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制剂垄断下的干扰素市场

长效制剂垄断下的干扰素市场
长效制剂垄断下的干扰素市场

深度报告:长效制剂垄断下的国内干扰素市场

来源:招商医讯

一、干扰素主要用于乙、丙肝和多发性硬化症治疗。IFN-α主要用于乙肝和丙肝治疗。乙肝:全球约3.5亿携带者,超1亿人在中国;丙肝:全球约1.7亿感染者,中国约4000万人。多发性硬化症(MS):全球约250万患者,目前并无有效的治愈方法,β干扰素为MS治疗的主流药物。欧美发病率较高,亚洲较低。疾病谱差异导致国外以IFN-β为主,中国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全球第一,临床应用主要为IFN-α。

二、干扰素为第二大重组蛋白药物,β干扰素为主。干扰素产品已上市20多年,2003-2013年重组干扰素在全球的销售额由45.1亿美元增加到91.5亿美元仅次于重组人胰岛素,为全球第二大重组蛋白药物,年复合增长率为7.33%。2013年,原研干扰素产品市场:β干扰素占据约79%份额,α干扰素占据约21%。

三、五巨头垄断全球干扰素市场。2013年全球重组干扰素市场格局中,前5大公司占据98%。其中,Biogen Idec以30.1亿美元的销售额位居首位,占据33%的市场份额;Merck Serono 以28%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二;Bayer市场份额为16%;Roche市场份额为16%;美国MSD 市场份额为5%。

四、α干扰素以长效化为主。作为治疗乙肝和丙肝的常用药物,IFN-α基本被长效化剂型垄断,与普通干扰素每周注射三次相比,长效干扰素减少到每周一次,血药浓度更为稳定带来更好的疗效,副作用更小,同时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也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主要为:Roche公

司的长效干扰素Pegasys(PEG IFN-α2a),和默沙东的长效干扰素Peg-Intron(PEG IFN-α2b)。长效干扰素相对普通干扰素具有较强的治疗优势,同时价格也较为昂贵,罗氏的派罗欣每周治疗费用约为国产普通干扰素的8~10倍。根据PDB数据:2013年,国内干扰素市场70.7%份额为罗氏和默沙东的长效干扰素。

五、国内干扰素市场05~13年CAGR 19.7%。我国干扰素市场规模最近几年增长较快,其在国内样本医院的销售额由2005年的1.7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7.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7%,市场推动力为进口产品(罗氏和默沙东的长效干扰素),二者在国内干扰素市场的占比由2005年的37.3%逐年提高到2013年的70.7%。

六、国内长效干扰素α及干扰素β新药的研发。通化东宝的子公司厦门特宝的长效干扰素已于14年1月申请生产;另外安科生物的长效干扰素α新药也于14年6月获批临床试验,双鹭药业于14年4月申请临床试验。海正药业已申请β干扰素临床批件。

正文

一、干扰素发展历程

1、干扰素简介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由多种细胞是在受到某些病毒感染或其他诱因下分泌的一组宿主特异性糖蛋白,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在分类上属于细胞因子。

干扰素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是通过与周围未感染的细胞上的相关受体作用激发细胞合成新的多种效应蛋白从而起到抗病毒作用,但对已被感染的细胞没有帮助。同时干扰素还能增强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力来发挥免疫调节及抗肿瘤作用。

凡能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的物质统称为干扰素诱生剂。除病毒以外,细菌、真菌、原虫、立克次氏体、以及某些人工合成的核苷酸多聚物(如聚肌胞)等都能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

2、干扰素分类

干扰素是一种诱生蛋白,一般正常细胞不自发产生IFN,其IFN基因处于被抑制的静止状态,只是具有合成IFN的潜能。根据干扰素的产生细胞、受体和生物活性等因素可将其分为I

型和II型IFN。

2.1、I型IFN——抗病毒IFN

I型IFN的生物活性以抗病毒为主,可根据产生部位将其分为IFN-α(白细胞)、IFN-β(成纤维细胞)和IFN-ω(白细胞),也有资料把IFN-ω划分到IFN-α家族中。

IFN-α为多基因产物,根据氨基酸的差异分为20多种亚型(α1、α2、α3……),在同一亚型内又因氨基酸的差异而细分(如α2,分为α2 a、α2 b、α2 c三种),但它们的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在80%以上,因此其生物活性也基本相同。目前临床已应用的亚型有IFN-α 2a、IFN-α 2b。

IFN-β是单一基因产物,与IFN-α的氨基酸同源性仅为26%-30%,其生物学作用有较强的种属特异性,目前临床已应用的有IFN-β 1a、IFN-β 1b。

IFN-ω与IFN-α都由白细胞产生,其有5-6个基因位点,但只有1个能表达,其余是假基因;IFN-ω与IFN-α的氨基酸同源性在60%以上,而且其主要产生细胞也为白细胞。

IFN-α、β和ω的受体为同一种分子,其基因位于第21号染色体上,表达在几乎所有类型的有核细胞表面,因此其作用范围十分广泛。

2.2、II型IFN——免疫IFN

II型IFN目前只发现一种,即IFN-γ,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NK细胞等产生,其生物活性是参与免疫调节。

IFN-γ的空间结构不同于I型IFN,其基因只有一个,位于人类第12号染色体上。而且IFN-γ的受体与I型IFN的受体无关,其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上,但也同样表达在多数有核细胞表面;另外一点与I型IFN不同的是,IFN-γ对酸不稳定,在pH2.0时极易破坏,利用此特性可以很容易地将其与I型IFN区分开来。

3、干扰素药物的发展历程

1957年,英国病毒生物学家Alick Isaacs和瑞士研究人员Jean Lindenmann在进行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时发现由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因子作用于其他细胞,干扰病毒的复制,故将其命名为干扰素。

1966-1971年,Friedman发现了干扰素抗病毒的作用机制——抑制病毒的信使RNA功能,随后干扰素的抗肿瘤、免疫调控作用相继被发现。

1976年Greenberg等首先报道用纯化的人白细胞干扰素治疗4例慢性乙肝患者,治疗后有2例HBeAg消失。但是由于人白细胞干扰素原材料来源有限,因此未能大量应用于临床。

1980年,科学家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大肠杆菌及酵母菌细胞内获得了重组人干扰素。

1986年,世界上第一个重组人干扰素(IFN-α 2b)——Intron A由美国Schering Plough公司(被美国默沙东收购)上市,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1989年、1999年,分别通过诱导人体白细胞、淋巴母细胞生产,然后提纯制备而得的多亚型人天然干扰素混合物——IFNα-N3(Alferon)和IFNα-N1(Wellferon)获批上市。不过由于人天然干扰素因其产量低、活性低且具有潜在的血源性病毒污染的可能性等特点而逐渐退出市场。

1987年,Amgen公司生产的复合干扰素产品Infergen(重组集成干扰素α注射液)获批上市,主要用于成年患者的慢性丙型肝炎治疗,不过其市场表现平平。

1990年,InterMune公司上市了第一个rh IFN-γ产品Actimmune,用于慢性肉芽肿病,重度恶性骨骼石化症等疾病的治疗。

1993年,Bayer公司上市了第一个rh IFN-β1b产品Betaseron,用于多发性硬化症(MS)的治疗。

2001年,FDA批准Schering Plough公司的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IFN-α 2b,使得给药频率减少为1周1次。

2014年7月和8月,Biogen Idec公司的长效IFN-β 1a产品Plegridy(聚乙二醇干扰素β-1a)获欧盟和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成人多发性硬化症(MS),其剂量为每两周一次。

4、乙肝丙肝和多发性硬化症人群

干扰素临床主要用于:多发性硬化症、乙肝和丙肝的临床治疗。乙肝:全球约3.5亿携带者,超1亿人在中国。

丙肝:全球约1.7亿感染者,中国约4000万人。

多发性硬化症:全球约250万患者。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神经功能障碍,多次缓解复发,病情每况愈下,目前并无有效的治愈方法。欧美发病率较高,亚洲较低。

二、寡头垄断的全球重组干扰素市场

1、干扰素为第二大重组蛋白药物

自1986年美国先灵葆雅(Schering-Plough)公司上市了世界上第一个重组人干扰素Intron A (IFN-α 2b)以来,重组干扰素药物已有近30年的历史。在这30年中,重组干扰素家族在不断扩大,IFN-α、IFN-β、IFN-γ的多种亚型相继问世,在制剂方面重组干扰素也经历了从短效向长效的巨大飞跃。

目前全球主要的重组干扰素产品分为两大类:1短效rh-IFN,主要为rhIFN-β,包括Biogen Idec 公司的Avonex(IFN-β1a)、Merck Serono公司的Rebif(IFN-β 1a)、Bayer公司的Betaferon/Betaseron(IFN-β1b)及Novartis公司的Extavia(IFN-β1b),2长效rh-IFN——PEG rh-IFN,有Roche公司的Pegasys(PEG IFN-α 2a)和美国MSD公司的Peg-Intron(PEG IFN-α 2b),以及近期获批的Plegridy(聚乙二醇干扰素β-1a)。

从适应症来看分为两大类:1、多发性硬化症:主要产品有Avonex(IFN-β1a)、Rebif(IFN-β 1a)、Betaferon/Betaseron(IFN-β1b)及Extavia(IFN-β1b),以及2014年获批的Plegridy (聚乙二醇干扰素β-1a);2、乙肝和丙肝:Pegasys(PEG IFN-α 2a)和Peg-Intron(PEG IFN-α 2b)。

2003-2013年重组干扰素在全球的销售额由45.1亿美元增加到91.5亿美元仅次于重组人胰岛素,为全球第二大重组蛋白药物,年复合增长率为7.33%。

2、五巨头垄断全球干扰素市场

2013年全球重组干扰素的销售额为91.5亿美元(仅统计品牌原研药),其中Biogen Idec公司的Avonex(IFN-β1a)以30.1亿美元的销售额位居首位,占据33%的市场份额;Merck Serono 公司Rebif(IFN-β1a)的销售额为25.9亿美元,以28%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二;Bayer公司的Betaferon/Betaseron(IFN-β1b)销售额为14.4亿美元,市场份额为16%;Roche公司的长效干扰素Pegasys(PEG IFN-α2a)销售额为14.6亿美元,市场份额为16%;美国MSD公司的长效干扰素Peg-Intron(PEG IFN-α2b)销售额为5亿美元,市场份额为5%。

2013年,前五大公司占据约98%市场份额,从产品的分类看:β干扰素占据约79%份额,α干扰素占据约21%。

3、受新型竞争药物冲击

两支长效α干扰素2001及2002年上市后迅速放量,并成为丙肝和乙肝的一线用药,市场规模保持稳定。近年来,乙肝和丙肝新的口服药物逐步获批上市,新的核苷类似物口服药物已

占据乙肝用药主流,以Sovaldi为代表的突破性疗法的口服新药正在改变丙肝的治疗习惯。根据表3所示,长效α干扰素市场在2013年整体下滑超过20%。

β干扰素虽然也受到多款口服新药的竞争,除Biogen 公司的Avonex略有增长外,Rebif和Betaferon均有不同程度下滑,我们预计也与MS治疗药物整体市场增速放缓有关。但尚未出现颠覆β干扰素在MS治疗地位的产品。同时,普通β干扰素的升级换代产品Plegridy(聚乙二醇干扰素β-1a)8月获批上市,有望成为β干扰素市场的重要推动力。

4、疾病谱差异导致国外以IFN-β为主,国内主要为IFN-α

全球干扰素市场中以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症为主要适应症的IFN-β的市场占比逐年提高,而作为抗肝炎病毒的IFN-α的市场份额却在逐年萎缩。如图6所示,国内基本以IFN-α为主。

多发性硬化症:全球大约有250万人受到MS的困扰,针对这一疾病并无有效的治愈方法。欧美发病率较高,中国发病率较低。如北欧、美国北部、加拿大南部、新西兰等地的发病率最高,可达30~60/10万人;其次为美国南部、南欧和中东等地,为5~10/10万人;亚洲、非洲发病率较低,<5/10万人。

欧美乙肝和丙肝感染人数相对较低,而中国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乙肝和丙肝患者,导致国内外干扰素产品结构差异较大。

三、全球主要的重组干扰素产品情况

1、Biogen公司的Avonex

Avonex是美国生物技术巨擘Biogen Idec公司在1996年5月由FDA批准上市的重组IFN-β 1a 产品,其主要适应症是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2003-2013年Avonex的销售额由14.3亿美元增加到30.1亿美元。

另外,公司的重磅潜力品种–长效IFN-β 1a产品Plegridy(聚乙二醇干扰素β-1a),2014年7月和8月分别获欧盟和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成人多发性硬化症(MS),其剂量为每两周一次。

2、默克雪兰诺的Rebif

Rebif是Merck Serono公司先于1998年在欧洲上市,然后在2002年3月由FDA批准在美国上市的IFN-β 1a产品,其适应症为多发性硬化症(MS)。2003-2013年Rebif的销售额由8.2亿美元增加到25.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2%。

3、拜耳的Betaferon/Betaseron

Betaferon(欧洲)/Betaseron(美国)是Bayer医药公司于1993年7月由FDA批准在美国上市的IFN-β 1b产品,是全球首个治疗多发性硬化症(MS)的药物。2005-2013年Betaferon/Betaseron的销售额由12亿美元增加到14.4亿美元。

4、诺华的Extavia

Extavia是Novartis公司于2009年8月由FDA批准上市的IFN-β 1b产品,适应症也是多发性硬化症(MS)。2009-2013年Extavia的销售额由0.49亿美元增加到1.59亿美元。

5、默沙东的Peg-Intron

Peg-Intron是Schering-Plough公司(被MSD公司收购)于2001年1月由FDA批准上市的聚乙二醇化长效干扰素——PEG IFNα-2b,其主要适应症为慢性丙型肝炎,一般与核苷类抗病毒药利巴韦林联用,但是Peg-Intron(佩乐能)被我国CFDA批准新添了乙肝适应症。

Intron A是Schering-Plough在Peg-Intron之前推出的短效抗丙肝干扰素,不过由于其在体内半衰期较短,需要一天注射一次,后来逐渐被一周注射一次的Peg-Intron所替代。

2002-2013年期间,Peg-Intron的销售额由10.2亿美元降到4.96亿美元。

6、罗氏的Pegasys

Pegasys是Roche公司于2002年10月由FDA批准上市的长效聚乙二醇化长效干扰素—PEG IFNα-2a,其主要适应症为慢性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一般与核苷类抗病毒药利巴韦林联用。

2003-2013年期间,Pegasys的销售额由10.5亿美元增加到14.6亿美元。

四、外资把控国内重组干扰素市场

1、长效干扰素占据主导

目前我国重组干扰素市场表现为进口药品和国产药品并存的竞争格局,其中进口的长效干扰素处于市场的主导地位。

我国已上市的干扰素产品分为两大类:1短效干扰素,包括:rhIFN-α(1b,2a,2b)、rhIFN-β(1a,1b)、rhIFN-γ;2长效干扰素,包括罗氏的PEG IFN-α 2a和默沙东的PEG IFN-α 2b两种。

普通的干扰素在体内半衰期较短,为了保证能维持一定的治疗浓度,一般每周需注射3次。PEG长效干扰素避免了普通干扰素用药后的答复浓度波动,从而使治疗的疗效也得到大幅提高。而且由于用药间期可以从每周三次延长到每周一次,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也可以得到明

显改善。另外一方面就是,在干扰素之外,由于有了聚乙二醇的保护作用,减少了干扰素与免疫细胞的直接接触,其免疫源性也得到了降低,副作用因此也就更少。

长效干扰素相对普通干扰素具有较强的治疗优势,同时价格也较为昂贵,罗氏的派罗欣每周治疗费用约为国产普通干扰素的8~10倍。

2、国内市场05~13年CAGR 19.7%

我国干扰素市场规模最近几年增长较快,其在国内样本医院的销售额由2005年的1.7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7.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7%。其中进口产品(主要是罗氏和默沙东的长效干扰素)在国内干扰素市场的占比由2005年的37.3%逐年提高到2013年的70.7%,在国内的干扰素市场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罗氏公司的干扰素产品在国内样本医院的销售额由2005年的4169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3.6亿元,其市场占有率也由24.5%增加到49.3%。从样本医院的数据来看,罗氏公司于2010年就不再销售其短效产品rhIFN-α 2a(罗荛愫),现在主要销售其长效干扰素产品PEG IFN-α 2a(派罗欣)。

默沙东公司的干扰素产品在国内样本医院的销售额由2005年的2178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1.5亿元,其市场占有率由2005年的12.8%增加到2013年的21.4%。不过默沙东公司的短效IFN-α 2b(甘乐能)和长效的PEG IFN-α 2b(佩乐能)在国内样本医院都在销售。

五、国内主要的干扰素企业

1、罗氏

罗氏公司在国内干扰素市场中处于绝对领导地位,其2013年在国内样本医院占据着近半的江山,目前其在国内只销售长效干扰素PEG IFN-α 2a(派罗欣)。

罗氏公司的干扰素产品在国内样本医院的销售额由2005年的4169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3.6亿元,其市场份额也由24.5%增加到49.3%。其中其长效干扰素PEG IFN-α 2a(派罗欣)的销售额由2005年的2451万增加到2013年的3.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9.7%。

2、默沙东

与罗氏公司不同的是,默沙东公司在国内样本医院同时销售长效和短效的干扰素产品,其在国内样本医院的销售额由2005年的2178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1.5亿元,其市场占有率由2005年的12.8%增加到2013年的21.4%。其中其长效干扰素PEG IFN-α 2b(佩乐能)在国

内样本医院的销售额由2005年的33万增加到2013年的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00.1%;同期其短效干扰素IFN-α 2b(甘乐能)的销售额由2145万元4093万元。

3、安科生物

安科生物在国内的干扰素产品主要是短效的IFN-α 2b(安达芬),目前已被CFDA批准的剂型有冻干粉针剂、注射剂、栓剂、乳膏剂、滴眼剂,主要适应症有急慢性病毒性肝炎(乙、丙型)、尖锐湿疣、毛细胞性白血病等。

安科生物的干扰素产品在国内样本医院的销售由2005年的800万元增加到2130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2013年报披露:干扰素收入1.11亿元,同比增17.6%。

六、国内长效干扰素α及干扰素β新药的研发情况

在长效干扰素α这一领域中,通化东宝的子公司厦门特宝公司的产品进展速度最快,已于14年1月向国家药监局申请生产;另外安科生物的长效干扰素α新药也于14年6月获批临床试验,双鹭药业于14年4月申请临床试验。

在干扰素β领域,目前还只有海正药业一家企业在开展新药研发工作,并于13年6月申请临床试验。

关于长效干扰素佩乐能和派罗欣的治疗心得

关于乙肝长效干扰素佩乐能和派罗欣 的治疗心得 大家好,我是RR。很高兴与大家分享本人乙肝治疗的心得,经过61支长效干扰素的注射治疗,本人成功从大三阳转成小三阳。一路经历过很多痛苦,在医生和家人的关爱下,顺利达到治疗目的,本着回馈社会、分享治疗心得、帮助广大病友度过难关的心态,写此心得。以下将附上本人61周(2014年1月-2015年3月)治疗的真实数据,供大家参考,顺便对比一下目前主流的两种长效干扰素(佩乐能和派罗欣)的治疗效果。 先说一下本人的基本情况: 一、本人男,26岁,6岁的时候查出患有乙肝,有20年左右的乙肝携带病历。 二、14岁的时候,DNA定量检测数值为3*10的7次方,注射过几个月的短效干扰素,无明显效果。 三、本人在25岁前,虽然长期携带乙肝病毒,但除了容易感觉疲惫、劳累之外,肝功能及其他指标一切正常。 四、2013年12月底,突然觉得人很疲惫困乏,每天上班回来感觉很累,于是在深圳体检,发现转氨酶ALT数值570,AST 数值207,总胆红素偏高,无黄疸。 五、一天后,紧急转到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广东省人民医院因为是使用进口试剂,所以测量数据比深圳的准确,测的

ALT数值636、AST数值256,乙肝DNA定量为1.15*10的9次方。当时省人民医院的医生说,我的病毒量很高,如果用最灵敏的试纸,估计能测到10的11~13次方。 六、在省人民医院住院7天,主要是点滴注射“天晴甘美”类的保肝降酶药,出院时候,ALT降到150、AST降到95。 七、出院时,医生建议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原因一是:25岁人的免疫力旺盛,这个年龄段注射的效果较好。当时医生说大概有30%的几率由大三阳转成小三阳,有不到10%的几率由大三阳完全治愈。就我目前20年的携带病毒的情况,以及10的9次方的高病毒量,完全治愈的可能性比较小,治疗目标应该是从大三阳转成小三阳。原因二是:医生说,即使没有从大三阳转化为小三阳,但是注射长效干扰素24周到48周,可以显著改善病情,不往恶处发展,并且可以减小肝硬化的可能性,建议经济负担没问题的话,应该接受长效干扰素注射治疗。 八、我于是听从医生建议,接受聚乙二醇长效干扰素的注射治疗。当时情况是这样的,医生说ALT在标准指10倍以内范围才可以注射,我入院时候ALT超过600,不能注射。入院1周后ALT将至150,属于可以注射的范围。由于长效干扰素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医生要求前4针都必须在医院里面完成,特别是第一针,还要求注射完观测1~2天,无状况才能出院。我们家经济没什么负担,只要能治好病就行,于是就打算全部听取医生的建议和意见。

干扰素的作用与副作用

干扰素的作用与副作用 2009年AASLD慢性乙肝指南中指出,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7种药物,可优先考虑聚乙二醇干扰素α、替诺福韦或恩替卡韦应用。为什么首推聚乙二醇干扰素α(α2A、α2B)呢? 我们知道,人体的干扰素是在病毒感染后机体细胞产生的一种抗病毒的糖蛋白,是广谱抗病毒物质,能抑制多种DNA 病毒的生长繁殖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的功能。干扰素(IFN)的作用机制除了诱导一些抗病毒蛋白(例如2,5寡腺苷酸合成酶可以降解病毒mRNA,蛋白激酶K可以阻断病毒蛋白翻译)直接抗病毒外,还可以通过免疫调节(例如促进感染的肝细胞表达HLA-I类抗原、增加NK细胞活性)间接起到抗病毒作用。普通干扰素α因其半衰期短,隔天给药应用不太方便。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 IFN-α)是将惰性的聚乙二醇分子(无活性、无毒性),一线性或者分枝状连接在干扰素分子上,而达到延缓其吸收和排泄,从而延长其半衰期,可以一周注射一次。目前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干扰素主要为亚型。有资料证实干扰素特别是长效干扰素对慢性乙肝的治疗,大约有10%的患者可能出现表面抗体(HBsAb)的阳转,这个结果是其它药物难以达到的。然而,干扰素也有禁忌症和适应症,今天作此文以供参考。 禁忌症:妊娠、精神病史、未能控制的癫痫、未戒断酗酒/吸毒、未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失代偿肝硬化、有症状的心脏病、治疗前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0×109/L、血小板<50×109/L。相对禁忌症:甲状腺疾病、视网膜病、银屑病、既往抑郁史、未控制糖尿病、未控制高血压、总胆红素>50μmol/L特别是以间接胆红素为主者。 治疗前,干扰素疗效好坏可以采用预测因素:(以下因素越多疗效越好)1,治疗前的高ALT水平;2,HBVDNA<1.000E+008;3,女性;4,病情短;5,非母婴传播;6,肝脏纤维化程度轻;7,对治疗依从性好;8,无HCV、HDV、HIV合并者。 干扰素也有副作用,常见副作用及处理方法如下: 1.流感样症候群:表现为发热、寒战、全身不适,肌痛、头痛等,有时还可出现鼻塞、流涕、头晕、尿急等,而以发热最为常见。不论应用途径及剂量大小,患者均可有发热,一般在第一次注射后2-6小时发生,体温可升至38~40℃,6-12小时达到高峰,但24小时内均能自然消退。若发热不高,可不必特殊处理,38℃者多喝开水,卧床休息,但若发热较高甚或高烧者,可以给予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也可以睡前注射干扰素或者同时服用解热镇痛药。 2.一过性骨髓抑制:主要有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减少;白细胞减少通常发生于使用后数小时至数日。使用第一周,白细胞减少至40%-60%,而后趋于稳定。停药或间歇5天以上使用,白细胞可迅速恢复。主要是干扰素能可逆性地阻断白细胞从骨髓释放的缘故。长期应用极少见的人可出现血色素性贫血,引起免疫介导的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通常可口服养血饮、复方阿胶浆等来纠正,亦可服利血生、鲨肝醇等药以升高白细胞及血小板。如果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0×109/L、血小板<50×109/L,应该减少剂量,一至二周后复查如血细胞恢复,药物剂量也可复原。如中性粒细胞≤0.75×109 /L,血小板≤30×109 /L,应该停药。 3.精神异常:可以表现为压抑、妄想症、重度焦虑、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应用干扰素之前要评估患者的精神状况,治疗过程也要密切加以观察。抗压抑药物可以缓解此类不良反应,但对症状严重者,应该及时停药。 4.消化系统反应:如食欲不振、味觉异常、恶心、呕吐、泄泻、腹胀等。药量越大,症状越频繁,但一般不需治疗,较重者可对症处理。严重者应考虑减量或停药。 5.皮肤反应:使用超过4个月者部分人可有轻、中度脱发,一般停药后可有恢复,偶有停药后更严重者。斑丘疹多发生于躯干和四肢,但多为暂时性的;还有发生潜在特异性反应,表现为弥漫性红斑及荨麻疹等。轻度皮疹多呈自限性,不必处理;严重者应考虑停药或减量,并给抗过敏治疗。 6.肾脏损害:最常见者为轻度蛋白尿,少有>0.1克/日,亦不伴有血浆蛋白的减少。其他肾脏损害虽有报道但极少见。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嘱患者多喝开水即可。 7.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11-羟皮质类固醇增加,雌激素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出现糖尿,偶见高血钾、低血钙等症,还能提高血浆甘油三酯含量,但对胆固醇无影响。女性患者17b雌二醇、黄体激素的减低和延迟,会使月经周期延长,停药后可恢复。 8.抗干扰素抗体的产生:部分患者治疗初期甚至未应用干扰素时即出现抗干扰素抗体,影响治疗效果。估计与个体差异有关,而与应用剂量、给药途径、时间长短及患者年龄无明显关系。有人换用不同的基因型制剂,减少干扰素抗体的产生,而提高干扰素疗效。 9.干扰素诱导产生自身抗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甲状腺抗体、抗核抗体和抗胰岛素抗体。多数情况下无明显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或者亢进、糖尿病、血小板减少、银屑病、白斑、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症等,严重者要停药。 此外,尚可对心血管、骨髓系统的影响和对生长的抑制等,都应该作出相应的对症处理,甚至停药。

长效干扰素产品说明书及特性对比

派罗欣产品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 商品名:派罗欣Pegasys 英文名:Peginterferon alfa-2a Solution f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Juyierchun Ganraosu α-2a Zhusheye 本品主要组成成分: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性状】 无菌小瓶装液体制剂,供皮下注射用。 每小瓶含180μg(1.0ml)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赋形剂:氯化钠、吐温80、苯甲醇、乙酸钠、乙酸、注射用水 溶液为透明无色至淡黄色液体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是聚乙二醇(PEG)与重组干扰素α-2a结合形成的长效干扰素。干扰素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触发细胞内复杂的信号传递途径并迅速激活基因转录,调节多种生物效应,包括抑制感染细胞内的病毒复制,抑制细胞增殖,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健康人单次皮下注射PEG干扰素α-2a 180μg后3-6小时,血清2, 5-寡腺苷酸合成酶(2, 5-OAS,抗病毒活性指标)活性迅速升高。PEG干扰素α-2a所引起的2, 5- OAS血清活性可维持1周以上,且比单次皮下注射300万单位和1800万单位干扰素的活性高。与年轻人比较,62岁以上的老年人单次皮下注射PEG干扰素α-2a 180μg ,所产生的血清2, 5-OAS 活性强度和持续时间有所减低。 【适应症】 用于治疗以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无肝硬化病人 -肝硬化代偿期病人 【用法用量】 常规剂量 推荐剂量为180μg每周一次皮下注射使用,共48周。 特殊剂量指导 剂量调整 总则 对于中度和重度不良反应(包括临床表现和/或实验室指标异常)的患者应给予调整剂量,初始剂量一般减至135μg,但有些病例需要将剂量减至90μg或45μg。随着不良反应的减轻,可以考虑逐渐增加或恢复至常规使用剂量(见警告、注意事项及不反应章节)。 血液学指标当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小于750个/mm3时,应考虑减量;当中性粒细胞计数(A NC)小于500个/mm3时,应考虑暂时停药,直到ANC恢复至大于1000个/mm3时,可再恢复治疗。重新治疗开始应使用90μg,并应监测中性粒细胞计数。 当血小板计数小于50,000个/mm3时,应将派罗欣?剂量减低至90μg;当血小板计数低于25,000个/mm3时,应考虑停药。 肝脏功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经常出现波动。与其它α干扰素相同,使用本品治疗后,也会发生ALT升高,包括有病毒应答的患者。当出现ALT的持续升高时,应考虑将剂量

长效干扰素

长效干扰素 干扰素α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或慢性丙型肝炎的首选治疗,可以有效地抑制或清除病毒,疗效持久,阻止肝硬化或肝癌的发生。 1 长效干扰素编辑本段 长效干扰素 但普通干扰素治疗具有自身不可克服的缺点,半衰期短,只有4个小时,就是说如果今天注射了干扰素α,第二天体内的干扰素就完全清除了。所以,干扰素不得不每隔一天就注射一次,使用很不方便。另一方面,当体内的干扰素α清除后,体内的病毒又重新复制,不能持久地抑制病毒。 为了克服普通干扰素α的缺点,1990年初,美国著名的干扰素研究机构,先灵葆雅公司研究所(SPRI)开始进行长效干扰素α-2b的研发。目的是改善普通干扰素α-2b半衰期短的特性。 普通过干扰素半衰期短的原因,一是大量干扰素由于分子太小,通过肾脏“漏”了出去,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另一个原因是被免疫系统清除。聚乙二醇是一种惰性、易溶于水、可以做成任意大小的物质,普通干扰素经过它的“改造”后,分子就会变大,不能或很少由肾脏“漏”出,达到了延长在体内存在时间的目的。普通干扰素α-2b的半衰期只有4个小时,而经过聚乙二醇化的干扰素α-2b的半衰期达40个小时,所以,聚乙二醇干扰素又叫长效干扰素。 干扰素必须通过与细胞表面一种叫做干扰素受体的蛋白质结合才能起作用,干扰素结合干扰素受体,就象是用钥匙去开锁,如果钥匙不对,锁是打不开的,同样,只有干扰素与受体的精确结合才能把干扰素的作用发挥出来。聚乙二醇化后,干扰素与受体的结合会受到影响,使它的活性下降,而这种影响的大小取决于聚乙二醇分子的大小,聚乙二醇的分子越大,影响就越大。经过多年反复的研究,SPRI最终确定12KD(一种衡量分子大小的指标)分子大小的聚乙二醇是最理想的聚乙二醇,它在延长半衰期的同时,对干扰素活性的影响最小,既保证了一周一次给药,又最大程度地保留其抗病毒活性,这种新型的干扰素换代产品就是长效干扰素α-2b。 新型的干扰素长效干扰素α-2b的半衰期为40个小时,可以在体内持续作用168小时,刚好满足一周一次给药。长效干扰素α-2b保留了30%的肾脏清除率,这样,当干扰素治疗期间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时,撤药快速,便于对干扰素不易耐受的病人调整剂量,大大提高了长效干扰素治疗的安全性。 2 干扰素编辑本段

干 扰 素

干扰素 干扰素[1](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其类型分为三类,α-(白细胞)型、β-(成纤维细胞)型,γ-(淋巴细胞)型;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什么叫干扰素(IFN) 1957年发现干扰素以来,已知晓干扰素是真核细胞(真核细胞:微生物按其结构、组成等差异,可分为三大类:①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内细胞器完整。真菌属此类。②非细胞型微生物:体积微小,能通过除菌滤器;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有在宿主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病毒属之。③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生核质,无核膜或核仁,细胞器不很完整。此类微生物众多,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而自然形成的一组复杂的蛋白质。如果用医学上更为详细的说法则是:干扰素是由病毒和其他种类的干扰素诱导剂,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人体免疫系统的一种)、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这种蛋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增殖、免疫调节、抗病毒和诱导分化作用。 干扰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小,对热稳定,4℃可保存很长时间,-20℃可长期保存其活性,56℃则被破坏,pH(酸碱度)2~10范围内干扰素不被破坏。人体自然就能产生干扰素,经一定的制剂 新型冠状病毒对干扰素敏感 加工过程也能制造成药物-干扰素制剂。

生物制药细分领域龙头股

生物制药-细分领域概述 从目前来看,虽然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突出的问题表现在研制开发力量薄弱,技术水平落后;企业规模小,设备比较落后,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等几个方面。而且,目前国内基因工程药物大多数是仿制而来,因为仿制药品成本比较低,企业自主创新研发的动力不足。此外,对于二级市场而言,目前生物制药产业的投资标的还比较有限,并且主要集中在生物疫苗、生物诊断制剂、重组蛋白质类药物这三个子行业中。而在基因治疗药物和生物芯片技术产业中,目前还没有相应的上市公司。至于单抗类药物,目前仅有兰生股份、华神集团与海正药业略有涉足。 我们相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优质生物制药企业开始涌现,生物制药行业的投资机会正在逐渐显现。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应着眼于生物制药股的内在价值,进行长期关注,而不应只是短期的概念炒作。从我们来看,投资者对公司内在价值把握的核心,在于是否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未来是否有可以不断的推出重磅新药,对于新产品的营销能力怎样以及目前是否有稳定增长的现金流。而对于处于全球前沿的,市场前景无限广阔的品种,如幽门螺杆菌疫苗,艾滋病疫苗,乙肝疫苗与新方案抗肿瘤药物等应该重点关注。 一、基因工程药物 1、基因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 1.1获得具有遗传信息的目的基因 1.2选择基因载体获得重组DNA 1.3将重组DNA 分子导入宿主细胞 1.4鉴定带有目的基因的克隆 1.5目的基因的扩增及获得目的产物 2、基因工程制药的下游技术 2.2基因工程菌细胞的破碎 2.3基因工程动物细胞的大量培养技术 2.1 基因工程菌的培养

2.4基因重组蛋白的分离和纯化 3、药物 3.1基因重组细胞因子 3.1.1干扰素类 3.1.2白细胞介索类 3.1.3集落刺激生长因子 3.1.4红细胞生成素 3.1.5干细胞因子 3.1.6血小板生成素 3.1.7肿瘤坏死因子 3.1.8表皮生长因子 3.1.9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3.2基因重组激素 3.2.1胰岛素 3.2.2生长激素 3.2.3降钙素 3.2.4心钠素及利钠多肽家族 1 3.3 基因重组溶血栓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