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习题集

《统计学》习题集
《统计学》习题集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的特点是()

A.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B.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C.数量性、社会性、工具性

D.数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2、某学校的所有学生为一总体时,则学生的平均年龄就是()

A.数量标志

B.质量指标

C.品质标志

D.数量指标

3、某商店有职工50人,把他们的工资加起来除以50,就是()

A.对50个变量求平均数

B.对50个变量值求平均数

C.对50个标志求平均数

D.对50项指标数值求平均数

4、某学生某门课成绩为75分,则其中的变量为()

A.某学生

B.某门课成绩

C.75分

D.某学生的成绩

5、连续型变量可以()

A.被无限分割,无法一一列举

B.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

C.不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

D.可以一一列举

6、统计指标()

A.都是可量的

B.不都是可量的

C.不具有综合特征

D.具有综合特征,但不可量

7、了解某地区职工情况时,统计指标是()

A.该地区某个企业

B.该地区每个职工

C.该地区职工工资总额

D.某企业人数1000人

8、对统计指标来说()

A.其中的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而成

B.其中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而成

C.既有数量标志汇总而成的,也有品质标志汇总而成的

D.是根据指标汇总而成的

9、某地区全部商店作为总体,每一商店为总体单位,则该地区全部商品零售额是()

A.数量指标

B.品质标志

C.质量指标

D.数量标志

10、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现象的数量方面

B.统计学的规律和方法

C.统计活动的规律和方法

D.现象的规律和方法

11、数量指标是反映()

A.总体内部数量关系的统计指标

B.总体单位内部数量关系的统计指标

C.总体绝对数量多少的统计指标

D.总体相对数量多少的统计指标

12、数量指标是用()表现的

A.相对数形式

B.平均数形式

C.相对数或平均数形式

D.绝对数形式

13、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50个学生

B.5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C.每一个学生

D.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14、某班三名学生统计学的考试成绩分别是76分、85分和92分,这里的“统计学成绩”是()

A.数量指标

B.质量指标

C.数量标志

D.品质标志

15、某生产班组四名工人月工资收入分别是785元、860元、1015元和1200元,这四个数字是()

A.变量

B.变量值

C.数量标志

D.数量指标

二、多项选择题

1、据对某市工业生产进行调查得到的资料,其中的统计指标是()

A.某企业为亏损企业

B.全市工业产值1.2亿元

C.全市机床台数7500台

D.某企业资金利税率为30%

E.全市工业企业职工人数10万人

2、把某市15个大企业的产值进行平均,这是对()

A.15个变量值求平均

B.15个变量求平均

C.15个数量标志求平均

D.15个指标求平均

E.15个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求平均

3、指出下列指标中的质量指标()

A.劳动生产率

B.单位产品工时消耗量

C.利税额

D.设备利用率

E.新产品品种数

4、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

A.总体可以转化为总体单位

B.总体单位可以转化为总体

C.只能是总体转化为总体单位

D.只能是总体单位转化为总体

E.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

5、全国人口普查中()

A.全国人口数量是总体

B.每个人是总体单位

C.全国男性人口数量是指标

D.人的性别是总体单位的标志

E.人的年龄是变量

6、“统计”一词的含义有()

A.统计活动

B.统计数据

C.统计机构

D.统计学

E.统计软件

7、统计认识社会的特点是()

A.数量性

B.大量性

C.总体性

D.科学性

E.客观性

8、统计指标体系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

A.宏观指标体系

B.科学技术指标体系

C.基本指标体系

D.国民经济指标体系

E.专题指标体系

三、简答题

1、统计一词有哪几种含义?它们之间构成哪些关系?

2、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与数学有何区别与联系?

3.简述统计的基本任务和作用。

4.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5.什么是统计总体、总体单位?请举例说明。如何认识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

6.简述统计总体的特点。

7.什么是统计指标?简述统计指标的种类。

8.怎样理解指标与标志的关系?

9.标志有哪几种主要分类?

10.统计活动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调查与搜集

一、单项选择题

1、要对某工厂生产设备状况进行调查,则某工厂“全部生产设备”是()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报告单位

D.调查项目

2、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

A.这些单位的数量占总体全部单位数的很大比重

B.这些单位是工作重点

C.这些单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D.这些单位的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绝大比重

3、对占煤炭开采量75%的大矿井进行劳动生产率调查;统计机关在住有全国城市人口一半以上的各大城市的超市零售价格水平进行系统调查。这些都是()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4、调查时间是()

A.调查工作的期限

B.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C.标准时间

D.调查登记的时间

5、区分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的标志是()

A.最后取得的结果是否反映总体特征

B.调查组织方式不同

C.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

D.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

6、我国的人口普查采用的是()

A.直接观察法

B.报告法

C.通讯法

D.采访法

7、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根本区别在于()

A.调查的范围不同

B.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C.组织方式不同

D.作用不同

8、调查时间的含义是()

A.调查资料所属时间

B.调查进行的起止时间

C.调查时实际登记的时间

D.进行调查的时间

9、普查的标准时点是()

A.调查人员进行登记时的统一时刻

B.普查登记工作所进行的时间

C.普查工作的期限

D.以上三个时间概念都不对

10、区别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主要标志是()

A.调查单位的多少

B.调查项目的多少

C.调查单位的性质不同

D.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

11、填报单位是指()

A.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B.构成调查对象的具体单位

C.负责向上级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D.按照统计报表制度要求填报统计报表的单位

12、在我国,获得预计农产量全面资料最有效、最可行的调查方式是()

A.统计报表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因而也无法最终推算得到总体的全面资料

B.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是采用报告法搜集资料的

C.重点调查既可以是一次性调查,也可以是经常性调查

D.典型调查应和其他调查结合起来使用,以避免出现片面性

E.统计报表的内容包括表式和填表说明两个方面

2、我国进行的五次人口普查属于()

A.全面调查

B.不定期调查

C.定期调查

D.经常性调查

E.一次性调查

3、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不一致的有()

A.关于全国冶金企业炼钢设备的情况调查

B.全国工业企业的生产情况调查

C.城镇家庭生活水平调查

D.学校教学设备普查

E.城市食品部门食品质量调查

4、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规定的标准时间是2000年11月1日0时,下列哪些人口现象不应计算在人口总数之内()

A.2000年11月1日出生的婴儿

B.2000年10月31日8时出生,20时死亡的婴儿

C.2000年10月31日21时出生,11月1日8时死亡的婴儿

D.2000年10月31日3时死亡的人口

E.2000年11月1日死亡的人口

5、普查是一种()

A.非全面调查

B.专门调查

C.全面调查

D.一次性调查

E.经常性调查

6、我国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

A.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B.每台设备是填报单位

C.每台设备是调查对象

D.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E.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7、统计调查对象是指()

A.普查登记的所有单位

B.负责向上汇报资料的总体

C.进行调查的那些现象的总体

D.统计标志承担者构成的总体

E.应搜集资料的所有单位的总体

8、下列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A.工业企业设备普查

B.零售商店调查

C.人口普查

D.工业企业普查

E.某学校学生健康状况调查

9、统计报表要()

A.自上而下统一布置

B.自下而上逐级填报

C.按照规定的报送时间报出

D.按照统一的表式和项目填报

E.以一定的原始记录为根据

10、普查和统计报表这两种调查方式()

A.可以都是全面调查

B.都是经常性调查

C.调查对象都要根据调查目的选择

D.都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

E.普查资料可以采用统计报表形式收集

11、统计调查表的表式一般有()

A.一览表

B.单一表

C.综合表

D.明细表

E.汇总表

12、统计专门调查包括()

A.统计报表

B.抽样调查

C.普查

D.重点调查

E.典型调查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

2.三种非全面调查有何区别?

3.简述抽样调查和普查的特点。

4.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5.什么是调查单位、调查对象与报告单位?

第三、四章统计数量的整理与显示

一、单项选择题

1、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确定组距和组数

B.确定全距和组数

C.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D.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2、企业职工按工资水平分为4组:500元以下;500—600元;600—700元;700元以上。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是()

A.450元和750元

B.500元和700元

C.400元和800元

D.500元和750元

3、连续变量分组,第一组55—65;第二组65—75;第三组75—85;第四组85以上。则数据()

A.65在第一组

B.75在第二组

C.75在第三组

D.85在第三组

4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A.小于1 B.等于1 C.大于1 D.不等于1

5、次数分布数列中,频率是指()

A.各组的频率相互之比

B.各组次数相互之比

C.各组分布次数与频率之比

D.各组分布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6、一般情况下,按年龄分组的人口死亡率表现为()

A.钟型分布

B.正J型分布

C.U型分布

D.S型分布

7、统计整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统计工作阶段来说主要指()

A.对历史资料的整理

B.对次级统计资料的整理

C.对原始调查资料的整理

D.对统计分析资料的整理

8、统计分组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志()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9、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就表现为()

A.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10、次数分布数列()

A.是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B.是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C.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D.是若干数值的顺序罗列

11、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等距数列中的组距与组数的关系为:()

A.成正比

B.成反比

C.不成比例

D.无法判断

12、对离散型变量()

A.只能编制分组数列

B.只能编制单项数列

C.只能编制组距数列

D.根据变量值个数和变动范围大小决定编制组距数列或单项数列

13、利用组中值反映分布在该组中各单位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是因为()

A.组中值就是组平均数

B.组中值比组平均数更有代表性

C.无法计算组平均数

D.组中值更有说服力

1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组中值为()

A.520

B.510

C.500

D.490

二、多项选择题

1、在等距数列中,各组次数的分布()。

A.不受组距的大小影响

B.受组距大小的影响

C.与次数密度的分布相一致

D.与次数密度的分布不一致

E.一定是正态分布

2、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有()

A.钟型分布

B.S型分布

C.L型分布

D.J型分布

E.U型分布

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A.选择分组标志

B.划分各组界限

C.确定组数

D.计算组距

E.将性质相同的单位划到同一组中

4、统计表是表现统计资料最常用的形式,从构成形式上看,它一般包括:()

A.总标题

B.横行标题

C.总栏标题

D.计量单位

E.指标数值

5、设有某班学生考试成绩如下:

考分(分)50—6060—7070—8080—9090—100

合计人数2711128

这是()

A.分组数据

B.组距数列

C.等距数列

D.异距数列

E.变量数列

6、统计分组的含义是()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C.将性质相同的单位组合在一起

D.将性质不同的单位组合在一起

E.在总体内部进行一种定性分类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组距、组中值、全距、组数、向上累积、向下累积?

2.次数分配的图形有哪几种?它们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3.简述组距分组的步骤。

4.统计分组具有什么作用?

5.统计整理包括哪些步骤?

6.组数和组距的关系如何?

7.累计频数、累计频率的应用意义如何?

第五章时间数列

一、单选题

1.动态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A.变量和次数

B.时间和指标数值

C.时间和次数

D.主词和宾词

2.序时平均数中的“首尾折半法”适用于计算()

A.时期数列的资料

B.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的资料

C.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的资料

D.由两个时期数列构成的相对数动态数列资料

3.动态数列中的发展水平()

A.只能是绝对数

B.只能是相对数

C.只能是平均数

D.既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4.间断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是假定研究现象在相邻两个时点之间的变动是()

A.间断的

B.连续的

C.均匀的

D.稳定的

5.下列动态数列分析指标中,不取负值的是()

A.增长量

B.发展速度

C.增长速度

D.平均增长速度

6.若无季节变动,则季节比率应为()

A.0

B.1

C.大于1

D.小于1

7.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它的大小取决于()

A.最末水平的大小

B.最初水平的大小

C.总速度的大小

D.各期发展水平总和的大小

8.如果动态数列二级增长量大体相同,应拟合()

A.直线

B.二次曲线

C.三次曲线

D.指数曲线

9.对时间数列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指标是()

A.发展水平

B.平均发展水平

C.发展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

10.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共同点是()

A.两者均是反映同一总体的一般水平

B.都是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

C.两者均可消除现象波动的影响

D.共同反映同质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一般水平

11.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年年增加5万吨,则该产品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

A.年年下降

B.年年增长

C.年年持续不变

D.无法做结论

12.若要观察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变动的基本趋势,需测定现象的()

A.季节变动

B.循环变动

C.长期趋势

D.不规则变动

13.假定被研究现象基本上按不变的发展速度发展,为描述现象变动的趋势,借以进行预测,应拟合的合适方程()

A.直线趋势方程

B.二次曲线方程

C.指数曲线方程

D.直线或曲线方程均可

14.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

A.环比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

D.定基增长速度

15.增长量同作为比较基准的数列水平之比,就是()

A.总速度

B.平均速度

C.发展速度

D.增长速度

16.最基本的动态数列是()

A.时点数列

B.绝对数时间数列

C.相对数时间数列

D.平均数时间数列

17.时间数列中,每次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A.相对数时间数列

B.时期数列

C.平均数时间数列

D.时点数列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社会经济现象属于时期数列的有()

A.某商店各月商品库存额

B.某商店各月实现的销售额

C.某企业某年各季度产值

D.某企业某年各月末人数

E.某地区各年新增人口数

2.时间数列的水平分析指标有()

A.发展速度

B.发展水平

C.平均发展水平

D.增减量

E.平均增减量

3.平均发展水平一般也称为()

A.平均增减量

B.动态平均数

C.平均增减速度

D.序时平均数

E.平均发展速度

4.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

A.几何平均法

B.简单序时平均法

C.方程法

D.加权序时平均法

E.首尾折半法

5.直线趋势方程中的参数b是表示()

A.趋势值

B.趋势线的截距

C.趋势线的斜率

D.当t=0时的数值

E.当t每变动一个单位时,平均增减的数值

6.下列哪些属于序时平均数()

A.一季度平均每月的职工人数

B.某产品产量某年各月的平均增长量

C.某企业职工第四季度人均产值

D.某商场职工某年月平均人均销售额

E.某地区近几年出口商品贸易额平均增长速度

7.平均发展速度从广义上讲属于()

A.静态平均数

B.动态平均数

C.序时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E.调和平均数

8.定基增减速度等于()

A.环比增减速度的连乘积

B.累积增减量除以固定基期水平

C.定基发展速度减1(100%)

D.逐期增减量除以固定基期水平

E.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减去100%

9.计算季节比率通常用()

A.按月(季)平均法

B.移动平均法C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 D.时距扩大法 E.最小平方法

三、填空题:

1.时间数列的两个构成要素是时间和指标数值。

2.在时间数列中,绝对数时间数列是基本数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数列是派生数列。

3.绝对数时间数列按其指标性质不同,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

4.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水平法和累计法。

5.序时平均数所平均的是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的数量差异,而一般平均数所平均的则是社会经济现象在同一时间的数量差异。

6.移动平均修匀时间数列时,移动平均的时距越长,修匀数列比原数列越平稳,而其所表现的长期趋势越明显。

7.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的关系可以表述为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8.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的关系可以表述为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各期逐期增长量之和。

9.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由于总速度不等于各年环比发展速度的和,而是等于各年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不能应用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法,通常要应用几何平均法和方程法。

11.在使用移动平均法测定长期趋势时,若现象的变化存在着周期性,则时间数列间隔以周期长度为逐项移动的时间长度。

12.平均发展速度是对各期环比发展速度求平均的结果,它也是一种几何平均数。

13.测量季节变动的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同期平均法,另一类是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15.动态数列的总变动Y可以分解为以下四种变动形式:T、S、C、I。当四种变动因素是互相影响的关系,Y=T*S*C*I,当四种变动因素是相互独立的关系,Y=T+S+C+I。

四、简答题

1.简述动态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2.编制动态数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有什么区别?

4.什么是序时平均数?它与一般平均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5.根据时点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6.什么叫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二者有什么换算关系?

7.什么叫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二者有什么换算关系?

五、计算题

1.某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历年资料:

年份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

营业额(百万美元)18931649466381911141253

要求:(1)列表计算各年的增减量、发展速度和增减速度。

(2)逐期增减量与累计增减量有何联系?

(3)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有何联系?

(4)定基增减速度与环比增减速度如何换算?

(5)发展速度与增减速度的关系如何?

(6)结合本例验证(2)(3)(4)(5)。

(7)计算平均增减量、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减速度。

2.某商场1995年销售额950万元,如果以后每年平均增长15%,试计算多少年后销售额能达到1500万元?

3.某制糖厂1995年生产糖5万吨,如果平均每年增长16%,问多少年后糖的总产量可以达到40万吨?

4.某地外贸总额1991年至1994年年均增长2.9%,1995年较1994年增长4.5%,1998年较1995年增长20%,试计算该地对外贸易额1991-1998年的平均增长速度。

5.2000年甲地区工业总产值为4.65亿元,乙地区工业总产值为7.52亿元,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乙地区五年的总发展速度为213.68%,试问甲地区要在2005年赶上乙地区,其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应该是多少?

6.某商店上半年每月末的商品储存额资料如下

月份123456

月末储存额(万元)263028323134

已知去年末的储存额为24万元。试计算上半年平均商品储存额。

7.某企业2004年职工人数资料如下:

日期1月1日3月31日5月1日11月1日12月31日

人数(人)30203160295032003270

试计算全年职工平均人数。

8.某地区2003年的工业总产值为1500万元,2004年的工业总产值比2003年增长10%,2003年又比2002年增长10%,如果该地区从2003~2010年工业的发展速度每递增7.2%,那么到2010年该地区工业总产值可能达到多少万元?

9.某地区GOP1989-1992年4年间平均每年递增15%,1993年-1995年三年间平均每年递增12%,1996年-1999年4年间平均每年递增9%,计算:

(1)该地区11年来GOP共增长了多少?

(2)年平均增长速度是多少?

10.(1)已知我国1980年年末总人口为9.8705亿人,若要求在20世纪末将人口控制在13亿人以内,在20年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应控制在什么水平上?

(2)又知我国1980年的粮食总产量为3205.6亿公斤,若要求20世纪末人均用粮应达到400公斤,在20年间我国粮食产量每年应平均增长百分之几才能达到这一目标?

(3)仍按上述条件,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粮食产量每年递增3%,到1998年全国每人年平均用粮可达到什么水平?

11.某地区2004年下半年各月的社会劳动者人数和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如下:

月份789101112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300310315325340360

月初社会劳动者人数(万人)168018001760186019202060

又知2004年末社会劳动者人数为2100万人。

要求:计算该地区2004年下半年以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12.某零售商场2004年下半年的零售额,库存额和流通费用额资料:

月份789101112

零售总额(万元)323433413046

月初库存额(万元)141512161013

流通费用额(万元) 2.9 3.1 2.7 3.4 3.2 3.0

已知2005年1月初库存额55万元。

试计算第三季、第四季和下半年的平均月商品流转次数和商品流通费用率。(提示:商品流转次数=零售总额÷平均库存额;商品流通费用率=流通费用额÷零售总额)

13.某地商品零售额资料如下:

年份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第六年第七年

商品零售额(百万元)586674808994109

要求:(1)配合线性趋势方程。

(2)预测第八年商品零售额。

(3)解释系数a与b的含义。

第六章统计指数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个体价格指数和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总指数是()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标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2.在由3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A.都固定在基期

B.都固定在报告期

C.一个固定在基期,一个固定在报告期

D.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数

3.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C.所采用的编制综合指数的方法不同

D.指数化指标性质不同

4.某企业生产的甲、乙、丙三种产品,1999年与1998年比较若价格未变,总产值增长15%,则产量指数为()

A.100%

B.15%

C.115%

D.3%

5.广义的指数是指()

A.反映价格变动的相对数

B.反映动态的各种相对数

C.反映物量变动的相对数

D.各种相对数

6.狭义的指数是指()

A.反映价格变动的相对数

B.个体指数

C.反映动态变动的相对数

D.总指数

7.如果生活费价格指数上涨19%,则现在的1元钱()

A.只值原来的0.81元

B.只值原来的0.84元

C.与原来的1元钱等值

D.无法与过去比较

8.某企业的产值,1999年比1998年增长21%,其原因是()

A.产品价格上升9%,产量增加了12%

B.产品价格上升10%,产量增加了11%

C.产品价格上升10.5%,产量增加了10.5%

D.产品价格上升了10%,产量增加了10%

9.某厂1999年产品单位成本比1998年提高了5.8%,产品产量结构影响指数为96%,则该厂总平均单位成本()

A.提高1.57%

B.提高1.8%

C.下降4%

D.下降9.26%

二、多项选择题

1.某企业1998年三种不同产品的实际产量为计划产量的105%,这个指数是()

A.个体指数

B.总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

D.质量指标指数

E.静态指数

2.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一种()

A.平均数指数

B.综合指数

C.总指数

D.个体指数

E.平均指标指数

3.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A.平衡作用

B.比较作用

C.权数作用

D.稳定作用

E.同度量作用

4.某农户的小麦播种面积报告期为基期的120%,这个指数是()

A.个体指数

B.总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

D.质量指标指数

E.动态指数

5.指数按其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

A.简单指数

B.加权指数

C.个体指数

D.总指数

E.平均数指数

6.统计指数的作用包括()

A.综合反映事物的变动方向和程度

B.据以进行因素分析

C.研究事物的内在结构

D.研究事物在长时间内的变动趋势

E.综合反映事物的发展规模

7.指数按选择基期的不同分为()

A.静态指数

B.动态指数

C.定基指数

D.环比指数

E.综合指数

8.已知某工业企业报告期生产费用为2850万元,比基期增长14%,又知报告期假定生产费用为3000万元,则()

A.成本降低5%

B.产量增加20%

C.报告期生产费用比基期增加350万元

D.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费用为150万元

E.由于产量增加而多支出的生产费用为500万元

9.指数体系中,指数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表现在()

A.总量指数等于它的因素指数的乘积

B.总量指数等于它的因素指数的代数和

C.总量指数等于它的因素指数之间的比例

D.总量指数相应的绝对增长额等于它的各因素指数引起的绝对增长额的代数和

E.总量指数相应的绝对增长额等于它的各因素指数引起的绝对增长额的乘积

三、填空题

1.统计指数按其所表明的指标性质的不同,分为、。

2.统计指数中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和。

3.编制拉氏数量指标指数,一般以为度量因素;编制派氏质量指标指数,一般为同度

量因素。

4.指数因素分析可以从和两方面分析。

5.综合指数与平均数指数只有在一定的下,两者之间才有关系。

6.平均数指数的基本形式有和。

7.可变构成指数分解为和。

8.物价上涨以后,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少买15%的商品,则物价指数为,物价上涨

了。

9.某企业某产品2004年产量比2003年增长了14.7%,生产总成本增长了9.8%,则该厂2004年的

单位产品成本指数为,下降了。

10.劳动生产率的可变构成指数为119.6%,结构影响指数为110.2%,则劳动生产率的固定构成指数

为,这是以形式进行平均指标指数因素分析的方法。

11.在指数体系中,总变动指数等于指数的乘积;总变动指数的绝对增减量等于它的

各因素指数所引起的绝对增减量的。

12.反映一种产品的数量变动的指数称为,综合反映多种产品数量的变动程度的指数

为。

13.在加权调和平均价格指数中,使用的权数是,在一定条件下,这是综合指数公式

变形。

14.在计算综合指数过程中,同度量因素除了起到的作用外,还起到的作用。

四、简答题

1.简述简单现象总体和复杂现象总体。

2.什么是指数?指数的作用有哪些?

3.什么是综合指数?它有什么特点?

4.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它有什么作用?在综合指数计算中如何确定同度量因素?

5.简述统计指数的种类。

6.同度量因素的作用之一是权数作用,如何理解这一作用。

7.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8.什么是指数体系?它的作用是什么?

9.平均数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有什么区别?

10.举例说明什么是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五、计算题

1.设有下列资料:

商品计量单位销售量销售单价(元)

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

甲件50552528

乙米100801416

要求:(1)计算出销售量和价格个体指数。

(2)用综合指数方法计算出质量指标总指数和数量指标总指数。

(3)在指数体系条件下进行相应的因素分析。

2.某工厂某年生产三种产品的产量,单位产品成本及个体成本指数资料如下:

产品计量单位产量单位产品成本(元)个体成本指数(%)

甲台1506500093

乙件472082096

丙台235068087

要求:据上述资料计算出成本总指数和由于单位成本降低所节约的生产费用额。

3.据下列资料计算产量总指数和出厂价格总指数。

产品实际产值(万元)报告期产量比基期增长(%)

基期报告期

甲20024020

乙45048010

4.据下列资料计算出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量总指数。

品名商品销售额(万元)价格变动(%)

基期报告期

甲5065+2

乙2020-5

丙1001200

5、已知某地区2003年的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为360亿元,2004年比上年的收购总额增长12%,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为105%。试考虑,2004年与2003年对比:

(1)农民因交售农副产品共增加多少收入?

(2)农副产品收购量增加了百分之几?农民因此增加了多少收入?

(3)由于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了5%,农民又增加了多少收入?

(4)验证以上三方面的分析结论能否保持协调一致。

6.某百货公司三种商品的销售量和销售价格统计数据如下:

商品名称计量单位销售量单价(元)

2003年2004年2003年2004年

甲件1800130035.543.6

乙盒2400260015.418.5

丙个350038008.010.0

要求:(1)计算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总指数。

(2)以2004年销售量为权数计算三种商品的价格总指数。

(3)以2003年单价为权数计算三种商品的销量总指数。

(4)分析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对总销售额影响的绝对额和相对值。

7.企业有关资料如下:

年份总产值(万元)职工人数(人)其中:生产工人数

2003年4500800640

2004年6500840714

要求:分析该企业2004年比2003年总产值增长中各个因素的影响情况。

(1)生产工人数及劳动生产率两个因素的影响。

(2)职工总人数,生产工人比重及工人劳动生产率三个因素的影响

第七章相关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区别就在于()

A.相关关系是指变量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关系,而函数关系是因果关系

B.相关关系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具体关系值是不变的,而函数关系则是变动的

C.相关关系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具体关系值是变动的,而函数关系是不变的

D.相关关系是模糊的,函数关系是确定的

2.回归分析中简单回归是指()

A.时间数列自身回归

B.变量之间的线性回归

C.两个变量之间的回归

D.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回归

3.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A.0≤r≤1

B.—1≤r≤0

C.r>0

D.—1≤r≤1

4.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5,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0,产量与利润的相关系数是0.80,因此()

A.产量与利润的相关程度最高

B.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程度最高

C.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程度最高

D.看不出哪对变量的相关程度高

5.回归估计标准误差是()

A.说明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

B.说明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指标

C.说明回归直线代表性的指标

D.说明抽样误差平均程度的指标

6.变量x与y之间的负相关是指()

A.x值增大时y值也随之增大

B.x值减少时y值也随之减少

C.x值增大时y值随之减少,或x值减少时y值随之增大

D.y的取值几乎不受x取值的影响

7.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

A.相关程度低

B.不存在任何关系

C.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D.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8.如果相关系数│r│=1,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

A.正相关

B.完全正相关

C.完全负相关

D.完全正相关或完全负相关

9.根据你的判断,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为()

A.线性相关关系

B.非线性相关关系

C.完全相关关系

D.负相关关系

10.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回归系数b的实际意义是()

A.当x=0时,y的期望值

B.当x变动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变动数额

C.当x变动一个单位时,y增加的总数额

D.当y变动一个单位时,x的变动平均变动数额

11.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回归系数b=-1.75表示()

A.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1.75个单位

B.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

C.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1.75个时间单位

D.时间每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1.75个单位

12.设产品产量与产品单位成本之间的线形相关系数相关系数为-0.87,这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

A.高度相关

B.中度相关

C.低度相关

D.极弱相关

13.说明回归方程拟合程度的统计量是()

A.相关系数

B.回归系数

C.判定系数

D.回归估计标准误差

14.在直线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b=0。则表示()

A.y对x的影响是显著的

B.y对x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C.x对y的影响是显著的

D.x对y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二、多项选择题

1.在相关关系各现象之间()

A.一定存在严格的依存关系

B.存在关系,但不确定

C.存在着不明显的因果关系

D.存在着不固定的依存关系

E.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

2.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

A.回归方程的代表性指标

B.自变量数列的离散程度指标

C.因变量数列的离散程度指标

D.因变量估计值的可靠程度指标

E.因变量数列的集中程度指标

三、填空题

1.按变量的性质,相关关系可分为和。

2.判定两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和相关方向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是、。

3.相关系数等于1,表明两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等于—1,表明两变量之间。

4.直线回归中,总变差等于和之和。

5.在由积差法测定相关系数时,相关系数r取正或负只决定于,r的符号与的符号保持一致。

6.在线性相关中,如果两个变量的变动方向相同则称为;如果两个变量的变动方向相反则称为。

7.用于描述变量之间关系形态的图形称为;用于度量变量之间关系密切程度的量称

为。

8.相关系数r的取植范围是;判定系数的取植范围是。

9.若变量x与y之间为完全正相关,则相关系数r=;若变量x与y之间为完全负相关,则相关系数r=;若x与y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则r=。

四、计算题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y)与该商品的价格(x)有关。现对给定时期内的价格与需求量进行观察,得到如表所示的一组数据。

价格x(元)106891211910127

需求量y(吨)60727056555757535470

要求:(1)计算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并说明相关方向和程度。

(2)拟合需求量对价格的回归直线,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实际含义。

(3)计算回归估计标准误差Sy,说明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

2.为研究家庭收入和食品支出的关系,随机抽取了10个家庭的样本,得到数据如表。

10个家庭的月收入额与食品支出额数据单位:百元

家庭12345678910

收入20303340151326383543

支出7991154810910

试根据这些数据:(1)建立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回归方程,并解释结果。

(2)测定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

3.下面是一个企业的广告费支出与销售额资料:单位:万元

广告费600400800200500

销售额50004000700030006000

(1)求销售额与广告费间的回归方程。

(3)计算广告费支出与销售额间的相关系数,

(4)若下月投入700万元的广告费,估计销售额有多少?

第八章抽样调查

一、单选题

1.抽样推断中,几个基本概念是()

A.总体和样本

B.样本个数和样本容量

C.参数和统计量

D.以上均是

2.评价一个点估计量是否优良的标准有()

A.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B.无偏性、一致性、准确性

C.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

D.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

3.在重复简单随机抽样时,当抽样平均误差缩小一半,则n要()

A.扩大3倍

B.增大4倍

C.增大2倍

D.缩小2倍

4.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A.用样本指标来推算总体指标

B.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研究

C.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D.广泛运用数学方法

5.在抽样设计中,最好的方案是()

A.抽样误差最小的方案

B.抽样单位最小的方案

C.调查费用最少的方案

D.在一定误差要求下费用最小的方案

6.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

A.实际误差

B.实际误差的绝对值

C.平均误差程度

D.可能误差范围

7.事先确定总体范围,并对总体的每个单位都编号,然后根据《随机数码表》或抽签的方式来抽取样本的抽样组织形式,被称为()

A.简单随机抽样

B.机械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8.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主要标志分组,再从各组中随机抽取一定单位组成样本,这种抽样形式被称为()

A.简单随机抽样

B.机械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9.按地理区域划分所进行的区域抽样,其抽样方法属()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类型抽样

D.整群抽样

10.在同样条件下,不重复抽样的抽样标准误差与重复抽样的抽样标准误差相比,有()

A.前者小于后者

B.前者大于后者

C.两者相等

D.无法判断

11.在相同的样本容量的要求下,不重复抽样的样本个数()

A.总是多于重复抽样的样本个数

B.总是少于重复抽样的样本个数

C.总是等于重复抽样的样本个数

D.以上情况都可能发生

12.抽样平均误差的实质是()

A.总体标准差

B.抽样总体的标准差

C.抽样误差的标准差

D.样本平均数的标准差

13.假定一个人口一亿的大国与百万人口的小国居民年龄变异程度相同,现在各自用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本国的1%人口计算平均年龄,则平均年龄抽样平均误差()

A.不能确定

B.两者相等

C.前者比后者大

D.前者比后者小

14.在重复的简单随机抽样中,当概率保证程度从68.27%提高到95.45%时(其它条件不变),必要的样本容量将会()

A.增加一倍

B.增加两倍

C.增加三倍

D.减少一半

15.一个连续的生产的工厂,为检验产品的质量,在一天中每隔一个小时取下五分钟的产品做全部检验,这是()

A.等距抽样

B.分层抽样

C.整群抽样

D.纯随机抽样

16.影响分层抽样误差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组间方差

B.组内方差

C.总体方差

D.样本方差

17.类型抽样一般应用于()

A.总体各单位在某标志上的分布比较均匀的场合

B.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变异很大的场合

C.总体各单位可以进行编号的场合

D.具有抽样框的场合

18.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

A.抽样平均误差

B.抽样极限误差

C.抽样误差系数

D.概率度

19.成数与成数方差的关系是()

A.成数的数值越接近于1,成数的方差越大

B.成数的数值越接近于0,成数的方差越大

C.成数的数值越接近于0.5,成数的方差越大

D.成数的数值越大,成数的方差越大

二、多项选择题

1.对于总体、样本及其指标的认识()

A.总体是唯一确定的,样本是随机的

B.总体指标是确定不变

C.抽样指标是样本变量的函数

D.抽样指标也是随机变量

E.抽样指标是确定不变的

3.评价一个点估计量是否优良的标准有()

A.无偏性

B.一致性

C.有效性

D.准确性

E.客观性

4.样本容量n受三个因素的影响()

A.总体方差

B.允许的最大估计误差

C.置信度

D.概率分布

E.抽样估计标准差

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总体方差越大,所需的样本容量越多

B.总体方差越小,所需的样本容量越少

C.允许的最大估计误差越小,所需的样本容量越多

D.允许的最大估计误差越大,所需的样本容量越少

E.当置信度越高,所需样本容量越少

6.从一个全及总体中可以抽取一系列样本,所以()

A.样本指标的数值不是唯一确定的

B.样本指标是样本变量的函数

C.总体指标是随机变量

D.样本指标是随机变量

E.样本指标的数值随样本不同而不同

7.类型抽样中每类型组应该抽取多少样本单位,应遵循()

A.等数分配

B.等比例分配

C.最优分配

D.等差分配

E.按重要性分配

8.基本抽样组织形式中()

A.简单随机抽样最符合随机原则

B.简单随机抽样较适合于总体单位标志变异度较大的情况

C.类型抽样的效果,优于简单随机抽样

D.整群抽样误差较大,代表性较差

E.等距抽样要防止发生系统性的偏差

9.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必须同时具备的要素有()

A.样本单位数

B.抽样指标—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C.抽样误差范围

D.概率保证程度

E.抽样标准误差

10.抽样推断中,常用的总体参数有()

A.统计量

B.总体平均数

C.总体成数

D.总体方差

E.总体标准差

11.在抽样推断中,样本就是()

A.抽样框

B.推断对象的总体

C.子样

D.样本个数

E.代表总体的那部分单位的集合体

12.置信度、概率度和精确关系表现在()

A.概率度增大,估计的可靠性也增大

B.概率度增大,估计的精确度下降

C.概率度缩小,估计的精确度也缩小

D.概率度缩小,估计的置信度也缩小

E.概率度增大,估计的可靠性缩小

13.简单随机抽样一般适用于()

A.总体单位在某标志上的分布比较均匀

B.总体单位标志变异比较大,而在实际工作中又不可能抽选更多的单位进行调查时

C.总体单位可以加以编号的场合

D.可以形成抽样框的场合

E.总体按某一重要标志划分的类型或组

14.下面属于类型抽样的是()

A.为研究城市邮政信件传递速度,从普通信件和快递信件中抽取一定信件组成样本

B.为研究某工厂工人平均工龄,把工厂工人划分为100个生产班组,从中抽出一定数量的班组组成样本

C.某产品的质量抽检从加工车床的性能(自动或半自动)分组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车床组成样本

D.农产量抽样按地理条件分组从中取样

E.为调查某市育龄妇女生育人数,把全市按户籍派出所的管辖范围分成许多区域,对抽中的区域全面调查育龄妇女的生育人数

15.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A.是有限总体还是无限总体

B.是变量总体还是属性总体

C.是重复抽样还是不重复抽样

D.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

E.抽样单位数的多少

三、填空题

1.抽样推断就是按照,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根据样本资料对总体_________做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和判断。

2.是总体的数量特征,对于来说是个定值。

3.是样本的数量特征,随着样本的不同而变化,因此是个。

4.区间估计是用和构成的区间,估计总体参数,并说明总体参数落在这样一个区间的可能性或置信度。

5.根据样本各单位标志值或标志属性计算的综合指标称为。

6.基本抽样组织形式,一般有_、、、等四种。

7.某乡有水田2000亩,随机抽选400亩,测得平均亩产量为600斤,方差为16斤,概率保证程度为95.45%。用点估计的方法,水稻亩产量为。用区间估计法,水稻亩产量为。

8.在重复简单随机抽样中,当抽样误差缩小一半,则n要增大倍;当抽样误差扩大一倍,则n 只需原来的。

9.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主要有: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和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10.代表性误差可以分为和两种。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抽样推断?它有哪些基本特点?

2.简述抽样推断的意义。

统计学经典习题集参考答案

1.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则总体是()。 A.每一个学生 B.每一个学生的性别 C.全体学生 D.全体学生的性别 2.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A.每一个人 B.每一户 C.每个省的人口 D.全国总人口 3.某班四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0分,这四个数字是()。 A.变量值 B.标志 C.指标值 D.指标 4.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 A.离散变量 B.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C.连续变量 D.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5.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是()。 A.理论与应用的关系 B.工作与结果的关系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D.工作与经验的关系 6.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9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7.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该地每一家商业企业 D.该地每一家国有商业企业 8.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属于()。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再分组 9.某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6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50,则末组的组中值是()。 A.100 B.500 C.650 D.700 10.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 A.统计指标 B.总体单位 C.标志 D.统计对象 11.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A.商品销售额 B.商场数量 C.商品价格 D.营业员人数 12.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 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 13.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3611人。该数字资料为()。 A.绝对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14.某商场计划11月份销售利润比10月份提高2%,实际提高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0.98% B.95.10% C.99.00% D.105.10% 15.平均数反映了()。 A.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B.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C.总体中各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 D.总体变动的趋势 16.中位数和众数是一种()。 A.常见值 B.代表值 C.实际值 D.典型值 17.计算发展速度的分母是()。 A.计划期水平 B.固定期水平 C.报告期水平 D.基期水平 18.由一个10项的时间序列可以计算的环比发展速度有()。 A.8个 B.9个 C.10个 D.11个

应用统计学教学大纲

应用统计学教学大纲 (2007-2008年第一学期)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应 用 统 计 学+实践 课程编号: ST3102 课程性质: 本科生必修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 总学时:32 总学分:2 2.任课教师 姓名:胡平 电话:82665098 电子邮件:helenhu@https://www.360docs.net/doc/c810346404.html, 办公地点:管理大楼607 办公时间:通过EMAIL或预约 课程网站: 3.课程简介 统计学是研究不确定性现象数量规律性的方法论科学,是对客观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侧重于统计方法的应用,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在经济和工商企业的管理等方面的一般统计分析方法,能够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际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高级统计方法的学习和研究打基础。 4.学习目标及内容 课程学习总目标 性质:统计学是研究不确定性现象数量规律性的方法论科学,是对客观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侧重于统计方法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在经济和工商企业的管理等方面的一般统计分析方法,能够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际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高级统计方法的学习和研究打基础。 任务:重点掌握应用统计学在经济和工商企业的管理等方面的初级统计分析方法;重点掌握SPSS统计分析软件包或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

各章学习目标及内容 (1) 第一章 课程介绍,导言 a)学习目标:学完本章后,学生要能够: i.了解统计学的发展 ii.理解学习的重要性 iii.解释在管理和社会经济中统计分析的实际意义 iv.描述课程的构成和重点 v.将前修课程的内容应用在本课程中 b)内容 i.第一节统计学的发展 ii.第二节 统计分析方法的步骤 iii.第三节 统计数据的分类和来源、调查方法、组织形式 iv.第四节 统计数据的基本描述 v.第五节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 第二章统计学中的有关指标和抽样推断 a)学习目标:学完本章后,学生要能够: i.识记、理解和解释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统计指数 ii.了解常用的统计指数 iii.描述统计指数的一般编制步骤 iv.了解抽样推断的意义、特点和基本概念 v.掌握抽样误差的概念、计算 vi.了解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方法 vii.理解抽样方案设计的原则及确定样本量 b)内容 i.第一节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 z平均指标:位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数值平均数—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z标志变异指标:全距、平均差、标准差 标志变异系数、偏度、标准化 ii.第二节统计指数 z概念、作用和分类 z综合指数——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 z指数因素分析——体系、因素分析法 z常见的统计指数 iii.第三节抽样推断 z概述——意义、特点、基本概念、 z抽样方法、组织形式 z抽样误差——概念、计算 z抽样估计——优良标准、方法 z抽样方案设计——原则及确定样本量

2018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8《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

二、教学时数分配

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 第一章数据与统计学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明确统计学的性质和特点,掌握数据的基本类型,正确地理解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术语,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应用范围,从大的方面、从体系和主线上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这是学习《统计学》的起点。 本章的重点、难点: 重点: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特征;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分;统计 学的基本概念。 难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研究方法 内容设置: 1.1统计学的性质及其种类 1.2统计的应用领域 1.3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4 统计研究方法

第二章数据的采集、整理和显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数据搜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掌握各种方法的特性。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数据调查方式和方法,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为以后各章学习统计分析方法打下基础。 本章的重点、难点: 重点:统计调查方法;统计调查体系;统计分组;频数分布与变量数列 的编制;全距、组距与组数的关系 难点:统计分组;频数分布数列的编制方法与技巧 内容设置: 2.1数据的采集 2.2数据的整理 2.3频数分布 2.4数据的显示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数据分布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测度,重点掌握分组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的计算,并能加以灵活运用,了解数据分布形状(即偏度与峰度)及其测度。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离散趋势的测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场合;离散程度测度指标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场合 内容设置: 3.1集中趋势的测度 3.2离散趋势的测度 3.3偏度和峰度的测度(自学) 3.4 相对位置的测度及异常值的检测 第四章时间序列分析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时间数列的定义、种类,掌握计算时间序列的水

统计学课程习题参考答案

《统计学》课程部分习题参考答案(龚凤乾) 1.试针对统计学的三种任务各举一例。答:见授课题板。 2.举例说明统计分组可以完成的任务。答:见授课题板。 3.举一个单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子,再举一个双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子。 答:单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如下 4.某市拟对该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想要通过调查来研究下列问题: (1)通过描述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学历结构来反映队伍的整体质量; (2)研究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职称结构比例是否合理; (3)描述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年龄分布状况; (4)研究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的科研成果数是否与其最后学历有关。 请回答: (1)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对象是该市全部专业技术人员; (2)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单位是该市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 (3)该项调查研究的报告单位是该市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 (4)为完成该项调查研究任务,对每一个调查单位应询问下列调查项目学历、职称、年龄、科研成果数。 5 根据上表指出: (1)上表变量数列属于哪一种变量数列;(2)上表中的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

次数(频数);(3)计算各组组距、组中值、频率。 答:(1)连续型组距式分组;(2)连续型组距式分组的组距=本组上限—本组下限;组中值=(上限+下限)/2;频率= i i f f / 6.某地区人口统计数据如下表,请在此表的空白处添加以下数字:组距、组中值、频率、上限以下累计频数。 注:年龄以“岁”为单位计算,小数部分按舍尾法处理。 7.对下列指标进行分类。(只写出字母标号即可) A 手机拥有量 B 商品库存额 C 市场占有率 D 人口数 E 出生人口数 F 单位产品成本 G 人口出生率 H 利税额 (1)时期性总量指标有: EH ;(2)时点性总量指标有: ABD ; (3)质量指标有: CFG ;(4)数量指标有: ABDEH ; (5)离散型变量有: ADE ;(6)连续型变量有: BCFGH 。 8.现在把某地区1999年末全部个体经营工业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个统计总体,设计了“1999年末全部个体经营工业单位总数”和上述这个个体经营工业单位总体的“1999

应用统计学

应用统计学 课程编码:202136 课程英文译名:Practical Statistics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 开课对象:工业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5 学分: 2学分; 总学时: 32学时; 理论课学时: 32 学时; 实验学时: 0学时; 上机学时: 0 学时 先修课程:概率论 教材:应用统计,朱洪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 参考书:【1】应用统计学,倪加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应用统计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的科学,通过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资料的搜索、整理、分析和推断,阐明社会经济现象本质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以达到对社会经济现象整体的具体的认识。该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开设。 通过本课程的教育需达到以下目的:1、为经济管理提供统计调查,资料整理汇总和统计分析的一般原则和方法;2、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3、为学习其他经济管理课程和从事经济研究工作提供数量分析的方法。学习中要正确理解课程中的各个基本概念,了解统计工作的各个阶段,掌握统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应用经济统计信息,以满足工作的需要。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明确统计的对象及其特点,了解统计的性质与作用以及统计工作的基本环节。透彻理解统计学中的基本范畴,初步建立统计思想。 2.理解统计调查的概念,了解统计调查方法的种类,掌握统计报表制度和各种专门调查的概念、特点以及各种调查方法的结合运用。 3.了解统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理解统计整理的概念,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了解次数分布的类型,统计表的结构,掌握制表的一

统计学专业

统计学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理学 门类:统计学类 专业名称:统计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教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金融和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市场研究、质量控制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研究、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包括一般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受到理论研究、应用技能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采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和处理调查数据的基本能力; ◆了解与社会经济统计、医药卫生统计、生物统计或工业统计等有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某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具有应用统计学理论分析、解决该领域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了解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动态及其应用前景; ◆对于理学学士,应能熟练使用各种统计软件包,有较强的统计计算能力;对于经济学学士,应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熟悉国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统计法律、法规,具有利用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管理的能力;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 主要课程:数学基础课(分析、代数、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机基础、应用随机过程、实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非参数统计、统计预测与决策、风险管理等,以及根据应用方向选择的基本课程(如经济统计方向可选择社会调查方法、经济与社会统计等)。 实践教学:包括学年论文、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理学或经济学学士学位。 相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原专业名:统计学、统计与概率(部分)。 就业数据

统计学习题集含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分别是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2、从统计发挥作用的层次来看,统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可概括为信息职能、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 3、统计资料按计量方法不同,分为计点资料和计量资料。 4、统计资料按是否直接取得,分为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 5、统计资料按时间属性不同,分为时期资料和时点资料。 6、统计资料按所覆盖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资料和非全面资料。 7、历史上“有统计学之名,无统计学之实”的统计学派是国势学派,“有统计学之实,无统计学之名”的统计学派是政治算术学派。 8、凯特勒是近代统计学的先驱者,同时也是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 9、统计学的性质可概括为:统计学是研究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和规律性的方法论科学。 10、统计学按其发展阶段不同,可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11、统计学按其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同,可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12、统计信息与其它信息相比,具有客观性,总体性、数量性和扩展性几大特征。 13、统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适应国家管理_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4、统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始于17世纪中叶,距今有300多年历史。 15、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而不是研究实质性问题的科学。 16、在统计研究方法体系中,最主要、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和归纳推断法。 17、统计研究方法中的归纳法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18、统计分析是对统计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再加工和深加工的过程。 二、单选题

1、统计最基本的职能是( A )。 A.信息职能 B.咨询职能 C.反映职能 D.监督职能 2、统计学作为统计实践活动的理论总结和概括的一门独立的科学,始于( C )。 A.15世纪末叶 B.16世纪末叶C。17世纪末叶 D.18世纪末叶 3、历史上最先提出统计学一词的统计学家是(B )。 A.威廉·配弟 B.阿亨瓦尔 C.康令 D.约翰·格朗特 4、历史上“有统计学之名,无统计学之实”的统计学派是( B )。 A.政治算术学派B.国势学派 C.数理统计学派 D.社会统计学派 5、历史上“有统计学之实,无统计学之名”的统计学派是(A )。 A.政治算术学派 B.国势学派 C.数理统计学派 D.社会统计学派 6、统计学的创始人一般认为是(A )。 A.威廉·配弟 B.阿亨瓦尔 C.康令 D.约翰·格朗特 7、“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A )。 A.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C.统计设计、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 D.统计方法、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 8、统计活动的特点是(B )。 A.数量性、总体性、同质性和客观性B.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和社会性C.数量性、总体性、差异性和客观性 D.数量性、总体性、同质性和差异性 9、统计活动过程一般由四个环节构成,即( D )。 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统计决策 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汁分析和统计预测 C.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审核和统计分析 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三、多选题 l、统计资料或统计信息与其它信息相比,具有以下特征(A )(B )( D )( E )()。 A.客观性 B.总体性 C.社会性D.数量性 E.扩展性

应用统计学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与教学计划课程代码一致) 课程类型:适用专业: 总课时数:学分: (注:课程类型是指通识教育、专业必修、专业选修、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其它课程)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1.统计学是各大专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任务和目的是人们要从事经济研究和各种社会经济管理活动,都应该学会运用统计工具,掌握基本的统计理论和方法,才能做好工作。 2.应用统计学可以从实际出发,运用案例讲故事式地阐明统计理论和方法。在内容上包括描述统计方法、推断统计方法以及社会经济、管理中常用的一些统计方法;在写法上与计算机紧密结合,大部分统计方法都给出了Excel的具体操作方法与数据分析结果的解析;在编排上把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集中在第11章阐述,保证了应用统计学理论学习的连贯性。 3.应用统计学的基本要求是使考生掌握如何应用统计学的概念与方法来解决社会经济中的各种问题。 二、教学内容纲要 1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应用统计学的基本要求是使考生掌握如何应用统计学的概念与方法来解决社会经济中的各种问题。

2. 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难点 一绪论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学习统计的含义,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及其特点,统计学的应用——在经济 研究和管理中的应用,统计学的基本范畴,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计算机在统计中的应用。 重点:1统计学的应用 2统计学的的基本范畴 3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4计算机在统计中的应用。 难点:1统计学的的基本范畴 2计算机在统计中的应用 二数据与数据收集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学习数据,数据的收集,原始数据的收集,次级数据的收集 重点:1数据的测量尺度 2数据的收集 3次级数据的收集 难点:1数据的测量长度 2次级数据的收集 三数据整理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学习数据的整理,数据整理结果的描述统计指标,数据整理结果的描述: 统计表和统计图 重点:1数据汇总 2统计指标 3数据整理结果的描述 统计表和统计图 难点:1统计指标 2数据整理结果的描述 统计表和统计图 四数据分布特征的度量

统计学专业(专业代码071201)培养方案

统计学专业(专业代码:071201)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技能,能在金融、保险及其它企业、事业单位从事风险管理、统计预测与决策、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等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宽广的胸怀和创新意识。掌握较丰富的金融经济等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系统的统计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好的外语水平,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新进展。 毕业生将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建立正确的统计思想,掌握收集数据的方法,并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推断。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熟练应用一种统计软件,管理软件或其它专用软件编程,正确利用统计思想和方法分析判断软件计算结果。 2、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具有初步的统计学研究能力和统计信息处理能力,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身心健康,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卫生习惯。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交往沟通方式,具有较强的集体合作和组织协调的意识与能力,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主干学科:统计学,数学。 四、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数据库原理、时间序列分析、应用回归与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应用随机过程、保险学原理。 五、学制及授予学位:四年,理学学士。 六、毕业最低学分:160

统计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题与练习题 参考答案 【友情提示】请各位同学完成思考题与练习题后再对照参考答案。回答正确,值得肯定;回答错误,请找出原因更正,这样使用参考答案,能力会越来越高,智慧会越来越多。学而不思则罔,如果直接抄答案,对学习无益,危害甚大。想抄答案者,请三思而后行! 第一章绪论 思考题参考答案 1.不能,英军所有战机=英军被击毁的战机+英军返航的战机+英军没有弹孔的战机,因为英军被击毁的战机有的掉入海里、敌军占领区,或因堕毁而无形等,不能找回;没有弹孔的战机也不可能自己拿来射击后进行弹孔位置的调查。即便被击毁的战机找回或没有弹孔的战机自己拿来射击进行实验,也不能从多个弹孔中确认那个弹孔就是危险的。 2.问题:飞机上什么区域应该加强钢板?瓦尔德解决问题的思想:在她的飞机模型上逐个不重不漏地标示返航军机受敌军创伤的弹孔位置,找出几乎布满弹孔的区域;发现:没有弹孔区域就是军机的危险区域。 3.能,拯救与发展自己的参考路径为:①找出自己的优点,②明确自己大学阶段的最佳目标,③拟出一个发扬自己优点,实现自己大学阶段最佳目标的可行计划。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调查。

2.探索、调查、发现。 3、目的。 二、简答题 1.瓦尔德;把剩下少数几个没有弹孔的区域加强钢板。 2.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即基本步骤就是:①提出与统计有关的实际问题;②建立有效的指标体系;③收集数据;④选用或创造有效的统计方法整理、显示所收集数据的特征;⑤根据所收集数据的特征、结合定性、定量的知识作出合理推断;⑥根据合理推断给出更好决策的建议。不解决问题时,重复第②-⑥步。 3.在结合实质性学科的过程中,统计学就是能发现客观世界规律,更好决策,改变世界与培养相应领域领袖的一门学科。 三、案例分析题 1.总体:我班所有学生;单位:我班每个学生;样本:我班部分学生;品质标志:姓名;数量标志:每个学生课程的成绩;指标:全班学生课程的平均成绩 ;指标体系:上学期全班同学学习的科目 ;统计量:我班部分同学课程的平均成绩 ;定性数据:姓名 ;定量数据: 课程成绩 ;离散型变量:学习课程数;连续性变量:学生的学习时间;确定性变量:全班学生课程的平均成绩;随机变量:我班部分同学课程的平均成绩,每个同学进入教室的时间;横截面数据:我班学生月门课程的出勤率;时间序列数据:我班学生课程分别在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第四个月的出勤率;面板数据:我班学生课程分别在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第四个月的出勤率;选用描述统计。 2.(1)总体:广州市大学生;单位:广州市的每个大学生。(2)如果调查中了解的就是价格高低,为定序尺度;如果调查中了解的就是商品丰富、价格合适、节约时间,为定类尺度。(3)广州市大学生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4)就是用统计量作为参数的估计。(5)推断统计。 3.(1)10。(2)6。(3)定类尺度:汽车名称,燃油类型;定序尺度:车型大小;定距尺度:引擎的汽缸数;定比尺度:市区驾车的油耗,公路驾车的油耗。(4)定性变量:汽车名称,车型大小,燃油类型;定量变量:引擎的汽缸数,市区驾车的油耗,公路驾车的油耗。(5)40%;(6)30%。 第二章收集数据 思考题参考答案

统计学习题集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 习题集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第1章导论 一、判断题 1. 在对全国工业设备进行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设备是统计总体,每台工业设备是总体单位。() 2.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3. 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值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 4. 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5.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6. 统计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的整体功能,在上述三个职能中,以提供咨询为主。() 7. 某生产小组有5名工人,日产零件为68件、69件、70件、71件、72件,因此说这是5个数量标志或5个变量。() 8. 统计指标有的用文字表示,叫质量指标;有的用数字表示,叫数量指标。() 二、单选题 1.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该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D、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2.下列总体中,属于无限总体的是() A、全国的人口总数 B、大海里的鱼 C、城市流动人口数 D、某市工业企业设备数 3.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各阶段的顺序是() A、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B、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整理 C、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4.由工人组成的总体所计算的工资总额是()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标志值 D、质量指标

5.几位工人的月工资分别是500元、520元、550元、600元,这几个数字是() A、指标 B、变量 C、变量值 D、标志 6.统计标志用以说明() A、总体属性和特征 B、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社会经济范畴 C、单位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D、总体单位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动作的结果 7.变异性是指() A、在不同单位可以有不同的标志值 B、总体单位有许多不同的标志 C、现象总体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指标 D、品质标志的具体数值 8.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是() A、小王英语考试成绩为85分 B、广州至北京的机票价格为1360元 C、光华公司1999年4~6月份的利润为200万元 D、钢材20吨 9.总体和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 A、在某些场合是要互相变换的 B、只存在总体变换为总体单位的情况 C、只存在总体单位变换为总体的情况 D、所有的标志都能变换为单位 10.离散变量可以() A、被无限分割,无法一一列举 B、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通常取整数 C、用相对数表示 D、用平均数表示 11.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企业个数 B、企业的职工人数 C、用相对数表示的数据 D、企业拥有的设备台数 12.统计指标体系是指() A、各种相互联系的指标所构成的整体

统计学各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整个统计工作过程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统计学 B、统计数据搜集 C、统计分析 D、统计数据的整理 2、统计学的核心内容是() A、统计数据的搜集 B、统计数据的整理 C、统计数据的发布 D、统计数据的分析 3、某班三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78分、84分和95分,这三个数字是() A、指标 B、标志 C、变量 D、变量值 4、某管理局有20个下属企业,若要调查这20个企业全部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则统计总体为() A、20个企业 B、20个企业的每个职工 C、20个企业的全部职工 D、20个企业每个职工的工资 5、现代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是() A、描述统计 B、理论统计 C、应用统计 D、推断统计 6、()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 A、理论统计 B、描述统计 C、推断统计 D、应用统计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学( ) A、主要特征是研究数据 B、研究具体的实际现象的数量规律 C、研究方法为演绎与归纳相结合 D、研究抽象的数量规律 E、研究有具体实物或计量单位的数据 2、数学() A、为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的发展提供数学基础 B、研究具体的数量规律 C、研究抽象的数量规律 D、研究方法为纯粹的演绎 E、研究没有量纲或单位的抽象的数 三、填空题 1、_________和_________是统计方法的两个组成部分。 2、统计过程的起点是_________,终点是探索出客观现象内在的______________。 3、统计数据的分析是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方法探索数据内在规律的过程。 四、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为什么统计方法能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找出其内在的规律性?(要求举三个例子且不与教科书上的例子雷同)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统计学习题集5

第五章统计指数 一、填空题 1.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编制数量指数时,把作为同度量因素的质量指标固定在期。编制质量指数时,把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指标固定在期。 2.由加权算术平均式形式计算数量指数时,其权数是。 3.由加权调和平均式形式计算质量指数时,其权数是。 4.平均指标指数由可变构成指数、指数、指数构成。 5.某企业今年比去年产品产量增长12%,出厂价格平均下降了12%,则产品产值指数为。 6.某地区两年中,每年都用100元购买某商品,而第二年购回的该商品数量却比第一年少了10%,该商品的价格第二年比第一年。 二、判断题 1.某商店今年比去年销售量增长12%,价格下降了12%,则销售额指数为100%。() 2.某居民两年中,每年都用100元购买某商品,而第二年购回的该商品数量却比第一年少了20%,该商品的价格第二年比第一年上涨了20%。() 3.编制价格指数时,一般用报告期销售量作同度量因素。() 4.编制销售量指数时,一般用报告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 5.职工平均工资下降了15%,固定构成指数为115%,则职工人数指数为100%。() 6.某居民两年中,每年都用100元购买某商品,而第二年购回的该商品数量却比第一年多了20%,该商品的价格第二年比第一年下降了20%。() 7.把构成固定下来,单纯反映各组水平变动的指数是结构影响指数。() 8.个体指数是反映个别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三、单项选择题 1.按照个体单位成本指数和报告期总成本资料计算的单位成本总指数是 ()。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标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2.下列指数中的质量指标指数是( )。 A.劳动生产率指数 B.总产值指数 C.总成本指数 D.产量指数 3.某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实际与计划相比,其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为98%,则说明平均来说该企业( )。 A.未完成成本降低的计划 B.超额完成成本降低的计划 C.产品单位成本上升2% D.总成本下降2% 4.设q 为产品产量,m 为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p 为单位产品原材料价格,则公式110100q m p q m p -∑∑的意义是( )。 A.反映费用总额变动的绝对额 B.反映由于单耗的变动使费用总额变动的绝对额 C.反映由于产品产量的变动使费用总额变动的绝对额 D.反映由于单位产品原材料价格的变动使费用总额变动的绝对额 5.设q 为产品产量,m 为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p 为单位产品原材料价格,则 公式 11 1 1 10 q m p q m p ∑∑的意义是( )。 A.反映费用总额变动的程度 B.反映产品产量变动的程度 C.反映单耗变动的程度 D.反映单位产品原材料价格变动的程度 6.设q 为产品产量,z 为单位产品成本,则公式1111 1 z q z q z k ∑∑的意义是( )。 A.反映总成本变动的程度 B.反映产品产量变动的程度 C.反映单位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D.反映单位产品成本变动的程度 7. 设q 为产品产量,p 为单位产品价格,则公式00 00 q k q p q p -∑∑的意义是 ( )。 A.反映由于产品产量的变动使费用总产值变动的绝对额 B.反映由于单位产品价格的变动使总产值变动的绝对额 C.反映总产值变动的绝对额 D.反映由于产品产量的变动使费用总产值变动的程度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810346404.html,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思考 作者:丁兴烁 来源:《中国市场》2013年第37期 [摘要]应用统计学培养的应该是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人。加强案例引导教学方法在应用统计学教学中应用,以实际需要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后作业;应用统计学必须采取多样的无纸化考试考核形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 [关键词]应用统计学;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C8-4;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7-0144-02 1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目的 应用统计学教学目的,实际上要解决的是“培养具有什么技能的人”的问题。一是“实用型”。即要求学生能够立即顶岗,能够立即在企业进行工作,其角色就是一个数据处理员或市场调查员。二是“发展型”。即要求一个毕业学生在取得一定的工作年限和工作经验后,具有负责更高层次数据搜集、处理和分析方案策划能力。其角色已不再是一个仅仅完成个人任务的数据调查处理员,而已转变成为完成更高层次的数据调查处理主管或经理。我们将应用统计学教学目的确定为:①初级目标:培养企业所需的数据调查处理方面的“实用型”初级人才;②高级目标:培养企业所需的数据处理方面的“发展型”高级人才。 2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 21案例引导教学法在应用统计学教学中应用 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是由理论到案例的过程,讲解理论知识,举出案例,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案例内容,容易导致老师讲课单调、枯燥,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案例引导教学法是由案例到理论的过程。先提出案例,再讲解理论,进行案例分析。首先,老师设计好的应用统计学讲解的理论知识问题并提出,引起学生的思考;其次,老师给出精心准备的与所要讲解的应用统计学理论知识紧密相联的案例,供学生思考,不提醒,不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步;再次,老师详细讲解理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得出准确结论;最后,老师组织对上述案例进行讨论、辨析。 22注重实际应用安排应用统计学教学内容 应用统计学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安排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实际需要,充分强调实际应用效果。应用统计学教学内容存在三个重点: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传统的应用统计学的教学是从理论体系角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统计分析是重点中的重点,占用比较多的教学时间,结果许多学生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一样也没有学会,实际应用效果不

《统计学》习题60道

《统计学》课程习题 1.举例说明统计分组可以完成的任务。 2.举一个单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子,再举一个双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子。 3.某市拟对该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想要通过调查来研究下列问题: (1)通过描述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学历结构来反映队伍的整体质量;(2)研究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职称结构比例是否合理;(3)描述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年龄分布状况;(4)研究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的科研成果数是否与其最后学历有关。 请回答: (1)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对象是; (2)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单位是; (3)该项调查研究的报告单位是; (4)为完成该项调查研究任务,对每一个调查单位应询问下列调查项目。 4.某车间按工人日产量情况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上表指出: (1)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次数(频数); (2)各组组距、组中值、频率。 5 注:年龄以岁为单位,小数部分按舍尾法处理。 6.对下列指标进行分类。(只写出字母标号即可) A手机拥有量B商品库存额C市场占有率D人口数 E 出生人口数 F 单位产品成本G人口出生率H利税额 (1)时期性总量指标有:;(2)时点性总量指标有:; (3)质量指标有:;(4)数量指标有:; (5)离散型变量有:;(6)连续型变量有:。

7.现有某地区50户居民的月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资料如下(单位:元): 886 928 999 946 950 864 1050 927 949 852 1027 928 978 816 1000 918 1040 854 1100 900 866 905 954 890 1006 926 900 999 886 1120 893 900 800 938 864 919 863 981 916 818 946 926 895 967 921 978 821 924 651 850 要求: (1)试根据上述资料作等距式分组,编制次(频)数分布和频率分布数列; (2)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频数、频率数列; (3)用频率分布列绘制直方图、折线图和向上、向下累计图; (4)根据图形说明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布的特征。 8.某商贸公司从产地收购一批水果,分等级的收购价格和收购金额如下表,试求这批水果的平均收购价格。 9.某厂长想研究星期一的产量是否低于其他几天,连续观察六个星期,所得星期一日产量为100、150、170、210、150、120,单位:吨。同期非星期一的产量整理后的资料为: 要求: (1)计算星期一的平均日产量、中位数、众数; (2)计算非星期一的平均日产量、中位数、众数; (3)比较星期一和非星期一产量的相对离散程度哪一个大一些。 10 要求: (1)比较两个单位工资水平高低; (2)说明哪一个单位的从业人员工资的变异程度较高。

统计学习题集6

第六章抽样推断 一、填空题 1.抽样推断是按照原则,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2.抽样推断的组织方式有抽样、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和抽样。 3.抽样推断是用指标推断总体指标的一种统计方法。 4.抽样平均误差与极限误差之间的关系为。 5.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指标和指标之间最大可能的误差范围。 二、判断题 1.抽样推断的目的是用样本指标从数量上推断全及总体指标。() 2.对各种不同型号的电冰箱进行使用寿命的检查,最好的方法是抽样推断。() 3.为了保证抽样指标的分布趋近于正态分布,抽样时,一般样本容量应大于或等于30,这时的样本称为大样本。() 4.某厂产品质量检查,按连续生产时间顺序每20小时抽取1小时的全部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方式是等距抽样。() 5.在其他条件一定时,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大于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 6.抽样平均误差是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离差。() 7.在抽样推断中,可能没有抽样平均误差。() 8.点估计是直接用样本指标代替总体指标。() 9.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将重复抽样改为不重复抽样可以缩小抽样误差。() 10.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增大样本容量,抽样平均误差不变。() 三、单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 A.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 B.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的研究 C.对全及总体作一般的了解 D.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对烟花爆竹进行质量检查,最好采用()。

A.重点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普查 3.从生产线上每隔1小时随机抽取10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方式属于()。 A.等距抽样 B.类型抽样 C.整群抽样 D.简单随机抽样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重复抽样的极限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则样本容量()。 A.扩大为原来的4倍 B.扩大为原来的2倍 C.缩小原来的1/2 D. 缩小原来的1/4 5.纯随机抽样(重复)的抽样平均误差的大小取决于()。 A.样本单位数 B.总体方差 C.总体单位数和总体方差 D.样本单位数和总体方差 6.从纯理论出发,最符合随机性原则的抽样方式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7.根据对某超市100名顾客等候结账情况的调查,得知每次平均等候时间为4分钟,标准差为2分钟,在概率保证程度为95.45%的要求下,估计顾客平均等候时间的区间为()。(z=2) A.3.9~4.1分钟之间 B.3.8~4.2分钟之间 C.3.7~4.3分钟之间 D.3.6~4.4分钟之间 四、多项选择题 1.缩小抽样误差的途径有()。 A.缩小总体方差 B.增加样本单位数 C.减少样本单位数 D.将重复抽样改为不重复抽样 E.将不重复抽样改为重复抽样 2.抽取样本的方法有()。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重复抽样 D.等距抽样 E.不重复抽样 3.抽样的组织方式有()。 A.纯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整群抽样 D.等距抽样 E.阶段抽样

《应用统计学》课程网上考试题库

《应用统计学》课程网上考试题库 第一章数据与统计学 一、单项选择题 )特点 1 、统计学具有( A. 数量性和总体性C. 总体性和差异性答案:A B.数量性和差异性D.数量性和 2 、“统计”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名词,以下哪项不是其含义() A. 统计工作C. 统计数据答案:C B.统计资料D.统计科学 3 、专业、性别属于以下哪项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 A. 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D.定比尺度C. 定距尺度 答案:A 4 、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A .所有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答案:C B.每一个工业企业 D.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5 、统计有三种涵义,其中( )是基础、是源。 C.统计工作 A. 统计学 答案:C B.统计资料 D. 统计方法 6、要了解10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 )。 A. 100个学生C.每一个学生答案:C B. 10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D.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哪项可以归于无限总体内。()

A. 中国目前居民 B. 电脑内所有零件 C. 某快递公司所有订单 报警电话 D. E. 美国现在的农业科研所数 答案:CD 2、要了解 100个工业企业的生产情况,则统计指标有( )。 A. 100个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 B.每一个工人的月工资 C.全部工业企业 D. 一个工业企业的工资总额 E. 全部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答案:AE 3 、下面哪些属于变量()。 A 、可变品质标志 D 、可变的数量标志 答案:BCD B 、质量指标 C 、数量指标 E 、某一指标数值 三、判断题 1 、总体性是统计研究的前提。( ) 答案:错 2 、总体单位是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 ) 答案:对 3 、推断统计学是研究在一定的概率下,如何用样本资料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 方法。( ) 答案:对 4 、全国人口数量是统计总体。( ) 答案:错 答案: 5 、人口的性别是说明总体的品质标志。( ) 答案:错 6 、人的年龄是离散变量。( ) 答案: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