列要求: 轻骨料应按不同品种分批运输和堆放,不得混杂;轻粗骨料运输和堆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学习记录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法标准学习记录 学习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法标准的检测项目、检测法、判定依据、仪器设备、检测环境条件、检测程序等。 2、检测环境条件的变化 制备混凝土拌合物时,试验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小于50%,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5℃,所用材料、试验设备、容器及辅助设备的温度宜与试验室温度保持一致。 3、取样与试样的制备 3.1 同一组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应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取样。取样量应多于试验所需量的1.5倍,且宜不小于20L。 3.2 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宜采用多次采样的法。一般在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的约1/4处、1/2处和3/4处之间分别取样,并搅拌均匀;第一次取样和最后一次取样的时间间隔不宜超过15min。 3.3 宜在取样后5min开始各项性能试验。 3.4 试验室制备混凝土拌合物的搅拌应符合下列规定: 3.4.1、混凝土拌合物应采用搅拌机搅拌。拌和前应将搅拌机冲洗干净,并预拌少量同种混凝土拌合物或水胶比相同的砂浆,搅拌机壁挂浆后将剩余料卸出。 3.4.2、应将称好的粗骨料、胶凝材料、细骨料和水(外加剂一般先溶于水)依次加入搅拌机,难溶和不溶的粉状外加剂宜与胶凝材料同时加入搅拌机,液体和可溶外加剂宜与拌合水同时加入搅拌机 3.4.3、混凝土拌合物宜搅拌2min以上,直至搅拌均匀; 3.4.4、混凝土拌合物一次拌和量不宜少于搅拌机公称容量的1/4;不应大于搅拌机容量,且不应少于20L; 3.5 试验室搅拌混凝土时,材料用量应以质量计。骨料的称量精度应为±0.5%;水泥、掺合料、水、 外加剂的称量精度均应为±0.2%。3.6 在试验室制备混凝土拌合物时,拌合时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3℃,所用材料的温度宜与试验室温度保持一致。 4 坍落度及经时损失试验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4.1.1)、坍落度筒壁和底板应润湿无明水;底板应放置在坚实水平面上,并把坍落度筒放在底板中心,然后用脚踩住二边的脚踏板,坍落度筒在装料时应保持在固定的位置; 2)、混凝土试样应分三层均匀地装入坍落度筒,捣实后每层高度应约为筒高的三分之一。每装一层,应用捣棒在筒由边缘到中心按螺旋形均匀插捣25次; 3)、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和顶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 4)、顶层混凝土装料应高出筒口,插捣过程中,如果混凝土低于筒口,则应随时添加; 5)、顶层插捣完后,取下装料漏斗,应将混凝土拌合物沿筒口抹平;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 注:目前并没有计算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强度的准确方法,也就是没有水胶比计算公式,轻骨料砼的水泥用量、净用水量都是从表中选取,初步计算出配比后,通过试配得到目标强度等级的配比。 主要原因为:轻骨料强度严重影响混凝土强度;但目前尚无广泛适用的水胶比-胶材强度-轻骨料强度-混凝土强度的关系模型,故无法预算混凝土强度。 一、基本要求 1轻骨料混凝土按其干表观密度可分为十四个等级,如表4.1.3所示 2轻骨料混凝土根据其用途可按表4.1.4 分为三大类。 3结构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应按表4.2.1采用

表中值乘以系数0.80

5.3.3 采用绝对体积法计算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根据设计要求的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密度等级和混凝土的用途,确定粗细骨料的种类和粗骨料的最大粒径; 2 测定粗骨料的堆积密度、颗粒表观密度、筒压强度和1h吸水率,并测定细骨料的堆积密度和相对密度; 3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混凝土试配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5.1.2-1) 式中,f cu,o—轻骨料混凝土的试配配制强度,MPa; f —轻骨料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MPa; cu,k σ—轻骨料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当无统计资料时,强度标准差可按表5.1.3取值。 表5.1.3 标准差σ值 (MPa) 4 按表5.2.1条选择水泥用量; 3 注:1.表中横线以上为采用32.5级水泥时水泥用量值;横线以下为采用42.5级水泥时的水泥用量值; 2.表中下限值适用于圆球型和普通型轻粗骨料,上限值适用于碎石型轻粗骨料和全轻混凝土; 3.最高水泥用量不宜超过550kg/m3。

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

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规定了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的施工准备、操作工艺、质量标准和质量验收资料等。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轻骨料混凝土的现场拌制。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水泥:水泥的品种、标号、厂别及牌号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色。 2.1.2砂:砂的粒径及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砂中含泥量;当混凝上强度等级≥C30时,其含泥量应≤3%;混凝土强度等级

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

镇江科创园三期-丁卯精英公寓配套用房项目 十项新技术应用总结之 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 二0一三年十二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项目应用新技术概况 (2) 三、施工工艺 (2) 1、施工准备 (2) 2、施工方法 (2) 3、施工工艺 (3) 四、质量保证措施 (4) 1、质量保证措施 (4) 2、安全保证措施 (5)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筑总面积为27338.5㎡,建筑层数为:地下2层、地上5层,结构形式:框架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5度。 本工程质量目标位确保镇江市“金山杯”和江苏省:“扬子杯”。 二、项目应用新技术概况 本工程屋面采用150mm厚轻质泡沫混凝土保温材料,地下室底板采用100mm 厚轻质泡沫混凝土材料。 本工程共使用轻质泡沫混凝土1285m3。 三、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1.1主要材料、设备及人员准备。 1.1.1主要材料:3 2.5水泥、HF30型发泡剂、水。 1.1.2主要设备:YT-40型发泡搅拌机、YT-30型泡沫混凝土输送泵、手推车、皮卷尺。 1.1.3人员准备:混凝土工8人、其他人员4人。 2、施工方法 2.1配制泡沫浆体 根据MLC泡沫混凝土配比和生产工艺,配制发泡浆体。 配制浆料过程发泡剂发泡过程 2.2拌制水泥浆

按设计选用的泡沫混凝土型号,先将定量的水加入搅拌机,再将称量好的水泥添加料投入搅拌机内搅拌,时间不少于2分钟。将预发泡沫倒入水泥浆体的搅拌机,搅拌约6分钟,使水泥泡沫浆料达到均质化要求,即可进行现场直接浇筑或泵送浇筑。预拌好的水泥泡沫浆料应在4小时内用完。 MLC泡沫混凝土配合比表 成品干密度kg/m3500 32.5复合硅酸盐水泥kg/m3450 水kg/m3100 植物性溶解发泡剂kg/m320 3、施工工艺 3.1基层处理 基层面清扫干净、无积水、无垃圾现象。 3.2浇捣泡沫混凝土 3.2.1将泡沫混凝土中预埋件、预留孔(水管、排水孔等)在浇筑泡沫混凝土前做好,严禁在浇筑后在保温隔热层上凿孔打洞。 3.2.2按设计选定的保温层厚度,设定浇筑面标高线,有找坡要求的尚应设定找坡线。 3.2.3在泡沫混凝土保温隔热层施工完成时,同时保证底板泡沫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100mm,屋面厚度不得小于150mm。 底板浇筑屋面浇筑

混杂纤维混凝土冻融耐久性与损伤模型研究

10 IndustrialConstructionVol.45,No.2,2015 工业建筑 2015年第45卷第2期 混杂纤维混凝土冻融耐久性与损伤模型研究 朱晨飞 刘晓军 李文哲 吴永根 刘庆涛 (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西安 710038) 摘 要:采用钢-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技术方法,通过冻融循环试验,研究了钢纤维与玄武岩纤维相互混杂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规律及其冻融损伤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纤维掺量对混凝土抗冻性影响较大,当钢纤维体积掺率为1.5%、玄武岩纤维体积掺率在0.05%左右时,混凝土的抗冻性最好,达到了F250以上水平;分析了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冻融损伤机理,分别以相对动弹性模量和冻融累积损伤为损伤变量建立了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冻融损伤模型,发现动弹性模量衰减模型优于冻融累积损伤衰减模型,且二次项函数模型比指数函数模型具有更高的拟合精度。 关键词:混杂纤维混凝土;冻融循环;损伤机理;相对动弹性模量;冻融损伤度;损伤模型 DOI:10.13204/j.gyjz201502003 STUDYOFFREEZE-THAWDURABILITYANDDAMAGEMODELOF HYBRIDFIBERCONCRETE ZhuChenfei LiuXiaojun LiWenzhe WuYonggen LiuQingtao (AerospaceEngineeringCollege,AirforceEngineeringUniversity,Xi'an710038,China) Abstract:Steelandbasalthybridfibersreinforcedconcretetechnicalroutewasproposed,throughthefreeze-thawtest,theinfluenceofsteelfibermixedbasaltfiberonthefrost-resistanceofconcreteandfreeze-thawmodelwerestudied.Theresultsshowedthatdifferentfiberdosagehadgreatinfluenceonthefrost-resistanceofconcrete,andwhenthevolumefractionofsteelfiberwas1.5%andbasaltfiberwas0.05%,thefrost-resistanceofairportpavementconcreteattainthelevelofF250.Thefreeze-thawdamagemechanismwasanalyzed,freeze-thawdamagemodelsofhybridfiberconcretewereestablishedbyusingrelativedynamicmodulusofelasticityandaccumulativefreeze-thawdamage,themodelbasedonrelativedynamicmodulusofelasticityattenuationwassuperiortotheonebasedonaccumulativefreeze-thawdamage,andquadraticfunctionmodelhadahigherfitaccuracyascomparedtoexponentialfunctionmodel.Keywords:hybridfiberconcrete;freeze-thawcycle;damagemechanism;relativedynamicmodulusofelasticity; accumulativefreeze-thawdamage;damagemodel 第一作者:朱晨飞,男,1991年出生,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刘晓军,smile97731@sina.com。收稿日期:2014-10-29 混凝土的冻融模型对于预测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许多学者对混凝土的冻融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1-5] ,但目前大多数研究 均是针对普通混凝土,关于纤维混凝土的冻融劣化机理及损伤模型的研究较少。程红强等采用快冻法试验研究了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损伤机理,并建立了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强度损伤模型 [6] ;刘大鹏等研 究了钢纤维、聚丙烯纤维及二者相互混杂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并以动弹性模量为损伤变量建立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分段型数学模型 [7] ;刘卫东等采用 共振法和超声波法进行试件的波速和频率测试,得到了混凝土试件的损伤参量和强度变化规律,并结合动弹性模量和超声波波速相对值变化特点,依据损伤力学理论和数学模拟的方法建立了纤维混凝土的损伤本构模型[8] 。 基于以上试验研究,本研究采用快速冻融循环试验对钢纤维与玄武岩纤维相互混杂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规律进行探讨,并结合损伤力学理论建立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动弹模量衰减模型及冻融循环累计损伤模型,为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冻融循环下的损伤预测提供参考。 1 试验原材料及配合比1.1 原材料 水泥选用陕西耀县秦岭牌P?O42.5级水泥,密

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用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和水泥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其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 ,称为轻骨料混凝土。当粗细骨料均为轻骨料时,称为全轻混凝土;当细骨料为普通砂时,称砂轻混凝土。凡是骨料粒径为5mm 以上,堆积密度小于1000kg/m3 的轻质骨料,称为轻粗骨料。粒径小于5mm ,堆积密度小于1200kg/m3 的轻质骨料,称为轻细骨料。选择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时,必须根据结构种类(保温的,结构保温的或结构的)及使用条件,使混凝土的配合比满足强度和和易性,耐久性以及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三点,一是用水量为净用水量与附加用水量两者之和;二是砂率为砂的体积占砂石总体积之比值; 三是配合比设计对混凝土干表观密度应满足要求。 在设计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之前应具备设计上规定的最大干表观密度和设计强度等资料,应了解配筋情况,施工条件及构件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条件。 一、水泥标号和用量 用于拌制轻骨料混凝土水泥标号应随混凝土强度的增高相应提高,用低标号水泥配制高强度混凝土,不仅技术上困难,而且水泥用量多。用高标号水泥配制低强度混凝土也不经济。水泥标号的选用可按照1-1 资料确定。 不同强度等级轻骨料混凝土的水泥等级和用量1-1 序号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等级水泥用量(Kg/m3 )水泥标号 1 < LC 5.0 200 32.5 2 LC7.5 200-250 3 LC10 200-320 4 LC1 5 250-350 5 LC20 280-380 6 LC25 330-400 7 LC30 340-450 8 LC40 420-500 42.5 9 LC50 410-530 10 LC60 430-550 注: 1 、表中:下限值适用于圆球型(如粉煤灰陶粒、粘土陶粒等)和普通型(如页岩陶粒、膨胀珍珠岩等)的粗骨料。上限适用于碎石型(浮石、膨胀矿渣等)粗骨料和全轻混凝土。 2、轻骨料混凝土的最高水泥用量不宜超过550Kg/m3 。 增加水泥用量,可以提高混凝土强度,当水泥用量平均增加20%,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约 增高10%,但是随着水泥用量的提高,水泥用量每增加50 Kg/m3 ,容重增加约30 Kg/m3 。 水泥用量过高时,不但容重大、水化热高、收缩大,而且在经济上也不适宜。我国对高标号轻骨料混凝土的最大用量规定不宜超过550 Kg/m3 。另一方面,为了保证轻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最小水泥用量不宜低于200 Kg/m3 。 二、用水量和水灰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总用水量减去干轻骨料一小时吸水量为净用水量。净用水量根据混凝土施工条件和稠度要求按表1-2选用。再根据表1-3选择附加水量。若缺乏轻砂吸水率的数据时,可增加10Kg 左右的水,作为轻砂吸水率的附加水。而在试拌时,可根据工作性的要求再进行适当调整。

LC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制技术

L C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制 技术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LC25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制技术 【】作者:武永琦单位: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2006-07-12】摘要:本文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研究强度等级LC25的预拌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制技术,并简要介绍了轻骨料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1 引言 轻骨料混凝土具有轻质、高强、保温和耐火等优点,并且变形性能良好。轻骨料混凝土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在满足强度及其它性能要求的同时可大幅度减轻结构物的自重,利用这一特性,在一些特殊的结构中轻骨料混凝土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北京市轻骨料混凝土已逐渐应用于高层建筑结构中,并发挥其优良的作用。为满足一些工程的特殊要求,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并在科研、设计单位的大力协助下,我们成功配制出密度等级1400 kg/m3,强度等级LC25的预拌轻骨料混凝土,并被成功应用于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为使轻骨料混凝土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总结和推广,产生更大效益,特撰写本文对该技术的的研究及施工应用情况作一介绍。 2 原材料 轻粗集料 陶粒采用天津武清生产的粘土陶粒,其性能指标见表1。 表 1 粘土陶粒的性能指标 陶粒种类密度等级公称粒径 (mm) 松散堆积密度 (kg/m3) 颗粒表观密度 (kg/m3) 吸水率 (%) 筒压强度 (MPa) a 600 5-16 564 960 b 700 5-16 628 1020 c 800 5-16 785 1180 轻细集料 轻细集料采用天津武清生产的粘土陶砂,其性能指标见表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2004-5-23 15:57:28 admin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J81―85 主编部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国计划委员会施行日期:1986 年7 月1 日关于发布《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等三本标准的通知计标〔1985〕1889 号根据原建委(78)建发设字第562 号通知的要求,由城乡建设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等三本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J80 -85、《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J81-85 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85 等三本标准为标准,自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起施行。该三本标准由城乡建设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我委基本建设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计划委员会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编制说明本标准是根据原建委(78)建发设字第562 号通知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各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的。在编制过程中,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试验论证工作,收集并参考了国际标准和其它国外有关的规标准,经过反复讨论修改而成的。在编制过程中曾多次征求全国各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才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本标准为普通混凝土基本性能中有关力学性能的试验方法。容包括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静力受压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强度以及抗折强度等五个方法。由于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涉及围较广,本身又将随着仪器设备的改进和测试技术的提高而不断发展,故希望各单位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发现有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混凝土研究所,以便今后修改时参考。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一九八五年七月第一章总则第1.0.1 条为了在确定混凝土设计特征值、检验或控制现浇混凝土工程或预制构件的质量时,有一个统一的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特制订本标准。第1.0.2 条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中所用普通混凝土的基本性能试验。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 一、目的要求及适用围 为了控制混凝土工程质量,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各种性能及质量和流变特征,要求统一遵循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从而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中所适用普通混凝土拌合物的基本性能进行检验。 二、拌合物取样及试样制备 1.混凝土拌合物试验用料取样应根据不同要求,从同一盘搅拌或同一车运送的混凝土中取出;或在试验室用机械或人工拌制。 2.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取样进行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时,其取样方法和原则应按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及其他有关规定执行。 3.在试验室拌制混凝土拌合物进行试验时,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合方法按下列方法步骤进行:(1)试验室温度应保持在(20±5)℃,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避免遭受直射和风吹(当需要模拟施工所用的混凝土时,试验室和原材料的质量、规格和温度条件应与施工现场相同)。(2)所用材料应符合有关技术要求。在拌合前,材料的温度应保持与试验室温度相同。(3)各种材料应拌合均匀。水泥如有结块而又必须使用时,应过0.90mm方孔筛,并记录筛余物。 (4)在决定用水量时,应扣除原材料的含水量,并相应增加其各种材料的用水量。 (5)拌制混凝土的材料用量以重量计。称量精确度:骨料为±1.0%;水、水泥和外加剂为±0.5%。 (6)掺外加剂时,掺入方法应按照有关规定。 (7)拌制混凝土所用的各种用具(入搅拌机、拌合铁板和铁铲、抹刀等),应预先用水湿润,使用完毕后必须清晰安静,上面不得有混凝土残渣。 (8)使用搅拌机半只混凝土时,应在拌合前预拌适量的砂浆进行刷膛(所用砂浆或混凝土配合比应与正式拌合的混凝土配合比相同),使搅拌机壁粘附一层砂浆,以避免正式拌合时水泥砂浆的损失。机多余的砂浆或混凝土倒在铁板上,使拌合铁板也粘附薄层砂浆。 (9)设备:1)搅拌机:容积30~100L,转速为18~22r/min。)磅秤:称量100kg,感量50g;台磅:称量10kg,感量5g;天平:称量1kg,感量0.5g(称量外加剂用)。3)铁板:拌合用铁板,尺寸不宜小于1.5m*2.0m,厚度3~5mm。4)铁铲、抹刀、坍落度筒、刮尺、容器等。 (10)操作步骤 1)人工拌合法:将称好的砂料、水泥放在铁板上,用铁铲将水泥和砂料翻拌均匀,容后加入称好的粗骨料(石子),再将全部拌合均匀。将拌合均匀的拌合物堆成圆锥形,在中心作一个凹坑,将称量好的水(约一半)倒入凹坑中,勿使水溢出,小心拌合均匀。再将材料堆成圆锥形作一凹坑,倒入剩余的水,继续拌合。每翻一次,用铁铲在全部拌合物面上压切一次,翻拌一版不少于6次。拌合时间(从加水算起)随拌合物体积不同,宜接如下规定控制:拌合物体积在30L以下时,拌合4~5min;体积在30~50L时,拌合5~9min;体积超过50L 时,拌合9~12min。混凝土拌合物体积超过50L时,应特别注意拌合物的均匀性。 2)机械拌合法:按照所需数量,称取各种材料,分别按石、水泥、砂依次装入料斗,开动机器徐徐将定量的水加入,继续搅拌2~3min(或根据不同情况,按规定进行搅拌),将混凝土拌合物倾倒在铁板上,再经人工翻拌两次,使拌合物均匀一致后用做实验。 4.混凝土拌合物取样后应立即进行试验。试验前混凝土拌合物应经人工略加翻拌,以保证质量均匀。 三、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轻骨料配合比设计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轻骨料混凝土是用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和水泥配制成的混凝土,其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按用途可分为三类:强度LC5.0,密度小于800kg/m3的称为保温轻骨料混凝土;强度LC5.0~15,密度800~1400kg/m3的称为结构保温轻骨料混凝土;强度LC15~60,密度1400~1900 kg/m3的称为结构轻骨料混凝土。 轻骨料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1.水泥 一般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及粉煤灰水泥。 2.轻骨料 轻粗骨料——粒径在5mm以上,堆积密度小于1000kg/m3; 轻细骨料——粒径不大于5mm,堆积密度小于1200kg/m3。 轻骨料按原料来源分有三类: (1)工业废料轻集料——如粉煤灰陶粒、膨胀矿渣珠、自燃煤矸石、煤渣及其轻砂。 (2)天然轻集料——如浮石、火山渣及其轻砂。 (3)人造轻集料——如页岩陶粒、粘土陶粒、膨胀珍珠岩集料及其轻砂。 轻骨料的堆放和运输应符合下列要求: (1)轻骨料应按不同品种分批运输和堆放,避免混杂。 (2)轻骨料运输和堆放应保持颗粒混合均匀,减少离析。采用自然级配时,其堆放高度不宜超过2m,并应防止树叶、泥土和其他有害物质混入。 (3)轻砂在堆放和运输时,宜采取防雨措施。 在气温5℃以上的季节施工时,可根据工程需要,对轻粗骨料进行预湿处理。预湿时间可根据外界气温和来料的自然含水状态确定,一般应提前半天或一天对骨料进行淋水、预湿,然后滤干水分进行投料。在气温5℃以下时,不宜进行预湿处理。

3.水 一般采用自来水。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在满足使用功能的条件下确定施工时所用的、合理的轻骨料混凝土各种材料用量。为满足设计强度和施工方便的要求,并使混凝土具有较为理想的技术经济指标在进行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主要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满足轻骨料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与表观密度等级 2.满足轻骨料混凝土拌和物施工要求的和易性; 3.满足轻骨料混凝土在具体条件下要考虑的特殊性能; 4.在满足设计强度等级和特殊性能的条件下节能降耗满足经济性要求。 配合比基本参数的选择 (1)水泥强度和用量选择 工程实践证明适当增加水泥用量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在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未达到给定骨料的强度顶点以前水泥用量平均增加20%时胫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可提高10%。 (2)用水量和有效水灰比的确定 轻骨料的吸水率较大与普通水泥混凝土中的骨料不同。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有效用水量与水泥用量之比称为轻骨料混凝土的有效水灰比。有效水灰比要按轻骨料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要求进行选择不能超过构件和工程环境规定的最大许可水灰比若超过要根据规定的最大许可水灰比进行选用。 (3)轻骨料的表观密度和强度的确定 用大粒级的轻骨料配制的轻混凝土其强度通常较低。为克服其缺点,可在混凝土拌和物中减小骨料的最大粒径或掺入适量的砂。此法尽管增加了轻骨料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但只要混凝土表观密度在规定值以下配制高等级轻骨料混凝土能为便于掌握各种轻骨料配制成的轻骨料混凝土可能达到的技术性能指标。 (4)粗细骨料总体积的确定 它是用松软表观密度法进行配合比设计的细骨料的品种以及混凝土的一个重要参数。粗细骨料总体积主要与粗骨料的粒型细骨料的品种以及混凝土的内部户结构因素相关。 轻集料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为了使所配制的混凝土具有

(整理)轻骨料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

以天然多孔轻骨料或人造陶粒作粗骨料,天然砂或轻砂作细骨料,用硅酸盐水泥、水和外加剂(或不掺外加剂)按配合比要求配制而成的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的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具有密度小、保温性好、抗震性好,适用于高层及大跨度建筑。轻骨料混凝土按细骨料不同,又分为全轻混凝土和砂轻混凝土。[1]采用轻砂做细骨料的,称为全轻混凝土;由普通砂,或部分轻砂做细骨料的,称为砂轻混凝土。 中文名称:轻骨料混凝土 英文名称:light aggregate concrete 定义:由天然轻骨料(如浮石)或人造轻骨料(如陶粒)或工业废料轻骨料(如矿渣珠)加水泥和水拌制成的重度小于18—19.5kN/m3的混凝土。 应用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材料(二级学科);建筑材料(水利)(三级学科) 轻骨料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1)水泥一般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及粉煤灰水泥。 (2)轻骨料 轻粗骨料——粒径在5mm以上,堆积密度小于1000k8/m^3; 轻细骨料——粒径不大于5mm,堆积密度小于1200k8/m^3。 轻骨料按原料来源分有三类: ①工业废料轻骨料——如粉煤灰陶粒、膨胀矿渣珠、自燃煤矸石、煤渣及其轻砂。 ②天然轻骨料——如浮石、火山渣及其轻砂。 ③人造轻骨料——如页岩陶粒、黏土陶粒、膨胀珍珠岩骨料及其轻砂。 轻骨料的堆放和运输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轻骨料应按不问品种分批运输和堆放,避免混杂。 ②轻粗骨料运输和堆放应保持颗粒混合均匀,减少离析。采用自然级配时,其堆放高度不宜超过2m,并应引方止树叶、泥土和具他有害物质混入。 ③轻砂在堆放和运输时,宜采取防雨措施, 在气温5℃以上的季节施工时,可根据工程需要,对轻粗竹料进行预湿处理。预湿时间可根据外界气温和来料的自然含水状态确定,一般应提前半天或一天对骨料进行淋水、预湿,然后滤干水分进行投料。在气温5℃以下时,不宜进行预湿处理, (3)水要求同普通混凝土。

混杂纤维在喷射混凝土中的研究

混杂纤维在喷射混凝土中的研究 焦红娟刘丽君史小兴 (北京中纺纤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25) 摘要:本文详细研究了不同掺量的有机仿钢丝纤维(简称仿钢纤维)、钢纤维以及仿钢纤维和钢纤维混杂对喷射混凝土性能的改善。研究结果表明:混杂纤维比单纯的仿钢纤维和钢纤维混凝土有更好的韧性和延性,在混凝土拌和性能方面仿钢纤维和混杂纤维表现出比钢纤维更好的和易性,更适合于隧道喷射混凝土工程。 关键词:有机仿钢丝纤维、钢纤维、混杂纤维、弯曲韧度指数 1、前言 喷射纤维混凝土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分布均匀且离散的纤维,依靠压缩空气将纤维混凝土高速喷射到结构的表面,快速凝固后形成支护壳体。纤维混凝土中乱向分布的短纤维主要作用是阻碍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扩展和阻滞宏观裂缝的发生和发展。在受荷(拉、弯)初期,水泥基料与纤维共同承受外力,当混凝土开裂后,横跨裂缝的纤维成为外力的主要承受者。在基体的受拉边缘和裂缝尖端,传递的力受到纤维的约束,并由集中受力变成分散受力,阻止了基体中裂纹的扩展和张开,且纤维在拔出过程中能够吸收大量的能量,其韧性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纤维掺入混凝土中,能显著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韧性,可以在地下及隧道工程中,代替现浇钢筋混凝土、挂网喷混凝土支护。文中是针对某大型水电站喷射纤维混凝土技术工艺进行的专门研究,试验研究对工程有很好的指导作用。2、试验过程 2.1原材料 试验采用北京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水泥,28天胶砂抗压强度57.8MPa、抗折强度10.1MPa;使用曲寨II级粉煤灰,细度11.6%、烧失量0.47%、需水量比98%;硅粉为青海西宁山川铁合金厂生产,比表面积195000m2/kg;选用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SK-10A聚羧酸减水剂,1.5%掺量减水率32.5%。 骨料采用北京的河砂和石灰石碎石,河砂细度模数2.5,碎石粒径5~10mm。砂率为65%时混杂骨料级配见表3.1: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取样及试样的制备、稠度试验 1总则 1.0.1为进一步规范混凝土试验方法,提高混凝土试验精度和试验水平,并在检验或控制混凝土工程或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质量时,有一个统一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制定 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包括取样及试样制备、稠度试验、凝结时间试验、泌水与压力泌水试验、表观密度试验、含气量试验和配合比分析 试验。 1.0.3按本标准的试验方法所做的试验,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委托单位提供的内容: 1)委托单位名称; 2)工程名称及施工部位; 3)要求检测的项目名称; 4)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以及混凝土配合比; 5)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2检测单位提供的内容: 1)试样编号; 2)试验日期及时间; 3)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及编号; 4)环境温度和湿度; 5)原材料的品种、规格、产地和混凝土配合比及其相应的试验编号; 6)搅拌方式; 7)混凝土强度等级; 8)检测结果;

2取样及试样的制备 2.1取样 2.1.1同一组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应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取样。取样量应多于试验所需量的1.5倍;且宜不小于20L。 2.1.2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宜采用多次采样的方法。一般在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的约1/4处、1/处和3/4处之间分别取样,从第一次取样到最后一次取样不宜超过15min,然后人工搅拌均匀。 2.1.3从取样完毕到开始做各项性能试验不宜超过5min。 2.2试样的制备 2.2.1在试验室制备混凝土拌合物时,拌合时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5℃,所用 材料的温度应与试验室温度保持一致。 注:需要模拟施工条件下所用的混凝土时,所用原材料的温度宜与工现场保持一致。 2.2.2试验室拌合混凝土时,材料用量应以质量计。称量精度骨料为±1%;水、水泥、 掺合料、外加剂均为±0.5%。 2.2.3混凝土拌合物的制备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中的有关 规定。 2.2.4从试样制备完毕到开始做各项性能试验不宜超过5min。 2.3试验记录 2.3.1取样记录应包括下列内容: 1取样日期和时间; 2工程名称、结构部位; 3稠度试验 3.1坍落度与坍落扩展度法 3.1.1本方法适用于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坍落度不小于10mm的混凝土拌 合物稠度测定。

LC25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制技术

LC25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制技术 【中国水泥网】作者:武永琦单位: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2006-07-12】 摘要:本文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研究强度等级LC25的预拌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制技术,并简要介绍了轻骨料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1 引言 轻骨料混凝土具有轻质、高强、保温和耐火等优点,并且变形性能良好。轻骨料混凝土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在满足强度及其它性能要求的同时可大幅度减轻结构物的 自重,利用这一特性,在一些特殊的结构中轻骨料混凝土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北京市轻骨料混凝土已逐渐应用于高层建筑结构中,并发挥其优良的作用。为满足一些工程的特殊要求,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并在科研、设计单位的大力协助下,我们成功配制出密度等级1400 kg/m3,强度等级LC25的预拌轻骨料混凝土,并被成功应用于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为使轻骨料混凝土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总结和推广,产生更大效益,特撰写本文对该技术的的研究及施工应用情况作一介绍。 2 原材料 2.1 轻粗集料 陶粒采用天津武清生产的粘土陶粒,其性能指标见表1。 表 1 粘土陶粒的性能指标 陶粒种 类密度等级公称粒径 (mm) 松散堆积密度 (kg/m3) 颗粒表观密度 (kg/m3) 吸水率 (%) 筒压强度 (MPa) a 600 5-16 564 960 9.5 3.4 b 700 5-16 628 1020 9.2 3.9 c 800 5-16 785 1180 9.0 4.3 2.2 轻细集料 轻细集料采用天津武清生产的粘土陶砂,其性能指标见表2。

表 2 陶砂的性能指标 公称粒径 (mm) 密度等级细度模数松散堆积密度 (kg/m3) 颗粒表观密度 (kg/m3) 吸水率 (%) 0-5 800 3.4 774 1130 7.7 2.3 黄砂 选用永定河水系质量合格,级配合理的中砂。其表观密度2680kg/m3,容重1510kg/m3,细度模数2.5,含泥量1.4%,泥块含量0.3%。 2.4 水泥 选用唐山冀东水泥厂生产的盾石牌P.O42.5R低碱水泥,其主要物理化学性能见表3。 表 3 水泥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能 细度 (%) (R+80μm) 比表 面积 (cm2/g) 密度 (g/cm3) MgO (%) SO3 (%) 碱含量 (%) 抗压强度 (MPa) 3d 28d 抗折强度 (MPa) 3d 28d 2.4 3650 3.10 1.45 2.49 0.49 27.8 59.5 5.6 8.8 2.5 粉煤灰 选用北京市三热电达信公司生产的优质Ⅱ级磨细粉煤灰,其密度2.42g/cm3,需水量比98%,45μm方孔筛筛余9.9%,粉煤灰的化学成分见表4。 表 4 粉煤灰的化学成分 SiO2Al2O3Fe2O3CaO SO3MgO K2O Na2O Loss 56.61 21.73 9.80 4.77 0.80 2.22 2.63 0.68 0.76 2.6 混凝土外加剂 选用北京兴宏光建材厂生产的复合型萘系高效减水剂WDN—7。其含固量为38%,掺量2.0%~2.5%,减水率24%,7d抗压强度比156%,28d抗压强度比137%。

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 轻混凝土是指表观密度小于1950kg/m3的混凝土。可分为轻集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和无砂大孔混凝土三类。轻混凝土的主要特点为: 1.表观密度小。轻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其表观密度一般可减小1/4~3/4,使上部结构的自重明显减轻,从而显著地减少地基处理费用,并且可减小柱子的截面尺寸。又由于构件自重产生的恒载减小,因此可减少梁板的钢筋用量。此外,还可降低材料运输费用,加快施工进度。 2.保温性能良好。材料的表观密度是决定其导热系数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轻混凝土通常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降低建筑物使用能耗。 3.耐火性能良好。轻混凝土具有保温性能好、热膨胀系数小等特点,遇火强度损失小,故特别适用于耐火等级要求高的高层建筑和工业建筑。 4.力学性能良好。轻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较小、受力变形较大,抗裂性较好,能有效吸收地震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故适用于有抗震要求的建筑。 5.易于加工。轻混凝土中,尤其是多孔混凝土,易于打入钉子和进行锯切加工。这对于施工中固定门窗框、安装管道和电线等带来很大方便。 轻混凝土在主体结构的中应用尚不多,主要原因是价格较高。但是,若对建筑物进行综合经济分析,则可收到显著的技术和经济效益,尤其是考虑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节能效益,其技术经济效益更佳。 一、轻骨料混凝土 用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和水泥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其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称为轻骨料混凝土。当粗细骨料均为轻骨料时,称为全轻混凝土;当细骨料为普通砂时,称砂轻混凝土。 (一)轻骨料的种类及技术性质 1.轻骨料的种类。凡是骨料粒径为5mm以上,堆积密度小于1000kg/m3的轻质骨料,称为轻粗骨料。粒径小于5mm,堆积密度小于1200kg/m3的轻质骨料,称为轻细骨料。 轻骨料按来源不同分为三类:①天然轻骨料(如浮石、火山渣及轻砂等);②工业废料轻骨料(如粉煤灰陶粒、膨胀矿渣、自燃煤矸石等);③人造轻骨料(如膨胀珍珠岩、页岩陶粒、粘土陶粒等)。 2.轻骨料的技术性质。轻骨料的技术性质主要有松堆密度、强度、颗粒级配和吸水率等,此外,还有耐久性、体积安定性、有害成分含量等。

轻骨料混凝土

2混凝土技术 2.1高耐久性混凝土 高耐久性混凝土是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的优化,并采用优质矿物微细粉和高效减水剂作为必要组分来生产的具有良好施工性能,满足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耐久性非常优良的混凝土。 1.主要技术内容 (1)原材料和配合比的要求 1)水胶比(W/B )≤0.38。 2)水泥必须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水泥,如硅酸盐水泥,普硅硅酸盐水泥或复合硅酸盐水泥,不得选用立窑水泥。 3)粗骨料的压碎指标值≤10%,D max ≤25mm,采用15~25mm 和5~15mm 二级配合,饱和吸水率<2.0%,且无碱活性。 4)采用优质矿物微细粉和高效减水剂是高耐久性混凝土的特点。矿物微细粉宜采用硅粉、粉煤灰、磨细矿渣及天然沸石粉等,所用的矿物微细粉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且宜达到优品级。矿物微细粉等量取代水泥的最大量一般为,硅粉≤10%,粉煤灰≤30%,矿渣≤50%,天然沸石粉≤10%,复合微细粉≤50%。 5)配合比设计强度应符合以下公式: σ645.1,,+k cu o cu f f > 式中:o cu f ,——混凝土配置强度(MPa ); k cu f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MPa ) ; σ——强度标准差,无统计数据时,商品混凝土可取5.5~6.5MPa 。 (2)耐久性设计的要求 1)处于常规环境的混凝土结构,满足所处的环境条件下服役年限提出的要求。 如抗碳化耐久性要求 B W /≤%3.3883.5?? ? ??+?t a C

式中:W/B——水胶比; C——钢筋保护层厚度(cm); a——碳化区分系数,室内1.7,室外1.0; t——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2)对于处于严酷环境的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工程所处环境条件,应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50467进行耐久性设计,考虑的环境劣化因素有: ①抗冻害耐久性要求:a)根据不同冻害地区确定最大水胶比;b)不同冻害地区的耐久性指数k;c)受除冰盐冻融循环作用时,应满足单位剥蚀量的要求;d)处于有冻害环境的,必须掺入引气剂,引气量应达到4%~5%。 ②抗盐害的耐久性要求:a)根据不同盐害环境确定最大水胶比;b)抗Cl-的渗透性、扩散性,应以56d龄期,6h总导电量(库仑)确定,一般情况下,氯离子渗透性应属非常低范围(≤800库仑);c)混凝土表面裂缝宽度符合规范要求。 ③抗硫酸盐腐蚀的耐久性要求:a)用于硫酸盐侵蚀较为严重的环境,水泥中的C3A<5%;C3S<50%;b)根据不同硫酸盐腐蚀环境,确定最大水胶比;c)胶砂试件的膨胀率<0.34%。 ④抑制碱—骨料反应有害膨胀的要求:a)混凝土中碱含量<3.0㎏/m3;b)在含碱环境下,要采用非碱活性骨料。 2.技术指标 (1)工作性 坍落度≥200mm;扩展度≥550mm;倒筒时间≤15s;无离析泌水现象;黏聚性良好;2h 坍落度损失小于30%,具有良好的充填模板和钢筋通过性能。 (2)力学性能 抗压强度等级≥C40;体积稳定高,收缩小,弹性模量与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 (3)耐久性 按主要技术内容中的耐久性技术指标控制,结合工程情况也可参照《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中提出的指标进行控制;耐久性试验方法可采用《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规定的方法,主要有: 盐冻试验方法; 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方法; 抗硫酸盐腐蚀试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