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物理学第三版 第一章 习题

油层物理学第三版 第一章 习题
油层物理学第三版 第一章 习题

第一章作业

第1题

解:设气体混合物的总质量为m 克,则其物质的量为 )(037442.072

1.05825.04415.0301.0164.0mol m m m m m m =++++ 所以

CH 4的物质的量的组成为668.0037442.016/4.0=m m C 2H 6为:089.0037442.030/1.0=m

m C 3H 8为:091.0037442.044/15.0=m m C 4H 10为:115.0037442.058/25.0=m

m C 5H 1为:037.0115.0091.0089

.0668.00.1=---- 第8题

解:书40页公式

Mpa ....r ..p g c 6112347038610881543861088154=?-=-=

33461123

420..p p p c r === k ....r ..T g c 88842157066671762222926667176222292=?+=+=

6318884

21575273..T T T c r =+==

根据r r T p ,查图得压缩因子825.0=Z (书46页)

书54页

3

344/004964.020********.010458.327310458.3m m p

t

Z B g 标=+?

??=+?=-- 3119

100145.2004964

.010m B V V g g sc 标?=== 第11题

解:地层温度C t o 08.108455402.00.17=?+=

3

344/00278.0414.5408

.108273148.110458.327310458.3m m p

t

Z B g 标=+?

??=+?=-- 设天然气的地下密度为f ρ,地上密度为s ρ,

3/205.1293008314.0101325.097.28m kg RT p M a air =??==

ρ 而air g s

r ρρ.=, 则3/692.0205.1574.0m kg s =?=ρ

3922480027806920m /kg ...B B V V B V m V m g s g s s s g s f f ==ρ=ρ===

ρ 第16题

解:(1)书41页表

MPa

p y p k

i ci

i c 588.4797.3022.0249.4031.0880.4045.0604.4902.01=?+?+?+?==∑=

k

T y T k

i ci

i c 44.20616.425022.082.369031.043.305045.055.190902.01=?+?+?+?==∑=

8.1588

.43.8===c r p p p 5.144

.20632273=+==c r T T T 查图得84.0=Z

书46页

(2) 3

344/01067.03.830584.010458.332

27310458.3m m p

Z B g 标=???=+?=--

(3) 37.10601067.010000m B V V g s f

=?== (4)根据8.1=r p ,5.1=r T 由书52页查图得

00.1.=r gr T C , 则1145.05

.1588.400.1.-=?==MPa T p T C C r c r

gr g (5)查图版(图1.3.10,56页)得

0112.01=c μmpa.s ,0106.02=c μmpa.s ,

0082.03=c μmpa.s ,0078.04=c μmpa.s

利用书58页(1.3.49)的粘度公式,得s Pa m .0109.0μμ=

查图版(60页图)得2.1=m μμ,则

s Pa m

m .01308.02.10109.0.μμμμμ=?== 第17题

答:(1)此气藏在开采过程中的相态变化:随着压力逐渐下降,当到达第二露点时,开始出现第一批露珠,随压力降低液体含量逐渐增多直到最大值,随后随压力降低液体含量逐渐减少,当压力降低到第一露点时,全部转为气相。所以相态的变化为:气相——气液混合——气相。

答:此油藏为未饱和油藏。在开采过程中随压力下降,当压力降到泡点线时出现第一批气泡,随压力下降气体含量增多,所以相态变化为液相——气液共存。

标出:临界点、露点线、泡点线、临界凝析温度点、临界凝析压力点、反凝析区、气藏、未饱和油藏、有气顶油藏、反凝析气藏、无气顶饱和油藏。

第21题

解:设温度为15.5℃,体积为3310218cm ?的气体在温度为20℃的体积为g V 则g

g T V T V =11, 33311

104.221102185

.1527320273cm T V T V g g 标?=??++== 3333/1009.1204

104.221m m V V R os g s 标?=?== 第22题 同68页例题

第24题

解:原始压力下油的体积系数 28.18

.710===s f

o V V B 原油在14MPa 时单相体积系数 12.18

.77.8===s f o V V B 两相体积系数:83.28

.74.137.8=+=+=

s g f V V V μ 第32题 答:(1)高压物性差异

高收缩率原油与低收缩率原油相比 溶解气油比

大于 密度与相对密度

小于 体积系数

大于 等温压缩系数

大于 粘度

小于 (2)见书17页

答:(1)

压力小于泡点压力压力大于泡点压力

参数随压力增大而变

溶解气油比增大不变

密度、相对密度减小增大

体积系数增大减小

两相体积系数减小

粘度减小增大

等温压缩系数增大减小

(2)影响原油高压物性的因素有:原油的化学组成、溶解气、温度、压力。

第34题

答:由于一次脱气分离出的气体较多,因此测得的溶解气油比和体积系数比多级脱气大。以一次脱气方式为准。

概念:平衡常数、天然气的压缩因子、地层油体积系数、溶解气油比、地层油等温压缩系数

油层物理学最全习题集

第一节天然气的高压物理性质 一、名词解释。 1.天然气视分子量(gas apparent molecular weight): (gas relative density ): 2.天然气的相对密度g 3.天然气的压缩因子Z(gas compressibility factor): 4.对应状态原理(correlation state principle) : 5.天然气压缩系数Cg(gas compressive coefficient): 6.天然气体积系数Bg(gas formation volume factor): 二.判断题。 1.体系压力愈高,则天然气体积系数愈小。()2.烃类体系温度愈高,则天然气压缩因子愈小。()3.体系压力越大,天然气等温压缩率越大。()4.当二者组分相似,分子量相近时,天然气的粘度增加。()5.压力不变时,随着温度的增加,天然气的粘度增加。()6.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有利条件是低温低压。()7.温度不变时,压力增加,天然气体积系数减小。()8.温度不变时,压力增加,天然气分子量变大。()9. 当压缩因子为1时,实际气体则成为理想气体。()三.选择题。

1.理想气体的压缩系数与下列因素有关 A.压力 B.温度 C.体积 D.组成( ) 2.在相同温度下,随着压力的增加,天然气压缩因子在低压区间将在高压区间将 A.上升,上升 B.上升,下降 C.下降,上升 D.下降,下降( ) 3.对于单组分烃,在相同温度下,若C原子数愈少,则其饱和蒸气压愈其 挥发性愈 A.大,强 B.小,弱 C.小,强 D.大,弱( ) 4.地层中天然气的密度地面天然气的密度。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视情况定( ) 5.通常用来计算天然气体积系数的公式为 A.Bg=Cg(273+t)/293P B.Bg=V 地下/ V 地面 C.Bg=Z(273+t)/293P D.Bg= V地面/ V地下( ) 6.天然气压缩因子Z>1说明天然气比理想气体压缩,Z<1说明天然气比理想气体。 A.易于,难于 B.易于,易于 C.难于,难于 D.难于,易于( ) 7.两种天然气A和B,在相同的P-T条件下,A比B更易于压缩,则 C gA C gA , ,Z A Z B A.大于,大于 B.大于,小于 C.小于,大于 D.小于,小于( )四.问答题。

油层物理(第二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24、下图1-1为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请画出与之对应的粒度组成分布曲线,标明坐标并对曲线加以定性分析。 Log d i W Wi 图1-1 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 答:粒度组成分布曲线表示了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可用它来确定任一粒级在岩石中的含量。曲线尖峰越高,说明该岩石以某一粒径颗粒为主,即岩石粒度组成越均匀;曲线尖峰越靠右,说明岩石颗粒越粗。一般储油砂岩颗粒的大小均在1~之间。 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也能较直观地表示出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程度。上升段直线越陡,则说明岩石越均匀。该曲线最大的用处是可以根据曲线上的一些特征点来求得不同粒度属性的粒度参数,进而可定量描述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性。 曲线A 基本成直线型,说明每种直径的颗粒相互持平,岩石颗粒分布不均匀;曲线B 上升段直线叫陡,则可看出曲线B 所代表的岩石颗粒分布较均匀。 30、 孔隙度的一般变化范围是多少常用测定孔隙度的方法有哪些影响孔隙度 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1)根据我国各油气田的统计资料,实际储油气层储集岩的孔隙度范围大致为:致密砂岩孔隙度自<1%~10%;致密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5%;中等砂岩孔隙度自10%~20%;中等碳酸盐岩孔隙度自5%~10%;好的砂岩孔隙度自20%~35%;好的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0%~20%。 3)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实验室内直接测定法和以各种测井方法为基础的间接测定法两类。间接测定法影响因素多,误差较大。实验室内通过常规岩心分析法可以较精确地测定岩心的孔隙度。 # 4)对于一般的碎屑岩 (如砂岩),由于它是由母岩经破碎、搬运、胶结和压实而成,因此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排列方式、分选程度、胶结物类型和数量以

油层物理复习题答案

《油层物理》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相对渗透率:同一岩石中,当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2、润湿反转: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而造成的岩石润湿性改变的现象。 3、泡点:指温度(或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或温度)。 4. 流度比:驱替液流度与被驱替液流度之比。 5、有效孔隙度:岩石在一定的压差作用下,被油、气、水饱和且连通的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的比值。 6、天然气的压缩因子: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一定质量气体实际占有的体积与在相同条件下理想气体占有的体积之比。 7、气体滑动效应:在岩石孔道中,气体的流动不同于液体。对液体来讲,在孔道中心的液体分子比靠近孔道壁表面的分子流速要高;而且,越靠近孔道壁表面,分子流速越低;气体则不同,靠近孔壁表面的气体分子与孔道中心的分子流速几乎没有什么差别。Klinbenberg把气体在岩石中的这种渗流特性称之为滑动效应,亦称Klinkenberg效应。 8、毛管力:毛细管中弯液面两侧两相流体的压力差。 9、润湿:指液体在分子力作用下在固体表面的流散现象。 10、洗油效率:在波及范围内驱替出的原油体积与工作剂的波及体积之比。 11、束缚水饱和度:分布和残存在岩石颗粒接触处角隅和微细孔隙中或吸附在岩石骨架颗粒表面的不可能流动水的体积占岩石孔隙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束缚水饱和度。 12、地层油的两相体积系数:油藏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在给定压力下地层油和其释放出气体的总体积与它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13、吸附:溶质在相界面浓度和相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 二、填空题 1、1、润湿的实质是_固体界面能的减小。 2、天然气的相对密度定义为:标准状态下,天然气的密度与干燥空气的密度之比。 3、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随轻组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少;当压力小于泡点压力时,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当压力高于泡点压力时,随压力的增加而不变。 4、常用的岩石的粒度组成的分析方法有:筛析法和沉降法。 5、地层水依照苏林分类法可分为氯化钙、氯化镁、碳酸氢钠和硫酸钠四种类型。 6、砂岩粒度组成的累计分布曲线越陡,频率分布曲线尖峰越高,表示粒度组成越均匀; 7、灰质胶结物的特点是遇酸反应;泥质胶结物的特点是遇水膨胀,分散或絮凝;硫酸盐胶结物的特点是_高温脱水。 8、天然气的体积系数远远小于1。 9、同一岩石中各相流体的饱和度之和总是等于1。 10、对于常规油气藏,一般,地层流体的B o>1,B w≈1,B g<< 1 11、地层油与地面油的最大区别是高温、高压、溶解了大量的天然气。 12、油气分离从分离原理上通常分为接触分离和微分分离两种方式。 13、吸附活性物质引起的固体表面润湿反转的程度与固体表面性质、活性物质的性质、活性物质的浓度等因素有关。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习题答案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24、下图1-1为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请画出与之对应的粒度组成分布曲线,标明坐标并对曲线加以定性分析。 ∑Log d i W Wi 图1-1 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 答:粒度组成分布曲线表示了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可用它来确定任一粒级在岩石中的含量。曲线尖峰越高,说明该岩石以某一粒径颗粒为主,即岩石粒度组成越均匀;曲线尖峰越靠右,说明岩石颗粒越粗。一般储油砂岩颗粒的大小均在1~0.01mm 之间。 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也能较直观地表示出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程度。上升段直线越陡,则说明岩石越均匀。该曲线最大的用处是可以根据曲线上的一些特征点来求得不同粒度属性的粒度参数,进而可定量描述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性。 曲线A 基本成直线型,说明每种直径的颗粒相互持平,岩石颗粒分布不均匀;曲线B 上升段直线叫陡,则可看出曲线B 所代表的岩石颗粒分布较均匀。 30、度的一般变化范围是多少,Φa 、Φe 、Φf 的关系怎样?常用测定孔隙度的方 法有哪些?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1)根据我国各油气田的统计资料,实际储油气层储集岩的孔隙度范围大致为:致密砂岩孔隙度自<1%~10%;致密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5%;中等砂岩孔隙度自10%~20%;中等碳酸盐岩孔隙度自5%~10%;好的砂岩孔隙度自20%~35%;好的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0%~20%。 2)由绝对孔隙度a φ、有效孔隙度e φ及流动孔隙度ff φ的定义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a φ>e φ>ff φ。 3)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实验室内直接测定法和以各种测井方法为基础的间接测定法两类。间接测定法影响因素多,误差较大。实验室内通过常规岩心

油层物理习题 有答案 第二章

第二章油层物理选择题 2-1石油是()。 A.单质物质; B.化合物; C.混合物; D.不能确定 答案为C。 2-2 对于单组分烃,在相同温度下,若C原子数愈少,则其饱和蒸汽压愈(),其挥发性愈()。 A.大,强 B.大,弱 C.小,强 D.小,弱 答案为A 2-3 对于双组分烃体系,若较重组分含量愈高,则相图位置愈();临界点位置愈偏()。 A.高左; B.低,左; C.高,左; D.低,右 答案为D 2-4 多级脱气过程,各相组成将()发生变化,体系组成将()发生变化。 A.要,要; B.要,不 C.不,要; D.不,不。 答案为A 2-5 一次脱气与多级脱气相比,前者的分离气密度较(),前者的脱气油密度较()。 A.大,大; B.大,小; C.小,大; D.小,小 答案为A 2-6 单组分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力(),其溶解系数与压力()。 A.有关,有关; B.有关,无关; C.无关,有关; D.无关,无关。 答案为B 2-7 就其在相同条件下的溶解能力而言,CO 2、N 2 、CH 4 三者的强弱顺序为: >N 2>CH 4 ; >CH 4 >CO 2 >CO 2 >N 2 >CH 4 >N 2 答案为D 2-8 若在某平衡条件下,乙烷的平衡常数为2,此时其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为20%,则其在气相中的摩尔分数为()。

% % % % 答案为C 2-9 理想气体的压缩系数仅与()有关。 A.压力; B.温度; C.体积 D.组成 答案为A 2-10 在相同温度下,随压力增加,天然气的压缩因子在低压区间将(),在高压区间将()。 A.上升,上升; B.上升,下降; C.下降,上升; D.下降,下降。 答案为C 2-11 天然气的体积系数恒()1,地层油的体积系数恒()1。 A.大于,大于; B.大于,小于; C.小于,大于; D.小于,小于。 答案为C 2-12 天然气的压缩系数将随压力增加而(),随温度增加而()。 A.上升,下降; B.下降;上升 C.上升,上升 D.下降,下降答案为B 2-13 形成天然气水化物的有利条件是()。 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高压; D.低温低压 答案为D 2-14 若地面原油中重质组分含量愈高,则其相对密度愈(),其API度愈()。 A.大,大; B.大,小; C.小,大; D.小,小 答案为B 2-15在饱和压力下,地层油的单相体积系数最(),地层油的粘度最()。A.大,大; B.大,小; C.小,大; D.小,小 答案为B 2-16地层油的压缩系数将随压力增加而(),随温度增加而()。 A.上升,上升; B.上升,下降; C.下降,上升; D.下降,下降

油层物理最新习题 有答案 第二章

4.6 第二章油层物理选择题 2-1石油是()。 A.单质物质; B.化合物; C.混合物; D.不能确定 答案为C。 2-2 对于单组分烃,在相同温度下,若C原子数愈少,则其饱和蒸汽压愈(),其挥发性愈()。 A.大,强 B.大,弱 C.小,强 D.小,弱 答案为A 2-3 对于双组分烃体系,若较重组分含量愈高,则相图位置愈();临界点位置愈偏()。 A.高左; B.低,左; C.高,左; D.低,右 答案为D 2-4 多级脱气过程,各相组成将()发生变化,体系组成将()发生变化。 A.要,要; B.要,不 C.不,要; D.不,不。 答案为A 2-5 一次脱气与多级脱气相比,前者的分离气密度较(),前者的脱气油密度较()。 A.大,大; B.大,小; C.小,大; D.小,小 答案为A 2-6 单组分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力(),其溶解系数与压力()。 A.有关,有关; B.有关,无关; C.无关,有关; D.无关,无关。 答案为B 2-7 就其在相同条件下的溶解能力而言,CO2、N2、CH4三者的强弱顺序为:A.CO2>N2>CH4; B.N2>CH4>CO2 C.CH4>CO2>N2 D.CO2>CH4>N2 答案为D 2-8 若在某平衡条件下,乙烷的平衡常数为2,此时其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为20%,则其在气相中的摩尔分数为()。 A.10% B.80% C.40% D.20% 答案为C 2-9 理想气体的压缩系数仅与()有关。 A.压力; B.温度; C.体积 D.组成 答案为A 2-10 在相同温度下,随压力增加,天然气的压缩因子在低压区间将(),在高压区间将()。 A.上升,上升; B.上升,下降; C.下降,上升; D.下降,下降。 答案为C 2-11 天然气的体积系数恒()1,地层油的体积系数恒()1。 A.大于,大于; B.大于,小于; C.小于,大于; D.小于,小于。 答案为C 2-12 天然气的压缩系数将随压力增加而(),随温度增加而()。 A.上升,下降; B.下降;上升 C.上升,上升 D.下降,下降答案为B 2-13 形成天然气水化物的有利条件是()。 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高压; D.低温低压

油层物理课后习题问题详解

第一章 1.将气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换算为物质的量的组成。气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如下: %404-CH ,%1062-H C ,%1583-H C ,%25104-H C ,%10105-H C 。 解:按照理想气体计算: 2.已知液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55%,35%,1012510483---H C H C H C 将此液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换算为物质的量的组成。 解: 3.已知地面条件下天然气各组分的体积组成:%23.964-CH ,%85.162-H C , %83.083-H C ,%41.0104-H C , %50.02-CO ,%18.02-S H 。若地层压力为15MPa , 地层温度为50C O 。求该天然气的以下参数:(1)视相对分子质量;(2)相对密度;(3)压缩因子;(4)地下密度;(5)体积系数;(6)等温压缩系数;(7)粘度;(8)若日产气为104m 3,求其地下体积。 解:

(1)视相对分子质量 836.16)(==∑i i g M y M (2)相对密度 580552029 836 16..M M a g g == = γ (3)压缩因子 244.3624.415=== c r p p p 648.102 .19627350=+==c r T T T (4)地下密度 )(=) (3/95.11127350008314.084.0836.1615m kg ZRT pM V m g g +???=== ρ

(5)体积系数 )/(10255.6202735027315101325.084.0333m m T T p p Z p nRT p ZnRT V V B sc sc sc sc gsc gf g 标-?=++??=??=== (6)等温压缩系数 3.244 1.648 0.52 []) (== 1068.0648 .1624.452 .0-???= MPa T P T C C r c r gr g (7)粘度 16.836 50 0.0117

(完整版)油层物理

油层物理第一章() 一、掌握下述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 1.粒度组成:构成砂岩的各种大小不同颗粒的重量占岩石总重量的百分数。 2.不均匀系数:累积分布曲线上累积质量60%所对应的颗粒直径d60与累积质量10%所对应的颗粒直径d10。 3.分选系数:用累积质量20%、50%、75%三个特征点将累积曲线划分为4段,分选系数S=(d75/d25)^(1/2) 4.岩石的比面(S、S p、S s):S:单位外表体积岩石内孔隙总内表面积。Ss:单位外表体积岩石内颗粒骨架体积。Sp:单位外表体积岩石内孔隙体积。 5.岩石孔隙度(φa、φe、φf):φa:岩石总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φe:岩石中烃类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φf:在含油岩中,流体能在其内流动的空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6.储层岩石的压缩系数:油层压力每降低单位压力,单位体积岩石中孔隙体积的缩小值。 7.地层综合弹性压缩系数:地层压力每降低单位压降时,单位体积岩石中孔隙及液体总的体积变化。 8.储层岩石的饱和度(S0、S w、S g):S0:岩石孔隙体积中油所占体积百分数。S g;孔隙体积中气所占体积百分数。S w:孔隙体积中水所占体积百分数 9.原始含油、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S pi、S wi:s p i:在油藏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空间中原始含油、气、水体积与对应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S wi:油层过渡带上部产纯油或纯气部分岩石孔隙中的水饱和度。 10.残余油饱和度:经过注水后还会在地层孔隙中存在的尚未驱尽的原油在岩石孔隙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11.岩石的绝对渗透率:在压力作用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 12.气体滑脱效应:气体在岩石孔道壁处不产生吸附薄层,且相邻层的气体分子存在动量交换,导致气体分子的流速在孔道中心和孔道壁处无明显差别 13.克氏渗透率:经滑脱效应校正后获得的岩样渗透率。 14.达西定律:描述饱和多孔介质中水的渗流速度与水力坡降之间的线性关系的规律。 15.等效渗透阻力原理:两种岩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若渗流阻力相等,则流量相等。

油层物理杨胜来主编习题集答案电子版.doc

第一章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二. 计算题 1.(1)该天然气的视分子量M=18.39 该天然气的比重γg=0.634 (2)1mol该天然气在此温度压力下所占体积: V≈2.76×10-4(m3) 2.(1)m≈69.73×103(g) (2)ρ≈0.0180×106(g/m3)=0.0180(g/cm3) 3. Z=0.86 4. Bg=0.00523 5. Ng=21048.85×104(m3) 6. (1)Cg=0.125(1/Mpa) (2)Cg=0.0335(1/Mpa) 7. Z=0.84 8. Vg地面=26.273(标准米3) 9. ρg=0.2333(g/cm3) 10. ρg=0.249(g/cm3) 11. Ppc=3.87344(MPa) Pc1﹥Ppc﹥Pc2 12. (1)Z≈0.82 (2)Bg=0.0103 (3)Vg =103(m3) 地下 (4)Cg=0.1364(1/Mpa) (5)μg=0.0138(mpa﹒s) 13. Rs CO2=65(标准米3/米3) Rs CH4=19(标准米3/米3) Rs N2=4.4(标准米3/米3) 14.Rs=106.86(标准米3/米3) 15.(1)Rsi=100(标准米3/米3) (2)Pb=20(MPa) (3)Rs=60(标准米3/米3)

析出气ΔRs=40(标准米3/米3) 16. V/Vb=0.9762 17. γo=0.704(g/cm 3) 18. γo=0.675(g/cm 3) 19. Bo=1.295 20. Bt=1.283 21. Rs=71.3(Nm 3/m 3) Bo=1.317 Bg=0.00785 Bt=1.457 Z=0.854 22. P=20.684Mpa 下: Co=1.422×10—3 (1/Mpa) Bo=1.383 P=17.237Mpa 下: Bo=1.390 Bt=1.390 Rs=89.068(Nm 3/m 3) P=13.790Mpa 下: Bo=1.315 Bt=1.458 Rs=71.186(Nm 3/m 3) Bg=7.962×10—3 Z=0.878 23. 可采出油的地面体积 No=32400(m 3) 24. )/1(10034.32C 4Mpa -?= 若只有气体及束缚水 )/1(10603.169Cg 4Mpa -?= 26. Pb=23.324(Mpa )

油层物理部分练习题(附带答案)

第一章油藏流体的界面张力 一.名词解释 1.自由表面能(free surface energy):表面层分子力场的不平衡使得这些表面分子储存了多余的能量,这种能量称为自由表面能 2.吸附(adsorption):溶解于某一相中的物质,自发地聚集到两相界面层并急剧减低该界面的表面张力的现象称为吸附 3.界面张力(interfacial tension):也叫液体的表面张力,就是液体与空气间的界面张力。在数值上与比界面能相等。固体表面与空气的界面之间的界面张力,就是固体表面的自由能。 4.表面活性剂(surface active agent):指加入少量能使其溶液体系的界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在括号内画× 1.表面层溶质的浓度较相内大时称正吸附。(√) 2.随界面两侧物质密度差增大,表面张力随之下降。(×) 3.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愈高,则表面张力愈大。(√) 4.油藏条件下的油气表面张力一定小于地面条件。(√) 5.从严格定义上讲,界面并不一定是表面。(√) 6. 界面两侧物质的极性差越大,界面张力越小。(×) 三.选择题 1.若水中无机盐含量增加,则油水表面张力将,若水中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增加,则油水界面张力将。 A.增加,增加 B.增加,减小 C.减小,增加 D.减小,减小( B )

2.随体系压力增加,油气表面张力将,油水表面张力将。 A.上升,上升 B.上升,下降 C.下降,上升 D.下降,下降( D ) 3.随表面活性物质浓度增加,表面张力,比吸附将。 A.上升,上升 B.上升,下降 C.下降,上升 D.下降,下降( C ) 4.在吉布斯吸附现象中,当表面活度 0,比吸附G 0,该吸附现象称 为正吸附。 A.大于,大于 B.大于,小于 C.小于,大于 D.小于,小于( C ) 4、溶解气:气体溶解度越大,界面张力越小。 2.何为表面张力?油藏流体的表面张力随地层压力,温度及天然气在原油(或水)中的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如何? 表面张力:液体表面任意二相邻部分之间垂直于它们的单位长度分界线相互作用的拉力。 变化规律:油藏流体表面张力随地层压力增大,温度升高而减小。天然气在原油中溶解度越大,油藏流体表面张力越小。 3.就你所知,测定液面表面张力的方法有哪些? 1、悬滴法 2、吊片法(又称悬片法、吊板法) 3、旋转液滴法

长江大学油层物理习题解答

长江大学油层物理习题 解答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一篇 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第一章 天然气的高压物理性质 一、名词解释。 1.天然气视分子量(gas apparent molecular weight ): 2.天然气的相对密度g (gas relative density ) : 3.天然气的压缩因子Z(gas compressibility factor) : 4.对应状态原理(correlation state principle) : 5.天然气压缩系数Cg (gas compressive coefficient ): 6.天然气体积系数Bg (gas formation volume factor): 二.判断题。√×× ×√√×× 1.体系压力愈高,则天然气体积系数愈小。 (√ ) 2.烃类体系温度愈高,则天然气压缩因子愈小。 (× ) 3.体系压力越大,天然气等温压缩率越大。 (× ) 4.当二者组分相似,分子量相近时,天然气的粘度增加。 ( ) 5.压力不变时,随着温度的增加,天然气的粘度增加。 (× ) 6.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有利条件是低温低压。 (√ ) 7.温度不变时,压力增加,天然气体积系数减小。 (√ ) 8.温度不变时,压力增加,天然气分子量变大。 (× ) 9. 当压缩因子为1时,实际气体则成为理想气体。 (× ) 三.选择题。ACACBDB 1.理想气体的压缩系数与下列因素有关 1.理想气体的压缩系数与下列因素有关 A.压力 B.温度 C.体积 D.组成 ( A ) 2.在相同温度下,随着压力的增加,天然气压缩因子在低压区间将 在高压区间将 A.上升,上升 B.上升,下降 C.下降,上升 D.下降,下降 ( C ) 3.对于单组分烃,在相同温度下,若C 原子数愈少,则其饱和蒸气压愈 其挥发性愈 A.大,强 B.小,弱 C.小,强 D.大,弱 ( A ) 4.地层中天然气的密度 地面天然气的密度。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视情况定 ( C ) 5.通常用来计算天然气体积系数的公式为 =Cg(273+t)/293P =V 地下/ V 地面

油层物理学试卷

油层物理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 界面张力:单位面积界面上具有的界面能称为比界面能,比界面能可看作是作用于单位界面长度上的力,称为界面张力。 压缩因子:在给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实际气体所占有的体积与理想气体所占有的体积之比,即:Z= 一次采油:指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原油的方法。 二次采油:指用注水(或注气)的方法弥补采油的亏空体积,补充地层能量进行采油的方法。 三次采油:针对二次采油未能采出的残余油,采用向地层注入其他驱油剂或引入其他能量的采油方法。 润湿:指液体在分子力作用下在固体表面的流散现象。 采收率:累计采油量占地下原始储量的百分数。 地层油体积系数:原油在地下的体积与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即: 绝对渗透率:当岩石孔隙为一种流体完全饱和时测得的渗透率称为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当岩石孔隙中饱和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时,岩石让其中一种流体通过的能力称为~。 相对渗透率:指岩石空隙中饱和多相流体时,岩石对每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阈压:非湿相流体开始进入岩心中最大喉道的压力或非湿相开始进入岩心的最小压力。 润湿反转:指固体表面的润湿性由亲水变为亲油或由亲油变为亲水的现象。 孔隙度:指岩石孔隙体积与其外表体积的比值。 岩石的比面:指单位体积岩石的总表面积。 平衡常数:指在一定压力下和温度条件下,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体系中某组分在气相和液相中的分配比例,也称平衡比。等于该组分在气相和液相中摩尔分数的比值,即: 吸附:指容质在相界面浓度和相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 含油饱和度:储层岩石孔隙中油的体积与空隙体积的比值。 二、选择题 1.当油藏压力大于饱和压力时(即P>Pb)时,溶解汽油比随压力的增大而(B)。 A增大B不变C减小。 2.当油藏压力小于饱和压力时(即P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课后习题作业部分答案Word版

1-24. 下图1-1为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请画出与之对应的粒度组成分布曲线,标明坐标并对曲线加以定性分析。 图1-1 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 答: 答:粒度组成分布曲线表示了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可用它来确定任一粒级在岩石中的含量。曲线尖峰越高,说明该岩石以某一粒径颗粒为主,即岩石粒度组成越均匀;曲线尖峰越靠右,说明岩石颗粒越粗。一般储油砂岩颗粒的大小均在1~0.01mm 之间。 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也能较直观地表示出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程度。上升段直线越陡,则说明岩石越均匀。该曲线最大的用处是可以根据曲线上的一些特征点来求得不同粒度属性的粒度参数,进而可定量描述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性。 曲线A 基本成直线型,说明每种直径的颗粒相互持平,岩石颗粒分布不均匀;曲线B 上升段直线叫陡,则可看出曲线B 所代表的岩石颗粒分布较均匀。 Log d i W Wi 重量 % d

1-30.岩石孔隙度的一般变化范围是多少? a 、 e 、 f 的关系怎样?常用 测定孔隙度的方法有哪些?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1)根据我国各油气田的统计资料,实际储油气层储集岩的孔隙度范围大致为:致密砂岩孔隙度自<1%~10%;致密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5%;中等砂岩孔隙度自10%~20%;中等碳酸盐岩孔隙度自5%~10%;好的砂岩孔隙度自20%~35%;好的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0%~20%。 2)由绝对孔隙度a φ、有效孔隙度e φ及流动孔隙度ff φ的定义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a φ>e φ>ff φ。 3)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实验室内直接测定法和以各种测井方法为基础的间接测定法两类。间接测定法影响因素多,误差较大。实验室内通过常规岩心分析法可以较精确地测定岩心的孔隙度。 4)对于一般的碎屑岩 (如砂岩),由于它是由母岩经破碎、搬运、胶结和压实而成,因此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排列方式、分选程度、胶结物类型和数量以及成岩后的压实作用(即埋深)就成为影响这类岩石孔隙度的主要因素。 1-44、试推导含有束缚水的油藏的综合弹性系效计算式 ) (w w o o f C S C S C C ++=*φ 其中: *C ——地层综合弹性压缩系数;f C ——岩石的压缩系效;o C ——原油压缩系效; w C ——地层水压缩系效; o S 、 wi S ——分别表示含油饱和度和束缚水 饱和度。 推到: 1)压力下降p ?时,弹性采油量0V ?为:L V V V ???+=p 0 2)由岩石和流体的压缩系数定义有: p C p b L b f 0???φV V C V +=)C p f b φL C V +(=? 3)定义岩石综合压缩系数为: p 10 b *??= V V C 若流体为油水三相则: ) (w w o o f C S C S C C ++=*φ

油层物理学 总复习题

砂岩的粒度组成:是指不同的粒径范围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数含量,通常用质量百分数来表示。 岩石比面:是指单位体积岩石内孔隙总内面积或单位体积岩石内岩石骨架的总表面积。表达式:S=A/V(A:岩石孔隙的总内表面积;V:岩石外表面积) 绝对孔隙度:指岩石的总孔隙体积Va与岩石外表面积Vb之比。 原始含水饱和度Swi:是油藏投入开发前储层岩石孔隙空间中原始含水体积Vwi和岩石孔隙体积Vp的比值。又称共有水饱和度,残余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原生水饱和度,封存水饱和度,不可再降低水饱和度,临界饱和度或平衡水饱和度等。 原始含油饱和度Soi:地层中原始状态下含油体积Voi与岩石孔隙体积Vp之比。 绝对渗透率:岩芯中100%被一种流体所饱和时测定的渗透率。 克式渗透率:又称等效流体渗透率,若压力增至无穷大,气体的流动性质已接近于液体的流动性质,气—固之间的作用力增大,管壁上的气膜逐渐趋于稳定,这时渗透率趋于一个常数K无穷,它接近液测渗透率值,故称为克式渗透率。 流体饱和度:当储层岩石孔隙中同时存在多种流体时,岩石孔隙被多种流体所饱和,某种流体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称为该种流体的饱和度。 原油的体积系数:原油地下体积系数,简称为原油体积系数,是原油在地下的体积(即地层油体积)与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岩石的有效孔隙度有效孔隙度:岩石中有效孔隙的体积Ve与岩石外表体积Vb之比. 波及系数:波及系数表示注入工作剂在油层中的波及程度。定义为被工作剂驱扫过的油层体积百分数 泡点:泡点压力是温度一定时、压力降低过程中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束缚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即原始含水饱和度,是油藏投入开发之前岩石空隙空间中原始含水体积Vwi和岩石空隙体积Vp的比值。 测毛管力曲线的方法有半渗透隔板法、压汞法、离心法。 原油相对密度:在特定的温度压力下,原油密度与水密度之比。 超临界区:温度高于临界温度的区域为超界区,此时无论对体系施加多大的压力都不会有两相出现,体系为没有气体与液体之分的流体。 露点压力:温度一定,压力升高时,从汽相中凝结出第一批液滴时的压力。 克氏渗透率:气测渗透率时,当气体压力为OO时,对于的渗透率。 双重孔隙介质:具有两种不同孔隙类型的孔隙介质:如基质(粒间孔)-裂缝型、基质-孔洞型。 原油地下体积系数:简称原油体积系数,是原油在地下的体积Vor即地层油体积与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Vos之比,用Bo表示,即Bo=Vor/Vos 天然气体积系数:一定量的天然气在油层条件下的体积Vr与其在地面标准状态下120°C 所占的体积Vsc之比,即Bg=Vr/Vso 天然气压缩率:或称为弹性系数,是指在高温条件下,天然气随压力变化的体积变化率 地层原油的压缩系数:是指地下院油体积随压力变化的变化率 粘度:是流体流动时内部摩擦而引起的阻力的量度。 地层油溶解油气比:指一定量的地层原油在地面降压脱气(标准状态),平均单位体积的脱气原油中所脱出天然气的体积。 地层水的矿化度:地层水中含盐量的多少。 一次脱气:又称闪蒸分离、接触分离、接触脱气,即在油气分离的过程中分离出的气体与油气始终保持接触,体系组成不变。 多级脱气:又称差异分离,即在脱气的过程中将每一级脱出的气体排走后,液相再进入下一级,即脱气是在系统组成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的。 微分分离:又称微分脱气,是指脱气过程中,微小降压后立即将从油中分离出的气体放掉,

油层物理课后习题答案教学提纲

油层物理课后习题答 案

第一章 1.将气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换算为物质的量的组成。气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如下: %404-CH ,%1062-H C ,%1583-H C ,%25104-H C ,%10105-H C 。 解:按照理想气体计算: 2.已知液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55%,35%,1012510483---H C H C H C 将此液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换算为物质的量的组成。 解: 3.已知地面条件下天然气各组分的体积组成:%23.964-CH ,%85.162-H C , %83.083-H C ,%41.0104-H C , %50.02-CO ,%18.02-S H 。若地层压力为15MPa , 地层温度为50C O 。求该天然气的以下参数:(1)视相对分子质量;(2)相对密度;(3)压缩因子;(4)地下密度;(5)体积系数;(6)等温压缩系数;(7)粘度;(8)若日产气为104m 3,求其地下体积。

解: (1)视相对分子质量 836.16)(==∑i i g M y M (2)相对密度 580552029 836 16..M M a g g == = γ (3)压缩因子 244.3624.415=== c r p p p 648.102 .19627350=+==c r T T T 3.244 1.648 0.84 (4)地下密度

)(=) (3/95.11127350008314.084.0836.1615m kg ZRT pM V m g g +???===ρ (5)体积系数 )/(10255.6202735027315101325.084.0333m m T T p p Z p nRT p ZnRT V V B sc sc sc sc gsc gf g 标-?=++??=??=== (6)等温压缩系数 3.244 1.648 0.52 []) (== 1068.0648 .1624.452 .0-???= MPa T P T C C r c r gr g (7)粘度 16.836 50 0.0117

油层物理学

第一章油气藏流体的化学组成与性质 石油中的烃类及相态 石油主要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三种饱和烃类构成,原油中一般未发现非饱和烃类。烷烃又称石蜡族烃,化学通式C n H2n+2,在常温常压(20℃,0.1MPa)下,C1~C4为气态,它们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5~C16是液态,它们是石油的主要成分;C17以上的烷烃为固态,即所谓石蜡。 石油的化学组成 石油中主要含碳、氢元素,也含有硫、氮、氧元素以及一些微量元素,一般碳、氢元素含量为95%~99%,硫、氮、氧总含量不超过1%~5%。 石油中的化合物可分为烃类化合物和非烃类化合物;烃类化合物主要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非烃类化合物主要为各种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以及兼含有硫、氮、氧的胶质和沥青质。 300~1000),含有氧、氮、硫等元素的多环芳香烃化合物,通常呈 半固态分散状溶解于原油中。 原油的物理性质及影响因素 包括颜色、密度与相对密度、凝固点、粘度、闪点、荧光性、旋光性、导电率等。 原油颜色的不同,主要与原油中轻、重组分及胶质和沥青质含量有关,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则原油密度颜色变深。凝固点与原油中的含蜡量、沥青胶质含量及轻质油含量等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则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则凝固点高。 ρo)与某一温度和压力下的水的密度(ρw)之比。 我国和前苏联国家指1atm、20℃时原油密度与1atm、4℃纯水的密度之比, 欧美国家则以1atm、60℉(15.6℃)时的原油与纯水的密度之比,γo 欧美国家还使用API度

流体中任意一点上单位面积的剪应力与速度梯度的比值,是粘性流体流动时内部摩擦而引起的阻力大小的量度,表明流体流动的难易程度。 μ—流体粘度,又称动力粘度或绝对粘度,Pa·s, F/A—单位面积上的剪应力或内摩擦阻力,N/m2 dv/dy—速度梯度,s-1 p、T)下绝对粘度与密度之比。单位:m2/s 地面原油的分类 (1)根据原油中硫的含量可分为:低硫原油、含硫原油、高硫原油 (2)根据原油中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可分为:少胶原油、胶质原油、多胶原油 (3)根据原油中的含蜡量可分为:少蜡原油、含蜡原油、高含蜡原油 (4)按原油的关键组分可分为:凝析油、石蜡基原油、混合基原油、环烷基原油 (5)根据地面脱气原油相对密度可分为:轻质油、中质油、重质油 地层原油的分类 按粘度分为:低粘油、中粘油、高粘油、稠油。还有凝析油、挥发油、高凝油 天然气的化学组成 天然气是以甲烷为主的烷烃,甲烷含量可高达70%~98%,乙烷含量约为10%,仅含少量的丙烷、丁烷、戊烷等。非烃类气体有二氧化碳、氮气、硫化氢(一般不超过5%~6%)、水汽,偶尔含稀有气体如氦(He)、氖(Ar)等,还含有毒的有机硫化物,如硫醇RSH、硫醚RSR等。 油气藏的分类及特点(根据流体特性) (1)气藏 以甲烷为主,含少量乙烷、丙烷和丁烷。 (2)凝析气藏 含有甲烷到辛烷(C8)的烃类,它们在地下原始条件是气态,随着流体压力下降,会凝析出液态烃。液态烃(地面)相对密度0.72~0.80,颜色浅,称为凝析油。 (3)挥发性油藏(临界油气藏) 特点是含有比C8重的烃类,构造上部接近于气,下部接近于油,但油气无明显分界面,原油具挥发性,相对密度0.7~0.8。 (4)油藏 油藏流体以液态烃为主,油中都溶解有一定量天然气,地面相对密度0.8~0.94。 (5)重质油藏(稠油油藏) 原油粘度高、相对密度大,地面脱气原油相对密度0.934~1.0,地层温度条件下脱气原油粘度为100~10000mPa·s。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课后题规范标准答案

来源于骄者拽鹏 习题1 1.将气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换算为物质的量的组成。气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如下: %404-CH ,%1062-H C ,%1583-H C ,%25104-H C ,%10105-H C 。 解:按照理想气体计算: 2.已知液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55%,35%,1012510483---H C H C H C 将此液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换算为物质的量的组成。 解: 3.已知地面条件下天然气各组分的体积组成:%23.964-CH ,%85.162-H C , %83.083-H C ,%41.0104-H C , %50.02-CO ,%18.02-S H 。若地层压力为15MPa , 地层温度为50C O 。求该天然气的以下参数:(1)视相对分子质量;(2)相对密度;(3)压缩因子;(4)地下密度;(5)体积系数;(6)等温压缩系数;(7)粘度;(8)若日产气为104m 3,求其地下体积。

解: (1)视相对分子质量 836.16)(==∑i i g M y M (2)相对密度 580552029 836 16..M M a g g == = γ (3)压缩因子 244.3624.415=== c r p p p 648.102 .19627350=+==c r T T T 3.244 1.648 0.84 (4)地下密度

)(=) (3/95.11127350008314.084.0836.1615m kg ZRT pM V m g g +???===ρ (5)体积系数 )/(10255.6202735027315101325.084.0333m m T T p p Z p nRT p ZnRT V V B sc sc sc sc gsc gf g 标-?=++??=??=== (6)等温压缩系数 3.244 1.648 0.52 []) (== 1068.0648 .1624.452 .0-???= MPa T P T C C r c r gr g (7)粘度 16.836 50 0.0117

《油层物理》教案

《油层物理》教案 欧阳传湘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2007年8月

第一章: 绪论(1学时) 一、教学目的 掌握什么叫油层物理学?了解油层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熟练掌握油层物理的研究内容、该门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懂得该门课程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油层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2、油层物理学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油层物理学今后的发展方向 三、教法说明 课堂讲授并辅助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数据和图表 四、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七个方面的问题: 1、什么叫油层物理学? 2、油层物理学的研究内容. 3、油层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4、油层物理学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5、油层物理学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6、油层物理学的授课计划. 7、主要参考书目及课堂要求. (一)、什么叫油层物理学? 油层物理学(Petrophysics)就是指研究油气层物理及物理化学现象的学科。属于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同学们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 (二)、油层物理学的研究内容 1、油藏流体高压物性 2、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3、储层岩石中多相流体的渗流特性 (三)、油层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发展历史: 1949年马斯凯特<采油物理原理> 1956年卡佳霍夫<油层物理基础> 上世纪50年代我国由苏联专家首次开设<油层物理>,油层物理发展的鼎盛时期是上世纪70年代。 今后的发展方向: 综合性: 多学科的相互渗透 规范性: 形成完善的实验体系标准 工程性: 模拟油藏实际条件和开发过程.

(四)、油层物理学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五)、油层物理学的特点及学习方法课程特点: 1、基本概念多 2、系统性不强,知识点零散 3、实验内容丰富 学习方法: 1、重视实验,加强理解; 2、记好笔记,及时答疑; 3、独立练习,总结记忆. (六)、油层物理学的授课计划第一章绪论 1学时第二章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14学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