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加工生产技术课标

石油加工生产技术课标
石油加工生产技术课标

《石油加工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石油加工生产技术》课程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学生通过此课程标准制定的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石油加工生产方法、工艺技术、设备使用等有关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具备石油加工生产的基本操作技能,并使学生具备企业生产所需的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团队组织协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基本的职业素质。

(二)课程设计理念

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设计课程标准,精选课程内容,确定课程教学重点和课程实施机制。把促进学生发展,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基本出发点。在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前提下,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为石油加工行业培养能在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本课程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仿真为辅,希望今后能够加强实践性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目标,培养具有较强动手,具备必需的基础知识、石油加工过程基本操作技能为出发点,石油加工生产技术根据炼油企业工作岗位与能力课程设立项目模块,侧重石油加工生产过程的主要生产工艺和相应岗位群的知识及操作技术实践教学内容,课程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职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石油加工生产技术》是使学生能胜任炼油企业的各岗位操作,立足这一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从事典型化工装置岗位操作控制、设备使用和事故处理的技能、专业知识和基本实践操作能力,并逐步形成工艺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将来从事石油加工生产各种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石油及其产品的性质,初步认识炼油装置;

②掌握常减压蒸馏系统的流程、设备、操作因素及操作规程;

③掌握催化裂化系统的流程、设备、操作因素及操作规程

④掌握催化重整系统的流程、设备、操作因素及操作规程;

⑤掌握延迟焦化系统的流程、设备、操作因素及操作规程;

⑥掌握气体分馏系统的流程、设备、操作因素及操作规程;

⑦掌握燃油型、化工型MTBE工艺流程、设备、影响因素及操作规程;

⑧掌握加氢精制系统的流程、设备、操作因素及操作规程;

⑨掌握油品调和岗位、检验岗位、计量岗位操作规程。

2.能力目标

①增强认知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比较熟练的语言表达物质世界的能力。

②增强科学的思维能力。善于抓住实际问题中各类物质的共性和本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③提高专业应用能力。善于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自觉的运用所学专业理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④增强创新能力。具有举一反三,大胆质疑,大胆实践,具有较好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

①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素质。

②具有组织和协调能力。

③具有团队精神和与他人交流沟通能力。

④具有诚实守信、敬业精神。

⑤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⑥具有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⑦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课程所选教材《石油加工生产技术》为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根据教材的设计,本课程内容有:绪论、常减压蒸馏装置岗位群、催化裂化装置岗位群、催化重整装置岗位群、延迟焦化装置岗位群、气分装置岗位群、MTBE 装置岗位群、加氢精制装置岗位群、油品调和岗位群、检验岗位、计量岗位。

课堂教学应该坚持理论精讲、注重启迪的教学原则;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实际企业生产装置,让学生深刻理解就业岗位装置所需具备的操作能力,以便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让学生能够很好的做出判断、选择,以提高自身价值。

课时分配表

四、课程实施条件

(一)教学建议

本课程的教师应注重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与引导。为了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合理利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学习,团结协作的能力,考虑专业知识的需求,按需求确定讲课主次,结合学生学习能力适当删减与已学专业基础相重的知识点。

(二)考核评价建议

结合学生的平时考核,建立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卷面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核的重要性。过程性考核包括课堂表现、出勤率、作业完成量等内容,期末考核主要指期末笔试考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平时成绩占20%、实验实训成绩占20%、作业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40%。

(三)教材选用建议

在教材的选用上,本课程选用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为化学工业出版

社,由李萍萍、李勇主编的《石油加工生产技术》。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参照相关教材、书目或期刊,扩充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五、其他说明

本课程标准主要适用于五年制高职应用化工生产技术专业。

大学生毕业设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

大学生毕业设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摘要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冶金、交通、国防等工业部门重要工艺设备之一,其正确的设置,性能的改善关系各部门有关工艺的合理性、经济性以及能源的有效利用与节约,对国民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换热器的型式繁多,不同的使用场合使用目的不同。其中常用结构为管壳式,因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选材广泛、清洗方便、适应性强,在各工业部门应用最为广泛。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管束连接在管板上,管板与壳体焊接。其优点是结构简单、紧凑、能承受较高的压力,造价低,管程清洗方便,管子损坏时易堵管或更换;缺点是当管束与壳体的壁温或材料的线胀系数相差较大时,壳体与管束将会产生较大的热应力,这种换热器适用于壳侧介质清洁且不易结垢、并能进行清洗、管程与壳程两侧温差不大或温差较大但壳程压力不高的场合。 关键词: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压力容器 第一章绪论 化工生产离不开化工设备,化工设备是化工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基础,是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是化工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然而在化工设备中化工容器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化工生产中,介质通常具有较

高的压力,化工容器一般有筒体、封头、支座、法兰及各种容器开孔接管所组成,通常为压力容器,因为压力容器是化工设备的主体,对其化工生产过程极其重要,国家对其每一步都有具的标准对其进行规范,如:中国《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等。在其中能根据不通的操作环境选出不同的材料,查出计其允许的工作压力,工作温度等[。 换热器简单说是具有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之间传递热量的设 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热交换过程,其主要作用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向温度较低的流体传递,使流体温度达到工艺的指标,以满足生产过程的需要。此外,换热设备也是回收余热,废热,特别是低品位热能的有效装置。 什么是管壳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结构较简单,操作可靠,可用各种结构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制造,能在高温、高压下使用,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类型。 管壳式换热器的分类 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学时:96 授课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学生; 课程性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特点是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它是中职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并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进而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不仅为《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等后续课程、集中实训和顶岗实习打下基础,而且为相关专业学生考取初、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做准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具有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的基本能力。本课程的突出特征是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并重,要求理论必须与操作密切结合,强调技术应用。内容大致分为三相异步电动机正转、正反转、降压启动和制动等部分。教学应在电气控制实训室中进行,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实践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并养成良好自觉的职业习惯与素养。 前期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基础、电工技术; 同步课程:电子技术、机械制图; 后续课程: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基本理念: 1.突出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发、提示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作为准职业人的良好职业习惯与素养。 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架构,重新建立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任务驱动为导向的能力体系架构。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培养学生自主资讯、归纳总结、实践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在一个团队的工作中通过沟通与交流,形成工作方案并具体实施,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工作的能力与经验。 3.尊重个体差异,看到学生进步,注重过程评价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分析、积极思考,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多看到学生个体的进步,而不要对学生的要求搞“一刀切”,只要学生有进步,哪怕还较其他同学差些,但相对自己有了进步,教师就应及时鼓励,给予表扬,并在过程评价中予以体现,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评价要遵循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为原则,并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二)课程设计思路

数据库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数据库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内容摘要:由于数据库技术在特殊领域的应用和其他相关学科技术的发展,促使数据库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本文阐述了一些新的数据库技术及新一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数据库信息集成网格数据管理移动数据库数据加密技术发展趋势 一、引言[1]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如何安全高效地管理大量、持久、共享的数据。数据库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从诞生到现在,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形成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成熟的商业产品和广泛的应用领域,目前数据库成为一个研究者众多且被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随着信息管理内容的不断扩展和新技术的层出不穷,数据库技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新的数据形式,人们提出了丰富多样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半结构化模型等),同时也提出了众多新的数据库技术(XML 数据管理、数据流管理、Web 数据集成、数据挖掘等)。在Web 大背景下的各种数据管理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讨论目前数据库研究领域中最热门的几个研究方向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未来趋势。 二、数据库发展动力[2] 目前Internet 是主要的驱动力。现在,大部分企业感兴趣的是如何与供应商和客户进行更密切的交流,以便提供更好的客户支持。在这方面的应用从根本上说是跨企业的,需要安全和信息集成的有力工具。 另一个重要应的用领域是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科学、生物科学、保健科学和工程领域,这些领域产生了大量复杂的数据集,需要信息集成机制的支持。除此之外,它们也需要对数据分析器产生的数据管道进行管理,需要对有序数据进行存储和查询(如时间序列、图像分析、网格计算和地理信息),需要世界范围内数据网格的集成。 此外,还有一个推动数据库研究发展的动力是相关技术的成熟。

2017年农业主推技术-农业部

附件 2017年农业主推技术 一、绿色增产类技术 1.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2.机收再生稻丰产高效技术 3.水稻高低温灾害防控技术 4.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控技术 5.玉米免耕种植技术 6.夏玉米精量直播晚收高产栽培技术 7.黄淮海区小麦玉米双机收籽粒高产高效技术 8.冬作马铃薯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9.半干旱区旱地马铃薯全膜覆盖栽培技术 10.马铃薯晚疫病和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 11.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 12.黄淮海夏大豆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 13.米豆轮作条件下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14.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15.高纬度地区大豆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16.大豆机械化生产技术 17.花生适期晚播避旱增产栽培技术 18.淮河流域麦后直播花生高效种植技术

19.花生单粒精播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 20.花生枯萎病及叶部病害综合防控技术 21.春花生机械化生产技术 22.饲用油菜生产及利用技术 23.油菜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24.南方稻田油菜机械起垄栽培技术 25.油菜机械化播种与联合收获技术 26.油菜根肿病绿色防控技术 27.长江流域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 28.黄河流域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 29.盐碱地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30.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 31.大白菜无土育苗防控根肿病技术 32.甘蔗高效节本栽培技术 33.红心猕猴桃综合栽培技术 34.密闭老栗园低位嫁接及配套改造技术 35.高寒区旱地绿豆地膜覆盖高产栽培及配套技术 36.荞麦大垄双行轻简化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37.大麦青饲(贮)种养结合生产技术 38.甜菜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39.芝麻免耕直播机械种植技术 40.设施果菜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与熊蜂授粉技术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工厂电气控制>> 课程标准 专业带头人:杜俊贤 系主任:林治熙 教学中心:信息自动化教研室 批准日期:二〇一一年八月 二〇一一年八月

目录 一、课程概述 (1) (一)课程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课程基本理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课程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总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具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内容标准 (4) (一)学习目标 (4) (二)活动安排 (4) (三)知识要点 (9) (四)技能要点 (9) 四、实施建议 (10) (一)教学建议 (10) (二)考核评价建议 (10) (三)教材编写建议 (11)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12)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8) 五、其它说明 (19)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课程标准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100023 课程类别:专业技术课程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课程所属系部:机电工程系学时:60 编写执笔人: 王荣华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 课程性质与作用 1.课程性质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也是取得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维修电工)的核心课程。课程分为继电器控制技术、PLC技术两大部分,在教学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侧重于实践操作,直接面向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求职就业的重要砝码。 2.课程作用 本课程以《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机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课程为前导课程,共同打造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为其相关专业课程《数控机床维修》、《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的学习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毕业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从初始低层次的生产线操作工向更高层次的维修电工、生产线维修工和设备管理员等岗位顺利迁移提供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准备。 1.2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学懂”和“会用”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工作任务,以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 2课程目标 2.1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熟悉电气控制与PLC的基础知识,培养电气控制与PLC基本应用(电动机点动、长动、正反转、Y-Δ启动等控制环节)的接线、编程、操作调试方面的技能,了解其所涉及的技术理论知识;初步培养电气控制与PLC高级应用项目(电梯控制、机械手控制系统等)的接线、编程、操作调试的技能,了解其所涉及的技术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2.2 具体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2)掌握PLC技术基础知识; (3)掌握PLC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 (4)熟悉PLC的I/O端口分配及PLC外部接线和安装; (5)熟练掌握PLC的编程方法,特别是图形编程; (6)熟练应用基本指令、步进指令及部分功能指令; (7)掌握常用控制程序的编制方法及调试;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24卷第1期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3月V o l.24 N o.1Journal of Chang Chun T eachers Co llege(N atural Science)M ar 2005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赵玉萍,廖运文 (西华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四川南充 637002) [摘 要]数据库技术已发展成为信息科学里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其应用领域之宽引人瞩目。本文介 绍了数据库技术发展的现状及最新研究动态。 [关键词]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实时数据库;W eb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 P3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8X(2005)01-0107-03 1.引言 数据库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流行的层次、网状数据库系统到80年代的关系数据库,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关系数据库的限制和不足日益显现出来,随着面向对象技术的出现,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成为数据库系统领域研究和发展的新方向。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面向对象技术、并行计算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的相互融合,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2.数据库技术发展现状 数据库技术与多学科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当前数据库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计算机领域中,其它新兴技术的发展对数据库技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传统的数据库技术和其他计算机技术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使数据库中新的技术内容层出不穷。数据库的许多概念、技术内容、应用领域,甚至某些原理都有了重大的发展和变化。建立和实现了一系列新型数据库系统,如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演绎数据库系统、知识库系统、多媒体数据库系统等,它们共同构成了数据库系统的大家族。传统的数据库系统仅是数据库大家族的一员,当然,它也是最成熟的和应用最广泛的一员。它的核心理论、应用经验、设计方法等仍然是整个数据库技术发展和应用开发的先导和基础。 2.1 面向对象方法和技术正逐步融入数据库 传统数据库主要适于商务或事务型这类传统应用,而对于CAD、CAM、C I M S、CA SE、过程控制与实时应用、地理信息管理及各种工程应用等,传统数据库系统已不能适应其要求。在这些领域,不仅数据本身的结构和存储形式各异,而且不同领域对数据的处理技术的要求也比一般事务管理环境复杂得多,而这些并不是传统数据库技术所能解决的,因而人们将面向对象的方法引入数据库领域,形成了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OODBM S)。它实际上是数据库技术(DB)和面向对象技术(OO)结合的产物。OODBM S首先是一个数据库系统,即系统具备数据库系统的处理能力,其次又是一个面向对象的系统,即包含对象的概念、方法和技术。与传统的数据库相比,OODBM S在复杂系统的模拟、表达和处理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不足之处是理论技术还相当不成熟、不够完善。但随着数据库技术和面向对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OODBM S必将得到广泛应用。 2.2 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融合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数据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传统的集中式数据库将数据存储于单个计算机上,但随着数据库应用的不断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逐渐感觉到集中式数据库系统 [收稿日期]2004—10—23 [作者简介]赵玉萍(1975- ),女,湖北荆门人,西华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从事数据库理论与应用的研究。 ? ? 1 7

石油加工生产技术

【第1章】 1.石油中的主要化合物是烃类,天然石油中主要含烷烃、芳烃和环烷烃,一般不含炔烃、不饱和烃。 2.物性因数K相同的各种石油馏分,随着分子量增大,油品的密度也增大。 3.油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条件性很强的数据,为了便于比较油品的质量,往往用密度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测定。 4.油品进行蒸馏时,从初点到干点这一温度范围叫馏程。 5.油品的流动性主要由含黏度多少和低温流动性多少而决定的。 6.油品的密度取决于组成它的烃类的分子组成和分子沸点。 7.石油产品分为燃料、溶剂和化工原料、润滑剂和有关产品、蜡、沥青、焦六大类。 8.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工作过程以四冲程发动机为例,均包括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做功、排气四个过程。 9.柴油机与汽油机比较,主要区别:(1)柴油机比汽油机的压缩比大;(2)柴油机是压燃(自燃),汽油机是点燃点。 10.评定柴油的抗爆性能用十六烷值表示的,就燃料的质量而言,爆震是由于燃料不易氧化,自然点高的缘故。 11.在测定车用汽油的辛烷值时,人为选择了两种烃做标准物:一种是异辛烷,它的抗爆性好,规定其辛烷值为100;另一种是正庚烷,它的抗爆性差,规定其辛烷值为0 。 12.轻柴油的主要质量要求是: ①具有良好的燃烧性;②具有良 好的低温性;③具有合适的黏 度。 13.在GBl922—80中,溶剂 油按其馏程的98% 馏出温度 或干点分为六牌号,牌号 不同其用途不同。 14.我国的石油沥青产品按品 种牌号可分为4大类,即道路沥 青、建筑沥青、专用沥青和乳乳化 沥青。 15.石油沥青的性能指标主要 有三个,即针入度、伸长度和软化 点。 16.判断题: (1)车用汽油中,如含烷烃 越多,它的抗爆性能就越差。 (×) (2)柴油的十六烷值为50 时,表明柴油中含有正十六烷 50%,α—甲基萘50%。(√) (3)汽油的诱导期越长,汽 油的性质越稳定,生胶倾向越小, 抗氧化安定性越好。(√) (4)催化裂化汽油、柴油的 抗爆性均比相应的直馏产品的抗 爆性好。(√) (5)异构烷烃是汽油的理想 组分,同时也是航空煤油的理想组 分。(×) 1.石油中的元素组成有哪些?它 们在石油中的含量如何? 1、石油主要由碳、氢两种元素以 及硫、氮、氧以及一 些微量金属,非金属元素 C:83%—87% H:11%—14% S:0.06%—0.8% N:0.02%— 1.7% O:0.08%—1.82%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含量甚微 大约在10-6—10-9级 4.什么是油品的特性因数? 为什么说油品的特性因数的大小 可以大致判断石油及其馏分的化 学组成? 4、(1)特性因素(K)是反映石 油或石油馏分化学组成 特性的一种特性数据 (2)由于石油及其馏分是 以烃类为主的复杂混合物 所以也可以用特性因素表示它们 的化学组成特性 8.什么是油品的黏度和粘 温特性?有几种表示方法?粘温 特性有何实用意义? 8、(1)黏度是表示液体流动 时分子间摩擦而产生阻力 的大小;油品黏度随温度变化的性 质叫黏温性质 (2)黏温性质的表示方法 为黏度比和黏度指数 (3)黏温性质好的油品, 其黏度随温度变化的幅度 较小;黏温性使润滑油的重要指标 之一,为了使润滑油在温度变化的 条件下能保证润滑作用,要求润滑 油具有良好的黏温性质 10.为什么说少环长侧链的 环烷烃是润滑油的理想组分? 10、少环长侧链的环烷烃, 特性因数小,黏度较大 16.汽油、轻柴油、重质燃 料油、石蜡、地蜡、沥青的商品牌 号分别依据哪种质量指标来划分 的? 16、汽油的商品牌号以辛烷 值来划分其中70.85号汽油 (SH0112-92)用MON划分90、93、 97号汽油(GB/T 5487-95)用RON 和抗暴指数划分 轻柴油按凝固点分为10、0、 -10、-20、-35、-50等六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现代电气控制技术 对象:电气自动化、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等机电类专业 课时:144课时 课时分配表 四、学分:8 五、课程目标 可编程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采用微机技术的通用工业自动化装置。它以可靠性高、能适应恶劣环境、使用方便等优点,迅速占领了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成为与机器人、CAD/CAM并称的工业自动化三大支柱。现代电气控制技术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技术、PLC技术、传感器技术、变频 器技术集于一体的课程,该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满足现代工业设备控制的要求。本课程的培训是通过设置一个个项目并让学生来完成这些项目来达到培训目的。通过这些项目的练习,学生可将传统的继电器和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结合起来,并真正能应用到具体的设备案例中。同时也将变频器的功能以及如何更好的在设备中用变频器来进行调速积累一些经验。 六、设计思路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理论性较深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课程教学的总 体思路是采用模块化的项目课程教学法,大部分课程应该在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室、机电控制实训室进行,通过理论讲解、计算机仿真与实际操作一体化的综合训练方式,使学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目标。 七、内容纲要 项目一:PLC应用基础(课时:16)模块1:PLC概述、三菱PLC及仿真软件(2课

时) (1)工作任务 介绍PLC的定义、外部结构、分类、特点、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三菱PLC 及仿真软件简介。 (2)相关实践知识 电器常识、接线、PLC。 (3)相关理论知识 电路、电子的基础知识。 (4)拓展型理论知识 PLC 联网、存储器容量。 模块2:PLC 的结构与原理(2 课时) (1)工作任务 PLC 的结构;输入接口电路;输出接口电路;PLC 的工作原理;编程软件。(2)相关实践知识 PLC、线路连接、按钮开关、负载、计算机、编程软件。 (3)相关理论知识电路、光电耦合、晶体管、可控硅、周期扫描、梯形图、抗干扰。 (4)拓展型理论知识 光电隔离、电磁隔离、CPU、编程语言。 模块3:PLC 的应用、简例(2 课时) (1)工作任务 介绍PLC 的应用领域、PLC 的应用简例 (2)相关实践知识 PLC、按钮开关、编程等 (3)相关理论知识 CPU、仿真 (4)拓展型理论知识 PLC 的指令、常见PLC 的型号及性能指标(自习)模块4:PLC 的基本应用(4 课时)(1)工作任务 学习三菱PLC 基本指令及应用。 (2)相关实践知识 电器常识、车流控制。 (3)相关理论知识 三菱PLC 基本输入、输出、置位、复位、微分指令及应用。 (4)拓展型理论知识 逻辑控制、程序控制。 模块5:定时器(4 课时) (1)工作任务 用PLC 的定时器控制灯的点亮与熄灭,信号灯的闪烁控制。 (2)相关实践知识 定时器、灯、开关。 (3)相关理论知识 定时器控制。 (4)拓展型理论知识 定时器的精度。模块6:计数器(2 课时)(1)工作任务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学时:96 授课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学生; 课程性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 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特点是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它是中职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并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进而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不仅为《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等后续课程、集中实训和顶岗实习打下基础,而且为相关专业学生考取初、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做准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电气控制系统的 基本控制电路,具有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的基本能力。本课程的突出特征是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并重,要求理论必须与操作密切结合,强调技术应用。内容大致分为三相异步电动机正转、正反转、降压启动和制动等部分。教学应在电气控制实训室中进行,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实践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并养成良好自觉的职业习惯与素养。 前期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基础、电工技术; 同步课程:电子技术、机械制图; 后续课程: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基本理念: 1.突出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

发、提示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作为准职业人的良好职业习惯与素养。 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架构,重新建立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任务驱动为导向的能力体系架构。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培养学生自主资讯、归纳总结、实践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在一个团队的工作中通过沟通与交流,形成工作方案并具体实施,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工作的能力与经验。 3.尊重个体差异,看到学生进步,注重过程评价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分析、积极思考,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多看到学生个体的进步,而不要对学生的要求搞“一刀切”,只要学生有 进步,哪怕还较其他同学差些,但相对自己有了进步,教师就应及时鼓励,给予表扬,并在过程评价中予以体现,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评价要遵循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为原则,并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对机电产品装配工、机电产品维修工、机电设备操作工、机电产品现场安装工等工种的岗位能力、岗位素质要求进行分析,结合《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需求,设计出五个教学情境。 课程组到生产一线进行企业调研与访谈,与企业专家共同建设课程标准,提炼出既能满足知识、技能教学要求,又有利于实施“教、学、做”为一体的工作任务,设计和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

数据库新技术

数据库新技术综述 摘要:综述数据库新技术,指出数据库技术目前的研究状态和发展趋势,介绍一些数据库新技术的最新动态,并指出数据库应用所面临的挑战,指出数据库技术当今的研究热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挖掘;联机分析处理;发展 一、引言: 自从计算机问世以来,就有了处理数据、管理数据的需求,由此,计算机技术新的研究分支——数据库技术应运而生。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数据库已经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重要分支之一。目前,数据库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的基础和核心。 另外,各种学科与数据库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使数据库领域中新内容、新应用、新技术层出不穷,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数据库系统: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知识数据库系统、模糊数据库系统、并行数据库系统、多媒体数据库系统等;数据库系统被应用到特定的领域后,又出现了工程数据库、演绎数据库、时态数据库、统计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科学数据库、文献数据库等;他们继承了传统数据库的成果和技术,加以发展优化,从而形成的新的数据库,视为“进化”的数据库。可以说新一代数据库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数据库新技术有哪些:面向对象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挖掘;联机分析处理等。 二、概述新技术 (一).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 面向对象是一种认识方法学,也是一种新的程序设计方法学。把面向对象的方法和数据库技术结合起来可以使数据库系统的分析、设计最大程度地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相一致。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是为了满足新的数据库应用需要而产生的新一代数据库系统。 其优点为: (1).易维护:可读性高且方便低成本; (2).质量高:在设计时,可重用现有的,在以前的项目的领域中已被测试过的类使系统满足业务需求并具有较高的质量; (3).效率高:在软件开发时,根据设计的需要对现实世界的事物进行抽象,产生类。使用这样的方法解决问题,接近于日常生活和自然的思考方式,势必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2020智慧树知道网课《石油加工生产技术》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 1 【判断题】(1分) 《石油加工生产技术》适应国家石油化工行业人才素质提高的要求,以促进产业发展,以培养一线产业技术人才为目标,重点讲解石油加工生产相关知识与技术。 A. 对 B. 错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1分) 石油气体及石油馏分的烃类组成中,其中液态烷烃的碳原子为 A. ≥C5 B. C1~C4 C. C5~C15 D. ≥C16

2 【单选题】(1分) 同一种原油,随着沸点的升高,燃点越来越() A. 低 B. 高 3 【单选题】(1分) 试油不能通过滤清器20ml时的最高温度称为() A. 冷滤点 B. 凝点 C. 浊点 D. 倾点 4 【单选题】(1分)

燃点是油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能被外部火源引燃并连续燃烧不少于多少秒时的最低温度 A. 10 B. 3 C. 8 D. 5 5 【单选题】(1分) 运动粘度的单位是() A. 秒 B. 厘斯 C. 厘泊 D. 无单位 6 【单选题】(1分)

液体粘度与压力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 大于4MPa才需要考虑压力影响 B. 低压下不考虑压力的影响 C. 压力与粘度没关系 D. 压力增大粘度增大 7 【单选题】(1分) 下列物质特性因数最大的是() A. 正己烷 B. 丙苯 C. 苯 D. 环己烷 第二章测试 1

【单选题】(1分) 我国评定柴油低温流动性能的指标为() A. 挥发度 B. 总不溶物和10%蒸余物残炭 C. 凝点 D. 闪点 2 【单选题】(1分) 汽油的理想组分是() A. 烯烃 B. 芳烃 C. 异构烷烃 D. 正构烷烃 3 【单选题】(1分)

电气与PLC控制技术课程标准讲解

《电器及PLC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一、适用对象 中等职业教育层次二年级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也是电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顶岗实习的基础课和基本技能养成课,它是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较基本和重要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 三、参考学时 80学时。 四、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熟悉电气控制元器件及其工作原理和具体使用;让学生掌握元器件的合理选择及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具备对电气控制系统分析能力;能根据PLC控制系统正确安装与接线、并会进行系统调试、运行维护、故障诊断、系统维修等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行为导向的理论与实践相配合的一体化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独立学习来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培养与人交往、沟通及团结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本教学标准有助于培养高素养技术工人,使他们熟知常用低压电器的型号、图形符号,具有技术参数选择能力,熟悉常用PLC设备的型号及选择,能熟练使用工具判断电器的好坏,能进行参数整定,能根据技术图纸进行PLC电气系统的安装、调试,并在运行中根据故障现象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 1、职业知识: 1)常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图形和文字符号; 2)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 3)PLC控制系统的特点、结构、组成及编程语言; 4)三菱FX系列PLC简介; 5)PLC的基本逻辑指令; 6)步进指令; 7)功能指令; 8)编程工具及使用; 2、职业能力: 1)正确识读电气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布置图和安装接线图; 2)能按电气控制线路原理图正确绘制电气元件布置图和电气元件接线图; 3)能正确辩识电气控制线路中的低压电器,会按照电气元件说明书查找型号,技术指标,接线方式;

数据库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数据库新技术及其发展 趋势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数据库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如何安全高效地管理大量、 持久、共享的数据。数据库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它的发展有着三大 标志性事件。第一件大事, 1969年IBM公司研制开发了基于层次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商品化软件InformationManagement System,即IMS系统,是首例成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第二件大事,美国数据系统语言协会CODASYL (Conference On DataSystem Language)下属的数据库任务组DBTG(Data Base TaskGroup)对数据库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讨论后,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提出了若干报告。DBTG报告确定并建立了数据库系统的许多概念、方法和技术。DBTG所提议的方法是基于网状结构的,它是数据库网状模型的基础和典型代表。第三件大事, 1970年IBM公司San Jose研究实验室的研究员E. F. Codd博士发表了题为“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的论文,提出数据库的关系模型,从而开创了数据库关系方法和关系数据理论的研究领域,为关系数据库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E. F. Codd因此在1981年获得ACM图录奖。20世纪80年代几乎所有新开发的 系统都是关系系统。随着计算机系统硬件、Internet和Web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系统所管理的数据格式、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应用环境不断变化,同时人工智能、 多媒体技术和其他学科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前数据库技术发展的现状,关系数据库技术仍然是主流 国内数据库的发展趋势也是飞速的,在数据库技术的当前及未来发展里程中, 数据仓库以及基于此技术的商业智能无疑将是大势所趋。IBM的实验室在这方面进行了10 多年的研究, 并将研究成果发展成为商用产品。除了用于

电气cad技术课程标准.doc

《电气CAD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50010210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 总学时:28 一、课程性质 1、课程的性质 《电气CAD技术》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必修课程。是研究电气工程图样的一门科学,它既有系统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较为复杂的工程图样能力,熟练掌握用AutoCAD软件绘制电气控制线路图的方法。 2、本课程与前后课程之间的联系、要求(包括对前导课程知识点的要求及为后续课程能够提供什么知识、技能储备等)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计算机信息技术》培养了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使学生具备了基本的电工电路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电机与电气控制》使学生具备了对电气控制电路的理解以及基本的工程识图的能力 (2)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为学生后续课程《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综合布线》、《典型自动化生产设备》、《供配电》等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通过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电气控制图样,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构建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能力训练体系。将综合能力分解成若干项小的基本能力,选择能涵盖基本能力要素的训练项目实施基本能力训练。通过模块项目训练,建立一般建筑电气线路图设计的整体概念,从而掌握设计方法和基本AutoCAD 绘图指令,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 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学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

数据库新技术的发展综述

数据库新技术的发展综述

数据库技术的现状 及发展趋势 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学号:20121014401 姓名:徐高扬 班级:统计122

数据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演绎面向对象数据库;数据仓库; 数据挖掘;发展;主流数据库新技术 1、引言 自从计算机问世以后,就有了处理数据、管理数据的需求,由此,计算机技术新的研究分支数据库技术应运而生。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数据库已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重要分支之一。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数据库系统已从第一代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第二代的关系数据库系统,发展到第三代以面向对象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关系数据库理论和技术在70~80年代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广泛而有效地应用,80年代,关系数据库成为应用的主流,几乎所有新推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DBMS)产品都是关系型的,他在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种数据库具有数据结构化、最低冗余度、较高的程序与数据独立性、易于扩充、

易于编制应用程序等优点,目前较大的信息系统都是建立在关系数据库系统理论设计之上的。但是,这些数据库系统包括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不论其模型和技术上有何差别,却主要是面向和支持商业和事务处理应用领域 的数据管理。然而,随着用户应用需求的提高、硬件技术的发展和InternetIntranet提供的丰 富多彩的多媒体交流方式,促进了数据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并行计算技术等相互渗透,互相结合, 成为当前数据库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形成了数据库新技术。目前,数据库技术已相当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2、数据库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980年以前,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数据库的模型设计上。进入90年代后,计算机领域中其它新兴技术的发展对数据库技术产生 了重大影响。数据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使数据库技术的新内容层出不穷。数据库的许多

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PLC应用技术》 课程标准

PLC应用技术 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90 学分:4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 先修课程:电工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汇编语言、电机与电力拖动 开课单位: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属于基本职业素质模块类课程。它是将《计算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门专业课程。本专业的核心技术都涉及《工业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同时与学生将来从事的专业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是必备的。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 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学懂”和“会用” 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任务与 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 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动手能力。 课程设计理念 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围绕职业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基本 知识培养层、基本技能培养层、综合能力培养层三个层面来规划课程教学体系。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在具 体设计过程中,要以《PLC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 产生具体的学习项目;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学习特点、职业能力形 成的规律,按照高职高专教育能力培养的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等。 总之,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为: 1、培养目标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一致,实现课程体系与岗位任务的对接; 2、项目任务设置与实际工作任务相一致,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的对接; 3、教学实施过程与企业岗位工作过程相一致,实现教学情景与工作情景的对接。 课程设计原则 (1)突出专业,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行为引导“和”任务驱动”的形式; (2)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尽力做到“精选内容、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数据库技术已发展成为信息科学里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其应用领域之宽引人瞩目。本文介绍了数据库技术发展的现状及最新研究动态。 关键词:数据库技术发展现状趋势 1.引言 数据库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流行的层次、网状数据库系统到80年代的关系数据库,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关系数据库的限制和不足日益显现出来,随着面向对象技术的出现,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成为数据库系统领域研究和发展的新方向。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面向对象技术、并行计算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的相互融合,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2.数据库技术发展现状 数据库技术与多学科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当前数据库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 2.1 面向对象方法和技术正逐步融入数据库 人们将面向对象的方法引入数据库领域,形成了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OODBMS)。它实际上是数据库技术(DB)和面向对象技术(OO)结合的产物。OODBMS首先是一个数据库系统,即系统具备数据库系统的处理能力,其次又是一个面向对象的系统,即包含对象的概念、方法和技术。与传统的数据库相比,OODBMS在复杂系统的模拟、表达和处理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不足之处是理论技术还相当不成熟、不够完善。但随着数据库技术和面向对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OODBMS必将得到广泛应用。 2.2 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融合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数据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分布式数据库就有局部数据库和全局数据库的概念,它具有以下优点:既能对数据进行全局管理,又能使各节点自主管理本节点数据;数据具有独立性且分布透明;增大了数据的容量;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与可用度;改善了系统的性能和并行处理能力。当然也具有以下缺点:花在通信部分的系统开销较大;复杂的存取结构;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较难处理。不过这些缺点正随着计算机其他技术的发展逐步得到解决。 2.3 多媒体技术进入数据库领域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无论是PC机还是在网络上都充斥着各种多媒体信息,如声音、图象、视频、超文本信息等等,当这些信息增加时,就需要数据库来组织和管理这些信息。多媒体数据库是计算机技术、影像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多媒体数据具有类型复杂、信息量大、实时性、分布性和交互性等特点。 2.4 人工智能与数据库技术的结合 人工智能是研究计算机模拟人的大脑思维和模拟人的活动的一门科学,因此逻辑推理和判断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但对于信息检索则效率很低。数据库技术是数据处理方面的技术,对于数据的存储、管理、检索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对于逻辑推理却无能为力。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过去这两方面的研究视野均局限于本领域,人工智能只追求逻辑推理正确无误,不注意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因而研制的语言和专家系统效率低是必然的。而数据库开发者拼命争取时间和空间,但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