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阅读

练习及答案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15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A、未如柳絮因风起

B、尊君在不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元方入门不顾

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2分)

A、太丘舍去待君久不至,已去

B、下车引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君与家君期日中与儿女讲论文义

21、下列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2分))

A“尊君”是谦词,是对自己父亲的一种称呼。

B“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点明了不守信用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

C“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讲论文义指的是谢太傅虚心向孩子们请教文章的含义。

D《咏雪》一文着重写雪优美的姿态,表达作者对雪的赞美之情。

22、翻译题(2分)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期日中,过中不至”一句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1分)

24、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用有原文回答)?(2分)

①②

25、故事中陈太丘的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理由要充分)(2分) 答案:

1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A、因趁,乘

B、不通“否”没有

C、期约定

D、顾回头看

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B)(2分)

21、下列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B)(2分))

22、翻译题(2分)

(1)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期日中,过中不至”一句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1分)

不遵守时间,不守信用的人

24、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用有原文回答)?(2分)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5、(2分)(理由要充分即可)

《陈太丘与友期》对比阅读(附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课内外对比阅读 一、2008年来宾市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 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解释加点词语解释 (4分) A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 B 去后乃至乃: C 天又雨,公将焉之雨: D是日,饮酒乐是: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 一.1.约定才下雨这 2.(4分)(1)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2分)(2)现在即使很乐观,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2分) 3.(4分)为人一定要讲诚信。(2分) 谈感受(2分。能围绕诚信谈感想并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得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二.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咏雪》《世说新语》练习及答案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括了谢太傅一家咏雪的背景,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等因素。 2.解释加粗的词。 (1)寒雪日内集________________ (2)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____ (3)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___ (4)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 3.“儿女”一词古今意义不同,今义指儿子和女儿,古义指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6、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7、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咏雪练习及答案 1.寒雪日;内集;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 2.(1)家庭聚会(2)谈论诗文 (3)不久,一会儿(4)差不多可以相比 3.“儿女”一词古今意义不同,今义指儿子和女儿,古义指__________古义:指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白雪就像柳絮随风而起。 5.《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营造了一种其乐融融,非常温馨,又非常民主的那种世家特有的文化氛围。 6、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1)“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2)“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且两者都是轻飘飘的,呈团状,这一点极相似。 7、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答: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中考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陈元方候袁公》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陈元方候袁公》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完成7-11题共16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①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②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③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④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⑤动静⑥,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①绥:安抚。②恣:任凭。③孤:王侯自称。④法:政法 ⑤周旋:谋划⑥动静:举止。 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相委而去() ③.元方入门不顾()④久而益敬() 8.“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只写序号)。(2分) 9.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B.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C.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D.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分) (2)弱者抚之以仁。(2分) 11.从【甲】文元方财友人的批评话语中可以看出元方的性格特点,“入门不顾”的行动中看出元方的性格特点,从【乙』文元方回答袁公的提这一内容中可以看出元方的性格特点。(3分) 答案: 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②相委而去(丢下,放弃) ③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④久而益敬(更加) 8.“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③)(只写序号)。(2分) 9.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B.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C.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D.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咏雪》阅读题及答案

《咏雪》课后练习题 1、本文选自南朝宋组织编著的一书。 2、解释文中的字词。 寒雪日内集 ..()讲论文义()即.公大兄无奕女() 俄而 ..()何.()所似.()..()雪骤.()欣然 差.()可拟.()未若 ..()柳絮因.()风起 3、翻译: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④公大笑乐。⑤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分析古今词义 ①与儿女 ..都在外地 ..讲论文义老人的儿女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本次活动拟.定六月份举行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的家庭气氛。 6、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7、按原文中的句子填写 ①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 ②咏雪的直接原因: ③两个比喻句分别是:; ④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 ⑤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 ⑥暗示谢太傅赞赏谢道韫才气的句子: 8、谢太傅跟儿女们谈论诗文时,为什么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9、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10、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咏雪》习题答案: 1、刘义庆、《世说新语》 2、(家庭聚会)(讲解诗文)(就是)(不久,一会儿)(急速、大)(高兴的样子) (什么)(像)(大致、差不多)(相比)(不如,比不上)(凭借) 3、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力飘在天空。 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儿女:①子侄辈的人、家中年轻的一代人;②孩子、儿子和女儿。 拟:①相比②计划、筹划 5、寒雪日,内,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欢快、轻松、融洽 6、暗示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 7、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5)6)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主讲人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9、对兄女的答案满意。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10、“柳絮”一喻好,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而“因风起”写出雪花漫天飞舞之态,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生动传神,而且“柳絮”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8课】 班级:姓名: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一、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尊君在不 ⑩陈太丘与友期.行: ?元芳时年七岁,门外 ..戏: ?友人惭.: 2、一词多义: 相: ①相委而去:

时: ①元方时.年七岁: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 若: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而: ①俄而.雪骤: ②相委而.去: 3、判断文言句式: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④去后乃至: ⑤待君久不至,已去: ⑥白雪纷纷何所似: ⑦撒盐空中差可拟: ⑧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 2、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

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 4、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 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翻译: 6、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 7、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 8、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 9、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 三、课内简答题: 1、《世说新语》由南朝人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2、指出下列称谓各指代的是何人。 ①即公大兄 ...: ②尊君 ..在不: ③待君.久不至: ④君.与家君 ..: 3、《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4、《咏雪》中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阅读 阅读刘义庆的《陈太丘与友期》一文,并请回答文后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如果你认为正文与标题不般配,那么你准备拟什么题目呢? 2.文中“友人惭,下车引之”中“引”是“拉”的意思,该“友人”有涉嫌打人之嫌,难怪元方赶快“入门不顾”,结合全文,你能猜想“父友”该时该地的想法吗? 3.陈元方能以礼说服“父友”,并能指出他不知礼的实质性错误,可称得上知礼;可在“父友”“惭,下车引之”要向元方致歉时,元方竟“入门不顾”。对此,你认为“父友”做得对,还是元方做得对?请选择一种观点,并简要为你的观点辩护几句。 4.文中强调“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有何用

意? 5.“陈太丘失信、友人失礼、元方失礼”,有人说本文中全写了几个丧失礼义之人,你赞同吗?请说说你的理解。 6.“父友”是先怒后礼而元方先礼后怒,两者都有“怒意”,其“怒意”相同吗? 7.元方持的“礼”与“父友”持的“礼”是否相同? 8.“父友”的发怒是何声色?元方的发怒又是何声色呢? 9.如果“父友”不“对子骂父”说什么“非人哉”而只是一般的责怪陈太丘,那么你认为“父友”的做法是否就恰当了呢? 10.如果“父友”不骂陈元方的父亲“非人哉”,那么陈元方可能会怎么做呢?请你猜想两个以上结局。 11.本文中人物值得你学习的是些什么品质呢? 参考答案: 1.“陈元方斥‘父友’”或“陈元方护礼”。 2.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竟那么知礼,“父友”自愧不如,想拉元方过来向他认错且夸赞他。绝对不是想要打元方。

部编新语文-《咏雪》同步练习(有答案)

《咏雪》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解释加点字。 1、俄而雪骤俄而:骤: 2、白雪纷纷何所似何所似: 3、撤盐空中差可拟拟: 二、古今词义 与儿女讲论文义撒盐空中差可拟 老人的儿女都在外地本次活动拟定六月份举行 三、翻译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撒盐空中差可拟。 四、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中“差”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差强人意 B.参差不齐 C.成绩差 D.出公差 五、回答下列问题。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3、从文中看,公为何大笑? 4、写出一句描写雪的诗句来。 5、下面诗句你觉得哪一句最美妙,请写几句赏析文字。 ⑴撒盐空中差可拟。⑵未若柳絮因风起。 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咏雪》第一部分: 1、本文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是朝代的(姓名)组织编写的。 2、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寒雪日内集⑵撒盐空中差可拟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4、《咏雪》一文用、、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欢乐、轻松地家庭气氛。

5、《咏雪》中两个以雪为喻的句子是,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6、请仿照问问中的文言句式再写出一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做生动地描述。曰:“差可拟”。曰:“未若”。 《咏雪》第二部分: 1、给下面的加横线字注音。⑴雪骤()⑵无奕() 2、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今义: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⑵未若柳絮迎风起。 4、请写出你所积累的咏雪的名句两组,并注明作者。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练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解释加点字。 ⒈太丘舍去舍: ⒉尊君在不不:⒊下车引之引: 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⒌去后乃至乃:⒍相委而去委: 去: 二、翻译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待君久不至,已去。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五、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 2、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描写。 六、古今异义词。 太丘舍去 奋不顾身

房舍整齐划一 元方入门不顾 三顾茅庐 七、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⑵元方入门不顾。 八、《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九、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 ⑴《咏雪》: ⑵《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参考答案: 一、⒈放弃⒉同否⒊拉⒋约定⒌才⒍舍弃、丢失;离开 二、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三、①那朋友;②太丘那朋友 四、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 五、⒈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副得对方无言可答。 2.对比 六、①舍:放弃;②房屋 顾:①照顾;②回头看;③拜访 七、(1)惭愧。 (2)轻视。 八、元方——聪明、勇敢、识礼、有节。友人——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批评。

《咏雪》综合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咏雪》综合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阅读《咏雪》,完成下面的作业。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 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咏雪》选自南朝宋______________ 组织编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书。 2、解释字词。 内集___________ ;讲论文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____________ ;俄而_________________ ;雪骤___________ ;欣然_______________ ;何;所似___________________ ;差_ 拟_____________ ;未若___________________ ;因 _______________ ;子女_______________ 3、翻译: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公大笑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_____________ ”、地点“”、人物“ ______________ ”、事件“____________ ”等要素。文中“寒雪” “内集” “欣然” “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家庭气氛。 6、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原文中的句子填写 ①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咏雪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两个比喻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暗示谢太傅赞赏谢道韫才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谢太傅跟儿女们谈论诗文时,为什么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能说出几句咏雪的古诗句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咏雪》习题答案: 1、刘义庆、《世说新语》 2、(家庭聚会)(讲解诗文)(就是)(不久,一会儿)(急速、大)(高兴的样子) (什么)(像)(大致、差不多)(相比)(不如,比不上)(凭借) 3、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 期行》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期行》原文译文赏 析 《陈太丘与友期/期行》 南北朝: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

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注释】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古地名。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 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当时的年龄。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已去:已经离开。 曰:说。 则:就是。 顾:回头看。

咏雪练习题

《咏雪》测试题 一、填空。 《咏雪》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作者是南朝宋(朝代)刘义庆,《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二、解词。 1、内集:家庭聚会 2、讲论文义:谈论诗文 3、俄而:不久、一会儿 4、骤:紧 5、欣然:高兴的样子 6、何:什么 7、似:像 8、差:大致、差不多 9、拟:相比 10、未若:不如、比不上 11、即:就是 12、因:凭借 三、翻译。 1、谢太傅寒雪日內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4、兄女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四、理解性默写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五、问答题。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和睦、融洽、欢快、轻松 2、对于谢太傅的出题,兄子和兄女分别给出什么答案? 兄子: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兄女: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两个咏雪句“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一个更好?请从文中找出根据,并谈谈你的看法。 “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漫天飞舞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而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4、“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漫天飞舞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而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5、你学过的古诗词中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比喻)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比喻) 6、文章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陈太丘与友期》《后汉书·郭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③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④,诸儿复送至郭⑤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⑥,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儿曹)泛指晚辈的孩子们。 ④(及事讫)等到事情办完后。⑤(郭)古代城外筑的一种外墙。⑥(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9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太丘舍去.______(2)相委.而去______ (3)先期.一日______(4)须期乃.入______ 99.给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10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元方入门不顾。 (2)伋计日告之。 101.文段理解。 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的正面例子。 【答案】 98.(1)离开(2)丢下,舍弃(3)约定(4)才99.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100.(1)元方走回门里去了,没再回头看。 (2)郭伋计算了日程告诉孩子们。 101.①做人要守时守信②郭伋对孩子们守信

陈太丘与友期历年中考阅读及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 阅读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 )与友野亍()(2)去后屋至() (3)相委而去()(4)下车也之() 2.“君”“尊君” “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 分) 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阅读二 [甲]《陈太丘与友期》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d]句末语气词。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2分) ①尊君在丕? ②诺,期返而宜。 2.解释下列句中横线的字词:(4分) ①陈太丘与友枣行②相委而去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④建其自食其言也 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期日/中 B .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F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4分) 阅读三 〔甲〕《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攸始至行SB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演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日:"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攸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攸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值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彳及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攸(ji)始至行部〕郭攸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程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太丘道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及事迄(完毕) D.先墨一日(约定的日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3、文段理解。(5分)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乙文侧重叙述。(3分)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

《咏雪》《黄琬幼而慧》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 【乙】黄琬①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②太守。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⑤而琼以状闻。太后诏⑥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⑦?”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 【注释】①黄琬:东汉末大臣。②魏郡:古郡名。③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④食:同“蚀”,侵蚀。⑤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⑥诏:皇帝的命令。⑦初:一开始,刚刚。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急) B.未若柳絮因风起(趁、乘) C.为魏郡太守(担任) D.即以其言应诏(应该) 7.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A.俄而雪骤 B.黄琬幼而慧 C.学而不思则罔 D.而深奇爱之 8.下面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通过写谢家子弟咏雪的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B.【甲】文中谢道韫用柳絮比喻白雪,突出雪的洁白和轻盈。 C.【乙】文中的黄琬用初月类比日食,形象说明了日食的形状,表现出他聪慧的才思。D.【乙】文中黄琬父亲黄琼按照黄琬说的回答皇后,并更加喜爱他。 答案: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俄而雪骤(急) B.未若柳絮因风起(趁、乘) C.为魏郡太守(担任) D.即以其言应诏(应该) 【点拨】“应”是“回答”的意思。 7.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句: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A.俄而雪骤 B.黄琬幼而慧 C.学而不思则罔 D.而深奇爱之 8.下面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甲】文通过写谢家子弟咏雪的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B.【甲】文中谢道韫用柳絮比喻白雪,突出雪的洁白和轻盈。 C.【乙】文中的黄琬用初月类比日食,形象说明了日食的形状,表现出他聪慧的才思。D.【乙】文中黄琬父亲黄琼按照黄琬说的回答皇后,并更加喜爱他。 9.给下面句子划分节拍。(划两处)(2分)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变换形式诵读,力争当堂成诵。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开学到现在,我发现同学们个个都非常的聪明,一双双眼睛充满了智慧,丰富的课外知识令我赞叹。那么你们能不能打开你们那颗聪明的脑袋瓜,好好搜索搜索,有没有一些讲智慧过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先想想,再来讲讲。 (先由学生想想,再由他们说说。) 例: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四岁画画的王冕、七步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多关于智慧过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也是关于智慧过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大家知道这个儿童叫什么吗? 二、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 先由大家自己朗读一遍课文,然后我们推荐一名同学来朗读。 2、推荐朗读 由学生自己推荐朗读课文,我们要大胆得尝试尝试,,在座的各位有个任务,要洗耳恭听,听后要谈谈,评评他们的朗读。(由两位学生朗读) 3、学生评价

同学的朗读已经结束了,非常感谢两位同学的朗读,各位的工作要开始了。在评价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评价?(由学生自己提出评价的方面) (声音、语速、流利、字音、停顿、情感、自信、韵味等) (学生对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 讨论朗读中的注意点,特别是文中的“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的语气,还有就是“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两句的语气要注意。) 4、分角色朗读 5、集体朗读 我们知道了要注意的地方,下面一起来展示我们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齐读课文 6、复述课文 三、品读课文 1、质疑 文言文跟现代文有着不一样的地方,有我们不理解的地方。下面要做的就是大家动动手,找找不懂的字词句,四人一小组,把不懂的地方在小组内互相解决,还是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好记录,等一下我们一起来解决。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疑问的地方,再由学生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全体学生中一起讨论,共同解决) 2、检测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刚才问大家说没有疑问了,但是被我一个问题就给问倒了,下面来测测你们对短文中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期:乃:至:不:通假字“否” 去:惭:引:顾: 过中不至:去后乃至: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下车引之:4 3、同桌之间互译课文 4、教师质疑:

小古文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小古文阅读训练一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选择句子中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集:聚集。 B. 公欣然.曰然:样子 C.白雪纷纷何.所似?何:为什么。 D.未若.柳絮因风起若:如 2.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A. 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跟儿子、女儿在一起谈论诗文。 B.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比作在空中撒盐差不多。 C.俄而雪骤翻译:不一会儿雪突然停了。 D . 公大笑乐翻译:谢太傅大笑起来,觉得很有意思。 3.关于“兄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的伯伯就是谢太傅;B.她的父亲叫谢无奕;C.她的丈夫是左将军王凝之 4.这则小古文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A.谢太傅教学有方,善于引导儿女们从生活中学习。 B.谢太傅的兄女才思敏捷,想象力丰富。 C.我们要善于运用比喻,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期”的意思正确的是() A.期待B.期望C.一起D.约定

2. “元方时年七岁”中“时”的意思正确的是() A.当时B.时候C.时间D.时期 3.“元方入门不顾”中“顾”的意思正确的是() A.理睬B.顾虑C.回头看D.照顾 3.“待君久不至,已去。”的正确翻译是() A.等你很久都没来,他已经先去了。B.等了你很久,你都没到,他已经离开了。C.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先走了。D。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离开了。 4.朗读下面这句话的正确停顿是() 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B.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D.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5.这则小古文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A.待人有礼貌B.做人要守信C.说话要有理D.知错要改正 小古文阅读训练二 (三)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下面带点字解释有有误的一项是(B) A.天雨墙坏雨:下雨B.其邻人之父亦云父:父亲 C.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D.其家甚智其子甚:很,十分 2.朗读下面这句话停顿正确的是(B)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题及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 阅读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 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 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阅读二: [甲] 《陈太丘与友期》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2分) ①尊君在不?②诺,期返而食。 2.解释下列句中横线的字词:(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相委而去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④恐其自食其言也 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期日/中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5.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4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3.文段理解。(5分)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3分)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 阅读四 (甲)《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下面各组加横线的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 B.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 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