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国家第一颗卫星的重量和大小

世界主要国家第一颗卫星的重量和大小

世界主要国家第一颗卫星的重量和大小

国内外遥感资源卫星

国内外资源卫星 国外主要资源卫星: 1.美国资源卫星(Landsat ) 美国于1961 年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型极轨气象卫星,到70 年代,在气象卫星的基础上 研制发射了第一代试验型地球资源卫星(陆地―1、2、3)。这三颗卫星上装有返束光导摄像 机和多光谱扫描仪MSS,分别有 3 个和 4 个谱段,分辨率为80m 。各国从卫星上接收了约 45 万幅遥感图像。80 年代,美国分别发射了第二代试验型地球资源卫星(陆地―4、5)。卫 星在技术上有了较大改进,平台采用新设计的多任务模块,增加了新型的专题绘图仪TM,可通过中继卫星传送数据。TM 的波谱范围比MSS 大,每个波段范围较窄,因而波谱分辨率 比MSS 图像高,其地面分辨率为30m(TM6 的地面分辨率只有120m) 。陆地―5卫星是1984 年发射的,现仍在运行。 90 年代,美国又分别发射了第三代资源卫星(陆地―6,7) 。陆地―6卫星是1993 年发 射的,因未能进入轨道而失败。由于克林顿政府的支持,1999 年发射了陆地―7卫星,以保持地球图像、全球变化的长期连续监测。该卫星装备了一台增强型专题绘图仪ETM+ ,该设备增加了一个15m 分辨率的全色波段,热红外信道的空间分辨率也提高了一倍,达到 60m 。美国资源卫星每景影像对应的实际地面面积均为185km ×185km ,16 天即可覆盖全 球一次。使用15 米分辨率的图像,可用来制作1:10 万的矢量地形图。 2.法国遥感卫星(SPOT) 继1986 年以来,法国先后发射了斯波特―1、2、3、4 对地观测卫星。斯波特―1、2、3 采用832km 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重复周期为26 天。卫星上装有两台高分辨率可见 光相机(HRV) ,可获取10m 分辨率的全遥感图像以及20m 分辨率的三谱段遥感图像。这些 相机有侧视观测能力,可横向摆动27°,卫星还能进行立体观测。斯波特―4卫星遥感器增加了新的中红外谱段,可用于估测植物水分,增强对植物的分类识别能力,并有助于冰雪探测。该卫星还装载了一个植被仪,可连续监测植被情况。斯波特―5是新一代遥感卫星,其分辨率更高,即将向全世界提供服务。 3.依科诺斯(IKONOS) 依科诺斯卫星是美国Spaceimage 公司于1999 年9 月发射的高分辨率商用卫星,卫星飞 行高度680km ,每天绕地球14 圈,星上装有柯达公司制造的数字相机。相机的扫描宽度为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人造地球卫星同步练习(I)卷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人造地球卫星同步练习(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7题;共15分) 1. (3分)影响人造卫星围绕地球运动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 (1分)1957年10月4日,________制造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3. (1分)在灿烂的星河中,已经增添了________多颗人造卫星。 4. (3分)我国在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5. (4分)在太空各种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卫星,具有________、通信、________、侦察、________、资源勘测和________等各种用途。 6. (1分)地球的引力导致卫星围绕地球做________。 7. (2分)同步卫星就是卫星的运动速度与地球的自转速度________,都是________小时旋转一周。 二、单选题 (共3题;共6分) 8. (2分)你在家里能看到精彩电视节目,是通过()传送过来的。 A . 宇宙探测器 B . 人造卫星 C . 航天飞行器

9. (2分)人造地球卫星飞行的动力是()。 A . 燃烧燃料 B . 地球的引力 C . 太空中的风力 10. (2分)关于地球同步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在空中静止不动 B . 运动速度比地球快很多 C . 跟地球的速度相同 三、判断题 (共2题;共4分) 11. (2分)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 12. (2分)1970年4月24日,前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四、解答题 (共3题;共15分) 13. (5分)同步卫星从地面上看,它好像静止在空中不动,请用相对运动的原理解释。 14. (5分)用乒乓球和棉线模拟人造卫星的运动时得出什么结论? 15. (5分)人造卫星的用途有哪些?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世界主要国家(含解析)

第三讲世界主要国家 课时冲关四十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陕西咸阳高三模拟)下图甲所示为日本西部某地传统民居——合掌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图乙为该地地形图。该传统建筑屋顶的芦苇草每三四十年得更换一次,每次约需要200人一起花上两天时间,全村平均每年有2~3座要换屋顶。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屋顶呈60°倾斜,屋顶所铺的芦苇草厚度有七、八十厘米,这种结构是为了适应该地( ) A.炎热多雨的气候B.台风较多的气候 C.寒冷多雪的气候D.温和多雨 2.屋脊的走向决定屋顶的走向。该地大部分建筑屋脊呈南北方向延伸,影响屋脊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B.气温 C.风向D.光照 3.当地村民在更换屋顶芦苇草时遇到的问题一般不包括( ) A.劳动力不足B.劳动力老龄化 C.传统技艺失传D.芦苇资源不足 解析:1.C 2.C 3.D [第1题,日本海沿岸冬季多暴雪天气,该地屋顶呈60°倾斜,屋顶所铺的芦苇草厚度有七八十厘米,这种结构是为了适应该地寒冷多雪的气候,防止积雪压塌房屋,C对。夏季炎热,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A错。位于日本海沿岸,不受台风影响,B错。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寒冷,D错。第2题,屋脊的走向决定屋顶的走向。该地冬季吹西北风,或偏西风,大部分建筑屋脊呈南北方向延伸,影响屋脊走向的主要因素是风向,C对。降水量、气温、光照不是影响屋脊走向的主要因素,A、B、D错。第3题,当地村民在更换屋顶芦苇草时,需要劳动力多,遇到的问题可能有劳动力不足,A包括。日本是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可能劳动力老龄化,B包括。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可能传统技艺失传,C包括。屋顶所铺的芦苇草厚度有七八十厘米,说明芦苇资源充足,D 不包括。]

六年级科学下册 人造卫星与飞船第二

人造卫星与飞船第二课时 1.导入。 (1)提问:上节课,我们召开了科学讨论会,学习了书上的资料,谁能说一说人造卫星分哪几种?各有什么用途? (2)谈话:今天我们将继续和大家共同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2.继续研究人造卫星的相关知识。 (1)谈话:上次要求大家回家继续搜集人造卫星的资料,下面老师来了解一下大家搜集的情况。 (2)提问:你们又搜集了哪些资料? (3)先来看看邮票中有关卫星的资料,谁来说一说你搜集了哪些有关卫星的邮票?邮票上面讲的是什么内容? (4)将邮票展示给大家观察。 (5)小结。 (6)提问:同学们搜集了哪些卫星的图片? (7)谈话:观察xx的图片。 (8)提问:图中是什么卫星,它有什么特点? (9)小结:有关卫星的图片很多,图片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书上的两幅图片分别是中国气象卫星——“风云”二号和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 3.了解不同的xx的不同用途。 (1)谈话:同学们看教材上的四幅图片,说出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2)教师提问:同是卫星传输的信息图片,我们看到的图片为什么完全不同?

(3)学生猜测,形成假设 可能是卫星的种类不同,或者是卫星的功能不同等等。 (4)教师出示相关资料,供学生学习。 (5)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6)教师小结 不同的卫星有不同的用途,书中的几幅图分别是气象卫星和通讯卫星所拍摄的照片。 4.总结我们知道的人造卫星和用途。 (1)提问: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知道了哪些人造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1(2)谈话:请大家将自己所知道的填写在课本的54页。每总结出一条,就给自己评一个“优”。 看谁得的优多。 (3)学生活动,教师观察、巡视。 (4)学生汇报 (5)小结:通过研究同学们知道了人造卫星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卫星有不同的用途。 5.了解载人宇宙飞船的情况。 (1)提出问题: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宇宙飞船? (2)小组讨论: (3)汇报讨论结果。 (4)谈话:说说你所知道的载人宇宙飞船的情况。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一册课后练习中译英

U1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Confucianism)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古代的"圣人"(sage)。他的言论和生平活动记录在《论语》(The Analects)一书中。《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着作,对后来历代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产生了很大影响。不研究《论语》,就不能真正把握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孔子的很多思想,尤其是其教育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21世纪的今天,孔子的学说不仅受到中国人的重视,而且也越来越受到整个国际社会的重视。 Confucius was a great thinker and educator in Chinese history. He was the founder of Confucianism and was respectfully referred to as an ancient "sage". His words and life story were recorded in The Analects. An enduring classic of ancient Chinese culture,The Analects has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thinkers, writers, and statesmen that came after Confucius. Without studying this book, one could hardly truly understand the thousands-of-years'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Much of Confucius' thought, especially his thought on education, has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Chinese society. In the 21st century, Confucian thought not only retains the attention of the Chinese, but it also wins an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U2 每年农历(Chinese lunar calendar)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the Mid-Autumn Festival)。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中秋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赏月。夜晚,人们赏明月、吃月饼,共庆中秋佳节。中秋节也是家庭团圆的时刻,远在他乡的游子,会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中秋节的习俗很多,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自2008年起,中秋节成为中国的法定节假日。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 August 15 of every year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 the Mid-Autumn Festival. This day is the middle of autumn, so it is called Mid-Autumn. One of the important Mid-Autumn Festival activities is to enjoy the moon. On that night, people gather together to celebrate the Mid-Autumn Festival, looking up at the bright moon and eating moon cakes. The festival is also a time for family reunion. People living far away from home will express their feelings of missing their hometowns and families at this festival. There are many customs to celebrate the festival, all expressing people's love and hope for a happy life. Since 2008, the Mid-Autumn Festival has become an official national holiday in China. U3 中国航天业开创于1956年。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92年,中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飞行工程(manned spaceflight program)。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使中国成为第三个发射载人飞船的国家。2007年发射了"嫦娥一号",即第一颗绕月球飞行(lunar-orbiting)的人造卫星。2013年,第五艘载人飞船"神舟十号"发射成功,为中国空间站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China's space industry was launched in 1956. Over the past decades, China's space industry has created one miracle after another. In 1970 China launched its first man-made earth satellite, ranking China the fifth country in the world to independently develop and launch man-made earth satellites. In 1992 China began to carry out the manned spaceflight program. In 2003 China launched Shenzhou-5, a manned spaceship. The successful launch made China the third country to launch manned spaceships. In 2007Chang'e-1, the first lunar-orbiting man-made satellite, was sent to space. In 2013Shenzhou-10, the fifth manned spaceship, was launched successfully, laying

遥感卫星的发展现状

遥感卫星的发展现状 摘要:卫星遥感技术并不被普通人所熟知,本文阐述了现今遥感卫星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同时展望未来遥感卫星应用前景,由此引出遥感卫星商业化发展的问题,于是重点分析讨论了当前遥感卫星在商业化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困难,并且针对这些困难,提出促进遥感卫星商业化尽快实现的指导理念和主要措施以及预测遥感卫星商业化的可能发展趋势。 前言 面对新的世纪、新的形势,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认真思考和积极部署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尽管各国在历史文化、现实国情和发展水平方面存在着种种差异,但在关注和重视科技进步上却是完全一致的。这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世纪,是以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决定兴衰的国际格局。一个在科学技术上无所作为的国家,将不可避免地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上受到极大制约。 卫星遥感技术集中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通信和地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是当代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走过了多年艰苦探索与攀登的道路。如今,我们欣喜的看到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已经起步并正在走向成熟和辉煌。 近十年来全球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表明,卫星遥感技术是一项应用广泛的高科技,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现在不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发展这项技术,寄希望于卫星遥感技术能够给国家经济建设的飞跃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和可靠的战略决策依据。这种希望给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面对这种形势,我国卫星遥感技术如何发展,如何使卫星遥感技术真正成为实用化、产业化的技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当好先行,是当前业界人士关注的热门焦点。 卫星遥感技术应用 (一)、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现状 首先,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十六颗返回式卫星,为资源、环境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空间图像数据,在我国国防建设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自行研制和发射了包括太阳和地球同步轨道在内的六颗气象卫星。气象卫星数据已在气象研究、天气形势分析和天气预报中广为使用,实现了业务化运行。一九九九年十月我国第一颗以陆地资源和环境为主要观测目标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没有较高空间分辨率传输型资源卫星的历史,已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方面实际应用,逐步发挥效益。我国还发射了第一颗海洋卫星,为我国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的研究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数据。其次,除了上述发射的遥感卫星外,我国还先后建立了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等国家级遥感应用机构。同时,国务院各部委及省市地方纷纷建立了一百六十多个省市级遥感应用机构。这些遥感应用机构广泛的开展气象预报、国土普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地质找矿、海洋预报、环境保护、灾害监测、城市规划和地图测绘等遥感业务,并且与全球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和定位导航卫星相配合,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多方面的信息服务。这也为迎接21世纪空间时代和信息社会的挑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非常关键,必须要重点指出的是两大系统的建立完成。一是国家级基本资源与环境遥感动态信息服务体系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第一个资源环境领域的大型空间信息系统,也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一个空间信息系统的成功建立;二是国家级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的建立,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国家级遥感信息服务体系的国家之一。 我国遥感监测的主要内容为如下三方面: 1、对全国土地资源进行概查和详查; 2、对全国农作物的长势及其产量监测和估产; 3、对全国森林覆盖率的统计调查。 (二)、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前景 国际上卫星遥感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在未来十五年把人类带入一个多层、立体、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对地观测的新时代。由各种高、中、低轨道相结合,大、中、小卫星相协同,高、中、低分辨率相弥补

东方红1号——我国第一课人造地球卫星发射

东方红1号——我国第一课人造地球 卫星发射 东方红1号——我国第一课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纪实)(之六,作者:李鸣生) (2011-04-30 14:17:24) 2011年04月30日 东方红1 号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纪实 李鸣生 第二十一章访苏代表团跨出国门 从北京飞往莫斯科的图—104 国际航班客运机起飞时,是早上。秋色正浓,暑气已消,有风,有云,还有偶尔划过天空的几声鸽哨。但就是没有雨, 没有太阳。飞机越升越高,离国土越来越远。气温开始由热变冷,空间豁然开 阔起来。 50 年代的莫斯科,是全世界无产者向往的麦加,更是中国膜拜的圣地。克里姆林宫这颗闪闪的“红星”,犹如一轮鲜活的太阳,无时不向世界辐射出诱人的光芒。莫斯科是世界革命的“大家庭”,作为这个“大家庭”中的“小弟弟”——中国,自然应该向“老大哥”学习。于是,历史选择了1958 年10 月16日。这天,中国专家赵九章、卫一清、杨嘉墀、钱骥和翻译杨树 智一行5 人,专程飞往莫斯科,向“老大哥”学习怎样放卫星。 行前,因担心“老大哥”不给面子,会留上一手,聪明的“小弟弟”便选用了一个再中肯不过的名义——中国科学院高空大气物理访苏代表团。代表团团长便是赵九章。 此刻,坐在机舱右排窗前的赵九章,显得温和而又沉稳。他就那么 随便往座位上一坐,既没言语,也无动作,大学者的风度便一目了然。想去苏 联取经学习放卫星,已是三个月前的事了,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他胸中不免鼓 荡着一种天马行空似的快感。可在这快感的背后,一种使命的重负,又悄悄压 迫着他的心。

“581”卫星组成立快两个月了,虽然在“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这 一跃进口号的鼓动下,各处都满腔热情,干劲冲天,纷纷开始放卫星,并且在短短的时间里,便拿出了总体方案的设计以及卫星、火箭和构造模型。但是,到底怎么放卫星和放什么样的卫星等一系列问题并未仔细考虑和来不及考虑, 大跃进的形势也不允许去做更周到更仔细的考虑,而只能凭着一种热情,一种 忠诚,一种新奇和神秘,关起门来搞设计。因此,为了探索一条发展中国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研制的道路,为了学习和了解苏联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成功的经验,同时也企望得到苏联“老大哥”的帮助和支持,根据中苏科学技术协定, 中国科学院决定派代表团前往苏联进行考察。 昨晚,科学院领导张劲夫等,特意来看望了即将赴苏的几位科学家,并一再嘱咐说:“这次去苏联学习考察人造卫星和火箭技术方面的情况,一定要想法多考察些地方,多学些成功的经验,回国后,要在这次考察的基础上,尽快拿出中国人造卫星的具体方案!”是的,苏联毕竟有了多年探索的历史,毕竟有了两颗人造卫星成功的经验,此行倘若能达到预想之目的,中国研制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步伐必然会大大加快,而且成功的把握也会大得多。但如此重任,这次能顺利完成吗?想到此,赵九章的心底泛起一丝淡淡的隐忧。他掏出 工作日记本,随手翻开,认真查看起来。 第二十二章航天专家赵九章 赵九章生于1907 年,浙江吴兴县人。1933 年,他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便留学德国,并于1938 年获德国柏林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1939 年 回国后,他担任了西南联大教授。1944 年,曾开拓了中国近代气象学的著名 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竺可桢先生,将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的重担搁在了 他的肩上。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出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并于1955 年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同时,还当选为中国气象学会理事 长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 竺可桢先生在1945年4月5日对赵九章出任气象研究所所长曾经有 过这样一段评价:“九章到所10个月,对所里行政大事改进和研究指导有方,且物理为气象之基本训练,日后进步非从物理着手不行,故赵代所长主持,将 来希望自无限量。” 赵九章果然不负众望。这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地球物理学家、气 象学家、空间物理学家,后来在发展中国气象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科学 方面,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

人造卫星和卫星中的追击问题

1.宇宙中两个星球可以组成双星,它们只在相互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球心连线的某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双星间的距离在不断缓慢增加,设双星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双星相互间的万有引力增大B.双星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不变 C.双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增大D.双星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增大 2.两个靠近的天体称为双星,它们以两者连线上某点O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质量分别为m1、m2,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角速度相同. B.线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C.向心力与质量的乘积成正比. D.轨道半径与质量成反比. 3 两个靠得很近的恒星称为双星,这两颗星必定以一定角速度绕二者连线上的某一点转动才不至于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而吸引在一起,已知两颗星的质量分别为M、m,相距为L,试求:(1)两颗星转动中心的位置;(2)这两颗星转动的周期。 4.两颗靠得很近的天体成为双星,它们都绕着两者连线上某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因而不至于由于万有引力而吸引在一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之比与其质量成反比 B.它们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与其半径成反比 C.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与其质量成正比 D.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与其质量成反比 5.宇宙飞船和空间站在同一轨道上运动,若飞船想与前面的空间站对接,飞船为了追上轨道空间站,可采取的方法是 A.飞船加速直到追上空间站,完成对接 B.飞船从原轨道减速至一个较低轨道,再加速追上空间站完成对接 C.飞船加速至一个较高轨道再减速追上空间站完成对接 D.无论飞船采取何种措施,均不能与空间站对接 6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上,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 点(如图所示),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世界的居民和聚落习题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30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对世界人口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目前,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B.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C.中纬度临海地区的人口分布多,高寒地区的人口分布少 D.人口越多的国家,人口密度就越大 某国家2012年共有人口500万人,该年内出生并成活婴儿4.85万人,死亡人口5.2万人。据此回答2~4题。 2.该国2012年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A.20.1‰B.-0.7‰ C.0.7‰D.9.7‰ 3.目前该国面临的问题可能是() A.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压力过大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环境恶化,住房紧张 D.劳动力过剩 4.该国最有可能位于() A.南亚地区B.非洲南部 C.欧洲西部D.南美洲 5.下图中,人口稀疏的地区是( ) A.①B.② C.③D.④ 6.新学期,某校转来了一位新同学,她的皮肤是浅棕色的,金黄色的头发呈波浪状,长着一双大大的蓝色的眼睛。请问该同学可能来自下列哪个国家() A.韩国B.蒙古 C.法国D.几内亚 7.印第安人属于什么人种() A.白色B.黑色 C.黄色D.混血 8.为期两天的金砖国家峰会2013年3月26日晚在南非德班拉开序幕,关于举办这次峰会的南非的人种、语言、宗教,说法正确的是() A.黑色英语基督教 B.白色英语伊斯兰教 C.黑色法语基督教 D.白色法语伊斯兰教 9.有关人种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种肤色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深 B.非洲黑人头发卷曲与非洲的气候无关 C.北欧人鼻梁细高,利于夏季散热 D.黑种人肤色黝黑与强烈的紫外线照射有关10.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分布最广的语言分别是 () A.英语、汉语B.汉语、法语 C.汉语、英语D.法语、日语 11.拉丁美洲主要通行的语言是() A.英语B.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C.汉语D.法语 伦敦奥运会于当地时间2012年7月27日开幕,根据材料完成12、13题。 12.当地居民的主要人种是() A.白色人种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D.混血人种 13.当地很多居民每周日要到教堂去做礼拜,他们信仰的是() A.基督教B.伊斯兰教 C.佛教D.犹太教 14.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产生于() A.欧洲B.大洋洲 C.非洲D.西亚 据联合国数据统计,叙利亚在各种冲突中已有9 000多人死亡。据此回答15、16题。 15.上图是叙利亚多数居民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这是的代表建筑() A.基督教B.伊斯兰教 C.佛教D.喇嘛教 16.叙利亚国内通用的语言是() A.阿拉伯语B.英语 C.法语D.西班牙语 17.下列地区中,一般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使用阿拉伯语,且信仰伊斯兰教的是() A.亚洲南部B.北美洲 C.欧洲西部D.非洲北部 18.下列描述的区域中,不利于聚落形成发展的是 () A.水陆交通便利的河口地区 B.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 C.空气清新的山地丘陵地区 D.自然资源丰富的矿山地区 19.聚落如果不断发展,其表现是() A.人们以种植业为主 B.经济发展趋缓 C.占地面积不断增加,建筑物增多 D.城市数量减少 20.作为古都之一的北京,保留着众多的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这些 古建筑、园林和街区应当() A.全部拆除 B.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C.根据建设需要拆除 D.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二、综合题(共60分) 21.读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24分)

各种各样的人造卫星

各种各样的人造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有它独具的优越条件。它本身无需动力就可以在大气外层空间长时间运行,能在几百公里到几万公里高度的大范围内活动,飞越地球上的绝大部分地区,甚至全球飞行,执行航天任务。这是大气层内任何飞行器都无法比拟的。自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问世后,世界各国都把 发展航天事业放在重要地位。迄今,有20多个国家先后共发射了4000多颗人造地球卫星。 各种应用卫星不仅成了人类的政治活动、生产劳动、科学研究、文化娱乐所不可缺少的设备,而且现在它已进入到能大量创造财富的实用阶段。如美国制造一颗气象卫星成本只有几千万美元,而每年可收益10~20亿美元;用2.5亿美元设置3颗资源卫星,每年可收益14亿美元。还有各种军事卫星,在军事活动中也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 一、通信卫星 现在,人们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世界各地生动的场景和激动人心的体育比赛场面,已习以为常。确实,这是通信卫星的功劳才让观众大饱眼福,给千家万户带来了欢乐。 现代无线电通信有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等几种波段。其中超短波(波长10~1米)和微波(波长1米以下)传输的信息量大,稳定可靠,适合于远距离通信,但是只能在“视距”范围内直线传播。发射站OH架设的天线越高,传播的范围越远,但超过OA的距离处就无法收到,需要一个转播站O′H′来转播。如果把转播站放到卫星上去,则传播距离就大得多。通信卫星上装有天线、转发器等无线电传输设备。地面发射站发出的微波信号,通过通信卫星接收、放大后,再远距离发回地面。

但是卫星不停地绕地面运行,只有地面上看到卫星时才能接收信号,因此,对某一地点来说就不能随时都能通信。这就要求通信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才能稳定通信。如果把卫星发射到离地面35800公里高度,那么它绕地球运行一周,正好等于地球的一天,与地球自转的速度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就是静止的。这个轨道就是同步轨道。一颗通信卫星在这个高度上可以覆盖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一。因此,在赤道上空等距安排三颗同步通信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成一组国际通信卫星,当然还需要配备专门的地面接收和发射站。下图即为我国的WD-6六米卫星通信地面站。 同时,通信卫星要对地面站接收和发射信号,就要控制卫星的姿态, 使无线始终对着地球。最新的V号国际通信卫星有12000条电话线路,

世界各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实力对比剖析

世界各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实力对比剖析 随着认识地球、研究地球的深入,人类逐渐将视点从地面、低空扩展到太空,对地球的观测也越来越对连续性、快速性、精确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随之进入了人类的视野,它们个个“身怀绝技”,以便更全面、更清楚、更深刻地了解地球及其周围环境,成为人类在太空安装的高效“监控眼”。 高分市场军用领跑 简单来讲,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可以划分为军用和民用两类用途,而且二者都有广阔的应用市场。 军用遥感卫星和民用遥感卫星在原理上并无二致,主要区别体现在卫星所使用的谱段和对地面分辨率要求上的差异。军用遥感卫星主要在可见光或近红外谱段成像,分辨率优于1米。 也正因此,军用遥感卫星大部分都属于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只有少数用于普查的军用遥感卫星为了提高时间分辨率,而选择较高的运行轨道,从而使得卫星的空间分辨率有所减弱。 与之相比,民用遥感卫星则主要在多光谱成像,以便识别地面各种特征,其分辨率高低差异参差不齐,但其总体水平普遍在军用卫星之下。 在军用高分辨率光学成像遥感卫星领域,美国锁眼12号卫星最为突出。它采用了大面阵探测器、大型反射望远镜系统、数字成像系统、自适应光学成像技术、实时图像传输技术等,镜头口径3米,焦距27米,分辨率达0.1米。 而法国太阳神2号A、B卫星分辨率达0.5米,其军民两用光学成像遥感卫星“昴宿星”的分辨率达0.7米。 以色列最先进的地平线9号小型光学成像遥感卫星分辨率达0.5米。日本现役的第二代光学成像“情报收集卫星”分辨率则为0.6米。 在军用高分辨率雷达成像遥感卫星领域,美国“长曲棍球”卫星堪称“老大”,其分辨率达0.3米。该卫星的设计特点是装有巨大的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和太阳能电池帆板,卫星装载的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能以多种波束模式对地面目标成像,使“长曲棍球”不仅能全天

人造卫星与飞船 鄂教版 六年级科学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 人造卫星与飞船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是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 2.通过搜集资料、学习资料,了解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的种类和用途 3.通过开科学讨论会,培养同学们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习惯、兴趣和能力 4.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 5.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二、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搜集人造卫星和飞船的资料、邮票和图片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了解学生搜集资料情况。 (1)谈话:上次课要求同学们在家里搜集有关人造卫星与飞船的资料,现在请每一小组的组长检查一下。 (2)各组组长检查,教师巡视。 (3)各组汇报检查情况。 (4)教师小结。 2.组织学生召开科学讨论会。

(1)教师谈话: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你知道的人造卫星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先在小组内交流,再请代表在全班交流。 (2)小组交流,并且每组组长做好纪录,将本组搜集的资料可以贴在大纸上。 教师巡视。 (3)每一组派代表上讲台交流,将本组搜集的资料贴在黑板上,同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看法,有不同的观点可以展开讨论。当一组发言,讨论完毕后,下一组再发言,再讨论。 (4)讨论会开始,由科代表主持,教师可作为一分子参与讨论,有时可以给他们帮助。 (5)提问:通过开科学讨论会,你有哪些收获? (6)小结:刚才同学们召开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科学讨论会,在讨论会上,每一组同学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了人造卫星的种类及用途,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虽然有的同学的看法不一致,但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理由。通过讨论同学们对人造卫星的种类和用途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探索太空,探索宇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学习课本资料。 (1)谈话:刚才大家讨论了人造卫星的种类和用途,下面大家看书52页,请大家仔细阅读这段资料,看看与我们刚才的讨论是否一样。 (2)学生阅读资料,教师巡视。 (3)提问:这段资料告诉了我们什么? (4)学生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5)提问:这段资料告诉我们的信息与刚才大家的讨论有哪些相同和不同?(6)小结。按照卫星的用途,可以将卫星分为三类: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八章 世界地理 第三讲 世界重要国家课时作业

第十八章世界地理第三讲世界重要国家 一、选择题 (2017届东北三校联考)富良野,每年6月下旬至8月上旬,薰衣草大面积盛开,被誉为“东方的普罗旺斯(5°27′E,43°31′N)”。该地区的夕张市,4至7月种植的哈密瓜不仅深受本国居民喜爱,亦远销国外。四国岛南部的高知县,则大规模使用温室栽培蔬菜,有“蔬菜王国”之称。读图,完成1~3题。 1.据材料推断,薰衣草的生长习性为( ) A.喜阳光耐旱B.喜高温喜湿 C.喜湿耐寒D.喜肥耐旱 2.关于富良野夕张市与我国新疆地区的哈密瓜种植业,说法正确的是( ) A.均有先进的哈密瓜种植技术 B.均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C.生长期内降水均相对较少,昼夜温差大 D.灌溉水源均来自于冰雪融水 3.高知县利用温室栽培蔬菜可以( ) ①改善土壤肥力②减少病虫害③调控生长期,提高产品质量④扩大耕地面积⑤减轻台风、暴雨的侵袭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解析:第1题,从已知材料给出的经纬度可判断出普罗旺斯为地中海气候,富良野6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夏季,炎热干燥,从而推断薰衣草的生长习性为喜阳光,耐旱。第2题,日本为发达国家,哈密瓜种植技术先进但种植历史较短;夕张市为温带季风气候,大气降水较充足,4到7月雨季尚未到来,降水相对较少,晴天较多,所以昼夜温差较大;而我国新疆地区哈密瓜种植历史悠久,但技术并不先进;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昼夜温差大,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第3题,温室栽培蔬菜并不能改善土壤肥力和扩大耕地面积。答案:1.A 2.C 3.B (2017届长沙模拟)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地理事物的分布。读国,回答4~5题。

人造卫星对人类的影响

人造卫星对人类的影响 在我们头顶上方的太空深处,数百颗人造卫星正在忙忙碌碌地传送着各种信息数据。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科学家开始研制人造卫星以来,这些在地球引力场的作用下沿着各自轨道运行“人间奇迹”已经使这个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 人造卫星标志着全球化时代的开始,它借助即时通信手段“缩小”了我们这个巨大的、迅速变化的世界。它们可以从高空对我们进行暗中监视,它们使我们可以与地球另一端的朋友和亲属通话,它们还可以对不断变化的天气模式和正在加勒比海上空形成的飓风进行监测。 它们可以帮助地质勘探人员发生石油和珍贵的矿藏,在一瞬间将最新消息传遍全球,并将千百万的寻呼机信息传送给国会议员、毒品贩子、医生和大企业的首脑人物。 它们还使我们的电视机里充斥着大量的体育节目、电影和无数无聊的访谈节目,甚至还可以从数以千计的加油站将信用卡信息传递到中央计算机以备核查。 过去,人造卫星的发射是一件很特别的事情。如今每个月都有5颗人造卫星被送入太空,而天文学家们则抱怨说,现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多到了防碍天文望远镜观测视线的程度。 虽然目前人造卫星的价格仍然十分昂贵,但是生产人造卫星和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所需的运载火箭的成本却在稳步下降。此外人们对于人造卫星的需要似乎是无法满足的。未来10年内,还将有数千颗人造卫星被送人太空。 人造卫星目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人们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它们的潜能。它们将会拥有更为强大的影响力,它们会通过一些十年前我们只有在梦中才会想到的方式介入我们的生活。 从遥远的北极到澳大利亚的荒漠地带,没有人可以逃避人造卫星的影响。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人造卫星不但会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而且还会改变我们的生活 发射成功一颗人造星,实际上就相当于人类在太空设立了一个实验室或通讯、情报站。地面上的人类通过遥控这颗人造卫星来完成宇宙观测、广播通讯等项工作。 从1957年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人类已经拥有了许许多多的不同种类的人造卫星。 通信卫星用于电话、电报、电视、广播、数据传送等业务;气象卫星主要用于气象观测工作;地球资源卫星用于寻找地下矿藏、调查水文资料等方面工作;导航卫星主要用于交通导航服务;侦察卫星主要用于侦察敌情、探测火灾等方面工作。其他各种卫星,依据研究设计的不同,各有不同用途。 人造卫星,照字面解释,就是“人造的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因它绕着地球转,如同护卫着地球,而人造卫星就是人造且绕着地球转的东西。牛顿的万有引力说月球不会掉下来也不会飞离地球是因为向心力等于离心力,简单地说地球上空的物体只要绕地球的飞行速度够快,就不会掉下来,但也不能太快,太快了又会飞离地球,所以说月球绕地球的速度是“刚刚好”。几亿年来,月球就忠心耿耿地环绕着地球。从另一个角度看来,九大行星(包括地球)几亿年来也是忠心地绕着太阳转,即不掉到太阳去也不飞离太阳系,而这也是因为这些行星绕太阳的速度“刚刚好”。后来的科学家从此得到灵感,如

全球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分析,美国航天遥感能力最强

全球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分析,美国航天遥感能力最强 全球商业遥感卫星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卫星遥感技术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全球商业遥感卫星进入技术全面更新和产业化发展时期。国外商业遥感卫星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并逐渐成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航天大国通过积极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扶持,加快了新一代高性能遥感卫星的研制和商业化运行,形成了政府监管、企业运营、“官助民办”的商业模式,商业遥感卫星以服务政府用户为主,与政府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已形成了美国的Landsat系列、WorldView系列、GeoEye系列等卫星星座为代表的商业遥感卫星服务体系。 而随着各国政府国防增加利用商业数据源的支持,尤其是美国,全球商业遥感卫星数据市场业务收入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商业遥感卫星销售收入为7亿美元,至2016年上升到了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4%。前瞻根据当前全球商业遥感卫星的发展趋势,预计2017年全球商业遥感卫星销售收入有望突破22亿美元。 图表1:2008-2017年全球遥感卫星市场业务收入增长趋势图(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全球商业遥感卫星发射情况 遥感包括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目前,卫星是遥感的最主要平台之一,除此以外,遥感平台还有:①地面遥感平台,如固定的遥感塔、可移动的遥感车等;②航空遥感平台,如各种固定翼和旋翼式飞机、系留气球、自由气球等。 2016年,世界各国共进行了88次运载火箭发射,其中85次成功,2次失败,1次部分失败。在世界航天88次发射中,中国发射24次,占27.27%;美国发射22次,占总发射次数的25.0%;俄罗斯20次,占22.73%;欧空局9次,占10.23%;印度7次,占7.95%;日本4次,占4.55%;以色列1次,占1.14%;朝鲜1次,占1.14%。 图表2:2016年全球各国发射次数统计结构(单位:次,%)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5年全球发射遥感卫星82颗,其中中国发射11颗,占全球遥感卫星发射总量的13.4%;2016年全球共有95颗遥感卫星通过31次发射进入太空,其中中国发射20颗,占全球遥感卫星发射总量的13.4%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球共签署了16颗遥感卫星建造合同,全部为100千克以上卫星,与2015年签订的17颗100千克以上遥感卫星大致相当,但2015年还签署了110颗100千克以下遥感卫星,2016年未发现有微小遥感卫星。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第3讲世界主要国家导学案附答案解析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第3讲世界主要国家 导学案附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全球米贵”令粮食安全危机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为缓解粮食安全危机,不少国家走上了海外屯田之路。日本早就积极开发海外粮库,现在海外屯田的面积已是国内耕地面积的3倍。苏丹由于拥有粮食生产的区位优势,成为海外屯田的热点目的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日本积极开展海外屯田的原因不包括()。 A.人多地少B.山地多平原少 C.农村人口比重大D.经济发达 2.下列有关苏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 B.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 C.光照充足,粮食品质好 D.东南部多平原,耕地面积广阔 解析第1题,日本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农村人口比重小。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苏丹有白尼罗河等河流流经,水资源较为丰富;气温年较差对于养分积累没有明显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东部和南部为多条河流发源地,地形以丘陵和山地为主。 答案 1.C 2.C

读“甲、乙两区域图”,完成3~4题。 3.图中M、N是世界著名的湖泊,关于两湖泊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湖分别是所在地区面积最大的湖泊 B.M湖是内力作用形成的,N湖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C.M湖周围的植被为热带雨林,N湖周围的植被为温带草原 D.两湖均为内流湖 4.两湖泊所在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为()。 A.甲、乙区域经济发达,农业分别为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 B.甲、乙区域资源丰富,资源分别为铁矿、铀矿和煤炭、石油 C.甲、乙区域人口稠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D.甲区域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乙地区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 解析第3题,依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知,M湖为东非大裂谷带上的维多利亚湖,周围为热带草原带;N湖为北美五大湖地区的休伦湖,是冰川作用形成的。苏必利尔湖是五大湖中最大的湖泊。两湖均为外流湖。第4题,东非高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生态破坏严重。五大湖地区石油不丰富,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答案 3.B 4.D 读俄罗斯局部地区农产品和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俄罗斯植被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