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细胞膜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细胞膜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细胞膜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问题探讨,创设情境

1.多媒体课件播放光镜下未经染色的动

物细胞

2.讨论:怎样区分显微镜下的气泡和细

胞?光学显微镜下能看清细胞膜吗?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1.学生观察课件中的显

微镜下的动物细胞图

2.小组讨论,回答提出的

问题

通过问题探讨的方

式,创设情境,吸

引学生的注意力,

回顾已经学习过的

知识,进入新课

细胞膜的成分

1.播放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Flash

动画课件。

2.

3.让学生注意观察本实验的材料用

具,实验方法及显微镜下红细胞的

形态。

4.启发学生思考细胞膜的成分

5.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41,掌握细胞膜

的成分

6.提问:本课与生活有什么联系?1.学生观察课件

2.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3.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4.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

题。

1.通过观察实

验,培养学生

的观察水平,

切实体验细胞

膜的存有。

2.引导学生理解

获取纯净的细

胞膜的方法。

(胀破法,离

心法或过滤

法)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水平

3.引导学生思考

细胞膜的成分

4.协助学生理解

细胞膜的成分

主要是脂质和

蛋白质,培养

学生理论联系

实际的习惯。

细胞膜的功能

1.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探讨细胞膜有哪些

功能?1.学生阅读教材p42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1.引导学生通过阅

读,讨论理解细

2.提出问题:细胞膜的功能有哪些?

3.组织学生讨论

4.让学生个别回答细胞膜有哪些功能

5.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图片,并对学生

回答不出来的问题实行讲解,学生也

能够看教材上的图3-2

讨论,得出结论

3.学生回答问题

4.学生再次完整回答

细胞膜的三项功能:

a)将细胞与外界

环境分隔开

b)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

c)实行细胞间的

信息交流

胞膜的功能,

2.并且理解细胞膜

的结构决定功能

的生物学思想。

绘制概念图,完成课堂小结

1.教师介绍绘制概念图的相关要求,

如概念图包括总概念,子概念,连

接词,箭头等。

2.教师展示不完整的思维导图

1.学生完成该思维导图

2.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

导图,并讲解设计思

路。1.通过动手绘制

思维导图增进

对本节课知识

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绘

图水平

3.分析总结和语

言表达水平。

课堂练习,交流巩固

1.教师在多媒体白板上展示练习题

2.教师组织小组交流讨论

3.提问相关问题1.学生完成练习题

2.小组交流

3.回答问题。

巩固课堂知识,为

下一课打下基础

拓展阅读,课后作业

教师布置作业:教材P43练习题学生课后完成作业巩固新学的知识,学会活学活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教学难点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述法 四、课时安排 2 五、教学过程 〖章引入〗学生阅读P58。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 2.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高。 3.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量,液面也不会升高。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注意。 〖板书〗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思考与讨论〗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一般不能透过细胞膜。 2.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问题探讨”中的半透膜。 3.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红细胞内部的浓度时,红细胞一般会因持续吸水而涨破。 4.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外浓度的差值。一般情况下,差值较大时吸水或失水较多 〖板书〗㈠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吸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膨胀甚至涨破) 失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皱缩) ㈡成熟植物细胞(有大液泡)的吸水和失水 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学生阅读思考交流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集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能力方面: 1.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用具:幻灯片 五、课前准备: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 图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阅读思考引入新 课 〖板书〗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问题探讨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 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 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 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填空式提问〗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与 思考回答创造问 题情境, 引入新 课

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是如此。 〖问〗单细胞生物是怎样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呢?多细胞生物呢?阅读思考回答 〔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 〖问〗什么是体液? 〖引导提示〗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 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1.体液的成分和组成呢?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阅读思考 回答 〔思考与讨论1〕 〖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 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 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 血浆组织液淋巴 同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 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学生讨论 后回答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简述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和功能 (二)能力目标: 1.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2.能够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难点 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幻灯片1】清水和稀盐酸中的康乃馨花瓣,吸引学生眼球,引起其兴趣,让学生观察二者不同,进入新课的学习。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请大家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板书标题以及第一个问题,细胞膜的功能) 【幻灯片2】学习目标展示 师:细胞膜是细胞必不可少的细胞结构,细胞膜有什么特殊的结构?有哪些功能?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当年科学家的探索足迹。 【幻灯片3】细胞膜探索历程资料展示 师:请同学们阅读三份资料,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将结论写在课堂讲义的指定位置(板书:细胞膜的探索历程) 学生:阅读三份材料,将得出的结论写在讲义上 师:多数同学已完成,找同学回答 【幻灯片4】资料1及其结论展示,纠正学生回答不准确的地方 【幻灯片5】磷脂分子图片展示(对于资料1结论中的磷脂分子的进一步直观展示) 师:那么磷脂分子有什么特性呢?(过渡到资料2结论展示) 【幻灯片6】资料2内容(提醒学生关注资料2中的最后一句话,头部都浸入水中) 【幻灯片7】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排成单分子层图片(引导学生得出资料二结论)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吴卫红214002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第5章第3节内容。现代教育观认为,知识不仅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分析、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甚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学生质疑、探究、思悟为主体,以教师点拨、辨析、归纳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达事半功倍的效果。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具有丰富的科学素质教育功能。现代生物学关于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思想是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操作过程,获得具体的经验,从而达到形成、巩固并扩充科学概念和理论的目的。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特点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是第五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内容需要2课时完成。第一节课为探究实验活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第二节课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以及细胞呼吸原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实例。学好本节内容,便于学生加深领会该细胞之所以能够经历生长、增殖等生命历程,是与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分不开的。 生物学的每一个概念、理论、思想的提出都要依靠大量的观察和实验。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包括研究性课题),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为下一节课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以及细胞呼吸原理铺设道路。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理解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能比较生物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条件和产物,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2.2技能目标: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让学生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会检测酒精、二氧化碳等细胞呼吸产物,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分析与对策

高中生物试讲教案

高中生物试讲教案 【篇一:教师招聘测试:高中生物细胞呼吸试讲经验交 流】 教师招聘测试:高中生物细胞呼吸试讲经验交流 对于高中理科学生来言,生物对于理性思维的考生来说不好理解的,之前我们对和生物的定义是理科,但对于生物单纯的学科来说,生 物其实是文科。所以对于对于理科学生来说,高中生物还是比较难得,生物对学生的定义理解和知识性的抽象思维都是很大的考验。 今天我们来交谈一下在生物试讲中的一个有氧呼吸的一个过程,首 先介绍一下本篇教材,开始介绍了细胞呼吸的一个定义,接下来又 通过探究酵母菌的形式,来告诉学生细胞是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这个是这探究就是课文的一个导入,之后,讲解了有氧呼吸的一个 过程以及反应场所,以及无氧呼吸的一个过程以及反映场所。 接下来,我们谈谈一下对于学生十分钟试讲的一个教学选择,对于 这堂课的一个重点就是告诉学生atp是如何产生的,针对内容的选择,我们要选择有内容要有难度,还有考生本身对着这块知识有十 分的了解,自己能把控的了的。有氧呼吸核无氧呼吸来对比,有氧 呼吸反应更加复杂,而且知识点更多,但有氧呼吸有相对考生老的 基础知识的储备考验还不是十分的大,所以我们可选择有氧呼吸, 主要讲的内容我们确定之后,就要想开头的探究到底要不要讲,针 对于这个探究来说,我们要讲课程十分钟讲不完探究和有氧呼吸的,不讲我们就要有一个合理的处理方法,那么我们就要采用第二课时,针对导入方法我们也要有所调整,只能采用温故知新的导入方式, 再导入的时候我们可以不光复习一下细胞呼吸的定义和探究,还可 以复习一些线粒体的结构,这样可以更突出我们的专业知识的扎实。 在讲授的部分,本堂课的课型是高中必修一的知识,可能不好设计 互动,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先自学,然后小组讨论,最后采用提问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2、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方面: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3、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最新高中生物教案电子版

高中生物教案电子版下载 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生物的应激性、适应性及反射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物的应激性、适应性及反射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幻灯片。 教学程序:地球从诞生至今大约有46亿年了。在这46亿年中,生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 也正因为有了这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使地球上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各种各样的生物息息相关。在现代社会,生物科学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学习生物科学,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 一、生物科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生物体都具有以下特征: 物质:蛋白质、核酸; 1 、共同的物质基础 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实质:活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 2、新陈代谢自我 更新过程 分解自身物质→排除废物;放能; 定义:对刺激发生反应,以适应环境; 3、应激性实例: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 与适应性的关系:应激性是生物产生适应性的生理基础。 注:应激性:生物对刺激反射:是指多细胞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可见,反射是应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激性的一种表现形式,隶属于应激性的范畴。 适应性: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动物对各种 刺激发生的反应的应激性也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现象,植物的 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等生理功能也是一种适应。生物体所表现出的适应 特征,通过遗传传给后代,并非生物接受刺激后才产生的。这是与应激性不 同的。应激性、反射属于生物的适应性,但并不是所有的适应具应激性。

高中生物细胞膜教案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简述细胞膜的成分;举例说明细胞膜的功能。 (2)能力目标: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3)情感目标:探讨问题并分析实验结果,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2重点难点 (1)重点: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难点: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3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教师活动:细胞像一台精密的生命机器,今天我们将这一生命机器拆开,来了解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复习提问: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呢? 问题探讨:1、细胞作为生命的最基本的系统,它的边界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回忆并进行思考问题。 过渡:教师在学生讨论、推测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和补充完善,从而确定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那么能否将细胞膜提取出来以体验细胞膜的存在呢? ●活动2【讲授】制备细胞膜 教师活动: 要研究细胞膜,就要先得到细胞膜,选择材料—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请学生在两种动物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两种植物细胞(“蚕豆叶上表皮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互相讨论,确定选择哪种细胞为实验材料,并说明理由。 编排几个问题激发学生思维:1.动物细胞材料和植物细胞材料相比,优先选择哪一种材料?为什么? 2.两种动物细胞材料优先选择哪种材料,为什么? 学生活动:让学生回答,给出答案并进行解释。 阐明实验原理—红细胞吸水涨破,让学生观察图片“正常、圆涨、涨破的红细胞”从而得到要想获得细胞膜可采用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浸润在清水中,让红细胞吸水涨破。 讲解实验流程: 学生活动: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和经验交流结果和实验现象。 ●活动3【讲授】细胞膜的成分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册) 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想一想:“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体现了一种什么现象? 大家请看章引言,有何感想? 以“问题探讨”引入。 二、新课教学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4 教师列出如下提纲:(投影显示) 1.了解孟德尔简历。 2.孟德尔试验的研究方法是什么?选用什么材料?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怎样进行? 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动力。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 (2)孟德尔用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纯合植株进行杂交试验,这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设疑:什么是杂交法? 教师出示人工异花传粉挂图,并与学生一起回忆:受精作用、胚珠发育成种子,直到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从而理解杂交试验法。 教师最后强调:孟德尔在试验中发现豌豆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如茎的高与矮、种子形状的圆粒与皱粒。从而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最后归纳理解相对性状要从三点出发: (1)同种生物; (2)同一性状; (3)不同表现类型。 教师出示:豌豆相对性状的挂图。 学生观察后得出:不同品种的豌豆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提问:在人体上存在哪些相对性状? (答:有耳垂和无耳垂,单眼皮和双眼皮,蓝眼和褐眼……) 再提问:孟德尔开始是否对图示中所有相对性状同时分析呢? 学生回答:否。(这是孟德尔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学生阅读教材P4、5。 教师出示挂图: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试验。 讲述: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杂交后的第一代(简称子一代,用F1表示)总是高茎的。 提问:子一代为什么全是高茎;矮茎性状哪里去了? 学生回答:(略) 讲述: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看看孟德尔是怎样做的。他让子一代高茎豌豆自交,得到的子二代植株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 提问:子二代出现的两种性状,能提示我们什么? 学生回答:矮茎性状在子一代中并没有消失,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教师讲述: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把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如矮茎。子二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同时孟德尔对子二代两性状的株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他发现,在所得到的1064个子二代豌豆植株中,有787株是高茎,277株是矮茎,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l。请同学们注意这个比例。 设疑:豌豆的其他相对性状杂交情况如何呢? 教师出示: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试验的结果投影。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杂交子二代都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3∶1,具有规律性。 三、课堂练习 1.孟德尔杂交试验选用什么材料?为什么? 2.什么是相对性状?以人为例举例子。 3.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的是() A.狗的长毛与黑毛B.羊的白毛与牛的黄毛 C.桃树的红花和绿叶 D.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答案:1.略2.略3.D 四、布置作业 1.P8练习题第一题。 2.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籽粒,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脆、拦”等5个生字。在文本中理解“三弦、和谐、清脆”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的事情。 3.掌握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4.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能够结合生活经历,与同学交流生活中遇到与文中的“我”类似的趣事。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的事情。 教学难点 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脆、拦”等5个生字。在文本中理解“三弦、和谐、清脆”等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见过各种各样的生物,有天上飞的,有地上跑的,还有水里游的……【出示课件2-5】你见过表里的生物吗? 板书课文题目《表里的生物》,学生读。 2.本课是著名作家冯至写的文章,记载了他小时候的趣事,你了解作者吗?你课下搜集关于他的资料了吗? 冯至(1905~1993),中国诗人、学者。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作品主要有《昨日之歌》等。 3.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学习生字,自读课文 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说一说这些生字都该注意什么?(学生从字的发音、书写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适当总结。 (4)开火车读生字词,并巩固。 琴弦清脆添加拒绝恐怖蟋蟀 2.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把课文分成四部分,思考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文章条理不明显,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不要设置障碍。

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

第一章基因工程 一.基本工具 (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分布:原核生物 2.作用: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在特定部位 进行切割,使两个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3.作用结果:产生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二)DNA连接酶 1.分类(1)E.coliDNA连接酶来源:大肠杆菌 功能:只能连接黏性末端 (2)T4DNA连接酶来源:T4噬菌体 功能:连接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作用:将DNA连接起来 (三)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 1.条件(1)具有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供外源基因插入 (2)可自我复制或整合到染色体DNA中进行同步复制。 (3)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种类: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质粒 质粒:双链环状DNA分子,最常用,要人工改造 二。基本操作程序 (一)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基因或具有调控作用的因子 2.获取方法(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基因组文库,部分基因文库 (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3)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基因小,核苷酸序列已知(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步骤) 1.目的(1)稳定存在,遗传给下一代 (2)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结构:启动子、目的基因、终止子、标记基因、复制原点 **启动子: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转录 **终止子:使转录在所需要的地方停止; **标记基因: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目的基因。 (三)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转化: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 维持稳定和表达 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1)农杆菌转化法(2)基因枪法 (3)花粉管通道法 3.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显微注射法 4.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Ca+处理使细胞处于感受态 **原核细胞特点:繁殖快,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四)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分子水平的检测 (1)检测受体细胞中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2)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DNA分子杂交技术(3)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法 **检测成功会出现杂交带 2.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接种实验 三.基因工程的应用 1.动物、植物基因工程的成果 (1)植物:提高抗逆性、改良品质、生产药物; (2)动物:品种改良、建立生物反应器、器官移植; 2.基因工程药物: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 3.基因治疗(1)概念: (2)方法体外基因治疗体内基因治疗 四.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1.理论推测,人工合成 2.基因工程,蛋白合成(自然界没有的蛋白质)

高中生物细胞膜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高中生物细胞膜 - 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 教师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探讨,创设情境 1. 多媒体课件播放光镜下未经染色的动 物细胞 1. 学生观察课件中的显 通过问题探讨的方 微镜下的动物细胞图 式,创设情境,吸 片 引学生的注意力, 回顾已经学习过的 2. 小组讨论, 回答提出的 知识,进入新课 2. 讨论:怎样区分显微镜下的气泡和细 问题 胞?光学显微镜下能看清细胞膜吗? 3.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细胞膜的成分 1. 通过观察实 1. 播放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Flash 验,培养学生 动画课件。 1. 学生观察课件 的观察能力, 切实体验细胞 膜的存在。 2. 引导学生理解 获取纯净的细 2. 胞膜的方法。 3. 让学生注意观察本实验的材料用 (胀破法,离 具,实验方法及显微镜下红细胞的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心法或过滤 形态。 2. 法)培养学生 4. 启发学生思考细胞膜的成分 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分析问题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 3. 细胞膜的成分 4. 帮助学生理解 4.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 细胞膜的成分 5.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主要是脂质和 P41, 掌握细胞膜 题。 的成分 蛋白质,培养 6. 提问:本课与生活有什么联系? 学生理论联系 实际的习惯。 细胞膜的功能 1. 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探讨细胞膜有哪些 1. 学生阅读教材 p42 1. 引导学生通过阅 功能?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读,讨论理解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教学策略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中的生物尽管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须依赖活细胞生活。因此,从宏观的生物圈逐级深入到微观的细胞,有利于学生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生物界。同时,从细胞到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是本模块和其他模块将要逐一研究和学习的内容。 本节教学建议用1课时。 本节在教学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选择SARS病毒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 (1)SARS病毒给人类的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学生经历过并且相对比较熟悉的一类病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病毒不是一个细胞,不具有细胞的结构,但它不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选择SARS 病毒侵害人体肺部细胞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有助于服务“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主题。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将病毒与细胞联系起来,但不宜要求学生深入学习SARS病毒的相关知识。 教师可以展示SARS病毒的电镜照片或模式图、SARS患者肺部X光片示弥漫性阴影图,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病毒的结构组成,并与细胞作简单比较。同时探讨教材中的两个问题,达成“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的认识。

高中生物必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教案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 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 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1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技能】: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 制作临时装片 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 【情感态度】: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 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细胞的多样性,特别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是本课的重点。而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技能】: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情感与态度】: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本课的重点,用实验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几种物质是是难点 2.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情感态度】: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关注蛋白质的新进展。 二、教学重、难点: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重点;而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和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 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技能】:用实验的方法,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核酸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2.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二、教学重难点:糖类的种类和作用、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为本课的重点; 而多糖的种类及其结构、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是本课的难点。 2.5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出水在生物体内存在的形态和功能 说出无机盐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功能以及在不同生物体内分布的情况 二、教学重难点:水、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分布、功能是本节重点;学生理解结合水是难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教案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材分析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节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本节内容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内环境这一核心概念,而教材并没有一开始就阐述什么是“人体内环境”,而先放眼生命世界中“细胞生活的环境”这样的广阔视角。这样,既可以和《分子与细胞》衔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环境这一概念,包括本节主要内容以及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等。该核心概念的构建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从个体层次看,本章内容与第2章的内容联系紧密。本章内容是理解第2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本章仅仅作简要交代,有关内容将在第2章作深入探讨。本章内容又不仅与第2章有联系:稳态是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共同特征,因此,本章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⑴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⑵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决方法] ⑴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图片搭建学习新知识的桥梁,帮助学生对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感性认识。 ⑵通过资料分析讲解内环境理化性质。 ⑶将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⑴内环境的理化性质。⑵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决方法] ⑴同上。⑵结合图解讲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问题探究法。教具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模型教具 六、学生活动 1、启发学生观察相关图片,帮助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2、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思考与讨论,资料分析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环境及其理化性质的知识。 七、教学程序 (一)明确目标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导入:利用教材提供的“问题探讨”来完成。 我们知道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可以直接从水里获取生存必需的养料,并把废物直接排入水中。那么人体的体内细胞,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呢?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学生阅读教材P2—3相关内容,教师设问: 1、什么叫体液? 2、血液全是体液吗? 3、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什么? 4、什么叫细胞内液? 5、什么叫细胞外液? 6、内环境是指什么?“内”的含义是什么?(“内”与“外”是相对的,从细胞来看,细胞外液属于其生活的外界环境,其内环境为细胞内液;而从人体来看,细胞外液是内环境) 7、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如何? 8、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9、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的内容,具体内容: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一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简...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一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 以细胞膜分子结构的探究历程为主线,动脑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并构建模型,体验科学的实验思想和实验方法。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情感态度方面 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材分析 本节以较多的篇幅介绍了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并安排了两个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在认识细胞膜结构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认

识到可以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提出假说,假说仍然需要观察和实验来验证。随着技术手段的改进不断发现新的证据,原有的观点或理论还会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并归纳总结出生物膜模型建构的基本方法。此外,还应重点理解和掌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会运用该模型解释相应的生理现象。 三.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但是对问题探索的动力主要来自对相关问题的好奇与有趣水平,目的性不十分明确。所以教师的思维导向就显得十分重要。本节课利用科学史实验资料,设计学生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进行基于资料和问题的课堂探究活动。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按照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达到一定深度,使学生顺利由感性认 识向理性认识过渡。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难点: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引入新课 2.讲述膜的磷脂排布 3.演示电镜照片 4.演示实验过程 5.引导构建模型

高中生物备课教案

高中生物备课教案 【篇一: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第一册) 绪论 (一)教学目的: 1.生物的基本特征(b:识记) 2.生物科学的新进展(a:知道) 3.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a:知道)(二)教学重点 1.生物的基本特征 2.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三)教学用具 (四)教学方法:讨论、讲述、提问(五)教学设计 首先以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针对教材中提出的非生命物质(金属 表面的锈)和生物(石头表面的地衣),活跃的生命现象(开花的 牡丹和飞舞的蜜蜂)和相对沉寂的生命现象(冬季的落叶林)进行 对比,使讨论有了基础。从而引出生物的基本特征的教学。 1.生物的基本特征,教材中归纳为六条,目的在于突出生物与非生 物的本质区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通过表面现象区分生物 和非生物,而要从本质上区分有生命的个体和非生命物体,还必须 从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到生理功能,从生物自身功能到应激性,从个体生长发育到种族延续乃至生物进化,这样逐级深入,层层理解。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 在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上进行的,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体的 基本组成物质,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注意:一切生物并不都有细胞结构,但一切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物质 基础和结构基础;并且,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 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例: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b)。a.枯草杆菌b.噬菌体c.团藻d.草履虫(2)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新陈代谢是活细胞 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从 方向上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从本质上看,包括物质代谢 和能量代谢。 注意: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 的基础。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 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 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