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与美国教学反思

北美与美国教学反思
北美与美国教学反思

《北美与美国》教学反思

高二地理宁转霞

本节课从北美的自然地理概况入手,介绍了北美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几方面,其中重点叙述了北美地形影响下的独特气候特征。因此,将“北美地形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作为本节的教学重点。在分析北美地形的形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有一定的难度,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需要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而平行班的学生缺乏的就是这种能力。因此将“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确定为本节教学难点。

本节课前基于学生的反馈,在填写学案的过程中很少动脑,所以本节课尝试给学生问题和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和见解,因而采取了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方式。

在此谈谈这节课主要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措施。

1.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一方面是我的引导指向型不够精准,另一方面是未关注到全班的同学,比如学生上黑板指图,其它学生无事可做,所以兼顾性不强。改进:既然学生提前已作好预习,就在课前布置好任务,让不同的学生上黑板展示答案,上课边讲解边指出学生的问题,这样既可以关注学生的共性问题,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细节上还需再把握,如“北美”和“北美洲”的区别,重要的经纬线,学生未讲解出来的,教师一定要及时补充;

3.另讲述地形特征的时候,由于之前学生总是对如何描述地形特征在发愁,所以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地形的分布-主要地形区-总结该区域地形特征的步骤来思考;

4.在“气候的类型、分布、成因和特点”这个环节上我过多的让学生讲全面,由于北美的气候类型多,在该环节上我花费的时间多且效果甚微,所以该环节应该挑重点,突出主要气候类型,说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让学生学习有重点、有目标;

5.“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环节,我采取的是先提出问题再总结原理,学生表现出迷惑,所以还需改进,可以先讲解原理,也就是地形对气候影响的四个箭头,再抛出问题让学生分析具体的案例。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4.12 美国的诞生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4.12 美国的诞生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简述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掌握独立战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归纳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理解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运动,也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认识美国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 【重点难点】 重点:独立战争的过程和意义,认识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难点: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课前导读】 一、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 1.美洲的土著居民是________________。 2.17世纪初,_______人开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殖民地,一百多年后,殖民地数量已达________个。 二、来克星顿枪声: 3.1775年4月,英军在波士顿附近_________同民兵交火,北美人民争取独的战争开始。不久,各殖民地人民召开___________,决定组建军队同英军战斗,任命________为总司令。 三、《独立宣言》的发表和独立战争的胜利: 4.______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__________》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它的发表,标志着和的诞生。5.1777年,在_______________战役中,美军打败英国军队,迫使英军5000多人投降,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________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6.1787年,美国制订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______制国家,规定________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_________权;__________和__________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与司法大权。_____________当选为美国每一任总统。 7. 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阶级是和,领导人:。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场,又是一次。 8. 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1);(2);(3)。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美国的诞生教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美国的诞生教学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独立宣言》基本内容、1787年宪法,理解美国独立战争历史影响。 2.讲述华盛顿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美国诞生的过程。 难点: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三、学习与交流 美国独立战争: Ⅰ、历史背景:(阅读教材P72页相关内容,思考归纳,并在课本上分点标记好。) 思考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革命概况:阅读教材P73页——P74页相关内容,思考完善下列内容) Ⅲ、《独立宣言》 阅读教材P74页最上一段相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分点标记好。 1.发表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布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要内容:(书上分点标好) 4.发表影响(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Ⅳ、美国1787年宪法:(阅读教材P75页正文最下面一段相关内容思考,并在课本上分点标记好)1.1787年宪法制定时间 2.主要内容 Ⅴ、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阅读教材P76页正文最上面相关内容思考,并在课本上分点标记好)Ⅵ、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小组讨论分析,教师归纳讲解) 美国独立战争既是________________战争,又是一场____________________革命。 四、典型题例 分组讨论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至少4方面,写在下面空白处) 五、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完整)七年级地理《美国》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美国》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对此进行讨论分析。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3篇关于七年级地理《美国》教学反思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地理《美国》教学反思一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家特点十分突出。因此,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美国具有极强的学习、研究价值。 这节课主要通过讲述当今美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两部分内容:移民国家、农业地区专业化,来说明美国的社会现状和经济发展特点。 移民国家重点介绍了美利坚民族的构成和不同民族、种族在美国各行各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侧面说明全世界不同民族、种族带来的多元文化为美国独特文化的形成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教学这一部分内容,要让学生意识到世界多元文化队美国经济和社会做

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业地区专业化是这节课的重点,因为美国的农业专业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同时也是使美国成为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农业国家。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考虑农业问题时要综合分析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我发现学生对这节课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可能因为刚开始是用四张图片导入引起了他们的兴趣,还有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的重要性从军事方面讲解,也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另外,这两节课注重了讨论,这种形式学生很感兴趣,所以积极性也很高。另外可以发现学生确实知识有限,在讨论某些问题时存在困难,所以适当点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他们,这也是一种好的方式。 3.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突出“水与土”的矛盾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既可作为我国土地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作为一个单独的专题加以学习,学生面前,突出“水与

美国导学案

第一节美国(第1课时导学案) 目标诠释:——我来认识 1、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2、了解美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3、理解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的优越性、农业区的分布。 重点:影响农业区分布的因素主要农业区的分布 一、有备而来:——我来预习 注意:以上出现的地理事物名称要落实到地图上 二、华山论“见”——我来探究 1、读81页图9.3,几个人的对话反映了美国社会存在着一个什么问题,说说你的感想。 2、读85页图9.9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分析影响各农业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三、我的质疑 四、一展身手 1.北美和拉丁美洲的划分,主要的依据是: A.地形 B.气候 C.人种 D.语言 2.美国的地形与下列哪个国家相似,都分为西、中、东三部分: A.澳大利亚 B.巴西 C.印度 D.俄罗斯 3.关于美国地理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国土跨寒、温、热三带 B.矿产资源丰富 C.三面临海多良港 D.耕地面积小 4、美国位于北冰洋沿岸的州是: A.夏威夷州 B.阿拉斯加州 C.佛罗里达州 5、美国农业带中,位于五大湖附近的是: A.乳畜带 B.玉米带 C.棉花带 D.小麦带 6美国的年降水量分布情况是: A.大致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增加 B.大致从北部向南部逐渐减少C.各地降水均匀D.大致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少 7.穿过美国领土的两条特殊纬线是: A.南、北回归线 B.南、北极圈 C.北回归线和北极圈 D.北极圈和赤道 8.美国最大的河流是: A.尼罗河 B.圣劳伦斯河 C.亚马孙河 D.密西西比河 9.下列国家中,北极圈和北回归线都穿过的国家是: A.加拿大 B.中国 C.美国 D.俄罗斯 五、完成作业 1、《地理填充图册》P25第一、二题。 2、完成本节课学案及下一课时的预习。

七年级地理《美国》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美国》教学反思 导读:本文是关于七年级地理《美国》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您!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对此进行讨论分析。下面为大家推荐3篇关于七年级地理《美国》教学反思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地理《美国》教学反思一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家特点十分突出。因此,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美国具有极强的学习、研究价值。 这节课主要通过讲述当今美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两部分内容:移民国家、农业地区专业化,来说明美国的社会现状和经济发展特点。 移民国家重点介绍了美利坚民族的构成和不同民族、种族在美国各行各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侧面说明全世界不同民族、种族带来的多元文化为美国独特文化的形成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教学这一部分内容,要让学生意识到世界多元文化队美国经济和社会做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业地区专业化是这节课的重点,因为美国的农业专业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同时也是使美国成为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农业国家。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考虑农业问题时要综合分析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我发现学生对这节课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可能因为刚开始是用四张图片导入引起了他们的兴趣,还有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的重要性从

军事方面讲解,也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另外,这两节课注重了讨论,这种形式学生很感兴趣,所以积极性也很高。另外可以发现学生确实知识有限,在讨论某些问题时存在困难,所以适当点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他们,这也是一种好的方式。 3.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突出“水与土”的矛盾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既可作为我国土地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作为一个单独的专题加以学习,学生面前,突出“水与土”的矛盾。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过以上内容的铺垫,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已不言自明。教材中特别指出:土地作为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恰当,能够供人类永续利用,如果利用不当,或遭人为破坏,则可丧失其生产能力,不能再生。 七年级地理《美国》教学反思二 1.土地资源的利用 材用一首诗来描述“什么是土地?”,启发学生解释这几句话的涵义。这样的安排比直白的说明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2.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突出“人与土”的矛盾 教材就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力求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等知识,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做出分析。反思一:美国教学反思 《美国》是七年级地理教科书中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它和第二节《巴西》共同构成了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的教材内容,使学生对西半球两类不同性质的国家的概况有所了解。本节教材的四个部分都围绕美国经济

区域地理北美和美国导学案(学校教学)

高二地理导学案—区域部分 班级____姓名______编辑教师:王海健编号--11 课 题 北美和美国日期2013/12/8 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北美、美国的位置、范围. 2、通过析图,了解并掌握北美、美国的地形、气侯、河流的主要特征 3、学会辨析,掌握北美、美国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其基本对策 重难点1、北美地形对气候类型的影响。 2、美国主要农业带的分布。 3、美国三大工业区和主要工业城市的分布。 学 法 地图分析法、查阅资料法、合作探究法等 课前预习区 内容建议 一、位置: 1、经纬度位置:在北美图上填注: 主要经纬线:30°N、66.5°N、80°W 100°W 、120°W. 2、海陆位置: ●读北美洲地图找到以下地理事物: 1、政区、半岛和岛屿: 阿拉斯加半岛、格陵兰半岛、巴芬岛、 拉布拉多半岛、佛罗里达半岛、下加 利福尼亚半岛、夏威夷岛。 2、海、湾、海峡: 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墨西哥湾、 加勒比海、阿拉斯加湾、加利福尼亚 湾、巴芬湾、哈德孙湾、白令海峡、丹麦海峡、巴拿马运河、五大湖及其分布和名 称、圣劳伦斯河。 二、自然环境: 1、地形: 以和为主,其次是平原,地势起伏较大,东中西三大地形区南北纵列分布。 西部:高大的山地;中部:广阔的;东部:低缓的和。 ●读北美洲地图找到以下地形: 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海岸山、内华达山、阿巴拉挈亚山脉、拉布拉多高原、加

拿大平原、滨海平原、密西西比平原、大平原。 2、气候: (1)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三带, (2)大陆中部以 (3)气候深受地形影响 3、河流与湖泊 北美洲河流多 ,水能资源丰富,有著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 长河。 五大湖:是世界最大淡水湖群,是由过去 作用形成的湖。 三、 居民和经济 1、人口3亿多, 人种为主,城市化水平高,通用语言 ,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是黄色人种 2、自然资源丰富 水力资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渔场是世界著名渔场。 3、经济发展不平衡 四、美 国 1、国土组成 本土48各州,1个特区,海外州有阿卡斯加州(冰山和北极熊)和夏威夷洲(热带海岛风光 ) 以 人种为主,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旧金山、洛杉矶、纽约是 聚居区。 人口分布: 、 沿海平原和 稠密, 人口稀疏。 2、自然概况 位置:本土三面濒临海洋:东临 ,西临 ,南临 ; 地形: 面积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耕地面积占世界的10%。 气候:本土都在 (南部为亚热带),热带水果需要进口。 河湖: 和 利于灌溉、航运、发电、渔业、旅游等经济活动。密 西西比河支流 是世界治理的典范。 资源:矿产、深林、草原、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 3、经济特征 a 、农业发达:农产品输出最多的国家,热带农产品需要进口,农业高度 ,地区生产 。 b 、农业带 农业地域类型:乳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灌溉农业、地中海农业 4、 发达的工业 ① 西部高山阻挡, 、 分布在沿海 ② 东部低缓,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 ③ 中部地形平坦,冷空气可长驱南下,有 天气,夏季暖湿气流也可自 由北上,有台风、 天气。 自然条件:地形 、耕地 、 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 发达、 便利。 条件

初中历史_美国的诞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美国的诞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英属北美的社会经济状况,认识美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历史必然性; 2、了解美国建立中的重大事件,认识其建立过程,理解其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1、归纳美国建立历史背景中的若干因素,掌握分析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发生必然性的关系; 2、归纳美国建立的大事件,以及战争过程中国家间的复杂关系,掌握归纳和综合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正义之战必胜。 2、北美人民经过艰苦斗争,以弱胜强,终于赢得胜利,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材分析 美国独立战争是北美英属殖民地人民在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领导下进行的一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从性质上说,它既是资产阶级革命,也是民族解放战争。它是在北美经济已有相当发展,具备了建立独立国家条件而又遭英国沉重殖民压迫的形势下爆发的。来克星顿的战斗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的《独立宣言》标志着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萨拉托加大捷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约克镇英军投降,结束了英美间六年多的战争。1783年英国不得不签订和约,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在独立后,1787年制订了宪法,成立了联邦政府。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独立战争的胜利,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欧美的革命也有重要影响。 教学重点独立战争的起因 教学难点美利坚民族的形成、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以引导启发为主,兼以比较、讨论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幻灯片:美国国旗 提问:这是哪国国旗? 有谁知道国旗上红白宽条和星星代表什么含义吗?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补充讲述。并出示幻灯片:美国成立时的国旗,使学生在感官上加以比较。 当今美国是世界上的一个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是,200多年前,它却是英国的殖民地。那么,美国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是如何摆脱英国的殖民枷锁而独立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美国独立战争(板书) 美洲的最早居民是印第安人,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新航路发现后,欧洲殖民者开始到美洲开拓殖民地。从1607年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地区,先后建立了13个殖民地。这个时候,在英属13块殖民地上生活着什么人呢?(欧洲移民,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荷兰人等+黑人+印第安人) 这些人为什么能联合起来对付英国,发动了这次美国独立战争呢?

美国独立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第14课《美国的独立》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美国是当今世界强国,但学生对美国的理解是片面的、零散的印象。通过本课的学习,应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美国初建的历史,认识到美国确立的民主政治体制是美国发展成超级大国的重要因素。 【课标要求】 简述《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讲述华盛顿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意义,知道列克星顿的枪声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了解《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知道7月4日是美国的独立日,概述独立战争的过程;认识独立战争的性质和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 2、通过对独立战争原因和性质等问题的讨论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分析《独立宣言》的内容,认识《独立宣言》阐明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理解《独立宣言》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伟大的历史文献;通过“我心目中的华盛顿”的探讨,培养和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影视片和图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目标导学教学模式以及讨论、谈话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融入学生中参与他们的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平等、积极地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美利坚民族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史实,认识其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和以弱胜强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感受华盛顿为美国独立和国家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认识到他是美国当之无愧的国父,是世界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从而增强学生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的使命感。 【重点难点】 一、重点:《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对华盛顿的评价。 二、难点: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对华盛顿的评价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华盛顿的主要事迹和美国的有关知识;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归纳法、谈话法等。 【教具(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播放《自由女神》视频,教师启导)影片中多次映入同学们眼帘的这座巨型雕塑是什么?它坐落于哪个国家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过渡)它就是矗立于美国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她左臂抱着一本象征美国《独立宣言》的书板,右手高举熊熊燃烧的火炬,气宇轩昂,神态勇毅,被认为是美国的象征,美利坚民族的标志。这座雕塑是美国庆祝独立时法国赠送的,它承载了一个伟大国家诞生的故事,那就是美国的独立。美国的独立是通过血与火的独立战争实现的。那么,美国独立战争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大致经过如何?对美国历史

【领跑】高二区域地理《北美地区和美国》导学案(有答案)

北美和美国 1、北美位置和范围 学生活动:在地图册上找出北美的经纬度位置及范围,海陆位置 (1)、经纬度位置:20oW-160oW,主要在30oN-80oN。北美地区位于西半球的北部,主体部分在温带,寒带面积较小。 (2)、范围:北美是指北美洲的北部,包括加拿大、美国和属于丹麦的格陵兰岛。 (3)、海陆位置:临三大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东面是大西洋,南面是墨西哥湾,陆上与墨西哥分界。 2、北美地形:南北纵列的三个地形区: 学生活动:在地图册上找出北美三大地形区 北美地形南北纵列,分为三个地形区:西部高山区、中部平原区、东部高原山地区;地势中间低,东西两侧高;冰川地形广布。 (1)西部高山区-高大褶皱山系,山脉与盆地、高原相间 成因: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在北美大陆西侧形成一系列高大的平行山脉,它们构成了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 特点:①以落基山脉为主,几条平行并列的南北走向的山脉组成,山脉之间分布有宽广的盆地和高原。②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由于位于板块交界地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③这些山脉隆起的年代较晚(中生代),许多山峰海拔在4000米以上。 (2)中部平原区-平原广阔纵贯,冰川湖泊众多 中部平原北起北冰洋沿岸,南抵墨西哥湾沿岸。面积宽广,地形平坦,叫做中央大平原。平原西部是地势较低的大平原;平原北部湖泊众多,多为第四纪冰川活动的产物;南部是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 (3)东部高原山地区-古老的高原山地 在加拿大境内有拉布拉多高原,在美国境内有阿巴拉契亚山脉,东部的高原、山地形成年代早,久经侵蚀,海拔较低,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 3、北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1)主要特点:北美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夏季降水稍多,适宜农牧业的发展。 (2)主要类型及分布:本区除温带大陆性气候外,在北冰洋沿岸有寒冷的极地气候。在太平洋沿岸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受地形的影响,呈带状南北延伸,仅分布在沿海地带。墨西哥湾北部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西部还有小面积的高山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3)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北美气候受地形影响明显,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方面。 (1)对降水的影响:①北美西部高大山脉南北纵列,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受高山阻挡,在西侧形成地形雨,使太平洋沿岸为多雨的湿润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②山脉东侧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东部低缓的山地对大西洋水汽的阻挡作用不明显,降水由东部沿海(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和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向内陆逐渐减少(温带草原气候、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落基山与海岸山脉之间的高原、盆地,因地形闭塞,降水较少,成为半干旱区(温带沙漠气候)。体现了自然带的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

初中历史_美国的诞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美国的诞生》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以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以及学生熟悉的图片导入(国旗)二、讲授新课: 列宁曾说过:现代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引入 第一篇章——乌云压城风雨来(战争背景) 1、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播放视频,引出五月花号以及陆续来到北美大陆的各国人,分析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2、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学生阅读课本并结合幻灯片,分析 3、英国压制北美经济发展 两幅漫画及材料,学生分析英国对北美经济发展持什么态度? 4、波士顿倾茶事件(直接原因) 第二篇章——风云新途展雄风(战争过程) (一)战争过程 1、开始:莱克星顿的枪声。 学生自学课本找出这一知识点,教师增加对此描述。并增加帕特里克亨利的演讲,让学生认识到,北美人民的反抗情绪以及争取自由独立的态度。 2、建军:大陆会议华盛顿(总司令

3、建国:《独立宣言》 观看视频,找出这份宣言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出示材料,分析这份宣言在当时的进步性。学生讨论。 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 出示战争初期美英两军的实力对比,学生回答。引出这次转折性的战役。 5、胜利: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二)战争胜利原因 展示图片,学生分组讨论,找全胜利原因 (三)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老师分析 第三篇章——新国新梦自由生(战争结果) 1、出示材料,学生思考,独立之后的美国面临哪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引出1787年宪法。 2、出示材料,从材料中分析宪法规定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 3、出示材料,分析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 第四篇章——流芳百世惠天下(走进华盛顿) 1、学生自由发言-你眼中的华盛顿是怎样的? 2、小组合作,为华盛顿写一篇颁奖词 3、纪念华盛顿的建筑有哪些? 三、小结: 四、课后练习:幻灯片展示

《四季》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四季》(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四季》(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在《四季》(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从以下 几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激发兴趣,促进学习动力。从学生喜欢的图片入手,引导学生从图中感受四季的美,产生好奇心和 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潜能,为 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和探究习惯奠定基础。课堂 上丰富的阅读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造积极的 读书氛围,培养学生乐意读书的习惯。在掌握字音 、字形,把课文读通顺、流利,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被 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联系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 发展。在美读课文,表演背诵时多留给学生自读 自悟的时间,多种朗读形式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体现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原则。注意体现 读书的层次性,读熟课文,读懂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 目的。然的热爱之情。 二、读中感悟,加强个性色彩。朗读是感悟的一种很好 的方式,同时也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但读要选 好时机,恰到好处。在学生生成情感的时候,带着感情

去读更有利于进入境界。因此在学生读文之前, 我先引导学生看四季图片,让学生们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把春天的美景和特点表达出来。这时再引导学 生读课文,体会文章语句的优美,读出“草芽尖尖”的 形象,感悟到“尖尖”一词所蕴涵的春季特点。 此时,我又做了范读,还加上了动作,在我的启发下, 学生的读法也各式各样,从而使学生得到情的激 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朗读也有了。 三、联系生活,重视积累运用。新课标强调:“要联系 生活教语文,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在学习了 第一节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引导学生说一说春 季中,除了草芽之外,还有哪些特点。这就把文 本引向了生活,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累积,有的说冬眠的 动物出来了,树发芽了,燕子飞回来了,花开了 …此时,春天的景物更充实了,更显出了生机勃勃。接着,我又问:“这么多动植物,想像一下谁会对 谁说些什么呢?”这样处理教材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语 言有机地结合起来,较好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 ,同时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课教学结束了,回想起来,有好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识字还不够实,对学生全面关注不够。组内 听课的老师反映在课堂上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课文内容。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第一节 美国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一节美国 一、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 面的概况。 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的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实例。 4、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5、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6、举例说明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二、本课目标 1、通过查找地图确认美国的领土构成及其地理位置。 2、会利用数字、图表等资料分析说明美国的民族、种族的构成。 3、在美国农业分布图上说出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并能综合分析每个农业带 的成因。 4、通过了解美国快速发展的经济,认识到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重 要作用,树立科教兴国的观念。 5、认识到其工业高度发达的背后,是对全球资源的大量消耗及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树立经济要与环境同步、协调发展的意识。 三、课前准备 1、上网或资料查询“移民”的含义;移民是指由于各种原因离开自己家乡迁移到其它国家去定居且加入该国国籍的人; 2、判断下列哪些情况属于移民:出国留学、到中国驻外使馆工作、出国旅游、在国外工作生活且拿到绿卡。 四、知识建构 知识点1、国土组成 探究一: 看世界政区图,你能说出西半球的两个分区及美国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吗? 答:西半球有两个分区:北美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美国共有50个州,除本土的48个州外,还包括北极圈附近的阿拉斯加州和太平洋上的夏威夷州。美国首都是华盛顿,它直辖于联邦政府的哥伦比亚特区。 知识点2、移民国家 探究二: 1、读“美国的人种构成”图等,说明美国的民族、种族的构成。 答:美国是一个人种非常复杂的国家,原有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他们属于黄色人种。后来又有从欧洲迁入的白种人、从非洲迁入的黑种人以及来自亚洲的黄种人。 2、为什么把美国称为移民国家? 答:自美国建国以来,从世界各地移居到美国的大约5000多万人。这些移民大部分来自欧洲,一部分来自美洲的其它国家以及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国家。大量的移民涌入美国,对其人口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西部广大地区的开发以及工业劳动力源源不

《美国的诞生》教学反思

《美国的诞生》教学反思 叶连青 一、反思教学过程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在很大程度上,教学的艺术在于使新问题的难度大到能激励思考,小到自然注意到的新奇因素能引起疑惑,能使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获得一些启发点,并从中产生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建议”。在杜威的这一个理念指导下,结合英特尔最新教学理念,本课所探讨的问题,也不是凭空而来,一是通过调查,收集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二是我提供的一些学习支架,如原始文字资料、图片、图表等,从中提出一些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分析。 我认为这节课最成功之处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式教学法,而且手段变化多样,教学设计能够依据《课程标准》,问题的设计有层次,有封闭式的内容问题也有开放性的单元问题,能够注意问题间的内在联系。教学设计能够体现问题化教学的基本特点。教学节奏控制得较好,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具体如下: 首先,采用新颖、具有震撼力的新课导入法:一开始上课我就让学生听美国国歌、看美国刚诞生时的国旗与现在的国旗作对比,找一找两者图案上有什么不同?美国国旗图案上的含义是什么?这样,给学生在视觉、听觉上一个冲击,创设了一种历史情境,一种氛围,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起学生探究美国国旗图案背后那段关于美国诞生的历史。 其次,在第一板块我采用男生PK女生擂台赛的形式,(题目见附录2)将这部分内容问题化。通过这种方式让男生、女生轮流自主提问,由对方勇敢解答,这样学生的参与面很大,学生在课堂上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转变为主动解疑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自己发现问题,以及经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第二板块我让刘东生同学以一个小老师的身份,讲解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包括开始的时间、开始的标志、建军、建国、转折、胜利、签约等重大问题都串讲了,这就突破了教材难点,刘东生同学充满激情的演讲赢得了同学们热

北美洲美国学案

K 第十二节 北美洲和美国学案 学习目标: 1、北美的位置和范围2、地形特征3、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4、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成因5、美国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6、主要农业带及农作物的分布,农业生产的特点。7、主要的矿产分布、工业区和工业城市。 【课前预习】 一 北美洲地理概况 读右图填写: 1、写出(图2)中标注字母的海洋、山河的名称 A 、 洋; B 、 洋; C 、 洋; D 、 山; E 、 山,K 山; F 、 河; G 、 湾; H 、 海 2、在图中标注: 60°W 90°W 120°W 30°N 90°W 3、北美主要包括 、 ,以及属于丹麦的 岛。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征: 如右图,北美的地形分为东中西三部分,西部为 区,形成 走向的高大山脉,与南美洲的安第斯 山共同组成了 山系,其形成原因为 。 中部为 区,地形平坦,称为 大平原,东部为 区,有美国的 山脉。 2、气候: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三带,(2)大陆中部以 气候为主。 3、河流与湖泊 北美洲河流水能资源丰富,有著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 五大湖:是世界最大淡水湖群,是由过去 作用形成的湖。 三、美 国 读右图:请在美国地图上填注: 邻国:加拿大、墨西哥 海洋:大西洋、太平洋、墨西哥湾 河流:密西西比河 城市:华盛顿、纽约、芝加哥、休斯顿、圣佛朗西斯科(旧金山)、洛杉矶 标出三大工业区位置 重要经纬线:30°N 、40°N 、80°W 、100°W 、120°W 1、国土组成 本土 州,1个特区,海外州有 州(冰山和北极熊)和 洲(热带海岛风光 ) A B C D F G E 太平洋 大西洋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美国的诞生导学案 新人教版(I)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美国的诞生导学案新人教版(I) 【学习目标】知道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记住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意义、1787年宪法。 理解美国独立战争是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会分析美国 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学习重点】一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二是美国诞生的过程。 【学习难点】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自主导学】: (阅读教材72页——77页,完成下列问题) 一、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 背景: 1、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 (1)美洲的主人。 (2)17世纪初,开始在北美沿岸开辟殖民地,一百多年后,殖民地达到 个。 (3)英属北美殖民地居民(除英国移民和土著居民印第安人,还有来自的其他国家的人,以及来的黑人奴隶)共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4 )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5)美利坚民族形成。 2、英国竭力北美经济的发展 (1)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作为他的和,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殖民地人民的情绪日益高涨。 (2)英国殖民者对北美人民的反抗采取政策,双方矛盾越来越尖锐 师生归纳: 独立战争的原因:英国的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 爆发:年4月,枪声。 建军:1775年,建立大陆军,任命为总司令 建国:年月日,大陆会议发表《》。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标志着的诞生。 转折:1777年,战役。

结束: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三、1787年宪法和联邦政府的成立 1、年,美国制定了宪法,宪法确定美国是一个制的国家,规定总统既 是,又是,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和 大权。 2、 _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四、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 1、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2、确定了比较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的发展。 3、对以后和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四、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既是一场战争,又是一次革命。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任务一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教师点拨: 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从这一方面看,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也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扫除了障碍,从这一方面看,美国独立战争又是一场 革命. 任务二:北美独立战争的过程和胜利 1、结合《独立宣言》内容的节选,分析这个文献的核心思想以及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2、运用你搜集到的资料来分析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启发学生联系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

Unit3 Is this your pencil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Unit3 Is this your pencil ? Story time教学反思 本课时是苏教版牛津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3 Is this your pencil ? Story time,本课主要围绕学习用品展开听、说、读、写等多种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掌握与学习生活贴近的物品名称;通过课堂上的情景操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与同伴进行简单的对话。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唱歌、游戏及小组自主活动等形式,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发言积极,并能有效地进行合作、讨论、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反思本课的课堂实际教学,1、通过课前让学生进行“Simon says”的游戏复习“stand up”和“sit down”,活跃课堂气氛。 2、通过教室里的实物提问“What’s this?”和“What’s that?”句型让学生复习旧知“window”和“door”,有助于下一步课堂教学活动的推进。 3、本课通过游戏、小组活动等课堂教学方式,能使学生扎实的把握新的词汇、语法和句型,在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4、“Is this / that your …?”句型为本课的重难点,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区分开来,我运教室里现有的物品位置的远近,并结合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this / that的区别,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让学生区别记忆。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在呈现story time版块时,完成图片排序的任务时应该放在学生通过掌握全文之后,在学生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再进行更进一步的巩固和练习;本课对于知识的运用拓展还不够,如何让生活走进英语课堂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北美与美国导学案

K 北美与美国(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读图找出北美洲的位置、范围、地形,并能判断气候类型 2、能准确描述北美洲的地形特征,能分析南亚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3、培养对地理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对地理科学实用性的认识 【课前磨刀】 一 地理概况 读右图填写: 1、写出图中标注字母的海洋、山河的名 称 A 、 洋; B 、洋; C 、洋; D 、山; E 、山,K 山; F 、河; G 、 湾; H 、海 2、北美主要包括、,以及属于丹麦的岛。 二·自然地理特征: 1、纵列分布的地形: (1)西部 区:受和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一系列 走向的山脉;地处板块交界处,多。 (2)中部 区:北部波状起伏,其成因与作用有关 ;南部主要是 作用形成 (3)东部区:包括 和 , 久经侵蚀。 2、深受地形影响的气候: 本区大部分地区属于带,大陆中部以气候为主。 填出北美洲的气候类型: A____________气候、 B____________气候 C____________气候、 D____________气候 E____________气候、 F____________气候 【合作探究一】结合北美地形特征,分析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合作探究二】 1、读北美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Array(1)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本区所占的范 围最广,为什么? (2)分析本区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 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东西较窄的原因: (3)试分析极地气候东低西高的原因: 【牛刀小试】 1、下面关于地形与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阿尔卑斯山脉大致呈东西向分布,有利于太平洋暖湿气流的流动,故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得以向内陆延伸 ②阿巴拉契亚山脉呈南北走向,使得山脉以东地区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 ③科迪勒拉山系呈南北走向,阻碍了太平洋暖湿气流的运行,致使北美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仅局限于大陆西岸的狭长地带 ④落基山脉高山区因地势高,气候类型具有独特高山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有关北美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俄罗斯一样,有大面积温带大陆性气候 B.与欧洲一样,有大面积温带海洋性气候 C.与亚洲一样,有大面积温带季风气候 D.与非洲一样,有大面积热带沙漠气候 3、冬季影响北美的灾害性天气是() A.寒潮 B.飓风 C.台风 D.暴雨 4、读图“世界某地区地形、降水和城市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美国的诞生教案 新人教版

美国的诞生 课题第12课美国的诞生课型新授班级九年级()班 教务处 审批 姓名时间: 课堂流程环节具体内容学法指 导 一 学习目标1.学啥 我知情 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简述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掌握独立战争的影响。 重点:独立战争的过程,认识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难点:探讨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加深对美国独立战争历史影响的认识、 请把关 键词标 出来 二自主学习 三展示交流20分钟2.温故 而知新 3.展示 我精彩 【探索新知】 一、背景 17世纪初开始,英国人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个殖民地。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作为它的和,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双方矛盾日益尖锐,殖民地人民组 织民兵准备武装斗争。 二、经过 1.开始:年4月,枪声。 2.建军:大陆会议决定组建军队,被任命为总司令。 3.建国: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国诞生。 4.转折:1777年,战役。 5.胜利: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三、结果 1.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国家。 2.规定总统既是,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 3.和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4.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四、意义 1.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政治体制。 2.有利于美国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阅读教 材 72-76 页完成 学案内 容 集思 广义, 展示团 队的魅

四 课堂 作业 4作业 当堂清 【合作探究】为什么说,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巩固训练】 1.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 A .来克星顿的枪声 B .《独立宣言》的发表 C .攻占巴士底狱 D .萨拉托加大捷 2.下面四幅图片,哪一幅是美国独立战争领导人( )。 3.白宫新闻秘书办公室2010年6月29日发布新闻公告,公布将赴中国上海出席2010年上海世博会美国独立日庆祝活动的总统代表团名单。与美国独立日有直接关系的历史文献是( )。 A .《独立宣言》 B .1787年宪法 C .《权利法案》 D .美英《巴黎和约》 4.(2010·江苏盐城)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大陆军、《独立宣言》、华盛顿”三个关键词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美国独立战争 C .法国大革命 D .美国南北战争 5.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是( )。 A .民族解放运动 B .民族独立运动 C .资产阶级革命 D .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中考链接 】 (2010·福建龙岩2) 6.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 力。 独立用八分钟时间完成然后用两分钟小组反馈

At the zoo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At the zoo教学反思 红旗区北街小学付明珍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册U3 At the zoo.的第二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能听说认读单词tall, short, fat, thin及句子Look at ……,It’s……并且能够在Look at ……,It’s……句式中灵活运用本科所学形容词。 英语新课标的要求: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四: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紧密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再整合我的小课题研究《小学英语语感培养策略探索》,我是这样设计本节课的:一、导入。我先让学生欣赏歌曲At the zoo. 渲染气氛,又用幻灯片迅速闪现很多动物图片,用句型What’s this?发问,学生用It’s a……回答,为新课作了铺垫。这一部分是紧扣小课题“创设听说环境、增强语感”而设计的。 二、新授。这一部分我采用真实情景出示一对反义词tall,short,

用说反话、快速反应游戏操练单词,用句型Look at that……。It’s……。既操练单词又操练句子。再用图片出示胖瘦两只猴子,引出fat,thin.然后利用课本上的let’s do,的韵律,如:Be fat.be fat.be fat,fat,fat.加上肢体动作,操练四个新授单词。 二、巩固。我采用Introduce my family的形式操练,如:Look at my father. He is tall.加强语言练习。我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把所学单词及句子表达出来,能够活学活用。这也正符合“语感的培养要加强口语交际的训练”的观点。 这节课成功的完成了教学目标的任务,达到了培养学生语感的目标,充分证实了我的小课题研究的方向方法的正确性,也达到了新课标“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的要求。 但毕竟本人年纪轻,经验浅。本课设计还有许多欠缺之处,如: 一、本课作为优质课来讲,缺乏一条贯穿课程始末的主线。 二、教授单词时若结合音标教学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 三、操练形式单一。总是看图片同桌操练。若让高矮胖瘦四个学生站立台前,其他学生用所学句式和词汇进行操练效果可能会更好。 四、最后的语用部分若设计成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动物玩具,既可达到语用操练目的,又回归了课本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