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美国战略潜艇导航技术发展综述

21世纪美国战略潜艇导航技术发展综述
21世纪美国战略潜艇导航技术发展综述

21世纪美国战略潜艇导航技术发展综述

收稿日期:2002-01-14

熊正南 蔡开仕 武凤德 高宏伟

(第七○七研究所 天津 300131)

摘 要: 本文叙述了美国战略潜艇导航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惯性技术、重力技术、无线电技术、声呐技术等,重点叙述了光学陀螺和重力导航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

关键词: 舰船惯性导航 重力导航 无线电导航 声呐导航

Survey of the T echnologic Development for American Strategic

Submarine N avigation in 21Century

X iong Zhengnan Cai K aishi Wu Fengde G ao H ong wei (T ianji Navigation Instrument Research Institute ,T ianjin ,300131)

Abstract : The development trends for American strategic submarine navigation in 21century are dis 2cussed ,including inertial technology ,gravity technology ,radio navigation technology ,and s onar technology ,with the em phases on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fiber optic gyro technology and gravity navigation technology.

K ey w ords : ship ’s inertial navigation ,gravity navigation ,radio navigation ,s onar navigation

1 舰船导航发展的历史回顾

回顾舰船导航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舰船导航是适应舰船作战系统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而发展的。1.1 适应军事需求而发展

以惯性导航为例,几十年来,舰船惯性技术是在不断满足潜基导弹的射程和命中精度的要求及核潜艇的隐蔽性要求而不断发展的。

由于核潜艇具有灵活性、隐蔽性,是发射弹道导弹的活动基地,所以美国于1954年就开始实施了北极星核潜艇的研制计划。舰船惯性导航系统就是这个计划的直接产物。

20世纪70年代弹道导弹核潜艇携带的弹道导弹从A1型相继发展到A2、A3和C3型,其射程从1200n mile 提高到1500n mile 和2500n mile ,命中精度相应地从3km 、2km 、800m 到450m 。MK 2SI NS 也与之相应地从MK 2MOD0型发展到MK 2MOD3、MK 2MOD4和MK 2MOD6型,其定位精度从1.6n mile/30h 提高到0.7n mile/30h 。

80年代,美国建造了三叉戟核潜艇,携带C4型和D5型弹道导弹,射程分别为4000n mile 和6500n mile 。MK 2SI NS 也相应地发展到MK 2MOD7型,并采用静电陀螺监控器来改善其精度。

90年代为了配合D5型弹道导弹,采用了静电陀螺仪导航仪,同时还组合了重力仪技术。1.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舰船惯性技术不仅是适应军事需求而发展,而且是随着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惯性技术涉及许

第24卷 第3期2002年6月 舰 船 科 学 技 术SHIP SCIE NCE AND TECH NO LOGY

V ol.24 N o.3

Jun.2002

多科技领域,没有牛顿力学、舒勒原理、付科原理、自动控制和计算机技术,便没有惯性导航的出现;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便没有惯性技术的发展过程。例如,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三浮陀螺仪、静电陀螺仪、环形激光陀螺仪、光纤陀螺仪等各种新型陀螺仪也不可能得到发展。

由于光学技术的迅速进步,出现了光学陀螺仪的快速发展,目前,激光陀螺仪已进入广泛应用阶段,光纤陀螺仪技术也已走向成熟,不同精度的陀螺仪已开始得到应用。

随着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数字显示等技术的发展,已出现了集导航、控制、指挥、通讯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趋向。

纵观舰船导航技术的发展过程,它正是适应海军武器装备要求而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自动控制、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及现代工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组合导航,70年代初出现了综合舰桥系统,80年代出现了组合导航控制系统,90年代出现了导航、控制、监视、通讯一体化系统,导航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由此可以看出,导航已经从单纯提供导航数据向导航、制导和控制等多功能的方向发展,集成化、自动化是各种导航技术发展的结果,也将是21世纪导航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从总的发展趋势看可以概括为:

(1)区域冲突多极化;军队综合现代化;武器信息制导化。(2)系统组合智能化;电子信息数字化;价格便宜小型化。(3)操作可靠傻瓜化;测试手段现代化;维修维护模块化。

2 21世纪海军武器系统发展的特点

2.1 武器制导化

21世纪武器发展的方向是制导化。美国的新型攻击型核潜艇NSS N 将具有发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双重能力。LH D -1、LPD -17两舾登陆攻击舰将用垂直发射架发射“海斯拉姆”(SE A S LAM )导弹,DDG 51“阿利?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将具有“威胁者”弹道导弹防御(T BMD )能力,DD21对陆攻击驱逐舰、SC21多用途舰将携带“海麻雀”导弹、弹道防御导弹,C VN77(C VNX )航母将载有多种战斗机,战术导弹和远程巡航导弹可在24小时内连续200次出击。制导武器将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武器。2.2 综合化、信息化

将来作战系统将是武器系统、传感器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有机结合的高度信息化、综合化的系统,武器将由C 4I (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情报)系统或C 4ISR (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WICS (全球信息控制系统)、导航作战系统进行指挥和控制。2.3 网络中心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美国提出了网络中心战(netw ork centric warfare )的作战新概念。网络中心战是相对于传统“平台中心战”的一次重大变革。“平台”是一个借用语,指装载武器、探测器及其它电子设备的军舰、飞机、坦克等。所谓平台中心战是指各平台依靠自身的探测器和武器进行作战,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非常有限。而网络中心战利用计算机网络对部队实施统一指挥作战,其核心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把地理上分散的部队、各种探测器和武器系统联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实时掌握战场态势、缩短决策时间、提高指挥速度和协同作战能力,以便对敌方实施快速、精确、连续打击。为了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各个平台必须精确知道自己的位置,从而对导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4 导航自主化、无源化

目前,美国大多数舰船导航系统都依靠G PS 来控制长期误差。但这种方法的成功导致了敌对方研制G PS 干扰和诱骗设备。因此,美国对将来的舰船导航的要求是:战略核潜艇(SS BN )必须能长时间在大海中保持高精度导航,不露出水面;攻击型核潜艇(SS N )必须能够在近海隐蔽作战而不影响安全性和降低精度;水面舰船必须能够在不用G PS 的情况下,对武器系统进行精确的初始化和部署。

高精度和长时间水下隐蔽航行是对战略潜艇导航系统的独特的要求。现在由水面舰船、陆地车辆、飞机和空间运载体完成的大多数战术任务都可以利用几乎连续得到的G PS 信号,而战略潜艇则不行,它需要隐蔽运

?13?第3期 熊正南等: 21世纪美国战略潜艇导航技术发展综述

行,尽量减少使用无线电或卫星导航这种普通常用的方法。宽广无垠的大海,也不可能使用领航的方法。因

此,潜艇导航系统必须是一种功能齐备、复杂而自动化程度极高的自主式和其它导航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即以惯性导航为主,多种导航系统参与的组合导航系统。导航系统的自主性、无源性将是战略潜艇导航发展的主要目标。

表1 战略潜艇导航要求的发展趋势

要求2000年

2010年

有效性—

—精度——可用性——可靠性↑↑可维性↑↑支撑能力↑↑易损性——耐久性——隐蔽性—↑安全性↑↑操作性↑↑↑成本

↓↓↓

注:↑:增加,—:无变化,↓:减少,

↑↑:极大增加,↓↓:极大减少。3 战略潜艇导航发展的总趋势

战略潜艇导航将按表1要求发展:

4 惯性导航技术

惯性导航系统是导航系统的核心。它在三叉戟系统中具有三大关键作用:保证核潜艇在水下安全航行;向火控子系统提供潜艇的运动参数,初始化导弹的位置、速度和姿态;使导弹的子系统正确竖立和对准。因此,人们常把核动力、导弹和惯性导航称为战略武器的三大关键技术。4.1 目前水平4.1.1 陀螺漂移及系统定位精度

美国第一艘核潜艇用的MK 1SI NS 在1959年穿越北极航行

96h ,航程约1830n mile ,采用天文装置定位误差为10n mile ,其间潜航58h ,航行1100n mile ,MK 1系统指示4.5n mile 的纬度误差。1960年“乔治?华盛顿”号核潜艇携带北极星A1导弹,用MK 2MOD0SI NS 的定位精度为1.6n mile/h ,陀螺为G 7A ,其漂移为0.001°/h 。1962年又对陀螺进行了重新设计,采用了铍材,在整个浮子重量不变的情况下,使角

动量增大1.7倍,从而大大提高了陀螺的精度,该陀螺型号为G 7B 。此后采用了系统误差补偿技术。据报道,水平陀螺监控可使陀螺的精度提高2/3,卡尔曼滤波可提高系统精度1/3。外刊在论及“海神”导弹时提到对陀螺的要求超过了当时的陀螺设计能力,因而,从大量生产出的陀螺中进行筛选,好的用于“海神”SI NS ,即MK 2MOD6SI NS 。同时提到陀螺的精度改善到0.0005°/h ,并称用这种精度的陀螺,系统精度可在2~3d 内保持在0.2km 以内。因此,可以认为液浮陀螺的精度达0.0005°/h ,系统定位精度为0.2km/2~3d 。静电陀螺一般漂移

率为0.0001°/h ,相应的系统定位精度为0.2km/14d 。4.1.2 首向精度

SI NS 的精度对导弹命中精度的影响除位置外,还有首向精度。导航位置精度与命中精度的关系为1:1。而首向精度对导弹的命中精度的关系为正切关系。目前关于SI NS 的首向精度还没有确切的数据。但据报道称,1976年AN/WS N -2平台罗经的最大首向误差为3角分,SI NS 的首向精度至少要高一个数量级。另外报道,由于采用了陀螺监控,使首向误差减少到1/3。据称,目前使用星体跟踪器时,系统首向精度在10角秒以内,这是因为它采用了星光制导对首向进行修正的结果。

从上述分析可看出,液浮陀螺SI NS 的首向精度在0.3角分以内,静电陀螺监控器的首向精度在10角秒以内。

4.1.3 水平精度

据报道SI NS 的水平精度可达4~6角秒。由于三叉戟Ⅰ和Ⅱ导弹都采用了星光制导技术,水平精度决定着导弹的方位精度,为此,SI NS 还专门增加了重力梯度仪。

此外,可靠性、重调周期也都是SI NS 的重要指标。见表2。4.2 惯性技术的发展趋势4.2.1 液浮陀螺导航系统(SI NS )从1960年第一艘北极星潜艇服役以来,弹道导弹核潜艇携带的弹道导弹从A1型相继发展到A2、A3和C3型,其射程从1200n mile 提高到1500n mile 和2500n mile ,命中精度相应地从3km 、2km 、800m 到450m 。MK 2

?23?舰 船 科 学 技 术 第24卷

SI NS 也与之相应地从MK 2MOD0型发展到MK 2MOD3、MK 2MOD4和MK 2MOD6型,其定位精度从1.6n mile/30h 提高到0.7n mile/30h 。为了改善精度,1965年采用了陀螺监控器,80年代随着三叉戟2导弹的部署,被静

电陀螺导航仪取代。

表2 SI NS 的水平

陀螺

系统

类型

型号

年代

精度

型号

定位精度

可靠性(小时)重调周期(天)成本(万美元)

液浮G 2K 2B

G 7A G 7B

1958

1960196819790.01°/h 0.001°/h 0.0005°/h

MK 1MK 2 M OD0MK 2 M OD6MK 2 M OD7

3nm/24h

1.6nm/30h 0.4nm/10h 比M OD6提高1/3

25002~3

67086150静电

G 11A

19791990

0.0001°/h 0.0001°/h 0.0001°/h ESG M

ESG M ESG N

比M OD6高

1~2个数量级

400040001414100410~500600

激光199019931996

0.001°/h

o.46nm/24h

500060008000

2

178

光纤

 

1995

0.0002°/h

4.2.2 静电陀螺导航仪(ESG N )

静电陀螺监控器(ESG M )于1974年开始作为SI NS 的监控器部署在三叉戟1潜艇上。80年代静电陀螺导航仪(ESG N )正式部署在三叉戟2潜艇后,一直是战略导航系统的基石。自1990年ESG N 完全取代了SI NS 。目

前,它仍可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导航,可满足目前所有的任务要求。

ESG N 的核心是静电陀螺(ESG )和电磁加速度计(E MA )。静电陀螺非常稳定可靠,它是在60年代研制出来的,70年代中期建立了一条生产线。

但是,ESG N 的支持费用越来越高,产生了能否负担得起的问题。静电陀螺是导航系统中最关键、费用最高的元件,它需要广泛的支持。ESG N 的越来越高的费用加上弹道导弹核潜艇服役寿命的延长,促进了对其替代技术的研究。4.2.3 环形激光陀螺导航仪(R LG N )

环形激光陀螺导航技术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应用,包括攻击型核潜艇,但还没有作为战略潜艇的候选者。如表3所示,环形激光陀螺技术已经成熟,但要用在战略潜艇上仍需要改进性能。由于光纤陀螺(FOG )在精度和尺寸上具有更大的潜力,所以减少了对环形激光陀螺在战略潜艇导航中的应用的兴趣。4.2.4 光纤陀螺导航仪(FOG N )波音公司、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应用研究实验室和海军研究实验室正在合作研制能够替代静电陀螺导航仪(ESG N )的光纤陀螺导航仪。目前,正在集中研制光纤陀螺,要求它在形状、配合和功能能够替换现行静电陀螺导航仪系统中的静电陀螺。光纤陀螺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在工业界为大批量低精度应用的光纤陀螺技术发展投资而促进的。

光纤陀螺导航仪最难的任务是要达到现行静电陀螺导航仪的精度。其收效将是降低成本,减少一直对单一陀螺技术源依赖的风险。光纤陀螺的成本将是静电陀螺的十分之一,高精度光纤陀螺的初始成本不超过静

电陀螺维修的费用(25000~50000£)。而且,光纤陀螺为固态设计,具有可靠性高(MT BF 超过300000h )、耐冲

击性强和可操作性好(即快速启动)等优点。

目前,美国海军正在全面开展光纤陀螺系统的研究工作。(1)光纤陀螺平台罗经

美国海军从80年代后期开始探索研究将光纤陀螺用于舰船导航。海军指挥、控制和海洋检测中心(NC 2C OSC )提出了为舰载平台罗经研制IFOG 的计划。它是海军科学研究局(ONR )制定的导航系统技术计划的子

?33?第3期 熊正南等: 21世纪美国战略潜艇导航技术发展综述

任务,由海军舰船局和海上系统指挥部资助。1990年和1993年对几个公司的第一代IFOG 设计进行了室内鉴

定,选定由利顿公司为美国海军研制光纤陀螺平台罗经。1995年验证了潜艇平台罗经级IFOG 的可行性。

利顿公司具体研制计划分两步,第一步是搞出符合要求的光纤陀螺仪,第二步研制出平台罗经,以代替AN/WS N -2和2A 等平台罗经。目前光纤陀螺仪已经进行了两代的研制工作。第二代陀螺主要改进措施包括采用先进的线圈缠绕技术,将热效应减至最小;采用集成光学降低了光损耗和成本;采用尾光纤拼接技术,优化了光路。陀螺仪包括电子插件的MT BF 超过150000h ,随机游走达到0.0003°/h 。不用旋转平均技术,就可满足平台罗经系统的要求。

(2)光纤陀螺导航系统目前,波音公司、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应用研究实验室在海军研究局和海军战略系统计划局的支持下正在合作进行一项光纤陀螺导航系统研究计划。该计划第一步是研究出能满足弹道导弹核潜艇导航要求的光纤陀螺仪,第二步研制出光纤陀螺导航仪。

①选择高精度光纤陀螺仪

由于波音公司没有合适的光纤陀螺仪,只好提出要求其它公司提供陀螺仪。波音公司要求光纤陀螺在性能上满足战略武器系统的要求,在尺寸上直径不超过3in ,厚度不超过1in 。1995年,联信公司和霍尼韦尔公司将陀螺原理样机交付给波音公司进行鉴定。

两家公司的陀螺光纤线圈约6in ,大部分电子线路单独装在一个箱中。在波音公司试验配置中,电子线路箱、光敏感器组件及电源都装在C ONTRAVES 824型单轴速率转台上。光敏感器组件固定在温控支架上,光敏感器组件输入轴可在垂直(即平行于转台轴)或水平情况下进行测试。光敏感器采用镍铁高导磁合金外壳,因而提供了磁屏蔽,避免了周围气流的影响。在模拟静电陀螺壳体旋转的方式下,进行了测试。证明两家公司的陀螺用于潜艇导航都有潜力。但最后选择了霍尼韦尔公司,并提出了改进要求。

②实施潜艇IFOG 技术计划

1996年开始了一项为期三年的潜艇IFOG 技术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如下:1996年

?明确规定2个高级研制模型(ADM )阶段的要求,制定规范;?评定IFOG ADM1陀螺设计方案,签定研制合同。1997年

?卖方对IFOG ADM1陀螺测试,硬件交付;

?IFOG ADM1陀螺在应用研究实验室(AR L )和波音公司进行试验;?IFOG ADM1陀螺在试验结果基础上,选择ADM2陀螺研制方案;表3 惯性仪表发展趋势仪表类型发展趋势

静电陀螺(ESG )

?技术已经成熟,目前用在ESG N 中

?最精确、最稳定,满足战略任务的要求?存在着能否维持下去的问题

环形激光陀螺(R LG )

?成熟技术?精度还不能满足战略任务的要求?光学镜的老化会降低精度?FOG 的高精度潜力降低了R LG 的吸引力?不再积极追求。

光纤陀螺(FOG )

?接近成熟的技术?需要提高精度,以满足战略任务的要求?有极大的希望,但须进一步改进?正在积极追求。

电磁加速度计(E M A )

?技术已经成熟,目前用在ESG N 中?不存在大的精度、可靠性或维持下去的问题

?IFOG ADM2陀螺进行设计和研制,卖方试验,交付。1998年

?AR L 和波音公司对IFOG ADM1和IFOG ADM2陀螺进行试验,包括在AR L 对整个陀螺特征试验;

?针对要求,评定IFOG ADM2陀螺的性能;

?敏感器和系统研制技术向战略武器计划过度。

惯性仪表的发展趋势见表3。战略潜艇系统级I NS 技术的发展趋势为:ESG N 、R LG N 、FOG N 。

?43?舰 船 科 学 技 术 第24卷

表4 无线电导航技术发展趋势类型发展趋势

远程区域导航(LORAN-C)?用于早期的舰载弹道导弹(F BM)?美国在2000年终止LONAN-C

子午仪?1962年研制,是70-80年代主要的导航定位坐标源?1996年停用

G PS ?代替了子午仪;从1987年开始用于三叉戟潜艇?技术成熟,提高了精度和可利用性

5 辅助导航技术

5.1 无线电导航

表4示出了修正战略潜艇

导航系统I NS误差用的无线电

导航设备发展趋势。

5.2 重力辅助技术

应该说现在许多非战略动

基座用的重力敏感器都要归功于舰载弹道导弹(FM B)计划。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有一系列发明将重力敏感器引入进战略潜艇导航系统中。1982年,精确的重力仪和重力梯度仪在试验船上进行了试验,后来装在三叉戟潜艇上。

重力技术在战略潜艇任务中主要用途包括:

?实时估算垂线偏差,用以减少I NS的舒勒误差;

?实时估算重力异常,用以初始化导弹制导系统;

?用重力仪和/或重力剃度仪,通过与重力图匹配提供位置坐标;

?作为海洋测探计划的一部分,由水面舰船制作垂线偏差和重力异常图。

重力技术的其它非战略方面的重要应用包括地形估算和避碰,自然资源探测,隧道和空洞探测,非侵入式武器控制鉴定和重力影象。

随着重力技术的发展,开发了几种重力技术应用:

?在80年代初研制重力敏感器系统(G SS)。如前所述,G SS是一种包括重力仪和重力梯度仪的当地水平稳定平台,用于实时估计垂线偏差,以补偿I NS的误差。

?90年代初开发了无源重力导航。所谓无源导航,就是不使用外部坐标从一个港口到另一个港口的导航(也即无限长的续航力)。重力辅助惯性导航系统(G AI NS)原理依赖于G SS、ESG N、重力图和深度探测仪,以无源方式实现减少和限定惯性误差。

表5 重力系统和辅助技术

类型发展趋势

实时VD(垂线偏差)估计?G SS,G AI NS,TPN ?包括G S M

重力梯度仪重力图匹配?包括G SS上的BE LL11型重力梯度仪?将来技术包括带有GGI的G S M

重力仪重力图匹配?现行技术包括G SS上的BG M-3?新技术包括E M A三元组无源导航?未来的技术包括带VBA的G S M

BE LL重力仪(BG M系列)?现行G SS和海洋测探计划用的动基重力仪?精度极高

振梁式加速度计(VBA)?其难题是研制一种达到要求的精度的低成本VBA重力仪

?基尔福特公司在ONR/NR L合同下研制的样机已经经过设计、制造和实验室试验(还没有进行海上试验)

?目标是作为重力敏感器模块(G S M)重力敏感器

电磁加速度计(E M A)作为重力仪?1995年7月用作重力异常图形匹配的重力仪进行了海上试验?最近将来没有计划改进,但希望在软件校准方面进行改进

BE LL11型重力梯度仪?1983年成功地在海上进行了演示

?成本太高,但在其它应用方面确有极大的好处(即隐蔽性地形估计)

?技术已经成熟,目前正在进行经济化和减小尺寸方面的努力

?

5

3

?

第3期 熊正南等: 21世纪美国战略潜艇导航技术发展综述

?几年以前出现了一种比较经济的无源导航,它是一种以ESG N 为基础的系统全软件改进。这种设计中

没有专用的重力仪表。它的基本依据是由E MA 三元组测出的垂直加速度分量可用做重力仪的测量值,其精度足可以用来进行重力图匹配。而且,由海洋测绘测出的重力异常图具有足够的精度可用来进行重力图匹配。

?目前还进行着几种重力辅助导航的研究,将来会得到应用。但是,它们多数不是战略用的,例如用重力梯度仪进行的地形估计对攻击型潜艇非常有用,而对战略潜艇就没有什么用途。这种研究中的一个例子是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 )公司研制的重力敏感模块(G S M ),它可看作是更经济的G SS 。G S M 的关键部分是一个低成本的GGI 和一个作为重力仪的振梁加速度计(VBA ),可与ESG N 也可与R LG N 一起工作。然而,随着重力技术应用的发展,战略潜艇海军可能会用这种重力技术,以便获得改进的无源导航或在海洋测探计划中没有画出重力图的区域作战时使用。

战略潜艇导航用的重力系统和辅助技术的发展趋势如表5所示。5.3 声呐辅助技术

与露出水面获取G PS 定位点一样,用有源声呐发射也会牺牲隐蔽性。但是利用声呐的回波,可得到非常重要的导航信息。80年代初在战略潜艇上部署了导航声呐系统(NSS ),现在导航声呐系统仍用于深海地形匹配和相关速度定位。表6示出了声呐技术目前和将来十年内在战略潜艇导航中的应用。

表6 声呐辅助技术的发展趋势

类型

发展趋势

深海地图匹配(声呐)

?到已有画好地图的特殊区域的方法已经成熟,但重复到这些区域会增加致命性?趋势1:广大海洋的深海测探(BOB )会减少到特殊海区的依赖性?趋势2:采用隐蔽声呐技术

相关速度(声呐)

?技术已经成熟,但在海底型、船速、船运动等方面还有限制

?趋势1:通过改进声呐阵和水听器的设计、波束成形和处理技术可解决上述问题?趋势2:采用隐蔽声呐技术

6 新一代组合系统

美国已经研究出新一代潜艇导航系统,它采用模块式结构,包括惯性导航仪模块、重力敏感器模块、精密导

航仪模块、地形测量模块等。其配置如下:

导航数据

地形显示

重力数据

惯性数据惯性修正

惯性修正惯性数据地形测量模块精密导航仪模块

惯性导航仪模块

重力传感器模块惯性导航仪向其它模块及艇上其它子系统提供

数据。电磁计程仪数据用于阻尼惯性平台水平回路。

重力敏感器和惯性导航仪一起可实现无源导航的能力。重力敏感器通过重力测量和以数字形式存储的重力分布图比较,可以计算出惯性导航仪的误差,连续地对惯性平台进行重调。

重力敏感系统(G SS )最初是为了补偿垂线偏差用的,最近成功地用于无源导航和地形测量中。重力敏

感系统包括重力梯度仪和重力仪。重力仪测量重力异常或重力矢量的幅度相对标准地球模型的偏差。重力梯度仪测量重力梯度即重力在三维上的变化率。

将重力仪测到的重力异常与包含给定位置的真实异常值重力异常图进行比较可实现无源导航。测得的重力异常与显示的导航仪位置的重力异常之差即为导航仪的误差。将这些误差进行滤波对导航仪进行连续的重调,可有效地防止惯性误差的积累。重力梯度仪可用来增强无源导航的能力,可提供垂线偏差和垂直哥氏值。将这两个值进行适当处理,可用于修正高频(舒勒)速度误差和低频地球回路误差。由于重力梯度仪可准确地测

?63?舰 船 科 学 技 术 第24卷

量局部质量异常,所以它还具有测量地形的能力。因为当地质量异常直接与地形或附近物体有关。将这些信号进行适当处理,可产生当地地形的实时的三维显示。无源重力导航具有精度高、不受时间限制、无需伸出水面、无辐射,可最终实现潜艇的隐蔽性。

地形测量模块是一种海底地形跟踪导航系统。它基于利用声学高度计计算出相对某基准海底深度的变化的一种图形跟踪导航原理。地形测量模块与重力敏感模块一起,可以实时地测量和显示潜艇周围的三维地形。这种方法完全是无源的,无外部辐射。

精密导航仪模块是基于多普勒原理的导航系统。它与惯性导航仪相结合,可提供极其精确的导航数据。它采用先进的数据融合技术,将多普勒速度计程仪的地速数据与惯性数据融合,从而提供精确的定位数据。该方法还有绘图功能,可满足水雷战及水下隐蔽地形测绘的需要。

模块化配置的优点是可根据不同的任务和潜艇的类型,方便地进行增删。这种灵活性可降低成本、方便升级和维修。

7 结 语

精度、可用性和隐蔽性是对潜艇导航的最苛刻的要求。下一代导航系统将通过惯性、重力、声呐、图形匹配和计算机等技术的组合来满足上述要求。

战略潜艇导航系统在新的一世纪将有崭新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Survey of existing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for strategic submarine navigation.

2 Submarine navigation Navigation Journal of the Institute of Navigation V ol.25N o.1S pring 1978.

3 The ev olution of the Ships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for Fleet Ballistic M issile Program Navigation Journal of the Institute of Navigation V ol.25

N o.3Fall 1978.

4 Inertial navigation technology from 1970-1995Navigation Journal of the Institute of Navigation V ol.42N o.1S pring 1995.5 G ravity navigation IEEE P osition ,location and Navigation Sym posium 1978.

6 G ravity gradiometry :s omething new in inertial navigation Astronautics and aeronautics Mat 1978.7 Passive gravity gradiometer navigation system IEEE P osition ,location and navigation Sym posium 1990.8 G ravity aided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Proceedings of 47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stitute of Navigation 1991.9 Advanced submarine navigation system Sea T echnology V ol.37N o.11N ovember 1996.

10 Fiber optic gyro technology for Navy submarine applications Proceedings of 53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stitute of navigation 1997.

作者简介: 熊正南,男,1941年4月生。196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七○七所副所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贴,主管军品、科研。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船舶总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各一项,部级三等及七院一等奖多项,发表论文十余篇;蔡开仕,研究员;武凤德,译审;高宏伟,高级工程师。

?73?第3期 熊正南等: 21世纪美国战略潜艇导航技术发展综述

医院发展重在实施人才战略

医院发展重在实施人才 战略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医院发展重在实施人才战略 “人才是第一资源”,医院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一批德才兼备的技术精英,谁就站在了该领域的前沿,谁就有发展后劲,谁就会拥有明天。技术创新、技术储备,有了人才这个第一原动力,缺乏市场可以开拓市场,没有财富能够创造财富;医院更是如此。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优秀人才是通过竞争,优胜劣汰脱颖而出的。使用人才的基本原则,既注重才,更注重德。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需注重人才资源与其他资源的最佳结合,包括硬件环境、软件条件、人员组合和激励机制等,促使人才在实现医院整体利益目标中体现个人价值贡献度。在育才、识才、用才上全方位开发人才资源。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善于开发人才资源的领导者应当以求贤若渴、唯才是举的态度去育才、识才、用才,才能使人才如鱼得水,尽其所能。增强医院综合实力,才能保障医院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医院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人才对任何单位来说都是不容易忽视的宝贵财富,有了人才这个第一原动力,缺乏市场可以开拓市场,没有财富能够创造财富;倘若流失掉人才,无疑如同釜底抽薪,必将落伍于时代发展而走向衰败。谁拥有一批德才兼备的技术精英,谁就站在了该领域的前沿,谁就有发展后劲,谁就会拥有明天。技术创新、技术储备、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相关的人才,人才是加快和确保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1 实施人才强院战略的具体做法 政策导向,创造良好的氛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依靠自身更新血液,壮大人才力量是最基本可靠的发展路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这是医院长期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制订了科研激励政策,为人才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1)医院设立院长奖励基金,包括发表论文(按不同的杂志级别给予不同奖励),专升本。对科研申报到上级基金的,我院给予1∶1配套奖励及论著等不同项目的经费奖励。(2)择优聘用。优秀人才是通过竞争、优胜劣汰脱颖而出的。医院多年来实行技术岗位评聘分离制度,人才选拔培养遵循的是公开、平等、竞争原则,变相马为赛马,充暗箱为阳光,不搞一评定终身,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激励人才成长的竞争机制,创造条件让每一个人能有自身才能的施展空间,让有潜力的人脱颖而出,最大限度地调动培育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医院有一支充满活力的人才后备队伍。通过公平、公正的平等竞争,使能者上、庸者下。(3)使用人才的基本原则。既注重才,更注重德。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事竞其功。择优录取的原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 2 识才用才,加强人才使用管理,做好六个结合 识才是用才的前提,发现人才的真实价值才能量才而用。任何一个优秀人才都会选择以事业成就来体现自我价值,会以责任感和工作实绩证明自己的能力;考察人才要用全面的、辩证的、历史的观点综合分析,识其所长方可用其所能。用才应以德才兼备为基准,做到择优选用、用长容短、适时任用。让人尽其才、尽其用,需注重人才资源与其他资源的最佳结合,包括硬件环境、软件条件、人员组合和激励机制等,促使人才在实现医院整体利益目标中体现个人价值贡献度。

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在沈阳市发生防治情况综述 一、美国白蛾分布情况 美国白蛾原产于北美,主要分布于美国和加拿大的南部,生态分布范围在北纬19 o—55 o 之间。1922年在加拿大首次发现,美国发生40个州,墨西哥发生一个州。到1958年已传入的国家有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前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奥地利、乌克兰、俄罗斯、波兰、法国、日本,韩国,1961年传入朝鲜。 辽宁省是我国美国白蛾的原发区,1979年该虫首次在丹东地区发现,之后传入山东、陕西、河北、上海、天津,目前北京市也发现了美国白蛾。在辽宁省,继丹东发生后到2006年,全省仅朝阳和阜新尚未发生。沈阳市市区、四县、四个郊区都已发生或曾经发生过美国白蛾危害。 二、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美国白蛾又叫秋幕毛虫,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总科(Noctuoidea)、灯蛾科(Arctiidae)、白蛾属(Hyphantria),拉丁学名:Hyphantria cunea (Drury). 形态特征:成虫:雄虫翅展23~35mm,雌虫翅展33~45mm。头密被白色长毛。翅的底色为白色,布满鳞片。翅斑变化有明显的季节型,春季羽化的雄成虫前翅多布浓密成排的暗黑色斑,而夏季羽化的雄成虫前翅则多无斑或有较少暗色斑。幼虫:老熟幼虫头黑色有光泽,傍额缝和冠缝色淡而明显,后唇基白色。头宽

约为2.5mm,体长30mm。身体为长圆筒状,体色为黄绿色至灰黑色,背部有1条灰黑色或深褐色的宽纵带,带上着生黑色毛瘤;体侧淡黄色,着生橘黄色毛瘤。 生物学特征:在沈阳市每年发生2代,以幼虫危害树叶为主。第1代幼虫发生在6月上旬至8月上旬;第2代幼虫发生于8月上旬至11月初。9月上旬开始化蛹并以蛹越冬。成虫飞翔力不强,有一定的趋光性。幼虫有较强的耐饥力, 5~7龄幼虫可耐饥9~15天,这一特性有利于幼虫随着运输工具而远距离传播。1-3龄幼虫群居结网,3龄后分散取食,此时白蛾食量大增危害严重。 三、美国白蛾在沈阳市的危害性 美国白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1994年美国白蛾首先传入我市铁西区某工厂,此后逐渐遍及我市城区、郊区、新民、辽中,到1998年发生范围已编及全市80余个乡镇、415个村总面积2万余亩。美国白蛾以危害阔叶树为主,特别喜食行道树及林地边缘的阔叶树。喜食的树种有:糖槭、核桃楸、桑树、杨树、柳树、臭椿、果树、农作物、蔬菜及野生植物等,在我市危害近100种植物。美国白蛾的繁殖力惊人,每头成虫平均产卵700粒,孵化率在95%,造此推算每对白蛾第二代幼虫就可达到24万之众。所以,如不加强防治使其泛滥成灾,可以横扫大部分绿色植物,严重影响了我市农林业生产、对外贸易甚至影响到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 四、防治的策略和方法

惯性导航系统发展综述报告

惯性导航系统发展综述报告 学号:姓名: 摘要:本文介绍了惯性导航系统的主要组成、基本原理、分类以及优缺点。列举了惯性导航系统在当前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惯性导航系统、陀螺仪、加速度计、GPS、组合导航 一.引言 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报道称,美军正在研制新型导航定位设备,以替代现在广泛使用的GPS卫星定位导航系统。GPS之所以被美军诟病,主要是由于该系统过于依赖脆弱的天基卫星系统。卫星在战时极易被干扰、破坏,或受到网络攻击,自身安全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为有效解决GPS安全性问题和美军对精确定位、导航、授时服务的需求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美军开始积极寻求GPS 的替代品。据称,基于现代原子物理学最新成就的微型惯性导航技术是未来代替GPS的一个重要的技术解决方案。 惯性导航系统是人类最早研发明的导航系统之一。早在1942年德国在V-2火箭上就率先应用了惯性导航技术。从2009年,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就深入进行新一代微型惯性导航技术的研发与测试工作。据悉,这种新一代导航系统主要通过集成在微型芯片上的三个原子陀螺仪、加速器和原子钟精确测量载体平台相对惯性空间的角速率和加速度信息,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自动计算出载体平台的瞬时速度、位置信息并为载体提供精确的授时服务。 美军也对该系统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安德瑞·席克尔认为,就像30年前人们没有预想到GPS会发展到目前如此程度一样,在未来20年新一代微型惯性导航系统的发展程度也是无可限量的。 从此报道中可以看出研究惯性导航技术的重要作用。 二.惯性导航系统的概念 惯性导航(inertial navigation)是依据牛顿惯性原理,利用惯性元件(加速度计)来测量运载体本身的加速度,经过积分和运算得到速度和位置,从而达到

国外卫星导航应用标准综述概论

国外卫星导航应用标准综述 一、引言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深入到各国安全、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已成为现代高新技术民用的成功典范。以产业化程度最高的GPS为例,已逐步演变为一种世界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它使航空、航海、测绘、时间及机械控制等传统产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它开拓了个人移动位置服务等全新的信息服务领域。随着卫星导航应用的逐步深入及应用领域的逐渐拓展,国外发布了大量卫星导航应用标准,本文将主要针对目前检索到的国外卫星导航应用标准进行梳理和分析。 二、国际及国外卫星导航相关标准化组织 卫星导航应用范围非常广,涉及卫星导航相关的国际和国外标准化组织也非常多,它们共同研究制定各国在航空、航海等领域赖以遵循、统一通用的导航条约法规、规范等标准。与卫星导航相关的国际级标准化组织主要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此外,还有其他比较权威的区域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组织也参与制定和发布卫星导航技术标准。经过调研与分析,共整理出了24个与卫星导航相关的标准化组织,这些标准化组织并不能涵盖卫星导航应用的所有领域,但已反映了卫星导航应用主流领域的标准化组织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美国的标准化组织有8个,欧洲的标准化组织有4个,核心的标准化组织除ISO、IEC和ITU外,还有ARINC、ETSI、FAA、NMEA、RTCM 和RTCA。

三、国外卫星导航应用标准分析 通过对表1中24个组织和机构的调研,共检索到卫星导航应用相关标准191项。经过整理和分析, 表1 与卫星导航相关的国际、国外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组织(双线分割)

可将其归纳为卫星导航系统标准、卫星导航应用基础标准、电子地图标准、接收设备数据格式标准、差分技术标准、接收设备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六类。其中,卫星导航系统标准主要是各卫星导航系统的接口标准、系统性能标准;卫星导航应用基础标准主要为术语类和时空系统类标准;接收设备数据格式主要为应用领域的接收设备通用数据格式要求标准,差分技术标准为增强导航定位精度采用的差分技术和格式标准;接收设备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主要是各类接收机的标准。 1.卫星导航系统标准 1.1系统接口标准 系统接口标准主要是各卫星导航系统研制国公布的接口控制文件。目前GPS系统、GLONASS系统和Galileo系统都已经公布了各自的接口控制文件。 以GPS系统为例,自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政府提出GPS现代化计划以来,美国军方先后发布了IS-GPS-200、IS-GPS-705、IS-GPS-800和IS-GPS-870四类接口性能规范:IS-GPS-200对GPS空间段与GPS无线电频率链路1(L1)和2(L2)的用户接收机之间的接口要求进行了定义,最新版本为IS-GPS-200G; IS-GPS-705规定了GPS无线电频率链路5(L5)上全球定位系统空间段和导航用户段之间的接口要求,其最新版本为IS-GPS-705C; IS-GPS-800定义了无线电频率链路1(L1)上GPS卫星与导航接收机之间的信号传输特征。虽然广播频段L1内有多个信号,这个接口规范只定义了L1内的民用信号(L1C),其最新版本为IS-GPS-800C;

美国白蛾防治论文

效作用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生物杀虫剂Bt毒蛋白的改进措施,以达到使其缩短起效时间的目的,使其能够在应用中更有竞争力,同时印证几丁质酶对于昆虫围食膜的侵蚀作用。【方法】采用含有几丁质酶的细菌发酵产物对Bt杀虫剂在美国白蛾上的增效作用进行研究。实验中先单独检验了Bt杀虫剂在美国白蛾上的LC50以及LT50,然后通过复配,获得含有不同浓度发酵产物和Bt杀虫剂的复配剂系列,比较复配后的LC50、LT50与复配前的不同。【结论】含有几丁质酶的细菌发酵产物对于Bt的LC50的改进效果较弱,但可以较大幅度的改善Bt杀虫剂的LT50,这表明Bt杀虫剂的杀虫速度加快。 The improvement of Bt pesticide on toxicating Hlyphantria cunea by chitinase-containing bacteria fermentation product addition Abstract:[Purpose]To make Bt toxin much more competitive in pesticide selection, chitinase is introduced to act as accelerator of Bt toxin by means of degrading petritrophic membrane. [Method] Bacteria fermentation product is added into Bt pesticide. LC50 and LT50 of Hlyphantria cunea by Bt alone and mixed are separately measured and integratedly analysed. [Conclusion]LC50 improvement by fermentation product adding to Bt is not remarkable, while LT50 is obviously reduced by the addition. 关键词:几丁质酶;美国白蛾;Bt杀虫剂;增效;复配 Keyword:chitinase;Hlyphantria cunea;Bt pesticide;synergism;formulation

民航导航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民航导航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引言 导航是一种为运载体航行时提供连续、安全和可靠服务的技术。航空和航海的需求是导航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尤其是航空技术,由于飞机在空中必须保持较快的运动速度,留空时间有限,事故后果严重,对导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飞机所能容纳的载荷与体积较小,使导航设备的选择受到较大的限制。对于航空运输系统来讲,导航的基本作用就是引导飞机安全准确地沿选定路线、准时到达目的地。 自无线电导航技术的广泛应用以来,导航已从通过观测地形地物、天体的运动以及灯光电磁现象,改变为主要依赖电磁波的传播特性来实现,部分摆脱了天气、季节、能见度和环境的制约,以及精度十分低下的状况。飞机在云海茫茫的天上,能随时掌握自己的位置,大大降低了飞行安全风险。导航已成为民航完全可以依赖的技术手段,促进了世界民航事业的发展。 20年代70世纪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使导航技术呈现了新面貌。卫星导航(GPS和GLONASS)以及其增强系统和组合系统,已经能够方便、廉价地为全球任何地方、全天候提供较高精度和连续的位置、

速度、航姿和时间等导航信息,成为支持未来航空运输发展的又一股强大动力。 1民航导航技术的现状 1.1支持航路的导航技术 1.1.1惯性导航系统 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虽然陆基无线电导航逐渐成为航空的主要导航手段,但由于需要地面系统或设施的支持,无法实现自主定位和导航,限制了航空的发展。首先,军事上对导航系统提出了生存能力、抗干扰、反利用和抗欺骗的需求,具有自主导航能力的惯性导航系统(INS)于60年代在航空领域投入使用。但民用飞机采用INS 的主要原因是由于INS提供的导航信息连续性好,导航参数短期精度高,更新速率高(可达50~1000Hz)。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数字计算机的使用和宽体飞机的发展,INS也开始了大发展阶段。由于INS具有许多陆基导航系统不具备的优点,尤其是可以产生包括飞机三维位置、三维速度与航向姿态等大量有用信息,在民航中得到了应用,是民航飞机的基本导航系统。当然它自生的垂直定位功能不好误差是发散的,不能单独使用,在现代

导航系统发展趋势

船用导航产品技术发展趋势 1概述 船用导航技术很多,主要由磁导航、卫星导航、无线电导航、雷达导航、惯性导航和天体导航。我公司主要涉及磁导航和惯性导航,磁导航发展较早,主要产品为磁罗经,惯性导航产品同样有着辉煌的历史,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始惯性导航产品的企业。 磁罗经因其连续工作时间长、自主性强、可靠性强和经济性好等显著地优点,始终是为各类舰艇与传播提供航向和观测物标方位等数据所必备的导航仪器。尽管近年来陀螺罗经、GPS定位设备、船用雷达的技术与精度有了飞跃式发展,但依然不可以取代磁罗经在舰艇上的使用地位。惯性导航设备可以为载体提供航向、位置、姿态、速度等基本物理信息,是信息化装备中最核心的传感设备之一。惯性导航设备仅需要敏感地球自转而不需要借助外界任何的光、电、磁信息的机理决定了它的完全自主的特点,是复杂战场环境中保底的导航手段。惯性导航技术是最重要的军用技术之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惯性导航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一个国家的武器装备的先进性。惯性导航产业起步于军用,目前仍主要应用于军用领域。不过随着随着成本的降低和需求的增长,其范围已由原来的舰艇、飞机、航天宇航、制导武器、战车等军用或军民两用领域,扩展到大地测量、资源勘测、地球物理测量、海洋探测、铁路、隧道等民用领域,甚至在机器人、摄像机、儿童玩具中也被广泛应用。 2国外发展现状 2.1磁罗经 磁罗经是利用地磁场对磁针具有吸引力的现象而制成的一种航海指向仪器,地磁场是一种天然的矢量场,由地球自身的物理特性所产生,其方向和强度几乎不随时间、天气等的影响。因此,与其它导航方式相比,地磁导航是一种极为稳定,误差不累加(陀螺),不依赖于外界数据交互(GPS)的自主导航方式。虽然历史悠久,直到今日仍然被广泛的用于各类导航领域。并且是IMO(国际海事组织)强制装船的设备。过去,由于弱磁测量技术的限制,一直采用机械式磁罗经,与其他导航技术相比,地磁导航技术并未有真正的突破和发展。Sperry Marine 作为国外老牌导航产品厂商,生产的磁罗经目前依然在销售,其航向精度标称值优于0.5°。

中医院发展战略

中医院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战略 特色是立院之本,有特色才能生存,有优势才能发展。 一是以加强专科专病建设、优秀中医专科建设为重点,带动医院业务体系快速发展。 二是靠目标引导、制度激励等一系列配套措施,提高中医特色诊疗手段的应用,如中医治疗率、中药饮片使用率、自制药使用率等均纳入科室目标管理内容,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中医药诊疗手段的应用与发掘推广,鼓励打造中医“绿色疗法、绿色科室”。 三是坚持通过多种灵活形式,努力培养年轻毕业生热爱中医药事业;分类进行中医“三基”训练,开展中医病历书写、中医护理技术考试与竞赛等多种活动营造中医学术氛围。 四是加强特色病症管理,根据各专业特点,在所有病区开展了特色病症管理,每个病区分别选出2-3种中医疗效突出的常见病症,制订相应的特色病证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加以运用,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战略 随着医院各项工作的发展,目前已进入一个快速成长期,科技就是生产力,是医院长期的技术支撑和发展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医疗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此,医院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做好开发人才资源的整体规划,按照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行“超前”预测与规划,并配套落实好有关人才政策措施,为实现规划的目标提供切实保障。 其次把创建学习型医院活动与医院工作三结合:即学习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相结合,学习与医院工作特性相结合,学习与当前工作任务相结合。 再其次以培养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以创新为主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为重点;着重培养中医理论扎实,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临床人才,培养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知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 三、全面推进中医文化建设战略 医院文化建设是构筑可持续发展型中医院的重要战略之一。医院通过院徽、院歌、院报等方面折射出医院的经营思想、管理哲学、工作作风、审美观念和文化个性色彩。通过医院理念、医院宗旨、医院办院方针等方面培养医院班干部职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精神风貌。通过员工手册、行为规范、特定礼仪等规定了医院成员在共同的管理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 四、规模效应战略

MEMS技术发展综述

MEMS技术发展综述 施奕帆04209720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对于MEMS技术进行简要的介绍,了解其诞生与发展,所涉及的学科领域,目前的研究成果以及在生活、军事、医学等方面的应用。目前MEMS在我国的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果,在21世纪可以有更大的突破,其未来在材料、工艺、微器件、微系统方面也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MEMS、传感器、微制造技术 一、MEMS简介 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MEMS)是在微电子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研究领域,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60年代,最初贝尔实验室发现了硅和锗的压阻效应,从而导致了硅基MEMS传感器的诞生和发展。在随后的几十年里,MEMS得到了飞速发展,1987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制出转子直径为60~120/μm的硅微型静电电机;1987~1988年,一系列关于微机械和微动力学的学术会议召开,所以20世纪80年代后期微机电系统一词就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学术用语,MEMS技术的研究开发也成为一个热点,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界、产业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已

成为世界瞩目的重大科技领域之一。 二、MEMS涉及领域及作用 MEMS技术涉及电子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物理学、化学以及生物医学等学科。MEMS开辟了一个新的技术领域,它的研究不仅涉及元件和系统的设计、材料、制造、测试、控制、集成、能源以及与外界的联接等许多方面,还涉及微电子学、微机构学、微动力学、微流体学、微热力学、微摩擦学、微光学、材料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理论 三、MEMS器件的分类及功能 目前,MEMS技术几乎可以应用于所有的行业领域,而它与不同的技术结合,往往会产生一种新型的MEMS器件。根据目前的研究情况,除了进行信号处理的集成电路部件以外,MEMS内部包含的单元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微传感器: 主要包括机械类、磁学类、热学类、化学类、生物学类等。其主要功能是检测应变、加速度、速度、角速度(陀螺)、压力、流量、气体成分、湿度、pH值和离子浓度等数值,可应用于汽车、航天和石油勘探等行业。

无人机导航定位技术简介与分析

无人机导航定位技术简介与分析 无人机导航定位工作主要由组合定位定向导航系统完成,组合导航系统实时闭环输出位置和姿态信息,为飞机提供精确的方向基准和位置坐标,同时实时根据姿态信息对飞机飞行状态进行预测。组合导航系统由激光陀螺捷联惯性导航、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机、组合导航计算机、里程计、高度表和基站雷达系统等组成。结合了SAR 图像导航的定位精度、自主性和星敏感器的星光导航系统的姿态测定精度,从而保证了无人飞机的自主飞行。 无人机导航是按照要求的精度,沿着预定的航线在指定的时间内正确地引导无人机至目的地。要使无人机成功完成预定的航行任务,除了起始点和目标的位置之外,还必须知道无人机的实时位置、航行速度、航向等导航参数。目前在无人机上采用的导航技术主要包括惯性导航、卫星导航、多普勒导航、地形辅助导航以及地磁导航等。这些导航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在无人机导航中,要根据无人机担负的不同任务来选择合适的导航定位技术至关重要。 一、单一导航技术 1 惯性导航 惯性导航是以牛顿力学定律为基础,依靠安装在载体(飞机、舰船、火箭等)内部的加速度计测量载体在三个轴向运动加速度,经积分运算得出载体的瞬时速度和位置,以及测量载体姿态的一种导航方式。惯性导航系统通常由惯性测量装置、计算机、控制显示器等组成。惯性测量装置包括加速度计和陀螺仪。三自由度陀螺仪用来测量飞行器的三个转动运动;三个加速度计用来测量飞行器的三个平移运动的加速度。 计算机根据测得的加速度信号计算出飞行器的速度和位置数据。控制显示器显示各种导航参数。惯性导航完全依靠机载设备自主完成导航任务,工作时不依赖外界信息,也不向外界辐射能量,不易受到干扰,不受气象条件限制,是一种自主式的导航系统,具有完全自主、抗干扰、隐蔽性好、全天候工作、输出导航信息多、数据更新率高等优点。实际的惯性导航可以完成空间的三维导航或地面上的二维导航。 2 定位卫星导航 定位卫星导航是通过不断对目标物体进行定位从而实现导航功能的。目前,全球范围内有影响的卫星定位系统有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拉纳斯。这里主要介绍现阶段应用较为广泛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导航。

医院的战略管理

医院的战略管理 跨入21世纪,医院面临一个理性消费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同时也是微利时代。时代的特征决定了我国的医院管理必将逐步进入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忠诚度来获得医院知名度和美誉度;随着中国加入WTO,医药卫生事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医院间的竞争已从单纯争夺病源变成了经营理念和综合实力的较量,在这场战争中,医院只有站在战略的高度,通过管理创新来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才能适应医疗市场变化快、技术更新迅速的形势。 背景 一、医院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医院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随着中国入世,医疗保险制度的推广,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建立及医疗需求的变化,医院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以及国外经验丰富的医疗机构对中国医疗市场的介入,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将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2、适应医院管理变化的需要:医院内部管理由经验型、粗放型转向科学型和质量效益型,医院将作为企业运作,新的管理集团及连锁医疗管理集团逐步出现。 3、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医学模式由实验医学时代的生物医学模式向整体医学时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由此带来医院功能由单纯的诊疗,转变为预防、保健、诊疗和康复,使医院内服务向院外延伸。医院管理为适应这种变化,必须调整医疗结构和服务模式,医院将进行多元化医疗服务、资源向重点学科倾斜。 根据达成的入世协议,到2003年,我国将正式开放医疗服务业,资本雄厚、服务周到的“洋医院”将进入我国的医疗服务市场,同时,近年来悄然崛起的民营医院正方兴未艾。 海内外财团、医院管理集团、民间资本,如今都跃跃欲试,一旦时机成熟,就进入中国医疗服务领域这块令人垂涎的“大蛋糕”。有消息称,台商王永庆计划在厦门、上海等投资数亿美元建大型医院,沪上一些公立医院向民营资本医院转制,国内大集团开始把触角伸向公立医院,有的公立医院正与海外财团洽谈合资办院,外资在我公立医院办起了外商投资的“院中院”……

2020年(发展战略)医院发展方向主要特征

(发展战略)医院发展方向主要特征

医院发展趋势主要特征 壹、分工精细和多种综合的新型医疗技术结构日益形成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的专科分科越来越细,发展了壹些新的专科,且形成了各科的特色。如急救医学、临床遗传学、老年医学、社会医学等,这对疾病作细致地观察和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由于医院诊断的对象是人,而人是由各种组织器官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人的整体性要求各个专科间必须相互配合、协同防治,才能对整体的人进行全面有效的治疗。于客观上要求医院要构建成新型的医疗技术结构,即于高度专业化的基础上趋向整体化,实行多种综合,加强横向联系,建立各种诊治中心,如癌症治疗中心,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心,器官移植中心等。 二、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是现代医院发展的壹个显著特点 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对临床医学的渗透,促使了临床医学和实验医学研究的结合,要求医务人员要越来越多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用于诊断和治疗。因此,医院不仅要加强临床研究,仍要建立实验室及实验学科、配备实验人员,对医生则要求要有壹定比例的时间从事临床实验工作。 三、培养-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专业队伍 医院的发展和高质量的医疗水平关健于人才。因此,现代化医院的医疗水平取决于医院对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生物遗传工程、分子生物学蓬勃兴起,正有力地带动着整个医学向前发展。于知识结构上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掌握现代医学技术,而且要具备现代科学技术。因此,医院要统筹安排、合理规划、注重医护人员的基本功训练和专业训练,壹般培养和重点培养,当前需要和长远需要三结合的原则。培养壹支适宜的具备开拓型、智力型的科技队伍。 四、医疗设备先进、医院建筑现代化

美国白蛾

中文学名: 美国白蛾 拉丁学名: Hyphantria cunea 别称: 秋幕蛾 其幼虫 二名法: Fall Webworm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纲: 昆虫纲(Insecta) 目录 专业资料

挖到的美国白蛾虫蛹 白色绒毛,多数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黄色,上有黑点。雄成虫触角黑色,栉齿状;翅展 23-34mm,前翅散生黑褐色小斑点。雌成虫触角褐色,锯齿状;翅展33—44mm,前翅纯白色,后翅通常为纯白色。 卵 圆球形,直径约0.5mm,初产卵浅黄绿色或浅绿色,后变灰绿色,孵化前变灰褐色,有较强的光泽。卵单层排列成块,覆盖白色鳞毛。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28-35mm,头黑,具光泽。体黄绿色至灰黑色,背线、气门上 美国白蛾幼虫 线、气门下线浅黄色。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丛。腹足外侧黑色。气门白色,椭圆形,具黑边。根据幼虫的形态,可分为黑头型和红头型两型,其在低龄时就明显可以分辨。三龄后,从体色,色斑,毛瘤及其上的刚毛颜色上更易区别。 蛹 体长8—15mm,暗红褐色,腹部各节除节间外,布满凹陷刻点,臀刺8-17根,每根钩刺的末端呈喇叭口状,中凹陷。

生活习性 美国白蛾繁殖能力强、扩散快,每年可向外扩散35~50公里。 美国白蛾在欧洲一年2代。以蛹在茧内越冬,茧可在树皮下以及土壤、石片下发现。翌年春季羽化,产卵在叶背成块,覆以白鳞毛。幼虫共7龄。在美国,幼虫经一月到一个半月老熟,爬 防治入侵的美国白蛾 到土面结茧化蛹;夏末羽化。深秋落叶前发生第2代幼虫为害。 分布情况 根据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介绍,目前,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陕西等6个省市已经出现了美国白蛾疫情,其中,北京涉及到了9 个区(县),分别是朝阳、丰台、怀柔、密云、平谷、昌平、大兴、通州和顺义。 在山东烟台一年发生完整的两代。越冬蛹于次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第1代发生比 美国白蛾 较整齐,第2代发生很不整齐,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大部分幼虫化蛹越冬,少部分化蛹早的可羽化而后发生进入第3代。在大连市和秦皇岛市一般年发生两代,遇上秋季高温年份,第3代也能完成发育。天津市、陕西关中第3代发生量较大,化蛹率也高,占总发生量的30%左右。

惯性导航文献综述报告

一、引言 惯性技术是惯性制导、惯性导航与惯性测量等技术的统称。惯性技术已应用于军用与民用的众多技术领域中,应用于宇宙飞船、火箭、导弹、飞机、舰船等各种运载器上。在各类导航系统(例如无线电导航、天文导航等)中,惯性导航系统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系统依照惯性原理,利用惯性元件(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来测量载体本身的加速度和角速度,经一系列运算后得到载体的导航参数,从而达到对载体导航定位的目的。惯性导航是一种自主式的导航方法,它既不需要向外界发送信号,也不需要从外界接收信号,所以, 它具有隐蔽性好,工作不受气象条件制约和外界干扰等优点,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军用和民用的众多领域中。 随着现代数学、现代控制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平台惯导系统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捷联惯导系统。捷联系统是将惯性元件(陀螺和加速度计)直接安装在载体上,直接承受载体角运动,不再需要稳定平台和常平架系统的惯性导航系统。捷联管道系统使用数学平台而非物理平台,简化了平台框架和相连的伺服装置,因而消除了平台稳定过程中的误差,简化了硬件,提高了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降低了成本,体积小、重量轻。 在捷联惯导系统中,用加速度计代替陀螺仪测量运动载体的角速度,称为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The Gyroscope Free 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简称GFSINS)。GFSINS舍弃了陀螺,所以能够避开由于陀螺的抗震性差、恢复时间长、动态范围小等缺陷所引起的一系列难以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目前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给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的重视。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成本低,可靠性高,功率低,寿命长,反应速度快,适用于角加速度大、角速度动态范围大、冲击大的载体的惯性导航,也适合一些较短程飞行器的惯性制导,还可以与其它导航装置组成组合导航系统。 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虽然具有多种突出的优点,但也有美中不足之处。与传统的惯导系统相比,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载体角速度是从加速度计输出的比力信号中解算出的,且各轴角速度信号互相耦合,因此,目前广泛应用的六加速度计配置方案和九加速度计配置方案都采用了方便解耦的配置,一般选择角加速度作为解算对象,角速度为辅助或不用。而由角加速度到角速度需要一次积分,到姿态需要两次积分,造成角速度计算值和导航参数的误差随时间增长不断积累。此外,加速度计精度和加速度计的安装精度也对无陀螺惯导系统的精度有所制约。 随着加工技术及数字计算机的发展、高精度加速度计的不断问世、滤波技术、组合导航技术的发展,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后续内容中就对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研究动态和发展前景进行了介绍。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惯性测量通常利用加速度计敏感线加速度,用陀螺仪敏感角速度来确定载体的姿态。惯性测量系统应用于炮射制导弹药时,炮弹减旋后出炮口的转速仍然很高,比如155mm炮弹的减旋后转速仍达15r/s~20r/s。发射时,炮弹在火药压力下做高加速旋转运动,速度在数毫秒内达到数百m/s,炮弹所受轴向加速度可达几千到几十万个m/s2。这样恶劣的环境对陀螺和加速度计的性能有很高要求:动

北斗导航系统发展史

北斗导航系统发展史 摘要:2016年6月12日,中国在西昌成功发射了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成功发射的卫星将与其他的在轨卫星共同提供服务,为北斗导航系统从亚太区域系统转向全球服务奠定了基础。作为我国自主开发建设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与俄罗斯的GLONASS,美国的GPS以及欧洲的GALILEO并誉为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虽然在这四大导航系统中,北斗是最“年轻”的,但其正借着后发优势迎头赶上。北斗已经同高铁一样,成为中国在世界上一张亮眼的名片。回顾北斗系统发展的历程,不仅能让人体会到个中艰辛。更能为我国科技建设提供值得参考的经验。 1.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起源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sputnik。这颗卫星的构造非常简单,只是在密封的铝制外壳密封了一个化学电池、一只温度计和一台双频发报机。但在当时,这颗卫星却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的关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W.Guier和G.Wieffembach博士通过跟踪、检测该卫星所发出的信号发现:由于卫星与地面之间有着相对运动,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存在多普勒频移。如果在地面上位置已知点检测接收到的多普勒频移曲线,就可以计算出卫星的运行轨道。但是反过来,如果已知了卫星的运行轨道,就能通过多普勒算出用户的位置,这就是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初构想。 如何在茫茫大海上定位军舰,对于美国海军来说一直是个大问题。在苏联发射第一颗卫星之前,海军使用的是罗兰无线电远程导航系统。罗兰是一种陆基双曲无线电导航系统,船舶通过计算出接收陆地上两个发射台信号的时间到达差,就可以将自己位置确定在以两个发射台为焦点的双曲线上。再利用另外两个发射台,可以将位置确定在另一条双曲线上。通过计算出双曲线的两个交点,采用估计位置排除出其中一个即可实现定位。相较GPS,罗兰系统的作用范围有限(最远2000km),定位精度低(百米级),而且只能提供二维定位,在GPS出现后很快就逐渐被淘汰。美国海军敏锐地意识到使用卫星定位的巨大潜力,于1958年起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共同进行了对海军导航定位系统(NNSS)的基础研究,并成功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卫星导航系统----子午(Transit)卫星系统。子午卫星系统一共包含六颗通过极地的卫星,只能够提供精度较低的二维定位,而且每次定位的时间长达30-110分钟,从现在看来应用价值不高,但是子午卫星系统验证了构建卫星导航系统的可行性,而且该系统的许多想法对于GPS的开发、应用有着相当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子午卫星系统的基础上,美国国防部于1973年4月提出了研究更加先进的新一代导航定位系统的想法,这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经过20年的建设,至1993年已经建成实用的包含24颗卫星的GPS星座。相比子午卫星系统,GPS提高了卫星数量、采用了更加先进的计时设备、同时将之前采用的多普勒定位方法改进为基于伪随机测距码的定位方法,能够提供实时、精确的导航服务。而且通过覆盖全球的GPS卫星星座,GPS能够在世界任何地方提供全天候的导航、授时服务。在美国宣布要研制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以后,当时冷战的另一方苏联紧追不舍,也提出了建设导航卫星系统的设想,在80年代初开始建设与GPS 类似的GLONASS系统,并最终于1995年建设成拥有24颗卫星的完整系统。 2. 为什么要发展自主导航系统: 当前,GPS占据了全球导航定位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一提到导航定位,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GPS。经过多年的发展,GPS系统在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廉价的解决方案。那么既然已经有了这样一套现成可用的卫星导航系统,为什么我们还要不惜耗费那么多人力、物力重复建设我们的北斗导航系统呢? 回到GPS系统上,根据伪随机码序列的不同,GPS播放的信号可以分为C/A码(民用),P码(军用)。P码的定位精度高于民码,但是只有授权用户才能使用。在第一代的GPS系统中,由于采用C/A码的民用定位精度远高于美国技术人员的预测值。为了保护美国的国家安全,美国于1984年采用了选择可用性技术(Selective Availablity),这项技术通过向卫星播发的电磁波施加干扰,限制了非特许用户的定位精度。虽然在其后的第二代GPS系统中,美国取消了这项政策。但是民用GPS信号的精度相比军用还是相差巨大。而且,在冲突或者紧急情况下,如果美军再次采用SA技术在GPS民码中引入干扰或者直接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总结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总结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分区治理、属地、联防联治”的原则,镇党委、,精心组织,了美国白蛾防治工作,了。情况总结: 一、美国白蛾防治情况 截至10月20日,美国白蛾面积达3060亩,危害的树种主要有杨树、法桐、梧桐、柳树。累计防控面积22500亩次,累计调查监测面积6万亩次。烟雾机作业面积1500亩次,地面喷药防治作业21000亩次,人工剪除网幕3000多个,代、代防治率100%。美国白蛾严重危害控制,疫情蔓延和连片林木叶片“吃光”,保护了造林绿化和绿化美化景观。 二、主要措施 指挥机构,防治责任 成立。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镇长任副组长,人为的美国白蛾防治,办公室设林业站,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制定方案。出台了《xx镇20XX年度美国白蛾防治实施方案》,以镇名义到各社区服务中心、村居及镇直。实施方案了防治工作的思想和任务,制定了组织、制度、技术、资金、物资保障措施。责任。行政制,镇与各社区服务中心及各村居签订了美国白蛾防治责任书,了各自的防治责任,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的责任追究机制。

督导检查,措施 镇美国白蛾防治多种,检查督导,不派出督导组,防控一线,巡回督导检查,查措施、防治进度、除治,了防治进度,了防治。 监测疫情,上报制度 了“水一方”、史庄、阙庄、王庄4个疫情监测点,了的监测人员及其职责,专人、定点、日报告,预报疫情,为科学防治依据。组建了10人的普查专业队,疫情普查。 组建防治专业队,专业防治和群防群治相 以农林专业技术人员为主成立30人的镇防治专业队,配备烟雾机1台,喷雾机1台,高压喷雾器1台,租用车辆,分2个,美国白蛾的防治。各村居设2-3名森防员。森防员经培训,疫情监测和剪除网幕工作。与此,属地管理,逐级的原则,动员社会各界投身美国白蛾防治灭疫,,用剪枝剪、镰刀自制防治工具,对自家院内及周围的美国白蛾除治。向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鼓励社会公众举报虫情,了美国白蛾群防群治的。 宣传,技术培训 通知、通告、技术明白纸、广播喇叭,宣传美国白蛾的严重危害和防治工作的意义,普及疫情监测和除治技术,科学防治的能力。制作了培训教材,对森防员和防治的工作人员了美国白蛾虫态识别和防治技术培训,共培训人员230名

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学科发展研究论文

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学科发展研究论文 一、引言 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是利用各种用户终端接收由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播发的、并沿着视 线方向传送的信号,对目标进行导航、定位和授时。将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与传统的导航 定位技术相比较可知,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具有高时空分辨率、全天候、连续地提供导航、定位和定时的特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已经成 为当今世界高技术群中对现代社会最具影响力的技术之一,并且已然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 个领域,应用于海上舰船、陆地车辆、航空与航天飞行器的导航,以及大地测量、石油勘探、精细农业、精密时间传递、地球与大气科学研究以及移动通信等多领域。未来卫星导 航与定位技术将进入以保障地球系统环境安全、发展战略性新兴空间信息产业、探索地球 系统的新阶段。 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是事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科技进步、国家安全等方面的综 合技术领域,是国家科技实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世界主要军事大国以及经济体都 竞相发展独立自主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包括:美国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俄罗斯的GLONA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欧盟的GALILEOGalileo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以及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BeiDou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 当前,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正在从单一的GPS时代转变为多星座并存兼容的GNSS新 时代,卫星导航体系全球化和增强多模化;从以卫星导航为应用主体转变为PNT定位、导航、授时移动通信和Internet等信息载体融合的新阶段。BDS的逐步建成为我国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我国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大力推进卫星导航与 定位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为培养大量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争夺卫星导航与定位的国际市 场奠定良好基础。本文旨在调研国内外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学科的发展现状,对国内外最 具代表性的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我国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学科的发展提出 若干建议。 二、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学科发展 目前,国内研究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的高校和机构主要包括:武汉大学、同济大学、 中南大学、河海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长安大学、上海天文台、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和中 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本文以武汉大学作为国内卫星导航与定位学科的研究 代表。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始建于1998年,以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为目标,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在卫星导航及相关领域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为我国自主卫星导航 系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应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发展战略)医院发展规划及指导思想

越西中西医结合医院(越西协和医院)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政策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紧抓住发展这一要务,以科学的发展观加快医院发展进程。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为核心,抢抓机遇,积极实施“名医”战略,加强重点学科、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专业特色。 (二)国家政策 我国医改的主要症结在于医疗服务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供给不足,从而导致出现配置扭曲、价格失衡等一系列怪现象,即俗称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放开社会办医,有利于扩大医疗服务供给,满足国民多元化的医疗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增强服务竞争,降低医药费用。从历史经验来看,控制医药费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依靠医保方与医药供方的集体谈判,以克服患者单独议价的弱势和信息不对称;二是依靠充分的医疗服务供方竞争,通过同行约束来降低医药费用。记得几年前,学界还流行着所谓“医疗服务业越竞争、费用越高”的奇谈怪论,《意见》无疑是对这种论调最好的驳斥。与其他服务行业一样,竞争是保障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的不竭源泉。消费者永远欢迎街上能多一家店铺,这样他们才能享受服务员的笑脸,有更多的选择和比较的自由,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医疗服务业。 二、主要任务与发展思路 (一)主要目标和任务 1、主要目标 建成越西县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环境幽雅、设备精良、管理一流、人才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

体的现代化综合医院。年住院病人达到1万人次,年门诊就诊病人达到15万人次;创建1—2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以上市级重点学科;新建2000平方米现代化门诊病房大楼,4000平方米住院大楼,病床数达到300张;新建1.1万平米的社区医院;加大新型医疗设备的投入;加强老年乐园建设,建成全县领先的养老服务基地。 2、实施“名医”战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培养、引进、使用并举的方针,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竞争激励机制,积极创造吸纳人才的良好环境。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满足职工在工作、生活及精神方面的需求,教育和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一支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队伍。制定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名医”、“名护”选拔、管理办法和激励政策,培养、选拔、引进名副其实的学科带头人,鼓励有真才实学的中青年知识分子成名成家。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和科研经费的投入,对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的给予重奖。 3、搞好基础设施建,进一步改善医疗设备 按照“适度负债、量力而行”的原则,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建设资金投入,完成门诊、病房的建造任务。在严格论证、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引进一大批高精尖医疗设备,进一步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和综合实力。 4、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创建以人为本的医院文化,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利用多种形式、多种载体展现和弘扬健康向上医院文化,积极引导职工和病人融入其中,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形成与人为善、与人为睦、与人为诚和睦共处的人际关系,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让广大病人看病放心、住院舒心,让医护人员工作安心、生活顺心。 5、积极拓宽医疗市场,搞好社区卫生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