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第四章模拟试卷B及答案

物理化学第四章模拟试卷B及答案
物理化学第四章模拟试卷B及答案

物理化学第四章模拟试卷B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 ( 共10题 20分 )

1. 2 分

已知水在正常冰点时的摩尔熔化焓Δfus H m

$=6025 J ?mol -1,某水溶液的凝固点为258.15 K ,该溶液的浓度x B 为: ( )

(A) 0.8571 (B) 0.1429

(C) 0.9353 (D) 0.0647

2. 2 分

根据理想稀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化学势公式: μB = μB *(T ,p ) + RT ln x B , μA = μA *(T ,p ) + RT ln x A

下面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μA *(T ,p ) 是纯溶剂在所处 T , p 时的化学势

(B) μB *(T ,p ) 是 x B = 1,且仍服从亨利定律的假想状态的化学势,而不是纯溶质的化学势

(C) 当溶质的浓度用不同方法(如 x B , m B , c B )表示时,μB *(T ,p )不同,但μB 不变

(D) μA *(T ,p ) 只与 T , p 及溶剂的性质有关, μB *(T ,p ) 只与 T , p 及溶质的性质有关

3. 2 分

下述说法哪一个正确? 某物质在临界点的性质: ( )

(A) 与外界温度有关 (B) 与外界压力有关

(C) 与外界物质有关 (D) 是该物质本身特性

4. 2 分

在温度 T 时,纯液体 A 的饱和蒸气压为 p A *,化学势为μA *,并且已知在p ?压力下的凝

固点为 T f *,当 A 中溶入少量与 A 不形成固态溶液的溶质而形成为稀溶液时,上述三物理量分别为 p A ,μ A ,T f ,则 ( )

(A) p A *< p A , μA *<μA , T f * < T f

(B) p A *> p A , μA *<μA , T f * < T f

(C) p A *< p A , μA *<μA , T f * > T f

(D) p A *> p A , μA *>μA , T f * > T f

5. 2 分

对正规溶液和无热溶液特性的描述,下述哪一种是错误的: ( )

(A) 正: H E >> TS E 无:H E << TS E

(B) 正: S E = 0 无:H E = 0

(C) 正: G E = H E 无:G E = -TS E

(D) 正: G E = -TS E 无:G E = H E

6. 2 分 恒温、恒压下,形成理想溶液混合物时:mix ΔV 0; mix ΔH 0; mix ΔU 0; mix ΔS 0。(填 > ,< , =)

7. 2 分

盐碱地的农作物长势不良,甚至枯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 )

(A) 天气太热 (B) 很少下雨

(C) 肥料不足 (D) 水分从植物向土壤倒流

8. 2 分

根据下图所示,在逸度组成图中当溶液组成为x 1时,下面诸表示式中错误的是:

( )

(A) mc = f B *x B (B) md = f B *a B x

(C) ms mh / =A x γ (D) me = k x a B x

9. 2 分

在定温下,物质A 和B 组成两组分溶液,当A 和B 的物质的量之比由1∶3变为3∶1时,A 的蒸气压增加了3倍,这种溶液在此浓度范围内一定不服从

( )

(A) 亨利定律

(B) 拉乌尔定律

(C) 柯诺瓦洛夫第二规则,(?ln p /?y )≈(y -x )/[y (1-y )]

(D) 吉布斯-杜亥姆公式

*. 2 分

氯仿 (1) 和丙酮 (2) 形成非理想液体混合物,在T 时,测得总蒸气压为29 398 Pa ,蒸气中丙酮的物质的量分数y 2= 0.818 ,而该温度下纯氯仿的饱和蒸气压为29 571 Pa ,则在溶液中氯仿的活度a 1为: ( )

(A) 0.500 (B) 0.823

(C) 0.181 (D) 0.813

二、填空题 ( 共 9题 18分 )

11. 2 分

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势若表示成 μB =μB *(T ,p ) + RT ln a B ,其中a B =γB c B /c B

$;其标准态是 _________ 。

12. 2 分

选择“>”、“<”、“=”中的一个填入下列空格: 苯和甲苯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混合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其Δmix H _____ 0 , Δmix S ____ 0。

13. 2 分

液体A 和B 可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在外压为101 325 Pa 时,该混合物于温度T 沸腾,该温度下p *A 为40 kPa ,p *

B 为120 kPa, 则在此平衡状态下,液相组成为x B = ; x A = 。

14. 2 分

298 K 时,A 和B 两种气体,分别在某一溶剂中溶解达平衡时相应的亨利系数分别为k A 和k B 。且已知k A >k B , 当A 和B 同时溶解在该溶剂中达平衡时,发现A 和B 的平衡分压相同。则溶液中二者的浓度c A c B 。

15. 2 分

形成正偏差的溶液,异种分子间的引力 同类分子间的引力,使分子逸出液面倾向 ,实际蒸气压 拉乌尔定律计算值,且mix ?H 0 , mix ?V 0。

16. 2 分

稀溶液中溶剂A 的化学势表达式为: , 其中第一项的化学势*A μ的物理意义是: 。

17. 2 分

1kg 水中分别加入相同数量(0.01mol)的溶质:葡萄糖, NaCl, CaCl 2和乙醇溶液。相应的沸点为T b (水),T b (糖),T b (NaCl) , T b (CaCl 2) , T b (乙)。试将其沸点的次序由高到低排列: 。

18. 2 分

298 K 时,纯碘(I 2,固)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01 32 mol·dm -3,今以1 mol·dm -3浓度的I 2的水溶液为参考态,并假设此溶液中I 2遵守亨利定律,则在此参考态时I 2的摩尔生成Gibbs 自由能为____________。

19. 2 分

某二组分溶液中组分A 和B 对Raoult 定律均产生负偏差。则活度系数A γ 0; B γ 0; 其超额Gibbs 自由能G E 0。(填>,=,<)

三、计算题 ( 共 5题 40分 )

20. 10 分

已知299 K 时,铊汞齐(组成:0.020 06 kg 汞+0.011 30 kg 铊)的平衡蒸气压为0.127 989 Pa 。相同温度下纯汞的蒸气压为0.267 978 Pa,取纯汞为标准态。计算:

(1) 该汞齐中汞的活度与活度系数;

(2) 该汞齐中汞的化学势与纯汞化学势之差。

21. 10 分

在温度T 时,有两个由A 和B 组成的理想液态混合物。第一个含1.00 mol A 和3.00 mol 的B, 在该温度下,气液平衡时的总蒸气压为101 325 Pa ,第二个含2.00 mol A 和2.00 mol B ,相应的平衡总蒸气压大于101 325 Pa ,当加6.00 mol 组分C 进入溶液2后,总压降到101 325 Pa 。已知纯C 在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为81 060 Pa ,试计算纯A 和纯B 在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

22. 10 分

液体A 和B 形成理想溶液。现有一含A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4的蒸气相,放在一个带

活塞的气缸内,恒温下将蒸气慢慢压缩。已知p *A 和p B *分别为0.4?101.325 kPa 和

1.2?101.325 kPa ,请计算:

(1) 当液体开始凝聚出来时的蒸气总压;

(2) 该溶液在正常沸点T b 时的组成。

23. 5 分

298 K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173 Pa ,某水溶液上水蒸气平衡压力为 2733 Pa ,若选298 K 下与133.1 Pa 水蒸气达平衡时的假想纯水为标准态,试求该溶液中水的活度;若选用同温度下纯水的真实状态为标准态,该溶液中水的活度又为多少?

24. 5 分

将0.0122 kg 苯甲酸溶于0.1 kg 乙醇中,乙醇溶液沸点升高1.13 K,将0.0122 kg 苯甲酸溶于0.1 kg 苯中,苯液沸点升高1.36 K 。计算苯甲酸在两种溶剂中的摩尔质量并估计分子状态。已知乙醇和苯的沸点升高常数分别为1.20和2.62 K ?mol -1?kg , C ,H ,O 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2,1,16。

四、问答题 ( 共 3题 20分 )

25. 10 分

二组分溶液中组分(1)在25°C 时平衡蒸气压与浓度的关系如下

p 1=66 650x 1(1+x 22) Pa

(1)计算25°C 时,拉乌尔定律常数*1p 和亨利常数k 1 ;

(2)计算25°C 时,x 1=0.50的溶剂中组分(1)的活度。分别以拉乌尔定律的纯溶剂和以亨利定律的纯溶质为标准态;

(3)已知纯组分2在25°C 的平衡蒸气压为79.992 kPa 。二组分溶液在x 2=0.50时的总蒸气压为169.983 kPa 。计算组分2的活度。

26. 5 分

请写出稀溶液中溶质采用不同浓度时相应的亨利常数k x ,k m ,k c ,k w 之间的关系。

27. 5 分

请给出下列公式使用条件:

(1)mix B B

B ln S R n x ?=-∑

(2)A A,m ln /x pV RT -=

(3)B γ=p B /(p B *x B ) (4)()()A

A B B ln ln ln ln T T p x p x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 共10题 20分 )

1. 2 分

[答] (B) ln x O H 2=(Δf H m $

/R )(1/ T f *-1/T f )

=(6025 J·mol -1/8.314 J·K -1·mol -1)(1/273.15 K-1/258.15 K)

= -0.1542

x O H 2= 0.8571 x B = 0.1429

2. 2 分

[答] (D)

因为 *B μ(T ,p ) =B μ$(T ) + RT ln(k B /p $) 亨利常数 k B 与溶质和

溶剂的性质都有关,所以*B μ(T ,p ) 也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3. 2 分

[答] (D) (2分)

4. 2 分

[答] (D)

5. 2 分

[答] (D)

正规溶液定义: S E = 0 或 H E >> TS E 则 G E = H E

无热溶液定义: H E = 0 或 TS E >> H E 则 G E = -TS E

6. 2 分

[答] = ; = ;=;> (2分)

7. 2 分

[答] (D)

当土壤内含盐量超过植物液体时,产生反渗透,使水从植物内流向土壤,致使植 物枯萎。

8. 2 分

[答] (D) me = k x x B

9. 2 分

[答] (C)

*. 2 分

[答] (C)

a 1= p 1/*1p = 0.181

二、填空题 ( 共 9题 18分 )

11. 2 分

[答] 标准态 c B → 1 γB → 1 (2分)

12. 2 分

[答] Δmi x H = 0

Δmi x S > 0

13. 2 分

[答] p =p *A +(p *B - p *

A )x B

101 325=40 000+(120 000-40 000)x B

x B =0.767 (1分)

x A =0.233 (1分)

14. 2 分

[答] c A

因为p A =p B k A c A =k B c B , 又 k A >k B

所以c A

15. 2 分

[答] 小于;增加;大于;大于;大于 (2分)

16. 2 分

γ x (Cd)=a Cd / x Cd =0.9589/0.8=1.1986 (1分)

(2) ln a Cd =[Δ fus H m (Cd)/R ](1/T f *-1/T f )

T f =980 K (4分)

17. 2 分

[答] )()()()NaCl ()CaCl (b b b b 2b 乙水糖T T T T T >>>> (2分)

18. 2 分

[答] 16 427 J·mol -1

在饱和液中: μ(I 2,s)=μ(I 2,sln)=μ?

(T ,p )+RT ln(c /c ?)

Δf G m =Δμ=RT ln(c /c ?)

=(8.314 J·K -1·mol -1)(298 K)ln(1mol·dm -3/0.00132 mol·dm -3)

=16 427 J·mol -1 (2分)

19. 2 分

[答] (1) < (2) < (3) < (2分)

三、计算题 ( 共 5题 40分 )

20. 10 分

[答] (C) (2分)

总p =p *A x A +p *B x B ------------- (1) p A = 总p y A ------------- (2)

联立(1)、(2) 得: y A = 2/3

21. 10 分

[答]

C C B B A A x p x p x p p ***++= (1)

**+=B A 4341325101p p (2)06081535151325101B A ?++=**p p

联立(1),(2)式解得

Pa 5.19291A =*p (5分)

Pa 5.92770B =*p (5分)

22. 10 分

[答] (1) 液相刚凝聚时,呈现两相平衡

)1(A B A A B A x p x p p p p -+=+=*

*

A A

B A B kPa 325.101)2.14.0(kPa 325.1012.1)(x x p p p ??-+?=-+=*** (1) (3分) p x p y /A A A *

=

A A

kPa 325.1018.0kPa 325.1012.1kPa 325.1014.04.0x x ??-???=

6667.0A =x (2) (3分)

(2) (2)代(1)得 kPa 55.67=p (2) (2) 正常沸点时

kPa 325.101=p (3)

将(3)代(1)得

75.0,25.0B A ==x x (4分)

23. 5 分

[答] (1) a 2H O = p /(*)p '= 2733 Pa/133.1 Pa = 20.5 (2.5分)

(2) a 2H O = p /p *= 2733 Pa/3173 Pa = 0.861 (2.5分)

24. 5 分

[答] ΔT b =K b m =K b (m B /M B )(1/m A )

在乙醇中:M B =[K b ,乙/ΔT b ](m B /m A )

=0.129 kg·mol -1 (2分) M (C 6H 5COOH)=0.122 kg·mol -1 (1分) 在苯中: M B =0.235 kg·mol -1 (1分)

从以上计算可见: 苯甲酸在乙醇中以单分子存在,在苯中以双分子缔合存在。 (1分)

四、问答题 ( 共 3题 20分 )

25. 10 分

[答] (1)

Pa

65066/lim 1101121==→→*x p p x x (2分)

Pa 300133/lim 1110121==→→x p k x x (2分) (2)625.0)1(*/2211R 1=+==x x p p a (2分)

3125.0300133)1(65066/22111H 1

=+==x x k p a (2分)

(3)604.1/)(/21222=-==**p p p p p a 总 (2分)

26. 5 分

[答]

B B

B B B

x m c w

m c

p k x k k k w

m c

====

$$(1)(3分)

B

B

A

B

A

A

B

B

w

M

M

c

M

M

m

x=

=

=

ρ

B

B

A

B

A

B

A

B

B

)

(

)

(

)

(w

M

M

k

c

M

k

m

M

k

x

k

p

x

x

x

x

=

=

=

=

ρ(2)(3分)对照(1)和(2)得:

w

c

m

x

k

M

M

k

M

k

M

k

A

B

A

A

1

=

=

=

ρ

(4分)

27. 5 分

[答] (1)理想溶液等温混合过程,理想气体等温混合,且混合前每种气体单独存在时的压力与混合后的总压力都相等。

(2)理想溶液(视体积不随压力变化)。

(3)溶液中的溶剂,其蒸气为理想气体,且符合Raoult定律。

(4)二组分溶液,等温过程,总压恒定,蒸气为理想气体。(5分)

最新物理化学第七章课后答案完整版

第七章电化学 7.1用铂电极电解溶液。通过的电流为20 A,经过15 min后,问:(1)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2) 在的27 ?C,100 kPa下的? 解:电极反应为 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为 因此: 7.2在电路中串联着两个电量计,一为氢电量计,另一为银电量计。当电路中通电1 h后,在氢电量计中收集到19 ?C、99.19 kPa的;在银电量计中沉积。用两个电量计的数据计算电路中通过的电流为多少。 解:两个电量计的阴极反应分别为 电量计中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为 对银电量计

对氢电量计 7.3用银电极电解溶液。通电一定时间后,测知在阴极上析出的,并知阴极区溶液中的总量减少了。求溶液中的和。 解: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显然阴极区溶液中的总量的改变等于阴极析出银的量与从阳极迁移来的银的量之差: 7.4用银电极电解水溶液。电解前每溶液中含。阳极溶解下来的银与溶液中的反应生成,其反应可表示 为 总反应为 通电一定时间后,测得银电量计中沉积了,并测知阳极区溶液重,其中含。试计算溶液中的和。 解:先计算是方便的。注意到电解前后阳极区中水的量不变,量的改变为

该量由两部分组成(1)与阳极溶解的生成,(2)从阴极迁移到阳极 7.5用铜电极电解水溶液。电解前每溶液中含。通电一定时间后,测得银电量计中析出,并测知阳极区溶液重,其中含 。试计算溶液中的和。 解:同7.4。电解前后量的改变 从铜电极溶解的的量为 从阳极区迁移出去的的量为 因此,

7.6在一个细管中,于的溶液的上面放入的溶液,使它们之间有一个明显的界面。令的电流直上而下通过该管,界面不断向下移动,并且一直是很清晰的。以后,界面在管内向下移动的距离相当于的溶液在管中所占的长度。计算在实验温度25 ?C下,溶液中的和。 解:此为用界面移动法测量离子迁移数 7.7已知25 ?C时溶液的电导率为。一电导池中充以此溶液,在25 ?C时测得其电阻为。在同一电导池中装入同样体积的质量浓度为的溶液,测得电阻为。计算(1)电导池系数;(2)溶液的电导率;(3)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解:(1)电导池系数为 (2)溶液的电导率 (3)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物理化学第二章习题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习题 一、选择题 1.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出发,分别经(1) 等温压缩,(2) 绝热压缩到具有相同压力的终态,以H1,H2分别表示两个终态的焓值,则有:( ) (A) H1> H2(B) H1= H2 (C) H1< H2(D) 无法比较 2. 下列的过程可应用公式ΔH=Q进行计算的是:( ) (A) 不做非体积功,终态压力相同但中间压力有变化的过程 (B) 不做非体积功,一直保持体积不变的过程 (C) 273.15 K,pθ下液态水结成冰的过程 (D) 恒容下加热实际气体 3. 非理想气体进行绝热自由膨胀时,下述答案中哪一个错误?() (A) Q=0 (B) W=0 (C) ΔU=0 (D) ΔH=0 4. 已知:Zn(s)+(1/2)O2??→ZnO Δr H m=351.5 kJ·mol-1 Hg(l)+(1/2)O2??→HgO Δr H m= 90.8 kJ·mol-1 因此Zn+HgO??→ZnO+Hg 的Δr H m是:( ) (A) 442.2 kJ·mol-1(B) 260.7 kJ·mol-1 (C) -62.3 kJ·mol-1(D) -442.2 kJ·mol-1 5. 在一个密闭绝热的房间里放置一台电冰箱,将冰箱门打开,并接通电源使其工作,过一段时间之后,室内的平均气温将如何变化? ( ) (A) 升高(B) 降低 (C) 不变(D) 不一定 6. 对于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有下述四种理解: (1) 状态一定,热力学能也一定 (2) 对应于某一状态的热力学能是可以直接测定的 (3) 对应于某一状态,热力学能只有一个数值,不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值 (4) 状态改变时,热力学能一定跟着改变 其中正确的是:( ) (A) (1),(2) (B) (3),(4) (C) (2),(4) (D) (1),(3) 7. 按下列路线循环一周,哪种情况是系统对环境做功:( ) 8. 在一定T,p下,汽化焓Δvap H,熔化焓Δfus H和升华焓Δsub H的关系为:( ) (A) Δsub H>Δvap H(B) Δsub H>Δfus H (C) Δsub H=Δvap H+Δfus H(D) Δvap H>Δsub H 上述各式中,哪一个错误?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1)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1)

《物理化学》上册期末试卷本卷共 8 页第1页 《物理化学》上册期末试卷本卷共 8 页第2页 化学专业《物理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1)(时间120分钟) 一、单 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对于内能是体系状态的单值函数概念,错误理解是( ) A 体系处于一定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内能 B 对应于某一状态,内能只能有一数值不能有两个以上的数值 C 状态发生变化,内能也一定跟着变化 D 对应于一个内能值,可以有多个状态 2、在一个绝热刚瓶中,发生一个放热的分子数增加的化学反应,那么( ) A Q > 0,W > 0,?U > 0 B Q = 0,W = 0,?U < 0 C Q = 0,W = 0,?U = 0 D Q < 0,W > 0,?U < 0 3、一种实际气体,其状态方程为PVm=RT+αP (α<0),该气体经节流膨胀后,温度将( ) A 、升高 B 、下降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4、在隔离体系中发生一个自发过程,则ΔG 应为( ) A. ΔG < 0 B. ΔG > 0 C. ΔG =0 D. 不能确定 5、理想气体在绝热条件下,在恒外压下被压缩到终态,则体系与环境的熵变( ) A 、ΔS 体>0 ΔS 环>0 B 、ΔS 体<0 ΔS 环<0 C 、ΔS 体>0 ΔS 环<0 D 、ΔS 体>0 ΔS 环=0 6、下面哪组热力学性质的配分函数表达式与体系中粒子的可别与否 无关( ) (A ). S 、G 、F 、C V (B) U 、H 、P 、C V (C) G 、F 、H 、U (D) S 、U 、H 、G 7、在N 个独立可别粒子组成体系中,最可几分布的微观状态数t m 与配分函数q 之间的关系为 ( ) (A) t m = 1/N ! ·q N (B) t m = 1/N ! ·q N ·e U /kT (C) t m = q N ·e U /kT (D) t m = N ! q N ·e U /kT 8、挥发性溶质溶于溶剂形成的稀溶液,溶液的沸点会( )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 D 、可能升高或降低 9、盐碱地的农作物长势不良,甚至枯萎,其主要原因是( ) A 、天气太热 B 、很少下雨 C 、水分倒流 D 、肥料不足 10、在恒温密封容器中有A 、B 两杯稀盐水溶液,盐的浓度分别为c A 和c B (c A > c B ),放置足够长的时间后( ) (A) A 杯盐的浓度降低,B 杯盐的浓度增加 ; (B) A 杯液体量减少,B 杯液体量增加 ; (C) A 杯盐的浓度增加,B 杯盐的浓度降低 ; (D) A 、B 两杯中盐的浓度会同时增大 。 11、298K 、101.325kPa 下,将50ml 与100ml 浓度均为1mol·dm -3 萘的苯溶液混合,混合液的化学势μ为:( ) (A) μ = μ1 + μ2 ; (B) μ = μ1 + 2μ2 ; (C) μ = μ1 = μ2 ; (D) μ = ?μ1 + ?μ2 。 12、硫酸与水可组成三种化合物:H 2SO 4·H 2O (s )、H 2SO 4·2H 2O (s )、H 2SO 4·4H 2O (s ),在P θ 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共存的化合物最多有几种(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13、A 与B 可以构成2种稳定化合物与1种不稳定化合物,那么A 与B 的体系 可以形成几种低共熔混合物( ) A 、5种 B 、4种 C 、3种 D 、2种 14、对反应CO(g)+H 2O(g)=H 2(g)+CO 2(g) ( ) (A) K p $=1 (B) K p $=K c (C) K p $>K c (D) K p $ <K c 15、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 PCl 5(g)在某种条件下的解离度为α,改变下列条件, 何者可使α增大?( )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得 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核人 学院: 年级/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最新物理化学模拟试卷1

《物理化学》(本)模拟试卷1 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3分,共 30分) 1、一封闭系统从A态出发,经一循环过程后回到A态,则下列何者为0() A.Q B.W C.Q+W D.Q-W 2、一定温度和压力的乙醇溶液中,若使乙醇的偏摩尔体积的变化dV>0,此时水的偏摩尔体积的变化() A.>0 B.=0 C.<0 D.不能确定 3、在1000K时,反应Fe(s)+CO2(g)=FeO(s)+CO(g)的Kp=1.84,若气相中CO2含量大于65%,则() A.铁将不被氧化 B.铁将不被氧化 C.反应是可逆平衡 D.无法判断 4、下面何者的运动属电解质的导电机制() A.电子 B.离子 C.原子 D.电子和离子 5、电解质溶液在稀释过程中() A.电导率增加 B.摩尔导电率减少 C.摩尔电导率增加 D.电导率减少 6、产生浓差极化的原因() A.电极附近和溶液内部电解质浓度的改变 B.两个半电池中溶液浓度不同 C.电池的可逆性 D.测量时温度的变化 7、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相同点() A.热力学稳定系统 B.热力学不稳定系 C.动力学稳定系统 D.动力学不稳定系统 8、电渗现象表明() A.胶体粒子是电中性 B.分散介质是电中性 C.胶体粒子是带电的 D.分散介质也是带电的

9、下列性质中大分子溶液不具备的是() A.系统具有很大的相界面 B.扩散慢 C.不能透过半透膜 D.具有丁达尔效应 10、与大分子化合物的黏均分子量有定量关系的是() A.相对粘度 B.增比粘度 C.比浓粘度 D.特性粘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 20分) 1、对有纯态凝聚相参加的理想气体反应,平衡压力商中只出现(),而与()无关。但对有固熔体或溶液参加的反应,压力商中则不仅出现气体相组分的压力,还出现()。 2、影响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主要因素是()、(),而不是()。 3、反应C(S)+H2O(g)=CO(g)+H2(g),在673K、pθ下达到平衡,已知△Hm=133.5Kj/mol,问下列条件变化时,对平衡有何影响? (1)增加温度() (2)增加水蒸气的分压() (3)增加总压() (4)通入氮气()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 20分) 1、实际气体在恒温膨胀时所做的功等于所吸收的热() 2、从同一始态经不同的过程到达同一终态,则Q和W的值一般不同,Q+W的值一般也不同。() 3、自然界发生的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 4、吉布斯能减小的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 5、对于纯组分,化学势等于其摩尔吉布斯能。() 6、标准平衡常数的数值不仅与方程式的写法有关,而且还与标准态的选择有关。() 7、对于二元互溶体系,通过精馏方法总可以得到两个纯组分。() 8、二元体系中,若A组分对拉乌尔定律产生正偏差,那么B组分必定对拉乌尔定律产生负偏差。() 9、在简单低共熔物的相图中,三相线上的任何一个体系点的液相组成都相同。

《简明物理化学》第二章答案

1. 2mol 298K ,5dm 3的He(g),经过下列可逆变化: (1) 等温压缩到体积为原来的一半; (2) 再等容冷却到初始的压力。 求此过程的Q W U H S ???、、、和。已知=),(,g He C m p ?K -1?mol -1。 解:体系变化过程可表示为 W=W 1+W 2=nRTln 1 2V V +0=2××298×=-3435(J) Q=Q 1+Q 2=W 1+ΔU 2=-3435+n m v C ,ΔT=-3435+n m v C ,(298-298/2) ; =-3435+(-3716)=-7151(J) ΔU=ΔU 1+ΔU 2=ΔU 2=-3716(J) 2. ΔS=ΔS 1+ΔS 2=nRln 12V V +? 21,T T m v T dT nC =2××+2××1-?K J 理想气体从40℃冷却到20℃, 同时体积从250dm 3 变化到50dm 3。已知该气体的m p C ,=?K -1?mol -1,求S ?。 解:假设体系发生如下两个可逆变化过程 250dm 3 等温 50dm 3 等容 50dm 3 40℃ ΔS 1 40℃ ΔS 2 20℃ ΔS=ΔS 1+ΔS 2=nRln 12V V +? 21,T T m v T dT nC =10Rln 250 50 +10×4015.2732015.273++ =(1-?K J ) 》 3. 2mol 某理想气体(m p C ,= J ?K -1?mol -1)在绝热条件下由,膨胀到,求该过程的 Q W U H S ???、、、和。 解: 绝热 膨胀 ∵m p C ,=11--??mol K J ∴ m v C ,=1 -?K J 且Q=0 ΔU= ? 2 1 ,T T m v dT nC =2×× W=-ΔU=2930(J) 等温压缩 等容冷却

物化(上)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一、概念题(20分,每空格1分) 1. 试写出范德华方程 ,其中a 的存在使压缩因子Z 。(减小,增大) 2. 公式p Q H =?的适用条件是 。 3. 金刚石的标准摩尔燃烧焓等于石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 对、错) 4. 恒容热V Q 与 恒压热p Q 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 5. 试写出理想气体的任何一个绝热可逆过程方程。 6. 可逆热机的工作介质也可以是液态水。 (对,错) 7. 工业上利用焦耳-汤姆逊效应实现致冷,是在0>JT μ的区域将高温气体通过节流装置。 ( 对、错) 8.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说法是 。 9. 克-克方程 V T H T p ??=d d 的适用条件是 。 10. 多组分系统中组分i 的偏摩尔体积的定义式是 。 11. 石灰石按下式分解并达到平衡:)g (CO O(s)C )s (CO C 2a 3a +=。系统的自由度 f = 。 12. 试写出理想气体混合物中组分i 的化学势的表达式: 。 13. 以逸度表示的相平衡条件是: 。 14. 多组分系统的广延性质X 与各组分偏摩尔量i X 之间的关系为 。 15. 恒沸混合物并不是具有确定组成的化合物,当条件变化时恒沸点也会发生变化。 (对,错) 16. 理想稀溶液中的溶剂服从 。(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 17. 对于理想气体化学反应,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p K 只决定于反应本性和温度。 (对、错) 18. 对于理想气体化学反应∑=B B B 0ν,其∑??? ?????=∑B B B eq B νn p K K n p 。可见,若将乙苯脱氢苯 乙烯的反应(g)H (g)H C H C (g)H C H C 232565256+=视为理想气体反应,则在原料气中掺

物理化学模拟试卷

物理化学模拟试卷 物理化学模拟试卷一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其中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 1.在一定温度、压力下,pV = nRT,( ?U/?V ) = 0的气体为理想气体。 ( ) 2.H2O(l,100℃,101325 Pa) → H2O(g,100℃,101325 Pa)的ΔG<0。 ( ) 3.若一个过程是可逆过程,则该过程的每一步都是可逆过程。 ( ) 4.CO2的标准生成焓就是同温同压下,石墨的标准燃烧热。( ) 5.Ag|AgNO3(m')||AgNO3(m")|Ag浓差电池,m较小的一端为负极。 ( ) 6.1mol理想气体,在273K,从p定温可逆膨胀到0.1p,该过程的ΔG 为?5226 J。( ) 7.已知298K时,反应N2O4 (g) ═ 2NO2 (g)的K为0.1132,今在定温且N2O4 (g)及NO2(g)的分压各为101325 Pa时反应向右进行。 ( ) 8.定温、定压下,ΔG>0的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 ) 9.虽然Q p=ΔH,Q v=ΔU,但Q p、Q v不是状态函数。 ( ) 10.定温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增大时,其摩尔电导率总是减小的。 ( ) 11.溶胶是多组分多相体系。 ( ) 12.比表面Gibbs自由能和表面张力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 ) 13.表面活性物质是指那些加入到溶液中,可以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 ) 14.溶胶和真溶液是均相体系。 ( ) 15.若天空中的水滴要起变化,一定是较大水滴进行蒸发,水汽凝结在小水滴上,使大小不等的小水滴相等。 ( )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一个正确答案,请把它的序号填在括号中,每小题2分) 1.298K及101325Pa条件下,1mol过冷水蒸气变成1mol的液态水则ΔG。 A. ΔG < 0 B.ΔG > 0 C.ΔG = 0 D.不一定 2.某体系经历一个不可逆循环后,下列关系式中不能成立的是。 A. Q = 0 B. ΔC p= 0 C. ΔU = 0 D. ΔH = 0 3.当某溶质溶于某溶剂形成浓度一定的溶液时,若采用不同的浓度表示方法,则下列描述溶质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活度数据相同 B. 浓度数据相同 C. 化学势相同 D. 前三个都相同 4.下列体系的状态性质中,不是强度性质的是。 A. G B. U m C. P D.σ 5.理想气体在绝热可逆膨胀过程中。

物理化学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练习题 一、判断题(说法正确否): 1.自然界发生的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 2.不可逆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 3.熵增加的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 4.绝热可逆过程的?S = 0,绝热不可逆膨胀过程的?S > 0,绝热不可逆压缩过程的?S < 0。 5.为了计算绝热不可逆过程的熵变,可以在始末态之间设计一条绝热可逆途径来计算。 6.由于系统经循环过程后回到始态,?S = 0,所以一定是一个可逆循环过程。 7.平衡态熵最大。 8.在任意一可逆过程中?S = 0,不可逆过程中?S > 0。 9.理想气体经等温膨胀后,由于?U = 0,所以吸的热全部转化为功,这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矛盾吗? 10.自发过程的熵变?S > 0。 11.相变过程的熵变可由 T H S ?= ?计算。 12.当系统向环境传热时(Q < 0),系统的熵一定减少。 13.一切物质蒸发时,摩尔熵都增大。 14.冰在0℃,p 下转变为液态水,其熵变 T H S ?= ?>0,所以该过程为自发过程。 15.自发过程的方向就是系统混乱度增加的方向。 16.吉布斯函数减小的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 17.在等温、等压下,吉布斯函数变化大于零的化学变化都不能进行。 18.系统由V 1膨胀到V 2,其中经过可逆途径时做的功最多。 19.过冷水结冰的过程是在恒温、恒压、不做其他功的条件下进行的,由基本方程可得?G = 0。 20.理想气体等温自由膨胀时,对环境没有做功,所以 -p d V = 0,此过程温度不变,?U = 0,代入热力学基本方程d U = T d S - p d V ,因而可得d S = 0,为恒熵过程。 21.是非题: ⑴“某体系处于不同的状态,可以具有相同的熵值”,此话对否? ⑵“体系状态变化了,所有的状态函数都要变化”,此话对否? ⑶ 绝热可逆线与绝热不可逆线能否有两个交点? ⑷ 自然界可否存在温度降低,熵值增加的过程?举一例。 ⑸ 1mol 理想气体进行绝热自由膨胀,体积由V 1变到V 2,能否用公式: ???? ??=?12 ln V V R S 计算该过程的熵变? 22.在100℃、p 时,1mol 水与100℃的大热源接触,使其向真空容器中蒸发成 100℃、p 的水蒸气,试计算此过程的?S 、?S (环)。 23. ? ??? ??=?12ln V V R S 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24.指出下列各过程中,物系的?U 、?H 、?S 、?A 、?G 中何者为零? ⑴ 理想气体自由膨胀过程; ⑵ 实际气体节流膨胀过程; ⑶ 理想气体由(p 1,T 1)状态绝热可逆变化到(p 2,T 2)状态; ⑷ H 2和Cl 2在刚性绝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HCl ; ⑸ 0℃、p 时,水结成冰的相变过程; ⑹ 理想气体卡诺循环。 25.a mol A 与b mol B 的理想气体,分别处于(T ,V ,p A )与(T ,V ,p B )的状态,等温等容混合为 (T ,V ,p )状态,那么?U 、?H 、?S 、?A 、?G 何者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 26.一个刚性密闭绝热箱中,装有H 2与Cl 2混合气体,温度为298K ,今用光引发,使其

《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化学专业《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0.001 mol ·kg -1 K 3[Fe(CN) 6] 水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 (A) 6.0×10-3 mol ·kg -1 (B) 5.0×10-3 mol ·kg -1 (C) 4.5×10-3 mol ·kg -1 (D) 3.0×10-3 mol ·kg -1 2、电导测定应用广泛,但下列问题中哪个是不能用电导测定来解决的( ) (A)求难溶盐的溶解度 (B)求弱电解质的解离度 (C)求平均活度系数 (D)测电解质溶液的浓度 3、298 K 时, 0.005 mol ·kg -1 的 KCl 和 0.005 mol ·kg -1 的 NaAc 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分别为 γ ±,1和 γ ±,2,则有 ( ) (A) γ ±,1= γ ±,2 (B) γ ±,1> γ ±,2 (C) γ ±,1< γ ±,2 (D) γ ±,1≥ γ ±,2 4、金属与溶液间电势差的大小和符号主要取决于: ( ) (A) 金属的表面性质 (B) 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 (C)金属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D)金属的本性和溶液中原有的金属离子浓度 5、金属活性排在H 2之前的金属离子,如Na + 能优先H +在汞阴极上析出,这是由于:( ) (A) φθ(Na +/ Na) < φ θ(H +/ H 2) (B) η (Na) < η (H 2) (C) φ (Na +/ Na) < φ (H +/ H 2) (D) H 2在汞上析出有很大的超电势, 以至于φ (Na +/Na) > φ (H +/H 2) 6、已知Λ ()K O H m 291,2∞=4.89×10-2-1 2 mol m S ??,此时(291K)纯水中的m (H +) =m (OH -) =7.8×10-8 mol ·kg -1 ,则该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为( ) (A)3.81×10-9 S ·m -1 (B )3.81×10-6 S ·m -1 (C)7.63×10-9 S ·m -1 (D )7.63×10-6 S ·m -1 7、基元反应体系aA + dD → gG 的速率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d[A]/dt = k A [A]a [D]d ; (B) -d[D]/dt = k D [A]a [D]d ; (C) d[G]/dt = k G [G]g ; (D) d[G]/dt = k G [A]a [D]d 。 8、某反应速率常数k = 2.31 × 10-2mol -1·dm 3·s -1,反应起始浓度为1.0 mol ·dm -3,则其反应半衰期为: ( ) (A) 43.29 s ; (B) 15 s ; (C) 30 s ; (D) 21.65 s 。 9、反应A + B → C + D 的速率方程为r = k[A][B] ,则反应:( ) (A) 是二分子反应 ; (B) 是二级反应但不一定是二分子反应 ; (C) 不是二分子反应 ; (D) 是对A 、B 各为一级的二分子反应 。 10、有关绝对反应速率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反应分子组实际经历途径中每个状态的能量都是最低 ; (B) 势能垒是活化络合物分子在马鞍点的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能量之差 ; (C) 活化络合物在马鞍点的能量最高 ; (D) 反应分子组越过马鞍点后可能返回始态 。 11、在低于室温的温度下,在固体表面上的气体吸附一般是什么形式:( ) (A) 形成表面化合物 ; (B) 化学吸附 ; (C) 液化 ; (D) 物理吸附 。

物理化学第七章课后题答案

7.13 电池电动势与温度 的关系为 263)/(109.2/10881.10694.0/K T K T V E --?-?+= (1)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2)计算25℃时该反应的Θ Θ Θ ???m r m r m r H S G ,,以及电池恒温可逆放电时该反应 过程的。 (3)若反应在电池外在相同温度下恒压进行,计算系统与环境交换的热。 解:(1)电极反应为 阳极 +-→-H e H 22 1 阴极 --+→+Cl Hg e Cl Hg 222 1 电池反应为 (2)25 ℃时 {} V V E 3724.015.298109.215.19810881.10694.0263=??-??+=-- 1416310517.115.298108.510881.1)( -----??=???-?=??K V K V T E

因此, 1193.35)3724.0309.964851(--?-=???-=-=?mol kJ mol kJ zEF G m r 1111464.1410157.1309.964851-----??=?????=??=?K mol J K mol J T E zF S m r 11357.3164.1415.2981093.35--?-=??+?-=?+?=?mol kJ mol kJ S T G H m r m r m r 11,365.479.1615.298--?=??=?=mol kJ mol kJ S T Q m r m r (3)1,57.31-?-=?=mol kJ H Q m r m p 7.14 25℃时,电池AgCl s AgCl kg mol ZnCl Zn )()555.0(1-?电动势E=1.015V ,已知,,7620.0)(2V Zn Zn E -=+ΘV Ag AgCl Cl E 2222.0)(=-Θ,电池电动势的温度系数141002.4)( --??-=??K V T E p (1)写出电池反应; (2)计算电池的标准平衡常数; (3)计算电池反应的可逆热; (4)求溶液中2ZnCl 的标准粒子活度因子。 解:(2)ΘΘ Θ= -k F RT E E ln z 左右可以得到331088.1?=Θk (3)P m r m r T E TzF S T Q )( ,??=?=得到 =m r Q ,-23.131-?mol kJ (4)3 3 2)(4)(Θ ±± ==b b r a ZnCl a

物理化学傅献彩上册习题答案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思考题.:1. 一封闭系统,当始终态确定后:(a )当经历一个绝热过程,则功为定值;(b )若经历一个等容过程,则Q 有定值:(c )若经历一个等温过程,则热力学能有定值:(d )若经历一个多方过程,则热和功的和有定值。 解释:始终态确定时,则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可以确定,非状态函数则不是确定的。但是热力学能U 和焓没有绝对值,只有相对值,比较的主要是变化量。 2. 从同一始态A 出发,经历三种不同途径到达不同的终态: (1)经等温可逆过程从A→B;(2)经绝热可逆过程从A→C;(3)经绝热不可逆过程从A→D。 试问: (a )若使终态的体积相同,D 点应位于BC 虚线的什么位置,为什么? (b )若使终态的压力相同,D 点应位于BC 虚线的什么位置,为什么,参见图 12p p (a) (b) 图 2.16 解释: 从同一始态出发经一绝热可逆膨胀过程和一经绝热不可逆膨胀过程,当到达相同的 终态体积V 2或相同的终态压力p 2时,绝热可逆过程比绝热不可逆过程作功大,又因为W (绝热)=C V (T 2-T 1),所以T 2(绝热不可逆)大于T 2(绝热可逆),在V 2相同时,p=nRT/V,则p 2(绝热不可逆)大于 p 2(绝热可逆)。在终态p 2相同时,V =nRT/p ,V 2(绝热不可逆)大于 V 2(绝热可逆)。 不可逆过程与等温可逆过程相比较:由于等温可逆过程温度不变,绝热膨胀温度下降,所以T 2(等温可逆)大于T 2(绝热不可逆);在V 2相同时, p 2(等温可逆)大于 p 2(绝热不可逆)。在p 2相同时,V 2(等温可逆)大于 V 2(绝热不可逆)。 综上所述,从同一始态出发经三种不同过程, 当V 2相同时,D 点在B 、C 之间,p 2(等温可逆)>p 2(绝热不可逆)> p 2(绝热可逆)当p 2相同时,D 点在B 、C 之间,V 2(等温可逆)> V 2(绝热不可逆)>V 2(绝热可逆)。 总结可知:主要切入点在温度T 上,绝热不可逆做功最小。

物化期末试卷样题及答案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B 卷)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考试科目: 物理化学Ⅰ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号 姓名 年级专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 )1.在p θ,263.15 K 下过冷水结成同温度下的冰,则该过程中: (A) ΔS=0 ΔG=0 (B) ΔS>0 ΔG<0 (C) ΔS <0 ΔG<0 (D) ΔS>0 ΔG>0 ( )2.在系统温度恒定的变化中,体系与环境之间: (A) 一定有热交换 (B) 不一定有热交换 (C) 一定没有热交换 (D) 温度恒定与热交换无关 ( )3.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实际气体的性质与理想气体相近? (A) 高温和低压 (B) 低温和低压 (C) 高温和高压 (D) 低温和高压 ( )4.偏摩尔量的加和公式 Z =∑n B Z B 的成立条件是: (A) 不需要任何条件 (B) 等容等熵 (C) 等温等容 (D) 等温等压 ( )5.硫酸与水可组成三种化合物:H 2SO 4·H 2O (s )、H 2SO 4·2H 2O (s )、 H 2SO 4·4H 2O (s ),在p θ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共存的化合物最多有几种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 )6.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 PCl 5(g)在某种条件下的解离度为 ,改变

下列条件,何者可使 增大? (A) 增加压力使体积缩小一倍 (B) 体积不变,通入N2气使压力增大一倍 (C) 压力不变,通入N2气使体积增大一倍 (D) 体积不变,通入Cl2气使压力增大一倍 ( )7.在一定T,p下,某实际气体的V m大于理想气体的V m,则该气体的压缩因子Z: (A) 等于1 (B) 小于1 (C) 大于1 (D) 小于零 ( )8.在隔离体系中发生一个自发过程,则ΔG应为: (A) ΔG < 0 (B) ΔG > 0 (C) ΔG =0 (D) 不能确定 ( )9.A、B两组分的气液平衡T-x图上,有一最低恒沸点,恒沸物组成为x A=0.7。现有一组成为x A=0.5的A与B液体混合物,将其精馏可得到: (A) 纯A和恒沸混合物(B) 纯B和恒沸混合物 (C) 只得恒沸混合物(D) 得纯A和纯B ( )10.用相律和Clapeyron方程分析常压下水的相图所得出的下述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在水的凝固点曲线上,ΔH m(相变)和ΔV m的正负号相同 (B) 在每个单相区,自由度f=2 (C) 在每条曲线上,自由度f=1 (D) 在水的沸点曲线上某一点,压力随温度的变化率大于零( )11.关于热机的效率,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可逆热机的效率与工作物质的种类无关 (B) 可逆热机的效率与工作物质的种类有关 (C) 可逆热机的效率可以等于1,但不能大于1 (D) 任意热机的效率均可表示为η=1-T2/T1 ( )12.下列热力学变量中广度性质是 (A) 热力学温度T (B) 等压摩尔热容C p,m (C) 化学势μB(D) 质量m

物理化学模拟试卷(6)答案

物理化学模拟试卷(6)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6分) 1、功:当体系发生过程时,在体系与环境间除热以外其它各种形式的传递的能量。 2、第三类电极:又叫氧化还原电极,将惰性电极插入含有同一种元素的不同价态离子的溶液中。 3、半衰期:反应物消耗初始浓度的一半是所需要的时间 4、拉乌尔定律:在等温下的稀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压等于纯溶剂蒸气压* A p 乘以溶液中 溶剂的物质的量分数x A 。 5、理论分解电压:使某电解质溶液能连续不断发生电解反应时所必须外加的最小电压称为理论分解电压。 6、赫斯定律:保持温度、压力反应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管反应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几步完成的,其热效应相同。 7、稳态近似处理: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体系基本上处于稳态,这时,各中间产物的浓度可认为保持不变。 8、自由度:确定平衡体系的状态所必须的压力、温度和浓度等独立强度性质的数目称为自由度。 二、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对于纯组分,化学势等于其摩尔吉布斯函数。 (×)2、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用参与反应的任一物质B 的浓度对时间的变化率dc B /dt 表示都是一样的,只要注意对反应物加以负号就行了。 (×)3、凡是温度升高的过程体系一定吸热;而恒温过程体系不吸热也不放热。 (×)4、在同一稀溶液中组分B 的浓度可用x B 、m B 、c B 表示,因而标准态的选择是不相同的,所以相应的化学势也不同。 (√)5、在标准电极电势表上,凡电极电势为正数的电极不一定作原电池的正极,电极电势为负数的电极不一定作负极。 (×)6、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某反应的m r G >0,所以要选用合适的催化剂,使反应得以顺利进行。

物理化学第七章 电化学习题及解答资料

第七章 电化学习题及解答 1. 用铂电极电解CuCl 2溶液。通过的电流为20 A ,经过15 min 后,问:(1)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Cu ; (2) 在27℃,100 kPa 下,阳极析出多少Cl 2? 解:电极反应为 阴极:Cu 2+ + 2e - = Cu 阳极: 2Cl - - 2e - = Cl 2 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为ξ = Q /(ZF) =It / (ZF) 因此: m Cu = M Cu ξ = M Cu It /( ZF ) = 63.546×20×15×60/(2×96485.309)=5.928g V Cl 2 = ξ RT / p =2.328 dm 3 2. 用银电极电解AgNO 3溶液。通电一定时间后,测知在阴极上析出1.15g 的Ag ,并知阴极区溶液中Ag +的总量减少了0.605g 。求AgNO 3溶液中的t (Ag +)和t (NO 3-)。 解: 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显然阴极区溶液中Ag +的总量的改变D m Ag 等于阴极析出银的量m Ag 与从阳极迁移来的银的量m’Ag 之差: D m Ag = m Ag - m’Ag m’Ag = m Ag - D m Ag t (Ag +) = Q +/Q = m’Ag / m Ag = (m Ag - D m Ag )/ m Ag = (1.15-0.605)/1.15 = 0.474 t (NO 3-) = 1- t (Ag +) = 1- 0.474 = 0.526 3. 已知25 ℃时0.02 mol/L KCl 溶液的电导率为0.2768 S/m 。一电导池中充以此溶液,在25 ℃时测得其电阻为453Ω。在同一电导池中装入同样体积的质量浓度为0.555g/L 的CaCl 2溶液,测得电阻为1050Ω。计算(1)电导池系数;(2)CaCl 2溶液的电导率;(3)CaCl 2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解:(1)电导池系数K Cell 为 K Cell = k R = 0.2768×453 =125.4 m -1 (2)CaCl 2溶液的电导率 k = K Cell /R = 125.4/1050 = 0.1194 S/m (3)CaCl 2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Λm = k/C = 110.983×0.1194/(0.555×1000)= 0.02388 S·m 2 ·mol - 4. 25 ℃时将电导率为0.141 S/m 的KCl 溶液装入一电导池中,测得其电阻为525Ω。在同一电导池中装入0.1mol/L 的NH 4OH 溶液,测得电阻为2030Ω。利用表7.1.4中的数据计算NH 4OH 的解离度α及解离常数K 。 解:查表知NH 4OH 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为 ∞Λm (NH 4OH)=∞Λm (NH 4+)+∞Λm (OH -) =73.4×10-4+198.0×10-4 =271.4 ×10-4S·m 2 ·mol - 因此, α =∞ ΛΛm m O H)(NH O H)(NH 44= O H) (NH O H)l)/cR(NH k(KCl)R(KC 4m 4Λ∞

第五版物理化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mol理想气体在恒定压力下温度升高1℃,求过程中系统与环境交换的功。解:理想气体n = 1mol 对于理想气体恒压过程,应用式(2.2.3) W =-p ambΔV =-p(V2-V1) =-(nRT2-nRT1) =- 1mol水蒸气(H2O,g)在100℃,下全部凝结成液态水。求过程的功。假设:相对于水蒸气的体积,液态水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解: n = 1mol 恒温恒压相变过程,水蒸气可看作理想气体, 应用式(2.2.3) W =-p ambΔV =-p(V l-V g ) ≈ pVg = nRT = 在25℃及恒定压力下,电解1mol水(H2O,l),求过程的体积功。

H2O(l) = H2(g) + 1/2O2(g)解: n = 1mol 恒温恒压化学变化过程, 应用式(2.2.3) W=-p ambΔV =-(p2V2-p1V1)≈-p2V2 =-n2RT=- 系统由相同的始态经过不同途径达到相同的末态。若途径a的Q a=,Wa=-;而途径b的Q b=-。求W b. 解: 热力学能变只与始末态有关,与具体途径无关,故ΔU a= ΔU b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Qa + Wa = Q b + W b ∴ W b = Q a + W a-Q b = - 始态为25℃,200 kPa的5 mol某理想气体,经途径a,b两不同途径到达相同的末态。途经a先经绝热膨胀到 -28.47℃,100 kPa,步骤的功;再恒容加热到压力200 kPa的末态,步骤的热。途径b为恒压加热过程。求途径b的及。

解:先确定系统的始、末 态 311106190200000 1529831485m ...P nRT V =××== 3210160100000 58 24431485m ...P nRT V V =××== = kJ .kJ )..(Q W U Δa a 85194225575=+=+=- 对于途径b ,其功为 kJ .J ..V Δp W b 932706190101602000001-)-(--===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4mol 某理想气体,温度升高20℃, 求ΔH-ΔU 的值。 解:根据焓的定义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选择题、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只适用于() (A) 单纯状态变化 (B) 相变化 (C) 化学变化 (D) 封闭物系的任何变化答案:D 2、关于热和功, 下面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A) 功和热只出现于系统状态变化的过程中, 只存在于系统和环境间的界面上 (B) 只有在封闭系统发生的过程中, 功和热才有明确的意义 (C) 功和热不是能量, 而是能量传递的两种形式, 可称之为被交换的能量 (D) 在封闭系统中发生的过程中, 如果内能不变, 则功和热对系统的影响必互相抵消答案:B 、关于焓的性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焓是系统内含的热能, 所以常称它为热焓 (B) 焓是能量, 它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 (C) 系统的焓值等于内能加体积功 (D) 焓的增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答案:D。因焓是状态函数。、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单质的焓值均等于零 (B) 在等温过程中焓变为零 (C)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零 (D) 化学反应中系统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答案:D。因为焓变ΔH=ΔU+Δ(pV),可以看出若Δ(pV)<0则ΔH<ΔU。、下列哪个封闭体系的内能和焓仅是温度的函数() (A) 理想溶液 (B) 稀溶液 (C) 所有气体 (D) 理想气体答案:D 、与物质的生成热有关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态下单质的生成热都规定为零 (B) 化合物的生成热一定不为零 (C) 很多物质的生成热都不能用实验直接测量 (D) 通常所使用的物质的标准生成热数据实际上都是相对值答案:A。按规定,标准态下最稳定单质的生成热为零。、dU=CvdT 及dUm=Cv,mdT适用的条件完整地说应当是() (A) 等容过程 (B)无化学反应和相变的等容过程 (C) 组成不变的均相系统的等容过程 (D) 无化学反应和相变且不做非体积功的任何等容过程及无反应和相变而且系统内能只与温度有关的非等容过程答案:D 、下列过程中, 系统内能变化不为零的是() (A)

2017武汉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卷

2016年武汉市初中模拟考试 物理、化学试卷 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以及“答题卡”上面的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用2B 铅笔把对应的位置涂黑。 3.答第I 卷(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得答在“试题卷”上。 4. 答第Ⅱ卷(非选择题)时,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书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l C -12 O -16 S -32 Cu -64 可能用到的物理量:g = 10N/kg ,ρ水= 1.0× 103kg/m 3,c 水= 4.2×103J/(kg?℃) 第I 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火药爆炸 B .铁锅生锈 C .冰雪融化 D .森林火灾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纯净物 C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D .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 .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B .增加烟囱高度,减少废气污染 C .加碘食盐用于调味 D .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奶茶中加入塑化剂使其口感更香醇 B .氢气、酒精、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 .用水扑灭电器着火引发的火灾 D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5.某物质R 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5O 2 点燃 4CO 2 + 2H 2O . 有关该反应,有下列说法: ①R 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②R 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2︰1 ③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改变 ④R 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26 则正确的一组是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② ③ D .② ④ 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甲是稀盐酸,则乙可能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B . 若甲是澄清的石灰水,则生成物中一定有沉淀 C . 若丁为水,则反应物中一定有酸或碱 D . 若丁为铜,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7. 为了制取CO 2并验证它的性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 a 是分液漏斗 ②酒精灯加上铁丝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③若D 中石蕊溶液始终没有变红,则C 装置中M 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④尾气的处理方法是在D 装置右端的导管口放一盏酒精灯 ⑤A 中的稀盐酸可以用稀硫酸代替 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 A .① ② ⑤ B .① ④ ⑤ C .② ③ ⑤ D .① ③ ④ 8.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甲、丁是红色固体,单质乙是一种常见且用途 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 .. 的是 A .转化①有多种途径,其中一种常用于冶金工业 B .完成转化④,物质丙的实际用量要大于理论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