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学》考试大纲

《植物生物学》考试大纲
《植物生物学》考试大纲

《植物生物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2017年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专业课程考试科目为《植物生物学》,包括《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两部分内容。

二、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了解植物科学发展简史,能够系统理解和掌握植物生物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并能够运用植物生物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综合分析、判断、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三、考试内容

绪论

1、植物科学发展简史

2、生物的分界系统

第一章植物细胞与组织

1、植物细胞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2、原生质与原生质体、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与结构层次

3、细胞周期的概念,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及特点

4、组织、器官的概念

5、植物组织的类型、结构和功能

第二章植物体的结构与发育

1、植物种子的类型、结构和寿命

2、根和根系的类型和功能,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3、茎的基本形态与结构、茎的类型和茎的变态

4、叶的基本形态、组成与解剖结构、叶的类型与叶的变态

第三章植物的水分生理和矿质营养

(一)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1.植物含水量及水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2.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生理作用

(二)植物细胞的水分关系

1.水势的基本概念

2.植物细胞的水势的组成

3.植物细胞的吸水方式

(三)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1.根系吸水的部位与途径

2.根系吸收水分的机制:被动吸水、主动吸水 3.影响根系吸收水分的土壤因素

(四)植物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的概念与方式

2.蒸腾作用的指标及测定方法

3.影响蒸腾作用的外界因素

(五)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

1.植物必需元素及确定方法

2.植物必需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缺素症

(六)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输

1.植物细胞跨膜吸收离子的机制

2.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3.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

4.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5.矿质元素在体内的运输和利用

第四章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叶绿体及光合色素

1.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2.叶绿体的化学组成与光合色素

(三)光合作用光反应的机制

1.光能吸收与传递

2.光合电子传递链

3.光合磷酸化

(四)光合碳同化

1.C3途径、C4途径、CAM途径

2.光呼吸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光合速率及测定方法

2.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

(六)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第五章植物的繁殖

1、花的组成与结构、花各部分的演化、花序的概念与类型

2、传粉的方式、媒介,受精作用的过程

3、胚、胚乳的发育类型及其发育过程,无融合生殖与多胚现象

4、果实的结构与发育、果实的类型与传播

5、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世代交替

第六章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

(一)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和种类

(二)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三) 植物细胞全能性与组织培养技术

(四) 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和相关性

(五) 植物的成花诱导生理

1.光周期现象及春化作用的概念

2.光周期诱导及感受部位

3.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

4.光周期理论和春化作用理论的实践应用

(六)种子的休眠和萌发

(七)果实和种子的发育与成熟

第七章生物多样性和植物的分类与命名

1、生物多样性的定义与层次

2、植物分类的依据与命名法则

第八章原核生物

1、原核生物的定义和主要类群

第九章真核藻类

1、真核藻类的主要特点和分类依据

第十章苔藓植物

1、苔藓植物分类依据与主要特征

第十一章蕨类植物

1、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2、蕨类植物分类依据、主要类群与主要特征

第十二章裸子植物

1、裸子植物的经济价值

2、裸子植物主要类群与主要特征

第十三章被子植物

1、常见被子植物的经济价值、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

2、常见被子植物主要类群与主要特征

第十四章植物的进化与系统发育

1、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植物进化的方式与证据

2、被子植物的起源与发展

第十五章真菌界

1、真菌的起源和主要分类系统、地衣的主要类群

第十六章植物与环境

1、环境及生态因子的定义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植物种群、群落的类型与特征、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十七章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1、我国植物资源的现状和合理开发利用的一般原则

建议参考以下教材:

1. 周云龙. 植物生物学(第3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 潘瑞炽.植物生理学(第7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植物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植物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绪论 1. 试述植物科学在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2. 怎样才能学好植物生物学? 第一章植物细胞与组织 一、名词解释 原生质和原生质体染色质和染色体质膜和膜系统胞间连丝传递细胞细胞周期微管束通道细胞纹孔后含物 二、简答题 1.简述叶绿体的超微结构。 2.简述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及过程。 3.简述植物的复合组织。 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重要意义? 三、思考题 1.从输导组织的结构和组成来分析为什么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高级?2.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之间的关系怎样? 第二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一、名词解释 上胚轴和下胚轴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外始式和内始式叶迹和叶隙根瘤与菌根分蘖和蘖位年轮树皮凯氏带芽鳞痕离层泡状细胞叶镶嵌共质体叶枕射线 二、简答题 1.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哪几部分?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在构造上有什么不同? 2.什么是种子的休眠?种子休眠的原因是什么? 3.根尖可以分为哪些区域?其特点是什么?生理功能是什么?其相互联系是什么? 4.侧根是怎样形成的?简要说明它的形成过程和发生的位置? 5.根的初生结构横切面可分为几部分?属于哪些结构? 6.一棵"空心"树,为什么仍能活着和生长? 7.什么是茎尖、茎端、根尖、根端?各有何区别? 8.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是怎样的? 9.简述水分从土壤经植物体最后通过叶散发到大气中所走的路程。 10.旱生植物的叶在其构造上是如何适应旱生条件的。 11.简述叶和芽的起源过程。 12.怎样区别单叶和复叶? 13.一般植物叶下表面气孔多于上表面,这有何优点?沉水植物的叶为什么往往不存在气孔? 14.什么是中柱?中柱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大纲

432-统计学 一、考查目标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儿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 1.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分方法。 2.掌握数据分析的金发原理和方法。 3.掌握了基本的概率论知识。 4.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允许使用计算器(仅仅具备四则运算和开方运算功能的计算器),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3.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统计学12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简答题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计算与分析题2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概率论3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简答题1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计算与分析题1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三、考查内容 1.统计学 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数据的预处理。 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 用图表展示定量数据。 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水平:平均数、中位数、分位数和众数。 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差异:极差、标准差、样本方差。 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 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样本量的确定。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单因子和双因子方差分析的实现和结果解释。 变量间的关系;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的差别。 一元线性回归的估计和检验。 用残差检验模型的假定。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的拟合优度和显著性检验; 多重共线性现象。 时间序列的组成要素。 时间序列的预测方法。 2.概率论 事件及关系和运算; 事件的概率; 条件概率和全概公式; 随机变量的定义;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分布函数;离散型均匀分布、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均匀分布、正态分布和指数分布; 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随机变量函数的期望与方差。 四、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试题

福建师范大学-2019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801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考试大纲 参考书目:详见学校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考查目标 (政治经济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经济部分)和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部分)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政治经济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题型结构 (1)简答题(共70分,5小题,每小题14分) (2)论述题(共80分,2小题,每小题40分) 三、考查范围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第三节价值形式和货币;第四节商品经济的运动规律 第三章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和前提条件;第二节资本主义的生产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三节资本主义工资;第四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第四章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一节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第二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第三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五章资本运行的具体形式 第一节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第四节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和资本主义地租 第六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自由竞争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二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 第七章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新特征和新趋势 第一节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第二节现代资本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第三节现代科技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第八章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植物生物学总结

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质膜:是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通常紧贴细胞壁,厚度约7~8 nm (原生质体表面的一层薄膜,脂类和蛋白质) 质膜的结构:脂双层+膜蛋白+膜糖 质膜的功能:1.物质跨膜运输2.能量转换3.代谢调节4.细胞识别5.抗逆性6.信号转导7.纤维素的合成和微纤丝的组装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主要特点:有序性、流动性、不对称性 质膜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质膜具有选择透性,能有选择地允许物质出入细胞,能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质膜又具胞饮作用、吞噬作用和胞吐作用;此外, 质膜还具有主动运输,接受和传递胞外信息,细胞间的相互识别以及抵御病菌感染等功能。因 此,质膜对细胞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细胞壁 化学组成:主要是多糖,包括纤维素、果胶质和半纤维素等。往往在多糖组成的细胞壁中添加了其他成分,如木质素,还有不亲水的角质、木栓质和蜡质等。 层次:根据时间和化学成分的不同分成三层: ①胞间层(中胶层、中层):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是最早形成,是相邻细胞共有的一种结构,存在于细胞壁的最外面。主要成分是果胶质,特性是柔软和胶粘,由可塑性,在细胞间起缓冲作用。 ②初生壁:细胞分裂和正在生长时形成的细胞壁,即细胞停止生长前形成的细胞壁,存在于胞间层内侧。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通常较薄,柔软富有弹性,能随细胞生长而扩展。 ③次生壁:细胞体积停止增大后加在初生壁内侧继续积累的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并常有木质素、木质、栓质等物质填充其中,常出现在机械支持或运输作用的细胞中。 功能:①包围在原生质体外的坚韧外壳;②保护、支持作用;③吸收、蒸腾、运输、分泌;④细胞识别;⑤参与细胞生长调控。 初生纹孔场:细胞的初生壁上的稀薄区域。 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和胞间层,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它是细胞原生质体间物质和信息直接联系的桥梁,是多细胞植物体成为一个结构的功能上统一的有机体的重要保证。是连接相邻两个植物细胞的跨细胞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间物质和信息交流的直接通道,行使水分、营养物质、小的信号分子以及大的胞间运输功能。 细胞间物质运动方式:被动运输(简单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内吞作用、外排作用。 第三章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 细胞分化: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的应用:细胞分化是基因有选择地表达的结果。不同类型的细胞专门活化细胞内某种特定基因,使其转录形成特定的信使核糖核酸,从而合成特定的酶和蛋白质,使细胞之间出现生理生化的差异,进一步出现形态、结构的分化。 脱分化:已分化的细胞在一定因素作用下可恢复分裂机能,重新具备分生组织细胞的特性,这个过程称为脱分化。脱分化后随之往往发生再分化。 脱分化的应用:为再分化作准备,沿着另一个发展方向,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利用根、茎、芽进行扦插。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微繁殖、脱病毒、体外种质保存、遗传转化、突变体筛选。 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在含有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等的培养基中,培养离体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的技术。 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细胞编程性死亡:又称细胞凋亡或者程序性死亡,它是细胞在一定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

432--《统计学》考试大纲

432--《统计学》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统计学》考试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对统计学及其在社会经济应用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要求是: 1.准确地理解《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2.准确地把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 3.正确理解统计分析的方法; 4.能够应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社会经济实际问题; 5.了解统计学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动态。 《统计学》课程考试对考生的具体要求分为四个层次: 1.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掌握有关概念和原理的区别与联系。 3.简单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4.综合应用: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二、考试范围 1.导论 识记:统计学的概念、数据类型、总体和样本概念。 领会:数据分类的标准、总体和样本的区别、参数和统计量的区别。 2.数据的来源 识记:常用的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方法。 领会:不同抽样方法适用的条件。 3.数据的描述 识记: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的测度、几种常用图形的使用和区别。 应用:会计算分组数据和原始数据的均值、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 4.参数估计 识记:点估计、区间估计概念。 综合应用:一个总体均值和比例的区间估计;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样本量的计算。 5、假设检验 识记:两类错误、原假设、临界值概念。 综合应用:一个总体均值和比例的假设检验,包括单侧、双侧、大样本、小样本等情况;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体育保健学 二、学时、学分及适用专业总学时数:50,其中,讲授学时:46,实践(实验)学时:4。学分: 4 学分 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开设学期:第 4 学期 四、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目标:通过对体育保健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和影响人体生命活动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以及学校体育要使学生终身受益的要求,掌握人体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人体在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掌握不同性别、不同年阶段人群的体育保健特点和要求,为从事体质与健康教育工作、指导人们从事符合生理规律的运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有关知识与技能。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任务: 《体育保健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与机能水平,为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及全民健身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的组织和方法是否符合运动参加者的身体特点,进行医学指导和服务;研究影响体育运动参加者健康和机能的各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卫生措施;研究和了解各种营养素的种类、功用及来源,了解不同项目的运动员营养状况的特殊要求,正确指导运动员饮食,以确保运动员的健康,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研究运动性伤病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和康复措施。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体育保健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分班教学增加实际操作教学时数,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学习和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并紧密跟踪学科前沿,使学生能更及时的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健康概述(共 2 学时) (一)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对健康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能够分析影响健康的基本因素和健康

政治经济学考试范围总结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第一种含义: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第二种含义:由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本身最终决定,并又有支付能力的市场需求直接决定了应该或必须投入到各类产品生产上去的劳动量 两者的辩证联系:第一种含义涉及价值决定,第二种含义涉及价值实现。 简单再生产 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新生产的产品仅够补偿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扩大再生产 大于原有规模的生产,新生产的产品除了用以补偿已经消耗掉的各种物质资料以外,还有剩余部分,可以追加到生产中去,借以扩大原有生产的规模。 利息 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根本来源是雇佣工人创造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生产力P2 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是生产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它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是生产的基本要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将这两个要素结合起来。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题,它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支配作用。只有通过人对自身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各种生产的要素才能结合起来形成能动的生产过程,制造出对人类有用的产品。 生产资料是构成生产力的物的因素。其中,劳动资料(生产工具)承担人的劳动的传导体。劳动对象则是人们通过劳动资料将劳动加于其上的物体。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是从劳动资料的变革开始的,因此劳动资料成为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 除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这两个基本要素外,信息、管理、科学技术等要素也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体现在劳动技能的提高和生产资料的创新与改进上,便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生产关系P2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人与

植物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学试题 名词解释(12分,2分/个) 1、细胞器; 2、木质部脊; 3、束中形成层; 4、完全叶; 5、花程式; 6、聚合果 二、判断与改错(17分,对的填“ +”,错的填“-”并将错的改正) 1、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合成及贮藏相关的细胞器。() 2、根毛分布在根尖的伸长区和成熟区。() 3、根的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为外始式,而在茎中则为内始式。() 4、水生植物叶小而厚,多茸毛,叶的表皮细胞厚,角质层也发达。() 5、胡萝卜是变态根,主要食用其次生韧皮部。() 6、观察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都是从节处取横切面。() 7、由3心皮组成的复雌蕊有6条腹缝线。() 8、二体雄蕊就是一朵花中只有两个离生的雄蕊。() 9、双受精是种子植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10、桃和梨均为假果。() 三、填空(21分,0.5分/空)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 _和_两大部分。后者又可分为___________ 、____ 和___ 三部分。 2、保护组织因其来源及形态结丽不厂可分为___________ 和___ 。 3、兰麻等纤维作物所利用的是组织。 4、植物种子是由 , 和三部分构成,但有些种子却只有和两部分,前者称种子,后者 称种子。 5、禾物的内皮层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常面增厚,横切面上,增厚的部分呈形。 6、双子叶植物和裸 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均包括、和三部分,玉米等单子叶植 物茎的初生结构包括、和三部分。 7、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多为,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间存在形成层,故又称维管束。 8、叶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和等两个方面。 9、一朵完整的花可分为____ 、____ 、___ 、_____ 、 ___ 和____ 六部分。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_______ 和_____ 。 10、小抱子母细胞进行减^^前?1雨101二般岳厂、、和组成。花粉成熟时,花粉囊壁一般 只留下和。 11、被子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在植物的生活史中发生次。 四、选择题(10分,1分/个) 1、光学显微镜下呈现出的细胞结构称。 A .显微结构;B.亚显微结构;C.超显微结构;D.亚细胞结构 2、裸子植物靠输导水分。 A .导管和管胞;B.管胞;C.筛管;D .筛胞 3、成熟蚕豆种子的种皮上一条黑色眉状物是。 A .种脊;B.种脐;C.种阜;D.种柄 4、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属于。 A .居间分生组织;B.原分生组织;C.初生分生组织; D.伸长区 5、在方形(如蚕豆)或多棱形(如芹菜)的茎中,棱角部分常分布有。 A .厚角组织;B.厚壁组织;C.薄壁组织;D.石细胞 6、栅栏组织属于。 A .薄壁组织;B.分生组织;C.保护组织;D.机械组织 7、以下所列的结构,哪一些都是茎的变态?。 A .皂荚的分枝刺,葡萄和豌豆的卷须; B.马铃薯、姜、摹养、芋头; C .莲藕、菊芋、竹鞭、白萝卜、胡萝卜; D .蔷薇和刺槐(洋槐)的刺,豌豆的卷须 8、具的花为整齐花。 A .舌状花冠;B.唇形花冠;C.蝶形花冠;D.十字花冠

432统计学大纲

432统计学(专业学位) 《统计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目标 《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和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便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本课程考试主要测试考生掌握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要求考生具有以下能力: 1. 能熟练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 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3. 能掌握基本的概率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推断统计中。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Ⅲ考试内容 一、描述统计与数理统计学部分 1.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2.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3.数据的预处理; 4.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 5.用图表展示定量数据; 6.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水平:平均数、中位数、分位数和众数;

7.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差异:极差、标准差、样本方差; 8.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 9.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10.样本量的确定; 11.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12.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13.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14.单因子和双因子方差分析的实现和结果解释; 15.变量间的关系;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的差别; 16.一元线性回归的估计和检验; 17.用残差检验模型的假定; 18.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19.多元线性回归的拟合优度和显著性检验; 20.多重共线性现象; 21.时间序列的组成要素; 22.时间序列的预测方法。 二、概率论部分 1. 事件及关系和运算; 2. 事件的概率; 3. 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 4. 随机变量的定义; 5.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分布函数:离散型均匀分布、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 6.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均匀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 7. 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8. 随机变量函数的期望与方差。 IV 参考书目 [1] 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统计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 茆诗松, 程依明等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020体育与健康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2020教师招聘体育与健康试题考纲 考试范围与内容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 1.了解有关学校体育的政策法规等,包括《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号)、《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闽政办[2016]209号)、《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闽教体[2018]14号)、《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等。 2.掌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及测试的操作方法。 3.知道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或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

4.理解影响运动兴趣形成的因素和运动兴趣对于提高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5.了解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变化特征;掌握运动技能形成不同阶段的特点;掌握迁移的概念,认识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现象并应用于教学和训练中。 6.掌握对待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教学策略;掌握影响体育后进生学习的心理因素及提高体育后进生学习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7.掌握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的内容、特点及应用方法。 8.掌握改善身体成分、发展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灵敏性、平衡能力、协调性、爆发力、速度、反应时的多种练习方法、手段及基本要求。 9.掌握测量与评价体能水平的方法。 10.掌握课外运动训练的选材,科学制定训练计划。 11.掌握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和方法。 12.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 1.掌握人体躯干、四肢骨骼、六大关节和主要骨骼肌的名称、位置、运动特点以

政治经济学考研复习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考研复习知识点 很多高校经济学专业考试包含政治经济学的内容,今天凯程考研晶晶老师就为大家整理了政治经济学的部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帮助。 1.经济制度:在一个社会中经法律确认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该社会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又被称为这个社会的基本制度或基本经济制度,它规定着这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体方向和基本性质。 2.经济体制:社会经济制度或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经济运行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体制。它决定着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基础上应该怎样从事经济活动和在怎样的相互关系下从事经济活动。 3.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4.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它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 5.商品经济: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生产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商品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到共产主义阶段,其会消亡。 6.劳动价值论: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创造价值的唯一要素是劳动,其他任何生产要素都不是价值的源泉;形成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具体劳动不是价值的源泉;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物化劳动即死劳动,只是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 7.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指人们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8.生产力: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反映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9.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点。生产关系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②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他们的相互关系;③产品分配形式。 10.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的生产效率,常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

《统计学》考试大纲

《统计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与评价目标 2020年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统计学》是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教育部授权的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科目,满分均为150分。统计学是研究随机现象数量规律性的方法论科学,是对客观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统计学》考试目的是测试考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技巧,以及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统计学》考试大纲力求能够较充分地反映本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要求考生: 1.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分方法。 2.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3.掌握了基本的概率论知识。 4.初步具备应用统计分析、统计推断和统计预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考试内容 《统计学》考试由“统计基本概念”、“统计推断”和“统计分析应用”三部分组成。 统计基本概念包括:统计数据及其分类,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数据整理,频数分布,各种数值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标准差、众数、中位数,偏度和峰度等;统计量及其分布。(30分) 统计推断理论包括:事件及关系和运算、事件的概率、条件概率和全概公式、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分布函数,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均匀分布、正态分布和指数分布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三个常用的抽样分布(χ2—分布、t—分布和F—分布);参数的点估计(矩估计和极大似然估计)及其优良性评判,正态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的一

云南特岗教师考试小学体育教师考试大纲

云南特岗教师考试小学体育教师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体育) 一、考试性质 招聘招聘小学体育教师的考试属选拔性的考试,编写大纲的主要目主要为招聘合格的小学体育教师服务,为学生备考、教师命题提供科学的依据,本大纲即可为招聘特岗教师作参考也可为各类学校招聘小学合格的体育教师作指导。 在使用本大纲时要结合特岗体育教师应聘必备的知识和能力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和准备,对象为大学专科和本科毕业生。 考试时间、形式及试卷结构 二、试题采用以下几种题型:(1)单行选择题;(2)判断题;(3)解答题;(4)论诉题;(5)教法技能题。其中(客观题、主观题和教法技能题的比例为5 : 4 : 1 占100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部分占20分,总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三、考察内容 考试主要涉及三大部分: 1.第一部分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相关知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2.第二部分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基础理论知识和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技术(七大运动项目)及相关的教法技能。

3.第三部分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的相关知识,小学《体育与健康》(人教版)教材。 具体考试内容如下: A.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相关知识 (一)走进新课程 1.了解课程改革的目标了解基层教育实践者必须具备的教育观念。 2.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 3.了解新课程的教学观与学生观 (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1.了解教师专业的基本理念 2.了解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 (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标准 1.了解课程性质;了解课程基本概念;了解课程设计思路。 2.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四个方面分目标的概念。 3.了解在小学阶段需要达到的四个目标程度。 ............... (四)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

《政治经济学》考试大纲

《政治经济学》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政治经济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经济部分)和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部分)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政治经济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题型结构 (1)简答题(共70分,5小题,每小题14分) (2)论述题(共80分,2小题,每小题40分) 三、考查范围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第三节价值形式和货币;第四节商品经济的运动规律 第三章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和前提条件;第二节资本主义的生产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三节资本主义工资;第四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第四章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一节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第二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第三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五章资本运行的具体形式 第一节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第四节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和资本主义地租 第六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自由竞争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二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 第七章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新特征和新趋势 第一节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第二节现代资本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第三节现代科技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第八章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第二节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和经济发展战略 第九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所有制结构

应用统计硕士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大纲 I 考查目标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儿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 1.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分方法。 2.掌握数据分析的金发原理和方法。 3.掌握了基本的概率论知识。 4.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允许使用计算器(仅仅具备四则运算和开方运算功能的计算器),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统计学12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简答题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计算与分析题2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概率论3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简答题1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计算与分析题1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III 考查内容 一、统计学 1.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2.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3.数据的预处理。 4.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 5.用图表展示定量数据。 6.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水平:平均数、中位数、分位数和众数。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看题库知识点《政治经济学》(2021年新版)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看题库知识点《政治经济学》(2021年最新版) 精选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看题库知识点《政治经济学》 (2021年最新版) 1、单选题价值规律对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调节作用的实现形式是_____。A: 市场价格围绕生产成本上下波动 B: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运动 C: 价格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围绕价值波动,从而影响各个市场主体的利益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的矛盾运动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商品的价格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种价格与价值不一致的现象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且恰好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2、单选题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_____。 A: 剩余价值规律 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 C: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D: 价值规律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选项A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律;选项B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选项C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多选题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有_____。 A: 简单商品经济 B: 发达商品经济 C: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D: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参考答案: AB 本题解释: 【答案】AB。解析: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又称小商品经济,它是以生产资料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生产和交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使用价值(物品)方面的需要,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发达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生产和交换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使用价值而且是为了价值(货币)。发达商品经济分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4、多选题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因素,缺一不可。当生产者把商品卖给消费者时_____。

植物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2分,2分/个) 1、细胞器; 2、木质部脊; 3、束中形成层; 4、完全叶; 5、花程式; 6、 聚合果 二、判断与改错(17分,对的填“+”,错的填“-”并将错的改正) 1、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合成及贮藏相关的细胞器。( ) 2、根毛分布在根尖的伸长区和成熟区。( ) 3、根的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为外始式,而在茎中则为内始式。( ) 4、水生植物叶小而厚,多茸毛,叶的表皮细胞厚,角质层也发达。( ) 5、胡萝卜是变态根,主要食用其次生韧皮部。( ) 6、观察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都是从节处取横切面。( ) 7、由3心皮组成的复雌蕊有6条腹缝线。( ) 8、二体雄蕊就是一朵花中只有两个离生的雄蕊。( ) 9、双受精是种子植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10、桃和梨均为假果。()

三、填空(21分,分/空)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和两大部分。后者又可分为、和三 部分。 2、保护组织因其来源及形态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和。 3、苎麻等纤维作物所利用的是组织。 4、植物种子是由,和三部分构成,但有些种子却只有和两部 分,前者称种子,后者称种子。 5、禾本科植物的内皮层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常面增厚,横切面上,增厚的部分呈形。 6、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均包括、和三部分,玉米等单子叶植 物茎的初生结构包括、和三部分。 7、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多为,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间存在形成层,故 又称维管束。 8、叶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和等两个方面。 9、一朵完整的花可分为、、、、和六部分。其中最主 要的部分是和。 10、小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前,花粉囊壁一般由、、和组成。

中学体育考试大纲

2018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 中学体育学科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结果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纳入考试总成绩。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根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要求,体育学科的考试内容为:体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 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综合素质,突出能力为主的命题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着重考查考生对体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与运用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问题的能力;考查是否具备从事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所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和持续发展专业素养的能力。考查目标具体如下: 1、考查考生对学校体育相关法律法规及重要文件的了解程度。 2、考查考生对《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全日制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版)》所要求的体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以及安徽省目前使用的中学教科书、教师用书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内容与测试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考查考生对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专业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 4、考查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武术类等专项技能知识、竞赛的组织、裁判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5、考查考生对中学体育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范围

2019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考试大纲(精品文档)

2019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考试大纲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 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考核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二、考核要求 识记物质资料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规律等基本概念;领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丰富和发展的基本点及其主要内容。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商品 一、考核知识点 商品;商品价值量。 二、考核要求 识记商品、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概念;掌握商品二因素及其内在矛盾;掌握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明确商品价值的实体、价值的构成及价值量的决定;掌握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领会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 一、考核知识点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的形式;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 二、考核要求 识记货币、纸币、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概念;掌握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掌握货币流通规律和纸币流通规律。 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考核知识点 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二、考核要求

识记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市场机制、价值规律、市场体系等基本概念;掌握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局限性;明确建立和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意义。 第二篇资本主义经济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一、考核知识点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资本主义所有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特征的演变。 二、考核要求 识记垄断、金融资本、金融寡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概念;掌握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特征;掌握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新特点;明确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掌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第五章资本主义生产 一、考核知识点 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形式;资本主义工资。 二、考核要求 识记资本、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规律等概念;明确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性;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掌握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工资的基本形式;明确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领会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劳资关系的新变化。 第六章资本循环和周转 一、考核知识点 资本循环;资本周转。 二、考核要求 识记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预付资本总周转、年剩余价值率等基本概念;掌握资本的循环时间、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采取的三种职能形态及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领会影响资本周转速度快慢的因素以及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什么区别。

《应用统计学》教学大纲

《应用统计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应用统计是介绍基本统计理论和方法的课程。它利用描述方法和推断方法相结合的形式,系统地介绍统计指标的设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进行展示,并据此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预测和决策。因此,应用统计对管理类专业学生而言,开设目的主要是便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分析能力的提高。 二、课程目标 应用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我们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有效手段,因此,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有关统计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是: 1、使学生了解统计在社会经济分析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的基本内容;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知识,能够初步根据具体任务和条件从事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 2、使学生在掌握统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很容易地理解其他课程中的一些数量分析方法,并能独立地完成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 3、能够熟练应用Excel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