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业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则 SYT6607-2004

石油工业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则 SYT6607-2004
石油工业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则 SYT6607-2004

石油工业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则 SY/T6607-200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4-7-3发布

前言

本标准由石油工业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石油大学安全与环境技术中心、中国海洋总公司健康安全环保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评价中心、中国石化

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中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凤翔、赵东风、陈树春、刘志、王如君、熊运实、周锡河、门

晓棠、陈忱、曹坚、严明、王小林。

引言

为进一步规范石油工业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结构、层次、内容和深度,使石油工业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更好地指导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工作,特

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油气田建设项目、海上油气田建设项目、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和石油

化工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为推荐性标准。

根据石油工业建设项目和具体情况和特点,在预评价报告中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各要点的相关部分进行说明、分析和评价,也可针对性地选取有关内容的相关部分重新整合后

进行说明、分析和评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工业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油气田建设项目、海上油气田建设项目、油气管道建设项目以及石

油化工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安全评价通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技装字(2003)37号

安全预评价导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技装字(2003)77号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评价导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技装字

(2003)115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3.2

危险因素 hazardous factors

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3.3

有害因素 harmful factors

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3.4 有害物质 harmful substances

能危害人的健康的所有化学、物理、生物等物质的总称。

3.5

危险程度 hazardous degree

对人造成伤亡和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尺度。

3.6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hazardous & harmful factors identification

找出危险、有害因素,并分析其性质和状态的过程。

3.7

评价单元 assessment unit

为了安全评价需要,按照建设项目生产工艺或场所的特点,将生产工艺或场所划分成

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

4 要点

4.1 概述

4.1.1 预评价目的:

a)识别分析项目投产运行后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b)对项目运行过程中固有危险、有害因素进行预评价,预测其安全等级并估算危险

源事故时可能造成的伤害。

c)提出提高该项目安全等级的对策及措施,编制事故应急预案框架。

d)为建设单位安全卫生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和条件。

e)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提供依据,为审批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

4.1.2 预评价依据:

a)安全预评价工作合同或委托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b)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报告及其相关文件和资料。

c)国家法律、法规、中国政府加入国际组织相关规定及作业者选定的技术标准。

4.1.3 预评价程序:预评价工作程序的主要内容是准备、实施评价和报告书编制三个阶

段。

4.2 陆上油气田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

4.2.1 预评价范围:以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的范围(主体工程、辅助设施、公用工程等)

作为评价范围。

4.2.2 建设项目概况:

a)建设单位简介:简述项目所在的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b)建设项目地理位置(见地理位置图、带风玫瑰图和比例尺等)、规模、建设性质

(新建或改、扩建)及投资等。

c)建设项目总体布局(总平面布置图、带风玫瑰图和比例尺)。

d)自然条件:气象条件(气温、气压、温度、降水、风速及主导风向、地温、积雪、冻土、沙暴、雷暴)、水文、地质条件、地震烈度等。

e)环境状况:社会环境、周边环境及其他可引起危险、有害的状况等。

f)运储方式:油气集输和储存方式。

4.2.3 地面工程及工作量:

a)钻井工程:钻前工程(钻机基础工程、新区临时工程建设,含临时房屋修建、临时公路和井场道路的修建)、供排水、供电、钻井设备安装和拆卸及相关配套工程。

b)油气集输工程:井口、井内(或井下)装置、油气集输管网、计配站、接转站、联合站或油气稳定站、净化站、污水处理站等工程(重要站场平面布置图)。

c)注水(汽)工程:水源、注水(气)井装置、配水间、注水(汽)站、注水(汽)

管线及相应配套工程(稠油油田则需向油层注入高压蒸汽,其地面设施工程包括:蒸汽发生器站、注汽管网、配注站、注汽井口及相应的配套工程)。

d)管道工程:输油管线、输气管线、输水管线及相关工程。

f)低压、低渗透、低产能油气田的酸化、压裂工程。

4.2.4 工程主要设计参数

a)单井设计参数、集油管网设计参数、各站场主要工艺设备的设计参数。

b)采出液物理性质(原油物性、天然气物性、采出水物性等)。

4.2.5有关资料:

a)工程使用的危险和有害物质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及最终去向。

b)自动控制系统、油气集输过程的自动控制和计量、自动检测和报警系统等。

c)管道、容器等的防腐工程。

d)附属建筑物、消防、供配电、通信、给排水、污水处理、供热和暖通等公用工程。

e)组织机构、劳动定员及岗位分配等。

f)水、电、汽及化学剂等工程主要消耗指标。

4.2.6 油气田产能建设方案中提出的安全设施和安全措施。

4.2.7 改扩建油气田的安全、职业卫生、消防现状:油气田已有安全、职业卫生、消

防保障体系及其外部依托情况。

4.2.8 改扩建油气田安全管理现状。

4.2.9 钻井工艺介绍(工艺流程图):

a)钻进工艺(钻进过程、钻井参数、钻井液系统、动力系统等)。

b)固井工艺(钻孔参数、下套管、注水泥等)。

c)井控工艺(井下油气参数、溢流的发现和关井、井喷控制方法、压井等)。

d)完井工艺(射孔完井法、裸眼完井法以及其他完井方法)。

4.2.10 油气集输工艺介绍(工艺流程图):

a)井口集输工艺(有杆采油或电潜泵采油、计量、集输等)。

b)油、气、水分离工艺(沉降分离、加热分离等其他分离工艺)。

c)其他集输过程工艺。

4.2.12 工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4.2.12.1主要物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a)主要物料危险因素分析:

1)主要物料包括:原油、天然气、钻井液、各类化学剂等。

2)主要危险物料火灾、爆炸特性列表。

3)主要危险因素分析:天然气的易扩散性、易燃易爆性;原油的易流动、易挥发、易燃、受热后可沸溢、易带静电等性质;硫化氢的腐蚀性;所用化学剂的危险性等。

b)主要物料有害因素分析:

1)主要物料包括:原油、天然气、硫化氢、钻井液、各类化学剂等。

2)主要有害物料危害特性列表。

3)主要有害因素分析:油气组分的毒性、硫化氢的毒性、钻井液的毒性、所用化学

剂的毒性、辐射危害等。

4.2.12.2 工艺过程及工程站场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a)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钻进过程。

2)油气集输过程。

3)其他工艺过程。

b)工程站场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钻井井场。

2)计配站、接转站、联合站、注水站、压气站。

3)油气集输管网。

4)注水、注气(汽)管网。

5)井下作业。

6)其他工程站场。

d)工程危险场所危险程度分级及主要危险场所。

e)油气井废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4.2.12.3 其他危险因素分析主要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电气伤害、

高温烫伤、化学灼伤、交通事故等。

4.2.12.4 职业卫生有害因素分析主要包括:物质(化学品、硫化氢等)毒性、噪声、

辐射、职业疾病等有害因素。

4.2.12.5 自然和社会环境危险因素分析主要包括:洪水、地震、飓风、地质灾害、雷

击、人为破坏等。

4.2.13 预评价单元划分及预评价方法选择。

4.2.13.1 预评价单元划分:

a)预评价单元划分原则:

1)根据项目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特点划分预评价单元。

2)一个系统设施、装置的一个相对独立部分并有一定功能特点的可划分为一个单元。

3)重要设备、单体等亦可单独划分为一个单元。

4)预评价单元划分应合理并无遗漏。

b)预评价单元的划分:按工艺过程可划分为以下几单元(也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和

特点做更细的划分):

1)钻井过程(钻进、固井、井控、完井等)。

2)工程站场(井场、计配站、接转站、联合站、注水站、压气站等)。

3)油气集输管网。

4)注水(入)、注气(汽)网。

5)公用设施。

c)预评价单元工艺参数:油、气、采出水、钻井液等的组成以及温度、压力、流量

或总量等。

4.2.13.2 预评价方法选择:

a)预评价常用的方法包括:

2)风险矩阵法。

3)关联图法。

4)预先危险性分析。

5)事故树分析。

6)危险度评价法。

7)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评价法。

8)其他安全预评价方法。

b)预评价方法简介:简单介绍选用的预评价方法。

4.2.14 定性、定量评价:按照选定的预评价方法和划分的预评价单元,对工程具有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重点放在:

——井喷及火灾、爆炸;

——油气逸出及烃类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所导致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逸出所导致的人员伤害;

——其他引起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重大危险源。

定性评价:按照选定的预评价方法和划分的预评价单元,对工程具有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性评价,确定危险产生的原因及可能产生的危害(人员伤害及财产损失),提出防范措施。

定量评价:按照选定的预评价方法和划分的预评价单元,对工程具有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定量评价,确定危险发生的概率及可能产生的危害(人员伤害及财产损失)的大小,计算风险度(内部风险及社会风险),提出防范措施。

评价结果分析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果小结与危险和风险损失控制的优先度。

4.2.15 有害因素预评价。

4.2.1

5.1 毒物有害评价。

4.2.1

5.2 噪声有害评价。

4.2.1

5.3 其他有害评价。

4.2.1

5.4 评价结果分析。

4.2.16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4.2.16.1 从总图布置和地面设施、工艺及设备以及应采取安全措施的其他方面等分别叙述:

a)分类列出油气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

b)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4.2.16.2 针对油气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安全措施分析后,对项目仍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补充措施及建议,主要分为:

a)事故预防措施。

b)事故一旦发生时的减轻措施。

4.2.17 事故应急预案框架: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紧急危险情

c)硫化氢溢出及中毒事故。

d)重大油气泄漏、跑冒事故。

e)自然灾害,如洪水、海冰、雷击等。

4.2.18 安全预评价结论:

a)归纳、综合以上评价结果。

b)油气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安全设施和安全措施是否满足有关安全法规、标准要求。

c)工程存在的固有危险及危险程度。

d)油气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安全措施是否可有效防范工程的固有危险。

e)仍存在的安全问题或不足。

f)提出今后解决的方向。

4.3 海上油气田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

4.3.1 预评价范围:

a)预评价范围为ODP(总体开发方案)报告所包括的范围,其主要构成有海上钻采平台、设施,水下井口设施(采油树),海底管道、电缆,单点系泊、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海上输油码头和人工岛,为油气田提供服务的直升机、守护船及陆上终端等所有与海洋油气处理有关的各种设施。

b)当开发期与已有设施发生联合共用关系时,预评价范围还应包括公用工程部分4.3.2 建设项目概况。

4.3.2.1 建设单位简介:简述项目所在的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4.3.2.2 油气田概况:建设项目选址、总图及平面布置、生产规模、工艺流程、主要设备、主要原材料、产品、经济技术指标、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等。

a)油气田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图、带风玫瑰图和比例尺等)。

b) ODP设计原则。

c)油气田规模(储量、油气田面积、产能)、开发特征、生产方式。

d)建设项目性质(新建、改建、扩建)及投资。

4.3.2.3 自然环境条件、水文气象数据:

a)风、浪、流一般环境条件。

b)海底地貌、附着生物等。

c)水深、水位、水温。

d)大雾天数、雪、降雨量。

e)气温。

f)海冰、台风。

g)地震、海啸。

h)军事、渔业、自然保护区等周边环境情况。

4.3.2.4 地质油藏数据:

a)油田特征。

b)油气组分及特征。

c)地质储量、动用储量、可采储量。

d)油田面积、油层深度。

e)地层压力、井口压力。

f)地层温度、井口温度。

g)年度配产。

4.3.2.5 油气田布局(置)及主要设施:

a)总平面布置(附油气田总平面布置图)。

e)辅助生产设施和公用工程。

4.3.2.6 工程主要设计参数:

a)产品。

b)平台载荷、生产期。

c)产能。

d)油、气、水井井数。

e)生产时率。

f)设计寿命。

4.3.2.7 生产组织:

a)列出组织机构图并简述组织机构及定员。

b)组织管理简述。

4.3.2.8 安全系统:

a)探测与报警。

b)应急与关断。

c)消防。

d)救生与逃生。

e)直升机。

4.3.2.9 ODP设计采用的极值。

4.3.2.10 附有关设计图纸及其他资料。

4.3.3 项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分阶段辨识油田开发建设、生产作业等各个阶段中的重大危险源及固有或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内容,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应准确、全面、无遗漏;针对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特点,对导致事故、危害条件的直接原因、诱导原因进行分析。

a)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

b)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存在的部位、岗位)。

c)主要危险、有害物料的数量、强度或浓度和危害特性。

d)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产生原因及其主要条件。

e)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引起的事故和危害后果的形式。

f)提供危险区域划分图。

g)针对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明确项目风险特点和评价的重点内容。

h)同类事故案例与事故原因分析。

4.3.4 预评价单元划分及预评价方法选择。

4.3.4.1 预评价单元划分原则:

a)根据项目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特点划分预评价单元。

b)一个系统设施、装置的一个相对独立部分并有一定功能特点的可划分为一个单元。

c)重要设备、单体等亦可单独划分为一个单元。

d)预评价单元划分应合理并无遗漏。

4.3.4.2 预评价方法选择:

a)根据项目的风险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主要评价方法和辅助评价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

b)选定的方法应科学、合理并且适用,辅助评价方法应能起到弥补性和验证性作用。

c)除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评价方法外,海上工程设施推荐以PHA方法为主,陆上处理厂推荐以DOW/MOND指数法为主。

d)可根据新技术选择其他先进评价方法。

e)预评价方法简介。

4.4.8 定性、定量评价:按照选定的预评价方法和划分的预评价单元,对工程具有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重点放在:

——工程站场火灾、爆炸、毒性评价。

4.4.8.1 定性评价:按照选定的预评价方法和划分的预评价单元,对工程具有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性评价,确定危险产生的原因及可能产生的危害(人员伤害及财产损失),提出防范措施。

4.4.8.2 定量评价:按照选定的预评价方法和划分的预评价单元,对工程具有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定量评价,确定危险发生的概率及可能产生的危害(人员伤害及财产损失)的大小,计算风险度(内部风险及社会风险),提出防范措施。

4.4.8.3 评价结果分析:

a)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果小结。

b)危险和风险损失控制的优先度。

4.4.9 有害因素预评价。

4.4.9.1 毒物有害评价。

4.4.9.2 噪声有害评价。

4.4.9.3 其他有害评价。

4.4.9.4 评价结果分析。

4.4.10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应从总图布置和建筑方面(包括总图运输、建筑与结构)、工艺和设备、装置方面[包括管道线路工程、输油(气)工艺、输油(气)站场、主要设备、管道防腐、自控与通信系统、供电系统、给排水及消防等]、应采取的其他综合措施(管道经过灾害性工程地质段等)分别阐述。

——分类列出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

——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针对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已提出的安全措施分析后,对工程仍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补充措施及建议,主要分为:

——事故预防措施。

——事故一旦发生时的减轻措施。

4.4.11 事故应急预案框架: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应急预案组织机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紧急危险情况下的框架式事故应急预案,主要包括:

a)火灾爆炸事故。

b)重大油气泄漏、跑冒事故。

c)自然灾害抢险。

4.4.12 安全预评价结论:

a)归纳、综合以上评价结果。

b)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安全设施和安全措施是否满足有关安全法规、标准要求。

c)建设项目存在的固有危险及危险程度。

d)油气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安全措施是否可有效防范项目固有的危险。

e)仍存在的安全问题或不足。

f)提出今后解决的方向。

4.5 石油化工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

4.5.1 预评价范围:主要为生产装置,如有必要还应包括储运系统(含中间罐区)、配套公用工程和辅助生产系统。

4.5.2 建设项目概况:

a)建设单位简介:简述项目所在的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b)工程简介应包括:建设规模(加工量/年、储量)、建设性质及投资。

c)地理位置与厂区平面布置(地理位置图、设备平面布置图、带风玫瑰图和比例尺等)。

料消耗,主要工艺操作参数)、工艺设备(宜按设备的名称、规格、数量等项列表说明)。

f)自控系统。

g)给排水。

h)供电、通信。

i)组织机构及定员应包括:机构设置、人员编制。

j)安全、卫生、消防现状应包括:建设单位安全卫生消防保障体系及能提供给项目的依托情况。

4.5.3 工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项目各装置工艺特点和工艺过程危险性分析包括:

a)装置及设备的平面布置、工艺主要特点及工艺过程危险性。

b)项目各装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应包括:物料、操作条件的危险性、毒性、噪声、放射性对人体的有害性。

c)自然灾害因素分析应包括:地震、地质灾害、雷击、暴风雨等。

d)其他危险因素分析应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电气伤害、高低温危害、化学灼伤、溶剂中毒等。

4.5.4 同类事故案例与事故原因分析。

4.5.4.1 同类事故案例。

4.5.4.2 事故原因分析。

4.5.5 小结

4.5.6 预评价单元划分及预评价方法选择。

1.5.6.1 预评价单元划分:

a)预评价单元划分原则:

1)根据项目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特点划分预评价单元。

2)一个系统设施、装置的一个相对独立部分并有一定功能特点的可划分为一个单元。

3)重要设备、单体等亦可单独划分为一个单元。

4)预评价单元划分应合理并无遗漏。

b)预评价单元划分:按本项各装置工艺流程特点和不同工艺过程的危险性可划分成若干预评价单元,并列表说明

各单元名称。

按生产装置的工艺过程划分成若干预评价单元,划分情况详见附录C。

c)预评价单元工艺参数:物料的组成、温度、压力、流量或总量等。

4.5.6.2 预评价方法选择:

a)石油化工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常用的方法包括:

1)日本劳动省六阶段评价法。

2)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3)故障树分析。

4)事件树分析。

5)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

6)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

7)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

8)液体泄漏模型。

9)气体泄漏模型。

10)其他安全预评价方法。

b)预评价方法简介:简单介绍所选用的预评价方法。

4.5.7 定性、定量评价:按照选定的预评价方法和划分的预评价单元,对项目具有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评

价,重点放在:

a)装置火灾、爆炸、毒性评价。

b)装置火灾、爆炸灾害评估。

评价,确定危险产生的原因及可能产生的危害(人员伤害及财产损失),提出防范措施。

4.5.7.2 定量评价:按照选定的预评价方法和划分的预评价单元,对工程具有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定量评价,确定危

险发生的要概率及可能产生的危害(人员伤这财产损失)的大小,计算风险度,提出防范措施。

4.5.7.3 评价结果分析: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果小结以及危险控制的优先度。

4.5.8 有害因素预评价。

4.5.8.1 毒物有害评价。

4.5.8.2 噪声有害评价。

4.5.8.3 放射性有害评价。

4.5.8.4 其他有害评价。

4.5.8.5 评价结果分析。

4.5.9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a)应从总图布置和建筑方面(包括装置四邻、建筑与结构)、工艺和设备(包括设备平面布置、主要设备、防腐、自控与通信系统、供电系统、给排水及消防等)、应采取的其他综合措施等分别阐述。

1)分类列出石油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已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

2)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b)针对石油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安全措施分析后,对工程仍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补充措施及建

议,主要分为:

1)事故预防措施。

2)事故一旦发生时的减轻措施。

4.5.10 事故应急预案框架: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应急预案组织机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紧急危险情况下的框架

式事故应急预案,主要包括:

a)火灾爆炸事故。

b)中毒事故。

c)重大油气泄漏、跑冒事故。

d)自然灾害抢险。

4.5.11 安全预评价结论:

a)归纳、综合以上评价结果。

b)石油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安全设施和安全措施是否满足有关安全法规、标准要求。

c)建设项目存在的固有危险及危险程度。

d)石油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安全措施是否可有效防范工程的潜在危险。

e)仍存在的安全问题或不足。

f)提出今后解决的方向。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石油工业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封面格式及著录项格式。

A.1 封面格式

A.1.1 布局

封面第一行文字内容是建设单位名称(可占两行);

封面第二行文字内容是建设项目名称;

封面第三行文字内容是报告名称——安全预评价报告;

封面最下两行分别是安全评价机构名称和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证书编号。

建设项目名称

安全预评价报告

评价机构名称

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证书编号

A.2 著录项格式

A2.1 布局

“评价机构的法人代表、课题组主要人员和审核人”等著录项一般分两张布置,第一张

署名评价机构和法人代表(以评价机构营业执照为准)、审核定稿人(应为评价机构技术负责人)、课题组长(应为评价课题组负责人)等主要责任者姓名,下方为报告编制完成的日期及评价机构(以安全评价资质证书为准)公章用章区;第二张则为评价人员(以安全评价人员资格证书为准并署明注册号)、各类技术专家(应为评价机构专家库内人员)以及其他有关责任者名单,评价人员和技术专家均应手写签名。

A.2.2 编排

建设单位名称

或建设项目名称

安全预评价报告

评价机构的法人代表:以评价机构营业执照为准

审核定稿人:评价机构技术负责人

课题组长:评价课题组织负责人

评价报告完成日期

(评价机构公章)

A.2.3 首页编排

首页编排格式如下:

评价人员

评价组长:×××(资格证书号:APR-××××-××××)签字

评价组成员:×××(资格证书号:APR-××××-××××)签字

×××(资格证书号:APR-××××-××××)签字

×××(资格证书号:APR-××××-××××)签字

×××(资格证书号:APR-××××-××××)签字

×××(资格证书号:APR-××××-××××)签字

×××(资格证书号:APR-××××-××××)签字

×××(资格证书号:APR-××××-××××)签字

×××(资格证书号:APR-××××-××××)签字

×××(资格证书号:APR-××××-××××)签字报告审核人:×××(资格证书号:APR-××××-××××)签字

技术专家

(列出各类技术专家名单)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石油工业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中常用主要标准、规范类文件

B.1 常用主要标准、规范

GB2893-2001 安全色

GB2894-1996 安全标志

GB/T3608-1993 高处作业分级

GB5044-198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5817-1986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GB12158-1990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GB/T12331-1990 有毒作业分级

GB12801-199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13348-1992 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范

GB50034-92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GB15599-95 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

GB5005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8-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116-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51-92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83-93 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251-94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50253-94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J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

GBJ65-83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接地设计规范

GBJ87-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Z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HG20660-2000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SH3007-1999 石油化工储系统罐区设计规范

SH3014-1990 石油化工企业储运系统泵房设计规范

SH3047-93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

SH3063-1999 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81-1997 石油化工仪表接地设计规范

SY0031-2004 石油工业用加热炉安全规程

SY/T0043-96 油气田地面管线和设备涂色标准

SY0007-1999 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

SY/T0025-95 石油设施电器装置场所分类

SY/T0004-98 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SY/T0015.1-98 原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穿跨越工程设计规范穿越工程SY/T0015.2-98 原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穿跨越工程设计规范跨越工程SY/T0060-92 油田防静电接地设计规定

SY/T5737-2004 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程

SY/T10008-2000 海上固定式钢质石油生产平台的腐蚀控制SY/T10034-2000 敞开式海上生产平台防火与消防的推荐作法SY/T10042-2002 海上生产平台管道系统设计和安装的推荐作法SY/T10043-2002 卸压和减压系统指南

LD80-1995 噪声作业分级

B.2 常用主要文件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

石油天然报管道安全监督与管理暂行规定原国家经贸委第17号令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13号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安全评价的工艺分析要求

C.1 主要炼油装置

C.1.1 常减压蒸馏装置

应对以下工艺过程进行危险分析:

a)电脱盐系统工艺过程。

b)初馏系统工艺过程。

c)常压蒸馏系统工艺过程。

d)减压蒸馏系统工艺过程。

C.1.2 催化裂化装置

应对以下工艺过程进行危险分析:

a)反应再生系统工艺过程。

b)分馏系统工艺过程。

c)吸收稳定系统工艺过程。

d)脱硫系统工艺过程。

C.1.3 催化重整装置

应对以下工艺过程进行危险分析:a)加热炉反应系统工艺过程。

b)冷换系统工艺过程。

c)芳烃抽提系统工艺过程。d)压缩机与机泵系统工艺过程。

C.1.4 延迟焦化装置

应对以下工艺过程进行危险分析:a)加热炉系统工艺过程。

b)焦炭塔系统工艺过程。

c)分馏塔系统工艺过程。

d)吸收稳定系统工艺过程。

e)焦炭池系统工艺过程。

C.1.5 加氢精制装置

应对以下工艺过程进行危险分析:a)换热系统工艺过程。

b)加热炉系统工艺过程。

c)反应系统工艺过程。

d)产品分离系统工艺过程。

e)压缩机系统工艺过程。

C.1.6 加氢裂化装置

应对以下工艺过程进行危险分析:a)加热炉及反应器系统工艺过程。

b)压缩机系统工艺过程。

c)高低压分离系统工艺过程。

e)脱硫及溶剂再生系统工艺过程。

C.1.7 制氢装置

应对以下工艺过程进行危险分析:a)原料脱硫系统工艺过程。

b)转化系统工艺过程。

c)中温变换系统工艺过程。d) PSA吸附分离系统工艺过程。

C.2 主要化工装置

C.2.1 烯烃(烃类裂解法)装置

应对以下工艺过程进行危险分析:a)裂解系统工艺过程。

b)急冷系统工艺过程。

c)压缩及加氢系统工艺过程。

d)冷分离系统工艺过程。

e)热分离系统工艺过程。

f)废碱液处理系统工艺过程。

C.2.2 丁二烯装置

应对以下工艺过程进行危险分析:a)原料预处理系统工艺过程。

b)萃取精馏系统工艺过程。

c)汽提系统工艺过程。

d)丁二烯精制系统工艺过程。

e)溶剂回收系统工艺过程。

C.2.3 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

应对以下工艺过程进行危险分析:

b)氧气混合系统工艺过程。

c)循环气压缩系统工艺过程。

d) CO2脱除和环氧乙烷回收系统工艺过程。e)轻组分脱除和环氧乙烷精制系统工艺过程。

f)乙二醇反应和回收系统工艺过程。

g)乙二醇精制系统工艺过程。

C.2.4 聚烯烃装置

应对以下工艺过程进行危险分析:a)三乙基铝和催化剂配置系统工艺过程。

b)原料精制系统工艺过程。

c)聚合反应系统工艺过程。

d)挤压造粒及产品贮存系统工艺过程。

e)聚合物汽蒸干燥系统工艺过程。

C.2.5 乙苯装置

应对以下工艺过程进行危险分析:

a)烷基化反应系统工艺过程。

b)回收苯系统工艺过程。

c)乙苯精馏系统工艺过程。

d)乙烯升压系统工艺过程。

C.2.6 对二甲苯装置

应对以下工艺过程进行危险分析:

a)加热炉系统工艺过程。

b)对二甲苯吸附分离系统工艺过程。

c)异构化系统工艺过程。

d)二甲苯精馏系统工艺过程。

应对以下工艺过程进行危险分析:

a)氧化反应系统工艺过程。

b)尾气洗涤吸附系统工艺过程。

c)加氢精制系统工艺过程。

d)原料PX及化工原料贮存系统工艺过程。e) PTA输送、包装及贮存系统工艺过程。

f)热油炉系统工艺过程。

07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评价导则.doc

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评价导则 二○○三年八月八日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导则依据《安全评价通则》制定,规定了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综合评价(以下简称:陆上油气开采安全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适用于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评价。 2.安全评价目的和基本原则 陆上油气开采安全评价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提高陆上油气开采的本质安全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和控制陆上油气开采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降低陆上油气开采安全风险,预防事故发生,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及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陆上油气开采安全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具备国家规定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科学、公正、合法、自主地开展安全评价。 3.定义 3.1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是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各工艺单元的总称,包括勘探、钻井、井下作业和采油、采气及油气集输等。 3.2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预评价 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预评价是根据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方案”的内容,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对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给予指导。

3.3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验收评价 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验收评价是在油气开采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安全生产设施验收前,通过对陆上油气开采建设项目设施、设备、装置的安全状况和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查找该项目投产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危险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3.4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是在陆上油气开采生产运行过程中,通过对其设施、设备、装置的安全状况和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定性、定量地分析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危险度,对其安全管理状况给予客观的评价,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对运行管理和出现非常事件应采取的措施给予指导。 4.安全评价内容 陆上油气开采安全评价内容一般包括:进行油气开采重大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价;核实检查油气开采安全设备、设施的情况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对油气开采安全管理体系能否确保油气开采安全生产作出评价;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5.安全评价程序 陆上油气开采安全评价程序一般包括:前期准备;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做出安全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的评审等。 5.1前期准备 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与评价对象相关的油气开采数据资料。 收集现场资料,进行现场调查。

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

附件: 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 1 范围 1.1 为了规范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内容和深度要求,确保安全预评价报告质量,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特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编制。 2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含评价目的、评价范围、评价依据、建设项目概况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选择、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建议、评价结论等。 2.1 编制说明 1)评价目的和评价范围 明确评价目的和评价范围。一般以设计文件包括的范围作为评价范围。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也可把合同规定的范围作为评价范围,但不得将重要危险、有害因素排除在评价范围之外。 2)评价依据 编制预评价报告依据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有关资料、批准文件、预评价工作合同书,较详尽地列举预评价依据的 1

国家法律、国家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政府部门规章、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国家标准、安全生产行业技术标准、风力发电行业技术标准、行业管理规定、参考资料等。 3)建设单位简介 对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组成、业务范围等做简单概述。 2.2 建设项目概况 介绍建设项目的地理位置、风能资源、工程地质、项目任务和规模、风电场场址选择、风电机组选型及布置、电气、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投资估算等概况。 2.3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对风电场场址选址和总体布置、主要生产建(构)筑物及设备事故、生产过程中和生产作业场所等方面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列出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依据,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部位、方式,以及发生作用的途径和变化规律,明确预评价中要评价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是分辨、识别确定系统内存在的危险,而不是研究防止事故发生或控制事故发生的实际措施。它是预测安全状态和事故发生途径的一种手段,必须要有科学的安全理论作指导,使之能真正揭示系统安全状况、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规律,并予以准确描述。 2

XXX铸造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

前言 在我国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是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西部地区的优势发展行业,能源消耗有保障,资源利用可就近转移并增加附加值,可带动产业链快速发展。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了一大批老企业发展进步,催生了诸如铸件生产在内的新型工业企业的配套发展。 XX是西北工业重镇,机床制造工业基地雄厚且规模较大,对各类型优质铸件配套需求强烈。据估计XX市装备制造业铸锻件市场年需求量在10万t以上,而目前的配套生产能力不足5万t,并且锻造行业发展水平同本地区工业水平不相匹配,产能严重不足与市场需求较大形成巨大缺口,需要靠外省市区提供配套支撑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XX工业迫切需要建设铸造生产基地,提高铸件生产工艺水平,增强对机床制造产业的配套服务规模。 为此,XX有限公司为了保障机床核心业务的发展实施了XX建设项目。2010年10月,XX有限公司委托XX编制完成了《XX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为了使项目建成后符合我国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安全技术标准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陕西省关于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有关要求,XX有限公司委托XX 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本项目的安全预评价工作。评价机构接受委托后,立即组成评价组赴拟建场地进行实地踏勘,认真查阅了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技术资料及图纸,并听取了XX有限公司关于项目建设内容、相关工艺过程的介绍。在广泛收集有关安全评价资料的基础上,评价人员认真分析了项目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以及所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运用适当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评价,提

出了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并按照AQ8001《安全评价通则》和AQ8002《安全预评价导则》的要求,编制了本项目的安全预评价报告。

(完整版)山东省石油库安全评价导则

山东省石油库安全评价导则 1 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石油库安全评价的前提条件、程序、内容和要求。 本导则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石油库的安全评价。 本导则不适用于石油化工厂厂区内、长距离输油管道和油气田的油品储运设施的评价。亦不适用于地下水封式石油库、自然洞石油库和人工洞石油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文。所有引用条文,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并应按最新版本修订本导则的相关条款。安全评价时,可根据被评价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评价报告的实际评价内容,引用未列入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中的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36号)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省政府令(2002)第141号) 《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评价导则(试行)》(原国家安监局安监管二字[2003]38号) 《安全现状评价导则》(原国家安监局安监管规划字[2004]36号)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原国家安监局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 《关于做好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换证工作的通知》(鲁安

监发〔2006〕52号) 《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GB18265-2000 《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安全色》GB2893-2001

水电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实用版

YF-ED-J9711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水电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水电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 制规定实用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 范围 1.1 为了规范水电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 报告的内容和深度要求,确保安全预评价报告 质量,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特制定本规 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 水电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编制。 2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含 评价目的、评价范围、评价依据、建设项目概

况等)、危险及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选择、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建议、评价结论等。 2.1 编制说明 1)评价目的和评价范围 明确评价目的和评价范围。一般以设计文件包括的范围作为评价范围。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也可把合同规定的范围作为评价范围,但不得将重要危险、有害因素排除在评价范围之外。 2)评价依据 编制预评价报告依据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有关资料、批准文件、预评价工作合同书,较详尽地列举预评价依据的国家法律、国家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政府部门规章、政府部门

油库安全评估报告

目录 前言 (1) 1.编制说明 (2) 1.1安全评估依据的法律法规 (2) 1.2安全评估依据的标准 (2) 1.3-----公司提供的资料 (3) 1.4安全评估的程序 (3) 2. -----公司油库基本情况 (4) 2.1基本概况 (4) 2.2平面布置及储罐区布置 (5) 2.3油库油品流程图及流程概述 (9) 2.4消防设施概况 (10) 2.5消防流程概况 (10) 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辩识 (10) 3.1危险、有害物质及其理化性质 (10) 3.2危险场所及有害因素分析 (12) 4.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3) 4.1火灾、爆炸 (13) 4.2中毒 (15) 4.3触电 (16) 4.4车辆伤害 (16) 4.5锅炉爆炸事故 (16) 4.6高处坠落 (16) 4.7灼烫 (16) 4.8淹溺 (16) 4.9机械伤害 (17) 5. 评估方法和评估单元的划分 (17)

6. 油库现场安全评估表 (17) 7.对安全评估现场检查表中各评价单元分析评估 (23) 8. 对策措施和整改情况 (26) 8.1对策措施 (26) 8.2整改情况 (27) 9.安全评估汇总及结论 (28) 9.1评估汇总 (28) 9.2评估结论 (29) 附件30

前言 2015年4月,厦门鹭浏石化有限公司(下称---单位)委托-----公司安办对其安全生产管理现状进行安全性评估,评价结果:安全等级为:A级(好)。 为了有效的预防事故发生,减少财产和人员伤亡和伤害,从而提高油库及其设备的本质安全程度,---单位再次委托-----公司对其安全生产管理现状进行安全性评估。 厦门鹭浏石化有限公司油库位于厦门翔安刘五店港区区,最初名厦门鹭浏润滑油企业有限公司(鹭浏油库)。成立1993年7月,1998年12月变更为厦门鹭浏石化有限公司。公司目前储存的油品主要为船燃和重油。 根据公司油库所提供的资料并通过现场调查,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对公司从证照文书、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组织、从业人员要求、油罐区、收发油台、油泵房、输油管线、电气设施、消防系统等九个方面进行安全分析,对其可能造成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隐患整改措施,编制完成了厦门鹭浏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安全评估报告”。 本报告仅限于公司的储存场所及设施,储存条件的安全管理现状评估(不包括运输环节),除此之外的设施及其它因素可能造成的危险及危害不在此评估范围内。 1.编制说明 1.1安全评估依据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70号);

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846 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 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 定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 范围 1.1 为了规范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内容和深度要求,确保安全预评价报告质量,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特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编制。 2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含评价目的、评价范围、评价依据、建设项目概况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选择、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建议、评价结论等。 2.1 编制说明 1)评价目的和评价范围 明确评价目的和评价范围。一般以设计文件包括的范围作为评价范围。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也可把合同规定的范围作为评价范围,但不得将重要危险、有害因素排除在

中石油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考核评比办法.doc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考核评比办法 中油质安字〔 2005〕648 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保障安全生 产长周期运行,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集团公司实行年度安全生产考核评比制度。 第二章考核 第三条安全生产考核范围为集团公司所属企事业单位、全资公司、控股公司,以及股份公司所属地区公司(以下简称企业)。 第四条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安委会办公室)根据年度工作重点可对集团公司安全生产 考核标准作适当调整。 第五条企业依据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考核标准组织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考核,满分1000 分。考核标准见附件。 企业考核得分900 分以上,符合企业领导人员综合业绩考核中的安全要求,并能完成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可 申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达标企业。 第六条申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达标企业的单位,于当年10 月底前,以企业文件形式,并附安全生产考核结果 及考核总结,分别报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安全生产主管部门。 第七条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分别对所属企业安全生产考核工作进行抽查。 第八条集团公司对申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达标企业的单位实行考核、确认制度。 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对申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达标企业的单位,分别组织考核。 集团公司安委会办公室依据考核结果,对申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达标企业的单位进行确认,并报集团公司安全 生产委员会备案。 第三章先进企业评比 第九条安全生产先进企业评比范围为集团公司所属企业、股份公司所属地区公司主要负责人为集团公司党组 管理干部的单位,以及中国石油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物资装备(集团)总公司所属成员单位主要负责 人为集团公司党组管理干部的单位。 第十条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先进企业必须是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达标企业,且年度内无较大社会影响、性质严重 的其他事故,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特级(类)企业员工伤亡事故死亡率不大于0. 04‰、年度内无重大火灾事故、无特大交通事故。 一级(类)企业员工伤亡事故死亡率不大于0. 04‰、年度内无重大火灾事故、无重大交通事故。 二级(类)企业年度内无员工死亡事故、无较大火灾事故、无重大交通事故。 三级(类)企业年度内无员工死亡事故、无较大火灾事故、无较大交通事故。 第十一条集团公司对安全生产先进企业评比实行验收、初审、审批制度。 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安全主管部门对符合安全生产先进企业条件的单位,于当年11 月底前分别组织验收。 集团公司安委会办公室依据验收结果,对符合安全生产先进企业条件的单位进行初审。

某食品有限公司安全预评价报告

目录 1 总论 (1) 1.1评价目的 (1) 1.2评价依据 (1) 1.3评价范围 (5) 1.4评价程序 (5) 2建设项目概况 (7) 2.1建设单位简介 (7) 2.2建设项目简介 (7) 2.3总平面布置及运输 (9) 2.4土建、公用工程 (10) 2.5工艺流程 (11) 2.6主要生产设备 (13) 2.7消防 (14) 3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5) 3.1物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5) 3.2生产过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0) 3.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29) 4 评价单元划分与评价方法选择 (31) 4.1评价单元划分原则 (31) 4.2评价单元划分 (31)

4.3评价方法选择 (31) 4.4评价方法简介 (32) 4.5评价单元与评价方法对应表 (35) 5 定性定量评价 (36) 5.1厂址选择、总平面布置单元评价 (36) 5.2生产过程单元评价 (36) 5.3辅助生产、公用工程单元评价 (41) 5.4职业卫生评价 (42) 5.5安全管理单元评价 (44) 6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45) 6.1总平面布置 (45) 6.2建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 (46) 6.3消防系统 (51) 6.4工艺和设备、装置方面安全措施 (55) 6.5电气 (57) 6.6采暖通风 (62) 6.7职业卫生 (62) 6.8安全管理 (62) 6.9应急救援 (63) 7 评价结论 (66) 7.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评价结果 (66)

7.2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 (67) 7.3应重视的安全对策措施 (67) 7.4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在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的受控的程度 (67) 7.5符合性评价 (67) 附件 1.营业执照 2.建设项目立项批复文件 3.厂区平面布置图

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试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试行)》 的通知 【公布日期:2004年9月8日】 【实施日期:2004年9月8日】 【法律类型:规范性文件】 【行业类型:危险化学品】 【颁布部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文号:监管危化字[2004]127号】 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央管理的有关企业,有关安全评价机构: 为贯彻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以及《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规范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工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研究、编制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同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请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将本导则转发给辖区内有关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遵照执行。 二、在本导则试行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什么问题,请及时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司联系。 三、设立危险化学品生产分支机构(分公司、子公司)或者设立2个以上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总部和设立2个以上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的分支机构本部的安全评价,请参考本导则第九部分第(三)条第1项进行评价,并形成安全评价报告。 四、在本导则试行前,已经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进行安全评价、并完成安全评价报告的,请按照本导则完善并形成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或者生产单位安全评价报告;正在编制安全评价报告的,请按照本导则进行编制。 二○○四年九月八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试行) 一、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生产单位现状的安全评价。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导则,同时,鼓励根据本导则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监管局令第10号) 《安全评价通则》(国家安全监管局安监管技装字〔2004〕37号)

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新编版)

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新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272

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新 编版) 1范围 1.1为了规范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内容和深度要求,确保安全预评价报告质量,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特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编制。 2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含评价目的、评价范围、评价依据、建设项目概况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选择、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建议、评价结论等。

2.1编制说明 1)评价目的和评价范围 明确评价目的和评价范围。一般以设计文件包括的范围作为评价范围。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也可把合同规定的范围作为评价范围,但不得将重要危险、有害因素排除在评价范围之外。 2)评价依据 编制预评价报告依据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有关资料、批准文件、预评价工作合同书,较详尽地列举预评价依据的国家法律、国家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政府部门规章、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国家标准、安全生产行业技术标准、风力发电行业技术标准、行业管理规定、参考资料等。 3)建设单位简介 对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组成、业务范围等做简单概述。 2.2建设项目概况 介绍建设项目的地理位置、风能资源、工程地质、项目任务和规模、风电场场址选择、风电机组选型及布置、电气、土建工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管理办法》的通知 中油安〔2014〕445号 各企事业单位,总部各部门,各专业分公司: 现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依照执行。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 2014年11月26日(此件内部公开发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管理,增强风险防控能力,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机关、专业分公司及其直属企事业单位和全资子公司(以下统称所属企业)的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管理。 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的控股公司通过法定程序实施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生产安全风险防控是指在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者控制生产安全风险的过程。 第四条集团公司按照组织管理架构,梳理各个层级的生产安全风险防控流程,确定集团公司总部机关和专业分公司(以下简称总部)、所属企业、二级单位、车间(站队)、基层岗位等各个层级的生产安全风险防控重点,落实各级生产安全风险防控责任,建立健全生产安全风险防控机制。

第五条集团公司生产安全风险防控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分层管理、分级防控。将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的责任划分到各个管理层级,每一层级对照专业领域、业务流程,评估并确定生产安全风险防控重点,落实防控责任。 (二)直线责任、属地管理。将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的职责落实到规划计划、人事培训、生产组织、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安全环保、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等职能部门和属地管理岗位,实现管工作必须管风险。 (三)过程控制、逐级落实。从设计、施工、投产、运行等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环节进行生产安全风险防控,逐级落实生产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是生产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织制修订集团公司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管理规章制度。 (二)指导、监督集团公司生产安全风险防控工作。 (三)对集团公司生产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进行考核。 (四)负责集团公司生产安全风险防控信息管理子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 第七条集团公司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业务范围内

某加油站的安全评价报告

编号:XXXXXX XX XX XX XX有限公司 XX XX XX加油站 安全评价报告 XX XX XX XX 安全评价中心(盖章)证书编号:XXX-NNNN-XX-2011

委托书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加油站经营安全管理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委托XX XX XX XX公司对我单位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情况进行安全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并做出安全评价报告。 委托方: 2011年11月01 日

3

第一章概述 (5) 1.1评价依据 (5) 1.1.l法律、法规 (5) 1.1.2部门规章、标准、规范 (6) 1.1.3委托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7) 1.1.4 评价范围 (7) 1.2评价目的 (8) 1.3评价内容和范围 (8) 1.4评价程序 (8) 第二章加油站简介 (10) 2.1概况 (10) 2.2油品购入 (12) 第三章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12) 3.1汽、柴油理化性质与危险有害特性识别表 (12) 3.2加油站危险爆炸区域的划分 (15) 3.3几点说明 (16) 3.4经营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7) 3.4.1作业中的安全隐患 (17) 3.4.2 (18) 3.5人的不安全行为 (18) 3.6管理因素 (19) 3.7重大危险源识别 (19) 第四章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评价单元的划分 (19) 4.1评价方法的选择 (19) 4.1.1 评价方法简介 (19) 4.2评价单元的划分 (20) 第五章分析评价 (21) 5.1评价过程 (21) 5.2评价小结 (26) 第六章需要补充的安全措施和建议 (26) 6.1需要补充的安全措施 (26) 6.2建议 (27) 第七章整改情况 (27) 第八章评价结论 (27) 第九章另一种评价方法 (30)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30) 9.1概述 (30) 9.2评价内容 (31) 9.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结果分析 (32) 9.4两评价方法对比论述 (32) 第十章另一套整改方案 (33) 10.1安全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33) 10.2防火防爆方面的对策措施 (34) 10.3其他方面的对策措施 (35)

《陆上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陆上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组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陆上油气管道安全监管纳入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范畴后,陆上油气管道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报告依据《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安监总危化〔2007〕255号)进行编制。《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对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评价工作要求不够细致具体,此外,油气管道建设项目适用的主要标准也有了更新完善,如新颁布了《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GB32167),《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和《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都进行了修订。 为了促进油气输送管道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工作的推进,更好地实施对油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的监督核查,进一步规范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报告的编制,确保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相关要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三司在总结陆上油气管道监管工作经验,听取重点地区、企业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开展《陆上油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报告编制导则》编制工作。 2.主要工作过程(起草过程): 2017年4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三司委托中石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开展了《陆上油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报告编制导则》(AQ标准)(以下简称《编制导则》)编制工作; 2017年6月,组织召开了《编制导则》审查会议;2017年12月,再次组织召开了《编制导则》审查会议;根据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进行了修改完善。 2018年4月,在山东省烟台市组织召开了审查会议,会议对标准进行了充分讨论,并明确了《编制导则》的结构和内容深度要求。 2018年5月,召开会议集中各专业相关人员和专家对《编制导则》细节进行修订,形成《编制导则》(征求意见稿) 在此期间,多次组织中石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及评价机构等,针对标准内容进行充分研讨和交流意见,将各方意见进行汇总和归类整理,并体现在《编制导则》中。 本标准将作为油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报告编制的指导性文件。 二、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说明 (一)编制原则 1、编制导则结构: 参照结合《陆上油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监总厅管三﹝2017﹞27号)及《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的体例格式,保持安全评价、安全设施设计、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报告结构一致性; 依据结合《安全验收评价导则》、《石油行业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编写规则》、《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试行)》的相关要求,综合结合危化品安全监管及油气管道建设项目的特点,进行了细化、修改和完善。 (二)主要内容说明 本标准规定陆上油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报告的内容与深度,本标准作

安全预评价报告要求

安全预评价 1定义 建设项目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 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是指找出危险有害因素,并分析其性质和状态的过程。 危险度评价是指评价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确定承受水平,并按照承受水平采取措施,使危险度降低到可承受水平的过程。 评价单元是为了安全评价的需要,根据建设项目生产工艺和场所的特点,将生产工艺或场所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 2安全预评价内容安全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和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3安全预评价工作程序 安全预评价工作程序一般包括: 前期准备;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确定安全预评价单元;选择安全预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安全预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3.1前期准备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进行现场调查和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建设项目资料。所收集的主要材料清单如下: 1建设项目综合性资料 建设单位概况 建设项目概况 建设工程总平面图 建设项目与周边环境关系位置图 建设项目工艺流程及物料平衡图 气象条件 2建设项目设计依据 建设项目立项批准文件 建设项目设计所依据的地址、水文资料建设项

目设计依据的其他有关安全资料 3建设项目设计文件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改建、扩建项目相关的其他设计文件4 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物料资料生产工艺中的工艺过程描述与说明生产工艺中的安全系统描述与说明生产系统中主要设施、设备和工艺数据表原料、中间产品、产品及其他物料资料5安全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 6安全专项投资估算 7历史性类比装置的监测数据和资料 8其他可用于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的资料 3.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根据建设周边环境、生产工艺流程或场所的特点,识别和分析其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3.3确定安全预评价单元在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的需要,将建设项目分成若干个评价单元。 划分评价单元的一般性原则: 按生产工艺功能、生产设施设备相对空间位置、危险有害因素类别及事故范围划分评价单元、使评价单元相对独立,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 3.4选择安全预评价方法根据被评价对象的特点,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定性、 定量评价方法。常 用安全预评价方法有: 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方法:专家现场问询、观察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 能够提供危险度分级的安全评价方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风险矩阵评价法;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蒙得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我国化工厂危险程度分析法;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 金尼法)。 可以提供事故后果的安全评价方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液体泄漏模型;气体泄漏模型、绝热扩散模型;池火火焰与辐射强度评价模型;火球爆炸伤害模型、蒸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精)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 切实保障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与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规章制度,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企事业单位 (含股份公司地区分公司, 以下简称企业应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树立“ 以人为本” 的思想、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基本方针和贯彻“ 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 的核心经营理念,实施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监督机制,采用先进适用安全技术、装备,抓好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坚持安全生产检查,保证安全生产投入, 加大事故隐患整改和重大危险源监控力度,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第三条企业应建立并推行健康安全环境(HSE 管理体系,在基层组织实施 HSE 作业指导书、作业计划书、现场检查表(即“ 两书一表” ,加强风险管理,有效减少和防止各类事故。 第四条企业要加强基层安全建设,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加强生产作业的过程管理,按照标准、规范组织生产,努力做到施工现场标准化、岗位操作标准化、基层管理标准化。 第五条企业应切实保障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各项权利。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同时应签订《员工安全生产合同》 ;为员工创造安全作业环境,提供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工具。员工应履行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各项义务,在生产作业过程中遵守劳动纪律,落实岗位责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第六条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各企事业单位。

安全预评价工作流程

安全“三同时”评价工作流程 第一步: 项目合同签订后,评价公司组成项目组,5个工作日内进行项目现场勘查和资料的收集,现场勘查所需时间一般为一天(建设单位应指派一个了解工艺人员和一个具体负责安评工作的人员,配合评价公司项目组进行项目勘查。主要勘查工作为:附件资料收集、工艺过程的详细了解和项目周边环境的勘测)。 第二步:项目现场勘查完毕后,项目组进行评价报告的编制(编制和审核时间一般为15个工作日)。此阶段,如有必要项目组人员会因项目问题与建设单位联系人进行电话沟通。 第三步:报告文件编辑工作完成及附件齐全后,将送审报告装订成册,上报区安监局,区安监以会议的形式组织专家进行报告的审核(评审会)。建设单位需参会。(具体会议时间由安监决定,评价单位可帮助进行协调) 第四步:评价单位项目组根据会议专家意见进行报告修改,修改完毕后,上报安监进行备案。(7个工作日)。 第五步:安监部门出批复文件。 (资料清单见附件) 附件: 安全预评价资料清单

1营业执照; 2建设项目立项批复; 3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4、入园证明 5、厂房租赁协议; 6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设计文字说明; 7地质勘测报告; 8建设工程总平面图,施工图; 附件: 安全验收评价资料清单 1.成立安全生产科和任命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文件 2.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书 3.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 4.安全投入清单 5.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的证明文件 6.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7.安全预评价报告的批复 8.初步设计(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封面页和资质页 9.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资质证明文件 10.项目施工设计图 11.项目竣工验收报告 12.消防检查

安全现状评价导则

安全现状评价导则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导则依据《安全评价通则》制订,规定了安全现状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矿山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生产企业除外)安全现状评价。 2.安全现状评价目的 安全现状评价目的是针对生产经营单位(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通过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危险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3.定义 安全现状评价 安全现状评价是在系统生命周期内的生产运行期,通过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其危险度的评价,查找该系统生产运行中存在的事故隐患并判定其危险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使系统在生产运行期内的安全风险控制在安全、合理的程度内。 4.安全现状评价内容

安全现状评价是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或者生产经营单位的要求进行的,应对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设施、设备、装置、贮存、运输及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安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 1)收集评价所需的信息资料,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2)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事故隐患,采用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事故模拟,预测极端情况下事故的影响范围、最大损失,以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概率,给出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 3)对发现的事故隐患,根据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进行整改优先度排序; 4)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 生产经营单位应将安全现状评价的结果纳入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整改计划和安全管理制度,并按计划加以实施和检查。 5.安全现状评价工作程序 安全现状评价工作程序一般包括: 1)前期准备; 2)危险、有害因素和事故隐患的识别; 3)定性、定量评价; 4)安全管理现状评价;

光电工程(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水电规安办[2010.

关于印发《光电工程(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 的通知 水电规安办〔2010〕121号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关于加强重大工程安全质量保障措施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3183号和《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太阳能发电建设前期工作技术管理的复函》(国能新能〔2009〕315号等文件精神,保障可再生能源安全、健康、又好又快发展,完善太阳能光电工程(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技术管理,根据《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等标准要求,结合太阳能光电工程(项目安全评价工作的实际,我院制定了《光电工程(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现予印发。同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凡是新建、改建、扩建的太阳能光电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规定和要求,认真做好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申请安全设施验收,切实保证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二、太阳能光电工程(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安全预评价,审定备案的安全预评价报告作为工程主体设计单位编制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专篇的依据。 建设单位自主选择具有国家甲级太阳能发电业安全评价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按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价。 三、安全评价机构在依法与建设单位或委托方签订安全评价技术服务合同后,应组织相关安全评价人员进行太阳能光电工程(项目现场查勘,依法独立开展安全评价活动,客观、如实地反映所评价的安全事项,并对其作出的安全评价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石油化工安全评价资料

本文由习惯了静静地1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燃固体危险物质。近十几年来石油化工厂所发生的火灾、爆炸大多是由易燃、易爆危险物质 的物理、化学性质造成的。因此,为了保证装置在工程设计、生产管理、操作等方面安全生 产和运转,理应对有危险性的工艺装置、单元过程、设备、原料产品的运输贮存等进行安全 评价。所以,以石化安全生产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的环境风险评价应运而生,其工作主要内容 是: 评价石化项目的生产、 储运等过程中的突发事故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并制定相应措施,尽量降低其危害程度。因此对石化项目进行安全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自开展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和推广以来, 针对石化企业生产特点采用多种评价方法 对其从原料、生产过程,到产品贮运等工序进行安全评价,查明了危险性防患未然降低事故 发生的概率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故在石工企业开展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影响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时时刻刻都 有可能造成事故。为了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安全评价势在必行。本课题就围绕安全评价 论述。 介绍几种典型的安全评价方法并比较其优缺点。 最终选择一种方法对某一企业进行评 价。本课题是对临邑恒源石化集团储罐区进行评价。 最后,通过做本课题所学的知识,做一总结。谈谈自己的真实体会。 1 安全评价概述 安全评价又称危险性和风险评价, 它是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评价对象 (系统) 的安全性进行预测和度量,是以实现项目(工程)或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 原理和方法,对项目(工程)或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辩识与分析,判断项目或 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程度,从而为项目或系统的设计、施工、生产经营活动 制定防范措施,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评定。安全评价分为定性和定量评价,也可把定 性和定量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进行定性分析不需要精确的数据和计算, 比较容易也节省时间。 对危险性特别高的装置和工艺系统等, 要在定性的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价。 目前定量评价法有 两种主要趋势;一种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评价法。另一种方法是指数法或评点法。目前国内 外还没有形成一套通用、完整的评价方法。各评价方法各具特色,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局 限性,评价所起作用也不尽相同。故企业在开展评价时,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按评价对象、 目的、和要求,选用与之相应的评价方法。 2.1.1 石化企业安全评价的发展状况 自 60 年代初期以来,世界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评价经历了不断实践、不断完善的发展 过程,实现了由定性评价向定量评价、由对单一的装置评价向系统综合性评价的扩展,目前 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和广泛应用的阶段。 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安全评价起步较晚, 但是发展较快, 不论是在开发和应用评价方法方 面,还是在评价的广度、深度和评价的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为了不断提高全系统的安全评价整体水平, 推动评价活动进一步深化, 必须认真总结和 研究国内外安全评价的发展趋势,指导我们的评价工作向着更加注重实效的方向发展。 2.1.1.1 国际石油化工行业安全评价的发展状况 自 60 年代初期,安全性分析方法在美国航空、航空工业上应用之后,很快受到欧美等 国石油化工企业的重视,并积极开发适用于石化行业特点的评价方法。到了 70 年代,世界 石油化工迅速发展,相应储存的易燃易爆、有害有毒物质的数量和品种成倍增加,特别是由 于对新工艺、新技术的认识不足,安全设计不完善等,导致了事故不断发生。企业积极寻求 控制和消除事故隐患、 预防事故的有效方法, 从而为安全评价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机遇。 随后,安全评价又经历了 80 年代的提高阶段,90 年代的全面发展阶段。当前,石油化工行 业安全评价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和广泛应用的阶段,应用的方法更趋成熟和完善。 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 1985 年出版的“危险性评价程序指南”一书已经系统介绍了 11 种评价方法,重要有:美国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简称道 氏危险指数法。该法自第一版公布至今的 30 余年间,先后修改了 6 次,进期已发布了第七 版。 英国帝国化学公司在道氏危险指数法的基础上,扩充了有毒有害物质的内容, 提出了蒙得(Mond)危险指数法。该公司又于 1973 年开发了“危险性和可接受操作”(HA ZOP)研究 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如果 ̄ ̄ ̄ ̄ ̄ ̄怎么办”(What  ̄ ̄ ̄ ̄if)分析。该书还介 绍了检查表法、危险性预分析(PHA)、故障类型和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