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诗歌鉴赏——意象》教案

高考语文总复习《诗歌鉴赏——意象》教案
高考语文总复习《诗歌鉴赏——意象》教案

诗歌鉴赏——意象(后附: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科组:吴湘萍

教学目标:1、弄清楚意象的概念,能从诗歌中准确找出相关的意象;

2、能读懂诗歌中的意象,明晰其基本寓意;

3、能领悟意象创设的意境,从而领悟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能读懂诗歌中的意象,明晰其基本寓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幻灯片

教学进程:

一、引入意象的概念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

象——形象

意象——意+象

意象——是意与象的同一,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形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二、典型诗歌、典型意象的分析

《天静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典型意象是: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断肠人

意象的寓意:枯藤寓含缠绕、思念、不忍别离;老树昏鸭寓含沧桑;小桥流水寓含时光流逝的伤感。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寓含凄凉和悲伤

意象对诗歌的帮助:为表达离情别绪和思乡之情渲染气氛,服务主题

三、古代诗歌中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意象

请学生参考《系统复习用书》29页,快速的阅读,对陌生的意象标上记号,以便下次巩固

四、高考意象考查的形式举例

第一种考试形式:诗歌中哪些意象体现了诗眼?诗人用哪些意象来点题?

例如:(2008年湖南考卷)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双。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诗歌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答案:青山江远帆归双老鹤钟声海幢这些意象体现了诗歌中的题目中的晚望。体现晚的意象是归双钟声老鹤,体现远的意象是青山江远帆

第二种考试形式:两首诗歌都写到了这种意象,但它们在诗歌中的作用(形象、寓意)是否相同。

例如:阅读下列两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在长安听百舌绝句

隋韦鼎宋道潜

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高岩有鸟不知名,嗳语春风入户庭。那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百舌黄鹂方用事,汝音虽好复谁听?注:百舌,鸟名。

这两首诗歌都写了鸟这种意象,但它们在诗歌中的作用是否相同?请加以分析。

解题方法:1、找出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分类分析

风烟鸟远客故乡

2、分析这些意象的寓意

风烟可见环境的悲凉,远客可见是游子,故乡可见有思乡。

3、一切的景语都是情语

鸟在诗歌中其实就是思乡游子的象征,作者借鸟这一意象表达了思乡之情。

4、按照这个方法分析第二首诗歌

可见鸟与黄鹂和百舌构成对比,既然黄鹂和百舌新用事,那么鸟就是不被人赏识的人的形象。

5、再次审题,组织语言答题。

第三种考试形式:诗歌是怎样融情于景(或者借景抒情)的?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诗歌。

例如: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鹂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这首诗全篇写景,但惜别之情充溢其间。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描写是如何表现惜别之情的?

答案:春风亭柳条藤蔓黄鹂,通过柳条藤蔓的寓意和谐音,以及黄鹂的拟人写法。

四、总结归纳

品词语、辨意象、分析情感、知人论世、联想想象

五、巩固练习

见《系统复习用书》45页。

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吴湘萍

这一节课的设计主要是基于诗歌鉴赏对我们学生来说相对比较难,而知识点又比较多,于是就想选取一个小的突破点,以这个突破点为引子,尽量将知识容易化、简单化,所以就选取个诗歌中最基础,而又最贴近诗歌内涵的东西来作为诗歌鉴赏的第一节课。这节课的设计既是铺垫,又是探路。

这节课在高三(3)班上过之后,我自己感觉学生对这样的知识难度,对这样的操作还是比较接受的,因为下课之后许多学生都主动跟我探讨意象方面的分析。这就是三班学生听懂了所学知识之后的表现,所以我认为基本的教学设想已经达到。这也启示我今后的每节复习课都要这样的深入浅出,以求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而只有提升了课堂效率,让课堂有效,学生的分数才能提升。

不过,这节课也有一个遗憾。就是学生以前对意象的寓意的积累太少,从而导致初步判断意象的指向时就显得有难度了,这样也就影响对整首诗歌主旨的把握相对来说比较难。如果能在课前关注到这个现象,那么效果会好很多。不过,这种现象来有补救的机会,我打算这节课后花一个星期时间让学生对意象的寓意进行一个补救,以便进一步提升课堂效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