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实验室诊断技术培训教材综述

兽医实验室诊断技术培训教材综述
兽医实验室诊断技术培训教材综述

兽医实验室诊断技术暨生物安全管理培训班教程

吕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〇一〇年六月

目录

一.动物疫病诊断技术

1、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操作规程

2、禽流感血凝抑制试验

3、新城疫血凝抑制试验………………………………………………

4、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操作规程………………………………

5、布氏杆菌凝集试验………………………………………………

6、ELISA检测方法…………………………………………………

二、兽医实验室仪器操作规程………………………………………

三、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四、兽医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

五、兽医实验室管理制度……………………………………………

第一部分动物疫病诊断技术

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操作规程

一、原理

用已知血凝抗原检测未知血清抗体的试验,称为正向间接血凝试验,亦称间接血凝。

抗原与其对应的抗体相遇,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但这种复合物的分子团很小,肉眼看不见。将抗原吸附(致敏)在红血球表面,再与抗体结合,红血球便出现凝集现象,不仅肉眼能看见,而且反应的敏感性大大提高。

本法就是将口蹄疫纯化病毒致敏到绵羊红血球表面,制成口蹄疫血凝抗原,用于检测动物血清中的口蹄疫抗体水平。

二、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检测口蹄疫疫苗接种动物血清抗体效价。

三、试验器材

1、96孔110—120度V型医用血凝板,与血凝板大小相

同的玻板。

2、微量移液器与吸头。

3、口蹄疫血凝抗原(口蹄疫正向血凝诊断液)。

4、口蹄疫阴性血清。

5、口蹄疫阳性血清。

6、稀释液

7、待检血清(被检血清)

四、试验方法

1、加稀释液

在血凝板上1—6排的1—9孔;第7排的1—4孔,第6—7孔;第8排的1—12孔各加稀释液50微升。

2、稀释待检血清

取1号待检血清50微升加入第1排第1孔,混匀(避免产生过多的气泡),取出50微升移入第2孔,混匀后取出50微升移入第3孔……直到第9孔混匀后取出50微升丢弃。此时第1排1—9孔待检血清的稀释度(稀释倍数)依次为:1:2,1:4,1:8,1:16,1;32,1:64,1:128,1:256,1:512。

取2号待检血清加入第2排;取3号待检血清加入第3排……均按上法稀释,注意!每取一份血清时,必须更换吸头一个。

3、稀释阴性对照血清

在血凝板上的第7排第1孔加阴性血清50微升,对倍稀释至第4孔,混匀后从该孔取出50微升丢弃。此时阴性血清对照孔依次为:1:2,1:4,1:8,1:16。第6—7孔为稀释液对

照。

4、稀释阳性对照血清

在血凝板上的第8排第1孔加入阳性血清50微升,对倍稀释至第12孔,混匀后从该孔取出50微升丢弃,此时阳性血清稀释倍数为1:2—1:4096。

5、加血凝抗原

被检血清各孔、阴性对照血清各孔、阳性对照血清各孔、稀释液对照孔均各加血凝抗原25微升(充分摇匀,瓶底应无稀释液对照)。

6、振荡混匀

将血凝板置于微量振荡器上振荡1分钟,如无振荡器,用手摇匀亦可。然后将血凝板放在白纸上观察各孔红血球是否混匀,不出现血球沉淀为合格。盖上玻板,室温下静置1.5—2小时判定结果,也可延至翌日判定。

7、判定标准

移去玻板,将血凝板放在白纸上,先观察阴性对照血清1:16孔,稀释液对照孔,应无凝集,或仅出现“+”凝集。

阳性血清对照1:2—1:256各孔应出现“++~++++”凝集为合格。

在对照孔合格的前提下,再观察待检血清各孔,以呈现“++”凝集的最大稀释倍数为该份血清的抗体效价。例如1号待检血清1—5孔呈现“++~++++”凝集,6~7孔呈现“++”凝集,

兽医临床诊断学 试题库11

兽医临床诊断学复习题 绪论 一、名词解析: 1、兽医临床诊断学:以畜禽为诊断对象,系统地诊断动物疾病的方法和理论的学科 2、诊断学:是系统的研究诊断疾病的方法和里理论的科学 3、诊断:用各种检查方法在搜集所有的症状以后,对患病动物的发病本质作出判断 4、症状:动物患病后经过检查所发现的技能异常和病理现象 5、治疗诊断:两种疾病的症状同时存在或对原发症、伴发症一时难以区别,可对其中某一疾病使用特效药,以此效果而建立的诊断 6、局部症状:动物患病后,常在其主要的受害组织或器官,表现明显的局部反应,称作局部症状 7、后遗症状:当原发病已基本恢复,而遗留下的某些不正常现象,称作后遗症状或后遗症 8、论证诊断:根据检查结果,已某个疾病的固有特征建立起来的诊断或检查的结果是否和该病的固有特征相符 9、预后不良:动物可能死亡或不能完全恢复,生产能力降低或丧失 10、黄疸:由于胆色素代谢障碍,血液胆色素增多渗入组织,造成皮肤发黄,又称黄疸11、固有症状:在整个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症状为固有症状 12、前期症状:某些疾病的初期阶段,在主要症状尚未出现以前最早出现的症状,称前驱/早起症状 13、综合症状: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有一些症状不是单独孤立地出现,而是按一定的时间规律出现 14、典型症状:指能反应疾病临床特征的症状 15、预后良好:动物能完全恢复,保留着生产能力 16、次要症状:在查明的症状中,能反应疾病性质的症状为主要症状,其他为次要症状17、鉴别诊断:在许多症状相似的疾病中,排除可能性较小的疾病而得出的诊断 18、嗅诊:以检查者的嗅觉闻动物呼出的气体、排泄物及病理性分泌物的气味,并判定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诊断方法 19、恶病质:长期极度消瘦称为恶病质 20、弱脉:(小脉)脉搏减弱而振幅小 21、破壶音:类似敲打破壶的所发出的声音,此乃叩诊支气管与外界相通的较大的肺空洞时空洞内的空气受排挤而急速从支气管逸出所发出的声音

中兽医基础

中兽医基础 1.前言 1.1课程性质 中兽医基础是高职院校动物防疫检疫专业的一门能力拓展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兽医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和经络等基本理论,掌握引起疾病的常见原因,能够运用四诊八纲认识疾病证候,运用常用中草药和针灸技能,有针对性的进行病证防治。 1.2设计思路 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和任务的过程中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逐步培养学生利用中草药和针灸进行病证防治的职业能力。本课程包括12个项目,所有项目是以完成真实的病证防治为线索设计的。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各项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全程参与,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校企深度融合,采取工学交替的方式让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性实训,在实践过程中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也采用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校内和校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适当扩大学生作业和校外实践所占比重,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病证防治的各项能力。该门课程总学时45学时。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阴阳、五行相互关系及其在兽医实践中的应用,掌握脏腑的基本功能和常见病因,掌握四诊八纲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常用中草药和针灸的基本技能,正确进行常见病证防治。 职业能力目标 1、根据病例,正确分析引起机体发病的原因和发病机理。 2、熟练掌握150—180种临床常用中草药的名称、性能及主治。 3、掌握中药配伍原则、方剂组方原则和方剂加减变化。 4、熟练掌握牛的临床常用穴位位置、主治及针法。 5、熟练掌握猪的临床常用穴位位置、主治及针法。 6、熟练掌握犬的临床常用穴位位置、主治及针法。

兽医临床诊断学考试大纲

〔4〕 〔5〕 兽医临床诊断学考试大纲 〔2〕皮肤的检查 〔3〕皮下组织的检查 〔2〕眼结合膜的检查内容 〔2〕淋巴管的检查 〔2〕临床检查的内容 家兔的临床检查要点 犬猫的临床检查要点单元 细目 要点 【一】兽医临床检查的差不多 方法 1.问诊 〔1〕 〔2〕 概念与重要性 内容 〔3〕 方法和技巧 〔4〕 考前须知 2.视诊 〔1〕差不多方 法 〔3〕考前须知 3.触诊 〔1〕方法和类型 〔2〕要紧内容 4.叩诊 〔1〕音响的物理学特点 〔2〕应用范围 〔3〕方法 5.听诊 〔1〕应用范围 〔2〕分类及方法 〔3〕考前须知 【二】整体及一般状态的检 查 1.全身状况的检查 〔1〕 〔2〕 精神状态 体格发育 〔3〕 营养状况 〔4〕 姿势与体态 〔5〕 运动与行为 2.体温、脉搏、呼吸及血 压测定 3.被毛和皮肤的检查 〔1〕 〔2〕 〔3〕 〔4〕 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 〔1〕被毛的检查 4.可视黏膜的检查 〔1〕眼结合膜的检查方法 5.浅表淋巴结及淋巴管 〔1〕淋巴结的检查 的检查 6.群畜临床检查的特点 〔1〕临床检查的方法和程序 7.不同种属动物的临床 检查要点 〔1〕 〔2〕 〔3〕 猪的临床检查要点 家禽的临床检查要点 反刍动物的临床检查要点

〔3〕尿液的感观检查 〔2〕输尿管的检查 单元 【三】心血管系统的检查 1.心脏的检查 2.血管的检查 细目 〔1〕视诊和触诊 〔2〕叩诊 〔3〕听诊 〔1〕动脉的检查 要点 〔2〕毛细血管和静脉的检查 【四】胸廓、胸壁及呼吸系 统的检查 1.胸廓、胸壁的检查 2.上呼吸道的检查 3.肺与胸膜的检查 〔1〕视诊 〔2〕触诊 〔1〕 〔2〕 〔3〕 〔4〕 呼出气的检查 鼻及鼻液的检查 喉及气管的检查 鼻旁窦〔副鼻窦〕的检查 〔1〕视 诊 〔2〕叩诊 〔3〕听诊 【五】腹壁、腹腔及消化系 1.腹壁及腹腔的检查 〔1〕腹壁的检查 统的检查 〔2〕腹腔的检查 六、泌尿系统的检查 2. 口、咽及食道的检 查 3.反刍动物前胃的检查 4.胃的检查 5.肠管的检查 6.排粪动作及粪便的感 观检查 7.肝、脾的检查 8.家禽的消化道检查 1.排尿动作及尿液的感 观检查 2.肾脏及输尿管的检查 〔1〕口腔的检查 〔2〕食道的检查 〔1〕瘤胃的检查 〔2〕网胃的检查 〔3〕瓣胃的检查 〔1〕 〔2〕 〔3〕 〔4〕 〔1〕 〔2〕 〔3〕 〔4〕 反刍兽皱胃的检查 马属动物胃的检查 猪胃的检查 小动物胃的检查 反刍动物肠管的检查 马属动物肠管的检查 直肠检查 猪肠管的检查 〔1〕排粪动作的检查 〔2〕粪便的感观检查 〔1〕肝脏的检查 〔2〕脾脏的检查 〔1〕 〔2〕 〔3〕 〔4〕 口、咽及食道的检查 嗦囊的检查 胃肠的检查 泄殖腔及肛门的检查 〔1〕排尿反射 〔2〕排尿动作的检查 〔1〕肾脏的检查

兽医临床诊断学试题

兽医临床诊断学试题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兽医临床诊断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 分,共20分) 1.稽留热 2.预后不良 3.核左移 4.干罗音 5.阵发性痉挛 6.共济失调 7.心包拍水音 8.陈—施二氏呼吸 9.里急后重 10.血红蛋白尿 二.填空(每空1分) 1.临床基本检查方法有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2.发热程度可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3.发热热型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正常体温值:猪 _________________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呼吸困难的类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牛心包炎听诊时心外杂音有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每题2分) 1.牛的呼吸次数是()

A.15—25 —30 —25 —40 2.牛的心跳次数是() —70 C .50—80 —80 3.牛静脉注射部位在颈部 () A. 上、中1/3交界处 B 中部 C 中下1/3交界处 D 都可以 4.牛瘤胃蠕动次数( ) A 每分钟3—5次 B 每分钟5—6次 C 每2分钟2—3次 D.每2分钟6—8次 5.健牛瘤胃触诊硬度() A.上软下软 B、上软下硬 C、上硬下软D、上下软硬大体相似 四.简答题(每题5分) 1、可视黏膜颜色常见的病理变化诊 断意义是什麽? 2、第一、二心音如何区别。 3、解释干、湿罗音的发生机理、音 响、诊断意义。 4、简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测定的诊断意义。 5、说明动物排粪动作障碍的表现及 临床意义。 6、牛的肺界如何确定 7、写出精神兴奋的主要表现及诊断 意义。 8、说出牛四个胃的触诊检查部位 9、乳房检查常用检查方法及检查内容。 10、预后可分为哪几种?

兽医实验室工作总结

十堰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科 2010年度工作总结 2010年即将过去,在过去的一年里实验科全体检验人员在市畜牧兽医局、市中心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服务畜牧发展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为大局,克服种种困难,不断夯实检测基础,提升监测技术水平,努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经过全体检验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的完成了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和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我科室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业务工作方面 1、根据省、市动物疫病监测方案和要求,采取集中监测与日常监测相结合,同时配合县市区畜牧兽医部门完成各项监测任务。今年共监测各类动物疫病血清学样品1100余次,监测样品3000份。监测动物疫病抗体平均合格率为87.8%,其中禽血清800份,禽流感抗体合格率为87.1%;鸡新城疫抗体合格率为85.6%;猪血清450份,猪瘟抗体合格率为82.9%;口蹄疫抗体合格率为71.8%;牛、羊血清310份口蹄疫抗体合格率为71.8%。从监测效果来看各项动物抗体水平都好于去年,特别是口蹄疫效果比去年高于0.8个百分点。通过对动物疫病跟踪监测,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动物疫病分布规律和流行趋势。较好的发挥预警的作用。为我市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2、进一步落实动物产品残留工作从源头抓起的工作理念,今年下半年,正式开启我市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日常工作。积极从大局出发。我科检验人员克服人员少、经费紧、检验技术缺乏等困难,圆满地完成了今年动物产品违禁药物残留检测任务。今年共监测各类动物产品868批次1568个样品,其中猪肉样品125批次、猪尿样品149批次、鸡蛋样品77批次、猪肝样品176批次、牛肉样品39批次、鸡肉样品133批次。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98.6%。通过检测效果来看,肯定我市在动物产品违禁药物残留监管方面有很好的经验,同时也显现在动物产品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检测结果为今后的动物产品违

[医学类试卷]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临床科目(兽医临床诊断学)模拟试卷24.doc

[医学类试卷]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临床科目(兽医临床诊断学)模拟试卷 24 1 体温测量错误的是 (A)测量前体温计甩到35℃以下 (B)动物应充分休息后再测量 (C)测量时涂润滑剂 (D)对肛门松弛的母畜,宜测阴道温度 (E)测量完毕,体温计无需再甩到35℃以下 2 关于脉搏测定描述错误的是 (A)马常检查颌外动脉 (B)牛常检查尾动脉 (C)小动物常检查股动脉 (D)脉搏数减少提示预后不良 (E)脉搏数超过正常范围1倍以上时,提示病情严重 3 呼吸频率减少见于 (A)脑病

(B)剧烈疼痛性疾病 (C)呼吸器官疾病 (D)心力衰竭 (E)热性病 4 下列属于生理性体温变异的是,除( )外(A)下午体温较清晨高 (B)高温环境下体温升高 (C)采食后体温稍升高 (D)使役、运动后大量出汗致体温降低(E)妊娠期体温较正常高 5 关于血压说法错误的是 (A)指静脉压 (B)指动脉压 (C)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 (D)血压值和测定部位有关 (E)包括高压和低压

6 淋巴结急性肿胀的特点不包括 (A)表明光滑 (B)表明粗糙不平 (C)热、痛明显 (D)具有移动性 (E)增大明显 7 发热分类错误的是 (A)微热,体温升高1.0℃以内(B)中等热,体温升高1.0~2.0℃(C)微热,体温升高0.5℃以内(D)高热,体温升高2.0~3.0℃(E)极高热,体温升高3.0℃以上 8 稽留热特点错误的的是 (A)发热持续数天以上 (B)24小时体温波动在1.0~2.0℃(C)可见于大叶性肺炎

(D)可见于猪瘟 (E)24小时体温波动在1.0℃以内 9 热型不典型或不规则的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除外(A)及时应用抗生素 (B)使用解热药物 (C)个体反应性差异 (D)疾病处于发展变化中 (E)输液量的影响 10 关于血压说法错误的是 (A)反映血流速度 (B)动物兴奋、紧张或使役后,血压可升高 (C)指动脉管内的压力 (D)热性病时血压升高 (E)休克时血压下降 11 关于呼吸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A)健康动物的呼吸方式均为胸腹式

中兽医考试题整理 含答案

中兽医考题整理 一、填空题 1.中兽医学得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2.我国最早的一部人畜通用的药学专着是《神农本草经》,世界上最早的畜牧兽医法规是厩苑律,我国最早的兽医教科书是_《司牧安骥集》__由唐人_李石__编着 3.在正常情况下,动物机体的阴阳处于阴平阳秘的状态;阴阳不和时,则表现为阴胜则内寒,阳胜则外热。 4.五行的相生关系又可称作母子关系。 5.五脏以藏为主,六腑以泄为主。 6.元气发源于肾,宗气形成于肺,卫气主要由水谷之气所化生。 7.三因制宜是指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制宜。 8.六淫致病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的病邪是邪。 9.在察口色过程中,口色是赤色的主热证,黄色是主湿证。 10.在诊脉的过程中,脉象是浮脉的主_表_证,迟脉的主__寒___证,洪脉的主_热_证 11.八纲辩证中阴阳是辩证的总纲。 12.肝的生理功能是藏血、主疏泄、主筋、开窍于目、在液为泪

13.肺的生理特性是清肃,所谓清肃,即是清洁,肃降的意思。 14.脾的生理功能是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 15.五脏以藏为主,六腑以为通用,其中心藏神,肝藏血。 16.菊花的功效是疏风清热、清肝明目、解毒。 17.柴胡的功效是和解退热、疏肝理气、升举阳气。 18.大承气汤是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药物组成。 19.黄芪的功效是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利水退肿。 20.在常用药物中,广东的砂仁,云南的三七,山东的阿胶,都是着名的道地药材。 21.独活寄生汤的主治是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止痹痛。 22.在常用药物中,广东的砂仁,云南的三七,山东的阿胶,都是着名的道地药材。 二、名词解释 1、厩苑律:秦代颁布的最早的收益法规。 2、药蜜库:宋朝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兽医药房。 3、滋水涵木:治法名。指滋养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又称滋肾养肝、滋补肝肾。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以及肝阳偏亢之证。 4、扶土抑木:疏肝健脾相结合。

兽医实验室在畜牧业中的作用

浅谈兽医实验室在畜牧业中的作用加强兽医实验室建设是科学疫病防控、指导畜禽生产的迫切需要,同时对畜产品质量安全也有着重要意义,兽医实验室能为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凭证,所以在动疫病防控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结合实际,根据我所掌握的知识以及近几年来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病学情况,主要从四个方面简单谈谈我的看法,分别是加强兽医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兽医实验室诊断、检测技术范围、可开展的项目及仪器设备设置及兽医实验室建设的几点建议,现汇报如下: 一、加强兽医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1、规模养殖场(户)对控制疫病要求越来越高,迫切要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疫病检测服务。但是目前较小地区防疫机构的实验室诊断水平较低,主 要依赖临床和解剖诊断方法,不能满足畜禽养殖场(户)科学预防疫病的需要。 2、当前疫情十分复杂,畜禽传染病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由于有些畜禽传染病的临床症状有相似之处,仅仅依靠临床和剖检诊断很难确诊,因此必须开 展兽医实验室诊断。13、畜牧业生产经营观念发生根本转变,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规模养殖场(户)都把免疫工作放在首位,但在免疫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免疫失 败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必须进行实验室抗体检测,确保免疫效果。 二、兽医实验室诊断、检测技术范围 动物疫病诊断常用实验室诊断、检测技术包括组织病理学检测技术、血清学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病原学检测技术。 1、组织病理学检测技术: 利用病理学和免疫学技术,对染病组织进行切片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开展对动物疫病病原的特异性诊断工作。包括病理学技术和免疫病理学技术。 (1)病理学诊断技术: 利用疫病引起的动物组织发生特征性的病变和基本病理变化对动物疫病进行诊断。 (2)免疫病理学检测技术:

兽医临床诊断学考试大纲

兽医临床诊断学考试大纲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兽医临床诊断学考试大纲 (动物医学类本科) 一、指导思想 兽医临床诊断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考试目的是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检查学生对兽医临床诊断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内容 绪论 考试内容:兽医临床诊断学、症状、预后等概念;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内容。 考试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概念和主要内容;掌握症状的概念以及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经常症状和暂时症状、典型症状和示病症状、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综合征的概念;掌握疾病预后的概念及其预后的分类。 第一章临床基本检查法 考试内容:问诊、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概念以及具体方法和所见病变 考试要求:要求学生掌握问诊的概念、问诊的内容;视诊的概念、应用范围;触诊的概念、应用范围、方法以及触诊常见的病变;叩诊的概念、叩诊的方法及叩诊音;听诊的概念、方法和应用范围;嗅诊的概念和方法。 第二章常见症状 考试内容:发热、水肿、、脱水、休克、昏迷、瘫痪、皮肤损伤、发绀、呼吸困难、鼻液、咳嗽、流涎、异食癖、呕吐、腹围异常、腹泻、腹痛、便血、红色尿、贫血、黄疸、不孕、流产、跛行的概念、发生机理及临床表现。 考试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发热的概念、发生机理,热候、热型的概念,临床常见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等;水肿、脱水、休克、昏迷、瘫痪、皮肤损伤、发绀、呼吸困难、鼻液、咳嗽、流涎、异食癖、呕吐、腹围异常、腹泻、腹痛、便血、红色尿、贫血、黄疸、不孕、流产、跛行的概念、发生机理和临床表现。 第三章临床检查程序 考试内容:临床检查的程序、检查项目,疾病诊断的步骤。 考试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临床检查的程序,临床检查的项目;畜群的检查程序;疾病的诊断步骤。 第四章一般临床检查

兽医临床诊断学试题试题

1.家畜高度呼吸困难时,眼结膜的颜色为(C ) A.潮红 B.苍白 C.发绀 D.发黄 2.健康猪的体温为( A) A.38-39.5℃ B.37-39℃ C.39-41℃ D.37.5-39.5℃ 3.弛张热表示(C ) A.体温在正常以下 B.温差在1-2度 C.体温在常温以上,每天温差在2度左右 D.持续高温 4.马的心脏听诊最佳位置为( A) A.左胸下部4-5肋间 B.左胸下部6-7肋间 C.右胸下部4-5肋间 D.右胸下部3-4肋间 5.发热急病引起( A) A.心率增快 B.心率减慢 C.心率不变 D.心律不齐 6.心内性杂音见于(D ) A.心包炎 B.心肌炎 C.心内膜炎 D.半月状瓣膜病 7.家畜的正常呼吸为(C ) A.胸式呼吸 B.腹式呼吸 C.胸腹式呼吸 D.其它式呼吸 8.肺炎初期肺部听诊出现(B ) A.支气管呼吸音 B.干性罗音 C.湿性罗音 D.捻发音 9.马的慢性肺泡气肿叩诊出现(D ) A.浊音 B.清音 C.鼓音 D.过清音 10.舌苔黄而厚表示(D) A.正常 B.病初期 C. 病严重 D. 病程长 11.瘤胃积食出现( B) A.浊音区下降 B. 浊音区上升 C.鼓音 D.半浊音 12.马属动物胃破裂时不出现的症状(C ) A.呆立不动 B.出冷汗 C.疼痛加剧 D.疼痛消失 13.马的小肠便秘出现的临床症状(C ) A.腹围增大 B.腹围减小 C.鼻流粪水 D. 呕吐 14.牛的瓣胃穿刺部位( B) A.右侧7肋间 B.右侧9肋间 C.右侧8肋间 D. 右侧6肋间 15.马的盲肠阻塞出现(B ) A.剧烈疼痛 B.轻微疼痛 C.食欲增加 D.饮欲增加 1.马的正常体温是(B) A.37-37.5℃ B.37.5-38.5℃ C.37.5-38℃ D.38-39℃ 2.马的心胞穿刺部位是(A) A.左侧7肋间 B.右侧8肋间 C. 左侧6肋间 D. 右侧7肋间 3.马的正常眼结膜的颜色为(C ) A.苍白 B.淡黄 C.粉红 D.潮红 4.诊断马的肺气肿时,肺部最佳叩诊位置为(B ) A.左侧胸下部 B.左侧第16肋骨后缘 C.右侧胸下部 D.右侧16肋骨后缘 5.牛的瘤胃臌气时听诊音为(B) A.蠕动音增强 B.金属音 C.鼓音 D.清音

常用兽医诊疗技术系列——常用中兽医治疗技术

常用兽医诊疗技术系列——常用中兽医治疗技术 中兽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能够在广大农村广为传播使用且具有较高临床疗效和实用价值的兽医技术。今天我们的节目就来为您介绍一下什么是中兽医治疗技术以及中兽医治疗技术是如何应用在临床实践中的。 中兽医治疗技术的定义 中兽医学是产生于中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方法的传统兽医学,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动物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诊法、中药、方剂、针灸和病证防治等部分。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医学的影响,中兽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了自己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理论体系和以四诊、辨证、方药及针灸为主要手段的诊疗方法。几千年来,中兽医学为保障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兽医治疗技术的特点 中兽医学在其早期发展过程中,接受了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的指导思想,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逐步形成了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本特点的学术体系。 中兽医学认为动物体本身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在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动物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它与外界环境之间紧密相关。自然界既是动物正常生存的条件,也可成为疾病发生的外部因素,动物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这就是动物体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中兽医治疗技术的临床实践 诊断方法 望、闻、问、切是中兽医学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其中察口色和脉诊是中兽医的两大特色,咱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望诊。 望诊 望诊,就是医者运用视觉有目的地观察患畜全身和局部的一切情况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的变化,以获得有关病情资料的一种方法。望诊先是观察外部形态。一是精神,对了解疾病的轻重和预后有较大的意义。二是形体的肥瘦强弱,可辨患病的新、久和正气的盛衰。三是被毛和皮肤的色泽、状态。被毛光泽者气血充盈,反之则虚衰。四是站卧的姿势和行走的步态。然后再分别观察眼、耳、口、鼻、呼吸、躯干、四肢、二阴(阴茎、睾丸或阴门和肛门)及粪、尿等。 察口色,就是观察口腔各有关部位的色泽,以及舌苔、口津、舌形等的变化,以诊断脏腑病证的方法。口色是气血的外荣,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口色的变化反映着体内气血的盛衰和脏腑的虚实。一般健康家畜的口色淡红、鲜明、光润,有津液;若是发现晦暗枯干的现象就表明家畜身患疾病。另外还要观察舌苔,舌苔的变化可反应胃气的强弱,健康家畜舌苔常不明显或薄白而润泽。病时则有白、黄和灰黑苔。白苔主表证、寒证,黄苔主里热证,灰黑苔主湿热证。此外,还应注意唇、舌、舌苔的润燥。湿润者津液未伤,口干苔燥者乃热伤津液。至于白腻苔则常为湿浊的表现。 闻诊 闻诊是通过听觉和嗅觉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包括耳闻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闻声音包括叫声、呼吸音、咳嗽声、咀嚼及肠音等;嗅气味包括嗅口气、鼻气及脓、粪、尿、带等的气味。 问诊 问诊指向畜主了解病畜病史和发病情况如饮食、反刍状况以及周围家畜有否发病等。

(医疗质量及标准)各级兽医实验室建设标准

各级兽医实验室建设标准 1.县(市)级兽医实验室 1.1选址、布局、内部设施和内部环境等应当符合BSL-1实验室的要求。 1.2实验室总建筑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 1.3实验室应当分别设置有:解剖室、接样室、样品保藏室、血清学检测室、病原学检测室、洗涤消毒室、档案室等。 1.4应当配备的仪器设备有:酶标仪、自动洗板机、微量震荡器、生物安全柜、真空检测仪、普通离心机、磁力搅拌器、生物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超声波清洗器、纯水仪、酸度计、高压灭菌器、普通冰箱、冰柜、恒温水浴锅、干热灭菌器、通风橱、电子天平(0.001g)、多道移液器、单道移液器、紫外灯等。 2.地(市)级兽医实验室 2.1选址、布局、内部设施和内部环境等应当符合BSL-2实验室的要求。 2.2实验室总建筑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 2.3实验室应当分别设置有:解剖室、接样室、样品保藏室、仪器室、分子生物学检测室、血清学检测室、病原学检测室、洗涤消毒室和档案室等。 2.4在配备县(市)级兽医实验室所应有的仪器设备基础上,还应当配备有:PCR仪、电泳仪、凝胶电泳成像与分析系统、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Ⅱ级生物安全柜、组织匀浆机、涡旋混匀器、超声波裂解器、超纯水仪、自动高压灭菌器等。 3.省级兽医实验室 3.1选址、布局、内部设施和内部环境等应当符合BSL-2实验室的要求。 3.2实验室总建筑面积不低于1500平方米。

3.3实验室应当分别设置有:解剖室、接样室、样品处理室、样品保存室、档案室、仪器室、试剂室、血清学检测室、分子生物学检测室、病毒检测室、细菌检测室、寄生虫检测室、病理学检测室、洗涤消毒室、实验准备室、菌(毒)种保藏室等。 3.4在配备地(市)级兽医实验室所应有的仪器设备基础上,还应当配备有:梯度PCR仪、荧光PCR仪、多功能电泳仪、恒温振荡摇床、细菌过滤器、小型冻干机、小型孵化器、细菌鉴定仪、自动组织脱水机、石蜡包埋机、自动染色机、倒置显微镜、多功能显微镜、二氧化碳培养箱、全自动高压灭菌器、超低温冰箱(-86℃)、制冰机、电子天平(0.0001g)、电动移液器等。冷冻切片机、荧光显微镜、石蜡切片机、消毒液机。 4.区域级兽医实验室 4.1选址、布局、内部设施和内部环境等应当符合要求。 4.2实验室总建筑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其中BSL-3实验室建筑面积不低于400平方米,基础实验室建筑面积不低于1600平方米。 4.3实验室应分别设置有:解剖室、接样室、样品处理室、样品保存室、仪器室、资料室、档案室、试剂室、血清学检测室、分子生物学检测室、病毒检测室、细菌检测室、寄生虫检测室、病理学检测室、洗涤消毒室、实验器材准备室、菌(毒)种及样本保藏室、标准品制备室、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等。 4.4在仪器配备上,不低于省级兽医实验室的配备,确保能满足所承担的工作任务。 附件3: 国家区域级和省级兽医实验室现场考核细则 本表基于《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办法》和《兽医系统实验室建设标准》中有关条款而制定。条款 评审内容

兽医临床诊断学考试复习重点总结与习题

兽医临床诊断学考试复习重点总结与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稽留热:体温升高到一定高度,可持续数天,而且每天的温差变动围较小,一般不超过1℃。 2.预后良好:是指估计不仅能被完全治愈,而且保持原有的生产能力和经济价值。 3.胸式呼吸:呼吸时胸壁的起伏动作特别明显,而腹壁的运动极弱。 4.干罗音:由于支气管粘膜炎症(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堵塞及粘液腺肿大等)、支气管痉挛及支气管受压迫(如肿瘤压迫),导致支气管管腔狭窄,当气流通过狭窄部时产生一种狭窄音 5.强迫运动:是指由于大脑,中脑和小脑的病变引起的不受意识支配和外界环境影响,而出现的强制发生的有规律的运动。 6.共济失调:在运动时肌群动作相互不协调所导致动物体位和各种运动的异常表现,称为共济失调 7.心杂音:心脏杂音是与心脏活动相联系,在心音以外的附加声音 8.—施二氏呼吸:呼吸开始逐渐加强、加深、加快直达高峰,然后又逐渐变弱、变浅、变慢,最后呼吸中断,又以上述方式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出现波浪式的呼吸节律, 9.里急后重:病畜不断作排粪姿势并强度努责,呻吟(马,牛),呜叫(犬,猪),而仅排出少量粪便或粘液, 10.尿淋漓:是指排尿不畅,尿液呈点滴状或细流状排出。 二、填空 1、临床基本检查方法有________问诊__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 2、对疾病预后判断常有___预后良好预后不良预后慎重预后可疑 3、发热热型可分为稽留热弛热间歇热 4、牛瘤胃蠕动次数是_____1~3次/分钟___每次蠕动持续时间是__15~30s_。 5、呼吸困难的类型有_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混合性呼吸困难__ 6、眼结膜潮红是由______充血_______原因引起的,发绀是由__缺氧_原因引起的。 三、选择题 1.叩诊肺边缘发出的声音是(C )A清音B鼓音C半浊音D 浊音 2.牛的心跳次数是(B)A.30----60 B.40—70 C .50—80 D.40—80 3. 检查小动物皮肤弹力的部位(C )A颈部B最后肋骨部C背部D 都不是 4. 叩诊肺区有水平浊音,常见于(C)A肺炎B肺水肿C胸腔积液D 肺气肿 5.炎性肿胀与浮肿的不同在于(B)A前者无热痛B后者有热痛C前者指压有压痕,较长时间不恢复原状D 后者指压有压痕,较长时间不恢复原状 四、简答题 1、可视黏膜颜色常见的病理变化及诊断意义是什麽 潮红。弥慢性潮红时,眼结膜呈均匀鲜红,见于热性病,呼吸困难,中毒。树枝状充血时,小血管高度扩,血液充盈呈树枝状,见于高度血液循环障碍的心脏病、脑炎等。 苍白。或红白色,灰白色,黄白色等。见于贫血、末梢血管痉挛(如惊恐,受寒冷刺激),虚脱时。 发绀。见于上呼吸道阻塞的疾病,肺呼吸面积明显减少的疾病(如肺炎,肺水肿等),因血液在肺部氧合作用不足,终导致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缺血性缺氧。由于全身性瘀血时,因血流缓慢,血液流经组织中毛细血管时,脱氧过多,严重休克时,心输出量大大

经典兽医临床诊断学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基本检查方法与程序 一名词解释: 1?理学诊断法即基本检查法,就是兽医人员用眼、耳、鼻、手等感觉器官对病 畜进行检查,包括视诊、触诊、听诊、叩诊和嗅诊等。 2?捏粉状也称面团状,特征是稍柔软,手指按压如同压于生面团上,留有指痕, 手指挪开后指痕缓慢平复,多无热无痛,见于体表的水肿(浮肿)。 3?坚实感特征是有坚实致密感,硬度如肝,是组织间细胞浸润或结缔组织增生 的结果,见于炎性肿胀。 4?冲击式触诊冲击式触诊是用并拢的手指或拳头抵住被检部位,作连续数次短 而急促的冲击,常用于确定腹腔是否积液,若有液体,强力冲击时,可引起震动发出拍水音。5?问诊问诊就是以询问的方式,听取家畜所有者或饲养、管理人员关于病畜发 病情况和经过的介绍。内容包括:现病历,既往史,平时的饲养、管理及使役或利用情况等。6?清音清音也叫满音,是叩诊音的一种,其振动持续时间较长、音响强、清脆。 如叩打正常家畜肺区中部所发出的声音,表明肺组织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 二.填充题: 1、临床基本检查法包括:视诊;触诊;听诊;叩诊;嗅诊。 2、触诊的症状学也叫触感,主要有:捏粉状;波动感;坚实感;硬固感;捻发样等。 3、三种常见的基本叩诊音为:浊音;清音;鼓音。 4?问诊的主要内容包括:现病历;既往史;饲养、管理及使役或利用情况。 5?对就诊病畜一般应按:病畜登记;病史调查;现症检查以及病历书写等顺序进行检查。 6.举出三种牛的常规保定法:牛鼻钳保定;六柱栏保定法;牛头角根保定。

三问答题: 1?试述视诊的一般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 答:观察病畜时,不要先急于接近它。可先站在动物的左侧前方2-3米的 位置,观看其全貌。然后绕病畜一周,从前向后、边走边看,有顺序地观察全身各部,到病畜后方时,稍停一下,观察尾部、会阴部、臀部,同时对照两侧胸腹部及臀部的状态和对称性;由右侧走到前方。最后牵遛动物,观察运步情况。如发现病畜某一部分或系统有异常现象,再侧重详细检查。视诊时的注意事项主要 包括:①刚到的病畜,让其休息后再检查。②自然状态下视诊,不要未作观察而先保定。③最好在自然光照的场所进行视诊。 2?问诊中关于现症病史主要询问哪些问题? 答:询问现症病史即了解动物本次发病的情况与经过。其中重点了解: (1)发病的时间与地点,生病有几天或多少小时,发病与饲喂、使役有否关系等,有助于了解病因、推断病性及病程。 (2)病畜的主要表现,有关疾病的表现,如腹痛不安、咳嗽、喘息、便秘、腹泻或尿血等。这些常是提出假定症状诊断的线索。必要时可提出某些类似的症候、现象,以求主诉人的解答。 (3)疾病的经过,病势的变化情况,治疗情况等。可做为诊疗的参考。 (4)病因的初步估计,有些病因可能主诉人知情。 (5)流行病学调查,畜群的发病情况,是单发还是群发,畜群的饲养规模、发病数、死亡数;同种家 畜有否类似疾病的发生,附近场、村最近是否有什么疾病流 行等情况,可作为是否疑似为传染病的判断条件3?接近动物时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答:①接近前观察动物的的神态、了解病畜性情,若有恶癖格外注意;要胆大、心细、温和、沉着,注意安全。②从侧前方慢慢接近,不宜从正前方和直后方贸然接近。③接近后用手轻轻抚摸动物的颈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中兽医学是我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技术方法的传统兽医学,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动物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诊法、中药、方剂、针灸和病证防治等部分。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了自己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理论体系和以四诊、辨证、方药及针灸为主要手段的诊疗方法。几千年来,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中兽医学是畜牧兽医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是我国所特有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她是在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它在解释动物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时,借用了一些属于古代哲学范畴的概念。因此,中兽医学中包含了大量的哲学内容。在学习时,要理解中兽医学中的哲学内容,掌握中兽医学认识和分析事物的基本观点。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吸收其精华予以继承和发扬。总学时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实验教学10学时。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开课前学生应具备熟练的动物解剖学理论与技能。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兽医学的思维方法、能够熟悉和掌握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特点的中兽医学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初步具备独立分析和诊治动物疾病的能力,学会利用针灸、中药等防治

技术防治畜禽疾病。 三、面向专业 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动植物检疫等专业。 四、先修课程 动物解剖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学习需要解剖学知识的支撑,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动物体的结构与各系统、组织、器官的名称与部位。 六、理论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绪论(2学时) ⑴教学目的:使学生对中兽医学的概念、发展史、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及学习的方法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⑵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兽医学的概念;重要历史时期的主要成就;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和学习方法。 难点: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 ⑶教学内容 中兽医学的概念 中兽医学发展简史 中兽医学基本特点 学习中兽医学的目的和方法 ⑷思考题 中兽医学与哲学的关系。 中兽医学各历史时期的主要成就。

兽医临床诊断学作业题(有答案的)

兽医临床诊断学作业题(有答案的)

兽医临床诊断学作业题 作业题(一) (绪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兽医临床诊断学:是以各种畜禽为对象,从临床实践的角度,系统地研究诊断疾病的方法和理论的科学。 2、症状:疾病过程中所引起的某些组织、器官机能紊乱的现象和所表现的形态、结构变化,统称为症状。 3、预后:就是对疾病发展趋势及期可能结局的估计。兽医临床的对象,是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动物,所以客观的推断预后,在决定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也可让畜主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也可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4、视诊:是兽医用视觉直接观察畜群和个体的整体概况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称为视诊,也称为望诊。 5、精神沉郁:可见病畜离群呆立,萎靡不振,耳搭头低,对外界事物冷淡,对刺激反应迟钝,见于一切热性病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体力衰竭时。 6、木马样姿势:头颈平伸,肢体僵硬,四肢关节不能屈曲,尾根挺起,鼻孔开张,瞬膜露出,牙关紧闭,此乃破伤风的特征,是全身性骨骼肌强直性痉挛的结果。 7、共济失调:表现为运动中四肢配合不协调,呈醉酒状,走路摇摆或肢蹄抬高、用力着地,步态似涉水样,可见于脑脊髓的炎症,多为病原侵害小脑的标志。

8、盲目运动:表现为无目的的徘徊,或直向前冲,或后退不止,绕桩打转或呈圆周运动,有时以一肢为轴呈时针样动作。提示为脑、脑膜的充、出血,炎症,或中毒及内中毒等 9、气肿:是由于空气或腐败产生的气体积聚于皮下组织而引起。其特征是肿胀界限不明显,触诊时,由于气泡破裂和移动而产生捻发音。 10稽留热:高热持续数天或更长时间,且昼夜温差小于1℃,见于马传染性贫血、大叶性肺炎、胸膜肺炎、猪瘟、猪丹毒等 二、填空 1、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包括(问诊)、(视诊)、(触诊)、(扣诊)、(听诊)和(嗅诊)。 2、由于叩诊时所用的力量,和间隔时间各不相同,可产生不同的叩诊音,根据音响的强弱、长短、高低,临床上区分为(清音)、(鼓音)、(相对浊音)、(过清音)、(浊音)。 3、粪便带有腐败臭味,多提示(消化不良)或(胰腺)功能不足引起。 4、发育不良较多见于因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引起的骨质疾病,如(佝偻病),(骨软症)等。 5、临床上一般将营养程度分为三种,以彪成来表示,(营养良好),(营养中等),(营养不良)。 6、病理状态时的异常姿势主要有:(强迫站立)、(强迫卧位)及(强迫运动)。 7、皮下组织检查,主要注意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肿胀,临床上

兽医临床诊断学复习资料汇总

第一章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1.问诊:就是询问畜主或饲养管理人员而获取病史资料的过程。问诊内容包括:现病史、既往病史、饲养管理和使役情况。 3.视诊:用肉眼直接地或借助器械(如内窥镜、开腔器、开口器、胃镜等)间接地对病畜的整体或局部进行观察,搜集症状的一种方法。 4.触诊:检查者用手(包括手指、手掌、手臂和拳头)对要检查的组织器官进行触压和感觉,以判断其病理变化,从中获得症状资料。 6.叩诊:根据叩打动物体表所产生音响的性质来判断被检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也可理解为变相触诊,因为在病理情况下的音响与生理性情况下的音响存在差别。7.基本叩诊音 1.清音:音调低、音响大、持续时间长。如叩诊健康动物肺脏中央。 2.浊音:音调高、音响小、持续时间短。如叩诊臀部肌肉和肝脏等实质器官。 3.鼓音:音调强、音响大、持续时间长。如叩诊马盲肠和反刍兽瘤胃上部。 4.半浊音(过清音):介于清音和浊音之间的一种过渡音响。如叩诊健康动物肺脏边缘。8.叩诊方法 】 1)直接叩诊法,即用手或叩诊锤直接叩打被检部位。2)间接叩诊法,分为指指叩诊法和槌板叩诊法两种。 听诊:直接用耳朵或借助器械间接地听取动物内脏器官在运动时发出的各种音响,以音响的性质去推断病理变化的一种诊断方法。 听诊的应用范围(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 嗅诊:就是通过用嗅觉来辨识排泄物、分泌物、呼出气及皮肤气味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第二章整体及一般检查 1.主要内容:整体状态,被毛及皮肤,眼结膜,浅表淋巴结,体温、脉搏、呼吸数的测定2整体状态的检查 (1)精神状态是指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兴奋:是中枢神经系统机能亢进的结果。 抑制:是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降低的结果。按其程度不同可分为:沉郁:是中枢轻度抑制的现象。 昏睡:是中枢中度抑制现象。病畜表现卧地不起,闭眼嗜睡,强刺激下才能引起一时性的苏醒,随后又陷入昏睡状态。 ~ 昏迷:是中枢高度抑制的现象。病畜表现卧地不起,意识不清,昏迷不醒,呼唤不应,强刺激下毫无反应或仅保留少量的反射功能。(3)营养状态与动物机体的代谢机能和日常的饲养管理密切相关,通常根据肌肉的丰满程度,皮下脂肪的蓄积量及被毛状态来判定。(4)姿势是指动物在静止时或运动中的空间位置及其体态表现。(5)运动姿势3眼结膜的检查 苍白:结膜色淡呈灰白色,是各型贫血的特征。 潮红:是血液循环障碍的表现,也见于眼结膜的炎症和外伤。 发绀:结膜呈蓝紫色,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还原HB增多或形成大量变性HB的结果,见于高度吸入性呼吸困难和肺呼吸面积显著减少的疾病。如肺炎、胸膜炎、心脏瓣膜病、心包炎、心脏衰弱和某些中毒性疾病(例亚硝酸盐中毒)。 黄染:眼结膜呈黄色,主要是由于胆色素代谢障碍,使胆红素形成过多或排出障碍,大量胆红素蓄积在体内,使皮肤粘膜、浆膜及实质器官被染成黄色。 出血点或出血斑:结膜呈点状或斑块出血,是因血管壁通透性增大所致,见于血斑病、马牛梨形虫病、马传染性贫血。

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以及考核细则表

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第一条为 加强兽医实验室管理,提高兽医实验室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兽医实验室是指隶属于各级兽医主 管部门,并承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检测等任务的国家级区域兽医实验室、省级兽医实验室、地(市)级兽医实验室和县(市)级兽医实验室。 第三条国家实行兽医实验室考核制度。兽医实验室经 考核合格并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方可承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检测等任务。 兽医实验室考核不合格、未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该行政区域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检测等任务应当委托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兽医实验室承担。 第四条农业部负责国家级区域兽医实验室和省级兽医 实验室考核,具体工作由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 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地(市) 1 级兽医实验室和县(市)级兽医实验室考核工作。 第五条兽医实验室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能力承担本行政区域及授权范围内的动物疫病诊断、监测、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其它与动物防疫相关的技术工作,为动物防疫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验室建设符合兽医实验室建设标准,具有与所承担任务相适应的实验场所、仪器设备,且仪器设备配备率和完好率达到100%; (三)具有与所承担任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熟悉实验室管理法律法规标准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得少于80%; (四)从事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检测活动的人员参加省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并培训合格; (五)建立与所承担任务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并运行正常; (六)近两年内完成上级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诊断、监测和检测任务; (七)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程序文件,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实验室操作规程和有关规定开展检测工作,实验室记录和检测报告统一规范; (八)建立健全实验活动原始记录,实验档案管理规范,整理成卷,统一归档。 2 第六条具备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条件的兽医实验室,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