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19第1章阶段复习课第1课立体几何初步

18 19第1章阶段复习课第1课立体几何初步
18 19第1章阶段复习课第1课立体几何初步

第一课立体几何初步

[核心速填]

(建议用时:5分钟)

1. 直观图的画法

(1) 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的步骤

①画轴: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x轴和y轴,两轴相交于点0,画直观图时,把它们画成对应的x'轴和y'轴,两轴交于点0',且使/ x' O' y'= 45°或135°,它们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面.

②画线:已知图形中平行于或在x轴、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画成平行于

或在x'轴、y'轴的线段.

③取长度:已知图形中在x轴上或平行于x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长度不变,在

y轴上或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2) 立体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画立体图形的直观图,在画轴时,要多画一条与平面x' O' y'垂直的轴O' z 且平行于O' z'的线段长度不变.其他同平面图形的画法.

2. 表面积

(1) 多面体的表面积:多面体的各个面都是平面,表面积是各面面积之和.

(2) 旋转体的表面积:

①S 圆柱=2 n l + 2 n2;

②S圆锥=n l + n .

③5球=4 n R2.

3.体积

(1)柱体:V柱体=Sh(S为底面面积,h为咼).

⑵锥

体:

V锥体=3Sh(S为底面面积,h为咼).

(3)台体:V台体二如+ SS +

S' )h.其中S, S'分别表示台体的上、下底面面积.

4. 判定线线平行的方法

(1) 利用定义:证明线线共面且无公共点.

⑵利用平行性质:证明两条直线同时平行于第三条直线.

(3) 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a // a, a? B, aG b? a II b.

⑷球体:

(4) 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all p, aG Y= a,阳尸b? a II b.

(5)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推论2: a丄a, b± a? a II b.

5. 判定线面平行的方法

(1) 利用定义:证明直线a与平面a没有公共点,往往借助反证法.

(2) 利用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a? a, b? a, a I b? a // a

(3) 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的推广:

all B a? p? a //a

6. 判定面面平行的方法

(1) 利用面面平行的定义: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

⑵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a? a, b? a, a G b = A, a I p , b I p? a// B

(3)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即a丄a , a丄%a/p

(4) 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即all Y Y a// p

7. 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

(1) 利用线面垂直的定义: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符号表示:? a? a, I丄a? I丄a其中“ ?”表示“任意的”)

(2)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若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符号表示:I丄m , I丄n , m? a n? a m G n = P? I丄a

(3) 若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符号表示:a // b , a丄a? b丄a

(4) 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若两平面垂直,则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alp, aG# I, m? a m l I ? m丄p

8. 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方法

利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若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符号表示:I丄a I? p? a丄p

[体系构建]

通过前面的学习与核心知识的填写,请把本课的知识点以网络构建的形式展现出 来.

[题型探究]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

例 如图1-1,四棱锥P-ABCD 的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菱形,/ BAD = 60° 已知 PB = PD = 2, PA = 6.

【导学号:90662121】 图1-1

(1) 证明:PC 丄BD ;

(2) 若E 为PA 的中点,求三棱锥P-BCE 的体积.

[思路探究](1)连接AC ,与BD 交于点O ,由PB = PD 以及底面为菱形的条件, 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 BD 丄平面APC ,从而可证;(2)利用四面体的等积变 换,转化为以B 为顶点的三棱锥,进而判断三棱锥P-BCE 的体积是三棱锥B-APC 的体积的一半,代入公式计算.

[解](1)证明 连接AC ,交BD 于点0,连接PO. 因为底面ABCD 是菱形,所以AC 丄BD , B0= DO.

由 PB = PD 知,P0丄 BD.

又因为PO P AC = 0,所以BD 丄平面APC ,

因此BD 丄PC.

⑵因为E 是PA 的中点,

由 PB — PD — AB — AD — 2 知,△ ABD ^A PBD.

因为/ BAD — 60°

所以 PO — A0— .3, AC — 2 .3, B0— 1. 又 PA — .6,所以 P02 + A02— PA 2,所以 P0丄AC ,

所以V 三棱锥P-BCE — V 三棱锥C-PEB — *V 三棱锥 C-FAB

-1V 三棱锥 B-APC

4 C

1 故 S SPC = @P° A C = 3.

由⑴知,BO 丄平面APC ,

1 11 1

因此V 三棱锥 P-BCE — 三棱锥 B-APC — 2 3 BO &APC — 2* [规律方法]

1 ?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的计算是现实生活中经常能够遇到的问题,在计算中 应注意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及各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特别是特殊的柱、锥、台, 要注意其中矩形、梯形及直角三角形等重要的平面图形的作用.

2 ?常见的计算方法

(1) 公式法:根据题意直接套用表面积或体积公式求解.

(2) 割补法:割补法的思想是通过分割或补形,将原几何体分割成或补成较易计 算体积的几何体,从而求出原几何体的体积.

(3) 等体积变换法:等积变换法的思想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原几何体,通过改变 顶点和底面,利用体积不变的原理,来求原几何体的体积.

[跟踪训练]

1 ?正三棱柱ABC-A 1B 1C 1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3, D 为BC 中点,则三棱 锥A-B 1DC 1的体积为(

) A . 3

C . 1

C [在正△ ABC 中,

D 为BC 的中点,

则有 AD — ~2"AB — 3,

S A DB 1C 1— 2x 2X ,3— 3.

又???平面BB 1C 1C 丄平面ABC,AD 丄BC,AD?平面ABC ,二AD 丄

平面BB 1C 1C ,即AD 为三棱锥A-B 1DC 1底面上的高.

A A ??? V 三棱锥 A -

B 1D

C 1— 3S A DB 1C 1 A

D — 3X . 3x . 3— 1.]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如图1-2所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PB 丄平面ABCD , MA //

PB ,卜例

s

Ci

PB= 2MA.在线段PB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平面AFC //平面PMD ?若存在,请确定点F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导学号:90662122】

图1-2

[思路探究]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点F,由于平面AFC //平面PMD,且平面AFPM 与平面AFC、平面PMD分别交于直线AF、PM,则必有AF // PM,又PB=

2MA,则点F是PB的中点.

[解]当点F是PB的中点时,平面AFC //平面PMD,证明如下:如图连接AC

1

和BD交于点O,连结FO,那么PF =尹B.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O 是BD 的中点.OF // PD.

又OF?平面PMD,PD?平面PMD,

1

???OF//平面PMD.又MA 綊2PB,??? PF 綊MA.

???四边形AFPM是平行四边形.? AF // PM.

又AF?平面PMD,PM?平面PMD.

? AF// 平面PMD.

又AF n OF = F,AF?平面AFC,OF?平面AFC.

?平面AFC//平面PMD.

[规律方法]在本章中,空间中的平行关系主要是指空间中线与线、线与面及面与面的平行,其中三种关系相互渗透?在解决线面、面面平行问题时,一般遵循从“低维”到“高维”的转化,即从“线线平行”到“线面平行”,再到“面面平行”;而利用性质定理时,其顺序相反,且“高维”的性质定理就是“低维” 的判定定理.特别注意,转化的方法由具体题目的条件决定,不能过于呆板僵化,要遵循规律而不局限于规律.

[跟踪训练]

2?如图1-3,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P是平面ABCD外一点,M 是PC

的中点,在DM上取一点G,过G和AP作平面交平面BDM于GH,求证:AP// GH.

图1-3

[证明]连接AC交BD于0,连接M0,

因为M , 0为PC、AC的中点,所以MO// AP,

又因为M0?平面BDM , FA?平面BDM ,

所以PA//平面BDM ,

又因为FA?平面PAHG,

平面PAHG n平面BDM = GH , 所以PA// GH.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例如图1-4所示,在斜三棱柱A i B i C i -ABC中,底面是等腰三角形,AB= AC,侧面BB i C i C丄底面ABC.

【导学号:90662i23】

图i-4

⑴若D是BC的中点,求证:AD丄CC i;

⑵过侧面BB i C i C的对角线BC i的平面交侧棱于点M,若AM= MA i,求证:截

面MBC i丄侧面BB i C i C.

[思路探究](i)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可证.

⑵先证明C i N丄侧面BB i C i C,再证截面MBC i丄侧面BB i C i C.

[解]⑴证明:T AB = AC, D是BC的中点,

??? AD丄BC.

???底面ABC丄平面BB i C i C,

??? AD丄侧面BB i C i C.

??? AD 丄CC i.

(2)延长B i A i与BM的延长线交于点N,连接C i N.

T AM= MA i,二NA i = A1B1.

T A i C i = A i N = A1B1,

C i N 丄B i C i,

??? C i N 丄侧面BB i C i C.

?截面MBC i丄侧面BB i C i C.

[规律方法]在本章中,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包括线与线的垂直、线与面的垂直及面与面的垂直,三种垂直关系是本章学习的核心,学习时要突出三者间的互化意识.如在证明两平面垂直时一般从现有直线中寻找平面的垂线,若这样的垂线不存在,则可通过作辅助线来解决?如有面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使之转化为线面垂直,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

[跟踪训练]

3.如图i-5,四棱锥P-ABCD 中,/ ABC=Z BAD = 90°BC= 2AD ,△ PAB 和厶PAD 都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PB丄CD.

图i-5

[证明]如图,取BC的中点E,连接DE,则ABED为正方

形.

过P作P0丄平面ABCD,垂足为O.

连接OA,OB,0D,0E.

由厶FAB和厶PAD都是等边三角形知PA= PB= PD,所以0A= 0B = OD,即点

0为正方形ABED对角线的交点,故0E丄BD.

又0E丄0P, BD A 0P = 0,

所以0E丄平面PDB,从而PB丄0E.

因为0是BD的中点,E是BC的中点,

所以0E// CD.因此PB丄CD.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