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供求理论的分析报告

关于供求理论的分析报告
关于供求理论的分析报告

关于供求理论的分析报告

女子学院

信息技术学院

电商2班

张玲玲

110607020226

供求关系是商品经济的基本关系

商品经济的许多范畴都可以统一到供求关系之中。如研究商品关系的那些基本范畴:生产与消费、价值与使用价值、商品与货币等相互对立的概念.一旦把它们与市场相联系.实际表示的就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在研究商品和价值的一般关系时不涉及市场,因而不以供求关系表示。马克思指出。在市场上。“互相对立的只是两个范畴:买者和卖者。需求和供给”。“在商品的供求关系上再现了下列关系:第一.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商品和货币的关系.买者和卖者的关系;第二.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尽管二者可以由第三者即商人来代表”。

供给和需求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它们都由生产产生。处于对立地位的供给和需求彼此很难分清。在不同的角度说.供给就是需求.需求就是供给。属于增加供给的生产活动同时增加了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和由于增加对劳动的需求而增加对消费资料的需求;换言之.生产中的生产需求也可以说是供给。马克思在谈到供给和需求的含义时说。“要给需求和供给这两个概念下一般的定义。真正的困难在于。它们好象只是同义反复”:并认为供给和需求都决定于生产:“供给和需求是由生产本身决定的”. 深刻阐述了供给和需求的辨证关系。供给与需求的这种辨证关系对于政府进行经济的“宏观调控”很有指导意义。供给和需求虽然是由生产决定

但二者在量上没有必然的联系:二者真正的联系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总劳动中社会用来生产这种物品的部分。也就是这种物品的生产在总生产中所占的数量.另一方面,社会要求用这种物品来满足需要的规模之间.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而只有偶然的联系”。这说明.供给和需求同由生产决定.但供给和需求不必然任何时候在量上都相等。理论上假设的供求均衡只是在不均衡的波动中才存在.存在于平均数中。由于在市场上“供给”是为了价值.提供的也是价值.而“需求”要的是使用价值。价值是抽象劳动.供给的商品中虽然花费了“劳动”.但产品不为社会所需要.供给成为“无效供给”。另一方面.从人的自然属性来说.需求具有无限性.但只有有相应货币购买力的需求才是能实现的“有效需求”。市场上只承认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供求的这种“偶然联系”表明供给和需求都是一种社会行为。反映一种社会关系;它实质表示的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之间存在交换劳动的关系。这种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供求关系不决定价值.但决定价格的波动

供求关系虽然是商品经济的基本关系之一.但它对商品经济的本质关系—价值关系.却没有决定作用。它只作用于价值的表现形式—价格。价格随供求关系上下波

动.但价格与供求是互动关系.供求的不平衡在“互动”作用下有自动消除不平衡的趋势。说“趋势”是指供求的不平衡的消除不是瞬间的事.有时可能波动得很强烈.完全靠自身调节会给经济运行造成损害.需要借助外力调节。但由于不平衡有自动恢复的趋势.外力调节不能违背供求自动均衡的基本原理.这个原理就是供求和价格的“互动”,达到均衡的最终调节力量郡来自“价值”:价值运动是市场运动,包括供求运。供求关系的社会性和阶级性

供求关系的社会性是生产关系社会性质的表现。生产的方式既决定了供给的方式和供给的结构。这个结构又直接规定着衙求的结构。“供求还以不同的阶级和阶层的存在为前提.这些阶级和阶层在自己中间分配社会总收入.把它当作收入来消费.因此形成那种由收入形成的衙求;另一方面,为了理解那种由生产者自身互相形成的供求。就衙要弄请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全貌”。具体地说。衙求的量取决于市场上用于购买的货币量。而这个货币量最终是由一定的分配关系决定的。一定的分配关系又取决于一定的社会性质和消费者的阶级地位。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关系中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者能用于购买消费资料的货币始终只是“劳动力价值”。表现在分配上只占社会总产品的相对较小份额。所以.这种“需求关系”表现出生产与消费的对立关系。这才是凯恩斯所谓“有效衙求不足”的真正原因。

案例:供求关系下的中国房价

我分析一下,单纯的从供求关系来看---同一区域一定时期内,供应量远大于需求量,即库存量积压,销售周期延长,开发商为了尽快的回笼资金,会采取以量套现、降价促销的方式促使资金回流,房价会有一定幅度的降幅;反之,如果需求量、刚需很强,人们购买力仍然在,房价会出现涨的情形。不过房价的涨落是多个因素造成的,受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政府的宏观调控还有市场需求、人们购买力的多重影响,单纯的供求关系很难得出正确结果来,中国的房地产供需就很不平衡,政府十二五期间提出了要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计划,假设这些保障房全部完成并真正使百姓得惠,那么商品房价格肯定不会再出现前些年的疯狂涨势。

供求关系的“≤状态”终将导致房价下跌.“≤状态”的上一条线是趋升的供给量。现在房地产商能赚到远远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的钱。资金具有逐利性,会大量流进该产业;拿得到地就是草头王, 所以房地产商队伍会越来越壮大。房地产商盖起房子就等于抢到了钱, 所以大干快上, 越盖越多。谁不知城里空置房和出租房多得是。在1000万的城里,下半夜让你开车转遍全城,能见到1000人露宿街头吗?1000万的城市有300万打工的,出租房就有100万套。<的下一条线是趋降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量。目前,深圳楼市目前的疯狂比1998年大跌前的香港还夸张。半年50%的涨幅。现在整个市场炒家盛行,泡沫越吹越大。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在上涨前或追涨中基本上都购买了自住用房, 尚未买房者已经不堪重负, 望房兴叹。在2008年按每平米14000元买2000年盖的100平米的二手房需140万。银行评估为110万,审核收入后只肯按揭60万,对80%的人而言,现金80万肯定拿不出来。最终房市会将还要买自住房的非富人全部排挤在外。“≤状态”的最下一条线是趋降的炒家的买入量。“房牛市”的后一阶段,房市里剩下的基本上都是炒家。因为“炒家的低买不是为了住,而是为了高卖”,房价越涨越高,炒家获利就越来越困难,人数就越来越少,

一旦价格高到吓人和难以出手而没人敢接着炒时,资金链就断裂了。2008年后或2009年<状态”的开口越来越大,表明供大于求越来越突出,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最终引发房价下跌。

总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供求理论即由供求关系衍生的理论,或者说是供给与需求的理论。当供给大于需求,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会下降,当需求大于供给,则价格会上升。当然在某些领域还是存在特殊的情况。不过不多见。

供给和需求会在其平衡点上下运动,但是不会脱离平衡点单边行.

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一、供求总体情况 2010年一季度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用人的单位507家,提供用人信息1612条,招聘各类人员45630人,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求职的45135人,求人倍率为1.01,比上季度提高0.09,比去年同期提高0.36,就业矛盾进一步得到缓解,需求人数近年来首次超过求职人数,求人倍率突破1,劳动力市场呈现供需两旺景象。 去年一季度,就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就业需求空间急剧压缩。金融危机的突发性与经济结构中固有矛盾的叠加,使就业矛盾更加尖锐突出。在各级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实施,经济逐步回暖,就业市场出现积极变化,稳定就业取得初步成效,劳动力市场上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持续回升,到年底,接近1,本季度需求人数更是首次超过求职人数,春节后的各类招聘会,都有大量用人单位主动进场招聘员工。劳动力市场供需趋于平衡,结构性矛盾凸现,供小于求,求职者挑选的空间更大, 用工难的出现,倒逼企业规范用工行为,提高用工待遇。 为落实中央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和促进就业,破解用工难和求职难共存的局面,实现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双赢,我市今年一季度进一步完善“招员工不出厂门,找工作不出家门”的2010年春季“牵手行动”,节点和常态相结合,加大劳动力供求对接力度,有效地缓解了两难问题。 1 二、各产业劳动力需求情况 一季度第一产业的需求人数为892人,占需求总量的1.95%,我市是农业大 市,农业劳动力的供需量很大,但这一部分情况基本未纳入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 第二产业的需求人数为36139人,占需求总量的79.20%,比上季度提高2.17%,

2015XX公司年度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年度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为了更好地完善公司的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帮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职业化,通过有效管理,更大程度提升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本次人力资源分析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员工行为观察、员工代表沟通交流、整理汇总历史资料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基本清晰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对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形成了以下报告: 第一部分 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 一、 集团总部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一) 集团总部现有员工119 人,其中,高层管理人员11人,占9.24%,中层人员 24人,占20.2%,基层84 人,占 70.6% (二) 不包括基层后勤辅助类岗位的总部员工现有107人,其中男、女比例如下 (三) 高层队伍结构分析 ◆ 高层队伍的年龄结构良好,平均年龄44岁,年富力强,学历结构较合理,全日制第一学历均在大专及以上,资质上有6人(占55%)持一级建造师证,职称上36%为高工,18%为中级,18%为助工,28%没有任何职称。 ◆ 高层队伍的结构缺陷主要是 ● 73%的高层是从事项目施工和项目管理出身,司龄10年以上,缺乏专业的企业管理方面的训练,在11名高层中只有2名是在2012年通过社会招聘引进的,有一定现代化企业管理经历。 ● 高层人员的职称和资质匹配度不足以应对企业发展需求 (四) 中层队伍结构分析 ◆ 中层队伍的平均年龄是38.7岁,年龄结构如下:

◆ 中层队伍的工龄结构分析:现有人员中54%是在2010年改制后通过社会招聘引进的,优势在于这批人即拥有一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又有较好的工作经验,同时劣势是缺乏对建筑行业的认知。其余在改制前入职人员,其在中恒工作时间均超过10年,企业忠诚度较高,同时缺乏的是专业的职业化训练和素养。 ◆ 中层队伍的第一学历结构分析:本科占29%,大专占 46%,中专以及下占25%。通过函授或其它在职教育形式,90%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员工有提升,获得大专及上学历,同时还有二名中层获取MBA 硕士学历。 ◆ 中层队伍的职称和资质结构分析:职称上8%为高工,13%为中级,17%为助工,62%还未获得任何职称。资质上有8位(33% )中层获得一级建造师。缺陷是:职称和资质持有率太低,有待提升。 (五) 基层队伍结构分析 ◆ 基层队伍的平均年龄是30.6岁,具体占比如下: ◆ 基层队伍的第一学历结构如下: ◆ 基层队伍工龄结构分析

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一、供求总体情况 2010年一季度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用人的单位507家,提供用人信息1612条,招聘各类人员45630人,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求职的45135人,求人倍率为1.01,比上季度提高 0.09,比去年同期提高0.36,就业矛盾进一步得到缓解,需求人数近年来首次超过求职人数,求人倍率突破1,劳动力市场呈现供需两旺景象。 去年一季度,就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就业需求空间急剧压缩。金融危机的突发性与经济结构中固有矛盾的叠加,使就业矛盾更加尖锐突出。在各级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实施,经济逐步回暖,就业市场出现积极变化,稳定就业取得初步成效,劳动力市场上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持续回升,到年底,接近1,本季度需求人数更是首次超过求职人数,春节后的各类招聘会,都有大量用人单位主动进场招聘员工。劳动力市场供需趋于平衡,结构性矛盾凸现,供小于求,求职者挑 选的空间更大,用工难的出现,倒逼企业规范用工行为,提高用工待遇。 为落实中央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和促进就业,破解用工难和求职难共存的局面,实现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双赢,我市今年一季度进一步完善“招员工不出厂门,找工作不出家门”的2010年春季“牵手行动”,节点和常态相结合,加大劳动力供求对接力度,有效地缓解了两难问题。 1、供求总体人数情况 二、各产业劳动力需求情况

一季度第一产业的需求人数为892人,占需求总量的1.95%,我市是农业大市,农业劳 动力的供需量很大,但这一部分情况基本未纳入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第二产业的需求人数为36139人,占需求总量的79.20%,比上季度提高2.17%,经济总量的复苏,我市第二产业的回暖力度更强劲一些;第三产业的需求人员为8599人,占需求总量的18.85%,比上季度 略有下降,就业结构中能够大量吸纳就业的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迟缓。 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比较 三、行业需求情况 从从具体行业看,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业需求人数较大,占居需求总量的前三位。本期制造业需求34920人,占整个需求的76.53%,需求人数比上季度增加6735人,需求比重比上季度提高7.76%。批发和零售业需求3878人,占总需求量的8.5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需求1452人,占总需求量的3.18%。 3、按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比较表 四、用人单位需求情况 从用人单位看,机关、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比重仅占0.12%,其他单位的用人需求比重为9.87%,90.01%的用人需求集中在企业,在企业用人需求中,内资企业占92.47%,其中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企业、私营企业的用人需求较大,占内资企业总需求人数的前三位,所占比重分别为58.44%、13.94%、8.55%,国有、集体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仅为4.9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为2.24%;外商投资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为4.11%;个体经营的用人需求比重为1.18%。与上季度相比,有限责任公司的用人需求比重增长了1.61个百分点,私营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增长了3.16个百分点。可见,充分发挥内资企业的作用,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就业岗位的增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按用人单位性质分组的需求人数比较 五、各类职业供求情况 从职业需求来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仍是用人需求的主体,所占比重分别76.74%和9.52%,二者合计红占全部用人需求的86.26%。与上季度相比,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需求增加4727人,需求比重上长了2.84个百分点;商业和服务业人员需求略有下降,需求比重下降了1.41个百分点,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市职业需求的总体状况。 按职业分组的供求人数比较 表6: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十个职业 填报单位:盐城市劳动就业中心 职业职业代码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 需求人数求职人数缺口数求人倍率 1、机械 冷加工工 6040100 10289 1390 8899 7.4

第二讲 供求理论(答案)

第二章供求理论 一、名词解释 个人需求市场需求需求法则正常商品劣等品替代品互补品单个厂商的供给市场供给市场均衡支持价格限制价格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得出某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常数。( D ) A、个人收入; B、其他商品的价格; C、个人偏好 D、所考虑商品的价格。 2、需求法则之所以成立是因为( C ) A、替代效应的作用; B、收入效应的作用; C、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共同作用; D、以上均不对。 3、玉米欠收导致玉米市场价格上涨,这个过程发生了( B ) A、玉米供给的减少引起玉米需求的减少; B、玉米供给的减少引起玉米需求量的减少; C、玉米供给量的减少引起玉米需求的减少; D、玉米供给量的减少引起玉米需求量的减少。 4、如果商品A和B是替代的,则A 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D ) A、A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A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B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5、如果商品甲和商品乙是互补商品,甲的价格提高将导致( B ) A、乙的需求曲线右移; B、乙的需求曲线左移; C、乙的供给曲线右移; D、乙的供给曲线左移。 6、当汽油价格急剧上涨时,对小汽车的需求将( A ) A、减少; B、;保持不变; C、增加; D、以上都有可能。 7、当咖啡价格下跌时,对茶叶的需求将( A ) A、减少; B、增加; C、保持不变; D、不确定。 8、某种商品需求曲线右移的原因,可能是( C ) A、该商品价格上涨; B、该商品价格下跌; C、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 D、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 9、在分析农民的粮食的供给曲线时,下列那一个因素不为常数( D ) A、技术水平; B、投入成本; C、自然条件; D、粮食的价格。 10、某厂商提供某商品为一条正斜率供给曲线,表明( A ) A、生产者愿望的最大限度; B、生产者愿望的最小限度; C、在一定意义下是最大限度,在另一意义下是最小限度; D、以上都不对。 11、一般而言,当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下跌,将导致该商品的( D ) A、供给减少; B、供给增加;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1.需求获取及分析 1.1业务需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办公系统更加趋于系统化,科学化和网络化,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迅速发展的一个办公应用解决方案,它的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信息的交流和信息共享,提供协同工作的手段,本系统对公司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提供一套简单的操作,使用可靠,界面友好,易于管理和使用的处理工具,对人力资源各种数据进行统一管理,避免数据存取,数据处理的重复,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数据处理的复杂性。 1.2用户需求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企业中起着通行桥梁的作用,通过与其它的各个管理系统模块的信息连接,将整个企业有机、高效地带动起来,使得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因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高效、简便而更加顺利。 企业方面: 可以有效的进行对职工信息管理;增加、删除、修改员工信息;薪金发放;考勤以及招聘等工作。 职工方面: 每个职工都可以对自己的信息进行查看,查询薪金发放情况以及职称评比情况。

1.3功能需求 本系统的实现的功能主要划分为: A.信息输入模块 B.用户查询模块 C.系统维护模块 D.系统输出显示模块 E.考勤模块 F.招聘模块 本系统是一个集多项功能于一身的集成应用系统,用户只有按照提示信息,使用鼠标和键盘录入相应的信息内容即可完成所需的功能。本系统所有的提示信息均为中文显示,以方便用户的使用。 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A.信息输入模块:包括普通职工用户和管理员用户通过网络的输入登录条件和查询条件等操作。 B.查询模块:根据普通职工用户输入的查询条件(职工号)对系统所保存的记录内容(工资和奖金等)进行查询检索。 C.系统维护模块:包括对维护人员的个人信息密码的修改、数据库的及时更新,添加和过期记录增删以及对本系统的使用访问情况查询统计等维护工作。 D.系统输出显示模块:对查询到的数据集进行显示反馈,并多大量的数据进行分页显示;对普通职工用户输入的查询条件进行过滤判断,对错误的条件,进行反馈提示;同时对管理员的所有维护操作的成功与否进行反馈。 E.考勤模块:对员工上下班打卡情况以及出勤情况进行记录,汇总。 F.招聘模块:显示招聘信息并进行及时的更新。 1.4非功能需求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报告

中农金瑞人力资源分析报告前言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现状综述 一、整体综述 1、整体人员结构 2、年龄、学历水平 二、各部门人员分析 1、管理人员 2、销售部 3、财务部 第二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诊断 综合概述 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公司对人力资源没有足够的认识 2、公司管理层未形成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3、组织结构 4、人力资源规划 5、工作分析 6、员工培训开发与职业发展 7、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8、企业文化 结论

前言 为了更好地完善公司的人事制度改革,协助公司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之路,完善管理体制及调动员工积极性。2015年9月27日进行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本报告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公司人力资源现状;第二部分着重分析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部门人力资源状况综述 一、整体概述 1、整体人员结构 根据公司前期提供的人员情况表分析,公司现有员工161人,其中,转正人员115人,未转正人员45人,外聘1人;中高层管理人员6人,占4%;销售部28人,占17%;质检部8人,占5%;办公室7人,占4%;保卫科14人,占9%;财务部6人,占4%;食堂7人,占4%;生产处76人,占47%。商贸部5人,占2%,农化、工会、安环共6人,占4%,公司人员结构如图1-1所示: 2、年龄、学历水平

整体来看,公司的年龄结构较合理,年富力强;专业、学历来讲,生产处以中专高中为主,后勤以大专为主。如图1-1和1-2所示: 25岁以下25-30岁(含30)30-40(含40)40-50(含50)50岁以上43人50人53人12人3人 本科专科中专、高中 4人39人118人 图1-1: 图1-2

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一、公司现阶段人力资源评估 截止至10月31日止,公司拥有员工 97人。以10月份员工数据作分析为基础。 1、员工学历结构 大多数员工文化层次较低, 86%的员工只有初中学历,只要集中在生产操作岗位,具本科学 历者只有一人,说明公司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素质较低,基础管理很薄弱。 2、男女比例 3、员工省籍分布 四川和重庆、广东、广西省籍员工占全厂员工比例 4 、员工年龄结构分布 男性,1. 85 ■男性 ■女性 65%,容易滋生小团体,产生不稳定因素; 性,1

18岁以下员工占6.18%,青少年用工易给公司造成一定法律风险。 5、员工司龄情况 35% 新老员工比例失衡。新员工占68%,对公司发展趋势、规章制度、企业理念、公司简介不太了解, 给团队建设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三、培训与开发 四、薪酬福利 解决措施 存在问题

(1、月平均人数不含样品部3人,仓库1人。该4人工资由公司本部支出。 2、以上项目不包括宿舍员工用水电费。) 五、企业文化 存在问题: 1、员工思想动态方面 ?无归属感、无稳定度、无约束性,管理不正规; ?员工之间沟通少、缺乏交流,公司沟通渠道不够流畅,团队能力弱; ?员工观念不一致,不统一;公司负责人意见不统一,决策不一致; ?急功近利和事后管理思想突出,前瞻性不够; ?办公环境嘈杂,工作松散缺乏活力和目标,工作信心不足,娱乐活动少。 2、公司规章制度不健全 ?无制度可循;

?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有制度不执行; ?执行制度不严; ?违反制度不追究。 解决措施: 加强部门负责人沟通协调工作,督促部门负责人定期与下属交流,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员工优势和劣势; 可通过评选年度优秀员工”、优秀部门”等方式提高员工工作竞争力和团队精神; 制定完善奖惩条例、员工沟通关系规定、入离职手续办理程序、员工守则等条款,并列入员工手册; 完善公司运营工作流程和编制相应表格,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工作职责和权限,坚持工作书面化原则,减少部门间不必要的扯皮现象,缓和人际关系紧张氛围,提高工作执行力; 加大培训力度,让全体员工清楚公司发展方向、目标、规划及企业价值观,增强工作信心和动力,从而活跃气氛。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最全模板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说明:本模板罗列了大致分析方向,第二部分所提供的表格仅供作图时参考,具体表现形式不局限,可采用多种图表格式进行。全文请用1.5倍行距编辑。分析报告完成后请将红色及蓝色字体部分删除。 一、公司组织结构图 描述公司现有的组织结构设置,如有调整,反映出组织结构调整过程并简述原因。 分析:(宋体五号) 二、2011年1-5月人力资源效率指标分析 人力资源效率指标主要是指人均净利润、万元人工成本净利润、人均销售收入,该指标可以与历史数据对比进行分析,也可以在集团内部与其他单位进行对比分析。人均净利润可以分析年度目标值完成情况。目标值以净利润双定目标除以年初人数确定。 三、 人力资源结构主要包括岗位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工龄结构、职称结构等, 分析时可对进行组合如岗位——学历结构分析,岗位——年龄结构分析等,还可考虑对一定时间段内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或者挑选较重要的类别如管理类、产品类人员进行专门的分析。

1岗位结构(二级标题黑体 小四 加粗 左端顶头对齐) 依据最新的岗位序列结构,岗位设置分为五大类:管理类、产品类、专业类、客户类、生产类。可对公司进行整体岗位结构分析或者对某一类别的结构进行更细致的分析。 例图: 2 年龄结构 年龄龄区间划分为25岁以下、26岁-35岁、36岁-45岁、45岁以上四个区间。 仅仅对年龄分布进行一维分析,只能看出员工的年龄层次结构。只有当把年龄分布和其他相关的指标结合起来,才可以从数据中看出问题,例如将年龄分布和学历分布结合,或者将年龄分布和人员职位层次结合,组成一个二维的人员结构分析表,才能从双重指标中所显示的数据中,看出人员结构所折射出的具体情况。 企业的员工理想的年龄分配,应呈三角形金字塔为宜。顶端代表45岁以上的高龄员工;中间部位次多,代表36岁-45岁的中龄员工;而底部位人数最多,代表20岁-35岁的低龄员工。 例图: 分析: 3 学历结构 学历分为五类:博士、硕士、本科、专科、专科以下。可以对比历史数据对学历结构进行分析,看出变化。 例图: 岗位-年龄图

公司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年度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为了更好地完善公司的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帮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职业化,通过有 效管理,更大程度提升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本次人力资源分析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员工行为观察、员工代 表沟通交流、整理汇总历史资料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基本清晰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对公司在人力资 源管理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形成了以下报告: 第一部分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 一、集团总部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一)集团总部现有员工119 人,其中,高层管理人员11人,占9.24%,中层人员24人,占20.2%,基层84 人,占70.6% 注: 1、高层:董事长,执行总裁,副总裁,总工、总监 2、中层:部门经理,副经理 3、基层:分四类人员 ●综合职能类指行政,财务,信息,企划,经营管 理人员 ●生产技术类指工程、技术、检测人员及相关信息 化人员 ●造价类指造价部人员及造价信息化人员 ●后勤辅助类:司机、厨师、保洁、门卫、帮厨 (二)不包括基层后勤辅助类岗位的总部员工现有107人,其中男、女比例如下 注: 1、女性职工:主要集中于公司行政部、人资部、 经营管理部、财务部和检测公司。 2、男职工:主要集中于高管,工程管理部、技术 质量部 3、后期将在部门员工配置,男女搭配上进行调 整,同时尽量减少集中生育带来的用工风险 (三)高层队伍结构分析 ◆高层队伍的年龄结构良好,平均年龄44岁,年富力强,学历结构较合理,全日制第一学历均在 大专及以上,资质上有6人(占55%)持一级建造师证,职称上36%为高工,18%为中级,18%为助 工,28%没有任何职称。 ◆高层队伍的结构缺陷主要是 ●73%的高层是从事项目施工和项目管理出身,司龄10年以上,缺乏专业的企业管理方面的训练, 在11名高层中只有2名是在2012年通过社会招聘引进的,有一定现代化企业管理经历。 ●高层人员的职称和资质匹配度不足以应对企业发展需求 (四)中层队伍结构分析 ◆中层队伍的平均年龄是38.7岁,年龄结构如下: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样本

XX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报告

前言 (1)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状况综述 (2) 1.1公司背景 (2) 1.2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 (2) 1.2.1中高层管理人员 (2) 1.2.2技术人员 (4) 1.2.3一线生产人员 (6) 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诊断 (7) 2.1概述 (7) 2.2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7) 2.2.1公司领导未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7) 2.2.2未树立全员参与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8) 2.2.3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存在问题 (8) 2.2.4组织结构 (9) 2.2.5人力资源规划 (9) 2.2.6工作分析 (10) 2.2.7招聘与选拔 (14) 2.2.8员工培训及开发 (15) 2.2.9绩效考核 (19) 2.2.10薪酬 (25) 2.2.11企业文化 (31) 2.2.12结论 (32)

前言 为了更好地深化XX有限公司的人事制度改革,协助XX公司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之路,完善管理体制及调动员工积极性,2002年10月—2003年5月,XX大学MBA人力资源课题组本着真实性、系统性、直接性和保密性的原则对XX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情况作了全面的诊断。 本次诊断主要采用了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及访谈法。课题组通过一系列调查、分析,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基本摸清了XX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对XX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形成了以下报告。 本报告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XX公司人力资源现状;第二部分着重分析XX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公司2009年1-6月人力资源分析报告模板 (标题黑体三号加粗居中) 说明:本模板罗列了大致分析方向,第二部分所提供的表格仅供作图时参考,具体表现形式不局限,可采用多种图表格式进行。全文请用倍行距编辑。分析报告完成后请将红色及蓝色字体部分删除。 一、公司组织结构图(一级标题黑体四号加粗左端顶头对齐) 描述公司现有的组织结构设置,如有调整,反映出组织结构调整过程并简述原因。 分析:(宋体五号) 二、201X年1-6月人力资源效率指标分析 人力资源效率指标主要是指人均净利润、万元人工成本净利润、人均销售收入,该指标可以与历史数据对比进行分析,也可以在集团内部与其他单位进行对比分析。人均净利润可以分析年度目标值完成情况。目标值以净利润双定目标除以年初人数确定。

三、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人力资源结构主要包括岗位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工龄结构、职 称结构等, 分析时可对进行组合如岗位——学历结构分析,岗位——年龄结构分析等,还可考虑对一定时间段内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或者挑选较重要的类别如管理类、产品类人员进行专门的分析。 1岗位结构(二级标题黑体小四加粗左端顶头对齐) 依据最新的岗位序列结构,岗位设置分为五大类:管理类、产品类、专业类、客户类、生产类。可对公司进行整体岗位结构分析或者对某一类别的结构进行更细致的分析。 例图: 2 年龄结构 年龄龄区间划分为25岁以下、26岁-35岁、36岁-45岁、45岁以上四个区间。 仅仅对年龄分布进行一维分析,只能看出员工的年龄层次结构。只有当把年龄分布和其他相关的指标结合起来,才可以从数据中看出问题,例如将年龄分布和学历分布结合,或者将年龄分布和人员职位层次结合,组成一个二维的人员结构分析表,才能从双重指标中所显示的数据中,看出人员结构所折射出的具体情况。 企业的员工理想的年龄分配,应呈三角形金字塔为宜。顶端代表45岁以上的高龄员工;中间部位次多,代表36岁-45岁的中龄员工;而底部位人数最多,代表20岁-35岁的低龄员工。 例图:

公司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公司HRM分析报告 本次HRM分析主要采用了员工代表面谈、员工行为观察、整理汇总历史资料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基本清晰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对公司在HRM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形成了以下报告: 一、公司HR的结构情况与分析 1.各层级人员比例:截至到2016年5月12日,公司在册员工2163人(含人事代理员工131人)。其中,高层管理人员人中层管理人员人,基层人员人。 2.干部与工人比例:干部1093人,工人1070人。

51% 49% 干部1093人 工人1070人 79% 21% 在岗1705人非在岗458人 84% 16% 男职工1817人女职工346人

6.人员年龄结构:50~60岁的有889人,46~50岁的有375人,41~45岁的有149人,36~40岁的有168人,31~35岁的有334人,30岁及以下的有248人。 7.公司所属各单位人员分布情况:机关及二级机构212人,分公司387人,项目部1042人,助勤人员64人,非在岗人员458人。

8.干部队伍专业技术职称结构:高级职称109人,中级职称384人,助理级职称405人,员级职称106人,没有技术职称的干部89人。 9.工人队伍技术等级结构:高级技师50人, 技师145人,高级工608人,中级工215人,初级工52人。 二、公司HRM的现状诊断 总体上,公司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改善,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企业文化、体制等企业自身的原因,人力资源管理仍存在着观念滞后、结构不全、功能不到位、

职能未充分发挥的问题,且已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公司未来的发展。 (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公司对人力资源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 公司管理层缺乏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观,未完全树立人力资本观念,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公司的发展战略来说,只是事务性职能工作而已,还没起到为企业高层战略决策提供依据、充当助手的作用。 2.公司管理层未形成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而应该是所有中高层管理者的一项日常性工作,但目前公司管理层对此认识不足,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因此,公司管理层很少有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很难主动地将本职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考虑问题。 (二)目前还未形成动态的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持续的、动态的工作,随着公司不断的改革发展,需要平衡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使公司对环境适应能力更强,更具有竞争力。但从公司目前的情况来看,没有进行人力资源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没有做好分专业类别的人才储备计划,常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依据职位空缺或临时紧急任务招人、聘人,往往造成人员与职位匹配度不高,产生“凑

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截至2016年7月) 分析的目的:通过对公司人力资源现状的分析,总结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把握人力资源动态,使人力资源工作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同时提出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培训、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工作建议,形成以下分析报告: 一、公司人力资源的总体状况 截至2016年7月11日,公司员工合计64人。其中,高层管理人员6人,占比9%,中层人员(核心员工)19人,占比30%,基层普通人员39人,占比61%。 职务人数百分比 1、高层 6 9% 2、中层(核心员工) 14 30% 3、基层员工45 61% 合计:64人合计:100% 注:1、高层:总经理、总监2、中层:经理,或核心员工3、基层员工:专员或助理 二、人员组织分布 从人员的组织分布上看,64人中福州总部31人,占比48%(其中研发14人,占比21%,不包含黄总监);厦门运营中心5人,占比8%,各大区办事处(、、)28人,占比44%。 职务人数百分比备注总部高层 5 8% 总部产品部 4 6% 总部人力综合部 3 5% 总部财务部 3 5% 总部客服部 2 3% 总部研发14 21%

厦门营运 5 8% 包括陈泽城陈总 各大区办事处28 44% 合计:64人10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人员组织分布较为合理。作为公司核心的研发团队占比21%,各大区办事处占比44%;研发部门保障了公司产品品质及产品创新,各大区办事处为公司创造了直接效益。从公司的长远发展看,公司应走集团化发展思路,集团各职能部门主要起监管与规范作用。 随着公司的不断的发展、新市场的开拓,公司人员配置应向各大区办事处倾斜,占比由现在的44%逐步提高至50%~60%。随着新市场的不断开拓,及储备人才招聘工作的开展,大区办事处人员比重逐步增加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从目前各部门人才需求上看,招聘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区域销售经理(储备)需要从外部补充3-4人,客服专员补充1人。 三、年龄结构分析 职务人数平均年龄 1、高层 6 43.3岁 2、中层(核心员工) 19 32.2岁 3、基层员工39 26.8岁 合计:64人平均年龄:29.9岁注:1、高层:总经理、总监2、中层:经理,部门负责人3、基层员工:专员或助理 从公司年龄结构分布上看:各层级年龄分布较为合理。高层、中层队伍是公司各项工作具体指导和推进的两个层级,平均年龄为43.3岁及32.2岁,正值年富力强之际;作为执行层的基层队伍平均年龄26.8岁,以

第二讲供给需求理论

第二讲供求理论 主要内容: 一、供求理论概述 二、粮食供求与“布朗预测” 三、最高最低限价与粮食补贴 四、供求规律的进一步分析和批判 参考文献: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萨缪尔森:《经济学》,邮电出版社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韩德强:萨缪尔森《经济学批判》,经济科学出版社 一、供求理论概述 需求与供给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需求反映商品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在经济生活中,人们是否购买某商品,取决于该商品的卖价是否低于消费者的保留价格(某人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其反映了该购买者对该商品的评价)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需求曲线图

1、供给反映商品价格与供给量关系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而言,是否多提供一单位产品取决于商品的价格是否大于该单位商品的边际成本。 在边际成本递增的典型情况下,价格越高,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所对应的产量(供给量)越大 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供给曲线图 2、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决定均衡价格 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决定均衡价格,在均衡价格下: (1) 消费者可以买到想要的数量,厂商也可以出售愿意出售的数量 (2) 消费者与厂商的利益均获得最大满足 (3) 买者和卖者没有动力改变各自的行为 (4) 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消费者与厂商的相互作用会使市场价格向均衡价格收敛 供求均衡图 ?

3、均衡价格随外界因素的变化而改变(一) 由于收入、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偏好、人口结构、信息变化、获得信贷的难易程度及人们的预期等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及购买能力的因素,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某一商品的需求曲线也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 需求曲线的变动 均衡价格随外界因素的变化而改变(二) 由于投入品价格、生产技术、自然环境、获得信贷的难易程度及预期等影响厂商出售意愿及生产能力的因素,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某一商品的供给曲线也是在不断地变化 供给曲线的变动

经济学基础供求理论练习题【中南大学版】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弹性 一、解释概念 均衡价格需求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 二、判断 1. 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 2.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在内的个体经济单位。 3. 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4. 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5.若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d =0.6,卖者提高价格肯定增加销售收入。 6. 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7. Ed>1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 8. 若某商品的Ed<1,表明当该商品价格下降20%时,该商品需求量减少小于20%。 9. 卖者提高价格肯定会增加销售收入。 10. 在几何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 11. 在几何图形上,需求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 12. 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 13. 某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需求弹性越大。 14. 商品用途越广,需求价格弹性越大。 15. 任何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都是反方向变化的。 16. 当对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时,粮食丰收,粮价下跌,农民收入反而会减少。 17. 如果两种商品具有替代关系,则相应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 18. 正常物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同方向变动。 三选择题 1. 下列几组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负向的有 A 面粉和大米 B 汽油和汽车 C 羊肉和牛肉 D 录音机和磁带 2. 当出租车租金下调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 A 需求减少 B 需求量增加 C 需求曲线左移 D 需求无法确定 3. 粮食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粮食产量因灾害而减少时 A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产量下降 B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粮食价格会更大幅度上升 C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 D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粮食价格上升与需求量减少的比率相同 4. 下列商品中,需求价格弹性最大的是 A 服装 B 化妆品 C 金银首饰 D 食盐 5.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 A 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B 非价格因素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C 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D 需求曲线的移动 6. 某一时期,电冰箱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原因可以是 A 电冰箱的价格下降 B 生产者对电冰箱的预期价格上升 C 生产冰箱的要素成本上升 D 消费者的收入上升

公司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年度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为了更好地完善公司的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帮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职业化,通过有效管理,更大程度提升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本次人力资源分析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员工行为观察、员工代表沟通交流、整理汇总历史资料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基本清晰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对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形成了以下报告: 第一部分 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 一、 集团总部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一) 集团总部现有员工119 人,其中,高层管理人员11人,占9.24%,中层人员 24 人,占20.2%,基层84人,占 70.6% (二) 不包括基层后勤辅助类岗位的总部员工现有107人,其中男、女比例如下 (三) 高层队伍结构分析 ◆ 高层队伍的年龄结构良好,平均年龄44岁,年富力强,学历结构较合理,

全日制第一学历均在大专及以上,资质上有6人(占55%)持一级建造师证,职称上36%为高工,18%为中级,18%为助工,28%没有任何职称。 ◆高层队伍的结构缺陷主要是 ●73%的高层是从事项目施工和项目管理出身,司龄10年以上,缺乏专业的 企业管理方面的训练,在11名高层中只有2名是在2012年通过社会招聘 引进的,有一定现代化企业管理经历。 ●高层人员的职称和资质匹配度不足以应对企业发展需求 (四)中层队伍结构分析 ◆中层队伍的平均年龄是38.7岁,年龄结构如下: ◆中层队伍的工龄结构分析:现有人员中54%是在2010年改制后通过社会招 聘引进的,优势在于这批人即拥有一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又有较好的工作经验,同时劣势是缺乏对建筑行业的认知。其余在改制前入职人员,其在中恒工作时间均超过10年,企业忠诚度较高,同时缺乏的是专业的职业化训练和素养。 ◆中层队伍的第一学历结构分析:本科占29%,大专占46%,中专以及下占 25%。通过函授或其它在职教育形式,90%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员工有提升,获得大专及上学历,同时还有二名中层获取MBA硕士学历。

就业形势分析—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 通过对县内重点企业用工情况的监测和对45个乡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职业介绍、公共招聘网运行情况的统计,1-7月,全县累计发布用工信息182条,提供岗位6748个,登记求职人员8324人,促进3421个岗位实现了供需对接,其中高校毕业生364人。 一、我县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特点 (一)企业职工队伍呈年轻化趋势。7月,34户监测企业共有在职员工9144人,从在职员工年龄结构来看,30岁以下的4186人,占45.5%,30-40岁的2611人,占28.5%,40岁以上的2347人,占26%。“80、90”后职工约占50%,这一群体受到了良好的基础教育,成长于较为开放的环境,知识面和思维能力较上一辈都有较大的提升,但他们个性鲜明、因缺少职业规划而频繁跳槽的特点对企业管理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二)用工需求集中在有新增订单的企业。从监测企业用工需求来看,7月,34户企业用工需求共1057人,需求率达 11.5%,但大部分企业不缺工或缺工较少,如逢春制药、阳光盛源、年丰食品等企业不缺工,金辉纺织、伍城家园等企业缺工在10人左右,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用工需求较大的主要是湧德电子,因新增订单缺工800人。 (三)员工流失是企业缺工的主要原因。用工需求企业普遍

反映员工流失量比较大,原因主要是三方面:一是年轻员工好玩,向往大城市生活和自由活动时间,跳槽到大城市企业情况比较常见;二是县内企业薪酬相对较低,部分熟练生产工人追求待遇而外出就业,如金辉纺织厂月熟练员工流失在20人左右;三是女职工因照顾家庭和小孩而离职。 (四)专业需求与供给呈现不对等趋势。监测企业7月份用工需求中,生产一线普工924人,占87.4%;技术工78人,占7%;管理人员55人,占5.6%。需求普工较多的主要是电子类、服装加工类企业,部分企业亟需会计、锅炉工、焊工等持证上岗技术人员。从全县劳动者求职登记统计数据来看,进入人力资源市场人员大多倾向于销售、文员等服务行业,需求和供给工种略显不对等。 (五)薪酬待遇是供求双方的主要矛盾。从监测企业在职员工月薪来看,2000元以下的有2436人,占26.6%, 2000-3000元的有4820人,占52.7%,3000元以上的有1888人,占20.7%。企业普遍将薪酬定位在2000元-3000元,部分管理、技术人员月薪在3000元以上。而从登记求职人员的期望待遇来看,求职普工的月薪要求在3000元左右,求职管理、技术岗位月薪要求在5000元以上,其中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劳动者在对比沿海发达地区酬劳后,薪资要求普遍高于本地劳动者。用人企业的薪酬待遇低于个人预期,不仅直接影响了供需对接的成功率,同时也成为大量岗位需求不能满足,企业感到招聘难的重要原因。 二、对策建议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月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一、职责与使命:
人力资源部作为湖南战略执行单位,承载着湖南颐通人资战略策划执行和 企业人才育成的使命。通过集团人力资源分析,协调用人机制,系统完善人力 资源管理体系,充分发挥集团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控制经营风险。
其具体职能为:人资战略的制定、人才育成、招聘与培训、人资制度建设、 薪资福利、绩效管理、监督反馈等。
二、人力资源 SWOT 分析:
1、SWOT 矩阵:
S:(优势 Strengths) ? 享有集团资源条件优势; ? 管理团队重新调整,优化各项工作程序; ? 年初销售团队调整,实行高管包管责任制,增强一线 业务员与公司的凝聚力。
O:(机会 Opportunity) ? 年初销售会议圆满成功,业务区域重新划分,实行 垂直管理,设定 AB 角管理工作; ? 公司硬件建设成型,有利于人才引进; ? 体系文件正在推行,有利于各部门制度、流程、 表单统一规范与应用; ? 各分、子与集团管理同步,争取资源支持。
W:(劣势 Weakness) ? 公司高、精、尖型人才稀少; ? 中层管理人员管理理念欠跟进; ? 人力资源本土化,日常管理欠规范; ? 企业文化建设未落实,企业缺少凝聚力;
T:(威胁 Threats) ? 与周边企业之薪资福利有差距,容易造成人才流 失; ? 合同、保险制度未落实,存在安全隐患和劳资纠纷;
2、SWOT 分析:
SO:(优势和机会) ? 实施 AB 角管理制度,重新审视公司各部门执行力 度和后备人才的培育; ? 导入行政服务理念,提升日常工作质量 ? 销售代表考核转正或淘汰,确保销售团队的战斗力 ? 加大企业文化宣导与公司制度培训力度
ST:(优势和威胁) ? 遵照总部新的薪资政策,调整部分岗位工资, 确保人才的稳定性; ? 制定人才储备计划,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 重新审核各部门岗位编制,优化人力,做好人 力成本控制; ? 加强劳动纪律检查力度,培养好的工作、生活 习惯,孕育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doc

附件8: 人力资源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框架 一、专业人才需求分析的依据 通过对广东省人力资源产业的调查,我们认为我国未来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数量大、层次高。目前,广东人口受教育水平低,对高素质管理人才需求大.,广东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向中高层次方向发展,但文化程度低的人口还占绝大多数。资料显示,全省初中文化程度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57.94%,在全国只排在第八位,远远低于北京的77.50%和上海73.45%。再从大专以上人口比重来看,广东只有3.88%的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在全国排在13位。这说明了广东省高层次人口比重偏低,人才储备不足。与总体人口受教育水平偏低的现状相对应的是,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存在同样问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从业人口占总从业人口比例高达78.39%。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6.48%,大专及以上的占5.13%,虽然高中及大专这两个层面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相比北京、上海、辽宁、江苏,河南要低。受教育人口教育水平偏低,从侧面上也反应了绝大多数企业对高素质从业人员的需求是很大的。 二、本地区人力资源行业(产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广东HR服务行业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很难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这也限制了HR服务机构的发展,这是因为,本科院校的人力资源专业的培养方向和企业需求是矛盾的,同时,广东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没有设立或持有观望态度。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人力资源部门的专业化建设是重要性。与此同时,依托人力资源行业为契机的盈利性模式,正在相继涌现出一批针对某一领域、地域、人群、企业以及具体行业提供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较高的HR队伍或服务团队。他们不但提供细分的专门服务,也提供依据需求的整合服务。例如近年来出现的培训式咨询等服务形式,体现出了较高的专业形象和专业水准,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市场的发展,未来广东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三;本地区行业(产业)发展趋势 就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是基于本地区的产业发展形势而定,经过调查其可就业范围范围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保险业(约30%) (2)信息产业(约13.3%) (3)咨询服务业(约16.7%) (4)快速消费品(约16.7%) (5)电子技术(约6.7%) (6)制药与生物工程(约6.7%) (7)耐用消费品(轻工、家电、服装、纺织)(约10%)以上数据均为大致参考 因此,多行业,多领域为开设本课程设立通过良好的平台。 三、本地区人力资源专业职业岗位及人才需求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