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观性的基本内涵.

新闻客观性的基本内涵.
新闻客观性的基本内涵.

新闻客观性的基本内涵

客观性是新闻的基本特性。然而,海内外新闻传播理论界对新闻

客观性的研究却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内的一些学者认为,新闻的客观性就是

“我来了,我看了,我记了”。其实,这种表述并不足以揭示出新闻的客观性

特征。新闻的客观性,不等于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真实性是指新闻事件的客

观存在,而新闻的客观性则是指新闻在特定的环境中存在;新闻的客观性,不

等于新闻的全面性,新闻的全面性是指对新闻事件进行整体全面的描述,而新

闻的客观性则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对新闻事件进行客观描述。之所以讨论这一问题,是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影响新闻客观性的因素不仅包

括新闻记者的主观偏好,而且还包括受众的主观偏好。学者对反映巴勒斯坦与

以色列之间冲突的电视新闻进行统计调查分析,发现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支

持以色列的人认为新闻偏袒巴勒斯坦,而支持巴勒斯坦的人则认为新闻偏袒以

色列,只有那些对中东事务缺乏了解并且保持中立的人,才会接受新闻媒体关

于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冲突的新闻。这种引入受众判断的客观性分析,实际上是

把新闻的客观性与新闻产生的社会效果联系在一起。一

在判断新闻是否具有客观性特征的时候,不能采用真实性的标准,当然也不能

采用全面性的标准,而必须在特定的新闻传播关系中,采用相对性的标准。如

果认为新闻可以报道一切,新闻必须面对所有的受众,那么,就是在刻意地淡

化新闻的客观性,或者,把新闻的客观性变成—个无从判断的虚假问题。

新闻采访报道行为产生新闻社会关系。在新闻社会关系中,既包括记者,当然

也包括受众。如果没有受众的参与,那么,新闻报道就变得毫无意义。之所以

强调新闻的社会关系属性,就是要把新闻放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考察,因

为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新闻客观性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对新闻作出的价值判断。客观与否不等于真实与否,新闻记者选择不同的报道题

材、报道角度,报道形式,可以产生不同的社会效果。因此,同样是关于以色

列与巴勒斯坦冲突的新闻报道,新闻记者在行使选择权利的时候,就充分体现

了新闻记者的价值判断。如果新闻记者刻意地迎合特殊的群体,譬如,生活在

美国的犹太裔受众,那么,在他们的眼中新闻报道就具有客观性;反过来,如

果新闻记者拒绝从生活在美国的犹太裔受众角度选择报道的题材、角度和形

式,那么,在这一部分受众心目中,新闻就不具有客观性特征。在互联网时代,价值形态的多样化表现得尤为明显。不同的群体对新闻有不同的需求,

因而判断新闻客观性的标准就更为复杂。新闻媒体在制作新闻作品的时候,不

仅要考虑到新闻的真实性、全面性,而且要寻找自己所服务的群体,争取他们

的支持,从而尽可能地体现新闻的客观性特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闻记者

虽然不能刻意地迎合自己的受众,但是,新闻记者必须知道自己所服务的对

象,因为这关系到新闻客观性的问题。新闻的客观性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新闻客观性标准。强调新闻客观性,必须与新闻记者的主

观判断结合起来,必须与新闻作品的服务对象联系起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

了解新闻客观性的真实内涵。新闻客观性是一个容易与新闻真实性、全面性混为一谈的概念。新闻的客观性是指新闻记者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反映过程,

也是指受众对新闻作品这一客观表现的主观感受。总而言之,新闻的客观性是指主观见之于客观、客观见之于主观的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社会现象。

如果把新闻的客观性等同于对新闻事实的客观描述,那么,就是把新闻的客观

性与新闻的真实性混淆起来;如果把新闻的客观性等同于对新闻事实的全面描述,那么,就是把新闻的客观性与新闻的全面性混淆起来。新闻的客观性之所

以复杂,就是因为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新闻的客观性具有不同的内涵,人们

对新闻的客观性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在社会群体日益分化的今天,强调新闻的客观性就是要求新闻记者必须大胆地承认自己所服务的对象,不要以

“包打天下”的面目制作新闻作品。新闻的客观性是建立在新闻真实性基础之

上的,也是对新闻全面性的价值判断。新闻的客观性首先要求新闻记者必须学

会承认新闻的主观判断价值,不要动辄把新闻客观性当作拒绝批评的挡箭牌。

一些新闻媒体从业者之所以拒绝批评,就是因为他们总是强调自己新闻作品具

有客观性特征。其实,采用长期策划、跟踪调查、精耕细作的采访手法制作出

来的新闻作品,充其量只有真实性,未必具有客观性。二

讨论新闻客观性的价值就在于,彻底打破新闻传播学上一些错误的思维定势,

揭示一些新闻媒体新闻炒作行为的本质特征。新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观点,一种客观反映新闻记者与受众情绪和价值判断的社会现象。在特定的社会

关系中,新闻的客观性具有特定的内涵。要想真正实现新闻观点的平衡,必须

努力地营造新闻市场,建立更加丰富的新闻传播关系,让代表不同群体的新闻

记者与自己所代表的群体形成各种各样的新闻传播关系,并且在新闻传播关系

相互碰撞过程中,为公众提供更多的信息。实现新闻的客观性,不能单靠新闻记者个人的自觉,当然更不能单纯指望教育。实现新闻的客观性要求社会

各界以开放的姿态,努力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新闻市场,让各种各样的观点都

呈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看到不同的新闻传播关系,也只有这样,才

能在多元观点市场的碰撞中,实现新闻的客观性。打个比方,如果在一个市场

中只有一种兔子。那么,就很难对兔子作出客观的评价,反过来,如果市场存

在很多种兔子,那么,人们就会在比较鉴别之中对兔子作出客观的评价。所

以,只有繁荣新闻市场,才能实现新闻的客观性。中国新闻传播研究必须向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新闻传播研究者必须彻底抛弃传统的思维方式,充分借

鉴一些发达国家新闻传播研究的经验,重新认识司空见惯的新闻现象和新闻概念,真正从社会关系中发现问题的症结,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果在新

闻传播研究中,只看到一些浅层次的描述,而没有看到客观性在不同社会关系

中的不同表现,那么,就很难捕捉到新闻的基本内涵。

新闻是一种观点,新闻报道权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选择权。新

闻记者之所以选择不同的题材、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表现方法,就是因为在现

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的价值判断。新闻记者可以迎合某些社会群体的需要,也

可以大胆地表现自己的价值追求。只有在一个充分竞争的新闻市场里,才能体

现出新闻客观性的特征。假如把新闻的客观性仅仅理解成为新闻报道的客观存在,或者把新闻的客观性看作是对新闻细节的客观描述,那么,就没有准确地

把握新闻客观性的本质特征。新闻的客观性是一种相对特征,新闻的客观性只

能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中体现出来。假如忽视了新闻所体现的社会关系,而试图

取悦于所有的受众,那么,新闻从业者要么是不了解,要么是彻头彻尾的伪君子。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一些美国传媒学者在分析新闻客观性特征的时

候,创造出了“媒体敌视偏执”这样一个概念,认为正是由于社会群体存在着

偏见,所以,新闻的客观性才难以真实体现。在互联网络形成的碎片化社会,“媒体敌视偏执”现象表现得更为明显。“新闻报道客观与否,不仅仅是一个

受众的心理问题,它也反映了美国社会当前的变迁”(《南方都市报》,2011年2月13日)。在笔者看来,所谓“媒体敌视偏执”恰恰反映出新闻客观性的

相对特征,只有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考察新闻的客观性,才会得出有益的结论来。总之,新闻的客观性是新闻的相对特征,只有在具体的新闻社会关系中才能体现出来。强调新闻的客观性,就是在强调记者主观表达的同时,充分

考虑受众的主观感受,不要把新闻的客观性与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全面性混

为一谈。

新闻报道中客观性的主观倾向

新闻报道中客观性的主观倾向 内容摘要:新闻是信息的报道,信息是第一性的,报道是第二性的。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是新闻媒体的生命。新闻的客观性是新闻的一条基本规律。客观性报道原则已成为全世界新闻工作者一项基本的职业信条。但是做到完全客观是不可能的,从根本上说来,人们要报道什么事情,就有人来参与。作为新闻报道的记者,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可以在一定的底线内把握新闻报道尺度,使之在客观倾向和主观倾向中,得到相对的平衡。 关键词:新闻报道。客观倾向。主观倾向。底线。主观能动性。 正文: 新闻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要弄清楚新闻报道的客观倾向和主观倾向,首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什么是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是客观事物新近变动的信息的转播。这句话可以分两段来看,一是客观事物的新近变动,一是信息的传播。可以看出第一点,是具有确定性的。而信息的传播却具有不确定性。新闻是信息的报道,信息是第一性的,报道是第二性的。信息作为第一性的,是客观存在的,而报道是传播信息的形式。 报道是具有主观性的,因为其中必定有新闻传播的参与者——记者。只要传播过程中有人的参与,就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避免不了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掺杂进记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立场、观点等,就必然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记者在取舍材料的时候就表达了他的主观意志。即是说,他们用某些材料而不用另一些材料,结果就不是一个完全客观的报道,而是带有某种倾向性的了。 但是即使有主观性在里面,真实是不可或缺的,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是新闻媒体的生命,是新闻事业取信于民的力量所在,是新闻事业战斗力的源泉。 20世纪初,美国报业编辑协会就把真实作为一项必须遵守的法则写进《新闻工作准则》一书中,规定诚实,真实,准确,忠诚于读者是一切新闻工作名副其实的基础,把真实看成是忠诚于读者,看成一切新闻工作的基础。而《人民日报》也专门发表了评论员文章《捍卫真实性,反对假报道》,在文中指出了问题的重要性和维护真实性的意义,提出要提高认识,改进工作作风,尊重事实,坚持真理,切实按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办事。

新闻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

新闻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 富锦电视台韩世峰 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媒介之间的市场化竞争愈演愈烈。赢得市场成为新闻报道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此,对于新闻报道而言,新闻策划显得尤为重要。 策划,就是在节目制作过程前,设计出栏目或节目的最佳方案。其中包括所有具体细节的策划,比如选题的策划,具体题材的分解,新闻报道形式的设计和同期声人物的确定以及采访问题等相关环节。电视台要想提高节目质量,创作出高品质的节目和栏目,就必须加强总体策划,那新闻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新闻策划有利于促进社会效益,达到更好的社会效果。 判断新闻报道的策划是否成功,要看其产生的社会效果如何。在没有新闻策划的前提下,纵使新闻工作者吃了很多苦,报道也很有艺术性,但却没有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这样的新闻报道是完全失败的。相反,在报道之前有了充分的策划意识和准备,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这样的新闻策划才是成功的。因此,具有相当严谨、周密、完善的策划是报道成功的前提条件。2011年7月份,我们《关注》栏目组获悉富锦市大榆树镇种植的16000亩早大白马铃薯提前上市,收入非常可观。根据这一新闻线索,我们策划制作一期关于种植经济作物的专题节目。在采访前,我们精心策划了各个环节,尤其是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大华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我们从种薯研发、繁育、营销、储存各方面入手,确立了每个采访节点。由点及面,报道了大榆树镇成为富锦当地“经济作物之乡”的可喜成就。节目播出后,富锦各界都对此事非常关注,纷纷来信致电询问相关知识和细节,希望建立相应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农民种植经济作物致富增收提供保障。节目虽小,反

如何正确看待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倾向性

如何正确看待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与立场倾向之间的关系? 从大一到现在,每一专业门课都一直强调新闻报道一定要具有真实客观性,这是新闻的生命源泉,但我觉得客观真实性只是相对于新闻报道一个内容层面的要求。事实上,大多新闻制作出来,制作时、前甚至是准备采访前可能就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倾向性,这个倾向性或与媒体平台的态度、记者编辑、社会舆论的态度,可能都会存在新闻倾向性。 新闻客观性和倾向性内容上所指的就有很大区别。新闻的客观性在于它所报道的新闻内容是否属实,是否是真实事件的客观呈现。而新闻的倾向性是不同记者对新闻事实的不同态度,制作新闻所选角度,侧重点的选择倾向。我认为,新闻报道中的事实并不等于客观事实,毕竟它是经过记者头脑对客观事实进行选择、过滤的结果,它体现了记者编辑媒体平台的情感选择和要求,总会有些许倾向性的情绪、立场等。但是新闻报道具有倾向性,也不能说他是不客观的,虽然被记者进行筛选过,但是记者如果对整件事情如实的报道,整体上符合事实发展真实情况,没有对客观的事件进行添油加醋,误导读者对整件事情的了解,这依旧是真实客观的。事实上,这两者这并不冲突,更不是有你没它。 1、新闻真实性和倾向性都是新闻报道制作过程必然存在的,既然无法避免,就应该辩证看待,他们之间更像是哲学里面所讲的辩证统一关系,并非水火不容。只是这个“度”要把握得好,但是对现在的信息环境和媒介环境而言也挺难把握的。现在很多所谓的媒体(尤其很多自媒体)为了表现倾向性的需要或者是利益的挂钩,把一件有利于自我、但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当做重大新闻来报道,甚至是炒作(炒作这个名词也不仅仅限于娱乐圈,其他媒体平台也很多)或者故意回避不利于自己的重大事件,这样既不会成为客观的新闻,而且不利于媒体的长远发展和形象树立。 2、粗略来说,纯客观的新闻是不存在的。“纯客观”的报道本是很难做到的,就算有也很难评判,到底什么样的新闻是完全客观的,不得而知。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个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且被广泛认同的概念实际上也在诠释新闻客观性与倾向性主客观辩证的统一。 3、而光有倾向性和立场,脱离客观事实的也终究不能成为新闻。新闻倾向性要受新闻客观性制约,真实客观也是记者编辑媒体表现其倾向性的基础,而不能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倾向,只有在其基础之上才能谈得上是新闻报道,才有了部分倾向性和观念的表达。 综合来讲,二者的关系存在排斥但又必定会相互依存,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新闻工作人员坚持新闻真实性是首要原则,采写新闻必须客观公正,避免报道失实,同时更要谨记新闻倾向性的合理使用,切勿越界。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的基本涵义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717354158.html,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的基本涵义探讨 作者:尹宁 来源:《楚商》2016年第05期 摘要:实现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有许多方面的体现,不仅表现在客观性广义、狭义等的定义上,中西方对新闻报道客观性的定义也存在着差异。本文就通过对新闻报道客观性的各方面的涵义进行分析,来阐述新闻报道客观性的重要性和提高客观性的方法,更好的实现在新闻报道过程中的客观表达。 关键词:新闻报道客观性基本涵义 引言:客观性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策略,是每个新闻人必须要遵守的准则。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有着许多不同意义的理解,本文就对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的涵义做出了不同方面的了解和分析。 一、客观性的定义 (一)客观性的广义层次 客观性的广义层次,主要源于启蒙运动,认为客观性是不受人的自我意识所控制的,是独立存在在每个人之外的。换句话说,客观性是人的客体,不依附于人的意志,脱离人的意志而存在。 (二)客观性的中间层次 中层次的客观性主要是对新闻的知识理论以及实践方面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新闻的存在具有客观性,他不会受人的思维意识所影响,所以,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新闻人员必须要根据事实,对新闻进行客观的报道。虽然中西方都重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但因文化底蕴及思维意识的不同,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中国在对新闻报道客观性的着重点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立场上,主要强调的是新闻报道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准确全面、保持中立;而西方国家在对新闻报道客观性的主要方向是在自由的文化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做到对新闻报道进行一种管制和约束。 (三)客观性的狭义层次 客观性的狭义层次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存在的客观理念,他是新闻的代名词,也是新闻报道中的原则。现如今我们所了解到的客观性,只是前两种客观性的分析,对狭义的客观性并不够了解。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客观性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理念,是在报道过程中一定要依照的原则。在新闻报道的原则实施中,新闻人在报道中要抛弃价值观念,做到真正去追求真实性的报道。

深刻理解“新闻客观性”

----------------------------------------------------------------------------------- 陈力丹2006-01-23 15:54: 本文作者:陈力丹王亦高 “新闻客观性”作为新闻理论中极其重要而又基础的命题之一,多少年来为国内外新闻学者所瞩目,它的发展与演变无形中影响着与构建着我们的观念。然而直到今天,我们对新闻客观性的理解,却始终未见得有多么深刻,我们常常囿于非此即彼的一元论思维定势,所讨论的核心问题也逡巡在“新闻是否客观”、“新闻能否客观”等狭窄的命题之中。加拿大学者哈克特()与中国学者赵月枝合著的《维系民主?西方政治与新闻客观性》(Sustaining Democracy? Journalism and the Politics of Objectivity)一书(以下简称《维系民主》),相当程度打破了这种思维定势,因而有必要谈谈这本书。 1998年,该书在加拿大出版,郭镇之当年发表的论文《“客观新闻学”》9次引证该书的观点。我也在当年得到作者送的英文原版书,随即将书中“不死的上帝”(现在看,应该翻译为“不死之神”,因为原文god没有大写)这个关于新闻客观性的比喻用到了教学上。该书带有明显的批判学派色彩,可以说是一本以新闻客观性为切入点,深刻剖析北美传媒境况的批判现实主义力作。书中所使用的充满讽刺意味的语言,无疑使翻译过程变得十分艰苦,两位出色的译者在翻译了两遍之后才得以定稿。经过译者长时间的研读与润色,该书的中译本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05年8月出版。 现在的译作距原作付梓已七年有余,如同中文版序言所说,“书中某些具体细节已成为历史”,但其“所揭示的新闻客观性的多面性、复杂性与矛盾性在过去几年中变得更明显了”。经过了时间的磨砺,书中的观点依然耐人寻味、发人深省,这也正是我们有必要重温此书的原因。 “新闻客观性”是新闻学久远的命题之一,其基本思想是对事实进行准确的报道,禁止在报道中直接、公开地采取带有撰稿人主观倾向的立场。对新闻客观性的论述可以追溯到1702年英国出版的第一家日报《每日新闻》(The Daily Courant),其创办者马利特()曾说:“报纸的义务在于将事实叙述出来,结论应由读者来做。”然而,这家报纸不久变成了英国历史上第一家政党的机关日报,客观的办报宗旨不复存在。显然,在政党报刊时期的高涨期,保持一家报纸不偏不倚的态度是很困难的。新闻客观性作为新闻业的一种普遍理念,发生在此后一个多世纪,即19世纪中叶新闻业从政党报刊时期转向商业报刊时期。最近一个半世纪,新闻报道在体裁、方式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新闻客观性的理念也不

关于新闻、宣传、文化重要性的名言

关于新闻媒体的重要性: 1.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嘹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 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普利策 2.罪恶、卑鄙和腐败最害怕的就是报纸,因为任何法律、伦理和规章制度都无法与报纸相 比。——普利策 3.我的想法是,使新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普利策 4.电视这一娱乐传媒虽然可以让无数的人同时为同一个笑话发笑,却依然让人备受孤独。 ——艾略特 5.对媒体的容忍有多大,这个社会的进步就有多大。——柴静 6.没提示奥运会的最终裁判,我们一定要努力让每一个记者满意。——萨马兰奇 7.新文明媒体和文艺作品住不放开对社会种种罪恶的揭露和鞭挞,开始扭转日益败坏的社 会风气。——胡绩伟(人民日报社社长) 8.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江泽民 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10.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达纳(美国记者) 11.言辞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他们能带来最大的幸福,也能带来最深的失望;能把 知识从教师传给学生;言辞能使演说者左右他的听众,并强行代替他们作出决定。言辞能激起最大强烈的情感,促进人的一切行动。不要嘲笑言辞在心理治疗当中的的用途。 ——弗洛伊德 12.任何一种不为集体利益打算的行为,都是自杀的行为,它对社会有害。——马卡连柯 13.为人民服务!——毛泽东 14.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毛泽东 15.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如果图享受,怕艰苦,甚 至走后门,特殊化,那是会引起群众公愤的。——周恩来 关于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 1.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2.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4.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6.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了它们互相间的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了它们的产生和消 失;看到它们的静止,忘了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恩格斯 7.想得不清楚,说得也不清楚;表达含糊不清,说明思想混乱不堪。——车尔尼雪夫斯基 8.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俄罗斯) 9.虚伪的真诚,比魔鬼还可怕。(印度) 10.虚伪永远不能凭借它生长在权力中而变成真实。——泰戈尔 11.虚伪不可能创造任何东西,因为虚伪本身什么也不是。——格拉宁 12.带来安定的是两种力量:法律和礼貌。——歌德 13.法制铸诚信,诚信创辉煌。---姚录岐 14.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

新闻的倾向性与客观性

新闻的倾向性与客观性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如何客观、公正、准确的将新闻事实传播给广大读者,做到报道客观性与倾向性的辩证统一,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所具备的首要条件。新闻报道中,客观性与倾向性是辩证统一的,客观性是倾向性的基础,倾向性寓于客观性之中。 (一)新闻的客观性 新闻的客观性即新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报道的特性,包括内容、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上的客观,指新闻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形式上的客观,指新闻的倾向性是通过新闻事实的逻辑力量显现的,报道者属于寓贬褒于客观叙述之中,而不随意加以主观的解释。 从认识论的观点来看,新闻在事实和报道之间,还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记者。没有记录的选择、采访、写作及编者的编辑等,事实不过是个自在的事实,他不能进入大众传媒,即否定了“纯客观”。同时我们也反对部分新闻工作者的“主观论”,它否定了新闻的客观性,过于强调主观性,认为新闻事实及其本身所蕴涵的性质、意义、规律等都是新闻的客观性的最终依据。且新闻客观性的获得是在记者的能动性和受众的被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实现的。在记者采访与写作的过程中,自身的认识逐渐接近客观实际,然后用准确的语言报道出来。至此,新闻事实极其性质意义、规律如实大放映出来,实现了新闻的客观性。 所以,新闻的客观性是新闻的一条基本规律。 (二)新闻的倾向性 新闻的倾向性是新闻媒介或明或暗地表现出的特点的政治立场。 新闻事实本身就有明显的倾向。 新闻事实反映着两种或更多的倾向。除了我们常见的正反倾向外,还有多侧面的倾向,多倾向的报道往往给受众以新的启示。 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评论、版面安排、电视新闻图像的解说、新闻照片的说明反映倾向。 (三)倾向性和客观性的关系 刘少奇同志说:“新华社的新闻必须是客观地、真实地、公正地、全面地、同时必须是有立场的”。对于这一论述,要全面理解,不能把他割裂出来片面的应用。必须使倾向性与客观性密切结合,做到互为辩证统一。客观报道是基本表现形式,所表现的倾向有直露的、十分明确的、也有比较含蓄的、带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 无论是无产阶级的新闻还是资产阶级的新闻都主张进行客观性报道。但由于社会性质的不同,倾向性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对“客观性报道”的理解也是相异的。无产阶级主张客观性报道,也就是主张站在无产阶级立场并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去分析、研究社会现象,写出客观性与倾向性辩证统一的报道。资产阶级所提倡的客观主义报道,他们标榜在认识社会现象,分析问题时,不搀杂主观见解。这种“纯客观”的新闻是不存在的,在前面的论述中,笔者已经提到这是不可能的。在此已不在加以详细论述。它的实质是用现象掩盖本质,其目的是给人们造成思想上的混乱,模糊人们前进的正确方向,其实,这也是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倾向性。 所以,无论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的新闻,新闻的倾向性与客观性是密不可分的,难以彻底分开的。 记者在采访时,肯定会遇到大量的新闻事实、新闻素材,但不能有闻必录。要使新闻的客观性与选择性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我们应尊重并承认事实存在的客观性。不仅要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决不能“人云亦云”。选择那些代表事物本质的事实和选择那些代表人民利益的事实。 同一个事物时,要从多侧面地进行反映,既要报道好的一面,也要报道不足的一面。在

新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新闻学概论思考题 绪论 (1)什么是新闻学什么是新闻理论 新闻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学指新闻学学科体系,包括理论、历史和应用新闻学三个组成部分;狭义的新闻学指理论新闻学,也叫新闻理论,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事业及工作规律的科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属性;②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官的精髓;③坚持为人民、为社会主义、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④坚持贴近实际、生活、群众;⑤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⑦坚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使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相统一;⑨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曾强生机和活力;⑩切实加强新闻工作队伍建设 (3)学习新闻理论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①打好扎实的理论根底,要求我们全面学习马列主义、毛思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②理论联系实际,重在把握规律 第一章 (1)新闻的本源是什么如何认识事实和新闻的关系 新闻的本源:事实。 关系: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事实在前,新闻(报道)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的反映。 (2)新闻的定义是什么请分析比较几条有关新闻的定义,谈谈你对它们的看法。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变动)事实的报道。 几条定义:①新近发生的新鲜事情、现象和奇闻轶事;②“报纸”;③新闻事业;④新闻报道 (3)新闻有哪些基本特征为什么说真实准确是新闻最基本的特征 新闻的基本特征包括: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原因: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新闻无论就此内容或形式都离不开事实。新闻必须完全忠实于事实,新闻一旦失实,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第二章 (1)为什么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①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本条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事实是第一性的,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第二性的,是对客观事实的如实报道②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2)新闻报道中,对事实真实的要求是什么 新闻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为依据,对客观事实作如实描述,使之与事实、实际相符,并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把握事实的真实性。 (3)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新闻真实性的内涵 新闻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为依据,对客观事实作如实描述,使之与事实、实际相符,并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把握事实的真实性。 ①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②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③对事实的报

新闻真实性与客观性.

20123281 许文琪 观看视频后的报告 --------------从新闻真实性与客观性出发真实、客观、公正地向公众报道新闻,是新闻工作者的义务,也是我国新闻界一直以来秉承的准则。在当前时代下,信息泛滥,作为新闻人,更应对事实进行辨认分析,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报道,以及对舆论及时、正确的引导。 坚持真实性原则。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新闻报道必须完全反映真人真事,任何传言、猜测、估摸地分析,未经多方核查证实的信息,都不能成为新闻报道。 新闻的真实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作者所报道的事实,包括“五W”{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情(what原因(why和经过(how}以及细节、数字、引语等,都必须完全准确无误,不容许有任何差错、虚构或 夸大、缩小;第二,对事实的说明、解释,也应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有任何 歪曲或掩饰。只有具备这两方面的条件,新闻报道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与实践的检验。[1] 坚持客观报道,是把握好度的重要方法。新闻媒体应只做客观报道,尤其是在舆论监督性报道中,客观报道事实,不发表带有倾向性的评论或意见,以免误导受众,滋生纷扰。对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也说过:“新闻工作者不是评论员(言论文章除外,不是裁判,更不是法官。你的任务就是冷静地将新闻事件完整地记录 下来,进行客观报道” [2] 在白岩松的《新闻1+1》栏目中,对贵州毕节,五男孩在垃圾桶中死亡的报道,便凸显了新闻的客观性及真实性。首先,这起震惊全社会的事件之所以能被大家关注,最初还是因网友李先生,在11月16日晚上发布在网络论坛上的信息,以及拾荒老人对死亡孩子的发现,从人物上和时间上可见,这五个孩子是真实存在的。记者同样对

邵志择《新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客观性)【圣才出品】

第六章 新闻客观性 6.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客观性和客观报道 1.客观性相关概念 (1)客观报道(objective reporting ) 客观报道是新闻实践中的报道手法,是实际操作规程。 客观性相关概念 客观性相关概念的提出 客观性和客观报道 新闻界引进客观性的原因 19世纪与客观性相关的概念 20世纪20年代的新闻客观性 客观报道的要求 客观报道手法 客观报道的情形 使用客观报道的理由 客观报道是一种策略 客观性作为一种态度 对新闻客观性的评析 客观性作为一种方法 新闻真实性不等于新闻客观性 新闻 客观 性

(2)客观性(objectivity) 客观性是一种原则性的要求,或者是一种理想,是要求记者尽量达到的目标。 (3)客观主义(objectivism) 客观主义是一种新闻观念,是关于新闻是什么的一种判别标准,具有代表性的是李普曼的“形式彰明论”,它是观念层次的东西。 2.客观性相关概念的提出 据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的理查德·斯特雷克法斯教授考证,客观性和客观报道这两个词在19世纪并没有成为新闻界的日常用语,直到20世纪20年代,这两个词才进入新闻界。 比他更早而且第一个对客观报道进行界定的是纳尔逊·A.克劳福德,在他1924年写的《新闻职业道德》一书中,他明确提出把自然科学方法作为记者的工作方法,并认为这就是客观。 3.新闻界引进客观性的原因 (1)不相信人能够在作主观判断之前来收集事实材料。这种见识主要来自弗洛伊德和沃特森等人的心理学理论。 (2)即使人们能够收集并运用事实材料,宣传家也会加以操纵和利用,使得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事实”变成被污染的东西,也污染公众舆论。这主要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的教训。 (3)当人们不能在现实中使用事实材料来作出正确的判断时,传统意义上的民主就存在着极大的危险:人民做主就成了空话,真理最后终究能获胜也成了一句空话。

新闻真实性的重大意义

新闻真实性的重大意义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学的基本要义。尽管中外新闻学理论在“新闻”的定义上不尽一致,但是所有新闻的定义都离不开“事实”二字。“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就是说,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只是事实的报道,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和写真。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按照这一基本认识,一切新闻报道都必须如实地报道事实的真相,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如果新闻报道的不是客观存在于物质世界中的事实,而是报道者的主观想像和臆造,那么,新闻也就不成其为新闻了。因此,内容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对新闻工作者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坚持正确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客观要求。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和新闻工作者的根本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这是提高引导能力、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保证。 新闻的真实性,关乎舆论导向。真实是导向的基本前提,离开真实,导向就成了一句空话。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建立在真实的新闻报道基础上的。建立在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基础上的舆论导向,必然是错误的导向。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不但不能起到引导人的作用,反而会因为误导而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同时,新闻媒体还承担着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民意表达的责任,是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真实可靠的信息提供的是正确的参考,虚假不实的信息提供的是错误的参考。在准确传播真实信息这一基本功能上,新闻媒体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切不可掉以轻心。 新闻的真实性,关乎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决定着媒体的影响力和引导力。一个没有权威性、公信力的媒体,也很难有影响力和引导力。新闻报道是否真实,直接影响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新闻媒体对新闻报道真实性的不懈追求,是赢得公信力和尊重的基础。那些得到受众欢迎的媒体,都是因为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三贴近”原则,在对新闻事件的真实客观报道中提高了知名度,赢得受众信任,树立了权威性,

新闻客观性原则_态度和方法的悖谬

新闻客观性原则:态度和方法的悖谬 邵志择 内容提要 西方新闻界所奉行的客观性原则表现在态度和方法上,在实践这个原则时并不全是有意的虚伪,虚伪是态度和方法本身的矛盾所致。态度的个体要求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规定、科学方法的客观性要求与它适用于社会领域的困难,这两对矛盾决定了客观性原则只能以貌似客观的面目出现,实际上却体现了一种传统对另一种传统的偏见以及科学方法的单面肯定性,即肯定现存的制度,因此客观性原则某种程度上成了维护资本主义民主传统的有力武器。 西方新闻学界标榜的新闻客观性原则,首先体现为一种职业态度。无偏见(unb iased )、无党派色彩(unco lo red )、平衡(balance )、公正(fairness )等就是客观性的具体要求。记者必须保持一种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超然于事实之上。其次,客观性也是一种方法论的要求,它要求记者用自然科学的观察—实验的方法来报道社会事物,这一点是本世纪二十年代李普曼等人对新闻客观性原则的独特认识。李普曼说:“真正的新闻从业人员不是那种会抢新闻的伶俐的记者,而是那些无畏的,耐心的,用科学方法装备起来的人,他们努力去了解真实的世界究竟是怎 样的。”[1]这是因为以传统理性为基础的民主、自由观念在本世纪初遭到了弗洛依德、沃特森等人的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冲击,理性垮台了,建立在它上面的民主、自由也岌岌可危,因此必须重新寻找一块坚实的基石。“怀疑时代”的知识分子中有很多人认为,如果把自然科学的方法应用到社会事务上,那就可以更好地处理社会事务。他们相信,只要依靠科学方法,具有不同信念的人最终会取得一致的意见。这种科学方法摈弃了主观性,因而是客观的,具体运用到新闻工 作,这种客观性要求记者的可靠性就是“?如?何去报道,而不在于报道的是什么。”[2]因此,记者的工作必须像工程师那样。李普曼在1925年的一次演讲中指责有些编辑“是用道德家的观点 而不是用工程师或科学家的方法”来从事新闻工作。道德是不可靠的,可靠的是用科学的方法获得的客观事实。这样,民主、自由观念重新找到了可靠的基础。所以,新闻客观性原则被认为是本世纪最初25年美国新闻界对世界的最大贡献,这是有充分理由的。我们对客观性的批判出于这样朴素的认识:人是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观的。这无疑是对的,事实上,西方记者绝大多数也不认为能够做到完全客观。他们都认为,应当努力使自己的报道尽量客观,在报道中绝不掺进个人的意见,所报道的确实都是客观事实。因此有人说“除非读者 能从报道中指出记者的立场,否则,记者就是客观的。” [3]在美国,如果一个记者被指责为不客

新闻真实性的含义与新闻失实及其应对

新闻真实 厦门大学2018年名词解释:新闻真实。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名词解释:新闻真实。 天津师范大学2018年名词解释:新闻真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年简答题:新闻失实的表现。 西南大学2018年简答题:简述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坚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意义。 上海大学2018年简答题:新闻真实性是什么,以及新闻传播真实性的科学内涵。 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论述题:结合社会相关真实案例,说明新闻失实出现的原因。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简答题:衡量新闻真实的标准是什么?新闻真实有什么意义? 新闻真实的含义 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的事实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准确度。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具有两重含义: 第一重含义:每个单篇的新闻报道必须完全符合新闻事实。就是要求单篇新闻报道做到准确。 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具体要求:首先,所报道的具体事实要准确无误,五个“W”要完全真实可靠,不可虚构、捏造。其次,所涉及的概括事实也必须真实,能准确地、客观地反映被概括的事实的全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第二重含义:要求每个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连续不断地新闻报道,向人们呈现一幅现实社会的真实图画,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即要求整个新闻报道做到全面的反映,能真正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录。 这两种真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不能割裂,也不能混同。前者为狭义真实,即单篇报道的真实;后者为广义真实,即整个新闻报道达到的真实。每一个单篇报道都达到狭义真实是新闻报道在总体上达到广义真实的前提,没有狭义真实,就没有广义真实但是,所有的单篇报道都达到了狭义真实,并不等于就做到了广义真实。仅有事实准确还不够,因为它可能是片面的,而不能给人们展示整个社会的真实画面。广义真实要求在事实准确的基础上做到全面,否则人们仍然有理由批评报道不真实。

把握新闻客观性和倾向性的平衡

把握新闻客观性和倾向性的平衡 赵利 客观性与倾向性是新闻的两个重要特性。在新闻报道中,客观性和倾向性的关系看似对立的,其实是统一存在的。立场纯客观的新闻是不存在的;而光有立场,脱离客观事实的也不是新闻。新闻倾向性要受新闻客观性制约。客观事实是记者表现其倾向性的基础,人们只能在事实的基础上恰如其分地表现倾向性,而不能在新闻中脱离事实,随心所欲地表明自己的倾向性。 一、事实是新闻的第一特性,应保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常有新闻媒介强调新闻报道要保持客观性,让受众通过了解新闻事实,自己分析判断其中所传递的信息,然后形成自我的意见。这里的客观性是指对新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如实报道。它是新闻报道中所遵循的一条基本规律,包括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客观。内容上的客观,指新闻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形式上的客观,强调以新闻的报道方式、写作手法客观地凸显事实,而不随意加以主观解释。 可以说,追求新闻的客观性是古今中外报人追求的一贯目标。早在1903年,著名的《时务报》主笔梁启超提出了“报之以客观”的主张。尽管资产阶级报人的这些保持新闻客观性的主张还很肤浅,甚至还有不正确的地方———比如他们认为只报道事实不报道意见就是客观。但是,他们毕竟认识到了客观性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 可以说,事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特性,是新闻的生命。没有事实就构不成新闻。那么新闻是否仅仅是记述事实呢?只是纯客观地报道新闻吗?在新闻中只报道事实,几乎不表达记者的任何观点,西方新闻界称这种报道为“纯新闻”。它在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备受推崇,西方新闻界否认他们的报道具有倾向性。其实,纯粹的客观报道是不存在的,记者对报道对象的选择、叙述过程其实就是主体在对客体产生影响。为什么要报道这个事实?报道它什么?怎样报道?这些选择本身已经反映出记者强烈的意图和目的。 1973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新闻系教授梅耶出版了《精确性报道》一书。首次阐释了有别于传统新闻报道的另一种新闻报道方法———精确性报道。书中指出:“过去传统的采写手法只一味报道那些瞬息即逝的、耸人听闻的事件,不会在历史、政法和经济社会的广角镜下分析材料,看出潜在的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现象。”他提倡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应用到新闻实践中,以问题为对象,用数据来说话,从历史、政治、经济的角度来分析新闻事实,提示事件真相,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二、与客观性相对,倾向性是新闻传播中的必然 新闻报道中还有一个与客观性相对立的十分重要的特性———倾向性。它是指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的特定的立场和思想倾向。即在政治上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思想上赞成什么,排斥什么。这种倾向有时表现得直接而明显,有时则表现得含蓄而隐晦。我们说,倾向性是新闻传播中的必然现象。

浅谈新闻的真实性

浅谈新闻的真实性 摘要:真实性是新闻的灵魂和生命。新闻传播的功能是通过新闻事实去把握世界及人类生活的本质,所以,新闻写作必须客观真实,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信守的基本原则。真实性是新闻最本质的规定性,它是新闻独特力量和高贵品质的主要源泉,体现着新闻的基本特征、性质和要求。 关键词:新闻;真实性;虚假;竞争;维护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新闻事业得以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对新闻传播事业也造成巨大冲击。在此种情形下,新闻从业者面临着严峻考验,有些采编人员经不起社会的种种诱惑,背弃了新闻真实性的基本原则,使假新闻屡屡见诸报端,不仅误导读者,严重损害媒体的公信力,更使每一个新闻从业者蒙羞。为了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无论在何时何种情况下,新闻从业者都必须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以高度的责任心,着力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一、新闻真实性内容 新闻真实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新闻事实真实准确;另一方面,是指新闻传播者对客观事实的正确认识和评价。 事实真实是新闻真实的首要要求,其含义有三:第一,该事实必须是真实发生或存在的,有据可查、有证可验;第二,新闻要素必须是完全真实的,即何人、何事、时间、地点、过程、直接原因、直接背景、直接后果、直接反馈、直接影响等必须确凿无误;第三,新闻整体事实的真实与新闻细节的真实是统一无悖的。新闻报道与记者采写的最高境界是反映事实本质。在尚无法达到这一境界时,至少要做到“一般真实”,即新闻必须是真正发生的、真实存在的事实或现象。不虚构、不夸大、不“移花接木”、不“张冠李戴”、不“合理想象”是维护新闻“一般真实”的最低要求。 二、真实是新闻的灵魂和生命 (一)新闻真实的重要性。第一,新闻报道的写作对象是事实,而事实的基本特性是客观性。真实性的重要内容就是准确地反映这种客观性。正因为新闻是对真实情况的传播,才使其有价值,如果是虚假的,就会一文不值。第二,新闻具有多种社会作用,而社会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新闻的真实性。如果没有真实的报道,一切作用将无从谈起。第三,新闻的有效传播必须有读者的信赖,而信赖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报道的真实性。在公众心目中,对媒体至少有这样的信念:一般来说,媒体报道的是事实,因此用不着核实就可以直接相信。假如读者怀疑或者必须怀疑每一篇报道的真实性,以致每一篇报道都需要核实才能相信,那么,整个新闻传播业势必土崩

最新新版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高教、人民出版社) 第一章新闻本源 第一节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实践中,为适应人们的信息需求而产生的。 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基本条件:1.社会对信息的客观需求;2.生产力发展水平能够为新闻传播活动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手段。 两种不同的起源观: 1.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信息需求,新闻传播的内容来自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种种事实。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队新闻的产生起着决定性作用。 2.资本主义新闻学把新闻起源这一社会现象归结为生理、心理现象,认为新闻是为了本能的需要而产生的。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事实在前,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一、新闻内容以事实为依据 1.事实对新闻具有决定性作用,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 2.新闻只能根据事实描述事实,不能根据希望描述事实。 3.承认客观事实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它不会随着人们的意愿而改变。 4.新闻所含有的各种性质(政治性,趣味性),也是被事实所决定的。新闻对事实有着绝对的依赖性。 二、新闻事实是经过选择的事实 事实是反映的对象,新闻是反映的产物。也就是说,新闻是一种源于客观事实,依附客观事实,为客观事实所决定、所派生的,同时又是经过选择、提炼、加工后的精神产品。 报道者对事实的选择是必然的,因为 1.首先是由事实的无限性和报道的有限性所决定的。 2.每家媒体都有自己特殊的定位、选择新闻的标准和感兴趣的重点领域。 3.对事实进行选择绝不意味着可以歪曲事实、背离事实、随心所欲地改变事实。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浅谈新闻真实的重要性

浅谈新闻真实的重要性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我们国家新闻工作者的党性原则,也是从事新闻工作者们一致公认的准则。各种新闻媒体要得以生存,就必须着力夯实“真实性”之基。 标签:新闻;真实性;失实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当你对自己所深信不疑的东西产生怀疑时,当你动摇时,一遍遍问自己,什么才是真实的呢? 曾经相信过历史,后来知道原来历史的一半是编造的;曾经相信电视剧的剧情,以为可以从中学到一些知识,可惜连我这个外行人都能看出那是虚构的;曾经相信过海枯石烂作为永恒不灭的表征,后来知道,海,原来很容易枯,石,原来很容易烂。那么,有没有什么是我曾经不相信,现在却信了呢?有的,“性格决定命运”我信了;“船到桥头自然直”我也信了;“有钱能使鬼推磨”更是毋庸置疑了。可惜曾经的我是多么的单纯,如今我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回那个真实的我。现在明明不开心,却能露出笑脸;明明很生气,却看似无所谓;明明有很多不满,却不敢言。而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蔬菜、水果是摸了农药的;奶粉是含二氯氰胺的;服装是含有甲醛的。还有多少事是我们不知道的?我再一次问自己,什么才是真实的呢? 我们的报纸是真实的吗?社会是半真半假的,有时候连自己都信不过,那么报纸呢?真实对于报纸新闻而言就像是它的生命。报纸新闻的真实追求的是当下的真实,不能把真实轻易留给历史,这就是报纸新闻传播主体对报纸新闻真实应该持有的基本态度,也是既对现实负责、又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可是由于金钱因素,社会影响因素,政治因素,人情关系因素,特务因素等,很容易扰乱视线的。新闻媒体生存在如此的法律环境中,这就要求一个新闻记者采写的相关新闻,不但要做到新闻真实,在某种意义上也要做到法律真实。 然而,失实这一阴影却伴随着新闻事业的每一个阶段,是一个难以根除的顽症。我们每天都会通过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等各种途径获得国内外的最新消息。假如有一天,人们发现某则新闻是假的,就会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就会对有关媒介的信誉产生怀疑,对它以后发布的新闻也不再信任了。这样,新闻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那么新闻的失实报道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对于某媒体2004年的一篇报道称“王俊生将回归足协领导岗位”的报道,中体产业公司终于忍无可忍,公开回击了上述谣言。这位人士表示,王俊生本人目前根本没有过要重回足协工作的想法,而某媒体所说的,王俊生在和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吃晚饭时,主动请缨回足协工作的说法,更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还有一则新闻则是2008年各大网站转载央视主持人张斌的妻子胡紫薇因张斌再次出现新欢而第二次大闹央视,事件发生后,记者拨通了张斌的电话,张斌态度平和地告诉记者这是完全没有的事,自己是遭人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新闻: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价值:是事实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就是记者敏锐地发现、鉴别和预见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新闻价值取向:是新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要解决的,是新闻工作者按照什么导向、标准对新闻价值进行选择、取舍、和呈现的问题,表现为选择和决策过程中的倾向性。 新闻事业:1、狭义的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 2、广义的新闻事业还包括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教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新闻本源:人类长期的新闻传播实践证明,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事实在前,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 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通过提供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能够获得受众信任的能力和程度。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1、新闻的基本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2、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一)新鲜性(二)重要性(三)显著性(四)接近性(五)趣味性 3、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1)传播信息,报道新闻; 2)反映舆论,引导舆论;3)服务受众,服务社会。 4、新闻的客观性:首先,新闻事实及价值要素是客观的。其次。社会与受众的新闻需要具有客观性。再次,社会与受众对新闻价值的检验是客观的。 5、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含义: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新闻媒体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刻把握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内涵,把新闻真实性原则落实到新闻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提高公信力。 6、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政治属性 四、论述题 1、请你谈谈对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认识和理解 答:首先,它肯定了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第二性的,从根本上划清了唯物主义新闻本源观和唯心主义新闻本源观的界限。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这也就意味着,新闻一定

论新闻的真实性

论新闻的真实性 摘要:对于媒体而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没有了真实,新闻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本文主要概括新闻真实性的含义、新闻真实性的意义以及探讨如何从法律、新闻工作者和受众方面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关键词:新闻真实性,假新闻,舆论,道德约束 在现代社会,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其功能主要是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传播知识,人们会借以新闻这个途径了解世界,从而被新闻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是被改造思想观念。一旦新闻媒体传播不真实的新闻,受众则会不知情的接受假消息,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社会轰动。因此,新闻媒体发布和传播的信息必须真实的可信的。 一、新闻真实性的含义 马克思认为,新闻报道要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而不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意指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写新闻,不能弄虚作假,伪造假新闻。 那么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究竟是什么?新闻真实性指的是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要经得起核对。这六个要素是新闻报道中或不可缺的部分,而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则从这六要素中体现。所有的新闻报道都是以真实的事实为基础做文章的。新闻工作者就应该摆出事实,揭露真相,而不是捏造虚假事实,报道假新闻。 现如今有些新闻是为了制造舆论轰动而撰写假新闻。譬如前段时间各大报纸都发表了温州乞丐获700万拆迁补偿的新闻,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但经一些有心的记者深入调查,发现这是一则假新闻,严重与事实不符。这种捏造事实的假新闻在客观现实面前很容易暴露真面目。因此,是否符合客观实在检验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的唯一标准。 新闻媒体本应该以报道客观事实为基础的行业。但是在我国,新闻失实是十分常见的现象。我国新闻媒体总喜欢把道听途说的事件或者是没有查清真相的事件报道出来。这是一种误导公众、混淆视听的不法行为。然而,新闻媒体之所以报道这些虚假新闻,就是为了吸引受众目光,制造舆论话题,以扩大新闻媒体的知名度。一些不道德的新闻工作者把新闻当做一种牟利的手段,随意肆写假新闻,把新闻商业化低俗化。当然也不排除是新闻工作者采访不够深入、知识水平不高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