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物联网课程复习提纲

2015-12-物联网课程复习提纲
2015-12-物联网课程复习提纲

第一章物联网概述

知识点:

1)物联网的基本特点

全面感知: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卫星、微波,及其它各种感知设备随时随地采集各种动态对象,全面感知世界。

可靠的传送:利用以太网、无线网、移动网将感知的信息进行实时传送。

智能控制:对物体实现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真正达到人与物的沟通。

2)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感知层:实现对外界的感知,识别或定位物体,采集外界信息等。主要包括二维码标签、RFID标签、读写器、摄像头、各种终端、GPS等定位装置、各种传感器或局部传感器网络等。

传输层:负责感知信息或控制信息的传输,物联网通过信息在物体间的传输可以虚拟成为一个更大的“物体”,或者通过网络,将感知信息传输到更远的地方。传输层包括各种有线和无线组网技术、接入互联网的网关等。

服务管理层:对感知层通过传输层传输的信息进行动态汇集、存储、分解、合并、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智能处理,并为应用层提供物理世界所对应的动态呈现等。其中主要包括数据库技术、云计算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智能软件技术、语义网技术等。

应用层:应用层实现物联网的各种具体的应用并提供服务,物联网具有广泛的行业结合的特点,根据某一种具体的行业应用,应用层实际上依赖感知层、传输层和服务管理层共同完成应用层所需要的具体服务。

3)物联网的应用领域

第二章自动识别技术与RFID

1)典型的自动识别技术举例,及原理分析

光学字符识别、语音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条码技术

2)一维条形码、二维条形码的优劣比较分析

3)RFID的定义

是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英文缩写,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

4)RFID系统组成部分及功能分析

包括:传送器、接收器、微处理器、天线、标签。传送器、接收器和微处理器通常都被封装在一起,又统称为阅读器(Reader),所以工业界经常将RFID系统分为为阅读器、天线和标签三大组件,这三大组件一般都可由不同的生厂商生产。

5)RFID标签(Tag)及分类

是由耦合元件、芯片及微型天线组成,每个标签内部存有唯一的电子编码(EPC编码),附着在物体上,用来标识目标对象。标签进入RFID阅读器扫描场以后,接收到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电子编码(被动式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主动式标签)。

被动式标签(Passive Tag):因内部没有电源设备又被称为无源标签。被动式标签内部的集成电路通过接收由阅读器发出的电磁波进行驱动,向阅读器发送数据。

主动标签(Active Tag):因标签内部携带电源又被称为有源标签。电源设备和与其相关的电路决定了主动式标签要比被动式标签体积大、价格昂贵。但主动标签通信距离更远,可达上百米远。

半主动标签(Semi-active Tag):这种标签兼有被动标签和主动标签的所有优点,内部携带电池,能够为标签内部计算提供电源。这种标签可以携带传感器,可用于检测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是否移动等。然而和主动式标签不同是它们的通信并不需要电池提供能量,而是像被动式标签一样通过阅读器发射的电磁波获取通信能量。

6)RFID标签与条形码相比的优点?

体积小且形状多样:RFID标签在读取上并不受尺寸大小与形状限制,不需要为了读取精度而配合纸张的固定尺寸和印刷品质。

耐环境性:纸张容易被污染而影响识别。但RFID对水、油等物质却有极强的抗污性。

另外,即使在黑暗的环境中,RFID标签也能够被读取。

可重复使用:标签具有读写功能,电子数据可被反复覆盖,因此可以被回收而重复使用。

穿透性强:标签在被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或非透明的材质包裹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穿透性通讯。

数据安全性:标签内的数据通过循环冗余校验的方法来保证标签发送的数据准确性。7)RFID频率划分

8)EPC编码

由分别代表版本号、制造商、物品种类以及序列号的编码组成。EPC是唯一存储在RFID 标签中的信息。这使得RFID标签能够维持低廉的成本并具有灵活性,这是因为在数据库中无数的动态数据能够与EPC相链接。

9)EPC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主要由如下六方面组成:

(1)EPC 编码标准

(2)EPC 标签

(3)EPC 码

(4)解读器

(5)Savant TM(神经网络软件)

(6)对象名解析服务(Object Naming Service: ONS)

(7)实体标记语言(Physical Markup Language: PML)

10)

第三章传感器技术

1)传感器是获取自然领域中信息的主要途径与手段。

2)信息的特征

普遍性:只要有事物的地方,就必然的存在信息。

?客观性:信息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不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

?动态性:事物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信息的内容,形式,容量都会随时间而改变。

?时效性:由于信息的动态性,那么一个固定的信息的使用价值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衰减。

?可识别性:人类可以通过感觉器官和科学仪器等方式来获取,整理,认知信息。这是人类利用信息的前提。

?可传递性:信息是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在人-人,人-物,物-物等之间传递。

?可共享性:同一信息可以在同一时间被多个主体共有,而且还能够无限的复制、传递。

4)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

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5)传感器的一般数学模型

6)传感器的特性与指标

线性度、迟滞性、重复性、灵敏度、分辨力、温度漂移

上升时间tr、稳定时间ts、峰值时间tp、超调量σ%

7)传感器的分类

8)MEMS(微机电系统)

是指集微型传感器、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接口电路、通信和电源于一体的微型机电系统。

9)

第四章无线传感器网络

1)无线传感器网络

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

目的是协作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2)传感器网络的三个基本要素:

感知对象,传感器节点,观察者

3)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功能:

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和发布感知信息

4)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结构及功能

5)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大规模网络

自组织网络

动态性网络

可靠的网络

与应用相关的网络

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

传感器节点低能耗、低成本

6)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优点

与传统的有线信息传输方式相比,可以节约成本20~80%(Sensors Magazine 2004)

无线传感器可以应用在各种危险、恶劣的复杂环境下,实现对各种物理量的监控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具有自组织、动态性的特点,网络拓扑结构能够适应变化,动

态调节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可以跟踪动态目标,具有可移动性

7)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1)无线通信标准

无线个人区域网络(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

定位技术

时间同步技术

数据管理技术

网络安全技术

软硬件设计

第五章智能信息设备

第六章虚拟化技术

1)虚拟化定义

是表示计算机资源的抽象方法,通过虚拟化可以用与访问抽象前资源一致的方法访问抽象后的资源。这种资源的抽象方法并不受实现、地理位置或底层资源的物理配置的限制。

2)虚拟化常见类型:基础设施虚拟化、系统虚拟化、软件虚拟化。

基础设施虚拟化

–网络虚拟化:将网络的硬件与软件资源整合,向用户提供虚拟网络连接的虚拟化技术。分为虚拟局域网(VLAN)虚拟化和虚拟专用网(VPN)。

–存储虚拟化:为物理的存储设备提供一个抽象的逻辑视图,用户可以通过这个视图中的统一逻辑接口来访问被整合的存储资源。分为基于存储设备的存

储虚拟化(如磁盘阵列)和基于网络的存储虚拟化(如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属存储, SAN-Storage Area Network)。

系统虚拟化

–核心思想:使用虚拟化软件在一台物理机上虚拟出一台或多台虚拟机(VM)

–PC/服务器虚拟化:系统虚拟化的最大价值所在。

–桌面虚拟化:解决个人电脑的桌面环境(包括应用程序和文件等)与物理机之间的耦合关系。经过虚拟化的桌面环境被保存在远程的服务器上,当用户

使用具有足够显示能力的兼容设备(比如PC, 智能手机等)在桌面环境上工

作时,所有的程序与数据都运行和最终保存在这个远程的服务器上。

软件虚拟化

–高级语言虚拟化:解决的是可执行程序在不同体系结构计算机间迁移的问题。

由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将编译为标准的中间指令,这些指令在解释执行或编

译环境中被执行。(如Java虚拟机JVM)

–应用程序虚拟化:将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解耦合,为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虚拟的运行环境,其中包括应用程序的可执行文件和它所需的运行时环境。

应用虚拟化服务器可以实时地将用户所需的程序组件推送到客户端的应用

虚拟化运行环境。(如VMWare ThinApp)

第七章云计算技术

1)云计算模型能以按需方式,通过网络,方便的访问云系统的可配置计算资源共享池(比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程序和服务) 。同时它以最少的管理开销及最少的与供应商的交互,迅速配置提供或释放资源。

2)云计算的5个基本特征

3)云计算的8个常见特征

4)云计算的3种服务模式

5)云计算核心技术

服务器集群()

存储技术(RAID、网络存储技术)

数据库技术(关系数据库、NOSQL数据库)

虚拟化

数据中心

开源云计算平台

第八章物联网与数据挖掘

1)数据挖掘、知识发现、机器学习的关系

2)数据挖掘技术

分类、预测、聚类、关联分析

3)数据挖掘系统的特征

数据的特征

?大容量

?含噪音(不完全、不正确)

?异质数据(多种数据类型混合的数据源,来自互联网的数据是典型的例子)知识发现系统只能发现特定模式的知识

?规则

?分类

?关联

主要方法

?分类(Classification)

?聚类(Clustering)

?相关规则(Association Rule)

?回归(Regression)

4)数据预处理

为什么需要预处理?

预处理的方法

●格式标准化

●异常数据清除

●错误纠正

●重复数据的清除

5)分类(预测)

?评价指标介绍- 准确率、召回率、F1、mAP、ROC、AUC

?Weka工具相关的基础知识

?分类算法基本过程

?经典分类算法:

【1】决策树

【2】贝叶斯分类

【3】kNN

【4】神经网络

【5】SVM

?回归

【1】线性回归

【2】多元回归

【3】非线性回归

【4】SVM回归

6)聚类分析

7)

第九章应用案例分析

样卷分析

答疑

物联网工程概论期末考卷答案

《物联网工程概论》复习 一、选择题 1、MEMS是指(A) A. 微机电技术 B. 电子标签技术 C. 传感器技术 D. 自动识别技术 2、RFID技术是基于(B) A. 雷达原理 B. 电磁感应原理 C. IC卡原理 D. 其它 3、中国使用的Zigbee频率为(D)。 A. 13.56MHz B. 868MHz C. 900MHz D. 2.4GHz 4. 蓝牙(Bluetooth)无线通信技术采用(C) A. CDMA B. CSMA C. TDMA D. FDMA 5、传感器通常由(B )、转换元件、信号调节与转换电路构成。 A. 测量元件 B. 敏感元件 C. 感知元件 D. 探头 6、EPC是指(C ) A. 电子产品编码 B. 工程计划代码 C. 产品电子代码 D. 高档PC机 7. ZigBee具有三级安全模式,其数据加密标准是(C) A. AES 64 B. DES 64 C. AES 128 D. DES 128 8. 常见的无线路由器采用(A)技术。 A. WiFi B. AP C. UWB D. ZigBee 9. 热电偶是用于测量(C )的传感器。 A. 热量 B. 电量 C. 温度 D. 电流 10. 单片机与各种外围设备(Flash、RAM、网络控制器、A/D、传感器、MCU 等)进行直接串行通信通常采用(D)接口。 A. RS232C B. RS485 C. COM D. SPI 12、MEMS技术是一种(A) A. 传感器制造技术 B. 存储器技术 C. 短矩通信技术 D. 人机界面技术 13. 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3G移动通信网络标准是(C) A. WCDMA B. CDMA2000 C. TD-SCDMA D. LTE 14、EPCglobal是指(B) A. 电子产品编码 B. 国际物品编码组织 C. 产品电子代码 D. PC全球在线

物联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基础》课程大纲 一. 适用对象 适用于网络教育、成人教育相关专业学生。 二. 课程性质 《物联网技术基础》是物联网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通过讲述物联网涉及的技术、知识、概念,展示一个应用前景广阔的物联网世界,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前序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 三. 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理解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如RFID技术、物联网传感器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熟悉物联网相关的基本技术,如M2M技术、智能处理技术、物联网安全技术、云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系统知识,了解物联网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农业、智能家居、智能物流、军事等领域的相关应用,为以后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打下良好的物联网专业知识基础。 四. 教材及学时安排 教材:吴功宜、吴英,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9月 学时安排: 五. 教学要求(按章节详细阐述); 第一章物联网概论 教学要求: 了解:物联网发展的背景;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掌握:相关定义、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关键技术;。 理解:物联网相关研究的发展。

内容要点: 1.1 物联网发展的背景 1.1.1 比尔?盖茨与《未来之路》 1.1.2 Auto ID 实验室、RFID与物联网的概念 1.1.3 ITU与The Internet of Things研究报告 1.1.4 智慧地球与物联网 1.1.5 欧盟与各国政府发展物联网产业的规划 1.1.6 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1.2 物联网技术的特征 1.2.1 物联网的定义 1.2.2 物联网的主要技术特征 1.2.3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与联系 1.3 物联网关键技术与产业发展 1.3.1 物联网关键技术 1.3.2 物联网产业链结构 1.3.3 物联网产业的特点 1.3.4 物联网应用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1.4 物联网与相关研究的发展 1.4.1 CPS的研究与发展 1.4.2 普适计算研究与发展 1.4.3 物联网、互联网、传感网与泛在网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物联网感知层技术 教学要求: 了解: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智能传感器的研究与发展;智能信息感知设备的研究与发展。 理解与掌握:感知层的基本概念;RFID与自动识别技术;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位置信息感知技术;智能信息感知设备与嵌入式技术。 应用:学会用物联网感知层技术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的问题。 内容要点: 2.1 感知层的基本概念 2.1.1 感知层在物联网中的重要性 2.1.2 感知节点的特点 2.2 RFID与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 2.2.1 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 2.2.2 条码、磁卡与IC卡 2.2.3 RFID标签 2.2.4 RFID应用系统结构与组成 2.2.5 RFID标签编码标准 2.3 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 2.3.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2014年物联网11级《信息交换与通信技术》复习提纲

2014年物联网11级《信息交换与通信技术》复习提纲 所有的习题 1.交换机的作用是实现任何一对电话机之间的相互通话。 2.电信网中的汇接交换机通过更高一级的汇接交换机连接起来,最终形成一个 树形的等级制网络。我国目前的长途交换网的树状等级结构中共有3级交换中心。 3.用户线、中继线、本地交换机、汇接交换机、用户交换机、端局、中心局、 用户交换机 4.路由 5.一次成功呼叫过程的三个阶段,及其相应的信令交互关系。图1.5 6.信令 7.交换机的三大组成部分:交换网络、接口、控制系统。各部分的作用 8.交换机设计的重点内容包括交换网络结构的设计和实现交点的通断技术。 已从早期的以交换器设计为主转移到当前的以控制系统设计为主。 9.由于交换网络可实现各线路之间的信号接续,它也常称为接续网络 10.程控交换机由于其控制系统是微型计算机在事先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引导 下工作,所以全称是“存储程序控制(SPC )交换机”。 11.电路交换、ATM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 12.话务量、服务等级、呼损率 13.电信网的三类设备组成: 14.2线传输系统最大传输距离由哪些因素决定,通常最大传输距离小于5km 2线传输系统的最大传输距离由是用户侧设备所需最小工作电流、交换侧设备的馈电电压、最大允许直流衰耗、2线传输系统实际的直流衰耗和环路电阻等因素决定的。 15.双绞线、侧音 16.4线传输系统 17.理想的话音通信应达到的效果 18.30/32 PCM32(E1)信号帧结构图3.16 在30/32路PCM系统中,第27话路的线路信令在第( )的TS16中传送。 19.时分复用PCM信号的形成。PCM基带信号速率是64kb/s,每帧时长125μs。 20.电信网的同步帧同步的过程 21.DTMF信号双音频话机每发送一位数字时,送出的是两个频率的组合(一对 音频表示) 22.根据所连接的设备,接口可主要划分为中继接口和用户接口两大类。 23.模拟用户接口电路的基本功能是:BORSCHT......

物联网专业需要看的书籍

物联网专业需要看的书籍

课程1、物联网产业与技术导 论使用电子工业出版社《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安全与商业模式》等等教材。在学完高等数学,物理,化学,通信原理,数字电路,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原理等课程后开设本课程,全面了解物联网之RFID、M2M、传感网、两化融合等技术与应用。 课程2、C语言程序设计使用清华大学出版社《C语言程序设计》等教材。物联网涉及底层编程,C语言为必修课,同时需要了解OSGi,OPC,Silverlight等技术标准 课程3、Java程序设计,使用机械工业出版社《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等教材。物联网应用层,服务器端集成技术,开放Java技术也是必修课,同时需要了解Eclips e,SWT, Flash, HTML5,SaaS等技术 课程4、无线传感网络概论,使 用无线龙通讯科技出版社《现代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短距离无线通讯入门与实战》等教材。学习各种无线

RF通讯技术与标准,Zigbee, 蓝牙,WiFi,GPR S,CDMA,3G, 4G, 5G等等 课程5、TCP/IP网络与协议,《TCP/IP网络与协议》,清华大学出版社,等教材。TCP/IP以及OSI网络分层协议标准是所有有线和无线网络协议的基础,Socket 编程技术也是基础技能,为必修课 课程6、嵌入式系统技,《嵌入式系统技术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等教材。嵌入式系统是物联网感知层和通讯层重要技术,为必修课 课程7、传感器技术概论,《传感器技术》,中国计量出版社,等教材。物联网专业学生需要对传感器技术与发展,尤其是在应用中如何选用有所了解,但不一定需要了解传感器的设计与生产,对相关的材料科学,生物技术等有深入了解 课程8、RFID技术概论,《射频识别(RFID)技术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物联网技术概论试题

《物联网技术概论》试题(A) ???????????????????????????????? 一、单选题(1分×20 =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A. 传感控制技术 B. 人工智能技术 C. 无线网络技术 D.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 2.如果物联网的相关产品被广泛的使用,在使用之前,您最关注其产品的什么因素呢 A. 收费方式 B. 技术高低 C. 产品服务 D. 其它 3.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是谁提出的() A.无锡研究院 B. 温总理 D.奥巴马 4.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概念最先是由谁最早提出的() A. MIT 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 C.比尔盖茨 D.奥巴马 5.被称为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的是() A. 计算机 B. 互联网 C. 传感网 D.物联网 提出的物联网构架结构类型是() A.三层 B.四层 C.八横四纵 D.五层 7. 在以太网中采用下列哪一种网络技术 A. FDDI B. CSMA/CD C. MAC D. ATM 8、ADSL的中文意思是什么 A.调制解调器 B.交换机 C.路由器 D.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 9、目前校园网中主流接入Internet的方式是什么 B.光纤以太网接入 C.Frame—Relay(帧中继) D.Cable Modem 10. 哪种无线技术标准与旧无线标准的兼容性最强,且性能更高 A. B. C. 802.11a D. 802.11g 11.以下哪个技术不属于自动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 B.无线通信技术 C.虹膜识别技术 D.手写识别技术 12.物联网中常提到的“M2M”概念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机器到人(Machine to Man) B.人到机器(Man to Machine) C. 人到人(Man to Man) D.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 13.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是由谁提出的() B.微软 D. 腾讯

复习要点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一、单项选择 1、通过无线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给用户,指的是(A)。 A、智能处理 B、互联网 C、可靠传递 D、全面感知 2、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指的是(C)。 A、感知中国 B、智慧地球 C、物联网 D、互联网 3、2009年10月(A)提出了“智慧地球”。 A、IBM B、微软 C、三星 D、国际电信联盟 4、位移传感器接受(B)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 A、力 B、位置 C、光 D、声 5、光敏传感器接受(C)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 A、力 B、声 C、光 D、位置 6、二维码目前不能表示的数据类型(B)。 A、文字 B、视频 C、二进制 D、数字 7、以下哪个不是物理传感器(D)。 A、听觉传感器 B、触觉传感器 C、视觉传感器 D、嗅觉传感器 8、ZigBee堆栈是在(A)标准基础上建立的。 A、IEEE 802.13.4 B、IEEE 802.11.4 C、IEEE 802.12.4 D、IEEE 802.15.4 9、ZigBee是通信协议的(B)层,承付着和外界直接作用的任务。 A、MAC层 B、物理层 C、网络/安全层 D、支持/应用层 10、ZigBee(B)负责设备间无线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和结束。 A、支持/应用层 B、MAC层 C、网络/安全层 D、物理层 11、ZigBee(C)建立新网络,保证数据的传输。 A、物理层 B、支持/应用层 C、网络/安全层 D、MAC层 12、ZigBee(A)根据服务和需求使多个器件之间进行通信。

A、支持/应用层 B、MAC层 C、网络/安全层 D、物理层 13、ZigBee网络设备(C)可以担任网络协调者,形成网络,让其他的FFD或是精简功能装置连结,具备控制器的功能,可提供信息双向传输。 A、网络协调器 B、精简功能设备(RFD) C、全功能设备(FFD) D、交换机 14、ZigBee(A):增加或者删除一个节点,节点位置发生变动,节点发生故障等等,网络都能够自我修复,并对网络拓扑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无需人工干预,保证整个系统仍然能正常工作。 A、自愈功能 B、自组织功能 C、碰撞避免机制 D、数据传输机制 15、ZigBee采用了CSMA-CA(C),同时为需要固定带宽的通信业务预留了专用时隙,避免了发送数据时的竞争和冲突;明晰的信道检测。 A、自愈功能 B、数据传输机制 C、碰撞避免机制 D、自组织功能 16、(A)是负责对物联网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管理、决策的后台计算处理平台。 A、云计算平台 B、网络层 C、感知层 D、物理层 17、个域网是(C) A、用户在基于家庭环境的背景下使用的网络 B、用户在基于局域办公室环境的背景下使用的网络 C、用户在基于个人环境的背景下使用的网络 D、用户在基于远程数据交换环境的背景下使用的网络 18、物联网的英文名称是(D) A、Internet of Matters B、Internet of Clouds C、Internet of Therys D、Internet of Things 19、物联网分为感知、传输和(D)三个层次,在每个层面上,都将有多种选择去开拓市场。 A、运营 B、推广 C、传输 D、应用

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复习提纲--zp

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 物联网系统集成的含义?实施物联网集成项目的流程是怎样的?(图示说明。见ppt) 含义:系统的意思是“体系、制度、体制、秩序、规律和方法”。集成的意思是“成为整体、组合、综合及一体化”,它表示了将单个元件组装成一台或一种结构的过程。集成也表示有某种规则的相互作用形式而联结的部件组合体,即有组织的整体。集成以有机结合、协调工作、提高效率、创造效益为目的,将各个部分组合成具有全新功能、高效和统一的有机整体。 2. 目前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 产品领域有哪些?(至少三种,见ppt) 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M2M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技术。 3. 物联网基础知识:物联网的起源,物联网产品特性(RFID 参数、Zigbee参数、嵌入式操作系统名称,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IP 地址匮乏…,见教材或baidu) 1995年比尔盖茨已经提及物物互联,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 展,并未引起重视。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造性的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系统

的物联网构想。1999年,建立在物品编码,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美国Auto—ID中心首先提出物联网概念。 产品特性:1.RFID主要有125KHz、134KHz低频RFID阅读器与标签,13.56MHz高频RFID 阅读器与标签,860~960MHz超高频频RFID阅读器与标签,2.45GHz RFID。 2.ZIgbee工作在915MHZ,868MHZ,2.4GHZ频段,共分为26个信道,可以组成树型,星型,网状型网,通信距离大约100m以内,低成本低功耗。 3.嵌入式操作系统(Embedded Operating System,简称:EOS)。 4.由于IPv4严重匮乏,但随着IPv6的出现,已解决IP匮乏问题。 第二章食品溯源 1. 食品溯源系统框图(设备:耳标、RFID 阅读器、手持式RFID 阅读器、服务器、交换机、如何组成系统,见作业1 或见ppt) 2. 关键设备、数据库的使用?(串口服务器、SQL Server 安装、表单如何建立,见作业2) 串口服务器:首先安装串口服务器驱动,将串口服务器与电脑连接,在浏览器中用串口服务器的IP地址登录到配置页面,设置串口参数保存,用驱动软件设置串口。 SQL Server:安装SQLServer2008R2,步骤:功能选择->实例配置->服务器配置->数据引擎配置->Analysis Serives配置->ReportingSerives配置->安装规则->安装完成。建立表单:建立数据库管理界面。。。。。。。 3. 阅读器天线部分的参数(如果做作业PCB 图纸的绘制,即可回答)

物联网专业教学大纲

物联网专业(4年制)教学大纲 无线龙物联网专业教学大纲按照物联网三层结构规划了培养目标: 传感层:无线节点硬件和核心协议栈软件设计,RFID无源有源标签设计技术掌握,低功耗无线设计,基础无线网络技术掌握,安全和加密原理和设计; 网络层:多种网络网关设计,HF,UHF -RFID读卡器设计,掌握主流无线和无线网络标准,主要路由算法掌握,网络监视和数据库设计; 应用层:掌握应用系统设计技术关键,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应用数据结构,数据流设计;能够独立设计不同需要的物联网应用系统 目前物联网技术发展很快,涉及到多种网络技术,不同网络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环境,所以,教学大纲要求掌握多种网络技术(3G、GPRS/蓝牙, WI-FI,ZIGBEE, 专用网络等)和网络间路由和数据处理,无线有线网关设计等新技术; 无线龙物联网专业教学大纲由7个主要的知识模块组成: 1、单片机和嵌入式知识模块 知识点包括:从最基础的8051单片机到ARM嵌入式技术,由浅入深,知识点包括:微机原理,接口技术,微控制器体系和原理,实时操作系统,C语言编程技术等等 2、无线片上系统(SoC)知识模块 知识点包括:无线单片机通讯接口设计,无线有线收发器原理和结构,通讯原理和结构,嵌入式软件基础等; 3、无线通讯和无线网络知识模块 知识点包括:短距离无线数据通讯基础和原理,无线自组网技术,基本无线网络拓扑,ZIGBEE无线技术和802.15,.4无线标准,高级的ZIGBEE技术。网络安全和加密技术,C语言和无线网络算法高级技术原理; 4、高频微波知识模块 知识点包括:高频微波技术基础,调制和解调技术,天线原理和设计,阻抗匹配和反射,高频仪器使用,微波放大器设计,无线单片机高频测试和调试方法和原理等; 5、RFID知识模块

北邮物联网技术复习提纲-2018年

《物联网技术》复习提纲 考试时间、地点:2019年1月10日晚7:00-9:00;教3楼132、130教室。 考场安排:(考场:学号范围) 3-132:2015******,2017******,2018010131–2018111011; 3-130:2018111168-2018111753,201814****,201818****,201855****。 要求:开卷考试,请带好研究生证或学生证等相关证件,独立答题。 注意:可以带纸质资料,不允许携带任何通讯工具、具有上网功能的电子工具(电脑、pad、手机、电子书等),不可共用资料。 物联网概述 1.物联网的四层体系架构,各层的主要功能、主要技术、典型设备。 从下到上依次是: ①对象感控层:主要功能是感知,通过构建泛在感知环境来获取物理对象的各种行为和状态数据,实现对物理对象的操控。主要技术包括二维码、RFID/NFC、传感器及其网络、图像/视频和定位等。典型设备有各类传感器、摄像头和射频识别器等。 ②数据传输层:主要功能是交换,通过搭建高效交换传输网络来构建一个多种接入网络、多种技术共存的系统,实现从有线到无线、从网络到终端在内的无缝链接的信息传输能力。主要技术包括短距离无线通信(NFC、RFID、ZigBee、Bluetooth、Wi-Fi、UWB)、广域网通信(NB-IoT、LORA、5G)等。典型设备有交换机和路由器等。 ③信息整合层:主要功能是理解,通过搭建智能信息处理系统来对网络获取的不确定信息完成重组、清洗、融合等处理,整合为相对准确的结论。主要技术包括云计算、数据挖掘与深度学习等。典型设备有数据库等。 ④应用服务层:主要功能是服务,通过智能终端享受内容与服务,利用下层提供的基本信息服务能力和丰富精准的信息内容,通过服务组合、适配、协同等完成物联网联动、泛在、无形的服务目标。主要技术包括智慧物流、智慧城市、车联网、智能安防、智能电网、碳平衡检测、M2M业务、智慧农业等。典型设备有各种终端设备等。 2.物联网中典型的感知技术及其对应的典型应用系统。 ①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典型应用系统为二维码身份识别、手机二维码支付等。

物联网专业介绍

物联网专业介绍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已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在2012年最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物联网工程专业属于工学中的计算机大类,标准学制4年,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物联网工程专业开设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两大类,学生主要学习研究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彼此作用、相互转换的方法和技术,有着很强的工程实践特点。 物联网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测控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管理学、软件开发等多方面知识。 学生需要学习包括计算机系列课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模拟电子技术、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物联网安全技术等几十门课程,同时还要打牢坚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另外,外语能力也是必备条件,因为目前物联网的研发、应用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国家,学生需要阅读外文资料和交流。 物联网学习方向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概论、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程电磁场、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网、传感器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无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无线传输技术、二维条码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等。 专业解读

物联网应用从技术层面讲主要涉及三个部分,即对外感知、感知信息传输(可能需要节点利用无线组网实现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回馈控制。智能技术贯穿整个物联网之中,是核心技术的核心。感知可以是智能感知,可以是多节点协同感知,还可以是智能识别感知系统。 就业前景和方向 物联网工程的市场庞大,因此就业前景也非常好。毕业生可从事信息传播时代内容方面的深度、综合、跨学科的信息传播工作,同时也能在新闻传播技术方面从事设计、制作等方面的传播技术类工作或者在政府管理部门、科学研究机构、设计院、咨询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物业及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设备及产品制造生产企业等单位从事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施工、运行、监测与管理工作等等。 就业报酬 物联网应用 考研方向 如果是计算机(层)和互联网(传输层)方向,那么就是计算机专业综合基础,如果是自动化智能控制(感知层)方向,那么专业课就是数电模电或者力学。 专业是糅合了几乎和电相关的所有领域

最新物联网概论期末试题

D.物联网 卡(A)可分为:有源(Active)标签和无源(Passive)标签。 按供电方式分 B.按工作频率分 C.按通信方式分 D.按标签芯片分 智能物流系统(ILS)与传统物流显著的不同是它能够提供传统物流所不能提 C ) 数码仓储应用系统 B.供应链库存透明化 物流的全程跟踪和控制 D.远程配送 运用云计算、数据挖掘以及模糊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 A)。 A B.全面感知 C.智能处理 D.互联网 下列哪项不是物联网体系构架的是(B) 感知层 B.物理层 C.网络层 D.应用层 三层结构类型的物联网不包括(D)。 D B.网络层C.应用层D.会话层 射频识别系统(RFID)阅读器(Reader)的主要任务是(D ) 控制射频模块向标签发射读取信号,并接受标签的应答,对其数据进行处理 存储信息 识别响应的信号 云计算最大的特征是:B 计算量大 B 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 C 虚拟化 D 可扩展性 物联网节点之间的无线通信,一般不会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D) 节点能量 B.障碍物 C.天气 D.时间 下列哪项不是物联网体系构架原则 D 多样性原则 B时空性原则 C安全性原则 D复杂

18.人们常说,横在物联网应用前面的有三座大山,下列哪一个不是所说的“三座大山”D A.微型化、低成本 B.网络技术 C.实时处理海量感知信息并将其存储 D.处理器 19.下列哪项不是物联网体系构架原则 D A 多样性原则 B时空性原则 C安全性原则 D复杂性原则 20.下列哪项不是物联网的组成系统 B A. EPC编码体系 B. EPC解码体系 C.射频识别技术 D.EPC信息网络系统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0.5分,共20分) 21.云计算不是物联网的一个组成部分。(×) 22.RFID技术具有无接触、精度高、抗干扰、速度快以及适应环境能力强等显著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诸如物流管理、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商品防伪、资产管理以及国防军事等领域,被公认为二十一世纪十大重要技术之一。(√) 23.RFID是物联网的灵魂。(×) 24.目前物联网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各个企业、行业都根据自己的特长定制标准,并根据企业或行业标准进行产品生产。这为物联网形成统一的端到端标准体系制造了很大障碍。(√) 物联网标准体系可以根据物联网技术体系的框架进行划分,即分为感知延伸层标准、网络层标准、应用层标准和共性支撑标准。(√) 25.传感器网:由各种传感器和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 26.家庭网:用户在基于个人环境的背景下使用的网络。(×) 27.国际电信联盟不是物联网的国际标准组织。(×) 28.感知延伸层技术是保证物联网络感知和获取物理世界信息的首要环节,并将现有网络接入能力向物进行延伸。(√)29.物联网中间件平台:用于支撑泛在应用的其他平台,例如封装和抽象网络和业务能力,向应用提供统一开放的接口等。(√) 30.物联网服务可以划分为行业服务和公众服务。(√) 31.物联网公共服务则是面向公众的普遍需求,由跨行业的企业主体提供的综合性服务,如智能家居等。(√) 32.物联网共性支撑技术是不属于网络某个特定的层面,而是与网络的每层都有关系,主要包括:网络架构、标识解析、网络管理、安全、QoS等。(√) 33.奥巴马将“新能源”和“物联网”作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物联网相关技术。(√) 34.2010年12月,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发布了欧盟“数字红利”利用和未来物联网发展战略。(×) 35.2009年8月7日,温家宝考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强调“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 36.2010年1月,传感(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在无锡成立。(√) 37.物联网已被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 38.1999年, Electronic Product Code (EPC) global的前身麻省理工Auto-ID 中心提出“ Internet of Things”的构想。(√) 39.2006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名为《Internet of Things》的技术报告。(×) 40.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和嵌入式智能技术、纳米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性技术。(√) 41.1998年,英国的工程师Kevin Ashton提出现代物联网概念。(√)42.“物联网”是指通过装置在物体上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等,赋予物体智能,并通过接口与互联网相连而形成一个物品与物品相连的巨大的分布式协同网络。(√)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E复习提纲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考试E复习提纲 1.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核心和基础是仍然是互联网,它的实质是利用(利用射频识别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 2.传感网是(信息感知网),是“(物—物)”互联。 3.泛在网是指无处不在的(社会网),包括现在和未来所有网络的。 4.与传统的磁卡相比,射频识别技术最大优点在于其(非接触性),因此自动识别过程无须人工干预,可实现系统的(自动化 )。 5.(电信网、互联网、电视网)“三网”走向融合,使得物联网拥有了强大的网络基础。 6. 物联网分为(感知、网络、应用)三个层面。 7.在(云计算)框架下,物联网的应用可以被包装成(云服务),从而加强物联网和互联网之间及其内部的互联互通,实现商业模式的(快速创新),促进物联网和互联网的(智能融合)。 8.按照部署方式和服务对象可将云计算划分为(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三大主要类型。 9.云计算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机和商业)模式,其最主要特征是系统拥有大规模(数据集),基于此向用户提供服务。 10.(信息的获取与感知)处于物联网架构的最低层,是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的(前提)和(基础)。 11.智慧地球是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结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12.智慧城市是在城市全面( 数字化 )基础之上建立的(可视化)和(可量测)的智能化城市管理和运营。 13.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多媒体技术)与(电子地图)的结合产生了多媒体电子地图。 14.1997年美国出版的( 3D世界地图集)和1998年美国微软公司制作的《虚拟地球》是当今国际上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代表作。 15.(条形码)是迄今为止最经济实用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根据信息存储的方向和维度,可分为(一维条件码)与(二维条形码)两种。 16.(读卡器)用于向电子标签读取或写入信息,它是射频识别系统的(核

物联网应用技术应该要学习哪些课程

物联网应用技术应该要学习哪些课程 物联网基本概念物联网是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物联网域名,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1、全面感知 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二维码、GPS卫星定位等相对成熟技术感知、采集、测量物体信息; 2、可靠传输 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短距无线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等信息网络实现物体信息的分发和共享; 3、智能处理 通过分析和处理采集到的物体信息,针对具体应用提出新的服务模式,实现决策和控制智能。 https://www.360docs.net/doc/c717248935.html,N架构 物联网感知环节的异构特性决定了它的开放、分层和可扩展的网络体系结构。 研究人员在描述物联网的体系框架时,多采用国际电信联盟ITU-T的泛在感应器网络体系结构作为基础。该体系结构自下而上分为5个层次,分别为传感器网络层、泛在传感器网

物联网导论期末考试知识点

知识点1:物联网 1、物联网英文名称:Internet of things 2、物联网技术通过对物理世界(信息化)、(网络化),对传统的上分离的物理世界和信息 世界实现互联和整合。 3、物联网具有的三个重要特征: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普适服务智能化 4、物联网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带到1995年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一书。 5、1998年,麻省理工学院提出EPC。 6、1999年,美国Auto-ID中心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7、2009年温家宝,无锡,“感知中国”战略构想。 8、物联网的四个层次: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综合应用层 9、物联网产业结构: 设备供应商(传感器/ 软件及应用开发商 知识点2:RFID 1、具有现代意义的RFID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 2、Rfid芯片的小型化和高性能芯片的实用化 3、RFID早期的雏形是二战期间,雷达没法分辨敌我飞机。早期被动式RFID:飞机返回基地 时拉起飞机,雷达反射回的信号形状改变。早期主动时RFID:出现敌我识别器(IFF)。 4、RFID由五个组建构成:传送器、接收器、微处理器、天线和标签。传送器、接收器和微 处理器通常被封装在一起构成阅读器,因此,RFID系统的三大组建为:阅读器、天线和标签。 5、RFID源于雷达技术 6、两种阅读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射频信号耦合类型:电感耦合(变压器模型)、电磁反向 散射耦合(雷达模型) 7、RFID标签是由耦合原件、芯片和微型天线组成的 8、RFID标签的优点:体积小且形状多样、环境适应性强、可重复使用、穿透性强、数据安 全性 9、标签采用的3种数据存储方式: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铁电随机存取存 储器(F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 10、R FID标签的分类:被动式标签(无源)、主动式标签(有源)、半主动式标签 11、R FID的工作频率集中在:低频、高频、超高频三个区域 12、低频(LF):30~300khz,典型125khz和133khz,无源,通信范围小于1m,适合近距离、 低速、数据量要求较少的识别应用,数据传输率低标签天线匝数多成本高存储数据量少13、高频(HF):3~3Mhz,典型13.56Mhz,通信距离小于1m,不早需要线圈绕制天线,可以

物联网期末复习资料

物联网期末复习资料 1. 物联网的核心是“物物互联、协同感知”。 2.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3. 物联网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 4. 物联网体系结构架构原则:多样性、时空性、互联性、扩展性、 安全性、健壮性。 5. 物联网的自主体系由数据面、知识面、控制面各管理面组成。其自主特征是由STP/SP 协议栈和智能层取代了传统的TCP/IP协议栈。 6. 物联网设计原则:1)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2)安全性原则3)标准化、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原则4)可靠性与可用性原则设计步骤:1)用户需求调查与分析2)网络系统初步设计3)物联网系统详细设计4)用户和应用系统设计5)系统测试和试运行 7.射频识别是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中的,它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的传输特性实现对静止或移动物品的自动识别。 8.一个简单的RFID由阅读器、应答器和电子标签组成。 9.根据标签的供电形式可将电子标签分为有源式电子标签、无源式电子标签、半有源式电子标签。根据标签的工

作方式分类:主动式、被动式、半主动式。 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电子标签由天线和专用芯片组成。 阅读器通过天线与RFID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可以实现对标签识别码和内存数据的读出或写入操作。天线: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计算机系统:完成各种基于RFID的应用。 的软件组成:边沿接口系统、RFID中间件、企业应用接口、应用软件。 系统分为:电感耦合系统和电磁反向散射耦合系统。 13.传感器组成: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变换电路。 14.传感器主要发展趋势:将采用系列高新技术设计开发新型传感器、微型化与微功耗、集成化与多功能化、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 15.三网融合包括: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 16.传感网基本功能: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发布感知信息。 17.无线传感网有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三个要素构成。 18.传感器节点由4部分组成:负责感知模块、数据处理和存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节点供电的电源供给模块。 19.传感器网络通常包括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和管理

物联网概论试题及答案

物联网概论试题及答案 第 1 章习题一、选择题 1. “智慧地球”是B公司提出的,并得到奥巴马总统的支持。A) Intel B) IBM C) TID ) Google 2. RFID 属于物联网的_D_层。 A) 应用B) 网络C) 业务D) 感知 3. 物联网有四个关键性的技术,B_能够接收物品“讲话”的内容?A) 电子标签技术B) 传感技术C) 智能技术D) 纳米技术 4. 下列哪项不属于在物联网存在的问题_____A______。 A) 制造技术B) IP 地址问题C) 终端问题D) 安全问题二、填空题1. 物联网的理念是基于__互联网___、___射频识别技术(RFID)__、____电子代码(EPC)_,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___射频识别技术__、___无线数据通信技术_等,构造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即物联

网。 2. 中国的第一个提出建设物联网城市是___无锡_。 3. 物联网包含体系结构有三层,分别是__感知层_、___网络层_和___应用层___。基于应用服务设想,物联网可以分为感知、传输、支撑、应用四大部分,其中感知和传输属于硬件系统中的___感知层__和____网络层__,感知层和网络层,支撑和应用属于软件系统中的___应用__应用层。 4. 物联网的显著特点是__技术高度集成_、____学科复杂交叉_和___综合应用广泛__。 5. 物联网,较直接地说,就是把世界所有的物体连接起来形成的网络,其关键技术有____ RFID_、___传感技术_、___无线网络技术__和___人工智能技术__,其核心是___智能技术__,能让物品“开口说话”的是__RFID__。简述物联网的定义,分析物联网的“物”的条件。答: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

物联网工程概论知识点

第6周大课预留问题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何时何地诞生?名称? 答:1946年2月14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ENIAC(埃尼阿克)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2.计算机如何分代?各代硬件特点?速度特点? 答:计算机主要依据元器件进行分代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电子管千次或万次/秒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晶体管10万次/秒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数百万次~数千万次/秒第四代计算机(1971~至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几十亿次/秒 3.超级计算机与网络服务器有何异同? 答:异:超级计算机注重计算能力,网络服务器通过网络提供服务。 同:都具有高速运算能力和强大的储存数据能力。 4.路由器与交换机异同? 答:异:路由器实现多人多机上网,交换机增加网口,路由器包括交换机的功能。 同:都是用来交换网络的设备,只是所交换网络层次不同,可以上网扩展网络。 5.笔记本电脑与平板电脑的异同? 答:异:集成性平板>笔记本 平板的工作效率低主要用于娱乐 同:携带方便 6.智能手机与嵌入式系统区别? 答:异:智能手机可根据个人需要扩展机器功能以及软件升级智能识别软件兼容性,嵌入式系统的软件通常是暂时不变的“固件”只针对某一项特殊任务。 同:具备无线接入互联网能力具PDA功能 第8周大课预留问题 1.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组成? 答: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2.现代计算机硬件系统与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组成有什么不同? 答:现代计算机主要特征为主板集成,而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硬件主要分

《物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中文名称:物联网技术 2、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IoT 二、学时 总学时44学时,其中讲授32学时,实验12学时 三、开课学期 第1学期 四、课程考核要求(考查) ?课程中期报告(两份,每份20分):两份有关物联网的应用报告。每份报告字 数不少于3000字。 1、中期报告1 有关物联网感知层技术的专题论文或综述,内容可以从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定位技术中任选其一。 2、中期报告2 有关物联网网络层和数据管理技术的专题论文或综述,内容可以从物联网采用的网络技术、海量信息存储、搜索引擎、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等技术中任选其一。 ?课程结业论文 一份有关物联网的综合应用论文,论述物联网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绿色建筑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内容自选,字数不少于5000字。 ?论文组织形式 论文写作时,以单人为单位完成。论文首页请标明姓名、班级和学号,上交纸质版。课程中期报告可随堂上交,课程结业论文在课程结束时上交。 五、课程概述 《物联网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物联网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澄清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各环节的关键技术,明确物联网的知识结构,并为学习后续物联网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物联网方向) 七、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

第1章计算机基础 (一)课程内容 1、计算机的运算基础 2、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3、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4、常用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及其功能 5、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6、程序设计基础和数据结构基础 (二)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数制间的转换和数的定点、浮点表示;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构,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掌握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了解算法概念及其性质,了解典型的数据结构。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多种输入/输出设备及其功能;理解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的功能和基本概念;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对介绍的几种工具软件的功能有所了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数制间的转换、数的定点和浮点表示、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输入/输出系统和多种输入/输出设备;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常用的应用软件、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难点是数制间的转换、数的定点和浮点表示、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 (四)建议学时 4学时 第2章物联网概述 (一)课程内容 1、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 2、物联网的理论基础 3、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主要特点 4、核心技术 5、物联网的体系标准 6、应用前景 (二)基本要求 了解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澄清物联网的相关概念;掌握物联网的理论基础,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主要特点;了解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和体系标准;了解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物联网的概念、体系结构和核心技术。难点是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核心技术和理论基础。 (四)建议学时 4学时 第3章自动识别技术与RFID (-)课程内容 1、自动识别技术 2、RFID的历史和现状 3、电磁感应和RFID工作原理 4、RFID系统的构成和工作过程 5、RFID技术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