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

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
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

教育学

绪论教育与教育学

1、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是孟子。

2、广义教育p1:

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

3、狭义教育p1:

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4、学校教育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出现在奴隶社会早期。

5、学校教育活动基本要素p2: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容。

6、教育学p2:

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7、教育学的萌芽阶段p3:

(1)孔子p3—5

1)贡献:

一是他晚年整理和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典籍;

二是他开创了我国私人讲学的先河,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较为系统的教育思想。

他的教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体系。

2)主要教育思想:

A.教育作用:

孔子认为教育对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

提出“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

B.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C.教育目的:

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D.教育容:

四教:文、行、忠、信

E.教育原则与方法:

a)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朱熹提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b)启发诱导的原则

c)学思结合的方法

d)谦虚笃实的方法

F.道德修养:

a)立志有恒

b)自省自克

c)身体力行

d)改过迁善

(2)孟子p6

持志养气、反求诸己(继承孔子)、动心忍性

(3)《学记》的教育思想p7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的、体系比较完善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学记》是先秦儒家教育经验和思想的总结。

《学记》教学原则:

教学相长、预时摩、课外结合、长善救失、启发诱导的原则。

(4)苏格拉底的“产婆术”p8:

为后世西方的探究式教学、发现式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p8:《理想国》

(6)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p9:

1)实施体、德、智三育

2)教育的年龄分期理论:

主教育要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即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来进行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为欧洲后世教育思想奠定了基础。

(7)昆体良p10:

古罗马,《论演说家的教育》,(原本应为《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要的教育专著。

8、教育学的创立阶段p10:

(1)夸美纽斯(捷克):

《大教学论》,独立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夸美纽斯,被称为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的奠基人。

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第一次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为各级学校设置了广泛的学科课程。(百科全书式教学容,泛智教育。)

(2)赫尔巴特(德国):

《普通教育学》,心理学研究基础上,是“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是科学教育学之父。

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的主,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学应该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教育家。

教学方法:

提出教学的阶段论,即教学可以按照明了(清楚明确的感知新教材)、联想(由个别到一般,形成概念)、系统(新旧概念结合)、方法(练习)四步去进行,这就

是所谓的“四段教学法”。后来他的学生发展为五段教学法,即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

提出“教育性教学”的原则

(3)杜威(美国):

《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流派。

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教育目的:应该来自教育过程之,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定教育的目的,目的

就是使学生能够不断地生长下去。

“做中学”的教学原则。

提出教学的五步骤:

1)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2)给学生提供足以产生问题的资料

3)学生产生问题和假设

4)设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亲自动手做,验证假设

提出儿童中心论

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思想区别集中体现在三个不同中心上:

赫尔巴特强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和书本中心,(传统教育学派)

而杜威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和活动作业中心。(现代教育学派)

(4)洛克(英国):

绅士教育思想,白板说。

(5)卢梭(法国):

培养自然人。

培养自然人要顺应儿童的天性,遵从儿童自然发展的规律。

(培养自然人: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卢梭。)

9、教育学分化阶段p14:

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贤江:

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他用浩吾的化名写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2)克鲁普斯卡娅(苏联)

《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3)凯洛夫(苏联)

《教育学》,构建了新的教育学理论体系。

重视智商即教养的地位和作用,对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现代教育理论:

3)布鲁纳(美国):

《教育过程》,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的起源说p20:

(1)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

法国,利托尔洛;英国,沛·西能。

观点:

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

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2)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

美国,孟禄

观点: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3)劳动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者认为,教育的起源只能在人类社会中探索。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提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的论断,一般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1)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人类在生产劳动中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

和技术,无法通过遗传来传递,为了社会发展,由年长一代将经验传递给年

轻一代。

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2、教育的发展p22:

(1)原始教育形态

1)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2)教育的无阶级性、平等性

3)教育容简单

4)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

(2)古代学校教育

1)奴隶社会教育

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

在夏朝,出现了“庠”“序”“校”等早期学校;

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称为“学”“瞽宗”“辟雍”“泮宫”等学校的出现。

学校教育被奴隶主阶级垄断,教育目的是培养巩固和维护奴隶社会统治的大小

奴隶主。

“学在官府”“政教合一”,教育脱离生产劳动,教育容主要是“六艺”——礼、

乐、射、御、书、数。

2)封建社会教育

建立完善的选士、科举制度。

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

教育容:儒学,四书五经。

3)古代学校教育特征

A.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教育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

B.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C.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教

育还有等级性。

D.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道统性,专治性,刻板性,象

征性。

E.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3)现代学校教育

1)资本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

2)工业社会的教育与知识社会的教育

工业社会的特征表现在:

A.工业化(主要特点)

B.民主化

C.制度化

D.专门化

3)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A.教育的生产性

B.教育的科学性

C.教育的世俗性

D.教育的国际性

E.教育的终身性

F.教育的革命性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经济对教育的作用p38:

(1)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

(3)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

(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容、方式方法和教学组织形成

2、政治对教育的作用p40:

(1)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

1)通过政权力量控制教育的领导权

2)统治阶级通过经济力量来控制教育的领导权

3)统治阶级还通过意识形态来影响和控制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4)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教育容

3、文化对教育的影响p42:

(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2)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

(3)文化影响着教育容的选择

(4)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4、科技对教育的作用p44:

(1)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2)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容体系

(3)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

(4)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自主化和民主化提供了平台

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p46:

(1)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2)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3)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4)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美国,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2、教育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p48:

(1)教育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

(3)教育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

3、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p49: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4)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要看,可辨析)p55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发展p58:

指随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而发生的个人身心方面的积极变化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2、人的生理发展p58:

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制的增强两方面。

3、人的心理发展p58:

包括认知的发展和意向的发展两方面。

4、人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p58:

(1)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人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要求(启示):

教育工作要遵循顺序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

(2)人发展的阶段性

要求(启示):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容和方法,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

(3)人发展的不平衡性

1)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指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二是指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2)要求(启示):

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关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在关键期施加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人发展的互补性

要求(启示):

首先,教育者要对全体学生,特别是有障碍、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起信心;

其次,要求教育者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人的优势,长善救失,激发其信心和积极性。

(5)人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表现:

首先,不同学生在同一方面的发展,其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

其次,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与水平也不尽相同。

最后,不同的学生所具有的个性倾向性也不同。

(注:比较不平衡性与个别差异性:

不平衡性:同一人不同阶段关键期;启示:关键期。

个别差异性:不同人的同一阶段;启示:因材施教。)

2)要求(启示)

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5、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观p62:

(1)法论

(2)外铄论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看下)

6、影响人发展的因素p62:

遗传、环境(包括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7、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p63:

第一,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与可能性。

第二,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进程。

第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8、遗传素质作用的性质p63:

第一,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

第二,遗传素质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但是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避免陷入“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

9、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p64:(具体可看书,并未划)

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

10、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p68: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和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发展的因;环境与教育是人发展的外因。

11、学校教育在人类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p68(重点):

(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

2)学校教育有专业教师来施教。

3)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

(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1)加速人的发展

2)发掘人的潜力

3)提升人的价值

4)健全人的个性

12、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的(辨析,要看,重点)p69

1)条件:①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

②只有正确处理好因和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

积极的成效。

③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

2)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促进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我们不能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否则将陷入“教育万能论”的错误中。

人的发展是各种因素结合作用和人的多方面实践活动的结果。

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相应的生理前提,没有社会发展作为物质基础,没有环境的积极配合,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育要发挥它的主导和促进作用也是不可能的。

第四章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p72:

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2、教育方针p72:

是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3、学校培养目标p72:

是根据学校的办学宗旨,确定的学校培养人才的层次规格、学生完成学业后的出路去向等规定。

4、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价值(重点)p72:

(1)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对人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衡量和评价的重要标准。

5、西方教育目的理论p74:

(1)宗教本位论

(2)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

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

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

教育是的事业;

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的发展的贡献指标。

代表人物:

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等。

(3)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

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

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

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

我实现。

代表人物:

卢梭、罗杰斯等。

6、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p80:

第一,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第二,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第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7、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p80:

马克思,《资本论》,阐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8、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容p80: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2)旧式分共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9、素质教育p81: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

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

10、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p82: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学生服务、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第五章教育制度与法规

1、教育制度p88:

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2、义务教育p93:

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社会、家庭必须与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发源于德国,1619。

3、义务教育制度的基本性质p94:

强制性(义务性)、免费性、普及型。

4、终身教育制度发展p100:

(1)终身教育最早可追溯到古代希腊教育家和哲学家柏拉图关于哲学的教育思想,此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闲暇教育思想同样具有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本质性萌芽。

(2)1929年英国耶可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

(3)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是在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报告书的发表。

(4)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终身教育理论得到迅猛发展。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保罗·朗格朗1970年出版的《终身教育导论》,埃德加·富尔1972年的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以及舒瓦茨于1972年出版的《终身教

育——21世纪的教育改革》等。

(5)终身教育,作为一种世界性教育潮流,其发展上升趋势达到顶峰,是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的发表为标志。

5、终身教育p100:

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

6、终身教育两个本质特征p100:

一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种教育形态,具有时间的延展性;

二是包容了所有现存的教育形态在的教育过程,它并非单一或纯粹的教育形态,更多的是一种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

7、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101:

(1)形成了对教育的全面认识、全新理解

(2)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整个社会学习化

(3)加强学校与社区、职业界的结合

(4)由重视人的“受教育权”转向重视人的“学习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8、教育法规规作用p103:

(1)教育法规具有指引作用

(2)教育法规具有评价作用

(3)教育法规具有教育作用

(4)教育法规具有保障作用

9、教育法律p104:

(1)教育法(我国的教育基本法)

在1995年3月18日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同日中华人民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施行。

(2)《中华人民国教师法》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1993年10月31日通过,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国教师法》是我国第一部以职业人员为对象的法律。

(3)《中华人民国未成年保护法》

1991年9月4日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的。

(4)教师节的决定

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教师节的决定》。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5)《中华人民务教育法》

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新《义务教育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于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由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10、教师的权力构成p107:

第一,教师本人实施或不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力。

第二,教师要求相对的义务人履行法律义务的权力。

第三,当教师的权力受到侵害时,有诉诸法律,要求确认和保障其权利的权力。11、我国教师权力p108:

(1)教育教学权。

(2)学术活动权。

(3)指导评定学生权。

(4)报酬待遇权。

(5)参与教育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12、教师的义务p109:

(1)遵纪守法义务。

(2)教育教学义务。

(3)思想品德教育义务。

(4)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

(5)保护学生义务。

(6)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义务。

13、学生的权力就是教师的责任p109:

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过程中所享有的主要的权力,可归纳为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三项基本容。

(1)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

1)学生入学权

2)学生上课学习权

3)学生受教育选择权

4)学生升学权

(2)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身权:

1)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禁止搜身或搜查学生个人物品

3)禁止非法利用学生的肖像

4)保护学生隐私权,禁止私自查阅信件、电子或日记等

(3)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财产权

1)禁止没收学生物品长时间不予发还

2)禁止损坏学生物品

14、教师资格制度p114:

是指对教师进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认定和许可制度,是由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应该具备的特定条件和取得教师资格的法定程序。

15、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p114:

(1)必须是中国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

(2)热爱教育事业。

(3)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4)具有法律规定的学历或经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5)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16、教师资格的限制与丧失p115:

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

1、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尔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成为师

教育的开端。

2、教师p121:

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首先,教师是一类“专业人员”。

其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责任”的专业人员。

3、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特点p122:

第一,专业功能与专业伦理:教师是为社会服务的,是培养人的事业。

第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三,专业训练和资格。

第四,专业自主。

第五,专业组织或专业团体。

第六,专业地位。

4、教师劳动的特点p125:

(1)劳动对象的复杂性

(2)劳动手段的主体性

(3)劳动时间的延续性

(4)劳动空间的室性

(5)劳动成果的精神性

5、教师角色p127:

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学生的期望和职责要求,而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或行为的人格体现,反映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或身份。

6、教师应扮演的角色p127:(做法看书)

(1)诊断者

(2)传授者

(3)指导者

(4)评价者

(5)管理者

(6)研究者

(7)协调员

7、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p132:(重点)

(1)教师的一般综合素养

1)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

2)良好的人品

3)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

4)健康的身心和一定的兴趣爱好

(2)教师的学科专业修养

1)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及相关的知识

3)学科发展的历史及趋势

4)学科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

2)先进的教育理念

3)较高的教育专业能力

(4)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教师职业道德规的涵

A.爱国守法

B.爱岗敬业

C.关爱学生

D.教书育人

E.为人师表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A.立足实践面对现实

B.持续提升崇尚先进

C.自我反思自主发展

8、教师专业发展p136:

2021年天津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一5

2021年天津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一5 38、制约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哪些?(1)熟悉而新颖的刺激(2)学生事物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兴趣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能使学生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产生愉快、惊喜等积极情感体验的活动易引起兴趣(3)适合学生个性的活动。兴趣受制于人的需要、能力、气质和性格。个性特征是学生兴趣发展的重要基础。责任感和义务感。 39、制定学习目的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1)舍远求近。即要完成的某项学习任务就是眼前的事,而不是指向遥远的未来的目标。(2)具体明确。具体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建立在可观察到的行为结果上。(3)非难非易。具有适中的挑战性。 40、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客观因素:刺激呈现的模式;问题的具体性;多余刺激的干扰;练习的多样性。主观因素:认知结构;定势的作用;智慧发展的水平;动机强度。设为首页 41、学习为什么会迁移?学习迁移之所以会发生,一般取决于两个条件:(1)客观条件,两种学习之间存在共同成分(2)主观条件,学习者必须具有概括出两种学习之间共同成分的能力。 42、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很多,客观因素有家庭、社会和学校因素:主观因素有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道德认知水平。 43、学生不良品德的原因有哪些?客观原因:家庭的不良教育;学校教育工作上的缺点和错误;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主观原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被强烈的个人欲望所驱使;意志薄弱,道德观念不能战胜不合理的需要;不良行为习惯的作用。 44、中学生面临的基本心理冲突有哪些?性发育迅速成熟和性心理相对幼稚、性知识缺乏的矛盾;情感激荡要求释放与外部表露趋向内隐的矛盾;自我意识迅速提高和社会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45、简述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1)了解自己并肯定自己(2)正视度接受现实(3)有良好的人际关系(4)善于控制情绪,保持良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

1、教育学这门学科具有哪些特点? 答:具有综合性、理论性与实用性得特点。 2、教育学得发展有哪些阶段?每一阶段有哪些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答:(一)教育学得萌发阶段;孔子《论语》、《学记》就是世界上最早得关于教育得专门著述。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柏拉图《理想国》;(二)教育学得独立阶段;1632捷克《大教学论》就是近代最早得一部论述教育问题得专著。洛克《教育漫话》(1693)、卢棱《爱弥儿》(1762)、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就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得代表作、赫尔巴特以伦理学与心理学为基础建立了教育学体系。福禄培尔《人得教育》;(三)教育学发展多样化阶段;斯宾塞《教育论》186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四)教育学发展得深化阶段; 3、学习研究中学教育学得基本原则?答:(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得原则 4、中学教育有哪些主要研究方法?答: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1、行动研究法得主要特点。答:(1)实践性与性相结合;(2)合作性与渗透性相结合;(3)持续评价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4)可变形与适应性相结合。 1、教育得基本要素?答: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2、教育要素之间得关系有哪些? 答:1、教育者就是实施教育措施得主体;2、教育措施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得桥梁;3、受教育者既就是受教育对象又就是学习发展就是主体。 3、简述教育起源得几种学说。答: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4、教育得发展有哪几个阶段?每一阶段各有哪些特点?

答:1、原生形态教育;特点:(1)教育目得得单一性;(2)没有专门得教育制度;(3)教育内容得贫乏性;(4)没有专职得教育人员;(5)教育方法得单一性;2、古代教育;特点:(1)教育目得就是培养统治人才;(2)出现专门得教育机构与专职得教育人员;(3)学校教育得内容主要就是古典人文学科与治世之术;(4)教育方法崇尚书本、死记硬背、强迫体罚、棍棒教育;(5)教学得组织形式主要就是个别教学;3、现代教育;特点:(1)教育目得得多样化;(2)形成了比较完备得教育制度;(3)教育内容就是科学化;(4)教育人员得专业化与普及化;(5)教育途径不断更新与发展。 5、现代教育得发展趋势有哪些?答:1、教育人性化;2、教育终身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现代化;5、教育国际化。 6、教育民主化得表现?答:1、教育要做到普及化,即实施全民教育政策。2、教育内部得民主化。3、教育民主化必然要求教育体制与运行机制得变革,教育由筛选型、集权型转向综合型、分权型,教育结构由刚性、封闭转向弹性、开放。 1、简述教育得政治功能;答:(一)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得人才;(二)教育通过宣传思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得政治;(三)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化。 2、简述教育得经济功能;答:(一)教育就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得重要手段;(二)教育就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得重要手段;(三)教育就是生产新得科学技术知识得重要手段。 3、简述教育得人口功能;答:(一)教育就是控制人口增长得重要手段;(二)教育就是提高人口素质得基本手段;(三)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四)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 4、简述教育得相对独立性得表现;答:(一)教育就是一种转化活动得过程;(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三)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与生产力发展得不平衡性。 1、简述人得发展一般规律; 答:(一)顺序性;(二)阶段性;(三)不均匀性;(四)差异性;(五)与互换性;2、如何认识遗传素质在人得身心发展中得作用;

新整理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育观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

天津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试题

天津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试题 本卷共分为1 大题50 小题,作答时间为180 分钟,总分100 分,60分及格。一、单项 选择题(共50题,每题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请找出下列作品中 表现技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幅是。 A :《向日葵》 B :《风景》 C:《星月夜》 D:《日出?印象》 2.1903年中国第一个幼儿园社会教育机构在( )创立 A.武昌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3.《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 ) A.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B .科学的保育和教育 C .基本规律和特点 4.( )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 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A.教育目标 B.教育过程 C.教育结果 D.教育评价 5.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属于( )领域。 A.社会 B.语言 C.科学 D.艺术 6.使用游戏法时,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所采用的游戏是为( )的,所选游戏的目标和规则应与教学要求相吻合。 A.幼儿服务 B.教学服务C?教师服务D.家长的要求服务 7.在健康领域,幼儿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活动,并且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较快的适应集体生活的年龄阶段是(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8.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明朝全国制瓷中心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A :青花瓷 B :白瓷

C :粉彩瓷 D :颜色釉瓷 9.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 )服务的。 A.健康成长 B.智力发展C?独立生活D.全面发展 10.执行午睡巡查制度,要求值班教师每多少分钟巡查一次?值周教师对全园午睡情况每多 少分钟巡查一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上报。( ) A.15 30 B.10 20 C.10 30 D. 2030 11.对幼儿教育的内容与要求及组织实施等提出的具体要求是( )的内容 A. 《幼儿园管理》B . 《幼儿园工作规程》 C . 《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 D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12.活动法是一种以幼儿的( )为主的教学方法。 A.自由活动 B.操作活动 C.实践活动 D.交流活动 13.环境的( )是指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 A.相容性 B.界限性 C.转换性 D.相互性 14.幼儿的认识活动以( )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 A.认识事物 B.具体形象 C.直接接触 D.认识活动 15.( )是教育目的在学龄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 A. 学前教育目标B .学前教育手段 C .学前教育启蒙 D .学前教育内容 16.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 A :隶书 B :小篆 C :楷书 D :行书 17.小明在滑梯上突然被小朋友从后面推了一下,飞快地滑了下来,吓得大哭。作为老师下列哪种处理方式最为合理( )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

1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中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这里所谓的教育学,指的是普通教育学,主要侧重研究学校教育中的基础教育。 2 教育问题是反映到研究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3 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属于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思想品德的活动。 4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我国的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教学著作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还早300多年。 5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1632年,著名的捷克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它标志着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在《大教学论》中,作者高度评价了教育对于社会的作用;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作用;论证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提出了“泛智”的教育思想;确立了丰富的教学理论,从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6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国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本主义及教育》等,这些专著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融合了当时的伦理学和心理学的成果,使教育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试图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他认为教学活动必须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提出了著名的阶段教学;在师生关系上,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强调教育外部灌输的作用;方法上重视严格的管理和训练。他的理论在教育史中被称为“传统教育派”。 杜威的《民本主义及教育》开创了另一个教育流派“现代教育派” 。杜威在师生关系上,认为应以儿童为中心,形成相应的教学方法——做中学,即在经验中学习,在处理问题中学习。另外,他还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主张。 7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当属克鲁斯卡娅。其代表作为《国民教育及民主制度》。凯洛夫的《教育学》。 我国的杨贤江于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它是一本最先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8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教学及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提出五条全新的教学原则,即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倡导“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德国.根舍因.“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9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第一章 第一节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人物及教育观点大全

《教育学》必考人物及教育观点大全 在各地教师招聘考试中,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家及其作品观点等知识点历来是考试命题的重点之一。中公教育教师考试辅导专家周君老师分析各地历年考试真题的基础上,对该类考点进行总结梳理,供大家学习。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2.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3.“有教无类”——孔子 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5.“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7.“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8.因材施教——孔子 9.“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0.“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1.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2.“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1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14.“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15.“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16.“君子之教,喻也”——《学记》17.“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18.“学不躐等”——《学记》19.教学相长——《学记》20.循序渐进——《学记》 21.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2.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23.《大教学论》,“泛智教育”夸美纽斯(捷克) 24.“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 25.《教育漫话》;“白板说”;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26.“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27.《爱弥尔》——卢梭(法国)

28.“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德国) 29.《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 30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31.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 32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33.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 34.教育即生活——杜威35.“在做中学”——杜威 36.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37.《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38.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39.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40.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霍尔、格赛尔 41.外铄论——荀子、华生、洛克 42.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 43.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 44.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 45.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 46.“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47.“学而时习之”——孔子——巩固性教学原则 48.“温故而知新”——孔子 49.“不陵节而施”——《学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50.“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51.“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52.“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夸美纽斯——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53.“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朱熹——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54.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 55.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年北京京师同文馆 56.“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苏联) 57.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 框架整理

【知识梳理】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涵义构成 要素 属性起源发展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教育 者、受 教育 者、教 育影 响(中 介) 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 养人的社会活动 1.人类所特有的有意 识的社会活动,个人在 社会生存的需要 2.有意识、有目的、自 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 活动 3.以人的培养为直接 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三种要素之间的矛 盾运动 1.神话起 源说 2.生物起 源说(利 托尔诺、 桑代克、 沛西能) 3.心理起 源说(孟 禄) 4.劳动起 源说(米 1.原始社会 2.古代社会 奴隶社会与封 建社会 古代教育特性: 道统性、专制 性、刻板性、象 征性、作为统治 阶级工具、非生 产性、阶级性、 等级性 3.近现代

会生活 经验的基本途径社会属性: 1.永恒性 2.历史性 3.相对独立性 (1)具有继承性 (2)受其他社会意识 形态影响 (3)与社会政治经济 发展不平衡,落后或超 前 丁斯基、 凯洛夫) 教育起源 于劳动过 程中社会 生产需要 与人的发 展的辩证 统一 资本主义教育 与社会主义教 育 4.20世纪后 终身化、全民 化、民主化、多 元化、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萌芽阶段创立阶段 17C后发展阶段 1.习俗的认识为主 2..机械类比、比喻、寓言为主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教学原则、制度、思想、内容、 原则 1.马克思主义 教育学的形成 与发展

3.包含于哲学或道德论 述中 2.卢梭的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 3.最早讲授教育学 4.裴斯泰洛齐:小学各科教学法 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华 5.洛克的白板说与绅士教育 6.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 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传统教育 学代表:伦理学和心理学奠定科 学教育学基础、三中心论、四阶 段教学、教育性教学原则 7.杜威《民族主义与教育》实用 主义教育学代表:新三中心论、 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学校即 社会、五步教学法 8.陶行知:生活及教育、社会及 学校、教学做合一凯洛夫《教育学》 2.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布鲁纳《教学过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范例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学记、孔子、 墨翟、苏格拉底、柏拉 图、亚里士多德、昆体 良三阶段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 汇总 一、教育观

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基本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 (2)爱岗敬业——本质要求(教师应有“鞠躬尽瘁”的决心和“蓬勃向上”的工作热情,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善于发现其“闪光点”,采取发展性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这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人的要求,教师不仅应给予更多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全人”。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学生的向师性与教师的示范性,要求教师时时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学习中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水”。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三爱两人一终身”方显教师本色,也会时刻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鞭策自己,精心培育桃李满园春。 爱国守法——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岗敬业——本质要求。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点) (1)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 (3)培养和强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原则 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性、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原则、巩固性 口诀:寻(循序渐进)直(直观)发(启发)巩(巩固)俐(量力)联(理论联系实际)姻(应材施教) 七、内发论代表人物 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高尔顿、霍尔、董仲舒 口诀:老佛爷(弗洛伊德)弄(孟子)不懂(董仲舒),格格(格赛尔)的两个儿子(高尔顿、霍尔)干嘛要微服私访八、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孟轲(孟子)

2016年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5)

2016年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5)?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刻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挑选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要一个最契合题意) 1.难以充沛照料学生单个差异的教育安排形式是__。 A.单个教育制 B.班级教育制 C.分组教育制 D.才干分组制 参考答案:B [解析]班级教育制着重进程的同步、一致,难以照料到学生 的单个差异,不利于对症下药。 2.“藏息相辅”即建议__。 A.教与学相结合 B.学与思相结合 C.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D.教育与劳作相结合

参考答案:C [解析] “藏”,通内脏的“脏”,“息”是指呼吸的气味。藏息相辅是指人本身的内脏和大气相互配合,才干呼吸自若。比方教育中,要坚持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才干到达更好的教育效果。 3.现在,我国中小学最遍及选用的教育安排形式是__。 A.班级授课制 B.单个授课制 C.分组授课制 D.单元授课制 参考答案:A [解析] 1902年,清政府公布《钦定书院规章》,班级授课制开端在全国推广。至今,班级授课制仍是我国各级各类校园教育的底子安排形式。 4.与启发性准则在教育中遵循要求不符的是__。 A.激起学生活跃思想 B.树立学生的主体位置 C.严格遵守职业品德 D.树立民主相等师生联系

参考答案:C [解析]启发式教育要求在教育进程中激起学生的活跃思想, 以学生为主体,树立师生相等的民主联系。 5.本质教育论以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__。 A.开展智力 B.培育思想品德 C.教授常识 D.开展特性 参考答案:C [解析]本质教育论以为,教授常识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6.校园进行全面开展教育的底子途径是__。 A.课外活动 B.实践活动 C.教育活动 D.班主任作业 参考答案:C [解析]教育活动是校园进行全面开展教育的底子途径。 7.下列规则“国家培育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开展”内容的是__。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2013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第一节 教育学定义: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并在揭示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与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任务和思想: 孔子及其思想总结《论语》,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合; 墨子认为获得知识理解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 乐正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主要思想: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严格的视导和考试制度: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张启发式教学“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独立性态阶段 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任务和思想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泛智教育;提出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捷性的原则。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学之父” 卢梭的《爱弥儿》开创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 洛克的“白板说”及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四阶段说以及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传统三中心。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教育学吸取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并形成很多门类。 斯宾塞的《教育论》 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提出儿童中心,经验基础和行动为中心的现代三中心说。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社会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各学科相互渗透,逐渐深化,内容更加丰富。 1956年,布鲁姆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1963年出版了《教育过程》一书。 教育概述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一切有意识的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和意识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历年核心考点:教育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历年核心考点: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 六项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天津市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真题(中小学)

天津市教师资格认定统一考试教育学 试题与参考答案 (中小学层次) 考试时间:2012年4月15日9:00~11:00 使用教材:第3版《教育学》(北京市教委人事处、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审定,北京市中小学中职学校教师培训中心、北京市教师资格认定办组织编写)主编:肖北方,副主编:杨雪梅。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出版。 ★本试题是凭记忆还原的,选择题内容不全(选择差三题,填空差一题)。 一、名词解释(4题,每题4分,共16分) 1.学校课程 学校课程是指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又称校本课程。 2.中小学校本研究 中小学校本研究是指以中小学教职工为研究主体,以学校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教育教学而进行的研究。 3.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具体说,是教师根据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规划,通过专业发展的活动和途径,提高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水平,更新教育观念,从一个成长阶段不断进入更高成长阶段的过程。 4.教师资格制度 教师资格制度是指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认定和许可制度,是由国家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应该具备的特定条件和取得教师资格的法定程序。 二、填空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关于中小学教学工作的研究称为中小学教学研究(简称教研)。 2.陶冶教育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的方法。

2016年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卷(9)

2016年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仿照卷(9)?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刻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挑选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要一个最契合题意) 1.生成性学习便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览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__ A.新的了解 B.不同的见地 C.认知战略 D.类比或表象等 参阅答案:D 2.先行安排者教育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闻名心思学家__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参阅答案:C 3.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______理论家提出的。__

A.建构主义 B.人本主义 C.行为主义 D.精力分析 参阅答案:A 4.成就动机理论的首要代表人物是__ A.维纳 B.华生 C.阿特金森 D.班杜拉 参阅答案:C 5.桑代克以为动物的学习是因为在重复的检验—过错进程中,构成了安稳的__ A.才干 B.技术 C.喜好 D.影响—反响联合 参阅答案:D 6.体会逾越了单纯的回忆,代表最低水平的__

A. 信息加工 B. 学习活动 C. 杂乱回忆 D-了解 参阅答案:D 7.在教师的品格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教育有明显影响:一是富于鼓励和幻想的倾向性;二是__ A.说到做到 B.敬业精力 C.热心和同情心 D.重义气讲交情 参阅答案:C 8.问题解决的进程包含发现问题、了解问题、提出假定和__ A.思想程序 B.调查研讨

C.验证假定 D.证明假定 参阅答案:C 9.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话中有一句说的便是典型的搬迁现象__ A.触类旁通 B.聪明过人 C.思想灵敏 D.物以类聚 参阅答案:A 10.已有研讨标明,儿童口头言语开展的关键期一般在__ A.2岁 B.4岁 C.5岁曾经 D.1岁-3岁 参阅答案:A 11.情感范畴的教育方针依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__ A.两个等级 B.五个等级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题库(附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4、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5、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6、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与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4)影响受教育权利。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7、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制定和实现(2)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影响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状况。(3)学龄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及经费使用。 8、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9、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呵护儿童健康;着力增强动手能力;特别关注学习态度 10、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11、青年期教育主要应该注意哪三个方面?(1)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秘社会的关系(2)树立事业心、责任心、提高从事社会职业的素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3)正确处理友谊、爱情和婚姻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教育观习题答案

2019年5月27日综合素质教育观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D。解析: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教育,素质教育同时贯穿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等不同类型的教育。 3.B。解析:教育观中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体现在教育目的观上。 4.A。解析: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5.D。解析: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有: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6.A。解析: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7.A。解析:《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8.B。解析: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9.A。解析:素质教育的外延,从纵向来看,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教育;从横向来看,素质教育涉及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因此,素质教育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 10.C。解析:1999年2月,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素质教育列为第一项跨世纪工程予以重点实施。 11.D。解析:199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指出:“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这是第一次在国家层面的正式文件中使用“素质教育”的概念。 12.A。解析: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是指为全体适龄儿童开放接受正规基础教育的大门。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 13.A。解析: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题干所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14.D。解析: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是相对于专业性、定向性而言的。素质教育是“为人生做准备”,即“为人生打基础”的教育。 15.C。解析:素质教育的发展性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把学生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 16.C。解析:素质教育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二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7.B。解析: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要求劳动者必须接受一定的教育,所以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 18.B。解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19.A。解析: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0.B。解析: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在

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心理学试题范围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自然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生活背景下,对人的活动中的某些条件、活动程序加以控制或改变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的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简答: 1、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学习与教学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学习的主体);教师(主导者);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发展趋势 (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 (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论述: 你认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 (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其他: 1、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阶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成为教育心理学的里程碑。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教育性原则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使用最多)(2)实验法(3)调查法(4)行动研究法第二章 名词解释: 1、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系列心理变化。 2、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它包括有关自我的动机、能力、信念和性格等的一贯经验和概念。

天津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语文试讲《恐龙》

天津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语文试讲《恐龙》 欢迎来到天津教师资格招聘考试网,中公天津教师招聘考试网是中国教师第一门户网站,提供历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教学重难点: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及其特点,领悟课文是怎样把它们的特点给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是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这篇课文是以这种动物的名称为题的。当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呢?想更好的考试吗?点我了解天津教师考试培训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前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指导观察字形,弄清每个生字的结构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然后让学生有重点的书写。 (3)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4)齐读生字词语。 3、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5、理清层次 (1)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节)交代了恐龙的生活年代、生活环境的优越、活动范围广、数量多。 第二段(2——5节)介绍了恐龙以及近亲的种类和生活习性。 第三段(6节)恐龙消失了,但其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 6、师总结:恐龙是两亿年以前地球的主人,属爬行动物,它们与神话传说的“龙“无关。恐龙的种类繁多,一般体大个小,生活在陆地或者水中。约在6000千年前消失了。文章直截了当地以“恐龙”为题,既可突出文章描写的对象,又可引发对读者的阅读兴趣。想更好的考试吗?点我了解天津教师考试培训 三、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一说,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抓住“两亿年”、“大片大片”、“密密”、“到处漫游”、“遍及整个世界”等词语来感悟恐龙生活年代之久远,生活条件之优越,活动范围之广及数量之多。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齐读。 四、布置作业 1、出示生字。 2、讲解生字要领。 3、学生描红。 以上是有关天津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语文试讲及天津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资料等相关信息,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多2016天津教师招聘真题请访问天津教师考试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77418374.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