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尔森微观经济学

尼克尔森微观经济学
尼克尔森微观经济学

第三部分 生产和供给

第7章 生产函数 ※ RTS 的性质

※ 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的性质 ※ 位似生产函数 V.S 规模报酬 ※ 替代弹性的性质 ※ 技术进步 ◆ RTS 递减的条件

? 2222

3

2020()

k ll k l kl l kk k ll k l kl l kk k f f f f f f f dRTS f f f f f f f dl f -+=

(,)f k l ?是拟凹函数

? 0kl f >是RTS 递减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 规模报酬不变生产函数的性质

(?)k MP 和L MP 是齐次零次性 (,)(,)l l MP tk tl MP k l ?= (2)k MP 和L MP 仅与/k l 有关 ? 令1/t l =(/,1)(,)l l MP k l MP k l ?= (3)RTS 仅与/k l 有关 ? 位似生产函数 ◆ 位似生产函数 V.S 规模报酬 (1)位似生产函数

? 任何齐次函数的单调变换

? (,)[(,)]r F k l f k l = 其中(,)f k l 为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 (2)位似生产函数可以是任何一种规模报酬的情况

? 1r >(规模报酬递增)/ 1r =(规模报酬不变)/ 1r <(规模报酬递减)

? 所有的Cobb-Douglas / CES / 完全替代 / 固定比率的生产函数都是位似的

◆ 替代弹性(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的性质

(1)假设前提: 沿着等产量线;要素价格不变,其他可能的要素投入保持不变 (2)表达式: (ln /)(ln /)

(/)

l k d k l d k l dRTS d f f σ=

= ? 针对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 k l

kl

f f f f σ?=? ? How to proof? (3)不同生产函数的替代弹性

? 完全替代(线性):σ=∞ / 固定比率 :0

σ= /

Cobb-Douglas: 1σ=

? CES 生产函数(/[]p p r p q k l =+ 1p ≤ 0p ≠ 0r >) ? 1

1p

σσ=

=- ? 性质: 1r >(规模报酬递增)/ 1r <(规模报酬递减) ? 1ρ=(完全替代)/ ρ=-∞(固定比率)/ 0ρ=(Cobb-Douglas 函数) ※ 技术进步

(1)生产函数: ()(,)q A t f k l = (2),,q A q k k q l l G G e G e G =++ 其中/i di dt

G i

=(变化率) ? 推导(课本201页) (3)特例: 1t q Ae k l θαα-=

? (1)q l k G G G θαα=++-

? 1()()t t q A e k e l φαεα-=(分别考虑技术对劳动和资本的影响) ? (1)θαφαε=+-

====================================================================== 第8章 成本函数 ※ 成本最小化条件

※ 生产扩张曲线(Expansion Path ) ※ 成本函数的性质

※ 要素投入替代偏弹性(Partial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 ※ 技术进步对成本的影响 ◆ 成本最小化条件 (1)最小化的条件: l k f w

RTS f v

=

= ? l k

f f w v

= 即: 最后一美元的边际产量对于任何一种投入要素都一致

(2)拉格朗日乘子的涵义 ?l k

w v f f λ=

= ? 实质: 边际成本,即增加一单位产量(约束)对成本的影响 ◆ 生产扩张曲线(Expansion Path )

(1)在等成本线的图上,不同产量水平下使得w

RTS v

=的所有投入要素组合的点的连线

(2)位似生产函数 ? 生产扩张曲线为直线 ? 类似于位似偏好下,收入扩张曲线为直线

? Cobb-Douglas / CES / 完全替代 / 固定比率的生产扩张曲线都为直线

(3)不存在劣等投入要素(0q

l

?

(1)成本函数是要素价格的一次齐次性 (,,)(,,)C tw tr q tC w r q ?= (2)成本函数是产量,要素价格的非减函数

? 直观证明: 假设要素价格从0w 上升到1w ,其成本函数是w 的递减函数

则: 0010**''w l r k w l r k +>+

另外: 100000''''**''o o w l r k w l r k w l r k w l r k +>+?+>+(不满足成本最小化)

? 包络定理证明:

*()0C L

MC q q

λ??===≥?? (3)成本函数是要素价格的凹函数

? 包络定理证明: 22

*()0C L k

v v v v

????==

(4)AC 是要素价格的一次齐次;且为要素价格的增函数 ? Proof: C

AC q

=

,而C 是要素价格的增函数 (5)MC 也是要素价格的一次齐次;对于正常要素,MC 是要素价格的

增函数,对于劣等投入,MC 则为要素价格的减函数

? Proof: 22(/)MC L q L L k

v v v q q v q

???????====???????

对于正常投入:

0k q ?>? 对于劣等投入: 0k

q

?

s w v w v k l

??=

=≥??

? 对于固定比率的生产函数: 0kl s =

(2)对比替代弹性(σ)

? σ基于生产函数的性质 / kl s 基于成本最小化的前提 ? 对于存在其他投入要素时, σ不允许其他要素的投入量发生改变;kl s 则允许其使用量发生变化 ? 由于成本最小化要求l k

f w

RTS v f ==,因此σ和kl s 在数值上是一致的

◆ 技术进步对成本的影响 (1)假设

? 生产函数为: ()(,)q A t f k l = ()k k t = ()l l t = ?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 技术中性,即: 不影响要素的价格,从而不影响要素的要素投入选择

(2)结论: 0(,,)(,,)/()t C v w q C v w q A t =

? Proof: 00(,,)(,,1)(,,1)/()(,,)/()t t C v w q qC v w qC v w A t C v w q A t === (3)技术进步不改变总成本的要素价格的弹性

====================================================================== 第9章 利润最大化 ※ 逆弹性法则 ※ 利润函数性质

※ 条件要素需求 V.S 要素需求 ※ 生产者剩余 ※ 利润最大化

※ 要素价格对要素需求的影响 ◆ 逆弹性法则 (1)

,1q p P MC P e -=- (推导: ,1

(1)q p

MC P e =+ ) (2)这个式子仅针对,1q p e <-(富有弹性)有意义

(3)面对供给者的需求越有弹性,P 与MC 的差距越小(,q p e →∞,

P MC =)

◆ 利润函数性质

(1)利润函数是价格的一次齐次性 (,,)(,,)tp tw tv t p w v ππ?= ? 产量和要素需求是价格的零次齐次性

(,,)(,,)q tp tw tv q p w v ?=

(2)利润函数是产出价格P 的非递减函数

? 直观证明: 假设利润函数是产出价格P 的递减函数,产出价格从0p 上升到1p

则: 01***'''p q wl rk p q wl rk -->--

另外: 1011*********'''p q wl rk p q wl rk p q wl rk p q wl rk -->--?-->-- ? 与利润最大化矛盾 ? 包络定理证明:

(,,)

0p v w q p

?∏=≥? (3)利润函数是要素价格的非递增函数

? 直观证明: 假设利润函数是w 的递增函数,要素价格从0w 上升到1w 则: 01***'''pq w l rk pq w l rk --<--

另外:

1000''''''***'''pq w l rk pq w l rk pq w l rk pq w l rk --<--?--<--

? 与利润最大化矛盾 ? 包络定理证明:

(,,)

0p v w k v

?∏=-≤? (4)利润函数是产出价格的凸函数 ?

:

1212(,,)(1)(,,)((1),,)k p v w k p v w kp k p v w ∏+-∏≥∏+-

? 包络定理证明:

22()

()0k v v v v

?∏??∏?-==≥???? ◆ 条件要素需求 V.S 要素需求 (1)条件要素需求函数 ?

*c C L

k v v

??==?? *c

C L l w w

??==?? (2)要素需求函数 ?

(,,)

p v w k v

?∏=-? (,,)

p v w l w

?∏=-? ◆ 生产者剩余

(1)生产者剩余的定义: 生产者进行生产比没有生产所能得到的额外收益

(2)短期生产者剩余10111111()()()PS p p p q vk wl vk p q wl =∏-∏=----=- (3)短期生产者剩余1011()()()()()PS p p p vk p vk =∏-∏=∏--=∏+ (4)22

1

1

21()()()p p p p

PS welfare gain q p dp dp p p p

?∏

?=-===∏-∏??? ◆ 利润最大化

(1)问题描述: (,)()pf k l vk wl ∏=-+ (2)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 一阶条件: l l l MRP MR MP p MP w =?=?= ? 二阶条件: 0kk kk f π=< 0ll ll f π=<

22

0ll kk kl ll kk kl f f f πππ-=->(生产函数是拟凹函数)

◆ 要素价格对要素需求的影响

(1)仅考虑劳动是唯一可变的要素(短期) (2)同时考虑存在两种可变要素(长期) ? 图形解释(课本267页)

? 替代效应(RTS 递减) ? (w l ↓?↑) ? 产出效应(w MC l ↓?↓?↑)

? 单个企业(P 不变)V.S 整个行业(P 降低 ? 产出效应较小) ? Slutsky 方程

? (,,)(,,)(,,(,,))c

c

l p v w l v w q l v w q v w p == c c l l l q

w w q w

?????=+????

c

l substitution effect w

??-=? (替代效应是负的,w l ↓?↑)

()c c l q l q P MC MC

output effect q w q MC w

????=??-==?????

(w l ↓?↑)

其中: ()

0q P MC MC

?=

? 要素需求是自身要素价格的负向函数

? 然而,不同要素价格对需求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3)替代效应和产出效应的计算

? (',,*)(,,)c substitution effect l v w q l v w p -=- 其中**(,,)q q v w p = ? (',,)(',,*)c output effect l v w p l v w q -=-

? 注意: 替代效应是沿着等产量曲线计算的!!!

====================================================================== 第四部分 竞争市场

第10章 局部均衡竞争模型 ※ 市场均衡的数学模型

※ 长期均衡(针对: 成本不变的行业) ※ 长期供给曲线的形状 ※ 市场中的企业数量分析 ※ 长期中的生产者剩余

◆ 市场均衡的数学模型

(1)(,)D Q D p α=

(,)S Q S p β= 其中α包括各种可能移动需求曲线的因素: 其他商品价格、收入、偏好 β包括各种移动供给曲线的因素: 要素价格、技术

? p p D p

S D αα?=?- ,,,,D p s p D p

e e e e αα=- ?

p p S p

D S ββ?=

?- ,,,,S p D p S p

e e e e ββ=- ? 推导: D S D S p p Q Q dQ dQ D dp D d S dp S d αβαβ=?=?+=+ ◆ 长期均衡(针对: 成本不变的行业) (1)企业利润最大化要求: p MC =

长期利润为零: p AC =(这个条件只有当存在自由准入和退出时成立) (2)求解步骤

Step1: 由AC MC = *q ?和min *p AC = Step2: (*)D Q p *Q ? Step3: *

*

Q n q =

◆ 长期供给曲线形状

(1)成本不变行业(企业进入不影响要素价格) ,s p e ?=∞ (2)成本增加行业(随着企业的进入AC ↑和MC ↑)

? LS 向右上方倾斜,但比短期的供给曲线弹性更大

,0s p e ?>

(3)成本减少行业(随着企业进入AC ↓和MC ↓) ? LS 向右下方倾斜 ,0s p e ?<

(4)对比: 短期供给弹性 V.S 长期供给弹性 ? 短期: 供给曲线的弹性总是正的, ,0ss p e > ? 长期: 供给曲线的弹性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 ◆ 市场中的企业数量分析

(1)*q 的变化取决于AC 和MC 的相对变化程度(假设要素价格变化引起了成本变化) ?

1*[][]q MC AC MC

v q v v

-????=-???? ? 若AC 上移幅度大于MC 上移幅度,则*q 增加 ? Proof: (,,*)(,,*)AC v w q MC v w q =

****AC AC q MC MC q v q v v q v ???????

+=+?????? (0*

AC

q ?=?) (2)企业数量变化: 0

110*

*10

Q Q n n n q q ?=-=

- ? 假设: 要素价格增加引起成本增加(所以: 均衡产量总是下降的)

? 若: **10q q >(10Q Q <),则n ↓

若: **10q q <(10Q Q <),则n 的变化是不确定的

? 实证中,企业的数量会随着要素价格的增加(成本增加)而减少

◆ 长期中的生产者剩余

(1)长期中的生产者剩余属于要素拥有者

?对比: 短期(生产者剩余属于生产者)

(2)不同情况下的生产者剩余的大小

?不变成本的行业: 0

PS=(要素的供给曲线水平)?成本增加的行业: 0

PS>(要素的供给曲线斜向上倾斜)?不同的要素供给成本,使得较低成本的要素拥有者获得了生产者剩余

(3)长期生产者剩余的计算

?对比: 短期生产者剩余(二者都是供给曲线之上,价格曲线之下的面积)

?图形分析(课本308页)

?要素价格最终由边际企业的成本决定!!

(4)经济租产生的原因

?稀缺性(表现为: 要素的供给不是完全弹性的,即: 随着

要素供给的增加,要素价格上升,斜向上倾斜的

要素供给曲线)

?解释: 不变成本的行业不存在长期生产者剩余

?要素的供给是完全弹性的(仅存在唯一的供给价格)=========================================================== ===========

第11章应用竞争分析(局部均衡下的社会福利分析)

※税负转移的数学推导

※关税的福利分析

◆ 税负转移的数学推导(假设: 从量税) (1)

0p S D

p p S D

S e dP dt S D e e ==≥-- 0p S D

p p S D

D dP e dt S D e e ==≤--(0D e ≤,0S e ≥)

? 推导: D S dP dP dt -=以及D S p D p S dQ dQ D dP S dP =?= (2)//S D D S

dP dt e

dP dt e -

=- ? 弹性越小的一方,税负转移越大;反之,弹性越大的一方,税负转移越小 (3)2

000

1(

)[/()]2D S S D dt DW e e e e p q p =-- ? 推导: 0

00000

///()//D D D D S S D D dQ Q e dQ e dP Q P e e e e dt Q P dP P =

?=?=-? (需要用到:

S S D

D S D S D

e e dP dP dt dt e e e e =?=--) ? 若0S e =或0D e =,则0DW =(税收不会影响市场最终的交易量) ? 当D e 和S e 较小时,DW 也较小 ◆ 关税的福利分析 (1)定性分析

?图形分析(课本328页)

(2)定量分析(从价税: (1)R W P t P =+) ? 结合上图 ? 211310.5()()0.50R W D W DW P P Q Q t e P Q =--=-≥ ? 推导:

311R W

D D W

Q Q P P e te Q P --== ===========================================================

===========

第12章 一般均衡的福利分析 ※ 供给的一般均衡

※ 一般市场均衡的条件及求解 ※ 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 ※ 帕累托有效的生产配置

※ 商品组合的帕累托有效配置(考虑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 完全竞争市场的配置和帕累托有效配置 ◆ 供给的一般均衡

(1)Edgeworth Box (两种产出 + 两种要素)

? 坐标轴: 要素(L 和R )的总量;x O 和y O : 商品x 和y ? 要素分配的有效性条件: x y RTS RTS =(两种商品的等产量线相切)

(2)生产可能性曲线(PPF )(一个生产者 + 两种要素 + 两种产出) ? 商品组合满足两个条件 ? 所需的要素总量恒定

? 要素在不同商品中的分配是有效的(x y RTS RTS =) ? PPF 上的商品组合也就是Edgeworth Box 上契约线的左右组合 ? PPF 的内涵: 要素如何组合生产以及如何在不同产出之间进行分配

? 对比: 其他几种不同内涵的PPF

? 一个生产者 + 一种要素 + 两种产出: 反映要素总量的恒

? 两个生产者 + (一种要素)+两种产出: 反映不同生产

者的比较优势(即: 产出如何在不同人之间进行分配)

(3)RPT (rate of product transformation )产品转换率 ? 定义式: dy

RPT dx

=- (沿着PPF) ? x

y

MC RPT MC =

? 推导: 沿着PPF ,由于投入要素总量一定,因此满足

(,)0C x y =

(4)解释: RPT 为什么随着x 的增加而增大(即: PPF 是凹的) ? 原因1: 两种商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递减(x MC ↑和y MC ↑)

? 举例: 0.5()x x x f l l ==; 0.5()y y y f l l ==; 100x y l l +=

? 原因2: 某些要素对生产x 或生产y 更有利,随着产量增加被

迫采用较不合适的要素,从而使得x MC ↑

? 不满足要素同质性

? 原因3: 两种商品的要素密集型不同(所需的/k l 的比例不同

?契约曲线非直线)

? 利用Edgeworth Box 解释契约曲线的形状(课本338页)

? 举例: 0.50.5x x x k l =;0.250.75

y y y k l =;100L =;100K =

? 如何求PPF (课本343页)

? 若不存在以上三种情况,即: 生产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 要素

密集型相同 / 要素满足同质性,则PPF 就是一条直

线!!

◆ 一般市场均衡的条件及求解 (1)一般市场均衡的条件:

? 生产: x y RTS RTS =(反映在PPF )以及A B RPT RPT = ? 消费: A B MRS MRS =

? (,)

(*

x y

x x x P RPT MRS P u x y p AC x π==

=-) (利润最大化 + 效用最大化 + 市场出

清)

(2)求解: 市场的均衡价格 ?Step1: 根据PPF 确定RPT

?Step2: 根据(,)u x y 确定MRS ?Step3: */*MRS RPT x y =? ?Step4: */***x y PPF x y ?代入和 ?Step5: *x x y y

P P

RTS MRS P P ==

?() (3)求解: 预算约束(仅考虑单一的要素: 劳动;假设工资价格为w )

?Step1: *x x x p MC p =?

?Step2: (*x x x p AC x π=-)(同理求出(*y y y p AC π=-)y )

? Step3: **

_()x y x y income labor income profits w l l ππ=+=+++)(

◆ 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

(1)图形解释(PPF + Edgeworth Box )

?课本348页 / 338页

(2)分析: 贸易使得进口品(grain)的价格下降,出口品(制造品)的价格上升

?假设: 进口品(grain)是资本密集型的,出口品(制造品)是劳动密集的

?结论: 贸易使得资本的相对价格下降(/)

P P,资本的使用量

k l

K L相对上升

(/)

?对资本拥有者不利,对劳动供给者有利

(3)Stolper-Samuelson定理(斯托尔伯-萨缪尔森定理)?论点: 某一商品相对价格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另一种要素的报酬相

对下降

?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出口行业(价格上升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进口行业密集使用的生产

要素的报酬降低

?推导: 国际贸易使得进口行业的要素向出口行业流动;一方面造成出口对劳动需求的相对富余,另一方进口释放的劳

动供给相对短缺;从而资本相对过剩,劳动相对不足。

故:资本的相对价格下降;生产者转向使用资本,使得资本的使用量相对上升。

另外,这将推导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资本的边际产量减

少,从而劳动的工资提高,资本的收益相对降低

◆ 帕累托有效的生产配置

(1)生产有效的三层含义(Production Efficiency )

? 单一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的有效,即: 要素在不同产出之间的分配

? 要素在企业之间分配的有效性

? 企业之间的产出协调的有效性,即: 不同的产出在企业之间的分配

(2)单个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

? 两种要素 + 两种产出 + 单一企业 ? 图形分析: Edgeworth Box ? 结论: x y RTS RTS = ? 数学证明:

? 最大化的条件为: //k l k l x y f f g g RTS RTS =?= ? 结论: 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于两种产出都相同 (3)要素在企业之间的分配

? 两种要素 + 单一产出 + 两个企业

? 数学证明: 111222max (,)(,)x f k l f k l =+ 12..s t k k k += 12l l l += ? 最大化的条件为: 12MPK MPK = 12MPL MPL =

? 结论: 每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出对于不同生产者而言是相同的 (4)企业之间的产出协调(产出在企业之间的分配)? 比较优势 ? 两种产出 + 两个企业

? 数学证明: 12max x x + 1122..()()s t y f x f x y =+= (其中()f x 为PPF

的函数)

? 最大化条件为:

12

1212

f f RPT RPT x x ??=?= ? 结论: 两个企业的产品转换率相同

◆ 商品组合的帕累托有效配置(考虑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图形说明:

RPT MRS =

即: PPF 和无差异曲线相切

(2)数学证明: max (,)u x y ..(,)0s t T x y = (其中(,)T x y 为PPF 的函数) ◆ 完全竞争市场的配置和帕累托有效配置 (1)完全竞争市场的配置所实现的关系 ? 成本最小化: x y w

RTS RTS v

== ? 利润最大化: 12w MPL MPL p ==

12v MPK MPK p

== ? 利润最大化(i i p MC =): 12x x

y y

MC p RPT RPT MC p === ?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x

y

p MRS RPT p =

= (2)完全竞争市场 V.S 帕累托有效配置

? 完全竞争市场的配置所实现的关系满足帕累托有效配置的所

有条件,故: 完全竞争市场的配置是帕累托有效的(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3)完全竞争市场不成立的几种原因

? 不完美竞争(垄断/寡头等) / 外部性 / 公共品 / 信息不完全

======================================================================

第五部分 不完美竞争模型 第13章 垄断竞争

※ 质量选择模型(对比: 垄断 V.S 完全竞争) ※ 价格歧视 ※ 垄断企业的定价

◆ 质量选择模型(对比: 垄断 V.S 完全竞争) (1)垄断的质量选择的模型: max (,)(,)P Q X Q C Q X π=- (

0P Q ?

X

?>?) 其中: X 表示质量

? 最大化的条件为: 0Q dP

P Q C Q dQ

π?=+-=? (与先前的垄断组织结论一致)

0X dP

Q C X dX

π?=-=?(决定质量X 的选择) (2)完全竞争下的质量选择模型

*

0max (,)(,)Q SW P Q X dQ C Q X =-? (目标: 社会福利最大化)

其中: (*)MC Q P = ? 最大化的条件为: *0(,)0Q X X SW

P Q X dQ C X

?=-=??

令*0((,))/Q X AV P Q X dQ Q =? 则: 0X SW

AV Q C X

?=?-=? (3)垄断 V.S 完全竞争 ? 垄断:

0X dP Q C X dX π?=-=?X dP

C Q

dX

?=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课后习题(政治经济学)【圣才出品】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课后习题 第21章政治经济学 1.在—个岛上,有200磅粮食要在两个孤立无援的水手之间分配。第一个水手的效用函数为11U f = ,其中1f 是由第一个水手消费的数量。对于第二个水手,其粮食消费的效用函数为221 2U f =(1)如果粮食在两个人之间平均分配,他们各自的效用是多少? (2)如果他们的效用相等,粮食应如何分配? (3)要使两个人的效用之和最大,应如何分配粮食? (4)假设第二个水手的能够求生的效用水平是5,如果想要在第二个水手得到最低效用水平的前提下使效用之和最大化,应如何分配粮食? (5)假定两个水手都赞成的社会福利函数为1/21/21 2W U U =。那么,在两个水手之间应怎样分配粮食才能使社会福利最大化? 解:(1)如果粮食在两个人之间平均分配,即12100f f ==,则他们各自的效用分别是: 1110010U f = ==221 1100522 U f ===(2)如果使两个水手的效用相等,即 120.5f f =时,解得120.25f f =,又因为12200f f +=,从而解得140f =, 2160f =。故他们的效用相等,则第一个水手消费40磅粮食,第二个水手消费160磅粮食。(3)两个人的效用和最大化的问题为: 1212 ,120.5..200 f f f f s t f f +=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 121212,,0.5100L f f f f f f λλ=--总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11 102L f f λ?==?22 104L f f λ?==?121000L f f λ ?=--=?解得:1160f =,240f =。要使两人效用之和最大,第一个水手和第二个水手分别消费粮食160磅、40磅。(4)这相当于求解如下最优化问题: 1212 ,1220.5..200 100 f f f f s t f f f +=≥ 从式12200f f +=中解出1f ,并把它代入目标函数式中,就有: 22 2000.5f f -+易得目标函数式在240f =时,取得最大值,但是它不满足2100f ≥的约束条件。所以,当240f ≥时,目标函数式的值随着2f 的增加而递减,所以满足题目条件的解为2100f =,从而1100f =。故如果想要在第二个水手得到最低效用水平的前提下使效用之和最大化,两个水手各消费100磅粮食。 (5)将两个水手的效用函数代入社会福利函数中,可得: ()1/41/412122,2 W f f f f =又12200f f +=,则()()()1/414121112,2002 W f f W f f f == -,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1章 企业资源计划

第十一章企业资源计划 ? 一、教学要点 1、开环物料需求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2、闭环物料需求计划的基本内容。 3、制造资源计划的基本内容。 4、企业资源计划的概念及其管理思想。 5、开环物料需求计划、闭环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之间的关系。 6、企业资源计划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 7、企业资源计划的构成要素。 8、企业资源计划的实施过程。 9、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及其七项原则。 10、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 11、业务流程再造与企业资源计划的关系。 12、关键名词:开环物料需求计划(MRP)、闭环物料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业务流程再造 ?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企业资源计划是在20世纪40-60年代的_________和1980年代的_________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MRP的基本内容是编制零件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3、主要生产计划和生产计划大纲的依据是_________,因此向前又可以扩展到销售管理业务。 4、1980年代MRPⅡ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为90年代_________的管理思想,在MRPⅡ的基础上发展出ERP系统。 5、从开环MRP经过闭环MRP直到MRPⅡ,其发展基本上是沿着两个方面延伸,其一是_________;其二是_________。 6、ERP系统将_________和_________集成到了整个供应链上。 7、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是:_________。 8、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_________。 9、流程再造是指对企业的观有流程进行_________,然后重新构建新的流程的过程。 10、_________的思想,即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 11、一般的ERP软件的财务管理模块分为_________与_________两大块。 12、物流管理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3、流程再造应围绕_________进行组织。 14、业务流程再造强调_________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_________为目标。 15、从根本上来讲,企业应用ERP的目的在于_________。 16、整个BPR实施体系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等五个关键阶段组成。 ? ? (二)选择题 1、按需求的来源不同,企业内部的物料可分为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两种类型。下列属于独立需求的是_________。 A.客户订购的产品 B.科研试制需要的样品 C.售后维修需要的备品备件 D.半成品 2、基本MRP的依据是:_________ A.主生产计划(MPS);

尼克尔森中级微观经济学第九版答案ch12

CHAPTER 12 GENERAL EQUILIBRIUM AND WELFARE The problems in this chapter focus primarily on the simple two-good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in which “supply” is represented by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and “demand” by a set of indifference curves. Because it is probably impossible to develop reali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problems that are tractable, students should be warned about the very simple nature of the approach used here. Specifically, none of the problems does a very good job of tying input and output markets, but it is in that connection that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s may be most needed. The Extensions for the chapter provide a very brief introduction to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s and how they are used. Problems 12.1–12.5 are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setting up general equilibrium conditions whereas 12.6–12.10 introduce some efficiency ideas. Many of these problems can be best explained with partial equilibrium diagrams of the two markets. It is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see what is being missed when they use only a single-good model. Comments on Problems 12.1 This problem repeats examples in both Chapter 1 and 12 in which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is concave (a quarter ellipse). It is a good starting problem because it involves very simple computations. 12.2 A generalization of Example 12.1 that involves computing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implied by two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s. Probably no one should try to work out all these cases analytically. Use of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iques may offer a better route to a solution (it is easy to program this in Excel, for example). It is important here to se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returns to scale and the shape of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12.3 This is a geometrical proof of the Rybczynski Theorem from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lthough it requires only facility with the production box diagram, it is a fairly difficult problem. Extra credit might be given for the correct spelling of the discoverer’s name. 12.4 This problem introduces a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with a linear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The price ratio is therefore fixed, but relative demands determine actual production levels. Because the utility functions are Cobb-Douglas, the problem can be most easily worked using a budget-share approach. 12.5 This is an introduction to excess demand functions and Walras’ Law. 57

管理学-习题-第11章

第十一章沟通 (一)判断题 1.语调是指人们对某些词或词组的强调。() 2.信息不足会影响沟通的效果,但是信息过量不会阻碍有效沟通。() 3.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双方共有的知识和经验越多,沟通越顺利。() 4.一般来说,东方社会比较注重个人发展及成就,权力距离较小;而西方社会比较重视团队和谐,权力距离较大。() 5.建设性冲突,又称功能失调的冲突,是指对组织有消极影响的冲突。() 6.人们对组织冲突的理解大概经历了两个阶段,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大致为传统观念和相互作用观念。() 7.组织冲突不足时,管理者需要考虑激发必要的、适度的建设性冲突。( ) 8.合作的基础是先建立互信。() (二)填空题 1.按照沟通的方式划分,沟通可以分成和。 2.根据沟通渠道产生方式的不同,沟通可以分为和。 3.非正式沟通最典型的是 4.人际障碍可能来源于,也可能来源于通常是由个体认知、能力、性格等方面差异所造成的。 5.组织障碍主要表现在和6克服沟通障碍,管理者应有的沟通技能有,, 7.冲突对于组织、群体或个人既具有、,有产生积极影响的可能,又具、有产生消极影响的可能性。 8.冲突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和 (三)选择题 1.下列关于非正式沟通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正式沟通传播的是小道消息,准确率较低 B.非正式沟通经常将信息传递给本不需要它们的人 C.非正式沟通信息交流速度较慢 D.非正式沟通可以满足员工的需要

2.当必须对重大事件或紧急事件进行迅速处理时,可采用。 A.回避 B.迁就 C.强制 D.妥协 E.合作 3.当希望为以后的工作建立信任、换取合作时,可以采用策略。 A.回避 B.迁就 C.强制 D.妥协 E.合作 4.当冲突双方都有意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案,或是该项议题十分重大、双方不可能妥协时,而且时间压力不大,可以采用策略。 A.回避 B.迁就 C.强制 D.合作 5.如果发现一个组织中小道消息很多,而正式渠道的消息很少,这意味着该组织。 A.非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很通畅,运作良好 B.正式沟通渠道中消息传递存在问题,需要调整 C.其中有部分人喜欢在背后乱发议论,传递小道消息 D.充分运用了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 6.张先生是一家企业的经理,创业初期,公司里只有12个员工,每个人都由张先生直接管理。随着规模的扩大,张先生聘请了一位副经理,由他处理公司的具体管理事务,自己专心于企业战略经营,有什么事情都由副经理向其汇报。这说明公司的沟通网络。 A.由轮型变成了Y型 B.由Y型变成了轮型 C.由轮型变成了链型 D.由链型变成了星型 7.销售部经理说:“我们的销售队伍在竞争对手中是实力最强大的,要不是我们的产品吹之多样性、不能及时满足消费者需要,我们的销售业绩也不会这么差。"生产部经理说:一流的热练技术工人完全被缺三想象力的产品设计局限了。”研发部经理打断说:“创新思维凝结出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葬送在单调乏味而又机械的低产出生产线上。"上述谈话揭示该企业在组织上存在的问题是。 A.各部门经理的论述都有道理,只是态度过于强硬 B.各部门经理对各自角色及其在组织中的作用定位不清晰 C.各部门经理过于强调本部门工作的重要性 D.各部门经理对组织内各项职能的分工合作缺乏客观而准确的认识 8. 是指由于冲突主体内部或冲突主体之间存在不一致或不相容的结果追求所引

管理学_高教版_周三多主编_第二版__第11章习题

第十一章领导 一、填充题 1.领导的作用包括、和。 2.领导是指、、和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3.领导的核心在。 4.领导者权力运用方式,可以将领导风格分为两类:和。 5.按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进行制度创新的方式,可以把领导风格分为和。 6. 按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可以把领导者分为两类:和。 7.战略的基本特征是行动的、和。 8.战略性领导行为系之拥有、、并,以创造所必需的战略变革能力。 9.布莱克和穆顿在提出管理方格式,列举了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 和。 10.按照权变理论,领导方式是领导者的、、的函数。 11.权变理论中的领导者特征主要指的是领导者的、和。 12.费德勒模型认为在环境较好和较差的情况下,采用 LPC领导方式比较有效,在环境 中等的环境下,采用 LPC领导方式比较有效。 13.在权变理论中,低LPC型领导比较重视的完成,高LPC型领导比较重视。 14.李克特及其同事(1974)的研究结果发现了两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和。 15.密执安大学领导行为方式研究的结论是,与高的群体生产率和高满意率相关,而 则与低的群体生产率和低满意度相关。 16.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弗莱西()和他的同事们的研究则把发现的十种类型的 领导方式分为两个维度,即和。 17.布莱克和穆顿提出的管理方格论时,把管理人员按他们的和进行评估。 18.菲德勒将权变理论具体化为三个方面,即、和。 19.路径—目标理论提出了两类情景变量作为领导行为—结果关系的中间变量,即 和。 20.根据赫塞和布兰查德对成熟度的定义,可以把成熟度分为和。 21.领导的权力通常就是指,在组织中就是指。 22.领导权力的五种来源有、、、、。 23.管理方格论中,领导者只重视任务效果而不重视下属的发展和士气的类型是。 评价是询问领导者对的评价。 25.在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中,保罗·赫塞补充了一个因素,表示领导行为在确定是任务绩效还是维持行为更重要之前应当考虑的因素,即。 26.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高任务—高关系与的成熟度相匹配。 27.对低成熟下属而言,应选择的领导方式。 二、选择题 1.将领导者分为事务型领导者与战略型领导者是以为标准来分的。 A.领导者权力的运用方式 B.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进行制度创新的方式 C.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思维方式 2.俄亥俄州立大学队领导方式的研究发现,的领导者一般更能使下属达到高绩效和高 满意度。 A.高关怀—高定规 B.高关怀—低定规 C.低关怀—高定规 D.低关怀—低定规

管理学原理 随堂练习答案

1 第一章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 1.下列不属于管理职能的是()。 A、激励参考答案:A 2.计划职能的核心是()。 C、决策参考答案:C 3.决定管理社会属性的是() C、生产关系参考答案:C 4.管理的艺术性是指一切管理活动都应该具有()。 C、创造性参考答案:C 5.()主要关注战组织战略。 A、高层管理者参考答案:A 6.()主要关注日常事务。 B、中层管理者参考答案:B 7.下列不属于管理者人际角色定位的是() A、监督者参考答案:A 8.管理者的()技能要求与管理者的层次成正方向变化。A、概念技能参考答案:A 9.下列不属于管理学的特征的是()。A、特殊性参考答案:A 10.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D、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参考答案:D 11.()是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总的方法论指导。D、唯物辩证法参考答案:D 12.管理是一个过程()参考答案:√ 13.服务对象是组织的内部环境范畴。()参考答案:× 14.管理者是相对于劳动者而言的。()参考答案:× 15.领导人角色属于管理者的决策角色。()参考答案:× 16.管理学的基本框架最初是由泰勒提出来的。()参考答案:× 17.学习管理学是提高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参考答案:√ 18.学习和研究外国的管理经验时,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参考答案:√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为目标的行政管理思想形成于()。C、发展期参考答案:C 2.下列不属于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东方管理文化的是?()。D、治命学参考答案:D 3.儒学主干论的核心是()。 C、人本观参考答案:C 4.谋导论认为,()是管理者成功的关键。A、善于谋道参考答案:A 5.下列不属于辛亥革命后中国近代管理思想的核心的是()。 D、重视引进西方管理人才参考答案:D 6.被誉为引进西方科学管理第一人的是()。 A、穆藕初参考答案:A 7.中国特色现代管理模式始于()。C、大跃进和调整巩固时期参考答案:C 8.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内容的是()。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参考答案:C 9.()在研究经济现象时的基本论点是所谓“经济人”的观点。A、亚当.斯密参考答案:A 10.()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 C、欧文参考答案:C 11.()提出了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的制度。D、巴贝奇参考答案:D 12.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管理学家是()。A、泰勒参考答案:A 13.提出实行“职能工长制”的管理学家是()。 A、泰勒参考答案:A 14.被称为动作研究之父的管理学家是() B、吉尔布雷斯夫妇参考答案:B 15.()设计了直线参谋制组织结构形式。 C、埃默森参考答案:C 16.下列不属于古典管理理论的是()。 D、系统管理理论参考答案:D 17.被称作“组织理论之父”管理学家是()。 B、马克斯.韦伯参考答案:B 18.被称作“管理过程之父”管理学家是()。A、法约尔参考答案:A 19.提出跳板原则的管理学家是()。A、法约尔参考答案:A 20.韦伯认为,()权力是理想的行政组织的基础。 C、理性-合法权力参考答案:C 21.()表明,人的心理状态可能是影响效率的最重要因素。A、工厂照明试验参考答案:A 22.()认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B、人际关系学说参考答案:B 23.下列不属于行为科学的主要研究成果是()。 D、科学管理理论参考答案:D 24.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孕育期的主要载体是古代神话故事。()参考答案:√ 25.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形成期的各种流派,均是以国家治理为核心。()参考答案:√ 26.辛亥革命之前,中国近代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想

管理学 课后习题解答11

1 1 管理学课后习题解答 6、指向性计划与具体计划、综合性计划和专业性计划有什么不同。 答:指向性计划与具体计划的区别在于划分内容的详尽程度不同。指向性计划 一般只规定一些指导性的目标、方向、方针和政策等,并由高层决策部门制定,适用于战略规划、中长期计划等。具体性计划具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和措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一般由基层制定,适用于总计划下的专业计划或具体的项目计划,如新产品开发计划、技术改造计划等。 综合性计划和专业性计划的区别在于范围不同。综合性计划是对业务经营过程各方面所做的全面的规划和安排。专业性计划是对某一专业领域职能工作所做的计划,它通常是对综合性计划某一方面内容的分解和落实。 7、计划基本形式有哪些? 答:计划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既面向未来又面向行动,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面临的计划形式是不同的,计划可以分为八种形式:①目的或使命;②目标; ③战略;④政策;⑤程序;⑥规则;⑦规划;⑧预算。 8、什么是企业的经营理念? 答:经营理念是指企业或经营者所持有的信念,理想,意识形态等价值观,是企业所希望达到状态的价值。经营理念指导经营目标,也是经营目标的归结点。 9、简述计划工作的步骤。 答:机会分析→确定目标→明确计划前提→提出可行方案→评价备选方案→选定方案→拟订支持计划→预算。 10、滚动计划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正未来计划的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根据计划执行的情况和环境变化的情况定期调整未来的计划,并不断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和中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章管理思想发展史课后习题解答11

第二章 管理思想发展史 课后习题解答11 2 2 11、简述网络计划法的基本思想。 答:网络计划法的基本思想是将一项工作或项目分为若干作业,然后按照作业 的顺序进行排列,应用网络图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总体规划和调配,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及最高的速度完成整个项目。 12、简述决策的含义 答:决策是对组织的未来实践活动的方向、目标、原则、方法所作的决定。 13、简述决策需要的必备条件或决策要素 答:决策要素主要包括: (1)决策者。可以是单独的个人,也可以是组织机构。 (2)决策对象。即在人的意志指导下,能对此施加影响且具有明确边界的系统。 (3)信息。分为内信息和外信息,内信息决定系统的功能,即系统运动、变化 的根据。外信息则是系统运动、变化的条件,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 (4)决策理论与决策方法。包括决策的方法论、决策模式、科学的定量方法与 评估技术等。 (5)决策后果。决策行动所引起的变化或结果。 上述五个决策要素之间是密切关联的,并不孤立 14、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的区别是什么? 答: 战略决策 战术决策 调整对象 调整组织的活动方向和内容,解决“做什么”的问题 调整组织在既定方向和内容下的活 动方式,解决“如何做”的问题 涉及时空 面对组织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活动,是战术决策的基础 解决组织某个或某些部门在未来较 短时间内的行动方案,是战略决策 的落实

东财11春学期管理学随机在线作业1.2.3题库参考答案

东财10秋学期《管理学》在线作业三(随机1) 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6 1. 靠权力和强制命令让人服从的领导工作方式属于()A. 专制方式 B. 放任自流方式 C. 民主方式 D. 集体参与方式 正确答案:A 2. 跨文化管理最实用和有效的方法是()A. 国土本位主义 B. 种族中心主义 C. 文化融合法 D. 地方狭隘主义 正确答案:C 3. 是不是所有的管理行为都是组织文化的内容()A. 是 B. 不是 正确答案:B 4. 是不是当通过控制获得的价值大于所需费用的时候,才实施控制()A. 是 B. 不是 正确答案:A 5. 职务分析也就是岗位描述。____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6. 跨文化研究以世界各种不同()为样本A. 风俗 B. 宗教 C. 民族 D. 文化 正确答案:D 7. 内部招聘的最大问题是近亲繁殖。____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8. ____ 又称为职位说明。A. 职务分析 B. 职务介绍 C. 职务比较 D. 职务报告 正确答案:A

9. 掌握组织员工提拔和调动的情况是为了保证工作和职务的连续性。____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10. 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共同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是()A. 有效的沟通 B. 有效的领导 C. 有效的组织 D. 有效的控制 正确答案:A 11. 组织文化强调的管理方法是()A. 科学管理 B. 目标管理 C. 质量管理 D. 人本管理 正确答案:D 12. 采用()方式的领导者最专制A. 压榨和权威式 B. 协商式 C. 开明和权威式 D. 集体性参与式 正确答案:A 13. 领导者为了调动被领导者的积极性负有对被领导者()的职责A. 监督 B. 控制 C. 组织 D. 评价 正确答案:D 14. 采取控制措施的基础是()A. 采取控制措施 B. 设置监测机构 C. 发现偏差 D. 控制过程的反馈 正确答案:C 15. 百分之百地依赖一种业务量编制预算的方法叫()A. 固定预算 B. 弹性预算 C. 零基预算 D. 增量预算 正确答案:A 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4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笔记(第9章 利润最大化)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 第9章 利润最大化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利润最大化 (1)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厂商的经济利润为: ()()()()()q P q q TC q TR q TC q π=?-=- 其中,q 是厂商的产量,P 是商品的价格,TC 是总成本,TR 是总收益,π是经济利润。 厂商利润最大化一阶必要条件为: ()d /d d /d d /d 0q 'q TR q TC q ππ==-= 即: d /d d /d MR TR q TC q MC === 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二阶必要条件为: 只有上述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才构成利润最大化充分条件。 (2)利润最大化的图形表示 厂商的最大利润如图9-1所示,TR 表示总收益,TC 表示总成本,两者之间的垂直差距表示利润或损失。可见,在产量为Q *时,厂商将获得最大利润。

图9-1 利润最大化 (3)边际收益与弹性 厂商的边际收益和弹性之间的关系为: 因此,如果需求曲线富有弹性(,1q P e <-),则厂商将有正的边际收益;如果需求曲线具有无限弹性(,q P e =-∞),则边际收益将等于价格;如果需求曲线缺乏弹性(,1q P e >-),则边际收益将是负的。 (4)逆弹性法则 逆弹性法则可以表示为: ,1 1q P MC P e ??=+ ? ?? ? 或,1 q P P MC P e -=- 这表明当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变得更富有弹性时,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差额将逐步缩小。 2.作为价格接受者的厂商的短期供给 (1)价格接受者 如果产量增加时价格不变( d 0d p q =),这时边际收益等于价格。在这种情况下,称该厂商是价格接受者,因为它的决策不影响它所接受的价格水平。当厂商是价格接受者时,对应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的市场均衡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 (2)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表示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厂商将生产多少产出。对于一个接受

管理学第11~13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领导理论p300 复习题第4、5、6、8题参考答案 4、威信是在什么基础上形成的?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威信是指由管理者的能力、知识、品德、作风等个人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与特定的个人相联系的,建立在下属信服的基础之上。 影响一个人威信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品格、才能、知识、感情。 5、领导理论包括哪几方面内容?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见教材p288表11-1 不同的领导理论之间的比较。领导理论包括领导品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三类理论在基本观点、研究基本出发点及研究结果上都有区别,其中: 领导品质理论:1)基本观点: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者个人特性;2)研究基本出发点:好的领导应具备怎样的素质;3)研究结果:各种优秀领导者的图像。 领导行为理论:1)基本观点: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行为和风格;2)研究基本出发点:怎样的领导行为和风格是最好的?3)研究结果:各种最佳的领导行为和风格。 领导权变理论:1)基本观点: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的影响;2)研究基本出发点:在怎样的情况下,哪一种领导方式是最好的;3)研究结果:各种领导行为权变模型。 6、勒温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勒温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作作风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专制作风、民主作风、放任自流作风。 专制作风是指以力服人,靠权力和强制命令使人服从的领导作风,它把决策权力定位于领导者个人手中。民主作风是指以理服人、以身作则的领导作风,它把权力定位于群体。放任自流作风是指工作事先无布置,事后无检查,权力定位于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一切悉听尊便的领导作风,实行的是无政府管理。 勒温认为: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工作效率最低,只达到社交目标而完不成工作目标;专制的领导虽然通过严格的管理达到了工作目标,但群体成员没有责任,情绪消极,士气低落,争吵较多;民主型领导作风工作效率最高,不但完成工作目标,而且群体成员之间关系融洽,工作积极主动,有创造性。因此,最佳的领导行为风格是民主型领导作风。 8、费特勒模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费特勒从组织绩效和领导态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任何领导形态均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是否与所处的环境相适应。主要内容有:1)通过LPC问卷(最难共事者问卷)界定了两种领导方式:以工作为重的领导方式(工作导向型领导方式)和以人为重的领导方式(关系导向型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章节题库(垄断)【圣才出品】

第14章垄断 1.在经验研究中,经济学家从供给角度经常将价格相对于边际成本的“溢价”(即(P -MC)/MC)作为衡量厂商垄断程度的标准,请说明其经济学原理。另一方面,从需求角度也可以通过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来反映厂商的垄断程度。请问这与价格相对于边际成本的“溢价”有何联系? 答:(1)可用价格相对边际成本的“溢价”作为衡量垄断程度的标准,是因为垄断厂商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进行生产,MR=P(1-1/|ε|)=MC,由于垄断厂商在需求富有弹性处生产(缺乏弹性处,MR为负),所以有P>MC。垄断厂商常常用价格相对边际成本的“溢价”来定价,即为成本加成定价法P=MC/(1-1/|ε|),(P-MC)/MC 越大,即“溢价”比例越大,垄断势力越大。 (2)从需求角度,需求价格弹性也可作为衡量垄断标准,即勒纳指数L=(P-MC)/P=1/|ε|。 (3)二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其实质是一样的,只是角度不同而已。另外,二者可以相互推导:P(1-1/|ε|)=MC可推导得出(P-MC)/P=1/|ε|。 2.一家垄断厂商具有不变的边际成本C,其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为D(P),具有不变的需求弹性2。该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回答以下问题: (1)求该厂商制定的垄断价格。此价格与竞争价格相比,有何差异? (2)如果政府对这个垄断厂商每单位产量征收t元的从量税,那么此时价格是多少?与问题1中没有税收的情况相比,价格有何变化?如果改为对利润征收税率为τ的利润税,

价格又将如何变化? (3)回到问题1中没有税收的情况。如果政府想使垄断厂商生产社会最优产量,考虑对该厂商的边际成本进行补贴,那么该选择怎样的补贴水平? 解:(1)厂商垄断定价规则是:P=MC/(1-1/e d),则有厂商指定的垄断价格(记为P m)为:P m=C/(1-1/2)=2C。 在竞争市场下,产品价格等于厂商的边际成本,即竞争价格为:P c=MC=C。 可知,垄断价格高于竞争价格,记P m>P c。 (2)①若政府对垄断厂商每单位产量征税t元,则垄断厂商的边际成本变为MC′=C +t,从而此时的价格为:P m′=(C+t)/(1-1/2)=2(C+t)。 与问题1中相比,价格上升,P m′>P m。 ②若政府改为征收利润税,则利润税并不改变垄断厂商的边际成本,边际成本仍为C,此时厂商的垄断价格仍为:P m=C/(1-1/2)=2C。 (3)若政府使垄断厂商生产社会最优产量,则有: P m=MC/(1-1/2)=P c=C 从而可得:MC*=C/2。 因此政府应对垄断厂商每一单位产出补贴:MC-MC*=C-C/2=C/2。 总补贴为:(C/2)×Q*=CQ*/2,Q*为社会最优产量。 3.市场上共有500名消费者,所有消费者都有相同的收入水平m=100。但消费者的效用函数有所不同,其中100名A类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 A(x,y)=y+10x-x2/2,400名B类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 B(x,y)=y+6x-x2/2。x代表商品的数量,y代表除x以外的其他商品货币支出量(y的价格为1)。商品x由某完全垄断厂商生产,生产商品x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1章 企业资源计划

第十一章企业资源计划 一、教学要点 1、开环物料需求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2、闭环物料需求计划的基本内容。 3、制造资源计划的基本内容。 4、企业资源计划的概念及其管理思想。 5、开环物料需求计划、闭环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之间的关系。 6、企业资源计划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 7、企业资源计划的构成要素。 8、企业资源计划的实施过程。 9、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及其七项原则。 10、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 11、业务流程再造与企业资源计划的关系。 12、关键名词:开环物料需求计划(MRP)、闭环物料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业务流程再造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企业资源计划是在20世纪40-60年代的_________和1980年代的_________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MRP的基本内容是编制零件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3、主要生产计划和生产计划大纲的依据是_________,因此向前又可以扩展到销售管理业务。 4、1980年代MRPⅡ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为90年代_________的管理思想,在MRPⅡ的基础上发展出ERP系统。 5、从开环MRP经过闭环MRP直到MRPⅡ,其发展基本上是沿着两个方面延伸,其一是_________;其二是_________。 6、ERP系统将_________和_________集成到了整个供应链上。 7、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是:_________。 8、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_________。 9、流程再造是指对企业的观有流程进行_________,然后重新构建新的流程的过程。 10、_________的思想,即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 11、一般的ERP软件的财务管理模块分为_________与_________两大块。 12、物流管理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3、流程再造应围绕_________进行组织。 14、业务流程再造强调_________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_________为目标。 15、从根本上来讲,企业应用ERP的目的在于_________。 16、整个BPR实施体系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等五个关键阶段组成。 (二)选择题 1、按需求的来源不同,企业内部的物料可分为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两种类型。下列属于独立需求的是_________。 A.客户订购的产品 B.科研试制需要的样品 C.售后维修需要的备品备件 D.半成品 2、基本MRP的依据是:_________ A.主生产计划(MPS);

尼克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勘误

Errata Sheet for Microeconomic Theory, 9th Edition 6/5/07 Page Error 24 11 final equation should read 11a ax x =?= 26 Example #2 should not have a “5” 32 In point 5, ln a should be bolded. 81 Final Term in second line of footnote should be dy dx . 93 Reference under “Evolutionary…” should be Equation v. 100 Last term in Equations 4.8 should be n n p x . 102 Equation 4.18 should read …()x y I p x p y λ+??. 104 Case 1 should be 0.5δ=. 165 Query should read …is not homothetic 168 Second term on RHS of equation 6.30 should be . 202x tp 169 The 1’s in the CES demands should be I’s 176 The word “word” should not appear in part a of Problem 6.9. 192 First word of final paragraph should be A. 197 Final term in first line of Equation 7.38 should be A not a. 199 Equation 7.48 should read kl l k q 2++=. 202 Equation 7.55 subscript of third G should be k . 206 Problem 7.6b should read 1l RTS k ρ???=???? . 210 Line 1 should be i=1 below summation. 228 Reference to Chapter 7 should be Equation 7.33 228 Final term in definition should be ln()ln() i j j i x x w w ?? 236 Equation 8.56 should read (,,,)0SC v w q k k ?=?. 238 Equation 8.59 is missing a w . 244 Problem 8.10 – The cost function should be (C q v w )=++. 271 Second bullet should read “…decisions do not affect…” 312 Final word in Part a of Problem 10.8 should be “producer”. 324 Reference should be to Equation 11.16. 350 Footnote 11 . be should S A A S S 361 Numerical example should read “…by 1 (to 49).” 421 second part of equation 14.16 should read 11 ...q π?=? 437 Problem 14.6 last line of introd. Should be 1n .

管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11

管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判断题(每小题2.5分,共20分) 1.()企业战略的决策思想越深入人心,其战略的实施就越有效。 2.()领导只要有权,下属自然会跟从。 3.()分权越彻底,管理就越有效。 4.()高科技组织的管理跨度应小于劳动密集型组织的管理跨度。 5.()高士气总会带来高生产率。 6.()人有许多不同需求,这些不同需求的相对重要性程度排序,对每个人来说可能都是不一样的。 7.()不加适当控制的分权就是放任。 8.()组织中经常存在员工感到满意、快乐但实际工作成绩确很差的群体,这种群体就是非正式组织或非正式群体。 二、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1.如果某位以前表现不太好的员工在完成一项艰巨任务中,表现非常出色,对企业作出很大的贡献,你认为以下做法哪种最好?() A.不加评论,以免他乘机提出各种可能让你无法满足的要求。 B.等遇到合适的机会时,如出现了许多先进职工时,再集中开会给予表扬。 C.立即向他表示祝贺并就此给予物质奖励。 D.等他进一步努力,不要再倒退回以前的那种状态中去了。 E.向他提出警告希望他进一步努力,不要再倒退以前那种状态中去了。 2.某煤气公司经理安排其下属施工队队长带领一班人去安排新管道,结果安装好的管道出现了质量问题。对于这一情况,你是否认为:() A.公司经理对此事完全没有责任,因为他已将任务交给施工队队长了。 B.既然公司经理交给了任务,施工队队长无论如何都应该不折不扣地完成,否则就应承担完全的责任。 C.如果施工队队长已将任务进一步委派给其下属,则就完全由其下属来承担该施工质量问题的责任。 D.无论公司经理还是施工队队长都应对该质量问题承担一定的责任。 E.以上各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3.“三个和尚没水喝”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两个相互矛盾的说法。这说明:()A.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B.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组成该系统的各个体功能的简单加总。 C.系统的结构影响和决定了系统的整体功能。 D.不同的心理效应会产生不同的群体合作结果。 E.以上答案都正确。 4.美国一公司总裁说:“如果我一年内作出十二个决定,那必定是重大的一年。我所做的决定是设定方向和挑选直接向我报告的人。但是,我的工作不是耗在做许多决定,而是花在认定组织将来必须处理的重要课题,帮助其他管理者区别哪类问题应该由他做决策,以及进行组织设计这类高层管理工作上”。这种认识反映了哪种管理原理:() A.管理幅度原则 B.例外管理原则 C.等级链指挥原则 D.权变管理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