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工程问题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工程问题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工程问题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工程

问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属于分数应用题。分数工程问题和整数工作问题基本一样,都是反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具体解工程问题时要注意如下几点。

1.工作总量通常以“l ”表示,而工作效率用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表示,但也有些问题中这个单位“1”是可以求出具体值来的。

2.两人合作的工程问题,一般都应设法确定各自的工作效率。 3.蓄水池中进水管、出水管问题是工程问题的一种特殊情况。 4.解答方法要根据题目具体特点,灵活选用。

例1 一段布,可做30。件上衣,也可做48条裤子,如果先做20件上衣后,还可以做多少条裤子

[分析解答一] 把“一段布”看作“一项工程”,“做30件上衣”可理解成甲独做30天完成,“做48条裤子可理解成乙独做48天完成”,“先做上衣20件”可理解成甲先工作20天,这样此题就可变为一道基本工程问题。

11

120163048??-?÷

= ???

(条) 答:还可以做16条裤子。

[分析解答二] 同一段布,可做30件上衣,也可做48条裤子,则做一件上衣的布可换成做裤子48÷30=1.6(条)(即一件上衣的布是一条裤子用布的1.6倍),那么做20件上衣的布可换成做裤子

1.6 ×20=32(条),还可以做裤子48—32=16(条) 48—48÷32×20=16(条)

[分析解答三] 用比例方法解答。 解:设还可以做x 条裤子,则:

例2 一项工程,甲乙合做6小时可以完成,同时开工,中途甲停工了2.5小时,因此,经过7.5小时完工,如果这项工程由甲单独完成需要多少小时

[分析解答一] 甲停工2.5小时所做的工作量,甲乙两人合做

7.5—6=1.5(小时)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甲乙合做6小时完成,是两人合做1.5小时工作量的6÷1.5=4倍,也是甲2.5小时工作量的4倍,这项工程甲单独做要2.5×4=10(小时)才能完成。

2.5 ×[6÷(7.5—6)]=10(小时)

答:这项工程由甲单独完成需要10小时。

[分析解答二]假设合做小时能完成工程的16×7.5=54超过“1”的54一l=1

4

1

4

就是甲2.5小时所做的工作,因此甲独做需要的时间为 2.5÷1

4

=l0(小时)

2.5÷(1

6

×7.5一1)=l0(小时)

[分析解答三] 根据题意可知甲、乙两人实际合做了5小时,乙又独做了

2.5小时,乙的工作效率为(1一16×5)÷2.5=1

15

,则甲的工作效率为

16一115=110甲独做该工程需1÷1

10=lO(小时) 7.5—2.5=5(小时)

11115 2.51066??

??÷--?÷= ???????

(小时)

例3 师徒二人合做一批零件,12天可以完成。师傅先做了3天,因事外出,由

徒弟接着做l 天,共完成任务的3

20

。如果让师傅单独做多少天可以完成

[分析解答一]用“分干合想”的思路,将条件中“师傅先做了3天,徒弟接着做1天”转化为“师徒合做一天,师傅又做2天”可以求出师傅2天做了这批零件的311201215-=。再把完成这批零件的总时间比作单位“1”,2天就占其中的1

15

。那么,师傅单独做所用的天数是2÷1

15

=30(天)

(3—1)÷(31

2012

-)=30(天)

答:师傅单独做30天可以完成。

[分析解答二] 同样先求出师傅2天做了这批零件的311

201215

-=,再求出师傅的

工作效率115÷2=1

30,最后求出所求天数。

L[(31

2012

-)÷(3—1)]=30(天)

例4一项工程,甲、乙合做8天完成,如果先让甲独做6天,然后乙再独做,完成任务时发现比甲多用3天,乙独做这项工程要多少天完成

[分析解答一] 用“分干合想”的思路,根据题意可知甲、乙合做了6天,然后乙

再独做3天完成。乙3天的工作量是l 一18×6=1

4

,则乙独做这项工程的时间是3÷

1

4

=12(天) 3÷(1一1

8

×6)=12(天)

答:乙独做这项工程要12天完成。

[分析解答二] 根据解答一的分析,乙独做3大的工作总量为l-18×6=1

4

,乙的工作

效率为14÷3=112,乙独做该工程需1÷1

12

=12(天)

8

[分析解答三]假设甲、乙合做9天,工作量是1

8

×9=1

1

8

,超过总工程

1 1

8

-l=

1

8

1

8

就是甲3天所做的,那么,甲的工作效率是

1

8

÷3=

1

24

,乙完成全工

程用的时间l÷(1

8

1

24

)=12(天)

1÷[1

8

-(

1

8

×9一1)÷3]=12(天)

例5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小时完成,现在甲、乙合做4小时后,乙又用6小时才完成。乙单独做这件212作多少小时完成

[分析解答一] 可用“合干分想”的思路,将条件“甲乙合做4小时后,乙又用6小时才完成”转化成“甲先做4小时,再由乙做(4+6)=l0(小时)。那么,可以知道甲4

小时独做工作的

4

12

,乙10小时做的工作量为l一

4

12

=

8

12

,最后求出乙单独做这件工作

所用的时间10÷

8

12

=15(小时)

(4+6)÷(1-

4

12

)=15(小时)

答:乙单独做这件工作15小时完成。

[分析解答二] 根据解答一的分析,先求出乙的工效,再求出他独做的时间。

1÷[(1一

4

12

)÷(4+6)]=15(小时)

例6 一项工程,甲、乙两人合做12天可以完成,中途甲因事停工5天,因此用了15天才完成。甲单独做这项工程要用多少天

[分析解答一] 用假设法进行思考。假设甲中途没有停工,甲

乙合做15天可以完成的工作是

1

12

×15=1

1

4

,超过这项工程的l

1

4

-1=

1

4

1

4

就是甲5

天能做的工作,甲单独完成工程需用天数是5÷1

4

=20(天)

5÷(

1

12

×15一1)=20(天)

答:甲单独做这项工程要用20天。

[分析解答二] 根据条件可知甲5天的工作量等于甲乙合做15-12=3(天)的工作量,甲乙合做12天的工作让甲单独做需用的天数是

5×(12÷3)=20(天)

5 ×[12÷(15—12)]=20(天)

[分析解答三] 甲停工5天,也就是乙独做了5天,然后甲乙合做

15—5=10(天)完成这项工程,乙单独做5天的工作是

1一

1

12

×(15—5)=

1

6

,乙队的工作效率是

1

6

÷5=

1

30

则甲单独做这项工程需用时

间是1÷(

1

12

-

1

30

)=20(天)

1230

1÷(

1

12

1

30

)=20(天)

例7 一批零件,甲独做8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现在由两

人合做这批零件,中途甲因事请假一天,完成这批零件共用多少天

[分析解答一] 假设中途甲没有请假.照常工作.那么完成的总工作量应为

l+1

8

=1

1

8

,两人完成这批零件共用1

1

8

÷(

1

8

+

1

10

)=5(天)

(1+1

8

)÷(

1

8

+

1

10

)=5(天)

答:完成这批零件共用5天。

[分析解答二]根据条件“中途甲因事请假一天”可知在T作过程中乙单独做了1

天,完成

1

10

,两人同时合做的工作量为l—

1

10

=

9

10

。那么,合做的时间为

9 10÷(

1

8

+

1

10

)=4(天),完成任务共用时间为4+1=5(天)

(1一

1

10

)÷(

1

8

+

1

10

)+1=5(天)

[分析解答三]设完成这批零件共用x天

1 8×(x一1)+

1

10

x=1

x=5

例8 放满一个水池的水,若同时打开1,2,3号阀门,则20分钟可以完成,若同时打开2,3,4号阀门,则21分钟可以完成;若同时打开1,3,4号阀门,则28分钟可以完成;若同时打开1,2,4号阀门,则30分钟可以完成。问:如果同时打开1,2,3,4号阀门,那么多少分钟可以完成

[分析解答] 同时打开1,2,3号阀门1分钟,再同时打开2,3,4号阀门1分钟,再同时打开1,3,4号阀门1分钟,再同时打开1,2,4号阀门1分钟,这样,1,2,

3,4号阀门各打开了3分钟,放水量等于一池水的1111

20212830

+++。所以同时打开

1,2,3,4号阀门,放满一池水需

1÷[(1111

20212830

+++)÷3]=18(分)

例9 某工程由一、二、三,队合干,需要8天完成,由二、三、四小队合干,需要10天完成;由一、四小队合干,需15天完成。如果按一、二、三、四、一、二、三、四……的顺序,每个小队干一天,再轮流干,那么工程由哪个队最后完成

[分析解答] 与例8类似,可求出一、二、三、四小队的工作效率之和是

(111

81015

++)÷2=

7

48

,四个小队各干了6天即24天后,还剩下工程量的

1一7

48

×6=

1

8

。又因为一、二、三小队合干需8天,即一、二、三小队各干1天完

成工程量的1

8

,所以工程由三小队最后完成。

例10 师徒两人加工相同数量的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自己任务的

1

10

,徒弟每小

时加工自己任务的

1

15

。现在同时开始加工自己的零件,师傅完成任务后立即去帮助徒

弟加工,等两人都完成任务时,一共用多少小时

[分析解答一] 假设工作时师徒均没有休息,如果把每个人的任务都看作“1”,就相当于两个人共同完成“2”,则所用时间是:

2÷(

1

10

+

1

15

)=12(时)

[分析解答二] 改变一下工作的顺序,师徒先共同做完师傅的任务,再共同做徒弟的任务,则所用时间是:

1÷(

1

10

+

1

15

)×2=12(小时])

[分析解答三】如果把师徒两人的任务合起来看作“1”,那么师傅单独完成就需(10×2)小时,徒弟单独完成就需(15×2)小时,他们共同工作.则所用时间是:

1÷(

1

102

?

+

1

152

?

)=12(时)

[分析解答四] 当师傅完成任务时,师徒都干了10小时,师傅去帮助徒弟,同徒弟合干剩下部分,则完成任务所用时间是:

10+(1一

1

15

×10)÷(

1

10

+

1

15

)=12(小时)

例11 甲、乙两人加工同样多的零件,甲需要12小时完成,乙需要15小时完成。现在甲乙两人同时加工,当甲完成任务时,又帮乙做。又过了几小时,甲乙将所有的任务完成

[分析解答一] 甲完成任务时用了12小时,这时乙也做了12小时,乙完成了

工作量的12

15

,乙还剩下l一

12

15

=

1

5

,甲乙合做

1

5

还需用

1 5÷(

1

12

+

1

15

)=l

1

3

(小时)

(1一12

15

)÷(

1

12

+

1

15

)=l

1

3

(小时)

答:又过了l 1

3

小时,甲乙将所有的任务完成。

[分析解答二] 把甲、乙两人共同加工的任务看作“2”,两人合做要用的时间

是2÷(

1

12

+

1

15

)=13

1

3

(小时),已经用了12小时,则又用的时间是

131

3

—12=1

1

3

(小时)

2÷(

1

12

+

1

15

)一12=l

1

3

(小时)

例12 维修一条下水道,甲、乙两队合修10天可以完成。两队合修4天后,余下的由乙队单独修还需12天,由乙队单独维修这条下水道需要多天

[分析解答一] 根据“甲、乙两队合修10天完成”把10天的工作量平均分成10份,两队合修4份后余下6份乙需用12天,则完成l份要126=2(天).完成总任务乙需用2×10=20(天)

12÷(10—4)×10=20(天)

答:由乙队单独维修这条下水道需要20天。

[分析解答二] 两队合修4天后还余下1一

4

10

=

6

10

,乙用12天完成余下任务,则乙

队单独做全部工作所用时间12÷6=20(天)

12÷(1一

1

10

×4)=20(天)

[分析解答三] 根据解答二的分析,可以先求出乙队的工效,再求出乙队独修的天数。

1÷[(1一

1

10

×4)÷12]=20(天)

例13 某修路队24天修完一条路的7

8

。照这样计算剩下的又修了3天4小时,这

个修路队每天工作多少小时

[分析解答一] 修完这条公路所用总天数看作8份,24天修了其中的7份,每份所

用时问为24÷7=33

7

(天),剩下的工作正好是

1

8

,即一份所用时间为3天4小时,

33

7

—3=

3

7

天就是4时占每天工作时间的

3

7

,每天工作的时间为4÷

3

7

=9

1

3

(小时)。

4÷(24÷7—3)=9 1

3

(小时)

答:这个修路队每天工作9了1小时。.

[分析解答二] 修完这条路所用总天数为24÷7

8

=27

3

7

(天),剩下所用天数是

273

7

—24=3

3

7

(天),4小时占每天工作时间的3

3

7

—3=

3

7

(天),则每天工作时间是4

÷3

7

=9

1

3

(小时)

4÷(24÷7

8

—24—3)=9

1

3

(小时)

例14 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所用的时间是乙的3

4

,现在甲先做1天,然后甲、

乙合做2天完成了任务。如果由乙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

[分析解答一] 根据条件“甲先做1天,然后甲乙合做2天完成了任务”,可知完成这项工程实际甲用了(1+2)=3(天),乙用了2天。甲3天的工作量乙要做3÷

3

4

=4(天),这项工程乙独做的天数需4+2=6(天)。

(1+2)÷3

4

+2=6(天)

答:乙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6天。

[分析解答二] 先算出甲独做共用时间,再算出乙共用的时间。完成这项工程

甲共需用(1+2)+2×÷=4.5(天),乙则需4.5÷3

4

=6(天),

[2×3

4

+(1+2)]÷

3

4

=6(天)

例15 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要用8天,乙队要用12天完成。现在由两队合做2天后,余下的由乙队独做。完成任务时,乙队共做了多少天

[分析解答一] 根据题意可知:在完成这项工程过程中,甲队

用了2天,完成的工作是1

8

×2=

1

4

。那么乙队做的工作量则是l一

1 4=

3

4

3

4

里包含几个

1

12

就是乙所用的天数,

3

4

÷

1

12

=9(天)。

(1一1

8

×2)÷

1

12

=9(天)

答:完成任务时,乙一共做了9天。

[分析解答二】先求出两队合做2天后余下的工作量,再求出乙队独做的天数。

[1一(1

8

+

1

12

)×2]÷

1

12

+2=9(天)

例16 一项工程甲乙合做5天完成,甲队独做12天完成。现在两队合做,中途乙因故休息了3天。在完成这项工程中,甲乙合做了多少天

[分析解答一] 这题跟上题解法类似。因为工作过程中乙因故休息3天,实际是

甲单独做了3天,其他的任务是合做的。甲3天的工作量是

1

12

×3=

1

4

,甲乙合做的是l

一1

4

=

3

4

3

4

里包含几个

1

12

就得到合做的天数,

3

4

÷

1

12

=3

3

4

(天)

(1一

1

12

×3)÷

1

12

=3

3

4

(天)

答:甲乙合做了33

4

天。

[分析解答二]用方程解答。设甲乙合做x天。

例17 甲、乙、丙三人做一件工作,原计划按甲、乙、丙的顺序,每人一天轮流去做,恰好整天做完,并且结束工作的是乙。若按乙、丙、甲的顺序轮流去做,则比计划

多用1

2

天;若按丙、甲、乙的顺序轮流去做,则比原计划多用

1

3

天。已知甲单独做完这

件工作需要9天,那么甲、乙、丙三人一起做这件工作,要用多少天才能完成

[分析解答]把甲、乙、丙三人每人做一天称为一轮。在一轮中,无论谁先谁后,完成的总工作量都相同。所以三种顺序前面若干轮完成的工作量及用的天数都相同(见下面虚线左边),相差的就是最后一轮(见下图虚线右边)。

由最后一轮完成的工作量相同,得到

甲+乙=乙+丙+1

2

甲,①

乙+丙+1

2

甲=丙+甲+

1

3

乙②

由①式得到:丙=1

2

甲;由②式得到:乙=

1

3

甲。甲、乙、丙三人合做一天等于甲

做l+3

4

+

1

2

=

9

4

(天),推知三人合做需用

9÷9

4

=4(天)

例18 完成一项工程,甲队独做正好可以按计划天数完成,乙队独做要超过计

划31

2

天才能完成。如果甲乙两队先合做2

2

5

天后,再由乙队独做,也可以按计划天

数完成。完成这项工程计划用多少天

[分析解答一] 由题意可知,甲做22

5

天的工作乙需要用3

1

2

天才能完成,完成

同一项工程乙的天数是甲的31

2

÷2

2

5

=1

11

24

倍。又因为完成这项工程乙比甲多用3

1

2

天,则甲完成工程所用天数是31

2

÷(1

11

24

—1)=7

7

11

(天),也就是完成工程计划所

用的天数.

31

2

÷(3

1

2

÷2

2

5

一1)=7

7

11

(天)

答:完成这项工程计划用7青天。

[分析解答二] 根据甲2

5

天完成的工作乙需用3

1

2

天,可得到甲乙完成相同工作量

所用时间比22

5

:3

1

2

=24:35,又可以列式:

31

2

÷(35—24)×24=7

7

11

(天)

例19 甲、乙、丙三人每天工作量的比是3:2:1,现有一件工作3人合作5天完成

了全部工作的1

3

。然后,甲休息4天后继续工作,乙休息3天后继续工作,丙没休息。

完成这件工作共经过多少天

[分析解答]解:设丙单独做需x天,则

1 x ×(3+2+1)=

1

3

解得x=90。甲、乙、丙合做一天能完成工作的

1 90×(3+2+1)=

1

15

丙比甲多干4天,乙比甲多干1天,甲干了

(1一1

90

×4—

2

90

×1)÷

1

15

=14(天)

丙干的天数,即完成这件工作共经过14+4=18(天)

例20 某项工程,由甲乙两队承包,22

5

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800元;由乙、丙

两队承包,33

4

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500元;由甲、丙两队承包,2要天可以完成,需

支付1600元。在保证一星期内完成的前提下,选择哪个队单独承包费用最少

[分析解答] 从两方面考虑:如果不管“钱数”,只看“天数”,就可以求得甲、乙、丙单独干分别需要4,6,10天。如果不管“天数”,只看“钱数”,可求得甲、乙、丙队的工资每天分别为455,295.105元。所以,单独承包这项工程,甲队需4天,应付1820元;乙队需6天,应付1770元;丙队需10天,后付1050元。可以看出:选择乙队单独承包费用最少。

例21 修一条路,甲、乙两队合作需12天完成,现在由甲队先工作8天,然后由

乙队工作6天,还剩下这条路的2

5

未完成。剩下的路由甲队修还需多少天

[分析解答] 题目条件可变为“两队合作6天,甲队又修2天,完成3

5

。”甲队的

工作效率为(2

5

1

12

×6)÷2=

1

20

,剩下的

2

5

甲队还需

2

5

÷

1

20

=8(天)

例22 制作一批零件,甲车间要10天完成,甲车间与乙车间一起做只要6天就能完成,乙车间与丙车间一起做需8天才能完成。现在3个车间一起做,完工时发现甲车间比乙车间多做1000个零件。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分析解答] 甲的工作效率是

1

10

,乙的工作效率是

1

6

-

1

10

=

1

15

。3个车间一起

做,完成这批零件的制作需 1÷(1

8

+

1

10

)=

40

9

(天)

这批零件共有l0000÷[(

1

10

1

15

40

9

]=13500(个)

例23 师傅与徒弟共同加工750个零件。师傅先做6天,再由徒弟做3天可以完成任务;如果徒弟先做5天,则师傅再做5天可以完成任务。那么徒弟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

[分析解答一]根据题意可知,师傅1天的工作量徒弟要2天完成。故而进行代换:将师傅6天完成的工作量由徒弟来做则要12天完成,那么师傅6天和徒弟3天共同加工750个零件,可视为徒弟15天可加工750个零件。因此,徒弟每天加工750÷

15=50(个)

750÷(6×2+3)=50(个)

[分析解答二] 由“徒弟先做5天后,师傅接着做5天完成加工任务”可知师徒工

作效率之和为1

5

,又因为“师傅先做6天后,徒弟再做3天完成加工任务”可视为师、

徒合做3天,师傅再做3天完成任务。故合做3天完成这批零件的1

5

×3=

3

5

,余下的1一

3 5=

2

5

由师傅3天完成。则师傅工作效率为

2

5

÷3=

2

15

,徒弟工作效率为

1

5

2

15

=

1

15

。即

徒弟每天做750×

1

15

=50(个)

750×[1

5

一(1一

1

5

×3)÷3]=50(个)

例24 甲、乙两队同时各抢修一段同样长的铁路。开工12天后两队完成的工作量正好等于甲队的总工作量,开工20天后乙队完成了任务,甲队还需再修400米才能完成任务。两段抢修的铁路共长多少米

[分析解答] 把一段铁路的长作为单位“1”,两队一天完成

1

12

,乙队一天完成

1 20,所以甲队一天完成

1

12

1

20

=

1

30

,所求列式为:

400÷(1一1

30

×20)×2=2400(米)

例25 甲、乙二人各加工一批零件,乙完成任务比甲少用2小时,如果甲先做200

个,乙再开始生产,当甲完成时,乙还剩90个。乙的工作效率是甲的3

4

,甲每小时做

多少个

[分析解答] 因为乙的工作效率是甲的3

4

,所以乙做90个零件的时间甲能做90÷

3

4

=120个,也就是如果甲先做200—120=80(个),乙再开始生产,二人能够同时完成。甲做80个所用时间是2小时,因而每小时能做80÷2=40(个)

(200—90÷3

4

)÷2=40(个)

答:甲每小时做40个。

例26 完成某项工作,甲、乙合做需5小时,乙、丙合做或甲、丁合做都需4小时。问:丙、丁合做这项工作需多少小时

[分析解答]

3

10

=

10

3

(小时)=3

1

3

(小时)

例27 一批零件平均分给甲、乙两人加工,当甲完成任务的3

4

时,乙完成了任务

的4

5

。这时甲比乙少做60个。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分析解答一] 把两人各自加工的任务看作单位“1”,当甲完

成任务的3

4

时,乙比甲多做了

4

5

3

4

=

1

20

,根据甲比乙少做60个,就

可以求出各自的任务数60÷1

20

=1200(个),则这批零件一共的个数

是1200×2=2400(个)

60÷(4

5

3

4

)×2=2400(个)

答:这批零件一共2400个。

[分析解答二] 把这批零件看作单位“1”,两人同时加工各完成了这批零件的

4 5×

1

2

=

2

5

3

4

×

1

2

=

3

8

,这批零件的总个数是60÷(

2

5

3

8

)=2400(个)

60÷(4

5

×

1

2

3

4

×

1

2

)=2400(个)

[分析解答三]设甲和乙的各自任务为x个’

4 5x一

3

4

x=60

x=1200

1200×2=2400(个)

例28 一批零件,单独加工甲要20小时完成,乙要30小时。现在甲、乙共同加工,完成任务时,甲比乙多加工180个零件。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分析解答一] 甲、乙两人的工作效率比为1

20

1

30

=3:2,同一时间内,两人

加工的工作量的比是3:2,则这批零件共有的个数是:

180×32

32

+

-

=900(个)

答:这批零件共有900个。

[分析解答二] 先求出同时加工完成任务所用时间1(1

20

+

1

30

)=12(小时),甲

比乙多加工这批零件的(1

20

-

1

30

)×12=

1

5

,那么这批零件总数为

180÷1

5

=900(个)

1÷(1

20

+

1

30

)=12(小时)

180÷[(1

20

-

1

30

)×12]=900(个)

[分析解答三] 根据解答二的分析,甲比乙每小时多加工

180÷[1÷(1

20

+

1

30

)]=15(个)。

180÷[1÷(1

20

+

1

30

)]÷(

1

20

-

1

30

)=900(个)

例29 一批零件,甲、乙两组合做15小时完成,完成时,甲组比乙组少做零件450个。已知甲组每小时做零件105个,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分析解答一] 假设乙每小时也做105个,则甲乙两组15小时共做105×15×2=3150(个),但实际完成时乙组比甲组多做450个,用3150+450=3600(个),就是零件总数。

105×15×2+450=3600(个)

答:这批零件共有3600个。

[分析解答二] 由条件可知,甲组15小时可做的零件是

105×15=1575(个),那么乙做的个数是1575+450=2025(个),这批零件总数是1575+2025=3600(个)

105×15+450+105×15=3600(个)

[分析解答三] “完成任务时,甲组比乙组少做零件450个”,得出甲组每小时比乙组少做450÷15=30(个),乙组的工作效率是105+30=135(个),这批零件总数(135+105)×15=3600(个)

(450÷15+105+105)× 15=3600(个)

例30 师徒二人加工同一种机器零件,徒弟工作4小时,师傅工作7小时,师

傅每小时比徒弟多做10个,徒弟做的零件是师傅的10

21

。师傅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分析解答一] 如果徒弟每小时多做10个就变为师徒二人的工作效率相等,

这时徒弟做的零件就正好是师傅的4

7

,徒弟做的总数比原来4小时的个数要多出40

个,可见,40个对应着师傅所做零件个数的4

7

10

21

=

2

21

解:10×4÷(4

7

10

21

)=420(个)

答:师傅加工了420个零件。

[分析解答二] 设师傅每小时加工x个。

x×7×10

21

=(x-10)×4

x=60

60×7=420(个)

例31 一项工程,甲、乙、丙3人合做需13天完成,如果丙休息2天,那么乙就要多傲4天,或者甲、乙合作再多做1天。这项工程由甲单独去做需要多少天

[分析解答]丙做2天等于甲做4天,丙的工作效率是乙的2倍;由乙做4天等于甲、乙合做1天,推知甲的工作效率是乙的3倍。甲、乙、丙合做13天,等于乙做

13×3+13+13×2=13×(3+1+2)=78(天)

所以甲独做需78÷3=26(天)

例32 有一个工作小组,当每个工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工作时,7小时可生产一批零件。如果交换工人甲、乙的岗位,其他人不变,那么可提前1小时完成这批零件;如果交换工人丙、丁的岗位,其他人不变,也可提前1小时完成这批零件。问:如果同时交换甲与乙,丙与丁的岗位,其他人不变,那么完成这批零件需多长时间

[分析解答] 原来每小时可完成1

7

,交换甲、乙后,每小时可完成

1

6

,每小时多

完成1

6

1

7

=

1

42

。同时交换甲与乙,丙与丁,每小时多完成

1

42

×2=

1

21

,一小时完成

1 7+

1

21

=

4

21

,所以需

211

5

44

=(小时)=5时15分

例33 师徒二人各自完成自己零件加工任务,师傅每小时加工50个,徒弟每小时加工40个,二人同时开始生产,恰好能同时完成任务;如果徒弟比师傅提前1小时生产,师傅每小时加工60个,也能同时完成任务。徒弟一共要加工多少个零件

[分析解答] 根据条件可知,师傅每小时做60个完成自己的任务比每小时做50

个完成任务少用1小时,从而可以求出师傅的任务数l(11

5060

-)=300(个),而师徒工

作效率比为50:40,即同一时间完成的工作数量比也是50:40,那么徒弟完成的任务

数是300×40

50

=240(个)

l÷(11

5060

-)×

40

50

=240(个)

答:徒弟一共要加工240个零件。

例34 一组割草人要把两块草地的草割掉,大的一块草地比小的大一倍。全体组员用半天时间割大的一块草地,下午他们便对半分开,一半仍留在大草地上,到傍晚时把草割完了。另一半就到小草地割草,到傍晚时还剩下一块。剩下的一块由一个割草人又用一天的时间才割完。这组割草人共有多少人

[分析解答一] 设大块草地的面积为l,则小块草地的面积为

1

2

。由于全组人半天与半组人半天才割完大块草地,因此半组人半

天可割去大块草地面积的1

3

(如图)。

故得1人1天的工作量(图中阴影部分)相当于大块草地面积

的1

2

1

3

=

1

6

,所以这组割草人的人数为:

(1+1

3

)÷(

1

2

1

3

)=8(人)

答:这组割草人共有8人。

[分析解答二] 设全组割草人一天的工作量为1。由题意可知,大块草地的工作

量为1

2

+

1

4

=

3

4

,小块草地的工作量为

1

4

,再加上1人1天的工作量。又由于大块草地

面积是小块草地面积的2倍,用小块草地的工作量乘以2,得到大块草地的工作量相

当于1

2

再加上2人1天的工作量。所以这组割草人的人数为:

2÷(3

4

1

2

)=8(人)

[分析解答三] 设大块草地的面积为3份,则小块草地的面积为1.5份。由全组人半天与半组人半天可割完大块草地,推知半组人半的工作量天的工作量为1份。又由于半组人半天与1人1天可割完小块草地,故得1人1天为1.5—

1=0.5(份)。又因为全组人1天的工作量是3+1=4(份),所以这组割草人的人数为: (3+1)÷0.5=8(人)

[分析解答四]设全组人数为x人。若1天割完大块草地,则需人数为1

2

x+

1

2

×

1 2x;若l天割完小块草地,则需人数为

1

2

×

1

2

x+1,故得:1

2

x+

1

2

×

1

2

x=(

1

2

×

1

2

x+1)×2

x=8

练习六

1.筑路队计划修筑一条长2400米的公路,甲队单独做2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30天完成,如果两队同时开工共同修筑,多少天可以完成

2.小东从家到校步行要45分,如果骑自行车只要15分,小东从家出发,骑车9分后,再步行,还要多少分可以到校

3.一项工程,甲乙合做4天后,余下的甲独做6天才完成,已知甲5天的工作量等于乙4天的工作量,甲独做这项工程要多少天完成

4.抄写一份稿件,小张和小王合抄6天可以完成。现在两人同时抄写,中途小张因外出开会停了8天,结果这份稿件12天抄完。这份稿件由小张独抄需要多少天完成

5.一项工程,甲独做75天完成,乙独做50天完成,在合做的过程中,甲中途因事离开了几天,结果整个工程40天才完工。甲中途离开几天

6.甲、乙二人同时开始加工一批零件,每人加工零件总数的一半。甲完成任务的

1 3时乙加工了45个零件,甲完成

2

3

时乙完成了一半。问: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7.加工一批零件,张师傅独做需36小时完成,李师傅独做需45小时完成。如果开工时两人合做,中途张师傅退出转做新的工作,那么李师傅又做了18小时才完成。张师傅做了多少小时

8.一项工程,如果甲先做5天,那么乙接着做20天可完成;如果甲先做20天,那么乙接着做8天可完成。如果甲、乙合做多少天可以完成

9.一项工程,甲、乙两人合做4天后,再由乙单独做5天完成。已知甲比乙每天多完成

这项工程的1

30

。甲单独做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完成

lO.王明与陈玲抄一份稿件,先由王明抄12小时,然后两人合抄还要9小时可以完成;如果先由陈玲抄12小时,然后二人合抄还要7小时可以完成,现在由两人同时合抄这份稿件,需要几小时完成

11.甲、乙、丙三人合修一围墙,甲、乙合修5天修好围墙的1

3

,乙、丙合修2天修

好余下的1

4

,剩下的甲、丙又合修了5天才完成。问:甲、乙、丙单独修各需几天

12.师徒两人加工相同数量的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自己任务的

1

12

,徒弟每小时

加工自己任务的

1

16

。现在同时开始加工自己的零件,师傅完成任务后立即去帮助徒弟

加工,等两人都完成任务时,一共用多少小时

13.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做需6天完成,现在乙队先做7天,然后甲队做4天,

共完成这项工程的13

15

。如果让乙队独做这项工程多少天完成

14.一项工程,甲队独做12天完成,乙队独做15天完成,丙队独做24天完成。如果甲、乙、丙先合做l天,然后由于需要,甲、乙、丙按先后顺序每天轮流抽调一个工程队去支援其他工程,问工程由哪两个队最后完成完成整个工程的总时间是多少天

15.一批零件,甲、乙二人合做每天完成全部的9

40

。甲先独做3天,接着乙独做5

天后,共完成这批零件的7

8

,乙独做这批零件多少天完成

16.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做10天完成,乙、丙两队合做8天完成。现在先

由甲、乙、丙三队合做4天后,余下的工程再由乙独做51

2

天完成,乙队单独做这

项工程多少天完成

17.甲、乙、丙、丁4人加工一批同样的零件,甲每加工5个,乙就加工6个;丙4分钟加工的零件个数与甲3分钟加工的零件个数一样多,在相同的时间内

甲、丁合作加工的零件数是乙、丙合作加工零件数的2

3

,现在要加工325个零

件,将这些零件分配给4人,要求4个人在相同时间内完成,问甲应分配到多少个零件

18.某工程由甲先做3天,再由乙来做6天可以完成,若由甲乙两人合做4天

可以完成全工程的5

6

,若由乙独做这项工程要几天完成

19.师徒两人加工同样多的零件,师傅需要8小时完成,徒弟要12小时完成。现在两人同时加工,当师傅完成任务后,又帮徒弟做。又过了几小时两人将所有的任务完成

20.某工人10天内完成一项工作的3

5

.照这样计箅,其余的工作用6天4小时完

成。这个工人每天工作几小时?

21.加工一批零件,王师傅先做6时,李帅傅再做12时可完成,王师傅先做8时,李师傅再做9时也可完成。现在王师傅先做2时,剩下的两人合做,还需要多少小时

22.往一个空水槽里注水,用一个大水管注水需要6分钟才能注满;用一个小水管注水需要8分钟才能注满。现在使用2个大水管和4个小水管一起注水,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注满

23.有一水池,装有进水管,出水管各一根。单开进水管5分钟可以灌满水

池,单开出水管8分钟可把满池水放完。现在池内存水占全池容积的2

5

,同时打开

两管,几分钟才能注满水池

24.甲、乙合作完成一项工作,由于配合得好,甲的工作效率比单独做时提高

1 10,乙的工作效率比单独做时提高

1

5

,甲、乙合作6小时完成了这项工作。如果甲单

独做需要11小时,那么乙单独做需要几小时

25.一件工作,3个男工和4个女工工作一天能完成47

36

;由4个男工和3个女工工

作一天则能完成1

2

。如果由1个女工单独做,几天完成

26.一个水池装有一个注水管和一个排水管,单开注水管9分钟可将空池灌满,单开排水管12分钟可将满池水排完。如果一开始是空池,打开注水管1分钟后又打开排水管,再过多长时间池水积满半池水

27.蓄水池有甲、乙、丙三个进水管,甲、乙、丙管单独灌满一池水依次需要10、12、15小时。上午8点三个管同时打开,中间甲管因故关闭,结果到下午2点水池被灌满。甲管在何时被关闭

28.单独完成某项工作,甲需9小时,乙需12小时。如果按照甲、乙、甲、乙……的顺序轮流工作,每次1小时,那么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长时间

29.一项工程,乙单独干要17天完成。如果第一天甲干,第二天乙干,这样交替轮流干,那么恰好用整天数完成;如果第一天乙干,第二天甲干,这样交替轮流干,那么比上次轮流的做法多用半天完工。问:甲单独干需几天

30.甲、乙二人同时开始加工一批零件,每人加工零件总数的一半。甲完成任务

的1

3

时乙加工了45个零件,甲完成

2

3

时乙完成了一半。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31.甲、乙两人走同一路程需要的时间分别为3小时和2小时,现在他们要走6千米的路程,要求同时到达目的地,甲要先走几千米

32.有甲、乙两个工人,甲3天的工资等于乙5天的工资。甲工作5天后得来25千克大米和款10元,乙工作6天后得来15千克大米和款9元。求每千克米的价钱和甲乙两人每天工资各是多少元

33.修一段公路,甲队独做要用40天,乙队独做要用24天。现在两队同时从两端开工,结果在距中点750米处相遇,这段公路长多少米

34.甲、乙二人植树,若单独完成甲比乙所需的时间多1

3

。若两人合干,则完成

任务时乙比甲多植50棵。这批树共有多少棵

35.有甲、乙两个水杯,甲杯有水1千克,乙杯是空的。第一次将甲杯里水的1

2

入乙杯里,第二次将乙杯里水的1

3

倒入甲杯里,第三次将甲杯里水的

1

4

倒人乙杯里,

第四次又将乙杯里水的1

5

倒回甲杯里,照这样来回倒下去,一直倒了1997次后,甲杯

里的水还剩多少千克

36.甲、乙两人共同加工1320个零件,甲先做7小时,乙接着做12小时可以完成任务;如果甲先做8小时,乙接着做9小时可以完成任务。那么甲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37.师徒两人各加工一批零件,徒弟完成任务比师傅完成任务少用3小时。如果师傅先做200个,徒弟再开始生产,当徒弟完成时师傅超额50个,徒弟的工作效率是师

傅的了3

5

。徒弟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38.某厂有一个蓄水池,装有A、C两根进水管和B、D矽根出水管,要灌满这池水,单开A管要6分,单开c管要9分;要放完一池水,单开B管要8分,单开D管要12

分。现在池内存水1

4

,如果按A、B、C、D的顺序循环打开各水管,每次每管开一分,

多少分后水开始溢出水池

39.甲、乙两人共同加工两批个数相等的零件。加工第一批时,两人每小时共加工零件120个。完成时,甲乙加工零件数的比是8:7.加工第二批时,乙用

原工效先加工50分钟,甲把原工效提高1

4

后加入,两人加工完第二批零件时,发

现甲乙加工零件的比还是8:7。第一批零件有多少个

40.一批服装平均分给甲、乙两厂加工,当甲完成任务的4

7

时,乙完成了任

务的5

8

。这时乙比甲多做90件,这批服装共多少件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课文

六年级下册 Unit One How tall are you ? I’m 21 metres tall. I’m tallest! I’m 1.6 metres tall. I’m taller than dinosaur. It’s so tall! Some dinosaurs are bigger than houses. Some are smaller than our schoolbags. How heavy is it? It’s five tons. What size are your shoes? My shoes are size 35. Look! That’s the tallest dinosaur in this hall. Yes, it is. How tall is it? Maybe 4 metres. Wow! It’s taller than both of us together. Look!There are more dinosaurs over there! They’re all so big and tall. Hey, this dinosaur isn’t tall! I’m taller than this one. Oh, yes. How tall are you? I’m 1.65 metres.

How tall are you? I’m 1.61 metres. Oh! I’m taller. You’re older than me, too. How old are you? I’m 12 years old. How tall are you? I’m 1.64 metres. Wu Yifan is taller than John, but Zhang Peng is taller than Wu Yifan. Those shoes in the window are nice! Let’s have a look. What size are your shoes, Mike? Size 7. Size 7? That’s so small. In China I wear size 40 shoes. Oh! Your feet are bigger than mine. My shoes are size 37. Really? You look taller than me. But I think you are heavier. How heavy are you? I’m 48 kilograms. Yes, you’re heavier. I’m 46 kilograms.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全册) 六年级上册 第十二课中国画与油画(欣赏?评述 远近的奥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工具: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感知透视(基础知识) 一,引导阶段 结合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分组欣赏,讨论课本和老师提供的图片,理解什么是透视现象. 二,发展阶段 1,小结透视现象所产生的规律. 2,什么是视平线和消失点.(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 3,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教师用几何形体示范什么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4,课堂作业根据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观察,注意体会物体的透视变化规律. 三,课后整理 1,回家收集相关的一些建筑,风景等图片,巩固知识. 2,准备好第二节课的工具材料. 第二节课体验透视(课堂实践) 一,引导阶段 1,检查课前准备 2,回顾透视的基础知识点 二,发展阶段 1,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 (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 (4),整理画面. 2,讲评作业 (1),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交换作业,进行评比.(以是否准确表现出透视变化为标准) (2),老师统一点评. 三,拓展阶段 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镇平全兴双语实验学校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李乐敏

五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一.教学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非常高,平时就有很多学生平时就爱画画,也有一定的美术知识,所以教师应继续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让他们接触初步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术更大的魅力。 三教材分析 我校采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该教材紧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贴近儿童的心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五年级美术教材一共分为16课。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方面。教材的可操作性强,贴近生活,有浓厚的湖乡味。注重在娱乐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并掌握最基本的美术知识。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对学生造型·表现的培养。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7、教师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教师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新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 Unit1 How can I get there ? 一、主要单词: museum博物馆bookstore书店cinema电影院turn 转弯left向左right向右 hospital医院post office 邮局science科学straight笔直地crossing十字路口二、习惯语搭配: post office邮局science museum科学博物馆pet hospital宠物医院Italian restaurant意大利餐馆Beihai Park北海公园Palace Museum故宫博物院go straight直走 turn right/left右/左转next to挨着in front of...在...前面near the park在公园附近on Dongfang Street在东方大街上 三、惯用表达式: Excuse me 打扰一下Follow me, please!请跟着我! 四、公式化句型: 1、问路的句型及其答语: 问句:Where is the + 地点?···在哪儿? 答语:It’s + 表示地点的词语。它···。 next to the bookstore, near the hospital/post office, over there, on Dongfang Street, in front of the school... 2、询问怎么到某地的句型及其答语: 问句:How can +主语+ get (to)+地点?···怎么到···? 同义句型: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地点?Where is + 地点?Which is the way to +地点?答语:Turn +方向+表示地点的介词短语。···转。 at the cinema at the corner near the post office... 五、例句:Where is the cinema, please? 请问电影院在哪里? It’s next to the hospital. 它与医院相邻。 Turn left at the cinema, then go straight. It’s on the left. 在电影院向左转,然后直行。它在左边。Turn left at the bank。在银行左转。 六、主题写作:介绍去某地的路线 模板:1、交代目的地的位置及距离The … is near/next to … It is (not) far from … 2、说明可以采取的交通方式You can go on foot /by bus /by bike… 3、说明路线Go straight . Turn left / right at… 范文How to Get to the Science Museum We are going to the science museum tomorrow.The science museum is next to the hospital.It’s not far from our school.So we can go there on foot.First,go straight from our school.Next,turn left at the post office and walk for about five minutes.Then turn right at the bookstore.We can find the hospital on the right.Walk straight,and we’ll see the science museum.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美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 教者:鲁志刚 2009.2 第十二册美术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初步了解了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学习习惯比较好,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二、教学目的要求: 1、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的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 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在美术活动中大胆的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习用铅笔表现石膏立方体或圆柱体的明暗关系。 5、综合运用电脑软件设计电子报刊,培养学生对电脑美术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备课、上课。 2、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五、课时安排(可根据教学情况调整): 明与暗(造型表现) 1课时 寻找美的足迹(造型表现) 1课时 泥浮雕(造型表现) 1课时 画扇面(造型表现) 2课时 我设计的服装(设计应用) 1课时 图文并茂(造型表现) 2课时 奇思妙想(设计应用) 1课时 我的成长变化(造型表现) 2课时 二十年后的学校(综合探索) 2课时 我们即将毕业(综合探索) 1课时 电脑美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1课时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欣赏评述) 2课时

明与暗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 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3.摆放石膏形体的桌子,配以衬布;4.投影仪;5.范画两幅;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 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评价:1. 从学生作业中选出质量较高与较差的作讨论评讲。 2. 肯定作业中的优点,同时启发学生,指出缺点与改正方法。 3. 学生作业时,教师应该全面辅导、督促学生按要求、方法进行练习,发现典型问题时再作补充讲解。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导入 (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活动二:探究新知(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1.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

北京版小学英语四上全册分析

四年级上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知识点梳理和分析 (一)本册主题和相关知识点 1、本册将学习 1)询问他人情绪原因;Why are you look …?(Unit One) 2)“打电话”;May I speak to……? (Unit Two) 3)请求帮助;Would you please(mind)……for me? (Unit Three) 4)商店购物:Which kind would you like? (Unit Five) 5)餐厅点餐;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Unit Six) 6)自然现象;What falls down from the sky in winter? 等六大话题。2、语法: 第一单元 1.Be 动词的用法 2.助动词do 的用法 3.动词过去式go-went do- did 4.动词与形容词的区分 5to+ 动词原形 6.Don’t be…I’m sure… 7.一般将来时He will come back soon. 第二单元 1.May I speak + to 2.电话用语表示我是…. It’s… 3.祈使句:Please do… 第三单元 1.Would you please +动词原形 Would you mind + 动词ing 2.borrow/lend 的用法: 3.物主代词的用法:your—yours my—mine his—his her—hers its—its our—ours their—theirs 第五单元 1.动词三单This kind look s nice. This shop sell s jackets. 2.will + 动词原形 3.Kind/kinds 的区别 4.情态动词Would的用法 5.different kinds 中different---same 的区别及用法。 6.May, can, should 等词的区别与用法。 7.how much are they? How much—how many 的区别和用法。

新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美版第9册美术教案 教学指导思想 国家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追求的理念是: 1、使学生初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在广泛的人文情境中认识美术; 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 一、关注教法学法变革 →导入环节的设计; →入口要浅,深入浅出; →教学环节的前后呼应; 以“问题链”串联课堂教学;→ →陶情、审美、思辨的过程。 二、促进学习的成功 →引导学生兴趣与心理需求处于最佳状态; 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的组织;→ →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 →激发学生自由参与、探索创新; →激发学生更高的自我期待。 三、体现教材特点 1、贴近儿童生活 ?内容选择以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喜闻乐见的事物,力图贴近儿童生活,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加强艺术与生活的联系,调动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发掘人文底蕴 ?美术作为人文的核心学科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本册美术教材在兼顾美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的同时,选择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作品,力图全方位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教育。 3、强调设计意识 ?新的美术教材注意培养学生设计意识与创新思维,本册美术教材中呈现的内容力图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设计艺术,多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设计训练。 4、优化双基知识 ?本册教材通过不同作业形式、不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对美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基本的了解,体验艺术学习的方式方法。 四、关注知识的系统性 ?如果把教材中每一课内容当作一颗晶莹的珠子,那么纵贯教材的知识体系就像一串串璀璨

的珠链。在教学中,既要关注每学期的横向内容,又要注意纵向知识体系的把握。 例:基础知识系列、设计应用系列、陶艺系列、版画系列等。 五、学习过程的引导性 ?活动性:体现课程改革特点,激发兴趣; ?选择性:关注不同性质学生,给学生较大选择余地。 ?创造性:艺术贵在创造,本册教材通过多种角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表现。 小学美术第九册教材知识点 一、难忘的事 教学目的:通过欣赏唐代卢舍那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风格独具、自成体系。古代雕刻艺术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在学习知识,感受立体形象美的同时,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欣赏唐代卢舍那佛的立体造型,了解我国唐代雕刻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使学生感受到我国雕刻艺术的雄浑之美,增强民族感。 二.比例中的美感 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 2、了解、认识比例美感的规律。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形成比例美感的规律。运用欣赏资料,分析比较解决。 教学难点:画或剪陶瓶器皿造型的比例变化。运用观察、分析、示范解决。 三、立方体和长方体的透视现象 教学目的:1、学习运用立方体、长方体的透视知识,画两种形体的透视变化。 2、提高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立方体、长方体的透视知识。通过实物演示及示范图解决。 教学难点: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及表现方法。采用分析照片和示范围解决。 四.圆柱体的透视现象 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圆柱体的真实美感。 2、学习圆柱体的透视知识,了解圆柱体的透视现象,并运用于绘画实践。 3、提高学生的立体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圆柱体的透视知识,采用观察实物、欣赏图片、作品并示范解决。 教学难点:运用圆柱体透视知识,表现透视现象。(采用范画并示范进行解决) 五.物体的结构 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事物的整体结构美感。 2、学习分析物象形体结构的方法,并用于绘画之中。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

兴庆区高台逸夫小学六年级英语期中测试卷 Listening Part (听力部分) I. Listen and circle.(听录音,圈出正确答案)10 % II. Listen and choose.(听音,选择)10% ()1. A. Mike is taller than Lee. Lee is taller than Sue. B. Mike is shorter than Lee. Sue is shorter than Lee. C. Mike is taller than Lee, but shorter than Sue. ()2. A. She had a fever last night. B. She had a fever last weekend. C. No, she didn't. ()3. A. John went to the cinema yesterday afternoon. B. John went to the cinema yesterday morning. C. John went to the cinema with Wu Yifan yesterday afternoon. ()4. A. Amy is at school today. B. Amy had a cold. C. Amy went hiking last weekend. ()5. A. She is going to see pandas. B. She saw pandas. C. She sees pandas. III. 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听音,填空)10% 1. The green bag is _________ than the blue one. 2. --- What's _______ _______ with you? --- My leg_______. 3. Last Sunday, I ________ basketball ________ my friends in the morning and ______ good food in the afternoon. 4. ________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I went _______ ________. Writing Part (笔试部分) I. Look and choose.(请你为下列图片选择正确的词组)10% II. Read and tick or cross.(读句子,判断正“√”,误“×”)10%

人教版小学美术(1-6年级)全册教案

一年级上册 课题:神奇的口袋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 3.引导学生在认识美术工具和材料中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教材简析:本课是引导学生初识美术工具和材料,可让学生尝试使用一下,或看一看、摸一摸各种绘画的效果。教师要准备好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 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对美术创造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蜡笔、水笔、钢笔、毛笔、油画笔、水彩颜料、橡皮泥、、陶土、剪刀、图画纸、宣纸等美术工具和颜料。 (2)教师准备一些可用来绘画、雕刻、拓印、拼贴、编织的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教师搜集由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中国画、水彩画、版画、雕塑、剪纸、素描等) 教学活动设计:

(1)引导阶段: 教师在课前利用旧衣服自制一挎包,放入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上课时让学生上来抽奖:抽出一样来让其他人说说这是什么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都掏出来后,教师选几样常用材料当场操作、示范。并出示不同材料所作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及特点和不同的表现效果。(2)发展阶段 鼓励学生学用自己感兴趣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以体会工具和材料的性能。 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3)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整洁。课后拓展: 寻找自己家中或周围可用来绘画、粘贴、拓印、拼贴编织的各种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进行尝试性的美术创作。 教学评价: (1)是否认识一些主要的美术工具材料。 (2)能否大胆运用美术工具材料,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3)是否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课明与

明与暗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2.射灯。3.摆放石膏形体的桌子,配以衬布。4.投影仪。5.范画两幅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评价1.从学生作业中选出质量较高与较差的作讨论评讲。 2.肯定作业中的优点,同时启发学生,指出缺点与改正方法。 3.学生作业时,教师应该全面辅导、督促学生按要求、方法进行练习,发现典型问题时再作补充讲解。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导入 (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活动二:探究新知(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1.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湘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1课哆来咪 (活动一)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2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 3 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 4 掌握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 2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 ~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欣赏战国时的编钟并讲一讲它的历史。 2.学生闭上眼睛一起欣赏优美的编钟乐曲。教师出示渐变色的图片。 3.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 4.教师小结: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所以敲击不同的音阶产生了优美的旋律。 课件出示关于编钟的图片。 : 二.分组制作 1.出示七个透明玻璃瓶、水,并在瓶中随意加入不等量的水,请学生敲一敲瓶子听听声音。2.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讲解规则:七人为一组,小组讨论后,看哪组最快想出一个办法并做好。 3.敲一敲、听一听、调一调,听听音准吗讲一讲为什么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4.师生小结:瓶中的水量渐次变化就能产生音高的逐渐变化。相同的物体,空间越小音调越高,空间越大音调越低。 5.请学生在这七个水瓶中加入同等量的色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6.师生小结:因为每个瓶子里的水是渐次变化的,所以加入同等量的颜色后色彩就发生了渐次变化。 , 三.装饰美化 1.思考如何将这七个能敲出音高变化的水瓶,装饰成漂亮的打击乐器“水瓶琴”。 2.装饰要简单,装饰物过多会影响水瓶琴的发音。每个瓶子所贴的装饰物要一样多,以免影响水瓶琴音高的准确性。 工具材料即兴表演 小组同学用“水瓶琴”敲打一首简单的曲子,比一比哪组音最准、曲子最优美,哪组的“水瓶琴”最漂亮。 (活动二) !

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单词表

Unit 1 by (经,乘) foot(脚) bike(自行车) bus(公共汽车) train(火车) plane飞机 ship 船;舰 subway 地铁 how(怎样) go to school(上学)fifth 第五 traffic(交通)traffic light(交通灯)traffic rule(交通规则) stop(停,停车站)wait(等待)remember 记住 get to(到达) find 寻找;找到difference 不同;区别 same 相同的 every 每个;所有的 country 国家 always 总是 mean 意思是 drive 驾驶 right 右边的 side 边 England 英国 Australia 澳大利亚 however 但是 left 左边的 if 如果 must 必须 know 知道 Unit 2 library(图书馆) post office(邮局) hospital(医院) cinema(电影院) bookstore(书店) science museum 科 学博物馆 excuse me 对不起 where(在哪里,到哪 里) please(请) next to(与…相邻) far 远 supermarket 超市 bank 银行 after school 放学以 后 want 想要 buy 买 a pair of 一双 shoe store 鞋店 get off 下车 minute 分钟 north 北 south 南 east 东 west 西 turn(转弯)

right (右边) left(左边) straight(成直线地) then(然后) twelfth 第二十party 聚会;晚会tell 告诉 start 开始 take 乘坐 look for 寻找 Unit 3 next week(下周) this morning(今天上午) this afternoon(今天下午) this evening (今天晚上) tonight 今晚tomorrow 明天 take a trip 去旅行read a magazine 阅读杂志 go to the cinema 去 看电影 theme park 主题公 园 the Great Wall 长城 busy 忙碌的 together 一起地 comic book(漫画书) post card(明信片) newspaper(报纸) magazine 杂志 dictionary 词典;字 典 buy(购买) fruit stand 水果摊 pet shop 宠物商店 need 需要 plant 植物 else 其他;另外 shop 商店 Unit 4 hobby(爱好) ride a bike--riding a bike(骑自行车) dive--diving(跳水) play the violin— playing the violin(拉 小提琴) make kites—making kites(制作风筝) collect stamps— collecting stamps(集邮) show 展览 pen pal 笔友 dear 亲爱的 twin 双胞胎之一 something 某事物 must 一定;肯定 fun 快乐;乐趣 with 同… TV reporter电视台记 者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经过了五年的美术学习,他们对美术了解的也相对较多,大多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其抽象思维、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也相对有所提高。本学期继续一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认识美术这一学科的特点,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体验形、色的变化与魅力。另一方面则更加侧重对美术文化的学习和渗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贴近学生的心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本册美术教材一共分为15课。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有不少系列的课,教学内容前后联系比较紧密,非常适合学生较深入地做一个专题。并且有些教学内容还设计成了案例学习、问题学习和项目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多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学习,增加学生集体合作的机会。其次本册教材继续体现了人美版教材的可操作性强、贴近生活、关注美术文化的渗透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特点。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造型·表现”: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选择合适自己的各种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创作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设计·应用”:运用对比和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欣赏·评述”: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

北京版小学生英语知识点总结

北京版小学生英语知识点总结 【基础知识】 1、动词be(is,am,are)的用法 我(I)用am,你you用(are),is跟着他(he),她(she),他(it).单数名词用is,复数名词全用are。变否定,更容易,be后not 加上去。变疑问,往前提,句末问号某丢弃。还有一条须注意,句首大写莫忘记。 2、this,that和it用法 (1)this和that是指示代词,it是人称代词。 (2)距离说话人近的人或者物用this,距离说话人远的人或物用that。如:This is a flower.这是一朵花。(近处)That is a tree.那是一棵树。(远处) (3)放在一起的两样东西,先说this,后说that。如:This is a pen.That is a pencil.这是一支钢笔,那是一支铅笔。 (4)向别人介绍某人说This is...,不说That is...。如:This is Helen.Helen,this isTom.这是海伦,海伦,这是汤姆。 (5)This is不能缩写,而That is可以缩写。如:This is a bike.That's a car.这是一辆自行车,那是一辆轿车。 (6) 打电话时,介绍自己用this,询问对方用that。如:-Hello! Is that Miss Green?喂,是格林小姐吗?-Yes,this is.Who's that?是的,我是,你是谁?注意:虽然汉语中使用”我“和”你“,但

英语中打电话时绝不可以说:I am...,Are you...?Who are you? (7)在回答this或that做主语的疑问句时,要用it代替this 或者that。如:①-Is this a notebook?这是笔记本吗?-Yes,it is.是的,它是。②-What's that?那是什么?-It's a kite.是只风筝。 3、these和those用法 this, that, these和those是指示代词,these是this的复数形式,指时间,距离较近的或下面要提到的人或事;those是that的复数形式,指时间、距离较远或前面已经提到过的人或事物。 ①This is my bed. That is Lily’s bed. 这是我的床。那是莉莉的床。 ②These pictures are good. 那些画很好。 ③ Are those apple trees? 那些是苹果树吗? 在回答主语是these或those的疑问句时,通常用they代替these或those以避免重复。如:④Are these/those your apples? 这些(那些)是你的苹果吗?Yes, they are. 是的,他们是。 4、名词+’s所有格单数名词后直接加“’s ” Jim’s coat 吉姆的外套 Jeff’s mother杰夫的妈妈 以s结尾的复数名词,只加“’”Teachers’ Day教师节 the twins’ books双胞胎的书 不以s结尾的不规则的名词复数,加“’s ”Children’s Day 儿童节 men’s shoes男式鞋 表示两者共同拥有时,只在最后一个名词后加’sLucy and Lily’s mother 露茜和莉莉的妈妈(共同的妈妈,一个妈妈) 表示两者各自拥有时,要在每个名词后加’sLucy’s and Kate’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 1、中国传统门饰有门雕、门钹、门神、门当、门簪等。 2、中国传统门饰是民居建筑中装饰艺术最为精美,装饰手法繁多,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3、适合纹样是指将一种纹样适当地组织在一特定的形状(如三角形、圆形、菱形、方形、多边形等)或空间中具有装饰效果的纹样。 4、适合纹样的外形与里面的纹样要匹配,纹样绘制时要注意色彩的对比与协调。 5、装饰画是一种集装饰功能与美学欣赏于一体的艺术品。 6、装饰画可分为印刷品装饰画、实物装饰画、手绘作品装饰画。 7、装饰画题材丰富多样,具有鲜明的欣赏性和装饰性,可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需要。 8、民族纹样美在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平衡、对比与调和。 9、安塞腰鼓为陕西省的一种民间鼓舞动作豪迈奔放,场面气势宏大而热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0、飞天是从印度传过来的佛教艺术形象。因为他们能歌善舞,全身又充满香气,故友称“香音神”。 11、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东千佛洞和榆林窟四个石窟。 12、敦煌飞天造型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兴起时期、创新时期、鼎盛时期。 13、现保存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共有492个,飞天4000余身,45000平米的壁画。

14、西湖十景包括:断桥残雪、柳浪闻莺、平湖秋月、苏缇春晓、双峰插云、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映月、曲院风荷。 15、童谣和童话,将文学之美、韵律之美、色彩之美生动地融为一体。 16、色轮里相邻的色彩为类似色,相对的色彩为对比色。 17、类似色在同一环境或画面搭配时,产生柔和、悦目的感觉; 18、对比色在同一环境或画面搭配时,则会产生强烈而耀眼的色彩感觉。 19用色彩的冷暖变化、笔触变化、明度变化、块面变化等可以表现音乐中或激昂或舒缓的节奏变化,以及欢快、优美、低沉、伤感等不同的情感变化。 步辇图(中国画)唐代阎立本 《步辇图》是讲述历史事件的人物画。描写了乘坐步辇的唐太宗接见前来长安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王松赞干布的使者禄东赞的场景。作品对人物的特征和心理的刻画细致、准确。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毕业总复习资料

PEP小学英语毕业总复习 一:易错词汇 1. a, an的选择: 元音音素开头的单词用an,如:an a nt/ e gg/ i ce-cream/ o range/ u mbrella辅音音素开头的单词用a. 2. am , is , are的选择: 单数用is , 复数用are,I 用am , you 用are. 3. have , has 的选择: 表示某人有某物。单数用has , 复数用have, I \you 用have . I / you/ we have many books. He/ She has many books. 4. there is, there are 的选择:表示某地有某物或某人。单数用there is , 复数用there are. There is a bed in the bedroom. There are some/ many books on the desk. Are there any books on the desk? 5. some, any 的选择:肯定句用some, 疑问句和否定句用any. 6. 疑问词的选择: what (什么) who (谁) where (哪里) why(为什么)when(什么时候)how (如何) which(哪一个)how old (多大) how many(多少)how much(多少钱/多少)whose (谁的) 二:形容词比较级详解 比较级的句子结构通常是:主语+ be动词(am , is , are ) + 形容词比较级+ than(比)+比较对象,如: I’m taller and heavier than you. (我比你更高和更重。) An elephant is bigger than a tiger. (一只大象比一只老虎更大。) 形容词的比较级是在形容词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它的变化规则是: ①一般的直接在词尾加er ,如tall - taller , strong - stronger , ②以e结尾的,直接加r ,如fine – finer , ③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先改y为i再加er,如funny - funnier heavy--heavier ④双写最后的字母再加er,如big – bigger, thin – thinner ,hot – hotter ☆注意☆比较的两者应该是互相对应的可比较的东西。 典型错误:My hair is longer than you.(我的头发比你更长。)比较的两者是我的头发、你(整个人),那么比较的对象就没有可比性。 应该改为:My hair is longer than yours. 或My hair is longer than your hair. (yours=your hair) 三:动词过去式详解动词的过去式的构成规则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