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人文献收藏的现况

马来西亚华人文献收藏的现况
马来西亚华人文献收藏的现况

马来西亚中文文献的收藏和出版现况

苏庆华

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

前言

在马来西亚,有关中文文献的收藏,就目前来说,尚未俱全和系统化。国家或州立的公共图书馆,鲜少雇有谙中文的图书管理员,也未有固定的拨款来添购新出版的中文书刊,更谈不上有专司整理华人文献的了。在国立大学方面,只有马来亚大学办有中文系,配合大学中文教学和研究的须要,乃有马来亚大学中文图书馆之设立,并聘请谙中文之馆员负责编书的工作。虽然,该馆目前有关中文文献的收藏和整理,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因而,中文文献的收藏乃有赖于华团、民间团体和民办学院之努力经营。但上述团体,或因成立的宗旨和兴趣不在于此,或因经费短缺和人手不足,以致有关文献的收藏不齐全,在资料整理方面也未作妥善的规划。晚近成立于南方学院的马华文学专题图书馆,虽向前辈学者收购了一批相关珍贵书籍而奠下其基础,并于随后陆续获得各方的捐赠以充实其藏书,但毕竟其馆龄尚浅,在各方面仍有待提升,以便进一步的落实其作为标准型的专题图书馆之计划。此外,成立于1990年的民办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资料室,其所存藏有关砂拉越的中文书刊数量,为该州内公私图书馆中最多者。其所收藏的砂州早期华文报纸剪报资料,亦值得在此一提。

另一方面,就近十余年来(1993-2003)由我国各华团所出版的各类中文专著与文献书刊而言,不论于质于量均相当可观。惟因流通管道之局限,而使其无法发挥应有的影响和作用。本文亦将针对此问题作较深入的探讨,并尝试提出输通其管道的可行性方案。

国立大学图书馆的藏书现况--以马大东亚图书馆为例

马来亚大学东亚图书馆,前称中文部图书馆,成立于1963年5月。初创时约只有8000本书籍,现存藏约8 万5 千本中文书刊,其中包括了本地作者、作家以中文出版的学术性著作和文艺作品以及我国华社团体所出版的各类纪念特刊(统称之为Malaysiana)。除了中文书籍以外,该馆尚藏有日文与韩文图书,惟数量不是很多。馆内的图书,基本上乃以哈佛燕京图书分类为据,将馆内中文图书分作以下九大类,即:中国经学类、哲学宗教类、历史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语言文学类、美术游艺类、自然科学类、农业工艺类以及总录书志类。

在图书编目方面,1993 年以前所有的图书均分别以(1)作者或书名及(2)内容性质编写书卡供查阅。1993年以后的藏书编目,则据马大总图书馆所采用之OPAC系统,将有关图书资料以汉语拼音编写,输入电脑供上网查阅。由于目前电脑上的书目尚未有中文字幕,对不谙汉语拼音者颇为不便。

就该馆所藏中文图书方面,我认为较有特色和价值者乃:数量颇为可观的中国各省县地方志及上述的Malaysiana特藏图书这两大类。其他的馆藏中文书,则为配合马大中文系、东亚系和语言暨浯言学院内所开设的本科生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诸课程需求而采购的相关参考书。这类藏书,无论在质在量方面,均不足以与中国和港、台各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所存藏者相比拟。而可作为马大图书馆卖点的上述两大类藏书,却迄今尚未见出版专题的书目提要,为读者查阅有关资料提供方便。1

民办学院和华社团体所设图书馆和资料室概况

除了上述具个别特色的民办南方学院(以下简称“南院”)图书馆及馆内附设的马华文学馆和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所设的资料室藏书以外,尚有于1985 年成立的华社资料研究中心(1997 年间改称华社研究中心)所附设的图书馆、槟州华人大会堂图书馆、民办新纪元学院图书馆、新山陶德书香楼2等。它们当中,有些的藏书量虽然不少,但其内容种类不免纷杂,对个别特定文献的收藏,则似有待更妥善的规划和整理。南院近期设立的“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中心”目前所进行的“搜集柔佛潮州人历史资料合作计划”3和拟添设之“福州人专柜”4,及前述陶德书香楼近期所设立,以收集东南亚史料为主的“东南亚华文资料中心”,若能有规划地进行专题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并将之分门别类,经历长期不断的积累,肯定将为区域华人族群与华社研究作出巨大的贡献。这种发展趋势,固然是我们所期待的,但仍有赖于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方能成就之。

就上述这些图书馆个别情况而言,有些仅供个别单位成员使用;有些虽有公开供公众人士借阅,但大体属一般的阅读,或大专院校学生课业所须的参考范畴而己。限于服务对象与读者群的水平和须求,以及有关图书馆本身的规模和经费,要求它们对本邦华人、华社文献存藏作出更专业的档案分类与编目工作,显然超出了

1该馆只于1995年出版过一本由苏庆华与Emillia Zainon Ismail 合编的《马来亚东亚图书馆馆藏中国大陆出版伊斯兰教著、译作书目提要》。

2该书香楼的前身,乃具20余年历史的陶德俱部。2001年10月7 日会员大会议决,以陶德书香楼取代原有的陶德俱乐部中文名称,并全面改组俱乐部的会务。该楼现址设新山百货布匹商公会顶楼。占地约千余尺,内藏书籍、期刊、剪报资料。2002年4月复将公会一楼租下,辟为“东南亚华文资料中心”。据知,目前已上架的图书约3 至4万册,华文书占了90%以上,多为七、八十年代大陆出版的文史哲图书。而中心所藏,乃为数约1万册七、八十年代出版的新马研究书籍,包括颇齐全的华文杂志。参《书香楼开幕纪念(特刊)》(2002:书皮内页)。这些藏书主要来自新、马两地藏书家和学者之捐献。书香楼成了旧书回收站,但也开始筹募基金,为日后继续扩增馆藏作出准备。感谢安焕然先生提供上述资料。

3这项柔佛州内潮人资料搜集与研究计划,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阶段性的成果已经于2003年4月结集出版,并将于2004年3月间举行“潮人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上述搜集成果发表会。

4参阅《今日南院》第9 期(2002 年6月出版),页37。

它们的能力范围。象南院那样的设有专题马华文学馆,以及它目前正进行中的较专业性规划与搜集本邦区域华人族群文献之条件,也许亦仅属特殊的案例。5

华团及民办文化团体中文出版物概述

虽然目前我国华团和民办中文图书馆或资料室于中文文献、书刊之存藏方面,成绩差强人意;但它们在中文文献资料和学术专著的出版方面,却有着令人惊喜的表现。比如说:运作资金向来都不太充裕的华社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华研”),在各方的赞助下先后出版了《资料与研究》《人文杂志》和《马来西亚研究学刊》和历史、法律常识、社会、文化、医药知识小册等各类书籍数十种。6其中值得一提的有:《不废江河万古流:华资十周年纪念特刊》《知识分子与社会文化》《节令民俗与宗教》《解构政治神话:大马两线政治的评析》《当代大马华人政治省思》《经济问题评论》《政治动员与官僚参与:大马华人政治述论》《马华文学:内在中国、语言与文学史》《建构中的华人文化:族群属性、国家与华教运动》《马来西亚华人新村五十年》《社会变迁与文化诠释论文集》《(日军勒索)奉纳金资料选编》等。

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以下间称“华总”)除了出版《会讯》以外,亦曾出版《愿景》文化季刊7,并出版了以下特刊、论文集、学术专著等:《华总六周年特刊》《文化十年论文集》《中华文化:发展与变迁论文集》《马来西亚华人史新编》1-3册、《二十四节令鼓》《马来西亚华人思想兴革论文集》《东南亚文化冲突与整合论文集》《马来西亚华团简史》《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节资料集(1984-2000)》《马来西亚华人创业传》《中文古籍中的马来西亚资料汇编》《马来西亚华人义山资料汇编》等约二十种。

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以下简称“砂华文协”)自1990 年成立以来,除了出版会刊《文海》8《文协十年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创会十周年纪念特辑1990-2000》《砂华文协现藏砂拉越华文书刊目录汇编》以外,还先后赞助出版和出版了有关砂拉越历史、文化、文学等类的著作,其中包括:《诗巫华族史料集》《砂拉越华族研究论文集》《砂拉越乡镇华人先驱》《砂拉越河畔的华人神庙》《砂拉越华人民间信仰》《落地生根:海外华人问题研究论文集》《砂华文学史初稿》《华工起义》《诗巫广东垦场史》《斯里阿曼省华族史料集》《砂拉越华人社会的变迁》《刘子政与砂拉越史研究》《砂拉越华人古迹》《反殖时期的砂华文学》等。

5南院马华文学馆于1998年4 月26 日正式成立,目前暂附属于南院图书馆,为国内第一间专题图书馆。该馆珍藏本室内珍藏相关马华文学书籍超过5000册,剪报资料室收集了国内外马华文学创作、评论及马华文学相关剪报资料,而期刊室则珍藏超过3000册的马华文学相关期刊。蒙安焕然先生提供有关资料,谨此致谢。

6有关华社资料研究中心出版书目(截至1995 年8 月),参阅《不变江河万古流:华资十周年纪念特刊》(1995:93-98)。其后,叉出版了“本士关怀系列”及“华研学术丛书”数种。

7该刊于1999 年7 月出版创刊号,迄2001 年4 月出版第8 期后即宣告停刊。

8该刊于1998 年5 月创刊,迄2002 年8 月已出版了4期。

此外,还出版了砂拉华文作家的作品以及重刊和出版了刘子政系列著作十数种,其中包括《砂拉越五十年代史事探徵》《福州音南洋诗民间歌谣》《怀故集》上下册《沙巴史事论丛》《砂拉越华文报业史》《明远楼外记》等。砂华文协对砂拉越华族史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9

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成立于1977 年,并于1980 年11 月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学术性综合文化月刊--《文道》10。它也于70年代末至80 年年代间出版了6种学术丛书,即:《马来西亚华人文化研究论文集》《灵根自植》《人间烟火》《文学研讨会论文集》《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研讨会论文集》。其于2001 年9 月刚出版的10 钜册《当代马华文存》,收入了80 与90 年代以中文发表于我国各报刊,有关政冶、经济、文化、教育、社会 5 大领域的评论佳作。该《文存》据上述5 大领域,将80 年代和90 年的文章各辑为1 册,一共收录了300位评论作者的840 篇文章,“几乎囊括了马来西亚所有重要的华裔评论作者的思想精华。就某方面而言,是弥足珍贵的史料纪实和社会见证。”11堪称是该协会于21世纪伊始所展现的“大气魄和大动作”(王赓武语),对我国华人文献和史料的保存贡献良多!

雪兰莪中华大会堂曾先后出版了《雪华堂54周年纪念特刊》(1977)《雪华堂72周年纪念特刊》(1996),《苟利社稷全力以赴:雪华堂与华社风雨同舟八十载》(2002)。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也先后出版了《马新海南族群史料汇编》(1999),《百年乡情:15间超过百年历史的海南会馆》(1999),《第六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纪念特刊》(2000)等。此外,各州的海南会馆也出版了各类文献,如《槟城琼州会馆一百廿五周年纪念特刊》(1992),《马六甲海南会馆千禧年纪念特刊》(2001),《雪隆海南会馆史料汇编》(2002)等珍贵文献史料,值得加以重视。马来西亚纪念日据时期殉难同胞工委会亦联合其他华团,先后出版了《太平洋战争史料汇编》(1996),《马来亚抗日纪念碑图片集》(1999),《奉纳金资料选编》(2000),《精魂忠骨永昭日月:日据时期殉难同胞追思活动(1995-2001)纪念刊》(2002)诸文献,作为历史的见证。

其他如:《光华曰报七十周年纪念刊》(槟城:光华日报,1981),《光华日报七十五周年纪念刊》(槟城:光华日报,1985),《(吉打双溪大年)明修善社锒禧纪念特刊 1959-1984》(吉打:明修善社,1985),《日治时期森州华族蒙难史料》(芙蓉:森美兰中华大会堂,1988),《马来西亚华文铭刻萃编》(吉隆坡:马来亚大学出版社,1982-1987,3 册),《巴生福建会馆志略、文献》(巴生:福建会馆,1982),《麻坡永春会馆成立九十周年纪念特刊》(麻坡:永春会馆,1984),《历史的跫音:三保山资料选辑》(马六甲:马六甲中华总商会,1989 ),《槟榔屿广福宫庆祝建庙188 年周年暨观音菩萨出游纪念特

9有关砂华文协所出版的图书书目,参阅蔡增聪编《砂拉越华文书刊目录汇编》(2002:13-24)。

10该刊自1980 年 11 月创刊至1994 年12 月停刊,共出版了百余期。

11参阅该套书总编辑戴小华《倾听马来西亚--〈当代马华文存〉总序》(2001:i – vii)。

刊》(槟广福宫信理部,1989),《大马龙岩会馆总会暨各乡会联合特刊》(槟城:特刊委员会,1988),《北马潮安同乡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特刊1952-1992》(槟城:北马潮安同乡会,1993),《马来西亚福建人兴学办教史料集》(吉隆坡: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1993),《柔佛州河婆同乡会庆祝十六周年、马来西亚河婆联合会第七届大会纪念特刊》(古来:柔佛州河婆同乡会,1994),《万众一心:马华公会45 周年纪念特刊(1949-1994)》(吉隆坡:马华中央宣传局,1994),《新山中华公会75周年(1922-1997)纪念史料专辑》(新山:新山中华公会,2000),《柔佛古庙专辑》(新山:新山中华公会、柔佛古庙修复委员会,1997),《第17 届马来西亚全国华人文化节纪念专辑》(新山:柔佛中华总会,2003),《为国为民:马华公会50 周年党庆纪念特刊》(吉隆坡:马华公会,1999),《世界客属第十五届恳亲大会纪念特刊》(吉隆坡:马来西亚客家公会联合会,1999),《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蕉风椰雨客家情》(吉隆坡:马来西亚客家公会联合会,2001),《河婆乡土情》(吉隆坡:作者自印,2001),《河婆客家山歌选辑》(吉隆坡:作者自印,2002),《雪隆潮州会馆百周年(1891-1991)纪念特刊》(吉隆坡:雪隆潮州会馆,1992),《诗巫入永安亭大伯公庙重建百年纪念特刊(1987-1997)》(诗巫:永安亭大伯公庙,1999),《槟榔屿广东暨汀州会馆二百周年纪念特刊》(槟城:槟广汀会馆,1998),《槟榔屿潮州会馆庆祝成立134周年(1864-1998)纪念特刊》(槟城:槟潮州会馆,1998),《槟城联合福建公冢二百年》(槟城:公冢董事会,1994),《吉隆坡广东义山千禧特刊》(吉隆坡:吉隆坡广东义山,2001),《新村成立50周年纪念特刊》(吉隆坡:马华公会新村事物局,1999),《彭亨华族史资料汇编》(彭亨:彭亨华团联合会,1992),《(砂拉越)斯里阿曼省华族史料集》(诗巫:砂华文协,1999),《(砂拉越)美里省社会发展史料集》(美里:美里笔会,1997),《槟榔屿晋江会馆成立八十周年纪念特刊》(槟城:槟晋江会馆,1999),《槟城惠州会馆180 年》(槟城:槟城惠州会馆,2003),《惠州人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马来西亚惠州属团体总会,2001),《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第十五届国际大会纪念特刊》(吉隆坡:马来西亚陈氏宗亲总会,2001)等,均内容丰富,甚具收藏价值,惜其流通量不广,外界更是难以完备的加以采集。

个人、集体中文专集和学术著作、论文集之出版概况

除了上述华团、政党、会馆、宗亲会和庙宇所出版的纪念特刊以外,近十年来出版的个人或集体中文专集,学术著作以及论文集,不论在质在量,均有可观者。兹略经归类,将个人所掌握、不完整的出版物书目胪列如下:

(1)历史、史料类

1 王琛发编著《槟城客家两百年:槟榔屿客属公会六十周年纪念文集》。槟城:槟榔屿客属公会,1998 年。

2 张少宽《槟榔屿福建公冢暨家冢碑铭集》。新加坡: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1997 年。

3 陈剑虹编《马来亚劳工党文献汇编》。吉隆坡:马来亚劳工党党史工委会,1999 年。

4 颜永才编辑《马来亚劳工党斗争史1952-1972》。吉隆坡:马来亚劳工党党史工委会,2001 年。

5 林廷辉、宋婉莹著《马来西亚华人新村五十年》。吉隆坡:华社研究中心,2000 年。

6 张少宽《槟榔屿华人史话》。吉隆坡:燧人氏,2002 年。

7 李业霖主编《南洋大学走过的历史道路:南大从创办到被关闭重要文献选编》。八打灵:马来亚南洋大学校友会,2002 年。

8 洪健华、黄乐群、蔡检年著《五十年代怡保集中营生活杂记》。吉隆坡:朝花企业,1998 年。

9 房汉佳、林韶华著《英雄的故事:砂拉越华侨抗日机工》。古晋:砂拉越国际出版社,1998 年。

10 郑韵穆著《勇闯天下:马来西亚中小企业成功之路》。吉隆坡:元生基金会,1996 年。

11 郑良树著《马来西亚华社文史论集》。柔佛:南方学院,1999 年。

12 钟锡金编著《南侨机工有唱不完的悲歌》。吉打:赤土文丛编辑部,2000 年。

13 郭仁德著《马新抗日史料:神秘莱特》。新山:彩虹出版有限公司,1999 年。

14 林运辉、张应龙编《中文古籍中的马来西亚资料汇编》。吉隆坡: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1998 年。

15 林水豪等合编《马来西亚华人史新编》1-3 册。吉隆坡: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1998 年。

16 蔡增聪编《砂拉越华文书刊目录汇编》。诗巫:砂华文协,2002 年。

17 郑良树著《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史》第1-3分册。吉隆坡;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1998,1999,20001 年。

18 莫顺生著《马来西亚教育史 1400-1999 年》。教总、林连玉基金会,2000 年。

19 蔡存堆著《百年沧桑话诗巫》。诗巫:慕娘印务有限公司,1994 年。

20 朱敏华著《诗巫广东垦场史》。诗巫:砂华文协,1998 年。

21 张少宽著《槟榔屿华人史话续编》。槟城:南洋田野研究室,2003 年。

22 李永球著《移国:太平华裔历史人物集》。槟城:南洋民间文化,2003 年。

23 南院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中心编篡《柔佛潮人史料合作计划工作纪行》。柔佛:南方学院,2003年。

24 南院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中心编篡《潮人拓殖柔佛原始资料汇编》。柔佛:南方学院,2003年。

(2)文学研究专集、论集/ 史料集

1 陈应德编著《梦平小说研究》。柔佛:书辉出版社,1998 年。

2 鲁芒编《江天研究专集》(上册)。吉隆坡: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2000 年。

3 云里风编《云里飘来的清风:云里风及其作品评介》。吉隆坡:嘉阳出版有限公司,2002 年。

4 李锦宗著《80 年代的马华文坛》(史料集)。新山:彩虹出版有限公司,1996 年。〖收入“德麟文丛”第二辑〗

5 李锦宗著《殒落的文星》(史料集)。新山:彩虹出版有限公司,1999 年。〖收入“德麟文丛”第四辑〗

6 许文荣主编《回首八十载、走向新世纪:九九马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柔佛:南方学院,2001 年。

7 马夫之著《作家作品研究》(评论集)。新山:彩虹出版有限公司,1996 年。〖收入“德麟文丛”第二辑〗

8 江铭辉主编《马华文学的新解读:马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八打灵:马来西亚留台校友会联合总会,1999 年。

9 戴小华、尤绰韬主编《扎根本土、面向世界:第一届马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中协联合出版,1998 年。

10 陈雪风著《关于文学的思考》(评论集)。吉隆坡:千秋事业社,1995 年。

11 谢川成著《现代诗心情》(评论集)。怡保:作者自印,2000 年。〖收入“中协文丛”系列1〗

12 谢川成著《谢川成的文学风景》(评论/ 书评)。怡保:作者自印,2000 年。〖收入“中协文丛”系列2〗

13 马仑编著《新马华文作者风采 1875-2000 年》。新山:彩虹出版有限公司,2000 年。

14 许文荣著《极目南方:马华文化与马华文学话语》。中协、南方学院联合出版,2001 年。

(3)文学作品专集/选集

1 陈政欣编选《马来西亚微型100:微型小说选集》。吉隆坡: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1998 年。

2 碧澄编《梦土亚细安:亚细安华文文学作品集》。吉隆坡:大将事业社,2000 年。

3 王锦发、陈和锦主编《云南园最后的鸟啼:南洋文艺199

4 散文年选》。吉隆坡:南洋商报,199

5 年。

4 陈和锦主编《旱天花露:南洋文艺小说年选1996》。吉隆坡:南洋商报,1997 年。

5 陈和锦主编《大地浮雕:南洋文艺散文年选1996》。吉隆坡:南洋商报,1997 年。

6 江天著《民族魂鲁迅》(诗集)。吉隆坡: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1996 年。

7 倪子仲著《生命的痕迹》(文集)。槟城:作者自印,1993 年。

8 倪子仲著《龙津河之恋》(文集)。槟城:作者自印,1999 年。

9 江天著《神州万里行》(诗集)。吉隆坡: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2001 年。

10 李忆君主编《马华文学大系:短篇小说(一)1965-1980》。彩虹出版有限公司(彩虹)、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作协)联合出版,2001。

11 陈政欣主编《马华文学大系:短篇小说(二)1981-1996》。彩虹、作协联合出版,2001。

12 碧澄主编《马华文学大系:散文(一)1965-1980》。彩虹、作协联合出版,2001 年。

13 陈大为、钟怡文主编《赤道形声:马华文学读本I》。台北: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2000 年。

(4)回忆录/传记/时评言论集

1 杨国斯著《人生奋斗、政治经历:丹斯里拿督阿玛杨国斯自传》。古晋:作者自印,1998 年。

2 张少宽编辑《平等的回忆》。槟城:拿督许平等局绅,1999 年。

3 赛扎哈利著、赖顺吉译《人间正道:赛扎哈利政治回忆录》。吉隆坡:朝花企业、社会分析学会联合出发,2001 年。

4 郭仁德著《敦陈祯禄传》。吉隆坡: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1996 年。

5 郭洙镇著《龙腾虎跃的年代》。Nissida Graphic Creation 出版, 1993 年。

6 何国忠著《今我来思》(时评选集)。吉隆坡:十方出版社,1993 年。

7 骆静山著《知识分子与社会文化》。吉隆坡:华社资料研究中心(华资),1994。

8 何启良著《政活动员与官僚参与》。吉隆坡:华资,1995 年。

9 翁诗杰著《扬起政海良知的风帆》。吉隆坡:南洋商报,1995 年。

10 林金忠著《民族主义的思考》。吉隆坡:南洋商报,1996 年。

11 李业霖主编《吉隆坡开拓者的足迹:甲必丹叶亚束的一生》。吉隆坡;华资,1997 年。

12 林慕著《迷失与醒觉》(时评选集)。吉隆坡:东方业有限公司,1997 年。

13 陆庭谕主编《石在火不灭:语文运动、团结运动、茅草行动》。吉隆坡:马来西亚华校教师总会(教总),1996 年。

14 陆庭谕主编《沈慕羽事迹系年》。吉隆坡:教总,1997 年。

15 陆庭谕主编《沈慕羽言论集》上、下册。吉隆坡:教总,1998 年。

16 钟锡金编《世纪老人许峥嵘诗文集》。吉打:赤土文丛编辑部,2000 年。

17 马汉(孙速蕃)著《风雨人生路》。吉隆坡:嘉阳出版公司,2002 年。

18 横眉(李雄之)著《烟雨华团》。吉隆坡:作者自印,2001 年。

19 李万千著《求是集:李万千文选1980-2000》。吉隆坡:东方企业有限公司,2001 年。

20 许万忠著《点到为止》(时评集)。马六甲:马六甲南洋大学校友会,2001 年。

21 马哈迪默哈末医生著、何尔荣译《勇往直前》。吉隆坡:立腾出版有限公司,1999 年。

22 林廷辉、宋婉莹著《华人社会观察》。吉隆坡:十方出版社,1999 年。

23 谢诗坚著《历史片断回顾:巫统政治风暴》(政论文集)。槟城:作者自印,1999 年。

24 苏庆华著《节令、民俗与宗教》。吉隆坡:华资,1994 年。

25 洪祖丰著《佛教面面观》。吉隆坡:十方出版社,1998 年。

26 张德来著《沙巴的客家人:客家华人贡献沙巴州现代化之探讨》。亚庇:沙巴神学院,2002 年。

27 陈嘉荣等制作《新新关系:看新山人如何新加坡》。吉隆坡:大将事业社,2001 年。

28 陈亚才编《留根与遗恨:文化古迹与华人义山》。吉隆坡:大将事业社,2000 年。

29 舒庆祥著《走过历史》。新山:彩虹出版有限公司,2000 年。

30 吴木炎著《倒退二十年:城市规划与社会发展》。吉隆坡:大将事业社,2001 年。

31 钟天祥著《现场真性请》。吉隆坡:大将事业社,2002 年。

32 陈再藩著《文化第1 方程式》。吉隆坡:大将事业社,2002 年。

34 丘光耀著《第三条道路:马来西亚华人政治选择批判》。八打灵:地球村网络有限公司,1997 年。

34 翁诗杰著《打造新政治文化》。吉隆坡:大将事业社,1999 年。

35 策略资讯研究中心资料组编《丁加奴:回教党执政之后》。八打灵:策略资讯研究中心,200 0年。

36 张景云主编《当代马华文存:政治卷》 80年代、90年代各一卷。吉隆坡: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马华文协),2001 年。

37 蔡维衍主编《当代马华文存:经济卷》 80 年代、90年代各一卷。吉隆坡:马华文协,2001 年。

38 罗正文主编《当代马华文存:文化卷》 80年代、90年代各一卷。吉隆坡:马华文协,2001 年。

39 邓日才主编《当代马华文存:教育卷》 80年代、90年代各一卷。吉隆坡:马华文协,2001 年。

40 陈亚才主编《当代马华文存:社会卷》 80年代、90年代各一卷。吉隆坡:马华文协,2001 年。

(5)学术论著/ 研讨会论文集

1 杨清龙主编《国际汉学研讨会论文集》。吉隆坡:马大中文系、中协联合出版,1993 年。

2 刘磐石等编《马来西亚华人思想兴革论文集》。吉隆坡: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1998 年。

3 王国璋著《马来西亚族群政党政治》。吉隆坡:东方企业有限公司,1998 年。

4 林开忠著《建构中的“华人文化”:族群属性、国家与华教运动》。吉隆坡:华社研究中心,1999 年。

5 田英成著《砂拉越华人社会的变迁》。诗巫:砂华文协,1999 年。

6 林水豪、傅孙中合编《东南亚文化冲突整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总、马大中文系毕业生协会联合出版,1999 年。

7 赖观福主编《客家渊远流长:第5届国际客家学研讨会论文集》。吉隆坡:马来西亚客家公会联合会,1999 年。

8 赖观福主编《客家渊远流长:第5届国际客家学研讨会论文集》(续篇)。吉隆坡:马来西亚客家公会联合会,2000 年。

9 林水豪主编《“中华文化:发展与变迁”传统思想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隆坡: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联合会,1997 年。

10 苏庆华主编《庆贺傅吾康教授八秩晋六荣庆学术论文集》。吉隆坡:马来亚中文系毕业生协会,2000 年。

11 何国忠编《社会变迁与文化诠释》。吉隆坡: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2002 年。

12 苏庆华主编《一体多元的文明价值“21 世纪文明对话:诠释与沟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隆坡:马来西亚创价学会、马来亚大学中文系联合出版,2002 年。

13 林水豪主编《创业与护根:马来西亚华人历史与人物-儒商篇》12。台北南港:中研院东南亚区域研究计划,2001 年。

12此书及另二册系列书的简体字版本将在较后时由吉隆坡华社研究中心出版。

14 何国忠主编《承袭与抉择:马来西亚华人历史与人物-文化篇》。台北南港:中研院东南亚区域研究计划,2001 年。

15 何启良主编《匡政与流变:马来西亚华人历史与人物-政治篇》。台北南港:中研院东南亚区域研究计划,2001 年。

16 《第二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论文集》。雪州:董教总教育中心有限公司,1999 年。

17 刘子政著《砂拉越史事论丛》第1-4辑。诗巫:砂华文协,1999-2000 年。

18 林宜慧著《砂拉越诗巫福州人领导层之研究》。诗巫:砂华文协,1999 年。

19 苏庆华、濮文起合著《普世价值的实践:马来西亚创价学会的和平、文化与教育运动》。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年。

20 陈启生主编《孔学论文集》(一)。吉隆坡: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2002 年。

21 梁家兴主编《第七届世界华商大会纪念文献》。吉隆坡:马来西亚工商联合会,2003 年。

(6)书、画艺术专辑类

1 柯腾芳编辑《郑浩千画集》。吉隆坡:马来西亚创价学会,1999 年。

2 黎慧真主编《无意生象-刘庆伦意象书画集》。吉隆坡:马来西亚创价学会,2001 年。

3 许长南主编《第十八届全国华人文化节:马来西亚名家书法暨水墨画集》。诗巫:砂拉越华人社团联合总会,2001 年。

4 黄金炳编《承传:第一届(2001)马来西亚全国书法大展专辑》。吉隆坡:马来西亚书艺协会,2001 年。

5 《第2届(2002)马来西亚、新加坡水墨画联展(特辑)》。吉隆坡:SGM 综合文化中心,2002 年。

6 钟瑜主编《五十年艺坛四友专辑》。吉隆玻:马来西亚创价学会,2002 年。

7 黄森同编辑《任雨农书法集》。吉隆坡:华阳集团出版,2001 年。

8 胡志强主编《星夜行程:陈徽崇(乐曲)作品集》。新山:新山歌乐协会暨宽中合唱团团友联谊会出版,2001 年。

晚近十年来我国华文书刊、文献出版的初步分析

即使将本人收藏/掌握得最弱的3 类书籍:文学研究专集/史料集(14种)、文学作品专集/选集(13种)和书画艺术专辑(8种),排除在以上所胪列的120种书目总数统计以外,晚近10余年来,特别是最近的6、7年内(1997-2003),大马所出版有关历史/史料(24种)、回忆录/传记/时评言论集(40种)、学术论集/研讨会论文集(21种)这3 类的书籍(约占总出版量的71%)有较显著增加的迹象,相信这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国民于精神层面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形有关。反映在上述诸出版物字里行间的是:我国华社于过去10 年间所经历的方方面面之变化与进展。这里头所蕴涵的讯息,值得研究马来西亚华社、华人史的史学者和社会动向观察家对之加以重视和进行解读。尤其是文献史料/ 纪念特刊和重要历史人物传记、回忆录、言论集,还有学者、时评家历年来所作时评论集之结集出版,肯定对补充和进一步理解某阶段的历史真相或社会状况甚有助益。

惟出版多卷本或篇幅较大的史料汇编/文存之类的书籍,可以预见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非有财团、基金会之赞助,难以成事。可幸的是:一些大部头的文献/文存汇编,在有关负责人的多方筹募下,得以成功付梓面世。至于各别著作之出版,国内虽有一些华社团体设立出版基金予以赞助,但由于通货膨胀,所得赞助经费往往不足以支付其出版费用,结果作者本身还得自掏腰包补贴,方能将之成功出版。的确,若将我国近10余年来所出版的中文图书量和种类,与大陆、港、台比较,显然是小巫见大巫!但了解到我国中文书籍之实际出版状况,则吾人当不致对其作出过于苛刻的要求。

我国中文书籍出版所面对的销售与流通量问题

历经艰辛,书终于出版了。可是,这些出版物仍面对颇为严重的销售出路问题。这亦导致其流通量不大,且无法将之送到须要这些书作为参考和研究者之手中。往往,赞助出版单位于有关书籍出版之后,以包销的方式向作者购买了几十本。但这些被购下的书,不是任单位内的董事或职员取阅,便是被打入冷宫-会所储存室,永远无缘与其读者见面。作者出书的目的,恐无法达致。

另一方面,有关书籍的出版消息,往往无由传播出去。即使有关消息被刊登出来了,却因未注明书价与销售处,读者想购买也无从定购。特别是那些属于非卖

品的社团纪念特刊,刚出版时有关单位很大方的将之轻易派送出去,到头来可能有关单位自己连一本也没储存下来,使摸上门找资料的学者无功而返、败兴而归。

如何在作者/出版单位和读者之间架起桥梁,使双方各得所须、使物尽其用?这,往往是件颇费章的事,但却非下定决心将桥梁架好不可!否则,因某个输送管道环节的堵塞所造成的恶性循环,将导致整个运作机制停滞不前,亦使出版的预定目标无以达致。这,肯定不是任何一方所愿意看到的结局。

建立有效输送管道和储存机制之管见

管见以为,要建立有效的输送与储存机制,非得寻求官方机构如:国家图书馆行使权之配合不可。在我国,国家图书乃负责办理国内出版物申请国际图书统一书号之官方机构。凡经该馆统办发出书号之出版物,于出版后得呈交3 册样书予国家图书馆;但有关行使权似未严加执行。为了确使国内正式出版的中文文献和书籍之输送不致疏漏,并将已送交的书籍妥善的加以储存,国家图书馆可将其征收样书行使权委托给指定的大学或公共图书馆,以便代为执行催收的任务。如此,不但能将样书善加利用,亦有助于齐全国内中文文献、图书、特刊之存藏。这项建议,是就官方机构如何协助公立图书馆齐全其中文 Malaysiana 出版物之收藏而言。

另一方面,户联网使用之日益普遍化,使上网找资料、购物成为一般人日常生活中的惯性活动之一。国家/州立图书馆或代表全国华堂总机构的华总,在这方面亦可扮演一定的角色。例如:为大众提供类似网上书店模式的互动网页服务,让作者和读者之间架起联系双方的桥梁,使有关图书得以有效的输送到设定读者群的手中。间接的,也为本地出版的中文书刊打开促销国内外市场的门户。此外,建立更多的专题图书馆,让各馆之间互通有无,以减少因购藏重复图书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并构建各馆之间的连线查书和借书之机制,庶几为本邦甚至区域读者群提供高效率和更专业的图书馆服务。

第十一届(2015 年)马来西亚华文独中田径锦标赛竞赛简章及细则

第十一届(2015年)马来西亚华文独中田径锦标赛 竞赛简章及细则

(三)道次:预赛由竞赛组编排。决赛则依据预赛成绩分配道次, 前四名依 序安排于第4、3、5、6跑道,后四名则依序安排于第1、2、7、 8跑道。 十六赛程表:此表为预定赛程,正式赛程待报名注册截止后,依注册参赛人数再编排赛程表。有关调整将以不调动比赛项目顺序为原则。 十七资格赛、 报到、 各项会议:(一)资格赛:2015年 8 月 24 日(一)地点:待定 (二)报到:2015年 9 月 19 日(六)(10AM至4PM) 地点:宽中古来分校 (三)各校报到时须出示运动员身份证正本供大会审查,赛会不接受身份证影印本;无法提供者,则取消选手资格,不得持异议。 (四)领队与教练会议:2015年 9 月 19 日(六) 时间:下午五时正地点:宽中古来分校 (五)第11届全国独中体育交流会:2015年 9 月 21 日(一)时间:晚上八时正地点:宽中古来分校 十八比赛办法:(一)比赛规则:依据国际田径总会(IAAF)颁定之最新规则 (二)竞赛制度:依据大会竞赛简章及细则办理。 (三)比赛细则: 1.2张号码布须分别佩挂于胸前与背后,否则不准参加比赛。跳高项 目者,则允许佩挂其中1张即可。 2.运动员背心下半段必须塞进裤内。不听劝告者,取消参赛资格, 并勒令离场。 3.参加各项比赛之运动员,出场比赛时必须携带选手证报到,以备 随时检验,未带证件者,不得出场比赛。 4.运动员须于每项比赛完毕后(包括田赛项目未进入决赛者),退出 比赛场地,不得逗留在场内。 5.田赛与径赛项目冲突时,有关运动员须向田赛裁判主任或该赛项 裁判员请准后,先参加径赛,才回头参加田赛。 6.径赛比赛中不得陪跑,否则立即取消该选手之参赛资格,成绩亦 作废。 7.各队职员和非参赛者不得进入比赛场地范围内,不听劝告者,取 消参赛资格,并勒令离场。 8.凡正式注册运动员皆可代表该校参加接力赛。若晋级决赛,则须 保留最少2名在预赛有下场比赛之选手,否则取消比赛资格。

文化认同的独立性和动力性 以马来西亚华人

杨宜音以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认同的演进与创新 为例载张存武海外华族研究论集文化与认同 台北407-420 文化认同的独立性和动力性 北京 从而获得 一般来说国家认同 现后华人在海外而当社会流动出 的生存发展典型地展示了文化认同的独立性和动力性本研究对马来西亚华人社会进行了实地调查 本研究发现其文化认同源自以下线 索1?×ê?è?í??Y±??a???????íà′?÷???a×? ??o??ú??óé?è?3D?èoì?±??a??óD?aè???ì???×????ˉì??÷μ???′ú×é?ˉ2 ?×ê?è?í?í???3??aè?èoì?μ????ˉì??÷3 óéóú???ˉ???μê?°üà¨ò???ì×±ê??×????ˉì?

殊性的观念系统因此 马来西亚华人经过国家认同改变后 并逐渐建构了独特的马华文化文化认同的概念分析 文化认同指个体对于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形成归属感 及内心的承诺保持与创新自身文 化属性的社会心理过程 in-group identity是指个体在选择自己所认同的群体时 文化价值和文化习俗等因素构成的文化属性来进行 族群中的成员的身份特征主要是文化性的   文化认同的心理机制包括文化比较cultural Array categorization文化区辨和文化定位 四个基本过程197819841987 1990 在个人层面上social identityself  identity引导着人们热爱和忠实于文化最终将其纳入个人的价值观这一深层心理结构之中文化认同是一种社会整合的巨大的社会心理资源文化认同以文化为凝聚力整合和标识着多元文化中的人类群体

马来西亚华文独中体育课程标准

马来西亚华文独中体育课程标准 一、基本理念 面对21世纪科技迅速发展、国际交流频繁的时代,社会需要具有科技和文化素养的个人。有鉴于此,董教总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于2005年1月9日发布《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教育改革纲领》(以下简称《教改纲领》),确立“培养青少年成为健全的成人”为独中教育的主要目标。 美国健康教育体育休闲舞蹈学会(American Alliance for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AAHPERD)根据适能(fitness)的观点,对健康提出了整体性的概念,认为真正完整的健康应由五个安适状态(well-being)所构成: (一)身体适能(简称“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包括了解身体发展、身体照顾,发展正向身体活动的态度与能力。 (二)情绪适能(emotional fitness):包括思考清晰、情绪稳定、有能力调适压力,具备自制与自律的能力。 (三)社会适能(social fitness):包括关心配偶、家人、邻居、同事和朋友,积极与他人互动和发展友谊的能力。 (四)精神适能(spiritual fitness):包括寻找个人生命的意义,设定人生的目标,拥有爱人与被爱的能力。 (五)文化适能(cultural fitness):包括对社区生活改造有贡献,能关注文化和社会事件与接受公共事物责任的能力。 这五个安适状态彼此相辅相成,才能达成全人健康(total well-being)。因此体育的目标显而易见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适能,而非竞赛的胜利者而已;意即每位学生皆应有机会参与身体活动,并学会至少一项适合终身休闲的运动技能。因此,学校须确立“体育是学校文化的重要部份”的观念,坚持按教育规律在每一个年级、每一班实施体育课,以达致《教改纲领》所提出“爱惜身心,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教育目标。 二、课程目标 (一)学会运动技能,提升体适能。 (二)体验运动乐趣,建立终身运动习惯。 (三)培养运动风度,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主要客源国概况教学大纲

《主要客源国概况》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主要客源国概况》是河北广播电视大学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该课程计划54学时,3学分。课程主要介绍中国主要客源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等内容。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中国旅游海外客源市场,对我国旅游客源国或旅游客源地区的基本情况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和掌握。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主要客源国家上述各个方面的学习和研究,熟悉、掌握相关内容,学习旅游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尊重游客的风俗习惯,以有效地指导旅游实际工作,更好地服务游客,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因此,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对我国海外客源市场即主要客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以及地理、人文概况等有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使其专业知识结构更加全面和合理,以符合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知识素养。 三、教材及学时分配建议 本课程教材采用王兴斌主编的《中国旅游客源国/地区概况》,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7月第3版。课程课内54学时,3学分,一学期开设。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世界旅游业和中国入境客源市场 学习目的和要求:理解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经历及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掌握中国旅游业进行的历史性转变及发展前景;熟悉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现状与开发概况。 教学内容: 一、世界旅游业和世界旅游区 1、世界旅游业的历程及发展新阶段 2、世界六大旅游区 二、中国旅游业概况 1、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2、中国旅游业的历史性转变 3、中国旅游业前景

马来西亚与印尼的排华比较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有不少相同之处,都是海外华人最多的国家。然而,印度尼西亚1945年独立后,几乎没有停止过排华,大大小小的排华骚动层出不穷,1998年5月的排华暴乱更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严厉谴责。 而马来西亚1957年独立以来,除了1969年的“5·13事件”外,基本没有严重的马、华两族冲突,即使是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局势异常动荡之际,也始终没有出现类似印度尼西亚那样激烈的排华暴乱。 为什么马来西亚的民族关系比较和谐,而印度尼西亚当地民族和华人的关系却要紧张得多?除了两国大小悬殊外,到底还有哪些区别,导致两国民族关系的不同表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都是伊斯兰教国家,而且,前者还尊伊斯兰教为国教,根据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不同宗教文明的民族,激烈冲突几乎不可避免,那么,如何解释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民族关系的不同表现? 一 由于政治和经济地位的不同,马来人对华人的偏见,远远没有印度尼西亚当地民族对华人的偏见那么强烈。 殖民统治时期,英国殖民者为了取得马来封建贵族的合作,曾与马来各邦苏丹订立协定,承认马来人是当地的主人,承认并维护马来人在政治、经济和文教等各方面的特权。马来人

的特权在马来西亚1957年独立后继续得以确认,独立宪法特别规定了马来人的特殊地位和马来统治者的地位,规定马来语为国语,马来人信仰的伊斯兰教为国教。20世纪70年代又颁布《煽动法令》,禁止对上述有关规定进行质询和讨论。2000年马来西亚发生马来人特权风波,时任总理的马哈蒂尔就明确表示,在捍卫马来人的特权上,政府绝不作任何让步。 因此,大多数马来人认为自己是马来西亚当然的主人,比华人有着更优越的法律地位,对于政治地位比自己低的华人较少产生妒恨。 和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一样,马来人经济比华人经济落后,这往往成为引发马、华两族矛盾的一个导火索,但由于马来人经济一直得到政府的保护和扶持,因经济不平衡引发的不满没有印度尼西亚那么强烈。 随着马来人政党在政府中地位的加强,历届政府都毫不例外地执行马来人经济优先政策,加上马来西亚经济发展比印度尼西亚顺利,贫富差距没有印度尼西亚悬殊,生活较有保障的马来人在政府强有力的保护下,没有必要直接攻击、抢掠华人。 印度尼西亚的情况则明显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统治印度尼西亚的荷兰殖民者实施分而治之的政策,将印度尼西亚的居民按不同等级赋予不同的法律地位,其中,欧洲人居上层,华人处中间,底层的是当地民族。与当地民族采用当地法律和法庭审判不同,华人和欧洲人一样,可采用荷兰法律并在荷兰人的法庭进行民事诉讼和审判。

马来西亚的汉语教学与研究

马来西亚的汉语教学与研究 ——访著名对外汉语研究专家汪惠迪先生 有多少在读中小学生能够接受华语教育?华语教育从什么年级、学段开始? 马来西亚政府规定,所有政府中学(即官办中学)教学媒介语是马来语;小学则视源流而定:国民小学(即官办小学)教学媒介语是马来语,华族小学(华小)是华语,印度族小学是泰米尔语(新加坡叫淡米尔语)。马来语是所有中小学的必修课。此外,学生还要学习英语,所以马来西亚华族学生接受的实际上是“三语”教育——马来语、华语和英语。 马来西亚是否拥有独立的华语学校?如果有,大概有多少所小学、中学或大学? 马来西亚的情形是:“华小”,即以华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政府小学,除了马来语和英语外,其它科目都用华语进行教学。“华文独中”,即由华人出资创办的独立中学,目前在马来西亚有60所,其中37所 在西马,23所在东马。这60所华文独立中学1997年的学生总数为55143人。独立中学里也有非华裔孩子就读,人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华文学院,即除了华文幼儿园、华文小学、独立中学和国民中学的华语母语班之外的屈指可数的高等华文教育机构,如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博特拉大学中文系、南方学院中文系(1996)、新纪元学院中文系(1998)和韩江学院中文系(2000)。马来西亚华人一直致力于创办一所独立大学,这一目标迄今还未实现,目前只有华文学院。 在马来西亚,华语教育是从什么时期开始的?现在的华语教育处于怎样的地位? 马来西亚是个以马来人为主的国家,华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马来西亚的中国移民一但形成社区,就会有华校出现。由于国情不同,在今天的马来西亚,仍保留着华校。华语都是华族学生必修的课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直到中学毕业马来西亚的华人也都会讲华语,该国还有官方的华语规范委员会,由教育部副部长兼任主席。 马来西亚是否都有华文媒体?大概有多少家?这些媒体应用的是简体字还是繁体字? 有华文媒体,我仅介绍报纸。马来西亚全国的大型报纸有《星洲日报》《南洋商报》《光明日报》《光华日报》《中国报》等,都在西马出版。此外,东马还有几份报纸。西马和东马都还有一些地方小报。马来西亚的华文报总数比新加坡多得多。新马两国的华文报都采用简体字。 马来西亚的华语教育教材是由哪些人参与编写的?由什么机构进行审核批准?每个学段各有几套教材? 马来西亚独中的教材是由董教总(华校董事会和华校教师总会)自行编写的。随着语言环境和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变化,马来西亚的华语和中国大陆的华语之间,有哪些差异或出现了哪些变异?最主要的变化是什么? 马来西亚华语和中国大陆普通话的主要差异表现在词汇上,而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历史的、地理的和政治的原因造成的。具体的差异请参考近年来我国大陆和新马两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今年8月,我在长春召开的汉语词汇学第二届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六届全国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新加坡华语词汇的风情与姿彩》中有较详细的论述。在华语桥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c710372500.html, 或https://www.360docs.net/doc/c710372500.html,)上也可搜索到有关的论文。笼统地说,它们之间的

《客源国概况》习题库

《旅游客源国概况》习题1 一、填空题(每空1 分,计10 分) 1.按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标准,全球分为六个旅游区:非洲、美洲、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欧洲和__________。 2、唐招提寺里的鉴真塑像用的是_________方法做的. 3、世界上最大的一座金铜佛像是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 4、大韩民国于1948年由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国会议长____________立国。 5、美国的国鸟是_____________。 6、奔牛节的正式叫法是_____________。 7、加拿大国旗上的红色枫树叶有_____________个角。 8、丹麦的首都是_____________。 9、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最吸引人的喷泉是_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每题10分,计50分) 1、日本与中国在文化方面有着深厚的渊源,请简要说明日本与中国习俗的异同。 2、俄罗斯大部分国土都在亚洲,但是所有的人都认为俄罗斯是欧洲的国家,请问这是为什么? 3、请简要介绍西班牙的斗牛节,并说明自己对这个节日的看法。 4、英国的人文旅游旅游资源最丰富且最具有特色,请简要介绍英国人文旅游资源的代表。 5、请简要介绍德国的独特的民族性格。 三、论述题(每题20 分,计40分) 1、韩国近年来影视事业发展异常迅速,请问这对于韩国旅游业的发展有影响吗?如果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韩国影视旅游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2、中国海外客源市场在21世纪将如何发展?请从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总体格局变化和各客源国(区)的具体情况等方面进行阐述。 《旅游客源国概况》习题2 一、填空题(每空1 分,计10 分) 1.泰国的首都在_____________。 2.英国的全称是_____________。 3.在沙特阿拉伯境内有着伊斯兰教的两大圣地麦加和_____________。 4.“枫叶之国”指的是_____________。

马来西亚全国华文独中初中统一考试

(JY06) 马来西亚全国华文独中初中统一考试 历史 考试纲要 (2011年实施) I 考试性质 初中统考历史科考试,目的在评定华文独立中学初中毕业生完成三年初中历史课程之后的历史科知识和能力水平;同时通过校内发展性评量赋予教师评核学生学习过程与态度的权力。 II 考试目标 配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目标制定,主要在考核: 一、认知层面 (1) 学生对历史时间的掌握 (2) 学生对历史空间变化的认识 (3) 学生对历史事实和资料的理解 (4) 学生形成的客观历史概念 二、能力层面 (5) 学生能够解释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 (6) 学生能够陈述他对某一历史事实的理解 (7) 学生能够应用客观的历史概念回答问题 (8) 学生能够根据历史资料对历史事实作解释 (9) 学生能够收集、整理和运用历史资料做成报告 三、情感态度层面 (10) 学生具备真诚善良、积极进取和负责任的品格 (11) 学生能初步联系历史概念与其自身生活之间的关系 III 考试形式 初中统考历史科测试分为两份试卷: 试卷一:作业报告20% (*注:属于发展性评量) 试卷二:统一考试80% (*注:属于总结性评量) 考生必须完成试卷一和试卷二。若无试卷一的分数,则有关考生因没有完整作答而得零分,成绩等级为“E”。 - 1 -

试卷一、作业报告 1.说明 历史科是华文独立中学的人文社会学科之一,其课程目标包括学生资料收集和整理能力的 培养。初中统考历史科为有效考核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特设属于发展性评量的作业报告。 通过作业报告,学生学习历史,不仅仅只是知识的吸收,也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同 时通过发展性评量,在师生互动下,教师可以掌握更多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促进师生关 系。 本试卷属于校本评量,所提呈之分数除须符合行为目标,也将反映各独中教师对各自学生 的要求及期待。 2.行为目标 根据考试目标制定作业报告的行为目标: (1) 学生能够按选择的主题收集资料 (2) 学生能够适当摘取和整理资料,组成报告内容 (3) 学生能简单陈述对主题的认识 (4) 学生能完整、条理的呈现报告 (5) 学生作报告过程中的态度 3.形式 作业报告是学生整理某一课题资料的呈现。考试局将在学生应考年前一年4月发布一个范 畴,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客观因素,从范畴中择定课题(主题、题目),于指 定日期内完成报告。报告内容不超过3千字,教师根据评分准则评分,于学生应考年的6 月呈交成绩于考试局。 4.评分准则 作业报告按行为目标要求,分两大项评分:(I)作业报告,占12%;和(II)学生态度, 占8%;两项目总计20%。每大项又分三或二项按等第评分,细则如下: 注:1)等第即为每项之分数,教师根据准则评分。 2)每个项目只能打一个等第的分数,三个项目最高分合计12%。 - 2 -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十一章-欧洲主要客源国概况

第十一章-欧洲主要客源国概况 第二节欧洲主要客源国概况 一、英国 二、法国 三、德国 四、意大利 五、俄罗斯 六、西班牙 七、荷兰 八、瑞士 九、土耳其 一、英国 (一)简况 国名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面积24.41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6400万。 温带海洋性气候。 国花为玫瑰。 首都伦敦。 居民多信奉新教。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拥有象征性的地位。 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称“日不落帝国”。 货币为英镑。 一、英国 (一)简况 炸鱼、薯条和三明治是英国人的发明,也是现代快餐的标志。“液体黄金”威士忌。 英国是“绅士淑女”之国,重视女士优先的原则,注重礼仪。 忌讳数字“13”。讨厌墨绿色;忌讳送菊花、百合花;忌讳山羊、大象和孔雀图案。 一、英国 (二)著名旅游城市与景点 1.伦敦 英国首都。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伦敦是欧洲最大的都会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 主要景点有白金汉宫、唐宁街10号、议会大厦、大本钟、圣保罗大教堂、伦敦塔、威斯敏斯特宫、伦敦塔桥、大英博物馆、温莎城堡、格林尼治天文台、中国城、海德公园。 一、英国 (二)著名旅游城市与景点 1.伦敦 (1)白金汉宫。英国王宫。英国王室成员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也是英国重大国事活动场所,英王寝宫。宫门前广场每天举行的皇家卫队换岗仪式是重要观光项目。

(2)唐宁街10号.历任首相办公和居住的地方。 (3)大英博物馆。英国最大的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与法国卢浮宫、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和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世界四大博物馆。 一、英国 (二)著名旅游城市与景点 1.伦敦 (5)大本钟。也称威斯敏斯特宫钟塔,与英国议会大厦相连,是伦敦的传统地标,为伦敦市的标志以及英国的象征。 (6)伦敦塔桥。横跨泰晤士河的悬索桥,也是伦敦的象征,有“伦敦正门”之称。 一、英国 (二)著名旅游城市与景点 2.爱丁堡 英国北部城市,苏格兰首府,是英国目前仅次于伦敦第二大金融中心和旅游城市。英国著名文化古城。 著名景点有爱丁堡古城堡、圣吉尔斯大教堂、荷里路德宫、爱丁堡大学等。爱丁堡的旧城和新城一起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3.利物浦 英国著名的商业中心,第二大商港,著名旅游城市。市内有欧洲最古老的中国城。披头士乐队的故乡。体育运动之城。 二、法国 (一)简况 位于欧洲西部,西临大西洋。面积5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600万(截止2014年)。 国花为香根鸢尾和欧洲白百合。 首都巴黎。 主要宗教为天主教。 半总统半议会制的共和制国家。 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葡萄酒出口。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国。货币为欧元。 二、法国 (一)简况 世界三大烹饪王国之一,蜗牛、青蛙腿、鹅肝。葡萄酒、香槟酒。 时尚之邦,浪漫之都。 忌讳黄色的花;厌恶墨绿色;忌用黑桃图案;忌讳孔雀和仙鹤图案。忌讳数字“13”。 二、法国 (二)著名旅游城市与景点 1.巴黎 法国首都,欧洲大陆上最大的城市。被称为“世界花都” “时装之都”“香水之都”,还是一座“世界会议城”。著名景点有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爱丽舍宫、凡尔赛宫、卢浮宫、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道、巴黎圣母院、枫丹白露、乔治·蓬皮杜全国文化艺术中心等。巴

旅游客源国概况复习题

一、选择题 1.西班牙人的由( D )组成。 A.姓+名+母姓 B.母姓+名+父姓 C.名+姓+父姓 D.名+父姓+母姓 2.下列不属于新加坡三大民族的是( B )。 A.华人 B.印尼人 C.印度人 D.马来人 3.泰国国兽是( C )。 A.大鹏 B.老虎 C.大象 D.鳄鱼 4.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是( C )。 A.印度 B.加拿大 C.澳大利亚 D.俄罗斯 5. 有“亚洲盛世之都”美誉的是( D )。 A.国 B.澳门 C.日本 D. 6.“三宝”不包括( A )。 A.樟脑 B.甘蔗 C.茶叶 D.水稻 7.“世界花都”指的是( B )。 A.英国伦敦 B.法国巴黎 C.新加坡市 D.澳大利亚悉尼 8.欧洲最高峰在下列哪国境( C )。 A.德国 B.意大利 C.法国 D.英国 9.在英国被誉为“液体黄金”的是(B )。 A.啤酒 B.威士忌 C.伏特加 D.牛奶 10. 在( A )国,人们忌讳说“恭喜发财”。 A.新加坡 B.马来西亚 C.印度尼西亚 D.泰国 11.下列不属于马来西亚民族节日的是( A )。 A.三王节 B.花卉节 C.收获节 D.嘉禾节 12.在德国,象征丰收的动物是(B )。 A.鲤鱼 B.猪 C.牛 D.公鸡 13.国旅游城市中被誉为“无围墙之博物馆”的是(A )。 A.庆州 B.济州岛 C.首尔 D.釜山 14.俄罗斯最古老最盛大的民间节日是(C )。 A.诗歌节 B.新年 C.肉节 D.革命节 15.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是( A )。 A.中国 B.美国 C.国 D.英国 16.西班牙三大支柱产业不包括( D )。 A.汽车工业 B.建筑业 C.旅游业 D.对外贸易 17.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郁金香盛会在( A )。 A.加拿大 B.美国 C.澳大利亚 D.中国 18.蒙古经济以(A )为主。 A.畜牧业 B.食品业 C.采矿业 D.轻工业 19.被誉为“千岛之国”的国家是( D )。 A.马来西亚 B.澳大利亚 C.德国 D.印度尼西亚 20.国气候属于( A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大陆性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21.下列人不喜欢说的是( B )。 A.3 B.新年快乐 C.恭喜发财 D.8 22.有“爱我就爱我的狗”之说的国家是(A )。

嘉应学院周云水等3人赴马来西亚

嘉应学院周云水等3人赴马来西亚 调研的出访报告 应马来西亚客家公会联合会的邀请,嘉应学院派出周云水博士、张宏武副教授及张长城博士共3人组成代表团,于2017年8月13日至26日赴马来西亚访问,8月13-17日在砂拉越调研,18-26日在沙巴州调研。代表团顺利完成了出访任务,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砂拉越调研经过及成果。 1、到客属社团访问及搜集资料。 先后访问了十五个客家乡贤,包括:古晋中医药行官德优先生(2015年获得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颁发的“注册中医师”称号)、古晋下横街16号白铁匠何源和先生(祖籍大埔,从事水槽、鸡标照灯、水桶、沙厘白钢用品的制作及销售业务,其中鸡标照灯最受达雅土著人青睐)、古晋大埔同乡会名誉主席丘昆润先生(1947年从大埔来到古晋,当年19岁,在大埔百侯中学读书。从汕头经过7天7夜乘船到新加坡,2天后到古晋。到古晋后先后做过教师,商人,报关员、校长和检查员。有5个孩子,分别在台湾、加拿大、吉隆坡、美国、新加坡读书)、罗绍凤校长(所执教的华小,免费招收达雅土著人,传播中国文化,学习华语,马来人也学会舞狮、舞龙,参加华人活动)、拜会马来西亚嘉应属会联合会会长陈晋宗会长,详细询问联合会发展历史、社团活动等(华人在东马最早的公会,成立于1874年。目的是照顾帮助同乡。其会员有400到500人。陈会长是第二代东马客家人,常会梅县看望亲戚,其父安葬在马来西亚,祖父安葬在梅县。老家有主屋,他是第18代后裔。该联合会在马来西亚全国有28间联合会,曾成功举办世界嘉应联合会大会。) 2、到客属公会创办的华校调研。

分别了解华文及华文教育、华人体育、华人在砂拉越从事的行业——早期华人种植业及农业、纺织、服装业,具体访谈了蔡老、陈老先生的家族史,了解砂拉越公会社团活动(团拜、助学/贷学、会员及政治生活)等。访谈古晋中华第一中学校长叶宗元先生,详细了解古晋中华第一中学的发展脉络(由潮安籍人郭锡逢先生创办,成立于1959年。现有1800学生,初一到高三。学生基本都是华人子弟,也有少数马来土著人子弟,属于独立中学,政府不予资助。学费2000左右马币,学生高中毕业后不能考入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可入学私立大学就读,可出国深造。开设英文、地理、科学、数学、电脑、历史等课程。学生具有多语会话能力,学校以华语教学为主。) 二、沙巴州调研经过及成果。 沙巴州内部没有高速公路,大部分城市之间需要借助航空或轮渡,这个调研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团员在当地向导的帮助下,克服困难,分别访问了亚庇客家公会(会员6000多人;创建崇正学院;英文授课,学生400多人;中学2600多人;发展姐妹学校:惠州第一中学、深圳外语学校。学生毕业后可去外国读大学,英联邦大学居多;也有的去中国台湾深造),亚庇崇正中学校长丘和新(了解其办学宗旨、办学规模、筹资情况、办学历史,参观了图书馆、社团活动,尤其是其推崇的素质教育在音乐、美术方面取得的成就),其它包括斗亚兰客家公会的情况、创业、办学及生存状况等。 实地调研沙巴州中文堂及山打根巴色会基督教堂,了解客家人迁入沙巴州与巴色会传教士之间的紧密关系,掌握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分别访问了民间学者张德来先生,并收集到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和书信等复印件数十份。到山打根包公庙、德教会、弥勒堂等客家人信仰集中地进行走访和拍摄,收集了信众的资料和公共服务的活动记录等。 三、主要收获。 此次海外调研,时间紧、行程密、任务重,但团员们克服各种困难,分工合作,把时间完全用于实地调研。经团员们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工作,调研团收获颇丰,收集了不少国内少见的文献,以及口述史资料和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

初中华文课程纲要-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学平台资源站

马来西亚华文独中初中华文科课程纲要(2000年修订) 华文课程是民族母语教育课程。华语言文字是马来西亚华族使用的语言文字,是马来西亚通用的语文之一。世界上使用这种语言文字的人口超过十三亿。学好华文课程,不但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对将来继续学习和从事工作也有所助益,而且对参与二十一世纪的国际交往,特别是亚洲地区的交往,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中学的华文课程是小学华文课程的延伸,目的在于使学生: 1. 能有效地学习语文,使用规范的语文进行听、说、读、写。 2. 具备语文思维能力,能应用华语进行思维活动,发展智力。 3. 认识我国多元民族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着重了解华族文化的渊源和传统,并加以 继承与发扬。 4. 具有和友族和谐共处、热爱祖国的意识。 5. 具备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 6. 具备健康的审美情趣与文艺鉴赏能力。 7. 能养成学习语文的习惯,能自觉地学习语文。 8. 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 1. 听话能力 ◆养成耐心和专注听讲的习惯。 ◆听清楚并理解讲述的内容。 ◆把握讲话的中心和重点。 2.说话能力 ◆能以规范和流利的华语说话、讲述见闻、介绍事物、发表意见、提出问题,做到 语音清晰、意思明白、条理清楚、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说话注意对象和场合,用语得当,态度自然。 ◆养成说话有礼貌的习惯。 3. 阅读能力 ◆掌握略读、精读的方法。 ◆养成默读的习惯,注意阅读的速度。 ◆能朗读和背诵课文一些精彩片断。 ◆阅读一般文章,能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了解基本的写作方法。 ◆阅读文言文,能了解基本内容,能背诵一些著名的古代诗文。 ◆对各种文学样式,能有基本的欣赏能力。

《主要客源国概况》练习题三

二二'、选择题 1俄罗斯的国花是() A葵花 B 荷花C莲花D 2下列哪个不属于日本() A京都B 奈良C长崎 D 德里百合花 练习题三 一、填空题 1、日本群岛位于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被称为“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国”。 2、英国位于欧洲西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一些小岛组成。 3、“枫叶之国”指的是 ______________ 。 4、西班牙旅游业的三项代表性项目指的是、和。 5、日本的国花是_________ ,国鸟是 _________ ,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____________ o 6中国与朝鲜的界江是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o 7、金砖四国是指中国、俄罗斯、 ____________ 口巴西。 8、公元1世纪朝鲜半岛上形成高句丽、 ______________ 口新罗三国。 9、韩国的国花为________________ ,称为“无穷花”。 10、日本领土由 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 、________ 、四个大岛组成 11、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是__________ o 12、德国城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都举办闻名于世的啤酒节? 13、英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万神庙是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罗马时代的建筑,与 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并称为罗马三大古迹。 15、韩国第一大岛是__________________ 位于南端黄海与东海交界处,属于热带海洋 性季风气候,十分有利于开展度假旅游。 16、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国花都是 _________________ o

从“语码转换的单码视角”看马来西亚的罗惹华语

从“语码转换的单码视角”看马来西亚的罗惹华语 本文以Meeuwis & Blomaaert(1998)所提出的“语码转换的单码视角”(monolectal view),通过一项实证调查来考察马来西亚的罗惹华语。在这一视角下,说话者使用的语码混用变体不是两种规范语码的混合,而是一種独立的语码。同时,使用这种语码的说话人不一定是双语或多语者(bi/multilingual)。通过针对马来西亚吉隆坡华裔青年日常华语口语(罗惹华语)所做的问卷调查,本文发现当地华人不一定掌握罗惹华语里所混用的所有语言;同时,罗惹华语是当地华语母语者日常生活中默认及无标记的语码选择,也是最自然的语言状态。 标签:马来西亚华语罗惹华语语码混用单码视角 一、引言 在多语环境下,人们依赖于不止一种语言;日常口语中使用某一语言时,往往会或多或少地掺杂其他语言的词语,由此产生语码混用(code-mixing)及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现象。马来西亚是一个多语环境的国家,主要有马来语、英语、华语、华语方言、泰米尔语等。人们在说话时,会根据交际对象选择某种语言为主体语码,同时夹杂一些客体语码成分。这些语言表达形式都广泛地、自然地被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使用。旁观者若不熟悉这种语言习惯,很难看出任何规律,以致无法辨别他们在说的是哪种语言(Coulmas,2005)。经过长时间的接触与融合,马来西亚不同语言之间的语码混用现象目前已进入了一个稳定且持续发展的阶段,形成了“罗惹式”(Rojak,即马来西亚特色沙拉)语言变体。如吉隆坡华人在说话时便常以华语为主,并且在同一个句子中掺杂英语、马来语或广东话成分,而且不需要因语码转换而停顿思索(洪丽芬,2007)。这种较为稳定的语言变体就是“罗惹华语”(又称“马式华语”)。 以下例句便是典型的罗惹华语: (1)I mean,我对那种surprise完全无(bo)rasa 啰。 (英语)(英语)(闽南话)(马来语)(广东话) (“我的意思是说,我对那种惊喜完全没感觉呢。”) 此外,“马式英语”(Manglish)和“罗惹马来语”(Bahasa Rojak)也分别是以英语和马来语为主体,以其他语码为客体的“罗惹式”语言变体。 根据Myers-Scotton(1993)所提出的“标记性模型”(markedness model)理论,语码选择被区分为“无标记的”(unmarked)及“有标记的”(marked);无标记选择指的是在规约化语境中做出符合社会规范及期望的语码选择,反之便是有标记的语码选择。无标记选择是社会上基本的、常见的现象。语码混用常被看作交际策略之一,可以用来显示身份、表现语言优越感等社会功能(游汝杰、邹嘉彦,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大事记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⑤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大事记 (2006年1月-06月) 1月03日 1月05日1月06日 1月09日1月10日● 2006新学年,全国3所新华文小学启用:雪兰莪帝沙 再也二校,柔佛哥打丁宜育华小学,槟城北海中华二校。后两校为旧校迁址。 ● 董教总等九团体促请政府成立一独立委员会,全面检 讨英语教数理政策。 ● 尊孔独中正式推行“网上教学”和“多媒体英语教学” 改革计划。 ● 槟城地方法庭宣判巴东仙托新中华小必须拆除以供发 展商进行房屋发展计划;新中代表律师及时上诉槟城高等法庭,取得暂缓执行拆校的庭令。 ● 马华公会发表《马华九大政纲》,其中涵盖教育领域政 纲:“教育振兴”和“强化中文教育发展”。 ● 槟城州政府谴责发展商不顾学生感受与安危,蛮横拆 除新中学校食堂和厕所。 ● 董教总发表文告表示,今天新中华小面对拆校窘境, 槟城州政府和教育局在处理有关迁校工作上负有一定责任;同时谴责发展商不顾学生、教师的感受与安危的蛮横行为。 ● 新中华小新校舍动工兴建。 ● 首相发表声明谓新中风波事件已交槟州首席部长全权 处理,各造不要把有关事件种族化;希望新中新校舍早日建竣。

1月12日1月13日1月17日 1月22日1月23日1月24日1月26日2月01日2月03日● 华校教总与全国校长职工会代表访问新中华小。 ● 董教总发表文告促请教育部尽快解决华小马来教师和 不谙华语文教师超额问题,以免影响华小办学本质。 ● 教育部长表示,教育部将为国民小学重新编排和拟定 全套华文和淡米尔文课程,以吸引非土著学生报读。 ● 马华公会成立全国华小校地调查行动委员会,以进一 步收集华小校地资料,协助华小解决校地主权问题。 ● 槟城明德学校接获地主律师信,限期4月30日之前搬 迁。 ● 董教总全国独中工委会与数艺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书,以便在全国独中推广网络数学习题系统。 ● 前首相敦马哈迪表示,英语教数理政策适应当前知识 主导的时代,也为我国的未来发展优势奠定根基。 ● 教育部长表示,英语教数理政策是否违宪,可交法庭 裁决。 ● 华总、董总、教总、七大乡团协调委员会、大马校友 联总、留台联总、马来亚南大校友会联合向政府提呈《第九大马计划建议书》。内容涵盖社会、文化、教育、经济四大领域。 ● 教育部长表示,目前国内教师过剩6000人,主要是国 文教师;但华文、英文、淡米尔文、辅导、体育、特殊教育等教师仍短缺。 ● 教育部总督学阿里慕丁表示,教育部督学团将派华文 科督学到华小视察华文数理教学。 ● 安联银行与马六甲培风中学合作推出“安联银行独中 认同卡”,让持卡人刷卡消费之余,捐款支持独中。安联银行也将把“安联银行独中认同卡”推广到其它独中。

讲述——我在马来西亚的亲身经历!

讲述——我在马来西亚的亲身经历! 本人原本在国内做点小生意,一直努力想移民。几个月前终于下定决心,卖掉了房子,举家搬到马来西亚,这段时间感触很多,想把这边的所见所闻都写写,与各位想要移居马来西亚分享。 一般说来,人生离不开衣食住行,我就先从这些基础的开始说吧。生活环境 总的来说,这里空气非常适合,只要不在太阳下走路,几乎不会觉得酷热,而且空气里没有什么灰尘。与国内比,水的质量也很好,我喜欢喝茶,国内的自来水中有很浓的味道,泡茶有茶垢,这里几乎没有。小学读书的时候,马六甲海峡这个名字就印在了脑海里。都说马六甲海峡自古以来是世界海洋贸易的要道,但对我来说,“马六甲”这个名字总是带着一种诗意与梦幻的感觉。 这是一座小巧玲珑而又充满历史底蕴的城市,各种美食小店散步其中。如果你厌倦了国际化大都市,来这里居住享受轻松舒适的感受这个古城的每个细节,也是个不错的选择。马路很窄,很多路边店铺感觉20年前的样子,特别到了老

城区,简直觉得回到旧社会的中国,后来一打听,才知道马六甲老城区的房子居然大部分是沦为殖民地的建筑,已经被列为世界遗产。 这边的穆斯林相对来说算是温和的,大多数人还是很有礼貌的,不像中东那边的极端分子,加上华人社团比较团结,有自己完整的一套社会结构,从小孩子教育的华校到华人的公冢,马来人和华人几乎像两条平行线,很少交集,倒也相安无事,只是刚开始每天从早到晚从无处不在的清真寺高音喇叭定时响起的祈祷声有点麻烦,考虑到华人一样放鞭炮,烧香,烧纸钱,久了也就**惯了,现在几乎听而不闻了。在政治上,华人的确参与的很少,公务员什么的大多数给了马来人。但是,这也造成马来**多比较懒惰,反而华人普遍在经济上较为好一点。但是这里物价较为便宜,往来费用也低廉,空气还可以,生活在这里生活不会有太大压力,每天就像在这里度假吧。这里华人比较印尼华人来讲更团结,这边我遇到的几个华人跟我讲,因为印尼华人很多都已经改姓马来姓名,而且几乎放弃了自己的母语教学,所以像一盘散沙,很多华人小孩子甚至不会说华语。而马来华人有比较坚实的华人社团基础,比较不容易受欺负,而且马来经济相对较好一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大量补贴马来人,马六甲这里没有世袭的苏丹统治,城市里面华人人口占多数,感觉安全很多。

马来西亚华人的多种语言能力探析及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710372500.html, 马来西亚华人的多种语言能力探析及启示 作者:牟瑛陈明辉 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年第06期 [摘要]马来西亚华人普遍具有使用多种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社会现象,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有国家教育政策的影响、家庭语言环境的影响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等。本文主要对这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由此探讨马来西亚华人多语能力的养成对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启示。 [关键词]多种语言能力;国家教育政策;家庭语言环境;社会环境 [中图分类号]TT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8) 06- 0120- 03 凡是到过马来西亚的人,想必都会对当地华人的语言‘能力印象深刻。笔者在马来西亚T 作了近两年,这期间也往往折服于当地华人在交谈过程中多种语言使用之间的无缝连接。对大多数当地华人而言,华语、英语、马来语是必备语种。除此之外,他们也能用广东话、福建话、潮州话、客家话,甚至是海南话等地方方言与人交流,有些人还能够听懂淡米尔语。而与华人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国土上的马来西亚其他种族的人在这方面却逊色很多。占人口大多说的马来人除了会说马来语外,很多人甚至都不能用流利的英语进行交谈。当地华人是天生具有超常的语言天赋还是环境使然呢?每每与当地华人谈及此话题,他们表现出来的往往不是自豪,而是有些许无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马来西亚华人的多种语言能力呢? 一、国家教育政策的影响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多种语言和多元文化的国家。在全国的30多个种族中,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是人口最多的三个种族。其中,马来人约占67%,华人约占24%,印度人 约占7%。马来人的母语为马来语,华人的母语为华语(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汉语标准语被称为华语),印度人的母语为淡米尔语。而从国家的层面上来说,马来语为国语,是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由于其曾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原因,所以在马来西亚英语是各种族之间的通用语言,而华语是当地华人沟通的共同语,淡米尔语则主要用于印度裔人群之间的交流。 为了推行马来语,马来西亚政府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尤其是在教育上致力于实现“单元化”语言目标,强化马来语的地位。 在小学阶段,占主体的国民小学(简称“国小”)以马来语为教学语言,即使是在以华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国民型华文小学(简称“华小”),马来文也是必修课,而且学时不能低于政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十一章-美洲主要客源国概况、大洋洲、非洲主要客源国概况

第十一章-美洲主要客源国概况、大洋洲、 非洲主要客源国概况 第三节美洲主要客源国概况 一、加拿大 (二)著名旅游城市与景点 1.渥太华 加拿大首都。是世界上最寒冷的首都,“冰球之城”。风景优美。 世界遗产里多运河横贯全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滑冰场。 国会大厦是渥太华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加拿大的象征,景点还有加拿大总督府、加拿大文明博物馆等。 一、加拿大 (二)著名旅游城市与景点 2.多伦多 多伦多是加拿大经济中心和第一大城市,是世界上最具多元化文化的城市。 主要景点有国家电视塔、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卡萨罗玛城堡、安大略艺术馆、加登纳陶瓷艺术博物馆等。 国家电视塔是多伦多市的标志性建筑。 尼亚加拉大瀑布位于加美两国交界,是世界第一大跨国瀑布,加拿大境内的“马蹄瀑布”气势最大、最为惊险,是世界著名奇观。 一、加拿大 (二)著名旅游城市与景点 3.蒙特利尔 加拿大第二大城市,是除法国巴黎之外世界上最大的法语城市,故有“小巴黎”之称。 城市以法式建筑为主,称为“尖塔之城”。 主要景点有旧城区、唐人街、圣母大教堂、皇家山公园等。 一、加拿大 (二)著名旅游城市与景点 4.温哥华 加拿大第三大城市,是加拿大西部最大港口、文化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被誉为加拿大的“西部天堂”。 景点有世界最大的城市公园斯坦利公园、卡皮拉诺吊桥公园、狮门大桥、加拿大广场、伊丽莎白女王公园、唐人街、惠斯勒滑雪场(2010年冬奥会赛场)等。 一、加拿大 (二)著名旅游城市与景点 5.魁北克 加拿大最古老的城市,也是北美洲唯一一座拥有城墙的城市。 魁北克市是加拿大境内法兰西文化的发祥地,是加拿大的第一座城市,1608年法国人第一个发现这片土地,并在此建立了殖民地,因此被称为“新法兰西之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