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 压轴解答题测试卷(解析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压轴解答题测试卷(解析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压轴解答题测试卷(解析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压轴解答题测试卷(解析版)

一、压轴题

1.如图,矩形OABC 的顶点A 、C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点B 的坐标为(3,

4),一次函数2

3

y x b =-

+的图像与边OC 、AB 分别交于点D 、E ,并且满足OD BE =,M 是线段DE 上的一个动点 (1)求b 的值;

(2)连接OM ,若ODM △的面积与四边形OAEM 的面积之比为1:3,求点M 的坐标; (3)设N 是x 轴上方平面内的一点,以O 、D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求点N 的坐标.

2.点P 为图形M 上任意一点,过点P 作PQ ⊥直线,l 垂足为Q ,记PQ 的长度为d . 定义一:若d 存在最大值,则称其为“图形M 到直线l 的限距离”,记作()max ,D M l ; 定义二:若d 存在最小值,则称其为“图形M 到直线l 的基距离”,记作()min ,D M l ; (1)已知直线1:2l y x =--,平面内反比例函数2

y x

=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记作,H 则()1,min D H l = .

(2)已知直线2:33l y x =+,点()1,0A -,点()()1,0,,0B T t 是x 轴上一个动点,

T 3C 在T 上,若()max 243,63,D ABC l ≤≤求此时t 的取值范

围,

(3)已知直线21211k k y x k k --=

+--恒过定点1111,8484P a b c a b c ??

??+-+?

+,点(),D a b 恒在直线3l 上,点(),28E m m +是平面上一动点,记以点E 为顶点,原点为对角线交点的正方形为图形,K ()min 3,0D K l =,若请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 3.如图,等边ABC 内接于

O ,P 是AB 上任一点(点P 不与点A 、B 重合),连接

AP 、BP ,过点C 作CM BP 交PA 的延长线于点M .

(1)求APC ∠和BPC ∠的度数; (2)求证:ACM BCP △≌△;

(3)若1PA =,2PB =,求四边形PBCM 的面积; (4)在(3)的条件下,求AB 的长度. 4.如图①,

O 经过等边ABC 的顶点A ,C (圆心O 在ABC 内),分别与AB ,

CB 的延长线交于点D ,E ,连结DE ,BF EC ⊥交AE 于点F . (1)求证:BD BE =.

(2)当:3:2AF EF =,6AC =,求AE 的长.

(3)当:3:2AF EF =,AC a =时,如图②,连结OF ,OB ,求OFB △的面积(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5.已知:如图1,在

O 中,弦2AB =,1CD =,AD BD ⊥.直线,AD BC 相交于点

E .

(1)求E ∠的度数;

(2)如果点,C D 在O 上运动,且保持弦CD 的长度不变,那么,直线,AD BC 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是否改变?试就以下三种情况进行探究,并说明理由(图形未画完整,请你根据需要补全).

①如图2,弦AB 与弦CD 交于点F ; ②如图3,弦AB 与弦CD 不相交: ③如图4,点B 与点C 重合.

6.已知:在ABC 中,,90AC BC ACB ?

=∠=,点F 在射线CA 上,延长BC 至点

D ,使CD CF =,点

E 是射线B

F 与射线DA 的交点.

(1)如图1,若点F 在边CA 上; ①求证:BE AD ⊥;

②小敏在探究过程中发现45BEC ?∠=,于是她想:若点F 在CA 的延长线上,是否也存在同样的结论?请你在图2上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并通过测量猜想BEC ∠的度数. (2)选择图1或图2两种情况中的任一种,证明小敏或你的猜想. 7.问题发现:

(1)如图①,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是AB 上点(点E 不与A 、B 重合),将射线OE 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所得射线与BC 交于点F ,则四边形OEBF 的面积为 . 问题探究:

(2)如图②,线段BQ =10,C 为BQ 上点,在BQ 上方作四边形ABCD ,使∠ABC =∠ADC =90°,且AD =CD ,连接DQ ,求DQ 的最小值; 问题解决: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某市在生态治理活动中新建了一处南山植物园,图③为南山植物园花卉展示区的部分平面示意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 =∠ADC =90°,

AD =CD ,AC =600米.其中AB 、BD 、BC 为观赏小路,设计人员考虑到为分散人流和便观赏,提出三条小路的长度和要取得最大,试求AB +BD +BC 的最大值.

8.如图,Rt △ABC ,CA ⊥BC ,AC =4,在AB 边上取一点D ,使AD =BC ,作AD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边于点F ,交以AB 为直径的⊙O 于G ,H ,设BC =x . (1)求证:四边形AGDH 为菱形; (2)若EF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3)连结OF ,CG .

①若△AOF 为等腰三角形,求⊙O 的面积;

②若BC =3,则30CG+9=______.(直接写出答案).

9.如图,已知在矩形ABCD 中,AB =2,BC =23.点P ,Q 分别是BC ,AD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结BQ ,以P 为圆心,PB 长为半径的⊙P 交线段BQ 于点E ,连结PD . (1)若DQ =3且四边形BPDQ 是平行四边形时,求出⊙P 的弦BE 的长;

(2)在点P ,Q 运动的过程中,当四边形BPDQ 是菱形时,求出⊙P 的弦BE 的长,并计算此时菱形与圆重叠部分的面积.

10.如图1(注:与图2完全相同)所示,抛物线2

12

y x bx c =-++经过B 、D 两点,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A ,与y 轴相交于点C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抛物线的顶点为M ,求四边形ABMC 的面积(请在图1中探索)

(3)设点Q 在y 轴上,点P 在抛物线上.要使以点A 、B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请在图2中探索)

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分别交x轴、y轴于点A,B,∠BAO = 30°.抛物线y = ax2 + bx + 1(a < 0)经过点A,B,过抛物线上一点C(点C在直线l上方)作

CD∥BO交直线l于点D,四边形OBCD是菱形.动点M在x轴上从点E( -3,0)向终点A匀速运动,同时,动点N在直线l上从某一点G向终点D匀速运动,它们同时到达终点.

(1)求点D的坐标和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当点M运动到点O时,点N恰好与点B重合.

①过点E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l于点F,当点N在线段FD上时,设EM = m,FN = n,求n 关于m的函数表达式.

②求△NEM面积S关于m的函数表达式以及S的最大值.

12.对于线段外一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连线所构成的角叫做这个点关于这条线段的视角.如图1,对于线段AB及线段AB外一点C,我们称∠ACB为点C关于线段AB的视角.如图2,点Q在直线l上运动,当点Q关于线段AB的视角最大时,则称这个最大的“视角”为直线l关于线段AB的“视角”.

(1)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0,4),B(2,2),点C坐标为(﹣2,2),点C关于线段AB的视角为度,x轴关于线段AB的视角为度;

(2)如图4,点M是在x轴上,坐标为(2,0),过点M作线段EF⊥x轴,且EM=MF

=1,当直线y =kx (k ≠0)关于线段EF 的视角为90°,求k 的值;

(3)如图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2),Q ,1),直线y =ax +b (a >0)与x 轴的夹角为60°,且关于线段PQ 的视角为45°,求这条直线的解析式.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压轴题

1.(1)b=3;(2)点M 坐标为7(1,)3;(3)93(,)42-或3654(,)1313

【解析】 【分析】

(1)首先在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中令x=0,即可求得D 的坐标,则OD=b ,则E 的坐标即可利用b 表示出来,然后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即可得到关于b 的方程,求得b 的值; (2)首先求得四边形OAED 的面积,则△ODM 的面积即可求得,设出M 的横坐标,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M 的横坐标,进而求得M 的坐标;

(3)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四边形OMDN 是菱形时,M 是OD 的中垂线与DE 的交点,M 关于OD 的对称点就是N ;②四边形OMND 是菱形,OM=OD ,M 在直线DE 上,设出M 的坐标,根据OM=OD 即可求得M 的坐标,则根据OD ∥MN,且OD=MN 即可求得N 的坐标. 【详解】 (1)在2

3

y x b =-

+中,令x=0,解得y=b , 则D 的坐标是(0,b),OD=b , ∵OD=BE ,

∴BE=b ,则点E 坐标为(3,4-b ), 将点E 代入2

3

y x b =-+中,得:4-b=2+b, 解得:b=3; (2)如图,∵OAED S 四边形=

11

()(31)3622

OD AE OA +=?+?=, ∵三角形ODM 的面积与四边形OAEM 的面积之比为1:3, ∴13

=42

ODM OAED S S ?=

四边形 设M 的横坐标是a ,则13

322

a ?=, 解得:1a =,

将1x a ==代入2

33

y x =-

+中,得: 27333

y =-?+=

则点M 坐标为7

(1,)3

(3)依题意,有两种情况:

①当四边形OMDN 是菱形时,如图(1),M 的纵坐标是32

, 把32y =

代入2

33

y x =-+中,得: 23332x -+=,解得:94

x =, ∴点M 坐标为93

(,)42

, 点N 坐标为93(,)42

-;

②当四边形OMND 是菱形时,如图(2),OM =OD =3, 设M 的坐标2

(,3)3

m m -

+, 由OM=OD 得:2

22

(3)93

m m +-+=, 解得:36

13

m =

或m=0(舍去), 则点M 坐标为3615(

,)1313

又MN ∥OD ,MN=OD=3, ∴点N 的坐标为3654(

,)1313

, 综上,满足条件的点N 坐标为93(,)42

-或3654(

,)1313

【点睛】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涉及待定系数法、图形的面积计算、菱形的性质、方程等知识,解答的关键是认真审题,找出相关知识的联系点,运用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法、分类讨论法等解题方法确定解题思路,进而推理、探究、发现和计算. 2.(1)22+;(2)63103t ≤≤-或103165-≤≤-3)

32

5m ≤-

或0m ≥ 【解析】 【分析】 (1)作直线:y x b =-+平行于直线1l ,且与H 相交于点P ,连接PO 并延长交直线1l 于点Q ,作PM ⊥x 轴,根据只有一个交点可求出b ,再联立求出P 的坐标,从而判断出PQ 平分∠AOB ,再利用直线1l 表达式求A 、B 坐标证明OA=OB ,从而证出PQ 即为最小距离,最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即可;

(2)过点T 作TH ⊥直线2l ,可判断出T 上的点到直线2l 的最大距离为3TH +后根据最大距离的范围求出TH 的范围,从而得到FT 的范围,根据范围建立不等式组求解即可;

(3)把点P 坐标带入表达式,化简得到关于a 、b 的等式,从而推出直线3l 的表达式,根据点E 的坐标可确定点E 所在直线表达式,再根据最小距离为0,推出直线3l 一定与图形K 相交,从而分两种情况画图求解即可. 【详解】

解:(1)作直线:y x b =-+平行于直线1l ,且与H 相交于点P ,连接PO 并延长交直线

1l 于点Q ,作PM ⊥x 轴,

∵ 直线:y x b =-+与H 相交于点P , ∴2

x b x

-+=

,即220x bx -+=,只有一个解,

∴24120b ?=-

??=,解得22b =, ∴22y x =-+,

联立222

y x y x ?=-+??=??

,解得22x y ?=??=??,即(

)

2,2P ,

∴2PM OM ==

,且点P 在第一、三象限夹角的角平分线上,即PQ 平分∠AOB ,

∴Rt POM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P=2, ∵直线1l :2y x =--,

∴当0y =时,2x =-,当0x =时,2y =-, ∴A(-2,0),B(0,-2), ∴OA=OB=2, 又∵OQ 平分∠AOB , ∴OQ ⊥AB ,即PQ ⊥AB ,

∴PQ 即为H 上的点到直线1l 的最小距离, ∵OA=OB ,

∴45OAB OBA AOQ ∠=∠=∠=?, ∴AQ=OQ ,

∴在Rt AOQ 中,OA=2,则OQ=2,

∴22PQ OP OQ =+=+,即()1,22min D H l =+;

(2)由题过点T 作TH ⊥直线2l ,

则T 上的点到直线2l 的最大距离为3TH + ∵()max 243,63ABC l D V ≤≤ 即43363TH ≤ ∴3353TH ≤≤ 由题60HFO ∠=?,则3

FT =, ∴610FT ≤≤, 又∵3FT t =, ∴6310t ≤≤,

解得63103t ≤≤103165-≤≤-; (3)∵直线21211k k y x k k --=

+--恒过定点1111,8484P a b c a b c ??

??+-+?+,

∴把点P 代入得:

211121

1184184k k a b c a b c k k --??+-+=++ ?

--??

, 整理得:()()2416828162828a b c k a b c a b c k a b c +-+--+-=++---,

∴2416828281628a b c a b c a b c a b c +-+=++??--+-=---?,化简得22480

1a b c c +-+=??=?

∴1

82

b a =-+,

又∵点(),D a b 恒在直线3l 上, ∴直线3l 的表达式为:1

82

y x =-+, ∵()min 3,0D K l =,

∴直线3l 一定与以点E 为顶点,原点为对角线交点的正方形图形相交, ∵(),28E m m +,

∴点E 一定在直线28y x =+上运动,

情形一:如图,当点E 运动到所对顶点F 在直线3l 上时,由题可知E 、F 关于原点对称, ∵(),28E m m +, ∴(),28m m F ---,

把点F 代入182y x =-

+得:18282m m +=--,解得:325

m =-, ∵当点E 沿直线向上运动时,对角线变短,正方形变小,无交点,

∴点E 要沿直线向下运动,即325

m ≤-

情形二:如图,当点E 运动到直线3l 上时,

把点E 代入182y x =-

+得:1

8282

m m -+=+,解得:0m =, ∵当点E 沿直线向下运动时,对角线变短,正方形变小,无交点, ∴点E 要沿直线向上运动,即0m ≥,

综上所述,

32

5

m≤-或0

m≥.

【点睛】

本题考查新型定义题,弄清题目含义,正确画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3.(1)∠APC=60°,∠BPC=60°;(2)见解析;(3

4

9

【解析】

【分析】

(1)由△ABC是等边三角形,可知∠ABC=∠BAC=∠ACB=60°,由圆周角定理可知

∠APC=∠ABC=60°,∠BPC=∠BAC=60°;

(2)利用上题中得到的相等的角和等边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利用AAS证得两三角形全等即可;

(3)根据CM∥BP说明四边形PBCM是梯形,利用上题证得的两三角形全等判定△PCM为等边三角形,进而求得PH的长,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四边形的面积即可;

(4)过点B作BQ⊥AP,交AP的延长线于点Q,过点A作AN⊥BC于点N,连接OB,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在△ABC中,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N,在△BON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B,最后根据弧长公式求出弧AB的长.

【详解】

解:(1)∵△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BAC=∠ACB=60°,

∵=

BC BC,=

AC AC,

∴∠APC=∠ABC=60°,∠BPC=∠BAC=60°;

(2)证明:∵CM∥BP,

∴∠BPM+∠M=180°,

∠PCM=∠BPC,

∵∠BPC=∠BAC=60°,

∴∠PCM=∠BPC=60°,

∴∠M=180°-∠BPM=180°-(∠APC+∠BPC)=180°-120°=60°,

∴∠M=∠BPC=60°,

又∵A、P、B、C四点共圆,

∴∠PAC+∠PBC=180°,

∵∠MAC+∠PAC=180°

∴∠MAC=∠PBC

∵AC=BC,

在△ACM和△BCP中,

M BPC

MAC PBC

AC BC

∠=∠

?

?

∠=∠

?

?=

?

∴△ACM≌△BCP(AAS);

(3)∵CM ∥BP , ∴四边形PBCM 为梯形, 作PH ⊥CM 于H , ∵△ACM ≌△BCP , ∴CM=CP ,AM=BP , 又∠M=60°,

∴△PCM 为等边三角形,

∴CM=CP=PM=PA+AM=PA+PB=1+2=3, 在Rt △PMH 中,∠MPH=30°, ∴PH=

33

2

, ∴S 四边形PBCM =

12(PB+CM )×PH=12(2+3)×33=153

(4)过点B 作BQ ⊥AP ,交AP 的延长线于点Q ,过点A 作AN ⊥BC 于点N ,连接OB , ∵∠APC=∠BPC=60°, ∴∠BPQ=60°, ∴∠PBQ=30°, ∴PQ=

1

2

PB=1, ∴在△BPQ 中,2221=3- ∴在△AQB 中,()()2

2

2

2

=113=

7AQ BQ +++

∵△ABC 为等边三角形, ∴AN 经过圆心O , ∴BN=

127, ∴2221

2

AB BN -, 在△BON 中,设BO=x ,则ON=

21

2

x -,

22

2

721

=

x x

????

+-

? ?

? ?

????

解得:x=

21

∵∠BOA=2∠BCA=120°,

∴AB=

21

120221

3=

1809

ππ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四边形的面积,勾股定理,弧长公式,是一道比较复杂的几何综合题,解题关键是能够掌握并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

4.(1)证明见解析;(2)132

3

【解析】

【分析】

(1)根据△ABC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可以得出∠BAC=∠C,结合圆周角定理即可证明;

(2)过点A作AG⊥BC于点G,根据△ABC是等边三角形,可以得到BG、AG的值,由

BF∥AG可得到

AF BG

EF EB

=,求出BE,最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3)过点O作OM⊥BC于点M,由题(2)知

AF BG

EF EB

=,CG=BG=

11

22

AC a

=,可以得到BM 的值,根据BF∥AG,可证得△EBF∽△EGA,列比例式求出BF,从而表示出△OFB的面积.【详解】

(1)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

∴∠BAC=∠C=60°,

∵∠DEB=∠BAC=60°,∠D=∠C=60°,

∴∠DEB=∠D,

∴BD=BE;

(2)解:如图所示,过点A作AG⊥BC于点G,

∵△ABC 是等边三角形,AC=6, ∴BG=

11

322

BC AC ==, ∴在Rt △ABG 中,333AG BG ==, ∵BF ⊥EC , ∴BF ∥AG ,

∴AF BG EF EB

=, ∵AF :EF=3:2,

∴BE=

2

3

BG=2, ∴EG=BE+BG=3+2=5, 在Rt △AEG 中,()

2

22

2335213AE AG EG =

+=

+=

(3)解:如图所示,过点O 作OM ⊥BC 于点M ,

由题(2)知AF BG

EF EB =,CG=BG=1122

AC a =, ∴

3=2

AF BG EF EB =, ∴2211

3323

EB BG a a ==?=,

∴EC=CG+BG+BE=1114

2233

a a a a ++=, ∴EM=

1

2EC =23

a ,

∴BM=EM-BE=211

333

a a a -=, ∵BF ∥

AG ,

∴△EBF ∽△EGA ,

1

2

3=115

32

a

BF BE AG EG a a ==+, ∵3

3AG BG a ==, ∴2335BF a a =

?=, ∴△OFB 的面积=2

1313225330

BF BM a a a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圆的综合题,关键是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解.

5.(1)60E ∠=?(2)①结论:直线AD 、BC 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60?;证明过程见详解.②结论:直线AD 、BC 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60?;证明过程见详解.③结论:直线AD 、BC 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60?;证明过程见详解. 【解析】 【分析】

(1)根据AD BD ⊥得到AB 是直径,连接OC 、OD ,发现等边三角形,再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得30EBD ∠=?,再进一步求得E ∠的度数;

(2)分别画出三种图形,图2中,根据圆周角定理和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可以求得;图3中,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和圆周角定理可以求得;图4中,根据切线的性质发现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求得. 【详解】

解:(1)连接OC 、OD ,如图:

∵AD BD ⊥ ∴AB 是直径

∴1OC OD CD === ∴OCD 是等边三角形 ∴60COD ∠=? ∴30DBE ∠=? ∴60E ∠=?

(2)①结论:直线AD 、BC 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60? 证明:连接OD 、OC 、AC ,如图:

∵1OD OC CD === ∴OCD 为等边三角形 ∴60COD ∠=? ∴30DAC ∠=? ∴30EBD ∠=? ∵90ADB ∠=? ∴903060E ∠=?-?=?

②结论:直线AD 、BC 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60? 证明:连接OC 、OD ,如图:

∵AD BD ⊥ ∴AB 是直径 ∴1OC OD CD === ∴OCD 是等边三角形 ∴60COD ∠=? ∴30DBE ∠=?

∴903060BED ∠=?-?=?

③结论:直线AD 、BC 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60? 证明:如图:

∵当点B 与点C 重合时,则直线BE 与O 只有一个公共点

∴EB 恰为

O 的切线

∴90ABE ∠=?

∵90ADB ∠=?,1CD =,2AD = ∴30A ∠=? ∴60E ∠=?.

故答案是:(1)60E ∠=?(2)①结论:直线AD 、BC 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60?;证明过程见详解.②结论:直线AD 、BC 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60?;证明过程见详解.③结论:直线AD 、BC 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60?;证明过程见详解.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此题主要是能够根据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发现AB 是直径,进一步发现等边COD △,从而根据圆周角定理以及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求解.

6.(1)①详见解析;②图见解析,猜想∠BEC=45°;(2)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①证明△ACD ≌△BCF ,得到∠CAD=∠CBF 即可得到∠AEF=∠BCF=90°即可; ②根据已知条件画图即可;

(2)取AB 的中点M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到点A ,B ,C ,E 四点在同一个圆M 上,再利用圆周角定理即可证明. 【详解】

解:(1)①∵,90AC BC ACB ?

=∠=,CD CF =

∴在△ACD 与△BCF 中,

AC BC ACD ACB CD CF =??

∠=∠??=?

∴△ACD ≌△BCF (SAS ) ∴∠CAD=∠CBF 又∵∠AFE=∠BFC ∴∠AEF=∠BCF=90°, ∴BE ⊥AD

②图如下所示:

猜想∠BEC=45°,

(2)选择图1证明,

连接CE,取AB的中点M,连接MC,ME ∵△ABC和△ABE都是直角三角形

1

2

MC ME AB AM BM ====,

∴点A,B,C,E四点在同一个圆M上,

∴∠BEC=∠BAC=45°,

∴∠BEC=45°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圆周角定理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7.(1)4;(2)2;(3)6002+1).

【解析】

【分析】

(1)如图①中,证明△EOB≌△FOC即可解决问题;

(2)如图②中,连接BD,取AC的中点O,连接OB,OD.利用四点共圆,证明∠DBQ=∠DAC=45°,再根据垂线段最短即可解决问题.

(3)如图③中,将△BDC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EDA,首先证明AB+BC+BD=2+1)BD,当BD最大时,AB+BC+BD的值最大.

【详解】

解:(1)如图①中,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OB=OC,∠OBE=∠OCF=45°,∠BOC=90°,∵∠EOF=90°,

∴∠EOF=∠BOC,

∴∠EOB=∠FOC,

∴△EOB≌△FOC(SAS),

∴S△EOB=S△OFC,

∴S四边形OEBF=S△OBC=1

4

?S正方形ABCD=4,

故答案为:4;

(2)如图②中,连接BD,取AC的中点O,连接OB,OD.

∵∠ABD=∠ADC=90°,AO=OC,

∴OA=OC=OB=OD,

∴A,B,C,D四点共圆,

∴∠DBC=∠DAC,

∵DA=DC,∠ADC=90°,

∴∠DAC=∠DCA=45°,

∴∠DBQ=45°,

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QD⊥BD时,QD的值最短,DQ的最小值=

2

2

BQ=2.

(3)如图③中,将△BDC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EDA,

初三九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初三九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提升篇)(Word版含解析) 一、压轴题 1.已知P是⊙O上一点,过点P作不过圆心的弦PQ,在劣弧PQ和优弧PQ上分别有动点 A、B(不与P,Q重合),连接AP、BP. 若∠APQ=∠BPQ. (1)如图1,当∠APQ=45°,AP=1,BP=22时,求⊙O的半径; (2)如图2,选接AB,交PQ于点M,点N在线段PM上(不与P、M重合),连接ON、OP,若∠NOP+2∠OPN=90°,探究直线AB与ON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2.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点B的坐标为(3, 4),一次函数 2 3 y x b =-+的图像与边OC、AB分别交于点D、E,并且满足OD BE =, M是线段DE上的一个动点 (1)求b的值; (2)连接OM,若ODM △的面积与四边形OAEM的面积之比为1:3,求点M的坐标;(3)设N是x轴上方平面内的一点,以O、D、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求点N的坐标.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l: 1 6 2 y x =-+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B、C, 且与直线2l: 1 2 y x =交于点A.

(1)分别求出点A、B、C的坐标; (2)若D是线段OA上的点,且COD △的面积为12,求直线CD的函数表达式;(3)在(2)的条件下,设P是射线CD上的点,在平面内里否存在点Q,使以O、C、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阅读理解: 如图,在纸面上画出了直线l与⊙O,直线l与⊙O相离,P为直线l上一动点,过点P作⊙O的切线PM,切点为M,连接OM、OP,当△OPM的面积最小时,称△OPM为直线l与⊙O的“最美三角形”. 解决问题: (1)如图1,⊙A的半径为1,A(0,2) ,分别过x轴上B、O、C三点作⊙A的切线BM、OP、CQ,切点分别是M、P、Q,下列三角形中,是x轴与⊙A的“最美三角形”的是.(填序号) ①ABM;②AOP;③ACQ (2)如图2,⊙A的半径为1,A(0,2),直线y=kx(k≠0)与⊙A的“最美三角形”的面积 为1 2 ,求k的值. (3)点B在x轴上,以B为圆心,3为半径画⊙B,若直线y=3x+3与⊙B的“最美三 角形”的面积小于 3 2 ,请直接写出圆心B的横坐标B x的取值范围. 5.如图1:在Rt△ABC中,AB=AC,D为BC边上一点(不与点B,C重合),试探索AD,BD,CD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小明同学的思路是这样的:将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E,连接EC,DE.继续推理就可以使问题得到解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测试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有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A.k≥﹣1且k≠0 B.k≥﹣1 C.k≤﹣1且k≠0 D.k≥﹣1或k≠0 2.一元二次方程x2=0的根的情况为()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D.没有实数根 3.下列关于x的方程中,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x﹣1=0 B.x3+x=3 C.x2+3x﹣5=0 D.ax2+bx+c=0 4.下列方程中,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x=2y﹣3 B.C.x2+3x﹣1=x2+1 D.x2=0 5.关于x的方程2x2+mx+n=0的两个根是﹣2和1,则n m的值为() A.﹣8 B.8 C.16 D.﹣16 6.若关于x的方程x2+2x﹣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a的值为() A.﹣1 B.1 C.﹣4 D.4 7.方程2(x+3)(x﹣4)=x2﹣10化成一般形式ax2+bx+c=0后,a+b+c的值为()A.15 B.17 C.﹣11 D.﹣15 8.一元二次方程x2+5x+6=0的根的情况是() A.只有一个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D.没有实数根 9.若关于x的方程(m+2)x|m|+2x﹣=1=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等于()

A.﹣2 B.2 C.﹣2或2 D.1 10.一元二次方程x2﹣2x﹣7=0的两根之和是() A.2 B.﹣2 C.7 D.﹣7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1.一元二次方程3x(x﹣3)=2x2+1化为一般形式为. 12.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4x﹣1)(x+3)=0时,可将原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其中一个方程是4x﹣1=0,则另一个方程是. 13.在某次聚会上,每两人都握了一次手,所有人共握手36次,参加这次聚会的有人. 14.为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某市加大了对“双创”工作的支持力度,据悉,2015年该市此项拨款为1.5亿元,2017元的拨款达到2.16亿元,这两年该市对“双创”工作专项拨款的平均增长率为. 三.解答题(共6小题) 15.阅读下面的材料,解决问题: 解方程x4﹣5x2+4=0,这是一个一元四次方程,根据该方程的特点,它的解法通常是: 设x2=y,那么x4=y2,于是原方程可变为y2﹣5y+4=0,解得y1=1,y2=4. 当y=1时,x2=1,∴x=±1; 当y=4时,x2=4,∴x=±2; ∴原方程有四个根:x1=1,x2=﹣1,x3=2,x4=﹣2. 请参照例题,解方程(x2+x)2﹣4(x2+x)﹣12=0. 16.解方程: (1)5x(x+1)=2(x+1); (2)x2﹣3x﹣1=0. 17.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合肥城市的变化,蜀山中学九(1)班组织学生进行“环巢湖一日研学游”活动,某旅行社推出了如下收费标准:(1)如果人数不超过30人,人均旅游费用为100元;(2)如果超过30人,则每超过1人,人均旅游费用降低2元,但人均旅游费用不能低于80元.该班实际共支付给旅行社3150

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专题练习(解析版)

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压轴题 1.问题提出 (1)如图①,在ABC 中,42,6,135AB AC BAC ==∠=,求ABC 的面积. 问题探究 (2)如图②,半圆O 的直径10AB =,C 是半圆AB 的中点,点D 在BC 上,且 2CD BD =,点P 是AB 上的动点,试求PC PD +的最小值. 问题解决 (3)如图③,扇形AOB 的半径为20,45AOB ∠=在AB 选点P ,在边OA 上选点E ,在边OB 上选点F ,求PE EF FP ++的长度的最小值.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任意三点A ,B ,C ,给出如下定义: 若矩形的任何一条边均与某条坐标轴平行,且A ,B ,C 三点都在矩形的内部或边界上,则称该矩形为点A ,B ,C 的外延矩形.点A ,B ,C 的所有外延矩形中,面积最小的矩形称为点A ,B ,C 的最佳外延矩形.例如,图中的矩形, , 都是 点A ,B ,C 的外延矩形,矩形 是点A ,B ,C 的最佳外延矩形. (1)如图1,已知A (-2,0),B (4,3),C (0,). ①若 ,则点A ,B ,C 的最佳外延矩形的面积为 ; ②若点A ,B ,C 的最佳外延矩形的面积为24,则的值为 ; (2)如图2,已知点M (6,0),N (0,8).P (,)是抛物线 上一点,求点M ,N ,P 的最佳外延矩形面积的最小值,以及此时点P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 围;

(3)如图3,已知点D(1,1).E(,)是函数的图象上一点,矩形 OFEG是点O,D,E的一个面积最小的最佳外延矩形,⊙H是矩形OFEG的外接圆,请直接写出⊙H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 3.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0cm,BC=4cm,点p从A开始折线A——B——C——D以4cm/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C开始沿CD边以1cm/秒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D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t(秒) (1)t为何值时,四边形APQD为矩形. (2)如图(2),如果⊙P和⊙Q的半径都是2cm,那么t为何值时,⊙P和⊙Q外切?4.问题发现: (1)如图①,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AB上点(点E 不与A、B重合),将射线OE绕点O逆时针旋转90°,所得射线与BC交于点F,则四边形OEBF的面积为. 问题探究: (2)如图②,线段BQ=10,C为BQ上点,在BQ上方作四边形ABCD,使∠ABC=∠ADC =90°,且AD=CD,连接DQ,求DQ的最小值; 问题解决: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某市在生态治理活动中新建了一处南山植物园,图③

初三九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测试卷附答案

初三九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测试卷附答案 一、压轴题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l :1 62 y x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B 、C ,且与直线2l :1 2 y x = 交于点A . (1)分别求出点A 、B 、C 的坐标; (2)若D 是线段OA 上的点,且COD △的面积为12,求直线CD 的函数表达式; (3)在(2)的条件下,设P 是射线CD 上的点,在平面内里否存在点Q ,使以O 、 C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 由. 2.已知在ABC 中,AB AC =.在边AC 上取一点D ,以D 为顶点、DB 为一条边作 BDF A ∠=∠,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ECF ACB ∠=∠. (1)如图(1),当点D 在边AC 上时,请说明①FDC ABD ∠=∠;②DB DF =成立 的理由. (2)如图(2),当点D 在AC 的延长线上时,试判断DB 与DF 是否相等? 3.数学概念 若点P 在ABC ?的内部,且APB ∠、BPC ∠和CPA ∠中有两个角相等,则称P 是 ABC ?的“等角点”,特别地,若这三个角都相等,则称P 是ABC ?的“强等角点”. 理解概念 (1)若点P 是ABC ?的等角点,且100APB ∠=,则BPC ∠的度数是 . (2)已知点D 在ABC ?的外部,且与点A 在BC 的异侧,并满足 180BDC BAC ∠+∠<,作BCD ?的外接圆O ,连接AD ,交圆O 于点P .当BCD ?的 边满足下面的条件时,求证:P 是ABC ?的等角点.(要求:只选择其中一道题进行证明!) ①如图①,DB DC = ②如图②,BC BD =

九年级数学上册综合测试题(一)

甘肃科源教育九年级数学上册综合测试题(一)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点M (1,-2)关于原点对应的点的坐标是( ) A .(-1,2) B .(1,2) C .(-1,-2) D .(-2,1) 2.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3.将函数132 +-=x y 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新图象的函数解析式为( ) A. ()12 32 +--=x y B. ()1232 ++-=x y C.232 +-=x y D. 232--=x y 4.如图,在⊙O 中,AB 为直径,点C 为圆上一点,将劣弧AC 沿弦AC 翻折交AB 于点D ,连接CD .如果∠BAC=20°,则∠BDC=( ) A.80° B.70° C.60° D.50° 5.下列事件中,必然发生的事件是( ) A .明天会下雨 B .小明数学考试得99分 C .今天是星期一,明天就是星期二 D .明年有370天 6.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ax +b =0有一个非零根-b ,则a -b 的值为( ) A .-1 B .0 C .1 D .-2 7.当ab >0时,y =ax 2与y =ax +b 的图象大致是( ) 8.如果关于x 的方程()0337 2 =+---x x m m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那么m 的值为( ) A .±3 B .3 C .﹣3 D .都不对 9.如果一个扇形的半径为1,弧长是3 π ,那么此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为( ) A.30° B.45° C.60° D.90° 10.在一幅长为80cm ,宽为50cm 的矩形风景画的四周镶一条相同宽度的金色纸边,制成一幅矩形挂图,如图所示,如果要使整个挂图的面积是5400cm 2,设金色纸边的宽为x cm ,那么x 满足的方程是( ) A. 014001302=-+x x B. 0350652=-+x x C. 014001302=--x x D. 0350652=--x x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1.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 -1)x 2+x +m 2-1=0有一根为0,则m 的值为_________。 12.小燕抛一枚硬币10次,有7次正面朝上,当她抛第11次时,正面向上的概率为_________。 13.已知抛物线y=x 2﹣x ﹣1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m ,0),则代数式m 2﹣m+2017的值为_________。 14.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9个球,其中有2个红球、3个绿球和4个蓝球,这些球除颜色外无其他差别. 从袋子中随机取出1个球,则它是红球的概率为_________。 15.已知抛物线y =ax 2+bx +c (a≠0)与x 轴交于A ,B 两点.若点A 的坐标为(-2,0),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2,则线段AB 的长为_________。 16.如图,将Rt △ABC 绕点A 按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Rt △ADE ,点B 的对应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若AC =3,∠B =60°,则CD 的长为_________。 17.如图,PA 、PB 分别切⊙O 于点A 、B ,点E 是⊙O 上一点,且∠AEB =60°,则∠P =_________。 18.抛物线的图象如图,则它的函数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当x_________时,y >0.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三、解答题(共66分) 19.解方程 (1)0142 =-+x x (2)()()0343-2 =-+x x x 20.如图,AB 是 ⊙O 的直径C 是半圆O 上的一点,AC 平分∠DAB ,AD ⊥CD ,垂足为D ,AD 交⊙O 于E ,连接CE. (1)判断CD 与⊙O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E 是弧AC 的中点,⊙O 的半径为1,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初三九年级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专题练习(解析版)

初三九年级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压轴题 1.已知P是⊙O上一点,过点P作不过圆心的弦PQ,在劣弧PQ和优弧PQ上分别有动点 A、B(不与P,Q重合),连接AP、BP. 若∠APQ=∠BPQ. (1)如图1,当∠APQ=45°,AP=1,BP=22时,求⊙O的半径; (2)如图2,选接AB,交PQ于点M,点N在线段PM上(不与P、M重合),连接ON、OP,若∠NOP+2∠OPN=90°,探究直线AB与ON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2.如图1,△ABC中,AB=AC=4,∠BAC=100,D是BC的中点. 小明对图1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线段AD上任取一点E,连接EB.将线段EB绕点E逆时针旋转80°,点B的对应点是点F,连接BF,小明发现:随着点E在线段AD上位置的变化,点F的位置也在变化,点F可能在直线AD的左侧,也可能在直线AD上,还可能在直线AD的右侧.请你帮助小明继续探究,并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2,当点F在直线AD上时,连接CF,猜想直线CF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点F落在直线AD的右侧,请在备用图中画出相应的图形,此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为什么? (3)当点E在线段AD上运动时,直接写出AF的最小值.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l: 1 6 2 y x =-+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B、C, 且与直线2l: 1 2 y x =交于点A.

(1)分别求出点A 、B 、C 的坐标; (2)若D 是线段OA 上的点,且COD △的面积为12,求直线CD 的函数表达式; (3)在(2)的条件下,设P 是射线CD 上的点,在平面内里否存在点Q ,使以O 、 C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 由. 4.问题提出 (1)如图①,在ABC 中,42,6,135AB AC BAC ==∠=,求ABC 的面积. 问题探究 (2)如图②,半圆O 的直径10AB =,C 是半圆AB 的中点,点D 在BC 上,且 2CD BD =,点P 是AB 上的动点,试求PC PD +的最小值. 问题解决 (3)如图③,扇形AOB 的半径为20,45AOB ∠=在AB 选点P ,在边OA 上选点E ,在边OB 上选点F ,求PE EF FP ++的长度的最小值. 5.如图,等边ABC 内接于 O ,P 是AB 上任一点(点P 不与点A 、B 重合),连接 AP 、BP ,过点C 作CM BP 交PA 的延长线于点M . (1)求APC ∠和BPC ∠的度数; (2)求证:ACM BCP △≌△; (3)若1PA =,2PB =,求四边形PBCM 的面积; (4)在(3)的条件下,求AB 的长度. 6.如图①, O 经过等边ABC 的顶点A ,C (圆心O 在ABC 内),分别与AB , CB 的延长线交于点D ,E ,连结DE ,BF EC ⊥交AE 于点F . (1)求证:BD BE =. (2)当:3:2AF EF =,6AC =,求AE 的长.

九年级上册数学测试题

九年级上册数学测试题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B、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D、四个角相等的边形是矩形 2.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B.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C.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D.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3. .顺次连接等腰梯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 A.矩形B.正方形C.菱形D.直角梯形4.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A.三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C.顺次连接矩形四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 D.正五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5.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6和8 ,则这个菱形的周长是()A.24 B.20 C.10D.5 6.在平面中,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A.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C.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D.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 判AC、BD相交于点O,下列条件不能 .. 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是 ( ) A. AB∥CD,AD∥BC B. OA=OC,OB=OD C. AD=BC,AB∥CD D. AB=CD,AD=BC 8.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S ?ABCD =4S △AOB B.A C=BD C.A C⊥BD D.?ABCD是轴对称图形 9.如图,已知AC、BD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那么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O D C B A

九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及详细解析

2014-2015学年度???学校1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1.(本题满分10分)如图,在半径为2的扇形AOB中,∠AOB=90°,点C是弧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OD⊥BC,OE⊥AC,垂足分别为D、E. (1)当BC=1时,求线段OD的长; (2)在△DOE中是否存在长度保持不变的边?如果存在,请指出并求其长度,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① 15 2;②存在,2 DE 【解析】 试题分析:(1)如图(1),∵OD⊥BC,∴BD=BC=, ∴OD==; (2)如图(2),存在,DE是不变的.连接AB,则AB==2, ∵D和E分别是线段BC和AC的中点,∴DE=AB=;

(3)如图(3),连接OC, ∵BD=x, ∴OD=, ∵∠1=∠2,∠3=∠4, ∴∠2+∠3=45°, 过D作DF⊥OE. ∴DF==,由(2)已知DE=, ∴在Rt△DEF中,EF==, ∴OE=OF+EF=+= ∴y=DF?OE=?? =(0<x<) 考点: 1.垂径定理;2.勾股定理;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2.在Rt△ABC中,∠ACB=90°,∠A=30°,BD是△ABC的角平分线, DE⊥AB于点E.

(1)如图1,连接EC,求证:△EBC是等边三角形; (2)点M是线段CD上的一点(不与点C,D重合),以BM为一边,在BM的下方作∠BMG=60°,MG交DE延长线于点G.请你在图2中画出完整图形,并直接写出MD,DG与AD之间的数量关系; (3)如图3,点N是线段AD上的一点,以BN为一边,在BN的下方作∠BNG=60°,NG 交DE延长线于点G.试探究ND,DG与AD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AD=DG+DM.(3)AD=DG-DN.理由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利用“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证得△EBC是等边三角形;(2)延长ED使得DN=DM,连接MN,即可得出△NDM是等边三角形,利用△NGM≌△DBM 即可得出BD=NG=DG+DM,再利用AD=BD,即可得出答案; (3)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H=∠2,进而得出∠DNG=∠HNB,再求出△DNG≌△HNB 即可得出答案. 试题解析:(1)证明:如图1所示: 在Rt△ABC中,∠ACB=90°,∠A=30°, ∴∠ABC=60°,BC=1 2 AB. ∵BD平分∠ABC, ∴∠1=∠DBA=∠A=30°.∴DA=DB. ∵DE⊥AB于点E. ∴AE=BE=1 2 AB. ∴BC=BE. ∴△EBC是等边三角形; (2)结论:AD=DG+DM. 证明:如图2所示:延长ED使得DN=DM,连接MN,

九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数学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A、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B、中心对称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C、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D、等腰梯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第2题图2、如右图,将半径为2cm的圆形纸片折叠后,圆弧恰好经过圆心O,则折痕AB的长为 A.2cmB.3cm C.23cm D.25cm3、如图,BD是⊙O的直径,∠CBD=30?,则∠A的度数. A、30? B、45? C、60? D、75?、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条件正确的是 A.ac<0 B、b-4ac<0 C、 b>0 D、 a>0,b<0,c>05、抛物线y= x 向左平移8个单位,再向下平移个单位后,所得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A、 y=2- B、 y=2+ C、 y=2-

D、 y=2+9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宽分别为2和1的矩形ABCD的边上有一动点P,沿A→B→C→D→A运动一周,则点P的纵坐标y与P所走过的路程x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2第3题图 第4题图7、某商品原售价289元,经过连续两次降价后售价为256元,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 x,则下面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A、2892=25 B、2562=289 C、289=25 D、256=28 9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顶点 A、C分别在y 轴、x轴上,以AB为弦的⊙M与x轴相切、若点A的坐标为,则圆心M的坐标为 A、 B、 C、 D、9.若点A的坐标为O为坐标原点,将OA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OA′,则点A′的坐标是 A、 B、 C、

最新初三九年级数学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测试卷附答案

最新初三九年级数学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测试卷附答案 一、压轴题 1.问题提出 (1)如图①,在ABC 中,42,6,135AB AC BAC ==∠=,求ABC 的面积. 问题探究 (2)如图②,半圆O 的直径10AB =,C 是半圆AB 的中点,点D 在BC 上,且 2CD BD =,点P 是AB 上的动点,试求PC PD +的最小值. 问题解决 (3)如图③,扇形AOB 的半径为20,45AOB ∠=在AB 选点P ,在边OA 上选点E ,在边OB 上选点F ,求PE EF FP ++的长度的最小值. 2.已知在ABC 中,AB AC =.在边AC 上取一点D ,以D 为顶点、DB 为一条边作 BDF A ∠=∠,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ECF ACB ∠=∠. (1)如图(1),当点D 在边AC 上时,请说明①FDC ABD ∠=∠;②DB DF =成立 的理由. (2)如图(2),当点D 在AC 的延长线上时,试判断DB 与DF 是否相等? 3.已知:在ABC 中,,90AC BC ACB ? =∠=,点F 在射线CA 上,延长BC 至点 D ,使CD CF =,点 E 是射线B F 与射线DA 的交点.

(1)如图1,若点F 在边CA 上; ①求证:BE AD ⊥; ②小敏在探究过程中发现45BEC ?∠=,于是她想:若点F 在CA 的延长线上,是否也存在同样的结论?请你在图2上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并通过测量猜想BEC ∠的度数. (2)选择图1或图2两种情况中的任一种,证明小敏或你的猜想. 4.如图1,有一块直角三角板,其中AB 16=,ACB 90∠=,CAB 30∠=,A 、B 在x 轴上,点A 的坐标为()20,0,圆M 的半径为33,圆心M 的坐标为() 5,33-,圆M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x 轴向右做平移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 ()1求点C 的坐标; ()2当点M 在ABC ∠的内部且M 与直线BC 相切时,求t 的值; ()3如图2,点E 、F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连接EM 、FM ,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 时刻,使EMF 90∠=?若存在,直接写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已知,如图Rt △ABC 中,∠C =90°,AC =6cm ,BC =8cm ,点P 为AC 的中点,Q 从点A 运动到B ,点Q 运动到点B 停止,连接PQ ,取PQ 的中点O ,连接OC ,OB . (1)若△ABC ∽△APQ ,求BQ 的长;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点O 的运动路径长_____; (3)以O 为圆心,OQ 长为半径作⊙O ,当⊙O 与AB 相切时,求△COB 的面积. 6.我们知道,如图1,AB 是⊙O 的弦,点F 是AFB 的中点,过点F 作EF ⊥AB 于点E ,易得点E 是AB 的中点,即AE =EB .⊙O 上一点C (AC >BC ),则折线ACB 称为⊙O 的一条“折弦”. (1)当点C 在弦AB 的上方时(如图2),过点F 作EF ⊥AC 于点E ,求证:点E 是“折弦ACB ”的中点,即AE =EC+CB . (2)当点C 在弦AB 的下方时(如图3),其他条件不变,则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旋转变化中的压轴题【精】整理版

拔高专题:旋转变化中的压轴题 一、基本模型构建 探究点一:以三角形为基础的图形的旋转变换 例1:(2015?盘锦中考)如图1,△ABC 和△AE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EAD=90°,点B 在线段AE 上,点C 在线段AD 上. (1)请直接写出线段BE 与线段CD 的关系: BE=CD ; (2)如图2,将图1中的△AB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角α(0<α<360°), ①(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2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②当AC= 1 2 ED 时,探究在△ABC 旋转的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角α,使以A 、B 、C 、D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角α的度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ABC 和△AE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EAD=90°,∴AB=AC ,AE=AD , ∴AE-AB=AD-AC ,∴BE=CD ; (2)①∵△ABC 和△AE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EAD=90°,∴AB=AC ,AE=AD , 由旋转的性质可得∠BAE=∠CAD ,在△BAE 与△CAD 中,AB AC BAE CAD AE AD ? ∠?? ∠??===, ∴△BAE ≌△CAD (SAS ),∴BE=CD ;

②∵以A 、B 、C 、D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ABC 和△AE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ADC=45°,∵AC= 1 2 ED ,∴AC=CD ,∴∠CAD=45°,或360°-90°-45°=225°, ∴角α的度数是45°或225°.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量代换,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综合性较强 【变式训练】1. 如图①,在Rt △ABC 和Rt △EDC 中,∠ACB=∠ECD=90°,AC=EC=BC=DC ,AB 与EC 交于F ,ED 与AB 、BC 分别交于M 、H . (1)求证:CF=CH ; (2)如图②,Rt △ABC 不动,将Rt △EDC 绕点C 旋转到∠BCE=45°时,判断四边形ACDM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1)证明:∵∠ACB=∠ECD=90°,AC=BC=CD=CE ,∴∠1=∠2=90°-∠BCE ,∠A=∠B=∠D=∠E=45°, 在△ACF 和△DCH 中,12A D AC CD ∠∠∠??∠? ?? ===,∴△ACF ≌△DCH ,∴CF=CH ; (2)四边形ACDM 是菱形,证明:∵∠ACB=∠ECD=90°,∠BCE=45°,∴∠1=∠2=90°-45°=45°, ∵∠A=∠D=45°,∴∠A+∠ACD=45°+90°+45°=180°,同理∠D+∠ACD=180°,∴AM ∥DC ,AC ∥DM , ∴四边形ACDM 是平行四边形,∵AC=CD ,∴四边形ACDM 是菱形. 【教师总结】三角形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除去对应线段和对应角相等外,里面也存在着相等的角,和全等三角形,在解决问题过程要善于将“基本图形”分离出来分析。 探究点二 以四边形为基础的图形的旋转变换

九年级上册数学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数学测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数:12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 某钢铁厂一月份生产钢铁560吨,从二月份起,由于改进操作技术,使得第 一季度共生产钢铁1850吨,问二、三月份平均每月的增长率是多少?若设二、三月份平均每月的增长率为x ,则可得方程 A. B. C. D. 2. 若一元二次方程 的常数项是0,则m 等于( ) A. B. 3 C. D. 9 3. 如图,AB 是 的一条弦, 于点C ,交 于点D , 连接 若 , ,则 的半径为( ) A. 5 B. C. 3 D. 4. 若抛物线 与x 轴有交点,则m 的取值范围 是( ) A. B. C. D. 5. 如图,A ,B ,C 是 上三个点,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B. 四边形OABC 内接于 C. D. 6. 中, 于C ,AE 过点O ,连接EC ,若 , ,则EC 长度为( ) A. B. 8 C. D. 7.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 B. 平分弦的直线也必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C. 弦的垂直平分线必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D. 平分一条弧的直线必平分这条弧所对的弦 8. 如图,已知 与坐标轴交于点A ,O ,B ,点C 在 上,且 ,若点B 的坐标为 ,则弧OA 的长为( ) A. B. C. D. 9. 将含有角的直角三角板OAB 如图放置在平面 直角坐标中,OB 在x 轴上,若 ,将三角板绕原点O 顺时针旋转,则点A 的对应点 的坐标为 ( ) A. B. C. D.

10.如图,在中,,,以点C为圆心,CB的长为半径 画弧,与AB边交于点D,将绕点D旋转后点B与点A恰好重合,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1.m是方程的一个根,则代数式的值是 ______. 12.已知,,是二次函数上的点,则,,从 小到大用“”排列是______. 13.如图,在中,直径,弦于E,若,则______. 14.如图是一座抛物形拱桥,当水面的宽为12m时,拱顶离水面4m,当水面下降 3m时,水面的宽为______ 15.如图,正的边长为4,将正绕点B顺时 针旋转得到,若点D为直线上的一动点,则的最小值是______. 16.如图,在平面内将绕着直角顶点C逆时针旋转,得到, 若,,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 17.如图,A、B、C、D均在上,E为BC延长线上的一点,若,则 ______. 18.如图,内接于,于点D,若 的半径,则AC的长为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66分) 19.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 求m的取值范围;(3+3=6分) 若方程有一个根为,求m的值及另一个根.

初三数学压轴题

1.如图,直线3y x =-+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B ,点C ,经过B C ,两点的抛物线 2 y ax bx c =++与x 轴的另一交点为A ,顶点为P ,且对称轴是直线2x =. (1)求A 点的坐标; (2)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3)连结A C .请问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以点P B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A B C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直线3y x =-+与x 轴相交于点B ,∴当0y =时,3x =, ∴点B 的坐标为(30), . 又 抛物线过x 轴上的A B ,两点, 且对称轴为2x =,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点A 的坐标为(10),. (2)3y x =-+ 过点C ,易知(03)C ,,3c ∴=. 又 抛物线2y ax bx c =++过点(10)(30)A B ,,,, 309330a b a b +==?∴?++=?,. 解得14a b =??=-?,. 2 43y x x ∴=-+. (3)连结P B ,由22 43(2)1y x x x =-+=--,得(21)P -,, 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 轴于点M ,在R t P B M △中,1PM M B ==, 452PBM PB ∴== ,∠.由点(30)(03)B C ,,,易得3O B O C ==,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O BC 中,45ABC = ∠,由勾股定理,得32BC =. 假设在x 轴上存在点Q ,使得以点P B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 B C △相似. ①当 B Q P B B C A B =,45PBQ ABC == ∠∠时,PBQ ABC △∽△. 即 2232 B Q = ,3BQ ∴=,又3B O = ,∴点Q 与点O 重合,1Q ∴的坐标是(00),. ②当 Q B P B A B B C = ,45Q BP ABC == ∠∠时,QBP ABC △∽△. A B C P O y 2x = A B C P O x y 2x =

九年级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测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测试卷附答案 一、压轴题 1.已知,如图1,⊙O 是四边形ABCD 的外接圆,连接OC 交对角线BD 于点F ,延长AO 交BD 于点E ,OE=OF. (1)求证:BE=FD ; (2)如图2,若∠EOF=90°,BE=EF ,⊙O 的半径25AO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3)如图3,若AD=BC ; ①求证:22?AB CD BC BD +=;②若2?12AB CD AO ==,直接写出CD 的长. 2.在长方形ABCD 中,AB =5cm ,BC =6cm ,点P 从点A 开始沿边AB 向终点B 以 1/cm s 的速度移动,与此同时,点Q 从点B 开始沿边BC 向终点C 以2/cm s 的速度移 动.如果P 、Q 分别从A 、B 同时出发,当点Q 运动到点C 时,两点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 (1)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 (2)当t 为何值时,PQ 的长度等于5cm ? (3)是否存在t 的值,使得五边形APQCD 的面积等于226cm ?若存在,请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在Rt △AOB 中,∠AOB =90°,tan B =3 4 ,OB =8. (1)求OA 、AB 的长; (2)点Q 从点O 出发,沿着OA 方向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匀速运动,同时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着AB 方向也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0<t ≤5)以P 为圆心,PA 长为半径的⊙P 与AB 、OA 的另一个交点分别为C 、D ,连结CD ,QC . ①当t 为何值时,点Q 与点D 重合? ②若⊙P 与线段QC 只有一个公共点,求t 的取值范围.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x 的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 ) A .2 2 1x x + B .02 =++c bx ax C . ()()121=+-x x D .052322=--y xy x 2.化简 1 321 21++ -的结果为( ) A 、 23+ B 、23- C 、322+ D 、223+ 3.已知关于x 的方程2 60x kx --=的一个根为3x =,则实数k 的值为( ) A .2 B .1- C .1 D .2- 4.要使二次根式 1-x 有意义,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 (B ) x <1 (C ) x ≥1 (D )x ≤1 5.有6张写有数字的卡片,它们的背面都相同,现将它们背面朝上(如图2),从中任意一张是数字3的概率是( ) A 、 61 B 、31 C 、 21 D 、 3 2 6.已知x 、y 是实数,3x +4 +y 2 -6y +9=0,则xy 的值是( ) A .4 B .-4 C .94 D .-9 4 7、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8.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是5cm 和4cm ,圆心距为7cm ,那么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内切 C .外切 D .外离 9.如图3,⊙O的半径为5,弦AB的长为8,M是弦AB上的动点,则线段OM长的最小值为( ) A.2 B.3 C.4 D.5 10.已知:如图4, ⊙O 的两条弦AE 、BC 相交于点D,连接AC 、 BE. 图2 O A B M 图 3

最新初三九年级数学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最新初三九年级数学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提升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压轴题 1.阅读理解: 如图,在纸面上画出了直线l 与⊙O ,直线l 与⊙O 相离,P 为直线l 上一动点,过点P 作⊙O 的切线PM ,切点为M ,连接OM 、OP ,当△OPM 的面积最小时,称△OPM 为直线l 与⊙O 的“最美三角形”. 解决问题: (1)如图1,⊙A 的半径为1,A(0,2) ,分别过x 轴上B 、O 、C 三点作⊙A 的切线BM 、OP 、CQ ,切点分别是M 、P 、Q ,下列三角形中,是x 轴与⊙A 的“最美三角形”的是 .(填序号) ①ABM ;②AOP ;③ACQ (2)如图2,⊙A 的半径为1,A(0,2),直线y=kx (k≠0)与⊙A 的“最美三角形”的面积为 1 2 ,求k 的值. (3)点B 在x 轴上,以B 为圆心,3为半径画⊙B ,若直线y=3x+3与⊙B 的“最美三角形”的面积小于 3 ,请直接写出圆心B 的横坐标B x 的取值范围. 2.点P 为图形M 上任意一点,过点P 作PQ ⊥直线,l 垂足为Q ,记PQ 的长度为d . 定义一:若d 存在最大值,则称其为“图形M 到直线l 的限距离”,记作()max ,D M l ; 定义二:若d 存在最小值,则称其为“图形M 到直线l 的基距离”,记作()min ,D M l ; (1)已知直线1:2l y x =--,平面内反比例函数2 y x =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记作,H 则

()1,min D H l = . (2)已知直线2:33l y x =+,点()1,0A -,点()()1,0,,0B T t 是x 轴上一个动点, T 的半径为3,点C 在T 上,若()max 243,63,D ABC l ≤≤求此时t 的取值范 围, (3)已知直线21211k k y x k k --= +--恒过定点1111,8484P a b c a b c ?? ??+-+? +,点(),D a b 恒在直线3l 上,点(),28E m m +是平面上一动点,记以点E 为顶点,原点为对角线交点的正方形为图形,K ()min 3,0D K l =,若请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 3.如图,等边ABC 内接于 O ,P 是AB 上任一点(点P 不与点A 、B 重合),连接 AP 、BP ,过点C 作CM BP 交PA 的延长线于点M . (1)求APC ∠和BPC ∠的度数; (2)求证:ACM BCP △≌△; (3)若1PA =,2PB =,求四边形PBCM 的面积; (4)在(3)的条件下,求AB 的长度. 4.数学概念 若点P 在ABC ?的内部,且APB ∠、BPC ∠和CPA ∠中有两个角相等,则称P 是 ABC ?的“等角点”,特别地,若这三个角都相等,则称P 是ABC ?的“强等角点”. 理解概念 (1)若点P 是ABC ?的等角点,且100APB ∠=,则BPC ∠的度数是 . (2)已知点D 在ABC ?的外部,且与点A 在BC 的异侧,并满足 180BDC BAC ∠+∠<,作BCD ?的外接圆O ,连接AD ,交圆O 于点P .当BCD ?的 边满足下面的条件时,求证:P 是ABC ?的等角点.(要求:只选择其中一道题进行证明!) ①如图①,DB DC = ②如图②,BC BD =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上期数学期末检测 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 ≥2的是( )。 A. y=x --2 B.y= x x 2 - C.y=24x - D.y=2 1--x 2.如图中∠BOD 的度数是( ) A .55° B .110° C .125° D .150° 3.如图,⊙O 是△ABC 的内切圆,切点分别是D 、E 、F ,已知∠A=100°,∠C=30°,则∠DFE 的度数 是( ) A.55° B.60° C.65° D.70° 第2题 第3题 4.有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红色、黑色、白色的玻璃球共有40个,除颜色外其它完全相同。小李通过多次摸球试验后发现其中摸到红色、黑色球的频率稳定在15%和45%,则口袋中白色球的个数很可能 是( ) A .6 B .16 C .18 D .24 5.化简x x 1 - 得( )。 A.x -- B.x - C.x - D.x 6.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中,若a >0,b <0,c <0,则这个方程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正根 B.有两个负根 C.有一正根一负根且正根绝对值大; D.有一正根一负根且负根绝对值大。 7.在⊿ABC 中,∠A =50°,O 为⊿ABC 的内心,则∠BOC 的度数是( )。 A.115° B.65° C.130° D.155° 8.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1)x 2-2x +3=0有两不等实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k < 34 B.k <34 且k ≠1 C.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