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青年科技节地学院特色活动方案

第十一届青年科技节地学院特色活动方案
第十一届青年科技节地学院特色活动方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十一届科技节地球科学学院特色活动方案

——“地质斋科技长廊”系列活动

2010年3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十一届科技节

地球科学学院特色活动方案

1、引言:

青年科技节开展十多年来,在提升大学生学习科研能力、繁荣校园科技文化氛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推进工作,校团委将联合校科协、学工处、研工部、教务处等单位于2010年3月至6月举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十一届青年科技节,旨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就业创业创新等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素质,为创新(拔尖)人才、团队、骨干培养提供特殊平台和绿色通道,广泛搭建教师和学生交流平台,为更多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实践提供机会,通过学术讲座、论坛、学院特色科技活动的集中开展,将学生兴奋点和关注点吸引到学习和科研上来,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

地球科学学院在历届科技节中表现不俗,借助学科优势,以科学育人为主旨,发扬学院科技特色风格,浓厚学院课余科研氛围,成果卓著;今年校青年科技节,地学院将再接再厉,在学院领导、分团委的指导下,团学联科技部与地球科学俱乐部将精心筹备组织,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依托学院的专业优势,按照分类分层的原则,开展名为“地质斋科技长廊”的特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涵盖面广,主题从激发专业兴趣到为人治学,展示地学院学生科技活动风采,彰显科学精神教育的内涵。

2、活动名称:

地质斋科技长廊

3、活动主旨思想:

依托地学院专业优势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以科学精神教育为主旨,按照分类

分层的原则,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各有特色的系列活动。

4、具体特色活动内容介绍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从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到为人治学等不同层面,分类分层地展开,大体可分为下面四个系列:

系列一:以地学科普教育以及激发同学们对地球科学的兴趣为目的,主要对象为地学类低年级以及广大非地学类同学。

主要活动有:

(1)“化石野外采集和校内展示”(策划见附件1):具体由地球科学俱乐部筹划组织,通过野外采集化石标本,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同学对地质学的兴趣。将各类经典的化石标本展示给全校广大同学,可以让广大同学了解地质学的学科特点,繁荣地学文化。

为了进一步扩大辐射作用,提高影响力,我们策划了“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俱乐部与武汉大学跋涉者户外活动协会社团联谊暨化石展活动”(策划见附件2):通过校际社团交流,展现我校学生科技活动特色和成果,并增进彼此友谊,展示我院的地学特色,扩大我校的社会影响力。

(2)“地学综艺大观”(策划见附件3):地学综艺大观(原名地理综艺大观),为地球科学学院具有浓重专业特色的科技活动,集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达到普及地学知识的目的,并可与化石采集成果有机结合。举办三届以来,我们始终以宣传普及地学知识为宗旨,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更多的同学领略到地球科学的魅力;我们联合资源学院,环境学院,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工程学院等大地学类兄弟学院,集思广益,在增进彼此交流的同时,也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取得了广泛的好评。此外,积极承办此次活动的班级也积累了组织

此类集体活动的宝贵经验,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3)“组建科研兴趣小组”:依托本专业优势资源,将对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有共同爱好的同学组织起来,定期讨论,集思广益,增进彼此交流,开拓思维。兴趣小组将按照高年级研究生、低年级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低年级本科生梯队式组建,设定小组制度,配备专业指导老师,小组将定期就某一科学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开阔视野。低年级同学可以向高年级同学请教问题,达到互帮互助的目的。激发同学的科研兴趣,浓厚我院科研氛围。

系列二:利用学院科研优势以及浓厚氛围,针对参与各类科研立项的同学,面向全院全校广大同学,旨在提高学生课余科研创新水平。主要以SCIENCE(赛恩师)论坛为载体。

以参与各类科研立项培养计划的同学为论坛主角,定期彼此交流科研进展以及成果,并且邀请优秀研究生,博士生参与其中,互动交流,传授经验,形成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完整的科研交流培养梯队,利用“学术卡片”(见附图)与学院管理体制挂钩,精心筹划,严密组织。

系列三: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为主旨,通过解读科学大师的成长成才之路,激发学生献身地学的信念,学习为人治学的真谛。

主要以“科学家讲坛”为载体。

主要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对大学生特别是本科生进行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教育,让同学们在学到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从优秀的科学工作者身上学到为人治学的道理,感受到热爱科学追求真知的精神魅力,最终使更多的同学立志地球科学事业,为人类造福。

系列四:以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为主旨,依托专业优势,满足

社会需求,关注社会热点,围绕主题开展实践活动,依托就业见习基地,服务于大学生就业创业。

主要以“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为载体。

(1)组织201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同学走进社会,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了解民生;

(2)依托专业优势,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建立新的“大学生实践锻炼基地”,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平台。例如:①木兰山地质博物馆馆长有意向我们捐赠一批化石。本项活动将分三步进行:首先,派人前往木兰山地质博物馆,进行商谈,并查看化石品质;其次,制定详细计划,并向学校有关部门和学院进行申请;最后,若获得批准,则接受捐赠,并向对方表示感谢。后续工作,如果活动取得成功,俱乐部成员可以前往担任讲解员,木兰山也可以成为俱乐部的一个培训和活动基地。②组织人员联系优秀校友,进行访谈,了解校友的成长历程,分析优秀校友的成功因素,进一步可组织优秀校友事迹报告会,最终能把所得校友资料汇集成册,以飨全院学生。

5、结语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十一届青年科技节是我们展示科技风采和成果的舞台,地球科学学院全体同学有信心在学院领导、学院分团委的指导下,在团学联科技部、地球科学俱乐部和相关班级的精心组织下,让学院特色活动——“赛恩师”系列活动圆满完成,为青年科技节增光添彩!

地球科学学院分团委

地学院团学联科技部

地球科学俱乐部

2010年3

附件1:化石采集以及展示活动策划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俱乐部

化石采集及化石展活动

策划书

活动名称:野外化石采集及化石展

举办单位:地球科学俱乐部

挂靠单位:地球科学学院

导师姓名:童金南教授

2010年3月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俱乐部

化石采集及化石展策划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一个以地球科学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在地球科学领域有较高声誉。作为我校的一份子,在我校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推动人才质量工程”的过程中,也十分注重对在校生社会实践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增强自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锻炼意志力。野外化石采集活动就着重培养参与者的这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同学们对地质学的兴趣并且在化石展览过程中增强团队凝聚力,希望此活动能在学校第十一届青年科技节期间达到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

一、活动目的

在我们这样一个充满地球科学文化的校园里,要创造更好的学术氛围和更高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等,就需要这样的活动来提供一个好的平台供大家学习交流,具体要达到的目的如下:

(1)坚持地学特色,弘扬地学精神,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提高参与者对地学的热爱程度;

(2)参与实践活动,增强动手能力,体验野外采集标本的生活,将初步具备的地质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

(3)锻炼个人的意志力和野外生存能力,增强对新环境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在新环境中能找到切入点进行实践研究;

(4)通过野外集体采集化石及后续举办化石展活动,增加俱乐部成员的团队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5)通过化石展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向校内外进行“地球科普知识”、“保护地球”、“资源问题”等的宣传;

(6)通过举办化石展丰富参与者的地球科学知识,培养兴趣,普及基本的地学知识等。

二、活动具体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活动地点:武汉市江夏区茅店,汉阳锅顶山

安全保障:

在本次活动中安全问题是最值得关注的一项,为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1)在活动前集体进行野外生存知识的培训,教授野外遇到问题的处理方法;

(2)在活动期间,将参与者分到不同的组分别进行管理;

(3)准备好应急物品,如药物,食物和水等;

(4)不允许部员单独活动,至少五人以上并有负责人在场才能进行其余活动;

(5)负责人定时清点人数,及时向理事会报告动态信息。

采集地概况:

活动地点铁荚山距学校约半小时车程,志留纪和泥盆纪地层在该地区均有出露,本次采集化石的地点主要位于中志留世地层内。采集地点是已废弃的采石场,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该地点已成为工地,其内有大量含化石的碎石堆。

注意事项:

参与者应准备的物品:书包、地质锤(可以几人共用)、放大镜、白纸(A4)、废旧报纸、食物(充足的水)、车费(4元)。

部员应仔细阅读以上有关安全问题的注意事项,了解采集地基本状况,注意说话做事文明,积极宣传地球科学等。

具体步骤:

(1)采集前对参加人员进行集体培训;

(2)当日上午8:30在西区图书馆前集合,清点人数,指派负责人,检查所带物品;(3)集体乘车到达采集地点(约半小时车程),在采集地介绍现况及注意事项;

(4)进行分组采集活动,在采集过程中集体讨论交流;

(5)中午在采集地由较专业人员讲述化石知识,娱乐活动视时间而定,对采集的化石进行初步整理;

(6)下午采集活动结束后清点人数,集体返校;

(7)返校后将采集的化石进行收集,有价值的另行处理,总结活动过程遇到的问题等。

三、举办校内化石展具体计划

举办地点:西区体育馆前广场(暂定)

步骤:

(1)展前物品准备,工作分配,对展览进行具体模块分类;

(2)对部员进行初步化石知识培训,选拔讲解员6-10名;

(3)结合俱乐部其他品牌活动,如图片展、电子杂志展、图书借阅等活动一起举办;(4)展览期间,分模块分展区,可以联系其他部门共同参与;

(5)展览日的展品准备,回收工作;

三、活动实施条件

对于本次活动,在策划当中受到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肯定,为本计划能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有:

(1)学校、学院的支持和指导,指导老师的热情指导等,都增加了我们的活动积极性;

(2)社团联的大力支持,部员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性、团队凝聚力以及现有的知识储备;

(3)特殊有利的采集地点,环境复杂程度低,并富含化石等。

四、经费预算

在活动组织中有部分花销,主要是资料费、租赁费、器具及包装费等,具体如下:

经费汇总表

附件2: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俱乐部与武汉大学跋涉者户外活动协会社团联谊

暨化石展活动策划书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俱乐部与武汉大学跋涉者户外活动

协会社团联谊暨化石展活动

策划书

地球科学俱乐部

2010年3月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俱乐部与武汉大学跋涉者户外活动

协会社团联谊暨化石展活动

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中国地质大学是一所以地学为特色,在地学领域享有较高声誉的综合性大学。地球科学俱乐部是中国地质大学的特色社团,曾在学校举办多次化石展活动,并受到广泛好评。在春风和煦,樱瓣飘飞的三月中旬地球科学俱乐部邀请跋涉者户外活动协会共同进行了野外采集化石活动,收获颇丰。为了弘扬地学特色,普及地学知识,同时展现户外活动的丰富内容和探索的精神,策划于三月底在武汉大学进行化石展活动,并且作为中国地质大学第十一届青年科技节的特色活动,将地大的学科风采与科学精神带到我们的兄弟学校中去。二.活动目的以及主题

以弘扬地学特色,展现地大明星社团风采,增进校际学生组织交流为目的;

以感受地学魅力,增进彼此友谊为主题;

三: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暂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