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

好考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2016年1月试题试卷代号:2034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9.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主型教师行为表现的是( AD )。

A.重视集体的作用 D.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1。下列选项中,与注意品质的好坏无关的是( C )。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起伏 D。注意的转移

3.儿童在知道了“金属”的基本性质后,再学习“铁”、“铝”等,这时的同化学习属( B )

A.初级概念学习B.类属学习 C一总括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5.在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权威型教师领导方式下的学生表现?( BC )

A.自律性强 B.高度焦虑C.互相指责 D.学习效率低10.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情绪因素有(D )。

D.悲愤

1.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称之为( C )C.观察法

10.教师表扬某一同学助人为乐的行为,其他同学也受到鼓励而学习

这种助人为乐的行为。这一现象可以用(D )来解释。

D.替代强化

1.情感丰富,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但不善深交的人气质类型为(D) D.多血质

5.学习策略掌握的标志是( C )。C.能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灵活地选用合适的学习策略

10.温斯坦和梅耶认为有用的组织策略是(AB )。A.列提纲 B.画图

2.提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心理学家是( C)。C.奥苏伯尔3.下列选项中,属于学习的有( AC )。 A.记住英语单词了

C不怕见生人了

9.小学生可能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的行为有(ACD )。 A.爱说谎 c.-回答问题就结巴 D.偏食厌食

1.当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守恒性和系统性特征时,他的思维处于( C )。 C.具体运算阶段

2.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特点有( ABCD )。 A.情绪的冲动性减弱 B.情绪、情感中的社会性成分增加 C高级情感进

一步发展 D.情绪调控能力增强

3.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作用的心理学理论是( CD )。

C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4.下列学习策略中,有利于提高回忆成绩的策略有( ACD )。

A.分散复习 c.试图回忆 D.谐音字法

5.创造性的组成部分有( BCD )。 B.创造意识 C.创造性思维过程 D.创造性活动

6.下列情境中属于内部动机情境的是( B )。 B上课时老师讲的小明没有听懂,课后小明仔细地思考

7.下列选项中,属于内源性归因的是(AB )。A.能力B.努力8.-个孩子捡到1元钱交给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以后这个孩子每次捡到东西都主动交还失主或交给老师。这种

现象可以用( B )原理来解释。B.操作性条件反射

9.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主型教师的行为表现是( AD )。

A.重视集体的作用 D-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10.在下列选项中,属于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情绪因素有( ABC )。

A.好奇 B.兴趣 C.焦虑

1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A.桑代克

2.儿童脑重基本达到成人水平的年龄是( D )。 D.12岁

3.强调外界环境对学习起决定作用的学习理论有( B )。

B.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4.-名学生早上到学校主动打扫教室,被老师看到后得到老师的表扬。

以后这个学生经常早到校打扫卫生。这种结果可以用( B )

原理来解释。 B.操作性条件反射

5.儿童在知道了“萝卜、白菜”等概念后,再学习“蔬菜”概念,

这时的同化学习属于( A )。A.上位学习

6.造成学生品德不良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ABD )。

A.家庭环境不良 B.社会文化不良 D.学校教育失误

7.俗话说,有人“理达情不通”,有人“通情不达理”,这反映了品德心理结构的( C )。 c.矛盾性

8.情绪对于学习的主要作用表现为( AB )。

A.动机功能 B.组织功能

9.在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儿童中,当要求他们记住某样东西时,他往往会同时记住和这样东西一道出现的其他东西,这叫

( C )现象。 C.记忆偶发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D)。C问题行为不仅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来自课堂、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因素D.教师在学生

出现违纪行为时,可以视情节严重的程度使用惩罚

1.提倡发现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B )。B布鲁纳

2.如果一个人失败以后,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他的归因倾向可能是( A )。A.能力归因

3为获得奖励、表扬而产生的学习动机称为( C )。C外部动机4.影响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后天因素主要是( ABC )。

A.营养 B.睡眠 C.适量的运动

5.儿童的一般认知能力差异集中体现在( ACD )等方面。

A发展水平差异 C表现早晚差异D结构差异

6.教师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且提供可能使问题获得解决的知识或技能,然后教师为学生确立目标,让学生进行尝试

性探索的教学方式称为( B )。 B.支架式教学

7.教师教“液体”这一概念时,先举水、果汁、食用油、香波为例,然后又举沙子、稀泥为例进一步说明“液体”这一概念,

这是通过( B )来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

B.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

8.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恍然大悟”或“豁然开朗”的情况,这一现象可以用( D)解释。 D.酝酿效应

9.下列项目中正确的说法是( CD )。C.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起着引导与深化的作用 D.在具体明确的道德规范下,在言行一

致的环境中学生的道德观念比较容易形成

10.课堂学习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 BD )。B.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D.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学生学习

1.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占优势的记忆类型有( BC )。

B.无意记忆C.形象记忆

2.“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是( C )。

C.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3.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可以将迁移分为( CD )。

C.正迁移 D.负迁移

4.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心理学技术包括(ABCD )。 A.说服 B.角色扮演C.榜样学习 D.奖励与惩罚

6.在学生失败以后,容易使学生对未来失去信心的归因方式是( C )归因。 C.能力

7.教学设计包含的内容有( ABCD )。

A.教学目标设计B.教学内容设计

C.教学过程设计 D.教学评价设计

8.认为学习是刺激一反应的联结的心理学家有( ABC )。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C.斯金纳

9小学高年级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一般处在( B) B.习俗水平

10.发散性思维的基本特性包括( ABD )。

A.流畅性 B.变通性 D.独特性

1.1903年,( D )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D.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3.小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ABC )。

A.知识 B.技能C.行为规范

4.表征程序性知识的基本单位是(D)。 D.产生式

5.在下列精加工策略中,有助于理解的策略有( BC )。

B.划线法 C.笔记法

7·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 A )。

A.迁移

8.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的学习理论是( C )。

C·建构主义理论

9.下列哪些行为意味着小学生可能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ACD)。

A.爱说谎 C.一回答问题就结巴 D.偏食厌食

10.对于教师职业来讲,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 ABCD )。

A.工作压力B.职业倦怠

6·下列选项中,能够激起内部学习动机的因素是( B )。

B.学习材料的趣味性

9·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主型教师的行为表现为( AD )。

A·重视集体的作用D.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1.注意品质的好坏体现在( ABD )。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2.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 A )。 A.操作性条件反射

3.下列选项中,强调内部心理过程和认知结构在学习中重要作用的观点有( AD ) A.发现学习理论 D.接受学习理论

4.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 B )。

B.结尾部分

5.下列选项中的内部学习动机有( BC )。

B.要求了解和掌握新知识 C.力求解决某一问题

6.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情绪因素有( ABCD )。

A.好奇 B.兴趣C.愉快 D.焦虑

8.如果在课堂中需要学生讨论,而且班级人数在25人左右,比较适宜采用的课堂设计形式为( BC) B.马蹄形C.环形

10.下列项目中叙述正确的是( BCD )。B.做笔记、列提纲是一种认知策略 C.不同学科所要求的学习策略可能会不同

D.心境可以影响记忆效果

3.强调外界环境对学习起决定作用的学习理论有( BC )。

B.经典条件反射理论C.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4.下列选项中,属于精加工策略的是( B )。 B.列提纲

5.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有( AC )。

A.命题 C.命题网络

9.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89)的提法,健康必须具备的条件( ABCD )。

A.心理健康 B.身体健康 C.社会适应良好 D.道德健康

2.下列选项中,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是( ABCD )。

A.教师心理 B.个体差异C.教学心理D.学习心理

5.学生品德不良主要包括的类型有( ABCD )。

A.过失型B.品德不良型C.攻击型D.压抑型

9.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 D )。D.学生作品

10.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 ABCD )等方面。

A.学习B.情绪C.行为 D.社会适应

3. 下列选项中,强调内部心理过程和认知结构在学习中重要作用的

观点有( AD )A.发现学习理论 D.接受学习理论

4.为了要记住“电视、服装”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些“电视里正在播服装广告”等这样的联系,这是( C )

记忆策略的运刚。C.精加工策略

6.当儿童为了得到家长的奖励而去做家务时.这名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处在( B ) B.习俗水平

8.下列选项中,属于学习的有( BC )

B. 记住英语单词了

C. 不怕见生人了

9。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主型教师的行为表现有( AD )

A.重视集体的作用 D.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D )

A. 小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是因为其心理有“病”B.由于智力

和遗传关系密切,所以智力不属于教师心理辅导的范围

D. 学校心理辅导就是心理咨询

二、判断题

14.柯尔伯格提出了品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模式,并认为这些发展

顺序是一定的,不可颠倒的,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是不相

等的。( √ )

15.韦纳认为导致个体行为的原因均可归入内外源、稳定性和可控制

性三个维度中,这三个维度对情绪都有影响。(√ )

12.焦虑是一种负性情绪,它对学习起促进作用还是起抑制作用,是

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 )

13.品德具有稳定的倾向和特点,它既可以通过遗传获得,也可以通

过后天社会环境和教育获得。(× )

12.与逐渐成熟起来的青少年相比,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巨大的

可塑性。(√ )

14.在教育心理的研究中,大量采取的是实验室实验研究方法×。11.学生成长记录袋里装的基本成分是教师评语。( × )

13.趋一避式冲突是在各种心理冲突中给个体带来的压力最小的一种

冲突。(×

11.程序教学思想是斯金纳提出的。(√ )

12.当学生能够用言语清楚地说明某一原理中包含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时,表明他已经掌握了这个原理。( × )

13.罗杰斯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反对把学生看作“较大的白鼠”

和“较慢的电子计算机”。(√ )

14.小学五年级学生品德发展的一般特点是:既不简单服从权威,也

不机械遵守规则。 ( √ )

15.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着直接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16.研究表明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学习策略训练,其效果优于与学科内

容融在一起的学习策略训练。( × )

1.划线、记笔记、画关系图都是属于精加工策略。( × )

2.快速联想策略和头脑风暴法都是由奥斯本提出的。( √ ) 3.人们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在行为、动机和意向方面的期望称为定型期望。( √ )

4.我国古代对于学习有“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的说法,从迁移的观点看,“温故知新”属于顺向正迁移×。

5.合作学习采用同质分组的原则,这样有助于帮助差生。( × ) 6.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89)的提法,健康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

1.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每学期的考试成绩和教师评语。

( × )

2.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基本著的作者是桑代克(√ )

3.“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注意。( √ )

4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要求来改变自己,也无法改变环境,由此产生情绪困扰的现象,称为适应不良。(√)

5个体差异和学习心理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

6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而情绪、行为以及社会适应则不属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范畴。(×)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特别重视认知结构特征在学习中的作用×。2.大多数6-10岁儿童的身体发展处在相对平缓的状态。( √ ) 3.原理学习的本质就是能够准确地陈述和解释原理。( × )

4.学习动机越高,学习效果越好。( × )

5.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坐在一起讨论问题,目的在于让优秀学生帮助较差的学生。 ( × )

6.提问、小测验、阶段考试、期中考试或作业练习都可以用来进行课堂评价。( √ )

1·学习的联结理论认为儿童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生活中重要他人的行为进行学习的。( × )

2.好奇、兴趣、愉快是课堂教学中正性情绪,焦虑则是课堂教学中负性情绪。 ( √ )

3.柯尔伯格认为,品德发展顺序是不定的,可以颠倒,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是相等的。( × )

4.无意注意只是一种起消极作用的注意,在教学中要避免学生产生无意注意。 ( × )

5.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生主动地通过感知、领会和推理,促进类自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 ( √ )

6.表现性教学目标是指目标要求中明确规定了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毕所应达蛰I的最后结果。 ( √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别强调的学习的基本特性是主动性、情境性和社会性。( √ )

3.通过学习,个体的行为和能力应当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 ) 5.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着直接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 6.研究表明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学习策略训练,其效果优于与学科内容融在一起的学习策略训练。 ( × )

1·遗传对儿童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影响儿童发展的后天因素主要是营养、睡眠和适宜的运动。( √ )

2.“男孩比女孩数学能力更强”,这一说法有科学依据。 (√ ) 3.表征陈述性知识的最基本单位是由“如果/则’’构成的产生式。

×

5.第二信号系统是指由言语和词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 √ ) 1.通过比较、辨别大量的正反例子,从中归纳出一类事物本质特征的过程,称作概念同化。( X )

2.学生的课后练习过程都属于问题解决过程。( X )

3.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分散练习的效果优于集中练习的效果√。4.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有好坏之分,气质类型差异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的重要因素。( X )

5.小学高年级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是既不简单服从权威,也不机械遵守规则。( √)

6.学习与回忆时的情境越相似,回忆的成绩越好。( √ )

1.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基本的学习行为。( √ )

2.知识的应用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 √)

3·记忆一份材料时,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优于开始和末尾部分。这种现象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X )

4处在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往往表现为:不服从权威,我行我素。( X 5-学习策略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由一系列规则和技能系统构成√。6.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着直接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 X )

1.小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其智力发展水平相关很高。( √ )

2.技能的贮存呈现网络性,技能的迁移具有叠加扩充的特性。( X ) 4.由于惩罚是对个体施于心理上不愉快的反馈刺激,所以惩罚不能作为品德教育的手段。( X )

5.不管是什么程度的焦虑,对学习都具有损害作用。( X )

6对小学生而言,重要的监控策略体现在集中注意和领会监控上√

三、名词解释

19.计划和监控策略又称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视和控制的策略。如学习者评价自己的学习或理解状况,估计自己的学习时间,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

21.表现性目标是教学目标设置的表述中的一种,这种目标设置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所应达到的最后结果,适用于检测缓慢变化的行为或情感,如元认知能力,对学习的兴趣。

18.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17.复述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保持信息在短时记忆中,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复述策略仅仅是一种识记策略,与其他学习策略相比,它的作用仅仅是保持信息,因而是一种比较低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

19.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20.合作学习:是根据异质分组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师生间多向沟通、充分互动、共同发展的小组学习形式。

18.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作为言语信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主要以命题、命题网络和图式的形式来表征。

19.头脑风暴法:是奥斯本提出的培养创造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基本做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了为止。

17.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8.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它与个体一般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

19.创造性创造性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过程。

20.智力技能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21.课堂学习管理课堂学习管理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1.个案法:个案法是对某个人或某个学生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这种方法可以进行短期的研究,也可以进行长期的追踪性研究。2.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用来保证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措施。

3.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指动作技能的练习过程中,在总的进步过程中,所出现练习进步一时性停顿的现象。

4.定势:定势也称心向,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5.趋一避式冲突:;趋一避式冲突是指个体所面临的选择既能给他带来好处,同时又伴随着不良的影响。在各种心理冲突中,有一种给个体带来的压力是最大的一种冲突。

1.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地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2.原理学习---原理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能够在体现原理的不同情境中适当地应用原理。

3.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人的个体现象,它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4.组织策略---是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组织、概括,形成更高水平的知识结构。具体方法是把学习材料分成一些小的单元,把这些单元归入适当的类别中,从而使每项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

5.角色混淆----是指个体无法获得明确清晰的角色期望,或因无法形成完整统一的角色知觉而产生混乱。角色混淆也是对外面环境要求的心理反应,当外面要求含糊时,就会产生角色混淆。

2.意义学习:意义学习是指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即是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

3.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4.智力技能: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5.他律:他律是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儿童是绝对尊重和服从权威,对这一阶段的儿童,教师要加强对他们行为的正确指导,合理组织他们的各种活动,并注意自身的表率和示范作用。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教育改革的小范围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它的目的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它将教育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针对实际教育活动,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作为行动的指南;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出的新问题,使研究者不断得到启示,再充实和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因而行动又是研究的向导。

3.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是适应个别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和学习进度而设计的一种教学形式。如在班级中有个别超常学生或智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就应针对其特点和需要,趔行个别化教学。

4.技能:技能是指学习者在特定目标指引下,通过练习而逐渐熟练掌握的、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运用的操作程序。高水平的技能称之为熟练技巧。

5.移情:移情又叫感情移人,是指在人际关往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相应的情绪。即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去体察其心情。

1.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2.创造性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过程。

3.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做,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简言之,就是要求获得优秀成绩的欲望。

4.习俗水平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品德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水平的阶段。习俗水平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为了得到赞赏、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各种准则,也可以说是为了力图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希望服从各种准则。

1.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3.高原现象指动作技能的练习过程中,在总的进步过程中,所出现练习进步一时性停顿的现象

5.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3.成长记录袋是指以文字形式详细记录学生成长情况的档案袋。它具有以下特点: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而且数量很多;作品的收集是有意的,而不是随机的;成长记录袋应提供给学生发表意见和对作品进行反省的机会。

4.学习动机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5.任务促成的纪律是指由于某一特定任务的需要而提出的纪律求。3.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视和控制策略,如学习者评价自己的学习或理解状况,估计自己的学习时间,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4.课堂评价是教师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学业成就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判断和决策,并且制定出适合于学生的发展的教学计划的过程。

5.课堂中的学生问题行为是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地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1.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2.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问关系的认知,它与个体一般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

4.迁移就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5.表现性教学目标设置是教学目标设置的表述中的一种,这种目标设置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所应达到的最后结果,适用于检测缓慢变化的行为或情感,如元认知能力,对学习的兴趣。

四、简答题

22.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进行的原理学习有哪几种形式?(8分)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进行原理学习有两种形式,即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由学生独立发现事物的意义、规律,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

课堂教学的中接受学习是指由教师直接向学生呈现原理,然后通过若干个实例分析,证明这一原理的合理性和它的意义,所以接受学习又常称作从原理到例子的学习。

22.小学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有何特点?

23.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1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1)学习的主动性,即指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 (2)学习的情境性,即是指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

(3)学习的社会性,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但是,通过学习者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建构主义从上述学习观出发,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情境性教学和支架式教学等。

25.如何矫正儿童退缩型问题行为?

矫正儿童退缩型问题行为应当做到: (1)要把增强退缩型问题行为儿童的自信心作为矫正工作的中心环节。 (2)要帮助儿童分析他们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引导他们在克服困难中锻炼意志、陶冶性格、增强对于挫折的耐受力。 (3)引导该类儿童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培养他们乐观开朗的情绪和重视友谊、互相帮助的意识,以逐步改变孤独、郁闷的消极性格。

(4)培养良好的兴趣,改变退缩型儿童的消极的自我心态和个性倾向。

23.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达到熟练操作,熟练操作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

(2)能利用细微的线索。 (3)动觉反馈作用加强。 (4)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 (5)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24.简述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内容。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认为成就动机由两种不同因素或相反倾向组成:一种是追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每个人的成就行为是这两种动机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这个人就会努力去追求特定的目标;反之,他就会去选择那些减少失败机会的目标;当两种动机力量势均力敌时,便会产生心理冲突,体验抉择的痛苦。

25.简述课堂评价的主要功能。课堂评价的功能主要是: (1)是有效教学的依据。(2)是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的依据。(3)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方式。(4)是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5)是教育评价的依据。

23.简述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心理学技术。 (1)说服。它是品德培养的常用方法。教师在说服过程中,向学生提供其态度或行为习惯

的支持性和非支持性的两方面证据,使其对问题的看法更加全面、合理,从而改变其原有不良品德,发展良好行为。

(2)角色扮演。它是指人在不同情境下体现角色身份的不同行为。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受训者养成某种角色行为习惯或获得某种经验。 (3)榜样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习得自己的行为的一种社会学习方式,是使榜样的优良品质转化为学生自身品质的过程。(4)奖励、惩罚。利用奖励教育学生可以鼓励学生重!复良好的行为,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惩罚是对个体施予心理上不愉快的反馈刺激,从而抑制或减低不良行为的重现。(5)小组道德讨论。儿童通过对假设性两难道德问题的讨论,能够理解和同化来自同伴的、高于自己一个道德阶段的道德推理,排斥低于自己道德阶段的同伴的推理。

24.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应注意以下五点: (1)培养学习兴趣;(2)设置有效的目标,掌握达到目标的方法;(3)成就动机训练; (4)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5)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22.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答: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模仿理论,即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们的行为而学习社会行为的,即模仿他们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进行学习的,班杜拉强调认知对行为的影响,对认知一行为的结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过程。另外,班杜拉还提出了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由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行为主义框架中纳入了多种认知过程,因此该理论又称为社会认知理论。

23.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模式的主要内容。答:(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包括着两个阶段:以惩罚与服从为准则阶段和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阶段。 (2)习俗水平。它也可分为两个阶段:以人际和谐为准则,又称为“好孩子”取向阶段与以权威和维持社会现有秩序为准则阶段。 (3)后习俗水平,又称原则水平。它也可以分为两阶段:以社会契约和法律为准则阶段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准则阶段。柯尔伯格认为,这些发展顺序是一定的,不可颠倒的,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是不相等的。同时,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有些人可能只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或者习俗水平上,而永远达不到后习俗水平的阶段。

24.为了保证有效地复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什么?答:(1)及时复习。 (2)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对复习效果具有很大影响,根据材料的性质.、任务的难易程度不同,选择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 (3)试图回忆。 (4)利用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 (5)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6)利用情境和心境的相似性提高复述效果。

25.按学习结果,加涅把学习分为哪几类?答:按学习的结果,加涅将学习分为以下五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

(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5)运动技能的学习。

1.简述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1)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的发展1—3年级学生无意识记效果优于有意识记效果。4年级学生的有意识记成绩开始超过无意识记成绩。小学高年级学生记忆的目的性、抗干扰性越来越强,且能够自己确定记忆任务。

(2)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形象记忆占优势,小学高年级儿童对抽象言语材料记忆的增长率逐渐超过了对具体形象材料的记忆增长率,但对抽象言语材料的记忆仍然以具体事物为基础。

(3)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的发展锺;小学低年级学生经常采用机械记忆方法来学习。但意义记忆也有明显的增加,他们学会了用多种记忆方法和策略来促进意义记忆。

2.简述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基本思路。

(1)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和注重教师的素质。(2)广开思路,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3)发展丰富的想象力和快速联想能力。(4)多利用原型启发,发展类比推理。。(5)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思维训练。

(6)培养创造性的人格品质。(7)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创造性。

4.简述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加涅按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以下五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5)运动技能的学习。

1.简述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答: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作为言语信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1分)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有命题、命题网络、图式三种

(1)命题是表达判断的言语形式,是用词语表达意义的最小单位,它由一个关系词把主词和宾词联系起来而成。 (2)命题网络是由若干个包含共同成分的命题彼此联系组成的,用来表达一个复杂的事实。(3)图式用来表征较大的、有组织的信息组合概念。

2.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答: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应该做到:第一,使学生获得道德意志的概念和榜样。第二,组织行为练习,提高学生的意志力。第三,针对意志类型,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但所有这一切措施,都应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

3.简述课堂学习管理的基本原则。答:(1)了解学生的需要; (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 (4)建立课堂规范。

1.简述小学儿童亲子交往的特点。答:儿童入学以后,与父母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为儿童与父母的交往时间、交往内容和交往方式都有所改变。在交往时间上,与学前期相比小学儿童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相对减少,父母关注儿童的时间也相对减少,儿童对父母的依恋和依赖程度减弱。在交往内容上,小学儿童的父母更多关注孩子学业和品德。在交往方式上,父母的控制性在小学阶段开始减弱,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多地自已做决定。

2.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答:动作技能的形成是通过领悟和练习逐步掌握某种动作操作程序的过程,复杂运动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1)认知阶段; (2)分解阶段; (3)联系定位阶段; (4)自动化阶段:这是动作技能的熟练期阶段。

3.简述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情绪。答:(1)好奇,它是一种以认知为基础的情绪,当学生知觉到他们知识存在不足时就会产生好奇。 (2)兴趣,它是个体力求认识、探求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对学习有重要影响。(3)愉快,它是一种正性情绪,是人或事物符合个体当前优势需要时的一种主观体验。(4)焦虑,它对学习起促进作用还是起抑制作用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

4.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是什么?答:第一,明确学生能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这是判定其教学效果的依据。第二,教学安排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第三,使用符号标志技术。第四,教学方法的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学习习惯,可选用讲解、图示、提问、回忆等方法。第五,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答:行动研究的特点是:(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2)合作性与渗透性相结合; (3)持续评价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 (4)可变性与适应性相结合。

2.简述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答:知识迁移和知识应用二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促进知识迁移的有效条件。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着知识迁移,知识的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条件。知识的应用本质是依赖于知识的迁移实现的。但知识应用并不是知识迁移的全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

3.简述成就目标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成就目标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学业成就和成功的意义或目的的知觉”。

成就目标从大的方面来讲,可以分为两种:掌握目标(也叫自我卷入、学习目标、任务目标)和成绩目标(也叫任务卷入、能力目标)。掌握目标是指从事成就活动的意义在于掌握、理解任务,提高自身能力,往往根据任务标准或自我标准来评价个体的表现;成绩目标是指以证明或显示自身能力为目标,努力完成任务的理由是要证明自己有胜任该项工作的能力,个体倾向于把自己和他人作比较,根据常模标准评价自身的表现,认为比别人做得好才算成功。

成就目标对认知、情感和行为都具有重要影响。

4.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答: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1)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速度不均衡的矛盾;(2)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的矛盾;(3)个性心理结构发展不完整的矛盾 (4)自我发展与外部要求不一致的矛盾

1.简述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答:加涅把学习过程看作是由操作、执行控制和预期三个系统协同作用的过程。操作系统由受纳器、感觉登记器、工作记忆(包括短时记忆)系统、长时记忆系统、反应生成器和反应器组成。受纳器是信息的接收部分,外界输入的信息在感觉登记器中保持极短暂的时间,经过注意,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工作记忆系统同时承担着对信息短时贮存和加工操作两种功能,在学习、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加工和复述进入长时记忆。长时记忆中信息通过两条途径进入反应生成器,一是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被提取回到工作记忆,再由工作记忆进入反应生成器,引起反应,这时人们对信息的提取和加工过程是有意识地进行的;另一条途径是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直接进入反应生成器,引起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反应是自动完成的,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熟练技能的操作过程往往属于这种情况。如果长时记忆中贮存的知识长期不用,就会被遗忘。

执行控制和预期两个系统对整个操作系统起调节和控制作用。从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来看,知识的学习过程经历着一个信息输入一编码一加工一贮存一提取一输出的过程。

2.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答: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一般来说,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 (2)寻求解答的方案;

(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 (4)对结果进行检验。

3.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1)从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2)从基本需要提高到成长需要;(3)从需要满足发展到价值追求;(4)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经验; (5)善于利用教师的反馈激发学生士气。4.为了保证有效的复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答:(1)及时复习。(2)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对复习效果具有很大影响,根据材料的性质、任务的难易程度不同,选择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 (3)试图回忆。(4)利用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 (5)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6)利用情境和心境的相似性提高复述效果。

3.简述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

(1)教师的课堂运作能力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必须具备课堂运作能力。课程运作能力包括:洞悉、兼顾、把握分段教学环节的顺利过渡、使全班学生始终参与学习活动等方面的能力。

(2)教师的移情移情是师生之间的一座桥梁,它可将教师和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结起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3)教师的期望教师的期望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自我实现预言效应,促使学生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并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 (4)教师的焦虑只有当教师的焦虑处在中等程度时,他才会努力改变课堂状况,有效而灵活地处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断努力以创造最佳课堂气氛。良好的自我意识是教师维持适度焦虑的关键因素。

1.行动研究法的特点是什么?(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 (2)合作性与渗透性相结合;(3)持续评价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4)可变性与适应性相结合;行动研究有着明显的优越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行动研究一般是以具体情境为限,研究的样本受到限制,不具代表性,对自变量的控制成分少。

2.根据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可以将小学生的学习分为哪些类型? (1)知识的学习,即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接受和获得基本知识,并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 (2)技能的学习,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 (3行为规范的学习,主要是指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这类学习是比知识、技能更为复杂的学习。

3.概念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8分)

(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2)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3)恰当使用正例和反例;(4)多用变式和比较;(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2.简述促进知识迁移与应用的教学原则。

(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3)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4)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

进行概括总结(5)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6)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1.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

(1)知识的学习。即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接受和获得知识,并使得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2)技能的学习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

2.为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应如何进行概念教学?(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2)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3)恰当使用正例和反例。(4)多用变式和比较。 (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3.简述愉快教育的教学策略(1)把握愉快的四因素。(2)明确挑战性任务。(3)形成灵活的教学方式。(4)强调掌握目标。 (5)专注于完成任务过程的评价。

4.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具有四种主要的功能:(1)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社会化。(2)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 (3)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4)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上课时情绪稳定。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答:(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强。(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答: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具有重要影响,它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在团体活动中,儿童学习处理各种关系中的社会问题,社会交往技能进一步扩展和提高;同伴团体还可以为儿童提供形成和评价自我概念的机会,同伴的拒绝与接受反应使儿童对自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4.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

答:(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的学习。6.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如何?

答: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加强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促进知识迁移的和效条件。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着知识迁移,知识的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条件。

8.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

答:(1)有关的知识背景。(2)智力水平与认知特点。(3)个性倾向性及气质、性格特征。

9.简述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

答: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

区别:(1)活动的对象不同。(2)活动的结构不同。(3)活动的要求不同。

联系:动作技能经常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内部言语实现的。同时,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动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11.道德行为的训练包括哪些方面?

答:三个方面:(1)道德行为的掌握。(2)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3)道德意志的培养。

13.简述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品德的发展是认识发展的一部分。(2)道德判断能力与逻辑判断能力的发展有关。(3)应用“道德两难论”方法研究品德的发展。14.为了保证有效地复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答:(1)及时复习。(2)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3)试图回忆。(4)利用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5)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6)利用情境和心境的相似性提高复述效果。

6.简述现代课堂学习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答:(1)了解学生的需求。(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4)建立课堂规范。

9.简述小学期间同伴交往的特点。

答: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五、论述题

26.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

建构主义在认知理论的基础上对学习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当今的建构主义者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的,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信念的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他们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1)学习的主动性,即指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通过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信息相互作用,来生成信息的意义。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着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2)学习的情境性,即是指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也就是说,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情境的创设,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3)学习的社会性,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但是,通过学习者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建构主义从上述学习观出发,进行了许多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尝试,其中包括: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情境性教学和支架式教学等。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论述了认识的建构性原则,揭示了认识的能动性。目前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系统性不够强,还没形成独立的、系统性的理论体系,还需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27.试论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

维持课堂学习秩序的最佳策略,是预防学生违纪行为的产生,要做到这一点可参考以下建议。

(1)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引发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是维持课堂纪律的最佳策略,只要学生注意学习,把兴趣集中在学习上,就不会分心,不会发生其他的违纪动。为了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教师应该做到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方法恰当,作业难度适中等。

(2)非言语线索的运用。教师要善于随时随地觉察课堂里每一个学生是否都在专心听讲,当发现某个学生有表现不当行为的迹象时,就要立即采用非言语线索,给学生一个暗示信号,如以一个眼色暗示开始做小动作的学生,或做一个手势,或一边讲课,一边走过去停留一下。这种非言语线索,既可控制不当行为的产生,又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 (3)有选择地强化正当行为。在课堂学习中,当某个学生出现不良行为迹象时,教师可以不加理会,而向他提出一个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这样,他就会感到教师在注意他,而当他回答正确时,又获得了成就感,正当行为受到强化,实际上也就抑制住了他的不正当行为。 (4)赞扬其他学生。当有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不当行为时,一般地说,教师不必去理会他,可以采取赞扬其他学生的策略,选择他邻座的同学或他最要好同学的行为表现加以赞扬。这样做可使行为不当的学生受到暗示,教师已经知道了他的行为表现,他应控制不当行为。 (5)正确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难免要处理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一般来说,处理学生违纪行为应该以说服教育,促进学生自省为主。但在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可以视情节严重的程度使用惩罚。教师在对学生施行了必要的惩罚后,还要开展细致的工作,防止学生产生敌对的或自暴自弃的想法。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行为方式。另外,教师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恰当的惩罚。27.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创造性。

10.举例说明学习中的计划和监控策略。

答:计划和监控策略又称为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视和控制的策略。

例如,学习者评价自己的学习或理解状况,估计自己的学习时间,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

对小学生而言,重要的监控策略体现在集中注意和对学习内容的领会上。

26.联系实际论述促进知识迁移与应用的教学原则。

为了将“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 (3)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

(4)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5)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6)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27.论述如何保持和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1.试评述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答:罗杰斯是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将其人格理论推广到教育和教学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 (1)意义学习:学习应该与个人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学习的内容和材料应该是学生关心的,能够影响学生感情,推动学生行为,有助于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的。

(2)自由地学习:每个学习者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感情和完善自己的倾向,这种倾向只有在能体验到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自由时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3)学习者中心:学习者是有目的、能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和教师应尊重学生,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4)学习的动机和目的:自我实现倾向乃是人类的基本动机,是学习的主要因素。意义学习的动机产生于人类基本的自我实现倾向。教师的作用是创造合适的气氛,允许自我实现倾向的自由发展。 (5)学习的促进: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促进者和学习者是平等的关系。罗杰斯认为促进意义学习的关键是存在于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个人关系中的某些态度品质。

对罗杰斯学习理论的评价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强调对人学习的研究;相信人的本性是好的,积极向上的。强调意义学习,重视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向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对学习理论的发展是有很大贡献的。

但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有它的局限性,人本主义过分强调先天潜能在学习中的作用,片面强调自由选择和自我设计,忽视了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制约性,忽视了学生对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2.联系实际说明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

(1)从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

学习动机的形成有外在与内在的原因。从学校中一般学科的教学来看,多数知识性学科的学习动机,是要靠学科本身所具有的正诱因特征来引发的。因此,在教学之初,教师如何设计教材教法以及教学活动,使之具有正诱因的特征,从而引导学生喜欢学习,自然是培养学习动机的首要条件。外在学习动机获得适度满足之后,也有可能转化为内在学习动机。

(2)从基本需要提高到成长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只有基本需要(如生理的、安全的、归属与爱的、尊重的需要)获得满足之后,认知、审美、自我实现等成长需要才会产生。因此学校应设法先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为成长需要的产生奠定基础。

(3)从需要满足发展到价值追求。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学校教育应适应并选择学生心理上的需要,给予适度满足,使其产生价值感,进而自发地去追求。

(4)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经验。成功的学习结果是产生学习行为的助力。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各自获得成功的经验,以使他在努力之后获得满足,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定时,不宜只按团体标准,而应重视个人的进步,以进步作为成功的指标。 (5)善于利用教师的反馈激发学生士气。()

教师的反馈,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动机有很大影响。无论教师的反馈是正面的(赞许或鼓励),或是负面的(批评或训斥),都会成为学生对自己学习成败归因的根据,进而成为学生建立自信的依据。2.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1.试阐述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答:学习策略是一种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学习的程序性知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就能教会的。同时,学习策略存在适应性问题,不同的策略可能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和材料,所以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策略的一个标志是能够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灵活地选用合适的学习策略。在策略学习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特定性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即通常所说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帮助学生选择学习策略或改善其对学习不利的学习策略。同时,还要考虑学习策略的层次,必须给学生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策略。

(2)生成性生成性是有效使用学习策略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的材料进行重新加工,产生某种新的东西。这就是要求学习者进行高度的心理加工。 (3)有效的监控教学生何时、何地与如何使用策略非常重要。尽管教师都清楚这一点,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很少去实践。策略执行监控是自我调节的重要环节。有效监控强调学生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二者之间的关系上,监控自己使用每种学习策略所导致的学习结果,以便确定所选策略的有效性。

(4)个人效能感个人效能感是指学生在执行某一任务时对自己胜任能力的判断,它是影响学习策略选择的一个重要的动机因素。那些能有效使用策略的人相信只要自己使用某一策略就会对自己的

成绩产生影响。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效力。策略训练课程必须包括动机训练。

2.联系实际,阐述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

答:维持课堂学习秩序的最佳策略,是预防学生违纪行为的产生,要做到这一点可参考以下建议。

(1)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引发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是维持课堂纪律的最佳策略,只要学生注意学习,把兴趣集中在学习上,就不会分心,不会发生其他的违纪活动。为了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教师应该做到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方法恰当,作业难度适中等。

(2)非言语线索的运用。教师要善于随时随地觉察课堂里每一个学生是否都在专心听讲,当发现某个学生有表现不当行为的迹象时,就要立即采用非言语线索,给学生一个暗示信号,如以一个眼色暗示开始做小动作的学生,或做一个手势,或一边讲课,一边走过去停留一下。这种非言语线索,既可控制不当行为的产生,又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

(3)有选择地强化正当行为。在课堂学习中,当某个学生出现不良行为迹象时,教师可以不加理会,而向他提出一个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这样,他就会感到教师在注意他,而当他回答正确时,又获得了成就感,正当行为受到强化,实际上也就抑制住了他的不正当行为。

(4)赞扬其他学生。当有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不当行为时,一般地说,教师不必去理会他,可以采取赞扬其他学生的策略,选择他邻座的同学或他最要好同学的行为表现加以赞扬。这样做可使行为不当的学生受到暗示,教师已经知道了他的行为表现,他应控制不当行为。

(5)正确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难免要处理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一般来说,处理学生违纪行为应该以说服教育,促进学生自省为主。但在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可以视情节严重的程度使用惩罚。教师在对学生施行了必要的惩罚后,还要开展细致的工作,防止学生产生敌对的或自暴自弃的想法。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行为方式。另外,教师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恰当的惩罚。

1.请根据小学儿童中存在的认知差异,论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1.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表现出的彼此不同。小学儿童的认知差异表现为一般认知能力差异、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和认知风格差异。

(1)一般认知能力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其个别差异表现为智力水平差异、表现早晚差异和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学业成绩有很高的相关,但它不是学业成绩的决定者,研究表明,与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可以弥补因一般认知能

力差异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小学阶段,儿童的智力依然处在发展过程中,智力发展有早有晚的特点经常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埋没一个未来的巨匠。智力的结构差异,指构成智力结构的认知成分可以按照木商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智力的结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2)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早期的学习经验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入学后在某一特定知识领域存在差异。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当学生缺乏预备性知识时,要求教学提供详细的背景资料,教学宜采用演示法、讲授法等高结构化的教学方法;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预备性知识时,可采用发现式教学法和非结构化教学法。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3)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

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研究较多的认知风格是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冲动型和沉思型。学生在认知风格上存在的个体差异也是因材施教必须考虑的重要心理变量。

2.从心理学技术的角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1)说服。加全面、合理,从而改变其原有不良品德,发展良好行为。

(2)角色扮演说服是品德培养的常用方法。教师在说服过程中,向学生提供其态度或行为习惯的支持性和非支持性的两方面证据,使其对问题的看法更。角色扮演是指人在不同情境下体现角色身份的不同行为。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受训者养成某种角色行为习惯或获得某种经验。

(3)榜样学习。榜样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一种社会学习方式,是使榜样的优良品质转化为学生自身品质的过程。

(4)奖励、惩罚。奖励是运用物质的或精神的手段来激励学生的一种教育方法。利用奖励教育学生可以鼓励学生重复良好的行为,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惩罚是对犯有错误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处置,是对个体施予心理上不愉快的反馈刺激,从而抑制或减低不良行为的重现。

(5)小组道德讨论。

小组道德讨论是美国教育家布莱特设计并实施的道德教育模式。儿童通过对假设性两难道德问题的讨论,能够理解和同化来自同伴的、高于自己一个道德阶段的道德推理,排斥低于自己道德阶段的同伴的推理。

1.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15分)

2.联系实际,论述如何保持和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15分)

2.试论述保持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15分)

1.试论述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

(1)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引发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是维持课堂纪律的最佳策略,只要学生注意学习,把兴趣集中在学习上,就不会分心,不会发生其他的违纪活动。为了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教师应该做到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方法恰当,作业难度适中等。

(2)非言语线索的运用。教师要善于随时随地觉察课堂里每一个学生是否都在专

心听讲,当发现某个学生有表现不当行为的迹象时,就要立即采用非言语线索,给学生一个暗示信号,如以一个眼色暗示开始做小动作的学生,或做一个手势,或一边讲课,一边走过去停留一下。这种非言语线索,既可控制不当行为的产生,又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

(3)有选择地强化正当行为。在课堂学习中,当某个学生出现不良行为迹象时,教师可以不加理会,而向他提出一个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这样,他就会感到教师在注意他,而当他回答正确时,又获得了成就感,正当行为受到强化,实际上也就抑制住了他的不正当行为。

(4)赞扬其他学生。当有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不当行为时,一般地说,教师不必去理会他,可以采取赞扬其他学生的策略,选择他邻座的同学或他最要好同学的行为表现加以赞扬。这样做可使行为不当的学生受到暗示,教师已经知道了他的行为表现,他应控制不当行为。

(5)正确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难免要处理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一般来说,处理学生违纪行为应该以说服教育,促进学生自省为主。但在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可以视情节严重的程度使用惩罚。教师在对学生施行了必要的惩罚后,还要开展细致的工作,防止学生产生敌对的或自暴自弃的想法。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行为方式。另外,教师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恰当的惩罚。

2.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如何维护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15分) (1)了解个人职业特征。

教师对自己要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估,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特征,才能够有效应对来自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要求。了解个人职业特征包括:知识、技能、生活经验、偏好、能力、个性一态度、创业精神、决策水平、目标清晰度等方面内容。

(2)作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生涯设计可以使教师纳入自己固有的生活轨道。根据个人的价值、兴趣或经验、潜能等,了解组织中的生涯发展机遇;设定个人生涯发展的具体目标;发展达成具体目标的策略或计划。

(3)肯定自己拥有的能力与技巧。

教师职业有基本心理要求(基本能力)和特殊心理要求(特殊能力)。(4)具有成功教师的信念系统。

教师有四种基本信念:教学效能感、控制点、对学生的控制和与压力有关的信念。.教师为自己制订完美的生涯规划、肯定自己的能力和技巧,同时又具备成功教师的信念系统,这样,就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5)有效应对挫折。

有效应对挫折,教师应做三方面的努力:首先,增强信心,加倍努力。其次,改变方法。当采取某种方法来达到目的受到阻碍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行为方式,尝试运用别的方法来达到目的。最后,调整目标,经过再三努力仍然失败时,教师就必须调整自己的目标,使较长远的目标与短近的目标相结合,使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与现实性的目标相结合。

(6)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享受职业生活。

感情的交流是双向的,教师要想得到快乐,必须先给学生快乐;教师要得到爱和温暖,必先给学生爱和温暖。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着强烈影响,教师也会在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积极变化中享受到教师职业带来的无穷乐趣。

(7)小学教师的情绪管理。

从积极预防的角度谈教师的心理调控所涉及的领域是系统化的心理训练,是通过提供心理调节的策略、技巧形成维护教师一b理健康的心理保障体系,这是一种实现自我帮助的有效途径。

2.试述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答: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主要掌握间接经验;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的学习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

小学生学习具有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外,还表现出其年龄阶段特有的特点:

(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向长远发展。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从比较短近的、狭隘的逐渐向比较自觉的、远大的学习动机发展;从具体的向比较抽象的学习动机发展;从不稳定的向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发展。

(2)小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态度。

小学时期是学习态度初步形成的时期,主要表现在对教师、班集体、作业的态度上。

(3)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

小学生刚入学时,思维活动的水平基本上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小学生是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语的直接感知、对学习材料的直接操作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这时学生的模仿性强,有些知识是他们通过对教师和同伴的学习活动的模仿来获取的。到中年级,学生言语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书面语言能力有所提高,能把自己的思维用日记和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对数学概念可以进行简单的归纳、对比等。到高年级,学生对抽象内容的兴趣有所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有很大的改善,数学的抽象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都有较大的提高。

3.论述促进知识迁移和应用的教学原则。

答:(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

(3)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4)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5)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如:有效地计划和利用学习时间;利用画出重点、做摘要等形式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自我检查、自我监督;有效地利用周围的学习资源和身边的学习工具;自我激励等。

(6)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6.论述如何培养智力技能。

3.联系实际论述如何保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4.试评述罗杰斯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

答:罗杰斯主张学习是意义学习、自由学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一个促进者,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为一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共同组成学习小组。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强调对人的学习的研

究,相信人的本性是好的、积极向上的;强调意义学习、影响学生的行为与态度及性格的学习,突出学习中的情感成分,重视对学生的人格的完善;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中心。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向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提出了

挑战,对学习理论的发展有很大贡献。

但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有它的局限性,过分强调先天潜能在学习中的作用,片面强调自由选择和自我设计,忽视了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制约性。同时,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成熟的,他们能否有效地从事自我选择、自我指导、自我发展是令人担心的。另一方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学生对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可否认,情感因素是学习活动的重要成分,学生人格的完善是教育的目标之一,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向学生传授人类积累下来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4.试评述罗杰斯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

答:罗杰斯主张学习是意义学习、自由学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一个促进者,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为一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共同组成学习小组。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强调对人的学习的研究,相信人的本性是好的、积极向上的;强调意义学习、影响学生的行为与态度及性格的学习,突出学习中的情感成分,重视对学生的人格的完善;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中心。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向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提出了

挑战,对学习理论的发展有很大贡献。

但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有它的局限性,过分强调先天潜能在学习中的作用,片面强调自由选择和自我设计,忽视了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制约性。同时,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成熟的,他们能否有效地从事自我选择、自我指导、自我发展是令人担心的。另一方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学生对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可否认,情感因素是学习活动的重要成分,学生人格的完善是教育的目标之一,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向学生传授人类积累下来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5.联系实际,分析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答:(一)教师角色适应

(1)教师的角色及角色压力

每个教师都是各种“角色的组合”,“角色混淆”和“角色冲突”是产生教师心理困挠的来源。角色混淆是指个人无法获得明确清晰的角色期望,或因无法形成完整统一的角色知觉而产生的混乱。角色冲突是指个人经常要求扮演与他们的价值系统不一致的角色,或同时扮演两种以上相互冲突的角色而言。

角色冲突有以下类型:

①角色传递者间的角色冲突。②角色传递者内的角色冲突。③角色内冲突。④角色间冲突。⑤角色过载。

(2)教师的角色内容

教师角色行为的内涵应包括:社会模范的代表;对学生正确的评价与判断;指导学生学习知识与技术,并指导发现学习方法及学习过程;公正裁决学生之间的争论;发现破坏规则者;为学生树立认同与模仿的目标和方向;帮助学生控制自己的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并使之成为自我支持者;营造团体学习气氛及做好团体领导角色;作为学生父母的代言人;避免成人给学生造成挫折感;与学生建立温暖的关系并分享信赖;情感的目标,结合学生的心理需要。

(3)教师的角色期待

社会对教师期望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角色期待的多样性,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要充当的多种角色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教书育人的角色。②行政管理的角色。③心理导向的角色。

(二)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

工作压力多侧重于外在要求对教师心理的影响,职业倦怠多指主观感受对教师教育行为的影响。

教师工作压力是教师因工作上的要求、期待和职责所感受到的消极情绪体验的过程。教师工作压力是由一定的原因(压力源)引起的,并通过外在反应(压力反应)得到体现,这种反应又受个体差异(中间过程)的影响。

教师的工作倦怠是指教师对自己工作感到厌烦、枯燥,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心理倾向。深入了解目前学校教师工作倦怠的实际情况,探讨有效建立教师工作的积极态度,并设法减低教师的工作倦怠程度,是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热点。

(三)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心理适应问题

教师职业生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师职业生涯是指教师从职业学习伊始,直至职业劳动最后结束,这整个人生职业工作历程。广义的教师职业生涯是指从职业能力的获得、职业兴趣的培养、选择职业、就职,直至最后完全退出职业劳动这样一个完整的职业发展过程。

教师生涯发展中,既会遇到一般职业人所遭遇的困难,也会有教师职业特有的危机。(1)生涯的不适应;(2)知识的不适应;(3)能力的不适应;(4)其他不适应,比如对工作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的不适应等。

2018医学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2018医学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绪论 (1) 第一章主要理论 (4) 第二章人的心理 (7) 第三章心理应激 (12) 第四章心理评估 (16) 第五章心理治疗 (19) 第六章心理健康 (22) 第七章临床心身相关问题 (24) 第八章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 (27) 第九章临床其它心理问题 (31) 第十章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 (33) 第十一章医学心理咨询 (36)

绪论 一、单选题(注:各题干后的罗马数字表示该题的估计难度:I 易;II 较易;III 较难;IV 难)1.从教材的概念描写,医学心理学最象是:()I A 交叉学科 B 心理学学科 C 医学学科 D 精神病学科 [答案] A 2 .医学心理学研究医学中的心理行为问题,涉及:()I A 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 B 临床医学 C 基础医学 D 几乎所有医学领域 [答案] D 3 .医学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可以在以下部门工作中得到应用:()I A 医院 B 康复与预防机构 C 心理门诊 D 以上都是 [答案] D 4.医学模式是:()II A 某一时代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 B 某一时代各种医学学派的集中反映 C 对医学各门类的总称 D 对医学知识和技术的总称 [答案] A 5.促进医学模式转变的因素不包括:()I A 现代人心身素质降低 B 心脑血管病等已成为人类主要死亡原因 C 社会发展对人的适应要求提高 D 现代人对健康的要求提高 [答案] A 6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I A 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 B 在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上关注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 C 认为人是多层次的和完整的连续体 D 以上都是 [答案] D 7.以下不符合医学心理学观点的是:()II A 强调心理因素在临床的主导作用 B 强调个体内外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在临床的意义 C 强调疾病过程中心身相关作用的意义 D 强调临床医学模式改变的迫切性 [答案] A

药学三基考试试题

药学三基考试试题2011年7月 科室姓名分数 一、A型题(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不良反应不包括()A.副作用 B.变态反应 C.戒断效应 D.后遗效应 E.继发反应 2.首次剂量加倍的原因是()A.为了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Css B.为了使血药浓度继持高水平 C.为了增强药理作用 D.为了延长半衰期 E.为了提高生物利用度 3.下列哪种给药方式可避免首关效应()A.口服 B.静脉注射 C.舌下含服 D.肌内注射 E.皮下注射 4.下列哪种不属于常用的局麻药()A.利多卡因 B.可卡因 C.普鲁卡因 D.丁卡因 E.布比卡因 5.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系中主要的氧化酶是()A.黄嘌呤氧化酶 B.醛氧化酶 C.醇脱氢酶 D.P—450酶 E.假性胆碱酪酶 6.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指()A.既有对因治疗作用,又有对症治疗作用 B.既有副作用,又有毒性作用C.既有治疗作用,又有不良反应 D.既有局部作用,又有全身作用E.既有原发作用,又有继发作用 7.有关地高辛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口服时肠道吸收较完全 B.同服广谱抗生素可减少其吸收 C.血浆蛋白结合率约25% D.主要以原形从肾排泄 E.肝肠循环少 8.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是()A.氯丙嗪 B.苯妥英钠 C.苯巴比妥 D.安定 E.丙戊酸钠 9.苯巴比妥不具有下列哪项作用()A.镇静 B.催眠 C.镇痛 D.抗惊 E.抗癫 10.乙酰水杨酸小剂量服用可防止脑血栓形成,是因为它有哪项作用()A.使PG合成酶失活并减少TXA2的生成 B.稳定溶酶体膜 C.解热作用 D.抗炎作用 E.水杨酸反应 11.硝酸甘油最常用于心绞痛的急性发作,因它首先而且主要产生下列哪项作用()A.降低心室容积 B.降低室壁张力 C.扩张静脉 D.扩张小动脉 E.降低耗氧量 12.下列哪类激素主要用于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治疗()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4级临床本科《医学心理学》试卷 姓名:学号: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10 分) 1.美国心里学家()在1913年创立了行为主义理论。 2.()是医学心理学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3.()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现象。 4.根据思维方向可分为()和发()。 5.()是指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适宜的情绪体验,健全的人格,正确的自我意识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6.()是指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程度。 7.心里咨询按照咨询对象的多少可分为()和()。 8.()可称为精神分析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 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30 分) 1.生理应激引起( ) A.单纯生理反应 B.单纯心理反应 C.免疫反应 D.全身适应综合征伴心理反应 2.下列哪项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无关( ) A.性情敏感 B.不争强好胜C.慢性应激状态 D.高度紧张职业 3.关于系统脱敏法,以下哪项最为合适( ) A.必须了解异常行为的刺激因素 B.必须将焦虑的刺激分等级并逐步放松 C.最适合于治疗恐怖症 D.以上都是 4.对护士思维能力的最主要要求是( ) A.善于归纳 B.善于推理C.独立性 D.发散性 5.和情绪活动密切相关的内分泌系统主要是( ) A.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系统B.丘脑下部——垂体——甲状腺系统C.丘脑下部——垂体——性腺系统 D.副交感——胰岛系统 6.以经验为标准判断心理活动是否正常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 ) A.判断者的个性不一样 B.判断者的经验和水平不一样 C.A、B 两项都是 D.A、B 两项都不是 7.关于求医行为,哪项最正确( ) A.求医行为的人肯定自觉有病B.一个人身体出现病变时就会产生求医行为 C.求医行为主要取决于疾病的性质 D.求医行为受多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8.A 型行为与冠心病的关系最早集中在哪方面研究( ) A.病因 B.诊断 C.治疗D.预防 9.护士职业要求其情绪必须( ) A.积极而稳定 B.心境平静 C.乐观 D.悲喜有节制 10.在个性形成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遗传素质 B.环境因素 C.教育因素 D.家庭因素 11.办事见异思迁的人,其意志活动属于( ) A.缺乏自制性B.缺乏果断性C.缺乏坚韧性 D.缺乏独立性 12.下列哪类患者不适宜进入特殊学校进行教育康复( ) A.智力残疾 B.视力残疾 C.肢体残疾 D.听力和语言残疾

医学基础知识题库: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基础知识题库: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医学基础知识题库: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基础知识题库: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推荐阅读:全国卫生人才招聘卫生事业单位面试技巧1.关于医学心理学研究中的晤谈法,正确的是 A 晤谈法是与来访者交谈、并作观察、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B 晤谈法可应用于心理评估、诊断、治疗、咨询各领域 C 晤谈法与访问法、座谈法、问卷法等属于医学心理学的调查法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D 2.现代心身作用的生理机制研究涉及 A 心理神经内分泌学 B 心理神经免疫学 C 现代分子生物学 D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3.在大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为A 再现 B 想象 C 思维 D 幻想 正确答案:B 4.应激生理反应的神经机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调节A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 C 丘脑下部-垂体后叶轴 D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甲状腺轴

正确答案:A 5.卡特尔人格因素测验将人格根源特质分为多少种A 8种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23号汉华世纪大厦B座。 12种 C 16种 D 18种 正确答案:C 6.认知治疗重视的是 A 个体适应不良的行为 B 个体潜意识的冲突 C 个体童年的创伤经历 D 个体对现实事件的评价 正确答案:D 7.以下不是心身疾病特征的一项是 A 神经症 B 有器质性的病变或功能障碍 C 疾病发生发展与应激存在时间关系 D 疾病的发生有明确的心理社会因素正确答案:A8.指出以下不符合疼痛特征的一项描述 A 引起疼痛的刺激范围很广 B 刺激与痛觉之间存在必然的关系 C 疼痛具有积极意义 D 疼痛具有消极意义 正确答案:B 9.影响社会认知的主观因素要包括

药学三基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临床药学三基试题 临床药学(西医)试卷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A型题 1.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下列正确是(D) A药物作用增强 B药物代谢加强 C药物排泄加快 D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E药物转运加快 2普鲁卡因青霉素之所以能长效,是因为(C ) A改变了青霉素的化学结构 B抑制排泄 C减慢了吸收 D延缓分解 E加进了增效剂 3.适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是(D ) A庆大霉素 B两性霉素B C氨苄西林 D四环素 E氯霉素 4.有关喹诺酮类性质和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D ) A萘啶酸为本类药物的第一代,仅用于尿路感染,其作用弱 B吡哌酸对尿路感染有效外,用于肠道感染及中耳炎 C第三代该类药物的分子中均含氟原子 D本类药物可以代替青霉素G用于上呼吸道感染 E环丙沙星属于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5.应用乙醚麻醉前给予阿托品,其目的是(D ) A协助松弛骨骼肌 B防止休克 C解除胃肠但道痉挛 D减少呼吸道腺体分泌 E镇静作用6.具有“分离麻醉”作用的新型全麻药是(C ) A甲痒氟烷 B硫喷妥钠 C氯胺酮 Dγ-羟基丁酸 E普鲁卡因 7.下列哪种药物较适用于癫癎持续状态(E) A巴比妥 B阿米妥 C苯妥英钠 D三聚乙醛 E安定(地西泮) 苯妥英钠是治疗癫痫大发作的首选药. 安定是具有很强的抗惊厥和抗癫痫作用,是癫痫持续状态治疗的首选药. 8.儿童及青少年患者长期应用抗癫癎苯妥英钠,易发生的副作用是(B ) A嗜睡 B齿龈增生 C心动过速 D过敏 E记忆力减退 9.肾上腺素是受体激动剂(A ) Aα/βBα1CβDβ2 E.H 10.硝酸酯类治疗心绞痛有决定意义的是 (D ) A扩张冠状动脉 B降压 C消除恐惧感 D降低心肌耗氧量E扩张支气管,改善呼吸 11.下列降压药最易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是 (C ) A利血平 B甲基多巴 C胍乙啶 D氢氯噻嗪 E可乐定 12.钙拮抗药的基本作用为 (D ) A阻断钙的吸收,增加排泄 B是钙与蛋白结合而降低其作用C阻止钙离子自细胞内外流 D阻止钙离子从体液向细胞内转移 E加强钙的吸收 13.阿糖胞苷的作用原理是 ( D) A分解癌细胞所需要的门冬酰胺 B拮抗叶酸 C直接抑制DNA D抑制DNA多聚酶 E作用于RNA 14.乳浊液(a).胶体溶液(b),真溶液(c),混悬液(d)这4种分 系统按其分散度的大小,由大至小的顺序是 (B ) A.a〉b〉c〉d B.c〉b〉a〉d C.d〉a〉b〉c D.c〉b〉d〉a E.b〉d〉a〉c 15.不耐高温药品应选用何种最佳灭菌方法 (E ) A热压灭菌方法 B干热灭菌法 C流通蒸气灭军法 D紫外线灭菌法 E低温间歇灭菌法

最新2020年医学心理学完整题库158题(含答案)

2020年医学心理学考试158题[含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常见的性偏好障碍有那些、、、: 2.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人格形成要经过五个时期,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自我心理学与自我一适应镇型,客体联系理论和人际关系摸型. 4.医生劝告病人“你应该参加一些晨间锻炼”这种医患关系属于___。 5.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6.病人角色 7.被动求医行为 8.晤谈技术基本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9.认知偏差主要有两种:对自我认知的偏差和对他人认知的偏差. 10.拒绝执行医嘱,部分地执行医嘱,诊疗过程中擅自停止执行医嘱 11.焦虑,退化,主观感觉异常 12.观察资料的记录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事件记录。 13.1.医学心理学是研究与的相互关系,研究在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的科学。 14.行为疗法的常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15.森田正马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心理治疗方法是______。 二、解答题 16.)按事件的影晌分类:正性生活事件、负性生活事件

17.除了生物遗传物质的质和量之外,人格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晌。一个成熟的 人格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晌下,通过实践活动逐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 种经历在人生的前30年中田显作用于人格. (1)生物因素即遗传因素一个近期开展的双生子的研究表明,人格中盗 传部分的贡献约占30写-50%。说明先天物质对人格形成的重要,这部分 包括早期学者们所定义的气质和现今仍然被关注的智力。然而思维模式,尤 其价值观或信念相关的部分财很少受其影晌。其次,神经系统的特性不同, 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不同,内分泌系统分泌教素的水平不同,也会使人们人 格的形成和发展显示出不同的特点。此外,人的体态、体后和吝貌,也是影 晌人格形成和发展的生物因素.例如有些人因容貌出众而自负,有些人因先 天不足而自卑。但是,生物因素只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不能决定宪整人格的发展。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晌占到50%-70%,主要指社会 环境,如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环境等. 18.第一类属于行动上的,即行为反应,包括针对自身的行为币应和针对应衡源 的行为反应。第二类属于认识上的,即自我防御反应,它是对自己或自己的 应对效果重新作出解释,以缓解应教所引起的紧张和不适。第三类属于求助 形式的。 19.①应教源,它们有着破坏有机体平衡的倾向性,可以是生物的、心理的、社 会的和文化的;②中介因素,起调节应教源影晌的作用,认知评价在其中起 着关健作用;③应教的体验本身,是应教源同中介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④ 有机体9力应对应激源;⑤个体对应教源作出的反应,表现为生理的、心理 的和行为的适应和不适应。 三、单选题 20.下列疗法中,除()外,均属操作性行为治疗D A.奖励法 B.惩罚法 C.生物反馈法 D.行为塑造法 21.请论述心理咨询的依赖性原则如何建立 V.问答题(共5题,0分) 22.决定评估内容,确定评估目标,迭择测量参照标准,收集评估资料,判断与决策,交流评沽信息 23.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2、愚者人格特征常构成其发病基础3、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改变 4.意识的心理冲突(自相矛盾、为难自己、无力自拔)5.病人有相当自知

2017秋季学期期末考试安排意见

播州区洪关苗族乡中心学校2017年秋季学期 期末考试安排意见 各学校: 2017年秋季学期即将结束,现结合《遵义市播州区教育局关于2017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的通知》(播教研〔2017〕28号)文件精神和我乡学校实际,就本学期期末考试相关安排意见下发到各校,请遵照执行。 一、考试日程表 1—6年级: 7—8年级: 二、相关要求 1、领卷时间。1月5日由中心学校谭明鸿到教育局印刷厂领取试卷,试卷领取后保管在洪关中心学校保密室,由纪检委员任庆负责试卷存放保密工作。 2、考场设置。一至八年级均实行单人单桌进行考试,各考点设置考场时,课桌单列反向安放(统一安放成5列),行列之间确保足够距离,门上张贴考场场次、考试学生名册,考桌上张贴考号、学生姓名。 3、考号编排。每间考场考试学生名册由学校复印1份交监考教师,名册设

计考号和姓名两栏。如臻坚一年级1号学生,考号就是1。 4、监考要求。第一科开考前30分钟,由各考点主考组织召开考务培训会;每科开考前20分钟,主考和考务组长分发试卷;开考前10分钟,监考教师进场核对学生信息,待正式信号发出后分发试卷。 5、试卷装订。考点主考、考务组长督促监考教师清点试卷,做到年级、顺序无误,试卷整齐才能验收密封,并在密封袋上签上监考教师姓名后方能收存。各考点当日考试结束后将试卷交中心学校密封装订(小学试卷由任庆和潘小康负责密封装订,中学试卷由李再霞和谭明鸿负责密封装订)。 6、《学生成绩登分册》设置考号、姓名、各科成绩及总分等内容,于2017年12月21日前传中心学校李再霞处。 7、监考纪律 (1)各学校严格按照考试文件统一的时间和科目进行考试,不得随意调整考试时间或更改考试科目。 (2)涉考人员要提前到位,服从考点组长的统一安排。考试、评卷期间教师请假统一由中心学校审批。 (3)监考教师不准在考场内抽烟、接打手机、玩游戏、看书报,非特殊情况不得随意离开考场;在考试未结束前不准催收学生试卷。 (4)一、二年级要求念一题做一题,每小题念两遍;各年级语文听写和英语听力测试念三遍;各科除试卷印刷模糊外,一律不准作任何提示。考试过程中发现印刷有误,须请示中心学校统一后通知各考点更改。 8.评卷纪律 (1)评卷人员服从评卷组长统一安排,保质保量完成评卷工作任务。评卷时,评卷教师在每本试卷第一页每大题“评卷人”处和“总分”处签名,以便核查。 (2)评卷过程中严禁私拆试卷、请人代评。各评卷组评卷结束,认真检查无误后由评卷组长将试卷交中心学校验收存放。 (3)对评卷中出现的误评试题、漏统积分等现象,每处计扣评卷、积分教师现金5.00元。情节严重的,纳入教师年终考核。 9.登分纪律 (1)试卷一经拆封,登分人员不准在试卷上作任何修改。 (2)登分组各负其责,严禁到其他组翻阅试卷或让未登分的教师到场翻阅试卷。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盐城教学点 ) 《医学心理学》试卷考试日期:2011年1月23日考试时间100分钟 专业:_______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 得分: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9小题,每小题1分,共19分) 1.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就是() A.条件反射 B.感知觉 C.遗传 D.环境与教育 2.把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称为() A.感觉 B.知觉 C.幻觉 D.意识 3.下列关于疼痛的描述哪项正确?() A.愉快、兴奋时痛阈降低 B.焦虑、依赖的人比孤僻、死板者对疼痛的敏感性低 C.性格外向比性格内向的人更易产生疼痛行为与表现 D.黄种人比黑种人更能耐受疼痛 4.创造性问题解决过程中,灵感出现于下列哪一阶段?() A.准备阶段 B.酝酿阶段 C.豁朗阶段 D.社会性需要 5.交往属于哪一种需要?() A.物质性需要 B.生理性需要 C.生物性需要 D.社会性需要 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社交需要属于下列哪一层次?()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安全的需要 7.意志活动的前提与基础就是() A.认识过程 B.情绪过程 C.意志过程 D.努力过程 8.关于性格、气质与能力的表述,以下选项正确的就是() A.性格就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B.气质就是个人的稳定的态度体系与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C.性格对气质的影响表现为性格可以影响气质特征的形成与发展速度 D.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性格特征的制约 9.下列关于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表述正确的就是() A.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中包括共同经验 B.遗传决定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 C.每个人独特的经验就是人格形成的最关键因素 D.遗传潜能对人格的形成起最重要的作用 10.下列哪项就是儿童最重要的心理需要?() A.喂奶 B.温暖 C.音乐 D.爱抚 11.关于心身疾病的特征,以下哪项不符合?() A.发病与情绪障碍有关 B.发病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C.常常有家族史 D.病程持续迁延 12.以下哪种性格特征与冠心病危险密切相关?() A.A型性格 B.B型性格

药剂学三基考试试题与答案.doc

药剂学考试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30分): 1、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下列正确的是() A.药物作用增强 B.药物代谢加快 C.药物排泄加快 D.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E.药物转运加快 2、普鲁卡因青霉素之所以能长效,是因为() A.改变了青霉素的化学结构 B.抑制排泄 C.减慢了吸收 D.延缓分解 E.加进了增效剂 3、治疗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可首选() A.苯唑西林 B.氨苄西林 C.羧苄西林 D.氯唑西林 E.红霉素 4、适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是() A.庆大霉素 B.两性霉素B C.氨苄西林 D.四环素 E.多西环素 5、有关喹诺酮类性质和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 A.萘啶酸为本类药物的第一代,因疗效不佳,现已少用 B.吡哌酸对尿路感染有效外,用于肠道感染及中耳炎 C.第三代该类药物的分子中均含有氟原子 D.本类药物可以代替青霉素G 用于上呼吸道感染 E.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分子中引入了8-甲氧基和氮双氧环结构6、应用吸入麻醉前给予阿托品,其目的是() A.协助松弛骨骼肌 B.防止休克 C.解除胃肠道痉挛 D.减少呼吸道腺体分泌 E.镇静作用 7、具有“分离麻醉”作用的新型全麻药是() A.甲氧氟烷 B.硫喷妥钠 C.氯胺酮

D.γ-羟基丁酸 E.普鲁卡因 8、下列哪一药物较适用于癫痫持续状态() A.司可巴比妥 B.异戊巴比妥 C.乙琥胺 D.阿普唑仑 E.地西泮 9、儿童病人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时,易发生的副作用是( ) A.嗜睡 B.软骨病 C.心动过速 D.过敏 E.记忆力减退 10、肾上腺素是什么受体激动剂() A.αβ B.α C.β D.M E.H 11、用于诊断嗜铬细胞瘤的药物是() A.酚妥拉明 B.硝酸甘油 C.利尿酸 D.酚苄明 E.利血平 12、硝酸酯类治疗心绞痛有决定意义的作用是() A.扩张冠脉 B.降压 C.消除恐惧感 D.降低心肌耗氧量 E.扩张支气管,改善呼吸 13、下列降压药最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是() A.利血平 B.甲基多巴 C.胍乙啶 D.氢氯噻嗪 E.可乐定 14、钙拮抗剂的基本作用是() A.阻断钙的吸收,增加排泄 B.使钙与蛋白质结合而降低其作用 C.组织钙离子自细胞内外流 D.组织钙离子从体液向细胞内转移 E.加强钙的吸收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医学心理学基础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医学心理学基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8题) 1、医学心理学是哪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C】 A、医学 B、社会学 C、心理学 D、生理学 E、生理心理学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E】 A、心身是统一 B、心理对健康和疾病有能动作用 C、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都影响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发生 D、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应将人视为一个整体 E、以上都是 3、下列哪项不属于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 A、动物的心理发育 B、病人的焦虑 C、人际关系紧张 D、人的不良行为 E、人群心理健康水平 4、不属于医学心理学分支学科的是【E】 A、健康心理学 B、变态心理学 C、神经心理学 D、药物心理学 E、教育心理学 5、心理科学诞生的标志是【C】 A、希波克拉底提出气质体液说 B、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理论 C、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D、詹姆斯等人提出新心理学理论 E、巴甫洛夫提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6、《黄帝内经》提出的“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心理学观点属于医学心理学发展的哪一阶段【B】 A、神灵医学心理学时代 B、哲学医学心理学时代 C、科学医学心理学时代 D、现代医学心理学时代 E、以上都不是 7、弗洛伊德提出五个阶段的性发展理论,“肛门期”在【B】

A、出生至一岁半时期 B、一岁半至三岁时期 C、四至六岁儿童期 D、七至十二岁的儿童期 E、十三岁以上青春期及成人期 8、H.Selye认为对机体有害的各种应激源,可引起以什么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B】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D、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E、下丘脑-垂体后叶轴 9、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人的异常行为、神经症的症状主要是通过什么得来的【D】 A、外界刺激 B、生理反应 C、人的认知 D、学习过程 E、遗传因素 10、从心理或行为角度研究躯体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该项工作属于以下哪个范畴【B】 A、临床心理学 B、健康心理学 C、行为医学 D、心身医学 E、神经心理学 11、通过交谈或问卷的方法了解一些人对某一事件的感受、态度和行为,在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属于【A】 A、调查法 B、临床观察法 C、个案法 D、实验法 E、心理测验法 12、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是靠力比多(libido)推动的,它属于精神分析理论体系中的哪种理论【C】 A、潜意识理论 B、人格理论 C、性欲学说 D、释梦学说 E、心理防御机制学说 13、人的行为不是由本能决定,也不简单是外部刺激的结果,而是人的理性评价的结果,这种观点符合【D】 A、精神分析理论 B、行为主义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认知理论 E、心理生理学理论 14、弗洛伊德认为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大部分是在哪一层次运行【C】

10-11高等数学 期末试题

浙江海洋学院 2010 - 2011学年第 二 学期 《高等数学A2》课程期末考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18分) 1.函数 ),(y x f z =在点),(00y x 处连续是它在该点偏导数存在的( ) A .必要非充分条件 B .充分非必要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无关条件 2.已知||2=a ,||2=b ,且2?=a b ,则|?a b |=( ) A .2 B .22 C . 2 2 D .1 3.设 ),(y x f 是连续函数,则0 (,a x dx f x y dy =??)( ) A . (,a y dy f x y dx ? ?) B .0(,a a y dy f x y dx ??) C . (,a y a dy f x y dx ? ?) D .0 (,a a x dx f x y dy ??) 4. 设曲线积分 ()( ) ?-++-L p p dy y y x dx xy x 4214 564与路径无关,则p =( ) A .1 B .2 C .3 D .4 5. 函数6 3 x Cx y + =(其中C 是任意常数)对微分方程 x dx y d =2 2而言,( ) A .是通解 B .是特解 C .是解,但既非通解也非特解 D .不是解 6.设 ()2 1,01,0x f x x x ππ --<≤?=?+<≤?,则该函数以2 π 为周期的傅里叶级数在点 x π=处收敛于( ) A .2 1π+ B .2 12 π + C . 2π D .2 2 π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计18分) 1. 设y x e z 2 =,则=dz . 2. 微分方程0584=-'-''y y y 的通解为 . 3. 曲面32=+-xy z e z 在点)0,1,2(处的法线方程为 . 4.幂级数 ()∑ ∞ =-1 2 1n n n x 的收敛域为 . 5. 设L 是沿抛物线x y =2上从点)1,1(-到点)1,1(的一段弧,则曲线积分?L ydx = . 6. 设c z b y a x ≤≤≤≤≤≤ Ω0,0,0:,则三重积分=???Ω xyzdv . 三、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计56分) 1.求过点()302,-,M 且与直线2470 35210 x y z x y z -+-=?? +-+=?垂直的平面方程. 2.设t uv z sin +=,而t e u =,t v cos =,求 dt dz . 3.设区域D 为422≤+y x ,求σ d e y x ??+D 2 2 . 4.计算 ?? ∑ ++zdxdy ydzdx xdydz ,其中∑为半球面2 22y x R z --=的上侧.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1)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题) 1、情绪由哪三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E】 A、环境、心境、生理变化 B、情景、心境、条件反射 C、情景、刺激、生理过程 D、认知、反应、结果评价 E、情景、认知、生理变化 2、从心理或行为角度研究躯体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该项工作属于以下哪个范畴【B】 A、临床心理学 B、健康心理学 C、行为医学 D、心身医学 E、神经心理学 3、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认识、情感和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称之为【B】 A、心理诊断 B、心理治疗 C、心理卫生 D、心理咨询 E、心理适应

4、人类能创造出“猪八戒”这一并不客观存在的文学形象,这恰好说明了【D】 A、心理是脑的功能 B、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是极其复杂的 D、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E、动物进化中产生了神经结构这一物质基础之后才有了心理机能 5、H.Selye认为对机体有害的各种应激源,可引起以什么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B】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D、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E、下丘脑-垂体后叶轴 6、给来访者以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的过程,叫做【E】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治疗 D、心理支持 E、心理咨询 7、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已的理想与抱负的需要是【E】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被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8、医学心理学是哪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C】 A、医学 B、社会学 C、心理学 D、生理学 E、生理心理学 9、儿童病人的求医行为属【B】 A、主动型 B、被动型 C、强制型 D、参与型 E、合作型 10、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属于【A】 A、人格测验问卷 B、智力测验 C、人格投射测验 D、评定量表 E、神经心理学测验 11、一男性,某省厅干部,平时不嗜烟酒,生活规律;但性情急躁,易激动,工作认真,争强好胜,雄心勃勃。一年前单位减员时调入某厂工作,常因小事上火,发脾气。三日前因心绞痛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病前病人的人格类型是【A】

药剂学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药剂学考试 姓名 ________________ 得分 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30分): 1、 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下列正确的是( ) A ?药物作用增强 B ?药物代谢加快 C ?药物排泄加快 D ?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E ?药物转运加快 2、 普鲁卡因青霉素之所以能长效,是因为( ) A ?改变了青霉素的化学结构 B ?抑制排泄 C ?减慢了吸收 D .延缓分解 E ?加进了增效剂 3、 治疗耐青霉素G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可首选( ) A ?苯唑西林 B ?氨苄西林 C ?羧苄西林 D ?氯唑西林 E ?红霉素 4、适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是( ) A ?庆大霉素 B ?两性霉素B C ?氨苄西林 D ?四环素 E ?多西环素 5、有关喹诺酮类性质和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萘啶酸为本类药物的第一代,因疗效不佳,现已少用 B ?吡哌酸对尿路感染有效外,用于肠道感染及中耳炎 C ?第三代该类药物的分子中均含有氟原子 D .本类药物可以代替青霉素 G 用于上呼吸道感染 E ?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分子中引入了 6、应用吸入麻醉前给予阿托品,其目的是( A ?协助松弛骨骼肌 B ?防止休克 C ?解除胃肠道痉挛 D ?减少呼吸道腺体分泌 E ?镇静作用 7、具有“分离麻醉”作用的新型全麻药是( ) A ?甲氧氟烷 8-甲氧基和氮双氧环结构 )

B ?硫喷妥钠 C ?氯胺酮

D . E Y羟基丁酸普鲁卡因 8、 下列哪一药物较适用于癫痫持续状态()A . 司可巴比妥 B . 异戊巴比妥 C . 乙琥胺 D . 阿普唑仑 E . 地西泮 9、 儿童病人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时,易发生的副作用A . 嗜睡 B . 软骨病 C . 心动过速 D . 过敏 E . 记忆力减退 10、肾上腺素是什么受体激动剂() A .a3 B .a C .3 D .M E . H 11、用于诊断嗜铬细胞瘤的药物是() A .酚妥拉明 B .硝酸甘油 C .利尿酸 D .酚苄明 E . 利血平 12、硝酸酯类治疗心绞痛有决定意义的作用是() A .扩张冠脉 B .降压 C .消除恐惧感 D .降低心肌耗氧量 E . 扩张支气管,改善呼吸 13、下列降压药最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是() A .利血平 B .甲基多巴 C .胍乙啶 D .氢氯噻嗪 E .可乐定 14、钙拮抗剂的基本作用是() A .阻断钙的吸收,增加排泄 B .使钙与蛋白质结合而降低其作用 C .组织钙离子自细胞内外流 D .组织钙离子从体液向细胞内转移 E . 加强钙的吸收

新版精编2020医学心理学完整题库588题(含参考答案)

2020年医学心理学考试题库588题[含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2.会谈按方法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式和_______式 3.一级 4.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5.昏迷病人、精神病人的求医属于_____。 6.医患交往水平主要包括___、___、___。 7.医患交往的形式有___、___。 8.病人的心理需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分别是___、___、___、___。 9.医患的三种关系模式是______ 10.病人角色适应不良表现为___、___、___、角色行为强化和角色行为异常。 IV.简答题(共7题,0分) 11.影响社会认知主要因素有什么? 12.社会认知的特征是什么? 13.经典条件反肘、操作条件反肘、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14.病人角色 15.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16.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和人际交往的经验,人际吸引的规律有那些? 名词解释

17.病人的认知活动特征是什么?病病人的认知活动特征病人的认知活动特征人的认知活动特征 18.医患关系的含义? 19.病人的意态行为特征是什么? 20.病人的个性改变是什么? 正确答案 ABCD XX√XX√ 填空题 21.缺如,强化,消退,恐俱 22.技术水平的交往,非技术水平的交住,病人的依从性。 23.主动-被动型医愚关系,指导-合作型医患关系,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 24.临床心理评估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方法。 25.观察法基本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临床上常用的观察法可分为随机观察法和_______法 27.何为病人角色?其特点如何? 28.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29.医学心理学是_____和_____的交叉学科。 30.1.医学心理学是研究与的相互关系,研究在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的科学。 31.2.现代医学模式是··。 32.躯体性应激源,生理性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 33.文化性

福建省福州市2020学年七年级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补考,无答案) 新人教版

福建省福州市2020学年七年级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补考,无 答案)新人教版 友情提示:请把答案写在答卷上。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北京时间2011年11月17日19时32分,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至此,( )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A.“长征二号丙”B.“遥感卫星十三号” C.“天空一号”D.“天宫一号” 2、11月30日上午10时,我国首艘高速客滚轮“海峡号”,搭载500多位游客,从()综合实验区澳前客滚码头缓缓起航。此航线亦是大陆首条对台高速客滚航线。 A.福州马尾B.福建平潭 C.福建厦门D.上海 3、()11月13日在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参与区域和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为实现亚太地区和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A.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次会议。B.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 C.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D.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为期12天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开幕,会议的内容是: A.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叙内政,强调国家统一,支持国家主权独立。 B.呼吁坚持多边谈判原则,进行建设性的谈判,达成包容、平衡、公正、可信的结果,让各国根据自身能力做出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 C.推动2020年东盟共同体建立后的发展走向,并就建立东盟和平与和解机构,加强东盟解决内部纠纷能力,确保东盟一体化进程在今年年内取得重大进展达成共识。 D.一致通过了俄罗斯入世条约的最终文本,从而结束了俄罗斯长达18年的入世谈判。5、中国气象局11月22日透露,()已正式启动建设。这一信息发布系统将在2020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行,届时将能覆盖中国82%以上的公众。 A.中国国家天气预报系统B.中国防灾减灾系统 C.中国旅游气象预报系统D.中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6.“世界上有一种人/和你在一起时/总是千万次嘱咐你要多穿衣服∕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你觉得很烦/却也觉得很温暖/缺钱的时候/他总是说些赚钱不易之类的话/边训你/边塞钱给你/这种人/叫父母。”这首小诗的含义是() A.父母的爱是一种唠叨,让你觉得烦 B.父母的爱是一种教训,让你觉得好没面子 C.父母很“小气”,怕我们浪费钱 D.父母的爱是埋藏在柴米油盐中的智慧,抚育儿女茁壮成长 7.“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句俗语给我们的启示是()A.人多力量大B.合作是共享的基础,没有合作就没有共享

医学心理学试题库完整

单选题 1. 下列哪一项是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学科(B ) A临床心理学B变态心理学 C心身医学D健康心理学 E以上都是 2.心理活动的实质是心理活动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以及(E ) A是人的兴趣物B是物质的内容 C是客观现实D使人感觉到的事物 E是脑的功能 3.( D )医学模式认为医学强调身心一元论的观点,人的身(肉体或生理)新(精神或心理)两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是双向的,其相互作用的模式是环形的,而非线性。A.神灵医学模式 B.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C.生物医学模式 D.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E.以上都不是 4.事先将各种需调查的内容列成调查表,当面或邮寄等方式被调查者填写,收集后对结果逐条进行分析,在医学心理学中这种研究方法叫做(B ) A.测验法 B.问卷法 C.座谈法 D.以上都对 5.所谓医学模式的转变是指( D ) A.中医模式向西医模式转变 B.西医模式向中西结合模式转变 C.自然哲学模式向生物医学模式转变 D.生物医学模式想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6. 现代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B A.布罗卡的大脑一机能定位研究; B.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创办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C. 1913年华生提出的行为主义学说; D. 1883年魏特曼建立的第一个儿童心理实验室; E.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理论。 7.办事见异思迁,虎头蛇尾的人,其意志活动缺乏(C)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8. 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的学科(A) A.心理学 B.思维 C.心理过程 D.人格 E.心理现象 9. .促进医学模式转变的因素(A) A.现代心身素质降低 B.心脑血管疾病等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因素 C.人预期寿命的逐建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节奏的加快,带来了新的健康和疾病问题 D.精神病和其它功能性疾病发病率高,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对医学提出更的要求 E.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没有疾病,同时要求有好的心情,即使在躯体治疗过程中.也要求治疗方案能保证个体一定的生活质量 10.以下不符合心理学观点的是:(A) A.强调心理因素在临床中的主导作用 B.强调个体内外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在临床中的意义 C.强调疾病过程中心身相关作用的意义 D.强调临床医学模式改变的迫切性

2019年药学医院三基考试试题

2019年**医院药学三基考试 部门: ----------------- 姓名: --------------------- 成绩: ------------------- 一、单选题(25×2=50分) 1、药物的首过效应是( ) A、药物于血浆蛋白结合 B、肝脏对药物的转化 C、口服药物后对胃的刺激 D、肌注药物后对组织的刺激 E、皮肤给药后药物的吸收作用 2、对革兰阴性菌无效,对厌氧菌有较好疗效( ) A、林可霉素 B、红霉素 C、吉他霉素 D、万古霉素 E、四环素 3、左旋多巴治疗震颤麻痹的作用可被下列哪种药物拮抗( ) A、VitB1 B、VitB2 C、VitB6 D、VitB12 E、VitE 4、喹诺酮类药的抗菌作用机制() A、抑制敏感菌二氢叶酸还原酶 B、抑制敏感菌二氢叶酸合成酶 C、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 D、抑制细菌DNA回旋酶 5、有关解热镇痛药的镇痛原理,目前主要认为是() A、激动中枢阿片受体 B、抑制末梢痛觉感受器 C、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 D、抑制传入神经的冲动传导 6、钙拮抗剂的基本作用是() A、阻断钙的吸收,增加排泄 B、使钙与蛋白质结合而降低其作用 C、阻止钙离子自细胞内外流 D、阻止钙离子从体液向细胞内转移 E、加强钙的吸收 7、细菌对青霉素类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是() A、产生水解酶 B、产生钝化酶 C、改变代谢途径 D、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8、下列关于克拉维酸与阿莫西林配伍应用的优点,正确的是() A、抗菌谱广 B、毒性低 C、利于吸收 D、增强抗菌作用 9、对于青霉素所致素发型过敏反应,宜立即选用() A、肾上腺素 B、苯巴比妥 C、糖皮质激素 D、苯海拉明 10、下列头孢菌素类药物中半衰期最长的是()

一年级上册数学试题-2020秋期末测试卷三-浙教版(含答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试题-2020秋期末测试卷三-浙教版 (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下面的算式正确的是( )。 A.9-9=0 B.9+9=18 C.3-2=1 2.哪种图形多,在多的一行打√。 3.小红有7颗糖,小东的糖和小红的同样多,小红和小东一共有()颗糖。 A. 8 B. 14 C. 7 4.9+5=() A.4 B.9 C.14 D.5 5.最大的一位数是()。 A.10 B.20 C.9 二.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图中有8个。( ) 2.5个香蕉和第五个香蕉一多样。() 3.9-3=4 ( ) 4.0也是自然数,自然数都是整数.( ) 5.二十写作2。() 三.填空题(共5题,共20分) 1.猜猜横线上的数是几? 5+_____=12 4+_____=12 _____+2=11

_____+4=13 _____+5=11 14-_____=5 2.小明: 小红: 小红比小明少________个,小明给小红________个后,两人苹果一样多。 3.小朋友们在做游戏。 大家站成一排做游戏。从左数,小美排第3,从右数,小美应该排第4,一共有( )个小朋友在做游戏。 4.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数。 (1)11-________ =4 (2)10+________ =15 5. 一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18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四.计算题(共4题,共31分)

1.口算。 5+7=_____ 8+4=_____ 6+9=_____ 4+7=_____ 7+8=_____ 5+9=_____ 2. 算一算。 5+8= 6+6= 7+7= 7+4= 2+9= 16-2= 11+3= 15-3= 12-10= 2+10= 18-8= 5+6= 6+8= 8+4= 9+7= 3.看图写算式。 □+□=□ 4. 算一算。 4+4-1=10-6+5=9-3-2=7-0+3= 2+6+1=9-2+3= 6-2+3=3+4+2=五.作图题(共2题,共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