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剧目表

秦腔剧目表
秦腔剧目表

A

《安安送米》、《安安送女》

B

《八达岭》、《八大锤》、《八件衣》、《八腊庙》、《八郎捎书》、《八仙寿图》、《八义图》、《八阵图》、《白逼宫》、《白草山钉缸》、《白帝城》、《白狗争风》、《白骨山》、《白虎岭》、《白虎堂》、《白槐刮板》、《白良关》、《白绫记》、《白绫记》、《白龙关》、《白龙潭》、《白鹿原》、《白马坡》、《白门楼》、《白雀匣》、《白蛇传》、《白水滩》、《白水滩》、《白兔记》、《白阳河》、《白鹦鹉》、《白玉钿》、《白玉楼》、《白玉罗帕》、《白猿脱壳》、《百宝箱》、《百凤图》、《百花诗》、《百花亭》、《百花亭》、《百里奚》、《百凉楼》、《斑衣记》、《搬场拐妻》、《抱火斗》、《抱妆盒》、《北天门》、《背板凳》、《背娃进府》、《背靴》、《比翼鸟》、《碧天纱》、《碧天院》、《碧游宫》、《碧玉环》、《碧玉簪》、《蔽尘帕》、《汴梁图》、《别宫祭江》、《镔铁剑》、《兵火拉伞》(又名《拜月亭》) 、《波二府》、《伯牙奉琴》、《伯牙摔琴》、《博望坡》

C

《采桑》、《采石矶》、《彩楼记》、《蔡家庄》、《曹献剑》、《草坡面理》、《草桥关》、《柴桑关》、《长坂坡》、《陈姑赶船》(又名《琴挑》) 、《陈平保国》、《陈桥兵变》、《陈三两告状》、《陈兴打娘》、《赤金镯》、《赤桑镇》、《赤水驿》、《冲天岛》、《丑别窑》、《丑配》、《出樊城》(又名《出棠邑》) 、《出庆阳》、《出汤邑》、《出五关》(又名《过五关》、《传枪》、《串龙珠》、《串龙珠》(即《蔡鸣凤打店》)、《春秋笔》、《春秋配》、《辞曹挑袍》、《刺目劝学》、《刺秦王》、《刺庆忌》、《刺王僚》、《刺侠累》、《崔子弑齐》、《催贡》、《翠华宫》、《翠屏山》、《翠香寄柬》、《错中错》D

《打柴劝弟》、《打城隍》、《打刀》、《打洞房》、《打瓜园》、《打花枝》、《打黄盖》、《打焦赞》、《打金川》、《打金枝》、《打临洮》、《打龙棚》、《打芦花》、《打銮驾》、《打面缸》、《打秦》、《打沙锅》、《打沙锅》、《打严嵩》、《打张仪》、《打祝庄》、《大保国》、《大报仇》、《大赐福》、《大登殿》、《大割脚》、《大观灯》、《大明府》、《大闹花灯》、《大劈棺》、《大破黄巾》、《大

郑宫》、《丹阳郡》、《单刀会》、《当皮袄》、《挡亮》、《挡马》、《刀劈韩天化》、《盗芭蕉扇》、《盗魂铃》、《盗金冠》、《盗银壶》、《盗御马》、《盗宗卷》、《得胜图》、《狄青借衣》、《地风剑》、《帝王珠》、《吊打秦琼》、《钉缸》、《顶灯》、《顶砖》、《定军山》、《定盘珠》、《东宫扫雪》、《东海黄公》、《东皇庄》、《东平府》、《董家桥》、《董家山》(又名《闯山》)、《洞庭湖》、《独占花魁》、《渡阴平》、《端午门》、《断百案》、《对菱花》、《对银杯》

E

《恶虎山》、《二度梅》、《二姐娃逛会》、《二进宫》、《二郎劈桃山》、《二龙山》、《二龙山》、《二天门》、《二王图》

F

《伐吕蒙》、《伐子都》、《法门寺》、《反毫州》、《反冀州》、《反天宫》、《反五关》、《反西凉》、《反延安》、《贩马记》、《梵王宫》、《访白袍》、《访苏州》、《访西施》、《飞龙策》、《飞天人钉娘》、《汾河湾》、《风波亭》、《风萧媒》、《风云驹》、《封财神》、《封王》、《封相》、《凤仪亭》、《芙蓉剑》、《福寿图》

G

《高老庄》、《高平关》、《告御状》、《割麦装疯》、《隔门贤》、《庚娘传》、《宫门带》、《古城会》、《鼓滚刘封》、《刮骨疗毒》、《剐王莽》、《挂图》、《关公挑袍》、《关公显圣》、《关公斩赤龙》、《关王庙》、《观兵书》、《观阵》(又名《打登州》)、《光武山》、《光武山》、《广成通霸》、《广成子骂阵》、《广寒图》、《广泰庄》、《广泰庄》、《跪楼》、《滚钉板》、《滚楼》、《国士桥》、《过巴州》、《过沙江》、《过沙江》

H

《海潮珠》、《海中楼》、《函谷关》、《韩原山》、《汉班超》、《昊天塔》、《合凤裙》、《和氏璧》、《核桃园》、《贺后骂驾》、《黒驴告状》、《黒水国》、《黑逼宫》(又名《开国图》) 、《黑叮本》、《红逼宫》、《红灯计》、《红火棍》、《红梅阁》、《红门寺》、《红桃山》、《红衣计》、《宏碧缘》、《洪江记》、《洪山起义》、《洪羊洞》、《洪羊峪》、《虹霓关》、《鸿门宴》、《胡迪骂阎》、《葫芦峪》、《蝴蝶杯》、《蝴蝶媒》、《蝴蝶梦》、《虎牢关》、《虎囊弹》、《虎头桥》、

《花果山》、《花蝴蝶》、《花换布》、《花柳林》、《花钱袋》、《花田错》、《花云带箭》、《华容道》、《淮都关》、《淮河营》、《槐阴树》、《浣纱女》、《皇姑打朝》、《黄巢起义》、《黄河阵》、《黄鹤楼》、《黄金台》、《黄天荡》、《回斗关》、《回府刺字》、《回荆州》、《回龙阁》、《回西齐》、《会孟津》、《活捉潘璋》、《活捉三郎》、《火化纪信》、《火化司马庄》、《火烧赤壁》、《火烧绵山》、《火焰驹》、《火焰山》、《火焰山》

J

《击鼓骂曹》、《鸡鸣山》、《鸡爪山》、《激友》、《吉庆图》、《汲水》、《棘阳关》、《祭长江》、《祭灯》、《祭东风》、《祭灵》、《祭塔》、《夹马河》、《剪红灯》、《荐诸葛》、《江东》、《江东桥》、《江流认母》、《江油关》、《姜维推碑》、《降五魔》、《蛟龙驹》、《蛟龙驹》、《蛟龙帕》、《截江》、《截江救主》、《解刘秀》、《解薛刚》、《界牌关》、《借衣》、《借赵云》、《金堤关》、《金刚庙》、《金马门》、《金钱豹》、《金沙滩》、《金水桥》、《金桃会》、《金琬钗》、《金雁桥》、《金雁桥》、《金钟罩》、《进褒姒》、《进

骊姬》、《荆轲刺秦》、《荆州堂》、《精忠报国》、《九更天》、《九宫桥》、《九华山》、《九件衣》、《九江口》、《九里山》、《九连珠》、《九莲灯》、《九龙杯》、《九头案》、《九文龙起义》、《九焰山》、《九燕山》、《九战章邯》、《绝龙岭》、《绝缨会》

K

《看女》、《康熙王游陕西》、《康义卖桃》、《考文》、《考于吉》、《拷冯庆》、《拷寇》、《空城计》、《孔家山》、《哭侧厅》、《哭道亭》、《哭灵牌》、《哭刘表》、《哭秦庭》、《哭五更》、《哭杨广》(又名《杨广篡位》)、《哭祖庙》、《苦节传》、《苦节图》、《蒯通扑油锅》、《魁星卷》、《困龙寺》、《困铜台》、《困土山》、《困王山》、《困重台》

L

《拉骡子》、《兰关雪》、《兰家庄》、《兰家庄》、《老少换》、《老辕门》、《烙碗计》、《雷火珠》、《狸猫换太子》、《李刚打朝》、《李广》、《李陵碑》、《李三娘》、《鲤鱼跳龙门》、《鲤鱼峡》、《连环计》、《连环套》、《两不爱》、《两合关》、《两狼山》、《烈海驹》、《烈火旗》、《临

潼斗宝》、《临潼山》、《麟骨床》、《刘高唐刀》、《刘交抢亲》、《刘金定别母》、《刘裕逼宫》、《柳河川》、《柳林会》、《六部审》(又名《审刺客》)、《六郎坐帐》、《六义图》、《六月雪》、《龙床剑》、《龙凤剑》、《龙凤旗》、《芦花荡》、《芦花河》(又名《女斩子》)、《芦花计》、《路遥知马力》、《潞安州》、《吕布戏貂婵》、《吕蒙正赶斋》、《罗成叫关》、《罗成捎书》、《罗通扫北》、《落凤坡》

M

《马超哭头》、《马芳困城》、《马芳围城》、《马陵道》、《马前泼水》、《马上缘》、《马踏五营》、《马武夺元》、《马武考文》、《骂王朗》、《卖饽饽》、《卖华山》、《卖画劈门》、《卖人头》、《卖胭脂》、《满园春》、《梅花岭》、《梅降雪》、《梅龙镇》、《梅鹿镜》、《美人图》、《孟姜女》、《孟良跑山》、《米粮川》、《灭方腊》、《明公断》、《明月珠》、《摩天岭》、《陌上桑》、《木兰寺》、《牧虎关》、《牧羊圈》、《穆桂英》、《穆柯寨》

N

《男起解》、《南阳关》、《闹地府》、《闹

花灯》、《闹天宫》、《闹严府》、《呢喃阁》、《宁武关》、《牛皋扯旨》、《牛头山》、《怒斩于吉》、《女逼宫》、《女杀四门》、《女秀才》

O

《欧子英摆擂》

P

《盘山》、《盘丝洞》、《磐河战》、《判官磨镜》、《炮烙柱》、《劈寒犀》、《劈华山》、《平贵回窑》、《鄱阳湖》、《破洪州》、《破金鳌》、《破宁国》、《破汝南》、《破渑池》(又名《定五岳》)

Q

《七箭书》、《七郎打擂》、《七擒孟获》、《七人贤》、《七星庙》、《七星庙》、《棋盘山》、《麒麟山》、《千里驹》、《乾坤报》、《乾坤带》、《乾坤鞘》、《乾隆杀花子》、《乾隆下江南》、《枪挑小梁王》、《敲骨术金》、《巧连环》、《亲家打架》、《秦段争亲》、《秦琼表功》、《秦琼打擂》、《秦琼卖儿》、《秦琼起解》、《秦琼认姑》、《秦王破阵》、《秦香莲》(又名《铡美案》) 、《秦英征西》、《琴操》、《擒五侯》、《青风亭》、《青梅宴》、《青狮吐八宝》、《青

冢记》、《清官册》、《清河桥》、《清石山》、《清素庵》、《庆顶珠》、《庆阳城》、《穷人计》、《琼林宴》、《秋风扇》、《曲江打子》、《取长沙》、《取成都》、《取桂阳》、《取金陵》、《取洛阳》、《取帅印》、《取四郡》、《全家福》、《群仙阵》、《群妖厘》、《群英会》、《群英会》(即《海瑞奏严》)

R

《日月楼》、《日月图》、《肉龙夫》、《如意带》、《如意钩》

S

《赛琵琶》、《三闯挡夏》、《三闯辕门》、《三打洞》、《三挡杨陵》、《三顾茅芦》、《三击掌》、《三节义》、《三难新郎》、《三娘教子》、《三劈关》、《三劈老君堂》、《三迁教子》(即《孟母三迁》)、《三让徐州》、《三山关》、《三上殿》(即《假金牌》) 、《三上桥》(即《烈妇殉夫》)、《三省庄》、《三世修》、《三搜府》、《三笑缘》、《三疑计》、《三义节》、《三战吕布》、《散潼关》、《桑园会》、《杀船》、《杀狗劝妻》、《杀乐女》、《杀四门》、《沙挤别》、《沙陀搬兵》、《沙陀国》、《山海关》、《珊瑚鱼》、

《上媒山》、《上天台》、《上元夫人》、《上元驿》、《少华山》又名(《富贵图》)、《绍绫卷》、《舌战群儒》、《佘塘关》、《神亭岭》、《神州擂》、《审潘洪》、《失街亭》、《十八扯》、《十道本》、《十里舖》、《十万金》(即《李翠莲》)、《十五贯》、《十字坡》、《石佛口》、《石合计》、《石墨镜》、《时迁偷鸡》、《拾萧金》、《拾鞋》、《拾玉镯》、《屎巴牛招亲》、《收岑彭》、《收关胜》、《收红孩》、《收姜维》、《收梅山七怪》、《收莫木西》、《收灶王》、《寿山会》、《双八卦》、《双逼宫》、《双钉计》、《双贵图》、《双合进京》、《双罗衫》、《双世缘》、《双锁山》、《双贤一孝》、《双相容》、《双摇会》、《水化太平庄》、《水帘洞》、《水门楼》、《水淹七军》、《司马貌告状》、《四大夫伐齐》、《四杰村》、《四进士》、《四郎探母》、《四莲梦》、《四平山》、《四劝》、《四素》、《四望亭》、《汜水关》、《宋江杀楼》、《送京娘》、《送银灯》、《苏武牧羊》、《孙庞斗智》、《孙武子演阵》、《索烙镜》、

T

《太和城》、《太君辞朝》、《太师回朝》、

《太师显圣》、《探地穴》、《探阴山》、《汤怀自刎》、《桃花岸》、《桃花案》、《桃花山》、《桃园结义》(又名《三结义》)、《讨荆州》(又名《三气周瑜》)、《天官赐福》、《天河配》、《天门阵》、《天水关》、《天仙帕》、《挑滑车》、《跳马澶溪》、《铁钉床》、《铁弓缘》、《铁公鸡》、《铁冠图》、《铁角坟》、《铁笼山》(又名《九伐中原》)、《铁兽图》、《通天河》、《通天河》、《通天犀》、《屯土山》、《托肠救主》、《脱龙带》、《宛子山》、《挽金斗》、《万福莲》、《万花船》(即《女状元》)

W

《万寿图》、《万仙阵》、《王婆骂鸡》、《王世宽大闹相国寺》、《王元征兆》、《望儿楼》、《望景塔》、《望子楼》、《未央宫》、《渭水河》、《温凉盏》、《温太贞》、《文王哭狱》、《文斩单童》、《文昭关》、《瓮城子》(即《张古董借妻》)、《卧薪尝胆》、《乌龙院》、《乌鸦阵》、《无底洞》、《无影剑》、《无影簪》、《蜈蚣岭》、《五典坡》(又名《武家坡》) 、《五福堂》、《五虎平蛮》、《五花洞》、《五郎出家》、《五雷阵》、《五龙斗》、《五路伐蜀》、《五台会兄》、

《五行山》、《五丈原》、《五庄观》、《五子魁》、《武松打店》、《武斩单童》、《悟空盗府》

X

《西湖主》、《西凉遇马超》、《稀天洞》、《下河东》(又名《白霓关》) 、《下南唐》、《献西川》、《相面》、《香莲佩》、《香联串》、《香罗带》、《香毛带》、《香山射技》、《湘江会》、《崤山战》、《小别母》、《小儿难孔子》、《小放牛》、《小姑贤》、《小寡妇上坟》、《小过年》、《孝廉卷》、《兴隆会》、《绣花袍》、《徐母骂曹》、《许田射猎》、《许田追鹿》、《玄玄锄谷》、《薛刚打朝》、《薛刚反唐》、《薛刚祭坟》、《薛强回国》、《薛强接彩》、《血带诏》、《血换布》、《血手印》、《血手印》

Y

《勋天关》、《雅观楼》、《烟火墩》、《胭脂关》、《胭脂襦》、《淹下邳》、《雁门关》、《雁门关摘印》、《雁塔寺》、《燕王破南京》、《扬州擂》、《羊角哀》、《阳和摘印》、《阳河托印》、《杨八姐打店》、《杨八姐闹馆》、《杨三小》、《姚期打朝》、《姚期招亲》、《药茶计》、《药茶记》、《药酒台》、《药王卷》、《夜打登州》、

《夜明珠》、《一串珠》、《一度梅》、《一两漆》、《衣带诏》、《圯桥授书》、《移花接木》、《意中缘》、《阴功传》、《阴送》、《阴阳河》、《阴阳河》、《阴阳树》、《永乐观灯》、《永寿庵》、《游花园》、《游六殿》、《游武庙》、《游西湖》、《游月宫》、《淤泥河》、《于将军传》、《渔家乐》、《宇宙锋》、《玉婵钗》、《玉凤楼》、《玉凤簪》、《玉虎坠》、《玉龙钗》、《玉龙配》、《玉梅绛》、《玉梅縚》、《玉堂春》《祥麟镜》、《玉仙塔》、《玉阳山》、《御果园》、《豫让割袍》、《鸳鸯楼》、《鸳鸯误》、《鸳鸯坠》、《袁文晋降妖》、《辕门射戟》、《辕门斩子》、《苑子山》Z

《赠绨袍》、《铡判官》、《铡赵王》、《摘星楼》、《斩韩信》、《斩侯英》、《斩华雄》(又名《温酒斩华雄》) 、《斩黄袍》、《斩经堂》、《斩李广》、《斩李文忠》、《斩马谡》、《斩门官》、《斩莫成》、《斩秦英》、《斩三妖》、《斩三妖》、《斩雄信》、《斩杨继盛》、《斩郑文》、《战洛阳》、《战马超》(又名《葭萌关》)、《战绵竹》、《战潼关》、《战宛城》、《战渭南》、《张飞拆书》、《张飞卖肉》、《张连卖布》、《张良

刺秦》、《昭君出塞》、《昭君和番》、《赵五娘》、《赵颜求寿》、《折桂斧》、《珍珠衫》、《珍珠塔》、《真假美猴王》、《镇澶州》、《争龙寺》、《征北海》、《征南蛮》、《指关卖娃》、《忠保国》、《忠孝图》、《忠孝贤》、《忠义侠》、《钟馗嫁妹》、《周仁回府》、《朱仙镇》、《诸葛吊孝》、《诸葛观星》、《诸葛亮招亲》、《竹林计》、《竹子城》、《专诸刺僚》、《状元谱》、《追韩信》、《捉鹌鹑》、《斫磨》、《子期论琴》、《紫霞宫》、《走南阳》、《走雪山》、《攥御状》、《醉打山门》、《醉写》、《醉写吓蛮》。

秦安小曲及秦腔唱词集萃

秦安小曲及秦腔唱词集萃秦安爷辑录 秦腔传统剧目一览 秦腔史家焦文彬先生,按戏剧故事发生的历史年代,开列出秦腔传统剧目1000多本(实列不足1000,其中尚有同剧异名者并列,本戏与折戏并列的情况),然而先生仍然认定五路秦腔剧目总数当在5000以上。为了给秦腔剧目研究者提供一个参考,特将焦先生提出的剧目转发于此,希望热心的网友也参与搜集补充。(注:只有剧名而无剧本的,不应计入。) 秦腔剧目按剧中故事的历史年代统计,计有: (一)先秦剧目124本(注:实列120本) 《黑逼宫》(又名《开国图》)《斑衣记》《反冀州》《抱火斗》《反五关》《炮烙柱》《龙凤剑》《太师回朝》《太师显圣》《三山关》《乌鸦阵》《斩三妖》《李广》《催贡》《无影簪》《斩李广》《百里奚》《绝缨会》《文昭关》《摘星楼》《浣纱女》《刺王僚》《孙武子演阵》《文王哭狱》《访西施》《豫让割袍》《孙庞斗智》《万仙阵》《碧天院》《赠绨袍》《白鹦鹉》《刺侠累》《碧游宫》《桑园会》《蝴蝶梦》《敲骨术金》《芦花计》 《绝龙岭》《打芦花》《羊角哀》《小儿难孔子》《黄河阵》《进褒姒》《收灶王》 《卧薪尝胆》《会孟津》《三迁教子》(即《孟母三迁》)《广成子骂阵》《渭水河》 《李刚打朝》《群仙阵》《崤山战》《绍绫卷》《庆阳城》《破渑池》(又名《定五岳》《清河桥》《七箭书》《过沙江》《群妖厘》《烟火墩》《进骊姬》《黄金台》 《收梅山七怪》《淮都关》《伐子都》《回斗关》《金桃会》《八义图》《挂图》 《专诸刺僚》《美人图》《铁兽图》《大劈棺》《蛟龙驹》(六本)《蔽尘帕》《太和城》《临潼斗宝》《战潼关》《出樊城》(又名《出棠邑》)《湘江会》《刺庆忌》《出汤邑》《崔子弑齐》《出庆阳》《国士桥》《五雷阵》《杀狗劝妻》《海潮珠》《四大夫伐齐》《火烧绵山》《采桑》《刺秦王》《哭秦庭》《荆轲刺秦》《封相》《孟姜女》《打城隍》《宇宙锋》张良刺秦》《圯桥授书》《韩原山》《九战章邯》《鸿门宴》《追韩信》《伯牙奉琴》《伯牙摔琴》《火化纪信》《广成通霸》《马陵道》《九里山》《六义图》《和氏璧》《子期论琴》《魁星卷》《激友》《函谷关》《打张仪》《大郑宫》《兰家庄》《滚楼》 (二)两汉54本(注:实列52本) 《盗宗卷》《未央宫》《蒯通扑油锅》《马前泼水》《上元夫人》《散潼关》《棘阳关》《剐王莽》《草桥关》《上天台》《赵五娘》《淮河营》《斩韩信》《渔家乐》《收岑彭》《东海黄公》《安安送米》《冲天岛》《陌上桑》《曹献剑》《陈平保国》《盗金冠》《龙床剑》《玉梅绦》《药酒台》《马武考文》《玉虎坠》《劈寒犀》《玉梅绛》《斩经堂》 《斩门官》《双八卦》《马武夺元》《解刘秀》《取洛阳》《走南阳》《青冢记》 《昭君出塞》《昭君和番》《安安送女》《龙凤旗》《二龙山》《白阳河》《姚期打朝》《碧玉环》《姚期招亲》《双贤一孝》《两合关》《琴操》《汉班超》《忠孝贤》 《陈兴打娘》 (三)三国123本(注:实列121本) 《三顾茅芦》《桃园结义》(又名《三结义》)《磐河战》《舌战群儒》《定军山》《连环计》 《三让徐州》《火烧赤壁》《光武山》《青梅宴》《三闯辕门》《衣带诏》《破汝南》

秦腔剧情介绍荟萃

秦腔剧情介绍荟萃 1、《火焰驹》剧情介绍:《火焰驹》又名《卖水记》,秦腔传统名剧,原为清代剧作家李芳桂创作之碗碗腔剧本。宋时,番邦北狄王造反,李彦荣奉命挂帅出征。朝中奸臣王强与兵部尚书李绶(李彦荣之父)不和,诬告李彦荣投敌,朝廷遂将李绶下入天牢,李家被满门抄封,家人被赶出京城。李绶次子彦贵危难之中向居住在苏州的岳父黄璋求援,黄璋却冷目相向,悔婚退亲。彦贵在无奈之中,靠沿街卖水度日,侍奉老母。一日,彦贵卖水被未婚妻黄桂英之丫环芸香看见,芸香引其与桂英相会,并约好夜晚在花园赠金。岂料三人举动被家人王良发现,王将此事密告黄璋,黄璋命王良杀死芸香,栽赃于彦贵,预知彦贵于死地。苏州知府受贿,将彦贵判处死刑,秋后待决。李家连遭危难之事被贩马义士艾谦知晓,艾谦乘火焰驹日夜兼程,入番报信。彦荣领兵归劫杀场,救出彦贵,合家团圆。此剧流传久远,版本甚多,现除演出本戏外,其中《卖水》、《打路》、《祭桩》、等折戏亦经常单独演出,《表华》、《赏景》更是脍炙人口的驰名唱段。1958年此剧被长影拍成首部秦腔彩色影片之后,影响更大。 2、《狸猫换太子》剧情介绍:《狸猫换太子》又名《铡郭槐》、《打黄袍》、《火化冷宫》,秦腔传统剧。宋真宗时,刘妃为了争宠夺位,暗与太监郭槐定下“狸猫换太子”之计,于李妃产子之时,诬陷李妃“产下妖物,玷辱宫闱”。真宗听信谗言,将李妃囚禁冷宫。刘妃又命寇珠将太子抛入金水桥下溺死,寇珠不忍,与太监陈琳商定救太子之策,逢刘妃、郭槐查宫,多亏寇珠机智,巧送太子出宫,交八贤王抚养。十二年后,太子游园在冷宫与母相见,刘妃心疑,杀人灭口,逼死寇珠,又火焚冷宫,幸有陈琳报信,李妃逃生,流落民间,收一义子,相依为命,苦度终日。八年后,包拯放粮途遇李妃,迎驾回朝,冤情昭雪,母子相认。本剧除演出本戏外,《抱妆盒》、《拷寇》常作折戏演出,任哲中、张新华以演此剧闻名。 3、《三滴血》剧情介绍:秦腔传统剧,范紫东创作。山西人周仁瑞在陕西经商,妻一胎产二子,不幸产后身亡。仁瑞无法同养二子,便将次子卖于李三娘,自己抚养长子周天佑。李三娘为子起名李遇春,由奶娘王妈哺乳,并经王妈为媒与女儿李晚春订婚。后周仁瑞经商失利,带天佑回山西老家,其弟周仁祥为了独霸家产,不认侄周天佑,并诉诸县衙。县官晋信书用滴血认亲之法判断,认为周天佑并非周仁瑞之亲子,被逐出县衙,父子遂失散。天佑寻父至五台山,虎口中救下少女贾香莲,遂定下婚约。遇春长成后,三娘亡故,恶少阮自用垂涎晚春,伪造婚书,逼其成婚。诉诸官府,晋信书又以滴血之法将晚春、遇春断为亲兄妹,将晚春判于阮自用。花烛夜,晚春逃出,寻找遇春。周仁瑞四处寻子,偶于遇春奶娘王妈相遇,不服晋老爷以滴血之法错判两案,同往县衙质对。晋信书又以滴血试验,断周仁祥与其子牛娃又非亲生。天佑、遇春途中偶遇,便结义投军,各在边疆立功得官。晚春寻至军营,贾氏亦送女至。天佑兄弟提审县令,周仁瑞、王妈亦随晋信书来到军营,冤案使明,将晋革职,合家团聚。此剧是小生、小旦、花旦、老生、正旦、大丑为主的唱做工戏。其中《虎口缘》常单折演出。 4、《玉堂春》剧情介绍:《玉堂春》又名《审苏三》,秦腔传统戏。明代礼部

易俗社秦腔剧目

三滴血黑世界鬼教育一字狱天足会四林湖亡国痛豚尾记牛肉案双刁计孝子全八种曲毒药饼万变图元宝精人伦鉴 文山殉国兴善庵瓜地打狼银蜡台棒槌换娃贺家坟如皋狱闹督院中牟摘印奉安铁路新忠保国孤儿记芦花絮鲁相拔葵 暗狱天强项令子平别解女诸葛呆迷记董华妻破阮石公私案开国图训俗亭共和纪念欢迎议员改良观音堂改良重台别 改良蝴蝶杯自由恨新审判熊耳山色空图汩罗江梁上君子阿毛传长生鉴改良杀狗劝夫吴官教战王相要帐新女子叮嘴 将相和婚姻谈卜式传三迁教子醉谴重耳女娃劝学糊涂村战徐州方正学骂殿女桑园寄子七巧图灵龟庙英雄鉴懵懂村 紫金山马嵬驿游骊山中国谈巴里西烧瓷丹阳郡新拆书和尚探亲新小姑贤慈孝图平交趾火牛阵大婚姻谈商汤革命 女大王二王争功三回头白云阁凤凰岭斗龙船女婿偷鸡青梅传镇台念书陈家谷新拜年沉香亭柜中缘看女考烟客 碧玉簪阿姑鉴秋莲传新金玉缘元旦节赠金新摇会蜂蜜计改良煤山改良小姑研磨双明珠小送女燕山恨节孝图 惜花记若耶溪昆阳战灭莽记平河北功狗记鸡大王大如意黄河渡五台案传国八种曲五花八门八段锦螟蛉案 卖花女南岳庙双烈女救荒奇策二义女祁雨记芙蓉屏改良桑园会少妇箴红颜泪正雅园金玉莲烟花镜打醋坛 庐山奇遇二百元凤鸣山七百两泾惠渠吃醋记大发财改良三疑计白相公猛发财傻女婿拾金记白先生看病 孝子花平权论万古香苦孩儿禁烟趣闻义乳母浪子镜洗衾记忠臣箭姚家庄新年八种曲分金记常棣花 柳林会娃变南瓜翠微洞假在行新年大朝贺新年大得胜新年大庆祝新年大演讲好商人阴阳变梅花镜 坏女婿大回头瞽小姐女婿拍门新潮趣闻弹铗记青春梦蔡州城良心现花萼镜花下影息争记琴珠缘 爱莲女士武王革命戎衣误解家庄丧葬谈春闺考试上海杭日战记李遂战胜日本记明代恢复朝鲜记 恢复燕云十六州风雪岭范氏仆南柳巷朔亚元梅花梦桂花洞和尚拜年奇女子董家山琴箭飞声 近视眼新劝学妒妇屈打王强黑暗衙门宰豚记梅花扇道州城小女婿新闹房汜水关托尔斯泰 计贤策天雷报改良张连卖布孔雀东南飞富家庄光复汉业大佛寺美术缘夫人城打面缸破郢都 复郢都玉镜台软玉屏萧山秀才秋风秋雨燕子笺飞虹桥战袍缘吕四娘大孝传美人换马三知己 宫锦袍颐和园翰墨缘女儿经鸳鸯阵大学衍义紫金冠金手表金川门京兆画眉盗虎符双剔胡 伉俪会师金莲痛史晋文公关中书院棒打薄情郎东门宴苏武牧羊新劝学八字案圈圈圈晓钟社 杀狗劝夫金兰谱可怜虫赌博账焚嫁衣唾骂姻缘李广射虎安眠圣药双凤飞来宦海潮玉冠道人

秦腔

《秦腔》第1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技能 1.体会文章的大气和深沉的文化底蕴。 2.了解秦地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 3.习文章将秦腔、秦地、秦人以及文化生活的有机结。 4.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5.体会作者在场面细节描写上的出神入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从而对象征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民间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重点难点 1.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2.了解秦地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播放几段秦腔的段子,让学生对秦腔有感性的认识。 2.简介秦腔 ——秦腔是我国戏曲四大声腔(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它的覆盖面极为广阔,流行遍及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及西南的西藏、四川;中原的晋西、豫东、河北;东北大庆、东南的广东、福建,宝岛台湾

等地以及吉尔吉斯坦共和国,同时也是我国最大地方剧种,对许多剧种都有很大的影响。它历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历代发展日趋成熟,明末清初盛行于南北各地。秦腔的鼎盛时期在乾隆年间。目前,秦腔所保留的剧目达700多个,为各剧种之首。 秦腔的唱腔、道白、板路、脸谱、身段、角色门类自成体系。秦腔也称“乱弹”,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秦腔演出地点最好是选在露天的场所,那样才能有秦腔的味道,更体味到秦腔的精髓。秦腔的唱腔,用宽音大嗓,直起直落,给人以高亢激越、粗犷朴实之感。看秦腔时候,尤其看到秦腔中的“黑头”吼声地动山摇的时候,你才会此刻真正认识到秦腔的豪放,这也是秦人的血性。 3.介绍作者: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年2月21日出生。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现为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记》、《野火集》、《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等。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

秦腔剧目简介

秦腔剧目简介 1、《火焰驹》剧情介绍:《火焰驹》又名《卖水记》,秦腔传统名剧,原为清代剧作家李芳桂创作之碗碗腔剧本。宋时,番邦北狄王造反,李彦荣奉命挂帅出征。朝中奸臣王强与兵部尚书李绶(李彦荣之父)不和,诬告李彦荣投敌,朝廷遂将李绶下入天牢,李家被满门抄封,家人被赶出京城。李绶次子彦贵危难之中向居住在苏州的岳父黄璋求援,黄璋却冷目相向,悔婚退亲。彦贵在无奈之中,靠沿街卖水度日,侍奉老母。一日,彦贵卖水被未婚妻黄桂英之丫环芸香看见,芸香引其与桂英相会,并约好夜晚在花园赠金。岂料三人举动被家人王良发现,王将此事密告黄璋,黄璋命王良杀死芸香,栽赃于彦贵,预知彦贵于死地。苏州知府受贿,将彦贵判处死刑,秋后待决。李家连遭危难之事被贩马义士艾谦知晓,艾谦乘火焰驹日夜兼程,入番报信。彦荣领兵归劫杀场,救出彦贵,合家团圆。此剧流传久远,版本甚多,现除演出本戏外,其中《卖水》、《打路》、《祭桩》、等折戏亦经常单独演出,《表华》、《赏景》更是脍炙人口的驰名唱段。1958年此剧被长影拍成首部秦腔彩色影片之后,影响更大。 2、《狸猫换太子》剧情介绍:《狸猫换太子》又名《铡郭槐》、《打黄袍》、《火化冷宫》,秦腔传统剧。宋真宗时,刘妃为了争宠夺位,暗与太监郭槐定下“狸猫换太子”之计,于李妃产子之时,诬陷李妃“产下妖物,玷辱宫闱”。真宗听信谗言,将李妃囚禁冷宫。刘妃又命寇珠将太子抛入金水桥下溺死,寇珠不忍,与太监陈琳商定救太子之策,逢刘妃、郭槐查宫,多亏寇珠机智,巧送太子出宫,交八贤王抚养。十二年后,太子游园在冷宫与母相见,刘妃心疑,杀人灭口,逼死寇珠,又火焚冷宫,幸有陈琳报信,李妃逃生,流落民间,收一义子,相依为命,苦度终日。八年后,包拯放粮途遇李妃,迎驾回朝,冤情昭雪,母子相认。本剧除演出本戏外,《抱妆盒》、《拷寇》常作折戏演出,任哲中、张新华以演此剧闻名。 3、《三滴血》剧情介绍:秦腔传统剧,范紫东创作。山西人周仁瑞在陕西经商,妻一胎产二子,不幸产后身亡。仁瑞无法同养二子,便将次子卖于李三娘,自己抚养长子周天佑。李三娘为子起名李遇春,由奶娘王妈哺乳,并经王妈为媒与女儿李晚春订婚。后周仁瑞经商失利,带天佑回山西老家,其弟周仁祥为了独霸家产,不认侄周天佑,并诉诸县衙。县官晋信书用滴血认亲之法判断,认为周天佑并非周仁瑞之亲子,被逐出县衙,父子遂失散。天佑寻父至五台山,虎口中救下少女贾香莲,遂定下婚约。遇春长成后,三娘亡故,恶少阮自用垂涎晚春,伪造婚书,逼其成婚。诉诸官府,晋信书又以滴血之法将晚春、遇春断为亲兄妹,将晚春判于阮自用。花烛夜,晚春逃出,寻找遇春。周仁瑞四处寻子,偶于遇春奶娘王妈相遇,不服晋老爷以滴血之法错判两案,同往县衙质对。晋信书又以滴血试验,断周仁祥与其子牛娃又非亲生。天佑、遇春途中偶遇,便结义投军,各在边疆立功得官。晚春寻至军营,贾氏亦送女至。天佑兄弟提审县令,周仁瑞、王妈亦随晋信书来到军营,冤案使明,将晋革职,合家团聚。此剧是小生、小旦、花旦、老生、正旦、大丑为主的唱做工戏。其中《虎口缘》常单折演出。 4、《玉堂春》剧情介绍:《玉堂春》又名《审苏三》,秦腔传统戏。明代礼部尚书之三公子王景龙,与京城烟花名妓苏三有情,为苏三取名“玉堂春”,约定终身。王公子在妓院耗尽银两,被鸨儿逐出,落难关王庙,得苏三赠银上京应试。

西北优秀秦腔演员艺术简介(二)

西北优秀秦腔演员艺术简介(二) 西北优秀秦腔演员艺术简介(二) 曹斌锋 范晓星(1974—) 女,汉,1974年生于甘肃陇西,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现任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易俗社分公司演员,主攻正旦、正小旦。深受著名表演艺术家肖玉玲、王保易、王芷华、张咏华老师的悉心指导。1985年在定西地区艺校学戏;1988年在甘肃陇西县秦剧团工作;1992年甘肃酒泉市秦剧团工作;1999年调入西安易俗社工作;2005年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工作;2009年6月在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易俗社分公司工作至今。 范晓星多年来先后主演《盗虎符》中的茹妃;《夺锦楼》中的钱群英;《打金枝》中的金枝女;《山乡御妹》中的尹妃;《武松杀嫂》中的潘金莲;小品《嫂子》中的嫂子;《狸猫

换太子》中的刘妃;《闯宫抱斗》中的妲姬;《窦娥冤》中的窦娥;《郭秀明》中的郭妻;《赵氏孤儿》中的卜风;《貂婵》中的貂婵等。她曾在2004年陕西省电视台举办中国秦腔“四小名旦”大赛中荣获提名奖;在全省“小品·小戏”大赛小品《嫂子》中饰嫂子荣获表演一等奖;同年在省剧协举办“红梅杯”大赛中《三堂会审》饰苏三荣获表演奖。2005年在中国博兴国际小品、小戏大赛中小戏《嫂子》饰演嫂子荣获优秀剧目奖。2008年参加西北五省区秦腔艺术节《柳河湾的新娘》荣获优秀剧目奖和“五个一工程”奖。先后录制光盘《探窑》、《盗虎符》、《斩秦英》、《山乡御妹》等。在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栏目录制了《武松杀嫂》、《斩秦英》、《三堂会审》、《打路》等。 刘建奇(1979—) 男,汉族。1979年出生,陕西省恒山县人,中国第二届《红梅》大赛金奖获得者,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秦腔艺术协会理事,现为西安市秦腔剧院著名优秀青年演员。 1990年考入横山县职业中学(职教中心)戏曲表演班学艺,毕业后被恒山县文工团录用。2000年借调西安市青年秦腔艺术团(现西安市秦腔剧院三意社),主攻老生。先后主演了《杨家将》上下集,饰杨继业;《八件衣》,饰杨廉;《哑

秦腔现状及发展

突围之路——定西市秦腔剧团生存现状调查 作者:巩富强 ? 出自:戏里戏外唱人生浏览/评论:646/1 ? 日期:2009年3月22日 17:51 被称为大秦之声的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是我国最古老的优秀剧种之一,和京剧、越剧、黄梅戏等剧种一样,是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淘洗和磨砺之后形成的经典剧种,堪称国粹。秦腔自明朝中叶成熟以来,在近五百年时间里,便以它豪迈、粗犷、刚健的艺术风格风靡大西北,它把悲壮苍凉的韵味沉淀在西北人的血液里,成为西北人在黄土地上艰难生存挣扎的精神寄托,成长为这广袤、干旱、苦焦的厚土上一朵芳华勃郁的艺术奇葩。几百年来,它的一些经典剧目如《铡美案》、《金沙滩》、《五典坡》、《游西湖》等甚至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在许多边远山区的小山村,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头老太张嘴也能吼两声秦腔。然而物换星移、春秋代序,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信息爆炸、娱乐多元化的时代已悄然来临,特别是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视机、网络的普及,使人们的文化生活多样化,秦腔和全国其他剧种一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剧目萎缩、表演团体生存艰难、演员流失、观众锐减,往日的辉煌已成昨日黄花。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爱好秦腔的人们忧心忡忡,有人甚至发出“救救秦腔”的呐喊。那么秦腔会不会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甚至消亡?在定西这样的贫困地区,秦腔的生存境遇如何?秦腔在人们的生活中究竟处于何种地位?振兴秦腔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定西市秦剧团、陇西县秦剧团、通渭县秦剧团、漳县秦剧团的负责人、演员,也随机采访了个别县文化局负责人及部分戏迷。在六七天的采访过程中,我对秦腔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惊讶于它恒久的艺术魅力留在老百姓心中的深刻印记,我感动于秦腔艺术家对艺术的执著献身精神和他们在困境中心怀振兴秦腔艺术的希望默默坚守的勇气,我心酸于从事秦腔演出的临时工们不得温饱的艰难生活状况,我忧伤于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想看秦腔而不得的写满渴望的眼神……在这里,我忠实地记录下我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以期抛砖引玉,让更多有识之士都来关注秦腔,为振兴秦腔而出谋划策。 回眸历史:秦声辉煌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骏马、烈风、黄尘、莽原,大西北苍凉雄浑的山川孕育了豪放粗犷的黄土汉子,他们如烈酒一样燃烧的野性同样需要艺术的导引与释放,于是秦腔便产生了。秦腔的演唱方式最震撼人心的便是那黑头大净高亢激越、苍凉雄壮的唱腔,那从胸腔里吼出来的钢音,或悲愤、或雄浑、或深沉,仿佛凝聚着摇天撼地的力量,将听众带进那苍凉广袤的黄土高原,生存挣扎的苦闷、黄沙卷地的苦情,都随着那秦声如烈风扫过荒原般远去,内心便如雪原般明净澄澈。因此秦腔是黄土高原上长出的艺术之花,是西北人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的民风的反映,更是西北人抚慰心灵的一剂良药。秦腔所演的剧目,据现在统计约三千个,题材多取材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表现我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忠奸斗争、反压迫斗争等重大或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往往大忠大奸、大善大恶、大喜大悲,泾渭分明,它潜移默化地滋养了西北人纯朴豪放、疾恶如仇的个性。加之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表演唱做并佳,又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表演技巧,因而秦腔所到之处,观者如潮,深受西北地区人民的喜爱。尤其是乾隆年间,秦腔名伶魏长生进京演出秦腔后,秦腔更是轰动京师、风靡全国,创造了秦腔历史上的辉煌篇章。 ??? 新中国成立后,秦腔得到了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的指引下,秦腔这一古老的舞台艺术焕发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演出团体如雨后春笋

秦腔(节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78593620.html, 秦腔(节选) 作者:贾平凹 来源:《阅读(书香天地)》2016年第09期 八百里秦川,以西安为界,咸阳,兴平,武功,周至,凤翔,长武,岐山,宝鸡,两个 专区几十个县为西府;三原,泾阳,高陵,户县,合阳,大荔,韩城,白水,一个专区十几个县为东府。秦腔,就源于西府。在西府,民性敦厚,说话多用去声,一律咬字沉重,对话如吵架一样,哭丧又一呼三叹。呼喊远人更是特殊:前声拖十二分的长,末了方极快地道出内容。声韵的发展,使会远道喊人的人都从此有了唱秦腔的天才。老一辈的能唱,小一辈的能唱,男的能唱,女的能唱;唱秦腔成了做人最体面的事,任何一个乡下男女,只有唱秦腔,才有出人头地的可能,大凡有出息的,是个人才的,哪一个未曾登过台,起码还能吼一阵乱弹呢! 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当老牛木犁疙瘩绳,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秦腔与他们,要和“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若与那些年长的农民聊起来,他们想象的伟大的共产主义生活,首先便是这五大要素。他们有的是吃不完的粮食,他们缺的是高超的艺术享受,他们教育自己的子女,不会是那些文豪们讲的,幼年不是祖母讲着动人的迷丽的童话,而是一字一板传授着秦腔。他们大都不识字,但却出奇地能一本一本整套背诵出剧本,虽然那常常是之乎者也的字眼从那一圈胡子的嘴里吐出来十分别扭。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的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当他们在收获时节的土场上,在月在中天的庄院里大吼大叫唱起来的时候,那种难以想象的狂喜,激动,雄壮,与那些献身于诗歌的文人,与那些有吃有穿却总感空虚的都市人相比,常说的什么伟大的永恒的爱情是多么渺小、有限和虚弱啊! 我曾经在西府走动了两个秋冬,所到之处,村村都有戏班,人人都会清唱。在黎明或者黄昏时分,一个人独独地到田野里去,远远看着天幕下一个一个山包一样隆起的十三个朝代帝王的陵墓,细细辨认着田埂土,荒草中那一截一截汉唐时期石碑上的残字,高高的土屋上的窗口里就飘出一阵冗长的二胡声,几声雄壮的秦腔叫板,我就痴呆了,猛然发现了自己心胸中一股强硬的气魄随同着胳膊上的肌肉疙瘩一起产生了。 每到农闲的夜里,村里就常听到几声锣响:戏班排演开始了。演员们都集合起来,到那古寺庙里去。吹,拉,弹,奏,翻,打,念,唱,提袍甩袖,吹胡瞪眼,古寺庙成了古今真乐府,天地大梨园。导演是老一辈演员,享有绝对权威,演员是一定几口,夫妻同台,父子同台,公公儿媳也同台。按秦川的风俗:父和子不能不有其序,爷和孙却可以无道,弟与哥嫂可以嬉闹无常,兄与弟媳则无正事不能多言。但是,一到台上,秦腔面前人人平等,兄可以拜弟媳为帅为将,子可以将老父绳绑索捆。寺庙里有窗无扇,屋梁上蛛丝结网,夏天蚊虫飞来,成团成团在头上旋转,薰蚊草就墙角燃起,一声唱腔一声咳嗽。冬天里四面透风,柳木疙瘩火当

秦腔剧目情节分享

秦腔剧目情节分享 众所周知,戏剧的表演重要的是在表达剧中人物心理以及表现人物形象,对于演员来说,对于某个剧目的剧情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加容易对人物心理的理解,才能更好的表现人物心理特征;作为戏迷,若对剧情有所了解,才会更好的欣赏戏曲。才能体会到剧中人物的心理特征。因此,无论是演员还是戏迷,对剧情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这几年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了大量常见秦腔剧目剧情,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欣赏戏曲,提高欣赏水平,现在分别一一贴出来,与大家分享,望各位支持,谢谢! 1、《火焰驹》剧情介绍:《火焰驹》又名《卖水记》,秦腔传统名剧,原为清代剧作家李芳桂创作之碗碗腔剧本。宋时,番邦北狄王造反,李彦荣奉命挂帅出征。朝中奸臣王强与兵部尚书李绶(李彦荣之父)不和,诬告李彦荣投敌,朝廷遂将李绶下入天牢,李家被满门抄封,家人被赶出京城。李绶次子彦贵危难之中向居住在苏州的岳父黄璋求援,黄璋却冷目相向,悔婚退亲。彦贵在无奈之中,靠沿街卖水度日,侍奉老母。一日,彦贵卖水被未婚妻黄桂英之丫环芸香看见,芸香引其与桂英相会,并约好夜晚在花园赠金。岂料三人举动被家人王良发现,王将此事密告黄璋,黄璋命王良杀死芸香,栽赃于彦贵,预知彦贵于死地。苏州知府受贿,将彦贵判处死刑,秋后待决。李家连遭危难之事被贩马义士艾谦知晓,艾谦乘火焰驹日夜兼程,入番报信。彦荣领兵归劫杀场,救出彦贵,合家团圆。此剧流传久远,版本甚多,现除演出本戏外,其中《卖水》、《打路》、《祭桩》、等折戏亦经常单独演出,《表华》、《赏景》更是脍炙人口的驰名唱段。1958年此剧被长影拍成 首部秦腔彩色影片之后,影响更大。 2、《狸猫换太子》剧情介绍:《狸猫换太子》又名《铡郭槐》、《打黄袍》、《火化冷宫》,秦腔传统剧。宋真宗时,刘妃为了争宠夺位,暗与太监郭槐定下“狸猫换太子”之计,于李妃产子之时,诬陷李妃“产下妖物,玷辱宫闱”。真宗听信谗言,将李妃囚禁冷宫。刘妃又命寇珠将太子抛入金水桥下溺死,寇珠不忍,与太监陈琳商定救太子之策,逢刘妃、郭槐查宫,多亏寇珠机智,巧送太子出宫,交八贤王抚养。十二年后,太子游园在冷宫与母相见,刘妃心疑,杀人灭口,逼死寇珠,又火焚冷宫,幸有陈琳报信,李妃逃生,流落民间,收一义子,相依为命,苦度终日。八年后,包拯放粮途遇李妃,迎驾回朝,冤情昭雪,母子相认。本剧除演出本戏外,《抱妆盒》、《拷寇》常作折戏演出,任哲中、张新 华以演此剧闻名。 3、《三滴血》剧情介绍:秦腔传统剧,范紫东创作。山西人周仁瑞在陕西经商,妻一胎产二子,不幸产后身亡。仁瑞无法同养二子,便将次子卖于李三娘,自己抚养长子周天佑。李三娘为子起名李遇春,由奶娘王妈哺乳,并经王妈为媒与女儿李晚春订婚。后周仁瑞经商失利,带天佑回山西老家,其弟周仁祥为了独霸家产,不认侄周天佑,并诉诸县衙。县官晋信书用滴血认亲之法判断,认为周天佑并非周仁瑞之亲子,被逐出县衙,父子遂失散。天佑寻父至五台山,虎口中救下少女贾香莲,遂定下婚约。遇春长成后,三娘亡故,恶少

秦腔传统剧目名称总汇按按首字拼音分类

秦腔传统剧目按按首字拼音分类 秦腔传统剧目,按首字拼音将剧目名列举如下: A、《庵堂认母》 B、《白逼宫》、《白蛇传》、《白玉钿》、《白玉楼》、《白沟议和》、《八件衣》、《包夫人断案》、《棒打无情郎》、《白先生看病》、《八大锤》 C、《长坂坡》、《春秋配》、《慈母泪》、《闯宫抱斗》、《春江月》、《出棠邑》、《春秋笔》、《仇荐》、《串龙珠》 D、《盗虎符》、《夺锦楼》、《窦娥冤》、《大破天门阵》、《丹青泪》、《大拜寿》、《打銮架》、《大报仇》、《打柴劝弟》、《杜十娘》、《大家喜欢》、《打镇台》 E、《二度梅》 F、《飞犬奇案》、《凤冠梦》、《法门寺》、《贩马记》、《范雎相秦》、《放饭》 G、《苟家滩》、《柜中缘》 H、《火焰驹》、《皇后梦》、《葫芦峪》、《翰墨缘》、《汉宫秋月》、《黑叮本》、《蝴蝶杯》、《回荆州》、《黄河阵》、《黄天荡》、《还我河山》、《黄鹤楼》 I、(暂缺) J、《金琬钗》、《金沙滩》、《金麒麟》、《九江口》、《卷席筒》、《荆珂刺秦》、《精忠保国》、《激友》 K、《看女》、《哭祖庙》 L、《狸猫换太子》、《两颗铃》、《梨花狱》、《李白辞朝》、

《烈火扬州》、《烙碗记》、《临潼山》、《梁秋燕》 M、《母子恨》、《木楠寺》、《穆柯寨》、《卖妙郎》、《蜜蜂计》、《卖画劈门》 N、《囊哉》、《女巡按》 O、(暂缺) P、《破宁国》、《潘杨讼》、《劈山救母》、《潘金莲》 Q、《穷人恨》、《墙头记》、《齐王拉马》、《秦王求贤》、《清风亭》、《秦楼案》、《裙边扫雪》、《曲江打子》 R、《软玉屏》 S、《三滴血》、《三世仇》、《双锦衣》、《苏武牧羊》、《四进士》、《四郎探母》、《十五贯》、《十道本》、《双镯记》、《三请樊梨花》、《三知己》、《三娘教子》、《生死牌》、《三上轿》、《三曹父子》、《杀狗劝妻》、《十二把镰刀》、《杀四门》、《算卦骗人》、《杀寺》、《杀庙》、《三回头》 T、《屠夫状元》 U、(暂缺) W、《卧薪尝胆》、《五典坡》 X、《下河东》、《谢瑶环》、《血手印》、《西湖遗恨》、《冼夫人》、《西厢记》、《杏花村》 Y、《玉堂春》、《玉禅泪》、《玉虎坠》、《鱼腹山》、《银屏挂帅》、《杨门女将》、《辕门斩子》、《游园逼宫》、《杨八姐盗刀》、《游龟山》、《哑女告状》、《杨三小》 Z、《斩秦英》、《斩黄袍》、《斩李广》、《张古董借妻》、

秦腔简介

秦腔简介 秦腔是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最大剧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是相当古老的剧种。 秦腔因其流行地区的不同,衍变成不同的流派: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大荔、蒲城一带的称东路秦腔(即同州绑子,也叫老秦腔、东路梆子);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的凤翔、岐山、陇县和甘肃省天水一带的称西路秦腔(又叫西府秦腔、西路梆子);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洋县、城固、汉中、沔县一带有汉调恍恍(实为南路秦腔,又叫汉调秦腔、桄桄戏);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称中路秦腔(就是西安乱弹)。 各路秦腔因受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影响,在语音、唱腔、音乐等方面,都稍有差别。近五十年来,东、西、南三路秦腔都不发达,中路秦腔起而代之,故在陕西及整个西北地区均占绝对优势。 秦腔所演的剧目,据现在统计约三千个,多是取才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说部中的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秦腔音乐属板腔体结构。其板类共有六种:〔慢板〕、〔二六板〕、〔带板〕、〔垫板〕、〔二倒板〕、〔滚板〕。秦腔角色分老生、须生、小生、幼生、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大净、毛净、丑等十三门。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秦腔的优秀演员,除清代的名冠南北的

大艺术家魏长生外,还有被誉为花部四美的王湘云、陈媄碧(良官)和渭南派的申祥麟,同州派的栾小惠,周至派的桃琐儿,长安派的岳色子等。光绪中后期有润润子、玉喜儿、陈雨农、党甘亭、赵杰民、李云亭(麻子红)、刘立杰(木匠红)、王文鹏等。辛亥革命以来,有名丑马平民,名小生苏哲民、苏育民,名旦刘箴俗(有与欧阳予倩“并驾齐驱”之誉)、王天民(人称“西北梅兰芳”)、李正敏(人称“秦腔正宗”)、何振中、宋尚花等。名净田德年和名须生何家颜、耿善民、张锁中、刘毓中、刘易平等。特别是秦腔表演艺术家陈雨农、王文鹏、党甘亭、李正敏、王天民、刘毓中,以及原“三意社”的编修李逸笙、苏哲民等人,在唱腔、表演、化妆造型等方面都有创新。

秦腔

别具特色的甘肃秦腔 甘肃秦腔自有其特点,是不同于陕西秦腔的又一大流派,其形成的历史与西安乱弹只在伯仲之间,涌现出的代表人物有郗德育、文汉臣、耿忠义、李夺山、李映东、岳中华、陈景民等,在风格上都是独特风格,并形成了艺术流派,如“郗派”、“耿派”等,特别是“耿派”的脸谱,驰名全国。 秦声已久甘州亦然,乾隆四十四年(1780)王曾翼所撰《甘州府志》卷四“风俗”篇中也称这种秦声的流播在“西陲最尚”。“秦声”一词向被诸多学者视为秦腔剧种的古称正说明它在清乾隆以前不仅在甘肃境内就已传衍旷久且在剧目、音乐、演员、班社以及各种表演技巧与程式的创造上多有积累。如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1)的敦煌营武班、始建于乾隆四十三年(1779)的临泽沙河渠忠义班、始建于清道光十年(1831)的宁远(今武山)于家班以及清咸丰初期的景泰同乐社、秦州魁盛社、金塔魏家班、清水马家班等等都为秦腔在甘肃的繁衍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剧目方面仅1956年“发掘戏曲遗产竞赛”活动中所收集到的各类剧目古本就多达3000多本(折)其中便有清乾隆五十四年(1791)秦腔抄本《下宛城》和清嘉庆二十一年(1817)秦腔抄本《火烧新野》等珍贵原件此外还有秦腔曲牌工尺谱500余首、脸谱300余帧。靖远县老君庙曾有嘉庆年间铸造的一口铁钟钟面以楷书刻镌秦腔剧目128本旨在每逢老君寿诞之时供会首点戏酬神。 这一时期甘肃秦腔的声腔体制也别有风致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板式兼以曲牌曲牌杂以佛曲。此种遗风一直延续到20世纪40年代末乃至建国初期故甘肃观众称它为“老秦腔”。就目前所能搜集到的“老秦腔”中可供入词演唱的曲牌和佛曲就不下百首而且皆系“甘所有陕所无”的孤品。即便板腔体唱腔也很有自己的特色仅就作为最基本腔调的二六板而言则多在上句腔落尾和下句腔中部各自额外扩充出一个极其规律的衬词附加乐逗其格式手法颇与甘肃某些小调杂曲衬词运用方式极其相仿由此多少呈露出甘肃“老秦腔”之二六板可能由当地民歌衍化发展而成的原始迹象。这正好印证了《辞海》关于秦腔由“明中叶以前在陕西、甘肃一带的民歌基础上形成”一说。甘肃秦腔的唱腔音乐旋律也极富明代魏良辅所言“错用乡语”的特点当地方言四声音韵给其旋律走向以及词曲结合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早期甘肃戏班的演出方式也很有意思它们一般大都先以唱“曲子”为开场而后再转入唱秦腔当地观众把这种曲子、秦腔混杂演出的局面形象地戏称为“风雪搅”。也许正是上述种种缘故清末戏剧家徐珂在其《清稗类钞》一书中便为当地的甘肃秦腔冠以“北派之秦腔”并称山陕调为“秦腔”称甘肃调为“西腔”以示同陕西秦腔相区别。 清道、咸时期已出现了不少有关甘肃秦腔艺人活动的文字记述。中华民国八年(1919)重修原清道光版《靖远县志》之“忠义传”一章便有“优人张某工歌舞善诙谐同治五年(1867)城陷被执。贼素闻其声使演剧许以不杀。拒之且引往事大骂逆贼贼怒杀之”的记载。这一时期甘肃老秦腔戏班凭籍以本地演员为主体以生、净行当神鬼戏、侠义戏为主体两大优势在甘肃各地显得十分兴盛活跃。如宁远于家班的于大班长、傅邦、张麻子、王保同等金塔魏家班的魏长三、杜荣棠、宋子汉、尕保子、申正奎、周旦儿、吴天赐等宁县李聚财戏班的李聚财、石娃子、子娃子、次娃子等庄浪将军爷戏班的刘世福、景占魁、马本烈、王东厚、张明正等甘谷戏班的杨全儿、王宝童等以及清光绪初年兰州东盛班的陈德胜(十娃子)、李德贵、桑大嘴、李海亭(六指子)、张天宝、薛保元(三木头)和兰州福庆班的张福庆、米喜子(麻旦儿)、黄毛子、唐华(唐待诏)、刘彦青等等都是以本地演员组建起来的秦腔班社并以《药王卷》、《碧游宫》、《黄河阵》、《马踏五营》、《火焰驹》、《白逼宫》、《太湖城》、《游西湖》等生、净刚烈的剧目长年以赶庙会从事演艺活动。这些演员不仅在行当上面面精通艺技上也是无所不能。尤其称道的是他们以渊博的知识擅于以神话传说随时编排连台本戏并就地演出。光绪二十年甘谷艺人杨全儿到兰州献艺会首要求连唱七十二天会戏却不能重戏而且所演剧目必须以苍颉和观音菩萨等神仙为主角这无疑是个有意刁难的苛求但杨却主动承担他以传说中

秦腔戏,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大全

秦腔戏,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大全 秦腔 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秦腔唱腔分为欢音、苦音两种,前者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抒发悲愤、凄凉情感,唱腔音乐丰富多彩、优美动人。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尖细而清脆。“乱弹”一词在我国戏曲声腔中的含义很多,过去曾把昆曲、高腔之外的剧种都叫“乱弹”,也有曾把京剧称为“乱弹”,也有的剧种以乱弹命名,如温州乱弹、河北乱弹,“乱弹”便更多的仍用在以秦腔为先、为主的梆子腔系统的总称上。

由于秦腔的很多剧目都是表现我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忠奸斗争、反压迫斗争等重大的或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由于秦腔音乐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形成了比较适宜于表现各种情绪变化的板腔体音乐体制;加上秦腔艺人逐渐创造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表演技巧,因而秦腔所到之处,都给各剧以不同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了各个梆子腔剧种的形成和发展,成了梆子腔的鼻祖。清康、雍、乾三代秦腔流入北京,又直接影响到京剧的形成。秦腔所演的剧目多是取材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剧目超过1万本,剧目之丰富,居我国三百多剧种之首,因时代久远,散佚颇多,据现在统计,仅存约4700多个。 秦腔的鼎盛时期在乾隆年间(1736-1795年),这个时期,全国很多地方都

《秦腔》教案

秦腔 备课人: 2012-12-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秦地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了解秦地的风土人情。 2.学习文章将秦腔、秦地、秦人以及文化生活的有机结合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品味文章中秦人对秦腔的热爱之情。 2.体会作者在场面细节描写上的出神入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从而对象征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民间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学重点】秦人对秦腔的热爱及秦地风俗人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1.播放几段秦腔的段子,让学生对秦腔有感性的认识。 2.简介秦腔 ——秦腔是我国戏曲四大声腔(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它的覆盖面极为广阔,流行遍及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等地。目前,秦腔所保留的剧目达700多个,为各剧种之首。 3.介绍作者: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内容,疏理结构 1、速读。扫清词语: 淘汰(tài)碌碡(liùzhóu)妊娠(ranshēn)筋疲力尽揪心裂肠煨(wēi)熟凶神恶煞木椽(chuán)攒(cuán)拥偌(ruò)大冰雹(báo) 麦秸(jiē) 词解:妊娠:怀孕。志哀:用某种方式表示哀悼。 2、略读。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归纳大意: ——第一部分:通过比较道出秦腔高亢宏大的特点,指出它的生成与风土人情密不可分。——第二部分:神情毕现地表现了秦人对秦腔的喜爱与痴迷。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强调只有也只有秦腔才能承载起秦人的喜怒哀乐。 三、品读。研讨课文 (一)第一部分研讨(略讲) 1.读第一、二段,分别概括秦地、秦腔、秦人的特点。秦地----空旷平坦,厚重实在 秦腔----高亢激昂,沧桑悲凉,秦人----“二愣”粗犷,朴实豪放 2.思考讨论:请你找出课文第一部分中最能表现秦腔与秦地秦人关系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⑴你立即就会明白了: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维妙维肖的一统! 秦腔高亢响亮、震撼人心,秦川大地辽阔、厚重而悠长,二者在粗犷豪放方面达到了“妙维肖的一统”。秦腔是黄土地与老百姓生生不息的命运之声。正如西方文艺理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所指出的那样,“精神文明的产物和动植物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一个地方的自然风光、人文地理、乡俗民情导致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 ⑵五里一村,十里一镇,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

从李渔的宾白理论谈清代三部秦腔剧目

从李渔的宾白理论谈清代三部秦腔剧目 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一书中论及戏曲的有两部――词曲部和演习部,谈及戏曲诸多要素如结构、音律、宾白、科诨、格局、授曲、教白、脱套等,且多从自己的实践中总结,颇有见地。其中论及宾白,可谓一针见血,“尝谓曲之有白,就文字论之,则犹经文之于传注;就物理论之,则如栋梁之于榱桷;就人身论之,则如肢体之于血脉。”又说“常有因得一句好白,而引起无限曲情,又有因填一首好词,而生出无穷话柄者。”(《词曲部? 宾白小序》)对宾白之于曲的意义,给予充分肯定。 因感秦腔之粗犷浅白,又从李渔之“宾白”部分感受良多,故试从语、文、意三部分谈清代三部传统秦腔剧目,《回府刺字》(乾隆三十年手抄本,焦文斌所藏,《秦腔剧目初考》为《岳母刺字》)、《画中人》(清嘉庆十年老县班立本主雷玉孝记)、《刺中山》(清嘉庆十三年腊月朔日孙朝庆抄)。其实此三部清代秦腔剧目,作者已不可考,但从剧目语言文字上看,《回府刺字》其语浅显直白,不像是文人所作。《画中人》本事虽为明末清初石传渠所作传奇《画中人》,然剧目使用的粗言粗语以及方言不少,《刺中山》所引不少诗作描写人物形象,倒像极文人之笔。此三部剧目在语方面倒符合李渔戏曲理论,但在词、意两方面却有诸多有不同。 一. 语求俏似。李渔道:“言者,心之声也。欲代此一人立言,先宜代此一人立心,若非梦往神游,何谓设身处地?无论立心端正者,我

当设身处地,代生端正之想;即遇立心邪辟者,我亦当舍经从权,暂为 邪辟之思。务使心曲隐微,随口唾出,说一人,肖一人,勿使雷同,弗使浮泛。”李渔从自己创作体会出此一语,现在众多文学理论家亦有不少类似论述。从《回府刺字》《画中人》《刺中山》看,文人创作与非文人创作之戏曲均非常重视“肖似”。 以《回府刺字》为例,本事见《宋史?岳飞传》《说岳全传》第二十四回,场目仅两回,很短,宾白亦不多,却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如岳母在岳飞身上刺字,白“跪了!”刺完字后,又白“起去!” “这是眉公赐与铁弓一张,你在军前一战而成,看酒来!”送岳飞时,“快去吧,掩门”。岳母大义凛然的形象便在这三言两语之中出现在众人面前。《回府刺字》其实重不在岳飞,而是岳母,故场目很短,但是岳母的道白弥补“唱”,把岳母的心理及性格充分展示,恰恰验证了李渔言,“务使心曲隐微,随口唾出,说一人,肖一人”。 《画中人》中,同样是叫画,但是小生余常明、书童秀琴、丑角胡安的道白完全不同。余常明(白): 观中师父才教我虔诚叫画,画必有灵。我言道,拜她容易,不知名姓怎么叫她。那师父言道,天机不可泄漏。教我临叫时,思想心苦虔诚,就想出她的名字来!小生这几日可谓虔诚至矣,怎么还想不起画中 人的名姓来? 自《明清戏曲珍本辑选》第399 页 秀琴的道白则是:我好错!既要叫美人,也要至至诚诚,断荤吃素,先把豆腐忌了。将画挂马房,虔诚拜叫,自然有个美人出来,叫我

传统秦腔名段唱词

. 秦腔经典唱段集锦1.《三滴血.结盟》 李遇春(唱)(二六) 祖籍陕西韩城县, 杏花村中有家园, 姐弟姻缘生了变, 堂上滴血蒙屈冤, 姐入牢笼她又逃蹿, 不知她逃难到哪边, 为寻亲哪顾得路途遥远, 登山涉水到浦关。 2.《周仁回府》唱段 周仁(唱): 见嫂嫂他直哭得悲哀伤痛, 冷凄凄荒郊外我哭妻几声。 怒冲冲骂严年贼太暴横, 偏偏的奉承东他卖主求荣。 咕隆隆在严府贼把计定, 眼睁睁我入了贼的牢笼。 闷忧忧回家来说明了情景, 气昂昂贤德妻巧计顿生。 急忙忙改行装要把贼哄。 哗啦啦鼓乐响贼把亲迎。 阴森森暗藏着短刀一柄, 懦切切无气力大功难成。 痛煞煞没奈何自己刎颈。 血淋淋倒在地严贼胆惊。 哭贤妻哭得我悲哀伤痛, 盼哥哥大功成锦衣回京。 3.《血泪仇》 王仁厚(唱):[苦音二六] 听人说边区好难民优待 因此上我三人来到这边 老和少到边区不过半载 不愁吃不愁喝不愁衣穿 共产党为人民寸步打算 八路军和百姓兄弟一般 好政府好军队真是少见 中国人全靠他收复河山 反动派到处把人害 多少百姓受可怜 如今越发行事坏 不打日本这里来 我儿今日回家转 你参加八路军报仇伸冤 王仁厚(唱):[苦音二六] 手托孙女好悲伤 两个孩子都有没娘 一个还要娘教养 一个年幼不离娘 娘死不能在世上 怎能不两眼泪汪汪 庙堂上空坐龙王像 枉叫人磕头又烧香 背地里咬牙我骂老蒋 狼心狗肺坏心肠 你是中国委员长 为什么你的大小官员联保军队赛财狼看起来你就不是好皇上 无道的昏君把民伤 河南陕西都一样 走到处百姓受灾秧 我不向南走往北上 但愿得到边区能有下场 4.《白逼宫》汉献帝叹汉室多不幸权奸当道, 卓莽诛又逢下国贼曹 肆赏罚擅生杀不向朕告, 杀国舅弑贵妃凶焰日高, 伏皇后秉忠心为国报效, 叹寡人不能保她命一条, 二皇儿年纪小正待管教, 她死后靠何人行此劬劳, 哭贤后不由人心如刀铰, 哭贤后不由人血泪双抛, 恨曹贼气的我牙关紧咬, 欺寡人霸朝纲下压众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