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实验

鸡蛋实验
鸡蛋实验

用鸡蛋做几个趣味小试验

趣味实验一:鸡蛋入瓶

将鸡蛋浸在10%的醋酸中,待鸡蛋壳变软后,将蛋取出,找一个瓶口略比鸡蛋小的广口瓶,往广口瓶中投入一燃着的酒精棉球,火焰熄灭后,迅速

将鸡蛋的小头对准瓶口,鸡蛋很快被吸入瓶中。这是因为瓶中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的缘故。过一段时间蛋壳会稍变硬,似鸡蛋原样。这是为什么呢?

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趣味实验二:蛋壳刻画

取一只红壳鸡蛋(红壳鸡蛋的蛋壳稍硬),洗净,用布轻轻擦干。取10 g~20 g的蜡,加热使之熔化,用毛笔蘸取蜡液,在蛋壳上绘图或写字,

待白蜡冷凝后,把鸡蛋慢慢浸入10%的醋酸中,用筷子拨动鸡蛋,使它均匀地跟溶液接触约20~30分钟。当蛋壳表面产生较多的气泡,蛋壳上有明显的

腐蚀现象即可。取出鸡蛋,用清水漂洗,晾干。用铁钉在鸡蛋的两端各打一孔,用嘴吹出蛋清和蛋黄。待蛋清和蛋白全部滴出后,用小刀轻轻刮去涂

在壳上的白蜡,最后将蛋壳放在热水中浸一下,就能看到明显的图案花纹或字迹,被腐蚀的蛋壳表面很容易上色。

趣味实验三:蛋白留痕

取一只鸡蛋,洗去表面的油污,擦干。用毛笔蘸取醋酸,在蛋壳上写字。等醋酸蒸发后,把鸡蛋放在稀硫酸铜溶液里煮熟,待蛋冷却后剥去蛋壳

,鸡蛋白上留下了蓝色或紫色的清晰字迹,而外壳却不留任何痕迹。

这是因为醋酸溶解蛋壳后能少量溶入蛋白。鸡蛋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球蛋白,它在弱酸性条件中发生水解,生成多肽等物质,这些物质中的肽键

遇Cu2+ 发生络合反应,呈现蓝色或者紫色。

趣味实验三:一个鸡蛋的沉浮

在一个大烧杯中装入稀盐酸溶液,然后往烧杯中放一个新鲜鸡蛋,它会马上底。不一会儿,鸡蛋又上升到液面,接着又沉入杯底,过一会儿鸡蛋又重新浮到液面,这样可反复多次。请大家分析一下,这是什么道理?

答案

由于鸡蛋外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遇到稀盐酸时会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

CaC03十2HC1=CaC12十C02(气)十H20

二氧化碳气体所形成的气泡紧紧地附在蛋壳上,产生的浮力使鸡蛋上升,当鸡蛋升到液面时气泡所受的压力小,一部分气泡破裂,二氧化碳气体向空气中扩散,从而使浮力减小,鸡蛋又开始下沉。当沉入杯底时,稀酸继续不断地和蛋壳发生化学反应,又不断地产生二氧化碳气泡,从而再次使鸡蛋上浮。这样循环往复上下运动,最后当鸡蛋外壳被盐酸作用光了之后,反应停止,鸡蛋的上下运动也就停止了。但是此时由于杯中的液体里含有大量的氯化钙和剩余的盐酸,所以最后液体的比重大于鸡蛋的比重,因而,鸡蛋最终浮在液体上部。(1) 惯性实验

如图1 所示,在装有水的杯子上放一塑料片,把鸡蛋放在塑料片上。用塑料尺猛弹

塑料片,塑料片在水平方向上受力飞走,而鸡蛋在水平方向上几乎不受力,保持惯性而静止,在重力作用下而落入杯中。在此实验中,鸡蛋在水平方向上并不是不受力,而是所受的力相对很小,可忽略不记。

(2) 浮力实验

如图2 所示,鸡蛋放在清水中会沉入水底;若放入事先配好的盐水中,鸡蛋会浮在水面;如果配制合适的盐水,鸡蛋会悬浮在水中。也可以用鸡蛋制作浮沉子。把鸡蛋放入清水中,用长颈漏斗将少量浓度较高的盐酸注入容器底部,蛋壳中的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附着在蛋壳上,鸡蛋所受的浮力增大,鸡蛋上浮;上浮后气体放出,浮力减小,鸡蛋下沉,如此反复。这类实验是利用鸡蛋的密度与水接近的特性。经测量新鲜鸡蛋的密度在1108 ×103 kgPm3 ~1109 ×103 kgPm3 之间,因此用鸡蛋较容易做这类实验。

4) 瓦碎蛋全

瓦碎蛋全是一个精彩的演示实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桌子上摊一块海绵,在海绵上放4 个鸡蛋,在鸡蛋上再放一块海绵,海绵上放一块木板,在木板上摞三四块砖,再在砖上放一块瓦片。用锤子猛地敲击瓦片,瓦片被击碎,而下面的鸡蛋却安然无恙。这个实验与杂技中的肚上砸石、头顶开砖等有异曲同工之处。由于锤子与瓦片的接触时间较短、面积较小,破坏力主要集中在瓦片上,而向下传递后鸡蛋受力时间较长、面积较大,所以失去破坏性。

(5) 鸡蛋砸墙

鸡蛋那么脆弱,平时需要细心保护才不破。用鸡蛋去砸用布做的墙能行吗? 演示时让两名学生拉住布的四角,让其他的学生拿鸡蛋用力向墙上砸。由于鸡蛋的特殊结构,布与鸡蛋的接触面积较大,又加上布是悬着的,蛋与布的接触时间被拉长,根据冲量的知识,鸡蛋不会破。在实验时,学生开始不敢用力,怕鸡蛋被扔烂。当他们发现用全力扔而鸡蛋仍不破时,都感到不可思议。在演示时,布的下面两个角要向上提起,形成一个皱折,防止鸡蛋从布上落到地上而摔碎。

(6) 握鸡蛋

握鸡蛋是我们熟悉的一个有关鸡蛋的话题。用力握鸡蛋,只要用力均匀,一般很难把鸡蛋握烂。但是刚出生的小鸡却不费力地破壳而出,原因是什么呢? 除了由于小鸡的嘴较尖,与蛋壳的接触面小之外,还在于蛋壳的弧形结构。通过定量实验很容易发现,同样厚度的蛋壳,从蛋壳的外面和里面来砸蛋壳,两者所能承受的力明显不同。

(7) 立鸡蛋

我们都知道哥伦布立鸡蛋的故事。那能不能把完整的鸡蛋立在桌面上呢? 在我国的某些地方有一个立鸡蛋的传统,据说在立春时节谁能把鸡蛋立起来,谁在这一年将幸福、平安。按照物理学的观点,只要鸡蛋的重心通过鸡蛋与桌面的接触面,鸡蛋将会处于平衡,只不过这种平衡属于不稳平衡。若用放大镜观看蛋壳,会发现蛋壳并不是完美的曲线,而是凸凹不平的。通过测量,鸡蛋的凸点之间的距离约为015~018mm ,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不管鸡蛋是生的还是熟的,也不管鸡蛋的大头或者小头在下面,你都可以把鸡蛋立起来。

如果把鸡蛋放在水中,你会发现鸡蛋一般总是大头在上面,不论你怎样放置,松手后总是一样。这是为什么? 这也是平衡问题,在水中除了重力外,鸡蛋还受到浮力。与重力有一作

用点重心一样,浮力也有一作用点称为浮心,当浮心高于重心时,鸡蛋处于稳定平衡。由于鸡蛋的气泡一般在大头处,所以大头一般在上面。

(8) 生熟鸡蛋的鉴定

鉴定生熟鸡蛋,通常的办法是用手拨动鸡蛋,使鸡蛋在桌面上旋转。旋转较快的是熟的;旋转较慢且不稳定的,则为生的。同样,当鸡蛋旋转起来以后,用手按一下鸡蛋也可做出鉴定。静止的为熟鸡蛋;如果放手后仍继续转动的为生鸡蛋。

鸡蛋只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生活中的许多其他物质都可以作为实验材料。只要教师注意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就可以开发出很多有趣的实验。

观察鸡卵的结构-实验课

实验课:观察鸡卵的结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实验课题目是《观察鸡蛋的结构》。 一、教材分析 《观察鸡蛋的结构》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的实验部分,本节课是在介绍完植物,昆虫、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了解高等动物―鸟类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特点,而观察鸡蛋的结构是学习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基础,同时为理解人类的生殖和发育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 “观察鸡卵的结构”的实验,对这个看似简单的实验,学生不屑一顾。如何设计好实验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乐于动手,主动探究,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呢?因此,利用学生原有实验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用和拓展,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活动,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和直观性,使教学过程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实验条件,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 三、教法学法 1、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分组教学,增强学生竞争合作意识。同时,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和热爱生命的意识。在教学中,将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法: 教学对象是初中八年级学生,对鸡蛋较熟悉,为使所学知识能较好的纳入学生已

有的知识体系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启发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对知识的理解力。 四、实验过程 (一)、实验目标: 1、认识鸟卵的结构,明确每个结构的功能。 2、通过观察和讨论,能够说出鸟卵适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3、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4、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关心爱护鸟类的情感。 (二)、实验重点 观察鸡卵的结构,认识鸡卵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三)、实验难点 1、学生动手观察鸡卵的能力; 2、学会寻找鸡卵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四)、实验材料:新鲜鸡蛋、培养皿、镊子、烧杯、牙签 (五)、具体操作: 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分析与合作能力。4 人一组,每组实验桌上都摆放相同的实验材料。 一、方法步骤 比一比:谁发现的结构最多?谁能描述所观察到的结构特点(提示:颜色,状态,形状。) 1、观察鸡蛋的形状,思考:这种形状(一头钝,一头尖)有什么意义? 从顿端开口对比从尖端开口,发现顿端的卵壳膜较厚,容易分开,而尖端的不易分开,粘连较紧。 发现了两层膜,外壳膜是不透明的,白色的,内壳膜是半透明的,无色的。两层膜之间有空隙----气室。

一组与鸡蛋有关的物理小实验

一组与鸡蛋有关的物理 小实验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与日常生活中的鸡蛋有关的物理实验。 一、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上来剥落比不放入冷水中直接剥要容易多。 分析蛋刚浸入冷水中,蛋壳直接遇冷收缩,而蛋向温度下降不大,收缩也较小,蛋壳和蛋白相比主要蛋壳在收缩、冷却过程中,蛋白收缩率比蛋壳大,收缩程度更明显容易造成蛋白蛋有相互脱离,剥蛋壳就更方便了。 二、液体蒸发吸热 实验把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起来,直接用手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干了后,感到比刚捞上时烫。 分析因为刚捞上来的蛋壳上附着一层水,开始时,水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烫经过一段时间,水蒸发完了。由蛋内部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 三、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如图1所示,选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在瓶底铺上一层沙千。点燃一团浸过酒糟的棉花投入瓶内,接着把一只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蛋被瓶子存入了瓶肚中 分析浸过酒精的棉花燃烧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部分空气被排出。同时棉花燃烧也消耗了部分空气。当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瓶内气体由于温度

下降,压强变小,低于瓶外的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有一定弹性的熟鸡蛋被压入瓶内。 四、浮沉现象 实验把一只鸡蛋,浸没在一只装有清水的大口径玻璃杯中。松开手后,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如图2(a),捞出鸡蛋往清水中加入食盐,调制成浓度较高的盐水,再把鸡蛋浸没在盐溶液中,松开 手,鸡蛋却缓缓上浮,如图2(b)。 分析物体的浮沉情况取决于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因为蛋的密度略微比清水的密度大,当蛋浸入清水中,鸡蛋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所以蛋将下沉。当鸡蛋浸没在盐水中时,由于盐水的密度比鸡蛋的密度大,所受的重力小于浮力,所以蛋将上浮。 五、惯性现象 如图3,用手指突然弹击硬纸片,鸡蛋却不会随纸片一起飞出。 分析硬纸片虽然被弹出去,但鸡蛋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鸡蛋不会随纸片一起飞出,鸡蛋会落入杯中。 六、分子运动现象 实验外壳完好的蛋,放入食盐水中腌制一段时间,可以制成咸蛋。蛋壳虽然完好,但内部的蛋黄都变咸了。

鸡蛋趣味实验五则

鸡蛋趣味实验五则 丰润城镇中学佟雪莲 实验一:巧竖鸡蛋 材料生鸡蛋两枚、稀盐酸、玻璃棒。 操作用玻璃棒蘸稀盐酸,在蛋壳大头一面的顶端,涂一个直径1.5厘米~2厘米的圆,一会儿,蛋壳被涂盐酸的地方就会变软。若没有变软,可多涂几次。用水洗掉蛋壳表面的污物,将鸡蛋大头向下竖立于桌面。用同样方法,可将另一枚(或更多)鸡蛋竖立于其上(如右图)。 原理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质地坚硬,难溶于水。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氯化钙,于是蛋壳就会变软,鸡蛋便可轻松的立起来。 实验二:巧制软蛋 材料生鸡蛋一枚、浓度大的白醋一瓶、茶杯一个。 操作将鸡蛋置于茶杯中,注入白醋,浸没鸡 蛋,一两天后取出,蛋壳已变软。小心的边用清水 清洗边擦去蛋壳表 面的白色物质,便可

得到半透明的漂亮软蛋一枚。 该蛋嫩嫩的,滑滑的,富有弹性。用手轻轻地捏一捏,掂一掂,感觉很美;轻轻摔在桌上,软蛋会蹦跳几次;将软蛋透过太看更美,其蛋黄清晰可见(右图为在手电筒光线照射下拍照的图片);将其继续浸泡数日,会发现比普通鸡蛋大了许多……自己试试,或许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原理白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它与稀盐酸一样能和蛋壳中的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能溶解的醋酸钙。那继续浸泡软蛋为什么会变大呢?这是因为渗透作用,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微粒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没有了硬壳的软蛋只有一层白膜,该膜就是一种半透膜,水分或其他物质透过半透膜进入了鸡蛋,于是鸡蛋就变得又大又嫩了。 实验三:鸡蛋游泳 材料生鸡蛋一枚、白醋一瓶、大玻璃杯一个。 操作先将鸡蛋仔细清洗干净,然后置于玻璃杯中,注入白醋,浸没鸡蛋约3厘米~5厘米。很快杯中就有气泡冒出,一会儿蛋壳表面就附着了很多气泡,于是鸡蛋逐渐游到液面;轻轻振动容器,振走蛋壳表面的气泡,很快鸡蛋又潜入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期实验教案观察鸡卵的结构

观察鸡卵的结构 目的要求: 知识与能力:认识鸟卵的结构,明确每个结构的功能。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讨论,能够说出鸟卵适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2、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关心爱护鸟类的情感。使人们更加热爱周围的环境。 教学过程: 仪器材料 新鲜鸡蛋、培养皿、镊子、牙签等 实验方法操作步骤 1、看形状观察鸡蛋的形状,思考:这种形状(一头钝,一头尖)有什么意义? 2、探卵壳单手握鸡蛋,看看会不会轻易捏碎,思考是什么结构在起作用? 3、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 ①用镊子后端将卵壳钝端轻轻敲出裂痕,用镊子剥开卵壳。观察白色的卵壳膜(几层)? ②用镊子小心除去外层卵壳膜,可见一小室,这就是气室。 ③用镊子进一步扩大乱可得破口,将气室下面透明的一层薄膜剪破,将其内容物缓慢的倒入培养皿中,对照课本P51页图仔细观察鸡蛋的

卵白、卵黄、系带等各部分结构。 ④观察卵黄上有没有小白点,思考:小白点是什么结构? ⑤用牙签先轻轻按压卵黄,再把卵黄刺破并拨出来,感受卵黄膜的存在。 结果结论 卵壳:坚硬、有小孔,保护作用,使空气流通。 壳膜:薄、双层,保护作用。 气室:储存空气,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卵黄膜:保护作用。 卵白:保护作用,为胚盘提供营养。 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系带:固定卵黄。胚盘:含有细胞核,受精后可以发育成胚胎。 教学反思: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帮助学生深入浅出的学会鸟卵结构的知识。本实验看似简单,但构思巧妙,如能将此引入到教材中,对目前生物实验教学内容的完善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与鸡蛋有关的物理小实验

与鸡蛋有关的物理小实验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本文介绍一组与日常生活中的鸡蛋有关的物理实验。 一、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上来剥落比不放入冷水中直接剥要容易多。 分析蛋刚浸入冷水中,蛋壳直接遇冷收缩,而蛋向温度下降不大,收缩也较小,蛋壳和蛋白相比主要蛋壳在收缩、冷却过程中,蛋白收缩率比蛋壳大,收缩程度更明显容易造成蛋白蛋有相互脱离,剥蛋壳就更方便了。 二、液体蒸发吸热 实验把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起来,直接用手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干了后,感到比刚捞上时烫。 分析因为刚捞上来的蛋壳上附着一层水,开始时,水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烫经过一段时间,水蒸发完了。由蛋内部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 三、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如图1所示,选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在瓶底

铺上一层沙千。点燃一团浸过酒糟的棉花投入瓶内,接着把一只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蛋被瓶子存入了瓶肚中 分析浸过酒精的棉花燃烧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部分空气被排出。同时棉花燃烧也消耗了部分空气。当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瓶内气体由于温度下降,压强变小,低于瓶外的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有一定弹性的熟鸡蛋被压入瓶内。 四、浮沉现象 实验把一只鸡蛋,浸没在一只装有清水的大口径玻璃杯中。松开手后,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如图2(a),捞出鸡蛋往清水中加入食盐,调制成浓度较高的盐水,再把鸡蛋浸没在盐溶液中,松开手,鸡蛋却缓缓上浮,如图2(b)。 分析物体的浮沉情况取决于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因为蛋的密度略微比清水的密度大,当蛋浸入清水中,鸡蛋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所以蛋将下沉。当鸡蛋浸没在盐水中时,由于盐水的密度比鸡蛋的密度大,所受的重力小于浮力,所以蛋将上浮。 五、惯性现象 如图3,用手指突然弹击硬纸片,鸡蛋却不会随纸片一起飞出。 分析硬纸片虽然被弹出去,但鸡蛋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

鸡蛋冷却实验

鸡蛋冷却实验问题研究 1.鸡蛋冷却实验研究背景:将一个已经煮熟的鸡蛋放置于空气中进行对流冷却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为随着时间的变化鸡蛋温度的变化情况。在此问题中,我们将鸡蛋简化为一个球体,并根据实际情况将鸡蛋的直径记为d=0.04m。将鸡蛋的密度设为1000kg/m^3。鸡蛋的比热记为3310J/(kg*k)。鸡蛋的导热系数记为0.5W/(m*k)。 2.鸡蛋冷却实验问题分析:因为我们已经将鸡蛋简化为了一个球体,所以在球坐标下,可以将此问题认为为无内热源的一维非稳态导热问题(将该问题的导热系数假设为常数)取温度差为10摄氏度,将对流换热系数看做不变(例如在80—70摄氏度的温度区间内,将对流换热系数取为温度为75摄氏度时候空气的对流换热系数)。研究在一维方向上温度随着径向方向的变化,并且画出鸡蛋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图像,和理论温度进行比较,并且对最后形成的差异做出一定的理论分析。 3.对问题进行数值求解:(1)利用集总参数法将80℃~30℃之间的温度分为5个区间,并且认为每个区间内的对流换热系数视为不变(例如:80℃~70℃区间内,取温度为75℃时候的对流换热系数)

根据等温球体表面的自然对流传热可知,其特征式关联式可用下式进行计算: 2 3 ...r υ l t a g G ?= 其中球的特征长度为直径D,其中特征温度为Tm=?? ? ???∞++t 21t 21 21)(t ,然后根据特征温度查附录5可以得到空气的各种物性参数。 又因为: 9 41694 1 ) Pr)/469.0(1(Pr) (589.02u ++ =Gr N 得到d Nu λ= h 利用公式τ=- ln c θθ ρhA V 可得到下表,如图所示: 温度区间 特征温度t1 v G 温差 膨胀系数 80-70 50 1.798*10^(-5) 9.8 50 0.003095975 70-60 45 1.750*10^(-5) 9.8 40 0.003144654 60-50 40 1.702*10^(-5) 9.8 30 0.003194888 50-40 35 1.665*10^(-5) 9.8 20 0.003246753 40-30 30 1.608*10^(-5) 9.8 10 0.00330033 Gr Pr Nu 空气导热系数 h 时间 300326.85 0.7228 10.0010157 0.02735 6.838194484 646.37 257610.0629 0.7241 9.706136217 0.02699 6.549215413 847.13 207521.8619 0.7255 9.306971438 0.02662 6.193789492 1197.86 146911.8586 0.7268 8.707853543 0.02625 5.714528888 1948.68 80055.52913 0.7282 7.768210154 0.02588 5.02603197 4736 9376.04

观察鸡蛋的结构教案演示教学

观察鸡卵的结构 官庄镇管公学校李玉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观察鸡卵的结构,认识鸡卵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观察鸡卵的结构,认识各部分的具体结构,理解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2)在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使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使学生形成爱鸟护鸟的意识,热爱大自然、珍爱动物的情感。 二、实验方法 观察、探究、对比法等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实验材料准备:(生、熟)鸡蛋、镊子、培养皿、解剖针 2、图片欣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师:大自然中我们见过很多形态各异的鸟类,你知道他们都是由什么发育来的吗? 生:都是由鸟卵发育来的。 师:你见过哪些鸟卵? 生:鸡蛋、鹌鹑蛋、鸭蛋……

师:那你想知道鸟卵发育成小鸟的奥秘吗? 生:想。 师:不同的鸟的形态、大小可能不同(投影出示不同的鸟卵),但它们的结构大体是一样的,今天咱们就已大家常见的鸡卵为例来探究一下鸟卵发育成小鸟的奥秘。(板书:观察鸡蛋的结构) 3、实验教学流程 师:xxx同学,你来读一下本实验的目的要求。 生:…… 师:本实验我为大家准备了培养皿、一把镊子、一个解剖针。首先大家来检查一下实验器材是否齐全,检查完了之后将大家带来的鸡蛋放到培养皿中。 师:现在,大家一块来观察你面前的鸡蛋,想一想鸡蛋的形状有什么好处。 生:鸡蛋是椭圆形,椭圆形使得鸡蛋不易滚远,有利用鸡卵的孵化。 ①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 师:形状是与功能相适应的,下面咱们一块来探一探鸡蛋的结构是怎样与功能相适应的。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熟鸡蛋,用手使劲握熟鸡蛋,能捏碎吗? 生:(实验后回答)不能。 生:(老师演示将熟鸡蛋打碎后,让学生再实验后回答)打碎后就很容易了,卵壳对鸡蛋有保护作用。 师:很好,实际上卵壳是一种石灰质,非常结实,对鸡蛋的内部有保护作用。 师:(演示用镊子敲开熟鸡蛋的钝端)你们能观察到什么结构? 生:可以看到卵壳膜和气室。 师:气室有什么作用?请你推测一下! 生:贮存空气,为鸡卵提供氧气。 师: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你能通过小实验证明你的猜测吗? (提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特性) 生:可以放到锅里煮,鸡蛋会炸开。

鸡蛋浮起来了四年级科学小实验作文300字

鸡蛋浮起来了四年级科学小实验作文 300字 鸡蛋浮起来了四年级科学小实验作文300字 昨天上午,老师告诉我们下午要做一个小实验,实验的名字叫——鸡蛋浮起来了。没等老师说完,就有同学大声地喊“ye——”或者拍手叫好。 下午上课之前,同学们议论纷纷,连我也参与其中了。实验开始前,老师拿了两杯清水,一小盒盐和一个鸡蛋,老师还特别强调:“这个实验用的鸡蛋一定要是生鸡蛋,否则可能实验会不成功。”首先,老师把鸡蛋放入一个杯子中,只见鸡蛋徐徐下沉。接着,老师又在另一杯水中加了一些盐,再把鸡蛋放入水中,可是鸡蛋还是沉下去了;然后,老师又试了多次,还是没有成功。这是怎么回事呢?鸡蛋怎么没有浮起来?老师丝毫没有泄气,又在另一杯水中只加一点点盐,用铅笔搅匀,再把鸡蛋放了进去,奇妙的效果出现了:鸡蛋浮起来啦!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实验结束后,老师向我们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鸡蛋会浮起来呢?”这让我迷惑不解。这时,老师请了贺炜同学来回答,他说:“因为盐的密度比水

的密度大,所以在水中加盐会使较重的物品浮起来。”我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团,科学实验真有趣! 四年级:李佳骅 鸡蛋浮起来了四年级科学小实验作文300字 昨天上午,老师告诉我们下午要做一个小实验,实验的名字叫——鸡蛋浮起来了。没等老师说完,就有同学大声地喊“ye——”或者拍手叫好。 下午上课之前,同学们议论纷纷,连我也参与其中了。实验开始前,老师拿了两杯清水,一小盒盐和一个鸡蛋,老师还特别强调:“这个实验用的鸡蛋一定要是生鸡蛋,否则可能实验会不成功。”首先,老师把鸡蛋放入一个杯子中,只见鸡蛋徐徐下沉。接着,老师又在另一杯水中加了一些盐,再把鸡蛋放入水中,可是鸡蛋还是沉下去了;然后,老师又试了多次,还是没有成功。这是怎么回事呢?鸡蛋怎么没有浮起来?老师丝毫没有泄气,又在另一杯水中只加一点点盐,用铅笔搅匀,再把鸡蛋放了进去,奇妙的效果出现了:鸡蛋浮起来啦!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观察鸡蛋的结构》说课稿

《观察鸡蛋的结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实验课题目是《观察鸡蛋的结构》。 一、教材分析《观察鸡蛋的结构》是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三节《鸟的生殖和发育》的实验部分,本节课是在介绍完植物,昆虫、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基础上,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高等动物—鸟类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特点,而观察鸡蛋的结构是学习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基础,同时为理解人类的生殖和发育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实验观察鸡蛋的结构,说出鸟卵适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过程方法 1.通过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鸡卵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 1.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生物学的信心; 2.关注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基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

难点 教学重点 鸡卵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难点 探究鸡卵的结构点。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探究鸡蛋的结构有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但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较弱,对本节课“鸡蛋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的知识,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利用学生原有实验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用和拓展,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活动,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和直观性,使教学过程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实验条件,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对新课程改革的理性认识,我将采用启发式实验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分组教学,增强学生竞争合作意识。同时,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和热爱生命的意识。在教学中,将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法:教学对象是初中八年级学生,对鸡蛋较熟悉,为使所学知识能较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

醋泡鸡蛋实验

醋泡鸡蛋实验 时间:2019-04-01 11:16:30 | 作者:郑佳文 自习课上,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回家做一个试验——鸡蛋壳变软了,并告诉了我们方法。 一回到家,我就按老师的要求,先找来一个透明的玻璃瓶子,一枚鸡蛋,一瓶米醋。 实验开始了,我先把鸡蛋洗干净,用纸巾擦干外壳,因为老师说了,鸡蛋壳上面不能有脏东西。我把鸡蛋小心翼翼地放进透明玻璃瓶中,倒入米醋,将鸡蛋完全浸在米醋中。为了不让米醋挥发,我还用密封盖盖在瓶口上,要密封二十四小时呢。 做好这一切后,我开始观察鸡蛋变化。刚开始,一点变化也没有;大约五分钟后,鸡蛋从瓶底上升到瓶子中间,并且鸡蛋壳上开始冒出细小的气泡。十分钟后,水泡已经遍布鸡蛋壳上,此时看上去像一个泡泡蛋了。 又过了三个小时左右,鸡蛋壳开始掉色了(我做实验用的是红皮鸡蛋)。慢慢地,鸡蛋壳大部分变成了白的了,这白色也是有深浅的,仔细一看,上面好像画着一些美丽的花纹,很好看。十二个小时后,鸡蛋除了两头还有点红,其它地方全变白了。不知何时,小泡泡竟然已经没有了,倒是瓶口的醋面上冒出了密密麻麻的白泡,鸡蛋也浮到了瓶口处。 不知不觉,二十四个小时过去了,我竟然忘了这个鸡蛋,等我想起来时已超了十个小时。我赶紧扭开瓶盖,小心翼翼地将鸡蛋和醋倒入碗中,我用筷子捅了捅鸡蛋,想看看它会不会和老师说的一样变软了。可事与愿违,鸡蛋只是换了一身白衣服,没有变软。这是怎么回事?我决定等第二天见老师问个究竟。 实验总结课上,全班同学除了我的鸡蛋之外,都变软了。老师为我们解开了鸡蛋壳变软的谜团: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会与酸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为醋中的主要成分是醋酸,所以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含量变少,就软掉了。 听了老师的解说,大家才恍然大悟。接着老师又告诉我们,醋鸡蛋还有很多妙用呢!能预防和减少感冒,有利于骨结核病的痊愈,对治老气管炎有较好效果,能治好哮喘病…… 我带着疑惑去找老师:“为什么我的实验过程和同学们一样,可结果却不一样?”老师思索了一会儿说:“鸡蛋没变软,可能是因为醋的质量不过关,或者是没密封好,也可能是放的时间还有点短……” 哦,原来如此。回家后我一定要再实验一次。

鸡蛋趣味实验五则

鸡蛋趣味实验五则 唐山丰润韩城镇中学佟雪莲 实验一:巧竖鸡蛋 材料生鸡蛋两枚、稀盐酸、玻璃棒。 操作用玻璃棒蘸稀盐酸,在蛋壳大头一面的顶 端,涂一个直径1.5厘米~2厘米的圆,一会儿,蛋壳被涂盐酸的地方就会变软。若没有变软,可多涂几次。用水洗掉蛋壳表面的污物,将鸡蛋大头向下竖立于桌面。用同样方法,可将另一枚(或更多)鸡蛋竖立于其上(如右图)。 原理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质地坚硬,难溶于水。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氯化钙,于是蛋壳就会变软,鸡蛋便可轻松的立起来。 实验二:巧制软蛋 材料生鸡蛋一枚、浓度大的白醋一瓶、茶杯一个。 操作将鸡蛋置于茶杯中,注入白醋,浸没鸡 蛋,一两天后取出,蛋壳已变软。小心的边用清水 清洗边擦去蛋壳表 面的白色物质,便可 得到半透明的漂亮

软蛋一枚。 该蛋嫩嫩的,滑滑的,富有弹性。用手轻轻地捏一捏,掂一掂,感觉很美;轻轻摔在桌上,软蛋会蹦跳几次;将软蛋透过太阳光看更美,其蛋黄清晰可见(右图为在手电筒光线照射下拍照的图片);将其继续浸泡数日,会发现比普通鸡蛋大了许多……自己试试,或许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原理白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它与稀盐酸一样能和蛋壳中的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能溶解的醋酸钙。那继续浸泡软蛋为什么会变大呢?这是因为渗透作用,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微粒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没有了硬壳的软蛋只有一层白膜,该膜就是一种半透膜,水分或其他物质透过半透膜进入了鸡蛋内,于是鸡蛋就变得又大又嫩了。 实验三:鸡蛋游泳 材料生鸡蛋一枚、白醋一瓶、大玻璃杯一个。 操作先将鸡蛋仔细清洗干净,然后置于玻璃杯中,注入白醋,浸没鸡蛋约3厘米~5厘米。很快杯中就有气泡冒出,一会儿蛋壳表面就附着了很多气泡,于是鸡蛋逐渐游到液面;轻轻振动容器,振走蛋壳表面的气泡,很快鸡蛋又潜入

记一次捏鸡蛋的小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小实验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好奇心会驱使你做许多的小实验。今天的语文课,张老师就与我们一起做了一个小实验。 张老师先拿出了一个被餐巾纸包得严严实实的鸡蛋,清了清嗓子,满脸堆笑地说:“同学们,今天的语文课我们要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捏鸡蛋。”同学们听了,纷纷笑了起来:“哈哈,这太简单了!”“是啊,俗话说: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难道这鸡蛋还比石头强吗?” 张老师一脸沉默地说道:“好啊,那,就来试试吧!”很明显,张老师话中有话,我们谁也没有说话,只是期待着实验的到来。 实验开始了,张老师先请了我们班最小的“小宝宝”小语来试验,小王费了吃奶的力气,可就是没把鸡蛋捏碎,大家非常失望地看着小语。第二个的上来的是自告奋勇的小赵,要知道,小赵的力量可是不容小觑的哦,张老师把鸡蛋放入了小赵的手中,小赵得意洋洋地把鸡蛋握在了手中。终于,他开始发力了,他咬紧牙关,手在微微颤抖着,可是鸡蛋却没掉一根毫毛,但鸡蛋上有了一层薄薄的水,小赵都把汗“捏”出来了。鸡蛋得意洋洋的躺在小赵的手中,好像在悠闲自在地说:“怎么样,你们怎么拿我没办法?” 经过一番折腾的鸡蛋这才发现,真正的大力士现在才来,我们班最“牛”的大力士小王一手接过鸡蛋,把它牢牢的握在了手中,并举起了它。想为大家见证奇迹的到来,小王开始了,他用力的捏着,他瞪大着眼睛,可是鸡蛋还是没有一丝裂缝。最后,他放弃了,可为什么大家都捏不碎呢?这是,张老师一本正经地讲:“这是因为鸡蛋与掌心的接触面积很大,导致鸡蛋所受的压强很小,所以弄不碎。” 这次小实验让我们上了一节实验课,又让我们学到许多知识。 科学小实验作文——《握鸡蛋》 今天,语文老师给我们留了个特殊的作业,是个小实验——握鸡蛋。首先,从冰箱里拿出几个鸡蛋,我仔细地观察它们,椭圆形的鸡蛋像不倒翁一样晃来晃去,有大的、有小的,外壳光光的、薄薄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碰碎,我从中挑选了一个较大的。开始实验了。我小心翼翼的把鸡蛋放在手掌心,手举得远远的,生怕鸡蛋爆裂后蛋黄流到身上,试探性的、轻轻地捏了一下,竟然没有裂开,我“砰砰”直跳的心,平静了许多。我又把鸡蛋重新放好,尝试着用力握住鸡蛋,还没有碎,这时,我使出吃奶的力气,狠狠的握住鸡蛋,脸憋得红红的,眼瞪得圆圆的,鸡蛋像穿了一身盔甲,毫发未伤。 我有点不服气,心想,小小的鸡蛋,我竟然斗不过你,马上搬来“救兵”——爸爸。“嘿嘿”,我得意地心想,就算你的“盔甲”在坚硬,老爸可是我们家的大力士啊。“救兵”同志把鸡蛋握入掌心,把全身的力气都集中在手上,五个手指一齐发力,咬着牙,皱着眉,额头上报出青筋,手臂不断发抖,鸡蛋仍是完好无损,“救兵”也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我心里想,平时轻轻一磕就会破例的鸡蛋,今天,就连我们家的大力士都对付不了它了,这是为什么呢?无奈我只好去求“度娘”。哦!原来鸡蛋是椭圆形的,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它能把力量平均分散。当我们用整个手掌捏时,由于手上的力量分散到鸡蛋的表面,压强很小,所以捏不碎。但如果同时用两个手指捏鸡蛋,由于接触面小,压力集中在一个点上,鸡蛋自然容易碎。难怪现实生活中见过的桥梁、好多建筑物的屋顶都是拱形的,因为,这

丢鸡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如何使鸡蛋从高空坠落时不摔 碎? 实验组别与成员: 第六,九组:卫奕澄,刘韶宇,王夕 实验目的: 将一个采取了一定保护措施的鸡蛋从教学楼三楼上扔下,使其自由下落。在鸡蛋不破的前提下,整个装置重量(不包括鸡蛋)越小,体积越小,其比赛成绩就越靠前。 实验原理与器材: 1.计算得出从十几米的高空落下,若不计空气阻力,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将达到十多米每秒。 2. 动量定理表达式:Ft =△p 其中△p指的是动量的变化,F指的是冲力的大小,t指的是力的作用时间。 由于鸡蛋在下落的过程中,动量的变化△p一定,鸡蛋所受的力F与力的作用时间t成反比,即t越大,F就越小,作用在鸡蛋上的力就越小。这样,鸡蛋就不容易碎了。 3. 由空中垂直下落的物体所受空气阻力f与空气的密度ρ、物体的有效横截面积S、下落的速率v的平方成正比,阻力的大小可表示为f=CρSv2,其中C为阻力系数,一般在0.2~0.5之间,ρ=1.2kg/m3,物体下落经过一段时间将达匀速,这称为终极速率。 我们可以发现如下的一些日常现象: 雨滴在空气中下落,速度越来越快,所受空气阻力也越来越大。当阻力增加到与雨滴所受重力相等时,二力平衡,雨滴开始匀速下落。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张开降落伞,凭借着降落伞较大的横截面积取得较大的空气阻力,得以比较缓慢地降落。这些都是这个公式在生活中的应用。 明白了这以后,就不会认为装置的加速度是9.8m/s2了。 4.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在“高空坠蛋”整个装置落地的一瞬间,装置静止,然而鸡蛋由于惯性,还会继续运动,造成与装置挤压、碰撞,容易损坏。如何将鸡蛋由于具有惯性而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解决。 5.所用器材:一只鸡蛋,一块塑料桌布,4根20cm长的棉线,一块长,宽为15cm,高为10cm的海绵,塑料袋,透明胶,剪刀。 6.实验地点:交大附中2号教学楼3楼、6楼【有风,但风速不大】 实验设计与步骤: 1、降落伞型: 降落伞型,顾名思义,就是利用降落伞,增大空气阻力,以使鸡蛋连同整个装置平稳落地。 这种方案最容易想到,因为跳伞、宇宙飞船减速,都运用了这个方法,效果很好。安全性极高,使整个装置达到较小的速度即可匀速下落。装置的重量也不会很重。

有趣的白醋泡蛋实验

有趣的白醋泡蛋实验 上个星期五,李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 我们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白醋泡蛋。李老师说通过 白醋,能使鸡蛋变大、变软、变白、变透明,我 听了顿感好奇。 回到家后,我立竿见影,先到超市里买了一瓶白醋,再找了一个玻璃杯,把它洗干净,我然后从 冰箱里拿出一个生鸡蛋,我把鸡蛋小心翼翼地放 入玻璃杯中,再倒入白醋,白醋要高于鸡蛋1~2厘米。 我把玻璃杯放在桌子正中上,仔细地观察。我发 现很多小气泡从瓶底升到白醋面上,密密麻麻的,好像一颗颗小水珠。吃好晚饭后,我坐在椅子上,看着玻璃杯里的鸡蛋,发现鸡蛋渐渐变大,颜色 比以前白了点。 星期六早上,我一起床就去看玻璃杯里的鸡蛋。 它比昨天更大,身上有了细细的裂缝,露出一条 弯弯曲曲的白线。鸡蛋朝下表皮上的泡沫已经没

有了,我用手轻轻的戳了一下鸡蛋,感觉鸡蛋软软的。 到了晚上,我又去观察鸡蛋。发现鸡蛋比前几天大了很多,颜色也变得更淡,身上的小泡泡已经越来越少,有些地方的鸡蛋皮已经破损,透明的内膜露在外面。鸡蛋一动不动的漂浮着,好像一个安安静静的小胖猪。 星期一放学回家,我迫不及待地拿出白醋泡蛋的玻璃杯,我发现鸡蛋变得更大更圆了。鸡蛋整体呈淡黄色,有些地方已经半透明,并且隐隐约约能看到蛋黄。 今天,我做完作业又去观察鸡蛋,杯子里的鸡蛋变成全透明的。我把鸡蛋拿在手里,软软的,凑近闻闻,有一股刺鼻的酸味,我再用手轻轻戳了一下,它有一定的弹性而戳不破。我看着手中的鸡蛋,心中不免产生疑惑:为什么白醋泡鸡蛋能使鸡蛋变得更大、更软、更轻呢?我问爸爸,爸爸摇摇头,并指指电脑。于是,我打开电脑,上网查找答案。原来,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钙,钙能

小实验“有趣的蛋宝宝”中班科学【幼儿园中班精品】

材料准备:杯子、鹌鹑蛋三个、盐、醋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今天,老师要用蛋宝宝来变个魔术。你们看看,桌上有什么呢? 2.教师将蛋放入水中,引导幼儿观察:蛋宝宝放入水里后怎样啦? 3.引导幼儿猜测:把盐水到入杯子后,蛋宝宝会怎样呢? 4.教师将红色的盐水沿杯壁倒入杯子里。 5.提问:将蛋放到醋里会怎样呢?(提问后教师将蛋放到醋里,引导幼儿观察蛋的变化) 四.户外活动: 1.组织一部分幼儿玩蹦蹦床,提醒幼儿要注意安全,不要互相推挤。 2.为幼儿提供会唱歌的公鸡、皮球、篮球架,让幼儿自由选择。 五.离园活动: 预计幼儿发展目标: 能选择各种工具、材料,大胆地表现各种水果,体验参与美工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毛笔、油画笔、排笔、牙刷、沙网、印章、水果切片、水彩颜料、剪刀、大图画纸 指导重点: 1.出示材料,介绍活动内容:今天下午,,我们来和水果娃娃做游戏。你们看,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材料,这边有什么材料呢?(毛笔、排笔、油画棒和水果娃娃)我们可以玩什么游戏?(给水果娃娃画像)这里有牙刷、有模板和颜料,可以用它们玩什么?(刷画)这边又有些什么呢?(印章)这个是新的水果印章,它是用什么水果做的?小朋友们可以用这些印章给水果娃娃设计漂亮的新衣服。顽皮的水果娃娃想跟小朋友们在外面玩捉迷藏的游戏,我们到外面来瞧瞧!他们否藏在那呢?小朋友用刷子蘸颜料在白纸上刷一刷,看看谁能把水果娃娃找出来。(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2.提出要求: (1)游戏结束后,小朋友们要记得把材料送回家。 (2)刷子蘸了颜料后,要在颜料罐旁刮一刮才画。 3.幼儿分组进行活动 (1)给水果娃娃画相(写生):鼓励幼儿大胆地画出水果的形象,引导形象画得小的孩子,再画个大点的;提醒幼儿根据各种水果的颜色进行涂色。 (2)漏印画:引导幼儿将漏印好的水果形象剪下来,粘贴在盘子里 (3)捉迷藏:引导幼儿说说:在哪里找到了什么水果娃娃? (4)给水果娃娃设计新衣(印章画)引导幼儿有意识地选择两种印画工具交替进行印画,提醒能力强的幼儿使用水果印章印画后,添画五官组成生动形象的水果娃娃。 2

盐水浮鸡蛋实验

盐水浮鸡蛋实验 还记得那是小学的时候,我们语文老师--王老师在作文课 上和我们做实验,那次试验我现在都还历历在目。 那是一节作文课,上课铃声响完,王老师拿着一小盆水走了进来,再拿了把椅子放在讲台上,同学们纷纷做出猜测。许纪尧说:“王老师要做鸡蛋实验”。又有同学提出疑问:“鸡蛋呢?”这不,王老师笑着从口袋里拿出鸡蛋,问:“我把鸡蛋放进水里,它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 王老师一说完,大家都和前后左右的人讨论起来,“觉得会 沉的举手。”全班同学几乎都举手了“觉得会浮起来的举手。”结果只有征玉凡一个人举手了。又有同学问:“鸡蛋是熟的还是生的?”“当然是生的。” 只见王老师脸上带着含有深意的笑容,接着他把鸡蛋放了进去,全班沸腾了,因为鸡蛋沉了下去。“鸡蛋为什么会沉下去。”问题一抛出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在这安静的时刻,陆韵秋信心满满的举起了手,“因为水的密度小于鸡蛋的密度。”王老师又问:“怎样能使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刘建东说“可以往水里放盐。”“没错就是往水里放盐。” 开始做实验了,王老师又从口袋里拿出一袋盐,“要放多少盐才能让鸡蛋浮起来?”各种答案层出不穷半袋一袋两袋等等。王老师又拿出一个勺子问:“用这个勺子要多少?”各种答案又冒出来了,王老师先放了一勺,可是没有什么变化。

“放三勺吧。”又放了两勺,还是没什么变化,这时,王老师指着水的底下问:“这是什么”,“盐”“这个要搅拌一下,让盐溶在水里。”王老师搅拌水的时候,鸡蛋往上浮了一点又沉下去。 虽然又失败了,但同学们依旧没有气馁,继续做出猜测,这次是放五勺,放完之后还是没有变化,王老师搅拌了一下,搅拌的时候鸡蛋已经可以竖立了,还往上浮了,不搅的时候又沉了下来。王老师又问要加多少勺了,有人说八勺半有人说七勺半还有人说要加十勺,王老师说:“先加七勺半。”加完搅拌后,鸡蛋已经可以直立着了,加到八勺半的时候,鸡蛋浮起来了!教室里顿时充满了同学们的欢呼声。 那次实验让我明白了,很多常识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需要我们自己去实践。

白醋泡鸡蛋观察日记300字

白醋泡鸡蛋观察日记300字 【篇一】 今天鸡蛋的颜色彻底变成了白色,以前的红色外壳不见了,现在 的蛋壳变成了软软的一层半透明薄膜,鸡蛋的体积变得比以前大有一倍。 硬硬的蛋壳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鸡蛋的体积会变大,这是为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在网上百度了一下,得到这样的结果,原来蛋壳 已经被醋酸溶解了,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被醋泡着的蛋壳中冒 出来的泡泡就是溶解反应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泡。至于鸡蛋的体积会 涨大到原来的1倍,则是由渗透压造成的。当薄膜两边物质(例如蛋白质)的浓度不相等时,就会产生渗透压,浓度较低那边物质里的水就会 透过薄膜,渗入另一边,以使薄膜两边物质的浓度相等。鸡蛋内部黏 稠状的蛋白质浓度比较高。蛋壳变薄之后,在渗透压的影响之下,醋 中的水分就透过蛋壳溶解后形成的半透明薄膜,进入鸡蛋把它撑大了。 【篇二】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醋泡鸡蛋,回到家后,用一个杯子放在桌上,我倒了半杯醋,小心翼翼的把鸡蛋放进醋里, 让它泡着。过了半个小时,鸡蛋竟冒出了很多小泡泡,就像汽水瓶开 时的泡泡一样。鸡蛋上有层白色雾一样的东西,还有些是红色的。 第二天,我发现鸡蛋上有了些裂痕,蛋有些地方比昨天的时候白 了很多,也开始变软了。 今天是第三天了,鸡蛋变得更软了,像个弹力球。再看看,白色 的蛋几乎全露了出来,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醋少了些,我想大概 是被蛋宝宝喝掉了吧! 今天是第四天,蛋已经全白了,很滑很滑。我顿时发现鸡蛋变大了,醋也少了。用手抓起来,真是一股醋味啊!

第五天了,蛋一样是那么大,摸起来像牛奶一样滑。我把鸡蛋捧在手里,啪的一下鸡蛋破碎了,我的手上都是鸡蛋。真可惜啊!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了解鸡蛋在淡水和盐水中的浮力大小对比 二、实验日期 2016年9月4日 三、实验材料 1.玻璃杯 2.食盐 3.鸡蛋 4.茶勺 5.筷子 四、实验过程 1.取出玻璃杯,倒入自来水, 水量约为杯子容量的3/4; 2.将鸡蛋放入淡水中; 鸡蛋很快沉入水底: 3.取出鸡蛋,往水里加入3大茶勺食盐; 4.拿筷子在杯中快速搅拌,使食盐充分溶解在水里; 5.将鸡蛋放入刚刚搅拌好的盐水中; 6 .鸡蛋没有沉入水底,而是浮在水面上: 五、实验结论: 1.清水的浮力小,在清水中鸡蛋会沉入水底; 2.盐水的浮力大,在盐水中鸡蛋会浮在水面。 六、理论基础: 把生鸡蛋放在淡水中,它会下沉,因为鸡蛋的重力比浮力略微大一些。

当同一个鸡蛋放在盐水里时,它会浮起来,这是因为虽然鸡蛋的重力保持不变,但盐水所产生的浮力变大了,这个比较大的浮力抵消了鸡蛋的重力并且阻止它下沉。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图一白醋图二 白水 盐水 图三 现象:图一和图三与图二对比,可以看出在盐水和白醋中的鸡蛋是上浮的,但在白开水中,鸡蛋是沉在底下 原理:随着盐水,白醋,的密度增大而鸡蛋的密度不变,物体的浮沉与浸入液体密度大小的关系?? 浸入液体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漂浮?? 浸入液体密度等于物体的密度——悬浮?? 浸入液体密度小于物体的密度——下沉 鸡蛋沉浮小实验 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中心学校 六班柳智如 科学技术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美丽神 奇的大自然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科学奥秘。赋予人们更多的科学想象。 记得有一次,老师在科学课上布置了一道作业——把一个鸡蛋放入一杯盐水里,仔细观察,会有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到底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呢,真的会不可思议嘛,

有趣的小实验__教学设计

有趣的小实验 教学目标: 1、细心观察周围世界,把感觉有趣和印象最深的内容写清楚。 2、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课前准备:准备一只烧杯、一杯清水、 一只生鸡蛋、一盘盐、一把汤匙 导语: 世界上什么最神奇?科学的力量最神奇。科学,能让太阳为人类烧水、煮饭,能让机器人代替潜水员到海底探险。科学,能让远隔重洋的亲人面对面地对话……科学能够改变世界,科学能够创造未来。今天,我们做一个科学小实验。 (虽然是小实验,但开头就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也许因为此次实验学生热爱了科学。) 教学过程: 一、培育思维(30分钟) 师:实验开始前,你想说什么? 师:做这个小实验,需要准备哪些器材?谁能说一说,请用上数量词。 (练习了数量词的用法,让学生养成规范用词的好习惯。) 师:实验马上要开始了,请注意老师的要求,首先你先看老师做,然后你再做。你做的时候注意观察、思考。因为做完实验后还要进行小组间的比赛。比赛内容是说一说你是怎么做实验的?做实验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板书:做、看、想) (先明确要求,就是明确了目的,再进行实验,有的放矢。) 实验1:老师把鸡蛋轻轻放入清水中。学生接着做此项实验。 学生先在小组内练说,练说约三分钟后再出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选择运用所给的词语和句子再次进行练说,最后进行小组间的比赛,老师仍然在表格内评分。 提供的词语: 描写观众的词语: 目不转睛欢呼雀跃议论纷纷争先恐后 一眨不眨伸长脖子 描写鸡蛋鸡蛋变化的词语: 晃晃悠悠摇摇摆摆慢吞吞 描写鸡蛋鸡蛋变化的句子: 鸡蛋像个潜水员慢慢沉入水底。 鸡蛋像喝醉了酒似的,晃晃悠悠地往下坠,不一会儿就沉到杯底“睡大觉”,一动不动了。

醋泡鸡蛋的观察日记

醋泡鸡蛋的观察日记 2012年5月9日星期三晴 今天我要做一个醋泡鸡蛋的小实验。首先我从冰箱里取出了一个鸡蛋,再找来一个玻璃杯子,为了观察得更清楚,我想用白醋来泡鸡蛋,可我家只有米醋,那将就着用吧。 我先把鸡蛋洗干净后放进杯子,然后把醋倒进去,能淹过鸡蛋就可以了。隔着杯子我注视着这枚醋泡蛋,心里在想: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突然之间我发现这鸡蛋好像变大了!接着我发现鸡蛋穿上了一件“气泡服”。 这时我意识到,如果这鸡蛋真的能变大许多的话,那我不就没办法从杯子里把它取出来了吗?想到这里,我赶紧又找来一个空的蜂蜜瓶子,把鸡蛋和醋给置换了过来,瓶子有些大,我又往里倒上一些醋。 把鸡蛋从小杯子往大杯子里置换的时候,我那捏着鸡蛋的两根手指头,都有一股轻微麻麻的感觉,妈妈说,这是鸡蛋和醋在起化学反应。这可真是太有趣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我要接着观察。 2012年5月10日星期四晴 早上起床,我先去看醋泡蛋。瞧,它长胖了好多呢,鸡蛋的颜色也没有昨天那么红了,四周还是充满着气泡。杯子口那儿结了一层白色的泡沫,鸡蛋的周围有一丝丝的棕色粘膜,我想,这粘膜可能就是脱离的蛋皮吧。 我把食指伸进杯子里,轻轻点了点醋泡蛋。咦,有些软呀!真神奇,硬硬的鸡蛋壳变得有些软了。继续,看看它到明天会变成什么样。 2012年5月11日星期五阵雨 今天鸡蛋的颜色彻底变成了白色,以前的红色外壳不见了,现在的蛋壳变成了软软的一层半透明薄膜,鸡蛋的体积变得比以前大有一倍。 硬硬的蛋壳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鸡蛋的体积会变大,这是为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在网上百度了一下,得到这样的结果,原来蛋壳已经被醋酸溶解了,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被醋泡着的蛋壳中冒出来的泡泡就是溶解反应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泡。至于鸡蛋的体积会涨大到原来的1倍,则是由渗透压造成的。当薄膜两边物质(例如蛋白

鸡蛋做的物理实验

1 鸡蛋有关的物理实验 一、热胀冷缩的性质 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上来剥落比不放入冷水中直接剥要容易多。蛋刚浸入冷水中,蛋壳直接遇冷收缩,而蛋向温度下降不大,收缩也较小,蛋壳和蛋白相比主要蛋壳在收缩、冷却过程中,蛋白收缩率比蛋壳大,收缩程度更明显容易造成蛋白蛋有相互脱离,剥蛋壳就更方便了。 二、液体蒸发吸热 把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起来,直接用手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干了后,感到比刚捞上时烫。因为刚捞上来的蛋壳上附着一层水,开始时,水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烫经过一段时间,水蒸发完了。由蛋内部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 三、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如图1所示,选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在瓶底 铺上一层沙千。点燃一团浸过酒糟的棉花投入瓶内,接着 把一只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蛋被瓶子 存入了瓶肚中浸过酒精的棉花燃烧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 部分空气被排出。同时棉花燃烧也消耗了部分空气。当蛋 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瓶内气体由于温度下降,压强变小,低于瓶外的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有一定弹性的熟鸡蛋被压入瓶内。 四、浮沉现象 把一只鸡蛋,浸没在一只装有清水的大口径玻璃杯中。 松开手后,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如图2(a ),捞出鸡蛋往 清水中加入食盐,调制成浓度较高的盐水,再把鸡蛋浸没在 盐溶液中,松开手,鸡蛋却缓缓上浮,如图2(b )。物体的浮 沉情况取决于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因为蛋的密度 略微比清水的密度大,当蛋浸入清水中,鸡蛋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所以蛋将下沉。当鸡蛋浸没在盐水中时,由于盐水的密度比鸡蛋的密度大,所受的重力小于浮力,所以蛋将上浮。 五、惯性现象 如图3,用手指突然弹击硬纸片,鸡蛋却不会随纸片一起飞出。 分析硬纸片虽然被弹出去,但鸡蛋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 态。所以鸡蛋不会随纸片一起飞出,鸡蛋会落入杯中。 六、分子运动现象 外壳完好的蛋,放入食盐水中腌制一段时间,可以制成咸蛋。蛋壳虽然完好,但内部的蛋黄都变咸了。因为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而且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食盐分子扩散到蛋黄和蛋清中,使整个蛋黄也变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