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2020~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与前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②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③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④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

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⑤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选自2020年11月26日《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传统中国,《朱子读书法》作为一本讨论如何读书的书籍,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B. 古人认为读书如果只是“辞章记诵”,就背离了读书的本意,因为其目的是猎取功名。

C. 只有了解作者的语境、品性、意图,以古人为师,进行自我治理,才能够把书读进去。

D. 读书要能“出乎其外”,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作为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简述古人读书之法的演进过程,阐明古人读书不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是为了“存心复性”“学以成人”“经世致用”。

B. 文章在二、三两段引述陈善和王国维的观点,从不同角度分别对“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读书方法作了介绍和阐释。

C. 第四段具体分析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过程中读书人的角色定位,并指出读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一些要求。

D. 文章先概述古人的读书之法,然后层层递进,重点分析了“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方法的内涵、做法、特色和影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对读书方法的探讨,《朱子读书法》《读书分年日程》《五经读法》等著作有传承关系,继而陈善又总结出“读书须知出入法”。

B. 善于读书的人应当做到两点:首先能够走进书里,“见得亲切”;然后熟悉作者语境和个人品性,消化所读之书,实现经世致用。

C. 孟子提倡士人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由此可以看出,他对“入乎其

内”“出乎其外”的读书方法是非常赞同的。

D. 明代选择《四书章句集注》作为教科书,按照系统做法反复训练,以期达到“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体现了鲜明的儒学特色。

【答案】1. B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古人认为,把“辞章记诵”的读书方法作为猎取功名的手段背离了读书的本意;而不是认为“辞章记诵”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故本题选B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A项,“古人读书不是为了获取知识”错,原文是“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故本题选A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陈善是南宋人,他的《扪虱新话》要早于《读书分年日程》等著作;B“熟悉作者语境和个人品性”应是“见得亲切”的前提;C孟子是前人,陈善是后人,所以“对……非常赞同”不当。故本题选D项。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欢宴

申平

那场欢宴是从晌午开始的,一直持续到晚上,又持续到深夜……

大块吃肉,大碗喝劣质酒,人人肚儿圆,个个脚步趔趄。全村的大人小孩,几乎都进入

了一种癫狂状态。他们说,吃了这顿饭,就是死都值了。

过节,生产队杀了一头二百多斤重的猪,却不料是头豆猪①。

队长一屁股坐到地上,长长地叹息一声,脑袋就往裤裆里一点点地扎下去,扎下去,许

久也不作声。

众人缓过神来,先是小声,后是大声地议论起来,他们其实都是在给队长出主意呢。最后,知青②张黎的意见占了上风。

张黎说:“埋掉吧,只能忍痛埋掉。书上说了,人要是吃了豆猪肉,首先会得绦虫病,肠子多长它就多长,每天跟你争吃喝。要不就得囊虫病,虫卵会钻入肠壁,经血液带到全身,在肌肉里长出一个个像米粒一样的囊肿,囊虫可寄生在人的心脏、大脑、眼睛里,没法儿治。”

人们听得悚然,一起低头看着队长。

队长的脑袋终于从裤裆里一点点升起来,脸色煞白像是生了一场大病。他的眼睛在人群

里找到了张黎,然后骂道:“张黎,你说话倒挺轻巧。怪不得你他妈的总也抽调不上去!”

张黎的脸腾地红了,他大喊:“队长你骂人!我告诉你,我说的都是科学!”

队长跳起身,冲张黎吼道:“科学,科学能当饭吃?队里辛辛苦苦养了这头猪,大家都

眼巴眼望地等着分肉解馋呢,你说埋就给埋了?”

张黎往后退了几步,嘟嘟囔囔地说:“我这只是提个建议……”

队长把手倒背起来,走了几圈,样子就像个决战疆场的将军。他突然举起一只手,在空

气中直劈下去,声音也有点发劈:“肉,就不分了!去架大锅吧,把猪收拾好都给我炖上!不怕死的,就吃;怕死的,随便!”

一锤定音!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到了晌午,大锅里就飘出阵阵香味了。随后又

加入了不少干白菜,最后把灌好的血肠放进去煮,香气渐渐溢满了全村。饥饿的人们,一年

到头很少吃到荤腥的人们,纷纷拿着碗筷,吞咽着口水向队部快步走来。

张黎和几个有点儿文化的青年人也来了,但是他们空着手,只是站在一边看,脸上分明

写满嘲讽。众人却不看他们,只管盯住大锅,眼睛里恨不能长出手来。

张黎说:“大家千万不能吃啊!喝汤都不行,弄不好全村都成米心人!惨了!”

就有不少人犹豫起来,眼神里多出了恐惧。

队长这时用勺子敲打着锅盖说:“都听着啊!今天随便吃,但是丑话说到前头,要是真

吃出了什么毛病,可别怨我!我先带个头。老子就不信,那些虫子这么煮还能活着。再说死

生由命!”队长说着,用刀切下一大块血肠来,在两只手里来回倒凉着,咔嚓就是一大口,只嚼了三五下,就吞咽下去,闭上眼睛极其沉醉地说:“我的妈,真他妈香啊!”

第二个动手的是杀猪的老莫,一个老光棍儿。他手里拿着一个大海碗,上前就捞出一大块方子肉来。他就像一头饿狼一样,也不怕烫,更不怕肉肥,他也不知道把挂在肉上的米粒子挑一挑,张开大嘴就啃,就像饿死鬼托生的一样!只一眨眼的功夫,那块足有二斤重的肉已经在他肚里了。

两个人一带头,众人呼啦一下子全都围了上去,有抢血肠的,有抢干白菜的,有抢肉的,一时间,吸吸溜溜的吹气声,吧唧吧唧的咀嚼声,咕咚咕咚的吞咽声,响彻了队部上空。大家都不说话了,只是一门心思地狼吞虎咽。

张黎和那几个小青年看着眼前的景象,也吞咽起口水来。

终于,一个青年说:要不,咱们也去少吃点?把米粒子往外挑挑呗。他说着,走过去,切了一段血肠,就那么用手拿着吃起来。

又有一个青年动摇了。他对张黎说:太馋人了!不能都便宜了他们吧?吃了不一定有事,不吃可是吃亏。他也走过去,切了一块肉,小心翼翼地吃起来。

最后只剩下张黎一个人,在那里站着。他呜呜噜噜地说:你们吃吧,吃吧!知道后悔的时候什么都晚了,你们这些人啊!说罢,转身要走。

这时,队长使了个眼色,就有两个人切了一块血肠追了上去。他们一个抓住张黎的手,一个按住他的头,把血肠强行往他嘴里塞。张黎起初还使劲闭着嘴反抗着,可是后来,也不知道他是屈服于蛮力还是屈服于香气,反正血肠进了他的嘴,而且他的嘴巴开始缓慢蠕动起来。满场的人竟然一片欢呼。

张黎眼里却有泪水滚落下来……

(选自2020年第6期《百花园》,有删改)【注释】①豆猪:又叫“米猪”,体内有囊虫寄生的猪。因囊虫为黄豆大小的囊泡,所以叫豆猪。②知青:知识青年。指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到70年代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中或高中教育。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欢宴”为题,描写了极度饥饿的村民争食病猪肉的场景,揭示了热闹场面背后的深重苦难,表现了作者对民众的同情和对那个特殊年代的反思。

B. 开头两段采用倒叙手法,从持续时间、人的吃相角度描写“欢宴”的场面。一方面呼应题目中的“欢”字;另一方面,设置悬念,增强了小说的吸引力。

C. 文中画线部分从人物动作和声音两个角度描摹大家争吃豆猪肉的场面,喧闹而夸张,意在表现人们在饥饿中不顾尊严而失态的情形,极言饥饿程度之深。

D. 小说虽然只描写了一个场景,但由于精心设计了几处波折,并未让人感到单调平淡。同时,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形象地揭示了愚昧和文明之间的冲突。

5. 请结合文本简要梳理队长的心理变化。

6. 文章最后,张黎为什么在满场人的一片欢呼中,“眼里却有泪水滚落下来”?

【答案】4. D 5. ①发现期盼已久、将要成为美餐的猪是头豆猪时,队长极度失望和沮丧;②村民在张黎劝说下迟疑动摇时,队长意识到自己的作用和责任,由徘徊犹豫变得果断而坚定;③队长让人强制张黎吃肉,既是有意捉弄,也含有关爱之情。此时,队长已表现出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

6. ①由先前的坚持到因饥饿而屈从,张黎为失去面子和尊严而流泪;②村民因饥饿和生存而违反科学常识,张黎出于对村民苦难的同情而流泪;③作为知识青年,自己无力改变他人和现状,为个人的渺小和无奈而流泪。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D项,“揭示了愚昧和文明之间的冲突”错,与主题不符。故本题选D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请结合文本简要梳理队长的心理变化。”本题考查欣赏作品中人物形象。这道题考的是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阅读小说,找到有关队长言行、神态的描写,通过这些任务描写手法分析队长的心理变化过程。“队长一屁股坐到地上,长长地叹息一声,脑袋就往裤裆里一点点地扎下去,扎下去,许久也不作声。”这句话反映了队长发现期盼已久、将要成为美餐的猪是头豆猪时,他极度失望和沮丧的心理。“队长的脑袋终于从裤裆里一点点升起来,脸色煞白像是生了一场大病。”“队长跳起身,冲张黎吼道:‘科学,科学能当饭吃?队里辛辛苦苦养了这头猪,大家都眼巴眼望地等着分肉解馋呢,你说埋就给埋了?’“队长把手倒背起来,走了几圈,样子就像个决战疆场的将军。他突然举起一只手,在空气中直劈下去,声音也有点发劈:‘肉,就不分了!去架大锅吧,把猪收拾好都给我炖

上!不怕死的,就吃;怕死的,随便!’”以上队长的表现,表明村民在张黎劝说下迟疑动摇时,队长意识到自己的作用和责任,由犹豫而变得果断坚定的心理变化。“队长使了个眼色,就有两个人切了一块血肠追了上去。……”队长让人强制张黎吃肉,有捉弄之意,也有关爱之情。还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

【6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文章最后,张黎为什么在满场人的一片欢呼中,‘眼里却有泪水滚落下来’?”本题考查分析和理解小说结尾的丰富意蕴。分析小说的结尾,要结合小说情节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揭示等方面分析。本篇小说描写了极度饥饿的村民争食病猪肉的场景,在吃病猪之前,张黎告知村民病猪不能食用。在村民们都抢吃猪肉时,“最后只剩下张黎一个人,在那里站着。”“他呜呜噜噜地说:你们吃吧,吃吧!知道后悔的时候什么都晚了,你们这些人啊!说罢,转身要走。”这表明他坚持不吃病猪肉。但是“张黎起初还使劲闭着嘴反抗着,可是后来,也不知道他是屈服于蛮力还是屈服于香气,反正血肠进了他的嘴,而且他的嘴巴开始缓慢蠕动起来。满场的人竟然一片欢呼。”这时候,“张黎眼里却有泪水滚落下来”。此时张黎为什么流泪?是因为:他对自己屈从吃病猪肉而流下了失去尊严的泪;对村民们苦难的生活和命运的同情的泪;作为知识青年,自己无力改变他人和现状,为个人力量的渺小流下了无奈的泪。本题就此分析,抓住张黎流泪的原因分点回答。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今日世界,一部汽车的组装需要各大洲20多个经济体提供零件,一架客机更需要1500多个大公司和1.5万家中小企业的协力。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被遗忘的角落”,也没有任何企业会拒绝发展的重大机遇。可以说,对于企业,参加进博会绝不是一时之计,而是拓展中国市场、寻找发展蓝海市场的必然之举。对于中国,主动扩大进口也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共同发展的长远考量。

“未来是什么样子?”进博会上的不少企业,都在尝试用最新的产品、前沿的科技、精心的设计,给出自己的解答。“会飞的汽车”引发未来交通方式的遐想,乒乓球机器人拓宽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比WiFi快100倍的LiFi技术让人期待,还有世界上最小的心脏起搏器、最薄的血压仪、最快的免疫分析仪……因为进博会,我们进一步打开了对“美好生活”的想象,思考与探索通往未来的更多方式。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开放合作不仅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现实需求,更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要求。

(摘编自2020年11月9日《人民日报》)材料二: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1月11日报道,从各个领域看,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成交额最高,达164.6亿美元;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排名第二,成交126.8亿美元;汽车展区排第三,达119.9亿美元。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受访时分析,相信企业公布的订单数据是未来几年的采购意向,最终落实的具体采购项目,还得看未来市场的供需情况。他认为:“无论进博会出炉什么样的数据,都不用太过关注……重要的是中国扩大进口的国家战略不会动摇,外贸数据也显示,中国国内市场的需求依然强劲。”

另据西班牙《五日报》网站11月8日报道,中国领导人在上海举行的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宣布了未来15年中国逾40万亿美元的进口目标,其中尤以技术产品进口为主。由此可见,技术进步已经成为中国的优先任务。

(摘编自2020年11月12日参考消息网)材料三:

1957年,中国在广东举办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现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反映了中国当时对于发展对外贸易的迫切需求,并逐渐成为“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的生动写照。1997年在厦门开始举办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反映了当时中国对于吸引外资的巨大需求。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节点上,中国举办进博会既反映了消费已经超过出口和投资,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主动力的现实,也表明了中国向世界更加开放的姿态。李克强总理在2020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致辞中透露,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60%,中国经济增长的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举办,加速了中国商品“走出去”进程,推动了中国外贸各领域改革和外贸结构升级,开启了“中国制造”的时代。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举办,为各

地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提供了通道,进而在全球资金的支持下,“中国制造”结合自身优势一举铸就了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现在,进博会的举办将助推中国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放,尤其在出入境、知识产权保护、金融等各领域形成“以开放促改革”的新格局,为全球商品进入中国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推动中国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

(摘编自2020年11月4日《北京青年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汽车、客机的生产看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愿被遗忘,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愿错过发展机遇。

B. 进博会上展示出的最新的产品、前沿的科技、精心的设计,都是一些企业对“未来是什么样子”的独特解答。

C. 王军之所以认为不用太关注进博会的数据,是因为了解中国扩大进口的国家战略不会动摇比掌握数据更重要。

D. 进博会的各个领域的成交额可以客观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正在实现从出口、投资到消费的重大转变。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办进博会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拓展中国市场,寻找发展蓝海市场,也体现了中国对今后发展的长远考量。

B. 《联合早报》和《五日报》通过较为详实的数据报道了进博会,均认为进博会的成交重点放在了技术领域。

C. 中国在不同时期举办不同主题的国际经贸活动,都反映了中国经济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需求和特点。

D. 材料三反映出了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中国制造”到“世界工厂”,再到“世界市场”的角色变化。

9. 综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举办进博会对中国的意义。

【答案】7. C 8. B

9. ①进一步打开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思考与探索通往未来的更多方式;②落实扩大进口的国家战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③助推中国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放,形成“以开放促改革”新格局。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强加因果。阅读原文可知,前后句并没有因果关系。故本题选C项。【8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曲解文意,《五日报》的报道只是表明未来15年中国的进口目标是以技术产品进口为主,而未提及进博会的成交重点。故本题选B项。

【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综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举办进博会对中国的意义。”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三则材料,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概括提取答案。材料一中说,“因为进博会,我们进一步打开了对‘美好生活’的想象,思考与探索通往未来的更多方式。”材料二中说,“重要的是中国扩大进口的国家战略不会动摇,外贸数据也显示,中国国内市场的需求依然强劲。”概括地说就是:落实扩大进口的国家战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材料三中说,“进博会的举办将助推中国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放,尤其在出入境、知识产权保护、金融等各领域形成‘以开放促改革’的新格局,为全球商品进入中国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推动中国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简而言之,举办进博会为全球商品进入中国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推动中国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根据以上筛选,可分三个方面回答本题。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通读全文,整体感知。②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范围。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对材料进行比较辨别,分类整理选取关键词或句子(去否定,留肯定;去实例,留结论;去表象,留本质;分清主次,辨别有关和无关等)。转化信息时,要紧扣题意,选择正确的句式作答,不可机械照抄原文的句子,也不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作答,可以再保留关键信息的前提下换一种表述方式(转侧面为正面)。④答题原则:列点分条陈述,依据分值答题。熟记一些常用的答题熟语,并合理利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建封,字本立,兖州人。祖仁范,洪州南昌县令,贞元

..初赠郑州刺史。父玠,少豪侠,轻财重士。安禄山反,令伪将李庭伟率蕃兵胁下城邑,至鲁郡;太守韩择木具礼郊迎,置于邮馆。玠率乡豪张贵、孙邑、段绛等集兵将杀之。择木怯懦,大惧;唯员外司兵张孚然其计,遂杀庭伟并其党数十人,择木方遣使奏闻。择木、张孚俱受官赏,玠因游荡江南,不言其功。以建封贵,赠.秘书监。

大历初,道州刺史裴虬荐建封于观察使韦之晋,辟为参谋,奏授左清道兵曹,不乐吏役而去。滑亳节度使令狐彰闻其名,辟之;彰既未曾朝觐,建封心不悦之,遂投刺于转运使刘晏,自述其志,不愿仕于彰也。晏奏试大理评事,勾当军务。岁余,复罢归。

初,建中年,李洧以徐州归附。洧寻卒,其后高承宗父子、独孤华相继为刺史。为贼侵削贫困不能自存又咽喉要地据江淮运路朝廷思择重臣以镇者久之。贞元四年,以建封为徐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徐泗濠节度、支度营田观察使。既创置军伍,建封触事躬亲;性宽厚,容纳人过误,而按据纲纪,不M妄曲法贷人。每言事,忠义感激,人皆畏悦。七年,进位检校礼部尚书。十二年,加检校右仆射。十三年冬,入觐京师,德宗礼遇加等,特以双日开延英召对,又令朝参入大夫班,以示殊宠。

建封在徐州十年,军州称理。复又礼贤下士,无贤不肖,游其门者,皆礼遇之,天下名

士向风延颈,其往如归。贞元时,文人如许孟容、韩愈诸公,皆为之从事

..。

十六年,遇疾,连上表.请速除代,方用韦夏卿为徐泗行军司马。未至而建封卒,时年六十六,册赠司徒。

(选自《旧唐书·张建封传》,有改动)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为贼侵削贫困/不能自存/又咽喉要地/据江淮运路/朝廷思择重臣/以镇者久之

B. 为贼侵削/贫困不能自存/又咽喉要地/据江淮运路/朝廷思择重臣/以镇者久之

C. 为贼侵削贫困/不能自存/又咽喉要地/据江淮运路/朝廷思择重臣以镇者久之

D. 为贼侵削/贫困不能自存/又咽喉要地/据江淮运路/朝廷思择重臣以镇者久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贞元是唐德宗年号。年号始于汉武帝,后也用年号称呼皇帝,如“崇祯帝”“乾隆帝”。

B. 赠指朝廷对已死的官员或其亲属追封爵位官职,如文中追赠张建封父亲为秘书监。

C. 从事又称从事掾,多指汉以后州郡长官自辟的僚属,文中的“为之从事”即为此意。

D. 表是臣子向帝王逐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多带有抒情色彩,如《出师表》《陈情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建封颇有声名,受人看重。韦之晋延请他为幕宾,令狐彰授予他官职,刘晏上奏让他担任大理评事,但他认为不能实现自己抱负,都辞职而去。

B. 张建封治理有方,威望崇高。在徐州任职期间,他创立设置军队,军务上事必躬亲;常常用忠义感动激发人,人们对他既尊敬畏惧又心悦诚服。

C. 张建封屡受提拔,荣宠加身。在他进京入觐时,德宗特地选择双日在延英殿予以召对,又让他在上朝参见时进入大夫行列,以显示对他的特别恩宠。

D. 张建封礼贤下士,吸纳人才。无论是否具备才能,凡是来到他门下的,他都以礼相待,天下名士盼望依附,贞元年间连许孟容、韩愈也做过他的从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员外司兵张孚然其计,遂杀庭伟并其党数十人,择木方遣使奏闻。

(2)性宽厚,容纳人过误,而按据纲纪,不妄曲法贷人。

【答案】10. D 11. D 12. A

13. (1)只有员外司兵张孚认为他的计策正确,(他们)于是杀掉李庭伟和他的几十名同党,韩择木才派遣使者上奏告知朝廷。

(2)(张建封)性情宽厚,能够容忍接纳别人的过失错误,而且能依据法律行事,不随意枉法宽免他人。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贫困”是说徐州地区因“贫困”不能自己生活,而不是“侵削”的对象,所以应在“贫困”之前停顿。排除A、C项。“朝廷思择重臣以镇者久之”的意思是朝廷考虑选择重要大臣来长久地镇守这里。句意完整,句中不用停顿。排除B项。疏通句意为:(徐州)被贼人侵夺,贫困到不能保全自己的地步,又是像咽喉一样要害的地方,据有江淮地区的漕运要道,朝廷考虑选择重要大臣来长久地镇守这里。故本题选D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D项,逐条陈述意见的是疏。故本题选D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A项,三次辞职并非都是因为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故本题选A项。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然”:“认为……正确”;“方”:“才”;“闻”:“使……闻,告知”。第二句关键点:“纲纪”:“法律”;“妄”:“随意”;“贷”:“宽免”。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参考译文:

张建封,字本立,兖州人。祖父张仁范,洪州南昌县令,贞元初年被追赠为郑州刺史。父亲张玠,少年时豪爽侠义,轻视钱财重视读书人。安禄山造反,命令叛将李庭伟率领蕃兵用武力相威胁攻占领城池,到了鲁郡;太守韩择木安排仪式在郊外迎接(他),安置在馆驿。张玠率领乡豪张贵、孙邑、段绛等集合士兵将要谋杀他。韩择木怯懦,非常害怕,只有员外司兵张孚认为他的计策正确,(他们)于是杀掉李庭伟和他的几十名同党,韩择木才派遣使者上奏告知朝廷。韩择木、张孚都接受了朝廷的赏赐,张玠因为在江南闲游,没有上报他的

功绩。(后来)因为建封显贵,被追赠为秘书监。

大历初年,道州刺史裴虬向观察使韦之晋荐举张建封,(韦之晋)征辟(他)做了参谋,上奏授予(他)左清道兵曹,张建封不乐意被他役使就离开了。滑亳节度使令狐彰听说他的名声,征召他;令狐彰从未朝见过皇帝,张建封心里对此不高兴,于是向转运使刘晏投递名帖,自己陈述自己的志向,不愿在令狐彰手下为官。刘晏上奏他担任大理评事,掌管军中事务。一年多,又罢职归去。

先前,建中年间,李洧拿徐州归顺依附。李洧不久死去,之后高承宗父子、独孤华相继做了徐州刺史。(徐州)被贼人侵夺,贫困到不能保全自己的地步,又是像咽喉一样要害的地方,据有江淮地区的漕运要道,朝廷考虑选择重要大臣来长久地镇守这里。贞元四年,朝廷任命张建封为徐州刺史,兼任御史大夫、徐泗濠节度使、支度营田观察使。创立设置军队之后,张建封事必躬亲;他性情宽厚,能够容忍接纳别人的过失错误,而且依据法律行事,不随意枉法宽免他人。每谈及事理,总是以忠义感动激发人,人们都敬畏悦服他。贞元七年,晋升为检校礼部尚书。贞元十二年,晋升为检校右仆射。十三年冬,张建封入京觐见皇上,唐德宗对他给予高人一等的礼遇,特地选择双日在延英殿予以召对,又令他上朝参见时入大夫行列,以示特别恩宠。

张建封在徐州十年,军中及州里的人称赞他处理事务得当。他又礼遇贤才,无论是否有才能,凡是来到他门下的,他都用礼节对待他们,天下名士闻风盼望依附,他们归附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样。贞元时期,文人像许孟容、韩愈等人,都做了他的僚属。

十六年,张建封患病,接连上表请求朝廷迅速派人接替自己,(朝廷)正任用韦夏卿为徐泗行军司马。他尚未到任张建封便病逝,享年六十六岁,册赠司徒。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夜作

李昌符

数亩池塘近杜陵,秋天寂寞夜云凝。

芙蓉叶上三更雨,蟋蟀声中一点灯。

迹避险巇翻①失路,心归闲淡不因僧。

既逢上国②陈诗日③,长守林泉亦无能。

【注释】①翻:反而,反倒。②上国:指京师,有时是对国家的敬称。③陈诗日:向朝廷敬献诗文的日子。

14. 下列关于本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首句描写诗人生活的地方靠近杜陵,周围有数亩池塘相伴,与尾句的“长守林泉”一词相呼应。

B. 次句写秋意深浓,暮色沉沉,夜云凝滞,营造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让“寂寞”更加浓重。

C. 颔联写诗人深夜时分,独对孤灯,倾听雨打荷叶和蟋蟀鸣叫之声,表现了作者的怡然闲适之乐。

D. 前两联主要写景,意象绵密,情蕴景中,为后文张本;后两联叙述议论,抒写胸臆,表明心志。

15. 诗的后两联感情发生了变化,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前两联借助秋夜凝云、雨打荷叶声、蟋蟀声、孤灯等意象抒发了诗人的孤寂落寞之情;后两联通过因避险而迷路、未修行而心静、无缘朝廷盛典、居林泉而慨叹等细节,流露出诗人对命运难测的迷茫失落之情,表达了无缘仕途、只能委身林泉的失望和苦闷。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本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C项,对诗人的情感理解错误,“怡然闲适之乐”错,应是落寞孤寂之苦。故本题选C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诗的后两联感情发生了变化,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选材的特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读懂全诗,理解诗意,根据具体诗句分析。首联,描写诗人生活的地方靠近杜陵,周围有数亩池塘相伴。秋意深浓,暮色沉沉,夜云凝滞,营造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颔联,写诗人深夜时分,独对孤灯,倾听雨打荷叶和蟋蟀鸣叫之声,进一步表现了作者落寞、孤寂之苦。所以前两联诗人借助秋夜凝云、雨打荷叶声、蟋蟀声、孤灯等意象抒发了自己的孤寂、落寞之情。颈联,诗人是写自己因为避险而迷路、未修行而“心归闲淡”。尾联,通过细节描写,说的是此时又逢向朝廷敬献诗文的日子,自己却无缘朝廷盛典,只能委身林泉的失望和苦闷,流露出诗人对命运难测的迷茫失落之情。综上分析,本诗的前两联通过典型的意境抒发诗人的孤寂落寞之情,后两联通过细节描写流露出诗人对命运难测的迷茫失落之情,表达了无缘仕途、只能委身林

泉的失望和苦闷。答题时分开两点回答即可。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⑦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宋荣子“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对后人如何看待他人评价自己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3)李煜的《虞美人》中,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勾起作者对故国往事的的回忆,然后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 万里悲秋常作客 (4). 百年多病独登台 (5). 雕栏玉砌应犹在 (6). 只是朱颜改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誉”“沮”“常”“作”“雕栏”“犹”“颜”,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

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以金庸作品为代表的武侠小说及其改编而成的影视剧。为何武侠文学具有如此强大的感染力?,武侠类叙事自古代游侠文化中生发。先秦两汉历史散文和唐传奇多记游侠事,这些作品塑造了众多经典的侠客形象。他们出身乡野,却具有“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具有和嫉恶如仇的特点。至后世,侠客形象进一步确立。

千百年来,这些侠义题材的作品润物无声,逐渐融入民族心理,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孔子言“勇者不惧”,认为勇而信是君子应当具有的美好品德。孟子提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道德之勇。()。也正因如此,武侠小说中,作者寄托了浓厚的儒家情怀,虽然对武功描述甚详,但是他们传递了世间的情与义。

侠客们的江湖是在雄奇幻想与心理期待中建构的一个平行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侠士少有束缚,以武力及法术匡扶正义,救人于危难——这是儒家思想的通俗文学表达,也反映了读者大众对满怀救世热忱的侠客英雄的期待。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风靡一时正本清源一诺千金一鸣惊人

B. 炙手可热追根溯源一言九鼎不平则鸣

C. 风靡一时追根溯源一诺千金不平则鸣

D. 炙手可热正本清源一言九鼎一鸣惊人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侠文化在流变中浸染上儒家特质,侠士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对责任与道义的承担

B. 侠士浸染上儒家特质,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对责任与道义的承担

C. 小说家在笔下的侠士身上赋予了某种程度的责任与道义,彰显了儒家特质

D. 侠士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对责任与道义的承担,这是一种吸收儒家特质的体现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虽然作者对武功描述甚详,但是他们传递了世间的情与义,寄托了浓厚的儒家情怀。

B. 作者虽然对武功描述甚详,但是他们传递了世间的情与义,寄托了浓厚的儒家情怀。

C. 虽然作者对武功描述甚详,但是寄托了浓厚的儒家情怀,传递了世间的情与义。

D. 作者虽然对武功描述甚详,但是寄托了浓厚的儒家情怀,传递了世间的情与义。

【答案】17. C 18. A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这是考查成语的运用。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风靡一时:形容一种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风行。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含贬义。正本清源: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追根溯源: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一诺千金: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一言九鼎: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不平则鸣: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故本题选C项。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A项,依据语境,前边顺承的应该是侠文化的内涵,而不是侠士和小说家。故本题选A项。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文中划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前后主语相同,关联词要放到后面,排除A项和C项;按照先后顺序,应该是在传递情与义中,寄托了儒家情怀,排除D项。故本题选B项。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下面是某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小组致全体市民的一封公开信的部分内容,其中

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敬爱的市民们:

您好!首先,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支持。当前,我市创城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我们告诫广大市民做好以下两点:一、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每位市民都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齐心创造良好社会风尚;二、注重言和行,争做文明人,每位市民都务必遵守《××市市民文明公约》,共同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无论您是高龄老人,从垂髫小儿到高龄老人,您只要生活工作在这座城市里,就是我市大家庭的一员。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雪中送炭,增光添彩。

××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小组

2020年11月1日【答案】①“敬爱”改为“尊敬”;②“告诫”改为“呼吁”;③“务必”改为“认真”;

④“垂髫小儿”改为“少年儿童”;⑤“雪中送炭”改为“添砖加瓦”或“贡献力量”,或删掉。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尊敬:尊崇敬重。敬爱:尊敬热爱。尊敬:指晚辈对长辈的敬重或下级对上级的崇拜。敬爱:用于下级对上级或平级之间。语境说的是“市民们”,把“敬爱”改为“尊敬”比较合适。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此处的对象是“广大市民”,用“告诫”语气太生硬,应改为“呼吁”。“务必”语气太强硬,应改为“认真”。把“垂髫小儿”是文言词语,应改为“少年儿童”。“雪中送炭”: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不合语境,应改为“添砖加瓦”或“贡献力量”,或删掉。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1.某中学计划在寒假组织学生参观铁道游击队纪念馆,预先设想了一些活动环节,请用下面给出的各活动环节的关键词,设计一个简明的活动方案。要求:流程合理,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关键词:采访查阅资料备好行装参观活动报告拍照留念宣誓

【答案】参观铁道游击队纪念馆要求学生事先查阅资料,以了解铁道游击队的史实,并准备好所需行装。活动期间主要进行实地参观、采访、宣誓,并拍照留念。返回后每人须提交一份活动总结。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简明的能力。根据题干的要求,首先要挑选出能够体现参观活动的流程的词语,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好,再用简明、连贯的语句表述出来即可。在参观前,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铁道游击队的史实,再“备好行装”前去参观。然后按照“参观”、“采访”、“宣誓”、“拍照留念”的顺序才完成参观的整个过程。参观活动结束最后才写“活动报告”。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尚书·周书》

②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格言联璧》

③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作为一名正在求学路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读了上述材料,你会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与你的同龄人分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长征胜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朱光潜就吸收了中国传统美学关于“意象”的思想,提出了“美感的世界绝粹是意象世界”的观点。不过,真正对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的重视,将意象美学的建构作为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范式之一,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普遍存在的将“意象”看成是西方输入到中国的美学概念,并将它与英美意象主义诗歌创作联系起来的现点不一样,人们普遍意识到“意象”滋生的土壤在中国,意象美学亦属于地地道道的中华民族本土美学,以“意象”为核心的美学与文艺学体系的理论建构与研究也蓬勃开展起来。。 意象美学诞生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哲学背景下,是中国古代尚象重象思维的典型体现,是中国古代诗性文化精神的体现,中国美学也可以说就是充满想象力、充满诗意的意象思索体系。以“意象”为本体的中国美学,根本不同于西方的实体论哲学与美学,它不是将美看作实体的属性,看成是外在于人的情感意识的实体性对象,而是看成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意象”所创造的世界不同于现实,它不是让人们满足于眼前、当下的东西,而是超越现实,走向高远的人生境界与审美追求。 中国诗歌艺术创造的本体即是意象。中国古代诗学的许多重要范畴,如兴象、情景、虚实、比兴、气韵等,都直接指向了诗歌审美意象的创造。中国书法艺术本质上也是一门意象创造的艺术,这种意象创造可以从书法形意结合、重视笔力气势和线的表现力,讲究留白以及在字势结构与点画形态的表现上充分体现出来。另如中国的音乐、中国的舞蹈、中国的绘画、中国的建筑,它们都不像西方传统艺术那样,以形式和形象模拟为中心,而是以形写神,情景融合、虚实相生,体悟道的生命节奏,传达宇宙人生的生命与生气,所以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意象创造的艺术。 弘扬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之美,首先要发掘、展示传统“意象说”的现当代意义。学术界在这方面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其中一种有价值的思路是吸收现象学美学的理论成果来阐释中国传统的意象美学。意象之美就是通过在场的东西(象)想到背后不在场的东西(意)。让你的心灵与古人相通、与人性相通,使你的生活充满诗意。 而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注重的是物质功利的东西,对艺术的理解只停留在艺术的表层,只追求属于艺术的娱乐消费和技术层面的东西,甚至还流行这样的时尚口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显然是对艺术的误解。因为它无视艺术首先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存在,也忘记了艺术作为艺术的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艺术是一种审美创造,必须生成一个意象世界。意象世界使人人们超越表层的、物质的、感性的美,进入到理性、精神的层面,让人的心灵受到感动,让人的灵魂经受洗礼。 (摘编自毛宣国《意象理论与当代美学艺术实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是意象,意象美学是中国古代注重抽象思维的典型体现。 B.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当代美学将意象美学的建构作为最重要的理论范式。 C.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人们都认为“意象”是西方的美学概念,来自于英美诗歌创作。D.诞生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哲学背景下的意象美学是中华民族本土美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介绍了“意象”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地位、作用,对意象美学的认识、建构过程。B.第二段介绍意象美学在中国的诞生背景、构成特点,与西方实体论哲学、美学的不同。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 一.默写(20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或漏写均不给分) 1.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上二句点出别离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2.诸葛亮故居建有武侯祠,内有一联云:“布衣吟啸足千秋,草庐频顾,收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竹帛勋名垂两代,汉祚将终,霄沉羽鹤,杜少陵酸心呕血,有由来哉。”这里面暗含杜甫《蜀相》里的两句诗,这两句是,。 3.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 !” 4.________ __ ___,_______ _ _____。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归园田居》)5.,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琵琶行》)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7.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 8.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 。(《六国论》)9.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0.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离骚》)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7题。(18分,前4小题每题3分)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

2020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2020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 答案)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菜肴熟稔(rěn) 孤苦伶仃风流蕴藉(jiè) B.流苏蓬蒿(hāo) 锱铢必较白云出岫(yòu) C.峨眉岑寂(cén) 萍水相逢陨首以报(yǔn) D.婵娟庇佑(pì) 食不裹腹穷乡僻壤(pì)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有媒体评论,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此前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为“以国家治理机制、治理能力为中心”。 ②面对数据搜索能力强大的互联网,任何人都无法保证自身信息的绝对安全,更不要说隐私观念的中国用户了。 ③DNA考古在学界已基本得到。早在1981年,科学家就对马王堆汉墓古尸进行了核酸分离与鉴定,并发表了有关古DNA的研究报告。 A.基调淡漠认可 B.论调淡薄认定 C.论调淡漠认定 D.基调淡

薄认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国力增强,中国正在重构一种新型的国际关系。有人目无全牛,仅从周边的局部争端就得出中国外交陷入困境的结论,这是不客观的。 B.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用浅近的文字,于十三篇文章中,要言不烦地介绍了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是一部普及传统文化的优秀著作。 C. 最近,央视推出了原创公益音乐节目“梦想星搭档”,主持人曾宝仪身材娇小,谈吐伶俐,反应机敏,八面玲珑,很受观众喜爱。 D. 12月28日,云南省大理发生森林火灾。虽然地方政府及时组织扑救,但大面积森林被毁,过火区域赤地千里,损失惨重。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安山寺景区内有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有“植物大熊猫之称”的千年银杏树两棵(雌雄异株),优质天然地下喷泉两处。 B.当地村民描述说,伤人的动物全身棕黄色,有一米多长,七八十厘米高,细腿、走路弓着腰,许多特征都与狼相似。 C.翠翠一面注意划船,一面心想“过不久祖父总会找来的”。但过了许久,祖父还不来,翠翠便稍稍有点儿着慌了。 D.“累”是一部分中国人迷失了自我价值观的表现,当自我价值观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命题教师:十二厂中学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36 分) 一、选择题( 36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迤逦( y ǐ) 天理昭( zh āo )然 憎恶( w ù) 一蹴( c ù)而就 辗轧( y à) 窸窸窣窣( s ū) 付梓( z ǐ) 锱( z ī)铢必较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 、湖光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 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B 、老张今年 65 岁,短小精焊,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与年轻人相比毫不逊色。 C 、虽然中国足球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从比赛中整个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 上表现来看,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D 、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 能打动读者。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 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B 、“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 这事准能完成”。 C 、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 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D 、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两大难题,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一方面是 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代诗人。 B 、钱钟书,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主要作品有长篇 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文论集《七缀集》、 《谈艺录》、《管锥编》等。 C 、惠特曼,印度诗人。诗集有《草叶集》、《桴鼓集》等。 D 、朱光潜,安徽桐城人,北京大学名教授,当代著名美学家。其著作甚丰,《文艺心理 学》、 《诗论》是他的代表作。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 著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 1998 年 9 月,在渤海湾发现一大片海水在阳光下泛着褐红色,优如蕃茄汤一般。这就是 赤潮现象。这是自 1993 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赤潮以来面积最大的一次,海域面积达 3000 平方公里。 海水中的某些微生物, 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 会使海水的颜色发生变化, 呈现出红 色、黄色或褐色,因而称之为赤潮。 赤潮的生成离不开环境因素, 除了有稳定的海水水体、 适宜的水温 (14—28℃)和盐度( 17 —34%)以外,水体的富营养化——丰富的营养盐、适量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也是生成赤潮 的关键因素。 由于海洋位于地球的最低位置, 陆地上各处所有的废物终要汇聚入海洋。 含有 大量含磷洗衣粉、 洗涤剂的生活废水及各种工、 农业排放的废水进入江河最后汇入大海, 这 就会使海水富营养化。 在温度、盐度适宜,海水水体稳定而富营养化的情况下,赤潮生物(藻类等)迅速繁殖, 海洋环境恶化,童永强 A 、沾( di àn )辱 B 、讥诮( qi ào ) C 、蠕( r ú)动 D 、睇眄( mi ǎo ) 安然无恙( y àng ) 酪酊( d īng )大醉 模棱( l éng )两可 逸兴湍 ( chu án )飞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21分,每小题3 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狼吞虎咽( yān)针砭时弊(biǎn)聒噪(guō)懵懂(měng) B 力能扛鼎( káng)数见不鲜( shù)暮砧(zhēn)洿池(kuā) C 东船西舫( f áng)歆享(yīn)宵柝(tuò)贿赂(lù) D 瞠目结舌( ch ēng)心宽体胖(pán)谄媚( chǎn)度长絜大( xi é)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自怨自艾( yì)锲而不舍( qi è潸然泪下( sh ān)如火如荼(t ú) B前仆后继( pú)翘首远望( qi áo)拾级而上( shí断瓦残垣( yuán) C屡见不鲜( xi ǎn)揠苗助长( yā)因噎废食( yē)日臻完善( zhēn) D为虎作伥( ch āng)奄奄一息( yān)鳞次栉比 (ji é)弄巧成拙( zhu ō) 3.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精神涣散火中取粟良辰美景明察秋豪 B 功亏一匱墨守成规不可明状情投意合 C 再接再厉黄梁美梦棉里藏针鸦雀无声 D 天伦之乐飞扬跋扈轻歌曼舞美轮美奂 4.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貌和神离各行其事广袤踌蹰 B 瞋目杯盘狼藉甘拜下风百无聊赖 C 反馈殓声屏气慢不经心别出新裁 D 寒喧五采斑斓头晕目眩戳穿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 要谨慎。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美轮美奂。 D.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 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6.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了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正在逐步地。 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A.终止蜕化难免B.中止退化难免 C.中止蜕化不免D.终止退化不免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 评价。 B.《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 称为“君子之国” 。 C.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 为万人。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 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客观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主观题将答案书写在试卷后的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和作文部分。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察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B.它体现这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2017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

2017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 高二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晬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1.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 B.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 C.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 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 C.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3篇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3篇Summary of model high school Chinese exami nation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3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汉语是中国的语言文字,汉语常识一般指研究汉语所需具备的领域内的基础知识。本教案根据汉语常识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 2、篇章2: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 3、篇章3: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 篇章1: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 这学期,我带高二(14.15)班语文,前半学期主要学习语文必修5,新教材给我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带来了新的尝试,经过半学期的努力工作终于完成了教学任务,进行了中期考试,现将本次的考试质量分析及其思考总结如下: 中考分析 一、试卷的构成和特点 本次期中试卷由语言文字运用、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文阅读、作文七部分组成,总

计150分。试卷命题特别注重课本基础知识考查,试卷的难易程 度适中。这种命题方式对于让学生提早熟悉高考试卷的命题特点、命题趋势、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这 也带来了不少弊端,最明显的就是,由于考试内容往往不是刚刚 所学的课本里面的内容,学生渐渐地失去了课文学习的一个最大 的动力,老师对课文教学也产生了懈怠的心理。整张试卷除了默 写涉及到必修五以外,文言文阅读选自20xx年新课标全国高考卷 所选的《宋史—何灌传》,比较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两篇 现代文阅读,其中第一篇选王安忆的《洗澡》,对学生的能力要 求比较高,后面的那篇论述类文本选自乐黛云的《比较文学与比 较文化十讲》,能力要求相对较低,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总结、查找信息的能力。二、成绩分析 这次参加语文期中考试的这两班一共有150人,全校最高分 为125分。高分比例比较低,110分以上只有7人,及格率仅为 93.33%。 三、答题情况分析 试卷中得分率比较低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题: 1、文言文翻译 翻译的第十一(1、2)小题分别考查到文本上的翻译,内容 比较简单,本应该得分高,可是结果却不尽理想。这两题全校的

高二下语文期中考试题

高二下语文期中考试题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下语文期中考试题》的内容,具体内容:随着期中考试的来临,你做好迎战的准备了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 随着期中考试的来临,你做好迎战的准备了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戗(qing)兽毗(p)邻茶峒(dng) 咬文嚼(ju)字 B. 迤(yǐ)逦容膝(qī) 怂(sǒng)恿茕茕孑(ji)立 C. 晦朔(shu) 赍(jī)发? 付梓(zǐ) 不落言筌(qun) D. 央浼(měi) 出岫(yu)? 矜(jīn)育模棱(lng)两可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酒撰绵密唉声叹气委曲求全 B. 告罄针砭头昏脑涨皇天后土 C. 拔擢布署变本加厉关怀备至 D. 尺牍颦蹙感恩带德渔舟唱晚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最近,国家海洋局审议批准了第25次南极总体方案,各项准备工作

已经全面有序展开,建设南极内陆站是这次科考活动的核心任务。 ②富丽堂皇的建筑群,贵族老爷们养尊处优的生活场所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惟独留下一座的小屋,一幢小小的房宇。 ③我从南方到北京求学,毕业后能在北京工作好,回家乡也不错。 ④学术批评需要更多人的积极参与,形成的局面;同时需要强调学术的严肃性,需要民主、平等、理性和包容的学术品格。 A.考察简朴固然百家争鸣 B.考察俭朴虽然百花齐放 C.考查审定俭朴百花齐放 D.考查简朴虽然百家争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朱光潜、林庚、钱钟书在《咬文嚼字》《说"木叶"》《谈中国诗》中所谈到的那些文学作品是很多学子都读过的,我们的目光被强烈地吸引着,除了认真品读外,别无他法。 B. 李密为了供养祖母,与祖母相依为命,多次辞掉官府的征召,最终凭自己的一腔真情,打动了皇上,这种至纯至孝之情对同学们并不陌生。 C. 刘易斯托马斯的《作为生物的社会》一文列举了大量例子,证明昆虫、鱼类、鸟类等生物也有集体协作精神,而且随着群体数量的增加,智慧也随之增长。 D. 霍金在《宇宙的未来》中揭露和批评了古代的巫术和近代宗教预言的荒唐,围绕宇宙为中心,探讨了宇宙是继续膨胀还是有可能收缩的问题。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和《变色龙》,他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

2021-2022年高二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21-2022年高二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狡黠.xié 怯.懦qiè 弄巧成拙.zhuó 如释.重负shì B、伪.wéi装反省.shěng 循规蹈矩.jǔ 令人发.指fà C、重创.chuāng 儒.家rú岿.然不动kuī乘.风破浪chéng D、挑剔.tī滂.沱pāng 呱.呱坠地guā生吞活剥.bāo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转弯抹角千姿百态挺而走险唯唯喏喏 B、前扑后继老奸巨滑郑重其是哀声叹气 C、惴惴不安瞻前顾后投机取巧稍纵既逝 D、战战兢兢无足挂齿沉默寡言莫衷一事 3、下列成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精兵简.政(精简)死得其所.(处所、地方) B、精益.求精(好处)执.迷不悟(坚持) C、自以为是.(正确)不足.介意(足以) D、漠.不关心(冷淡)寻根究.底(推求) 4、下列句中画线成语用得恰当,不需用括号内的成语替换的一项是() A、我怀着刻不容缓的心情,加快脚步奔向火车站。(迫不及待) B、干部不应该对群众的疾苦不闻不问,漫不经心。(漠不关心) C、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因此,我们一定要奋起直追,争取走在世界的前列。(勇往直前) D、他的想法不免有些独树一帜,使人一时无法接受(异想天开)

5、下列用横线连接的词,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A、拮据——宽裕正直——邪恶文雅——粗俗 B、阔绰——富裕讥诮——讽刺歹毒——狠毒 C、周济——救济抵御——放弃损害——维护 D、仁慈——慈祥慷慨——大方谦虚——骄傲 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 B、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的脊似的。 C、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件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 D、他手背上凸起的筋骨,好像是盘曲嶙峋的藤萝枝干。 7、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您一定听说过别里科夫。他也真怪,在最晴朗的日子,穿上雨鞋,带着雨伞,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A、假如不但还 B、即便也还 C、即使也而且 D、就是也而且 8、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终身教育改变了学校教育的功能,拿了毕业证并不意味着学习____。 ②对文学作品中的许多知识内容,同学们不必从概念上____,而应重在感受和体验。 ③没有____过人生的苦辣,又怎能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呢? A、终止推敲体察 B、中止推求体验 C、中止推敲体会 D、终止推求体味 9、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①扫②罩③缚④拉⑤撒⑥支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起一个大匾,()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淮滨一中高中部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150分,时间150分钟)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案卷上,在本试题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龙图腾在哭泣 “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片面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某些专家认为为了能和西方文化更好地接轨,为了能被洋人更好地接受,取消中国龙图腾的标志势在必行,这种观点不能不让众多国人为之震怒并心有余悸。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龙的传人自居,而龙图腾在中国由来已久,传承了几千年中国的龙文化自中国有历史记载开始就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中。关于对龙的崇拜,早在旧石器时期已见端倪,到新石器时期,开始形成有关龙的信仰。在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掘出的距今6400多年的“中华第一龙”遗址里描绘了一个“骑龙升天”的美好神话。这说明6000多年前我们的民族信仰中就已经有龙了。 中国龙的喻义之深远绝不是英语一个单词Dragon就可以全面解释的。从龙凤呈祥、龙马精神、龙争虎斗,到龙井、龙眼、龙脉、龙头,龙在中国人的眼中一直都是尊贵、吉祥的象征。龙文化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龙”是代表中国人勇气和智慧的一个标记,与西方文化中霸气和攻击性的内容根本扯不上关系。 更确切地说,在中国龙图腾出现的时候,英语单词里根本还没有“Dragon”这个词,甚至欧美一些国家连个轮廓和雏形还没有出现。 近年来,我们在传统文化教育上确实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在普及和弘扬优秀传统时没有适时地增添与时俱进的新元素,以至于让很多年轻人接受起文化来很是困难。或许由于缺乏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了解,导致了很多年轻人缺乏足够的民族自信心,甚至变得虚无。但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某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居然在了解传统文化时也出现了障碍,他们非但不努力地研究推广,却一叶障目,为赶时髦,而视民族精粹为封建残余和一文不值的垃圾,并庸人自扰地担心我们的龙会被西方人误解,要把我们几千年来传承的文化推翻,这不仅仅证明某些专家具有严重的崇洋媚外思想,更说明他们对我们本土文化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最起码的热爱。 (选自《新闻晨报》,有删节) 1、从原文看,以下对“龙”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龙在中国和在西方的喻义有很大不同 B、龙在中国人的眼中一直都是尊贵、吉祥的象征 C、龙是代表中国人勇气和智慧的一个标记 D、龙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以龙的传人自居,中国的龙文化自中国有历史记载开始,就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到了中国人的血脉中。 B、关于对龙的崇拜,早在旧石器时期,就已经形成有关龙的信仰。 C、“中华第一龙”是在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距今已6400多年。 D、在中国龙图腾出现的时候,英语单词里根本还没有“Dragon”这个词,甚至欧美一些国家连个轮廓和雏形还没有出现。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纯粹是我们向西方宣传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1.本试题答案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上不计分。 2. 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央浼měi 拾掇duō朔风sù得鱼忘筌quán B.傩送nuó陨首yǔn 提防tí数见不鲜shù C.蹩脚bié熟稔rěn 瓯越ōu 强近之亲qiǎng D.出岫xiù捧袂mèi 窸窣sū摸棱两可lí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玷辱陶冶良晨美景安然无恙 B.拮据矜持平心而论天高地迥 C.拂拭迟顿唉声叹气兼听则名 D.鞭苔狭隘日薄夕山唇枪舌战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她扮演的众多角色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舍我其谁的傲气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豪气。 B.为了应付高考,老师越教越细,学生越学越碎,其结果是肢解了一篇篇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C.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位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D.1月1日开始,湖南气温骤降,由25℃左右降至5℃左右,其下降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甲流仍在虐行,同学们注意保暖,温度第一,风度第二,谨防感冒。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B.11月3日晚,来自衡东县的李正平遗失了给女儿治病的救命钱两万多元。得知此事后,热心的长沙市民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内捐款五万余元。通过这次捐款行动,足以说明长沙自有温情在。 C.目前,人造关节所用的材料不外乎金属和塑料两大类。由于人体内钾、钠、氯等化学物质能使金属材料腐蚀生锈、塑料老化,所以选用的金属和塑料的化学性能必须高度稳定。 D.为攻克克隆技术,他连业余时间都抓得很紧,凌晨早起,深夜晚睡。真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5、下列各诗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④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看鹊桥归路。 ⑤渚闹渔歌响,风和角棕香。 A.重阳节元宵节春节七夕节端午节 B.春节重阳节元宵节冬至清明 C.重阳节春节元宵节七夕节冬至 D.元宵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七夕节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句是() A.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以其代表作《庄子》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B.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著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优美散文。其山水诗对后世影响极大。 C.王勃,字子安,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同以诗文齐名,称为“初唐四杰”。其诗作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名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滕王阁序》被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 D.《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儿子傩送的爱情为线索,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心灵的纯净。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共6分,每小题3分) 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并不是昆虫所独有。粘菌的细胞在每一个生命周期都在做着这样的事。起初,它们是一个个阿米巴状细胞在到处游动,吞吃着细菌,彼此疏远,互不接触,选举着清一色的保守党。然后,一阵铃声,一些特殊的细胞放出聚集素,其他细胞闻声立即聚集一起,排成星状,互相接触、融合,构成动作迟缓的小虫子,像鳟鱼一样结实,生出一个富丽堂皇的梗节,顶端带一个子实体,从这个子实体又生出下一代阿米巴状细胞,又要在同一块湿地上游来游去,一个个独往独来,雄心勃勃。 鲱鱼和其他鱼类的群体有时紧紧挤在一起,动作如此协调,以至于整个群体从功能上似乎是一个多头鱼组成的巨大生物。成群的飞鸟,特别是那些在纽芬兰近海岛屿的山坡上做窝的海鸟,同样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同步活动。 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然而,我们也许是被联在一些电路里,以便贮存、处理、取出信息,因为这似乎是所有人类事务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活动。我们的生物功能,或许就是建筑某种丘。我们能够得到整个生物圈中所有的信息,那是以太阳光子流作为基本单位来到我们这儿的。当我们知道这些东西是怎样克服了随机性而重新安排成各种东西,比如,弹器、量子力学、后期四重唱,我们或许对于如何前进会有个更清楚的概念。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 科学中使用的通讯系统应能为研究人类社会信息积累机制提供简洁而易操作的模型。齐曼在近期《自然》杂志上著文指出,“发明一种机制,把科学研究工作中获得的片断的知识系统地公布于世,一定算得上现代科学史上的关键性事件”。 7.下列各项中对第一段划线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划线句是对选文第一段首句中“多个单独的动物”的对应解说; B. “选举着清一色的保守党”这句话体现出科普文形象的语言风格; C. 划线句是对“粘菌……做着这样的事”中“这样”的完整诠释; D. “保守”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粘菌的细胞起初彼此疏远,互不接触。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温馨提示: 1.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50 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学校和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地方。3.所有答案,请一律写在答题卷上每题对应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卷上交,将本试题卷自己收存好。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诗骚”传统, 又称“风骚传统” , 即《诗经》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所形成的文学精神的传统。《诗》是周代礼乐文化的产物, 是对维系群体利益的“礼”“义”“和”“孝”“敬” “德”等伦常的形象再现, 而《骚》则是对支撑个体存在的理想、信念、情感的浪漫表述。 随着全球化引发的本土文化的深刻变化, 在当代中国, 文学领域内“我(们)是谁”的认同问题被推上了理论前沿, 逼迫我们作出回应和解释。“诗骚传统”所特有的道德承担和哲学品格在当代社会正可以成为医治当下文学疾患的良药, 成为正在重建中的具有当代性和民族性 的“新文学”的重要基础。 首先, 弘扬“诗骚”传统关注现实人生的精神, 使当代文学重新担负应有的社会责任。由周代礼乐文化孕育而成的《诗》, 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不仅内涵着儒家的礼教、乐教思想, 也体现着儒家所提倡的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与贤人政治观念。先秦时期中华人文精神不是空想的, 不是神道, 而是和理性思维联系在一起的, 是一种力求符合实际的、辨证理论观点的结晶。而这一点正是中华人文精神得以“自强不息”、永不衰竭的主要原因。 其次, 提倡“诗骚传统”中兼济与独善相结合的人格, 使当代文学成为重塑国民灵魂的一个重要途径。“诗骚传统”形象地展示和诠解了先秦哲人的人生智慧, 倡导勤学好问、刚毅自省等优秀品质。历代对《诗》的阐释发挥构成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在人生诸观念, 比如苦乐观、生死观、穷达观、处世原则等多方面的内在意义。“忠信诚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等价值系统, 成为历代文人在面临重大人生抉择时的重要思想支撑点。 再次, 发扬“诗骚传统”中的人文精神和理性精神, 使当代文学成为价值的引领者。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精神在中国古代从来不是借助抽象的概念建构而成的, 而是通过诗、骚加以形象 ,其 的表述, 又以“诗骚传统”的延续而代代相传的。《诗》《骚》在被儒家经典化的过程中 中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倾向被逐步地发掘出来。随着历代文人的讽诵, 儒家的思想也代代相传。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假期试卷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8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目前的中国不需要庄子精神 借助于《百家讲坛》的神力,沉寂了很长时间的庄子也终于开始风光起来,他的人生哲学也变得流行起来。什么“逍遥游于物外”,什么“无为、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精神,等等。可是我们也不要忘记了,庄子也是中国犬儒主义的创始人,庄子的“自由精神”混合了犬儒精神而显得俗不可耐。在今天的中国倡导庄子精神实在不是时候。 《庄子》的“自由精神”似乎早为大家公认,其高蹈超越、想像之奇绝,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我要补充的是:《庄子》中还有大量犬儒主义言论,体现了一种非常糟糕的鸵鸟智慧和乌龟哲学。庄子一方面大骂世俗,一方面又反复说要“不谴是非而与世俗处”,也就是说,不要去管什么是非,要无条件地和世俗世界好好相处;一方面大谈“不为物役”,但另一方面又告诫人们要“与物周游”、“与物为春”。庄子一方面是大胆想像,神游于九天之上,另一方面则奉行“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现实主义策略。庄子的想像更多地体现在玄空的神游上,在实际行为上却认同价值颠倒的现实世界。他的“游”也只

是不触及现实的“神游”而已。其实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的结合才是完整的庄子,它们共同组成了犬儒式的人生态度。 所谓“犬儒主义”,指的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一种畸形关系。犬儒主义诞生于公元5世纪的希腊,它指一种对文化价值的对抗精神,一种深刻的怀疑,它认为世界是不值得严肃对待的,不妨游戏之。到了现代,犬儒主义的含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其对于世界的不信任和拒绝的态度没有变,犬儒主义虽然对现实不满,但是又拒绝参与社会世界,或遁入孤独和闭,或转向任诞的审美主义,而其骨子里则是虚无主义。他们对于世界保持了清醒的距离意识,但是却不敢或不愿与之正面对抗,而以一种嬉笑怒骂、冷嘲热讽的处理态度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妥协混合的矛盾立场。 犬儒主义不仅仅表现了现实的黑暗,或者现实世界中道德的颠倒和价值的真空状态,更是人们对于这种颠倒和真空状态的麻木、接受乃至积极认同。犬儒主义者即使在心理也不再坚持起码的是非美丑观念,不但对现实不报希望,而且对未来也不报希望。犬儒主义的核心是怀疑一切,不但怀疑现实,而且也怀疑改变现实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犬儒主义是一种深刻的虚无主义。这种虚无主义有可能表现为死气沉沉、一潭死水,也可能表现为装疯卖傻、装神弄鬼。犬儒主义常常出现在社会黑暗、绝望感弥漫的历史时期。这个时候的突出特点是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想像世界的高蹈,两者相互强化。在这个意义上,大概庄

先秦诸子散文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题一

先秦诸子散文高二语文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一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题一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丰赡.(zh ān )谄.媚(ch ǎn ) 畎.亩(qu án ) 亟.待解决(jí) 畏葸. 不前(x ǐ) B.孝悌. ( t ì ) 恸.哭( d òng) 朝觐.( j ìn ) 揠.苗助长(y à) 猝. 不及防( c ù ) C.譬.如( pì) 哂.笑(sh ěn) 龟.裂(gu ī) 强恕.而行 ( sù ) 稗. 官野史 (bài ) D.水獭.(t ǎ) 秦桧.( Hu ì) 怵.惕 (ch ù ) 绚.丽多姿 (xu àn) 放辟邪侈. (ch ǐ) 2.下列词语的书写,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布衣疏食 集腋成裘 偃旗息鼓 诛连九族 B.见危受命 流连忘返 因材施教 言不及义 C.囿于成见 忿忿不平 脉膊微弱 民生凋蔽 D.置若罔闻 察颜观色 愤世嫉俗 金壁辉煌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没有人不渴望幸福,但幸福究竟是什么呢它不可琢磨.. ,却又似乎无处不在。不同的人对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 B .铁路部门关于解决一票难求的“表态”已多次食言.. ,一票难求的问题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解决,人们拭目以待。 C .实行“问责制”以后,各政府部门分工更加细致明确。只要大家各行其是.... ,各尽其责,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D .由于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环境十分优美,发售第一天便十室九空.... ,销售场面十分火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