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A单线图新功能

BPA单线图新功能
BPA单线图新功能

单线图程序PowerDraw 1.1版本新增功能 

1. 结果显示过滤器

为了能灵活有效地显示图形,用户可以选择显示或隐藏变压器的变比、所有平行码、母线的电压值,所有变压器、线路可以显示两端、送端或不显示结果。

这些功能通过结果显示控制面板来实现。选择菜单View | Result Panel...,显示的对话框如图1。

图1. 结果显示控制板

和1.0版本相比,Display组中增加了结果显示控制:

①Bus Voltage项控制母线的结果显示与否。

②Parallel ID 项控制平行码是否显示。

③Transformer组控制变压器数据的显示。Power Flow项控制变压器的潮流是否显示;Ratio项控制变比是否显示。

④Load Flow组中用于选择支路潮流的显示方式。默认为显示送端的结果。

在1.1版本中,通过隐藏开关线路和开关母线的结果值,可以实现小开关值的隐藏。对于所有对象,默认的情况是显示结果。

实现此操作的步骤是:选中一个开关线路和/或开关母线对象,如果这个对象的结果

可以显示,工具条上的按钮为;如果为隐藏则为。选中多个对象时,按钮的状态为其中一个对象的状态,但进行过此操作之后,这些被选择对象的状态为按钮的状态。

2. 电压等级

为了在打印的单色图形中能够识别电压等级,除了使用颜色表示电压等级外,还增加了使用线的粗细来表示电压等级的功能。可以改变线粗细的元件只有交流线路一种。将主网架的电压等级表示的线路宽度设置得比较大,在单色图形中将能很容易看出电网的主网架。这个功能通过电压等级管理对话框来完成。

电压等级管理对话框如图2,在1.0版本基本上增加了一些功能。

图2:电压等级管理对话框

①在电压等级不存在时,如果Warning未选中,则不会显示警告信息。而且如果连续警告5次,也会不再显示警告信息。

②每个电压等级都赋予一个宽度。

1.1版本中增加和编辑电压等级对话框都有所改变。编辑电压等级对话框如图3,同1.0版本相比,不用填写电压等级名。增加了一个选择宽度项,可以从0、1、2、3中任选一个作为这个电压等级线路的绘制宽度,以便在单色图形中区分电压等级。增加电压等级对话框同编辑电压等级对话框相似,如图4。宽度的默认值为1。其它操作同 1.0版本。

图3:编辑电压等级对话框图4:增加电压等级对话框

3. SCR文件与拓扑结构有关

与1.0版本相比,SCR文件中除了包含单线图的所有信息外,还含有用于构造此单线图的拓扑文件路径说明。因此,使用Open命令打开SCR文件时,会自动关联相应的拓扑文件,在原有基础上继续作图,而不需要做其他额外的文件选择操作。

4. 图形参照功能

当系统拓扑结构发生变化后,为使新的图形反映新的拓扑结构关系,可以使用图形参照功能,让程序参考原有图形,自动修改并生成符合新拓扑结构关系的图形。参照方法同1.0版本一样,也是在拓扑数据选择对话框中既选择拓扑结构文件,又选择参照用的SCR文件。

这里要说明的是,1.0版本只有图形参照功能。如果不要参照功能,又要继续作图,则1.0版程序是无能为力的。它导致这样的缺陷:当用户在拓扑结构图形上去掉一些系统元件后,下次继续作图时,程序把用户去掉的系统元件又自动补上,这是用户所不希望的。1.1版在这一点上做了修改:如果不修改已有图形,而只是继续作图,则直接用Open命令打开SCR文件就行了;如果拓扑结构发生了变化,再使用图形参照功能。

另外,1.1版程序在图形参照修改时,对程序自动在图形上增加或减少的系统元件会显示提示信息,告诉用户都做了哪些修改。

5. 支持AutoCAD格式存储

使用File|Save DXF...命令可以把单线图或潮流图保存为AutoCAD识别的 DXF格式文件,便于喜欢AutoCAD的用户在原有图形的基础上增加自己的内容。

6. 解决Windows 95下的打印问题

?在Windows 95环境下打印潮流图时,有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潮流值旋转了180°而偏离了应该标注的位置。这是因为Windows 95自身带的打印驱动程序与打印机随机带的驱动程序在文字打印方向处理上相差180°所导致的。为解决这个问题,增加了File|Driver for 95 Print命令。如果打印潮流图时出现了上述现象,只要选择Driver for 95 Print命令,再打印就不会出现上述现象了。

?有些彩色打印机在Windows 95环境下进行黑白打印时,某些色彩打出来很浅,效果很差。为解决这个问题,增加了File|Black-White Print命令。使用此命令后,屏幕上显示的图形和打印出来的图形都按黑白颜色处理,打印效果明显增强。Black-White Print命令被选择之后就变成Color Print命令,使用Color Print命令恢复彩色显示和打印。

7. 改变潮流值的字体、字号

使用Option|Set PF Font命令可以改变潮流值的字体、字形、字号。

热平衡计算

热平衡计算 热平衡计算 1.热平衡原理 要使通风房间温度保持不变,必须使室内的总得热量等于总失热量,即。 在通风过程中,室内空气通过与进风、排风、围护结构和室内各种高低温热源进行交换,为了使房间内的空气温度保持不变,必须使房间内的总得热量∑Qd与总失热量∑Qs相等,也就是要保持房间内的热平衡。即热平衡:∑Qd=∑Qs。 通风房间内的得热与热量如图3-2-7所示。随工业厂房的设备、产品及通风方式的不同,车间得热量、失热量差别较大。一般通过高于室温的生产设备、产品、采暖设备及送风系统等取得热量;通过围护结构、低于室温的生产材料及排风系统等损失热量。 图3-2-7 通风房间内的得热与热量模型 在使用机械通风,又使用再循环空气补偿部分车间热损失的车间中,热平衡的等量关系如图3-2-8所示。

图3-2-8 热平衡的等量关系 由图3-2-8的热平衡等量关系,即的通风房间热平衡方程式为: (3-2-16) 式中——围护结构、材料吸热的总失热量,kW; ——生产设备、产品及采暖散热设备的总放热量,kW; Lp——局部和全面排风风量,m3/s; Ljj——机械进风量,m3/s; Lzj——自然进风量,m3/s; Lhx——再循环空气量,m3/s; pu ——室内空气密度,kg/ m3; Pw——室外空气密度,kg/ m3; tu——室内排出空气湿度,℃; tjj——机械进风湿度,℃; to——再循环送风温度,℃; c——空气的质量比热,其值为1.01kj/kg·℃; tw——室外空气计算湿度,℃, tw的确定:在冬季,对于局部排风及稀释有害气体的全面通风,采用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湿度。对于消除余热、余湿及稀释低毒性有害物质的全面通风,采用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是指历年最冷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通风房间的风量平衡、热平衡是风流运动与热交换的客观规律要求,设计时应根据通风要求保证满足设计要求的风量平衡与热平衡。如果实际运行时所达到的新平衡状态与设计要求的平

无重叠交叉的配电网单线图自动生成算法_陈勇

无重叠交叉的配电网单线图自动生成算法 陈 勇,邓其军,周 洪 (武汉大学自动化系,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以设备的拓扑连接关系为基础,将配电馈线的地理接线图自动转换成单线图时,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线和图标的重叠交叉的消除。基于面向图形对象的单线图绘制工具,提出了一种通过寻找最佳绘制方向来尽可能避免重叠交叉的新方法。当需要向某个方向绘制一个图标时,先检测按此方向绘制是否会与已经存在的对象发生重叠交叉。如果有重叠交叉,则依次尝试向其他2个垂直方向绘制。如果3个方向都无法绘制,则通过局部图幅扩展算法对图幅进行扩展,得到至少1个图标的位置后按照原方向进行绘制。结合实例详细描述了所提出方法的算法步骤。 关键词: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单线图;自动生成;拓扑;GDI +技术;重叠交叉中图分类号:TM 7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047(2010)11-0090-04 电力自动化设备 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 Vol.30No.11Nov.2010 第30卷第11期2010年11月 0引言 在基于地理信息的配电网管理系统中,馈线的地理图和单线图是配电网运行管理的2类核心资料。目前,在大多数的类似系统[1-3]中,设备的地理图是在地理信息系统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上绘制完成的(包括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而电气单线图则是在CAD 图上通过手工绘制来完成的。配电馈线的地理图到单线图的自动转换,能够极大减少配电网管理的数据维护工作量,避免数据多头配置,确保数据的一致性[4]。 以设备在地理图上的拓扑连接关系为基础,实现单线图的自动绘制问题,部分文献已经研究过[5-15],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线和图标的重叠与交叉问题。 文献[7]和文献[8]中将一个辐射状的配电网络拓扑结构用图论中的树表示,提出生成辐射状配电馈线电气接线图的方法。文献[9-10]提出的方法是将各电气设备分级,然后把偶数级水平放置,奇数级垂直放置。文献[11-12]介绍了采用罚函数法进行输电网电线图的自动生成算法。文献[13]提出了基于树的配电网模型。 本文提出一种通过寻找最佳绘制方向来尽可能避免重叠交叉的新方法。该方法在一种基于GDI +技术的绘制工具[15]中得到了实现。 1自动绘图的思路 馈线地理图向单线图的自动转换可按6个步骤进行。 a.以馈线出线开关为起点,遍历所有连接到的 设备(到联络开关、配变或线路末梢为止)形成一棵 树;且以层次最深的叶子结点到馈线开关的线所经过的所有点组成的线,作为0级主干。 b.水平向右绘制第0级主干,并记下该主干上所有接有分支的结点,放入BranchNodeList 列表中。 c.对BranchNodeList 中的第1个对象,找出从其接出的每个后续结点,并从BranchNodeList 中删除第1个对象。 d.以c 步中找到的每个后续结点为每个分支的第2点(第1点为c 步中删除的结点),开始绘制相应分支。在绘制分支时,如果被绘制的结点接出有分支,则加入BranchNodeList 末尾。 e.重复执行c 步和d 步,直到BranchNodeList 中无对象。 f.自动缩放至全屏幕且居中展示。 上述步骤中,重点在d 步中,即如何为每个将要绘制的结点到合适的位置。本文的处理方法是当需要向某个方向绘制一个图标时,先检测向此方向绘制是否会与已经存在的对象发生重叠交叉。如果会发生重叠交叉,则依次尝试向其他2个方向绘制。如果3个方向都无法绘制,则对图幅进行局部扩展,得到至少1个图标的位置再进行绘制。 2最佳绘制方向的寻找算法 2.1用于表达已绘制对象所占位置的虚拟矩形 单线图绘制的最基本要求是不能有重叠交叉。同时,线条之间、图标之间以及两者之间,不能太接近,否则看起来就像重叠交叉一样。因此,在判断是否会发生重叠交叉时,不能直接以已经绘制的线或图标来判断,而是应该在已经绘制好的线和图标所占的区域的基础上,作适当的扩展。同时为减少对象数量,将每一折线段上所有的线和图标所占的位 收稿日期:2010-03-06;修回日期:2010-05- 31

热平衡计算

热平衡计算 2007-08-21 14:25:57| 分类:暖通空调|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热平衡计算 1.热平衡原理 要使通风房间温度保持不变,必须使室内的总得热量等于总失热量,即。 在通风过程中,室内空气通过与进风、排风、围护结构和室内各种高低温热源进行交换,为了使房间内的空气温度保持不变,必须使房间内的总得热量∑Qd与总失热量∑Qs相等,也就是要保持房间内的热平衡。即热平衡:∑Qd=∑Qs。 通风房间内的得热与热量如图3-2-7所示。随工业厂房的设备、产品及通风方式的不同,车间得热量、失热量差别较大。一般通过高于室温的生产设备、产品、采暖设备及送风系统等取得热量;通过围护结构、低于室温的生产材料及排风系统等损失热量。 图3-2-7 通风房间内的得热与热量模型 在使用机械通风,又使用再循环空气补偿部分车间热损失的车间中,热平衡的等量关系如图3-2-8所示。

图3-2-8 热平衡的等量关系 由图3-2-8的热平衡等量关系,即的通风房间热平衡方程式为: (3-2-16) 式中——围护结构、材料吸热的总失热量,kW; ——生产设备、产品及采暖散热设备的总放热量,kW; Lp——局部和全面排风风量,m3/s; Ljj——机械进风量,m3/s; Lzj——自然进风量,m3/s; Lhx——再循环空气量,m3/s; pu ——室内空气密度,kg/ m3; Pw——室外空气密度,kg/ m3; tu——室内排出空气湿度,℃; tjj——机械进风湿度,℃; to——再循环送风温度,℃; c——空气的质量比热,其值为1.01kj/kg·℃; tw——室外空气计算湿度,℃, tw的确定:在冬季,对于局部排风及稀释有害气体的全面通风,采用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湿度。对于消除余热、余湿及稀释低毒性有害物质的全面通风,采用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是指历年最冷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通风房间的风量平衡、热平衡是风流运动与热交换的客观规律要求,设计时应根据通风要求保证满足设计要求的风量平衡与热平衡。如果实际运行时所达到的新平衡状态与设计要求的平

一种基于低压沿布图快速生成低压单线图的方法

交流 Experience Exchange D I G I T C W 经验 228DIGITCW 2019.06 传统的配电网络专题图绘制主要采用电力绘图软件进行绘制,但随着我国配电网的不断发展,图形维护成本随之不断增加。而由于业务人员水平的差异,导致配网专题图绘制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缺乏统一的绘制规范。同时,手动绘制的图形难以满足不同系统之间的交互,增加了维护成本,且手工绘制的图形实时性较差,验以体现现场的真实情况。 基于上述问题,需要建立电网GIS (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以便将低压沿布图快速生成低压配网单线图,而由于配网低压沿布图设备量庞大,网络图绘制效率较低,因此,如何从低压沿布图快速生成低压单线图成为了当前配网工作中首要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低压沿布图快速生成低压单线图的方法。 1 低压设备建模 1.1 低压设备及低压拓扑关系 在低压设备建模前,要充分了解低压设备类型和低压拓扑关系,并通过后置输出业务生成低压单线图。压设备类型主要包括低压断路器、低压熔断器、低压负荷开关、低压隔离开关、低压母线、低压柜、低压分支箱、低压配电箱、低压表箱、低压表计、低压无功补偿柜、低压电缆、低压导线、低压电气连接线、低压接地刀闸、低压电流互感器、低压电压互感器等。低压拓扑关系包括配电变压器与低压电缆连接关系、低压电缆与开关连接关系、低压电缆与接头连接关系、低压电缆与表箱连接关系、低压电缆与母线连接关系等。1.2 低压设备建模思路及流程 基于电网资源服务平台,构建低压设备模型,并录入低压沿布图和站房内部接线图,实现低压设备建模。绘制低压设备的地理位置信息,录入设备台账,建立低压设备之间、低压设备与中压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 低压设备建模流程如下: (1)低压设备沿布图录入。录入电子化移交作业单,基于地图绘制低压设备图形,建立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绘制出低压设备沿布图。 (2)低压设备台账录入。录入低压设备图形,填写低压设备台账信息,并保存低压设备台账信息。 (3)低压设备沿布图发布。录入低压设备图形及台账,具备发布权限的人员核查录入数据无误后,发布低压设备沿布图。 2 低压单线图生成与发布 2.1 低压单线图生成 (1)梳理在低压单线图展示的设备类型,对低压设备进行图元建模。 (2)对沿布图的站房按供电关系、包含关系进行分级,制定金字塔形生成规则,对沿布图的物理连接线进行逻辑化合并,分析低压拓扑、确定低压回路,并对低压母线之间存在母联等特殊情况进行处理,整合沿布图的连接线与内部接线图设备的连接关系,生成初步的单线图,研究连接线通道构建算法、连接线通道内接线防重叠算法、连接线避障算法、连接线最优路径算法和连 接线转角防交叉算法等算法,实现低压单线图的自动排版。 (3)分析低压设备与低压设备台账的关联关系,建立低压设备完整的设备模型。 (4)分析低压设备的新增、删除和拓扑关系修改情况,以列表的方式显示。2.2 低压单线图发布 (1)填写基本信息。从某个配变下打开低压单线图,进入低压单线图发布页面,填写相关信息。 (2)编辑发布前单线图。系统保留单线图版本信息,生成后可以对低压单线图进行排版。首次发布时,则没有发布前单线图。(3)编辑发布后单线图。输入低压沿布图数据,生成后可以对低压单线图进行排版。 (4)设备更新列表。发布前单线图、发布后单线图,对比发布前、后的设备变更情况,包括新增、删除、修改等,保存后,创建某个配变下的低压单线图版本。 (5)低压单线图发布。具备权限的人员在低压单线图更新列表中发布,并输出发布后的低压单线图。 3 低压楼宇接线图 在低压沿布图基础上建立低压楼体(垂直走向)模型,包括单相、三相线路、地线、楼宇内用电设备、低压开关设备等模型。楼宇内部接线图绘制,自动排版。提供楼宇内部接线图管理功能,包括增量更新、审核发布。建立三相线路单线图和单相线路单线图的对应关系,打通拓扑。楼宇内部接线图与低压集抄系统集成,建立数据管理关系。 (1)绘制低压楼宇接线图。输入低压单线图,建立表箱与楼宇的拓扑关系,绘制低压楼体(垂直走向)模型,排版,并生成与某表箱关联的低压楼宇接线图。 (2)版本发布。输入低压楼宇接线图变更记录,查看某条低压楼宇接线图变更记录,点击发布,并输出发布后的低压楼宇接线图。 4 低压单线图停电模拟 基于低压单线图通过操作开关状态,模拟停电事件,根据电气设备拓扑关系,分析出停电受影响的范围,以及停电受影响的用户。 (1)操作开关状态。设置停电前的开关状态,基于单线图操作开关状态,其中开关状态包括了运行、检修、冷备用、热备用,并生成每一步操作开关的动作描述。 (2)停电模拟。输入操作开关状态,根据电气拓扑关系分析出停电受影响范围及用户,输出受影响的表箱及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列表。 (3)导出电子表。停电模拟完成后,以excel 表格方式导出停电模拟结果,并输出一份包含停电模拟结果的excel 表格。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着重探讨了一种基于低压沿布图快速生成低压单线图的方法,提高多馈线组沿布图自动生成低压单线的效率和质量,具有更好的实时性。 一种基于低压沿布图快速生成低压单线图的方法 许冠中1,宁柏锋1,陈 立2 (1.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深圳 518000;2.深圳市康拓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我国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电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配网低压单线图已成为调度员直观了解配电网运行状态的重 要平台,同且为配网检修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资料。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就一种基于低压沿布图快速生成低压单线图的方法进行探讨,为读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压沿布图;低压单线图;拓扑关系;设备建模doi :10.3969/J.ISSN.1672-7274.2019.06.189中图分类号:TM769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19)06-0228-01

燃料燃烧及热平衡计算参考

燃料燃烧及热平衡计算参考

L n 湿=(1+0.00124×18.9)×4.35=4.452 Nm 3/Nm 3 2、天然气燃烧产物生成量 (1)燃烧产物中单一成分生成量 CO) H 2C CH (CO 0.01V 6242CO 2+++?=’ (3.4) 2 O V 0.21(=?′0n-1)L (3.5) 2 2n N V (N 79L )0.01=+?′ (3.6) )L 0.124g H H 3C (2CH 0.01V n 干O H 2624O H 22+++?= (3.7) 式中CO 、CH 4 、 C 2H 6 、 H 2 ——每100Nm 3湿气体燃料中各成分的体积含量。 则 0.475)5222(100.01V 2CO =+?++?= Nm 3/Nm 3 4.4131)(1.050.21V 2O ?-?==0.046 Nm 3/Nm 3 01.0)3 5.47910(V 2N ??+==3.54 Nm 3/Nm 3 4.35)18.90.124465322(20.01V O H 2??++?+??==1.152 Nm 3/Nm 3 (2)燃烧产物总生成量 实际燃烧产物量 V n = V CO2+V O2+V N2+V H2O Nm 3/Nm 3 (3.8) 则 V n =0.47+0.046+3.54+1.152=5.208 Nm 3/Nm 3 理论燃烧产物量 V 0=V n -(n -1)L O (3.9) V 0=5.208-(1.05-1)×4.143=5.0 Nm 3/Nm 3 (3) 燃料燃烧产物成分[2] % 100V V CO n CO 22?= (3.10) % 100V V O n O 22?=

无重叠交叉的配电网单线图自动生成算法

无重叠交叉的配电网单线图自动生成算法 陈勇, 邓其军,周洪 (武汉大学自动化系, 湖北武汉430072 ) 摘要:以设备的拓扑连接关系为基础,将配电馈线的地理接线图自动转换成单线图时,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线和图标的重叠交叉的消除。基于面向图形对象的单线图绘制工具,提出了一种通过寻找最佳绘制方向来尽可能避免重叠交叉的新方法。当需要向某个方向绘制一个图标时,先检测按此方向绘制是否会与已经存在的对象发生重叠交叉。如果有重叠交叉,则依次尝试向其它两个垂直方向绘制。如果三个方向都无法绘制,则通过局部图幅扩展算法,对图幅进行扩展,得到至少一个图标的位置后按照原方向进行绘制。结合实例详细描述了所提出方法的算法步骤,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尽可能避免线和图标的重叠交叉,保证自动生成的单线图布局美观合理,并且在城市配电网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关键词: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单线图;自动生成;拓扑;GDI+ ;重叠交叉 0引言 在基于地理信息的配电网管理系统中,馈线的地理图和单线图是配电网运行管理的两类核心资料。目前,在大多数的类似系统[1~3]中,设备的地理图是在地理信息系统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上绘制完成的(包括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而电气单线图则是在CAD图上通过手工绘制来完成的。两者之间存在数据、拓扑不一致的隐患。配电馈线的地理图到单线图的自动转换,能够大大减少配电网管理的数据维护工作量,避免数据多头配置,确保数据的一致性[4]。 以设备在地理图上的拓扑连接关系为基础,实现单线图的自动绘制问题,部分文献已经作过研究[5~15],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线和图标的重叠与交叉问题。 文献[7]和文献[8]中将一个辐射状的配电网络拓扑结构用图论中的树表示,提出生成辐射状配电馈线电气接线图的方法。文献[9,10]提出的方法是将各电气设备分级,然后把偶数级水平放置,奇数级垂直放置。若产生交叉或重叠则采取水平或垂直一维局部拉伸平移的方法来消除。文献[11,12]介绍了采用罚函数法进行输电网电线图的自动生成算法:求得单线图节点初始化布局,然后再对初始化布局进行进一步优化。文献[13]提出了基于树的配电网模型:模型以网络动态拓扑关系为出发点,对各个用电设备按供电线路分类,依据距离电源点的远近进行分层处理,画电气接线图时,按层次排放和元素数量均衡排列。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寻找最佳绘制方向来尽可能避免重叠交叉的新方法。该方法在一种基于GDI+技术的绘制工具[15]中得到了实现。 1自动绘图的思路 馈线地理图向单线图的自动转换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1)以馈线出线开关为起点,遍历所有连接到的设备(到联络开发、配变或线路末梢为止)形成一棵树;且以层次最深的叶子结点到馈线开关的线所经过的所有点组成的线,作为0级主干。 (2)水平向右绘制第0级主干,并记下该主干上所有接有分支的结点,放入BranchNodeList列表中; (3)对BranchNodeList中的第一个对象,找出从其接出的每个后续结点,并从BranchNodeList中删除第一个对象; (4)以第(3)步中找到的每个后续结点为每个分支的第二点(第一点为第(3)步中删除的结点),开始绘制相应分支。在绘制分支时,如果被绘制的结点接出有分支,则加入BranchNodeList末尾; (5)重复执行第(3)步和第(4)步,直到BranchNodeList中无对象; (6)自动缩放至全屏幕且居中展示。 上述步骤中,重点在第(4)步中,如何为每一个将要绘制的结点,找到合适的位置。本文的处理方法是当需要向某个方向绘制一个图标时,先检测向此方向绘制是否会与已经存在的对象发生重叠交叉。如果会发生重叠交叉,则依次尝试向其它两个方向绘制。如果三个方向都无法绘制,则对图幅进行局部扩展,得到至少一个图标的位置再进行绘制。 2最佳绘制方向的寻找算法 2.1 用于表达已绘制对象所占位置的虚拟矩形 单线图绘制的最基本要求,是不能有重叠交叉。同时,线条之间、图标之间以及两者之间,不能太接近,否则看起来就象重叠交叉一样。因此,在判断是会发生重叠交叉时,不能直接以已经绘制的线或图标来判断,而是应该在已经绘制好的线和图标所占的区域的基础上,作适当的扩展。同时为减少对象数量,将

单线图(ISO)的生成

PDS——单线图(ISO)的生成 一、前言 现代工程设计出图的方式为平面图加单线图。单线图成为指导施工的主要设计文件。因此单线图及其相关材料统计成为工程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利用PDS抽取单线图不但准确、快捷,还可以对每一根管线进行一个详细的检查并做出报告。下面就单线图的抽取过程作详细的介绍。 二、抽取单线图的详细步骤 1、打开PDS软体,屏幕上出现如图3-1所示的对话框(见上一节)。 4-1所示界面: 图4-1 A、 全部过程,只是产生了一个临时的与单线图影象完全一致的图形文件,这个文件是临时的,命令结束后该文件就消失了。其具体操作如下: 1)点击该按纽,屏幕显示如图4-2所示的对话框:

图 4-2 2)点击按纽,选择模型 通常我们将模型人为地分为很多个区,在这一栏里我们就要选择所要查看的管线所在的模型区,点击该按纽,出现如图4-3所示的对 话框:

选择好所要的区域后点 确认,退出至图4-2所示的对话框。 3)我们还需要选择要查看的管线,点击 按纽, 屏幕上出现如图4-4所示的对话框: 选择管线后打 确认,退出至图4-2所示的对话框。 3)点击 按纽,屏幕上出现如图4-5所示的对话框: 图 4-4

点亮该管线后打 确认,系统会自动跳入MICROSTATION SE 环境中显示一张单线图。查看完毕关掉MICROSTATION SE ,系统自动退出至图4-1所示的界面。 B 、 成批提交多根管线,具体步骤如下: 1)点击该按纽,屏幕上显示如图4-6所示的对话框: 2)点击 Revise Iso Area 按纽选择区域,如图4-7所示: 图4-6

烧结热平衡计算

. 设计题目:烧结热平衡计算 设计原理:烧结是粉料造块最重要的工艺法。烧结是粉末或粉末压坯加热到低于其中基本成分的熔点的温 度,然后以一定的法和速度冷却到室温的过程。烧结的结果是粉末颗粒之间发生粘结,烧结体的强度增加,把粉 末颗粒的聚集体变成为晶粒的聚结体,从而获得所需的物理、机械性能的制品或材料。烧结过程的热量收入有煤 气的化学热及物理热,点火助燃风的物理热,固体燃料燃烧的化学热,返回料的化学热,混合料、铺底料及烧结 空气的物理热和烧结过程的化学反应热。烧结过程的热支出包括混合料物理水蒸发耗热,化合水、灰及矿分解耗 热,烧结矿物理热及其它热损失。为了评价烧结机的热利用水平,确定烧结机热效率等技术经济指标,明确节能 向,必须进行烧结过程的热平衡计算。 设计过程:烧结热平衡计算主要以下几个步骤组成:热量收入项的计算,热量支出项预算,热量收入和热量支出平衡。 1.热量收入项的计算 烧结过程的热量收入有煤气的化学热及物理热,点火助燃风的物理热,固体燃料燃烧的化学热, 返回料的化学热,混合料、铺底料及烧结空气的物理热和烧结过程的化学反应热。各项的计算法如 下: (1)煤气点火化学热q1 q1=V d Q s DW 千焦/吨 式中V d———煤气消耗量,米3/吨烧结矿; Q3DW———湿煤气低发热值,千焦/米3; Q s DW=4.2×(30.3CO3+25.8H s2+85.7CH s4+152C2H s6+56H2S s+143C2H s4+……) 式中CO s、H s2———煤气中各湿成分体积含量%。可按下式计算 Z s Z g gm

式中Z s,Z g———煤气中任意湿成分及对应的干成分的体积含量,%; gm———干煤气中水分的含量,克/米3。 (2)煤气点火物理热q2. q2=BC r t r千焦/吨 B=V d,c r=0.0l(C co?CO s+C H2?H s2+……) 千焦/米3?℃式中C co,C H2———湿煤气中CO,H2……等成分的平均比热容。 (3)点火助燃及保温带入热量q3. q3=L s n?c k?t dk千焦/吨 式中c k———助燃空气0—t k℃间的平均比热容,千焦/米3℃ t dk———助燃空气温度, ℃. (4)固体燃料的化学热q4. q4=G s?Q y DW千焦/吨 式中Q y DW———固体燃料低发热值,千焦/千克。 (5)高炉灰或高炉返矿残碳化学热q5. q5 =4.2×79.8G5C g千焦/吨 式中C g———残留固定碳,% (6)混合料的物理热q6. q6=G h?c h?t h+G w?c w?t h千焦/吨

M701F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热平衡计算及优化

收稿日期:2009-04-09作者简介:赵世全(1963-),男,1984年毕业于西安交大涡轮机专业,现主要从事汽轮机、燃气轮机设计工作。 M701F 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热平衡计算及优化 赵世全贾文艾松吴文彭 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四川德阳618000 摘 要: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比较,研究了M701F燃气轮机单循环特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联合循环设计工况和 变工况性能以及各主要参数的选取原则。掌握了701F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热平衡计算方法,并对联合循环热力系统进行了优化计算分析。 关键词:M701F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热平衡计算;优化 中图分类号:TK472;TM6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006(2009)04-0053-04 Heat Balance Calculatio n and Op tim izatio n o f M 701F Gas Turb ine Co m b ined Cycle Abstract :ThispaperstudiestheperformanceoftheM701Fgasturbinesimplecycle,gasturbinecombinedcycle(GTCC )underdesignconditionandotherconditions,itanalyzestheprincipleforselectionofmajorparametersinGTCC.ThetechniqueofM701Fgasturbinecombinedcycleheatbalancecalculationarepresented,andfinallyGTCCsystemoptimizationisconductedandcaculated.Key words :M701Fgasturbine;gasturbinecombinedcycle;heatbalancecalculation;optimization ZHAO Shi -quan ,JIA W en ,AI Song ,WU W en -peng (DongfangTurbineCo.,Ltd,618000,Deyang,Sichuan,China)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是当今能源利用中较为先进的技术,具有高效、低污染的特点,目前在我国正受到大力关注和发展。 利用市场换技术,我国于2002年采用打捆方式,进行F级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项目招标。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DTC)与日本三菱重工(MHI)合作,引进了M701F燃气轮机制造技术,生产燃气轮机及其辅助设备。通过项目的执行,东汽对燃气轮机设备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虽然还没能完全掌握燃气轮机的关键技术,但通过不断的消化吸收,将逐步掌握。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联合循环热平衡计算和优化,解决联合循环机组的工程设计和系统配套需要。 根据工程需要,东汽对M701F燃气轮机以及联合循环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热平衡计算方法进行深入的消化吸收,并基于GT-Pro及 GT-Master商业软件进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平衡计算,为独立工程投标、工程设计、机组的调试与运行以及性能试验等打下技术基础。1M701F 燃气轮机单循环特性分析 要研究M701F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必须清楚M701F燃气轮机单循环特性。 三菱公司M701F燃气轮机在ISO工况下的性能参数:空气流量651kg/s,压比17,透平进口温度1400℃,排气温度586℃,燃机功率270MW,燃气轮机单循环效率38.2%,联合循环功率398MW,联合循环效率57.0%,NOx排放25 ̄15ppm。三菱公司提供了M701F燃气轮机单循环性能计算模型,包括大气温度、大气压力、相对湿度、进气压损、排气压损、天然气品质对燃气轮机输出功率、热耗、排气温度、排气流量的影响等。通过三菱提供的计算模型,东汽研究了各种设计参数对燃气

锅炉热平衡试验

锅炉热平衡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锅炉热平衡试验的目的是测定锅炉的效率及各种热损失。在新锅炉安装结束后的移交验收鉴定试验中、锅炉使用单位对新投产锅炉按设计负荷试运转结束后的运行试验中、改造后的锅炉进行热工技术性能鉴定试验中、大修后的锅炉进行检修质量鉴定和校正设备运行特性的试验中以及运行锅炉由于燃料种类变化等原因进行的燃烧调整试验中,都必须进行热平衡试验。按热平衡试验进行的方式又可分为正平衡及反平衡试验。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初步掌握锅炉热平衡实验的方法,获得一次较综合的实验技能训练,具体内容包括: 1、了解热平衡实验系统的组成; 2、掌握锅炉给水温度、压力、流量、排烟温度、灰渣质量、灰渣中可燃物含量、烟气成分等的测量方法,通过分析误差原因,学习减小误差的方法; 3、掌握锅炉各项热损失的计算方法; 4、掌握锅炉正、反平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对象 热平衡综合实验在我校锅炉房进行,该锅炉为供热链条锅炉,其型号为SZL /95/70-AII 2,锅炉的额定参数见表1。 表1 SZL /95/70-AII 2型锅炉额定参数

三、实验原理 锅炉热效率测定实验的基本原理就是锅炉在稳定工况下进出热量的平衡。 1、锅炉热平衡 锅炉工作是将燃料释放的热量最大限度的传递给汽水工质,剩余的没有被利用的热量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损失掉了。在稳定工况下,其进出热量必平衡,可表示如下: 输入锅炉热量=锅炉利用热量+各种热损失 锅炉输入热量以r Q (kJ/kg)或100(%)表示。 锅炉热损失包括以下几项: (1) 排烟热损失2Q (kJ/kg)或2q (%); (2) 机械未完全燃烧热损失4Q (kJ/kg)或4q (%)。链条炉包括:炉渣机械未完 全燃烧热损失4lz Q 、4lz q ,飞灰机械未完全燃烧热损失4fh Q 、4fh q 与漏煤机械未完全燃烧热损失4lm Q 、4lm q 等三项; (3) 化学未完全燃烧热损失3Q (kJ/kg)或3q (%); (4) 锅炉向环境散热热损失5Q (kJ/kg)或5q (%); (5) 灰渣物理热损失等其他热损失6Q (kJ/kg)或6q (%)。 国家标准GB/T -2587-1981规定:热平衡基准温度建议为环境温度;燃料 发热量规定用收到基的低位发热量y DW Q 。 根据锅炉热平衡概念,可画出锅炉热平衡图如图1所示。

热平衡计算附表

附表: 热平衡计算(1#窑) 计算基准:基准温度 0℃ 基准质量 1小时进入系统的物料 进窑到出窑时间为18h 热平衡示意图如下: 热平衡框图 热收入: 热支出: 制品带入显热:Q 1 产品带出显热:Q 3 棚板、立柱带入显热:Q 2 棚板、立柱带出显热:Q 4 燃料带入的化学显热:Q f 窑顶、窑墙散热:Q 5 助燃空气带入显热:Q a 窑车积蓄和散失之热:Q 6 从预热带不严密处漏入空气带入显热:Q b 物化反应耗热:Q 7 气幕带入显热:Q o / 其他热损失:Q 8 Q a +Q b =Qo 1. 热收入项目 1.1 制品带入显热Q 1 每小时入窑湿制品质量G 0=28.3 Kg/件×12.77件/车×4.2车/时 8 .4100100 /(1-0.01) =1611㎏/h (1%体进窑水分)

入窑制品温度t1=40℃,此时制品的比热C1=0.92 kJ/(㎏?℃) 则:Q1= G0×C1×t1=1611㎏/h×0.92 kJ/(㎏?℃)×40℃=59284.8 (kJ/h)1.2 棚板、立柱带入显热Q2 每小时入窑棚板、立柱质量G b=300×4.2=1260 kg/h (每辆窑车的火道支柱,横梁,支柱,硅板以及棚板共重约300 kg) 入窑棚板、立柱温度t1=40℃, 则此时棚板、立柱的比热C1=0.851 kJ/(kg?℃) 则: Q2=G b×C2×t2=1260 kg/h×0.851 kJ/(kg?℃)×40℃=42890.4(kJ/h) 1.3 燃料带入的化学显热Q f Q d=36000 kJ/ Nm3(天然气热值) 入窑天然气温度:t f=20℃,此时天然气平均比热c f=1.56 kJ/(Nm3·℃) 设每小时消耗的燃料量为Xm3/h 则:Q f=x(Q d+c f×t f)=x(36000+1.56×20)=36031.2 x (kJ/h) 1.4 助燃空气带入显热Q a 全部助燃空气作为一次空气与燃气配比,燃料燃烧所需实际空气量求得:V a=8.568x Nm3/ Nm3 助燃空气温度t a=20℃,此时空气平均比热c a=1.30 kJ/(Nm3·℃) 则: Q a= V a×c a×t a =8.568x×1.30×20=222.768x (kJ/h) 1.5 从预热带不严密处漏入空气带入显热Q b 取预热带烟气中的空气过剩系数a g=2.5,已求单位体积理论空气量V a0=8.16 Nm3/ Nm3 烧成带燃料燃烧时空气过剩系数a f=1.05。 V a/=x×(a g-a f)×V a0=x(2.5-1.05)×8.16=11.832x (Nm3/h) 漏入空气温度为t a/=20℃ 此时C a/=1.30 kJ/(Nm3·℃) 则:Q a/= V a/× C a/× t a/=11.823 x×1.30×20=307.632x (kJ/h) 1.6 气幕与搅拌风带入显热Q m

燃烧与热平衡

燃烧与热平衡

1. 发生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是 化 剂)和(着火热源)。 2. 炉内燃烧后剩余空气量通常用( 示,我厂#1、2炉其设计值约为(1.2 )。 3. 煤粉从进入炉内到燃烬大致可分为 ( 段 ),(燃烧阶段)和(燃烬阶段 4. 锅炉各项损失中,最大的热损失是( 法的准确性(较高) 6. 挥发分低的煤,着火温度( 高),达到着火温度所需的热 量(多)。 7. 燃用挥发分低的煤,一次风率可(小些),一次风温可(高 些)° &直流喷燃器喷出气流的扩散角较( 小 ),射程(长) 9. 水冷壁结焦时,自然循环炉可能影响( 水循环),大面积 结焦时,将使锅炉( 出力)和(效率)明显下降。 10. 排烟容积增加,排烟损失( 增大),排烟温度升高, 排烟损 失(增大)° 11. ( q 3 )和(q 4 )表示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和机械不完全 燃 烧热损失。 12. 理论空气量是指( 1kg 燃料完全燃烧且没有氧剩 余 )所需的空气量。 13. 过量空气系数是指 ( 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的比 值 )° 14. 煤粉炉按排渣方式分为两种型式,则( 固态排渣 炉 )和 ( 液态排渣炉 )° 15. 当受热面结焦时, 受热面内的工质吸热 (减少),以致 烟温(升高)。 一、填空题: 锅炉燃烧 的热损失是(化学不完全燃烧 )热损 失。 5.火电厂在计算锅炉效率时常采用( 反平衡法),这种方 (可燃物质)、(氧 过量空气系数)来表 着火 前的准备阶 )°

16.动力燃烧区主要取决于(化学反应动力因素)。 扩散燃烧区主要取决于(氧的扩散速度)。 17.AA层辅助风的作用是提供下层煤粉燃烧的氧气,(防止煤粉 离析)和(防止火焰下冲)。 18.增大一次风量,煤粉气流的着火热(增大),着火(推迟)。 19.水冷壁结焦,会导致炉膛出口温度(升高),过热汽温 (升高)。 20.(氧量不足。,容易形成还原性气氛,引起(结焦)。 21.容积热强度(大。,炉膛温度(咼),容易引起结焦。 22.断面热强度大,(燃烧器附近。容易结焦;断面热 强度小,(炉膛出口)容易结焦。 1 . 2 . 3 . 4 . 5 . 6 . 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