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味中药

300味中药
300味中药

300味中药

品名:麻黄

性味:辛、微苦,温

归经: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品名:桂枝

性味:辛、甘,温

归经: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

品名:紫苏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肺、脾经

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品名:防风

性味:辛、甘,微温

归经: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品名:荆芥

性味:辛,微温

归经:归肺、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品名:羌活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膀胱、肾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品名:白芷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品名:细辛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肺、肾、心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品名:苍耳子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肺经

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品名:薄荷

性味:辛,凉

归经: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品名:牛蒡子

性味:辛、苦,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散肿

品名:蝉蜕

性味:甘,寒

归经: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品名:桑叶

性味:甘、苦,寒

归经: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品名:菊花

性味:甘、苦,微寒

归经: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品名:葛根

性味:甘、辛,凉

归经:归脾、胃经

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品名:柴胡

性味:辛、苦,微寒

归经:归肝、胆经

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品名:升麻

性味:辛、微甘,微寒

归经:归肺、胃、脾、大肠经

功效: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品名:石膏

性味:甘、辛,大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品名:知母

性味:苦、甘,寒

归经: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品名:栀子

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品名:天花粉。

性味:甘、微苦,微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品名:芦根

性味:甘,寒

归经:归肺经、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品名:夏枯草

性味:辛、苦,寒

归经:归肝、胆经

功效: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品名:决明子

性味:甘、苦、咸,微寒

归经:归肝、大肠经

功效: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品名:黄芩

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肺、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品名:黄连

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品名:黄柏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品名:龙胆草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肝、胆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品名:苦参

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品名:白鲜皮

性味:苦,寒

归经:脾、胃、膀胱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品名:金银花

性味:甘,寒

归经: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品名:连翘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肺、心、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品名:蒲公英

性味:苦、甘,寒

归经: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品名:紫花地丁

性味:苦、辛,寒

归经:归心、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品名:鱼腥草

性味:辛,微寒

归经: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品名:射干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品名:山豆根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品名:白头翁

性味:苦,寒

归经:归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品名:大青叶

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品名:板蓝根

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品名:青黛

性味:咸,寒

归经:肝、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品名:贯众

性味:苦,微寒;有小毒

归经:肝、脾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品名:蚤休(重楼)

性味:苦,微寒;有小毒

归经:归心、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止咳平喘、息风定惊

品名:土茯苓

性味:甘、淡,平

归经:归肝、胃经

功效: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品名:熊胆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肝、胆、心经

功效: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品名:生地黄

性味:甘,寒

归经: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品名:玄参

性味:甘、苦、咸,微寒

归经: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品名:牡丹皮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品名:赤芍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品名:水牛角

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品名:青蒿

性味:苦、辛,寒

归经:归肝、胆经、三焦、肾经

功效: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品名:地骨皮

性味:甘,寒

归经:归肺、肝、肾经

功效:凉血除蒸、清肺泻火、生津止渴品名:白薇

性味:苦、咸,寒

归经:归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品名:淡竹叶

性味:甘、淡,寒

归经: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品名:秦皮

性味:苦、涩,寒

归经:肝、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品名:野菊花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归肺、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

品名:白花蛇舌草

性味:微苦、甘,寒

归经:归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品名:败酱草

性味:辛、苦,微寒

归经: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品名:红藤

性味:苦,平

归经:归大肠、肝经

功效:解毒消痈,活血止痛,祛风除湿,杀虫

品名:马勃

性味:辛,平

归经: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品名:马齿苋

性味:酸,寒

归经:归肝、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品名:山慈菇

性味:甘、微辛,凉

归经:归肝、脾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品名:紫草

性味:甘、咸,寒

归经:归心、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消疮

品名:银柴胡

性味:甘,微寒

归经:归肝、胃经

功效:退虚热、清疳热

品名:胡黄连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品名:大黄

性味:苦,寒

归经:归脾、胃、大肠、肝经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痛经

品名:芒硝

性味:咸、苦,寒

归经:归胃、大肠经

功效: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

品名:郁李仁

性味:辛、苦、甘,平

归经:归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品名:火麻仁

性味:甘,平

归经: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润肠通便

品名:甘遂

性味:苦,寒;有毒

归经: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品名:巴豆

性味:辛,热;有大毒

归经:归胃、大肠经

功效: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品名:独活

性味:辛、苦,微温

归经:归肾、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止痛、解表

品名:木瓜

性味:酸,温

归经:归肝、脾经

功效: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品名:威灵仙

性味:辛、咸,温

归经:归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骾

品名:秦艽

性味:辛、苦,平

归经:归胃、肝、胆经

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

品名:防己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肺、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品名:蕲蛇

性味:甘、咸,温;有毒

归经: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止痛

品名:桑寄生

性味:苦、甘,平

归经: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品名:五加皮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品名:川乌

性味:辛、苦,热

归经:归心、肝、肾、脾经

功效:祛风湿、温经止痛

品名:草乌

性味:辛、苦,热

归经:归心、肝、肾、脾经

功效:祛风湿、温经止痛

品名:乌梢蛇

性味:甘,平

归经: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止痛

品名:雷公藤

性味:苦、辛,寒;有大毒

归经: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品名:络石藤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心、肝、肾经

功效: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品名:豨莶草

性味:辛、苦,寒

归经:归肝、肾经功效

功效:祛风湿、利关节、解毒

品名:桑枝

性味:微苦,平

归经:归肝经

功效:祛风湿、利关节

品名:海桐皮

性味:苦、辛,平

归经:归肝经

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

品名:海风藤

性味:辛、苦,微温

归经:归肝经

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

品名:狗脊

性味:苦、甘,温

归经: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品名:苍术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脾、胃、肝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品名:厚朴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品名:藿香

性味:辛,微温

归经: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止呕、解暑

品名:砂仁

性味:辛,温

归经:归脾、胃、肾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品名:白豆蔻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肺、脾、胃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品名:草豆蔻

性味:辛,温

归经: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行气、温中止呕

品名:茯苓

性味:甘、淡,平

归经:归心、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品名:薏苡仁

性味:甘、淡,凉

归经: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品名:泽泻

性味:甘、淡,寒

归经: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

品名:猪苓

性味:甘、淡,平

归经: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

品名:车前子

性味:甘、寒

归经: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效: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品名:木通

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小肠、膀胱经

功效:利尿通淋、清心火、通经下乳

品名:通草

性味:甘、淡,微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利尿通淋、通气下乳

品名:滑石

性味:甘、淡,寒

归经:归膀胱、肺、胃经

功效:利水通淋、清热解暑、收湿敛疮

品名:石韦

性味:甘、苦,微寒

归经:归肺、膀胱经

功效: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品名:瞿麦

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小肠经

功效:利尿通淋、破血通经

品名:萆薢

性味:苦,平

归经:归肾、胃经

功效: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品名:茵陈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品名:金钱草

性味:甘、咸,微寒

归经:归肝、胆、肾、膀胱经

功效: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品名:虎杖

性味:微苦,微寒

归经:归肝、胆、肺经

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泻热通便

品名:海金沙

性味:甘、咸,寒

归经:归膀胱、小肠经

功效:利尿通淋、止痛。

品名:萹蓄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膀胱经。

功效: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品名:地肤子

性味:辛、苦,寒、

归经: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尿通淋、清热利湿、止痒

品名:冬葵子

性味:甘、涩,凉

归经:归大肠、小肠、膀胱经

功效:利尿通淋、下乳、润肠

品名:灯心草

性味:甘、淡,微寒

归经:归心、肺、小肠经

功效:利尿通淋、清心降火

品名:附子

性味:辛、甘,大热;有毒

归经:归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品名:干姜

性味:辛、热

归经: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品名:肉桂

性味:辛、甘,大热

归经:归肾、脾、心、肝经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源

品名:吴茱萸

性味:辛、苦,热;有小毒

归经:归肝、脾、胃、肾经

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品名:花椒

性味:辛,温

归经:归脾、胃、肾经

功效: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品名:丁香

性味:辛,温

归经:归脾、胃、肺、肾经

功效: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品名:高良姜

性味:辛,热

归经:归脾、胃经

功效: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品名:橘皮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脾、肺经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品名:青皮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肝、胆、胃经

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品名:枳实

性味:辛、苦、酸,微寒

归经: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品名:枳壳

性味:辛、苦、酸,微寒

归经:归脾、胃经

功效: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品名:木香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脾、胃、大肠、胆、三焦经功效: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品名:香附

性味:辛、微苦、微甘,平

归经:归肝、脾、三焦经

功效: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

品名:乌药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肺、脾、肾、膀胱经

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品名:沉香

性味:辛、苦,微温

归经:归脾、胃、肾经

功效: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品名:檀香

性味:辛,温

归经: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行气止痛、散寒调中

品名:川楝子

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经:归肝、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行气止痛、杀虫

品名:薤白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品名:荔枝核

性味:甘、微苦,温

归经:归肝、胃经

功效:行气散结、散寒止痛

品名:香橼

性味:辛、苦、酸,温

归经:归肝、脾、胃、肺经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品名:大腹皮

性味:辛,微温

归经: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行气宽中、利水消肿

品名:绿蕚梅

性味:微酸,平

归经:归肝、胃、肺经

功效:疏肝解郁、和中、化痰

品名:山楂

性味:酸、甘,微温

归经:归脾、胃、肝经

功效:消食化瘀、行气散瘀

品名:莱菔子

性味:辛、甘,平

归经:肺、脾、胃经

功效: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品名:鸡内金

性味:甘,平

归经: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消食健脾、涩精止遗

品名:神曲

性味:甘、辛,温

归经:归脾、胃经

功效:消食和胃

品名:麦芽

性味:甘,平

归经:归脾、胃经

功效: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品名:谷芽

性味:甘,温

归经:归脾、胃经

功效: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品名:使君子

性味:甘,温

归经:归脾、胃经

功效:杀虫消积

品名:苦楝皮

性味:苦,寒;有毒

归经:归肝、脾、胃经

功效:杀虫、疗癬

品名:摈榔

性味:苦、辛,温

归经:归胃、大肠经

功效: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品名:雷丸

性味:微苦,寒

归经:归胃、大肠经

功效:杀虫消积

品名:大蓟

性味:甘、苦,凉

归经: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品名:小蓟

性味:甘、苦,凉

归经: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品名:地榆

性味:苦、酸、涩,微寒

归经: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品名:槐花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品名:白茅根

性味:甘,寒

归经:归肺、胃、膀胱经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品名:苎麻根

性味:甘,寒

归经: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安胎、清热解毒

品名:白及

性味:苦、甘、涩,微寒

归经:归肺、胃、肝经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品名:仙鹤草

性味:苦、涩,平

归经:归心、肝经

功效: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

品名:三七

性味:甘、微苦,温

归经:归肝、胃经

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品名:茜草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肝经

功效:凉血化瘀止血、调经

品名:蒲黄

性味:甘,平

归经:归肝、心包经

功效:止血、化瘀、利尿

品名:艾叶

性味:辛、苦,温;有小毒

归经:归肝、脾、肾经

功效:溫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品名:侧柏叶

性味:苦、涩,寒

归经:归肺、肝、脾经

功效: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品名:棕榈炭

性味:苦、涩,平

归经:归肝、肺、大肠经

功效:收敛止血

品名:炮姜

性味:辛,热

归经:归脾、肝经

功效:溫经止血、温中止痛

品名:灶心土

性味:辛,温

归经:归脾、胃经

功效:温中止血、止呕、止泻

品名:川芎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品名:延胡索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心、肝、肾经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品名:郁金

性味:辛、苦,寒

归经:归心、肝、胆经

功效: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品名:姜黄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肝、脾经

功效: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品名:乳香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心、肝、脾经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品名:没药

性味:辛、苦,平

归经:归心、肝、脾经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品名:五灵脂

性味:苦、咸、甘,温

归经:归肝经

功效: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品名:丹参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心、肝、心包经

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品名:红花

性味:辛,温

归经: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品名:桃仁

性味:苦、甘,平

归经:归心、肝、大肠经

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品名:益母草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归心、肝、膀胱经

功效: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品名:泽兰

性味:苦、辛,微温

归经:归肝、脾经

功效: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品名:鸡血藤

性味:苦、甘,温

归经:归肝、肾经

功效: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

中药重要中药的炮制方法与辅料用量

附表1: 炮制方法辅料用量(kg)炮制品辅料常用量(kg) 酒炙 (辅料:黄酒) 10 酒大黄、酒当归、酒黄柏、酒黄芩 10~20 12.5 酒黄连 20 酒蕲蛇、蕲蛇肉、酒香附、酒蛤蚧 醋炙 (辅料:米醋)10 醋乳香 20~30 (但不得过50)15 醋大黄 20 醋延胡索、醋香附 30 醋甘遂 盐炙 (辅料:盐水) 2 盐杜仲、盐黄柏、盐泽泻、盐车前子 2 (配盐水时加水量 为盐量的4~5倍)未明确盐附子 姜炙 (辅料:姜汁) 10 姜厚朴 10(干姜3)12.5(干姜4)姜黄连 臾炙 (辅料:吴萸汁) 10 臾黄连10 蜜炙 (辅料:炼蜜) 5 蜜百部 25 15 蜜桂枝 20 蜜麻黄、蜜枇杷叶 25 蜜黄芪、蜜甘草、蜜麻黄绒 油炙 (辅料:见右) 20 炼油(羊脂油)炙淫羊藿 未明确滩涂适量麻油炙蛤蚧 土炒 (辅料:灶心土粉) 30 土炒当归

附表2: 炮制方法炮制品辅料用量(kg) 酒蒸 酒黄精黄酒20 熟大黄(炖)黄酒30 熟地黄黄酒30~50 黑豆汁煮制首乌黑豆10(取汁) 豆腐煮(或蒸)制藤黄豆腐300 复制法 清宁片 黄酒75 炼蜜40 四制香附 生姜5(取汁) 米醋10 黄酒10 食盐2 清半夏白矾20 姜半夏 生姜25 白矾12.5 法半夏 甘草15 生石灰10 黄连汤制炉甘石黄连12.5 三黄汤制炉甘石 黄连12.5 黄芩12.5 黄柏12.5 发酵法神曲 杏仁4 赤小豆4 鲜青蒿7 鲜辣蓼7 鲜苍耳草7 制霜法西瓜霜芒硝15 煨法 麦麸煨肉豆蔻麦麸40 滑石粉煨肉豆蔻滑石粉50 面裹煨肉豆蔻面粉50 提净法芒硝(朴硝)萝卜20 炮制品步骤1 步骤2 步骤3

中药饮片知识和搭配

中药饮片知识和搭配 1.西洋参的功能:补气养阴,清火生津,补心肺,滋养肌肤。(补气养阴降火,清热生津提神。用于气虚阴亏,内热,咳嗽痰血,虚热烦倦,口燥咽干。)长期服用,每天3g即可,若是短时间内提神,缓解工作压力要5g,含服、泡水、煲汤都可以。搭配: a.西洋参+三七+丹参预防和改善动脉粥硬化以及心脑血管疾病 b.西洋参+红景天+胎菊提高注意力,缓解疲劳 c.西洋参+参须适合胃寒者,提神醒脑,解除疲劳 d.西洋参50克+枫斗100克+虫草25克消除疲劳,增强免疫力,使人精力充沛,对于治疗亚健康效果明显。 2.铁皮石斛的功能: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清眼明目,抗电脑辐射,美容养颜,治青春痘,黄褐斑,除口气,润肺养胃生津,,解除烟酒口气,除躁,增强抵抗力,抗疲劳,而且功效是强有力的。对于熬夜的人有很大的帮助。铁皮石斛搭配: a.铁皮石斛+西洋参提神醒脑,解除疲劳,生津润肺。 b.铁皮石斛+麦冬治胃阴不足之胃脘不适,干呕,舌红。 c.铁皮石斛+黄芪增强益气养阴作用, 3.灵芝的功效:安神、保肝、抗癌,改善睡眠。 a.灵芝+生晒参灵芝+西洋参调节中枢神经,适合妇女更年期服用。 b.灵芝片+红枣+蜂蜜水有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 4.鹿茸血片的功能:补肾壮阳,强筋健骨。治疗肾亏,治肾亏引起的头晕耳鸣腰酸,血片来得最快,半个月就见效,而吃六味地黄丸没有半年没有效果。(注意,是肾亏肾虚,不是肾病)。对于小孩子先天不足,发育迟缓,软骨病也很有效。 a.鹿茸血片+白酒补肾壮阳,强筋健骨 b.鹿茸血片和公鸡(白鸽)煲汤补肾壮阳,强筋健骨 5.鹿鞭片的功效:有补肾、壮阳、益精等作用。能活血、催乳,在临床上用于劳损、腰膝酸痛、肾虚耳

【经验分享】10种常见中成药的记忆方法

【经验分享】10种常见中成药的记忆方法 中成药是执业中药师考试的重要考试内容,为了帮助广大执业药师考生更好的记忆,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如下相关内容: 01 胃苏颗粒 功能:理气消胀,和胃止痛 主治:气滞型胃脘痛,症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嗳气得舒、郁怒加重、胸闷食少、排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 使用注意:孕妇及脾胃阴虚或肝胃郁火胃痛者慎用 02 逍遥颗粒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月经不调,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 温馨提示:肝肾阴虚者慎用 03 益母草颗粒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用于月经量少,经来腹痛及产后腹痛。 温馨提示:孕妇禁用。经量多、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之月经不调者慎用,不宜过量服用04 活血止痛片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淤血肿痛。 温馨提示:孕妇禁用。脾胃虚弱者慎用。妇女月经期及哺乳期慎用。饭后半小时服用,不宜大剂量使用。 05 强力枇杷露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敛肺止咳。用于痰热伤肺,久咳痰少而黄或干咳无痰。

温馨提示: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06 感冒清热颗粒 功能主治: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温馨提示:与环孢素A同用,可引起环孢素A血药浓度升高。 07 藿香正气胶囊 功能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呕吐泄泻。 温馨提示:服药期间忌服滋补。阳暑忌用。 08 小柴胡颗粒 功能主治: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食欲不振、口苦咽干。 温馨提示:表证初起禁用,防止引贼入室。 09 养阴清肺膏 功能:养阴润燥,清肺利咽 主治:阴虚燥咳,咽喉干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温馨提示:滋腻恋邪,故脾虚便溏、痰多湿盛咳嗽者慎用。孕妇慎用。忌辛辣、生冷、油腻 10 苏子降气丸 功能:降气化痰,温肾纳气 主治:上盛下虚、气逆痰壅所致的咳嗽喘息,胸膈满闷 温馨提示:阴虚、舌红无苔者忌服。外感痰热咳喘及孕妇慎用。忌辛辣、生冷、油腻、烟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 发表时间:2016-08-10T14:41:27.3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3期作者:马仁芳 [导读] 周围性面瘫起病急骤,病情进程迅速,为临床多发和常见疾病,以单侧面部肌肉瘫痪、面神经麻痹为主要表现[1]。 马仁芳 (乐山市市中区苏稽镇中心卫生院四川乐山 614013) 【摘要】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采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80例,均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单纯中药治疗(对照组,n=40)与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周围性面瘫病例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70%,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无差异(P>0.05),疗后均有程度不等增高,但观察组增高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在中医治疗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且促面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对保障患者预后意义显著,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药;针灸;周围性面瘫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348-02 周围性面瘫起病急骤,病情进程迅速,为临床多发和常见疾病,以单侧面部肌肉瘫痪、面神经麻痹为主要表现[1]。中医将其归属于“面瘫”、“口僻”等范畴,认为本病多因邪气承虚入中头面少阳、阳明脉络,促使经脉失养所致,采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临床效果显著[2],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现回顾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均与《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诊断拟订标准符合:突然起病,病前常有吹风、受潮、受凉史;患侧眼睑无法完全闭合,无法蹙眉、额纹消失、流泪;患侧鼻唇沟平坦或变浅、口角低;听觉下降、泪液减少等。应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19~68岁,平均(40.4±2.6)岁,病程1~5d;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18~67岁,平均(40.8±2.7)岁,病程1~4例。排除腮腺病、脑干病变等引起的面瘫,组间病程等基线资料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常规取改善循环、营养神经药物应用,配维生素B1肌注,1次/d,1个疗程2周。并均用中药治疗,组方:红花10g,白芍20g,葛根20g,白芷15g,黄芪30g,白附子6g,钩藤20g,僵蚕15g,川芎10g,蝉蜕15g,皂角12g,炒地龙15g,仙灵脾15g,防风10g,全蝎10g。1剂/d ,水煎分3次服,1个疗程为10d。共用3个疗程。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同时加用针灸治疗,以合谷、地仓、翳风、牵正、颊车为主穴,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配四白、阳白、攒竹,颏唇沟歪斜配承浆,鼻唇沟消失或变浅配巨髎、迎香。上述穴位针灸得气后,合谷、翳风用泻法,其他为平补平泻法,连接电针仪,频率20Hz,连续波,留针20min,强度以患者可耐受或面部有轻微跳动为限,1次/d,1个疗程10d,共用3个疗程。 1.3 指标观察 应用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从动态(耸鼻、抬额头、张嘴微笑、轻轻闭眼、吸吮)和静态两方面对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分值越高,效果越好。 1.4 疗效评定 依据《实用内科手册》相关标准评定[3]。痊愈:所有面部区域均呈正常表现;显效:细致观察有轻微功能减弱检出,可能为轻微联带运动;口轻度不对称,眼睛用力可完全闭合,面部静止时对称;有效:功能减弱较明显,单双侧存在无损害性不对称,可有不严重的联带运动检出,上额运动微弱,口明显不对称,眼用力可完全闭合,面部静止时张力正常;无效:口仅有轻微运动,眼无法完全闭合,上额无运动,面部静止时不对称。 1.5 统计学分析 文中涉及数据均在SPSS 13.0中输入,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总有效率 观察组选取的周围性面瘫病例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70%,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表1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 [n(%)]

中医药标准规范

中医药相关标准规范 一、中药制剂操作规范 1、汤剂 (1)制备 处方调剂——药味复核——编号——下罐(砂罐)加水超过药面 3-5厘米——浸泡(20-30 分钟或更长)——加热煎煮——过滤去渣(一般)——合并滤液(或浓缩至需要量)——装瓶。 (2)注意事项:①加水量、煎煮时间,均视药材质地而适当掌握。②特殊药可作特殊处理,如先煎、后下、单煎、烊化、冲服、包煎、另煎、兑服等均应严格执行制备规范。 2、煎膏剂 (1)制备 配料(与药料处理)复核药味煎煮(2-3 次合并滤液)——浓液(不断搅拌)——收膏(标准:在桑皮纸无渗润水迹或挑起片状)。 (2)注意事项:①煎取总次数与时间,视药材性质而定。 ②所加入的糖或蜜要经炒,一般不超过油膏的三倍。③如需加入药物细粉,待冷却后加入,搅拌混匀。 3、散剂 (1)制备 配料(复核)——干燥(芳香药料不能高温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2)注意事项:①药粉要求:一般散剂应通过6号筛,煮散应通过2号筛,儿科及外用散剂应通过7号筛。②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如含有毒、剧药和贵重药时,应采用等容积递增配研法,混合均匀并过筛。③用于深部组织创伤及溃疡面的外用散剂,应在清洁避菌环境下配制。④含挥发性或易吸潮性药密封贮藏。

4、丸剂水丸 (1)制备配料——复核——干燥——粉碎——起模——盖面——干燥——过筛——包衣——打光——质检——分装。 (2)注意事项:①药粉除另有规定外,应过6号或5号筛。②干燥温度一般不能超过80℃,含挥发性或多量深粉成份者应在60℃以下进行干燥。 蜜丸 (1)制备备料——干燥、粉碎、混合——和药——制丸粒——包衣及包装。 (2)注意事项:①所有蜜老嫩程度视药性、气候条件而定。②除另有规定外,用搓丸法制备大小蜜丸时,炼蜜趁热加入药粉中混匀,对含树脂、胶类及具有挥发性的药物,应在60℃左右加入,用泛法制水蜜丸时,炼蜜应加开水稀释后使用。 5、冲剂 (1)制备配料(复核)——提取——制料——干燥——包装。 (2)注意事项:①所有辅料(蔗糖、糊精、淀粉或乳糖等)应符合药典规定,加辅料量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5 倍。②清膏要达到规定的相对密度。③成品应干燥,色泽一致,无吸软化现象。④挥发应均匀喷入干燥颗粒中混匀。 6、糊剂 (1)制备复核、普通药——煎取药液——浓缩液配料——细料药——分别研至极细混匀——混匀调匀。 (2)注意事项:①煎取药液的材料布包好,至少煎取两次浓缩至一定自稠度,防止芳香气味走失。②成品应为均匀的糊状物。 7、酒剂

中药炮制的常用辅料

中药炮制的常用辅料 中药炮制的常用辅料属于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炮制中的一部分,希望执业药师考生认真 复习,顺利通过执业药师考试。 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加入共制的其他物质称辅料。辅料是炮制药物的条件之一。辅料的作用,除了构成炮制的某些作用外,还有火制法中用某些辅料作中间体,使药物受热均匀;水制法中用某些辅料作防腐剂,防止药物在水漂时腐烂等作用。 常用辅料有固体辅料和液体辅料两类。 (一)固体辅料 (1)麦麸:取干燥麦麸10斤,熟蜂蜜2斤,清水1斤,先将蜜水混合均匀,然后喷洒在麦麸中,边喷洒,边揉搓,并用半米筛筛一次。如有粘结的小团,再揉搓过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置锅内用小火炒干水分取出,冷后加盖储存备用。本品性味甘平,具和中作用,炒焦后有芳香气,能健胃矫臭,常用于制健脾胃及有刺激性、腥臭气味的药物,如:炒 白术、炒僵蚕、炒肉豆蔻。 (2)米:以粳米、糯米作辅料。粳米性味甘平,能益气除烦、止泻止渴,多用于制健脾胃药物,如:米炒党参。糯米性味甘温,益气止泻,制斑螯有解毒作用。 (3)大豆:以黑大豆作辅料,性味甘平,能补肾解毒,多用于制补肾及毒性药物, 如:制首乌、制川乌。 (4)豆腐:以豆腐作辅料,性味甘寒,具清热作用,制硫黄、藤黄有解毒作用。 (5)炒:先用半米筛筛去粗炒,再用清水洗去灰泥,晒干置锅内炒热,加少量植物油拌炒,至炒稍带黑色,并现光滑时取出,储存备用。每次炒药前,须加少量植物油拌炒。

炮制坚硬药材,用砂作中间体,能使药物受热均匀,达到酥脆易碎,便于制剂和溶出有效成 分,如:制马钱子、制龟板。 (6)土:灶心土、黄土均供制药用。灶心土系土灶中的焦土,以久经火炼者为佳(燃煤的灶中的土不能用),为紫色或黑褐色块状物,坚硬如石,性味辛微温,能温中和胃,止血止呕。黄土,即山地挖掘的洁净黄色土,性味甘平,能止痢、止血、解毒。均须碾粉备用。 多用于制补脾胃药物,如:土炒白术。 (7)滑石:系单斜晶系鳞片状或斜方柱状的天然矿石,质地滑腻,经验以白而带绿色为优,带黄色或灰色质量较差。拣去杂质,碾细水飞用。性味甘寒,利水通淋,清热解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作中间体砂药,能使药物受热均匀,多用于炒制韧性强的动物药, 如:制玳瑁。 (8)海蛤粉:为海产蛤类的贝壳所制成的白色粉末,性味苦咸平,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作中间体砂药,能使药物受热均匀,多用于炒制胶类药物,如:炒阿胶。 (9)明矾:为三方晶系明矾石的加工提炼品,无色透明,外面被白粉,能溶于水,性味酸寒,能收敛燥湿。生明矾具解毒防腐作用,常用以煮制或浸制毒性药物,如:制半夏。 (二)液体辅料 (1)蜂蜜:为白色或淡黄色至深黄色的稠厚液体,新鲜时半透明,日久色变暗,并析出颗粒状结晶。以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粘度大,气味香甜者为佳。如蜂蜜内有杂质,须用铁丝筛过滤,气温低时可加热炼制,再进行过滤。本品性味甘平,具滋补作用,多用于制 润肺止咳及补脾药物,如:炙紫苑、炙甘草。 (2)酒:有黄酒、白酒之分,均可供制药用。用量比例,黄酒量大,白酒量小酒为淡黄色或无色的澄明液体,气味特异,有刺激性,性味苦甘辛大热,能升提药力,通经活络,多用于制行上焦及通经络药物,如:酒炒黄芩、酒洗当归。 (3)醋:为黄棕色或深棕色的澄明液体,有特异气味,性味酸苦温,能引药入肝, 解毒消痈肿,多用于制入肝经及有毒药物,如:醋炒五灵脂、醋炒芫花。

中药配伍有七情常见功效倍增的搭配

中药配伍有七情常见功效倍增的搭配 中药配伍有"七情"之说,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单行,就是用单味药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相须,即两种以上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有明显增强其原有的疗效。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主辅配合,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疗效。下面就是一些相须相使的几个常见用法。 麻黄配杏仁:风寒束肺喘咳气逆。 麻黄配桂枝:风寒表实无汗证。 麻黄配石膏:肺热咳喘。 柴胡配黄芩:少阳寒热往来 桂枝配白芍:风寒表虚有汗证。 石膏配知母: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 生葛配黄芩、黄连:湿热泻痢初起 栀子配茵陈:湿热黄疸 知母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知母配黄柏:阴虚火旺 黄连配木香: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黄连配吴茱萸: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白薇配玉竹:阴虚外感 黄柏配苍术: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 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 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 苍术配厚朴、陈皮:湿阻中焦或夹食积

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 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 丁香配柿蒂:虚寒呕逆 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 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 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 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 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 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 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 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 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

中药质量标准制定

中药质量标准制定 目前我国新药的研制,明确要求制订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及生产用质量标准。目的是保证临床研究试验药品的质量稳定一致及上市药品的质量,从而保证药品的安全和有效。在新药取得批准文号后,其它研究资料的药效,毒理,临床研究资料均已完成历史使命,可存档备用,但唯有质量标准伴随产品“终身”。只要有药品生产,销售使用,就要用质量标准的监测和保证。因此,质量标准的制定,不仅在研制新药中,而且对老药再评价均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第一节质量标准的分类 一、法定标准 经过卫生部与省、市、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标准有国家标准(包括药典和部颁标准)及地方标准。国家标准对产品的质量指标是一些基本要求,是企业应达到的起码合格水平。鉴于目前中药标准一般水平不高,所以应认识到符合低标准的高合格率,并不表示产品先进,故质量标准必须逐步提高,特别是新药的质量必须具有国先进水平,并真正已起到控制真伪、优劣的作用。 二、企业标准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为检验方法尚不够成熟,但能达到某种程度的质量控制;一种为高于法定标准要求,主要指多增加了检测项目或提高了限度标准,作为创优,企业竞争,特别是对保护优质产品本身,严防假冒等均为重要措施。 第二节质量标准的特性 质量标准通常具有如下特性: 一、权威性 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省、市、自治区药品标准,但国家均不排除生产厂可以采用非药典方法进行检测。例如:六味地黄丸的含量测定;药典收载了薄层色谱光密度法测定处方茱萸中熊果酸的含量,若企业暂无薄层色谱扫描仪,则可采用薄层色谱比色法与其对比,测定结果一致或有一定相关且稳定,在日常检验中即可采用比色法控制产品质量,但偶有产品含量处于合格边缘,或需要仲裁时,只有各级法定标准,特别是国家药典具有权威性。 二、科学性 质量标准是对具体对象研究的结果,它有适用性的限制。在药材中如天然朱砂的标准不适用于人工朱砂的标准,前者硫化汞的含量不得少于96%,而后者要求99%以上;又如牛黄,人工牛黄和培植牛黄中含胆酸,胆红素的含量要求不同,但均有充分的科学根据。西洋参的质量标准,进口西洋参与国引种西洋参质量标准不仅含量限度不同,且测定方法也不同。在未统一标准前,应严格依据各自的标准评价其质量的合格与否。在不同成药中测定某一相同药味成分,不一定方法均能适用,其方法的确定与规格的制定均

中药斗谱

有很多排列方法啊....不过大致如下! 按“横七竖八”排列。每个大斗分成3格(对用量大的饮片也有分为2格的),每格放一种饮片。为存放质地轻泡的饮片,可在整架药斗下层专设3个特大斗。中药的摆放需按照中医处方用药的配伍规律和中药的性能来设置,尽量将处方中经常配伍应用的饮片放在一起,便于调剂时查找。常规是先将常用饮片放在斗架的中上层,便于调剂时称取。如当归、白芍与川芎;黄芪、党参与甘草;麦冬、天冬与北沙参;金银花、连翘与板蓝根;防风、荆芥与白芷;柴胡、葛根与升麻;黄芩、黄柏与黄连;沙参、豆蔻与木香;香附、厚朴与延胡索;焦神曲、焦麦芽与焦山楂;远志、柏子仁与酸枣仁;桔梗、苦杏仁与桑白皮;天麻、钩藤与白蒺藜;陈皮、枳壳与枳实;附子、干姜与肉桂;泽泻、山药与丹皮等。其次把质地较轻且用量较少的饮片放在斗架的高层。如月季花、白梅花与佛手花;玫瑰花、玳玳花与厚朴花;络石藤、海风藤与青风藤;密蒙花、谷精草与木贼草等。再把质重饮片(矿石类、化石类、贝壳类)和容易造成污染的饮片(炭药类)放在斗架的底层。如磁石、赭石与紫英石;龙骨、龙齿与牡蛎;珍珠母、瓦楞子与石决明;寒水石、石膏与海蛤壳等;炭类药如藕节炭、茅根炭与地榆炭;黄芩炭、黄柏炭与大黄炭;蒲黄炭;艾炭与棕榈炭等。最后把质地松泡且用量较大的饮片放在最下层的大药斗内。如灯心草与通草;芦根与茅根;茵陈与金钱草;白花蛇舌草与半枝连;竹茹与丝瓜络;薄荷与桑叶等。 按药物的性味功能编排

医生处方遣药善将性味功能相似的药物合用,如治风寒感冒的麻黄、桂枝、荆芥、防风,治风热感冒的薄荷、牛蒡子、菊花、桑叶,常常在同一张处方中出现。如将同类药物编放在一起,便于医药人员拿取。性味功能相反的药要分别编排,更不能放在一个抽屉里,如牛膝与地榆,行血与止血性能各异,分开存放可避免混拿。 按常用汤头编排 临床常用汤头仅七、八十个,中医处方常按汤头加味,为了便于调配,可将其中的药物集中存放,如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君子汤)和川芎、熟地、当归、白芍(四物汤)等。 按药材质地编排 质地坚硬、比重大的矿石类药物,如石膏、龙骨、牡蛎,宜放在药橱下部;根、茎、果实类药物,宜放于药橱中部;质地松软的叶、花类药材,宜放于药橱上部。这样,既减轻了药材对药橱的压力,同时又便于医药人员寻找。 上述三类编排法可相互结合运用。此外,外形和颜色相似的药物不宜存放在一个抽屉内,如桃仁与杏仁;特殊药物应特殊编排,如青黛、冰片宜存放于瓷坛内;贵重药品如三七、西洋参、阿胶,应妥善保管;剧毒药品应专人专柜严格保管。 斗谱是指药物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在药斗橱内的排烈方法。目前比较常用的斗谱有以下两种: 1、按入药部分排列:将药物按其入药部分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动物、矿物等若干类,每类药材按一定顺序排列在格斗

中药分类记忆口诀

中药分类记忆口诀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中药分类记忆口诀 解表药. 发散风寒. 麻桂紫生香,荆防羌芷辛本苍,辛夷最后散寒方. "药物分别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苍耳子,辛夷.发散风热. 薄荷牛蒡子,蝉蜕桑菊蔓荆子,升柴葛根淡豆豉. 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膏寒知芦天花粉,二竹决明栀夏枯. 可以不看的解释:石膏知道水寒石冻的芦花天.飘满了花粉,而竹叶和淡竹叶决心查明,大夏天的为什么遍地都是枯草,------其实很简单,想到马上要那该死的研,哪还有心思开花,长草吧!~而且是枯草!让草来的更枯萎一些吧. 清热燥湿药三黄龙胆苦二皮,秦皮白鲜皮. 只是个传说: 传说只要你能读下乐天诀,就能杀掉压在你身上的三条考研黄龙(中综英语政治),只是苦了装龙胆的皮袋子,它们是用秦皮和白鲜皮做成的. 3.清热解毒药 ①治湿(温)热病药银花连翘板蓝根,青叶青黛一脉承.贯穿始末知药众,蚤休. 正解:银花连翘不必说,板蓝根,青叶,青黛三味药是同种植物的根,叶和提取物,如果小明能穿始末知道众多药物(贯众),那他就能早早的休息了. ②治热毒疮疡药蛇草鱼草败酱草,野熊山牛紫花丁,红藤枝上蒲公英. 动物世界:蛇:白花蛇舌草,鱼腥草,野菊花,紫花丁:紫花地丁. 山牛是土茯苓的别名. 为了能将一朵小小的紫色花朵送给自己心爱的,,,,,,......(野母熊OR山母牛),它俩死死的丁在了一起.

待到诸君高中时,红藤枝上开满了蒲公英,那该是多唯美,多浪漫的事. -汗---- ----!``````` ③治热毒泻痢药白头马齿苋,鸦胆穿心莲. 古时候人们为了考取功名,敖白了头发,牙齿像老马一样露了出来,邪胆子是很苦的,穿心莲是很疼的,为了中功名,这罪他们都受过了. ④治咽喉肿痛药山豆射马. 前两天,QQ新闻说,有一个人在山上用土豆射向白马脖子. 山上有没有马为什么要用土豆来射抓到马来做什么对不起,这不重要.点击了网页就行了._____老是关注郭晶晶的私生活,有意思吗 清热凉血药地黄丹玄参,赤紫水牛角. 黄红色的玄参,赤紫色的水牛角. 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胡黄连. 小明,你,五五五,,,五,,,味药,药药,,,你都记不住,,,,,你还考,,,考,,,考,,,研么... 泻下药 攻下药大黄芒番芦. 有一个叫小白的美女很小气,花一块钱买了护肤的东西,把自己的脸擦成了大黄色,大黄,她现在忙着翻晒芦荟,听说它是可以把她变会小白美女的唯一方法. 润下药郁火须润下. 你不解释一下吗你真的不解释一下吗不解释你说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真的不解释啊........ 峻下逐水药芜花商牵牛巴京甘.

2021年中药组方搭配

护心方:西洋参+三七粉+当归 欧阳光明(2021.03.07) 功能:益气活血、养血 ——让心脏活力无限、不再受“堵” 通脑方:黄芪+红景天+三七粉 功能:补气活血、通血脉 ——让大脑不再缺氧、还您一个“最强大脑” 养胃方:山楂+陈皮+麦冬 功能:健胃消食、益胃生津 ——让胃不再受“伤” 吃嘛嘛香 健脾方:党参+太子参+灵芝 功能:补中益气健脾安神 ——给身体加满“油” 不再怕累 护肝方:制何首乌+决明子+枸杞 功能:滋补肝肾、清肝明目 ——让身体解毒能力更强

吸咽伴侣:西洋参+甘草+麦冬功能:益气润肺解毒——给肺洗个“澡” 护嗓方:胖大海+甘草+麦冬 功能:清肺润燥、利咽解毒——让声音清“亮”每一天 补肾固精方:肉苁蓉 +锁阳+ 黄精功能:补肾固精、益精髓——给肾添“油” 精神饱满 前列腺组合:西洋参+韭菜子 功能:益气养肾 ——不再为尿频烦恼 调经方:黄芪+当归+三七粉 功能:益气养血、化瘀止痛——让您月月“假期”舒畅 养容方:三七粉+茉莉花+玫瑰花功能:理气解郁、养血祛斑

——花容月貌心情爽亮 安眠方:灵芝+百合+莲子芯 功能:清心安神 ——静心养神睡眠无忧 通便组合:决明子+肉苁蓉 功能:润肠通便 ——让肠道不再受“堵” 增强免疫方:西洋参+党参+陈皮功能:益气扶正、增强免疫——让身体充能量、更加强壮 降脂茶:山楂+决明子+绞股蓝功效:益气降脂清热消痰——给身体减减“负”让身体更轻松降糖组合:铁皮石斛+三七粉+葛根功能:养阴生津、治消渴——给血管加加“水”、消糖更快 降压组合:天麻+杜仲+贡菊

功能:平肝降压 ——让身体不再受“压” 护眼组合:贡菊+枸杞+决明子 功能:清肝明目、滋补肝肾——让“千里眼”亮澈每一天 低血压方:红参+当归 功能:益气养血调血压 ——血压稳一点让身体不再头晕目眩下火三宝:金银花+贡菊+麦冬 功能:清热解毒滋阴降火——让上火与你绝缘 养发护发组合:肉苁蓉+制何首乌+枸杞功能:滋补肝肾亮发乌发——让头发更年轻、更亮丽 壮阳三宝:韭菜子+锁阳+肉苁蓉 功能:补肾壮阳、固精髓 ——给肾添“油” 让您激情四射

中医药标准规范

中医药标准规范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医药相关标准规范 一、中药制剂操作规范 1、汤剂 (1)制备 处方调剂——药味复核——编号——下罐(砂罐)加水超过药面 3-5厘米——浸泡(20-30 分钟或更长)——加热煎煮——过滤去渣(一般)——合并滤液(或浓缩至需要量)——装瓶。 (2)注意事项:①加水量、煎煮时间,均视药材质地而适当掌握。②特殊药可作特殊处理,如先煎、后下、单煎、烊化、冲服、包煎、另煎、兑服等均应严格执行制备规范。 2、煎膏剂 (1)制备 配料(与药料处理)复核药味煎煮(2-3 次合并滤液)——浓液(不断搅拌)——收膏(标准:在桑皮纸无渗润水迹或挑起片状)。 (2)注意事项:①煎取总次数与时间,视药材性质而定。 ②所加入的糖或蜜要经炒,一般不超过油膏的三倍。③如需加入药物细粉,待冷却后加入,搅拌混匀。 3、散剂 (1)制备 配料(复核)——干燥(芳香药料不能高温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2)注意事项:①药粉要求:一般散剂应通过6号筛,煮散应通过2号筛,儿科及外用散剂应通过7号筛。②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如含有毒、剧药和贵重药时,应采用等容积递增配研法,混合均匀并过筛。③用于深部组织创伤及溃疡面的外用散剂,应在清洁避菌环境下配制。④含挥发性或易吸潮性药密封贮藏。

4、丸剂水丸 (1)制备配料——复核——干燥——粉碎——起模——盖面——干燥——过筛——包衣——打光——质检——分装。 (2)注意事项:①药粉除另有规定外,应过6号或5号筛。②干燥温度一般不能超过80℃,含挥发性或多量深粉成份者应在60℃以下进行干燥。 蜜丸 (1)制备备料——干燥、粉碎、混合——和药——制丸粒——包衣及包装。 (2)注意事项:①所有蜜老嫩程度视药性、气候条件而定。②除另有规定外,用搓丸法制备大小蜜丸时,炼蜜趁热加入药粉中混匀,对含树脂、胶类及具有挥发性的药物,应在60℃左右加入,用泛法制水蜜丸时,炼蜜应加开水稀释后使用。 5、冲剂 (1)制备配料(复核)——提取——制料——干燥——包装。 (2)注意事项:①所有辅料(蔗糖、糊精、淀粉或乳糖等)应符合药典规定,加辅料量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5 倍。②清膏要达到规定的相对密度。③成品应干燥,色泽一致,无吸软化现象。④挥发应均匀喷入干燥颗粒中混匀。 6、糊剂 (1)制备复核、普通药——煎取药液——浓缩液配料——细料药——分别研至极细混匀——混匀调匀。 (2)注意事项:①煎取药液的材料布包好,至少煎取两次浓缩至一定自稠度,防止芳香气味走失。②成品应为均匀的糊状物。 7、酒剂

中药外敷法

中药外敷法 一、概述 中药外敷法是指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具有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拔毒等功效。 中药外敷法是以中医学为理论基础,根据不同的病证,选择相应的药物,制成膏、丹、丸、散、糊、锭等制剂,敷于相应的体表部位或穴位上,通过药物的经皮吸收或对体表部位及穴位的刺激,来调节人体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等的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二、历史来源 敷药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医药学宝库中的瑰宝,亦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古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用一些植物或加热的石块、沙土等,敷于身体某些部位,可以减轻或消除机体的一些病痛,这可能就是敷药疗法的起源。随着人类创造文字,历代医著及相关书籍中逐渐有了关于敷药疗法的记载。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书《五十二病方》中载有用地胆等外敷治病的方法;《灵枢·经脉篇》载有治筋急的马膏膏法;《周礼·天官》载有外敷药物治疗疮疡;《肘后备急方》载有将生地黄或瓜蒌捣烂外敷治伤等。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全书收方151首,其中就有6首外敷药方。其后各代,敷药疗法均有发展,至清代《理瀹骈文》的问世,标志着外治法这一中医学分支学科的发展与成熟。其中,敷药疗法内容占有很大比重,该书外治理、法、

方、药俱全,并提出了“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重要论断,治疗范围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疾病。外治法在近现代继续受到重视,尤其是敷药疗法。本着继承与发展的原则,学者们以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了敷药疗法的理论与临床研究,使其在临床上广泛发挥效用。 二、作用 敷药疗法通过药物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直接作用就是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和吸收,进入体内,随血液的运行到达病所,发挥药理功效而防病治病。 间接作用就是药物通过不断地刺激敷药部位的皮肤或穴位,来调节机体的神经、体液、组织、器官等的功能而防病治病。 敷药疗法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多种病证。并且有许多优点,如:药物直达病所,奏效迅速;廉便效验,易于推广;适应证广;可减缓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并可弥补内治法疗效的不足。 三、方法 1、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的药物、油膏刀、棉垫或纱布块、棉纸、胶布、绷带。调制新鲜中草药需准备切刀、切板、乳调制中药末根据需要备好清水、茶水、醋、蜜、麻油、饴糖等辅形剂。教育热点网 2、操作方法

中药组方搭配

护心方:西洋参+三七粉+当归 功能:益气活血、养血 ——让心脏活力无限、不再受“堵” 通脑方:黄芪+红景天+三七粉 功能:补气活血、通血脉 ——让大脑不再缺氧、还您一个“最强大脑” 养胃方:山楂+陈皮+麦冬 功能:健胃消食、益胃生津 ——让胃不再受“伤”吃嘛嘛香 健脾方:党参+太子参+灵芝 功能:补中益气健脾安神 ——给身体加满“油”不再怕累 护肝方:制何首乌+决明子+枸杞 功能:滋补肝肾、清肝明目 ——让身体解毒能力更强

吸咽伴侣:西洋参+甘草+麦冬 功能:益气润肺解毒 ——给肺洗个“澡” 护嗓方:胖大海+甘草+麦冬 功能:清肺润燥、利咽解毒 ——让声音清“亮”每一天 补肾固精方:肉苁蓉+锁阳+ 黄精 功能:补肾固精、益精髓 ——给肾添“油”精神饱满 前列腺组合:西洋参+韭菜子 功能:益气养肾 ——不再为尿频烦恼 调经方:黄芪+当归+三七粉 功能:益气养血、化瘀止痛 ——让您月月“假期”舒畅

养容方:三七粉+茉莉花+玫瑰花 功能:理气解郁、养血祛斑 ——花容月貌心情爽亮 安眠方:灵芝+百合+莲子芯 功能:清心安神 ——静心养神睡眠无忧 通便组合:决明子+肉苁蓉 功能:润肠通便 ——让肠道不再受“堵” 增强免疫方:西洋参+党参+陈皮 功能:益气扶正、增强免疫 ——让身体充能量、更加强壮 降脂茶:山楂+决明子+绞股蓝 功效:益气降脂清热消痰 ——给身体减减“负”让身体更轻松

降糖组合:铁皮石斛+三七粉+葛根 功能:养阴生津、治消渴 ——给血管加加“水”、消糖更快 降压组合:天麻+杜仲+贡菊 功能:平肝降压 ——让身体不再受“压” 护眼组合:贡菊+枸杞+决明子 功能:清肝明目、滋补肝肾 ——让“千里眼”亮澈每一天 低血压方:红参+当归 功能:益气养血调血压 ——血压稳一点让身体不再头晕目眩 下火三宝:金银花+贡菊+麦冬 功能:清热解毒滋阴降火 ——让上火与你绝缘

中药包搭配文案

中药包搭配文案 1 名称:月经不调(可单独使用) 搭配:月经不调+舒筋活络(效果更佳) 功效:调理月经周期紊乱,没有规律的提前或推后。调理经血颜色暗红有血块或褐色豆渣状。调理经期腹痛,头晕,情绪低落,消 极,易怒暴躁等情绪波动。短期使用可有效改善经期不适, 长期使用可治愈。孕妇禁用。 2 名称:痛经调理(可单独使用) 搭配:痛经调理+舒筋活络(效果更佳) 功效:调理月经期间腹痛头晕等症状,月经期间可以使用,通常15分钟左右可以缓解疼痛。具有温经止痛,暖宫散寒,活血化 瘀等功效。长期使用可彻底治愈。孕妇禁用。 3 名称:女性修复 搭配:女性修复+祛风散寒 功效:调理月子病。产后或人工流产后的畏寒畏冷体质虚弱等症状。具有消炎杀菌,暖宫散寒,活血化瘀等症状。可以收紧阴 道,保养卵巢,修复子宫,提升性欲。长期使用可延缓衰老,恢 复生理功能。孕妇禁用。 4 名称:盆腔炎修复(可单独使用) 搭配:无需搭配 功效:消炎杀菌,去异味,暖宫驱寒,活血化瘀,调节内分泌,有效改善腹痛腹胀,腰膝酸软等不适。长期使用可彻底治愈。孕妇禁

用。 5 名称:宫颈炎修复(可单独使用) 搭配:无需搭配 功效:消炎杀菌,去异味,修复宫颈,修复子宫,收紧阴道,通经活络。 具有调理阴道环境,调理内分泌,改善白带异常等症状。长 期使用可彻底治愈。孕妇禁用。 6 名称:卵巢保养(可单独使用) 搭配:卵巢保养+女性修复 功效:可修复女性创伤,或调理更年期综合症。调理内分泌,调理情绪。改善因内分泌失调导致的易喜易怒,心烦气躁,面色 潮红等症状。长期使用可治愈女性创伤,推迟更年期。常人 使用可有效延缓衰老,增强卵巢功能提升性欲。保持肤色靓 丽有弹性。孕妇禁用,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者禁用。 7 名称:阴虚型调理(可单独使用) 搭配:阴虚型调理+益气安神 功效:调理热性体质。阴虚的典型症状是潮热、盗汗、手心和脚心烦热、口燥咽干。易怒、失眠多梦、头晕眼花、腰膝酸软疼 痛、小便次多量少、心跳偏快、双目干涩等。长期使用可改 善体质改善睡眠。孕妇禁用。 8 名称:脾肾阳虚调理(可单独使用) 搭配:脾肾阳虚调理+益气安神 功效:补肾益精,壮腰止痛,添阳固本。有效改善脾肾阳虚引起的面

中药剂量标准

关xx方用药剂量的问题 一.众说纷纭 由于从汉代至今,二千年来,度量衡的标准屡有变更,仲景方的用药剂量,一直困扰着业界。即以《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用得最多的剂量单位“两”而论,就有许多不同的说法。远的不说,同是明代人,张介宾说: “古一两,为(今)六钱”。李时珍则说“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相差六倍之多。清人徐灵胎说: “古一两,今二钱零”,xx则说: “古一两,今七分六厘也”,xx又说: “汉之一两,当今三钱四分”。日本学者采用公分制,也有一两等于1.42克和2克的不同说法。这真叫人无所适从了。 二.有了一个标准 高等中医院校教材《方剂学》(1995年版)在“古方药量考证”中说: 古今医家对古代方剂用量,虽曾作了很多考证,但至今仍未作出结论。但汉、晋时期的衡量肯定比现在为小,且用法亦不相同。仲景之方每剂只作一煎,多数分3次服用,今则每剂作两煎,分2至3次服。所以其用量差别较大。本教材对古方仍录其原来的用量,主要是作为理解古方的配伍意义、组方特点,以及临证用药配伍比例的参考。在临床应用时,须参考《中药学》和近代各家医案所用剂量,并随地区、气候、年龄、体质及病情需要来决定。 兹将该书提出的古今剂量折算列表于下: 汉代剂量折合中药秤十六两制剂量折合米制剂量1两1钱3克(尾数不计)1升3~9两+/-9~27克+/-1合0.3 ~ 0.9两+/-0.9 ~ 2.7克+/-1方寸匕5 ~ 8两+/-2 ~ 3克+/-1钱匕3 ~ 5两+/-1 ~ 2克在《伤寒论讲义》(1985版)中,也有这样一张折算表:

古今剂量折算表汉代剂量折合中药秤十六两制剂量折合米制剂量1两一钱3克1升六钱至一两18克至30克(若作容量计算,则折合60 ~ 80毫升)一方寸匕二钱至三钱6克至9克1钱匕五分至六分1.5克至1.8克 除了采用李时珍的说法,一两折合一钱即3克相同,其它仍然与《方剂学》(同一套教材﹗)存在出入。 特别是在一升和一方寸匕上,出入太大。今日中医处方用克计量,剂型也以汤剂为多,目前汉一两等于今一钱即3克的说法,基本上是合符临床实际的。例如桂枝汤,仲景原方用桂枝三两,折合今9-10克;麻黄汤用麻黄三两,亦折合今9-10克。十枣汤,原方用大戟、芫花、甘遂等等,捣为散。强人服一钱匕,羸人减半,今用1.5-1.8克/日,不效,次日可增至2.5-3克;小建中汤用胶饴(饴糖)一升,合今60-80毫升,也是可以的。这就为初涉临床者提供了一个具有指导性的标准。 三.还有若干疑问 仅管有了这样一个大致可行的标准,但在许多问题上还有疑问,需要探讨。例如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一两十六铢,芍药、生姜、炙甘草、麻黄各一两,大枣四枚、杏仁二十四枚,按6铢为1分,4分为1两,即24铢为1两计,虽说是小汗之方,但剂量就太轻了。 又如桂二越婢一汤: 桂枝十八铢,麻黄十八铢,芍药十八铢,炙甘草十八铢,石膏二十四铢,大枣四枚、生姜一两二铢。折合下来,桂枝0.75两、麻黄0.75两、芍药0.75两、炙甘草0.75两、石膏1两、大枣四枚、生姜1两(2铢无法折算)。再按的比例折合现代用量,则桂枝、麻黄、芍药不过2克,石膏不过3克。 徐灵胎《伤寒论类方》说桂麻各半汤就按他的“古一两,今二钱零”折算下来,已经是很小剂量,还要分三服,“犹勿药也”(等于不吃药),看来他也感到惶惑。今人郭子光《伤寒论汤证新编》可能也看到折算下来剂量太小,乃将

中药分类记忆

解表药 1、发散风寒麻紫桂,荆白羌防细藁本; 生姜辛夷苍耳子,鹅不食草胡葱柽。 (麻黄、紫苏、桂枝、荆芥、白芷、羌活、防风、细辛、藁本、生姜、辛夷、苍耳子、鹅不食草、胡荽、葱白、柽柳) 2、发散风热牛蒡子,薄荷桑叶蔓荆子; 葛柴蝉蜕淡豆豉,升麻木贼浮萍菊。 (牛蒡子、薄荷、桑叶、蔓荆子、葛根、柴胡、蝉蜕、淡豆豉、升麻、木贼、浮萍、菊花) 清热药 1、清热泻火石知栀,夏寒青天淡竹鸭, 竹芦决明密谷精。 (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寒水石、青葙子、天花粉、淡竹叶、鸭跖草、竹叶、芦根、密蒙花、谷精草)2、清热解毒蒲金连,白鱼射干野菊花; 穿心大青黛贯众,山豆土茯败熊胆。 (蒲公英、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鱼腥草、射干、野菊花、穿心莲、大青叶、青黛、贯众、山豆根、土茯苓、败酱草、熊胆) 3、清热燥湿芩柏连,龙秦苦舂白鲜皮。 (黄芩、黄柏、黄连、龙胆草、苦参、白鲜皮) 4、清热凉血生地玄,赤芍牡丹紫水牛。 (生地黄、玄参、赤芍、牡丹、紫草、水牛角) 5、清虚热药青白薇,地骨银柴胡黄连。 (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泻下药 1、攻下大黄番芦荟 (大黄、番泻叶、芦荟) 2、润下火麻郁松仁 (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 3、峻下甘巴京芫花,商陆牵牛千金子。 (甘遂、巴豆、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千金子) 祛风湿药 1、祛风散寒独威灵,川木伸蚕寻海路。 (独活、威灵仙、川乌、木瓜、伸筋草、蚕沙、寻骨风、海风藤、路路通) 2、祛风清热秦防己,桑枝雷公络石藤。 (秦艽、防己、桑枝、雷公藤、络石藤) 3、祛风强筋桑五加,穿枸丝瓜千年健。 (桑寄生、五加皮、穿山龙、狗脊、丝瓜络、千年健)

中药组方搭配

护心方:西洋参+三七粉+当归 令狐采学 功能:益气活血、养血 ——让心脏活力无限、不再受“堵” 通脑方:黄芪+红景天+三七粉 功能:补气活血、通血脉 ——让大脑不再缺氧、还您一个“最强大脑”养胃方:山楂+陈皮+麦冬 功能:健胃消食、益胃生津 ——让胃不再受“伤” 吃嘛嘛香 健脾方:党参+太子参+灵芝 功能:补中益气健脾安神 ——给身体加满“油” 不再怕累 护肝方:制何首乌+决明子+枸杞 功能:滋补肝肾、清肝明目 ——让身体解毒能力更强

吸咽伴侣:西洋参+甘草+麦冬功能:益气润肺解毒——给肺洗个“澡” 护嗓方:胖大海+甘草+麦冬 功能:清肺润燥、利咽解毒——让声音清“亮”每一天 补肾固精方:肉苁蓉 +锁阳+ 黄精功能:补肾固精、益精髓——给肾添“油” 精神饱满 前列腺组合:西洋参+韭菜子 功能:益气养肾 ——不再为尿频烦恼 调经方:黄芪+当归+三七粉 功能:益气养血、化瘀止痛——让您月月“假期”舒畅 养容方:三七粉+茉莉花+玫瑰花功能:理气解郁、养血祛斑

——花容月貌心情爽亮 安眠方:灵芝+百合+莲子芯 功能:清心安神 ——静心养神睡眠无忧 通便组合:决明子+肉苁蓉 功能:润肠通便 ——让肠道不再受“堵” 增强免疫方:西洋参+党参+陈皮功能:益气扶正、增强免疫——让身体充能量、更加强壮 降脂茶:山楂+决明子+绞股蓝 功效:益气降脂清热消痰——给身体减减“负”让身体更轻松降糖组合:铁皮石斛+三七粉+葛根功能:养阴生津、治消渴——给血管加加“水”、消糖更快降压组合:天麻+杜仲+贡菊

功能:平肝降压 ——让身体不再受“压” 护眼组合:贡菊+枸杞+决明子 功能:清肝明目、滋补肝肾——让“千里眼”亮澈每一天 低血压方:红参+当归 功能:益气养血调血压 ——血压稳一点让身体不再头晕目眩下火三宝:金银花+贡菊+麦冬 功能:清热解毒滋阴降火——让上火与你绝缘 养发护发组合:肉苁蓉+制何首乌+枸杞功能:滋补肝肾亮发乌发——让头发更年轻、更亮丽 壮阳三宝:韭菜子+锁阳+肉苁蓉 功能:补肾壮阳、固精髓 ——给肾添“油” 让您激情四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