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疗小偏方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疗小偏方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疗小偏方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欲不振、腹部胀痛、大便不调等可用香砂和胃丸来调治。该方以香砂六君子汤为基础,加理气、消食、祛湿中药组合而成,功效健脾开胃,行气化滞,适用范围较广。但是,同时伴有口臭、恶心、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等明显实热证患者及有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等阴虚患者不适用该药。

表现为饮食停滞、打嗝出酸腐之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茴香菜粥(八个月以上适用)

原料:茴香50克,大米200克。

做法:茴香洗净,切成末儿备用;米粥煮熟后关火,加入茴香末儿,焖5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顺气,止痛,健胃,对消化不良、食欲不好的孩子有效果。

山药薏米粥(1岁以上适用)

原料:大米适量,铁棍山药100克,薏米100克。

做法:将山药和薏米用食物料理机粉碎,然后与大米同煮成粥。

功效:健脾养胃,祛风除湿,去水肿,提高免疫力。脾胃虚弱的孩子可连续吃1个月。

桂圆栗子粥(八个月以上适用)

原料:大米适量,桂圆20克,栗子100克。

做法:栗子去壳,用食物料理机粉碎,与桂圆、大米一起慢火同煮成粥即可。

功效:补气健脾,强壮筋骨。

红豆(红枣)糯米粥(八个月以上适用)

原料:红豆50克,红枣4~6个,糯米150克。

做法:红豆浸泡24小时,与糯米、红枣同煮成粥。

功效:开胃补脾,生血养元。

脾胃虚寒食疗方案

1.脾虚证的宜忌食物 (1)宜食食物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籼米、锅巴(焦锅)、薏米、熟藕、粟子、山药、扁豆、豇豆、牛肉、鸡肉、兔肉、牛肚、猪肚、桂鱼、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 (2)忌食食物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苋菜、茭白、莴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绿豆、豆腐、莜麦等;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如鸭肉、猪肉、甲鱼肉、牡蛎肉、牛奶、芝麻等;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如荞麦、山楂、萝卜、香菜等。 2.食疗 脾胃是人体纳运食物及化生气血最重要的脏腑,对脾胃病患者来说,食疗亦不可缺少,但必须根据病人平素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食”,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若胃热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甘寒生津之品;若气机阻滞者,宜多食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调料。 (1)药点药饭药点、药饭是将谷物与某些食物和药物一起制作成饭、糕、饼、包子、馒头等主食或点心,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1.橘红糕:鲜橘皮,打碎成细粒后用糖浸渍,再和入面粉制成糕点。适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痰多。 方2.豆蔻馒头:白豆蔻粉撒入适量面粉内,再蒸煮成馒头,适用于腹胀、食欲不振。 方3.红枣益脾糕:红枣、白术,干姜,鸡内金。先煮熬取汁,再将汁与面粉及适量的糖制成糕,适用于胃呆纳减,大便溏薄。 方4.山药饭:山药、莲肉、米仁、扁豆各,洗净切碎,莲肉去皮,芯后煮烂,再与粳米一起煮饭,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 方5.八仙糕:黄芪、白术、山药、山楂、茯苓、陈皮、湘莲末、党参。先将上述药物煎煮取汁,再与适当粳米粉、糯米粉、白糖一起蒸成糕。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 方6.麻仁玉米糕:火麻仁、芝麻各,玉米粉、红糖适量,将火麻仁研末、芝麻洗净,放入玉米粉拌匀,再加入红糖用水和面做成糕。适用于脾虚气血亏损引起的便秘。 (2)补脾食物马铃薯:味甘、性平。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脾虚吃什么好

中医讲“久病及肾”,脾虚如果长久得不到好的治疗,最终是会影响肾,造成肾虚的。 建议脾虚必须及早治疗,“脾为后天之本”,脾胃健运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前提。 长期脾虚可以通过服用中成药或通过食疗进行长期的治疗。 中成药:四君子丸、香砂六君子丸、补中益气汤。 补脾的食谱: 马铃薯(洋芋、土豆、山药蛋)味甘、性平。作用: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红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香菇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栗子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作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 红枣(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鸡肉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 兔肉味甘、性凉。作用: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猪肚(猪胃)味甘、性温。作用:补益脾胃。宜于虚弱、泄泻,近代用于胃下垂和消化性溃疡。 牛肚(牛百叶)味甘、性温。作用:益脾胃,补五脏。宜于病后气虚,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羊肚(羊胃)味甘、性温。作用:补虚弱、益脾胃。宜于形体瘦弱、脾胃虚寒。牛肉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中气下陷,慢性泄泻。 桂鱼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虚寒证、寒湿证忌食。 泥鳅味甘、性平,归脾、肺经。作用:补中益气,利水祛湿。宜于中气不足、泄泻、脱肛。 粳米(大米、硬米)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宜于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呕吐、泄泻。 籼米味甘、性温,归肺、脾、心经。作用:补脾胃,养五脏。宜于脾虚湿盛腹泻。热证、湿热证、阴虚证忌食。 糯米(江米)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作用,补中益气,补肺敛汗。宜于脾虚腹泻,近代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粘滞难化,食积证、气滞证、湿证、脾虚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 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作用,健脾化湿,清暑和中。宜于脾虚湿盛,食少便稀,暑湿吐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豇豆味甘、性平,归脾、肾经。作用:健脾,补肾。宜于脾胃虚弱,腹泻,呕吐。气滞证和便秘者忌食。

脾虚精细分类

脾虚精细分类 一)脾气虚 在气虚证基础上,以运化功能减退为突出是本证的特点。表现为面色萎黄,肌肉消瘦,倦怠无力,少气懒言,食少纳呆,脘腹胀满,食后尤甚,大便溏薄或腹泻。 (二)脾气下陷 脾气下陷又称“中气下陷”或“气虚下陷”,是脾气虚的进一步发展。表现除上述气虚症状外,尚有气陷症状。脘腹重坠作胀,食后益甚,小腹坠胀,便意频数,经久大便溏泻,肛门重坠,甚则脱肛,子宫脱垂,小便混浊如米泔等均是中气虚甚不能固摄而下陷的表现。 (三)脾不统血 脾不统血是指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所表现的证候。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兼见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肌衄(皮下出血),齿衄,鼻衄等出血症状。 “脾不统血”与“气不摄血”本无严格划分,二证表现基本相同。若从理论上说,气不摄血的出血是全身性的,咯血、吐血、便血、尿血、肌衄等均可能是气不摄血所致,其所指范围较广;而脾不统血主要是指脾气虚所致的出血,主要表现为便血与崩漏,可以认为脾不统血是气不摄血的一部分。(四)脾阳虚 脾阳虚,往往胃阳也虚,故亦称脾胃虚寒证。本证是脾气虚

的进一步发展。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尚有腹中冷痛,喜温喜按,口泛清水,大便稀溏,白带量多、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寒象。脾阳虚=脾气虚+里寒。 (五)寒湿困脾 本证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所表现的证候。湿邪困脾有寒象者属之,表现为脘腹痞闷胀痛,口粘乏味,不思饮食,泛恶欲吐,腹痛溏泻,头身困重,面色黄晦,妇女可见带下绵绵,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寒湿困脾与脾阳虚都有脾失健运、寒象及湿阻表现,但前者是寒湿外侵,湿为因,中阳受阻,病程短,属实证;后者是阳虚失运,寒湿内生,湿为果,病程长,属虚证或本虚标实证。 (六)湿热蕴脾 湿热蕴脾又称脾胃湿热。多因感受湿热外邪,或过食肥甘,酒酪酿湿生热,内蕴脾胃所致。表现为口苦粘腻,脘腹痞闷,纳呆厌食,恶心呕吐,口渴不欲饮,肢体困重,小便短赤,大便臭秽不爽,或有身热起伏,或见色泽鲜明之黄疸,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湿热蕴脾与寒湿困脾,在病机上皆为湿邪阻遏脾气所致,都表现为脾失健运的症状,其不同点在于前者为湿热,后者为寒湿。 (七)胃阴虚

脾胃虚弱吃什么调理 七种食物帮助你

脾胃虚弱吃什么调理七种食物帮助你现代人的生活和饮食很不规律,这样长时间下去就会造成脾胃虚弱的情况。那有什么食物可以帮助我们调理脾胃虚弱好好的呵护脾胃吗?下面我们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些对脾胃很好的食物,平时可以多吃哦。 1.牛奶 味甘、性平,归肺、胃经。作用:补肺胃,生津液,润大肠。宜于阴虚胃痛,津亏便秘;近代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病、习惯性便秘。腹泻、脾虚证、湿证者忌食。 2.大枣 味甘,性温平。有益气养血,补脾健胃,生津止渴,强神壮力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弱,纳食不香,大便稀溏,气血不足,贫血缺血,面黄肌瘦,睡眠不安者。小儿不宜生食,熟食每次不宜过多,食入过多则助湿生热,胃胀中满,损坏牙齿。 3.白扁豆 性平,昧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本草求真还解释道:“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 4.牛肚

性平,昧甘,也能补虚养脾胃。历代医家多有论说。“日用本草”就有“牛肚和中,益脾胃”的记载。“本草蒙筌”亦称牛肚“健脾胃”,本草纲目“还说它能”补中益气,养脾胃。“羊肚也有与牛肚同等的功用,脾虚者食之亦宜”。 5.菠菜 味甘性凉,能润燥养肝,益肠胃,通便秘。《食疗本草》载:利五脏,通肠胃,解酒毒。"菠菜可促进胃和胰腺分泌,增食欲,助消化;丰富的纤维素还能帮助肠道蠕动,有利排便。不过,菠菜草酸含量高,妨碍钙质吸收,应避免与豆腐、紫菜等高钙食物同吃,或在烹煮前轻汆,除去草酸。 6.栗子 性温,味甘,入脾胃经,能养胃健脾清代名医黄元御曾在“玉楸药解”中推介:栗子,补中益气,充虚益馁,培土实脾,诸物莫逮。但需注意的是,一次不可食之过多,正如明代李时珍所说:若顿食至饱,反致伤脾矣。 7.木瓜 含蛋白酶,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对消化不良、痢疾、胃痛、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均有疗效。木瓜蛋白酶还能够促进和调节胰液的分泌,对胰腺功能不全引起的消化不良有治疗作用。

最能补脾养脾的五种食物

最能补脾养脾的五种食物 脾虚吃什么?脾虚的人免疫能力差,脸色萎黄,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下。那么脾虚吃什么好呢?吃什么可以补脾呢?下面小编就分门别类为您介绍一些补脾的食物。 最能补脾养脾的食物: 补脾食物:糯米 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孙思邈说:“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所谓脾病,乃指脾虚为病之义。《本经逢原》说得好:“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补脾食物:红薯 俗称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补脾食物:粳米 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 补脾食物:薏苡仁

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补脾食物:白扁豆 性平,味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本草求真》还解释道:“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会约医镜》认为:扁豆“炒用健脾止泻”。对于脾虚呕逆,食少久泄、小儿脾虚疳积、妇女脾虚带下者,最宜食之。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补脾的3个食疗偏方推荐 莲子山药粥:莲子30克,山药80克,粳米50克。将莲子去心,与山药、粳米、水共煮粥食用。此方适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虚弱患儿。 红枣小米粥:红枣10个,小米30克,先将小米清洗后,放入锅内用小火炒至略黄,然后加红枣及水适量,用大火烧开后再改用小火熬成粥食用。此方适用于消化不良伴有厌食的脾胃虚弱患儿 麦冬沙参扁豆粥:沙参、麦冬各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用此汁液与粳米、扁豆共煮粥食用。此方适用于手足心热、大便干的脾胃虚弱患儿。

脾虚各种类型和治疗方式

脾虚各种类型和治疗方式 一、脾虚各种症状及治疗方法 1.脾虚呕吐 证候: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则:健脾和胃止呕。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脾虚泄泻 证候: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则:健脾渗湿止泻。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3.脾虚水肿 证候: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治则:温脾利水消肿。主方:实脾饮加减。 4.脾虚出血 证候: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治则:健脾益气摄血。主方:生脉饮合参附汤加减。 5.脾虚带下 证候:带下绵绵,量多色淡黄或色白如涕唾,无臭,并且面色淡黄,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腰酸腹坠,或下肢浮肿、便溏等。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无能,聚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而致。治则: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主方:完带汤,水煎服。

6.脾虚经闭 证候:经闭,常兼见饮食不振,痞满,大便不实等症。多因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复为饮食所伤,饮食日见减少,导致生化之源不足,无血下达冲任胞宫而致经闭。治则:补脾胃、养气血。主方:八珍汤加减。 7.脾虚多涎 证候:神疲,面色萎黄,涎多清稀。《证治准绳·幼科》:“小儿多涎,由脾气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治则:补益脾气摄津。主方:五味异功散加减。 8.脾虚生风 证候:以手足微搐,肢冷,昏睡露睛,口鼻气微主证。脾虚引动内风,多由吐泻或药、食损脾所致。《张氏医通·诸风门》:“若体倦神昏不语,脉迟缓,四肢欠温者,脾虚生风也。”治则:补脾熄风。主方:六君子汤加蝎尾、炮姜、肉桂。 9.脾虚如球 证候:目之上下眼胞肿胀,虚起如球,无赤痛,喜按。因脾虚挟湿或气血不足,虚火壅于气分所致。治则:补脾益气为主,辅以祛邪之药。主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10.脾虚生热 证候:面色萎黄,神疲倦怠,目之上下眼胞肿胀,舌淡苔黄腻,脉细数无力,烦渴不能多饮,皮屑增多,言语无力,小便短赤,耳鸣遗精。因脾虚所至内湿停滞,久而生热,无养气血,水湿不化,阴虚阳盛。治则:健脾益气、养气血为主,辅以清虚热,滋肾阴。主方:人参健脾丸合知柏地黄丸加减。 二、食物预防和治疗 1.脾虚证的宜忌食物 (1)宜食食物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籼米、锅巴(焦锅)、薏米、

脾虚食疗

临床症状 中医脾虚症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症,其病情虽较繁杂,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经闭、带下、四肢逆冷、小儿多涎等。 1、脾气虚: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言懒语,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2、脾阳虚: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行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气下陷: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4、脾不统血: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病因 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1、脾气虚: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西医认为,脾虚的原因例如中老年,牙齿松动、脱落,味觉减退;胃肠道平滑肌开始萎缩,弹性减低,蠕动变慢,食物在胃肠道中行进(消化)速度减慢,易于滞留;同时,胃肠道内的表面的枯膜逐渐变薄,消化腺也逐渐萎缩,消化液分泌减少,对食物的分解能力降低。由于这些生理的变化,就造成了中老年人的脾胃逐渐衰弱,消化功能下降,从而发生了上述的种种不适。 诊断 脾虚属脏腑辨证中常见之证型。主要指脾气、脾阳或脾阴不足所呈现之各种症候。《脉经》卷二:“脾虚,……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疸,心烦

推荐-辨症:脾虚寒湿和脾虚湿热

辨症:脾虚寒湿和脾虚湿热 脾虚寒湿和脾虚湿热都具有脾虚湿浸的特点,即纳食少,腹胀,饭后加重,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头身困重,,或浮肿,或消瘦,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濡缓等症。如果兼寒湿困脾,则中阳受阻,脘腹痞闷胀痛,泛恶欲吐,便溏,口淡不渴,面色晦黄,或肌肤面目发黄,黄色晦暗如烟熏,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腻。如果兼湿热蕴脾,则腹部痞闷,纳呆呕恶,便溏尿黄,肢体困重,或面目发黄,或色泽鲜明如橘子,皮肤发痒,或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齿痕舌: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主病及相关研究: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多属脾虚,主虚证。若舌质淡白而湿润,所为脾虚而寒湿壅盛。齿痕舌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古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因痕,故齿痕常与胖嫩舌同见,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 齿痕舌主病:——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壅盛;——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总之可分成气虚与阳虚丙型: (1)气虚型:脾气虚弱,主证:舌质浅谈,舌苔薄白,舌体胖嫩,舌边齿痕,面色恍白或痿黄,气短懒言,头重身肿,倦怠乏力,自汗,饮食减少,食后腹胀,泛恶欲吐,大便溏泻,脉细弱无力。治则:补中益气。 (2)阳虚型:主怔:舌质谈白,舌面湿润多津,或舌面水滑,舌体圆大胖嫩,边有齿痕。面色苍白或青黑,神疲乏力,倦怠喜卧,口淡不渴,纳呆食少,腹中冷痛,得温方舒,胃寒肢冷,尿清便塘,或见浮肿,脉沉微。 治则:辛温补阳。常用的中成药有:人参健脾丸、藿香正气丸、参苓白术丸、附子理中丸、加味保和丸等。中国正常人的面色微黄,略带红润,稍有光泽,中国医学称之为“常色”。病时,面色色泽发生变化,称为“病色”。 中医认为五色主病,即“色青多为肝病,色赤多为心病,色黄多为脾病,色白多为肺病,色黑多为肾病”。这种说法揭示了面色和健康的一些内在联系。望

2021年7种食物缓解小孩脾胃虚弱的症状-脾虚的孩子吃啥

中医认为脾为小儿之本,很多疾病源于脾胃。小孩脾胃虚弱的症状如腹泻、便秘、咳嗽、湿疹、感冒、微量元素缺乏、营养不良等等,因此养胃健脾成为父母们的重要任务。脾虚易感“脾虚易感症”通俗地说,就是小儿食欲不振,经常感冒,甚至一个月要反复感冒几次,许多家长都深有体会。那么小孩脾胃虚弱的症状还有哪些,如何调理小孩脾胃虚弱呢? 欧阳光明(2021.03.07) 小孩脾胃虚弱的症状 儿童脾胃虚弱多因长期饮食不规律、过食生冷食品、长期服用抗生素或是某些疾病(如慢性肺炎)后引起。脾胃虚弱的孩子多面色发黄或面部色素沉着不均匀(出现花斑),头发稀疏、消瘦、指甲脆薄有白点,还有经常出现发作性脐周疼痛,时轻时重。脾胃虚

弱偏内寒的患儿除了有上述症状外,食欲虽好,但是大便次数多、量大,食后即拉;脾胃虚弱偏内热则食欲不佳,大便干燥(两三天一次),此类患儿多因过多食用零食或过量饮用牛奶所致。 小孩脾胃虚弱食疗方 1、红枣小米粥 红枣10个,小米30克,先将小米清洗后,放入锅内用小火炒至略黄,然后加红枣及水适量,用大火烧开后再改用小火熬成粥食用。此方适用于消化不良伴有厌食的脾胃虚弱患儿。 2、莲子山药粥 莲子30克,山药80克,粳米50克。将莲子去心,与山药、粳米、水共煮粥,待温加积安堂枣花蜂蜜2勺食用。此方适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虚弱患儿。 3、麦冬沙参扁豆粥 沙参、麦冬各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用此汁液与粳米、扁豆共煮粥食用。此方适用于手足心热、大便干的脾胃虚弱患儿。 4、蜂蜜山药片 制法:取鲜山药洗净,放入水中煮开约10分钟后捞起,去皮切成片状,隔水蒸约30分钟,放凉,拌入积安堂荆条蜂蜜食用。 山药为补中益气药,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

最能补脾养脾的五种食物

最能补脾养脾的五种食 物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最能补脾养脾的五种食物 脾虚吃什么?脾虚的人免疫能力差,脸色萎黄,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下。那么脾虚吃什么好呢?吃什么可以补脾呢?下面小编就分门别类为您介绍一些补脾的食物。 最能补脾养脾的食物: 补脾食物:糯米 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孙思邈说:“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所谓脾病,乃指脾虚为病之义。《本经逢原》说得好:“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补脾食物:红薯 俗称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补脾食物:粳米 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 补脾食物:薏苡仁

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补脾食物:白扁豆 性平,味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本草求真》还解释道:“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会约医镜》认为:扁豆“炒用健脾止泻”。对于脾虚呕逆,食少久泄、小儿脾虚疳积、妇女脾虚带下者,最宜食之。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补脾的3个食疗偏方推荐 莲子山药粥:莲子30克,山药80克,粳米50克。将莲子去心,与山药、粳米、水共煮粥食用。此方适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虚弱患儿。 红枣小米粥:红枣10个,小米30克,先将小米清洗后,放入锅内用小火炒至略黄,然后加红枣及水适量,用大火烧开后再改用小火熬成粥食用。此方适用于消化不良伴有厌食的脾胃虚弱患儿 麦冬沙参扁豆粥:沙参、麦冬各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用此汁液与粳米、扁豆共煮粥食用。此方适用于手足心热、大便干的脾胃虚弱患儿。

脾虚湿盛和湿热有什么区别

脾虚湿盛和湿热有什么区别 脾虚湿盛症临床表现:面色萎黄,四肢不温,神倦乏力,足跗时肿,舌淡,苔白或腻,脉缓而弱。 脾胃湿热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 症状是很容易区分的,脾虚湿盛以怕冷无力,舌苔白等来寒像判断,脾胃湿热以身热口苦,小便黄,舌苔黄等热像来判断。 这个脾虚湿盛和脾虚湿热的区别就是一个寒,一个热。前者主要表现为寒,如这个怕冷,乏力等症状,后者主要是表现为热,如烦躁,口苦,尿黄等症状。 所以是很容易区分的。脾虚湿盛可以用参苓白术丸,脾胃湿热以温胆汤等来治疗 日常生活中,常听人说:“这几天有湿热,该喝些凉茶调节调节。看中医时,也常会听医生说“湿热”。那么,什么是湿热,湿热有哪些表现,应注意什么问题? 要明白湿热,先应了解什么叫湿,什么叫热。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那脾就不能正常地“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所谓热,那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 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或三仁汤、平胃散;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药,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参、白藓皮;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阴囊湿疹、睾丸胀痛、白带黄臭可加龙胆草、苦参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等。 此外,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 中医认为致病的原因不外乎外因和内因,其中外因中的“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邪”或“六淫”,意为淫邪伤人之气。湿邪是最为常见,也是最难治疗。 导致体内湿气的形成也可分外因和内因,外因是空气中的湿度大而致,内因则是

多种脾虚的药膳食疗

多种脾虚的药膳食疗 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治疗上主要分以下四类辩证治疗,下面具体来看看吧。 多种脾虚的药膳食疗1、脾气虚: 【临床表现】 主症:食少纳呆,食后脘腹胀满,大便稀溏。 副症:面色萎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肌肉消瘦或四肢浮肿。 舌脉:舌淡嫩或有齿痕、苔白、脉缓弱。 【药膳】参苓粥 组成:人参(或党参),白茯苓,生姜,粳米。 方法:先将人参(或党参)、生姜切为薄片,把茯苓捣碎,浸泡半小时,煎取药汁,后再煎取汁,将一、二煎药汁合并,分早晚两次同粳米煮粥服食。 功效:益气补虚,健脾养胃。适用于气虚体弱,脾胃不足,倦怠无力,面色苍白,饮食减少,食欲不振,反胃呕吐,大便稀薄等症。 【药茶】扶中茶 组成:白术(炒),生山药,龙眼肉。 方法:将上药共同煎煮,煮至山药烂为度,取汁,代茶不拘

时温饮,并同时食用山药、龙眼肉。每2日1剂或每日1剂。 功效:补益心脾,益气止泻。主治久泻久痢而致脾虚气弱,气血俱虚,身体赢瘦,不思饮食,少气无力,心悸等。 多种脾虚的药膳食疗2、脾阳虚: 【临床表现】 主症:腰膝冷痛,经久泄泻,面浮肢肿。 副症:面色恍白,形寒肢冷,下腹冷痛,或五更泄泻,下利清谷,或小便下利,或腹胀如鼓。 舌脉: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迟弱,或脉微细。 【药膳】附片狗肉汤 组成:附片,狗肉,盐适量。 方法:将附片放入上灌中先煎2小时,然后加进狗肉,煮熟放盐食 功效:回阳补火,温中止痛,散寒燥湿之功,煮时用开水,严禁冷水,否则会中毒。睡前服,服后不能吹着冷风和接触冷水。 【药茶】健脾利水茶 组成:猪苓,泽泻,党参,白术,木瓜,木香,槟榔,紫苏,陈皮,茯苓,肉桂。 方法:按原方比例剂量,研成粗末。每日用50~70克,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20~30分钟,频频代茶饮用。 功效:健脾温阳利水,宽中理气行水。主治慢性肾炎,脾虚气滞水肿、腹肿胀满、小便不利、消化不良、全身重着、神疲、面色光白、腰痛乏力、食纳不佳、大便溏薄、苔白滑或白腻、脉沉缓。

脾虚肝郁的食疗方法

脾虚肝郁的食疗方法 文章目录*一、脾虚肝郁的食疗方法*二、脾虚肝郁的症状病因*三、脾虚肝郁如何调理 脾虚肝郁的食疗方法1、脾虚肝郁的食疗之菠菜炖血首先准备好200克的菠菜,100克的动物血,洗净菠菜之后将其和动物血一起煮汤即可。菠菜可以起到滋阴润燥、疏肝养血的功效作用,有助治疗肝气不舒。 2、脾虚肝郁的食疗之柚皮醪糟 准备好等份的去白的柚子皮、青木香、川芎,还有适量的醪糟、红糖。首先把柚子皮、青木香、川芎等研磨成细末,每次煮1小碗的红糖醪糟时加3到6克的药粉末,之后趁热服用,每天2次。 柚子皮有着宽中理气的功效,可消食化痰;青木香能行气止痛,适合肝郁气滞、肝胃不和调理;醪糟、红糖有助散寒和血、健脾胃。 3、脾虚肝郁的食疗之砂仁橘皮粥 准备10克的砂仁、5克橘皮、100克粳米,先把砂仁研磨成粉末,然后将粳米洗净之后喝橘皮一起熬成粥,然后加入砂仁粉末再稍微煮一会即可。 砂仁有着行气宽中的作用,能温中化湿,健脾开胃。砂仁和橘皮配合可疏肝理气。因为砂仁含有多种挥发油,所以煎煮的时候不要太久,以免降低其效力。

4、脾虚肝郁的食疗之胡桃芝麻饮 胡桃30克,芝麻20克,牛乳、豆浆各200毫升,白糖适量。将胡桃仁、芝麻研为细末,与牛乳、豆浆混匀,煮沸饮服,白糖调味,分作2份,早晚各1份,每日1剂。可补益虚损,生津润肠,润肤消斑。 5、脾虚肝郁的食疗之白鸭消斑汤 白鸭1只,山药200克,生地100克,枸杞子30克,调料适量。将白鸭去毛杂骨,洗净,用食盐、胡椒粉、黄酒涂抹鸭体内外,撒上葱姜腌1小时左右后切为丁;山药切片。生地布包,置碗底,而后纳入山药、枸杞、鸭丁,上笼蒸熟服食,每周2-3剂。可补益肝肾,养阴消斑。 6、脾虚肝郁的食疗之健脾消斑粥 生山药30克,莲米、赤小豆各15克,生苡仁、生芡实、白扁豆各10克,大枣10枚,大米100克。将诸药加水煎沸40分钟后,纳入大米煮粥,分作2份,早晚分服,连续1月。可健脾疏肝,去脂消斑。 脾虚肝郁的症状病因1、肝郁脾虚的症状 肝郁脾虚是内脏出现的异常症状,主要症状:一,大便溏薄,有的会出现腹痛,腹胀,二,情绪焦虑或者是抑郁,自言自语。三,吃的少,纳呆,乏力,全身没有力气,精神疲劳,肿胀疼痛。口苦咽干,咽喉有异物,舌苔微黄,舌苔异常或者是有齿痕,舌质淡等等,

脾胃虚弱和脾肺气虚

脾胃虚弱和脾肺气虚 脾胃虚弱 胃脘隐痛、遇寒则甚、喜温喜按、面色萎黄、四肢欠温、倦怠短气、大便汤薄、舍淡、脉沉迟、沉细、沉缓。 引起的病变: 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小儿疳积、小儿腹泻、妊娠水肿、子宫脱垂、脱肛。 用药: 1.党参、黄芩、太子参、白术、甘草。 2.藿香、半夏、陈皮、砂仁、茯苓。 3.炮姜、丁香、肉寇、吴芋。 4.赤石脂、旋复花。 治则: 补中益气温中散寒 参苓白术散黄芪建中汤 脾肺气虚 形体虚弱、咳而声低、痰少而稀、手足欠温、身疲气弱、自汗无力、食欲不振、大便汤薄、舌苔薄白、脉沉无力。 引起的病变: 百日咳、慢性单纯性鼻炎、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

哮喘、疳症、厌食、遗尿。 用药: 1.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大枣。 2.焦三仙、白扁豆、薏米、泽泻、茯苓。 3.炙麻黄、僵蚕、防风、百部、麦冬、杏仁、五味子、喂白果、冬花。 治则: 补肺气建脾 四君子汤六君子汤推荐阅读:风热感冒哪些食物不能吃支气管哮喘患者哪些食物不能吃 女性月经期间不宜吃大枣 肺结核患者哪些东西不能吃 千万别吃四种果蔬的皮 常见食物相克列表于饮食宜忌 黄芪配伍和使用禁忌 风寒感冒哪些食物不能吃 早餐不可吃的两类食物 一星期极速减肥瘦身法 吃这些水果蔬菜会胖,您知道吗?

早吃姜,补药汤;午吃姜,痨病戕 注意:早晨不可食用的几种食物 食物相宜搭配大全:鸡蛋、鸡肉、常喝牛奶不可不知道的常识 喝酒不伤肝的实用八招 晚餐尽量请勿食以下东西 妇科带下病哪些食物不能吃 胃痛不能吃什么? 男人最应该吃的几种食物 女生饮食"禁忌"你知道吗 心脏不好哪些食物不能吃 慢气支气管炎哪些食物不能吃 上火后应该吃什么消火? 苹果养生少有知的秘密功效 湿重体质者季如何做食养? 肝病患者怎样爱肝护肝

久坐伤脾胃健脾养胃的8个方法和食疗方法

许多女性上班的时候,一坐就是8个小时以上,很少运动。这样下去只会让脾胃越来越虚弱。白领OL如何调理脾胃?教你8个小方法,简单动一动,就能健脾养胃。一起看看吧。 8个养生方健脾胃 所谓“动则不衰”,健脾胃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多动”。即使没有时间去健身房,也 要每隔一小时站起来伸伸懒腰、做做简单的伸展运动,年长者还可以打打太极 1、蹲马步:双脚打开两倍肩宽,双手扶膝微蹲马步,身体上下起伏,上半身保持挺直,弯膝蹲更深的马步,注意膝盖不超过脚尖;每次1~2分钟。 可视自身耐力,量力而行。可巩固下盘,强化下半身肌力,促进肠胃蠕动。 2、按摩腹部:坐在椅子上,左手放在右手上,吸气、挺胸,用力往前挺出上半身,身体微微后仰;吐气,缩胸,弯腰,双手用力往腹部压;每次20~30次,量力而行锻炼。 配合腹肌收缩按摩腹内肠胃,促进肠胃功能。亦可双手交叠盖住肚脐,上下左右旋转 按摩腹部100~200次。 3、鼓漱咽津:闭嘴,用舌沿牙齿边缘上下搅动各12 次,然后闭嘴鼓腮,做漱口动作,待口中津液充满时,徐徐咽下。 4、捏小腿:用手捏住小腿内侧的肌肉,拇指与四指相对,稍用力按捏,以自觉有较强的酸痛感为度。先上而下按捏,再下而上按捏,以各15~30次为宜,每日可进行1~3回。 5、上下楼梯:利用年下楼开展锻炼,开始时一步一阶上,然后逐渐过度到一步两阶,上下往返,做10分钟左右,每日3次。速度则由慢到快,运动量达到心率每分钟120次左右。 6、艾灸:在家可用艾条箱,把艾条放进箱中,放在肚脐上,正好把肚脐(神阙穴)、上脘穴(脐上5横指)、中脘穴(脐上4横指)、下脘(脐上2横指)全覆盖,用艾条药 力和热力健脾益胃。 还可灸足三里:足三里是强身健体的万能穴。 7、保暖:脾胃虚寒患者还要注意保暖、避风寒,尤其不能让腹部受凉,即使炎夏,睡觉也要用薄被护腹。 8、锻炼:可选择较温和的方式如散步、漫跑、哑铃、太极拳等,因大汗会耗津伤气,加重虚寒。不提倡游泳,泳池水比体温低,会让脾胃感到不适。脾胃不好吃什么

脾胃虚弱怎么调理 中医教你调脾胃

脾胃虚弱怎么调理中医教你调脾胃 2014-06-18 10:59来源:99健康网 脾胃虚弱的人往往比较瘦弱、容易生病,想要调理好自己的脾胃,要注意饮食,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也可以自我按摩,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的调理脾胃的方法。 一、脾胃虚弱症状 脾胃虚弱为中医名词。脾胃虚弱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阴虚。脾气虚的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苍白,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胃气虚主要表现在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 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就时显增多,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胃虚弱病程较长,泄泻时轻时重或时发时止,大便稀溏,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易泻,吃多后见腹胀、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治以健脾益气,助运化湿。 脾胃虚弱者,脾胃的受纳、腐熟、转输、运化等功能减弱或失调,影响水谷的消化吸收,要注意调养。 二、脾胃虚弱怎么调理 1、注意保暖 老中医告诉我们,身体中出现的大部分毛病都是由于没有做好保暖工作造成的。特别是现在春寒料峭的时候,脾胃虚弱的患者更是要注意保暖工作,如果有胃痛的患者要避免手冷;腹泻的患者最好在肚脐的地方进行有效的保暖。日常要少吃一些生冷的果蔬或者饮品,女性可以多喝一些姜茶。

2、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积极向上、轻松乐观的情绪可以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畅通、神志清楚,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或促使疾病痊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当人的精神愉快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指挥作用加强,人体内进行正常的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的调整,保持着旺盛的新陈代谢。如果你能坚持做到上面这几项,那么恭喜你,你的脾胃功能就会不断改善,脾胃虚弱也能够逐渐好转和痊愈。 3、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的方法有很多,慢跑、爬山、瑜伽、气功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有效的促进肠胃蠕动,提高身体的消化能力和营养的摄取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排除身体毒素。 脾胃虚弱怎么调理,可以在每天睡觉之前按摩腹部,这样有助于脾胃的顺利运行,这是一种非常好的保健方法。 4、科学饮食 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定时、定量的吃饭,并且要做到荤素搭配、粗细搭配,不能够出现偏食、挑食的现象。出了主食之外,还应该适当的增加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的社区,这样有利于消化能力的提高 日常生活中,少吃一些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例如大蒜、油炸食物、辣椒、膨化食品等等,同时生冷食物也要少吃一些,因为这些食物都是比较难消化的。 三、脾胃虚弱调理食疗粥 1、八宝粥 莲子、芡实、薏苡仁、山药、桂圆、红枣、白扁豆各5克、粳米l00克,煮粥食用。能益气养血,健脾强身,适用于体虚乏力、食少纳呆、气血亏虚。 2、山药薏苡仁粥

老中医:一个经典食疗方,专治脾胃虚弱

现代年轻人中流行一句话:没有什么事情是吃一顿大餐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吃两顿! 哈哈,这话说的没错,美食对人的治愈力量也是不容小觑的。可是,如果脾胃 不好,那就只能眼馋地看着别人大快朵颐而不能啦,这滋味恐怕更是不好受吧! 脾胃对我们有多重要呢? 可以这么说,一个人生不生病,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脾胃。 一、百病皆由脾胃衰 在中医看来,脾胃之气旺盛则人体万物可生,而脾胃之气虚弱则百病滋生,因为肾是先天之本,而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就好像是一块刚出厂的可充电电池,它刚出厂时里边所含的化学物质就是它的先天之本,而充电器就是它的后天之本。化学物质就好像人体肾储存的元阴,元阳,它决定了一块电池(人)先天的强弱。而充电器就好像是人的脾胃,通过它的充电(进食)来维持,补充电池的电量(人体的需要)。所以《黄帝内经》讲: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身体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脾胃开始调理。 二、不耐寒热都是脾胃惹的祸 有些人冬天怕冷,有些人夏天怕热,有的人是既怕冷又怕热,无论冷热都觉得不好过,但是去医院检查又没发现什么毛病,但就是觉得浑身不舒服,烦躁不安。这种症状在中医看来,可能是脾虚导致的不耐寒热。什么意思呢?脾虚,也可以说是“虚不固表”,这个“表”是指人体和外部环境,有个缓冲区,叫“表气”;夏季,人的身体消耗加大,伤津耗气,气虚的人则更加经不起消耗和折腾,所以夏天不耐炎热,容易中暑,冬天怕冷也是同样的道理;也就是说当身体的腑脏功能减退,人体周围的表气就容易不足,导致身体调节体表温度的能力下降,人就会变得既不耐寒又不耐热了。 三、脾虚有哪些表现? 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肤色、五官、生活状态,也能看出脾胃问题: 1、脸色发黄: 即脸颊发黄、消瘦枯萎,这是因为脾的气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营养造成的; 2、口唇无血色、干燥、脱皮、无血色: 脾胃有问题会表现在口唇上,脾胃好的人,则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

孩子脾虚的十大症状和解决办法

孩子脾虚的十大症状及解决办法 家长朋友问:“为何我的孩子总是感冒呢?”“为何我的孩子个头一直比别的同龄孩子矮呢?”“为何我的孩子总是脸色腊黄呢?”等等,其实,我们需要向家长介绍的是:这些问题,很可能是脾虚引起的。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身体的根本,我们的整个身体,都是靠着脾胃吸收食物的营养物质,来维持运行。所以称为“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而孩子的喂养过程中,因为家长的不恰当方式,往往使得孩子脾胃受伤,从而引起很多疾病,那么,孩子的脾胃受伤,到底有哪些表现呢?我们给大家总结一下,脾虚的孩子,大约有这么多的表现吧:1、不爱吃饭 脾胃是消化食物的器官,如果脾虚,则无力运化食物,孩子就总是不想吃饭,胃口不好。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经常积食会导致脾虚,反过来加重积食;另外,经常使用一些药物,比如抗生素等,也会导致脾胃受伤,出现脾虚的情况。用通俗的说法来讲,就是抗生素杀灭了肠道的有益菌,导致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出现问题,现在这样的孩子特别的多。所以,当孩子常常没有胃口,不想吃食物,一吃就肚子胀胀的时候,我们要考虑,是否脾虚了。2、便秘或腹泻 脾虚的孩子,无力运化,脾气不足,无力将津液输送到大肠,所以会导致孩子便秘,尤其是脾阴虚的孩子,便秘的情况特别多,因为毒素蓄积体内,无力排出,反复被吸收,所以这

样的孩子往往身体问题很多。而脾虚,同样也会引起孩子腹泻,这是因为脾虚无力运化食物,所以有的孩子会出现一吃就拉的情况,而且,往往大便里会有没有被消化的食物,这是因为脾虚不能腐熟食物导致的,古人管这叫“完谷不化”,这样的孩子,吸收功能一定不好,所以会有营养障碍的情况。 3、体质差,容易感冒 中医认为,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也就是说,只有脾胃功能正常了,能够吸收营养物质,才能保证肺的抗邪能力。所以,经常有家长问我:“我的孩子怎么总是感冒呀?”对此我会一再反复地回答:“大家一定要多学中医知识啊,这样的孩子,需要调补脾土,令正气充足,才能不再经常感冒啊。”这个道理,估计我还会一直讲下去的,希望家长朋友千万要有一个长远的目光,不要仅仅希望索取一个感冒的方子,而是要解决根本问题。4、个子比同龄人瘦小 对于孩子来讲,因为营养不足,会导致孩子个子比同龄的孩子矮。我见到过很多这样的孩子,有的孩子比全班其他最矮的同学还要矮一头,这样的孩子往往因为营养不足而导致,家长似乎也知道这个问题,于是就拼命给孩子做各种美食,给孩子多吃。这就是不懂中医道理的缘故,孩子的脾胃已经虚弱了,无力运化食物,越多吃,越无力运化,结果是堆积在一起,导致积食,然后更加脾虚。所以,此时应该先调补脾胃,令脾胃强壮,然后再吃食物,才能吸收其中的营养啊。

脾虚寒湿和脾虚湿热

脾虚寒湿和脾虚湿热+痰饮与湿痰 脾虚寒湿和脾虚湿热 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若为湿所困,则运化失常,表现为大便稀溏,腹满腹涨,不思饮食,嗳腐吞酸等,其病机为湿邪困脾,故要健脾祛湿。所以好多健脾的药物本身有利湿的功效.如茯苓,薏苡仁等. 脾虚寒湿为阴病治法相对较易,一般健脾,燥湿,散寒。 脾虚湿热多为脾湿胃热属脾胃不合,脾胃共同完成饮食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升清不足胃腐熟太过常见症状,除上边症状外还可有,浮肿、出血、面红身热、口干、口苦、口臭、喜欢冷饮食、心烦、小便少而黄,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脾虚寒湿和脾虚湿热都具有脾虚湿浸的特点,即纳食少,腹胀,饭后加重,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头身困重,或浮肿,或消瘦,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濡缓等症.如果兼寒湿困脾,则中阳受阻,脘腹痞闷胀痛,泛恶欲吐,便溏,口淡不渴,面色晦黄,或肌肤面目发黄,黄色晦暗如烟熏,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腻.如果兼湿热蕴脾,则腹部痞闷,纳呆呕恶,便溏尿黄,肢体困重,或面目发黄,或色泽鲜明如橘子,皮肤发痒,或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多属脾虚,主虚证。若舌质淡白而湿润,所为脾虚而寒湿壅盛。 齿痕舌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舌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因痕,故齿痕常与胖嫩舌同见,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 齿痕舌主病: ——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壅盛; ——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 ——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 总之可分成气虚与阳虚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