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的结构及性质

氨气的结构及性质
氨气的结构及性质

电解质是O H NH 23?。

(2)与酸反应:

氨气与盐酸、硝酸等挥发性的酸反应产生白烟现象;

氨气与硫酸等高沸点的酸反应不会有上述现象;

(3)氧化反应:——还原性;

4. 氨的制法:

(1)工业制法——合成氨:

?====+催化剂

223N H 32NH (2)实验室制法:

① 原料:铵盐和消石灰

反应:

?===+24)(2OH Ca Cl NH 22322CaCl O H NH ++↑ 装置:(如书图)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验满方法:用浓盐酸或湿润的红色的石蕊试纸。

干燥:碱石灰

注:

<1> 试管口加棉花是为了防止空气与氨气交流(气体相对扩散)。

<2> 反应后在导管口放一块浸水或浸过盐酸的棉花,吸收氨气,防止污染。

② 实验室中还可以利用浓氨水和NaOH 固体反应制取氨气。利用NaOH 溶解于水会

放热,且电离出-OH ,使溶液中

)(-OH c 增大,则使3NH 能大量逸出。(这是一种简便

的制取氨气的方法)

【典型例题】

[例1] 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 3NH 、② 2NO 进行喷泉实验(如图),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①>②

B. ①<②

C. ①=②

D. 不能确定

解析:瓶中气体溶于水后,气体体积减少,使瓶内气体压强低于大气压,于是水被压入烧瓶,进入烧瓶的液体体积等于瓶中气体减少的体积,而气体体积减少多少取决于气体的性质。依题意,3NH 与2NO 处于同温、同压下,且体积相同,所以二者物质的量相等。由于3NH 极易溶于水,充分反应后溶液充满烧瓶,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就是氨气的物质的量。2NO 溶于水反应后2/3体积的2NO 转化为等物质的量的3HNO ,1/3体积的2NO 转化为等体积的NO 气体,所以瓶中溶液体积为容积的2/3。由于3HNO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分别是氨水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2/3,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与氨水相同。

答案:C

[例2] 一无色气体可能由2CO 、HCl 、3NH 、2NO 、NO 、2H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此无色气体通过盛有浓42SO H 的洗气瓶,发现气体减少一部分体积,继续通过装有固体22O Na 的干燥管出来的气体颜色呈红棕色。再将该气体通入盛满水倒立于水槽中的试管里发现最后试管里仍然充满液体。试回答:

(1)原气体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 。

(2)由最终结果可知,原气体中 气体的体积之比为 。

解析:由于气体无色,肯定不含2NO 。该气体通过浓42SO H 后体积减少,说明肯定有3NH ,肯定不含HCl ;继续通过22O Na 后呈红棕色,说明肯定含有NO 和2CO 。气体最后通入盛满水的试管后,试管里仍然充满液体,说明最后混合气体由2NO 和2O 组成,且没

有2H 。2O 来自于2CO 与22O Na 的反应。因144243

222HNO O H O NO ===++、 424222

2NO O NO ===+、622232222CO Na O Na CO ===+32O +

答案:(1)2CO 、3NH 、NO ;HCl 、2NO 、2H 。2CO 和NO ;3/2。

[例3] 常温常压下A 和B 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A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B 的相对分子质量),经分析混合气体中仅含有氮和氢两种元素,而且不论A 和B 以何种比例混合,氮和氢的质量比总大于3:14。由此确定A 为 ,B 为 ,理由是 。若上述混合气体中氮和氢的质量比为1:7,则在混合气体中A 和B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占的体积分数为 。

解析:因为混合气体只含有氮和氢两种元素,其中的成分气体应为2H 、3NH 、2N 中的两者,这三种气体中只3NH 中氮和氢的质量比为3:14,根据题意,混合气体应为3NH 和2N 的混合物,又)()(B Mr A Mr >,所以A 为2N 、B 为3NH 。

经计算:

)(31)(14)(28313121NH n mol g NH n mol g N n mol g ????+??---17=

4:1)(:)(32=NH n N n

A 的体积分数%20=

答案:3NH 、2N ;3NH 中氮和氢的质量比为3:14,)()(B Mr A Mr >;4:1;%20。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

1. 下列各组气体中,常温下能共存的是( )

A. 3NH 、HCl

B. 2H 、2F

C. NO 、2O

D. 3NH 、2O

2. 下列反应中,能表明氨具有还原性的是( )

A. 3433NO NH HNO NH ==

+

B. ?===+催化剂

2354O NH O H NO 264+

C. )(32液NH ↑+==

+2222H NaNH Na D. Cl NH N Cl NH 4223638+==+

3. 制备干燥氨气所需的药品是( )

A. Cl NH 4溶液、NaOH 溶液、碱石灰

B. 饱和氨水

C. NaOH 溶液、Cl NH 4晶体、浓42SO H

D. Cl NH 4固体、碱石灰、消石灰

4. 在氨气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生成NO 的反应中,如果生成的NO 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为L 48.4,则在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A. mol 1

B. mol 2

C. mol 5

D. mol 10

5. 常温、常压下,等体积的四个容器中分别充满了2O 、NO 、3NH 、HCl 气体,若将四个容器连通使气体充分混合,并保持温度不变,则此时容器中气体压强是原压强的( )

A. 1倍

B. 0.715倍

C. 0.57倍

D. 0.375倍

6. 下列物质中,既可与氨气反应,又可与二氧化硫反应的是( )

A. 硫化氢

B. 氯化氢

C. 水

D. 氢氧化钠

7. 能说明氨水是一种弱电解质的是( )

A. 氨水是一种液态化肥

B. 氨水易挥发

C. 氨水中有铵根离子、氢氧根离子,还有大量的一水和氨分子

D. 氨水是碱性肥料

8. 在一根cm 120的长玻璃管两端分别盛有氨气和HCl 气体。根据“同温同压下气体扩散速率与式量的平方根成反比”的原理可确定,当两种气体同时扩散时,相遇可生成白烟的位置在( )

A. 距cm HCl 7.48处

B. 距cm NH 3.713处

C. 距cm HCl 3.71处

D. 距cm NH 603处

9. 实现下列变化必须吸收热量的是( )

A. )()(33g NH l NH →

B. N N 22→

C. )()(33l NH g NH →

D. 22N N →

10. L mol /1.0氨水1升,其中( )

A. 3NH 为mol 1.0

B. O H NH 23?为mol 1.0

C. O H NH 23?和3NH 共为mol 1.0

D. O H NH 23?、

+4NH 和3NH 共为mol 1.0 11. 用一充满3NH (标准状况)的烧瓶做喷泉实验,当水充满整个烧瓶后,烧瓶内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L mol /045.0

B. L mol /1

C. L mol /029.0

D. L mol /45.0

二. 填空题

12. 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溶液呈碱性,原因是(用化学反应式表示) 。可以用 试纸检验氨气,现象是 ;也可以用玻璃棒蘸取 检验氨气,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3. 有A 、B 、C 三种气体,其中A 无色,在一定条件下能与2O 反应生成B ;B 不溶于水,它也能与2O 反应,生成C ;A 、C 气体均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的酸碱性恰好相反。则A 是 ,C 是 。

【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

1. D

2. B D

3. D

4. A

5. D

提示:四种气体中

V

Cl

NH

HCl

NH?

=

+

4

3

1 1

2 2

22

2NO

O

NO=

+V

?2 1 2 1 1 (0.5)0.5

共减少2.5个体积,反应后气体体积为

375

.0

4

5.2

4

=

-

哲学家的苦恼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天生一股特殊的文人气质,不知迷死了多少女人。某天,一个女子来敲他的门,她说:让我做你的妻子吧!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更爱你的女人了!

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回答说:让我考虑考虑!事后,哲学家用他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坏所在,分条列出来,才发现,好坏均等,真不知该如何抉择?于是,他陷入长期的苦恼之中,无论他又找出了什么新的理由,都只是徒增选择的困难。

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历过的那一个。不结婚的处境我是清楚的,但结婚会是个怎样的情况我还不知道?对!我该答应那个女人的央求。

哲学家来到女人的家中,对女人的父亲说:“你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

我决定娶她为妻!”女人的父亲冷漠回答:“你来晚了十年,我女儿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了!”

哲学家听了,整个人几乎崩溃,他万万没有想到,向来被自己引以为傲的哲学头脑,最后换来的竟然是一场悔恨。

尔后二年,哲学家抑郁成疾,临死前,将自己所有的著作丢入火堆,只留下一段对人生的批注——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人生哲学是“不后悔”。面对人生,既要有当机立断的决心,更要有永不后悔的气魄!

-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方法

年产五十万吨合成氨的原料气制备工艺筛选 合成氨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合成氨因采用的工艺不同其生产流程也有一定的差别,但基本的生产过程都大同小异,基本上由原料气的生产、原料气的净化、合成气的压缩以及氨合成四个部分组成。 ●原料气的合成 固体燃料生产原料气:焦炭、煤 液体燃料生产原料气:石脑油、重油 气体燃料生产原料气:天然气 ●原料气的净化 CO变换 ●合成气的压缩 ●氨的合成 工业上因所用原料制备与净化方法不同,而组成不同的工艺流程,各种原料制氨的典型流程如下: 1)以焦炭(无烟煤)为原料的流程 50年代以前,世界上大多数合成氨厂采用哈伯-博施法流程。以焦炭为原料的吨氨能耗为88GJ,比理论能耗高4倍多。 我国在哈伯-博施流程基础上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发了碳化工艺和三催化剂净化流程: ◆碳化工艺流程将加压水洗改用氨水脱除CO2得到的碳酸氢铵经结晶,分离后作 为产品。所以,流程的特点是气体净化与氨加工结合起来。 ◆三催化剂净化流程采用脱硫、低温变换及甲烷化三种催化剂来净化气体,以替代 传统的铜氨液洗涤工艺。 2)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流程 天然气先要经过钴钼加氢催化剂将有机硫化物转化成无机硫,再用脱硫剂将硫含量脱除到以下,这样不仅保护了转化催化剂的正常使用,也为易受硫毒害的低温变换催化剂应用提供了条件。 3)以重油为原料的流程 以重油作为制氨原料时,采用部分氧化法造气。从气化炉出来的原料气先清除炭黑,经CO耐硫变换,低温甲醇洗和氮洗,再压缩和合成而得氨。 二、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方法简述 天然气、油田气、炼厂气、焦炉气、石脑油、重油、焦炭和煤,都是生产合成氨的原料。除焦炭成分用C表示外,其他原料均可用C n H m来表示。它们呢在高温下与蒸汽作用生成以H2和CO为主要组分的粗原料气, 这些反应都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而且为强吸热反应,工业生产中必须供给热量才能使其进行。 按原料不同分为如下几种制备方法: ●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工艺 各种工艺流程的区别主要在煤气化过程。 典型的大型煤气化工艺主要包括固定床碎煤加压气化工艺、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以及壳牌干煤粉加压气化工艺。 ①固定床碎煤气化

高中化学乙醛的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乙醛的化学性质》[教材分析] 乙醛主要用于支制取乙酸,丁醇,乙酸乙酯等,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教学目的] 掌握乙醛的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教学方法] 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提升。 [教学过程] [板书] 一.乙醛 [引言] 我们知道了乙醛在有机化学的广泛应用,那么,我们首先来学习乙醛的结构特点。 [板书] 1. 乙醛的结构 [展示] 那乙醛的分子模型想学生展示,引导学生总结乙醛的结构特点。 [总结] 乙醛的分子式为C2H4O,结构式为 C H H H H C O ,其中,醛基H C O 是其官能团。 [引言] 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乙醛的醛基会赋予它一些特殊的性质。 [板书] 2.乙醛的物理性质 [总结] 物理性质: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板书]3. 乙醛的化学性质 ※加成反应 [实验] 使乙醛蒸汽与与氢气的混合物通过热的镍催化剂。 [总结] 乙醛与氢气发生了反应,方程式为 H C O H3C+H2CH3CH2OH 催化剂 △ 该反应还属于还原反应,醛基与H2的加成反应,是分子中引入羟基的一种方法。 ※氧化反应——通常是指有机反应中加氧或失氢的反应。 A.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存在条件下乙醛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乙酸。反应式为: [总结] 在工业上利用此法制取乙酸;另外,乙醛还能被弱氧化剂氧化。例如银氨溶液和新制的Cu(OH)2 B[实验] 乙醛与银氨溶液发生的的银镜反应。 [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试管内壁有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总结]①反应原理: CH3CHO + 2Ag(NH3)2OH → CH3COONH4+ 2Ag↓ + 3NH3 + H2O。在该反应中,醛被氧化成酸,Ag+2被还原成Ag。Ag+2充当的是弱氧化剂。②应用:可以检验醛基;用于工业制镜和保温瓶胆。 C[实验] 乙醛与新制的Cu(OH)2的反应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师生共同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水的的组成、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的还原性以及氨气的用途,氨气的制法及铵盐的性质安排在下一课时学习。 二、设计思想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史料和新闻报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实验探究,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途; 3、提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2、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3、(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合成氨方法的发明及其对解决人类粮食的重大贡献,认识化学合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体会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推动作用。 2、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并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 五、教学重点: 1、氨气的化学性质。 2、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的术语、规范的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难点: 1、氨水的组成及其碱性。 2、培养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研究能力。 3、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创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七、教学准备:

中学化学实验_氨气的制备和性质检验

合成氨 实验装置: 实验结果: 1.如图所示搭好装置,观察Y型管可以发现,Y型管的一端的内部是有一个露出来的小角,这一端放置锌片和稀硫酸来制备氢气,另外一段放置氯化铵饱和溶液和固体亚硝酸钠来制备实验所需的氮气,反应管中放置铁粉作为合成氨的催化剂,我们是将铁粉紧凑的夹在石棉中间。 2.在盛有要亚硝酸钠和饱和氯化铵溶液的一边加热,到氮气产生较快时候,将酒精灯移到催化剂下面加热。 3.过了将近四分钟左右,锥形瓶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色。这时候Y型管中亚硝酸钠和饱和氯化铵溶液反应很剧烈,液体有可能会贱到另外一端,这时候用盛有冷水的烧杯在这一端将温度降下来,会让反应不那么剧烈。 问题讨论: 1.这个实验的Y型管有角的一端为何放的是锌粒和稀硫酸? 答:因为锌粒是颗粒状,而亚硝酸钠是粉末状的,在有角的一边加入颗粒状的锌粒,可以在加入粉末状亚硝酸钠的时候,这个突出来的角可以防止锌粒滑落出来。 2.实验过程中为什么亚硝酸钠和饱和氯化铵的一端如此剧烈? 答:若要制取较纯的氮气,可以用加热氯化铵饱和溶液与亚硝酸钠晶体(或饱和溶液)的混合物来制备氮气。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当加热到开始反应时就应停止加热,并且在反应过程中,如果反应太剧烈,应用盛有凉水的烧杯将试管冷却。

3.制取氮气为何要用饱和氯化铵溶液,用稀溶液可以么? 4.还有没有其它简单制氨气的方法? 答: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固加热型,装置较简单,一般用Ca(OH)2,而不用NaOH,因NaOH碱性太强,对大试管腐蚀比Ca(OH)2强,在选用Ca(OH)2时要检验消石灰是否变质,因经过长期存放后消石灰部分变成碳酸钙,最好用新制的消石灰。氯化铵与氢氧化钙Ca(OH)2质量比5:8为宜,如用硫酸铵代替氯化铵,则质量比为1:1,消石灰过量,以防止生成氨合物 氨催化氧化制硝酸 实验装置: 实验结果: 1.取半勺重铬酸铵置于石棉网上,放在三脚架上加热。桔黄色重铬酸铵剧烈反 应,分解为墨绿丝状的三氧化二铬,并且固体呈蓬松状。因为反应过程中,三氧化二铬与重铬酸铵相比较,三氧化二铬相当蓬松,加热分解过程中会有三氧化铬丝状固体四处飞溅,并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根据我们的需求,只用半勺就可以了。 2.按图所示装配好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在反应管中间部位填入适量石棉, 再填入适量三氧化二铬并略填实,最后再填入一层石棉。这个实验图和我们的有所不同,我们是将三氧化二铬紧凑的夹在石棉中间,不是将石棉放在途

高中化学 氨气的性质用途有哪些注意事项

氨气的性质用途 定义: 氨气,无机化合物,常温下为气体,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味,易溶于水,氨溶于水时,氨分子跟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一水合氨能小部分电离成铵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氨水显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氨与酸作用得可到铵盐,氨气主要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氨气的化学性质: (1)跟水反应 氨在水中的反应可表示为:NH3+H2O=NH3·H2O 氨水中存在三分子、三离子 分子:NH3.NH3·H2O、H2O; 离子:NH4+、OH-、H+; (2)跟酸反应 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NH3+HCl===NH4Cl 3NH3+H3PO4===(NH4)3PO4 NH3+CO2+H2O===NH4HCO3 (3)在纯氧中燃烧 4NH3+3O2==点燃==2N2+6H2O 4NH3+5O2=催化剂加热=4NO+6H2O(氨气的催化氧化)

(4)与碳的反应 NH3+C=加热=HCN+H2↑(剧毒氰化氢) (5)与水、二氧化碳 NH3+H2O+CO2==NH4HCO3 该反应是侯氏制碱法的第一步,生成的碳酸氢铵与饱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加热碳酸氢钠制得纯碱。 此反应可逆,碳酸氢铵受热会分解 NH4HCO3=(加热)=NH3+CO2+H2O (6)与氧化物反应 3CuO+2NH3==加热==3Cu+3H2O+N2 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也是实验室常用的临时制取氮气的方法,采用氨气与氧化铜供热,体现了氨气的还原性。 氨气的物理性质: 相对分子质量17.031 氨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71g/L 氨气极易溶于水,溶解度1:700 熔点-77.7℃;沸点-33.5℃ 固氮: (1)人工固氮 工业上通常用H2和N2在催化剂、高温、高压下合成氨 最近,两位希腊化学家,位于Thessaloniki的阿里斯多德大学的GeorgeMarnellos和MichaelStoukides发明了一种合成氨的新方

高中化学 乙醛的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 《乙醛的化学性质》 [教材分析] 乙醛主要用于支制取乙酸,丁醇,乙酸乙酯等,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教学目的] 掌握乙醛的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教学方法] 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提升。 [教学过程] [板书] 一.乙醛 [引言] 我们知道了乙醛在有机化学的广泛应用,那么,我们首先来学习乙醛的结构特点。 [板书] 1. 乙醛的结构 [展示] 那乙醛的分子模型想学生展示,引导学生总结乙醛的结构特点。 [总结] 乙醛的分子式为C 2H 4O ,结构式为C H H H H C O ,其中,醛基 H C O 是其官能团。 [引言] 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乙醛的醛基会赋予它一些特殊的性质。 [板书] 2.乙醛的物理性质 [总结] 物理性质: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板书] 3. 乙醛的化学性质 ※ 加成反应 [实验] 使乙醛蒸汽与与氢气的混合物通过热的镍催化剂。 [总结] 乙醛与氢气发生了反应,方程式为 H C O H 3C +H 2CH 3CH 2OH 催化剂△ ? 该反应还属于还原反应?,醛基与H 2的加成反应,是分子中引入羟基的一种方法。 ※ 氧化反应——通常是指有机反应中加氧或失氢的反应。 A. 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存在条件下乙醛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乙酸。反应式为: [总结] 在工业上利用此法制取乙酸;另外,乙醛还能被弱氧化剂氧化。例如银氨溶液和新制的Cu(OH)2 B [实验] 乙醛与银氨溶液发生的的银镜反应。 [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试管内壁有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总结]① 反应原理: CH 3CHO + 2Ag(NH 3)2OH → CH 3COONH 4 + 2Ag↓ + 3NH 3 + H 2O 。在该反应中,醛被氧化成 酸?,Ag +2被还原成Ag 。Ag +2充当的是弱氧化剂。② 应用:可以检验醛基;用于工业制镜和保温瓶胆。 C [实验] 乙醛与新制的Cu(OH)2的反应 [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溶液中有红色沉淀生成。 [总结] ① 反应原理: Cu +2 + 2OH - === Cu(OH)2 ↓;CH 3CHO + Cu(OH)2 → CH 3COOH + Cu 2O + H 2O 。在该反 应中,醛被氧化成酸,Cu +2被还原成Cu 2O ,Cu(OH)2充当的是弱氧化剂。 ② 应用:可以检验醛基。

氨的理化性质

液氨的理化性质 1、液氨的理化特性 外观与形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熔点:-77.7℃沸点:-33.5℃ 相对密度:0.7714g/L 临界压力:11.40Mpa 临界温度(℃):132.5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2、氨的燃爆特性及健康危害 燃烧性:易燃 爆炸极限:15.7~27.4% 引燃温度:651℃ 最大爆炸压力:0.580Mpa 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30mg/m3 建议火险登进:乙级 危险性类别:第2.3类 危险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急性中毒:轻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火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 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3、氨的生理效应如下表所示 空气中浓度(mg/m3)影响 0.7 感到气味 62.7 45分钟后鼻和眼有刺激感 140 30分钟后眼和上呼吸道有不适,头痛 175~350 20分钟呼吸和心跳加速 700 咳嗽 1750~4500 接触30分钟即有生命危险 4500~7000 立即死亡

氨气的性质

第三章第二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氨气与铵盐) 【学习目标】1.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 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和检验方法。 3. 掌握铵盐的化学性质和用途。【课堂探究案】 【探究一】氨的性质(一)演示实验1:氨气的喷泉实验 【思考】烧瓶内为什么会形成喷泉? 说明氨气具有什么性质? 【讨论】下面三个都是喷泉实验装置图,如何引发喷泉?原理有何不同?一般什么样气体可做喷泉实验? 2.氨水的化学性质:氨气溶于水发生的反应: 氨水的成分:三分子三离子 氨水呈碱性的原因(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多识一点】 ①氨水密度<1g/ml.浓度越大,密度越 ②NH3·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方程式为 ③NH3·H2O为可溶性一元弱碱(具有碱的通性),写出AlCl3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④从能否电离的角度分析:氨气是NH3·H2O是氨水是 (二)演示实验2:氨气与酸的反应 观看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描述实验现象:

2、浓氨水与浓盐酸各具有什么性质? 3、反应的方程式 4、推测浓氨水与浓硝酸的反应现象及原理 总结:氨与酸在空气中形成白烟而与难挥发的酸(如硫酸)则无此现象。(三)NH3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 完成化学方程式标出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并分析电子转移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探究二】氨盐的性质(一)铵盐的性质 完成小组实验,总结铵盐的性质。 1、受热易分解,写出碳酸氢铵、氯化铵分解的方程________________ 2、铵盐(NH4+)的检验 方法:反应原理 【思考】不加热可以吗?为什么? 【思考】1、铵态氮肥为什么不能与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2、如何检验铵盐? 化学氮肥:化学氮肥主要包括:铵态氮肥(主要成分为);硝态氮肥(主要成分为);有机态氮肥(主要成分为尿素) (二)氨气的制备:1.反应原理:方程式: 2.装置:与制相同 3.收集方法:只能用向排空气法 4.验满方法: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看试纸是否变 ②用玻璃棒一端蘸取浓盐酸靠近瓶口,看是否产生 5.尾气处理:在试管口放一团用浸湿的棉花 【思考】若制取干燥的氨,可选择哪种干燥剂?能否用浓H2SO4干燥?为什么?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氨的性质。教材从氨的合成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及其发现历史入手,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通过富有趣味性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内容放在了硅、氯、硫、氮的化合物之后,形成了完整的非金属体系,是学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重要基础。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学情分析 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于死记硬背,对知识的理解和独立思考较弱,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而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因此,在本节中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化学实验让学生观察、探究得出氨气的性质,轻松愉悦的掌握本节内容。 三、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新闻报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实验探究,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培养动手、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氨气的性质; 2、了解氨气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根据新闻的阅读以及氨气的观察,通过喷泉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的化学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得出氨气的性质; 2、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合成氨及其氨对解决人类粮食的重大贡献,认识化学合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体会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推动作用; 2、引导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并逐步培养创新精神。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 以喷泉实验、氨与氯化氢的实验为导向,通过分析、观察实验现象,得出氨的性质。 2、讨论法 组织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多个学生对答案进行补充,最终得到完整的知识。 六、教学重点 氨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 七、教学难点

氨气的制备及性质实验

氨气的制备和性质的实验设计 【实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氨气的工业制法和主要用途。 2、使学生了解实验室里制取氨气的一般原理并直观地感受并掌握氨气的主要性质。 3、通过实验探索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精神和创新、归纳自学能力。【实验教学重点】 氨气的制备原理和氨气的物理、化学性质 【实验设计意图】 氨气的制取及性质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之一。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氨气,通常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但收集到的氨气不纯,氨气浓度不大,会影响氨气的喷泉实验效果;氨气具有刺激性恶臭的气味,在实验过程中氨气很容易逸出,污染空气,同时也浪费药品。对氨气的性质实验上,教材只是在传统意义上设计了氨气的喷泉实验,使指示剂变色及与HCl反应。但对于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在一定条件下有失去电子的倾向而显还原性只是在理论上进行分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被氧化的实验要求比较高,实验的难度比较大,且实验的次数较多的需要搭建仪器需要消耗宝贵的课堂时间。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特设计了一套氨气的制取及性质实验装置并探究氨气的性质。 一、实验原理 利用浓氨水和生石灰作用产生氨气:NH3·H2O=== NH3↑+ H2O 再在加热条件下用氨气还原氧化铜:2NH3 + 3CuO === N2 + 3Cu + 3 H2O 二、仪器药品 微型气体实验仪、塑料滴管、微型具支烧瓶、酒精灯、带弯头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烧杯、胶皮管等。 浓氨水,生石灰(新制),氧化铜,浓盐酸,酚酞溶液,FeCl3溶液。 三、实验装置(见下图1、2)

图1剪去塑料滴管的下部图2 氨气的组合实验装置图 四、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如图1所示,取一支塑料滴管,用剪刀剪去滴管胶头底部。然后按照图2所示组装连接仪器,把剪去底部的塑料滴管向下插入水面以下,过一会儿,如果滴管内的水面明显低于烧杯内的水面,说明装置不漏气;反之如果二者水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也可以用手挤压滴管的胶头,如果塑料滴管的管口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不漏气。 2、制取收集检验氨气 在微型气体实验仪的凹坑加入适量生石灰,直管放进一段螺旋状铜丝,用带有弯头导管的橡皮塞塞紧管口,在导管上连接一个微型集气瓶(瓶口用橡皮塞塞紧),再用一段胶皮管将去底的塑料滴管连接到微型集气瓶的导管上,塑料滴管下端内塞一团棉花,然后将这个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燃酒精灯,给直管内的细铜丝加热,看到光亮的铜逐渐变成黑色。将吸有少量浓氨水的塑料滴管插入微型气体实验仪的支管中,慢慢挤压胶头,逐滴滴入几滴浓氨水,制取少量氨气。产生的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微型气体实验仪内的空气可以通过弯头向下的弯头导管排出,这里实际上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过会儿在塑料滴管下口处挤压吸有少量浓盐酸的塑料滴管,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少量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产生白烟。也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

乙醛的性质

学习目标 1.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掌握乙醛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1.了解醛类的一般通性,了解甲醛得性质和用途。 学习重点 醛的化学性质 问题支架导学 一、醛类概述 1.饱和一元醛的通式: 2.醛的同分异构体 3.醛类的命名 写出C5H10O属于醛类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并命名 二、醛类的化学性质 ①② RCH2OH RCHO RCOOH 1.写出进行①转化的方程式:; 该反应为醛类的反应,醛类断键的位置是。 2.写出三种进行②转化的方程式 a:;b:;c:。 该反应为醛类的反应,醛类断键的位置是。 其中能作为检验是否有醛基存在的反应是。 三、甲醛的性质 1.分子式:;结构简式:;结构式:;电子式: 核磁共振谱上可以看到个峰,空间构型为。 2.物理性质 甲醛俗称,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色、气味的体。有毒(它是室内空气污染源之一,如胶合板、油漆等);溶于水,浓度在的甲醛水溶液俗称,具有性,可作。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银镜反应: 新制氢氧化铜反; 氧气催化氧化:。 (2)还原反应 氢气加成: (3)加聚反应 n HCHO (4)与苯酚缩聚反应(制酚醛树脂) 主备人:袁瑾审核人:袁瑾

课后作业 1.下列各组物质, 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 ) A. 丁醇和乙醚 B.丙醛和丙醇 C.丙醇和甘油 D. 乙烯和丁二烯 2.丙烯醛结构简式为CH2=CH—CHO,下列关有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能发生银镜反应,表现氧化性 B.能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在一定条件下能被氧气氧化 D.在一定条件下与H2反应生成1―丙醇 3.下列反应中,有机物被还原的是 ( ) A.乙醛的银镜反应 B.乙醛制乙醇 C.乙醇制乙醛 D.乙醇制乙烯 4.有乙醛蒸气与乙炔的混合气体aL,当其完全燃烧时, 消耗相同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 A.2aL B.2.5aL C.3aL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5.丁基有4 种形式, 不试写, 试推断化学式为C5H10O的醛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6.甲醛、乙醛、丙醛组成的混合物中,若氢的质量分数为9%,则氧的质量分数为() A.16% B.37% C.48% D.无法计算 7.有饱和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时, 生成21.6g银,再将等质量的醛完全燃烧,生成CO2为 13. 44L(标准状况),则该醛是() A.丙醛 B.丁醛 C.3—甲基丁醛 D.己醛 自我小结 课后反思 主备人:袁瑾审核人:袁瑾

(完整版)《氨气的性质》练习与答案

4.2.2《氨气的性质》 1.对于氨水的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含有氨分子和水分子 B .只含有一水合氨分子和水分子 C .只含有氨分子、水分子和一水合氨分子 D .含有氨分子、水分子、一水合氨分子、铵根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解析】 溶于水的氨大部分与水结合生成NH 3·H 2O ,NH 3·H 2O 中一小部分电离为NH +4和 OH -。 【答案】 D 2.氨溶于水所得溶液中,除了水分子外,数目最多的粒子是( ) A .NH 3 B .NH 3·H 2O C .NH +4 D .OH - 【答案】 B 3.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0.91 g/cm 3,5%氨水的密度为0.98 g/cm 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 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 ) A .等于15% B .大于15% C .小于15% D .无法计算 【解析】 由题意可知,氨水的密度随质量分数增大而减小。如果等质量混合,则质量分数为15%,现等体积混合,则5%的氨水还要增加一些,故小于15%。 【答案】 C 4.针对实验室制取氨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发生装置与实验室用KClO 3制取O 2的装置相同 B .可用排饱和氯化铵溶液的方法收集氨气 C .氨气的验满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于试管口附近检验 D .所用的铵盐不能是NH 4NO 3,因为NH 4NO 3受热易爆炸 【解析】 根据实验室制取氨气是固体与固体混合加热型,故其与用KClO 3制取O 2的装置相同,A 对;由于NH 3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氯化铵不能抑制其溶解,B 错;氨气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遇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产生白烟,C 对;由于NH 4NO 3受热易爆炸,制取氨气时一般选用NH 4Cl ,D 对。 【答案】 B 5.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液氨 B .氨水 C .漂白粉 D .氯水 【答案】 A 6.下列反应中,NH 3既显还原性,又显碱性的是( ) A .3H 2+N 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 3 B .2NH 3+H 2SO 4===(NH 4)2SO 4 C .5O 2+4NH 3=====催化剂△4NO +6H 2O D .8NH 3+3Cl 2=====△6NH 4Cl +N 2 【答案】 D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氨和酸反应生成铵盐的实质是NH 3分子与H +作用生成NH +4 B .氨气溶于水所得溶液能导电,那么NH 3是电解质 C .实验室可用浓氨水与NaOH 固体来制取氨气 D .某晶体与NaOH 共热放出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该晶体中含有NH +4 【解析】 氨溶于水形成NH 3·H 2O ,NH 3·H 2O 是电解质。 【答案】 B

高中化学乙醛的化学性质修订稿

高中化学乙醛的化学性 质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高中化学 《乙醛的化学性质》 [教材分析] 乙醛主要用于支制取乙酸,丁醇,乙酸乙酯等,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教学目的] 掌握乙醛的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教学方法] 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提升。 [教学过程] [板书] 一.乙醛 [引言] 我们知道了乙醛在有机化学的广泛应用,那么,我们首先来学习乙醛的结构特点。 [板书] 1. 乙醛的结构 [展示] 那乙醛的分子模型想学生展示,引导学生总结乙醛的结构特点。 [总结] 乙醛的分子式为C 2H 4O ,结构式为C H H H H C O ,其中,醛基 H C O 是其官能 团。 [引言] 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乙醛的醛基会赋予它一些特殊的性质。 [板书] 2.乙醛的物理性质 [总结] 物理性质: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能与水、乙 醇、氯仿等互溶。 [板书] 3. 乙醛的化学性质 ※ 加成反应 [实验] 使乙醛蒸汽与与氢气的混合物通过热的镍催化剂。 [总结] 乙醛与氢气发生了反应,方程式为 H O H 3C + H 2 CH 3CH 2OH 催化剂△ 该反应还属于还原反应,醛基与H 2的加成反应,是分子中引入羟基的一种方法。 ※ 氧化反应——通常是指有机反应中加氧或失氢的反应。 A. 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存在条件下乙醛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乙酸。反应式为:

[总结] 在工业上利用此法制取乙酸;另外,乙醛还能被弱氧化剂氧化。例如银氨溶液 和新制的Cu(OH)2 B [实验] 乙醛与银氨溶液发生的的银镜反应。 [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试管内壁有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总结]① 反应原理: CH 3CHO + 2Ag(NH 3)2OH → CH 3COONH 4 + 2Ag↓ + 3NH 3 + H 2O 。在 该反应中,醛被氧化成酸,Ag +2被还原成Ag 。Ag +2充当的是弱氧化剂。② 应用:可以检验醛基;用于工业制镜和保温瓶胆。 C [实验] 乙醛与新制的Cu(OH)2的反应 [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溶液中有红色沉淀生成。 [总结] ① 反应原理: Cu +2 + 2OH - === Cu(OH)2 ↓;CH 3CHO + Cu(OH)2 → CH 3COOH + Cu 2O + H 2O 。在该反应中,醛被氧化成酸,Cu +2被还原成Cu 2O ,Cu(OH)2充当的是弱氧化剂。 ② 应用:可以检验醛基。 [板书] 二. 醛类化合物 [引言] 我们系统的学习了乙醛的结构和性质,乙醛所属的醛类化合物又有什么结构与 特点呢。 [总结]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培养概括能力。 1. 结构:与乙醛有相似性,结构通式 H C O R 2. 性质:与乙醛也有相似性。 1)_氧化反应 银镜反应 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实验3-5 :取一洁净试管,加入2ml2%的AgNO3溶液,再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 :在配好的上述银氨溶液中滴入三滴乙醛溶液,然后把试管放在热水浴中静置. Ag++NH3·H2O →AgOH+NH4+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①配制银氨溶液

氨气实验室制法的研究与改进

氨气实验室制法的研究与改进 吐逊阿衣·艾买提 (一)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一 1、实验仪器和药品 仪器:铁架台、铁夹、酒精灯、木砖、试管、试管塞、三通管、橡胶管、止 水夹、橡皮筋、玻璃导管、集气瓶、双孔橡皮塞、药匙、火柴。 药品:氯化铵、消石灰、红色石蕊试纸、蒸馏水。 2、实验装置图(如图1) 图1 A.用于加热反应物 B.用于收集氨气 C.用于检满 D.用于吸收多余的氨气 E.用于防止倒吸 a.氯化铵和消石灰混合物 b.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 ①,②,③,④均为止水夹 3、实验操作步骤 (1)按图装好仪器,打开①、②、③、④,在D中装入水或稀硫酸,E中装入水。 (2)检查气密性:用酒精灯稍微加热试管A,若D中有气泡产生,则已密封好。 (3)用橡皮筋装好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b。

(4)取下A装入氯化铵和消石灰盖上试管塞将药品混匀,按图连接好A。 (5)关闭①。 (6)预热试管A,加热试管底部。 (7)检满:若试纸b变蓝,则B中已充满了氨气。 (8)依次打开①,关闭②、③、④。 (9)熄灭酒精灯。 (10)倒置试管B,取出双孔试管塞换上无孔试管塞。即试管B中装满氨气。 4、注意事项 (1)一定要先检查气密性。 (2)一定要依次打开①,关闭②、③、④,才能保证不外泄氨气和试管B中充满氨气。 (3)试管B一定要干燥,且收集满后取下时,一定要先将试管B倒置,才能确保收集的氨气不外泄。 (4)氯化铵与消石灰的质量比稍小于5∶8较好,过量的消石灰,可起到除杂和干燥的作用,这样能得到较纯的氨气。 (二)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二 1、实验原理 氧化钙是碱性氧化物,加热条件下可与氯化铵反应产生氨气,同时又是良好的干燥剂,可及时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水而放出大量的热,有利于氨气的生成。有关反应如下: 2NH4Cl+CaO △ CaCl2+2NH3↑+H2O (1) CaO+H2O = Ca(OH)2 (2)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3) 2、实验用品及装置图(图2) 大试管(30 mm×200 mm)、酒精灯、铁架台、铝制烧瓶夹、双顶丝、圆底烧 瓶(1000 mL)、烧杯(500 mL)、调节夹、三通管、玻璃管、玻璃导管、尖嘴玻璃管、乳胶管、橡胶塞。 氧化钙、氯化铵、酚酞试剂、红色石蕊试纸,其中氧化钙在使用前烘干。

氨气的制备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一.氨气的性质 1.氨气的物理性质:常温下氨气为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是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 气味,极易溶于水。 2.氨气的化学性质: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所以实验检验氨气生成的方法:红色石蕊试纸或浓盐酸检验逸出的氨气。 二.氨气的制备 1.工业制法: 2.实验室制法: 如图所示: 思考:收集氨的试管口放置棉花的作用是什么? 答:防止气体对流提高氨气的纯度,同时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由反应原理可知,实验室制取氨气是固体和固体反应加热条件下制取气体,应采用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铁架台,铁夹,酒精灯,两个大试管,棉花;氯化铵固体,氢氧化钙固体。 实验原理 2NH4CL + Ca(OH)2 === CaCL2 + 2NH3 + 2H2O 注意: a. 一般用Ca(OH)2,而不用NaOH,因NaOH碱性太强,对大试管腐蚀比Ca(OH)2强。 b. 选用Ca(OH)2时要检验消石灰是否变质,因经过长期存放后消石灰部分变成碳酸钙,最好用新制的消石灰。 c. NH4CL与Ca(OH)2质量比5:8为宜,如用(NH4)2SO4代替NH4CL,则质量比为1:1,消石灰过量,以防止生成氨合物。 a. 试管口(盛固体药品的试管)要略向下倾斜; b. 固体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 c.导出氨气的导管要短,收集氨气的导管要长,伸入试管底部; d.为使氨气收集更多,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汽进入收集氨气的试管,在试管口防一块,但不能堵死 e.酒精灯加热用外焰,先均匀加热,后对固体加热。 收集方法:用向下排气法取气法收集。因氨气极易溶于水,比空气轻。 干燥氨气:用碱石灰,不能用浓硫酸和氯化钙干燥氨气。 检验氨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实验室制取氨气也可采用常温下用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混合的方法来制氨,只要将浓氨水滴入盛有固体烧碱的烧瓶中,待冒气泡较多时,即可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氨气。

乙醛的化学性质 教案

乙醛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 ,我申请的学科是高中化学,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XXXXXX 》。 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乙醛》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必修加选修)课本第二册第六章第五节(乙醛、醛类)的内容,教材在简单介绍了乙醛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之后,从结构引出乙醛的两个重要化学反应: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把乙醛与乙醇联系起来,并结合乙醛的加氢还原,从有机化学的反应特点出发,定义还原反应;通过乙醛的氧化反应,又把乙醛和乙酸联系起来,同时结合乙醛的氧化,给出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定义。让学生明确有机与无机中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区别。 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由于醛基很活泼,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各种含氧衍生物相互转化的中心环节(醇 醛 羧酸),也是后面学习糖类知识的基础。学好乙醛的性质,明确乙醛和乙醇、乙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能更好地掌握醛类及其与醇类、羧酸的关系,建立有机知识网络。因此本节课在这一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①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 ②通过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乙醛的分子结构,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银镜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机化学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概念与无机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区别。 五、教学程序 一、乙醛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结构 1、乙醛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与乙醇、乙醚、氯仿等互溶。 2、乙醛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 2H 4O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 3CHO 官能团:-CHO 在-CHO 中,H 和O 的位置不能够颠倒,乙醛不能写成CH 3COH 。 [过渡] 从结构上分析可知,乙醛分子结构中含有—CHO ,它对乙醛的化学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探究] 试推测乙醛应有哪些化学性质? [分析] —CHO 的结构。 H H —C —H H O

氨的性质和用途

氨的性质和用途 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目前工业上用氢气和氮气直接合成氨。 高温高压 N2 + 3H2 2 NH3 催化剂 1、氨的性质 【实验4-8】 如图4-27,在干燥的原地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导致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预先在水里滴入少量酚酞溶液)。轻轻挤压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观察并描述现象。 现象: 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可能得出的结论: 图4-27 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 氨是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且溶解很快。在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700体积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氨溶于水时,大部分与水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NH3·H2O 很不稳定,受热就会分解为氨和水。 NH 3+H2O NH3·H2O NH4++OH- NH3·H2O NH3↑+H2O 氨水有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或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氨为什么显碱性

在常温下,一水合氨中有一部分(约1%)电离成NH4+和OH-,所以氨水显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氨在水中的反应可以表示如下: NH3+H2O NH3·H2O NH4++OH- 也可以简单表示如下: NH3+H2O NH4++OH- 氨与酸反应生成铵盐。如氨遇到氯化氢时,迅速反应生成氯化铵晶体。 NH3+HCl=NH4 Cl 图4-28 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农业上常用的化肥,如硫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铵等都是铵盐。铵盐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时放出氨气。 NH4 Cl NH3↑+ HCl↑ NH4HCO 3H2O +CO2↑+NH3↑ NH4NO3 + NaOH NaNO3 + H2O +NH3↑前面介绍的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是个可逆反应,这说明氨在同一条件下,能自动分解成N2和H2。氨还能被氧气氧化,生成一氧化氮,进而氧化成二氧化氮,用来制造硝酸。 【思考与交流】 氨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硝酸,如下图所示。 试分析上述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以及在每一步反应中,氮元素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其中,氨被氧化生成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5O2 4NO+6H2O

高中化学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重难点四乙醛的化学性质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

重难点四乙醛的化学性质 【要点解读】 1.定义:分子里由烃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叫做醛,通式为RCHO,饱和一元醛通式为 C n H2n O(n=1、2…),最简单的醛是甲醛HCHO. 2.分类: 3.命名:由于醛基总在碳链的一端,因此不需标出醛基的位置,醛基中的碳原子定位1号碳; 1″含-CHO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2″离-CHO最近端开始编号. 4.物理性质 ①HCHO是最简单的醛,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的水溶液(又称福尔马林)具有杀 菌、防腐性能; ②乙醛是一种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20.8℃,易挥发易燃烧, 易溶于水及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5.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CH3CHO+H2催化剂 △ CH3CH2OH,乙醛不能和溴单质加成 (2)氧化反应: ①催化氧化:2CH3CHO+O2催化剂 △ 2CH3COOH;点燃:2CH3CHO+5O2 点燃 4CO2+4H2O ②银镜反应:a.配制银氨溶液:取一洁净的试管,加入1mL2%的AgNO3溶液,再逐滴滴入2%的氨水,至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AgNO3+NH3?H2O═AgOH↓+NH4NO3;AgOH+2NH3?H2O═Ag(NH3)2OH+2H2O; b.水浴加热生成银镜:在配好的上述银氨溶液滴入三滴乙醛溶液,然后把试管放在热水浴中静置. CH3CHO+2Ag(NH3)2OH2△ 2Ag↓+CH3COONH4 +3NH3+H2O 注意事项:1″试管内部必须洁净;2″必须水浴;3″加热时不可振荡与摇动试管;4″需用新配制的银氨溶液;5″乙醛用量不可太多;6″实验后,银镜用HNO3浸泡,再用水洗.③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a.配制新制的Cu(OH)2悬浊液:在试管里加入2mL10%的NaOH溶液,滴入2%CuSO4溶液4~6滴,振荡,离子方程式:Cu2++2OH-=Cu(OH)2↓ b.乙醛的氧化:在上述蓝色溶液中加入0.5mL乙醛溶液,加热至沸腾. 2NaOH+CuSO4═Cu(OH)2↓+Na2SO4

氨气性质的探究

《氨气性质的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和探究,掌握氨气的性质 2.通过氨气性质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以氨的知识为载体,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知识回顾】 人工固氮的原理: 【活动一】认识氨气 1.氨气的物理性质: 思考: (1)如何设计实验探究氨气是否溶于水? (2)氨气与水反应吗?用氨气制作一个小喷泉,验证你的猜想(画出装置图)提供仪器:圆底烧瓶、双孔胶塞、胶头滴管、尖嘴导管、胶管、烧杯、止水夹 提供试剂:氨气、酚酞、水 实验现象: 原因及结论: 2.用化学符号(方程式)表征氨气溶于水显碱性的原理

思考:液氨和氨水相同吗?氨水中有哪些微粒? 【活动二】氨气:碱性气体 1.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溶于水生成NH 3·H 2 O,氨气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思考:(1)氨气能与盐酸反应,能与HCl气体反应吗?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提供仪器:玻璃棒、 提供试剂:浓盐酸、浓氨水 (2)若换成蘸有硝酸的玻璃棒不接触能否反应? 若换成蘸有硫酸的玻璃棒不接触能否反应? (3)你发现什么规律吗? 【活动三】 1.思考:(1)由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析,氨还应该有什么性质? (2)根据问题1的判断,你认为NH3可能与什么物质反应?尝试写出化学方程式

2.氨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硝酸,如下图所示 (1)试写出以下每一步转化的反应方程式。 (2)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含N物质的分类为横坐标,构建二维N元素物质转化图 【小结】氨的性质

【练习】 1.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根据气体的判断可能是氨气,但不知是否确实是氨气,下列提供的方法中,你认为能帮他检验是否为氨气的方法是( ) A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B 、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C 、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 D 、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2.下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NH 3(H 2O 含酚酞)/红色喷泉 B.SO 2(NaOH 溶液)/无色喷泉 C.CO 2(NaHCO 3溶液)/无色喷泉 D.HCl (AgNO 3溶液)/白色喷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