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秋人教版语文七上第10课《论语十二章》word教案

2018-2019年秋人教版语文七上第10课《论语十二章》word教案
2018-2019年秋人教版语文七上第10课《论语十二章》word教案

课题:10、《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走入《论语》,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2、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3、思考为学与修身的相关问题,体验并追求理想的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性。

【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感受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儒家文化的魅力。

【课标要求】

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使用说明】

1、通读教材,红笔勾画重点知识。(可参读教辅材料)

2、认真完成导学案,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

3、完成时间30分钟。

Ⅰ.预习见疑

1、解释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温故.而知新.()()

(4)不逾矩

..()()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温故而知新B学而不思则罔

C择其善者而从之D博学而笃志

3、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1)有朋.自远方来古义:今义:

(2)吾日三.省吾身古义:今义:

(3)可以

..为师矣古义:今义:

(4)思而不学则殆.古义:今义:

(5)饭疏.食饮水古义: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质询研讨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不同含义

(1)为.人谋而不忠乎词,

可以为.师矣词,

(2)学而.时习之词,

学而.不思则罔词,

博学而.笃志词,

(3)择其.善者而从之词,

仁在其.中矣词,

(4)人不知.而不愠词,

温故而知.新词,

2、“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⑷温故而知新()

⑸学而不思则罔()⑹择其善者而从之()

3、“学而”章是《论语》开宗明义第一段。三个“不亦……乎”的反问复迭,尽得一唱三叹之妙。那么“君子”指的是什么人?

4、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

5、“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

6、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7、本文主要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8、.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9、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应在其中矣。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0、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骄傲自满是求知的大敌,学而不厌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

D、武斌同学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这归功于他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勤奋好学。

Ⅲ. 巩固深化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习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子?传不习乎?” (节选自《论语十则》)

(乙)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节选自《墨子·公输》)

1.《论语》虽是语录体,但每则都有一个中心,各句联系紧密。请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注意其中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2.甲文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 ,乙文反映出墨家主张“兼爱” “非攻” 。简答:重视“修

身”和主张“兼爱” “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4 分)注:兼爱:即兼相爱。也就是爱他人,博爱。非攻,是不发动战争。

我的疑惑和收获: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人教版《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及练习

《论语》十二章?????

1.一词多义 (1)知○1人不知.而不愠 ○2温故而知.新 (2)乐○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乐.亦在其中矣 2.重点实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 说(2)人不知而不愠.愠(3)不亦君子 ..乎君子 (4)吾日三省 ...吾身日: 三: 省:(5)为人谋而不忠.乎忠:(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7)传.不习乎传:

(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9)三十而立.立: (10)四十而不惑.惑:(11)七十而从.心所欲从:(12)不逾矩 ..逾: 矩:(13)温.故而知新.温: 新: (14)可以 ..为师矣可以:(15)学而不思则罔.罔:(16)思而不学则殆.殆:(17)人不堪.其忧堪:(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19)饭疏食饮水 ..饭: 水:(20)曲肱.而枕之肱: (21)子在川.上曰川: (22)逝.者如斯.夫逝: 斯: (23)不舍.昼夜舍: (24)匹夫 ..不可夺志也匹夫:(25)博学而笃.志笃: (26)仁.在其中矣仁: 3.文言虚词 (1)而○1学而.不思则罔 ○2博学而.笃志 (2)为○1为.人谋而不忠乎 ○2可以为.师矣 (3)之○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曲肱而枕之. (4)其○1人不堪其.忧 ○2回也不改其.乐

(5)于.我如浮云 (6)必有我师焉.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8)不亦乐乎. 三、句子翻译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

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见各种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了。” 6.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10.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慨地说:“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呀!” 11.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也不可

人教版《论语》十二章原文及语文书课下注释

《论语》1十二章 子2曰:“学而时习3之,不亦说乎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5,不亦君子6乎?”(《学而7》) 曾子8曰:“吾9日10三省11吾身:为12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13乎?传14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15而志于学,三十而立16,四十而不惑17,五十而知天命18,六十而耳顺19,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20矩21。”(《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22,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23,思而不学则殆24。”(《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25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26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27者28不如好29之者,好之者不如乐30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31,曲肱3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33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4。择其善者35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36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37”(《子罕》) 子曰:“三军38可夺帅也,匹夫39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40志,切问而近思41,仁42在其中矣”(《子张》)

《<论语>十二章》课下注释: 1《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3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 4不亦说(yue)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 5愠(yun):生气,发怒。 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8曾子:即曾参(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孔子的学生。 9吾:人称代词,我。 10日:每天。 11三省(xi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12为:替。 13信:真诚,诚实。 14传(chuan):老师传授的知识。 15十有五:指15岁。“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16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17惑:迷惑,疑惑。 18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19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20逾:越过,超过。 21矩:规矩,规范。 2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23罔(wa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4怠(dai):有害。 25箪(da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26堪:忍受。 27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28者:代词,……的人。 29好(hao):喜欢,爱好。 30乐:以……为乐趣。 31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 32肱(gong):胳膊。 33于:对,对于。 34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5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36川:河,河流。 3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0《论语》十二章(含答案)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自我小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 人不知而不yùn()为人móu() 学而不思则wǎng()思而不学则dài() 曲ɡōnɡ()而枕之博学而dǔ()志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择其善者而从.之() 3.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家、______家。 (2)《论语》是______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__________及其弟子的__________的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4.填空。 (1)亚运会期间全国人民喜迎亚洲各国宾朋,这种喜悦之情可以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

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2)不逾矩.() (3)人不堪.其忧() (4)不舍.昼夜() 6.按要求用原文句子填空。 (1)孔子在《论语》中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对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孔子在《论语》中亦有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阐述对别人的优缺点如何正确对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文中有很多词句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 9.选文有的谈学习方法和态度,有的谈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请任选一章,谈谈对你

《论语十二章》文言现象、选择题带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上12课《论语十二章》习题 班级:姓名: 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赏析辨识选择题】 一、文言知识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①不亦说.乎:通假字,“说”同“悦”,意思是愉快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假字,“有”同“又”,意思是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③有朋.自远方来:古今异义,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彼此友好的人。 ④择其善者 ..而从之:古今异义,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⑤可以为 ..师矣:古今异义,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⑥不亦君子 ..乎:古今异义,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对别人的尊称。⑦学而不思则罔.:古今异义,古义: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今义:蒙蔽,没有。 ⑧思而不学则殆.:古今异义,古义:有害;今义:危险。 ⑨吾日三.省吾身:古今异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⑩饭疏.食饮水:古今异义,古义:粗劣;今义:疏通、疏散。 ?饭疏食饮水.:古今异义,古义:冷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匹夫 ..不可夺志也:古今异义,古义:普通人,男子汉;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

传授的知识。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择其善者 ..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 ?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2、一词多义: 于 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介词,在。 ②于我如浮云:介词,对于。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介词,在、给。为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介词,替。 ②可以为师矣:动词,成为,做。 而 ①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表转折 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表转折④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承接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表承接 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 ⑦曲肱而枕之:表修 饰 ⑧不义而富且贵:表承接 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承接 ⑩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表并列 知 ①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③温故而知新:得到。 乐 ①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②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3、判断文言句式: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省略句,省略宾语。“可以之为师矣”。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省略动词“择”。

《论语》十二章教案_2013人教版

《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归纳学习文言文知识,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 2、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3、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加强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能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吧所学知识、道理付诸于实践。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 3、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二、自主学习 1、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2、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特别注意加点字的音、形、义。 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不亦说.(yuè)乎 传.(chuán)不习乎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 3、教师泛读课文,然后学生自主朗读。 4、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学习了,然后时常复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0 论语十二章 拼音版

论l ún 语y ǔ十sh í二èr 章zh āng 子z ǐ 曰yu ē:“学xu é 而ér 时sh í 习x í 之zh ī,不b ù 亦y ì 说yu è 乎h ū?有y ǒu 朋p éng 自z ì 远yu ǎn 方f āng 来l ái ,不b ù 亦y ì 乐l è 乎h ū?人r én 不b ù 知zh ī 而ér 不b ù 愠y ùn ,不b ù 亦y ì 君j ūn 子z ǐ 乎h ū?”《学xu é 而ér 》 曾z ēng 子z ǐ 曰yu ē:“吾w ú 日r ì 三s ān 省x ǐng 吾w ú 身sh ēn :为w èi 人r én 谋m óu 而ér 不b ù 忠zh ōng 乎h ū?与y ǔ 朋p éng 友y ǒu 交ji āo 而ér 不b ù 信x ìn 乎h ū?传chu án 不b ù 习x í 乎h ū?”《学xu é 而ér 》 子z ǐ 曰yu ē:“吾w ú 十sh í 有y ǒu 五w ǔ 而ér 志zh ì 于y ú 学xu é,三s ān 十sh í 而ér 立l ì,四 s ì十sh í 而ér 不b ù 惑hu ò,五w ǔ 十sh í 而ér 知zh ī 天ti ān 命m ìng ,六li ù 十sh í 而ér 耳ěr 顺sh ùn ,七 q ī十sh í 而ér 从c óng 心x īn 所su ǒ 欲y ù,不b ù 逾y ú 矩j ǔ。”《为w éi 政zh èng 》 子z ǐ 曰yu ē:“温w ēn 故g ù 而ér 知zh ī 新x īn ,可k ě 以y ǐ 为w éi 师sh ī 矣y ǐ。”《为w éi 政zh èng 》 子z ǐ 曰yu ē:“学xu é 而ér 不b ù 思s ī 则z é 罔w ǎng ,思s ī 而ér 不b ù 学xu é 则z é 殆d ài 。”《为w éi 政zh èng 》 子z ǐ 曰yu ē:“贤xi án 哉z āi ,回hu í 也y ě!一y ī 箪d ān 食sh í,一y ī 瓢pi áo 饮y ǐn ,在z ài 陋l òu 巷xi àng ,人r én 不b ù 堪k ān 其q í 忧y ōu ,回hu í 也y ě 不b ù 改g ǎi 其q í 乐l è。贤xi án 哉z āi ,回hu í 也y ě!”《雍y ōng 也y ě》 子z ǐ 曰yu ē:“知zh ī 之zh ī 者zh ě 不b ù 如r ú 好h ào 之zh ī 者zh ě,好h ào 之zh ī 者zh ě 不b ù 如r ú 乐l è 之zh ī 者zh ě。”《雍y ōng 也y ě 》

《论语》十二章原文重点字词、文言现象、翻译

《论语》十二章 一、原文 子曰:“君子食(名作动,吃饭)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靠近)有道而正(使动,使……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人而(如果)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子曰:“朝闻(听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君子喻(明白)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见贤(形作名,贤人)思齐(形作动,看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反省)也。”《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文质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然后君子。”《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胸怀宽广),任重而道远。仁(名状,把“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停止),不亦远乎?”《泰伯章》 子曰:“譬如为山(用土堆山),未成一篑(装土用的竹筐),止,吾止也。譬如平地(填平洼地),虽覆(倒)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子曰:“知(通“智”,智慧)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约束)己复礼为仁。一日(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称赞)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细则)?”子曰:“非礼(名动,符合礼制)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聪明),请事(付诸行动)斯语矣。”《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字)而可以终身行(奉行)之者乎?”子曰:“其(大概)‘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不)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二、字词+句型 (一)通假字 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通“智”,智慧) (二)词类活用 1.君子食无求饱(名作动,吃饭) 2.就有道而正焉(使动,使……正) 3.见贤思齐焉(形作名,贤人;形作动,看齐) 4.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名状,把“仁”) 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名动,符合礼制) (三)一词多义

人教版《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及练习

《论语》十二章

一、重点字词 1.一词多义 (1)知○1人不知.而不愠 ○2温故而知.新 (2)乐○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乐.亦在其中矣 2.重点实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 说(2)人不知而不愠.愠 (3)不亦君子 ..乎君子 (4)吾日三省 ...吾身日: 三: 省:

(5)为人谋而不忠.乎忠: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7)传.不习乎传:(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9)三十而立.立:(10)四十而不惑.惑:(11)七十而从.心所欲从: (12)不逾矩 ..逾: 矩:(13)温.故而知新.温: 新: (14)可以 ..为师矣可以:(15)学而不思则罔.罔:(16)思而不学则殆.殆:(17)人不堪.其忧堪:(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19)饭疏食饮水 ..饭: 水:(20)曲肱.而枕之肱: (21)子在川.上曰川: (22)逝.者如斯.夫逝: 斯: (23)不舍.昼夜舍: (24)匹夫 ..不可夺志也匹夫: (25)博学而笃.志笃: (26)仁.在其中矣仁: 3.文言虚词

(1)而○1学而.不思则罔 ○2博学而.笃志 (2)为○1为.人谋而不忠乎 ○2可以为.师矣 (3)之○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曲肱而枕之. (4)其○1人不堪其.忧 ○2回也不改其.乐 (5)于.我如浮云 (6)必有我师焉.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8)不亦乐乎. 三、句子翻译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教初一语文上册(部编版)11课《论语十二章》背景、文言知识、内容分析、注释、译文

人教初一语文上册(部编版)11课《论语十二章》背景、文言知识、内容分析、注释、译文先秦: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成语 1、不亦乐乎:不是很愉快吗? 2、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3、从心所欲:和随心所欲的意思差不多.随自己的心意和爱好,想怎样便怎样. 4、温故知新: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从而能获得新的知识.也指吸取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5、三省吾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6、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 7、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 8、不舍昼夜:日夜不停. 9、逝者如斯:流失的时光就像这个流水. 10、匹夫不可夺志:男子汉不可被夺去志气. 11、不堪其忧: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 12、不改其乐: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3.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4.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5.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10.论语十二章

10《论语》十二章 主备:彭丽梅 一、温故而知新 解释下列词语: 1、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2、得意洋洋:形容得意洋洋的样子。 3、洗耳恭听:指专心听。 4、忘乎其形:形容高兴地失去了常态,忘乎所以。 【文海拾贝】: 1、半部《论语》治天下,万世师表耀古今。 2、《论语》中并非深不可测的大道理,全是为人处世的真本事,是至圣先师的谆谆教诲,是立身处世的道德规范。 3、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_________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获奖感言 4、“四海之内皆兄弟”。______联合国总部大堂的标语 二、明确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重点) 2、了解孔子及其《论语》。 3、弄懂十二则语录的基本意思,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重点) 4、积累成语、格言。 5、学习儒家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 第一课时 完成目标1、2。 一、自主学习 (一)、预习导学: 1、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完成文学常识填空: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___,字仲尼。我国_____(朝代)时期伟 大的思想家、_____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 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 3、《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共二十篇。是儒家经典著 作之一。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二、课堂研讨重点学习1-6则。

2020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梳理练习 9 《论语》十二章

第9篇《论语》十二章 知识盘点 一、易考实词梳理 1. 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_____”同“______”,意思:___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_____”同“______”,意思:________ 2. 古今异义 (1)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________ 今义:数词 (2)温故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F] 古义:________ 今义:表许可 (3)饭疏.食,饮水. ①疏:古义:________ 今义:疏通,疏散 ②水:古义:________ 今义: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3.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学而时.习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日.三省吾身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词作名词

①传.不习乎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瓢饮.饮[F]: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词作名词 温故.而知新.①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重点实词 (1)学而时习.之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朋.自远方来朋[F]: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不知.而不愠.知[F]: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亦君子 ..乎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吾.日三省.吾身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人谋.而不忠.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交[F]: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三十而立.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四十而不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文言现象、选择、翻译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中前古文习题带答案 班级:姓名: 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 目录: (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习题 (二)第12课《论语十二章》习题 (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班级:姓名: 一、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尊君在不 ②与儿女 ..讲论文义:古今异义,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 ⑩陈太丘与友期.行: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元芳时年七岁,门外 ..戏:词类活用,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友人惭.:词类活用,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2、一词多义:

相: ①相委而去: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时: ①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 若: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如。 ②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好像。 是: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表示肯定的判断。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 而: ①俄而.雪骤:与“俄”合用,不久,一会儿。 ②相委而.去:连,表顺承。 3、判断文言句式: ①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省略句,省略介词。 ②撒盐(于)空中差可拟:省略句,省略介词。 ③(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省略句,省略主语。 ④(太丘)去后(友人)乃至:省略句,省略主语。 ⑤(家君)待君久不至,(家君)已去:省略句,省略主语。 ⑥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宾语前置:白雪纷纷似所何。 ⑦撒盐空中差可拟:倒装句,状语后置,“空中撒盐差可拟。”

⑧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判断句,“也”表判断,可译为“……是……。” 二、选择题: 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B.去后乃.至(才)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D. 太丘舍去.(去……地方) 【解析】A约定。B才。C回头看。D离开。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大雪日内集 ..雪骤(不久) ..(内在联系) B.俄而 C.讲论 ..文义(讲解) D.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解析】A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3、选出与“相委而去”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C ) A、出淤泥而.不染 B、思而.不学则殆 C、环而.攻之 D、中峨冠而.多髯者 【解析】例句表示顺承。A表转折。B表转折。C表顺承。D表并列。 4、选出下列“之”字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B ) A.渔人甚异之 B.何陋之有 C.下车引之 D.属予作文以记之 【解析】A代词,这件事。B宾语前置的标志。C代词,指陈元方。D代词,这件事。 5、选出与“下车引之”中的“之”字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B ) A.渔人甚异之 B.无案牍之劳形 C.具答之 D.吴广佐而杀之 【解析】例句是代指陈元方。A代词,这件事。B主谓之间。C代词,桃花源中人的问题。D代词,指两尉。 6、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C )

10《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10《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学习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学习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理解并背诵前四章 学习流程: 【板块一、预学感知】 1、引入: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则》。 2、作家、作品简介。(见课件) 3、初读前四章,扫除语言障碍。 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不亦说(yuè)乎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 4、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板块二、互学探究理解】 1、学习第一章 (1)熟读第一章。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时;说;朋;知;愠;君子。(3)小组合作翻译。 (4)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5)朗读、背诵第一章。 2、学习第二章 (1)熟读第二章。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三:多次;省:反省;为:替、帮;谋考虑事情;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温习。 (3)小组合作翻译。 (4)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5)朗读、背诵第二章。 3、学习第三章 (1)熟读第三章。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有:同“又”。立:站得住的意思。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3)小组合作翻译。 (4)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复习、文言文断句(教师版)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一、《论语》十二章课内复习。 1.背诵《论语》十二章。 2.完成默写: (1)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 ? (2)曾参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句子是: ???(3)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是:,。(4)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 (5)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 参考答案: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一篇好文章。总会有一个好的结尾。请从内容、语言、结构三个方面说说本文结尾第(15)段的优点。 参考答案: 1.“这时教室内变得寂静,好似荒凉的坟墓。”运用比喻,形象地烘托“我”失落、痛楚的心情,使作品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笔和阳光。它们在纸上势不两立地注视着我,陷我于深重的两难。”运用拟人,以笔和阳光的争斗、期待、关注,形象地突出“我”抉择的痛苦、艰难,使作品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2.内容上:突出抉择的正确、慎重、庄严,是感情的升华;表达自己愿意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实践、奋斗的坚定信念和勇气,是主题的深化。语言上:用比喻描写“我”经过抉择以后的心情,生动形象感人。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 (3)人不堪.其忧 (4)饭疏食 ..饮水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二、尝试给下列文言文加上标点或断句。 1.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2.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歆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0-论语十二章(填空)

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共篇。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2.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一句话是 3.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 4.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 5.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 , .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 , .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 . 9.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10.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共篇。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2.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一句话是 3.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 4.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 5.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 , .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 , .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 . 9.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10.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共篇。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2.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一句话是 3.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 4.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 5.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 , .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 , .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 . 9.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10.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11《论语》12章

11《论语》十二章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 2.积累文言词汇. 3.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4.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过程与方法 坚持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以诵读为主的学习方法中,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累哲理深刻的名言警句,批判吸收儒家哲学思想. 重点 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 难点 解读各章语录,理解文章的大意. 讲述法、诵读法、合作讨论法. 1.孔子的画像. 2.春秋形势图. 3.《论语》封面. 2课时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 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就是这众多文献巨著中的一部,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

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整理过《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1.听课文录音,完成两项工作: (1)听清字词读音; (2)思考这十二章《论语》分别属于“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中的哪一类内容. 2.全班朗读,纠正字音,提示字义. 指导学生翻译并理解课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讨论了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蹴而就,而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为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不改其乐”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翻译了前六章“论语”,这节课,请同学们继续学习翻译后六章“论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