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课教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课教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课教案

教师课时备课`

学科:生物年级:八年级学期教时总编号:课题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使用人

课时第 1课时(总 1 课时)课型复习课

考点扫描1.血液的组成及各种成分的功能。

2.观察血涂片,识别血细胞。

3.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4.血管的类型、特点与功能。

5.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6.血液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7.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原则。

重点难点血细胞、毛细血管、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1)血液在心脏处的流向

(2)血液循环途径

教法学法讨论法、读图法

质疑解难、分析归纳法

教学

准备

试卷,课件,课本

板书设计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概念结构特点血流特点功能

1.动脉

2.静脉

3.毛细血管

三、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位置

2.结构

3功能

四、血液循环的途径

1.体循环:路线:

血液性质变化:

2.肺循环:路线:

血液性质变化:

教学过程

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1、出示血液分层图,提示思考提

纲:血液分几层?分层后的各部

分是什么成分?

2、出示光学显微镜下血细胞涂片

标本图,出事思考提纲:

(1)在此血涂片中你怎么区别红

细胞和白细胞?

(2)血小板能看到吗?为什么?

(3)各种血细胞都有什么功能?

你能根据血细胞的功能对血细胞

进行形象的比喻吗?

(4)你能就血液的组成、各成分

特点和功能的区别作一个小结

吗?

3、出示“人血常规化验单”让学生

解读

1、出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图

片,让学生识别并列表归纳。

2、出示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示

意图和提纲:

(1)你能说清人体内营养物质的

来龙去脉以及人体内气体交换的

简要过程吗?

(2)物质的交换是在毛细血管进

行与它的结构特点有什么关系?

1、出示心脏结构示意图和思考提

纲:

(1)说出右图中各结构的名称。

(2)、心腔的四个壁有什么特

点?与它们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3)、如果从主动脉和肺静脉分

别注水,水会从哪流出呢?为什

么?

2、师生共同归纳心脏的特点及血

流的方向。

1、出示血液循环示意图和思考提

纲:

(1)说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

仔细观察、思考、交流。

学生积极观察、思考、小组

合作交流、归纳血液的组成

和功能。

区别各种血管,并说明区分

的依据并列表归纳。

观察、回忆、讨论交流

观察、思考、讨论交流。

思考、归纳。

观察、思考、讨论交流。

典例剖析智能检测径。

(2)体循环和肺循环是通过什么

结构联系的?

(3)在血液循环系统中动静脉血

发生转变的场所在哪?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

精讲点拨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分析例题

解答

做题

矫对答案

教学反思

合并同类项(一)教案

第三章字母表示数 4.合并同类项(一) 一、教材分析及学生状况 《合并同类项(1)》是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北师大版)《字母表示数》中的第四节内容的第一个课时。这一章是开启整个初中阶段代数学习大门的钥匙,而这一节又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合并同类项(1)》作为本节的第一个课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合并同类项(1)》这一课时中,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初步了解项、系数的概念。这些内容的安排,为学生在本节的第二课时学会识别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对于整式(单项式、多项式)及其运算的学习,本书采取了螺旋上升的方式。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还将学习整式及其运算,因此在本课时中教师不宜补充整式及其运算的内容,也不宜做超过本书习题难度或复杂程度的练习。在小学,学生曾初步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问题,在本章第一、二课学生进一步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了代数式的意义。对于本课出现的列代数式、项及系数的概念学生应能较快完成和掌握,适时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可以更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逐步培养观察、比较、分类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任务分析 在本课的开始,教科书提供了一个为娱乐场所设计方案的情景,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代数式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在随后的列代数式中,课本进一步丰富代数式的实际背景,使学生再一次体会代数式的表示作用。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参照教科书创设的实际情景的意图,结合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创设新的学生更为熟悉的情景。 教学中要始终遵循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则,通过丰富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会更主动更有兴趣。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可以使情景的引入创建根自然实际。了解项、系数的概念是学生研究整式的开始,开展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乐于去观察整式的项、比较整式的项、尝试着去分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也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doc

光明小学《翠鸟》微课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姓 名 学科语文教龄 翠鸟外形特 11分 17秒2016 年 10 微课名称视频长度录制时间 点描写月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翠 鸟 知识点描述讲解如何按顺序进行观察并抓住事物的外形特点描写 预备知识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了解翠鸟 教学类型 讲授型启发型问答型 (待定) 适用对象三年级学生 小学三年级学生对阅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他们对如何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来品析课文缺乏比较 系统的认识。同时,小学三年级学生在习作上刚刚起步,为了 让学生能在有感情地朗读过程中体会作者抓住描写事物的外形特 设计思路 点按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并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鉴于在教学 中融入习作方法的重要性,我设计了这个微课。其思路是这样的: 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翠鸟的外形,逐步体会作者是如何按顺序抓 住事物的特点描写翠鸟,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学过程 时 内容

一、片头 25秒 二、正文讲 解 11分 17秒 大家好,本节微课重点讲解翠鸟的外形特点,体会作者 是如何按顺序描写翠鸟,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先给大家放一段音乐,想想你听出了 什么?(放音乐) 听出来了吗?是什么声音?你说,哦,是鸟叫声。 对,好听吧?那老师就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新的鸟类朋友 吧! (出示翠鸟课题图片),这种漂亮的鸟叫翠鸟,)我们一 起和它打声招呼吧,齐读课题,再亲切一点。 师:读完课题,你们觉得翠鸟长得怎样?想不想知道课文 中是怎样描写翠鸟的?(想) 是呀!既然同学们这么想了解它,那就请我们一起来走进 课文来了解翠鸟吧! 二、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文美 师:好,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第一自 然段写了翠鸟的什么?(你说吧,外形 ---- 板书) 又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呢?(爪子,羽毛,眼 睛,嘴 ------ 板书)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翠鸟的爪子、羽 毛、眼睛和嘴的呢? (爪子红色,羽毛鲜艳,眼睛透亮灵活,嘴又尖又长) 好,太棒了!请大家一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翠鸟外形 图)。 师:好了,孩子们,下面请孩子们思考一下: 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的颜色的呢?为什么作者要用“头巾, 外衣、衬衫”来打比方呢?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是按照从头,背,腹部这样的顺序把翠鸟的颜色写 具体的,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 的喜爱之情。 师:说的真好!孩子们,在这段里你共发现了几种颜色 呢?从这些颜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是呀,这里有橄榄色,浅绿色,赤褐色,红色等。你 发现了没有,今后我们要把一件东西写漂亮也可以用这些 55 秒 9 分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地形教案1湘教版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这节课可以分2课时讲授,第1课时讲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第2课时讲地形复杂多样。地形时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教材没有用较多的文字篇幅讲述,而是多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重点讲述,因此,整个教学过程要侧重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探索与研究、发现与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地图上的分布。 3.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基本特征,五种基本地形的分布和特点。 4.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已知的地形知识和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地形的知识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分组分享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挂图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的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3.地形基本类型和特点。 (二)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电脑、自制课件、挂图。 ●课时安排

《合并同类项》教学反思

《合并同类项》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探究活动课,是在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用字母表示有理数、正式、同类项以及有理数运算律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的探索、探究。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知识重点,其法则以及去括号法则应用是整式加减的重点,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因此学好本节知识是学好后续知识的主要纽带,合并同类项是建立在数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是由特殊到一般,又有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因此在讲授这节课时,我采用以下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让学生判断什么是同类项,思考并回答问题,回忆同类项定义,为本节课做好铺垫。 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再创情景,引入课题。通过实际问题如:我口袋有四元六角,你口袋有三元二角,则我们俩共有多少元钱等问题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探索欲望,加强学科联系,并联系生活,通过学生熟知的、简单的实例切入课题,步步深入,启发学生思维。 3.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合并同类项,同学们互批互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积极地、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感受学习合并同类项的重要性,必要性。 4.通过拓展延伸,进一步引导学生同类项可以进行合并,不是同类项的不能合并,变式训练,巩固提高、拓展,分组竞争,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通过这节课,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1.采用课件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多方面培养学生如:视觉,听觉相互结合,使得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2.教学设计比较合理,把数学与生活相联系,通过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引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3.教学方法比较灵活,形式多样化。如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知识抢答等。 4.过分的依赖课件,重点内容没有在黑板上板书,导致前面的法则以至于一部分学生记不住。忽视了很多小问题,由于课件知识容量大,增加了后进生的学习难度。今后应加强细节的设计和全面考虑,照顾更多的中差学生。 5.在讨论同类项的法则时,过于慌忙,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究深入的交流,就把法则说出来了。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实质是通过乘法分配律运算,这一点没有给学生提到,应继续给学生深入。 6.另外还需要加强对知识点的认识,比如按某个字母的升降幂的排列,是为了结果的有序,数学的结果需要简洁有序,这样让学生很清楚,有目的的学习效果总是很好的。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我想从以下几点提高自己: 1.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验,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时间还给学生,尽量做到老师少讲,学生多练。 2.多设置练习题,让学生演板,把问题直接暴露在课堂上,可以及时纠正学生做题过程中存在的错误。 3.教学设计要全面,难易适当。既要提高程度好的学生,又要照顾到程度比较差的学生。 4.不过分依赖课件,及时把重点内容板书在黑板上,使学生在回顾知识点时,应用知识点时,能够一目了然加深学生的印象。

初中数学_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讨论,在合作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三、教法学法 教法: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小组讨论、整理归纳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捐款结束,班干部要留下来清点班级捐款总数,假如你是班干部,面对这一堆不同面 值的钱,你如何数?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常常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学上把相同特征归类的一类数学问题。 (二)新课讲授 1、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列车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时间是通过冻土地段所需时间的2.1倍,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t小时,能用含t的

式子表示这段铁路的全长吗? 教师引导学生列式,教师询问能进一步的给这个代数式瘦身吗?学完这节课这节课就迎刃而解了。 2、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什么是同类项 观察下列各组单项式,说说有何共同之处. (1) x 与 -3x (2) 3x2 与 2x2 (3) 3b2a 与 -4ab2 (4) -6 与 8 学生分小组谈论,教师从系数,指数,字母排列顺序等方面来研究各组单项式的共同之处。教师顺势提出,有什么不同点。请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最后总结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师:同类项有两个相同,一是字母相同,二是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还有几个注意点(教师强调):①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也无关;②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教师顺势出示本部分习题。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 (1)a3与b3 (2)3.5abc 与0.5acb (3)-2 与 4 设计目的:使学生牢固掌握同类项的知识,进一步增强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生口答,师点评。 3. 自学指导:合并同类项 (1)100t+252t=( ) t=( )t (2)3 X2Y +2X2Y=( ) X2Y =( ) X2Y (3) 3ab2-4ab2 =( ) ab2 =( - ) ab2 上述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回答。三个多项式都可以合并成一个单项式。 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可以合并成一项,这样的过程叫做合并同类项. 那如何完成这个过程,以3 X2Y +2X2Y=5X2Y 为例来研究。让学生说一说系数是如何变化的,字母和字母的指数是怎么变化的。继而让学生总结出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教师总结,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出示本部分的练习题。 下列各题计算的结果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022)3(3 25)2(523)1(22=-=-=+ba ab y y ab b a

2018版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八盐类的水解教学案(最新整理)

课时 3 盐类的水解 [2018 备 考 · 最 新 考 纲 ] 1.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2.了解盐类水解的应用。 考点一 盐类的水解及其规律 (考点层次 B→共研、理解、整合) 1.定义 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产生的 H +或 O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 .实质 →c (H +)≠c (OH -)→溶液呈碱性或酸性 3. 特点 4. 规律 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盐的 类型 实 例 是否 水解 水解的 离子 溶液的 酸碱性 溶液的 pH 强酸 强碱盐 NaCl 、KNO 3 否 中性 pH =7 强酸 弱碱盐 NH 4Cl 、 Cu(NO 3)2 是 NH +4 、Cu 2+ 酸性 pH<7 弱酸 强碱盐 CH 3COONa 、Na 2CO 3 是 CH 3COO -、CO 23- 碱性 pH>7 5. (1)一般要求

如NH4Cl 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 NH+4+H2O NH3·H2O+H+。 (2)三种类型的盐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①多元弱酸盐水解:分步进行,以第一步为主,一般只写第一步水解方程式。 如 Na2CO3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 CO23-+H2O HCO-3+OH-。 ②多元弱碱盐水解:水解离子方程式一步写完。 如 FeCl3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 Fe3++3H2O Fe(OH)3+3H+。 ③阴、阳离子相互促进的水解:水解程度较大,书写时要用“===”、“↑”、“↓”等。如 Na2S 溶液与 AlCl3溶液混合反应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 2Al3++3S2-+6H2O===2Al(OH)3↓+3H2S↑。 VS 教材高考 1.(SJ 选修4·P853 改编)现有浓度为0.1 mol·L-1的五种电解质溶液①Na2CO3②NaHCO3 ③NaAlO2 ④CH3COONa ⑤NaOH 这五种溶液的pH 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A.⑤③①②④B.①④②③⑤ C.④②①③⑤D.②④①③⑤ 答案 C 2.(SJ 选修4·P866 改编)下列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CO-3+H2O CO2↑+OH- B.S2-+2H2O H2S+2OH- C.Fe3++3H2O Fe(OH)3↓+3H+ D.CO23-+H2O HCO-3+OH- 答案D 3.(溯源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c NH+4 (1)向盐酸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溶液中>1(×) c Cl- (2)0.1 mol/L CH3COONa 溶液pH>7,证明乙酸是弱酸(√) (3)饱和NaClO 溶液pH 约为11:ClO-+H2O HClO+OH-(√)(2016·课标全国Ⅲ,13C) (2016·上海,6B) (2015·北京理综,11B 改编)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授课教师姓名甘罗红学科英语教龄 7 讲解 Have,has 与there 微课名称视频长度 2分10秒录制时间 2014年12月 be 的区 别 知识点来源学科: 英语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 各种教学设计均可 让学生了解Have,has 与there be 的区别知识点描述 。 预备知识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无 教学类型讲授型问答型练习型 (待定) 适用对象七年级学生 七年级学生对Have,has 与there be 的句型基本熟悉, 但是他们对此缺乏比较系统的认识,鉴于教学他们的区别的重 要性,我设计了这个微课。其思路是这样的:首先归纳Have,has 设计思路与there be 的 特点和作用,然后让学生区别判断,增进理解。最后学生就会 形成自己对Have,has 与there be的初步理解。当老师和学 生接触到Have,has 与there be 的区别就可以利用此微课。 教学过程 内容时间 Have,has 与there be 的区大家好,本节微课重点讲解

一、片头 30秒以内(30秒以内) 别 一 There be 和have(has)都表示“有”的含义。 60 秒 二,1 There be 表示“某处存在某物或某人”此时 不强调物归谁有。 例:There is a pen in my hand. 我手里有一只笔 50 秒 2have(has) 表示“某人拥有某物(某人)“,此时强二、正文讲解调所有、拥有关系。 (8分钟左右) e.g:I have a pen. 我有一支笔。(强调笔为我所有) 三用“there be, have, has ”填空 (1.) I have a nice puppet. 150秒 (2.)There is some milk in the glass (3. )She has a duck. 三、结尾授课完毕,谢谢聆听~ 30秒以内 (30秒以内) 自我教学反思因时间关系,例子举得不是很多,学生认识没那么深刻

地理优质课《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 作者及单位陈立康唐山市玉田县亮甲店中学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本节课在课标中的内容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教材地位: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同时一个国家的地势和地形对这个国家的气候、河流乃至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节课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其它章节的基础,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地图上的分布。 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已知的地形知识和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地形的知识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分组分享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二)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学校条件和自身特质,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多媒体教学法”和“小组合作积分法”,采用的学法是“读图分析法”。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学生课前准备“三个一”:一本书,一图册、一学案 3. 学生准备中国空白轮廓图 4. 按固定程序小组内复习提问(1分钟时间) 5. 教师随机提问检查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并给每组加分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 第一课时地势特点和主要山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3)了解中国的名山。(4)学会分析我国地势的优越性。 2、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查阅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技能及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山脉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同时激发学生为国家做贡献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室、板图、自制图片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读图指导法、个别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诗词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古代诗人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你们知道这样一句话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家思考一下这些河流的流向,(向东),这种流向说明我国的地势有什么特点?所谓地势,是指地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西高东低) 二、讲授新课 (过渡)这是我们从经验上得出的结论,实际是如此吗?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幅地图上有很多种颜色,大家知道这种按不同的海拔着上不同颜色的地图叫什么地图?(分层设色地形图) 根据颜色我们很容易看出,西面的海拔比东面的要高。(西高东低) 2、〔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的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 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在我的讲台上放 着一个哈密瓜,竖着,沿哈密瓜中部切开,同学们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两个一 半的哈密瓜,切口呈圆形,而不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椭圆形,这就是一个哈密 瓜的剖面图。地形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只不过这一刀不是切在哈密瓜上,而是切在地形上。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沿北纬32度所做的剖面图,根据剖面图同学们能不能在纸上画一幅你看到的地势变化图? 3、通过看图请同学们总结我国地势还有何特点?(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地势特点和主要山脉)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提问)根据地势的剖面图,请同学们思考我国地势分为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 (板书)1、三级阶梯的分布概况 4、(分组讨论)这样的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等有何影响? (板书) 2、地势分布特点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合并同类项》教案设计

《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 科目:数学 教学对象:初一学生 教学单位:汾阳市冀村镇城子初级中学 教师:田宏转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的基础上,对同类项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程。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因此,这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策略与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留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时间,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优等生的示范引领性,引导学生先独立探究,再进行合作交流,真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定义;合并同类项 难点:识别同类项;合并同类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经常去逛超市吧?超市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设计意图: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分类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由分类引出新课,顺理成章。 活动一:观察单项式:3x2y, -4xy2, -3, 5x2y, 2xy2, 5,把其中具有相同特征的项归为一类,你是怎么分类的?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交流、归纳识别同类项的特征,为合并同类项作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同类项的特征: 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从而引出同类项概念,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合并同类项。 二、讲授新课 板书:1、同类项的特征: 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

2、同类项概念: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想一想:1、下列各式中具有上述特征吗?他们是不是同类项? (1) 10a与20a; (2)-9x2y3 和 5x2y3; (3) 4m2n和-4nm2; (4) 4abc与4ac;(5) mn与-mn; (6) 23与42 2、如果3x m y2与4xy n是同类项,则 m = , n = 注意:★同类项与字母顺序无关;★同类项与系数无关! 设计意图:强化同类项的特征,加深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感受收获知识的喜悦。 识别同类项是本课的关键,是重点内容之一,是合并同类项的基础和 需要。 活动二:乐乐一家去肯德基:爸爸吃2个汉堡包、1个鸡翅,1杯可乐。妈妈吃1个汉堡包、2个鸡翅,1杯可乐。乐乐吃1个汉堡包,1个鸡翅,1杯可乐如果让乐乐去买这些 东西,他怎样对服务员说呢? 乐乐说:我买个汉堡包,个鸡翅,杯可乐。 同学们回答了上面的问题,得出共同结论:现实生活中为了方便,往往要对事物进行分类,同时同一类的东西可以合并在一起。 设计意图:新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依据。 探究1:(1)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定律计算:8n+5n = (8+5)n = 13n 100×2+252×2=( ________ )×2= ×2 100×(-2)+252×(-2)=( ________ )×(-2)= ×(-2) (2)根据(1)中的方法完成下面的运算,并说说其中的道理。 100t + 252t=(_________)t= t 探究2 :填空:(1) 100t-252t=(_____ )t= t (2) 3x2+2x2=(__ _ )x2= x2 (3) 3a2b-4a2b=(___ )a2b= a2b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观察、分组讨论, 通过类比数的运算,探究式的运算。让学生体会有理数的运算定律在整式运算中同样适用,并从中找

盐类的水解及其应用学案教案.doc

盐类的水解及其应用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盐类水解的概念,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并能够运用盐类水解知识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2.学会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3.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学习重点 盐类水解的本质,理解强酸弱碱盐与强碱弱酸盐水解规律 学习难点 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导学过程】: 一、盐的组成与盐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 【实验引导】 【自主探知】 COONa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1)分析CH 3 (2)分析一下NH Cl为什么显酸性? 4 (3)为什么NaCl溶液是中性的? 二、盐类水解规律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无弱呈中性。

注意:这只一般规律,也有例外的,如:。【小结】:填写酸性、碱性、或中性: 强酸强碱形成的盐溶液显性; 强酸弱碱形成的盐溶液显性; 弱酸强碱形成的盐溶液显性。 三、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 (1).定义: 在溶液中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2).水解的特点: ①.可逆: ②.吸热:△H>0 ③.一般很微弱,水解产物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和气体,不用“↓”、“↑” 符号,生成物(如H 2CO 3 、NH 3 ?H 2 O等)也不写分解产物; ④.水解平衡(动态) (3).水解的条件: (4).水解的实质: 四、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 (1).内部因素(主要因素): 盐的本性,,盐的水解程度越大。 (2).外因因素(次要因素) : ①.温度:因水解是_____热过程,所以温度越,水解程度越大。 ②.浓度:盐的浓度越,水解程度越大,但是。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附:学生学案) 【课题】 湘教版义务教育地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 【所需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材及学情分析】 ⒈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①地势西高东低;②山脉纵横交错; ③地形复杂多样。根据课标要求,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出我国地形、 地势的主要特征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及难点。 ⒉对于地形、地势特征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 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初步认识了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 形图;在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学生不止一次学习了运用地 形图、地形剖面图认知地形地势特征的方法。如何调动学生已有知识,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进一步进行方法上的指导,使学生自己利用地 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是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 【学习目标】

⒈知识目标 ⑴知道我国的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⑵知道我国的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 ⒉能力目标 ⑴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概括出我国地形、地势特征。 ⑵学会运用地形图总结地形、地势特征的方法。 ⑶能运用“中国地形图”,认知我国主要山脉、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的分布和相对位置。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具及媒体】 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案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附:学生学案(见后)

班级:姓名: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1) (可以记录教师板书和你认为重要的内容)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出我国地势、地形的主要特征。 米为主 米 为主 米 为主

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

整式加减(第一课时合并同类项)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整式加减》(第一课时《合并同类项》) 单位:辽宁省建昌县新区中学 姓名:徐文权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是全章的重点内容,而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是整式加减的基础,所以合并同类项是本小节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内容充分体现“数式通性”,在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对合并同类项的讨论,通过与数的运算进行类比引出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学习了合并同类项方法与以后学习的去括号方法,就可以学习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了,为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直接基础,进而为分式和根式运算、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打下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数学工具。 2、教材的内容的确定:按教材的编排,整式的加减共分4课时,合并同类项内容是第一课时内容,本节课重点安排学生探究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会识别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教材由“类比数的运算”开始,使学生体会“数式通性”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使以后进一步研究方程、分式、根式、函数等内容,水到渠成,同时更能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精神和思维的条理性。 二、学生分析: 1、在小学学生已经学过用数表示式,因此多举一些例子,在复习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让学生体会式子的意义,进行数式对比,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 2、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他们厌倦了枯燥、乏味的说教和“满堂灌”,学生有好奇心、思维活跃,利用动脑、猜想、

讨论、归纳来探究,对学生比较适宜,且有一定吸引力,可进一步调动学生强烈求知欲。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2、数学思考:(1)探索用整式表示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建立符号感,发展抽象思 维能力.(2)通过类比数的运算律得出合并同类项法则,发展类比的数学 思想方法. 3、解决问题:(1)在经历从具体问题抽象出同类项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的过程中发展抽 象概括能力.(2)通过化简列式问题引出同类项的概念,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4、情感与态度:(1)通过参与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数学探究活动,提高对数学学习 的好奇心与求知欲.(2)在小组活动中体会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同类项的识别及合并同类项法则 (三)教学难点:对同类项的概念的理解,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探究. (四)教学关键:1、判断同类项的标准(字母和字母指数); 2、合并同类项中的“变”与“不变”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引导发现法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猜测、类比、推理的活动,设计启发性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类比,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使获取新知轻松愉快。教学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直观形象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能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五、学法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类比、归纳、抽象概括等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甘苦,领会到成功的喜悦。 六、设计理念: 1、《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关注和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致力于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突出体现数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断创造自主探究与合作交

《合并同类项》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石阡县汤山中学:杨昌军

教与学过程设计 §3.4.2 合并同类项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同类项?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 注意:①两个相同: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等; ②两个无关:与系数无关,与字母顺序无关; ③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mx x 33与是同类项。 ( ) (2)、ab ab 52-与是同类项。 ( ) (3)、2 2 3 13yx y x - 与是同类项。 ( ) (4)、c ab ab 2 225-与是同类项。 ( ) (5)、2 3 32与是同类项。 ( ) (这是判断题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3、填空: (1) 如果2 3k x y x y -与是同类项,那么k = . (2) 如果3423x y a b a b -与是同类项,那么x = . y = . (3) 如果12 3237x y a b a b +-与是同类项,那么x = . y = . (4) 如果2326 34k x y x y -与是同类项,那么k = . 二、新课 引入:为了搞好班会活动,班长和生活委员去购买一些水笔和软抄本作为奖品,他们首先购买了15本软抄本和20支水笔,经过预算,发现这么多奖品不够用,然后他们又去购买了6本软抄本和5支水笔。问: 1、他们两次共买了多少本软抄本和多少支水笔?21本,25支。 2、如果软抄本的单价为每本x 元,水笔的单价为每支y 元,则这次活动他们支出的总金额是

多少元? (知识的呈现过程尽量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从而能提高学生从事探索活动的投入程度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可根据购买的时间次序列出代数式,(也可以根据购买物品的种类列出代数式,)再运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将同类项结合在一起,将它们合并起来,化简整个多项式,所得的结果为: 152065(2125)x y x y x y +++=+元或者元)2521(520615y x y y x x +=+++ 合并同类项的定义: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如果一个多项式中含有同类项,那么常常要把同类项合并起来,使结果得以简化。那么,怎样才能把同类项合并起来呢?请同学们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 例1、找出多项式2222343525x y xy x y xy --+++中的同类项,并合并同类项。 分析:首先找出同类项,用不同的标志把它们标出来:2222 343525x y xy x y xy --+++ 问题1、35-=+ . 2235x y x y =+ = ,其理由是 . 2 2 42xy xy -=+ = ,其理由是 . 问题2、不在一起的同类项能否将同类项结合在一起?为什么? (可以结合在一起,理由是运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将同类项结合在一起,原多项式不变)。 问题3、试合并多项式2222 343525x y xy x y xy --+++. 解:2222 343525x y xy x y xy --+++ 222222222 2 22354235 (35)(42)(35)(35)(42)(35)82 2. x y x y xy xy x y x y xy xy x y xy x y xy =+-+-+=++-++-+=++-++-+=-+ 问题4、根据上面合并同类项的实例,你能归纳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吗?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 说明:(1) 合并的前提是同类项。 (2) 合并指的是系数相加,“相加”指的是代数和。 (3) 合并同类项的根据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案例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案例 孝感一中侯著宏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建立,特征和平衡的移动。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设计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三维目标、教学流程、教学反思。 一、设计思想: 新课程倡导通过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新教材的设计也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更着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因此教学上一方面要注重开启学生的思维,注重知识的主动建构,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实验探究,发现化学反应的本质,广泛挖掘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加有意义学习的内容。基于以上的理解,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使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基于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的学习基础,站在动态平衡的高度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和移动,注重知识的主动建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以实验为载体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素养 3.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与生活生产的联系,赋予知识以实用价值。 4.应用“四脑合一”的教学法,让学生会学,学会,体验成功。 《新课程背景下应用脑科学研究的成果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我承担的科研课题,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重视大脑的生理性、认知性、情感性、社会性特点,应用“四脑合一”的教学策略改变了学习方式,营造了课堂的和谐氛围,取得了教和学的良好效果。“四脑合一”简而言之即在同一堂课的不同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会比单一的方式效果好;采用符合大脑的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效果好;让学生在适度兴奋的情绪中学习效果好;让学生有合作、交流、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机会效果好。 二、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应用前一章所学的平衡理论,进一步探讨水溶液中离子的行为,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应用动态平衡理论。而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是新增加的内容。在学生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的水解平衡之后,教科书接着介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相关的理论,使他们更加透彻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 三、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二理科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溶解度的含义并学习了有沉淀生成的一些反应;在本书第二章和第三章又学习了化学平衡和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的相关理论,对动态平衡有了较充分的理解,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再学习本课,学生更容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4、通过地形对人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环境观,并让学生感受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使自己认识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地势对其它地理因素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交流合作、讨论探究法 【教学手段】活动、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一、引入:(1)放映一段反映祖国秀丽山河的录像,引导学生观察片中展示的各类地形。(2)认一认,下面分别是哪种地形的景观(请把各自的地形类型名称写在图下 面的横线上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3)请说出你家乡所在的地形区,并描述其地形特征。 二、新授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课件演示:出现一张分层设色地形图,沿北纬320 画出一条地形剖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共同分析下列问题,并进一步观察分析我国地势特点。 (1)图中深浅不同的绿色和浅黄色各代表哪种地形?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什么部位?颜色加深的黄色主要出现在我国的什么部位?代表的是哪几种地形? (2)总结我国地势特点 图表解析:图中深浅不同的绿色和浅黄色各代表的是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颜色加深的黄色主要指的是山地、高原及盆地等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由此可见我国的地势具有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板书: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引导学生读2.2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根据示意图画一张简略示意图,完成以 下活动。填写表格(明确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由哪些山脉构成,三级阶梯的海拔高低分别是多少,每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 海拔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分界线: 第二级阶梯 分界线: 第三级阶梯 3、转折过渡: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其水深一般不足200米,总体来看,我国近海大陆架非常宽广,并且我国近海中还散布着众多岛屿,因此,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

初中数学_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3.4《合并同类项》教案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于是我根据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了这节课。 效果分析 本节课采用生活中的照片,归类给我们带来的好处,照片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深深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带着兴趣来进行本节课的研究,有效地把学生带入今天的课堂,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而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以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操作,合作探究,教师讲解方式,通过操作让学生感知了归类,通过老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符合什么条件的项是同类项,

然后再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通过做题的形式加以巩固,学生既清晰又明白,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交流,怎样进行合并同类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加强了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的是训练,学生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并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最后用生活中的学生穿着校服的照片和没穿校服的照片进行对比,让学生充分感受合并之美,整体之美,数学无处不在,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音乐的播放,引用名人警句,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学效果效良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 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的联系非常密切: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展。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课堂检测 1.判断下列合并同类项是否正确? (1)22 1679y y -= ( ) (2)336 325x x x +=( ) 2.合并同类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