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与位置 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与位置 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与位置 同步练习题

《图形与位置》习题

1.甲、乙两数的比是5∶8

,甲数是25,乙数是( )。

2.在一副比例尺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8厘

米,甲、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 )。

3.电影票上的“6排15号”简记作(6,15),则“20排10号”记作( , ),(12,16)表示( )排( )号。

4.小军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3,2),(3,2)中的3表示第3列,则2表示( ),小红在教室里的位置是(4,6),表明小红坐在第( )列第( )行。 5.

(1)小强在小红的( )偏( )方向上,小红在小强的( )偏( )方向上。 (2)小红在小兰的( )偏( )方向上,小兰在小红的( )偏( )方向上。 (3)小强在小丽的( )偏( )方向上,小丽在小强的( )偏( )方向上。 6.说出下图中M 、N 、P 三点的位置关系。

7.在下图的方格棋盘中放入3枚棋子,位置分别是(3,4),(7,4),(5,6)。这三枚棋子组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你能不能再放入一枚棋子,使得这四枚棋子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果能,请说出放在什么位置。

8.如图,小王家在1街与2大道的十字路口,如果用(2,2)→(2,3)→(2,4)→(3,4)→(4,4)→(5,4)表示小王从家到工厂上班的一条路径,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式写出由家到工厂小王走的路径吗?

9.一辆客车2小时行80千米,照这样计算,如果行10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用比例解)

10.某车站有550吨货物,某队上午工作3小时运了330吨,照这样计算,其余的还要几小时运完?(用比例解)

《图形与位置》习题答案

1.40 2.

96千米

3.(20,10) 12 16 4.行 4 6

5.北西 南东 西南 北东 南西 北东

6.N在M的右边5个单位,M在N的左边5个单位。P在M的右边4个单位、上边2个单位的位置,M在P的下边2个单位、左边4个单位的位置。P在N的左边1个单位,上边2个单位的位置,N在P的下边2个单位,右边1个单位的位置。

7.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1,6)或(9,6)或(5,2)。8.(2,1)→(3,1)→(4,1)→(5,1)→(5,2)→(5,3)→(5,4)或(2,1)→(3,2)→(4,3)→(5,4)

9.400千米

10.2小时

小学六年级数学图形的变换试题及答案

2013年图形的变换 一.填空题(共1小题) 1.(1)由①图到②图是向_________平移_________格. (2)由①图到③图是向_________平移_________格. (3)把②图向左平移3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4)把③图向上平移2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二.解答题(共13小题) 2.(2008?南靖县)(1)0A为对称轴,画出图形另一半,成为图形1. (2)将画好的整个图形向右平移4格,再画出来. (3)将图形1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并画出来. 3.(2007?惠山区)①画出下面三个图形中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②将梯形围绕A点逆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③将平行四边形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2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4.(2009?兴国县模拟)(1)以0A为对称轴,画出图形另一半,成为图形A. (2)将画好的图形A向右平移4格,得到图形B. (3)将图形A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C. 5.图形A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B,图形B向下平移2格得到图形C,请在图中画出图形B和图形C. 6.图中,图形A是如何变换得到图形B? 7.请画出先向右平移8格,再向下平移2格后得到的图形.

8.按要求画一画. (1)在方格子中画出图①绕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2)画出将图②向右平移7格,再向上平移3格后的图形.(3)画出图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9.按要求画图. (1)将图形A向上平移5格,再向右平移7格,得到图形B.(2)以横虚线为对称轴,画出和图形A对称的图形. (3)以竖虚线为对称轴,画出和图形C对称的图形. 10.先画出图形: (1)向下平移3小格后的图形 (2)再画出图形①绕顶点A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③.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总复习

总复习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6分) 1、一个正方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之和为12厘米,则正方体棱长之和为()厘米, 它的表面积为(),体积为()。 2、棱长都是10厘米的正方体堆放在墙角处(如图),共有 ()个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平方 厘米。 3、做一个无盖的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铁盒,至少需要()平方分米的铁皮。 4、一根圆钢的底面直径为10厘米,长为50厘米,它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 5、下面三个小正方体(如图)都按相同的规律写着1,2,3,4,5,6。那么,三个正方体朝左一面 的数字之和等于()。 6、一根长方体木料长1米,把它切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了4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7、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已知圆柱与圆锥体积相差3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立 方分米。 8、将一个直径为20厘米的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圆锥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积与高成反比例。() 2、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为。() 3、表面积相等的长方体,体积一定相等。() 4、带的长方形有8个。() 5、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则它的体积就扩大9倍。()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两个圆柱的体积相等,底面半径的比是2 :3,高的比是() A、3 :2 B、4 :9 C、9 :4

A 、东偏北35° B 、东偏南55° C 、北偏西55° 3、 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为( ) 4、把棱长为π厘米的正方体木料削成最大的圆锥体,圆锥的体积占正方体体积的( ) A 、4π B 、2π C 、π 12 5、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的运动是( ),电梯的运动是( ),地球的运动是( ) A 、旋转 B 、平移 四、我会画。(16分+10分 = 26分) 1、按要求画出图形B 、C 、D 、E 。 (1)将图形A 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B 。 (2)将图形B 向下平移4格,得到图形C 。 (3)将图形C 的左下角的点作定点,绕该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D 。 (4)将图形A 的各边放大2倍,得到图形E 。 2、左图是由( )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搭成的,将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涂上红色。其中三面涂上红色的正方体有( )个,有两面涂上红色的正方体有( )个,只有一面涂上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大全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大全 「、计算。(30分) 1 口算(10分) 1 2 4.3+1.07= 12-74 = 2£0.1 = 9 X 2.7= 8 6 1 1 4 〒= 0.125X 32 = 7 £3= 21 + 4 = 80%< 30%= 6.3 X 10%= 5 7 46 -17 -1.25= 5 6: 3 X 矿 1 1 1 6 ■^― ? — 8 £2 = (2.4+1 5 ) £ 6= 0.25 X 8= 1 -5 £1.2= 1 1 2 2 1 3 1 5 1 + 1+ -= — X 2.7= — +- ?— +二= 5 * — 2 2 9 3 4 4 4 3 2、 脱式计算(12分) 16 2 1 15 3 1 2 4 5 X [ (1 3 + 5 )X 7 ] [3 -0 £ -(1 +也) ]X 4 1 4 3.68 X [1 £(2祜 -2.09 )] [2 -(11.9- 8.4 X 4)] £1.3 6 3 5 5 5 X 8 + 8 宁 6 20 .01X83+ 「族20。.1 3、列式计算(8分) 3 3 (1) . 一个数的4是2.5,这个数的3是多少? (2) . —个数加上它的508等于7.5,这个数的80混多少? 四、简算题(6分) 1 吃.5+ 2.5 0.4 五、列式计算。(6分) 1、(0.4 X 0.8) X (2.5 X 12.5) 2 0.52x2 —+ 7—^0,52 9 9 四、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4分) 1 3 3- 13 = 4 X — 0.8 £.01 = 1 3 1 1勻9 = 0.6 £ = 4— 1 £3 — 8X 3 1 1 (0.25+ 4 + 2 ) X = 0.1 X .1 + 0.1 £.1 = 2、求未知数X 。(8分) 12 4 1 5 x + 5X =亦 2.1x + 7.9x = 0.29 0.25 1.25 x = 3 12 : 7 = x : 0.3 3、用递等式计算(能简便计算的要写出简算过程)。(18分) [3.2 X — 8 )+ 3;]专 43 97 >99 3.75 殆 + 1.6 £ 2 3 32 —13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负数同步练习(一) 1.读出下面各数,再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内。 -8 读作: ;+12读作: ; 5.37读作: 。-7 10 读 作: ; 正数 负数 2.一座高山比海平面高234米,记作( );一个盆地比海平面低64米,记作( );海平面记作( )。 3.下面各组数中不是互为相反意义的量的是( ) A 、向东走5米和向西走2米 B 、收入100元和支出20元 C 、上升7米和下降5米 D 、长大1岁和减少2千克 参考答案: 1.负八;正二;五点三七,负十分之七; 正数 负数 2.+234 -64 0 3.D +12 5.37 -8 -7 10

1.按要求填空。 (1)写出A、B、C、D、E表示的数。(1) (2)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 -4 2.5 -3 - 5 2 +2 +3.5 2.升降机上升5米,记作+5米,那么它下降3米,记作()。3.5名同学的身高如下: 小兰 135cm 、小东138cm、小丽142 cm、小华145 cm、小昊150 cm。以平均身高为标准,小兰矮7cm记作:-7cm;请你表示出其他4个同学的身高。 参考答案: 1.略 2.-3米 3.(135+138+142+145+150)÷5=142 cm 小东:-4cm 小丽:0 小华:+3cm小昊:+8cm 负数同步练习(二)一、填空 1.选择合适的温度连线。 考查目的: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负数的意义。

答案: 解析: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判断。对于-5℃和-16℃,这两个温度的连线很容易出错,分析时提示学生根据南京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知道,冬天某一天的最低气温应为-5℃。 2.某市2014年每个季度的平均气温如下表所示。 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平均气温 -10 15 20 -5 (℃) 你能在温度计上表示出这些温度吗? 考查目的:负数的意义及其在温度计量中的应用。 答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图形的运动内容主要包括轴对称,平移和旋转。了解图形的运动对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感受和欣赏图形的美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运用平移、对称、旋转设计有趣的图案,有利于学生初步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和具体情景复习图形的运动的相关知识,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平移、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根据指定的要求画轴对称图形或将简单图形按要求平移旋转。 2、整理学过的轴对称图形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整理学过的图形运动的相关知识点,并能灵活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操作、想象、设计图案等

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会数学的化价值,感受数学的美。 学情分析: 这部分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在新授时已有较好的掌握。本节复习,重点是运用。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知识的应用。 重点、难点: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图形运动的常用方法,并能按要求画出图形。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自主学习提纲 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观察给出的图形,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图A是轴对称图形吗? 2、图1中图A经过怎样的运动可以得到图2? 3、图1中图A经过怎样的运动可以得到图3?要得到图4呢?试一试。 刚才我们解决了关于图形运动的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相信同学们已经将记忆中我们学过的有关图形运动的知识调动起了,下面我们将这些知识系统的进行整理。

最新六年级数学计算题大全30030

一、计算。 1、口算(10分) 4.3+1.07= 12―714 = 2÷0.1= 29 ×2.7= 4 ÷811 = 0.125×32 = 67 ÷3= 213 + 14 = 80%×30%= 6.3×10%= 456 ―178 ―1.25= 56 ×310 = 18 ÷12 = (2.4+1 15 ) ÷6= 0.25 ×8= 1 - 65 ÷1.2= 1 + 1 2 ×1+ 12 = 29 × 2.7= 2 3 +1 4 ÷34 +14 = 5 ÷53 = 2、 递等式计算 165 × [ (1 23 + 15 ) × 157 ] [ 34 - 0 ÷ ( 17 + 213 )] ×43 3.68 ×[1 ÷(2110 – 2.09 )] [2 – (11.9- 8.4×43 ) ] ÷1.3 65 ×38 + 58 ÷ 56 20 .01×83+ 1.7×200.1 3、列式计算 (1). 一个数的34 是2.5,这个数的35 是多少? (2).一个数加上它的50%等于7.5,这个数的80%是多少? 四、 简算题 1、(0.4×0.8)×(2.5×12.5) 2、

1、直接写出得数。 3-113 = 34 ×1.6= 0.8÷0.01= (0.25+14 +12 )×8= 1÷119 = 0.6÷35 = 4-1÷3-8×13 = 0.1× 0.1+0.1÷0.1= 2、求未知数x 。 115 x +25 x = 415 X ×(1+4 1)= 25 2.1x +7.9x =0.29 25 12X = 15×53 3、用递等式计算(能简便计算的要写出简算过程)。 [3.2×(1-58 )+335 ]×2112 137 +2415 +447 +3215 4397 ×99 3.75×425 +1.6×334 1÷2.5+2.5×0.4 325 -134 -14 五、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80%是6.4厘米,比它多14 的数是多少? (2)大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小正方形的边 长是4厘米,求阴影部分面积?

小学六年级数学图形与几何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图形与几何练习题 一、填空 1、3小时20分=()小时9公顷200平方米=()公顷 2、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把它切成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排长()米。 3、一个棱长总和是48分米的长方体,长、宽、高的比是5:4:3,表面积是(),体积是()。 4、把一个正方体平均分成两个小长方体,其中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原来正方体表面积的()。 5、把一个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按1:5缩小后,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面积缩小到原来的()。 6、王丽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最后一列上,她的位置可以表示为(6,8),这个班中共有( )名学生。 7、把高10厘米的圆柱分成16等份,拼成近似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80平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8、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3厘米和5厘米,它们周长的比是(),面积的比是()。 9、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铁块,熔铸成底面积是32平方分米的圆锥,圆锥的高是()分米。 10、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盒子,最多能放()个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 二、判断 1、周长相等的两个圆面积也相等。( ) 2、把一个石块放进一只水桶里,桶里的水溢出31.4毫升,则石块的体积是31.4立方厘米。() 3 4 5、打开冰箱门,冰箱门的运动是旋转。() 6、把一个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后,所画的三角形的每条边、每个角都是原来三角形的 2倍。( ) 7、如果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相等,那么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正方形。() 8、一条直线上的两点把这条直线分成两条射线和一条线段,所以射线比直线短。()

9、圆有无数条对称轴,而半圆只有一条对称轴。( ) 10、教室里小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2,3),他的同桌可以用数对(2,4)表示。( ) 三、选择 1、一架飞机从某机场向南偏东50°方向飞行了1000米,返回时飞机要向( ) A 、南偏东50°方向飞行1000米 B 、 西偏北50°方向飞行1000米 C 、南偏西50°方向飞行1000米 D 、 北偏西50°方向飞行1000米 2、把一段圆钢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重4千克,这段圆钢原来重( )千克。 A 、24 B 、6 C 、 12 D 、 8 3、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已知两条边分别长8厘米和4厘米,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厘米。 A 、12 B 、 16 C 、 20 D 、 16或20 4、一个等腰梯形周长是48厘米,面积96平方厘米,高是8厘米,腰长( )厘米。 A 、24 B 、12 C 、18 D 、 36 5、.从上向下看图,应是右图中所示的( ) 四、计算 3×( 31+81 )×8 3.2×1.25 ×0.25 0.32×6.7+3.2×0.33 24×( 83×43) 41÷85+43÷85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负数》同步试题 一、填空 1.选择合适的温度连线。 考查目的: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负数的意义。 答案: 解析: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判断。对于-5℃和-16℃,这两个温度的连线很容易出错,分析时提示学生根据南京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知道,冬天某一天的最低气温应为-5℃。 2.某市2014年每个季度的平均气温如下表所示。

考查目的:负数的意义及其在温度计量中的应用。 答案: 解析:此题主要用正负数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两种量:零度以下记为负数,零度以上记为正数。再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直接在温度计上标出即可。 3.看图填空。(单位:千米) (1)一辆汽车从A城向东行30千米,表示为+30千米,那么从A城向西行50千米,表示为()千米; (2)如果汽车的位置是+60千米,说明它向()行了()千米; (3)如果汽车的位置是-80千米,说明它向()行了()千米;

(4)如果这辆车从A城出发先向东行20千米,再向西行50千米,这时它的位置表示为()千米; (5)如果这辆车从A城出发先向西行70千米,再向东行70千米,这时它的位置表示为()千米。 考查目的:结合数轴的知识,理解负数的意义及其应用。 答案:(1)-50;(2)东,60;(3)西,80;(4)-30;(5)0。 解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两种量:向东行记为正数,向西行记为负数,A城记为0。再结合各小题的题意填空。 4.六(1)班同学进行“1分钟跳绳”测验,以80下为标准,超过的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数用负数表示。下表是第一组的成绩记录单。 跳得最多的是(),实际跳了()下;跳得最少的是(),实际跳了()下;根据以上数据估一估,这组同学平均每人1分钟跳绳次数会()80下。(填“>”或“<”) 考查目的:正数、负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简单的计算。 答案:李强,88;陈金,74;>。 解析:跳得最多和最少的同学只需通过比较表格中的数据的大小即可得出,实际跳的次数涉及简单的计算。估计平均数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引导学生直接利用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因为3+8-5+7+1-6+2-1-2=7>0,所以这组同学平均每人1分钟跳绳次数会大于80下。 二、选择 1.一种饼干包装袋上标着:净重(150±5)克,表示这种饼干标准的质量是150克,实际每袋最少不少于()克。

图形的运动练习(六年级数学)

《图形的运动》练习题 一、先观察右图,再填空。 (1)图1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0到达图( )的位置; (2)图1绕点“O ”逆时针旋转1800到达图( )的位置; (3)图1绕点“O ”顺时针旋转( 0)到达图4的位置; (4)图2绕点“O ”顺时针旋转( 0)到达图4的位置; (5)图2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0到达图( )的位置; (6)图4绕点“O ” 逆时针旋转900到达图( )的位置; 二、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1)画出三角形AOB 绕O 点 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4)绕O 点顺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8格 (2)绕O 点顺时针旋转90° (3)绕O 点逆时针旋转90°再向下平移4格

四、画出三角形沿直线轴对称后的图形。 下列各题中图形旋转都是绕中心点进行的。 (1)图A 向右平移五个格得到图B.( ) (2)图A 逆时针旋转90度,再向右平移五个格得到图B.( ) (3)图B 顺时针旋转90度,再向左平移五个格得到图C.( ) (4)图B 逆时针旋转90度,向下平移三个格,再向左平移五个格得到图C.( ) (5)图C 顺时针旋转90度,再向右平移八个格得到图D.( ) (6)图B 顺时针旋转180度,向下平移三个格,再向右平移三个格得到图D.( ) (7)图A 顺时针旋转90度,向下平移三个格,再向右平移八个格得到图D.( ) 六.请将方格中的小旗子先向右平移8格,再绕O 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再画出按2∶1扩大后的图形。 七、按要求画一画。 (1)画出三角形A 向右平移5格后的图形B 。 (2)画出三角形B 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后的图形C 。 (3)画出三角形A 按2∶1放大后的图形D 。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计算题训练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训练 计算下面各题: (1–6 1×5 2)÷9 7 71÷3 2 ×7 1211–(91+125) 254×4 3 –501 25÷(87–65) 158+32–4 3 ( 6 5– 4 3 ) ÷( 3 2+ 9 4) [ 83+31+4 1 51×[31÷(21+6 5 )] 12÷(1–73) [(1–61×52)÷97 [(1–53)×5 2]÷4 用简便方法计算: (5 1–71)×70 97× 96 5 53×8+53×2 15×73+15×7 4 (98 +43–32)×72 72×(21–31+4 1) (9 5+ 131)×9+134 30×(2 1 –31+61) 12×(21–31+41) 51+94×83+6 5 4–5 2÷ 158–41 48×(31–21+4 1 )

256÷9+256×98 24×(61+8 1) (53 +41)×60–27 5–61–6 5 用简便方法计算: 98×(9+43)–32 87÷32+87×2 1 54+85÷41+21 2–98×4 3 –31 30×(61 +52–21) 87+32÷54+6 1 10÷10 11 10 +24121÷12 54×31+5.2×31+1÷43 直接写出得数。 2.4÷0.125= 555×13-111×15= 25×0.32×0.25= 125-25+75= 999×15= 10- 3.25+9÷0.3= 43.2÷0.125= 55×( 331 -44 1)= 20042003×2005= 10137-(441+3137)-0.75= 解方程: 185+X = 12 11 2X –91 = 98 3X –1.4×2=1.1 X+32–21=18 17 5.5x –3x = 1.75 X+53 = 10 7 解方程: 2512X = 15×53 X ×(61+83)= 12 13 X ×(1+41 )= 25 (1–95)X = 15 8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图形与几何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图形与几何练习题(满分80)一填空(15分) 1、3小时20分=()小时9公顷200平方米=()公顷 2、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把它切成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排长()米。 3、一个棱长总和是48分米的长方体,长、宽、高的比是5:4:3,表面积是(),体积是()。 4、把一个正方体平均分成两个小长方体,其中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原来正方体表面积的()。 5、把一个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按1:5缩小后,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面积缩小到原来的()。 6、王丽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最后一列上,她的位置可以表示为(6,8),这个班中共有( )名学生。 7、把高10厘米的圆柱分成16等份,拼成近似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80平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8、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3厘米和5厘米,它们周长的比是(),面积的比是()。 9、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铁块,熔铸成底面积是32平方分米的圆锥,圆锥的高是() 2倍。( ) 7、如果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相等,那么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正方形。()

8、一条直线上的两点把这条直线分成两条射线和一条线段,所以射线比直线短。( ) 9、.圆有无数条对称轴,而半圆只有一条对称轴。( ) 10、教室里小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2,3),他的同桌可以用数对(2,4)表示。( ) 三、选择 1、一架飞机从某机场向南偏东50°方向飞行了1000米,返回时飞机要向( ) A 、南偏东50°方向飞行1000米 B 、 西偏北50°方向飞行1000米 C 、南偏西50°方向飞行1000米 D 、 北偏西50°方向飞行1000米 2、把一段圆钢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重4千克,这段圆钢原来重( )千克。 A 、24 B 、6 C 、 12 D 、 8 3、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已知两条边分别长8厘米和4厘米,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厘米。 A 、12 B 、 16 C 、 20 D 、 16或20 4、一个等腰梯形周长是48厘米,面积96平方厘米,高是8厘米,腰长( )厘米。 A 、24 B 、12 C 、18 D 、 36 5、.从上向下看图,应是右图中所示的( ) 四、计算(10分) 3×( 31+81 )×8 3.2×1.25 ×0.25 0.32×6.7+3.2×0.33 24×( 83×43) 41÷85+43÷85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训练

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训练目录 1、1 负数同步训练 班级: 姓名: 一、填空。 1、某地一天最低气温是零下八摄氏度,应写作( )。 2、在0.5,-3,+90%,12,0,- 2 3 这几个数中,正数有( ),负数有( ),(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4.05读作( ),负四分之三写作( ) 4、向东走9m 记作+9m ,那么-7m 表示( ) 5、银行存折上的“2000.00”表示存入2000元,那么“-500.00”表示( ) 6、在数轴上,从左往右的顺序就是数从( )到( )的顺序。 7、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 )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 );而正 数都比0( ),负数都比正数( )。 8、一包盐上标:净重(500 + 5)克,表示这包盐最重是( )克,最少有( )克。 9、大于-3而小于2之间有( )个自然数,他们分别是( )。 10、在数轴上,-2在-5的( )边。 二、在○里填上“>”、“<”、或“=” -3○1 -5○-6 -1、5○-23 -2 1○0 0○5%

1、2 负数同步训练班级:姓名: 3月5 日 实际应用问题: 1、人的正常体温是37℃,与它相比,37.5℃比正常体温高0.5℃,记作:+0.5℃。36℃比正常体温低1℃,记作:-1℃。用上面的方式,记录下某人4次测量体温的情况。 时间3:00 6:00 9:00 12:00 体温/℃39.5 38 37.6 36.5 3:00的体温:() 6:00的体温:() 9:00的体温:() 12:00的体温:() 2、某工厂规定每人每天要做100个零件,如果某人生产了105个零件,记作:+5个;如果某人生产了98个零件,记作:-2个。 下面是小张一周的生产零件的个数情况: 星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计数/个-6 +12 +9 -3 +8 (1)从上面的记录中你能看出他在星期几生产的零件个数最多?是多少个? (2)怎样很快算出小张这周一共生产了多少个零件,请试一试,写出简单的过程。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训练150道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训练 计算下面各题: (1–6 1×5 2)÷9 7 71÷32×7 25÷(87–65) 158+32–4 3 1211–(91+125) 254×43–501 (65–43)÷(32+94) 51×[31÷(21+6 5 )] 12÷(1–73 ) [(1–61×52)÷97 [(1–53)×5 2]÷4 用简便方法计算: (51–71)×70 97×96 5 53×8+53×2 15×73+15×74 (98 +43–32)×72 72×(21–31+41) (95+131)×9+134 30×(2 1 –31+61)

4–52÷158–41 48×(31–21+4 1 ) (53+41)×60–27 256÷9+25 6×98 24×(61+81) 5–61–65 98×(9+43)–32 87÷32+87×2 1 5–61–65 54+85÷41+21 2–98×4 3 –31 87+32÷54+61 30×(6 1+5 2–21) 10÷1011 10 +24121÷12 54×31+5.2×31+1÷43 直接写出得数。 2.4÷0.125= 555×13-111×15= 25×0.32×0.25= 125-25+75= 999×15= 10-3.25+9÷0.3= 43.2÷0.125= 55×( 331-441)= 20042003×2005= 10137-(441+313 7 )-0.75= 解方程:12×(2 1 –3 1+41 ) 51+94×83+6 5

185+X = 12 11 2X –91 = 98 X+53 = 107 3X –1.4×2=1.1 X+32–21=18 17 5.5x –3x = 1.75 2512X = 15×53 X ×(61+83)= 12 13 (1–95)X = 158 X ×(1+41)= 25 X ×72 = 21 8 15÷X = 65 X ×5 4 ×8 1 = 10 X ×3 2 = 8×43 X ×43×5 2 = 18 X ×109 = 24×81 X ×31×5 3 = 4 X ×72 = 18×31 3X = 10 7X –4X = 21 4 1 ×x+51×45 = 12

小学数学六年级图形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图形练习题及答案 1、正方形 周长=边长×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 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 周长=×2C=2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 表面积×2S=2 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 面积=底×高÷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 面积=底×高s=ah 7、梯形 面积=×高÷s=× h÷2 7、圆形 周长=直径×л=2×л×半径C=лd=2лr

面积=半径×半径×л 9、圆柱体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 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体积=底面积×高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 体积=底面积×高÷3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体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练习: 1、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如果高缩短了2厘米,表面积就减少12.56平方厘米。求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 2、一个高是20厘米的圆柱,把高增加4厘米后,圆柱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25.12平方厘米,那么新的圆柱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把一个直径是2分米的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沿直径把圆切开,拼成一个和它体积相等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圆柱的表面积增加8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4、如右图,是一个棱长为4分米的正方体零件,它的上、下、左、右面上各有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孔,孔深为1分米,这个零件的表面积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5、有一块立方体木料,棱长总和是96厘米,把这块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求削去部分的体积占原木料体积的百分之几? 6、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长6厘米、8厘米、10厘米,分别以两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可得什么形体?它的体积最大是多少立方厘米? 8厘米 6厘米 7、两个相同的圆锥容器中各装一些水,使水深都是圆锥高的 一个水多?多的是少的几倍? 1,那么,甲,乙两容器中哪3 8、一个高3分米,底面直径为20厘米的圆柱形水桶里装满水,水中放着一个底面直径为18厘米,高为15厘米的铁质圆锥体,当这个铁质圆锥体取出后,会发生怎样的变

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苏教版)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苏教版)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注重平时的练习与积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了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小朋友们一定要仔细阅读哦!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苏教版) 一、填空:(122=22分) 1、如果要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用( )统计图表示。 2.甲、乙两数的和是54,甲数是乙数的80%,甲数是( ),乙数是( )。 3、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6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体积( )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 )立方厘米。 4、圆锥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就是V= ( )。 5.一个圆柱侧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半径是2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6.把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正好得到一个边长是62.8厘米的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 )厘米,高是( )厘米。8.用铁皮做一根长4米的通风管,管口的直径是10厘米。做2个通风管至少要用白铁皮( )平方米。 9. 圆柱的底面周长扩大3倍,高扩大2倍,侧面积扩大( )倍,体积扩大( )倍。新

10. 把一根3米长的圆柱形木料锯成三段,表面积增加了48平方厘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11.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比圆柱体积小18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12.把一个底面直径为6.28厘米、高为3厘米的圆柱形橡皮泥,捏成底面半径为3.14厘米的圆锥,这个圆锥的高是( )厘米。 13.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80%,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 )%, 女生比男生多( )%。 三、判断题(25=10分). 1.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侧面积积都可以用底面周长乘高来计算。( ) 2.在计算用铁皮做水桶的用料是多少的问题中,取近似值的方法是去尾法( ) 3.圆柱体的高越高,它的体积就越大。( ) 4. 把一圆柱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体积与表面积都不会变。( ) 5.圆锥的体积一定比圆柱的体积小。( ) 四、选择(25=10分) 1.甲数是乙数的2倍,那么甲数比乙数多(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92-93页的内容。 【教学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运动的特征。能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 2.能力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图形运动的基本形式与特征,并感受图形运动的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难点:能按要求正确的在方格纸中画出图形。 【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复习掌握图形的运动的特征,能开放性地应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加强知识的实践应用。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梳理、归纳学过的图形运动的知识,找出各自的特点,为弄清图形运动的几种方式的特征作出有益的探究。最后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运用图形的运动设计的图案,使学生了解由一个简单的图形通过图形的运动得到美丽图案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中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 【教法与学法】 教法:演示讲解,质疑回顾,引导练习。 学法:小组合作,动手实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彩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教师课件出示下列图案。

教师:这些美丽的图案采用了什么数学知识?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2.今天我们就来回顾相关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运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判断图案分别是怎样变换来的?引导学生回忆图形的运动的方法。 二、质疑回顾: 1.平移。 (1)举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平移现象。 (2)什么是平移?平移的特征是什么?在方格纸判断平移后图形的位置,关键有几点? 学生小组交流后集体汇报。学生交流汇报如何判断平移后图形的位置。 一是平移的方向;二是平移的距离。 (3)随堂演练1: 1)将△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长度 2)再将△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过渡到平移图形,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旋转。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2)什么是旋转?旋转有什么特点? (3)判断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关键有几点? (4)随堂演练2:将△ABC绕C点顺时针旋转90度。 【设计意图】先复习图形旋转特点及注意的问题,再在方格纸中作图,易于学生突破画旋转图形这一难点。 3.轴对称。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2)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画轴对称图形应注意什么? 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画轴对称图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大全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练习(一) 姓名: 一、计算。 1、口算(10分) 4.3+1.07= 12―714 = 2÷0.1= 2 9 ×2.7= 4 ÷811 = 0.125×32 = 67 ÷3= 213 + 1 4 = 80%×30%= 6.3×10%= 456 ―178 ―1.25= 56 ×310 = 18 ÷12 = (2.4+1 15 ) ÷6= 0.25 ×8= 1 - 6 5 ÷1.2= 1 + 12 ×1+ 12 = 29 × 2.7= 23 +14 ÷34 +14 = 5 ÷5 3 = 2、 递等式计算 165 × [ (1 23 + 15 ) × 157 ] [ 34 - 0 ÷ ( 17 + 213 )] ×43 3.68 ×[1 ÷(2110 – 2.09 )] [2 – (11.9- 8.4×4 3 ) ] ÷1.3 65 ×38 + 58 ÷ 5 6 20 .01×83+ 1.7×200.1 3、列式计算 (1). 一个数的34 是2.5,这个数的3 5 是多少? (2).一个数加上它的50%等于7.5,这个数的80%是多少? 四、 简算题 1、(0.4×0.8)×(2.5×12.5) 2、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练习(二) 姓名: 1、直接写出得数。 3-113 = 34 ×1.6= 0.8÷0.01= (0.25+14 +1 2 )×8= 1÷119 = 0.6÷35 = 4-1÷3-8×1 3 = 0.1×0.1+0.1÷0.1= 2、求未知数x 。 115 x +25 x = 415 X ×(1+41 )= 25 2.1x +7.9x =0.29 25 12 X = 15×53 3、用递等式计算(能简便计算的要写出简算过程)。 [3.2×(1-58 )+335 ]×2112 137 +2415 +447 +32 15 4397 ×99 3.75×425 +1.6×33 4 1÷2.5+2.5×0.4 325 -134 -1 4 五、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80%是6.4厘米,比它多1 4 的数是多少?

六年级数学图形与几何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图形与几何练习题 一填空《15分》 1;3小时20分=《》小时 9公顷200平方米=《》公顷 2;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把它切成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排长《》米。 3;一个棱长总和是48分米的长方体,长;宽;高的比是5:4:3,表面积是《》,体积是《》。4;把一个正方体平均分成两个小长方体,其中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原来正方体表面积的《》。 5;把一个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按1:5缩小后,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面积缩小到原来的《》。 6;王丽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最后一列上,她的位置可以表示为《6,8》,这个班中共有( )名学生。 7;把高10厘米的圆柱分成16等份,拼成近似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80平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8;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3厘米和5厘米,它们周长的比是《》,面积的比是《》。 2倍。( ) 7;如果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相等,那么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正方形。《》 8;一条直线上的两点把这条直线分成两条射线和一条线段,所以射线比直线短。《》 9;;圆有无数条对称轴,而半圆只有一条对称轴。《》 10;教室里小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2,3》,他的同桌可以用数对《2,4》表示。《》 三、选择 A;一架飞机从某机场向南偏东50°方向飞行了1000米,返回时飞机要向( ) A、南偏东50°方向飞行1000米 B;西偏北50°方向飞行1000米 C;南偏西50°方向飞行1000米 D;北偏西50°方向飞行1000米 2、把一段圆钢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重4千克,这段圆钢原来重《》千克。 A;24 B;6 C; 12 D; 8 3、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已知两条边分别长8厘米和4厘米,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厘米。A;12 B; 16 C; 20 D; 16或20 4、一个等腰梯形周长是48厘米,面积96平方厘米,高是8厘米,腰长《》厘米。 A;24 B;12 C;18 D; 36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同步练习

《圆柱与圆锥》 同步试题 一、填空 1.如图,把底面周长18.84 cm,高10 cm 的圆柱切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cm2,表面积是()cm2,体积是()cm3。 考查目的:圆柱的侧面积、表面 积和体积计算。答案:28.26, 304.92,282.6。 解析:把圆柱体切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底面积、体积都没有发生改变,只有表面积比原来的圆柱多 了两个长方形的面积,而多出的两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高,宽等于圆柱底面圆的半 径(利用底面周长计算)。 2.数学老师的教具里有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老师告诉大家,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已知圆锥的高是12 厘米。请你算一算,这个圆柱的高是()厘米。 考查目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 答案:4。 解析: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在圆柱和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 相等的情况下,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 倍,因此圆柱的高是12÷3=4(厘米)。 3.一个圆柱形的木料,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是8厘米,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如果把它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部分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考查目的:圆柱的表面积、圆锥的体积计算。 答案:207.24,150.72。 解析: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底面周长×高,把相关数据代入公式即可求出表面积。 把这个圆柱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也就是这个圆锥与圆柱等底等高,要注意计算的是削去部分的体积,

可以理解为是圆柱体积的或圆锥体积的2倍。 4.下图中的圆柱形杯子与圆锥形杯子的底面积相等,把圆锥形杯子装满水后倒进圆柱形杯 子,至少要倒 ()杯才能把圆柱形杯子装满。

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 2.图形与几何 第4课时图形的运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并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并能按要求画出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投影出示图案(某烈士陵园进门时路道两旁美丽的迎客松)。 教师:这些美丽的图案采用了什么数学知识?(轴对称),今天我们就来回顾相关的知识。 二、归纳整理 1.课件展示教材第92页的轴对称图案。 (1)教师:这位少先队员剪出的图案采用了什么方法? 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这是一种几何变换——轴对称。 教师予以板书。 (2)教师:少先队员剪出的图形是一个什么图形?

(轴对称图形) 教师:教材第93页第1题中的四个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各有几条对称轴?剪纸的对称轴又是什么?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互相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进行集体评议。 (3)组织学生想一想、议一议:我们学过了哪些轴对称图形? 指名学生回答,全班集体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 2.课件展示教材第92页旋转设计图案。 (1)教师:这位少先队员采用了什么方法设计图案? 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这是另一种几何变换——旋转。 教师予以板书。 (2)教师:投影出示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议一议,正方形的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了多少度。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指名学生汇报,(正方形的旋转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旋转了45°)并集体评议。 通过上面的图形,你知道什么叫旋转吗?(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