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考研

南开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原理试题
一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1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在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说明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创立了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从而正确的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批判精神、辩证的方法,和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3)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即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将之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实践结合起来,使其严格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
2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具体的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的四个基本方面: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与革命实践相结合,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同时,马克思主义以哲学为基础对经济事实的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创立了科学的社会主义,在理论上和逻辑上严密的、完整的构成了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是在广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和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要求我们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在我们的具体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用实际行动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崇高理性而奋斗。
二 哲

学基本问题及其现实意义。
答:1 哲学基本问题: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使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根本派别,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使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 现实意义:
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看待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上,不同的哲学派别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哲学基本问题的概括使我们能更准确的判别不同哲学思想的根本立场。在实际生活中,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认识世界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认识,力求准确、全面、客观的反映世界,在改造世界过程中,主体应不断更新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现实地变革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达到人与世界的和谐。
三 运用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现实意义?
答:1 实践;认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2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一重要原理,就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涵义、关键;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四 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答:1 社会基本矛盾的涵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2)(3)
2 理论意义:克服了唯心主义历史观将历史发展的动力归结于精神的缺陷,超越了唯心史观对历史表象的认识,确立了唯物史观,正确的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的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人类的历史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3 实践意义:(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和尺度。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路线,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社会物质文明的良好快速发展。
(2)变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积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障碍,加快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深化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坚持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3)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坚持推动经济基础的变革和上层建筑的变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生产力和提高全民文明素质结合起来,促进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促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前进。
五 资本原始积累及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答:1资本原始积累的涵义;资本积累的途径
2 作用:(1)建立土地私有制,奠定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的基础。通过驱逐农民,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为工业生产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
(2)积累巨额资本,扩大了市场,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
(3)使农民流离失所,造成无数人丧生,使被殖民地人民受尽痛苦和屈辱。
南开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
一 简答题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从它的阶级属性讲;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从狭义讲;从广义讲
2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含义。
答:实践;社会生活;即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3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什么?
答:劳动力;两个基本条件
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是什么?
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邓小平
二 问答题
1 试论我党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答:思想路线——指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活动的思想方法和思想原则。其基本内容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理论基础: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
2 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社会基本矛盾的涵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2)(3)
3 如何认识和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2)原因(3)实质
4 试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

义展望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的揭示:(1)(2)(3)
立场和方法。
南开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
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及其意义。
答: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要树立全球眼光,看到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密切协作的关系,顺应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促进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协调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
3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4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党。
二 论述题
1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及其意义。
答:主观能动性的涵义;客观规律性的涵义;辩证统一原理。
意义——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按规律办事。坚决反对片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视规律,盲目蛮干。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又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表现在社会历史领域即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2 试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答: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当代表现形式——金融危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