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课桌有多长》教案

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课桌有多长》教案
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课桌有多长》教案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培养合作意识,锻炼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及推理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重点:

认识和体会“1厘米”的意义,初步培养估测意识,学会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测量。难点:正确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正确进行简单的测量。教学突破:组织学生多次进行交流、比划,操作,真正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组织学生多次观察、交流、测量,学会正确进行简单的测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把学习尺,另准备各类尺子(米尺、钢卷尺、皮尺),拓宽学生认识尺子的知识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古代的时候,人类为了测量田地等就已经开始测量长度,最初是用人的手和足作为长度单位。那如果你们想知道自己课桌有多长(板书课题:课桌有多长)

,有办法吗?你的建议是……?

生:用尺子量。

师:用尺子量是个好建议,还有没有别的工具也可以用来量的?

生回答,师板书:书、笔盒、橡皮擦、手、铅笔……(用手量,你做个手势,怎么用手量。哦,一拃一拃的量)

师:都是一群聪明的孩子,大家看到这里来,这些东西的的确确可以做为测量的工具。接下来,这样子,和你的同桌合作,选择这里面的一种工具量一量你们的课桌。

(二)合作探究

1、反馈学生量的结果,并板书

2、看着这些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用的测量工具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3、那怎样才能是结果相同呢?

生:用一样的工具

师:那老师建议大家都用数学书来量一下,因为我们大家都有数学书。(反馈结果,发现一样。)看来,当我们选择一样的工具:数学书来量的时候,结果是一样的。

(三)

1、师:非常好,你们看,老师手上的尺子,就是生活中人们用的一样的工具。你们有尺子吗?都拿出来让老师看看。

展示尺子。老师也带了一把尺子,给你们看一下,也许我的尺子跟你们的形状不一样,你们找找看,你们的尺子上跟老师的尺子有没有相同的东西。

2、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尺子上那些是相同的。

反馈,请学生上来边指边说。(刻度线,CM、从0开始的数字)

3、师:在每一根长刻度线下都有一个数字,数字0的那条我们就叫0刻度线

你知道CM是怎么意思吗?对了,是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那你能在尺子上找出一厘米的长度发现:0刻度线和1刻度线之间,2和3之间……都是1厘米。

4、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用手比划一下。你记住1厘米了吗?

我们的身边有没有长大约1厘米的东西,找一找。

(四)量一量

1、电脑演示:铅笔有多长?

2、师:有只小熊说认识了厘米尺应该怎么测量呢?小熊请你来当评委,评一评怎样的测量才是正确的,请小朋友独立观察练一练第三题,独立判断后再与小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对为什么错。

生:自主判断,并小声地在组内交流。

师:谁来当裁判评一评?

生1:第一幅是错的,没有对齐0刻度。

生2:第四幅也是错的,没有对准测量物体的起点,也可以说数错厘米数,

生3:我认为第二幅是对的,5到10就是5厘米。

生4:第三幅也是对的,0到5表示5厘米。

生5:第二幅测量的方法既快又对,因为小熊笑得最开心。

师:你明白了应该怎么样测量?

生:先对准0刻度线,再看后面的数字。

3、估计一下,我们数学书的宽有几厘米?自己再量一量,到底是几厘米?再来估计一下,我们数学书的长有几厘米?自己再量一量,到底是几厘米?

4、师:看蚂蚁搬豆图。先在脑中拿出“1厘米”,估计一下会是几厘米,并用尺子测量验证。(师巡视检查测量情况)

5、师:我们在课前已经量了课桌的长了,但由于我们量的工具不同,量的结果也不同,我们这节课已经学习了厘米了,现在你们就用尺子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和课桌的宽。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五、课堂小结:

师:桌子的问题解决了,那么,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吗?每个同学都找一找,并且给你的同桌看一看你找到的1厘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