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培苗的玻璃化问题

组培苗的玻璃化问题
组培苗的玻璃化问题

组培苗的玻璃化问题

日期:2010 年4 月1 日来源:互联网作者:植物组培网点击:3026

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经常会发现试管苗生长异常,表现为试管苗叶、嫩梢呈水晶透明或半透时,水浸状;整株矮小肿胀、失绿;叶片皱缩成纵向卷曲、脆弱易碎;叶表缺少角质层蜡质,没有功能性气孔,不具有栅栏组织,仅有海绵组织。这种试管苗生长异常现象就是P.Debergh (1981 )首先命名的“玻璃化” (Vitrification )。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所特有的一种生理失调或生理病变。

玻璃苗中因其体内含水量高,干物质、叶绿素、蛋白质、纤维素和森质素含量低、角质层、栅栏组织等发育不全,表现为光合能力和酶活性降低,组织畸形,器官功能不全,分化能力降低,所以很难继续用作继代培养和扩大繁殖的材;生根困难,移栽后也很难成活。植物微体快速繁殖时玻璃苗的出现已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该苗有时多达50% 以上,严重影响繁殖率的提高,已成为茎尖脱毒、工厂化育苗和材料保存等方面的严重障碍,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所以试管苗下班化现象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玻璃苗发生的因素

琼脂和蔗糖浓度与玻璃化成负相关,琼脂或蔗糖浓度越高,玻璃苗的比率越低。

Daniel G. W. Brown 认为玻璃化可能是培养基渗透势不当所致。碳源不仅为芽的形成提供能量,而且也起渗透调节作用,主要影响培养基的渗势(Salisbury 等)。随琼脂浓度及纯度的增加,培养基硬度增加,从而影响其衬质势和水分状况。Debergh 等研究表明,液体培养基的水势影响玻璃苗的形成,Ziv 等认为只要降低培养容器中的相对湿度,就可以降低玻璃苗的比例。刘思颖等(1988 )测得丝石竹玻璃苗叶片的水势约为正常苗的1.9 倍,含水量为正常苗的2.09 倍—2.21 倍。自由水和高湿度可能与肉质嫩梢的形成有关。Davis 等研究表明,液体培养是导致玻璃化的主要原因。可以断定,试管苗玻璃化可能是培养

基内水分状态不适应的一种生理变态

许多学者证明培养基中BA 浓度和培养温度与玻璃化成正相关,BA 浓度越高或培养温度越高,玻璃苗比率越大。Debergh 曾用14C-KT 研究表明,随琼脂浓度的增加,KT 利用率降低。同时也证明,随BA 浓度的增加,玻璃化率增加。Bornman 等用14C- BA 研究表明,14C-BA 的积累与不定芽分化和玻璃化是同步的。玻璃化苗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叶脉明显加长,而GA3 也有类似效应,也许GA3 促进了细胞过度生工,从而导致玻璃化。生长素可以改变细胞壁的机械特性,使其具有更大的可塑性。

许多研究表明,非受伤的物理和化学协迫可以增加乙烯的合成。玻璃化被认为是一种非受伤协迫条件下形态上的反应。玻璃苗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的活性低于正常植株。在协迫条件下乙烯的快速合成,又通过

抑制氨基环丙烷羧酸(ACC )酶的形成,对乙烯起反馈调节作用。通过改善气体交换防止玻璃化形成,可能与克服乙烯反馈抑制有关。一种与膜有关的过氧化物酶直接或间接掺入ACC 合成乙烯。现已证明,IAA- 氧化酶体系至少在乙烯合成的最后一步起作用。IAA含量降低将进一步通过IAA调节S-腺苷甲硫氨酸(SAM )

转化成ACC 这一过程,从而降低了乙烯形成。Kevers 等曾证明,对于玻璃苗,碱性过氧化酶同功酶活性增加,而酸性同功酶活性降低。但总可溶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仅限于碱性提取物。有人认为,玻璃化的形成主要是膜的效应而与核酸无关。乙烯促进了叶绿素分解及细胞的畸形发展。乙烯处理破坏了膜的结构,随着细胞壁解离,细胞内积累有在量纤维素及泡状物质。可见,乙烯对玻璃化的影响,与改变组织的生理生化及纤维结构有关。

 Hakkart F. A. 等认为玻璃苗是培养瓶内气体与外界交换不畅造成的。密闭的封瓶

口材料是导致玻璃化的原因之一(陈国菊等1992 ,李云等1996 )。

培养基中高的含N量,特别是高的氨态N,也是导致玻璃化的因素。

有人发现不同部位的节段外植体与玻璃化有关,以留兰香基部节段所形成的试管苗玻璃苗严重,中部茎段次之,茎尖最好(柴明良);重瓣丝石竹中部茎段出现玻璃苗较多,基部茎段较少,茎尖没有(郭达初)。郭东红等(1989 )认为瑞香茎尖外

植体大小与玻璃化相关,茎尖外植体越小,出现玻璃苗比率越大。

(二)玻璃苗发生的机理

 Kevers 等的试验表明,苹果砧木M7 等的玻璃苗是由于过氧化物酶——吲哚乙酸氧化酶系统控制的乙烯过饱和的影响,并认为细胞激动素和NH4+ 离子的过剩是一种最初的胁迫,受胁迫的试管苗在乙烯过剩的空气中,抑制了乙烯的生物合成,结果降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和酸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从而妨碍组织木质化,导致形成玻璃苗。一种诱导协迫(过多的细胞分裂素和NH4+ ),可以通过酚含量的快速化调节不断增加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乙烯的大量形成又对其自身起反馈抑制作用,结果PAL 和酸性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从而抑制木质化过程的进行。糖用于氨基酸的合成,纤维素含量降低。由于缺乏纤维素和木质素,壁压降低,从而细胞过分吸水,并导致玻璃化。

张洪胜等认为在试管苗玻璃化过程中,作为内源激素的乙烯从代谢调节上起了关键性启动作用。而乙烯的产生则取决于培养环境中的胁迫条件,如水势不当,通气不畅(造成缺氧)及培养基用BA 量过高等,均会导致乙烯产生。乙烯产生后引发了其他激素质和量上的改变及酶类的变化。因此,发生蛋白质、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合成障碍及降解,叶绿素分解黄化,逐渐形成玻璃化症状;张昆瑜等(1991 )认为乙烯克服试管苗玻璃化的机理是复杂的,在添加乙烯前体ACC (1-氨基环丙烷-1-羧酸)和乙烯释放剂CEPA (乙烯利)

的培养基上证明乙烯对香石竹试管苗干物质积累及组织、器官的发育有利。并发现ACC 可促进烟草愈伤组

织中的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裂解酶的活性,加强磷酸戊糖途径与抗氰交替途径,前两个酶是促进木质素合成和细胞壁形成的关键酶,磷酸戊糖途径与叶绿素前体的合成有关,抗氰交替途径则降低了ATP 的合成,从而抑制了过度主动吸水,提高了蛋白质和干物质的含量。

李云等(1996 )发现植物光呼吸途径和磷酸戊糖(HMP )途径均与玻璃苗的产生有关,即当上述两条呼吸途径的一条

或两条同时受阻时,均增加玻璃苗。密封瓶口、高温、高浓度细胞分裂素等因子加快了生长速度,加剧了瓶中气体组成的改变,对瓶内外气体交换提出更高要求,当这种要求不能满足时便出现玻璃化。HMP 途径的中间步骤与戊糖化合物代谢有关(如核酸合成),也与木质素形成有关。当HMP 途径被抑制时,壁的再生受抑制,戊糖化合物减少,核酸、蛋白质合成受阻。当光呼吸途径被抑制时,减弱了光呼吸对光合的保护作用,过剩的同化物损坏了光合细胞器,不仅降低了光合作用,同时也阻碍了乙醇酸的的转化,加重了乙醇酸对植物的毒害作用,从而导致玻璃化的产生。

(三)防止和克服玻璃苗的措施

尽管关于玻璃化的成因及其生理机制到目前为止仍未得出一致的结论,但对某些植物的玻璃化已得到有效的控制。这些研究表明,控制玻璃化要从培养的环境条件和生理生化方面入手,具体措施如下:

利用固体培养,增加琼脂浓度,降低培养基的衬质势,造成细胞吸水阻遏。提高琼脂纯度,也可降低玻璃化。

适当提高培养基中蔗糖含量或加入渗透剂,降低培养基中的渗透势,减少培养基中植物材料可获得的水分,造成水分胁迫。

降低培养容器内部环境的相对湿度。

适当降低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浓度。

控制温度适当低温处理,避免过高的培养温度在昼夜变温交替的情况下比恒温效果好。

增加自然光照。试验发现,玻璃苗放于自然光下几天后茎、叶变红,玻璃化逐渐消失,因自然光中的紫

外线能促进试管苗成熟,加快木质化。

增加培养基中Ca、Mg、Mn、K、P、Fe、Cu、Mn元素含量,降低N和Cl元素比例,特别降低铵态

氮浓度,提高硝态氮含量。

改善培养容器的通风换气条件,如用棉塞或通气好的封口膜封口。

青霉素G 钾(2mg/L —6mg/L )能有效防治菊花试管苗的玻璃化(陈龙清等),青霉素(40 万单位/ 升)可降低芥菜试管苗的玻璃化(陈国菊等)。

培养基中加入间苯三酚或根皮苷。

用40 'C热击(周菊华等)处理瑞香愈伤组织培养物,可完全消除再生苗的玻璃化,且能够提高愈伤组

织的芽分化频率,热击处理会降低内源细胞分裂素水平。

一些添加物可有效地减轻或防治玻璃化,如王家旺等添加马铃薯汁或活性炭降低了油菜玻璃苗频率;郭

达初等用10mg/L —15mg/L 的CCC 或0.5mg /L —1.0mg/L 的PP333 减少了重瓣丝石竹试管苗玻璃化

的发生;师校欣等(1990 )添加1.5g/L-2.0g/L 的聚乙烯醇防治苹果砧木玻璃化;张昆瑜等增加容器中乙

组培苗的炼苗方法

试管苗的炼苗和移栽 一、目的要求 熟练掌握组培苗移栽驯化技术。 二、用品 1、材料:生根组培苗; 2、器具用品:镊子;水盆;蛭石、珍珠岩、草木灰;育苗盘;喷雾器;竹签等。 三、方法与步骤 (一)练苗将生根的组培苗从培养室取出,将培养瓶移到室外遮阴蓬或温室中进行强光闭瓶练苗5~20天左右,遮阴度宜为50%~70%。然后打开瓶口,再放置3~7天。 (二)基质灭菌将蛭石、珍珠岩和草木灰分别用聚丙烯塑料袋装好,在高压灭菌锅中灭菌20分钟,或者采用高温干热灭菌法灭菌,灭菌后冷却备用。 (三)育苗盘准备取干净的育苗盘,将蛭石和珍珠岩按1:1混合,然后倒入育苗盘中,用木板刮平。将育苗盘放入1-2cm深的水槽中,使水分浸透基质,然后取出备用。(四)试管苗脱瓶用镊子将试管苗轻轻取出,放入清水盆中,小心洗去根部琼脂,然后涝出,放入干净的小盆中。 (五)移栽用竹签在基质上打孔,将小苗栽入育苗穴盘中,轻轻覆盖、压实。待整个穴盘栽满后用喷雾器喷水浇平。最后将育苗盘摆入到驯化室中,正常管理。 四、作业 记录试管苗移栽驯化步骤,统计移栽成活率。 解释: 1、闭瓶强光练苗。当生根后或根系得到基本发育后,将培养瓶移到室外遮阴蓬或温室中进行强光闭瓶练苗5~20天左右,遮阴度宜为50%~70%。 2、开瓶强光练苗。将培养容器的盖子或塞打开,在自然光下进行开瓶练苗3~7天,正午强光或南方光照较强地区要注意采取措施如用阴蓬或温室避免灼伤小苗。如果在开盖容器中培养不超过1周,一般不会引起含蔗糖培养基的污染问题。开瓶炼苗可以分阶段进行,即首先松盖(或塞)一两天,然后部分开盖一两天,最后完全揭去盖。这种方法在相对湿度十分低的屋内特别有好处。培养容器的开口大小也影响开盖的速度,开口大的瓶盖应比开口小的瓶盖除去的速度慢一些。 3、试管苗的移栽。试管苗移栽是组织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这个工作环节做不好,就会造成前功尽弃。试管苗从琼脂培养基中移出时要用长镊子小心取出,彻底清洗干净根部

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与农业现化

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与农业现化 胡安生1 陈春明2 (1,海峡两岸(漳州)农业科技交流中心2,浙江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摘要: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是植物组培技术成果转化为商品化的过程,在技术层面上它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集成与创新为支撑的新兴产业,在经济层面上它是高度商品化的生产,而商品化生产的核心是追求效益和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必需体现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经过近40年努力,在技术水平上与国际接近,但是,但也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如综合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工程配套能力较差、效益尚未充分发挥、运行能耗大成本高、病害严重、劳动生产率低等等。总之,距节能减排、高效低耗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现代农业,保护地栽培,设施园艺,工厂化农业 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factory production of plant tissue culture)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现代农业”(modern agriculture)就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工厂化农业则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形态,是保护地栽培(protected cultivation)、设施园艺(facility horticulture)、设施农业(facility agriculture)的最高层次。在概念上,“保护地栽培”主要是指在人工保护条件下进行作物生产的方式,它不仅包括大型设施,也包括风障、阳畦及地膜覆盖等简易设施;“设施园艺”主要是指在各种设施内进行园艺作物生产的方式,日本和韩国称为“施设园艺”,欧美国家称“保护栽培”或“覆盖栽培”(mulching cultivation),美国等国家则提出了“温室产业(greenhouse industry)”的概念。我国最初称为“保护地栽培”,80年代中期后称为“设施园艺”,也有称其为“工厂化农业”。“设施农业”主要是指在各种设施内进行农业生产的方式,不仅包括种植业,也包括养殖业。“工厂化农业”则主要是指在相对可控环境下,采用现代工业的生产方式进行农业生产的方式,它是现代生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环境控制技术和现代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创新和在农业上广泛应用的结果。“工厂化农业”需要有标准、生产工艺、生产车间,而且是常年不间断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需要有品牌、商标、标准、包装,最关键的是工厂化农业必定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但是目前距离工厂化生产还相差甚远,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农业生产的绝大部分仍然不是工厂化生产,实际上重点是设施园艺朝着工厂化生产方向迈进的过程,不可能组织几次科技攻关就能实现的。因此,“工厂化农业”生产还只是一个目标,需要我们经过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实现。而“设施园艺”是最接近“工厂化农业”的一种生产方式,就是指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条件下,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实现集约、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园艺作物的生产,所谓相对可控的环境条件,即借助于大型温室并配臵包括加热系统、降温系统、通风系统、遮阳系统、滴灌系统、气体交换等环境主因素的智能控制(计算机)等,形成一个封闭的可控制系统。目前,日本、荷兰、韩国、法国、以色列、美国等是世界温室应用最广泛的先进国家,最主要的共同点是:规范、标准和量化管理,高技术、高效率、高效益是其共同特征。具体表现是:设施日趋大型化、规模化、连片产业化生产,大多数国家以塑料大棚为主,结构为大型连栋温室,荷兰以玻璃温室为主。1座温室覆盖面积最少是1hm2,美国最大的温室1栋达到300hm2,非常壮观,丹麦、挪威等北欧国家冬季气候寒冷,温室生产的面积并不很大,但生产水平很高;计算机智能化温室综合环境控制系统开始普及。人工智能系统(专家系统)还和气象站、种苗公司、生产资料、病虫害测报等相连接,不仅

组织培养褐化原因以及防止措施

褐化原因及防止措施 褐变是指外植体在培养过程中体内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使细胞里的酚类物质氧化成棕褐色的醌类物质,这种致死性的褐化物不但向外扩散致使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而且还会抑制其他酶的活性,严重影响外植体的脱分化和器官分化,最后变褐而死亡的现象。在组织培养中,褐变是普遍存在的,这种现象与菌类污染和玻璃化并称为植物组织培养的三大难题。而控制褐变比控制污染和玻璃化更加困难。因此,能否有效地控制褐变是某些植物能否组培成功的关键。 (一)褐变的原因 影响褐变的因素极其复杂,随着植物种类、基因型、外植体的部位及生理状况等的不同,褐变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1.与基因型有关 不同植物与品种之间褐变现象是不同的,有人把此归结为基因型的不同。一般来说植物材料中单宁类和多种羟酚类化合物的含量高,易引起外植体材料的严重褐化。多数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易引起褐化,多年生草本植物比一年生草本植物易引起褐化。 2.与取样外植体的年龄有关 通常幼龄部位产生褐化较轻,随着组织的老龄化含醌类物质增多而褐化加重。因此,在外植体接种时常需要剥去鳞片和大叶片,尤其是以切取幼嫩的芽尖或切取顶芽分生组织(或带少量叶原基)接种更为理想。 3.与外植体取材时间有关 一般在春夏季,尤其是春季采取生长旺盛的外植体产生褐化较轻,已木栓化或木质化的枝条和处于休眠状态的芽作为外植体时褐化严重。即分生部位接种后形成醌类物质少,而分化的部位则形成醌类物质较多。 4.与培养基有关 过高的无机盐浓度会引起棕榈科植物外植体酚的氧化,低盐培养基,尤其是Mn2+和 Cu2+离子浓度较低时,外植体的褐化程度较轻。例如油棕用MS无机盐培养容易引起外植体的褐变,而用降低了无机盐浓度的改良MS培养基时则可减轻褐变,而且获得愈伤组织和胚状体。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使用不当时,材料也容易褐变,细胞分裂素BA有刺激多酚氧化酶活性提高的作用,这一现象在甘蔗的组织培养中十分明显。 培养基的PH值较低时常有利于减轻外植体的褐化。一般在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上褐化程度比在固体培养基上轻。

大樱桃组培苗炼苗技术

大樱桃组培苗炼苗技术 摘要:根据大樱桃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多年大樱桃组培试管苗炼苗的试验,总结出了大樱桃组培试管苗炼苗前后的一系列管理技术。结果表明,试管苗炼苗基质的选择、试管苗温室驯化生根壮苗与开瓶炼苗这3个阶段的工作非常重要。基质选用细沙与蛭石6:4混合为宜,试管苗温室训化生根壮苗与开瓶炼苗时间以10~15d为宜,移入沙床后定期喷洒营养液和杀菌液,按照此方法进行试管苗炼苗可获得很高的成活率。 关键词:大樱桃;组培;炼苗;技术方法 试管苗的炼苗移栽是组织培养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最需要的是操心和细心,即对大棚温湿度操心,对瓶苗移栽各管理环节的细心,若稍有疏忽,则会造成大批幼苗死亡,使整个组培工作前功尽弃,造成巨大的损失。通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出了大樱桃试管苗炼苗的关键技术,从试管苗炼苗基质的选择、试管苗温室驯化生根壮苗与开瓶炼苗这3个阶段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天水市优良大樱桃品种的工厂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苗床及基质的选择 1.1苗床的制作 苗床在日光温室内要做成凹畦,长6m,宽2m,畦深15~20cm为宜,将畦整平拍实后,喷洒杀虫剂500倍液,在畦内将细砂、蛭石混匀后用木板刮平,并用800倍液多菌灵液将沙床洒透,在畦上搭建小拱棚,可用扁竹或圆竹搭建,高度保持在1.50m 左右,上遮盖遮阳网。 1.2栽种试管苗的基质 栽种试管苗的基质要具备透气、保湿、容易灭菌处理、不利于杂菌滋生的特点,选用珍珠岩、炉渣、蛭石、锯末、草炭土等多种基质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合大樱桃组培苗生长的基质为:细沙与蛭石6:4混合,细砂为颗粒为0.10~0.20mm 的面砂。 2试管苗的移栽方法 2.1试管苗的驯化 试管苗从培养架上长好后,将试管苗小心从培养架上取下,要轻取轻放,迅速转移到日光温室中,在日光温室中将瓶苗均匀地摆在地上,温度控制在15~25℃,光照强度为3 000Lx,每天中午在瓶苗周围喷洒多次雾水,达到保湿降温的效果,移到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三.组培苗生长环境有何特点?如何针对这些特点提高移栽成活率? 1.组培炼苗是组培过程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技术体系,提高炼苗成活率是决定组培成败和降低组培成本的关键。试管苗一般在高湿(100%)、弱光(3000-4000Lux)、恒温(25℃)下培养, 2.1组培苗的特点 叶片无保护组织(角质层、蜡质、表皮毛等),加之细胞间隙大,气孔开张大,因此水分散失较快,易于萎蔫。根无根毛或极少,并且有些从愈伤组织上发育的根与芽的疏导组织不相同,因此吸水能力较弱。 2.2提高移栽成活率的方法 而当炼苗移栽时,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变:湿度降低、光照增强、温度升高、温差变大。具以上特点的组培苗,在此环境下,叶片失水较严重,根系吸水能力不足,即吸水量小于蒸腾水量,从而造成植物萎蔫,炼苗失败。另一种情况是,空气温度上升要比基质温度上升快,而根系的吸水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与温度是成正比的,当气温升高时,加之湿度较低,叶片蒸腾急速增加,此时基质温度上不去,根系吸水能力不够,造成蒸腾大于吸水的失衡状态,从而萎蔫死亡。要想获得高的炼苗成活率就得针对以上问题,一方面提高出瓶苗的质量,提高其抗逆性,生根前的壮苗、理想的生根配方和生根培养环境的调控是关键;另一方面就得有针对组培苗特点创造一个适宜的炼苗环境,比如保证空气湿度,平衡空气和基质的温度平衡关系等。 四、生长素类分裂素类调节剂在主培中有哪些生理作用?在快速繁殖的起始,芽增殖及生根培养阶段应该如何使用? 培养中生长素一方面用于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和生根,另一方面是与一定量的细胞分裂素配合使用共同诱导不定芽的分化,侧芽的萌发与生长以及某些植物胚状体的诱导。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细胞分裂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打破顶端优势,诱导芽的分化和增殖,促进组织和器官的不定芽发育。当培养基中的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例高时,诱导芽的分化,反之,诱导根的分化。 快速繁殖的起始阶段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类 芽增殖阶段向培养基中加入较多的细胞分裂素类的物质促进芽的分化 生根培养阶段向培养基中加入较多的生长素类物质促进根的分化 五.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生产苗木及次生代谢物的手段有哪些?培养对象分别是什么?培养新品种的手段有哪些?培养对象分别是什么?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修订稿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及 发展前景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及进展 摘要:本文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理论的发展,重点论述其再脱毒、快繁、育种与有机化合物工业生产以及种质资源的保存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应用的前景作简单的展望。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 1.理论起源 19世纪30年代,德国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创立了细胞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如果给细胞提供和生物体内一样的条件,每个细胞都应该能够独立生活。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在的理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1958年,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传向世界各地,美国植物学家斯等人,用韧皮部的细胞进行培养,终于得到了完整,并且这一植株能够开花结果,证实了哈伯兰特在五十多年前关于细胞全能的预言。 植物组织培养的简单过程如下:剪接植物器官或组织——经过(也叫去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形成组织或器官——经过培养发育成一颗完整的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的大致过程是: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器官或组织(如芽、茎尖、根尖或花药)的一部分切下来,用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处理用以去掉细胞壁,使之露出原生质体,然后放在适当的人工上进行培养,这些器官或组织就会进行,形成新的组织。不过这种组织没有发生分化,只是一团薄壁细胞,叫做。在适合的光照、温度和一定的营养物质与激素等条件下,愈伤组织便开始分化,产生出植物的各种器官和组织,进而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又称离体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光照、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的学科 2.植物组织培养发展简史 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它是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于无菌状态下培养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等材料的方法。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20世纪初,曾有人提出能否将植物的薄壁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研究者从胡萝卜根的韧皮部取下一块组织,并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使其分化出了愈伤组织,从愈伤组织又得到胚状体,胚状体转移到固体培养基上继续培养后,获得了完整的胡萝卜试管植株。经过栽培,此植株能够正常生长并开花结果,其种子繁衍出来的后代与正常植株的种子所繁衍出的后代别无二致。根据此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不经过有性生殖过程也能将植物的薄壁细胞培养出与母体一样的完整植株。由于植物的每个有核细胞都携带着母体的全部基因,故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均能发育成完整植株,这就是所谓的植物细胞全能性。

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际间的交换和转移,给保存和抢救有用基因带来了希望。例如胡萝卜和烟草等植物的细胞悬浮物,在-20~-196 的低温下贮藏数月,尚能恢复生长并且再生成植株。目前,我国在多个地方建立了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设施。1.5 在遗传、生理、生化和病理研究上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推动了植物遗传、生理、生化和病理学的研究,已成为植物科学研究中的常规方法。花药和花粉培养获得的单倍体和纯合二倍体植株是研究细胞遗传的极好材料,在细胞培养中很容易引起变异和染色体变化,从而可得到作物的附加系、代换系和易位系等新类型,为研究染色工程开辟了新途径。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为研究植物生理活动提供了一种极有力的手段。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在植物的矿质营养、有机营养、生长活性物质等方面展开研究,有益于了解植物的营养问题。在细胞的生物合成研究中,细胞组织培养也极为有用,如查明了尼古丁在烟草中的部位等。细胞培养为研究病理学提供了方便,如植物的抗病性就可以通过单细胞或原生质体培养进行鉴定,短短几天之内就可以得到鉴定结果。 2 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2.1 组培技术研究进展快速 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植物组织培养创始人之一罗士韦教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开展了组织培养的研究以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在近10多年来其发展更为迅速,全国各地许多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都开展了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工作,对农作物、观赏植物、园艺作物、经济林木等上千种植物进行组织培养研究并取得了成功,同时在实践中总结出很多有益的经验,如郑文静等较好地总结了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常见问题和具体解决方法;吴毅明等在植物组织培养的环境微生态的研究中,用通透性好的化学纤维、纸卷、蛭石、沙子等代替琼脂作培养基,可有效地改善根际环境,促进小植物生根;刘思九采用的暴露培养法,即在敞口培养器中用特制的粉沫状灭菌材料覆盖培养基和外殖体,使其不受污染,通过特制装置补水,让组培苗暴露在室内空气中生长,其长势优良,不炼苗即可移栽。肖玉兰等研究的无糖箱式培养法(培养基不放糖,在培养瓶内用特殊装置注入CO 2,然后加强光照3~5倍,小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自给养分),使植株 生长量成倍增长,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2.2 组织培养设施不断改进,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植物茎尖培养脱病毒技术以及离体快繁技术日趋成熟,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一批工厂化试管苗繁育基地,在马铃薯、草莓、香蕉、甘蔗、桉树、杨树以及一些花卉上已有商业化的试管苗生产体系,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了 兰花工业 、 香蕉工业 。如从1986~1992年春,我国香蕉主产区的香蕉组培苗栽培总 面积达18万h m 2 ,2000年全国香蕉组培苗商品量达1亿株左右,占全国商品组培苗总量的2/3。马铃薯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其脱毒苗增产可达60%,脱毒种苗的生产也越来越被知名企业看好,如百事可乐公司投资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建立的脱毒种薯组培生产车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约有2000多家组培室,在上千种植物中建立了组培再生技术,年产组培苗几亿株。同时随着组织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国内比较大的一些组培公司如新会组培育苗厂、海南热带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中心、海南万恒种苗公司、杨凌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建的组培中心等设施不断改进。目前新会组培中心的生产线已达半自动化,万恒种苗公司也从国外引进了高新技术和设备。这些组培厂年产种苗数千万株,极大地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2.3 积极寻求开展同国内外组培技术的交流合作 对外开放以来,我国各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组培中心(公司)在组织培养技术领域积极开展对外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学习荷兰、美国、加拿大、英国等组培产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从而使国内组培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例如,中荷农业部合作组建了上海园艺培训示范中心,定期开设组培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等培训课程;组织专家访问美国加洲的植物实验室公司总部,参观学习其现代化生产技术、先进管理水平和崭新的经营理念;安排有关专业人员出国学习农业高新技术;引进品种资源和组培生产管理技术等,这些措施有效推动了我国组培技术的发展。 3 我国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组培技术尚不完全成熟,组培投入成本较高、效益较低 目前,我国的组织培养技术相对于国外来说,还只是边摸索边应用的阶段,一些组培关键的技术问 22 江苏农业科学 2008年第4期

组培苗的褐化

组培苗的褐化 很多种类的植物体中含有大量多酚类化合物,切取芽时的创伤会激活组织中的多酚氧化酶,将多酚类物质氧化为棕褐色的醌类物质,使外植体的切口处发生褐变,并会渗透到培养基中,使培养基褐化,其结果是严重影响培养物的生长和分化,甚至造成培养物死亡。 影响褐变的因素很多,植物的种类褐基因型、外植体的来源和生理状况以及培养基的成分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褐变的程度。一般木本植物的外植体比较容易产生褐变现象,在成年树尤其严重。培养基中含酚过高会导致褐变,含过高浓度的无机盐和肌醇也会加剧外植体的褐变。6-苄氨基嘌呤 (6-BA)和激动素(KT)也有诱导褐化的作用。强光和高温同样会促进褐化现象。 为了防止外植体的褐变,需要选取酚类化合物含量较低的实验材料,选择无机盐含量较低,不加肌醇的培养基,并在较弱的光线或黑暗的条件中进行培养。

在培养基中加入抗氧化剂是防止褐变的有效措施。常用的抗氧化剂有抗坏血酸(VC)、柠檬酸、半胱氨酸、二硫苏糖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可用抗氧化剂溶液预先处理外植体,或者在抗氧化剂溶液中切割和剥离外植体。必要时还可以将几种抗氧化剂结合使用。也可以将抗氧化剂加入到培养基中。另一种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0.5~1%的活性炭,吸附对生长有抑制作用的褐色醌类物质。应当注意的是:活性炭也能吸附培养基中的激素类物质,影响茎尖的分化和生长,因此在使用活性炭的场合,需要适当提高培养基中激素的浓度。还有一种办法是不断地(每隔1~2d)将培养物转移到新鲜的培养基上,以摆脱老培养基中褐色物质的不利影响。在使用液体培养基的情况下,这种方法相当有效。 1.在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碳可以防止植物组织自身的酚类物质排泌和变褐老化。对形态发生和器官形成有良好作用。一般认为,活性碳主要吸附非极性物质及色素大分子,可

花卉产业化经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绿化苗木基地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

目录 第一章项目背景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阻碍因素第三章产品市场需要预测与销售 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容与实施进度第五章劳动组合、管理与运行管护 第六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第七章效益分析 第八章结论和建议 附件: 1、产品成品核算表 2、项目损益表 3、项目工程布置图

一、项目单位: 某市水稻良种场 二、项目单位简介及建设条件 (一)项目单位简介 某市水稻良种场属某市直属(县级)农业事业单位。场址位于某市南郊,交通通讯方便快捷,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拥有耕地700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拥有高、中、初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18人,农业种植职工136人;在良种引进、试验、示、推广及产业化生产经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社会上、群众中有良好的信誉。 (二)建设条件 1、资源条件及原材料条件充裕 某市地处赣东北,属中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6.7-18.3℃,年日照数251-274天,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非常有利于花卉作物的生长。 我市东接,南靠,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武夷山脉、怀玉山脉绵延我市,可供挖掘、利用的野生花卉资源非常丰富。 劳动力、能源资源充裕,价格低廉。技工月薪800元,劳力月薪600元,水价0.5元/T,电价0.5元/度。 2、交通运输方便 某市地处交通要冲,浙赣铁路,320国道、311高速公路贯穿全市,项目单位距某市中心仅为5公里,为4车道的硬化路面,

交通运输方便,通讯快捷。 3、拥有技术优势 某市水稻良种场建场历史有50多年,拥有高、中、初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18人,农业职工136人。在良种引进、试验、示、推广及产业化生产经营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我场与全国各大学、科研院所有着长期的业务往来。在花卉种植、繁育技术上的难关可向其咨询并获得解决。 三、主要产品、产量及质量 年生产鲜切花1000万支,以中、高档次为主投放市场。 年生产各档次盆花10万盆,绿化苗木20万株。 四、项目建设容及生产规模 (一)目标 1、切花基地:年产低、中、高档鲜切花共1000万支,平均每支成本价为0.5元。 2、盆花、绿化苗木基地:以绿化苗木生产为主,年培育绿化苗木20万株、盆花10万盆。 3、按300亩花卉基地计算,年实现产值700万元,财税50万元,税后净收益300万元。 (二)工艺流程及主要指标 1、工艺流程: 野生花卉 组织培养→扩繁→温室→大田→销售外购名优花卉 全程以组织培养进行花卉的繁殖,即可以大大提高花卉的繁殖速度,又可以去除病毒、真菌和细菌等病害,而且是培育新品

组培苗遗传稳定性的问题

组培苗遗传稳定性的问题 遗传稳定性问题,即保持原有物种特性的问题。虽然植物组织培养中可获得大量形态、生理特性不变的植株,但通过愈伤组织或悬浮培养诱导的组培苗,经常会出现一些变异个体,其中有些是有益变异,而更多的不良变异。如观赏植物不开花、花小或花色不正,果树不结果、抗性下降或果小、产量低、品质差等,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因此,组培苗遗传稳定性问题是植物组织培养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影响组培苗遗传稳定性的因素 1.基因型 基因型不同,发生变异的频率也不同。如在玉簪组培过程中,杂色叶培养的变异频率为43%,而绿色叶仅为1.2%;香龙血树愈伤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全部发生变异。嵌合体植株通过组培,其嵌合性变异更大。单倍体和多倍体变异大于二倍体。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的外植体对无性系变异率也有影响,在菠萝组织培养中,来自幼果的再生植株几乎100%出现变异,而来自冠芽的再生植株的变异率只有7%,似乎表明从分化水平高的组织产生的无性系较从分生组织产生的无性系更容易出现变异。 2.继代次数与继代时间 据报道,试管苗的继代培养的次数和时间的长短影响植物的稳定性,是造成变异的关键因素。一般随着继代次数和培养时间的增加,变异频率不断提高。朱靖杰(1995)报道,香蕉诱导不定芽产生,其变异率继代5次为2.14%;10次为4.2%;继代20次后则100%发生变异,因而香蕉继代培养不能超过一年。研究表明,变异往往出现

在由年龄渐老的培养物所再生的植株中,而由幼龄培养物再生的植株一般较少发生。另外,长期营养繁殖的植物变异率较高,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在外植体的体细胞中已经积累着遗传变异。 3.发生方式 离体器官发生有多种类型,以茎尖、茎段等发生不定芽的方式繁殖,不易发生变异或变异率极低。甘肃农业大学通过茎尖培养法繁殖名贵葡萄品种,经5~8年继代培养,其变异频率与常规方法相同,在数万株中仅发现1株变异;菊花通过茎尖、腋芽培养变异较低,而从花瓣诱导的植株变异率则较高。通过胚状体发生途径再生植株变异较少,而通过愈伤组织和悬浮培养分化不定芽的方式而获得再生植株的变异率则较高。 4.外源激素 培养基中的外源激素是诱导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认为,较低浓度的外源激素能够有选择地刺激多倍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而较高浓度的激素则能抑制多倍体细胞的有丝分裂。Kallack&Yarve kylg(1971)的研究指出,如果2,4-D的作用浓度为0.25 mg/L,能够增加多倍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减少二倍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但若2,4-D的作用浓度为20 mg/L时,则能促进二倍体细胞的分裂。在高浓度激素的作用下,细胞分裂和生长加快,不正常分裂频率增高,再生植株变异也增多。 (二)减少变异,提高遗传稳定性的措施 在组培工厂化快繁过程中,产生大量与亲本性状完全一致的个体是很重要的。进行植物快速微繁时,应尽量采用不易发生体细胞变异的增殖途径,以减少或避免植物个体或细胞发生变异。具

组培苗的炼苗方法图文稿

组培苗的炼苗方法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试管苗的炼苗和移栽 一、目的要求 熟练掌握组培苗移栽驯化技术。 二、用品 1、材料:生根组培苗; 2、器具用品:镊子;水盆;蛭石、珍珠岩、草木灰;育苗盘;喷雾器;竹签等。 三、方法与步骤 (一)练苗将生根的组培苗从培养室取出,将培养瓶移到室外遮阴蓬或温室中进行强光闭瓶练苗5~20天左右,遮阴度宜为50%~70%。然后打开瓶口,再放置3~7天。 (二)基质灭菌将蛭石、珍珠岩和草木灰分别用聚丙烯塑料袋装好,在高压灭菌锅中灭菌20分钟,或者采用高温干热灭菌法灭菌,灭菌后冷却备用。 (三)育苗盘准备取干净的育苗盘,将蛭石和珍珠岩按1:1混合,然后倒入育苗盘中,用木板刮平。将育苗盘放入1-2cm深的水槽中,使水分浸透基质,然后取出备用。 (四)试管苗脱瓶用镊子将试管苗轻轻取出,放入清水盆中,小心洗去根部琼脂,然后涝出,放入干净的小盆中。 (五)移栽用竹签在基质上打孔,将小苗栽入育苗穴盘中,轻轻覆盖、压实。待整个穴盘栽满后用喷雾器喷水浇平。最后将育苗盘摆入到驯化室中,正常管理。 四、作业 记录试管苗移栽驯化步骤,统计移栽成活率。 解释: 1、闭瓶强光练苗。当生根后或根系得到基本发育后,将培养瓶移到室外遮阴蓬或温室中进行强光闭瓶练苗5~20天左右,遮阴度宜为 50%~70%。 2、开瓶强光练苗。将培养容器的盖子或塞打开,在自然光下进行开瓶练苗3~7天,正午强光或南方光照较强地区要注意采取措施如用阴蓬

或温室避免灼伤小苗。如果在开盖容器中培养不超过1周,一般不会引起含蔗糖培养基的污染问题。开瓶炼苗可以分阶段进行,即首先松盖(或塞)一两天,然后部分开盖一两天,最后完全揭去盖。这种方法在相对湿度十分低的屋内特别有好处。培养容器的开口大小也影响开盖的速度,开口大的瓶盖应比开口小的瓶盖除去的速度慢一些。 3、试管苗的移栽。试管苗移栽是组织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这个工作环节做不好,就会造成前功尽弃。试管苗从琼脂培养基中移出时要用长镊子小心取出,彻底清洗干净根部(因为残留的蔗糖和营养会成为潜在的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培养基,洗不净容易引起移栽苗烂根死亡),并且避免损坏根系。之后直接移栽或使用0.1%~0.3%的高锰酸钾或多菌灵等杀菌剂溶液中清洗,然后用清水清洗后移入苗床或盆钵,也可用水清洗后用多菌灵溶液浸泡10~30分钟后移栽,栽后淋足定根水。炼苗在塑料薄膜(或玻璃)温室内或遮阴网室内进行,使用温室或温棚时应注意设置通风口,防止浇水后高温引起萎蔫及高湿引起烂苗。生长基质应当具有适合的pH值、多空隙、良好的排水和通气性能,如一般用珍珠岩、蛭石、草炭土或腐殖土比例为1:1:0.5。也可用砂子:草炭土或腐殖土为1:1。这些基质在使用前应高压灭菌,或用至少小时烘烤来消灭其中的微生物。由于移出的试管小植株极容易感染病,所以生长环境的卫生状况和病害防治对移栽能否成功十分关键。通常对生长基质、培养容器和苗床进行消毒处理,采用新的培养容器或聚乙烯薄膜效果都很好,必要时可喷施稀的杀菌剂。 4、移栽后的管理。移出的试管苗一般在炼苗前4周遮阴要达到50%~90%,并采用喷雾洒水保持一定的湿度(85%左右),之后逐渐降低湿度和增强光照。湿度降低幅度及光照增加量依不同植物而定,总体上应促使老叶缓慢衰退并同时产生新叶。如果降低或增加过快,会使叶片褪绿和灼伤,缓苗期延长,甚至导致移栽苗死亡。但是,只要小植株能够忍受,尽可能高的光照水平是有利的。温度不应低于20℃,最好达到25~30℃。但温度湿度过高易于滋生杂菌,造成苗霉烂或根茎处腐烂,因此应对温度加以控制。遮阴和调节湿度(喷雾或塑料薄膜覆盖)也有助于控制温度。在炼苗时可适当施用大量和微量元素,如采用1/4或

第四章 植物组织培养再生植株

第四章植物组织培养再生植株 概述 一、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的区别 1979年国际组织培养协会专业术语委员会建议将细胞培养的概念与组织培养的概念加以区分。 组织培养:是指从植物体中取出组织、器官,然后模拟机体的生理条件,在体外进行培养,使之生存,形成组织或长成植株的技术过程。 细胞培养:是指从动植物体中获得细胞,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培养,以获得所需的细胞或各种产物的技术过程。 常用的组织培养有茎尖培养、芽尖培养、花器培养、发状根培养等。其中:(1)茎尖培养、芽尖培养:植物快速繁殖的常用方法; (2)花器培养和茎尖培养:获得无病毒植株的重要途径; (3)发状根培养:主要目的为获得某些次级代谢产物。 对于植物,组织培养主要是我们常见的用于植物快速繁殖的组培技术,在名贵花、木、果种苗的产业化生产、种苗的脱毒、植物的大规模快速繁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细胞培养主要有以次生代谢产物为目的的大规模细胞培养技术。 二、植物组织细胞培养的应用 (一)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单倍体育种:通过花药(花粉)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植物没有显性基因的掩盖作用,易于选择,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染色体加倍,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纯合二倍体植株,因此在育种实践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另外还有胚培养;体细胞杂交(打破物种间的生殖隔离,实现其有益基因的交流,改良植物品种,以致创造植物新类型);细胞突变体筛选、遗传转化等。 (二)在植物脱毒和离体快繁上的应用 应用最多、最有效。许多植物,特别是无性繁殖植物均受到多种病毒的侵染,造成严重的品种退化,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早在1943年White就发现植物生长点附近的病毒浓度很低甚至无病毒,利用茎间分生组织培养可脱去病毒,获得脱毒植株。 植物离体快繁的突出优点就是快速,而且材料来源单一,遗传背景均一,不受季节和地区等的限制,重复性好。离体快繁比常规方法快数万倍至百万倍。 (三)在次生代谢产物生产上的应用 利用植物细胞组织的大规模培养,可以高效生产各种天然化合物,如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天然色素以及其它活性物质。

组培中常见问题分析

组培苗在培养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 一、植物褐化 A、原因可能有:1、植物本身含有较多的酚类物质,在切割外植体时,从伤口渗透出来,直接渗入培养基中,或在继代培养时不断形成并渗出。2、(1)外植体的取材部位及季节(2)培养基成分,浓度过高的无机盐和高浓度6-BA、KT 等容易加重褐化。(3)培养条件不当,温度过高培养时间过长、光照过强,均可以提高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B、防止措施:1、选择合适的外植体:选取幼龄材料,选合适部位,时间一般在初冬或初春2、暗培养或勤转瓶3、弱光培养、低温培养4、添加活性炭或抗氧化剂等5、可以降低无机盐含量,由全量降为半量,减少铵态氮的含量。 二、玻璃化现象 A、原因可能有:1、培养温度高2、生长素种类及其配制比例不合适。铵态氮及碳源对某些植物培养不适宜。 B、防止措施:1、降低培养瓶内的湿度,增加琼脂量,每瓶接种量减少三分之一2、降低培养温度3、增加光照4、降低培养温度5、降低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含量,可以考虑加入适量脱落酸。也可以降低或去除铵态氮。6、在培养基中加入1.0~5.0g/L活性炭。 三、黄化现象 A、原因可能有:1、培养基中铁元素含量不足,激素配比不当,糖用量不足。2、培养瓶温度不适,光照不足。3、pH值有问题。(培养基配置不正确) B、防止措施:1、检查培养基配置过程,保证培养基成分正确添加2、调节培养基的成分和pH值3、控制培养室温度,增加光照,用透气盖改善瓶内通气情况 四、污染现象 A、原因可能有:1、原瓶苗有污染2、接种工具灭菌不彻底3、操作时认为带入菌4、接种环境不干净5、原瓶苗细菌性污染(浑浊水渍状、或泡沫发酵状)常由于灭菌锅未排尽冷空气、灭菌锅压力温度不够,计时不准确造成。6、原瓶苗真菌性污染(出现各种颜色的孢子),可能是由于空气、瓶口及瓶盖真菌孢子引

花卉组培快繁技术及产业化运用

花卉组培快繁技术及产业化运用 一、组培快繁技术 组织培养的依据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指具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形成完整植株所必须的全部遗传信息,从而具备发展成完整植株的能力,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任何一个细胞都可以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培养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等外植体,使其形成完整小植株的繁殖方法,根、茎、叶、花器官,甚至细胞及原生质体等均可作为组培的材料。 1.1 花卉组培概况 组培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运用于生产以来,已经在农作物的脱毒、快繁、育种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国20世纪70年嗲以后才开始快繁技术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运用。兰花是最早运用也是最成功花卉,通过原球茎的增殖,一个茎尖外植体一年可以繁殖种苗几十万株,形成了当时的“兰花工业”。之后此技术开始运用于月季、香石竹、菊花、唐菖蒲、非洲菊等许多花卉作物的种苗生产,此外在脱毒培养、种质保存、新品种培育等方面也开展了较多的工作。利用组培快繁技术能短时、高效的提供性状一致的优质种源这一特性,在加速选育种过程中获得的性状优良的品种、品系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芽变、名、优、新品种及有利用价值的野生花卉的迅速推广及运用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科研院校和企业着力于花卉的组培技术研究及生产开发,形成了一批集科研和开发于一体的大型花卉种苗企业,就云南来讲,有年产200万株以上组培室8-10家。对培养基、环境因子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玻璃化、畸形、黄化、变异的形成机理和防治措施,种苗快繁是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项技术,近几年在花卉种苗工厂化生产中广泛运用,对推动花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组培程序 1.2.1材料选择 首先在引种、试种及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选适栽的优良种品种,并在其中挑选花色纯正、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单株作为取材母株,然后根据其组培特性取合适的部位作为外植体。 1.2.2材料消毒 将材料在洗涤剂溶液中清洗干净后,在0.1%-0.2%氯化汞中消毒10-20min,再在0.1%-0.2%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0min,用无菌水漂洗3次,在整个消毒过程中,要不断的摇动容器器,使其能够均匀全面的消毒。灭军剂种类和浓度是决定进种成功的关键。 1.2.3生长和分化 将外植体接种于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和激素的培养基中,MS培养基是运用最为广泛和有效的培养基,它适于多数花卉作物组织培养,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种类和浓度因花卉种类和品种以及诱导、增殖、生根等不同阶段而有所不同,经过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诱导和分化及丛芽增添制,形成许多芽丛,最后将达到生根

组培苗的炼苗方法

组培苗的炼苗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试管苗的炼苗和移栽 一、目的要求 熟练掌握组培苗移栽驯化技术。 二、用品 1、材料:生根组培苗; 2、器具用品:镊子;水盆;蛭石、珍珠岩、草木灰;育苗盘;喷雾器;竹签等。 三、方法与步骤 (一)练苗将生根的组培苗从培养室取出,将培养瓶移到室外遮阴蓬或温室中进行强光闭瓶练苗5~20天左右,遮阴度宜为50%~70%。然后打开瓶口,再放置3~7天。 (二)基质灭菌将蛭石、珍珠岩和草木灰分别用聚丙烯塑料袋装好,在高压灭菌锅中灭菌20分钟,或者采用高温干热灭菌法灭菌,灭菌后冷却备用。 (三)育苗盘准备取干净的育苗盘,将蛭石和珍珠岩按1:1混合,然后倒入育苗盘中,用木板刮平。将育苗盘放入1-2cm深的水槽中,使水分浸透基质,然后取出备用。 (四)试管苗脱瓶用镊子将试管苗轻轻取出,放入清水盆中,小心洗去根部琼脂,然后涝出,放入干净的小盆中。 (五)移栽用竹签在基质上打孔,将小苗栽入育苗穴盘中,轻轻覆盖、压实。待整个穴盘栽满后用喷雾器喷水浇平。最后将育苗盘摆入到驯化室中,正常管理。 四、作业 记录试管苗移栽驯化步骤,统计移栽成活率。 解释: 1、闭瓶强光练苗。当生根后或根系得到基本发育后,将培养瓶移到室外遮阴蓬或温室中进行强光闭瓶练苗5~20天左右,遮阴度宜为50%~70%。 2、开瓶强光练苗。将培养容器的盖子或塞打开,在自然光下进行开瓶练苗3~7天,正午强光或南方光照较强地区要注意采取措施如用阴蓬或温室避免灼伤小苗。如果在开盖容器中培养不超过1周,一般不会引起含蔗糖培养基的污染问题。开瓶炼苗可以分阶段进行,即首先松盖(或塞)一两天,然后部分开盖一两天,最后完全揭去盖。这种方法在相对湿度十分低的屋内特别有好处。培养容器的开口大小也影响开盖的速度,开口大的瓶盖应比开口小的瓶盖除去的速度慢一些。 3、试管苗的移栽。试管苗移栽是组织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这个工作环节做不好,就会造成前功尽弃。试管苗从琼脂培养基中移出时要用长镊子小心取出,彻底清洗干净根部(因为残留的蔗糖和营养会成为潜在的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培养基,洗不净容易引起移栽苗烂根死亡),并且避免损坏根系。之后直接移栽或使用0.1%~0.3%的高锰酸钾或多菌灵等杀菌剂溶液中清洗,然后用清水清洗后移入苗床或盆钵,也可用水清洗后用多菌灵溶液浸泡10~30分钟后移栽,栽后淋足定

商业化组培中心建设可行性报告

商业化组培中心建设可行性报告 姓名: 学号: 2015.05.20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一、项目提要 (1) 二、编制依据 (4) 第二章项目背景 (4) 一、社会需求 (2) 二、项目的必要性和依据 (3) 第三章建设方案 (4) 一、建设目标 (4) 二、建设内容 (4) 三、设计依据 (5) 四、组培室的装修 (6) 五、净化工程的配置 (6) 六、组培中心设计图例 (7) 第四章市场分析 (8) 第五章投资估算与预期效益分析 (9)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组培中心建设项目 2、申报单位:石河子组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负责人:XXX 3、建设单位:石河子组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负责人:XXX 4、建设地点:石河子xxxx工业园 5、建设内容: ●组培室彩钢板房(包括组织培养设施设备和实验仪器) ●净化室及净化系统 ●控温控湿系统 ●给排水系统和供电系统 6、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本项目建成后可以实现优质花卉、中药材、水果、蔬菜品种优势潜力实现最大发挥,大大推进种苗质量升级,尤其是在几大产业热点,如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兰莓、樱桃和苹果矮化砧木等果树组培苗,铁皮石槲和金线莲等中草药组培苗,非洲菊、百合、红掌等花卉组培苗方面,培养及带动一批周边种植大户进行配套跟进种植,实现组培工厂可持续化发展,达到改善周边农户经济水平的目标。

二、编制依据 组培与工厂化育苗技术近年来在农、林、园林和花卉产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已形成了一大趋势,除传统已形成规模化生产的品种如桉树、香蕉、甘蔗,大花惠兰、蝴蝶兰,文心兰外,近年来在其它品种组培苗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一、社会需求 组培脱毒苗具有出生长快,长势旺,茎叶粗壮,繁殖系数高的优良特征,同时具有外观好,均匀整齐,性状优良,增产效益高和植株抗病能力强等许多优点。组培脱毒苗在生产上极明显的增产效益可连续保持三年以上,是目前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益农业、种植业的理想经济作物,故新疆各地对组培脱毒的需求巨大。 新疆地处内陆,干旱少雨且地广人稀,这些条件使得新疆得以大规模推广农业机械化与滴灌农业,使得新疆的农业走在了全国的前

组培苗褐化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和防止措施

组培苗褐化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和防止 措施 褐变又称褐化,是指培养材料向培养基释放褐色物质,致使培养基逐渐褐变,培养材料也随之变褐甚至死亡的现象。 其机理是由于植物组织中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而使细胞内的酚类化合物聚合成暗黑色的大分子物质。 培养材料褐化所产生的醌类物质当扩散到培养基后,会抑制其他酶的活性,导致代谢功能紊乱,从而影响离体材料的培养。 引起褐变的条件是:O2、酶、底物,缺一不可。酶主要是多酚氧化酶,底物主要是醌类化合物。 1 引起褐变的原因 1.1 植物的种类和基因型 不同植物、同种的不同类型、同种的不同品种的植物发生褐变的程度,都具有很大的差异,这取决于植物体内含有的酚类物质多少以及酚氧化酶活性的强弱。 1.2 外植体的类型和生理状态 由于植物体内酚类化合物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不同季节不相同,一般在生长季节含有较多的酚类化合物,所以一般在早春或秋季取材。 通俗的说长的久又老的部位含酚类物质要多,所以一般选取幼龄嫩茎部位作为外植体。 1.3 外植体的大小和消毒时间 部分实验证明,外植体材料越小越容易发生褐变,同样各种化学消毒剂消毒时间过长也会加重褐变现象,特别是酒精,时间不宜过长。还有外植体的切口大小也会影响褐变,切口宜小不宜大。 1.4 光照和温度 光照会提高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促使培养物的褐变。故在初代培养中,对外植体进行暗光培养,对抑制褐变发生有一定的效果。 同时,高温能促进酚类物质的氧化;低温能抑制酚类物质的合成,降低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减轻褐变。 所以,如有褐变情况的发生,可适当降低培养温度,以及遮光或暗光培养一段时间。 1.5 培养基成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