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练习题带答案

种群和群落练习题带答案
种群和群落练习题带答案

课时作业(十三)

1.(2017·永州二模)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答案 D

解析蚂蚁喜欢取食蚜虫腹部末端所分泌的含有糖分的蜜露,所以蚂蚁常常保护蚜虫,甚至把吃蚜虫的瓢虫赶走,有时蚜虫缺乏食物时,蚂蚁还会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二者关系为“互利共生”,故A项错误;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都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但是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而蜜蜂主要采食花蜜,二者不能构成种间竞争,故B项错误;噬菌体寄生于细菌中,利用细菌的原料进行增殖,二者构成寄生关系,故C项错误;两种绿藻属于两个物种,二者竞争、养料等生存资源,同时根据一种增加另一种减少,可推测是竞争关系,故D项正确。故选D项。

2.(2017·永州二模)用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第13-25天,由于环境条件适宜,成虫数量个体繁殖加快,而不是生长加快,故A项错误;第17-29天,成虫的数量虽然增加,但其增长率下降,说明死亡率增加,故B项错误;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因为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斗争加剧,导致成虫增长率的下降,故C项正确;第1-37天,成虫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S”型增长,故D项错误。故选C项。

3.(2017·一诊)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反映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C.自然界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K/2值上下波动

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象、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答案 D

解析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要想知道种群数量的消长,还需要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等其他数量特征,A项错误;我国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项错误;自然界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K值上下波动,C项错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D项正确。故选D项。

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确的是( )

A.仅靠种群密度不能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沙丘和冰川泥上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J”型曲线

D.任何区域次生演替的结果都能形成森林

答案 A

解析种群密度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数量,但是仅靠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项正确;沙丘和冰川泥上开始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项错误;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曲线,C项错误;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群落的演替才能形成森林,D项错误。

5.(2017·市二模)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助于缓解种间竞争

C.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所有动物的种群密度

D.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利用了青蒿的间接价值

答案 B

解析在雌雄同体的生物种群中,不存在性别比例的特征,A项错误;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群落不同生物分布在不同的空间的数量不同,使它们共同竞争的食物和空间减少,这有助于缓解种间竞争,B项正确;对于活动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常采用样方法,C项错误;利用生物入药,是直接价值的体现,D项错误。

6.(2017·二模)生态学上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最低起始数量,又称M值,科学家研究了某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下图所示为该种群的种群瞬时增长量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K值为750个,M值为25个

B.当种群数量大于K值时,种群数量下降;小于K值种群数量上升

C.当种群数量小于M值时,种群数量下降;大于M值时种群数量上升

D.若该种群的起始数量分别是75、300、800,则理论上种群的最终数量依次为0、600、600

答案 D

解析据图分析,种群增长数量小于100时,种群瞬时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减少;种群增长数量为100-600,种群瞬时增长量大于0,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增长数量大于600时,种群瞬时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减少。其中种群增长数量为600时,种群瞬时增长量为0,说明此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曲线表示种群增长量随种群数量的变化,当种群数量大于600时,种群数量下降,所以600为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即K值,当种群数量小于100时种群的增长量小于0,所以100是种群数量的最小值,即M值,A项错误;种群增长数量小于100时,种群瞬时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减少,当种群数量大于600时,种群增长量下降,种群数量下降,B项错误;当种群数量小于M(100)时种群的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下降,C项错误;当种群数量为75时,数量小于100,种群数量下降,最终数量为0,当种群数量为300时,种群数量增加到K值达到最大,最终数量为600,当种群数量为800时,种群数量下降到600,维持恒定,D项正确。

7.(2017·二模)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的丰富度与群落中的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B.初生演替过程中,种间竞争可能会导致原有优势种的更替

C.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社鼠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碳元素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只能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

答案 B

解析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物种种类的多少,与群落中的种群密度无关,A项错误;初生演替过程中,种间竞争可能会导致原有优势种的更替,B项正确;食物十分充足,若存在天敌等环境阻力,社鼠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若不存在环境阻力,社鼠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碳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D项错误。故选B。

8.(2017·一模)如图三条曲线代表了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动物数量易变程度及冬眠动物比例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的变化趋势。以下说确的是( )

A.曲线①③分别代表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和数量易变程度

B.图示生态系统中热带雨林的物质能量循环速率最快

C.进入冬眠状态的动物细胞中自由水的比例明显上升

D.常用标志重捕法或样方法调查温带落叶林动物的丰富度

答案 A

解析曲线①③分别代表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和数量易变程度,A项正确;能量不能循环,B项错误;进入冬眠状态的动物细胞中结合水的比例明显上升,C项错误;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用于调查种群密度而不是森林动物的物种丰富度,D项错误。故选A项。

9.(2017·一模)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首先很快就会长满小灌木,成为灌木丛

B.群落若不遭受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就不会出现演替现象

C.组成加拉帕戈斯群岛的13个主要岛屿的鸟类各自形成独立的种群基因库,且这13个基因库的差别将越来越大

D.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结构逐渐复杂,植被光能利用率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 D

解析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所以农田弃耕后,在自然

状态下首先很快就会长满小草,成为草丛,故A项错误;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部,所以不遭受外界干扰因素破坏时也会发生演替,故B项错误;基因库是指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13个岛屿上的鸟类可能不只有13个种群,所以种群基因库也不只有13个,故C项错误;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植物类型逐渐增加,分层现象会更加明显,光能利用率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不变,保持在10%~20%之间,故D项正确。故选D项。

10.(2017·三模)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存在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被捕食者,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B.稳定状态时,乙种群个体数量约占甲种群个体数量的10%~20%

C.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

D.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则会使甲种群灭绝

答案 A

解析图示曲线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甲为被捕食者,D点时甲种群的数量相当于K/2时,增长速率最大,A项正确;稳定状态时,输入到乙种群的能量约占甲种群同化量的10%~20%,B项错误;C点之后,甲种群数量迅速上升,可判断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在C点时属于增长型,C项错误;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则短期会使甲种群的数量减少,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一段时间后甲、乙种群数量可保持相对稳定,但不会使甲种群灭绝,D项错误。

11.(2017·二模)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等距取样法,调查长条形绿化带中某种丛生单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

B.将盖玻片放置于计数室上,吸取静置酵母菌培养液上层液,滴加在盖玻片边缘

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采集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时,被捕过的动物难以再次捕捉,则导致统计值偏高

答案 D

解析长条形绿化带可用等距取样法取样,但一般调查的是双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A项错误;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后,从盖玻片边缘滴加酵母菌培养液,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

计数之前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酵母菌分布均匀,B项错误;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应去除表层土后利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项错误;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被捕过的动物难以再次捕捉,则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则导致统计值偏高,D项正确。故选D项。

12.(2017·三模)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高原雪兔是一种常见动物,常栖息在低矮草地中,天敌有香鼬、艾虎、赤狐、狼等。冬季时,高原雪兔几乎成为这些动物唯一的食物来源。为了观察预警,高原雪兔会把巢穴周围长势较高的草从基部咬断。高原雪兔废弃的洞穴还能为褐背拟地鸦和多种雪雀提供繁殖场所。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研究人员通常采用________法估算该地区高原雪兔的种群数量,然后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绘制了高原雪兔种群数量N t+1/N t比值与时间(t)的变化曲线,当t为a~b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当t为c~e时,高原雪兔的出生率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

(2)高原雪兔的存在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其挖洞穴居的习性,增加了本地原生植物产量,改善了土壤条件,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高原雪兔感受到赤狐粪、尿的气味,会有躲到洞穴中的行为,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的作用。

(3)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低,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标志重捕衰退型大于

(2)增加间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食物网)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

解析梳理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特征及其数量的变化、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及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等相关知识,据此从题意和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1)雪兔活动能力强、活动围广,所以估算其种群数量,通常采取标志重捕法。题图显示:当t为a~b时,N t+1/N t比值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大且小于1,说明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因此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当t为c~e时,N t+1/N t比值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小且大

于1,说明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因此高原雪兔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2)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因此高原雪兔的存在增加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挖洞穴居的习性,增加了本地原生植物产量,改善了土壤条件,这体现了对生态系统有重要调节功能的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高原雪兔感受到赤狐粪、尿的气味,会有躲到洞穴中的行为,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食物网)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因此抵抗力稳定性低。

13.下图中甲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

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图乙是在调查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得到的曲线。回答问题:

(1)在鹰与鼠的捕食与被捕食过程中,反应敏捷的鼠和视力好的鹰均能很好的生存。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这是二者________的结果。

(2)若一段时间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5×106kJ,那么鹰所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 kJ(能量传递效率用图中字母表示)。

(3)由图乙可看出,前4年鼠的种群数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9年调查鼠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________型,第________年鼠的种群密度最低。

(4)第16-20年鼠的种群数量将呈________型曲线增长。

答案(1)相互选择(或者共同进化)

(2)5c/a×106

(3)基本不变衰退10

(4)J

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当生态系统群落结构由复杂到简单时,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恢复力稳定性增强。据图分析,图甲中,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g、h、i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图乙中,0~4年,λ=1,种群数量基本不变,4~10年,λ<0,种群数量下降,10~16年,2>λ>1,且不断增长,16~20年,λ-1>0,种群呈J型增长。(1)题干所述鹰与鼠的

关系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这是二者共同进化的结果。(2)据图分析,草到鹰的能量传递效率为其同化能之比,即c/a,故鹰所获得的能量为c/a×5×106 kJ=5c/a××106 kJ。(3)图乙中,0~4年,λ=1,种群数量基本不变,4~10年,λ<0,种群数量下降,第9年调查鼠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衰退型,第10年时鼠的种群密度最低。(4)16~20年,λ-1>0,且保持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14.植物本身的一些特性可以影响动物采食。对放牧动物采食行为的研究是放牧生态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的分布情况影响家畜的采食行为,有些植物种子不易扩散而使幼树集中在母树周围,则种群中的个体为________分布。植物本身的一些特性也可以影响动物的采食,如菊科植物叶片中含有较高的萜类化合物,能抑制鹿科动物消化道微生物的活力,属于________信息。以上现象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2)有人提出家畜对环境的物理性质和食物分布具有记忆,能够缩短采食时间,提高采食效率。为了探究该假说是否正确,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草原不同位置摆放多盆且充足的不同植物后,记录放牧绵羊走访的位点数。若与后期相比,在开始的几天绵羊走访的位点________则证明该假说正确。

答案(1)集群化学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较多

解析(1)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随机型、集群型、均匀型,有些植物种子不易扩散而使幼树集中在母树周围,这属于集群分布。萜类化合物是一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以上现象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作用。(2)在草原不同位置摆放多盆且充足的不同植物后,记录放牧绵羊走访的位点数。若家畜对环境的物理性质和食物分布具有记忆,能够缩短采食时间,提高采食效率,则与后期相比,在开始的几天绵羊走访的位点较多。

15.(2017·调研)春季浮游藻类群落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以硅藻为主的群落,而后转为绿藻,继而转为以蓝藻为优势种的浮游藻类群落。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角度分析,上述藻类属于湖泊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它们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2)进入春季后,湖泊各种藻类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否会发生改变?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3)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春季升温过程提前,而光照还没来得及增强。研究表明,蓝藻更适应这种高温低光照的新环境。由此推测气候变暖对湖泊中蓝藻成为优势种的时间将________(填“提前”、“延迟”或“不变”)。

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理化学期末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单质的焓值均等于零 (B) 在等温过程中焓变为零 (C)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零 (D) 化学反应中系统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 2. 下列三种胶体分散系统中,热力不稳定的系统是:() A.大分子溶胶 B.胶体电解质 C.溶胶 3.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只适用于() (A) 单纯状态变化 (B) 相变化 (C) 化学变化 (D) 封闭物系的任何变化 4. 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制造成功的原因是() (A) 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B) 实际过程中功的损失无法避免 (C) 能量传递的形式只有热和功 (D) 热不能全部转换成功 5. 如图,在绝热盛水容器中,浸入电阻丝,通电一段时间,通电后水及电阻丝的温度均略有升高,今以电阻丝为体系有() (A) W =0,Q <0,U <0 (B). W>0,Q <0,U >0 (C) W <0,Q <0,U >0

(D). W <0,Q =0,U >0 6. 对于化学平衡,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平衡态就是化学反应的限度 (B) 化学平衡时系统的热力学性质不随时间变化 (C) 化学平衡时各物质的化学势相等 (D)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化学平衡态 7. 封闭系统内的状态变化:() A 如果系统的?S >0,则该变化过程自发 sys B 变化过程只要对环境放热,则该变化过程自发 ,变化过程是否自发无法判断 C 仅从系统的?S sys 8. 固态的NH HS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达到化学平衡,其组分数、独立组分 4 数、相数及自由度分别是() A. 1,1,1,2 B. 1,1,3,0 C. 3,1,2,1 D. 3,2,2,2 9. 在定压下,NaCl晶体,蔗糖晶体,与它们的饱和混合水溶液平衡共存时,独立组分数C和条件自由度f':() A C=3,f'=1 B C=3,f'=2 C C=4,f'=2 D C=4,f'=3 10. 正常沸点时,液体蒸发为气体的过程中() (A) ΔS=0 (B) ΔG=0

《管理学原理》试卷试题题库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模拟试题1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不选均不得分,10X2分=20分) 1.被称为“一般管理之父”的是() A.泰罗 B.韦伯 C.法约尔 D.甘特 2. 按决策的主体分,决策可分为个人决策和()。 A.集体决策 B.领导决策 C.员工决策 D.股东决策 3. 双因素理论指的是激励因素和() A. 环境因素 B. 保健因素 C. 晋升因素 D. 安全因素 4.一个人的()越高,克制冲动并遵守其信念的可能性越大。 A.自我强度 B.问题强度 C.忍耐力 D.控制能力 5.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可分三类,这三类指的是人际角色、()和决策角色。 A.领导角色 B.信息角色 C.股东角色 D.谈判角色 6.从最高的直接主管到最低的基层工作人员之间会有一定的层次,这个层次叫() A.管理幅度 B.公司规模 C.组织层级 D.人员配备 7.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增进员工的工作努力,而把某些权力或职权授予下级的过程叫() A.集权 B.分权 C.授权 D.揽权 8.应聘者一旦决定被录用以后,录用单位对他们将要进行的工作进行必要的培训,这叫做() A.职前引导 B.在职培训 C.岗前座谈 D.岗位安排 9.指导或沟通决策思想的全面的陈述书或理解书的是() A.战略 B.决策 C.政策 D.控制 10、指企业存在的理由或目的,而不是具体的目标或公司战略的是企业的() A.战略目标 B.长期目标 C.短期目标 D.核心目标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一个以上正确答案,错选、多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 员工的来源主要包括() A.外部招聘 B.任用私人 C.内部提升 D.机缘巧合 2. 下列哪些指标用于描述市场的主要特征() A.市场细分 B.市场容量 C.市场规律 D.市场交易便利程度 3.良好的市场细分的特征有() A.可测量性 B.可实现性 C.可接近性 D.丰富性

管理学原理答案

管理学原理答案 一、填空题(10分) 1.用现有资产转向其他产品生产,通过资产转让收回投资。 2 略 3.产供销过程的平衡、企业经营的全过程 4.组织所需的管理职能、管理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5.沟通技能、综合技能 6. 略 二、单项选择题(20分) 1.(1) 2.(3) 3.(2) 4.(3) 5.(2) 6.(2) 7.(3) 8.(2) 9.(2) 10.(3) 三、双项选择题(15分) 1.(1、3) 2.(1、4) 3.(3、4) 4.(3、4) 5.(3、4) 6.(1、3) 7.(2、4) 8.(2、3) 四、多项选择题(5分) 1.(1)(2)(4) 2.(1)(3)(5) 3.(1)(2)(3)(4) 4.(1)(3)(5) 五、名词解释(15分) 1.制订组织在一个时期的行动计划后(1分),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内外条件的变化定期加以修改(1分),使计划期不断延伸,流动向前(1分)。 2.是根据不同标准,将管理劳动分解成不同岗位和部门的任务(1.5分)。 横向分工的结果是部门的设置,或组织的部门化(1.5分)。 3.指按既定程序和规则提供标准化的各类报告的系统(2分),报告系统是解决企业内部程序性决策的系统(1分)。 4.是指那些导致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1分)的自觉行动(1分)的发起、发展和坚持的心理过程(1分)。 六、简述题(15分) 1.(1)传统型权力 1.5分 (2)个人魅力型权力1.5分 (3)法理型权力2分 2.(1)销售增长率 1.5分 (2)市场占有率 1.5分 (3)产品的获利能力(销售利润率) 2分 3.(1)高层领导应成为充分支持管理信息系统的榜样1分 (2)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应认识到他们的工作性质1分 (3)必须让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参与系统的建设1分 (4)保留管理信息系统的人情味1分 (5)定期检查,不断完善。1分

管理学原理课后思考复习题

管理学原理课后思考复习题2 1.管理者出席社区的集会或社会活动时,所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2.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较不重要是哪一项技能。 3.保证企业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所制定的计划和所下达的命令,这是管理的.职能。 4.管理中哪项职能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和生命。 5.假如管理者认为解雇工厂中20%的工人是正当的,因为这将增强工厂的盈利能力,使余下的80%的工人更有报障,并且符合股东的利益,那么这位管理者接受的道德观是属于哪一种道德观类型 6.如果一个人做周围人所期望的事,他正处于道德发展的什么层次。 7.如果一个人只在符合自己的直接利益时才遵守规则,那么他正处于道德发展的哪一种层次 8.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什么? 9.如果组织面对的是竞争程度较高的市场,那么通常其决策重点的是如何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动向而不应是如何对竞争对手的行为作出快速反应、如何如何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外如何降低生产成本的说法正确吗? 10、如果组织面对的是垄断程度较高的市场,其决策重点通常不是的是如何改善生产条件而是如何完善营销网络、何扩大生产规模、如何降低生产成本的说法正确吗? 11.非程序化决策的决策者主要是处于哪个层次的管理管理者? 12.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钟决策思路,这种方法是什么决策方法? 13.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是根据计划的明确性明确性的性质分类的方法是否正确?14.在经营计划调整中,适用于品种比较稳定的是情况下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调整常采用的方法是滚动计划法还是综合评价法? 15.根据价值链分析法,不属于基本活动的是内部后勤还是技术开发? 16、网络计划技术的基础是什么? 17.矩阵组织的主要缺点是什么? 18.企业中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的含义是什么? 19.某总经理把产品销售的责任委派给一位市场经营的副总经理,命其负责所有地区的经销办事处,但同时总经理又要求各地区经销办事处的经理们直接向总会计师汇报每天的销售数字,而总会计师也可以直接向各经销办事处经理们。总经理的这种做法违反了什么原则。 20.面谈的主要不足是什么? 21.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是非常重要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但是二者各有利弊。你认为在哪种 情况下宜化先采用内部提升的方式。 22.认为各种领导方式都可能在一定环境内有效,这种环境是多种外部与内部因素的综合 作用体是现有领导理论的哪一种? 23.管理方格论中,表示领导者只重视任务效果而不重视下属的发展和土气的是哪一种类型。24.根据权变理论,在环境较差的情况,采用那种类型的方式比较有效。 25.某企业多年来任务完成得都比较好,职工经济收入也较高,但领导和职工的关系却很差,该领导很可能是管理方格中所说的那种类型? 26.某人以前只有宾馆管理经验而无航运业管理经验,但被聘航空公司的总裁后,短短三年,就使这家亏本企业成为高盈利企业。有人你认为下述四种说法哪中说法有明显的错误A最高管理者不需要专业知识,人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就够了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试题之一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将唯一的答案填进括号内) 1. 下列公式中只适用于理想气体的是1. B A. ΔU=Q V B. W=nRTln(p 2/p 1)(用到了pv=nRT) C. ΔU=dT C m ,V T T 2 1? D. ΔH=ΔU+p ΔV 2. ΔH 是体系的什么 2. C A. 反应热 B. 吸收的热量 C. 焓的变化 D. 生成热 3. 2000K 时反应CO(g)+1/2O 2(g)=CO 2(g)的K p 为 6.443,则在同温度下反应为2CO 2(g)=2CO(g)+O 2(g)的K p 应为3. C A. 1/6.443 B. (6.443)1/2 C. (1/6.443)2 D. 1/(6.443)1/2 4. 固态的NH 4HS 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达到化学平衡,其组分数、独立组分数、相数及自由度分别是 A. 1,1,1,2 B. 1,1,3,0 C. 3,1,2,1 D. 3,2,2,2 5. 下列各量称做化学势的是 A. i j n ,V ,S i )n ( ≠?μ? B. i j n ,V ,T i )n p (≠?? C. i j n ,p ,T i )n (≠?μ? D. i j n ,V ,S i )n U (≠?? 6. A 和B 能形成理想溶液。已知在100℃时纯液体A 的饱和蒸汽压为133.3kPa, 纯液体B 的饱和蒸汽压为66.7 kPa, 当A 和B 的二元溶液中A 的摩尔分数为0.5时,与溶液平衡的蒸气中A 的摩尔分数是 A. 1 B. 0.75 C. 0.667 D. 0.5 7. 理想气体的真空自由膨胀,哪个函数不变? A. ΔS=0 B. V=0 C. ΔG=0 D. ΔH=0 7. D ( ) 8. A 、B 两组分的气液平衡T-x 图上,有一最低恒沸点,恒沸物组成为x A =0.7。现有一组成为x A =0.5的AB 液体混合物,将其精馏可得到 A. 纯A 和恒沸混合物 B. 纯B 和恒沸混合物 C. 只得恒沸混合物 D. 得纯A 和纯B 8. B

管理学原理题库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题库考试试题及答案
(*题库均为研究生院出,答案为历年学长提供,仅供学员参考*)
一、名词解释 A 类 MA1 差别化 在满足顾客全部需求过程中,确定在哪些环节形成与竞争对手的差别,形成竞争优势。 MA2 动机 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和维持着个人行为,并将其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机制。 MA3 多种经营战略 多种经营又叫多角化经营战略,就是指把新产品开发经营与市场开拓相结合的一种经营战略。 在经营战略中与市场渗透、市场开拓、产品开发同属产品----市场战略,即与企业从事经营 的产品领域的配合有关的经营战略。多种经营是新产品和新市场相配合,即增加新产品和增 加新市场两者同时并进的战略。多种经营的理论基础是范围经济和分散风险。 MA4 非正式组织 所谓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地体系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MA5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对风险的识别,适应和处置。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避免风险或使损失减至最小。 MA6 风险识别 即在损失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就予以识别,一准确把握各种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 MA7 负强化 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即利用强化物抑制不良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包括批评、惩罚、降 职降薪等。 MA8 个人惯性 个人惯性是指个人在长期的组织生活中形成的固定观念、准则和思维方式、工作习惯等。 MA9 管理
管理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管理行为是一种分解和综合、 协调其他行为的一般职能,是组织的一部分职能,是组织的特殊器官,离开组织或协作行为,
不存在管理。管理的实质是协调,围绕共同目标,解决矛盾、协调力量,形成一致。 MA10 管理制度 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管理制度是比企业基本 制度层次略低的制度规范。它是用来约束集体性行为的成体系的活动和行为规范,主要针对 集体而非个人。 MA11 激励 所谓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具有激发和加强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 向预定目标的作用。一般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一欲求、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 人的激励。激励与人的行为呈正相关关系。激励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有助 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导向现实企业目的轨道;有助于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MA12 计划 计划是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做的规范和安排。计划工作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 MA13 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是涉及某些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的规定。它反映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客观事物的内在 技术要求、科学性和规律性,是经济活动中心须予以尊重的。P163
第 1 页

管理学原理答案

( CHAPTER 1 Innovation for turbulent time (1) TRUE/FALSE 1.Management is often considered universal(通用的)because it uses organizational resources to accomplish goals and attai(n 达到)high performance in all types of profit and not-for-profit organizations. T 2.Leadership involves the use of influence to motivate(刺激)employees to achieve the organisation T’s goals. 3.Organising means defining(明确)goals for future organisational performance and deciding on the tasks and resources needed to attain them. F 4. Efficiency refers to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organisation achieves a stated(规定的)objective(目标). F 5. The manager ’s ability to ‘think(st战r at略eg性ic的a ll)y’requires high technical skills and a proficien(c y精通)in specific tasks within an organisation. F 6. First-line managers are the managers who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for making the significant(重大的)strategic(战略上的)policy decisions, often with staff managers assisting(帮助)them in these decisions. F Multiple Choice 1. The figurehead role involves: A. motivating and communicating with staff B. initiating (发起)change C. handling ceremonial(正式的)and symbolic activities D. developing information sources within the organisation E. staying well informed about current affairs C 2. How an organisation goes about accomplishing a plan is a key part of the management function of: A. planning B. organising C. leading D. controlling E. motivating B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function of management? A. control B. plan C. organise D. lead E. performance E 4. A social entity (本质)that is goal directed and deliberately(慎重地)structured is referred to as: A. an organisation B. management C. employees D. students E. tasks A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types of skills is the understanding of and proficiency in the performance of specific tasks? A. human skill B. leadership skill

物理化学实验下思考题答案

磁化率的测定 1.本实验在测定XM做了哪些近似处理 答:(1)忽略了X反(2)X0=0(样品周围介质的体积磁化率)(3)H0=0(样品顶端磁场强度为0。近似认为样品顶端就是试管顶端) 2.为什么可以用莫尔盐来标定磁场强度 答:莫尔盐的XM仅与T有关,物质,物质稳定,组成固定,对磁场反应良好。 3.样品的填充高度和密度以及在磁场中的位置有何要求若样品的填充高度不够,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 答:样品管与磁极中心线平齐,不与磁极接触,样品要紧密均匀填实。若样品的填充高度不够,则样品最上端处磁场强度不为零。(样品的填充高度距样品管口处,样品要紧密均匀填实。将样品悬挂在天平上,样品底部处于磁场强度最大区域【H】管顶则位于场强最弱甚至为0的区域,若样品的填充高度不够,对样品处于磁场中的受力产生影响) 三组分体系等温相图 1. 实验为什么根据体系由清变浑的现象即可测定相界 答:各组分彼此互溶时,体系为均相,一旦体系恰好不相容,则分相达到相界。 2.如连接线不通过物系点,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1)苯水分层不彻底(2)苯、醋酸乙酸挥发(3)酚酞变色范围为碱性,通过NaOH 滴定醋酸量偏高。 3. 实验根据什么原理求出苯-乙酸-水体系连接线 答:在苯和水含量确定的前提下,互溶曲线上的点与醋酸量一一对应。 电极的制备与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1. 电位差计、标准电池、检流计及工作电池各有什么作用如何保护及正确使用 答:(1)电位差计是按照对消法测量原理设计的一种平衡式电学测量装置,能直接给出

待测电池的电动势值,测定时电位差计按钮按下的时间应尽量短,以防止电流通过而改变电极表面的平衡状态。(2)标准电池是用来校准工作电流以标定补偿电阻上的电位降。(3)检流计用来检验电动势是否对消,在测量过程中,若发现检流计受到冲击,应迅速按下短路按钮,以保护检流计。检流计在搬动过程中,将分流器旋钮置于“短路”。(4)工作电池(稳压电源)电压调至与电位差计对电源的要求始终相一致。 2. 参比电极应具备什么条件它有什么功用 答(1)装置简单、可逆性高、制作方便、电势稳定。 (2)以标准氢电极(其电极电势规定为零)作为标准,与待测电极组成一电池,所测电池电动势就是待测电极的电极电势。由于氢电极使用不便,常用另外一些易制备、电极电势稳定的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如:甘汞电极。 3. 盐桥有什么作用选用作盐桥的物质应有什么原则 答:(1)盐桥用来减小液体接界电势。(2)作盐桥的物质正负离子的迁移数应接近;在使用温度范围内浓度要大;不能与两端电池溶液发生反应。 4. UJ34A型电位差计测定电动势过程中,有时检流计向一个方向偏转,分析原因。 答:随着反应的进行,导电能力很强的OH-离子逐渐被导电能力弱的CH3COO-离子所取代,致使溶液的电导逐渐减小。电极管中有气泡;电极的正负极接反;线路接触不良;工作电源电压与电位差计对电源的要求数据不一致等。在测量金属电极的电极电势时,金属电极要加以处理,以除去氧化膜。 6. 如何使E测定准确 答:(1)电极管不能漏液。(2)准电池和待测电池极化,“标准/未知选择”旋钮在“标准”或“未知”位置的时间应尽可能的短。对“待测溶液”应将读数盘预置到理论值后再将“标准/未知选择”旋钮旋到,“未知”。(3)甘汞电极不用时浸泡在饱和氯化钾溶液中。(4对新制锌汞齐电极和新镀铜电极应及时测量,避免再度被氧化。

管理学原理第三章自测练习题

Chapter Three: Foundations of Planning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included in the definition of planning? a. Define the organization’s objectives or goals. b. Establish an overall strategy for achieving these objectives or goals. c. Allocate resources and develop a chain of communication. d. Develop a hierarchy of plans to integrate and coordinate activities.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n argument against formal planning? a. Planning focuses on the future. b. Planning may create rigidity. c. Planning replaces creativity. d. Planning ignores prior successes. 3. Which of following is not one of the reasons why managers should engage in planning as that was stated in the text? a. Planning reduces cost. b. Planning minimizes waste and redundancy. c. Planning provides direction. d. Planning facilitates control. 4. Plans that determine specific details about organizational objectives that are to be achieved are called a. strategic plans. b. tactical plans. c. long-term plans. d. detailed plans. 5. Successful plans may provide a. a false sense of security. b. only success. c. increased awareness of the environment. d. increased awareness of chang e. 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MOST accurate? a. Many studies confirm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ning and performance. b. All organizations that plan extensively outperform those that plan less formally. c. All organizations that plan outperform those that do not. d. Many studies confirm that planning does not lead to greater performance because labor unions are weak. 7. _____ plans are differentiated by their breadth. a. Directional and specific b. Single use and standing c. Strategic and tactical d. Long-term and short-term 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popular way to describe plans? a. breadth b. time frame c. specificity d. length 9. Tactical and strategic plans differ in all of the following ways except

管理学原理题库答案

一、单选 1、某位管理人员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直接监督下属人员工作上,他一定不会是( B ) A、工长 B、总经理 C、领班 D、车间主任 2、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上升为科学的理论是( A ) A、科学管理 B、行为科学 C、一般管理理论 D、管理科学 3、组织外部环境的类型是多样的,其中不确定性最高也最为复杂的环境状态是( C ) A、简单动态 B、简单稳定 C、复杂动态 D、复杂稳定 4、在管理活动过程中发挥首要性、主导性的职能是( A )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5、某厂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20%左右,在新一轮计划目标制定中,市场占有率要达到40%,这个40%是( B ) A、控制性目 B、突破性目标 C、不可控目标 D、常规性目标 6、依照决策学派创始人西蒙的观点,决策依据的标准是( B ) A、最优标准 B、满意标准 C、合理标准 D、主观标准 7、在组织工作中,职务、职责、职权三者是对等的,如同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体现了( C ) A、分工协作原理 B、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理 C、责权一致原理 D、目标统一原理 8、一家产品单一的跨国公司在世界许多地区拥有客户和分支机构,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应 考虑按什么因素来划分部门? ( D ) A、人数 B、职能 C、产品 D、地区 9、对委员会管理表述错误的是( A ) A、耗费的时间和成本较低 B、可防止职权过于集中 C、下级参与管理 D、集思广益 10、某公司因发展需要,面向社会择优选聘一批员工,这符合人员配备中的哪一原理? ( B ) A、责权利一致原理 B、公开竞争原理 C、不断培养原理 D、职务要求明确原理 11、张明系某公司营销总监,最近因外出学习无法履行其相应职责,公司指定他的一名下属为其代理人,暂行代为处理相关事宜。这种做法是( B ) A、有计划的提升 B、临时性提升

2017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7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7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1、管理 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让别人与自己一同去实现既定的目标,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2、保健因素 赫茨伯格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对诸如本组织的政策和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职业安定以及个人生活所需等等,如果得到则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他把这类因素称为”保健因素”。 3、反馈控制: 这类控制主要是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已经发生或即将出现的偏差,分析其原因和对未来的可能影响,及时拟定纠正措施并予以实施,以防止偏差继续发生或防止其今后再度发生。 4、命令一致 原理命令一致原理,是指主管人员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是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就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感也就越大。 5、商议式的管理方 法利克特的四种管理方法中的一种。主管人员在做决策时征求、接受和采用下属建议;试图去酌情利用下属的想法

与意见,运用奖赏并偶尔兼作处罚的办法让职工参与管理。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原理中,属于人员配备工作原理的是(c ) A、许诺原理 B、目标统一原理 C、责权利一致原理 D、命令一致原理 2、20世纪初,提出图表系统法的人是(A ) A、甘特 B、泰罗 C、维纳 D、穆登 3、管理控制工作的基本目的是(A ) A、维持现状 B、打破现状 C、改变现状 D、实现创新 4、管理的主体是(D ) A、企业家 B、全体员工 C、高层管理者 D、管理者 5、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是(B ) A、因果法 B、外推法 C、德尔菲法 D、头脑风暴法 6、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D )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德鲁克 7、下列哪种组织结构又称为”斯隆模型”( D) A、多维立体结构 B、矩阵结构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11905

第一章 1.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答:三个基本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这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所以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特征: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3. 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基本职能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又一轮新的管理循环。创新在这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4.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答: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是为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5.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答:有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6.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目标。 答: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方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 第二章 1.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对现代企业经营有何启示。比如,中国古代法制思想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现代企业做到这几点才能在企业中得人心,每个人都积极做好自己的工作,企业工作效率才会提高。“明法、一法”明法是法律公布于世。一法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请综合分析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答:斯密认为日用必需品供应情况的好坏,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这个国家的人民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技巧和判断力的高低;二是从事游泳劳动的人数和从事无用劳动人数的比例。巴贝奇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认为分工可以减少支付工资这一好处。 3.科学管理理论为什么会在19世纪末的美国产生?泰罗为什么要研究并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其理论的实质是什么?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谈谈科学管理理论对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的启发。 答:因为当时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也逐步走向垄断的资本主义。单凭经验进行生产和管理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剧烈争夺的局面了。泰罗认为单凭经验进行管理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必须加以改变。实质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内容: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物理化学习题与答案

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 一、判断题:1.当系统的状态一定时,所有的状态函数都有一定的数值。当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时,所有的状态函数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变化。4.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热力学能与温度确定之后,则所有的状态函数也完全确定。5.系统温度升高则一定从环境吸热,系统温度不变就不与环境换热。7.因Q P= ΔH,Q V= ΔU,所以Q P与Q V都是状态函数。8.封闭系统在压力恒定的过程中吸收的热等于该系统的焓。10.在101.325kPa下,1mol l00℃的水恒温蒸发为100℃的水蒸气。若水蒸气可视为理想气体,那么由于过程等温,所以该过程ΔU = 0。12.1mol水在l01.325kPa下由25℃升温至120℃,其ΔH= ∑C P,m d T。13.因焓是温度、压力的函数,即H= f(T,p),所以在恒温、恒压下发生相变时,由于d T = 0,d p = 0,故可得ΔH = 0。16.一个系统经历了一个无限小的过程,则此过程是可逆过程。18.若一个过程是可逆过程,则该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可逆的。20.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因Q = 0,W = 0,所以ΔU = 0,气体温度不变。28.对于同一始态出发的理想气体的绝热变化过程,W R= ΔU= n C V,mΔT,W Ir= ΔU= n C V,mΔT,所以W R= W Ir。 1.第一句话对,第二句话错,如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ΔU = 0,ΔH= 0。4.错,理想气体的U = f(T),U与T不是独立变量。5.错,绝热压缩温度升高;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膨胀,吸热。7.错,Q V、Q p是状态变化的量、不是由状态决定的量。8.错,(1)未说明该过程的W'是否为零;(2)若W' = 0,该过程的热也只等于系统的焓变。10.错,这不是理想气体的单纯pVT 变化。12.错,在升温过程中有相变化。13.错,H = f(T,p)只对组成不变的均相封闭系统成立。16.错,无限小过程不是可逆过程的充分条件。18.对。 20.错,一般的非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不仅只是温度的函数。28.错,两个过程的ΔT不同。 二、单选题:2.体系的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状态函数的是:(A) T,p,V,Q ; (B) m,V m,C p,?V;(C) T,p,V,n; (D) T,p,U,W。 8.下述说法中,哪一种不正确: (A)焓是体系能与环境进行交换的能量;(B) 焓是人为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热力学量;(C) 焓是体系状态函数;(D) 焓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才与体系吸热相等。 12.下述说法中,哪一种正确:(A)热容C不是状态函数; (B)热容C与途径无关; (C)恒压热容C p不是状态函数; (D) 恒容热容C V不是状态函数。 18.1 mol H2(为理气)由始态298K、p被绝热可逆地压缩5dm3,那么终态温度T2 与内能变化?U分别是:(A)562K,0 kJ ; (B)275K,-5.49 kJ ;(C)275K,5.49kJ ;(D) 562K,5.49 kJ 。 21.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p1,V1,T1)出发分别经恒温可逆压缩(T)、绝热可逆压缩(i)到终态体积为V2时,环境对体系所做功的绝对值比较:(A) W T > W i;(B)W T < W i;(C) W T = W i; (D) 无确定关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练习题 一、判断题:1.自然界发生的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4.绝热可逆过程的?S = 0,绝热不可逆膨胀过程的?S > 0。5.为计算绝热不可逆过程的熵变,可在始末态之间设计一条绝热可逆途径来计算。6.由于系统经循环过程后回到始态,?S = 0,所以一定是一个可逆循环过程。8.在任意一可逆过程中?S = 0,不可逆过程中?S > 0。15.自发过程的方向就是系统混乱度增加的方向。16.吉布斯函数减小的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24.指出下列各过程中,物系的?U、?H、?S、?A、?G中何者为零?⑴理想气体自由膨胀过程;⑵实际气体节流膨胀过程;⑶理想气体由(p1,T1)状态绝热可逆变化到(p2,T2)状态;⑷ H2和Cl2在刚性绝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HCl;⑸ 0℃、p 时,水结成冰的相变过程;⑹理想气体卡诺循环。1.对。 4 正确。5.错,系统由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可逆和绝热不可逆过程不可能到达相同的终态。6 错,环境的熵变应加在一起考虑。 8.错。14.错。未计算环境的熵变;15.错,条件 16.错,必须在等温等压,W’= 0的条件下才有此结论。24.(1) ΔU = ΔH = 0;(2) ΔH = 0; (3) ΔS = 0; (4) ΔU = 0;(5) ΔG = 0;6) ΔU、ΔH、ΔS、ΔA、ΔG都为 0。 二、单选题: 2.可逆热机的效率最高,因此由可逆热机带动的火车: (A) 跑的最快;(B)跑的最慢; (C) 夏天跑的快; (D) 冬天跑的快。 12.2mol理想气体B,在300K时等温膨胀,W = 0时体积增加一倍,则其?S(J·K-1)为: (A) -5.76 ; (B) 331 ; (C) 5.76 ; (D) 11.52 。 13.如图,可表示理想气体卡诺循环的示意图是: (A) 图⑴; (B) 图⑵;(C)图⑶; (D) 图⑷。

管理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1

第一章 1、管理是一个过程,就是一个组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需要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基本职能。 3、所谓计划,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4、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三大类。 5、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都赫特伯特。西蒙提出,管理就是决策。 6.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 7、管理者要具备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职能三类技能。 8、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 9、控制的实质就是为了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 10、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11、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 12、管理的对象应当是组织中所有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 第二章 1、纵观管理思想发展的全部历史,大致可以分为早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的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思想四个阶段。 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以及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构成了古典管理理论的框架。 3、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即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 4、一个员工在任何活动中只应接受一位上级的命令,这就是法约尔提出的统一指挥原则。 5、正式组织以效率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为主要标准。 6、决策理论认为,企业中决策可以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两类。 第三章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为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 2、管理和战略,战略告诉我们怎样“做正确的事”,管理在解决如何“正确地做事”。 3、管理方法一般可分为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 4、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实质是围绕着物质利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的经济关系。 5、建立健全各种法律法规,最根本的一点是要严明。 第四章 1、伦理的功利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 2、合乎伦理的管理不仅是从组织自身角度看问题,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 3、合乎伦理的管理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4、综合社会契约理化观主X把实证和规X两种方法并入商业伦理中。 第五章 1、根据赫伯特。西蒙的观点,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化原则,而不是最优化。 2、战术决策旨在实现组织中各环节的高度协调各资源的合理使用。 3、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4、程序性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而非程序性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 5、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 6、按决策的性质分,有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7、盈亏平衡点分析是在把生产总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基础上,分析成本、产量利润三者关系的计量方法。 8、不确定型决策无法预知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

管理学原理题库与答案

《管理学原理》练习测试题库(4套版)本科 一、客观题(单选题) 1.“管理活动的构成要素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提出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是(A )。 A、法约尔 B、西蒙 C、孔茨 D、罗宾斯 2.管理的归宿是(D ) A、行使管理职能 B、参与社会实践 C、合理配置资源 D、实现组织目标 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管理的二重性是(B )。 A、科学性与艺术性 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C、科学性与技术性 D、技术性和艺术性 4.在管理的实践中,强调管理的创造性和权宜应变,这是指管理的(C )。 A、科学性 B、技术性 C、艺术性 D、现实性 5.在一个组织中,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行使管理职能的人是(C )。 A、领导者 B、组织者 C、管理者 D、决策者 6.按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来划分,大学组织属于(B )。 A、简单稳定环境 B、复杂稳定环境 C、简单动态环境 D、复杂动态环境 7.在下列要素中,属于一般环境因素的是(A )。 A、技术因素 B、竞争者 C、顾客 D、资源供应者 8.在下列要素中,属于具体环境因素的是(C )。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顾客 D、技术因素 9.组织内部环境的构成要素是(B )。 A、物质环境和政治环境 B、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 C、物质环境和经济环境 D、物质环境和技术环境 10.组织文化的核心要素是(A )。 A、组织价值观 B、组织宗旨 C、组织精神 D、组织形象 11.某企业明确纪律的要求是令行禁止,服从命令。它表明该企业文化具有(C )。 A、凝聚功能 B、导向功能 C、约束功能 D、激励功能 12.首钢集团提出了“科技首钢”、“绿色首钢”和“人文首钢”的口号,这指的是(C )。 A、企业价值观 B、企业精神 C、企业形象 D、企业规范 13.管理学研究的主要是(D )。 A、经济管理问题 B、企业管理问题 C、行政管理问题 D、一般管理问题 14.从管理的学科性质来看,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具有很强的(B )。 A、综合性 B、实践性 C、一般性 D、社会性 15. 在管理思想史上,首先重视“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管理分离”的时期是(C )。 A、传统管理思想 B、科学管理思想阶段 C、行为科学思想阶段 D、现代管理思想阶段 16. 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A )。 A、解决分工与协作的问题 B、处理人际关系 C、作好经营计划 D、提高劳动生产率 17. 法约尔认为企业经营活动的类型是(B )。 A、技术活动和商业活动 B、财务活动与安全活动 C、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 D、A、B和C 18. 法约尔提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的五大职能,这是指(D )。 A、技术活动 B、商业活动 C、管理活动 D、财会活动 19. 韦伯在管理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D )。 A、一般管理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 C、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D、人际关系理论 20.在韦伯看来,涉及到行政组织基础的权力是(C )。 A、理性的、法定的权力 B、传统的权力 C、现代的权力 D、超凡的权力 21. 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成果,认为企业存在着(C ) A、团队 B、群体 C、正式组织 D、非正式组织 22.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提出“管理理论丛林”现象的管理学家是(A ) A、巴纳德 B、孔茨 C、卡斯特 D、德鲁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