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生态大题习题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生态大题习题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生态大题习题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生态大题习题20题

1.生态农业是利用生物学原理,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效益的现代农业。下面是某农村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从生产措施上来讲,可以____,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态环境。

(2)食用菌在该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____(填“消费者”或“分解者”)。如果把食用菌房与大棚蔬菜相通,则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建立的过程中,遵循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_____,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答案】 (1). 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2). 分解者 (3). 食用菌产生的CO2使大棚内CO2浓度升高,蔬菜光合速率加快 (4). 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解析】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现代化农业。【详解】(1)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减少了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态环境。

(2)食用菌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如果把食用菌房与大棚蔬菜相通,其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使得使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进而导致蔬菜光合速率加快。

(3)据图分析可知,该生态农业遵循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生态农业的概念,明确图中各营养级产生的废物中不能利用的能量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以被农作物利用,进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2.朱鹮有“东方宝石”之称,曾一度濒临灭绝。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我国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由1981年的7只发展到2016年的2200多只。回答下列问题:

(1)在资源不受限制、没有天敌的理想条件下,朱鹮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型。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对朱鹮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

___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调查该区域内朱鹊和红腹锦鸡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统计如表:

该区域朱鹮大约有__________只,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计算的结果会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某种细菌寄生在朱鹮体内,科研工作者发现该种细菌每20分钟繁殖一代,若该细菌初始数量为N0个,则3小时后该细菌数量用数学模型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J” (2). 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柄息地的缩小 (3). 就地保护(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4). 322 (5). 偏大 (6). N9=N0×29个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朱鹮曾一度濒临灭绝,需要对其进行保护。野生动物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即就地保护;此外还可把濒危物种迁出远地,在异地进行专门,称为易地保护,保护野生动物最有效的方式是就地保护。

【详解】(1)在没有天敌、资源无限的理想条件下,朱鹮种群的增长速率一直不变,种群呈J型增长;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有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柄息地的缩小等,对其进行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

(2)调查朱鹮和红腹锦鸡的种群密度,需要使用标志重捕法,种群总数=(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所以该区域朱鹮大约有(46×42)÷6=322只,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计算的结果会偏大。

(3)已知该种细菌20分钟繁殖一代,且该细菌初始数量为N0个,则三个小时一共繁殖了60÷20×3=9次,因此3小时后该细菌数量用数学模型可表示为N9=N0×29个。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点识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原因和保护措施,掌握种群密度调查的两种方法,能够根据公式和表格数据估算该区域朱鹮的数量并分析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导致的结果。

3.福寿螺进人新的生态环境后,种群迅速增长,大量取食本土植物,给入侵地的湿地生态系统和农业造成严重破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水田中福寿螺种群密度时,取样的过程中,与分布密集的季节相比,在分布较稀少的季节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福寿螺属于入侵地水田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若要调查某水域的福寿螺是否为优势种,需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平上展开研究。

(3)放养某些禽类和鱼能防治福寿螺繁衍,它们的粪便也能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有利于增加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放养禽类和鱼增加了水域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_____的复杂性,同时也增加了生态系统中动物类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增大样方面积 (2). 消费者 (3). 群落 (4). 营养结构(5). 丰富度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福寿螺进人新的生态环境后,由于缺乏天敌、食物和空间充足,所以其种群迅速增长,最终导致入侵地的湿地生态系统和农业造成严重破坏,属于生态入侵现象。

【详解】(1)调查水田中福寿螺种群密度时,不同的季节种群数量不同,则取样的样方大小应该有所不同,与分布密集的季节相比,在分布较稀少的季节应当增大样方面积。

(2)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福寿螺大量取食本土植物,说明其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调查某水域生态系统中福寿螺是否为优势种群,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3)放养禽类和鱼增加了水域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提高了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使得营

养结构变得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

成成分等相关知识点,明确物种丰富度的调查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

析答题。

4.如图表示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部分成分(字母)以及相应的生理过程(序号),回

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图中所示的能量有___________种形式,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该生态系统能维持稳定,则A~D之间的能量(依次为a~d)大小

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则碳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

中缺少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4)高原雪兔能辨别其天敌赤狐的排泄物气味而及时进行躲避,这体现了信息传递的功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2). 3 (3). 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4). a>b+c+d (5). CO2和含碳有机物 (6). A→D (7). 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

稳定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包含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

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详解】(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

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

(2)该图中生产者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而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自身

进行呼吸消耗,使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

阳能,若一个生态系统要维持稳定,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大于后面所有营养级能量之和即a>

b+c+d。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

物的形式流动,图中A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故图中还缺少A→D。

(4)高原雪兔能辨别其天敌赤狐的排泄物气味而及时进行躲避,这体现了信息传递能调节

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题的关键是牢记生态系统的结构概念以及理解碳循环过程中碳的存在形式。

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我国多地都在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图为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植农作物时,为提高产量常在同一土地上将高度不同的作物进行合理套种,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结构,其优势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产流程的每一环节都充分利用了农业有机废弃物,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农场将作物、家畜、食用菌和蚯蚓进行产品输出,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价值,为保证该生态农场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应对其实施相应_____________的投入。

【答案】 (1). 垂直 (2). 能显著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3). 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4). 直接 (5). 物质和能量

【解析】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详解】(1)根据题意分析,在同一土地上将高度不同的作物进行合理套种,即农作物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这样能显著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2)该生产流程的每一环节都充分利用了农业有机废弃物,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3)该生态农场将作物、家畜、食用菌和蚯蚓进行产品输出,供人们利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为保证该生态农场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应对其实施相应物质和能量的投入。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农业的概念、原理和意义等,明确图中不同环节有机废弃物的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能量的利用率,注意该生态系统的输出较多,必须实施相应物质和能量的投入。

6.海滨湿地生态系统是海洋和陆地的过渡带是承受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引起海平面上升等影响最为前沿、最为重要的缓冲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区分不同的生物群落,首先要分析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滨湿地生态系统从陆地带到海水区的浅水区、深水区植被类型存在差异,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填“垂直”或“水平”)结构。

(2)海滨湿地生态系统是海平面上升的缓冲带,能减少海平面上升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

(3)海平面上升将会引起海水入侵,导致海滨湿地生态系统的土壤盐度上升。试分析土壤盐度上升对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并阐述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入侵到该生态系统的某耐盐植物在初期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物种组成 (2). 水平 (3). 间接 (4). 土壤盐度上升会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原因是土壤盐度上升导致只有耐盐植物才能正常生长,使物种丰富度下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5). 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适宜,空间条件充裕,天敌数量少等

【解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1)区分不同的生物群落,首先要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存在差异。海滨湿地生态系统从陆地带到海水区的浅水区、深水区植被类型存在差异,这是由于地势的起伏等所形成的植被分布上的差异,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2)海滨湿地生态系统是海平面上升的缓冲带,能减少海平面上升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这属于生态功能,即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3)土壤盐度上升会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原因是土壤盐度上升导致只有耐盐的植物才能正常生长,不耐盐的植物逐渐被淘汰,使物种丰富度下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由于该环境中气候、土壤条件等适合耐盐植物的生长,生存空间条件充裕,天敌数量少等,导致耐盐的植物大量繁殖,使入侵到该生态系统的某耐盐植物在初期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7.回答下列生态学相关问题问题:

(1)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若乙表示化石燃料,图中还缺少一个重要的过程,请用文字和箭头形式书写出来________。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形成温室效应,导致气温升高,为缓解温室效应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条即可)。

(2)下图为人工创建的一个简易生态农场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①农田中经常发生虫害,若调查该农田某种害虫虫卵的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田间除草和杀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调查,该农田中的某种植物第一年的种群数量为N0,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1.6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2次以后,该植物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

③实际种植中,通常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农作物产量。从光合作用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由________条食物链(捕食链)构成。

⑤经调查,农作物和鸡的部分能量值(单位:105KJ)如下表。

据上表分析可知,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为_________,人从该系统中获取的能量是__________。【答案】 (1). 甲→戊 (2). 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提高能效,开发新能源,保护植被,植树造林 (3). 样方法 (4). 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 6.76N0 (6). 蘑菇分解有机物,提高环境中C02浓度,从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7). 2 (8). 1.85×107KJ (9). 1.7×106KJ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构成、碳循环、种群密度调查、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分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若乙表示化石燃料,则甲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戊表示生产者,丁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臭氧、甲烷等气体,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防止温室效应的方法有: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等,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二氧化碳的量。

样方法:

①、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②、这种方法适用于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的取样调查,主要用于移动能力较低,种群密度均匀的种群。

理想状况下种群的数量增长是J型增长曲线,公式是N t=N0λt

【详解】(1)据分析可知,题中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中,若乙表示化石燃料,则甲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戊表示生产者,丁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因此图中还缺少一个

重要的过程,就是缺少了甲→戊。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形成温室效应,导致气温升高,为缓解温室效应可采取的措施有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提高能效,开发新能源,保护植被,植树造林。

(2)①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田间除草和杀虫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②理想状况下种群的数量增长是J型增长曲线,公式是N t=N0λt,其中N t是t年后种群数量,N0为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λ是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所以农田中的某种植物第一年的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状况下,每年的增长率λ保持不变,且λ=1.6,则繁殖2次以后,该植物的种群数量为N0(1+1.6)2=6.76 N0。

③蘑菇分解有机物,提高环境中C02浓度,进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因此在实际种植中,通常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提高农作物产量。

④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由2条食物链构成,即农作物→人和农作物→鸡→人。

⑤据上表分析可知,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为(110+75)×105KJ=1.85×107KJ,人从该系统中获取的能量是〔110-21-58-(7+10)+(7-1-3)〕×105KJ=1.7×106KJ。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关键。

8.近海养殖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近年来,我国坚持生态优先,努力打造海上的“绿水青山”,人工海水立体养殖成为一种新兴产业,经济鱼养殖基地可以当做一个生态系统。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有生产者,但是在管理该养殖基地过程中还要定期往海水中投入饲料,从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海水中进行立体养殖,从群落结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养殖基地捕鱼后常将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_____左右,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

(5)该养殖基地要定期清理鱼的粪便、未被使用的饲料,否则会导致海水发臭,不利于养植,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 (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 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不能满足鱼类的需要;经济鱼从该生态系统不断地输出,其中的元素不能回归该生态系统 (3). 提高资源和空间的利用率 (4). K/2 (5). 此时鱼的增长速率最快,有利于鱼的种群数量恢复 (6). 自我调节

【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和额外补充的物质中含有的化学能。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由于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不能满足鱼类的需要;经济鱼从该生态系统不断地输出,其中的元素不能回归该生态系统,因此在管理该养殖基地过程中还要定期往海水中投入饲料。

(3)在海水中进行立体养殖,可以提高资源和空间的利用率。

(4)在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有利于鱼的种群数量恢复,因此该养殖基地捕鱼后常将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

(5)根据题意分析,若该养殖基地不定期清理的话,会导致海水发臭,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9.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是水禽等鸟类栖息繁衍的天然乐园。世界上现有鹤类15种,中国有9种,扎龙有6种;全世界丹顶鹤不足2000只,扎龙就有400

多只。请回答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丹顶鹤同化的能量不能100%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原因是____________。(3)湿地生态系统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社会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价值。

(4)要恢复被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首先要增加生态系中____________(成分)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能力。

【答案】 (1). 能量流动 (2). 物质循环 (3). 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能量 (4). 直接和间接 (5). 生产者 (6). 自我调节

【解析】试题分析:梳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知识,据此,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 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 丹顶鹤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余下的用于丹顶鹤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所以丹顶鹤同化的能量不能100%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3) 湿地生态系统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湿地生态系统在发展社会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食用、药用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

(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要恢复被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首先要增加生态系中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使其营养结构复杂化,逐渐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调力。

10.“莲藕生态养鱼”是种养复合生态型的农业新模式,回答下列问题:

(1)荷花的花色有粉色和白色,体现了_______________多样性;荷叶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这种现象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分层现象。

(2)该池塘中主要鱼种是草食性鱼,若在相同环境及养殖条件下,将部分草食性鱼更换为等量的肉食性鱼,则鱼类产量将____(填“增加”“不变”或“降低”),原因是_______。(3)若为了获得更大收益,清除池塘中各种野生植物,扩大莲藕的种植面积,则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会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主要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 基因 (2). 不属于 (3). 降低 (4).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肉食性鱼所处营养级高,获得能量少 (5). 减弱 (6). 生态系统的组分减少,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减弱

【解析】本题以“莲藕生态养鱼”这种新型生态农业为信息,重在考查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能量流动特点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等内容。

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群落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生态系统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种。

【详解】(1)荷花的花色有粉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相应的基因控制,所以体现了基因多样性;荷叶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他们属于一个种群,不是群落,所以这种现象不属于群落的分层现象。

(2)由食物链可知草食性鱼属于第二营养级,肉食性鱼属于第三营养级,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即营养级别越高获得的能量就越少,所以若将部分草食性鱼更换为等量的肉食性鱼,则鱼类产量将降低。

(3)如果清除池塘中各种野生植物,扩大莲藕的种植面积,则该池塘生态系统的组分会减少,导致营养结构变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减弱。

11.城市湖泊作为重要的城市水体形态和财富资源,其功能主要体现在旅游娱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和政善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湖泊中的所有生物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2)若湖泊中生产者主要为个体小、繁殖快、寿命短的浮游植物,根据某一时刻各营养级的能量绘制成金字塔图,则该图应为___________(填“正”或倒”)金字塔形

(3)湖泊中生活着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等。这些鱼类生活的水层存在一定差异,反映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4)某同学在该湖泊中发现了一种鱼,其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

(5)湖泊既可供人们旅游、娱乐,又可调蓄洪水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答案】 (1). 不能 (2). 正 (3). 垂直 (4). 捕食和竞争 (5). 直接和间接

【解析】由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可循环利用,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详解】(1)湖泊中的所有生物可构成群落,群落和它生活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所以湖泊中的所有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2)由于能量流动逐级递减,所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金字塔属于正金字塔,与每个营养级中的生物个体数量没有直接关系。

(3)湖泊中生活的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等由于食性和气息空间的不同而分布在了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的分层特点。

(4)浮游动物可捕食浮游植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所以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5)湖泊供人们旅游、娱乐属于直接价值的体现,而调蓄洪水则体现了间接价值。所以湖

泊既可供人们旅游、娱乐,又可调蓄洪水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和间接价值。

【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的有关知识,属于基础题,考查考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2.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

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A流向C的比例不变,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B大量减少,D的食物来源中A

和B提供能量的比例由1:2变为2:1(能量传递效率为20%),则D的数量理论上为原来的

______倍,D的数量发生变化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由该生态系统形成森林生态系统的过程中,生产者CO2的吸收量______(填<、=或>)

回归无机环境的CO2量。

(3)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

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

称为__________。在图中D能够依B留下的气味去捕食,B同样也能够依据D的气味躲避猎捕,从而保持彼此数量相对稳定,说明信息传递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1.57 (2). 根据能量流动的逐级递减的特点,食物链越长,消耗的能

量越多,A的能量流向长的食物链的比例减少,则D获取能量增多,D的数量增多 (3). > (4). 共同进化(或者协同进化) (5).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生物多样性与共同进化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 已知A流向C的比例不变,D的食物来源中A和B提供能量的比例由1:2变为

2:1。假设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中传递给B和D的一共为X,则调整前后传递给D的能量

分别为M和N,依题意则有:M=1/3X×20%+2/3X×20%×20%,N=2/3X×20%+

1/3X×20%×20%,解得N/M≈1.57。D的数量发生变化的理由:根据能量流动的逐级递减的

特点,食物链越长,消耗的能量越多;A的能量流向长的食物链的比例减少,则D获取的能

量增多,D的数量增多。

(2) 在由该生态系统形成森林生态系统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多,作为生产者的绿色

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生产者CO2的吸收量大于回归无机环境的CO2量。

(3) 大自然中,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说明猎物和捕食者在相

互影响中共同进化(或者协同进化)。图中的D能够依B留下的气味去捕食,B同样也能够

依据D的气味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物质循环的过程、信息传递的作用、共同进化的含义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从题意和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13.近年来,毕业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报道屡见不鲜。他们有的开垦荒山变成果林,改造洼地成为鱼塘,以及在山中放养土鸡等。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敢闯敢拼、不怕吃苦的创业精神。回答下列问题:

(1)荒山、洼地经过改造成为果林、鱼塘,人类的活动能够使群落的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进行。

(2)果林中美国白蛾等趋光性害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的方法进行调查,预测美国白蛾种群数量变化的依据是年龄组成,而不是性别比例的原因是______。

(3)生态学家不会以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为单位进行物质循环的研究,试从物质循环特点的角度进行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4)鱼塘中的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乌鳢。输入鳙鱼的能量,一部分流入乌鳢,一部分储存在鳙鱼体内(未利用),其余能量的去向是______和被分解者利用;鳙鱼给分解者的能量包括_________两部分。

【答案】 (1). 速度和方向 (2). 黑光灯诱捕 (3). 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4).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5). 鳙鱼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答出“呼吸作用”得分,答“呼吸”不得分) (6). 鳙鱼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乌鳢(捕食鳙鱼后形成的)粪便中的能量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影响因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

解析:

(1)荒山、洼地经过改造成为果林、鱼塘,人类的活动能够使群落的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果林中美国白蛾等趋光性害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进行调查,预测美国白蛾种群数量变化的依据是年龄组成,而不是性别比例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3)生态学家不会以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为单位进行物质循环的研究,试从物质循环特点的角度进行解释,其原因是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4)鱼塘中的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乌鳢。输入鳙鱼的能量,一部分流入乌鳢,一部分储存在鳙鱼体内(未利用),其余能量的去向是鳙鱼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和被分解者利用;鳙鱼给分解者的能量包括鳙鱼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乌鳢(捕食鳙鱼后形成的)粪便中的能量两部分。

点睛: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是以准确把握教材知识为前提的,应该注重知识点概念模型的构建。

14.请回答下列有关内容:

(1)捕食者捕食猎物时,主要捕食中老年、体弱的个体,客观上起着 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种群发展的作用,所以被捕食者传染疾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

加而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或“不变”)(不考虑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交叉传染)。

(2)精明的捕食者在进化过程中能够形成自我约束能力,对猎物不造成过捕,可保持其食物来源,这就是所谓的“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分析,捕食关系能够调节__________;此策略对人类利用资源的启示是__________。

(3)在草→兔子→狼这条食物链中,兔子同化量的一部分会流入分解者,这一部分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兔子的__________和狼的__________中的能量。

【答案】 (1). 促进 (2). 减弱

(3). 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 开发自然资源要遵循这一规律,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避免受到自然惩罚

(5). 遗体残骸 (6). 粪便

【解析】①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数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此外,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所谓的“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可见,“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中蕴含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②在生态系统中,输入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的去路为:流向下一营养级、随残枝败叶或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该部分能量也会被分解利用。

【详解】(1) 捕食者捕食猎物时,主要捕食中老年、体弱的个体,使生存下来的被捕食者在性状上更优良一些,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所以被捕食者传染疾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减弱。

(2) 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分析,捕食关系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精明的捕食者对猎物不造成过捕,可保持其食物来源,因此“精明的捕食者”策略给人类的启示是: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遵循这一规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样才能避免受到自然惩罚。

(3) 在草→兔子→狼这条食物链中,兔子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属于兔子的同化量的范畴,狼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兔子的同化量的一部分;兔子的遗体残骸和狼的粪便中的能量都会流入分解者。

15.如图所示,为农民采用的笼养蝇蛆法而形成的食物网。(说明:鸡粪中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未被消化,因此可再添其它饲料养猪,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理想的生态系统)据图回答:

(1)在该图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的蝎可用来入药,体现了生物的_____________价值。

(3)与森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 稳定性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蝇蛆(或猪) (2). 直接

(3). 抵抗力 (4). 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

【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食物链、食物网,生产者和分解者是不可或缺的成分;生态系统应遵循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实现多级利用等生态学原理,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图中蝇蛆能分解动物粪便,属于分解者,笼养蝇蛆可以养鸡,说明蝇蛆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猪可以以鸡粪再添加其他饲料为食,人可以吃猪肉,故猪也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

(2)该生态系统中的蝎可用来入药,药用价值等体现了生物的直接价值。

(3)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高,营养结构复杂,与森林相比,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故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点睛】易错点:蝇蛆即是分解者,生物细胞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蝇蛆还可以作为鸡的饲料,生态系统中动物的粪便是被分解者利用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该生态系统遵循物质的循环利用,能量实现了多级利用。

16.黄河某河段因沿线城市扩建等因素而严重污染,近几年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该河段生态环境逐渐恢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河流群落的_____________是区别不同河流群落的重要特征,河流群落中的生物和

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共同形成河流生态系统。

(2)由于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过多,河水中N、P含量升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引起水体溶氧量迅速下降,进一步造成鱼类等生物死亡,这一过程中存在

______反馈调节;该河流在受到污染后难以恢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专家建议,在水体发绿的初期,适量投放喜欢滤食藻类的鲢鱼来控制藻类数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河流中以藻类和浮游植物为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物种组成 (2). 其生存的无机环境(它的无机环境)

(3). 正 (4). 污染超过了一定限度(污染超过了河流的自我调节能力)

(5). 间接 (6). 生产者把太阳能变成化学能

【解析】负反馈是最常见的一种反馈,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的作用刚好与负反馈相反,即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反过来不是抑制而是加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因此正反馈的作用常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生态系统难以恢复。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等;间接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改善地方气候、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潜在价值是现今尚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1)河流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河流群落的重要特征,河流群落中的生物及其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形成河流生态系统。

(2)由于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过多,河水中N、P含量升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引起水体溶氧量迅速下降,进一步造成鱼类等生物死亡,这一过程中存在正反馈调节;该河流在受到污染后难以恢复的原因是污染超过了河流的自我调节能力,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专家建议,在水体发绿的初期,适量投放喜欢滤食藻类的鲢鱼来控制藻类数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3)河流中藻类和浮游植物是生产者,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河流中藻类和浮游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把太阳能变成化学能。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调节和组成成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调节方式。

17.为保护褐马鸡及其栖息地,国家在我省庞泉沟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获取了某些数据。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调查褐马鸡在该地区鸟类中是否占优势,属于_____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的研究范畴。

(2)鸟类丰富度的调查结果显示,森林的鸟类有96种,灌木的鸟类有57种,草原的鸟类有36种。森林的鸟类种数远多于灌木和草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为鸟类提供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3)保护区内褐马鸡种群的能量流动关系如下表所示(单位: 102j/m2-a)

褐马鸡种群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这些能量暂时储存在_________中,这些能量一部分是通过直接或间接以褐马鸡为食的消费者的__________释放,另一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__________的分解作用释放。

(4)该保护区还有大量的党参、甘草、连翘、柴胡等药用植物,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__________价值。

【答案】 (1). 群落 (2). 森林中植物的垂直结构

(3). 更加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4). 63.5×102J/m2·a (5). 褐马鸡体内的有机物

(6). 呼吸作用(或细胞呼吸)

(7). 分解者 (8). 直接

【解析】1、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物种丰富度、优势种、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空间结构、生态位和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

2、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其中垂直结构有分层现象,而动物的分层现象是由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

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

【详解】(1)调查研究群落中的某种群是否为优势种,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范畴。(2)森林的鸟类种数远多于灌木和草原,主要原因是森林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明显,这为鸟类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3)根据“摄入量等于同化量+粪便量,而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热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知,褐马鸡种群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158.6-49.8-45.3)102j/m2·a= 63.5×102J/m2·a。这些能量暂时储存在褐马鸡体内的有机物中,一部分是通过直接或间接以褐马鸡为食的消费者的呼吸作用释放,另一部分形成遗体残骸而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释放。

(4)生物直接作为药用是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的体现。

【点睛】关键:能量被某一营养级摄入后的能量流向分配:

摄入能量=同化能量 + 粪便中能量

同化能量=生长、发育和繁殖中能量 + 呼吸作用散失能量

生长、发育和繁殖中能量=下一营养级摄入能量 + 尸体、残骸中能量其中粪便中的能量和尸体、残骸中能量都流向分解者,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18.图甲是一个生态系统某时间段内物质、能量交换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兔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图中a~c代表过程,A~C代表能量)。据图回答:

(1)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草原中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是___________(填甲图中字母)。

(2)图乙中的A表示兔同化的总能量,则B表示___________;在实验调查中,B的能量除图中所示去路外,还有一部分是___________。

(3)若牧草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为D,呼吸消耗的能量为E,则牧草与兔之间的能量传递效

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作答)。

(4)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图甲中兔的种群密度时,可依据公式M/N=m/n计算种群数量;M表示初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n表示重捕个体数;m表示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N表示种群密度。该公式成立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1). 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 a (3). 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4). 未被利用(5). A/D×100% (6). 全部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所占比例等于重捕个体中已标记个体所占比例

【解析】由图可知:a光合作用、b捕食、c捕食、d呼吸作用、e遗体、粪便等流向分解者。A兔的同化量、B兔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详解】(1)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光能通过a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2)图乙中,B表示兔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其去向包括C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流向狼的能量,还有一部分是未利用的能量。

(3)牧草的同化量为D,兔的同化量是A,故二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D×100%。(4)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图甲中兔的种群密度时,若“M表示初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n 表示重捕个体数;m表示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N表示种群密度”。由于全部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所占比例等于重捕个体中已标记个体所占比例,故M/N=m/n。

【点睛】易错点:兔粪便中的能量是兔摄入量的一部分,属于植物的同化量,不属于兔的同化量。

19.如图表示某地有从未有任何生物定居过的湖底演替到森林的部分阶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与图示群落演替过程相比,某地从森林被全部砍伐再演替到森林阶段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

(2)图中B阶段从湖岸地面到湖底的生物分布情况体现了群落的_____结构。研究发现,图中B阶段湖泊中的有些青蛙虽然外形相似但不是同一物种,支持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在自然条件下这些青蛙之间存在着_____。

(3)图中C阶段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分布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能提高群落_____的能力。严重的森林火灾会破坏图中C阶段的生态平衡,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对图中C阶段生态系统是有利的,其原因是_____。

【答案】 (1). 初生演替 (2). 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进行的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底阶段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3). 水平 (4). 生殖隔离 (5). 利用阳光、空间等环境资源 (6). 能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结构和演替的相关知识,考生可根据题意梳理和回忆相关知识,对各小题进行分析作答。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故结合题意可知,图中所示的群落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某地从森林被全部砍伐再演替到森林阶段属于次生演替。由于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进行的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底阶段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所以从森林被全部砍伐再演替到森林阶段所需的时间短。

(2)图中B阶段从湖岸地面到湖底的生物分布情况属于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故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若两个生物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则可判断它们为不同的物种。

(3)森林中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分布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能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空间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地面火”将地面枯枝落叶焚烧,能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对生态系统有利。

20.为了提高某地区的生态建设,一研究小组对该地区的一些已建设的生态工程和存在的一些生态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为了改善河流的水生生态环境,在水面上设置了许多生态浮床,生态浮床就是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如图甲);为了缓解蝗灾,保护该地区的草地,研究小组调查了几种主要的蝗虫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食取量)的影响(如图乙)。

(1)生态浮床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以为鸟类及鱼类提供_________;该群落及生存环境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生态浮床中种植的植物具有食用、药用、美化环境、净化水体等功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价值。

(3)请据图分析,生态浮床能够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原因: ____________ (至少答出两点)。

(4)图乙结果为研究者依据实验结果建立的________模型。当狭翅雏蝗密度小于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 组成成分 (3). 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4). 直接和间接 (5). 根系富集的微生物将污染物生化降解,植物遮蔽阳光抑制藻类生长 (6). 数学 (7). 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食取量 (8). 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

【解析】分析曲线可知,曲线纵轴表示牧草产量,横轴表示蝗虫密度,是牧草量随蝗虫密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实验的自变量是蝗虫密度及蝗虫的种类,因变量是牧草量。

【详解】(1)生态浮床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以为鸟类及鱼类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进行的渠道。(2)生态系统具有直接、间接和潜在价值,食用、药用属于人类直接利用的价值,美化环境、净化水体是对生态系统起调节作用的功能,属于间接价值。

(3)据图分析,生态浮床能够有效进行水体修复是因为,根系富集的微生物将污染物生化降解、植物遮蔽阳光抑制藻类生长。

(4)图示结果是蝗虫密度与牧草产量的曲线图关系,属于数学模型;当狭翅雏蝗密度小于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结合题目信息,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食取量,说明牧草产量增加,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的食取量;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范围内,蝗虫对生态系统不会构成危害。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旨在学生分析题图曲线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获取结论的能力,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