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温度计调试专用

数字温度计调试专用
数字温度计调试专用

毕业设计任务书

毕业设计题目:数字温度计设计

题目类型工程设计题目来源学生自选课题

毕业设计时间从至

毕业设计内容要求:

测温范围-55oC至150oC,明亮显示。能显示出测量温度值。能够对超出最高温度进行报警.主要介绍了一个基于89S52单片机的测温系统,详细描述了利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开发测温系统的过程,重点对传感器在单片机下的硬件连接,软件编程以及各模块系统流程进行了详尽分析,对各部分的电路也一一进行了介绍,该系统用四位数码管可以方便的实现实现温度显示,并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上下限报警温度, DS18B20与AT89S52结合实现最简温度检测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适合于恶劣环境下进行现场温度测量,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主要参考资料

[1]刘修文主编.新编电子控制电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黄贤武编著.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桂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刘瑄编著.单片机有效值转换器.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刘军编著.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华东理工大学

[5]沈德金陈粤初《单片机接口电路与应用程序实例》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

目录

第一章、引言 4

第二章、系统方案论证与比较 5

2.1、方案一 (5)

2.2、方案二 6

2.3、整机电路分析 (7)

第三章、硬件设计电路 8

3.1、元器件选择 (8)

3.1.1、单片机选择 (8)

3.1.2、温度传感器选择 (8)

3.2、温度检测电路 (10)

3.3、温度报警电路 (11)

第四章、软件设计 12

4.1、概述 (12)

4.2、主程序模块 (12)

4.3、各模块流程设计 (13)

4.3.1、温度检测流程 (13)

4.3.2、报警模块流程 (15)

第五章、软硬件综合调试16

第六章、总结和体会18

第七章、致谢19

第一章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各种信息参数的准确度和精确度的要求都有了几何级的增长,而如何准确而又迅速的获得这些参数就需要受制于现代信息基础的发展水平。在三大信息信息采集(即传感器技术)、信息传输(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中,传感器属于信息技术的前沿尖端产品,尤其是温度传感器技术,在我国各领域已经引用的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领域,人民的生活与环境的温度息息相关,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实时测量温度,在农业生产中也离不开温度的测量,因此研究温度的测量方法和装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测量温度的关键是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①传统的分立式温度传感器

②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

③智能集成温度传感器。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展过程中,各种信息的感知、采集、转换、传输和处理的功能器件已经成为各个应用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工具。传感器是信息采集系统的首要部件,是实现现代化测量和自动控制的主要环节,是现代信息产业的源头,又是信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与技术基础。可见理解和撑握传感器的知识与技术有着其极重要的意义。

传感器知识面广,如果在实践技能的锻炼上下功夫,单凭课堂理论课学习,势必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局面。任随书本上把单片机技术介绍得多么重要、多么实用多么好用,同学们仍然会感到那只是空中楼阁,离自己十分遥远,或者会感到对它失去兴趣,或者会感到它高深莫测无从下手,这些情况都会令课堂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本次设计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完成一个传感品器件的设计,使我们学生不但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而且能够对电子电路、电子元器件、印制电路板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认识,同时在软件编程、排版调试、焊接技术、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第二章系统方案论证与比较

该系统主要由温度测量和数据采集两部分电路组成,实现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列出两种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经常用到的实现方案。

2.1 方案一

采用热电偶温差电路测温,温度检测部分可以使用低温热偶,热电偶由两个焊接在一起的异金属导线所组成(热电偶的构成如图 3.1),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由两种金属的接触电势和单一导体的温差电势组成。通过将参考结点保持在已知温度并测量该电压,便可推断出检测结点的温度。数据采集部分则使用带有A/D 通道的单片机,在将随被测温度变化的电压或电流采集过来,进行A/D 转换后,就可以用单片机进行数据的处理,在显示电路上,就可以将被测温度显示出来。热电偶的优点是工作温度范围非常宽,且体积小,但是它们也存在着输出电压小、容易遭受来自导线环路的噪声影响以及漂移较高的缺点,并且这种设计需要

用到A/D 转换电路,感温电路比较麻烦。

图 2.1热电偶电路图

系统主要包括对A/D0809 的数据采集,自动手动工作方式检测,温度的显示等,这几项功能的信号通过输入输出电路经单片机处理。还有复位电路,晶振电路,启动电路等。故现场输入硬件有手动复位键、A/D 转换芯片,处理芯片为51 芯片,执行机构有4 位数码管、报警器等。系统框图如 3.2所示:

图 2.2热电偶温差电路测温系统框图

2.2、方案二

采用数字温度芯片DS18B20 测量温度,输出信号全数字化。便于单片机处理及控制,省去传统的测温方法的很多外围电路。且该芯片的物理化学性很稳定,它能用做工业测温元件,此元件线形较好。在0—100 摄氏度时,最大线形偏差小于1 摄氏度。DS18B20 的最大特点之一采用了单总线的数据传输,由数字温度计DS18B20和微控制器AT89S52构成的温度测量装置,它直接输出温度的数字信号,可直接与计算机连接。这样,测温系统的结构就比较简单,体积也不大。采用52 单片机控制,软件编程的自由度大,可通过编程实现各种各样的算术算法和逻辑控制,而且体积小,硬件实现简单,安装方便。

该系统利用AT89S52芯片控制温度传感器DS18B20进行实时温度检测并显示,能够实现快速测量环境温度,并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上下限报警温度。该系统扩展性非常强,它可以在设计中加入时钟芯片DS1302以获取时间数据,在数据处理同时显示时间,并可以利用

AT24C16芯片作为存储器件,以此来对某些时间点的温度数据进行存储,利用键盘来进行调时和温度查询,获得的数据可以通过MAX232芯片与计算机的RS232接口进行串口通信,方便的采集和整理时间温度数据。系统框图如图 3.3所示

图 3.3 DS18B20温度测温系统框图

从以上两种方案,容易看出方案一的测温装置可测温度范围宽、体积小,但是线性误差较大。方案二的测温装置电路简单、精确度较高、实现方便、软件设计也比较简单,故本次设计采用了方案二。

2.3整机电路分析

图3.4 设计方框

单 片 机

时钟电路 复位电路

报警电路

驱动电路

测温电路

显示电路

本系统采用单片机作为微控制器,分为四个模块(如上图2.3):测温电路,数码管显示,报警电路,复位电路。单片机I/O口资源的利用:P1口作为数码管控制端输入,P2口作为测温电路测量温度值的输入,P0口(已外接了上拉电阻)作为数码管显示输出,P2.7接蜂鸣器,P2.4接温度传感器DS18B20。采用12MHZ晶振。电源采用5V为单片机,LED,蜂鸣器供电。主要技术指标:准确度达微秒级,以市电220V50HZ为输入电源,工作温度-10℃~60℃。该电路经过设计分析,绘图,制板、焊接、仿真调试等工作后温度计成形。

第三章硬件设计电路

3.1 元器件选择

3.1.1 单片机选择

对于单片机的选择,可以考虑使用8031与8052系列,由于8031没有内部RAM,系统又需要大量内存存储数据,因而不适用。AT89S52 是美国ATMEL 公司生产的低功耗,高性能CMOS8 位单片机,片内含4kbytes 的可编程的Flash 只读程序存储器,兼容标准8051 指令系统及引脚。它集Flash 程序存储器既可在线编程(ISP),也可用传统方法进行编程,所以低价位AT89S52单片机可为提供许多高性价比的应用场合,可灵活应用于各种控制领域,对于简单的测温系统已经足够。单片机AT89S52 具有低电压供电和体积小等特点,四个端口只需要两个口就能满足电路系统的设计需要,很适合便携手持式产品的设计使用系统可用二节电池供电。

3.1.2 温度传感器选择

DALLAS 最新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是一种新型的“一线器件”,其体积更小、更适用于多种场合、且适用电压更宽、更经济。DALLAS 半导体公司的数字化温度传感器

DS18B20是世界上第一片支持“一线总线”接口的温度传感器。温度测量范围为-55~+125 摄氏度,可编程为9位~12 位转换精度,测温分辨率可达0.0625摄氏度,分辨率设定参数以及用户设定的报警温度存储在EEPROM 中,掉电后依然保存。被测温度用符号扩展的16位数字量方式串行输出;其工作电源既可以在远端引入,也可以采用寄生电源方式产生;多个DS18B20可以并联到3 根或2 根线上,CPU只需一根端口线就能与诸多DS18B20 通信,占用微处理器的端口较少,可节省大量的引线和逻辑电路。因此用它来组成一个测温系统,具有线路简单,在一根通信线,可以挂很多这样的数字温度计,十分方便。

DS18B20内部结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64位光刻ROM、温度传感器、非挥发的温度报警触发器TH和TL、配置寄存器。DS18B20的管脚排列、各种封装形式,DQ 为数据输入/输出引脚。开漏单总线接口引脚。当被用着在寄生电源下,也可以向器件提供电源;GND为地信号;VDD为可选择的VDD引脚。当工作于寄生电源时,此引脚必须接地。、

3.2 温度检测电路

DS18B20 最大的特点是单总线数据传输方式,DS18B20 的数据I/O 均由同一条线来完成。DS18B20 的电源供电方式有2 种: 外部供电方式和寄生电源方式。工作于寄生电源方式时, VDD 和GND 均接地, 他在需要远程温度探测和空间受限的场合特别有用, 原理是当1 W ire 总线的信号线DQ 为高电平时, 窃取信号能量给DS18B20 供电, 同时一部分能量给内部电容充电, 当DQ为低电平时释放能量为DS18B20 供电。但寄生电源方式需要强上拉电路, 软件控制变得复杂(特别是在完成温度转换和拷贝数据到E2PROM 时) , 同时芯片的性能也有所降低。因此, 在条件允许的场合, 尽量采用外供电方式。无论是内部寄生电源还是外部供电,I/O口线要接5KΩ左右的上拉电。在这里采用前者方式供电。DS18B20与芯片连接电路如图3.2所示:

图 3.2 DS18B20与单片机的连接

外部电源供电方式是DS18B20最佳的工作方式,工作稳定可靠,抗干扰能力强,而且电路也比较简单,可以开发出稳定可靠的多点温度监控系统。在开发中使用外部电源供电方式,毕竟比寄生电源方式只多接一根VCC引线。在外接电源方式下,可以充分发挥DS18B20宽电源电压范围的优点,即使电源电压VCC 降到3V 时,依然能够保证温度量精度。

由于DS18B20 只有一根数据线,因此它和主机(单片机)通信是需要串行通信,而

AT89S51 有两个串行端口,所以可以不用软件来模拟实现。经过单线接口访问DC18B20 必须遵循如下协议:初始化、ROM 操作命令、存储器操作命令和控制操作。要使传感器工作,一切处理均严格按照时序。

3.3 温度报警电路

本设计的发挥部分,是加入了报警,如果我们所设计的系统是监控某一设备,一当设备的温度超过我们所设定的温度值时,系统会产生报警。

报警时由单片机产生一定频率的脉冲,由P2.7引脚输出,P2.7外接一只PNP的三极管来驱动杨声器发出声音,以便操作员来维护,从而达到报警的目的。如下图(g):

图3.3 温度报警电路

第四章软件设计

4.1 概述

整个系统的功能是由硬件电路配合软件来实现的,当硬件基本定型后,软件的功能也就基本定下来了。从软件的功能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监控软件(主程序),它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专门用来协调各执行模块和操作者的关系。二是执行软件(子程序),它是用来完成各种实质性的功能如测量、计算、显示、通讯等。每一个执行软件是一个小的功能执行模块。这里将各执行模块一一列出,并为每一个执行模块进行功能定义和接口定义。各执行模块规划好后,就可以规划监控程序了。首先要根据系统的总体功能选择一种最合适的监控程序结构,然后根据实时性的要求,合理地安排监控软件和各执行模块之间地调度关系。

4.2 主程序模块

主程序需要调用4 个子程序,各模块程序功能如下:

●数码管显示程序:向数码的显示送数,控制系统的显示部分。

●温度测试及处理程序:对温度芯片送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进行判断和显示。

●报警子程序:进行温度上下限判断及报警输出。

●中断设定程序:实现设定上下限报警功能。

主程序流程见图4.2:

图4.2-1 DS18B20初始化流程图图4.2-2主程序流程图4.3、各模块流程设计

下面对主要子程序的流程图做介绍

4.3.1、温度检测流程

DS18B20在单片机控制下分三个阶段:

●18B20 初始化:初始化流程图见

●读18B20时序:读DS18B20流程见图 4.3-1:

●写18B20时序:写18B20 流程见图4.3-2

图4.3-1读DS18B20流程图 图4.3-2写DS18B20流程图

4.3.2、报警模块流程 流程见图4.3-3

图 4.3-3 报警模块子程序流程图

第五章软硬件综合调试

本次设计电路原理图时还有一个错误,这一错误导致电路不能正常工作,在看报警器的PDF文档后,发现报警器供电电压为12V,所以我不假思索就把电源供电设为5V。电路板制作完成后调试发现报警温度不准确。后来才发现报警器是与39R的电阻并连,当温度上升到30摄氏度时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V而供电电压为5V。故去掉电阻才工作正常。

用PROTUES仿真时我发现温度报警电路不起作用,当温度超过30度或小于10度都不能报警。刚开始以为是程序的问题,经过检查简化了报警程序,才发现是电路及喇叭的电压不正确。

软硬件联合调试时数码管显示有效,但有两数码管g段显示不了。开始将200R的电阻短接,数码管显示更亮。但仍不行,后用万用表检测发现AT89S52管脚P06接数码管g段处虚焊,不能导通。焊好后正常显示。应该吸取教训,下次焊接要更小心,要是电路再复杂一点就不易找出问题了。

总结和体会

本设计利用89S52 芯片控制温度传感器DS18B20,再辅之以部分外围电路实现对环境温度的测控,性能稳定,精度教高,而且扩展性能很强大。由于DS18B20的测量精度只有±0.5 度,往往很多场合需要更加精确的温度,在所测温度精度不变的基础上必须对数据进行校正。由于DS18B20 是基于带隙结构的数字式温度传感器,PN 结增量电压正比于IC 绝对温度(PTAT),它的测温精度较高,但存在着一定的误差.不过,其误差在时间和外部环境变化的条件下,保持相当高的稳定性。它充分利用监控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在监控计算机上用线性插补的数学方法对其进行误差校正补偿,能轻易地将其提高其精度。

在本次设计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的问题,虽然以前还做过这样的设计但这次设计真的让我长进了很多,单片机C语言课程设计重点就在于软件算法的设计,需要有很巧妙的程序算法,这一次,我全部用的都是16进制的数直接加减,显示处理时在用除法去删分,感觉效果比较好,有好多的东西,只有我们去试着做了,才能真正的掌握.

谢辞

附1:源程序代码

功能:实现对DS18B20的读取

原理:单总线协议

注意:单总线协议对延时要求比较严格,此程序中采用的是11.0592M的晶振。====================================================================== #include"reg51.h" //包含头文件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float tt; //tt为采集的温度值

code uchar TAB[]={0xc0,0xf9,0xa4,0xb0,0x99,

0x92,0x82,0xf8,0x80,0x90}; //数码管段码

uchar str_TME[4]={0,0,0,0};

unsigned char MAX=30;

unsigned char MIN=10;

sbit DQ =P2^4; //定义通信端口

sbit fm =P2^7;

//短延时函数

void delay(unsigned int i)

{

while(i--);

}

//1ms延时函数

void delay1(uchar ms)

{

uchar i;

while(ms--)

for(i=0;i<125;i++);

}

//DS18B20初始化函数

Init_DS18B20(void)

{

unsigned char x=0;

DQ = 1; //DQ复位

delay(8); //稍做延时

DQ = 0; //单片机将DQ拉低

delay(80); //精确延时大于480us

DQ = 1; //拉高总线

delay(14);

x=DQ; //稍做延时后如果x=0则初始化成功x=1则初始化失败delay(20);

}

//读一个字节

ReadOneChar(void)

{

unsigned char i=0;

unsigned char dat=0;

for (i=8;i>0;i--)

{

DQ=0; // 给脉冲信号

dat>>=1;

DQ=1; // 给脉冲信号

if(DQ)

dat|=0x80;

delay(4);

}

return(dat);

}

//写一个字节

WriteOneChar(unsigned char dat)

{

unsigned char i=0;

for (i=8;i>0;i--)

{

DQ=0;

DQ=dat&0x01;

delay(5);

DQ=1;

dat>>=1;

}

delay(4);

}

//读取温度

ReadTemperature(void)

{

unsigned char a=0;

unsigned char b=0;

unsigned int t=0;

Init_DS18B20();

WriteOneChar(0xCC); // 跳过读序号列号的操作

WriteOneChar(0x44); // 启动温度转换

Init_DS18B20();

WriteOneChar(0xCC); //跳过读序号列号的操作

WriteOneChar(0xBE); //读取温度寄存器等(共可读9个寄存器)前两个就是温度

a=ReadOneChar();

b=ReadOneChar();

t=b;

t<<=8;

t=t|a;

tt=t*0.0625;

return(tt);

}

uchar tmel=0;

uchar ad_dat;

bit sim=1;

/********************定时器中断函数********************/

void tme_tr0(void) interrupt 1

{

TL0=0xb0;

TH0=0x3c;

if(++tmel==20)

{

tmel=0;

sim=1;

}

}

/*****************定义数码管显示***************************/ sbit k1=P1^0;

sbit k2=P1^1;

sbit k3=P1^2;

sbit k4=P1^3;

void V AL_xs()

{

P0=TAB[str_TME[0]]; //?????

k1=0;

delay1(5);

k1=1;

P0=(TAB[str_TME[1]])&0x7f;

k2=0;

delay1(5);

k2=1;

P0=TAB[str_TME[2]];

k3=0;

delay1(5);

k3=1;

P0=0xc6;

k4=0;

delay1(5);

k4=1;

}

void changs() //数据转换

{

uchar tint,tfloat;

ReadTemperature();//读温度

tint=(int)(tt);

tfloat=(tt-tint)*100;

str_TME[0]=tint/10;

str_TME[1]=tint%10;

str_TME[2]=tfloat/10;

}

write_tempere_alarm()

{

if(((int)tt>MAX)||((int)tt

else

{fm=1;}

}

main()

{

P1=0xc0;

IE=0x82;

TMOD=0x01;

IP=0x01;

TL0=0xb0;

TH0=0x3c;

TR0=1;

while(1)

{

V AL_xs();

write_tempere_alarm();

if(sim==1)

{changs();

sim=0;

}

}

}

附2:主电路原理图及PCB

温湿度计校准规程

1 目的 规范温湿度计校准的操作,确保温湿度计的校准结果真实、可靠。 2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机械式温湿度计和数字式温湿度计的校准和使用中检验。 3 职责 工程设备部:负责按本规程执行温湿度计的校准及校准记录的管理。 4 定义 4.1 机械式湿度计:利用毛发、尼龙及有机物高分子镀膜材料等作感湿元件,可直接指示相对湿度的指针型和记录型。 4.2 机械式温湿度计:由湿度部分(机械式湿度计或干湿表)和温度部分(双金属温度计或玻璃液体温度计)组成的一体式温湿度两用仪器。 4.3 数字式湿度计由电子式湿度传感器和指示仪表所组成,用于环境条件的相对湿度测量。湿度传感器主要有电容式和电阻式两种,其安装形式有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 5 内容 5.1 计量性能要求 5.1.1 数字式温湿度计:Δ=±a%F.S.; 式中:Δ—数字式温湿度计的允许基本误差(℃); a—准确度等级,它常选用的选取值为2、3、5,也可按照制造厂的规定; F.S.—仪表的量程,即测量范围上、下之差(℃)。 5.1.2 机械式温湿度计:温度示值误差不超过±2℃;相对湿度示值误差不超过±5%RH。 5.2 外观 5.2.1 温湿度计外形结构完好,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准确度等级或允许基本误差、测量范围、制造厂名或商标、出厂编号、制造年月、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及编号等应有明确的标记。 5.2.2 指针式温湿度计表盘所用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应保持透明,不得有妨碍读数的缺陷或损伤。 5.2.3 数字式温湿度计的数字显示器应显示清晰、无缺笔划、闪烁等影响读数的缺陷。 5.2.4 指针式温湿度计的其他要求 5.2.4.1 刻度盘位置应正确而不倾斜,刻度线应清晰均匀; 5.2.4.2 湿度刻度范围应不小于30%RH~95%RH,最小刻度应不大于2%RH,并能保证可读数至1%RH。每整10%RH或20%RH刻线标以相应的数字,且刻线长度为最长; 5.2.4.3 温度刻度范围应不小于10℃~40℃,最小刻度应不大于1℃,并保证可读数至0.5 ℃。每整10℃刻线标以相应的数字,且刻线长度为最长; 5.2.4.4 指针应平直,能灵活转动,自由复位。 5.3 校准条件 5.3.1 标准器 5.3.1.1 从提高校准能力出发,标准仪器及配套设备引入的扩展不确定度与被校温湿度计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相比应尽可能小。 5.3.1.2 选用标准器如下:精密温湿度仪或精密露点仪。 5.3.1.3 配套设备如下:恒温恒湿箱。

简易数字温度计设计汇总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专业:学号姓名: 课程设计名称: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简易数字温度计的设计 完成期限:自2016 年6月13 日至2016 年 6 月26 日共 2 周 一、设计依据 本课题要求利用电子技术相关知识设计出一个能够实现±0.1℃精度的数字温度计。电路由温度采集电路、数字频率计电路和LED显示电路构成。通过本课题练习,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设计能力将有较大提高,对今后从事电子产品的研制、生产、经营维修等打下基础。 二、主要内容及要求 主要内容: 1、给出详细的总体设计方案; 2、完成各部分具体功能电路设计,主要包括基于热敏电阻的温度信号采集电路、555振荡电路、频率计电路、LED显示电路设计; 3、给出正确的电路图,仿真、调试验证各部分设计的正确性; 4、整理设计成果,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撰写。 要求所设计数字温度计的输出温度的范围-20~+45℃、误差范围±0.1℃,具体温度显示采用数码管实现。 三、途径和方法 利用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设计一个数控温度计,可以先查阅相关资料(网上查找或参考相关书籍手册),明确课题的方向和目的,然后学习完成课题所需的理论知识,了解温度信号采集电路、555振荡电路、频率计电路、LED显示电路设计的工作原理;在理解的基础上确定设计电路方案,完成电路设计,画出原理图及PCB印制版图,通过仿真分析验证设计的正确性,最后提交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四、时间安排

课题讲解:2小时 阅读资料:10小时 撰写设计说明书:12小时 修订设计说明书:6小时 五、主要参考资料 [1]孙丽霞.数字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74-196. [2]杨素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0-92. [3]高吉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系列教程-基本技能训练与单元电路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24-57. [4]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训练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1:43-66. [5]彭介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37-228. [6]陈永甫.新编555集成电路应用800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2000:80-130. [7]萧宝瑾. protel 99 SE操作指导与电路设计实例(第一版)[M]. 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04:198-230. [8]张义申,陆坤. 电子设计技术[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1996:48-62. 指导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 批准日期:年月日

数字温度计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课程设计 题目:数字温度计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班级: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113 学号:6100311096 学生姓名:李超红 起讫日期:6月19日——7月2日 指导教师:郑朝丹职称:讲师 学院审核(签名): 审核日期:

内容摘要: 目前,单片机已经在测控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它除了可以测量电信以外,还可以用于温度、湿度等非电信号的测量,能独立工作的单片机温度检测、温度控制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很多领域。 单片机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它是在一块半导体的芯片上集成了CPU,存储器,RAM,ROM,及输入与输出接口电路,这种芯片称为:单片机。由于单片机的集成度高,功能强,通用性好,特别是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价格便宜,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和使用方便的优点,使它迅速的得到了推广应用,目前已成为测量控制系统中的优选机种和新电子产品中的关键部件。单片机已不仅仅局限于小系统的概念,现已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机电产品,办公自动化用品,机器人,儿童玩具,航天器等领域。 本次课程设计,就是用单片机实现温度控制,传统的温度检测大多以热敏电阻为温度传感器,但热敏电阻的可靠性差,测量温度准确率低,而且必须经过专门的接口电路转换成数字信号才能由单片机进行处理。本次采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来实现基于51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的设计。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STC89C52单片机和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测温 系统,并用LED数码管显示温度值,易于读数。系统电路简单、操作简便,能 任意设定报警温度并可查询最近的10个温度值,系统具有可靠性高、成本低、功耗小等优点。 关键词:单片机数字温度传感器数字温度计

数字温度计的设计

数字温度计的设计 【摘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数字温度计,就是用单片机实现温度测量,传统的温度检测大多以热敏电阻为温度传感器,但热敏电阻的可靠性差,测量温度准确率低,而且必须经过专门的接口电路转换成数字信号才能由单片机进行处理。本次采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来实现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的设计用LCD数码管以串口传送数据,实现温度显示,能准确达到以上要求,可以用于温度等非电信号的测量,主要用于对测温比较准确的场所,或科研实验室使用,能独立工作的单片机温度检测、温度控制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很多领域。 【关键词】关键词1温度计;关键词2单片机;关键词3数字控制;关键词4DS1620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1.1 前言 (3) 1.2 数字温度计设计方案 (3) 1.3 总体设计框图 (3) 第二章硬件电路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主要芯片介绍 (5) 2.1.1 AT89C51的介绍 (5) 2.1.2 AT89C51各引脚功能介绍 (5) 2.2 温度传感器 (7) 2.2.1 DS1620介绍 (7) 第三章软件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主程序流程图 (11) 3.4 计算温度子程序流程图 (13) 3.5 显示数据刷新子程序流程图 (13) 第四章 Proteus仿真调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Proteus软件介绍 (15) 4.2 Proteus界面介绍 (16) 4.2.1 原理图编辑窗口 (18) 4.2.2 预览窗口 (23) 4.2.3 模型选择工具栏 (31) 4.2.4 元件列表 (35) 4.2.5 方向工具栏 (37) 4.2.6 仿真工具栏 (38) 4.3 本次设计仿真过程 (39) 4.3.1 创建原理图 (40) 设计总结 (50) 结论 (57) 参考文献 (59) 致谢 (62) 附录 (72)

简易数字温度计设计

简易数字温度计设计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专业:学号姓名: 课程设计名称: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简易数字温度计的设计 完成期限:自2016年6月13日至2016年6月26日共2周 一、设计依据 本课题要求利用电子技术相关知识设计出一个能够实现±℃精度的数字温度计。电路由温度采集电路、数字频率计电路和LED显示电路构成。通过本课题练习,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设计能力将有较大提高,对今后从事电子产品的研制、生产、经营维修等打下基础。 二、主要内容及要求 主要内容: 1、给出详细的总体设计方案; 2、完成各部分具体功能电路设计,主要包括基于热敏电阻的温度信号采集电路、555振荡电路、频率计电路、LED显示电路设计; 3、给出正确的电路图,仿真、调试验证各部分设计的正确性; 4、整理设计成果,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撰写。 要求所设计数字温度计的输出温度的范围-20~+45℃、误差范围±℃,具体温度显示采用数码管实现。 三、途径和方法

利用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设计一个数控温度计,可以先查阅相关资料(网上查找或参考相关书籍手册),明确课题的方向和目的,然后学习完成课题所需的理论知识,了解温度信号采集电路、555振荡电路、频率计电路、LED显示电路设计的工作原理;在理解的基础上确定设计电路方案,完成电路设计,画出原理图及PCB印制版图,通过仿真分析验证设计的正确性,最后提交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四、时间安排 课题讲解:2小时 阅读资料:10小时 撰写设计说明书:12小时 修订设计说明书:6小时 五、主要参考资料 [1]孙丽霞.数字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74-196. [2]杨素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0-92. [3]高吉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系列教程-基本技能训练与单元电路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24-57. [4]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训练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43-66. [5]彭介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7-228. [6]陈永甫.新编555集成电路应用800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2000:80-130. [7]萧宝瑾.protel99SE操作指导与电路设计实例(第一版)[M].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04:198-230. [8]张义申,陆坤.电子设计技术[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1996:48-62.

简易温度计设计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2014 /2015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题目:简易温度计设计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2周 设计成绩: 年月日

1、实验目的 设计并制作出一个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简易温度计系统 2、主要任务 1、确定整体设计方案; 2、设计键盘输入电路; 3、设计显示电路; 4、合理分配地址,编写系统程序; 5、采用Proteus进行仿真,软硬件联机调试。 3、技术要求 (1)以MCS-51单片机为核心,18b20为敏感元件,设计出一简易温度计; (2)使用三位数码管显示温度,并能进行温度设置; 4、以MCS-51单片机为核心设计简易温度计的简介 传统的温度检测以热敏电阻为温度敏感元件,需要后续信号处理电路,而且可靠性相对较差,测温准确度低,检测系统也有一定误差。以MCS-51为核心,18b20为测温传感器,通过3位共阳极LED数码管传送数据,实现温度显示。具有读数方便,测温范围广,测温精确,数字显示,可靠性高等特点。 5

6、系统硬件电路原理图

6.1 时钟电路 晶振电路由一个晶振与两个电容连接组成,与单片机的18、19管脚相连,另一端接地,电路图为: 电容大小没有固定值,一般5到30pf,晶振是给单片机提供工作信号脉冲的。这个脉冲就是单

片机的工作速度。一般用内部振荡方式,这种方式比较稳定。晶振频率为12MHZ,单片机工作速度就是每秒12M。单片机的工作频率是有范围的,不能太大,一般24M就不上去了,不然不稳定。 6.2 复位电路 复位电路由一个有极性电容、一个电阻与一个按键连接而成,一端连单片机的RST端,另一端接电源,电源另一端接单片机的EA。 其中电容是通过充放电来实现维持一段时间的高电平,电容充电时间与R C的值成正比,当按下按键时,由于电容充电,RST维持一段时间高电平以达到复位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选择大小为10到30uF的电容,而电阻一般选用1到10K?的。 电路图为: 6.3 DS18b20温度传感电路 此部分电路负责温度信号的采集、将温度信号转换成数字代码储存在温度控制寄存器中,向单片机发送温度数据等重要功能,主要由DS18b20芯片来完成,该电路的电路图为: 其中DQ为DS18b20的数据输入/输出端引脚,与单片机的P3.5口相连,单片机通过P3.5口向DS18b20发出各种命令,并读取其转换后的温度数据。 由于DS18B20单线通信功能是分时完成的,所以有严格的时隙概念,读写时序很重要。系统

温湿度计检定规程

JJ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JJG 205 -×××× 机械式温湿度计 (报审稿) Mechanical Thermo-hygrometers ××××-××-××发布××××-××-××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本规程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年××月××日批准,并自××××年××月××日起施行。 归口单位: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本规程委托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机械式温湿度计检定规程 Verification Regulation of Mechanical Thermo Hygrometers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张文东(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参加起草人: 王国衍(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张丽芳(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目录1 范围 2 引用文献 3术语 3.1机械式湿度计 3.2机械式温湿度计 4 概述 5 计量性能要求 5.1 示值误差 5.2 温度回差/湿滞误差 5.3重复性 5.4温度影响 6 通用技术要求 6.1 外表 6.2 指针式温湿度计的通用技术要求 6.3 记录式温湿度计的通用技术要求 6.4 其它 7 计量器具控制 7.1 检定条件 7.2 检定项目 7.3 检定方法 7.4 检定结果的处理 7.5 检定周期 附录 A 检定记录格式 附录 B 检定证书内页格式 附录 C 温湿度箱的温湿度均匀度、波动度测试方法

机械式温湿度计检定规程 1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测量范围在5℃~50℃、30%RH~95%RH的机械式温湿度计和机械式湿度计(以下简称温湿度计和湿度计)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 2 引用文献 《湿度测量》,气象出版社,1990年第1版 JJG 2046 – 1990 《湿度计量器具计量检定系统》 JIS B 7920:2000 《湿度计—试验方法》 JB/T 6862-1993 《温湿度计》 使用本规程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 术语 3.1机械式湿度计 采用毛发、尼龙及有机高分子镀膜材料等作感湿元件、可直接指示相对湿度的指针型和记录型湿度计。它包括毛发湿度表、毛发湿度记录仪等。 3.2机械式温湿度计 由机械式湿度计、双金属温度计或玻璃液体温度计组成的一体式温湿度两用仪器。 4 概述 毛发、肠膜、尼龙和聚酰亚胺等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几何尺寸都会随着相对湿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机械式湿度计就是利用这一特性,将上述材料制成线状、带状感湿元件或涂覆在弹性材料上卷成游丝状感湿元件,然后通过机械放大装置将由湿度改变引起的几何量变化用指针指示出来或用记录笔记录下来,从而直接指示相对湿度。 将机械式湿度计和双金属温度计或玻璃液体温度计以各种方式制成一体式的温湿度两用仪器,即为机械式温湿度计。它适用于实验室、机房、仓库、厂房等室内环境温湿度的测量。 5 计量性能要求 5.1 示值误差 5.1.1 温度示值误差:± 2.0℃ 5.1.2 相对湿度示值误差:± 5%RH(40%RH~70%RH,20℃) ± 7%RH(40%RH以下或70%RH以上,20℃)

简易数字式温度计设计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片机控制无疑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它所给人带来的方便也是不可否定的,其中数字温度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人们对它的要求越来越高,要为现代人工作、科研、生活、提供更好的更方便的设施就需要从数单片机技术入手,一切向着数字化控制,智能化控制方向发展。 本设计所介绍的数字温度计与传统的温度计相比,具有读数方便,测温围广,测温准确,其输出温度采用数字显示,主要用于对测温比较准确的场所,或科研实验室使用,该高精度数字式温度计采用了由DALLAS公司生产的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它具有独特的单线总线接口方式。本毕业论文详细的介绍了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测量原理、特性以及在温度测量中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该温度计具有接口简单、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工作稳定可靠等特点。 关键词:DS18B20 温度传感器STC89C51

目录 第一章绪论3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3 1.2 国外的现状3 1.3 设计的目的4 1.4 设计实现的目标4 1.5 数字温度计简介5

第一章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开发与应用,近年来单片机发展十分迅速,一个以微机应用为主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正在蓬勃兴起,单片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电力、冶金、化工、建材、机械、食品、石油等各个行业。传统的温度采集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精度差,单片机的出现使得温度的采集和数据处理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温度是工业对象中的一个重要的被控参数。然而所采用的测温元件和测量方法也不相同;产品的工艺不同,控制温度的精度也不相同。本系统所使用的加热器件是电炉丝,功率为三千瓦,要求温度在400~1000℃。静态控制精度为2.43℃。 本设计使用单片机作为核心进行控制。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通用性好,功能强,特别是体积小,重量轻,耗能低,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和使用方便等独特优点,在数字、智能化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1.2 国外的现状 温度控制系统在国各行各业的应用虽然已经十分广泛,但从国生产的温度控制器来讲,总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同日本、美国、德国等先进国家相比,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成熟的温控产品主要以“点位”控制及常规的PID控制器为主,它们只能适应一般温度系统控制,而用于较高控制场合的智能化、自适应控制仪表,国技术还不十分成熟,形成商品化并广泛应用的控制仪表较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加入WTO,我国政府及企业对此都非常重视,对相关企业资源进行了重组,相继建立了一些国家、企业的研发中心,开展创新性研究,使我国仪表工

数字温度计设计

数字温度计 摘要:温度计在实际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该设计是数字温度计,首先是对总体方案的选择和设计;然后通过控制LM35进行温度采集;将温度的变化转为电压的变化,其次设计电压电路,将变化的电压量通过放大系统转化为所需要的电压;再通过TC7107将模拟的电压转化为数字量后直接驱动数码管LED对实时温度进行动态显示。最后在Proteus仿真软件中构建了数字温度计仿真电路图,仿真结果表明:在温度变化时,可以通过电压的变化形式传递,最终通过3位十进制数显示出来。 关键词:温度计;电路设计;仿真

目录 1 设计任务与要求 (1) 2 方案设计与论证 (1) 3 单元电路的设计及仿真 (2) 3.1传感器 (2) 3.2放大系统 (2) 3.3 A/D转换器及数字显示 (4) 4 总电路设计及其仿真调试过程 (6) 4.1总电路设计 (6) 4.2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7) 5 结论与心得 (9) 6 参考文献 (11)

1 设计任务与要求 温度计是工农业生产及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测量仪表。本课题要求用中小规模集成芯片设计并制作一数字式温度计,即用数字显示被测温度。具体要求如下:(1)测量范围0~100度。 (2)测量精度0.1度。 (3)3位LED数码管显示。 掌握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时域和频域分析与计算方法; (2)掌握线性系统的超前、滞后、滞后-超前、一二阶最佳参数、PID等校正方法;(3)掌握MATLAB线性系统性能分析、校正设计与检验的基本方法。 2 方案设计与论证 数字温度计的原理是:通过控制传感器进行温度采集,将温度的变化转化为电压的变化;然后设计电压电路,将变化的电压通过放大系统转化为需要的电压;再通过A/D转换器将模拟的电压转换为数字量后驱动数码管对实时温度进行动态显示。 原理框图如图2-1所示: 传感器放大系统A/D转换显示 图2-1 数字温度计原理框图 由设计任务与要求可知道,本设计实验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传感器、放大系统、模数转换器以及显示部分。经过分析,传感器可以选择对温度比较敏感的器件,做好是在某参数与温度成线性关系,比如用温敏晶体管构成的集成温度传感器或热敏电阻等;放大系统可以由集成运放组成或反相比例运算放大器;A/D转换器需要选择有LED 驱动显示功能的,而可供选择的参考元件有ICL7107,ICL7106,MC14433等;显示部分用3位LED数码管显示。 方案一:用一个热敏电阻,通过热敏电阻把温度转化为电压,再得到每一度热敏电

自行校准规程

作业指导书 文件标题:自行校准规程 编号:QS/WI15 版号:B/0 页数:共 2 页(不含本页) 拟制:XXX 日期:XXX 审批:XXX 日期:XXX 生效日期:XXXXX 受控印章:分发号:

一、钢直尺 参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钢直尺检定规程》,为保证公司内使用中的钢直尺量值的准确性,特起草钢直尺自行校准规定如下: 1. 外观要求 1.1 尺的端边、侧边及背面不应有毛刺、锋口和锉痕现象。 1.2 尺的线纹面必须明晰,不应有目力可见的断线现象存在;同时线纹面不应有碰伤、锈迹及影响使用的明显斑点、划痕。 1.3 尺身应保持平面度,不能有影响测量精确的弯曲现象。 2. 示值误差:标称长度为150m、300m全长允差±0.10mm,标称长度为500mm的全长允差±0.15mm,标称长度为1000mm全长允差±0.20mm,校验方法:用经法定检测机构检定合格的1m钢直尺进行比对,没有超出规定为合格可继续使用,不合格应予作废。 3. 公司内规定钢直尺的校准周期为一年。 4. 塑料直尺、三角尺的校准可参照钢直尺本规程执行。 二、钢卷尺 参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钢卷尺检定规程》,为保证公司内使用中的钢卷尺量值的准确性,特起草钢卷尺自行校准规定如下: 1. 外观要求 1.1 尺面不应有凹凸不平的现象; 1.2 尺带拉出和收卷应轻便、灵活、无卡阻现象。制动式钢卷尺的按钮装置,应能有效地控制尺带收卷;尺带表面不得有锈浊和明显的斑点、折痕、脱皮、气泡等缺陷。 1.3 尺带两边必须平滑,不得有锋口和毛刺,尺钩应保持直角,不得有目力可见的偏差。 1.4 尺带全部分度线纹必须均匀明晰,便于识读。 2. 示值误差。标称长度为1000mm、2000mm全长允差±0.2mm,标称长度为3000mm全长允差±0.3mm。校验方法:用经法定检测机构检定合格的1m钢直尺进行对比,比对段1m、2m钢卷尺不得少于2段、3m钢卷尺不得少于3段。没有超出规定的为合格可继续使用,不合格的作报废处理。 3. 公司内规定钢卷尺的校准周期为半年。 三、兆欧表 1.外观要求 1.1表体外观无破损、开裂情况 1.2表笔电线无损坏,数显屏幕无破损,充电口无阻塞 2.校准方法 2.1将兆欧表送专业检测部门检测,每年一次 2.2购买标准电阻 2.3每月使用标准电阻对兆欧表进行检查。 四、伏安功率表 1.外观要求 1.1外观完整,无外壳破裂、污渍、油渍 1.2数字显示屏清晰、完整,没有黑块、黑斑以及接触不良情况 2校准步骤 2.1将伏安表切换至电流测试功能,用经过正规测试机构测试合格的标准万用表和伏安表同时测试某一通电用电器的电流,记录标准万用表和伏安表的读数并计算相对误差,误差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填写校正记录

简易数字温度计课程设计

唐山学院 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简易数字温度计 系 (部) 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7 年 1 月 2 日至 1 月 6 日共 1 周 2017年1月4日

《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目录 1.方案论证 0 2.硬件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系统构成 (1) 2.2器件选择 (1) 2.2.1 AT89C51概述 (1) 2.2.2 AT89C51引脚功能 (3) 2.2.3复位电路的设计 (4) 2.3数字温度传感器 (5) 2.3.1 DS1621的技术指标 (5) 2.3.2 DS1621的工作原理 (6) 2.4 单片机和DS1621接口电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七段LED数码显示电路 (7) 3.系统软件设计 (9) 3.1 编程语言选择 (9) 3.2 主程序的设计 (9) 3.3 温度采集模块设计 (10) 3.4 温度计算模块设计 (10) 3.5 串行总线编程 (11) 4.软硬件调试结果分析 (12) 5.设计总结 (13) 6.参考文献 (14) 附录A 多点温度采集系统电路原理图 (15)

1.方案论证 该系统可以使用方案一:热敏电阻;方案二:数字温度芯片DS1621实现。采用数字温度芯片DS1621 测量温度,输出信号全数字化。便于单片机处理及控制,省去传统的测温方法的很多外围电路。且该芯片的物理化学性很稳定,它能用做工业测温元件,此元件线形较好。在0—100摄氏度时,最大线形偏差小于1摄氏度。DS1621 的最大特点之一采用了单总线的数据传输,由数字温度计DS1621和微控制器AT89C51构成的温度测量装置,它直接输出温度的数字信号,可直接与计算机连接。这样,测温系统的结构就比较简单,体积也不大。采用51 单片机控制,软件编程的自由度大,可通过编程实现各种各样的算术算法和逻辑控制,而且体积小,硬件实现简单,安装方便。 控制工作,还可以与PC 机通信上传数据,另外AT89S51 在工业控制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编程技术及外围功能电路的配合使用都很成熟。 该系统利用AT89C51芯片控制温度传感器DS1621进行实时温度检测并显示,能够实现快速测量环境温度,并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上下限报警温度。该系统扩展性非常强,它可以在设计中加入时钟芯片DS1302以获取时间数据,在数据处理同时显示时间,并可以利用AT24C16芯片作为存储器件,以此来对某些时间点的温度数据进行存储,利用键盘来进行调时和温度查询,获得的数据可以通过MAX232芯片与计算机的RS232接口进行串口通信,方便的采集和整理时间温度数据。故采用了方案二。 测温电路的总体设计方框图如图1-1所示,控制器采用单片机AT89C51,温度传感器采用DS1621,用5位LED数码管以串口传送数据实现温度显示。 图1-1 测温电路的总体设计方框图

数字温度计的设计与仿真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设计课程综述 设计项目数字温度计 任课教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基于AT89C51的数字温度计设计与仿真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温度的检测、控制应用于许多行业,数字温度计就是其中一例,它的反应速度快、操作简单,对环境要求不高,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温度测量大多使用热敏电阻,但热敏电阻的可靠性差,测量温度准确率低,而且必须经过专门的接口电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才能由单片机进行处理。本课题采用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利用DS18B20来实现测温,用LCD液晶显示器来实现温度显示。 温度测量范围为0~119℃,精确度0.1℃。可以手动设置温度上下限报警值,当温度超出所设报警值时将发出报警鸣叫声,并显示温度值,该温度计适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领域。 关键词:数字温度计;DS18B20;AT89C51; LCD1602 一、绪论 1.1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片机控制无疑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它所给人带来的方便也是不可否定的,其中数字温度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人们对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为现代人工作、科研、生活、提供更好的更方便的设施就需要从单片机技术入手,一切向着数字化控制,智能化控制方向发展。单片机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工作,科研,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单片机已经在测控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1.2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数字温度计与传统温度计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测量范围广、体积小、功耗低、显示直观等特点。该设计使用AT89C51,DS18B20以及通用液晶显示屏1602LCD等。通过本次设计能够更加了解数字温度计工作原理和熟悉单片机的发展与应用,巩固所学的知识,为以后工作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字温度计主要运用在工业生产和实验研究中,如电力、化工、机械制造、粮食存储等领域。温度是表征其对象和过程状态的重要参数之一。比如:发电厂锅炉

温湿度计校准规程

湛江市事达实业有限公司 温湿度计校准规程 目的:规范温湿度计的校准操作,确保温湿度计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温湿度计的校准操作要求。 责任:计量主管、兼职计量员及相关人员。 内容: 1、外观要求 1、1温湿度计外型结构应完好、无明显机械损伤,无影响仪器计量性能的外观缺陷。 1、2温湿度计上标有制造厂名(或厂标)、型号、出厂编号及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标志与编号。 1、3刻度板位置应正确而不偏斜,刻度线应清晰均匀。 1、4湿度刻度范围应不小于30%R H~90%RH,最小刻度应不大于2%RH,并能保证可读数至1%RH,每整10%RH或20%RH刻度标以相应数字,且刻线长度为最长。 1、5温度刻度范围应不小于10℃~40℃,最小刻度应不大于1℃,并能保证可读数至0、5℃。每10℃刻线标以相应的数字,且刻线长度为最长。 2、温湿度计性能要求 2、1温湿度计的温度示值误差不超过:±2、0℃

2、2温湿度计的相对湿度示值误差不得超过: 2、21 ±5%RH (40%RH~70%RH,20℃); 2、22 ±7%RH(40%RH以下或70%RH以上,20℃); 2、3重复性 2、31温度重复性:≤0、5℃ 2、32湿度重复性:≤2%RH。 3、校准方法 3、1温度示值误差校准: 温度校准点为:15℃,20℃,30℃。校准箱的温度达到设定值后,应再稳定30min 后开始读数,先读标准器,后读被检仪器,间隔5min后重复读数一次。取两次读数的算术平均数为标准器与被测仪器的温度示值(T B与T)。 示值误差:△T=T-T B-d1,其中d1为标准器温度修正值。 3、2湿度示值误差校准: 依照从低湿到高湿的顺序进行校准,校准点依次:40%RH,60%RH,80%RH。湿度校准时,箱内温度调定在20℃。校准箱的湿度达到设定值后,应稳定30min后开始读数,先读标准器,后读被校仪器,间隔5min后重复读数一次。取两次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为标准器与被校仪器的相对湿度值(H B与H)。干湿表的湿度示值由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读数通过相应的查算表或计算尺得到。 示值误差为:△H=H-H B 3、3温度回差校准: 依次按:10℃,20℃,30℃,40℃,30℃,20℃,10℃的顺序进行温度示值误差校准。在同一校准点上正、反行程温度示值误差的差值,即温度回差。

简易数字温度计的设计与制作

简易数字温度计的设计与制作 来源:21IC中国电子网作者:郇玉龙赵宁 摘要:单片机在日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温度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测量和控制的一个量。本文作者采用AT89C51单片机和温度传感器AD5 90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介绍了一款简易数字温度计的设计过程,并对硬件原理图和程序流程图作了简洁的描述。 关键词:单片机AT89C51;温度传感器AD590;数字温度计;模数转换;数码显示 1.前言 随着单片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片机在日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温度传感器AD590具有线性优良、性能稳定、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冰箱、空调器、粮仓等日常生活中温度的测量和控制。传统的温度计有反应速度慢、读数麻烦、测量精度不高、误差大等缺点,本文作者利用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设计并制作了一款基于AT89C51的4位数码管显示的数字温度计,其电路简单,软硬件结构模块化,易于实现。 2.系统功能原理及硬件组成 该数字温度计利用AD590集成温度传感器及其接口电路完成温度的测量并转换成模拟电压信号,经由模数转换器ADC0804转换成单片机能够处理的数字信号,然后送到单片机AT89C51中进行处理变换,最后将温度值显示在D4、D3、D 2、D1共4位七段码LED显示器上。 系统以AT89C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加上AD590测温电路、ADC模数转换电路、4位温度数据显示电路以及外围电源、时钟电路等组成。系统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组成框图 2.1 AT89C51单片机 Atmel公司的生产的AT89C51单片机是一种低功耗/低电压、高性能的8位单片机,内部除CPU外,还包括128字节RAM,4个8位并行I/O口,5个中断优先级,2层中断嵌套中断,2个1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片内集成4K字节可改变程序Flash存储器,具有低功耗,速度快,程序擦写方便等优点,完全满足本系统设计需要。 单片机P0口作为ADC0804转换数据的输入端,P2.0接ADC0804的INTR端检测数据转换是否结束。P1.0~P1.3的输出信号接到译码器7447上作为数码管的显示,P1.4~P1.7则作为4个数码管的位选信号控制。P3口有特殊的功能,P3. 6用于控制ADC0804的启动,P3.7用于控制读取ADC0804的转换结果。 2.2 AD590温度传感器 AD590是美国模拟器件公司生产的单片集成两端感温电流源。AD590测温范围为-55℃~+150℃,满足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温度范围。AD590电源电压可在4V~6V范围变化,可以承受44V正向电压和20V反向电压,因而器件反接也不会被损坏。AD590产生的电流与绝对温度成正比,它有非常好的线性输出性能,温度每增加1℃,其电流增加1μA。 AD590温度与电流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DS18B20数字温度计的设计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课程设计报告书 题目:DS18B20数字温度计的设计 姓名学号:张琪05200102 吕群武05200166 蔡凌志05200178 专业班级:电信1班 指导老师:余琼蓉 设计时间:2010年12月

成绩评定

一、课题介绍 本设计是一款简单实用的小型数字温度计,所采用的主要元件有传感器18B20,单片机AT89S52,,四位共阴极数码管一个,电容电阻若干。18B20支持“一线总线”接口,测量温度范围-55°C~+125°C 。在-10~+85°C 范围内,精度为±0.5°C 。18B20的精度较差为± 2°C 。现场温度直接以“一线总线”的数字方式传输,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适合于恶劣环境的现场温度测量,如:环境控制、设备或过程控制、测温类消费电子产品等。 本次数字温度计的设计共分为五部分,主控制器,LED 显示部分,传感器部分,复位部分,时钟电路。主控制器即单片机部分,用于存储程序和控制电路;LED 显示部分是指四位共阳极数码管,用来显示温度;传感器部分,即温度传感器,用来采集温度,进行温度转换;复位部分,即复位电路。测量的总过程是,传感器采集到外部环境的温度,并进行转换后传到单片机,经过单片机处理判断后将温度传递到数码管显示。本设计能完成的温度测量范围是-55°C~+128°C ,由于能力有限,不能实现报警功能。 二、方案论证 方案一: 由于本设计是测温电路,可以使用热敏电阻之类的器件利用其感温效应,在将随被测温度变化的电压或电流采集过来,进行A/D 转换后,就可以用单片机进行数据的处理,在显示电路上,就可以将被测温度显示出来,这种设计需要用到A/D 转换电路,感温电路比较麻烦。 方案设计框图如下: 方案二:考虑到用温度传感器,在单片机电路设计中,大多都是使用传感器,所以这是非常容易想到的,所以可以采用一只温度传感器DS18B20,此传感器,可以很容易直接读取被测温度值,进行转换,就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从以上两种方案,很容易看出,采用方案二,电路比较简单,软件设计也比较简单,故采用了方案二。

温湿度计校准规程

1 目的规范温湿度计校准的操作,确保温湿度计的校准结果真实、可靠。 2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机械式温湿度计和数字式温湿度计的校准和使用中检验。 3 职责工程设备部:负责按本规程执行温湿度计的校准及校准记录的管理。 4 定义 4.1 机械式湿度计:利用毛发、尼龙及有机物高分子镀膜材料等作感湿元件,可直接指示相对湿度的指针型和记录型。 4.2 机械式温湿度计:由湿度部分(机械式湿度计或干湿表)和温度部分(双金属温度计或玻璃液体温度计)组成的一体式温湿度两用仪器。 4.3 数字式湿度计由电子式湿度传感器和指示仪表所组成,用于环境条件的相对湿度测量。湿度传感器主要有电容式和电阻式两种,其安装形式有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 5 内容 5.1 计量性能要求 5.1.1 数字式温湿度计:Y±a%F.S.; 式中:△—数字式温湿度计的允许基本误差(C); a —准确度等级,它常选用的选取值为2、3、5,也可按照制造厂的规定; F.S.—仪表的量程,即测量范围上、下之差(°C)。 5.1.2 机械式温湿度计:温度示值误差不超过±TC;相对湿度示值误差不超过±5%RH 5.2 外观 5.2.1 温湿度计外形结构完好,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准确度等级或允许基本误差、测量范围、制造厂名或商标、出厂编号、制造年月、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及编号等应有明确的标记。 5.2.2 指针式温湿度计表盘所用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应保持透明,不得有妨碍读数的缺陷或损伤。 5.2.3 数字式温湿度计的数字显示器应显示清晰、无缺笔划、闪烁等影响读数的缺陷。 5.2.4 指针式温湿度计的其他要求 5.2.4.1 刻度盘位置应正确而不倾斜,刻度线应清晰均匀; 5.242 湿度刻度范围应不小于30%R H95%RH最小刻度应不大于2%RH并能保证可 读数至1%RH每整10%RH或20%R刻线标以相应的数字,且刻线长度为最长; 5.2.4.3 温度刻度范围应不小于10C?40C ,最小刻度应不大于1C ,并保证可读数至 0.5 C。每整10C刻线标以相应的数字,且刻线长度为最长; 5.2.4.4 指针应平直,能灵活转动,自由复位。 5.3 校准条件 5.3.1 标准器 5.3.1.1 从提高校准能力出发,标准仪器及配套设备引入的扩展不确定度与被校温湿度计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相比应尽可能小。 5.3.1.2 选用标准器如下:精密温湿度仪或精密露点仪。 5.3.1.3 配套设备如下:恒温恒湿箱。

简易数字式温度计的设计

分数: 单片机技能+电子初级工程师认证培训 设计报告 题目:简易数字式温度计的设计 指导老师:文丽 完成时间: 2012-5-15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目录 1 引言 2方案设计 3 系统的硬件设计 4 proteus 仿真图 5 系统的软件设计 6 心理体会 7 参考文献

1 引言 在当下,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片机控制无疑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它所给人带来的方便也是不可否定的,其中数字温度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人们对它的要求越来越高,要为现代人工作、科研、生活、提供更好的更方便的设施就需要从数单片机技术入手,一切向着数字化控制,智能化控制方向发展。 本设计所介绍的数字温度计与传统的温度计相比,具有读数方便,测温范围广,测温准确,其输出温度采用数字显示,主要用于对测温比较准确的场所,或科研实验室使用,该设计控制器使用单片机AT89S51,测温传感器使用DS18B20,用3位共阳极LED数码管以串口传送数据,实现温度显示,能准确达到以上要求。目前的智能温度传感器(亦称数字温度传感器)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问世的,它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测试技术(ATE)的结晶,特点是能输出温度数据及相关的温度控制量,适配各种微控制器(MCU)。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对传感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的温度传感器正在基于单片机的基础上从模拟式向数字式,从集成化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飞速发展,并朝着高精度、多功能、总线标准化、高可靠性及安全性、开发虚拟传感器和网络传感器、研制单片测温系统等高科技的方向迅速发展,本文将介绍智能集成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结构特征及控制方法,并对以此传感器,89S51单片机为控制器构成的数字温度测量装置的工作原理及程序设计作了详细的介绍。 2方案设计 本设计主要是介绍了单片机控制下的温度检测系统,详细介绍了其硬件和软件设计,并对其各功能模块做了详细介绍,其主要功能和指标如下: ●利用温度传感器(DS18B20)测量某一环境温度 ●测量范围为-55℃~+127℃,精度为±0.5℃ ●如果测量范围超过+127℃或低于-55℃蜂鸣器就会自动进行报警 ●用液晶显示器LCD进行实际温度值显示 采用AT89S52单片机P3.5口控制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温度测量,以液晶显示器LCD形式输出测量温度。 图2.1原理图

简单多点温度测量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2010 —2011 年度第2学期) 题目:基于DS18B20的多点温度测量系统 院系: 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老师: 2011年5 月22 日

目录 1设计要求…………………………………………………………………………2设计的作用、目的………………………………………………………………3设计的具体实现…………………………………………………………………. 3.1系统概述……………………………………………………………………. 3.2单元电路设计与分析……………………………………………………… 3.3电路的安装与调试…………………………………………………………4心得体会及建议………………………………………………………………… 4.1心得体会…………………………………………………………………… 4.2建议…………………………………………………………………………5附录………………………………………………………………………………6参考文献…………………………………………………………………………

基于DS12B20的多点温度测量系统设计报告 1设计要求 运用DS12B20温度测量芯片实现一个多点温度测量系统,要求如下: (1).测量点为两点。 (2).测量的温度为-40~+40°C (3).温度测量的精度为±0.5°C (4).测量系统的响应时间要小于1S。 (5).温度数据的传输方式采用串行数据传送的方式。 2 设计的作用、目的 通过本设计可以进一步了解熟悉单片机的控制原理以及外设与单片机的数据通信方法,尤其是串行通信方法以及单片机与外设间的接口问题。 本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系统开发能力,增长学生动手实践经验,激起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 3设计的具体实现 3.1系统概述 本系统分为温度采集模块、核心处理模块、控制模块和显示模块。温度采集模块由DS18B20温度测量芯片构成,它负责测量温度后将温度量转化为数字信号,传输到数据处理模块;核心处理模块由AT89S52单片机组成,它负责与温度采集模块进行数据通信、对数据进行操作处理已经对各种外设的响应与控制;控制模块由几个按键组成,实现对测量点的选择以及电路复位的操作;显示模块由一块四位的八段译码显示管和驱动芯片组成,它的作用是显示测量的温度值。 系统模块组成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