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的作用与养护——肝脏(三)

五脏的作用与养护——肝脏(三)
五脏的作用与养护——肝脏(三)

五脏的作用与养护——肝脏(二)

“整体循环疗法”健康课堂,五脏的养护与保健(肝脏2篇)

很多心脑血管疾病与肝失调达,疏泄失常,气血逆乱等肝脏问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调理心脑血管疾病调理,应从养肝护肝开始。

肝脏问题分肝虚,肝实。肝虚,多是因为久病不愈,营养缺乏导致肝脏虚弱,或是其他脏腑疾病导致肝虚的症状。

肝实,多是因为体内淤积气、火,进而引起肝阴阳平衡被打破,外界寒、热、湿、邪侵犯肝脏,引起肝实病症。

肝脏症状有:肝血虚,肝阳上亢,肝淤气滞,肝寒症。

肝血虚问题调理

肝脏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脏血虚,往往眼睛干涩,疲劳,视物不清,视力减退,青光眼,眼睛昏花等;表现在筋上为全身疼痛,屈伸不利,手脚不灵活,腿抽筋,更甚者手轻微发颤,肌肉不由自主蠕动。女性肝血虚,会出现月经推后,颜色偏淡。

肝血虚,可以首先从吃入手。五味里面,酸入肝,甘温补血。肝血虚,多吃酸味甘甜的视频。例如:核桃,栗子、大枣、牛肉、菠菜、动物肝脏等。尤其推荐猪肝,常吃可以以脏补脏,补肝血、养肝阴。用枸杞、菊花泡水喝,对眼睛干涩的效果很好。枸杞可以滋补肝肾,益睛明目,对精血不足导致的头晕目眩,视力减退有很好辅助治疗的效果。

老人手脚麻木,不由自主颤抖的食疗方式:鸡肝5只,天麻20克,加水适量水煮;每天一次,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眼睛干涩的食疗方式:适量猪肝清水炖煮(不加任何盐等任何调味料),每日50克,坚持服用,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肝血亏的人,禁忌食用辛辣之品;眼睛干涩疼痛者,尤其不能吃洋葱、大蒜。食补的同时,避免不要大量消耗肝血。“久视伤肝”,长时间用眼看电视,玩手机,玩电脑,对肝脏损害很大。

除了食疗外,调理经络穴位也可达到补肝血的效果。

承山穴:按摩推拿承山穴,可以舒筋活络,有效调节腿痛、腿转筋;它是主治脚膝息肿,膝关节疼痛的重要穴位,腿抽筋可以通过这个穴位解决。

很多人小腿外侧不灵活,屈伸不利,包括中风患者的很多小腿问题,都是是筋无力引起的,阳陵泉主治这类疾病。

阳陵泉:不仅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还是八会穴的筋会穴,是全身筋的总汇之处,治疗筋短,抽筋很有特效,而且这个穴位对胆部的任何疾病都非常有效。经常按摩阳陵泉对腿部屈伸,全身关节灵活调节非常。学员可以磁疗棒推、滚动按摩,能快速起到效果;一般的口苦、口干,用磁疗棒按摩,五分钟可见到效果。

三阴交穴:肝脾肾三条阴脉交汇的穴位,刺激这一个穴位,可以调动肝脾肾三个内脏的精气,防治肝脾肾的三脏的多种疾病。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肝主藏血,肾为先天之本。经常按摩三阴交,坚持两个月以上,可有效保养肝脾肾三脏,很多肝脾肾的慢性疾病可有效预防治疗。

该穴位保养,用热水泡脚,水没过小腿,同时按摩穴位。泡脚十分钟左右,左右交互按摩5分钟左右。小腿内肝外胆,拍打小腿内外侧,亦可有效调肝胆。

血海穴:该穴位可排淤血,生新血,调治一切血液疾病。经常按摩(上下按摩)血海穴,可促使气血生长。

足三里:该穴位是胃经穴位,按摩能增加食欲。吃的多,吃的好,气血生化有源,气血充足;气血充足,万病皆无。

长期按摩这些穴位,肝脏祥和,气血充盈,肝脏不会出问题,肝脏疾病能得到缓解。

关注公众号【和硕整体循环疗法大讲堂】学习更多知识

本文版权:河南省整体循环中医研究院,禁止他方转载

干细胞研究进展综述

干细胞研究进展(综述)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stem cells(LR) 【摘要】:干细胞是人体及其各种组织细胞的最初来源,具有高度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干细胞技术是生物技术领域最具有发展前景和后劲的前沿技术,其已成为世界高新技术的新亮点,势将导致一场医学和生物学革命。干细胞研究正在向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交叉渗透,干细胞技术也从一种实验室概念逐渐转变成能够看得见的现实。干细胞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成为生命科学中的热点。本文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干细胞的研究现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干细胞因子帕金森病神经干细胞糖尿病 ABSTRACT:Stem cells are the body and cells of various tissues of origin, has high self replication, high proliferation and multilineage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Stem cell technology is the field of biotechnology has the most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potential of cutting-edge technology, it has become a new bright spot in the world of high-tech, will lead to a revolution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The research of stem cell is to modern life science and medical fields intersection, stem cell technology from a laboratory concept gradually transformed to be able to see the reality. Stem cell research as a new discipline has become the hotspot of life science. Based on the domestic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on stem cell research summarizes. Keywords:Stem cell factor Parkinson disease Neural stem cells Diabetes mellitus 干细胞技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能再造一种全新的、正常的甚至更年轻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由此人们可以用自身或他人的干细胞和干细胞衍生组织、器官替代病变或衰老的组织、器官,并可以广泛涉及用于治疗传统医学方法难以医治的多种顽症。 干细胞研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干细胞生物学研究与应用几乎涉及所有的生命科学和生物 医学领域。 一、目前干细胞的主要研究热点

五脏六腑与五行阴阳关系

五脏六腑与五行阴阳关系 五行是依据中国数千年来实践经验归纳的由木、火、土、金、水为符号的五行理论,它深刻的描绘出人体器官之间的相关性,这是大自然的五行,它代表人体的五个脏器,和五行是什么关系呢?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有五脏就有六腑,五脏和六腑是经络关系。 肝为经,胆为络,心为经,小肠为络,脾为经,胃为络,分泌系统是胰腺,肺为经,大肠为络,肾为经,膀胱为络,肝为经,胆为络,肝胆相照,相互影响。心为经,小肠为络,食物中营养,水分经小肠吸收后进入脾脏输入肺,另一部分进入肾输入膀胱,当心有火时,会使小肠受热,受热后的水分进入肾输入膀胱,会出现尿热,尿痛,甚至尿血的现象,如果久治不愈时,就考虑调理心脏等。 脾为经,胃为络,胃是容纳食物的,象一个发酵器,脾象蒸馏器,提炼输送,二者配合,将营养输送到全身,由于经络影响,胃寒脾受湿,脾受湿困胃,所以胃功能减退。肺为经,大肠为络,肺受寒时,会出现腹泻,时间久了会出现咳嗽的现象,肺有火时,会产生便秘,便秘久了会使毒素二次吸收,加重肝的负担。肾为经,膀胱为络,肾功能不全的人会出现膀胱炎,结石等。 在五行中,大家都知道,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脏里边就是说肝好-心就好,心好-脾就好,脾好-肺好,肺好-肾好,肾好-肝更好。有相生就有相克,在五行里隔位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脏里就是肝不好克脾,肝是帮助胆分泌胆汁儿的,肝功能不好时,立即对脾有一个坏影响,使食欲减退,厌油腻,腹胀,胃胀,所以肝大脾就大。 脾克肾:脾有生化气血作用,当这个功能差时,立即对肾有一个坏的影响。 肾克心:比如心脏病,治了几年,几十年,最后还是死于心脏病,也就是西医忽视了肾克心的道理。 心克肺当心有火时会出现胸闷气短,前胸痛,因为心克肺,是相互制约的。肺克肝:肺有火时,肝火更旺,反过来就困扰着肺。 从相克的理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一个脏器有病时,其他脏器就会受到连及伤害,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有病,并且在短期内不能治愈,就会变成慢性病进入恶性循环,恶性循环的发展过程就是相克的连续,这样周而复始的相克,就会使所有的脏器受损,功能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一种或同时出现几种病症,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五行不协调,阴阳不平衡。 而健康就是体内成分之间的适当平衡,一个人只有身体平衡了,人才会直立地站在五行(自然界)当中。 当一项机能特别突出的不足,就破坏了和谐,失去了平衡,就形成了疾病. 我们还可以通过颜面望诊来观察周围人的健康状况。 从五窍,五体,五志,五味,五色来表现: 肝开窍于目:肝脏不好眼睛干干涩涩。 心开窍于舌:心脏不好的人影响中枢神经,吐字不清。 脾开窍于口唇:脾胃不和,口淡无味,口唇无光泽。 肺开窍于鼻:肺功能不好,会引起鼻塞,鼻炎,鼻窦炎。 肾开窍于耳:肾功能不好会引起耳鸣,耳聋,中耳炎,闹耳底。 五体: 肝主筋和指甲:久走伤筋,,筋伤肝衰,肝好筋自然柔软,肝不好腿抽筋,指甲有竖纹,不光滑。 心主脸:心脏不好的人早晨起来脸浮肿。 脾主肌肉:脾胃不和,肌肉就不发达,四肢无力。 肺主皮毛:肺功能不强,头发干燥,汗毛孔粗,皮肤无光泽。 肾主骨:肾功能不强时,影响骨骼健康。 从五志来看:情绪会伤肝,怒则伤肝脾气暴躁,控制不了天气,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心:喜则伤心,注意心情,乐极生悲,不要去那种过于激动的场合。 脾:思则伤脾。现在来自个方面非压力很大,情绪紧张,思虑过度,导致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面黄肌瘦。肺:悲忧伤肺,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悲也悲,喜也悲,悲伤过度,不停咳嗽,时间久了开始咳血,形成肺结核而死。

中医知识:肾与五脏的关系

肾与五脏 1.心与肾 心与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心阴心阳与肾阴肾阳之间的依存关系方面;一是在心血与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方面。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焦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焦而属于阴。从阴阳、水火的升降理论来说,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和。《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表明阴阳水火升降原理。心有阴阳,肾亦有阴阳,各自相互对立依存,以维持动态平衡。心之阴阳必须下降于肾,而充养肾之阴阳;肾之阴阳必须上升至心,以濡养温煦心之阴阳,只有心肾阴阳之间的上下交通,相互依存,才能保证这两脏之阴阳充足,并维持动态平衡关系,而称为心肾相交,也即是“水火既济”。如《慎斋遗书》说“心肾相交,全凭升降……升降者水火”。《格致余论·房中补益论》说“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反之若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上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下泄,肾无心火则水寒,心无肾水则火炽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就会失去协调,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理表现,即为“心肾不交”或“水火未济”,临床出现失眠、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或见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症。心主血,肾藏精,血与精之间可以相互化生。血化为精,如《医原》所说“谷气归心,奉君火而化赤,赤血得金气敷布,下行入肾化精”。精化为血,如《张氏医通》所说“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这种精血互生关系,即体现了心肾之间在生理上的关系之一。亦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功能创造了物质基础。临床所见心血不足导致肾精不足,或肾精不足导致心血不足,出现面色无华、心悸、耳鸣、腰酸膝软等症,就是心(血)肾(精)同病的征象。 2.肺与肾 肺与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水液代谢与呼吸运动两方面的协同作用和依存关系。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肾的协同作用,保证了水液的正常输布与排泄,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有赖于肾阳的蒸腾气化,而肾的主水功能亦有赖于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肺肾在水液代谢功能方

国内近期干细胞研究进展

干细胞研究进展消息 干细胞是人体及其各种组织细胞的最初来源, 具有高度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干细胞研究正在向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交叉渗透, 干细胞技术也从一种实验室概念逐渐转变成能够看得见的现实。干细胞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中的热点。介于此, 本刊将就干细胞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设立专栏, 为广大读者提供了解干细胞研究的平台。 干细胞专题近期国外干细胞研究进展 Geron抗癌药GRN163L选择性瞄准癌症干细胞据美国BussinessWire 1月10日报道称, 杰隆(Ge-ron)发表临床前研究数据显示, 其端粒酶抑制剂药物imetelstat (GRN163L)在小儿科神经肿瘤当中可选择性瞄准癌症干细胞, 这一发现为儿童肿瘤的临床试验提供了支持。该研究发表于2011年1月1日的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上。近年来有关端粒酶抑制的研究日益增多, 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热点方向, GRN163L是此类药物开发中最前沿的一个候选药物。2002年3月, Geron从Lynx Therapcutics获得了用GRN163和GRN163L两种化合物的核心专利。早期研究显示, GRN163对十四种不同癌症细胞均表现出有意义的端粒酶活性抑制作用, 它可以抑制黑色素瘤等细胞的生长。因脂质修饰物GRN163L更易进入细胞发挥端粒酶抑制作用, 后续临床前及临床试验均为GRN163L。2005年, FDA同意GRN163L在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实验。2007年, Geron公司开始GRN163L单独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I期临床试验。2008年开始了GRN163L治疗乳腺癌的I期临床试验。同年12月, Geron发布了有关GRN163L治疗再发的和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的暂时性临床试验数据。2009年, Geron发布了Geron163L对抗癌症干细胞的实验活动, 包括非小型细胞肺癌、乳癌、胰脏炎、前列腺癌、小儿科神经肿瘤。公司发表Geron163L治疗乳癌的假定癌症干细胞与胰脏炎症系数据。数据显示, 在以Geron163L治疗后, 人类乳癌细胞MCF7的假定干细 胞数量与自我再生的能力大幅减弱。目前Geron163L正处于临床II期试验中。(来源: 生物谷2011-01-11)Cell Stem Cell: iPS细胞具更高基因畸变频率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及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干细胞科学家领导的跨国研究团队, 记录了在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和诱导功能干细胞(iPSC)系中特殊的基因畸变, 研究结果在1月7日的Cell Stem Cell上发表。该公布的发现强调了需要对多能干细胞进行频繁的基因检测以保证其稳定性和临床安全性。该研究的第一作者,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再生医学系的路易斯·劳伦特博士认为, 人类多能干细胞(hESC和iPSC)比其他类型细胞有更高的基因畸变频率。最令人吃惊的是, 与其他非多能干细胞样本相比较, 观察到hESC的基因扩增和iPSC的缺失方面出现的频率更高。人类多能干细胞在人体内具有发展成其他类型细胞的能力, 可成为细胞替换治疗的潜在来源。斯克里普斯研究员再生医学中心主任珍妮·罗伦教授谈到, 由于基因畸变常常与癌症相关联, 免受癌症相关的基因突变对于临床使用的细胞系来说至关重要。研究团队确认了在多能干细胞系中可能发生突变的基因区域。对于hESC而言, 可观察到的畸变大多是靠近多潜能相关基因区域的基因扩增; 对于iPSC而言, 扩增主要涉及细胞增殖基因及与肿瘤 抑制基因相关的缺失。传统的显微技术, 如染色体组型分析可能无法检测到这些变化。研究组使用一种高分辨率的分子技术, 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能观察到人类基因组里一百多万个位点里的基因变化。 劳伦特说, 我们惊喜地发现在较短时间培养中的基因变化, 例如在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的343过程以及在培养中细胞的分化过程。我们不知道这会有怎样的影响, 如果有的话, 这些基因畸变都会对基础研究或者临床应用的结果产生影响, 对此应当深究。劳伦特总结到, 该研究结果解释了有必要对多能干细胞培养进行经常性的基因监控, SNP分析仍不失为人类胚胎干细胞和多能干细胞日常监控的一部分, 但是这一结果提醒我们应当予以重视。(来源: 中国干细胞网2011-01-12)美用胚胎干细胞制造出血小板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的实验证明, 使用人类胚胎干细胞研制出的血小板可修复实验鼠的受损组织, 人类未来有望源源不断地

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脏六腑 解释五脏:心、肺、脾、肝、肾;六腑: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人体内的各种器官。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人体内脏器官之间,不但有结构上的某种联系,而且在功能上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往往有多脏器的参与,而一个脏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内脏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性的表现。因此内脏发生病变后也可以相互影响。 目前,我们讨论得最多的就是脏与脏的关系,和脏与腑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

肾与五脏的关系

肾与五脏的关系 肾与五脏的关系 五脏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侣山堂类辩》说“五脏之气,皆相贯通”。脏与脏之间的关系,古人在理论上多以五行的生克乘侮来进行阐述,即生理上任何一脏与其他四脏都存在着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联系,病理上任何一脏与其他四脏都存在着相乘、相侮、子及母、母及子四方面的影响。但经过历代医家的观察和研究,脏与脏之间的关系早已超越了五行生克乘侮的范围,目前主要从各脏的生理功能来阐述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来反证其生理上的关系。 1.心与肾 心与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心阴心阳与肾阴肾阳之间的依存关系方面;一是在心血与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方面。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焦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焦而属于阴。从阴阳、水火的升降理论来说,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和。《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表明

阴阳水火升降原理。心有阴阳,肾亦有阴阳,各自相互对立依存,以维持动态平衡。心之阴阳必须下降于肾,而充养肾之阴阳;肾之阴阳必须上升至心,以濡养温煦心之阴阳,只有心肾阴阳之间的上下交通,相互依存,才能保证这两脏之阴阳充足,并维持动态平衡关系,而称为心肾相交,也即是“水火既济”。如《慎斋遗书》说“心肾相交,全凭升降……升降者水火”。《格致余论·房中补益论》说“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反之若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上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下泄,肾无心火则水寒,心无肾水则火炽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就会失去协调,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理表现,即为“心肾不交”或“水火未济”,临床出现失眠、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或见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症。心主血,肾藏精,血与精之间可以相互化生。血化为精,如《医原》所说“谷气归心,奉君火而化赤,赤血得金气敷布,下行入肾化精”。精化为血,如《张氏医通》所说“精不泄,归精于肝而 化清血”。这种精血互生关系,即体现了心肾之间在生理上的关系之一。亦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功能创造了物质基础。临床所见心血不足导致肾精不足,或肾精不足导致心血不足,出现面色无华、心悸、耳鸣、腰酸膝软等症,就是心(血)肾(精)同病的征象。

中医五行脏腑理论

中医五行脏腑理论 ? ?| ?浏览:3613 ?| ?更新:2012-07-15 13:22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体的五脏与五行有着密切关系。 五行运行 1. 1

肺先行,万物由呼吸为首,脾为五脏之母(统血),肾为一身之根(原气、导源于肾包括命门,藏于丹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心包:无形,气之所出;三焦:无形,气之所经。 2. 2 脏腑五行循环:金→水→木→火→土→金 对应为:阴经络:肺→肾→肝→心→脾→肺; 阳经络:大肠→膀胱→胆→小肠→胃→大肠。 3. 3 脏腑五行相生关系(调理改善促进相生关系)-- 咖色线: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土生金 肺助肾→→→ 肾助肝→→→ 肝助心→→ 心助脾→ 脾助肺 大肠助膀胱→ 膀胱助胆→ 胆助小肠→ 小肠助胃→ 胃助大肠 4. 4 脏腑五行相剋关系(药物副作用、空气污染、情绪等会引起相剋关系)-- 蓝色线: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 →→火剋金 肺伤肝→→→ 肝伤脾→→→ 脾伤肾→→ 肾伤心→→→心伤肺 大肠伤胆→→→胆伤胃→→→ 胃伤膀胱→ 膀胱伤小肠→小肠伤大肠 人和自然是统一的,是协调的,人体的各个器官也是统一的,协调的。所以,五行学说,不仅把人和自然联系了起来,也把脏腑,形体,官壳,情感联系了起来。人体的各系统气的运动特征,也和五行相顺应。 END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 1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 2 1说明生理功能: 肝:疏通气血,调畅情志(木性生长,升发,喜条达). 心:心阳温煦,血得热则行(火性温热). 脾:运化水谷,化生精微,气血生化之源(土生万物). 肺:肃降(金性清肃收敛). 肾:藏精,主水(水性滋润,下行,闭藏). 五脏 肝东方风木酸筋目 心南方热火苦脉舌 脾中央湿土甘肉口 肺西方燥金辛皮毛鼻 肾北方寒水咸骨耳 3. 3 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1)相生:木生火: 肝藏血以济心. 火生土: 心阳温煦脾土以助运化. 土生金: 脾气散精,上归於肺. 金生水: 肺气清肃下行,通调水 道以助肾水.

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五脏之间的关系 主要从生理病理两方面去联系 1、心与肺气与血 2、心与脾血的运行和生成 3、心与肝血的运行、贮藏和调节、精神情志 4、心与肾阴阳相济、水火既济;病理:心肾不交、水气凌心 5、肺与脾气和水液 6、肺与肝气机的调节 7、肺与肾水液代谢、呼吸运动 8、肝与脾消化和血液 9、肝与肾精血、肝肾互生 10、脾与肾先天与后天相互滋生 五脏之间,在生理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 (二)六腑之间的关系 主要体现在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泄。 生理上“以通用为用”、“以降为顺”,病理上以通降失调多见。治疗上以通为补。

六腑功能传化示意图 饮食物 胃 胆汁 小肠 清 者 脾 全 身 水 液 膀 胱 尿 液 浊 者 大 肠 粪 便 第三节、精、气、血、津液、神 一、精 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泛指一切精微物质,包括: 肾藏之精气 脏腑之精 水谷之精 气、血、津、液 自然界的精微物质 狭义:肾所藏的生殖之精 二、气: 转输 转输 (糟粕)

1、概念, 2、气的生成和运动 生成:肾中之精气 水谷之精气 自然界之清气 运动:升降出入 运动失常,叫气机失常3、气的功能 ○1推动作用 ○2温煦作用 ○3防御作用 ○4固摄作用 ○5气化作用 4、气的分类 ○1元气:“原气”“真气” 来源: 分布: 主要功能:推动 温煦 激发 ○2宗气:“大气” 来源:

分布: 主要功能:行呼吸 行气血 ○3营气:“荣气” 来源: 分布: 主要功能:营养全身 化生气血 ○4卫气: 来源: 分布: 主要功能: a. 护卫肌表,抗御外邪 b. 温煦脏腑,润泽皮毛 c. 调节,控制肌腠开阖,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相 对恒定 营气和卫气之间的关系: 三、血 1、概念: ○1血的生成:营气 津液均来源于水谷精微 精气

中医肝与五脏的关系

中医肝与五脏的关系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中医中肝脏藏血,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医讲肝肾同源,今天艾蓬轩给大家分享下中医中肝脏与其他脏器的关系。肝脏的生理结构和功能 肝脏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那么肝脏究竟与其他器官有什么不一样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平均重量可达到公斤,成年男子的肝脏差不多有42码的球鞋这么大。 其实肝脏就是个傻大个,性情憨厚,天天干活都不知道累,因为肝脏是唯一没有痛感神经的器官,所以无论它累成怎么样,它也从不呻吟叫苦,也不会喊痛,这也是人们经常忽略它健康状况的根本原因。 除此之外,它还是一个能自我完善的好同志,曾经有一位年经的母亲就为了挽救自己两岁零三个月的女儿,而捐献出自己1/4的肝脏。 我们一直在为这种舍身救女的母爱所感动,也曾经为这位母亲的健康状况而担忧,其实肝脏是人体唯一可以再生的器官,即使切除一半,它也会不急不慢的长出来,另外,肝脏也是最愿意位移的器官,它会随人的呼吸能上下挪动,活动范围能达到二到三厘米,这也是为什么大夫在为我们检查肝脏的时候,让我们不断吸气呼气的原因了。 在西医的眼里,肝脏是一个代谢系统,一个重要脏器,就像是我们人体的一个化工厂,它掌管着糖、脂肪、蛋白质的解毒、代谢,人体大部分的新陈代谢和有毒物质的转化,所以它也是最易污染的部门。 在中医的眼里,肝脏是一个部位,它有两大功能,一是主疏泄和二是主藏血。肝主疏泄,所谓疏泄就是让你能够疏通、畅达,比如说人生气了,时间久了,肝气郁结,就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也就是消化功能就差,所以人生气了就不想吃饭。 肝主藏血,肝脏不只管藏血,还管调节全身气血运行,管血液分配,比如说人在运动的时间,肝脏就把血液分配到四肢,女性朋友生理期前,肝脏就把血液分配到血海,即冲脉,那个时候肝脏的血液少了,柔韧性格就下降了,所以女性朋友总有那么几天会脾气不好。

肝干细胞与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wcjd@https://www.360docs.net/doc/c72069403.html, 文献综述 REVIEW 肝干细胞与肝损伤的研究进展姚 鹏, 李绍祥 姚鹏, 李绍祥,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肝病中心 北京市 100700 通讯作者: 姚鹏, 100700, 北京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肝病中心. pyao1@https://www.360docs.net/doc/c72069403.html, 收稿日期: 2008-01-30 修回日期: 2008-03-22 Advance in hepatic stem cells and liver injury Peng Yao, Shao-Xiang Li Peng Yao, Shao-Xiang Li, Center for Hepatology, Gen-e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LA Beijing Command, Beijing 100700, China Correspondence to: Peng Yao, Center for Hepatology, Gene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LA Beijing Command, Bei-jing 100700, China. pyao1@https://www.360docs.net/doc/c72069403.html, Received: 2008-01-30 Revised: 2008-03-22 Abstract The liver diseases remain major causes of death all over the world. Although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 o r e n d-s t a g e l i v e r d i s e a s e s. H o w e v e r, shortage of healthy livers for transplantation worldwide have urgently limited the use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acute and chronic liver diseases. Stem cel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cert of liver regeneration. Hepatic stem cells have been shown experimentally to participate in liver proliferation. Furthermore, it has been postulated that hepatic stem cells are able to transdifferentiate into both hepatocytes and bole duct cells. These data indicate a possible role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hepatic stem cells in liver diseases. In this paper, we reviewed the application of stem cells in liver diseases. Key Words: Hepatic stem cells; Liver injury; Liver disease Yao P, Li SY. Advance in hepatic stem cells and liver injury. Shijie Huaren Xiaohua Zazhi 2008; 16(15): 1655-1660 摘要 肝脏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 目前尚没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措施, 肝移植技术由于供体的数量、昂贵的价格等因素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对干细胞进行了探索, 研究表明, 肝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肝实质细胞, 并在肝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本文就干细胞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肝干细胞; 肝脏损伤; 肝脏疾病 姚鹏, 李绍祥. 肝干细胞与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8; 16(15): 1655-1660 https://www.360docs.net/doc/c72069403.html,/1009-3079/16/1655.asp 0 引言 肝功能严重衰竭, 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措施, 尽管肝移植为肝衰竭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是由于其费用高昂, 供体肝源有限, 从而使肝移植的广泛应用受到了限制. 最近几年关于肝再生机制和干细胞的可塑性研究发现, 在严重肝损伤的动物模型实验、供受者性别不同的人类肝移植、骨髓移植等研究中证实, 干细胞向肝细胞转化和参与了肝脏功能重建, 体外诱导分化研究也证实, 干细胞具有向肝细胞转化的潜能[1], 最近也有人在人体治疗实验中发现骨髓干细胞参与肝脏再生[2], 这些结果均提示干细胞可能在肝脏结构与功能重建中发挥治疗作用. 1 肝干细胞与肝 1.1 肝干细胞的定义干细胞是指具有无限或可被延长自我修复能力的细胞, 按分化能力而言分为: 原始干细胞, 具有多种分化能力[3], 可以自我更新, 并参与有机体的一生组织修复; 前体细胞, 存在于有机体某一组织器官内, 仅向有限的几种组织细胞分化; 成熟组织中的分化细胞, 不能自我修复, 不具有分化能力. 肝干细胞属于前体细胞, 来源于肝脏Herring(汇管区和终末小胆管的连接部分)狭隙和肝内胆管[4-5], 具有双向分化潜能, 能够分化为肝实质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6-8]. 这种细胞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 形态较小、核质比率高, 具有卵圆形细胞核, 故又称卵圆细胞[9]. https://www.360docs.net/doc/c72069403.html, ? ■背景资料 肝功能严重衰竭, 目前还没有特效 的治疗措施, 肝移 植技术由于供体 的数量、昂贵的 价格等因素使其 应用受到限制, 最 近的研究发现干 细胞可能在肝脏 结构与功能重建 中发挥治疗作用. ■同行评议者 许戈良, 教授, 安 徽省立医院肝胆 外科; 陈光, 教授, 吉林大学第一医 院消化器官外科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肾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6.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干咳或痰中带血等症。 7.肝与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皿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资生。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 8.肺与脾:脾将水谷的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精气相结合,而成宗气(又称肺气)。肺气的强弱与脾的运化精微有关,故脾气旺则肺气充。由脾虚影响到肺时,可见食少、懒言、便搪、咳嗽等症。临床上常用“补脾益肺”的方法去治疗。又如患慢性咳嗽,痰多稀白,容易咳出,体倦食少等症,病证虽然在肺,而病本则在于脾,必须用“健脾燥湿化痰”的方法,才能收效。所谓“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这些都是体现脾与肺的关系。 9.脾与肾:脾阳依靠肾阳的温养,才能发挥运化作用。肾阳不足,可使脾阳虚弱,运化失常,则出现黎明泄泻,食谷不化等症。反之,若脾阳虚衰,亦可导致肾阳不足,出现腰滕废冷、水肿等。 10.肺与肾: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使水液下归于肾。肾主水液,经肾阳的蒸化,使清中之清,上归于肺,依靠脾阳的运化,共同完成水液代谢的功能。肺、脾、肾三脏,一脏功能失调,均可引起水液媚留而发生水肿。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两脏有协同维持人身气机出入升降的功能。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 脏腑表里关系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

手指与五脏的关系

手指与五脏的关系 人体的手有78个反射区,如心、肝、脾、胃、肾、大肠、小肠、膀胱、前列腺等;还有针对症状治疗的高血压、低血压、遗尿、失眠、多梦、胆囊炎、左头痛、右头痛等相应的敏感点。较长时间的拍手可以震荡气脉,带动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含任督二脉)的循环,把身上的污秽毒素通过排泄器官排出去,若是亚健康可趋于健康,倘若反射区所对应的脏器有病,通过反复拍手震荡刺激可逐渐改变病态而走向健康。 大拇指是脾胃二经的反射区,食指是肝经胆经的反射区,中指是心包经小肠经的反射区,无名指是肺和大肠经的反射区,小指是肾与膀胱、心经的反射区。手掌上也有很多反射区,通过不断的反复震荡刺激而促使神经中枢作出调节,从而祛病保健康。如患了感冒,拍手拍到汗流浃背即好;心脏功能不佳、心律不齐,拍手2、3个月会有改善;手指酸麻或颤抖的拍手1、2个月会痊愈;高血压的拍手血压会下降:低血压的拍手血压会上升;痛风、头晕、头痛、过敏性鼻炎通过拍手可逐渐痊愈;便秘的人练拍手功可逐渐改善而趋于正常。关键在于“持之以恒”。 拍手的方式有几种:一坐着拍,二站着拍,三边走边拍,四原地踏步拍,五跳着拍。后三种比较好,因为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均参与活动,效果较好。 以手的打击面来分,可以分为: 1、标准的拍手功:使用大的力量来拍手,发出的声音清脆响亮,方法是十指张开,两手的手掌对手掌,手指对手指用力拍,是“实心掌拍法”,打击面完全,刺激量大,治病的效果理想。拍击的场所最好在空旷之处,也可以戴上手套以减

少噪音。饭后需要隔半小时方可施行。 2、双通的拍手功:拍时将手掌弓起,拍下去时只拍到手指尖及手掌的边缘部分,缩小了打击面,效果差一些。 在拍手后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反应有的手上拍出白粉,有的人手拍出裂口多处,糖尿病患者手拍出流油和出粘液汗水,还有的手发青紫。但裂口能很快自愈。这些现象都是排病现象。拍手法是一种自我按摩疗法,各种疾病只要坚持训练都有明显效果。 为什么简单的拍手能收到疗效呢通过实践,拍手时心情愉快,全身容易放松,姿式不受限制,力度好掌握。总之,方法很简便,是手部自我按摩的好方法,具有一定自我保健防病治病的作用。其机理可能有如下几点: 1.手足相对应而且经络相通:即足三阴通手三阴(如足太阴脾经通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通手太阴肺经,足少阴肾经通手厥阴心包经。手阳明大肠经通足阳明胃经,手少阳三焦经通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通足太阳膀胱经)。所以拍手可使双足发热,拍手的强烈震动和按摩作用,能起到疏通经络、调正气血、促进循环等功能。 2.人体经络是健康的总开关,拍手和按摩足部相结合是疏通经络开穴疗病的好方法。因为手是全身主要经脉的集中区之一,十二正经的一半在手上,而且治病的经络要穴五输穴(井、荥、输、经、合穴)均在小臂或小腿以下和手指端脚趾端。(如手上的少商、少冲等井穴和足上大敦、太冲等肝经井穴荥穴以及肾经涌泉太溪井穴原穴)。 3.手足上具有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区和全息区。同时手指、足趾均与五脏相对应,手指是检测五脏健康水平的晴雨表。

肝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综述)

肝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肝癌是世界第5大常见癌症,以其高致死率成为名副其实的健康杀手。而肝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机制仍未明确【1】。而近年来随着肿瘤干细胞概念的提出,同样在肝癌组织中发现了一群能显著影响肝癌发生、发展,并影响肿瘤复发、转移及耐药性的一类细胞,即肝癌干细胞(LCSCs)。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s)概念的提出,为肝癌的认识及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2】。本文即肝癌干细胞做一综述。 【关键词】干细胞肝癌LCSC 肿瘤干细胞的概念: 在肿瘤组织中,肿瘤细胞表现出较正常细胞不同的多种形态学及功能学上的差异,传统上多认为这种差异是由于肿瘤细胞内正常基因的过表达【3】或异常突变【4】所致。同时细胞生长赖以维持的微环境亦可影响正常细胞的向恶性细胞演变【5】。近年来多向研究表明,肿瘤细胞的多样性及异质性是一类具有类似于正常干细胞的自我修复,多向分化及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群分化演变的结果,这类细胞群即被称之为肿瘤干细胞(CSCs)。【6-7】肿瘤干细胞是影响肿瘤转移、耐药性及复发的重要因素,因此,基于肿瘤干细胞的诊治将是肿瘤(包括肝癌)诊治的关键。 CSCs最初是从白血病中分离得到的,随后,在多种实体肿瘤组织,包括胃癌、前列腺癌、胰头癌等中先后发现了类似的细胞群。但现阶段关于CSCs的具体来源仍不甚明确,现有的说法认为,其来源:一是干/祖细胞周围细胞微环境的变化和细胞本身基因异常表达所致干细胞的肿瘤化;二是干细胞增殖产生的前体细胞发生突变,丧失成熟能力,仅保留高度增殖能力所致。

而关于肝癌干细胞(LCSCs)的来源亦可分为: 一、慢性肝病(Chronic Liver Disease,CLD)介导下,反复的慢性炎症刺激及肝细胞再生过程中,正常肝干/祖细胞的基因表达及遗传调控的异常而产生。【8】 二、肝细胞所处微环境的改变,正常肝脏细胞的脱分化所致【9】。Barone 等人经过实验发现,正常成熟肝脏细胞或胆管上皮细胞在特殊条件下以可发展成为具有无限制恶性增殖分化的细胞群。【10】 LCSCs关系到肝癌起病、进展及治疗的预后。其概念的提出为对肝癌的认识和诊疗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如何有效分离出LCSCs,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肝癌的靶向治疗将是临床上对于肝癌诊疗的重点。现有的常用分选方法有:1)基于LCSCs细胞表面标志物(cell surface marker)的分选法; 关于LCSCs的细胞表面标志物: 1.EpCAM:EpCAM (Epithelial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亦称为CD326、17-A、ESA、EGP4,是一种由GA-733-2基因编码的分子量为40kDa的跨膜糖蛋白。EpCAM 在早期肝脏发育中就有表达,广泛存在于肝脏干细胞及肝母细胞中,而正常成熟肝细胞上无表达【11】,它的活化和高表达预示了肿瘤的活性、侵袭能力和恶性程度。Bae【12】等检测到EpCAM在结节性肝恶性肿瘤中存在高表达。而沉默EpCAM基因后,肝癌的肿瘤等级、APF水平等显著下降。 2.CD13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33)又名AC133,同样也是一种细胞跨膜糖蛋白,表达于多种干/祖细胞表面,在肝脏肿瘤组织中,CD133(+)细胞相对于CD133(-)的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与致瘤性【13】。Yin【14】等人以1000个CD133(+)细胞注入小鼠皮下导致成瘤。而CD133(-)细胞不具备致瘤性。

五脏六腑相互表里关系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五脏六腑相互表里关系 中医认为人体内脏器官之间功能上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往往有多脏器的参与,而一个脏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内脏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性的表现。因此内脏发生病变后也可以相互影响。 在此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五脏六腑的功能五脏六腑是什么》。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 脏腑表里关系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肮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 1.心与小肠相表里:芳心经有热循经移于小肠,在临床上可见舌赤糜烂或口舌生疮,心中烦热、小便黄赤、尿道涩痛等症状。 2.肿与胆相表里:肝主疏泄胆汁而下注于胆,胆能储藏胆汁排泄于小肠以助消化。若湿热内蕴,影响肝或胆,都可引起胁部胀痛,胸闷,食减,黄应等症。 3.脾与胃相表里:脾主运输而胃主受纳消化。脾胃是生命的根本。因此,脾病及胃影响运输消化功能,就会出现院腹胀满、消化不良。 4.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气能输布津液,大肠主吸收水液而排泄糟粕。如果肺热,肃降失常,往往出现大便秘结;反之,大肠气滞郁热,亦能影响肺气肃降,而引起胸闷喘满等症。在治疗上肺有实热,可泄大肠,使热从大肠下泻;大肠气闭,亦可宣通肺气以通大肠。 5.肾与膀腕相表里:肾主水液,膀肮主排泄尿液。但尿液的排出则有赖于肾阳。如肾阳虚,气化失常,可导致膀肮虚寒而失约,就会出现小便淋漓不禁或遗尿等症。 6.心包与三焦相表里:心包是心的外围组织,三焦是脏腑的外围组织,其经脉互相联络而相表里。临床上热性病湿热合邪,稽留三焦阶段,表示病邪仍在气分,如果向里传变,内陷心包,出现神志昏迷等就是邪热转入营分丁。 脏腑相表里的理论,在针刺治疗上也具有实践意义:例如手太阴肺经的哮喘病,常配用手阳明经的合谷穴,足阳明胃经的胃皖南,常配用足太阴脾经的阴陵泉久等进行治疗,都收到满意的效果。这些都是根据脏腑表里经气相通的理论来运用的。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

干细胞研究进展汇编

分子免疫学课程论文

干细胞研究进展 张现宁 (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泰安 270000) 摘要: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各种组织器官的最初来源。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干细胞工程已经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及医药学中的多个领域。目前研究的干细胞种类众多,本文综述了干细胞的来源、基础生物学特征和应用,以及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干细胞来源生物学特征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 前言:干细胞如同植物细胞或组织经组织培养后再生新植株一样,能够分化形成一个新的动物生命体。这打破了科学界对细胞的命运在胚胎期就已经确定并不可逆转的认识,为动物组织器官的再生提供了可能性,也为器官移植提供了新的来源,并且对攻克人类重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老年性疾病等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离和体外培养各种来源的干细胞技术不断成熟,干细胞生物学研究激起了生命科学界强烈反响,世界各国都专门设立专项用于干细胞的研究,有关干细胞的理论也不断被完善。 1 干细胞基础 1.1 干细胞的来源与发展 干细胞(stem cell ,SC)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能产生表现型和基因型与自己完全相同的干细胞。干细胞这个词最初是在19世纪的生物学文献中出现,1896年,E.B.Wilson在论述细胞生物学文献中第一次应用干细胞一词,专门用以描述存在于寄生虫,如蠕虫、线虫、蛔虫等生殖系的祖细胞。1983年,Sulston在文献中记录,从对线虫细胞系研究中,表明生殖系祖细胞的早期细胞分裂物仍保持有关亲代分裂球特性,并证明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这种观点与目前所认识的干细胞特性较接近。1967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多纳尔·托马斯发表论文称,如果将正常人的骨髓移植到病人体内,可以治疗造血功能障碍,从而开始干细胞应用于血液系统临床疾病治疗。1998年11月,美国科学家Thomason在“科学”杂志上报道,他们成功地在体外培养和扩增了人体胚胎干细胞。由于胚胎干细胞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分化成各种组织,所以,可能被用来取代病人体内坏损的组织细胞,达到治病的目的,从而带动了世界范围内干细胞研究的热潮。一年后的1999年3月,美国科学家Goodell发现小鼠肌肉组织干细胞可以横向分化成血细胞。这一发现立即被世界各国科学家证实,并且发现,人成体干细胞同样具有横向分化功能[1]。自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干细胞研究,其研究种类众多,发展迅速,理论和技术被不断完善。1999年,《Science》将干细胞研究评为21世纪最重要的10项研究领域之首,2007年三位科学家因在胚胎干细胞与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2012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和英国科学家约翰·咯噔因在在体细胞重编为干细胞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在未来中干细胞依旧是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终将为人类重大疾病的根治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1.2 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1.2.1 干细胞的生化和形态特性:各种干细胞在形态上有一些共性,细胞较小,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质比较大。细胞核染色质分布较弥散,核仁较明显。细胞质内除含有游离核糖体外,其它细胞器均少且小。不同种类的干细胞生化特征有所差异,但都具有比较高的端粒酶活性,这与其增殖能力密切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